TW444100B - Balance shaft for engine balancing systems - Google Patents

Balance shaft for engine balancing system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44100B
TW444100B TW089117014A TW89117014A TW444100B TW 444100 B TW444100 B TW 444100B TW 089117014 A TW089117014 A TW 089117014A TW 89117014 A TW89117014 A TW 89117014A TW 444100 B TW444100 B TW 4441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lance
shaft
balance shaft
rib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17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azuyuki Iwata
Keiko Yoshid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44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441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22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 F16F15/26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of crankshaft systems using solid masses, other than the ordinary piston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i.e. masses connected throug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264Rotating balancer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22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 F16F15/26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of crankshaft systems using solid masses, other than the ordinary piston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i.e. masses connected throug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264Rotating balancer shafts
    • F16F15/265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alancer 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73Cranks and wrist pins
    • Y10T74/2183Counterbalanced

Description

4441 Ο Ο Α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平衡軸,特別是一種提供有一個抵 消往復運動引擎所產生的不平衡力的配重的平衡軸。 發明背景 引擎平衡系統為已知。舉例來說,日本UM公告第5-39233揭露一種平衡裝置,其中一對平衡軸被設置於曲柄 抽下方在油槽中,曲柄軸的旋轉透過鏈條/鏈輪機構或齒 輪機構被傳送到平衡軸,其中每個平衡轴被提供有配重, 用來抵消引擎活塞所產生的二級不平衡力。一種類似的平 衡裝置揭露於1987年11月3曰頒給C. Candea等人的美國專 利第4,703,724號以及在1如7年11月3日頒給W.L.Weertman 的第4,703,725號中。 在此平衡裝置中,因為若平衡軸偏彎,則振動控制 的效果減弱,所以用來轉動支撐每個平衡轴的軸頸部份希 望儘可能有高度的剛性。所以,平衡轴的軸頸部份一般為 有完全圓形斷面的固態結構》 然而,因為對於引擎重量減小有不斷增加的需求, 所以希望減少平衡轴的整體重量。而且,平衡軸希望有特 定的不平衡質量。所以,平衡軸的質量希望儘可能地分配 給不平衡質量,而且,希望可以減少對於抵消引擎產生之 不平衡沒有任何貢獻的質量,諸如在軸頸部份的質量。 此種減少平衡軸的各種部份質量或重量的努力,應 該在不與平衡軸所需性質妥協的情況下做出,諸如足夠的 彎曲剛性和軸頸的負荷承受能力。 閲 讀 背 面 之 注 意 事 項 再 填 寫 本 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固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T 2 ------------- 五、發明說明() 而且’因為平衡軸需要被組設在引擎界限内相當有 限的凹部中’所以可用簡單方式進行平衡轴的各部份組裝 是重要的。 本發明之概要銪日月_ 有鑑於習知技術的此種問題,本發明的一個主要目 的在於提供一種改良的平衡轴,可在不降低平衡軸的彎曲 剛性的情況下減小配重的尺寸和整體重量。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於提供一平衡軸,可在不犧牲 轴頸部份的負荷承受能力下減少平衡軸的重量。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在於提供一平衡軸,可在不會不 當地增加軸頸部份的旋轉阻力下減少平衡軸重量。 本發明的第四目的在於提供容易組裝的平衡轴。 本發明的第五目的在於提供適合於小型設計的平衡 幸έ 〇 根據本發明’這些目的可藉由提供—種用於引擎平 衡系統中用以抵消引擎之不平衡力的平衡轴而達成,該平 衡轴包含.一配重部份’其重心從其旋轉中心偏移;以及 一軸頸部份’用以轉動地支措該平衡轴於一界定於引擎一 固定部份中的轴承孔中;軸頸部份被提供有一凹部於遠離 該配重之重心的一侧。 凹部減少平衡軸的重量或質量,而且此凹部不會降 低转承的性能,因為軸承負載基本上是由於配重部份的不 平衡質量所致’且軸承部份的凹入部份比起軸承部份的相 對側而言接受顯著較小部份的軸承負載:此凹入亦促成相 iT纸張尸、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M規格(210 X 297公爱) '~~~- :~~5~~:---- — — — — — — — — 111 — * ·]11)!11 II — — — — — — — ί锖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 4 4 : C/ Cj A: --------- B:__ 五、發明說明()3 Μ的重心的偏心度。典型上’轴頸部份被提供有一完 全圓形。ρ伤,具有完全圓形剖面,較佳地在每個轴端上, 則更在所有情況下確保軸承負載能力β 欲補償由於&承部❾一部份的凹入所ϋ丨的平衡軸 的弯曲剛性的佐何減少,軸頸部份可被提供有第一肋部,
/D著轴頸部份的完全®形軸端部份之間的-徑向平面跨過 此凹部轴向延伸D 配重4份典型地包含一徑向偏位凸起部。藉由沿著 徑向平面,在相對於凸起部成對角的平衡軸一側上,提 供轴向延伸的第二肋部,平衡轴對抗變曲的剛性可顯著且 ♦易地改善。假如第一和第二肋部沿著一共同的徑向平面 延伸且在其中一個完全圓形軸端部合併是特別好的。 第一肋部可被提供有—外輪廓,其與軸頸部份的完 全圓形部份的外輪廓是共有的。然而,為減少湖滑油沈積 在轴頸部份的凹入部份造成的旋轉阻力可提供有一相對 於轴頸部份的完全圓形部份的外輪廓徑向内凹的外輪廟。 為了相同原因,第-肋部的外輪廊可界定成圓形邊緣。額 外地或另外可選擇的方式,第一肋部可被提供一通過其中 的開口,較佳地是在肋部中鄰接平衡軸軸心的一部份β 為了增加第二肋部的強化效果,第二肋部可實質上 延伸於配重部份的全長《欲減輕肋部重量而不轉移其強化 性能,第二肋部可被提供有一從軸頸部份逐漸減小的徑向 高度。 較佳地,軸頸部份比起配重部份有實質上較小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U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訂 -----I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 _ Β7 4 ' ' — 五、發明說明() 轉直徑。藉此’增大平衡軸的整體偏心度。在此情況下, 用於平衡轴的殼體應該有上和下殼體半部,聯合地界定出 用於軸頸部份的軸承孔,使得希望有相對較大旋轉直徑的 配重部份不需要通過平衡軸用的軸承孔。 根據本發明的一特別較佳實施例,配重部份被提供 於軸頸部份的每個轴端°所以,對於用於平衡柏的一給定 量材料’可增大平衡軸對抗引擎不平衡質量部份的不平衡 力的彎曲剛性。常常需要一對在相反方向旋轉的平衡車由, 此種同步動作可藉一附接到每個平衡軸的齒輪,諸如棘齒 輪或螺旋齒輪而達成。欲以穩定方式支推平衡袖,每個平 衡軸可被提供一附接於其上的齒輪,在鄰接配重部份的一 端遠離軸頸部份的一部份,以及第二軸頸部份,在遠離配 重的齒輪的一軸向側。 圖式簡要說明 現於下面參考附圖說明本發明,其十: 第1圖係一引擎的基本部份結合有一具體成形本發明 之平衡裝置的斷開前視圖: 第2圖係沿著左平衡軸之軸心線顯示出油槽内部的局 部縱長剖面圖; 第3圖係沿著平衡軸裝置之右平衡軸轴心線取得之縱 長剖面圖; 第4圊係沿著第3圖線iV_IV取得之一基本部份的縱長 剖面圖: 第3圖係沿著垂直於其中一個平衡軸的第—軸頸部份 裝--------f —訂------線 (琦先閱請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44 1 Ο Ο Α7
五、發明說明() 的軸線取得之剖面圖; 第6圖係沿著第3圖之線VI-VI所取得之一基本部份的 縱長剖面圖; 第7圖係平衡裝置之右側視圖; 第8圖係平衡裝置之平面圖; 第9圖係顯示壁架狀凸起之一改良實施例的局部縱長 剖面圖; 第1 〇圊係顯示平衡器殼體之一改良實施例的局部縱 長剖面圖; 第Η囷係平衡裝置之另一實施例的右側視圖; 第12圖係平衡裝置之另一實施例的平面圖; 第13圖係根據本發明之平衡軸的第二實施例的侧視 圖:及 第14圖為第13圖所示之平衡軸的外觀圖。 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 第1圖顯示一個具體成形本發明的往復運動活塞引 擎。引擎E有串聯式的四汽缸引擎,有一曲柄軸i延伸於 水平方向,而且包含一頭蓋2、一汽缸頭3、一汽缸體4、 一下缸體5、_平衡裝置6和一油槽7。曲柄轴丨被轴承轉動 地支撐,軸承被界定於汽缸體4下表面.和下缸體5上表面之 間的介面。 平衡裝置6被設計來降低來自活塞和其他零件的往復 運動所造成的引擎E的二級振動’平衡裝置被螺栓附接到 下缸體5的下表面(在曲柄軸1下方),完全被容納於油槽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藿) (靖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i I I 訂!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紫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 -B7___ 五、發明說明()6 内1曲柄軸1的旋轉透過大鏈輪s、小鏈輪9和無端連結鏈 條10傳送到平衡裝置6,其中大鏈輪被固定地附接於曲柄 軸1前端(在下面說明中,鄰接曲柄輪或鏈條箱的端部被稱 為前端),小鏈輪9係固定地附接於平衡軸的前端(其將於 下面說明)在左手側(右側和左側係旁觀者面對曲柄輪或鐽 條箱時定義)’無端連结鏈條10繞著大鏈輪8和小鏈輪9通 過c 無端連結鏈條10藉由鏈條導件1 1而被避免振動,該 鏈條導件在曲柄軸1中心左惻的一點處固定地附接到下缸 體5的前表面,且藉由鏈條張力器12隨時受到適當的張力, 鏈條張力器係固定地附接到平衡裝置6的前表面,在就在 小鏈輪9右側的一點。 如第2至4圖所示’平衡裝置6包含一對有實質上相同 形狀的平衡軸13L和13R ’和平衡器殼體14的上半部14U和 下半部14L,沿著通過兩平衡轴13L和13R中心的平面垂直 地互相分離。 兩個平衡轴13L和13R透過螺旋齒輪15L和15R互相同 步’螺旋齒輪係一體地連接到對應的平衡軸13L和13R且 互相喝合。如先前所述,曲柄轴1的旋轉運動透過大鍵輪8、 無端連結鏈條10和小鏈輪9傳送到左平衡軸13L。所以, 左平衡柏13L以兩倍的曲柄袖1旋轉速度被旋轉地驅動* 且在相同於曲柄轴1的方向,透過兩個螺旋齒輪15L和1 5R 之間的嚙合,右平衡軸13R以相同於左平衡軸13 L的速度 被旋轉地驅動於相反方向。 9 -------------裝-------訂-------I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44 丨 0 0 Α: Β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說明() 如第2和3圖所示,平衡器殼體14的上半部14U對應到 螵旋齒輪1 5L和15R的部份,界定出止推軸承壁部份16, 接合於與平衡轴13L和13R成為一體的螺旋齒輪15L和15R 的軸向端部表面。這些部份在上方部份開口,以致於每個 螺旋齒輪15L和1 5R的外周緣總是暴露於油槽7的内部,所 以藉由供應到兩個螺旋齒輪15L和15R與止推軸承壁部份 16的潤滑油被充份潤滑,潤滑油的供應係得自呈油霧形式 在油槽7内部從上方滴下或循環於内部的油。 每個平衡軸13L和13R係一體地提供有第一軸頸部份 18和第二軸頸部份17,第一轴頸部份在接近其後端的一部 份有相對較大的直徑,第二轴頸部份在其前端有相對較小 的直徑。每個平衡轴13L和13R係一體地提供一對偏心重 量或配重19,其被分離成兩部份且在第一軸頸部份18後 方。這些配重19的重心在徑向上偏離旋轉中心,且每個配 重19的旋轉軌跡的直徑大於第一軸頸部份18的直徑(參看 第4圖)。 欲以最小尺寸的配重達成所需的力矩慣量,每個配 重19被提供一個相較於平衡軸的剩餘部份在直經上縮小的 柱狀部份20 »欲補償由於柱狀部份20的小直徑造成的剛性 減小1連接到第一轴頸部份18的對應軸端的推拔肋部21被 提供於柱狀部份遠離配重的一側,且在第一料頸部份丨8後 方。隨著距第一軸頸部份的距離,這些肋部21各逐漸地在 尚度上減小。 欲減輕第一轴頸部份18的重量並使第_軸頸部份】8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t ) 1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B7 五、發明說明() 的重心從其轴心往配重19儘可能地偏移’以便使配重19的 尺寸最小化,除了第一軸頸部份〗8鄰接兩軸端的部份以 外,第一軸頸部份1 8遠離配重19的側邊做出凹部以便減輕 重量。欲補償由於凹部造成的彎曲剛性的降低,肋部23沿 著通過第一軸頸部份18中心軸的平面跨過此空間或凹部22 延伸(參看第5圖)。形成於配重19的柱狀部份20的肋部2 I 以及提供於第一轴頸部部份18的肋部23係沿一共同平面延 伸。 所以,因為第一軸頸部份1S的兩軸端在遠離配重的 一側被金屬轴承的内圓周表面所接合(其於後說明),所以 即使第一軸頸部份1 S與軸承孔接觸部份的表面積有某種程 度的減小,油膜仍不會破裂,而且可充份地降低對旋轉的 阻力。 一孔24通過肋部2 3鄰接軸心的部份,以允許潤滑油 自由地流入凹部22,且防止由於過多油沈積於凹部22内造 成的任何旋轉阻力的增加。 在此實施例中,凹部22的界定,係藉由移除大約一 半的軸頸部份18的材料,或實質上沿著軸頸部份18的直徑 平面而達成。然而,凹部22的尺寸和形狀可根據每個應用 狀況而自由地選擇。舉例來說,轴頸部份1 8亦可再做出— 個凹部而凹入’此凹部實質上較淺且較窄。無論如何,希 望轴頸部份1 8在至少1 80度的範圍有完全圓形輪廊,以致 於可以用軸頸部份之完全圓形輪廓的最小外徑確保對抗於 平衡軸之不平衡力的軸承能力。 .I I I I I I I1—II1- -Hill·——— * — — — — — — —1 f靖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1] 444100
發明說明(ί ί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每個平衡軸13L和13R的第二軸頸部份17由一軸承孔 a所支撐居軸承孔被界定於一體地提供於平衡器殼體μ 之下半口IM 4L月|]壁中的第二轴承壁2 5部份。每個平衡幸由!儿 和UR的第-軸頸部份18界定於第一抽承壁部份%的轴承 孔26a所支撐,第一軸承壁部份26具有分別一體形成有平 衡器殼體14的上半部14U和下半部ML的兩半部。 當組設兩個平衡軸13L和13R於平衡器殼體14内時, 在每個平衡轴13L和13R前端的第二轴頸部份丨7首先裝配 於界定於第二軸承壁部份25(與平衡器殼體14的下半部l4L 成為一體)的軸承孔25a中,且每個平衡軸13L和13R的第 軸頦部份18被放置於界定於第一轴承壁部份26(與平衡 器殼體14的下半部14L成為一體)下半部的轴承孔26a的下 半部。在此程序中,配重部份31需要背向平衡器殼體14的 下半部14L,特別是軸承孔26a的下半部,以致於當第二 軸承部份〗7軸向通過對應的軸承孔25a中時,配重部份31 的徑向延伸凸起部不會干涉到軸承孔26a的下半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隨後’在平衡器殼體14的上半部14u—側上的第一軸 承壁部份26的上軸承半部,對齊於平衡轴13L和13R中對 應的一個平衡轴的第一抽頸部份〗8之情況下,上殼體14U 和下殼體14L被放置在一起。結果,兩個平衡軸14U和i4l 被旋轉地定止於平衡器殼體14的兩個半部14U和14L之 間。 所以,配重19不需要通過任何的轴承孔,軸頸部份1 g 和19的直徑可以隨意減小,只要在可確保所需的機械強度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Λ: ----— _Β]__
五、發明說明(V
下。所以,可降低旋轉阻力,且收納有平衡軸13ί和13R 的平衡器殼體14的尺寸和重量可降低到目前仍不可能達成 的程度。 亦如第6圖所示,平衡器殼體14或其下半部14L_的前 知被k供有次擺線泵27(trochoid pump),用以供與潤滑油 到引擎的各個不同部份。次擺線泵27包含一個以螺栓附接 到平衡器殼體丨4前表面的系浦殼體28、一個被容納在泵浦 殼體28内的外轉子 '以及一個附接到右平衡軸uR前端的 内轉子30。隨右平衡軸13R一體地轉動的内轉子3〇與外轉 子29共同合作’將潤滑油透過滤油器Μ(〇ίι _赂)和吸 入管32從油槽7引出,透過輸出油通道33供應到引擎的各 個部份,其中該濾油器31附接於平衡器殼體Μ下半部丨礼 的底部,吸入管32與殼體下半部14L的底壁—體形成’輸 出油通道33被泵浦殼體2S所界定,而且與形成於汽缸體* 和下缸體5内部的油通道(未顯示)相連通。 參考第3圖,平衡器殼體】4下半部丨礼的底壁—體形 成有-安裝凸圊34,用以支律連接於第一轴承壁部份娜 濾油器31。平衡器殼體14下半部丨礼的底壁亦與一吸八管 32_體形成’該吸人管32從安裝6圓34延伸到_開口前 端,該開口前端鄰接於第二知承壁部份25,且被泉浦殼體 28的一部份封mwi的安裝凸8134和中空吸入管32 呈:聯且㈣方式-體地形成於殼體下半部14L的底壁, 使得支撐著平衡軸13L和13R的前和後端的殼體下半部⑷ 的軸承土《 25和26,被據油器3 i的安裝凸圓冲吸入管 裝-----r---訂---------線 ί'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13 4^4 1 〇
五、發明說明(1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2所連結,如此促成軸承壁部份25和26的剛性增加。 吸入管32的一部份位在兩個平衡軸13L和13R之間界 定的凹部内(參看第4圖)’以致於能夠減少吸入管32的向 下凸起*而且,因為濾油器31直接附接於殼體下半部14L 的底壁’所以可減小平衡器殼體14的尺寸,如此促成引擎 的緊密結構。 安裝凸圓34的内部提供有一從殼體下半部14L延伸的 銷形凸起3 5,以便控制基本上含有金屬篩網的濾油器3 j的 往内變形。凸起35亦用肋部36連接到濾油器安裝凸圓34的 内圓周表面。肋部36增加濾油器安裝凸圓34的剛性,特別 是轴承壁部份26的軸承半部。 如第4圖所示,平衡器殼體14的上半部14U和下半部 14L之間的分隔平面的橫向側端,相對於對應的平衡軸13]: 和13 R在徑向方向上偏位。在此例示性實施例中,下半部 14L相較於上部份14U更往旁邊延伸。此偏位造成一向上 開口的間隙37,沿著通過對應的平衡軸13L或13R的軸心 的平面在每一側界定出。隨著兩個平衡軸13L和13R的旋 轉(如箭頭所指方向),儲存於平衡器殼體14底部的澗滑油 0L·被配重19往上吸引,且從這些間隙37排出平衡器殼體 14 〇 沿著殼體上半部14U的每個橫向側邊延伸出一壁架狀 凸起38。這些壁架狀凸起38與對應的間隙37的開口端相 對,防止可能從上方滴落的潤滑油進入殼體〗4内部。如第 7和8圖所示,這些壁架狀凸起38沿著殼體上半部14的任一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 297公釐) 14 ----t I I — I I I i . ! I I I I I 訂.i I! I I —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A7 B7 五、發明說明(q 則延伸於其全部長度,並且連接於用以收納將平衡器殼體 14的上半部14U和下半部14乙固定在一起的螺栓Bi的凸圓 部份39、第一軸承壁部份26以及抵接於螺旋齒輪丨和 1 5R( —體地附接於對應的平衡轴丨3[和丨3R>的止推軸承壁 16。壁架狀凸起38於是促成平衡器殼體丨4的剛性增 加。 平衡器喊體14的上半部〗4U和下半部14L以三個螺检 B2(沿著用以支撐第一軸頸部份18的第—軸承壁部份以側 向排列)另外地固定地在一起,以致於第一軸承壁部份26 可避免任何的游隙(play),即使是受到由於配重丨9轉動造 成的徑向加速。 壁狀&起3 8可在側向方向上分別延伸到一希望長 度,且如第9圖所示被提供一所需的橫斷面形狀’以致於 他們可被給予擋板(baffle plate)的功能,防止油槽内油表 面的任何擾動(disturbance)。 參考第丨〇圖,用來支撐第二軸頸部份17的軸承孔17a 可形成於平衡器殼體14的上半部14U和下半部14L之間的 分隔平面。根據此設置,因為共同的分隔平面可用來界定 用於第一和第二軸頸部份1S和〗9兩者的該等軸承,所以可 提南軸承軸心之間的定位精確度。如第丨1和1 2圖所示,藉 由在鄰接第二軸承壁部份1 7的區域提供額外的凸圓部份 40 ’收納用以將平衡器殼體14的上半部14u和下半部】4L 固定在一起的螺栓B1 ’並且使壁架狀凸起38延伸到額外 的凸圓部份40 '則在前和後端的轴承壁部份可用壁架狀凸 本纸張泛变適用中國國家標!(CNSX.Vt規格(21C * 297公t --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5 444 1 Ο Ο Α7
14 五、發明說明( A7 B7 元件標號對照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Η消費合作杜印製 1 ...曲柄軸 3.. .汽缸頭 5.. .下缸體 7.. .油槽 9.. .小鏈輪 11.. .鏈條導件 13L...左平衡轴 14U...上半部 15L、15R...螺旋齒輪 17.. .第一軸頸部份 19.. .配重 21.. .推拔肋 23.. .肋部 25.. .第二軸承壁部份 26.. .第一軸承壁部份 2 7...次擺線油栗 29.. .外轉子 3 1…渡油器 3 3...輸出油通道 35…凸起 37.. .間隙 39.. .凸圊部份 2.. .頭蓋 4.. .汽缸體 6.. .平衡裝置 8.. .大鏈輪 10.. .無端連結鐽條 12.. .鏈條張力器 13R...右平衡軸 14L…下半部 16.. .止推轴承壁部份 18.. .第二軸頸部份 20.. .柱部份 22.. .凹部 24…孔 2 5 a…軸承孔 26a...軸承孔 28.. .泵浦殼體 30.. .内轉子 32.. .吸入管 34.. .安裝凸圓 3 6...肋部 38.. .壁架狀Δ起 4 0...凸圓部份 --- 丨 - ------裝.|! — 丨|1 訂----— III (请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泛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i\’S)A4規格(210 X 297公f )

Claims (1)

  1. 444 KS Ch DS $'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引擎平衡系統用之平衡軸,用以抵消引擎之不 平衡力,包含: 一配重部份,其重心由其一旋轉中心偏位;及 一軸頸部份,用以在一軸承孔中旋轉地支撐該 平衡軸’該軸承孔被界定於該引擎的一固定部份; 該轴頭部份被提供有一在該配重重心遠侧的凹 部、一在每個軸端的完全圓形部份、以及一第一助 部,該第一肋部沿著一徑向平面軸向延伸於該轴頸 部份的該等完全圊形軸端部份之間且橫跨於該凹 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平衡軸,其中該配重部份包 含 !向偏位凸起部以及一第二肋部,該第二肋部 凸 沿著一徑向平面軸向延伸,且在該平衡軸上舆該 起部成對角的一側上。 第 訂 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平衡軸,其中該等第一和 二肋部沿著-共同徑向平面延伸,且在該等完全圓 形軸端部份的其中之一處合併。 4.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平衡轴,其★該第—肋部被 提供有-外㈣,料輪耗相對於難頸部份的 完全圓形部份的外輪廓在徑向向内凹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平衡轴,其中該第一肋部的 该外輪廓被一圓形邊緣被界定。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平衡抽’其中該第-肋部被 Β- Db 經濟-智彗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提供有一個與軸頸部份之完全圓形部份的外輪廓共 有的外輪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平衡軸,其中該第一肋部被 提供有一穿過該肋部的開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平衡軸,其中該開口形成於 該肋部中鄰接該平衡轴之軸心的一部份。 9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平衡軸’其中該第二肋部實 質上延伸於該配重部份的全部長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平衡軸,其中該第二肋部 被提供有一從該軸頸部份逐漸變小的徑向高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平衡軸,其中該配重部份 被提供於該軸頸部份的每個軸端。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平衡軸,其更包含一附接 於其上的齒輪,在鄰接其中一配重部份的_端遠離 該軸頸部份的一部份,以及第二軸頸部份,在遠離 該配重部份的一軸向側。 13 ·如申清專利赶圍第]項之平衡抽’其中該轴頸部份 比該配重部份有一實質上較小的旋轉直徑。 ______________裝--------訂---------線 2^先'"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TW089117014A 1999-09-03 2000-08-24 Balance shaft for engine balancing systems TW44410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061999 1999-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44100B true TW444100B (en) 2001-07-01

Family

ID=1721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17014A TW444100B (en) 1999-09-03 2000-08-24 Balance shaft for engine balancing systems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305339B1 (zh)
EP (1) EP1081410B1 (zh)
CN (1) CN1110626C (zh)
BR (1) BR0003966A (zh)
CA (1) CA2316152C (zh)
DE (1) DE60000954T2 (zh)
MY (1) MY118442A (zh)
NZ (1) NZ506626A (zh)
TW (1) TW4441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0404B (zh) * 2011-05-20 2015-07-01 Yamaha Motor Co Ltd Engine, straddle type vehicle, and engine assembly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5340B2 (en) * 2001-10-01 2003-12-0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ngine with balancer for second order pitching couple
DE60209291T8 (de) 2001-12-18 2007-05-10 Honda Giken Kogyo K.K. Ausgleichsvorrichtung für einen Motor
JP3845321B2 (ja) * 2002-03-11 2006-11-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ー装置
US6988479B2 (en) * 2002-04-23 2006-01-24 Cloyes Gear And Products, Inc. Integrated drive sprocket and gear for balance shaft
JP4206846B2 (ja) * 2003-07-07 2009-01-1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バランサーシャフト及びエンジン
US20050284254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Eagle-Picher Industries, Inc. Balance shaft
JP2006057651A (ja) 2004-08-17 2006-03-02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
AT8014U1 (de) * 2004-11-08 2005-12-15 Magna Drivetrain Ag & Co Kg Ausgleichswelleneinheit und ihre lagerung
AT7885U1 (de) 2004-11-08 2005-10-17 Magna Drivetrain Ag & Co Kg Ausgleichswelle
MY146450A (en) * 2005-10-11 2012-08-15 Petroliam Nasional Berhad Engine balancer apparatus
DE502006005811D1 (de) * 2005-10-13 2010-02-11 Schaeffler Kg Radiallagerung
DE102007009800A1 (de) * 2006-04-18 2007-10-25 Herzog Intertec Gmbh Ausgleichswelle
DE102006033416A1 (de) 2006-07-19 2008-01-24 Schaeffler Kg Welle
CA2676572C (en) * 2006-08-28 2012-05-15 Honda Motor Co., Ltd. Oil strainer structure of engine and oil return structure of engine
DE102007017873A1 (de) 2007-04-13 2008-10-16 Schaeffler Kg Massenausgleichsgetriebe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7027990A1 (de) 2007-06-14 2008-12-18 Herzog Intertec Gmbh Ausgleichswelle
DE102007027989A1 (de) * 2007-06-14 2008-12-18 Herzog Intertec Gmbh Ausgleichswelle
JP4522461B2 (ja) * 2008-03-26 2010-08-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ー装置
DE102008022307A1 (de) 2008-05-06 2009-11-12 Schaeffler Kg Axialanlaufscheiben partiell für Unwuchtwellen
DE102009031064A1 (de) * 2009-06-30 2011-01-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Lageranordnung mit einer Welle und einem Nadellager
WO2011012239A2 (de) 2009-07-30 2011-02-03 Herzog Intertec Gmbh Ausgleichswelle
DE102009036794A1 (de) * 2009-08-08 2011-02-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Massenausgleichsgetriebe
CN101988555A (zh) * 2010-11-09 2011-03-2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轴及应用该平衡轴的发动机平衡机构
KR101326946B1 (ko) 2011-11-16 2013-11-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엔진의 밸런스 샤프트 모듈
DE102011087535A1 (de) * 2011-12-01 2013-06-06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usgleichswelle
US8857400B2 (en) * 2011-12-12 2014-10-14 Honda Motor Co., Ltd. Balancer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695557B2 (en) 2012-01-04 2014-04-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Self-lubricating balance shaft with flow control
CN103527710B (zh) * 2013-10-28 2015-11-1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的平衡轴及具有它的发动机
US9416693B2 (en) * 2014-07-08 2016-08-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wel bolts for mounting an oil pump to an engine assembly
CN109073039B (zh) * 2016-02-19 2020-05-2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平衡装置
US10060309B2 (en) 2016-09-23 2018-08-28 Kohler Co.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oil baffle
JP6440920B1 (ja) * 2017-07-03 2018-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US10663033B2 (en) 2017-07-12 2020-05-26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Balance shaft having reduced mass and inertia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49648B (sv) * 1981-06-17 1987-05-11 Volvo Ab Forbrenningsmotor
IT1187984B (it) * 1986-04-15 1987-12-23 Iveco Fiat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provvisto di una coppia di masse eccentriche rotanti atte ad equilibrare di namicamente il motore stesso
US4703725A (en) 1986-05-29 1987-11-03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Mounting of an engine balancing device
US4703724A (en) * 1986-05-29 1987-11-03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Engine balancing device with a lubricant side discharge
JPH04331841A (ja) * 1991-04-30 1992-11-19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JP3101721B2 (ja) 1991-08-06 2000-10-23 大塚製薬株式会社 芳香族弗素化合物の製造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90404B (zh) * 2011-05-20 2015-07-01 Yamaha Motor Co Ltd Engine, straddle type vehicle, and engine assembly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000954T2 (de) 2003-07-24
CA2316152C (en) 2004-10-05
CA2316152A1 (en) 2001-03-03
CN1287215A (zh) 2001-03-14
BR0003966A (pt) 2001-04-03
US6305339B1 (en) 2001-10-23
MY118442A (en) 2004-11-30
CN1110626C (zh) 2003-06-04
NZ506626A (en) 2000-12-22
EP1081410A1 (en) 2001-03-07
EP1081410B1 (en) 2002-12-11
DE60000954D1 (de) 200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44100B (en) Balance shaft for engine balancing systems
EP0789166A1 (en) Balance shaft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engine
CN100557248C (zh) 真空泵
US3710774A (en) Lube oil pump drive for balancer
US20140069366A1 (en) Balancer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W457342B (en) Balance shaft housing
JP2010133386A (ja) バッフルプレート
US8857399B2 (en) Counter rotating mass system configured to be applied to an inline-fou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balance the vibrations produced by said engine, and inline-four engine comprising said system
US7985055B2 (en) Dual rotor oil pump of an engine with balance weight arrangement
CN111425558B (zh) 一种三缸发动机同心轴平衡装置
JP2001140985A (ja) バランス軸
US7013860B2 (en) Dry-sump, four-stroke engine lubrication device
CN207660664U (zh) 油底壳、发动机和车辆
JP2014228020A (ja) 内燃機関のバランサボディ
CN209228957U (zh) 内齿轮件与内啮合传动结构
US20200124111A1 (en) Damper Device
JP2012202442A (ja) 内燃機関のバランサ装置及び金属シャフトの軸受構造
CN212360648U (zh) 一种单支撑的平衡轴结构
WO2023037739A1 (ja) 内燃機関のバランサ装置、及びオイルポンプ付きバランサ装置
JP2021067287A (ja) バランサー装置
US20190048936A1 (en) Balancer device and balancer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10220535A (ja) 速度のレデューサおよび/またはモータレデューサ
CN109854331A (zh) 油底壳、发动机和车辆
CN217558949U (zh) 一种有效防止晃动的蜗杆轴
JP2002195387A (ja) ギ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