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397949B -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Google Patents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397949B
TW397949B TW087116395A TW87116395A TW397949B TW 397949 B TW397949 B TW 397949B TW 087116395 A TW087116395 A TW 087116395A TW 87116395 A TW87116395 A TW 87116395A TW 397949 B TW397949 B TW 3979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forementioned
recording
storage devic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16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koto Serizawa
Takane Chum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397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39794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05Reproducing at a different information rate from the information rate of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36Monitoring, i.e. supervising the progress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40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41Flat as opposed to 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e.g. library of tapes or discs, CD changer, or groups of record carriers that together store one tit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Description

〔發明背景〕 〔發明領域〕 者,=:?而言係有關於資料記錄裝置和方法,尤甚 ΐ錄電腦系統和電腦應用設備中所提供之用於 記錄如I像和聲音等連續資料之資料記錄裝置,和可 資料記錄裝置中實現之資料記錄方法。 〔背景技術說明〕 中,ΐΐϊϊρί ’在^(個人電腦)和家庭Αν(視聽)裝備 =已藉由如CD-ROM(唯讀影音光碟)和DVD(數位影音光 綱政2 = 1^1^/61^&1:1161)131〇_1?〇*1等封裝媒體或如網際 ::和數位衛星廣播等通訊媒體而快速地使用數位 資料。 +另it面,隨著裝設在磁光碟、相位轉換型光碟等卡 一 式大容量硬碟元件或可重寫光碟元件的曰益 i仃和在此時期出現之DVD_RAM(隨機存取記憶體),由代 和家庭AJ設備記錄數位AV資料的需求已逐漸增加。 目前已將具有高影像晝質及高壓縮率之MpE以動態影 像壓縮標準)系統的動態影像壓縮技術充分地應用在數位 AV資料中。舉例而言,已經將與廣播訊息品質較接近之 MPEG-2應用在已是目前影碟主流之DVD的Av資料中。 MPEG-2之資料率為3至11Mbps(百萬位元/每秒)。然如 在用於為DVD-ROM產生AV資料之認可裝備中,舉例而言, 具有速度遠超過11Mbps之光碟和如RAID(Redundant A°rray Inexpensive Disks)等之高成本儲存裝置,以便以3至
五、發明說明(2) ' — ' ' 1>1 Mbps之速度記錄資料者業已使用。這麼做的理由是因為 f長時間而言數位AV資料為連續資料。為了在不受干擾下 月b及時s己錄資料,因此,亦須考慮構成此認可裝備之電腦 系統=處理效能和記錄裝置本身之記錄效能的變動。 當嘗試藉由PC記錄數位AV資料時,在光碟元件中之記 錄速度太慢。在標準硬碟中,雖然其記錄速度較光碟之速 度快,、但仍不夠。除此之外,其容量亦不夠。雖然用於PC 之低成本硬碟k著其容量之增加而逐年增加速度,但若要 以約等於MPEG-2之速度長時間地記錄數位0資料仍是非常 地困難。 八开中 再者’在利用PC記錄 況下’下列幾種因素可能 (1) 依藉相當小之配 附加位(overhead)。 (2) §己錄裝置所特有 理資料區、因資料區之非 誤而重新啟動碟片元件、 s式、及知壞扇區(sector) (3) 在CPU(中央處理 理作業時在時間上所產生 因此’可由系統處理 因考慮上述阻撓因素而在 適當的邊界值所獲得之值 數位AV資料之系統中,在某些情 會阻擾資料之連續記錄: 置空間來存取標案系統而導致之 的各種操作,舉例而言,存取管 連續性而發生之搜尋、因搜尋錯 溫度補償操作、寫入操作之再 之更新處理,和 早疋)上由軟體循序程序進 之變動。 之數位AV資料率將局限在不於 記錄性能令所發現之最差值減去 記錄裝置表面記錄速度(當從CPU看時) 之照慣例增加
五、發明說明(3) 不僅僅是為了可利用PC記錄數位AV資料。例子之一為在儲 存裝置中可提供緩衝記憶體之方法。最新的硬碟或光碟通 常配備有容量為128KB至2MB之緩衝記憶體。在此例中, 由將來自CPIT之記錄需求和在記錄裝置上之記錄處理互相㈢ 分離以及將來自CPU之複數個記錄需求合成為一個記錄 求再處理之可獲得降低在前文(1)中所描 (overhead)次數之效果。 ^ 然而,在上述具有相當小容量之緩衝記憶體中,者 錄數位AV資料時,有時會發生緩衝器溢流(〇verfi⑽田二 f缓衝記錄體中資料已滿’無庸說此資料即流計 表面記錄速度增加之效果Q 禾獲传 為了以PC記錄數位AV資料,在記錄裝置 =有J做為寫入目標之儲存裝置(下文裝中置將之二=上 儲存裝置)的速度更快速之輔助儲存裝置,且將复標 =高速緩衝記憶體(cashe)使用。在 AV資料記錄在光碟上肖,通常使用在硬碟 而一將數位 衝器用之申介檔的方法,一旦先將來 一做為缓 存在硬碟中,並藉由背景處蚀 s錄資料儲 料複製至光碟上。 處理之使㈣硬碟上所儲存之資 柯田π w同您裯助儲存奘番知 存裝置,且使用輔助儲存裝 淫 子谷量之目標肩 且高速之記錄裝置置可實現大容1 身之記錄速度,但仍舊;===助儲存裝置; 度之儲存裝置《在前文所y : 同於資料記錄无 所以之典型料中,當
五、發明說明(4) pc將數位AV資料記錄在光碟上 於資料率之硬碟元件。 、“必須提供速度足約高 在記錄資料時,當鱼將資 例子相比較,由CPU所進行之處直&接寫入目標儲存裝置的 資科轉移至輔助儲存裝置,從辅助夏大卢約三次’例如,將 將資料寫入目標儲存裝置。 儲存裝置讀取資料,和 〔發明概要〕 此可K連= ;供資料記錄裝置和方法,* 速度之儲存裝置,而且在記::要:供具有較資料率更高 較輕。 “進仃時所加在CPU上之負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 以;第;::::::用於記錄連續傳送資料的資料 用於儲存資料之第一儲存裝置; 錚邛料儲置有平行關係之第二儲存裝置係用於記 5用= 據資料傳送之進行互相切換記錄指令 存裳置之記錄管“;第,存裝置及記錄指令給第二儲 、一y- 棱复所4第一概念中’ 連續傳送之資料是依 在第-儲存裝置和第二儲存裝置之間的分配而予記 錄紗=以表面記錄速度等於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速度和第 一子裝置之5己錄速度之總合。因此,可以較高之速度進 仃記錄。I句話說’為了要以所要求之記錄速度進行記 ϋ I麵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8胃 五、發明說明(5) 錄,俊據本發明 具有較記錄速度 第 用 指示之 其 置和將 該依據 指7F發 存裝置 如 S己錄指 之間分 資料才 存之資 負載。 第 據由記 呑己錄在 如 一概念除 於監督由 執行狀況 中當藉由 §己錄指示 由記錄狀 出給第一 0 上所述, 示所執行 配記錄程 儲存在第 料轉移至 三概念之 錄狀況監 第二儲存 上所述, 置之資料轉移至 第一儲存裝置和 料使用的方便性 第四概念之 之裝置可不 更高速之儲 具有第一概 記錄管理裝 的記錄狀況 互相切換而 發出給第二 況監視裝置 儲存裝置, 在第一概念 之狀況而在 序’所以只 二儲存裝置 第一儲存裝 特徵為在第 視裝置所監 襞置之資料 在第三概念 第一儲存裝 第二儲存裝 必像傳統的裝置一般須要包含 存裝置。 念之特徵外,更包含有: 置發出給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 監視裝置, 、 將記錄指示發出給第一儲存裝 儲存裝置時’記錄管理裝置應 所監視的結果決定那一個記錄 那一個記錄指示發出給第二儲 申,依據送到第一儲存裝置之 第一儲存裝置和第二儲存裴置 有不能由第一儲存裝置記錄之 中,舉例而言,所以在將所儲 置時亦可降低在CPU所產生之 二概念中之記錄管理裝置可依 視的結果發出轉換指示以便將 轉移至第一儲存裝置。 中,藉由將記錄在第二儲存裝 置可收集因分割而分別記錄在 置上之資料。因此,可提高資 特徵為第二概念中
五、發明說明(6) 其記錄狀 緩衝記憶 料;和 缓衝資料 之資料量;和 記錄管理 計算之結果不 記錄指示給第 錄指示給第二 如上所述 資料暫時儲存 資料應記錄在 易且高正確率 第五概念 記錄指示發出 量計算裝置之 記錄指示給第 如上所述 記錄開始,此 錄資料之連續 裝置之成批資 度。 第六概念 資料之外,亦 況監視裝 體,用於 量°十算裝置’用於計算儲存在緩衝記憶體中 裝置,其 大於第一 一儲存裝 儲存裝置 ’在第四 ,且依據 第一儲存 地進行此 之特徵為 給第二儲 計算結果 一储存裝 ,在第五 記錄持續 性。因此 料處理將 之特徵為 儲存資料 否由緩.衝資 ’當判斷結 當判斷結果 ’將要寫入 之資料量判 第二儲存裝 念中之記錄 時’亦可判 第二參考值 判斷結果是^ ,一旦在第 時間週期, 一儲存裝置 容易,且可 置包含有: 暫時儲存將寫入第 判斷是 參考值 置,而· 〇 概念中 所儲存 裝置或 判斷。 第四概 存裝置 不大於 置直到 概念中 一特定 ,從第 變得很 第四概念中之緩衝 的大小和其在樓案 一儲存裝置之資 料量計算裝置所 果是肯定時發出 是否定時發出記 第一儲存裝置之 斷是否所儲存之 置中,所以可輕 管理裝置在當將 斷是否緩衝資料 ’以便持續發出 肯定時。 一儲存裝置上之 所以可增加所記 轉移至第二儲存 增加表面記錄逮 記憶體除了儲存 中之位置。
五、發明說明(7) 如上所述,在第六 檔案申之位置。就算办中’儲存有資料的大小和其在 案中之任何位置,其在第二儲存裝置之資料是位於檔 復原整個檔案。 、-料轉移之後亦可由第一儲存裝置 第七概念之特徵為 檔案識別碼。 州/、概必中之緩衝記憶體亦儲存有 如上所述,在第 別碼,所以不須為每資料所歸屬之權案識 料。 檔案分別儲存屬於複數個檔案之資 第八概念之特徵氣 置中之資料轉3念當記錄在 存位ί訊息。 之用於 錄從第二儲存裝窨赫Λ概念中,在第—儲存襞置由 訊息(儲存分配1置^來之資料的區域内進3:;、於記 此已轉移資料之位須因由Γ儲存裝置檢 附加位次數,舉例而;:可=表低因檢索而導;; 存資料大小時,1儲土概念中之緩衝記憶體… 而可知會第-儲d;;取得之大小之外:大;其儲 在第二 =置;:ΐ;念中,第-儲存 確認從第二儲存裝移2υ-儲存裳置= 大小進行知會,所4::::程;者,因為是,:;: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 _ptd
、發明說明 第十概念之特徵為第三概念中之第一儲存裝置當偵測 到資料是記錄在第二铺存裝置時,在資料轉移時可球認用 於記錄資料之區域,產生與資料相關之表,及在確認區之 表中儲存位置訊息。 如上所述’在第十概念中,在資料是記錄在第二儲存 裝置的時候,確認用於記錄未來將轉移之資料的區域是在 第-儲存裝置中,和在此區域中之位置訊息(儲存分配)是 f存在表中。當資料轉移至第一儲存裝置時,可確保資料 是以其與前一個和後一個資料間是連續之狀況來記錄資 料。 第十一概念之特徵為第三 沒有新的記錄需求且記錄狀況 一個情況時會發出轉移指示。 如上所述,在第十一概念 且送到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需 時’會發出.轉移指示,所以儲 可轉移至第一儲存裝置且不會 第十二概念之特徵為第三概念 在一特定時間週期内不必通過 一儲存裝置之資料量不大於第 是青定且記錄狀況監視裝置之 會發出轉移指示。 概念中之記錄管理裝置在當 監視裝置之監視結果滿足第 中’當沒有新的記錄需求, 求執行狀況滿足第二個情況 存在第二儲存裝置中之資料 阻撓執行目前的記錄需求。 中之記錄管理裝置判斷是否 第一儲存裝置而直接寫入第 三參考值,以便當判決結果 監視結果滿足第二個情況時 S在一特定時間週期内 大於第二參考值且送到 如上所述’在第十二概念中, 直接寫入第一儲存裝置之資料量不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五、發明說明(9) 第一健存裝 發出轉移指 之資料轉移 求。 第十三 記錄方法, 之第一和第 依據資 指不給第一 在第二儲存 料。 如上所 依據其在第 的,所以表 二儲存裝置 句話說,為 之裝置不必 之儲存裝置 第十四 驟: 監視送 當互相 儲存裝置之 個記錄指示 置之記錄指示執行狀 示’所以可更有效率 至第一儲存裝置且不 概念係有關於可在資 此資料記錄裝置包含 二错存裝置,其具有 料傳送之程序互相切 儲存裳置和發出記錄 裝置上記錄部分將記 述’在第十三概念中 一儲存裝置和第二儲 面記錄速度等於第一 之記錄逮度總合。因 了以所要求之記錄速 像傳統的裝置一般需 至第一儲存裝置之記 切換送至第一儲存裝 記錄指示時,依據監 至第一儲存裝置和那 況滿足第二 地將儲在> Γ障/兄時,會 會阻:二館存裝i 撓執仃目前的記錄需 料記錄裝置中 有用於記錄、έ @仃之資科 下方^錄連續傳送資料 下列步驟之特徵.十4 換記錄指示時, 指示給第二儲存襞和 錄在第-儲存裝置上之ϊ ,因為連續傳送之資料是 存裝置之間的配置而記錄 儲存裝置之記錄速度和第 此’可進行高速記錄。換 度進行記錄,依據本發明 要包含具有較此速度更快 概念具有第十三概念之特徵,更包含下列步 錄指示的執行狀況;和 置之記錄指示和送至第二 視結果決定應該發出那一 一個記錄指示送至第二儲
五、發明說明(10) 存裝置。 之記錄指:ί執-儲存裝置 :r儲存之資料轉移至第-儲存ϊ二:產二降 步驟第徵為在第十四概念中亦包含下列 轉移至第一儲存裝置之轉移指示。-儲存裝置中之資料 中之資料轉移'至中所將,錄在第二儲存裝置 記錄在第-儲存裝置和第二儲存裝集 加資料使用之方便性。 罝《貝科。因此,可增 步驟第十六概念具有之特徵為在第十四概念中亦包含下列 含:監視送至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的執行狀況,包 將要寫人第-儲存裝置之資料暫 計算所儲存之資料量之步驟;和 乂驟,和 決定應該發出那一個記錄指示給第一 個記錄指示給第二料裝置,包含:μ置和那- 判斷是否計算結果不大於第一參考值之步驟;和 當判斷結果是肯定時奋出記錄指示給第一儲存裝置,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14頁 五、發明説明(11) 而當結果是否定時發出記錄指示給第二 如上所述,在第十六概念中,暫時儲& 步驟。 裝置之資料,且依據所儲存的資料量判否第一儲存 料應該記錄在第一儲存裝置或第二儲^3,斤錯存的資 且精確地進行判斷。 子 ’所以可容易 第十七概念具有之特徵為在第十六中 步驟: 、微心肀亦包含下列 發出記錄指示給第二儲存裝置,包含. 判斷是否計算結果不大於第二參之 持續地發出記錄指示給第二儲 二和 肯定的之步驟》 谲存裝置直到判斷結果是 如上所述,在第十七概念中, 置中進行記錄,記錄工作持續一特定;^弟—儲存裝 加記錄資料的連續性。因此,從篦一^^°月’所以可增 儲存裝置之資料成批處理將變得很容县子裝置轉移至第二 表面記錄速度。 仔恨…1同時亦可增加 第十八概念具有之特徵為在第十. 步驟: 示卞/、概念中亦包含下列 在將要寫入第一儲存裝置之資料 中,除了儲存資料外,亦儲存資料之儲存步驟 位置。 丨、及其在檔案中的 如上所述,在第十八概念中,儲存 料 在檔案中之位置。就算在第二儲存裝=的大小和其 任何位置之資料’在資料轉移之後亦可由第一子==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15頁 念具有 寫入第 在第二 中用於 ,在第 第二儲 ,所以 位置訊 ,7*% — rnj § , 概念具 存將寫 了真正 裝置已 ,在第 存裝置 進行記錄 二儲存裝置轉移 會’所以可簡化 在第十八概 Ϊ之資料暫 〇 中,其因儲 每個檔案分 在第十八概 置之資料暫 中之資料轉 之區域的位 中,亦儲存 移來之資料 第一儲存裝 ’可降低因 加表面記錄 為在第十八 存裝置之資 大小外的差 存裝置進行 念中’第一 ’所以可在 之資料。再 知會程序。 念中亦 時儲存 移時, 置訊息 有第一 之區域 置檢索 檢索而 逮度。 概念中 料大小 異大小 記錄。 儲存裝 第一儲 者,因 五、發明說明(12) 原整個檔案。 第十九概 步驟:在將要 驟f,其亦儲 如上所述 檔案的識別碼 個樓索之資料 第二十概 步驟:在將要 驟中,當記錄 第一儲存裝置 如上所述 中用於儲存從 息(儲存分配) 此轉移資料之 位次數,舉例 第二十一 列步驟:在儲 中,其儲存除 知會第一儲存 如上所述 道已在第二儲 預先確認從第 _料.大小進行知 念具有之特徵為 寫入第一儲存裝 存有檔案識別碼 ’在第十九概念 ’所以不須要為 之特徵為 一儲存裝 儲存裝置 記錄資料 二十概念 存裝置轉 不須要由 息。因_此 所以可增 有之特徵 入第一儲 可取得之 在第二儲 二十一概 念中亦包含ητ 時錯存之儲;4 存資料所歸屬之 別儲存屬於複數 包含下列 之儲存步 其亦儲存 0 儲存裝置 的位置訊 用於記錄 導致之溢 亦包含下 之步驟 ,因而可 置可以知 存裝置中 為利用資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 .ptd 第16頁 五、發明說明(13) 別丰第二十二概念具有之特徵為在第十五概念中亦包含下 =步驟:當制到資料是記錄在第二儲存裝置時,在^料 第-儲存裝置時確認用於記錄資料之區域,產生斑 資枓相關之表,及在表之確㈣巾儲存位置訊息。” 如上所述,在第二十二概念中,當 儲存裝置的時後,在第一儲存裝 =記錄在第一 轉移之資料的區域,和在此區域 ^用己錄未來將 是儲存在表中。因此,當資料轉移至第一(儲存分配) 確保資料是以其與前一個和後一 置時,可 記錄資料。 、科間疋連續之狀況來 第一十二概念具有之特徵Λ名楚丄 列步驟:,沒有新的記錄需;= 念中亦包含下 時發出轉移指示。、、"*果滿足第二個情況 如上所述’在第二十三概念中, 且送到* 一儲存Μ之記錄需求執 2 ^記錄需求 時會發出轉移指示,所以儲存在第二 2滿足第二個情況 轉移至第一儲存裝置且不會阻搪二-存襄置中之資料可 求。 撓執订目前正進行之記錄需 第二十四概念具有之特徵為在 列步驟:判斷是否在一特定時間週 ^概念t亦包含下 裝置而直接寫入第一儲存裝置之資料 必通過第二儲存 值,以便當判決結果是肯定且監視社=大於第三參考 會發出轉移指示。 、Ό瑪足第二個情況時 如上所述,在第二十四概念中,當在一特定時間週期
内直接寫入第一儲 到第一儲存裝置之 會發出轉移指示, 置之資料轉移至第 之記錄需求。 存裝置之資料量不大 記錄指示執行狀況滿 所以可更有效率地將 —儲存裝置’且可防 於第三參考值且送 足第二個情況時, 儲存在第二儲存裝 止執行目前正進行 第二十五概 且具有用於將連 錄裝置中執行之 所實現之操作環 送之程序互相切 裝置和發出記錄 上§己錄部分將記 第二十六概 料記錄裝置上所 念係有關於 續傳送之資 記錄媒體, 境具有包含 換記錄指示 指示給第二 錄在第一儲 念之特徵為 實現之操作 在包含有 料記錄於 其中此程 下列步驟 時,發出 儲存裝置 存裴置上 在第二十 環境之特 第一和第二儲 其上之程式之 式在資料記錄 之特徵:依據 記錄指示給第 ;和在第二儲 之資料。 五概念中之程 徵亦包含有下 1于展置 資料記 裝置上 資料傳 一儲存 存裝置 式在資 列步 二視送至第-儲存褒置之記錄指示之執行狀況;和 *送至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和送至第二儲存裝 之記錄指示互相切換時,依據監視結果決定應該發出 個記錄指示至第一儲存裝置和那一個記錄指示送至 存裝置。 乐一儲 第二十七概念之特徵為在第二十六概念中之程式在 料S己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作環境之特徵更包含有下 + 驟: v 依據監視結果發出轉移指示以便將記錄在第二儲存裝
五、發明說明(16) 第三十一概念之特徵為 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作環 除了暫時儲存要寫入第一儲 案識別碼。 第三十二概念之特徵為 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作環 除了暫時儲存要寫入第一儲 在第一儲存裝置中之資料時 存資料之區域儲存位置訊息 第三十三概念之特徵為 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作環 除了儲存將寫入第一儲存裝 了真正可取得之大小外之差 裝置已在第二儲存裝置進行 第三十四概念之特徵為 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作 驟:當摘測到資料是記錄在 移至第一儲存裝置時能確認 資料相關之表,及在表之確 第三十五概念之特徵為 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作 驟:當沒有新的記錄需求且 出轉移指不。 第三十六概念之特徵為 在第三十楙念中之程式在資料 境之特徵更包含有下列步驟: 存裝置之資料’其亦儲存有檔 在第三十概疋·中之程式在資料 境之特徵又包含有下列步驟: 存裝置之資料’其當轉移記錄 ,亦在第一儲存裝置之用於儲 〇 在第三十概念中之程式在資料 境之特徵也包含有下列步驟: 置之資料的大小,其亦儲存除 異大小’因而可知會第一儲存 記錄。 在第二十七概念中之程式在資 環境之特徵亦包含有下列步 第二儲存裝置時,當將資料轉 用於記錄資料之區域,產生與 認區中儲存位置訊息。 在第二十七概念中之程式在資 環境之特徵也包含有下列步 i視結果滿足第二個情況時.發 在第二十七概念中之程式在資
五、發明說明(17) ' ' 一 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作環境之特徵更包含有下列步 驟:判斷是否在一特定時間週期内不必通過第二儲存裝置 而直接寫入第一儲存裝置之資料量不大於第三參考值,以 便當判決結果是肯定且監視結果滿足第二個情況時會發出 轉移指示。 因下他的目的、特徵、概念和優點將 而變得更容易瞭解。而對本發明所進行之詳細說明 圖示之簡要說明 、 第1圖係顯不依據本發明楚餐μ 之結構方塊圖; 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 第2圖係顯不在第1圓+ 效記錄速度之概請;中之裝置其需求記錄速度大於有 第3圖係顯示在第1圖中 咖 效記錄速度之概念圖; 裝置其需求記錄速度小於有 第4圖(a)、(b)係龜; 置間差異之說明圖;;s兒明第1圖之裝置與傳統裝 第5圖(a)、(b)係翻- 置間差異之另-說明_於說明第1圖之裝置與傳統裝 第6圖(a)、(b)係顯示用於 置間差異之又一說明圖; 示鬮怎装1興傅统裝
第7 圖(a)、(b)係 & m A 置間差異之更-說明圖顯不用於說明第1圖之裝置與傳統裝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IH 第21頁 五、發明說明(18) 第8圖係顧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 的結構方塊圖; J之貝科記錄裝置
第9圖係顯示用於說明假如第8圖 緩衝資料詈許筲之裝置不句人 昧ΪΓί 6、缓衝記憶體7、和輔助儲存裝L 時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大於儲存裝置2 操作可能引起之間題; 罝1之有效記錄 第1〇圖係顯示用於說明假如第8圖 :緩衝資料量計算區6、緩㈣憶體7、所和::之 時,因在儲存裝幻所發生之搜尋使得儲存裝置2 作間隔並未保持在常數可能引起之問題;㈣作之操 第11圖係顯示如何藉由第8圖所顯示 所顯示之問題的說明圖; 装置解决第9圖 第1_2圖係顯示如何藉由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解決第丨〇 圖所顯示之問題的說明圖; 第13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中(第二實施例)之 記錄管理區3之處理流程之流程圖; σ 第14圖係顯示輔助儲存裝置2之記錄操作如何持續進 行一特定時間週期,所以儲存在辅助儲存裝置2之不同資 料在如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中不致於被分割成片段; 第15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第三實施例)中之記 錄管理區3之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第1 6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第四實施例)中之記 錄管理區3之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第17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第五實施例)中之記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22頁 五、發明說明(19) 錄管理區3之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第18圖(a)、(b)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第六實施 例)中之緩衝記憶體5和7之結構圖; 第1 9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第七實施例)之缓衝 記憶體5中之位置部份和資料大小部份之内容(對應於第 18(a)圖)之範例圖; 第2 0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第七實施例)之缓衝 記憶體5中之位置部份和資料大小部份之内容(對應於第 18(a)圖)之另一個範例圖; 第21圖(a)、(b)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第八實施 例)中之緩衝記憶體5和7之結構圖; 第22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第九實施例)中之缓 衝記憶體5之結構圖; 最佳實施例之說明 (第一實施例) 將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 第1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 之結構方塊圖。現在將說明如何藉由第1圖所顯示之裝置 實施從上游裝置(未顯示)連續輸入記錄資料之操作。第1 圖中所顯示之裝置可記錄從上游軟體傳送來之資料而不是 從上游裝置來之資料,其中此軟體是安裝在第1圖中所顯 示之裝置中。第1圖中所顯示之裝置與在"先前技藝說明" 之項目中所描述的傳統裝置相同,在此其利用輔助儲存裝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23頁 五、發明說明(20) _____ 置可有效地執行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发 不同的地方為辅助儲存裝置之記錄速度不必二,傳統裝置 游裝置所要求之記錄速度。 〜定要小於上 在第1圖申’儲存裝置丨儲存將寫入檔索 文中將"資料"視為"將寫入檔案中之資料"了 T之資料(下 殊的但書)。輔助儲存裝置2儲存部份的資料除非有加入特 其視為”差異資料”;將在稍後說明之)。記在下文中將 監視儲存裝置1執行記錄指示之情況。舉、,況監視區4 比較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速度和儲存=,可藉由 度而獲得送到儲存裝£1之記錄指示的執行置1之記錄逮 當從上游裝置接收到記錄需求時,纪二。 是否儲存裝置1可依據記錄狀況監視區4之^理區3匈斷 錄需求。記錄管理區3依據此判斷結 现?結果執行記 儲存裝置1或發出記錄指示給輔助儲 ^出記錄指示給 記錄需求為用於執行由電腦程上。 需求,此程式具有呼叫播案寫Μ數(游裝置)所發出之 而言,元件進行相關的處理,而對送到此之,舉例 置以便執行記錄操作之訊息。扣不為轉移至儲存裝 控制儲存裝置執行記錄操作皮=說,記錄指示為用於 因此,將來自上游裝置之較低的記錄需求。 館存裝置!之記錄指示和送到#助連串記錄,求分割成送到 因此,儲存在辅助儲存裝置2 存裝置2之纪錄指示。 異資料)是儲存在儲存裴置1中。、夕資料之不完整資料(差 1為包含可分離媒介之裝 。在此例中,假如儲存裝置 举例而言,光碟,此媒介不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五 發明說明(21) 能在另一裝置中執行和使用。 否可裝亦置rr助餘存裝置2中之差異資料是 存裝置^可依據記錄狀二’、當差異資料轉移二儲 料。當判斷結果為青定士 °°现視之結果δ己錄差異資 將其視為轉移指示)將儲§己錄,管理區3發出指示(下文中 移至儲存裝置丨。另一二將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2之資料轉 記錄需求完全終止的時後面發屮其鐘可能在當來自上游裝置之 的資料將均記錄在儲存=中轉移指示。因此,最後所有 可將在輔助儲存裝番9 士 — u 分類成兩個方法。二錄差異資料之方法概括地 從輔助儲存裝置2讀取丄法為/生特殊檔和經由標案系統 為預先確認—特殊區广差異資料之方法°第二方法 ϊ Λ二 異資料之方法。為了事先確認-記錄 幸®:古w,在此有一產生專門區之方法,且確保在檔 合:二ίϊ份可做為不能由檔案系統改變之-個或多個適 將利用第2和3圖說明由第1圖中之裝置所進行之操 將,上游儲存裝置20之資料記錄裝置ι〇(相同於第1圖 所顯示之裝置;在此將記錄狀況監視區4省略,且將儲 ^裝置1當做目標儲存裝置1)所要求之記錄速度(每單位 1間之資料記錄量)視為需求記錄速度。將受記錄管理區3 指揮之儲存裝置丨所要求之記錄速度視為有效記錄速度, 且將輔助儲存裝置2所要求之記錄速度視為資料儲存迷
五、發明說明(22) 度。再者 ’將受記錄管理 之補助儲存裝置2所要求 轉移至儲存裝置1 之轉移速度(單位時間從Q 3各揮之補卫 之資料量)視為儲存資料轉:儲存裝置2 第2圖係顯示第i圖中之移迷度。 …一一 §己錄速度之概念圖。舉例而f置其需求記錄速度大於有效 度為每秒600千位元組,而s,假如所使用之需求記錄速 5 00千位元組,第i圖中所顯八使用之有效記錄速度為每秒 千位元組資料儲存速度之輔=之裝置可藉由具有每秒1〇〇 上游裝置20之記錄需求。 儲存裝置2而及時處理來自 第3圖係顯示在第丨圖中之赏 . 效記錄速度之概念圖。舉例 _ 八需求記錄速度小於有 速度為每秒400千位元址,品,假如所使用之需求記錄 秒500千位元組,如第使用之有效記錄速度為每 輔助儲存請轉移= 所裝顯置以異…^ 元組之最高儲存資料轉移速Ίίΐ度為每秒⑽千位 的記錄需求。㈣移逮度加上來自上游裝置20之目前 在上述的例子中,第2和3圖在有效記錄速度上是相同 的,而在需求記錄速度上則是不同的β此為將使用各種不 同記錄速度之影像壓縮技術應用在系統中時所看到之例 子,舉例而言,用於DVD之MPEG-2系統。 舉例而言’在第2圖中可將需求記錄速度設定為每秒 500千位元組,且將有效記錄速度設定為每秒4〇〇千位元 組,而在第3圖中可將需求記錄速度設定為每秒5〇〇千位元 組,且將有效記錄速度設定為每秒6 0 0千位元組。此為利 國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26頁 五、發明說明(23) =:固二,錄速度之影像壓縮技術應用在系統時 變之儲巧的例子為’舉例而言,使用二‘=度改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光碟單元 =文中可看出,依據其配置可將來 錄需求分配給儲存裝置丨和輔助館 =之兄
St儲存裝置1之記錄速度和辅=存裝置2 因此,可處理具較高速度之記錄需求。換 中之裝置不必-定要包含且t錄速度,顯不於第1圖 置。 疋要匕含八有較s己錄速度更高速之儲存裝 所以=ί輔Ϊ儲存裝置2中之資料轉移至儲存裝置1, Ϊ集記錄在儲存裝置1和輔助儲存裝置2 上之貝枓。因此,可加強資料使用之方便性。 儲存ί n依據其配置將資料記錄在儲存裝置1和辅助 和儲;時,互相比較來自上游裝置之需求記錄速度 :η之記錄速度,當需求記錄速度大於記錄速度 F置2'以於此二速度之差的速度將資料記錄在輔助儲存 ,因此使得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2之資料盡可能的 番:減少差異資料之儲存/轉移處理,所以可降 輔助番之負載。除此之外,亦可能降低因從/至 輔助儲存裝置2冑取/寫入資料而導致之附加位次數。 為了更清楚的了解傳統裝置和第丨圖所顯示裝置間之 將針對特定的例子定量評估及互相比較此二裝置之
五、發明說明(24) 心錄速度和其在CPU上之負載因素。 第4至7圖係用於詳細地說明傳統裝置和第】圖所顯示 裝置間之差異。在第4至7圖中,(a)表示對應於傳統裝置 之硬碟緩衝器,而(b)表示對應於第!圖所顯示裝置之硬碟 差異缓衝器。硬碟之輸入/輸出性能為2〇Mbps,而光碟之 輪入/輸出性能為4Mbps。 ' 在第4(a)圖所顯示之硬碟緩衝器中,將所有來自上游 裝置之資料經由硬碟緩衝器管理區一起記錄在硬碟中。同 樣地,從硬碟讀取要記錄在光碟之資料。另一方面,在第 4(b)圖所顯示之硬碟差異緩衝器中,來自上游裝置之許多 資料經由硬碟差異緩衝器管理區而直接記錄在光碟中。只 有那些無法記錄在光碟上之資料(差異資料)才記錄在硬^ 中。 然後利用第5圖對其記錄速度進行評估和互相比較。 在第5(a)圖所顯示之硬碟緩衝器中,記錄速度之最大值是 由硬碟之性能決定的。以與記錄相同之4MbpS速度執行讀 取,所以記錄速度之最大值為20 Mbps-4 Mbps = 16 Mbps。 另一方面’在第5(b)圖所顯示之硬碟差異缓衝器中,可將 資料同時記錄在光碟和硬碟中,所以記錄速度之最大值為
20 Mbps + 4 Mbps= 24 Mbps。也就是說,第5(b)圖所顯示 之硬碟差異緩衝器可以比第5 ( a )圖所顯示之硬碟緩衝器以 更高之速度進行記錄,而不必考慮資料是記錄在具相同性 能之儲存裝置上的事實。 在第6圖中,在持續1〇分鐘以6 Mbps之速度進行記錄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28頁 五、發明說明(25) 之例子中,將評估和互相比較CPU之負載的大小。藉由儲 存裝置之輸入/輸出性能而分配輸入/輸出速度至/從儲存 裝置所獲得之值可做為代表負載大小之評估值。在第6(a) 圖所顯示之硬碟緩衝器和在第6(b)圖所顯示之硬碟差異緩 衡器二者之中,資料是以2MbpS之速度儲存在硬碟中,此 速度對應於來自上游裝置(6 Mbps)之資料速度和光碟之記 錄速度(4 Mbps)間的差異。 此時’在第6(a)圖所顯示之硬碟緩衝器中,負載之大 小為 (輸入/輸出至/從HD)/(HD性能)+ (輸入/輸出至/從〇D) MOD 性能)=(6 Mbps + 4 Mbps) / 20 Mbps + 4 Mbps / 4 Mbps = 1·5 (其中HD代表硬碟,而〇D代表光 中此公式亦成立)。 ^ Γ ^ 另一方面 負載之大小為 在第6(b)圖所顯示之硬碟差異緩衝器中 (輸入/輸出至/從HDV(HD性能)+ (輸入 /(0D^) = 2Mbps /20 Mbps + 4Mbps;4^;D) 也就是說,第6(b)圖所顯示之硬碟異 給CPU之負載較第6(a)圖所顯示之 共緩衝器所牷供 低,不管資料是否僅在相同的時間週期衝器所提供的更 錄在具有相同性能之健存裝置上。 ^相同的速度記 將利用第7圖評估和互相比較在將 圖所顯示從硬碟轉移至光碟時,適合C W存之資料如第6 之負载大小。在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29頁
五、發明說明(26) 第Ka)圖所顯示之硬碟緩衝器和第7(b)圖所顯示之硬碟差 異缓衝器二者中,當轉移開始時,其儲存有具有10分鐘2 Mbps速度之資料。二者之令的資料是以4 Mbps之速度轉移 至光碟中,所以在轉移時提供給cpu之負載在第?(a)圖所 顯不之硬碟緩衝器和第7(b)圖所顯示之硬碟差異緩 是相同的。
雖然說明用之例子中將具有20 Mbps速度之硬碟和且 有4 Mbps速度之光碟互相組合,但亦可依需求將具有不戸 記錄速度之裝置互相組合。在此例中,具有較高速度之 置不一定要做為輔助儲存裝置2使用。可將複數個硬碟互 相組合在一起,亦可將複數個光碟互相組合在一起。 是說,當混合使用時,硬碟和光碟可互相組合在一起。, 舉例而言,在將資料記錄在PC之65〇百萬位元肋驅動 器中時,其使用f式的230百萬位元MO驅動器做為輔助儲 存裝置2。另-方面’在”背景技術說明"之項目中所插述 ΐΓ/Λ4 硬碟之其f之-做為辅助儲存菜 (第二實施例)
將參考圖示而描述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 第8圖係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資料纪 之結構方塊圖《在第8圖中,緩衝記憶體5將資 '時 在儲存裝置1 ^緩衝器資料量計算區6計箅儲存 衝= 體5中之資料量。缓衝記憶體7將差異資料暫時 J <
五、發明說明(27) 裝置1。將相同的參考數字指定給如第】圖中所顯示之 結構元件,因此將省略對其之說明。 冋 在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中,缓衝記憶體5和缓衝器 量計算區6實現第i圖所顯示之記錄狀況監視區4之功能。枓 也就是說,當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速度大於 裝置1之&己錄速度時,將資料键在,祕 '存 資料。另-方面充滿 速度時&讀取儲存資料,所以緩衝記憶體5是空的。^錄 記憶胃5之中的資料量而知 儲存裝置1之記錄的執行狀況。 思$ 緩衝記憶體5,亦具有改善對來自幻轉裝置之記 之反應和降低附加位次數之功能。換句話 ° A , 低附加位次數而提供之緩衝記憶體5可用於實現^圖二降 示之記錄狀況監視區4之功能。假如輔助 所顯 足夠高,則不一定要提供緩衝記憶體7。 、 速度 現將針對由第8圖所顯示之襞置 要說明。如上所述,在第8圖所顯示之7 、作,行概 存在緩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而偵測來 2豬由儲 記錄速度和儲存裝置i之有效記錄逮度( 襄【之需求 差異,也就是,尚未處理之記錄指 θ 之間的 ,,/ 不數量。記錄營理 比較由緩衝器資料量計算區6所計算之資料量和錄曰理^ 值(舉例而言,對應緩衝記憶體5容量枯 、 考 是否儲存裝置1可處理來自上游裝置 鉻=此可判斷 判斷結果決定發出記錄需求給儲存裝S十二’且依據 廿裝置1或發出記錄需求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31頁 五、發明說明(28) 給辅助儲存裝置2。 異資料是記錄在輔此,較1存裝置1之記錄性能多之差 々記錄管理區3更判H置2中。 =可依據緩衝器資料^是^辅助儲存裝置2中之差異資 置1。當判斷結果夏算區6計算結果而轉移至儲存裝 儲存在辅助儲存 ^ ’ 5己錄管理區3發出指示以便將 一方面,其可判 之差異資料轉移至儲存裝置丨。另 錄需求狀況而轉移?異資料可依據來自上游裝置之記 例而言,記錄需龙夕也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狀況為,舉 接記錄在儲存裝置i之頻次率、曰不需經由輔助儲存裝置2而直 止記錄)之需求等每次記錄期間關閉樓案(終 詳細討論之。 出記錄需求時之狀況,將於稍後 明假憶體5中之資料量說 所顯示之裝置結構:除存去裝緩置』:Ϊ:工γ。㈣ =和輔助儲存裝置2則與傳統裝置的=6同、,緩:處記 有緩衝記憶體(參考"背景技術說明之項目)之 第9圖係顯示用於說明假如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 量計算區6、緩衝記憶體7、和輔助儲存裂置疒含 j虽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大於儲存裝置i之有 操作時可能引起之問題。在第9圖中,對應於來自 置之記錄需求之資料大小和對應於儲存裝置1之有得裝 操作之資料大小應該是相同。緩衝記憶‘5應該能约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32頁
五、發明說明(29) 對應於四個記錄指示之資料量。再者,上游裝置所發出之 記錄需求的間隔為80毫秒,而儲存裝置1執行有效記錄操 作之間隔則為120毫秒。 ' 在第9圖中,對應於三個記錄需求將僅需執行二個有 效記錄操作,因此,緩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將逐漸增 加。因為緩衝記憶體5之溢流故將不處理第9圖申以A標示 之第13個記錄需求。因此,對應於此記錄需求之資料(以 從表示緩衝記憶體5中資料已滿之虛線朝上指之短實線標 示;實線的長度代表對應於此記錄需求之資料大小)將無 法儲存在緩衝記憶體5。在此例子中,將引起某些問題。 舉例而言,在真正的記錄裝置中,不是上游裝置等待 就是失去此記錄需求。 第10圖係顯示用於說明假如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不包 含緩衝資料量計算區6、緩衝記憶體7、和輔助館&存裝置I 2 ’且在儲存裝置1所發生之搜尋使得有效記錄操作^操作 間隔並未保持在常數時可能引起之問題。同時在第丨〇圖 中,如第9圖所顯示,對應於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之 資料大小和對應於儲存裝置丨之有效記錄操作之資料大小 0 應該是相同。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的間隔和儲存裝詈 1之有效記錄操作的間隔均應為1〇〇毫秒。 ^ 在第10圖中,在搜尋發生之前,緩衝記憶體5幾 充滿著資料。但仍在特定的間隔正確地執行有效記錄 作。然而因為在第三有效記錄操作之後發生搜尋,故不 打其後的二個有效記錄操作。所以,@緩衝記憶體5溢流
五、發明說明(30) 故將不執行第10圖中以B和C樟示夕-伽β μ , 之一個記錄需求。因此, 如第9圖中之例+,此將發生某些問題。舉例而言,其上 :二置將需等待,或喪失此記錄需求。將利用第“和^圖 解釋如何以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解決問題。 ^11和12圖係用於說明如何藉由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 解決第9和10圖所顯示之問題。在第u*12圖中,對應於 來自上游裝置之§己錄需求(實心向下之三角型符號"▼")的 資料大小,和對應於儲存裝置}之有效記錄操作(〜空心向下 之三角型符號” 的資料大小應該相同。將來自上游 裝置之記錄需求的間隔設定為80毫秒,而將儲存裝置丄之 有效記錄操作的間隔設定為12〇亳秒。在此時,對應於三 個記錄需求僅需執行兩個有效記錄操作,因此,在缓衝記 憶體5中之資料量是逐漸增加的。緩衝記憶體5之容量為對 應於四個記錄需求之數量,如第9和1〇圖一樣。 在第11圖中’當在緩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為表示已 滿之值時,將在一連串記錄需求之第四個記錄需求,和其 後每隔二個記錄需求之記錄需求(以方型符號"□"標示)i 出。記錄管理區3決定此記錄需求應該由輔助儲存裝置2代 替儲存裝置1進行處理,且將對應於在緩衝記憶體7中之需 求的資料儲存。 在第1 2圖中,與第丨丨圖所顯示之以"方型符號"標示之 記錄需求相似,當在缓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為表示\滿 之值=將以實線"方型符號"標示之記錄需求送出。另一方 面’ δ因為儲存裝置1中之第三個有效記錄操作之後所發
C:\Program Files\patent\3l〇i〇i.ptd
第34頁 五、發明說明(31) 生之搜尋而使得緩衝記憶體5已滿時,將以虛線圍成之” 型符號H所標示之三個記錄需求送出,然後,將不正確執 行其後的兩個有效記錄操作。記錄管理區3決定由以虛線 ,二之方型符號"所標示之三個記錄需求應該由辅助儲存 裝士置2代替儲存裝置!進行處理,且將對應於在缓衝記憶體 7中之需求的資料儲存。 j第8圖中,當緩衝記憶體5已滿時,所送出之記錄 求疋由輔助儲存裝置2代替儲存裝置丨進行處理。因此, 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是可接受的,就算上游裝置所要求 之汜錄速度大於儲存裝置丨之有效記錄速度,且在儲存 置1中發生搜尋。因此,上游裝置不須等待,且 不會喪失。 τ禺衣 將利用第13圖描述第8圖所顯示裝置中之記錄管理 的處理流程二也就是說,第13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之 置中之記錄官理區3之處理流程的流程圖。在第13圖 將顯示在第8圖中之儲存裝41當做目標儲存裝置插述。者 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終止的時候將儲存在輔助二 置2中之差異資料轉移至儲存襞置1。 存裝 在第13圖甲,當檀案開啟時,為了啟動記錄 理區3啟始化用於將記錄差異資料記錄在輔助儲存裝1 = 管理訊息,和用於導致儲存裝置丨對不完整檔案進之 之管理訊息(步驟1 3 0 1)。 理 然後記錄管理區3因應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 據儲存在缓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也就是說,由緩衝器^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35頁
五、發明說明(32) ,量計算區6所計/之結果)(步驟S1 302),而決定是否來 自上游裝置之目前的記錄需求是 =理(也就是說,是否有差異資料Η):;:
:示給儲存裝置i(步觀303),而當判斷有差異資料;J 、記錄g理區3發出記錄指示給輔助儲存裝置2 (步驟 〇1 304) ° 然後,記錄管理區3判斷是否將上游裝置為某一檔案 2在目刖所產生之一連串記錄需求終止(步驟si3〇5)。當 ,步㈣305中之判斷結果為記錄需求尚未被終止,將程 ^回1步驟S1 302且重覆上述之處理。當此記錄需求已被 終止時,程式跳至步驟513〇6。 由提供特定參考值(舉例而t,對應於緩衝記憶體5 合罝的值),並且將此值與緩衝記憶體5中 較可判斷在步_。2中是否有產生差異資料貝二量二比 不之例子中,緩衝記憶體5之容量為對應於四個記錄 2求^值’所以將差異值設定為4,以便當在緩衝記憶體5 ^之資料量為4時可產生差異資料。舉例而言,依據判斷 否有關閉擋案之需求,可在步驟313〇5判斷是否記錄需 求終止。 然後記錄管理區3檢查輔助儲存裝置2,以便決定是否 有差異資料(步驟S1 306)。檢查結果假如有差異資料在 發出指示給輔助儲存裝置2後將差異資料中適當數量之資 料轉移至儲存裝置1(步驟S1 307)。其後.,程式回到步驟、
C:\ProgramFiles\patent\3l010i.ptd 第 36 頁 五、發明說明(33) S1 3 0 6。假如沒有差異資料,則將記錄操作終止。 雖然在前述的說明中,其假設對應於來自上游裝置之 記錄需求的資料大小和對應於儲存裝置1之有效記錄操作 的資料大小是相同的,其亦可能互不相同,但仍可獲得相 同的效果。 (第三實施例) 將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 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的結構與第二實施例中 的相同,因此在下文的說明中亦將列舉第8圖(將依據本實 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視為第8圖所顯示之裝置)。本實施例 具有第二實施例所具有之特徵,所以當記錄管理區3開始 發出記錄指示給輔助儲存裝置2時將使得儲存在辅助^ 裝置2 t之差異資料不會被分割成片段,所以此發出= 之動作將持續某特定時間週期(除了 日播、 與第二實施例中的相同)。因此,可^保儲/ 在輔助儲存裝置2中之差異資料的連續性, j存 : = 助儲存裝置2之成批處理而將差異i = 此,可改善資料記錄裝置之處理速? 將利用第1 4圖描述其細節。 疋度。 第Η圖係顯示輔助儲存裝置2之 :-特定時間週期,所以儲存在辅助儲錄存知作么持續進 2 割成片段。在第14圖中,^之差 置之兄錄需求(實心向下之三角型 j自上游裝 ▼)的資料大小,
Η, C:\Program Files\patent\3l〇i〇i
Ptd
第37頁 五 、發明賴(⑷ ^ ~------- 和對應於儲存裝置1之有效記錄操作(空心向下 = 號"▽”)的資料大小應該相同。將來白P祕叫二角型符 Θ上游襄置之f 需求的記錄間隔設定為80毫秒,且將鱗存裝置丨 °匕綠 錄操作的間隔設定為1 20毫秒。在此眸,批& 之有效記 ^ 對應於三個43 需求僅需執行兩個有效記錄操作,因此,;S己錄 中之資料量是逐漸增加的。緩衝記怜體5办田衝s己憶體5 四個記錄需求之數量。 遐b之谷1為對應於 在第14圖中’當在緩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旦、 滿之值時’將第四個記錄需求送出。記錄管理區 1二:: 四個記錄需求是否應該由輔助儲存裝置2代替 巧斯第 行處理,且儲存對應於在緩衝記憶體7中 ,存裝置1進 其後’所送出之記錄需求繼續由辅助儲存=二 處理直到缓衝記憶體5已空(由實線"方型符號"直^進仃 的總共五個記錄是由輔助儲存裝置2處理)。)U =不所包含 適的參考值,且當在缓衝記憶體5中之眘祖° 先決定合 值時可藉由辅助儲存裝置2處理記錄需求。 於參考 從緩衝記憶體5讀取資料與寫入資料 同時進行。藉由儲存裝置1之第六個有效記錄2憶體'可 衝記憶體5空出。當緩衝記憶體5空出時,、其可將緩 定其後的記錄需求應該由儲存裝置丨處理,S且锉B理區3決 在缓衝記憶體5中之需求的資料。 爾存對應於 將利用第1 5圖描述第8圖所顯示裝置 :處理流程。也就是說,第15圖係顯示=管=3 中之記錄管理區3之處理流程的流程 =顯不裝置 弟1b圖所顯示之
處理更包含有判斷是否差異資料之產生是連續之步驟(步 驟以501),和判斷在第13圖所顯示處理申之來自上游裝置 之記錄是否終止之步驟(步驟sl5〇2)。 在第15圖中,當檔案開啟時,為了啟動記錄,記錄 理區3啟始化用於將記錄差異資料記錄在辅助儲存裝置2之 管理訊息,和用於導致儲存裝置丨對不完整檔案進行處理 之管理訊息(步驟1 3 0 1 ) »
然後記錄管理區3因應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依 據儲存在缓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也就是說,由 料量計算區6所計算之結果),巾決定是否來自上游2 = 目刖的§己錄需求是由儲存裝置1或辅助儲存裝置2處理 就是說,是否有差異資料產生)(步驟sl3〇2)。當在步 S1 302中判斷差異資料並未產生時,記錄管理區3發出記海 指不給儲存裝置1(步驟S1 303),而當判斷有差異資料U 時,記錄管理區3發出記錄指示給輔助儲存裝置2 (步驟 =後,記錄管理區3判斷是否將上游裝置為一檔案而 在目前所產生之一連串記錄需求終止(步驟sl3〇5)。當在 步驟S1 305中之判斷結果為記錄需求尚未被終止,將程式 回=步驟S1 302且重覆上述之處理。當此記錄需求已被終 止時,程式跳至步驟81 306 ^上述處理與在第二實施例中 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之不同為其具有下列特性 也就是說,當在步驟S13〇2中判斷有差異資料產生,其後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39頁
ii=4需\處二中記錄管理區3判斷是否目前來自上游 處理(也就是說,是否持續產生次二理=由儲存裝置1 明確地說,當緩衝記憶體5 ”4=:;= 差)異 資料》假如緩衝記憶體5是空#,則停止 其然,判斷來自上游裝置之對目前所產生樓案之異一資連枓串纪 錄需求是否終止(步驟S1 502)。當判斷結果 串將 程式前進至步驟81 306,而當其為否定時, 驟S1304 » ^ 、如第一實施例,纪錄管理區3然後檢查輔助儲存裝置 2,以便檢查是否有差異資料(步驟sl3〇6)。檢查結果假如 有差異資料,在發出指示給輔助儲存裝置2後將差異資料 中適當數量之資料轉移至儲存裝置丨(步驟sl3〇7)。盆後, 程式回到步驟S1306。假如沒有差異資料,則將記錄操 終止。 雖然在前述的說明中,其假設對應於來自上游裝置之 記錄需求的資料大小和對應於儲存裝置丨之有效記錄操作 的資料大小是相同的,然亦可能互不相同,但仍可獲得相 同的效果。 在第15圖所顯不之步驟si 5〇1中,記錄管理區3偵測此 緩衝記憶體5是空的’以便決定停止差異資料之產生。因 為在真正裝置中記錄需求是連續送出,因此,在某些例子 中’其不能檢測缓衝記憶體5是否是空的。因此,可提供 合適的參考值,以便檢查在緩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是否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 第40頁 玉、發明說明(37) 小於參考值。 (第四實施例) 將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 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的結構與第二實施例中 的相同,因此在下文的說明中亦將列舉第8圖(將第8圖所 顯示之裝置當做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在第二 實施例中,記錄管理區3沒有發出要求轉移儲存在輔助儲 存裝置2中之差異資料的指示直到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 求終止。另一方面,本實施例所具有之特徵為評估送到儲 存裝置1之記錄指示的執行狀況(參考第一實施例),且到 斷是否可將差異資料轉移,以便當每單位時間直接寫入 (不需要經過輔助儲存裝置2)儲存裝置1之資料量不大於某 特定參考值(除了記錄管理區3之外的構成元件之操作與第 二實施例中的相同)時發出將所儲存差異資料轉移之指 示。因此,當使目前來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求不被執行 時’可更有效地將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2中之差異資料直 接轉移至儲存裝置1。將利用第16圖描述其細節。 第16圖係顯示在第8圖所顯示裝置中之記錄管理區3之 處理流程的流程圖。第16圖所顯示之處理亦包含有在第13 圖所顯示之處理中以虛線所標示之方型所圍繞之步驟 (S1601至S1604)。除了步驟S1601至S1 604之外的^他步驟 與第二實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同,故因此將不重覆對其1說 日月。 八 °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五、發明說明(38) 在步驟S1 303發出呤级此 # ^ - χ» r- 〇 °己錄指示給輔助儲存裝置2,在此> 後s己錄官理區3評估每置 你此之 古植命 ^ ^ 母早位時間不需經過輔助儲存裝罟9二 直接寫入儲存焚詈彳夕次,, 叫甘衣罝Z而 度❹職6〇1),且缺貝後料^其後將其視為直接寫入速 然後評估在缓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番 ’3 。其依據在步驟S1601和S1 602的評估結果判 存裝置κ卡二H 存裝置2中之差異資料轉移至儲 ΐϊ ) ’且#判斷結果是肯^時發出將铸存 / , 意吳貝枓轉移至儲存裝置1之指示 (步驟S1604)。當判斷任里a丈+ * ^ ^ 〇1 *内辦結果是否定時,程式前進至步驟 S1 6 0 5 〇 一舉例而言,將以下列方式進行步驟S1 603的判斷。也 就是說,可預先提供用於評估每單位時間直接寫入儲存裝 之資料量的參考值(在此例中為2Mbps),和用於評估在 緩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的參考值(在此例中為128千位元 組)’且藉由在步驟S1 601和S1 602評估所獲得之各值與參 考值相比較。當在步驟S1601評估所獲得之直接寫入速度 不大於2Mbps ’且在緩衝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不大於丨28千 位元組時,利用此比較結果判斷差異資料可被轉移,然後 可實現步驟S1604。當直接寫入速度大於2Mbps,或在緩衝 記憶體5中之資料量大於128千位元組時,則步驟S1 604不 能實現。依據儲存裝置1之記錄性能和來自上游裝置之需 求記錄速度為此二參考值設定適合的值α (第五實施例)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42頁 五、發明說明(39) ^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 的相同置的結構與第三實施例中 顯示之裝置當做依據本實施例之2::8圖(將第8圖所 存裝置2冲之差異資料的指 在辅助儲 求終止。另-方面,本實施例乂來右自上游裝置之記錄需 定,且每單位時門宣接Λ資枓轉移,以便當判斷是肯 按六驻罢1次 直接寫(不需要經過輔助儲存裝置2) 儲存裝置!之資料量不大於某特定參考值傳存二置2) 3之外的構成元件之操作與第二實施例中的㈣ 將所儲存差異資料轉移之指丨。因此,當使目前來自= $置之記錄需求不被執行時,可更有效地將儲存 餹 存裝置2中之差異資料直接轉 辅助儲 圖描述其細節。 ⑬至储存裝置1。將利用第17 第17圖係顯示在第8圖所顯示裝置中之記錄管理 處理流程的流程圖◦第17圖所顯示之處理亦包含有在= 圖所顯示之處㊣巾以虛線所#示之方型戶斤圍繞第U (S16〇l 至 SU04)。除了步驟316〇1至816〇4 之外的 與第三實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同,故因此將不重覆對::: 明。再者,步驟816〇1至31 604與第四實施例中所插述 同,故因此亦將不重覆對其之說明。 达的相 五 發明說明(40) (第六實施例) 例 將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第六實施π -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的結構與第二實施例中 的相同’因此在下文的說明中亦將列舉第8圖(將第8圖 顯示之裝置當做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本發7 所具有之特徵為在第二實施中除了儲存有資料(或其 明 之資料緩衝區之外,缓衝記憶體5和7每個均包含有錯3標) 料在檔案中位置(位址)之位址區,和儲蓄資粗 子資 毎兵竹八小之眘袓 大小區。因此,可將檔案中任意位置内之資料儲 = 儲存裝置2(在此為緩衝記憶體7)(也就是說,者 補助 資料轉移之後可在儲存裝置丄中產生完整的檔^)。 第1 8圖描述其細節。 將利用 第18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之 衝記憶m。在第18圖中,在緩衝記憶體5二°己=和缓 口(入口〇至N和入口〇至M+1)均包含 卢次 ^每個入 區、儲存資料在㈣t位置之位置£ ^貧料之資料缓衝 資料大小區。 置之位置£、和儲蓄資料大小之 第.8圖所顯示裝置之操作性 述的相同(參考第13圖),故將重、第二實施例中所插 僅詳細說明與所儲存資料之# f其之說明,所以將 和18⑻圖中,資料緩衝區之關之部份。在第18U) 16384位元組)。 衡[具有先别所決定之容量(此處為 在緩衝記憶體5中 當記錄開始時, 將位置.區和資料
五、發明說明(41) 大小區啟始化為零。當記錄開始之後,將資料依序儲存在 各入口之資料緩衝區,從入口 〇開始。除此之外,將位置 區和資料大小區内之值更新。在第18(a)圖中,舉例而 ’將位置之標頭為〇而大小為16384位元組之資料儲存在 入口 Q之資料緩衝區。 同樣地,將位置之標頭為1 6384而大小為1 6384位元組 之資料儲存在入口 1之資料緩衝區’而將位置之標頭為 65536而大小為16384位元組之資料儲存在入口2之資料緩 衝區。在入口N中,其位置和資料大小均為零,其與啟始 狀況中的值相同,因此,發現無有效資料是儲存在入口N 之資料緩衝區中。 因為在入口 1之位置為16384和資料大小為16384,所 以在其後之入口2中之饵置應該為3 2768。然而,在入口2 之位置為65536 «因此,其發現由位置標頭為”了^^之 3 2 7 6 8位元組所組成之資料是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2中。 一在入口Κ-1中’儲存有由位置標頭為1〇48576之64〇〇位 π組所組成之資料。將在每個入口之資料大小限定為 1 6384位元組。因此,將其資料大小比1 6384位元組小之入 口局限在將資料儲存在檔案終點之入口。因此,其發現在 入口 Κ-1之資料為槽案終點之資料。 由位置標頭為32768之! 6384位元組所組成之資料是儲 存在其後之入口 Κ中。此為從輔助儲存裝置2所轉移之資 料。 、 另一方面,在緩衝記憶體7中,當記錄開始時,將位置區
五、發明說明(42) 和資料大小區啟始化為零。當記錄開始之後,將資料依序 儲存在各入口之資料緩衝區,從入口〇開始。除此之外, 將位置區和資料大小區之值更新β在第1 8(b)圖中,舉例 而言,將位置之標頭為32768而大小為1 6384位元組之資料 儲存在入口 〇之資料缓衝區。 同樣地’將位置之標頭為491 52而大小為1 6384位元組之資 料儲存在入口 1之資料緩衝區。在入口 Μ + !,其位置和大小 均為零’因此,發現無有效資料是儲存在入口 M + 1之資料 緩衝區中。所以,儲存有效資料之最後一個入口為入口 。由其位置標頭為〗0321 92之丨6384位元組所組合而 資料是儲存在入口Μ中。 當從輔助儲存裝置2轉移資料至儲存裝置丨時,將資 ^、位置和資料大小從辅助儲存裝置2之各入中 複製到緩衝記憶體5上。在輔助儲存裝 早兀*中 況’其中之-為所有的資料主體、位置置和有兩種情 緩衝記憶體7而記錄在輔助儲存裝置2上 斜大小均經由 :主體經由缓衝記憶體7而記錄在輔 子為僅資 置和資料大小則儲存在緩衝記憶體7中。=裝置2上,其位 例子中,資料主體、位置和資料大小因此,在前一個 複製到緩衝記憶體5上。在後一個例 足辅助儲存裝置2 讀取資料主體且將其複製至緩衝記憶:從辅助儲存 貝料大小是從緩衝記憶體7讀取再複 5時,位置和 在任何一個例子中,在儲存裝置丨方面,J衝記憶體5上。 衝記憶體5之位置和資料大小而記錄資料主2利用寫入缓
五、發明說明(43) # #雖ί在上述說明令,將缓衝記憶體5視為不必使用1 最後一個入口之一維緩衝器’但舉例而言,其可以是 FIFO (先進先出)記憶體或環狀緩衝器。 (第七實施例) 將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 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的结構 =裝】中亦將列舉第8、圖(_圖所 顯不之裝置虽做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本發明 衝構與第六實施例(參考第18圖”的 相同’其與第六實施例不同的地方為輔助儲存裝置2中之 儲存資料的位置是儲存在缕输兮浩胁κ 圖描述其細節。 在緩衝5己憶體5。將利用第19和20 第19圖係顯示第8圖所•顧示裝置之緩衝記情體之 置=和貧料大小區之内容(對應於第18(a)圖)之範例圖。 在第19圖儲存在輔助餺存裝置2中之資料的位置 (口3= ;4。9152)和資料大小(二者均為。)係分別儲存在入 丄匕I所顯示:資料大小。是儲存在缓衝記憶體5之 ^32768位品-组所所//諸存裝置1可知道由位置標頭為32768 之32768位兀組所組成之資料是儲存在輔助儲存 廷麼做的理由是為了由1至1 6384位元組所組成之資料通 是儲存在每個入口之資料緩衝區中’所以資料大小不可能 為0 〇 第47頁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五、發明說明(44) ____ 就算在沒有儲存資料之入口 而言, =示…,其資 '二以可能將
St:表示有資料儲存之入口 (第19圖令之入 是〇。另一方面,太主-/儲存資料 #其位置將總 β _ 在表不有資料儲存之入口,其位置將不 Ϊ锉左這姑麼Ζ Ϊ理由是在檔案頭之資科通常是不儲存在辅 存裝置2中。因此,可明顯地分清楚沒有儲存資料之 入口和表示有資料儲存之入口。 在第1 9圖所顯示之方法中,為了知會儲存裝置1,由 =置標頭為32768之32768位元組所組成之資料是儲存在 助儲存裝置2中,*使用其後的連續二個入口(入^存和在輔 ▲因此,降低其做為緩衝器之效用。在第2〇圖所顯示 °方法中’如第19圖所顯示之知會動作相同,直僅齋 個入口即可完成。 ,、馑而一 第20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之緩衝記憶體5中☆ 置y份和資料大小部份之内容(對應於第18(a)圖)之另一 個範例圖。在第20圖中,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2 的位置(32768 )和資料大小(32768)是儲存在入口 2 ^ 體5之如/Γ士圖所顯資料大小m68是储存在緩衝記憶 = 小區,所以儲存裝置1可以知道由位置標頭為 中麻2:68位元組所組成之資料是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 2中。迳麼做的理由是因為由1至1 6384位元紐所組成之資 料通常是儲存在每個入口之資料缓衝區中 不可能為32768。 中’所以資科大小
C:\Program Files\patent\3l01〇l.ptd 第48頁 五、發明說明(45) 在產生檔案時,為·7 大地影響使檐案系統案中資料的連續性,將大 輔助儲存裝置2中差異資哀退之可能性。當儲存在 上述方法~銼为Μ 轉移至儲存裝置1時,在資料以 辅助儲存裝置2上之當時,可藉由知舍儲 之位置。因此裝置1中確認將儲存資料 ΐ ;==間的連續性。相反地…六實:例 % 處理。 H、貝枓量,因此,將是負擔很重之 N去在前文中,將緩緩記憶體5視為一個其最後入口 N未使用之一維緩衝器,但舉例而言,苴可以 進先出)記憶體或環狀緩衝器。 、 疋 〇(先 (第八實施例) 將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
的相資料記錄裝置的結構與第六實施例中 :相同壯因此在下文的說明中亦將列舉第8圖(將 顯不之裝置當做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 具有之特徵為在第六實施例中,在儲存裝置丨之緩衝 2體5和7每個均亦包含有儲存配置之配置區,纟為 在辅助儲存裝置2中之差異資料的配置。 如本發明所提出的,檔案中部份'的資料是記錄在輔助
五、發明說明(46) __ 儲存裝置2之資料記錄裝置(和方法)中,為 SC:之差)異資料分配其在儲存裝置 ;=====口記錄:ί 至儲存裝置i的時候,己=從§己錄管理區3傳送 中轉移至儲存裝置〗的f候2)。將/而異資 述,最好在(υ時間進行此配置以便 中所播 案之ΓΓί;時可相儲存此差異資料^位置 槽 描位::息(當下在文= 間⑺再次確認儲存區之位置之:,更/須真記正轉移資料 料。因為數位AV資料,特別®錄此轉移資 AV資料是龐大的,,以不可:木::做為物件之數位 附加位。本發明可解決此問題了略*掃描配置時所發生之 第21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 結構圖。第21(3)和21(1))圖係分明&記憶體5和7之 衝記憶體7。在第21圖中,在键俺^ ^月緩衝s己憶體5和緩 口(入口0至N和入口〇至M+1)包含儲3 乂古體中的每個入 區、儲存有資料在檔案令位置之位|有貝料之資料緩衝 之資料大小區、和儲存有儲存在 存有資料大小 為儲存裝置i中之資料或儲存在輔助之广配置區,這些資料 資料。對於直接寫入儲存裝置丨中之裝置之中之差異 存0。資料缓衝區具有事先設定好 ,其在配置區儲 元組)。 之谷量(此處為1 6384位 第50頁 C:^r〇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發明說明(47) … 由第8圖所顯示裝置進行之操作與第六實施例中所描 ,的,同(參考第13圖),因此將不重複對其之說明,將僅 詳細s尤明與轉移所儲存資料相關之部份。在第21 ( a)和(b) 圖中’其資料緩衝區具有事先設定好之容量(此處為16384 位元組)〇 ,緩衝記憶體5中,當記錄開始時,將位置區和資料 大小區均啟始化為零。當記錄開始之後,將資料依序儲存 在各入口之資料緩衝區中,從入口 〇開始。除此之外,亦 將位置區和資料大小區之值更新。在第圖中,將位 =之標頭為〇而大小為位元組之資料儲存在入口 〇之 之資:在!'置之標頭為1 6384而大小為1 6384位元級 在女 之資料緩衝區,而將位置之標頭為 衝£因Λ 384位元組之資料儲存在入口 2之資料緩 = 4:11之位置為1 6384和資料大小為, 9所以在其後之入口2中之位置應該為32768。然而,在入 為?因此其發現由位置標頭為32768之 Z f b 8位凡矣且所·組成之音掘_ b七丄 知卜裕、+,独士 、科疋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2中。 遂,儲存裝置1檢查由位置禪為 32768位元組所組成之資料 2 之 確認所儲存資料此刻在儲存裝置:上之=儲:裝置2中, 儲存在緩衝記憶體7之配置區中(第2ι 且將此值 置1中含有表之基礎位址,則其可輕 存取假如儲存裝 之配置區,其中此表中儲存有在易存取^衝記憶發7 搭菜標頭開始將資料儲
五、發明説.明.(48) 進入口之則’用於標示在此有多少入口之配置和訊息。 一 在入口 K—1中,儲存有由位置標頭為1048576之6400位 iH所組成之資料。將在每個入口之資料大小限定為 位凡組。因此,將資料大小比16跑位元組小之入口 制在用於儲存檔案終點資料之入口。因此,其發現在入 〇口。-1之資料為檔案終點之資料。於入口之分配區儲存為 置標頭為32768之1 6384位元組所組成之資料是儲 ^在,後之入口K中。此為從辅助儲存裝置2所轉移之資 相對ί^Κ「之配置區中,在複製而儲存緩衝記憶體7中之 相對應配置區之值(第21(b)圖)。 开細ί ΓΙΝ~1中,儲存有位置標頭為1 032192之U384位 而成之資料。此亦是從辅助儲存裝置2轉移來 圮情體7中夕入知口^1之配置區中,在複製同時亦儲存緩衝 3己隐體7一中之相對應配置區之值(第21(1)>圖)。 晉’在缓衝記憶體7中’當記錄開始時,將位 依序儲存在各入口之資料::二己錄開始之後,將資料 育科緩衝區,從入口 0開始。除,夕 ’亦將位置區和資料大小區之值更新。&第^ 中,舉例而言,將位置之標 )圖 袓之眘祖辟产―n 頌马d2768而大小為1 6384位元 、'且之資科儲存在入口 〇之資料緩衝區。 儲存有效資料之最後一個入口番 頭為H321 92之刪4位元組所組合而由/位置標 口Μ中。當檢杳差s眘斜θ心貝科疋儲存在入 Τ田檢查差異資科疋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已在儲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1^1 第52頁 五、發明說明(49) '— -------- 存裝置1中讀認過之此資料在儲存裝置丨之配置是儲存入口 0至Μ的每個配置區中。 曰從輔助儲存裝置2轉移資料至儲存裝置1時,將資料 „ 、位置、資料大小和配置從緩衝記憶體7之各入口單 疋令複製到缓衝記德體5上。在儲存裝置i方面,其利用寫 入緩衝記憶體5之位置、資料大小和配置而記錄資料主 (第九實施例) 將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 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的結構與第六實施例中 的相同’因此在下文的說明中亦將列舉第8圖(將第8圖所 顯示之裝置當做依據本實施例之資料記錄裝置)。本實施 例所具有之特徵為在第六實施例中之缓衝記憶體5和7每個 均亦包含有儲存檔案辨識碼之檔案辨識區。因此,如第8 圖所顯示之裝置可同時處理複數個檔案且不需要為每個檔 案提供緩衝記憶體(5 )。將利用第2 2圖描述其細節。 第22圖係顯示第8圖所顯示裝置中之緩衝記憶體&之結 構圖。在第22圖中’緩衝記憶體5中的每個入口包含儲存 資料之資料緩衝區、儲存資料在檔案中位置之位置區、儲 存資料大小之資料大小區、和儲存檔案辨識碼(ID)之檔案 ID辨識區。資料缓衝區具有事先設定好之容量(此處為“ 16384位元組)。 缓衝記憶體5因具有檔案ID辨識區故可儲存在複數個
五、發明說明(50) ---- 藉:且案(第22圖中具有1d為〇和1之兩個檐)中之資料。將 s夕扣^有ID為〇和1之兩個檔而描述將資料寫入緩衝記憶體 J 程序。 由現2對具有ID為〇之檔案進行說明。在第22圖中,將 碑立置軚頭為〇之16384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料和由位置 二=為1 6384之1 6384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料分別儲存在 口0和入口 1之中。由位置標頭為2080768之16384位元組 戶級合而成之資料,由位置標頭為2〇97152之16384位元組 所組合而成之資料,和由位置標頭為21 13536之1 6384位元 、、’所組合而成之資料係分別儲存在入口 S、入口 s + 2、和 口 S + 3 〇 由位置標頭為3145728之10240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 料係儲存在入口T + 1中。此資料大小比1 6384小,因此,發 現此為具有ID為〇之檔案的終端資料。 由位置標頭為32768之16384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料 和由位置標頭為4 9152之16384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料係 分別儲存在入口T + 2和入口T + 4中。這些入口為用於轉差 異資料之入口。 現將對具有ID為1之標案進行說明。在第22圖_,將 由位置標頭為〇之16384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料和由位置 標頭為16384之16384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料分別儲存在 入口 S+1和入口 S + 4之中。具有ID為1之檔案的資料係依序 地儲存在入口中,這些入口是在儲存具有11}為〇之樓案的 資料之入口間。也就是說,由位置標頭為131〇72〇之1 6384
第54頁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五、發明說明(51) _________ 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料,和_ 1 6384位元組所組合而成之資田位^襟頭為1441792之 T + 3。資料以相同方式儲存在其別儲存在入口T和入口 〇 ^ 开便的入口 φ〇 为一方面,考慮為每個檔亲 Τ 手。假如檔案數目增加,將按^装二緩衝記憶體5之例 衝記憶體5。再者,將需要為每個其緩;加比例需要更多的緩 量,就整體性評估而令其t μ 衝圮憶體5計算資料 料記錄裝將變得複雜,且亦需增加資 上述之每個實施例可藉由專門的硬 由可在電腦中執行之程式而以軟體方 之在= 之例子中,可將所提供之程式儲存 現 在後面 可邋彳#议设人 > 仔在如軟碟或CD-ROM等之 J攜式δ己錄媒介,或可經由傳輪線提供。 雖然已詳細說明本發明,但可清结απ、 :是做為舉例說明胃,且不應將其視 例 本發明之特徵和目的僅受限於所附之限制, m <甲請專利範圍項。 丞件符號説明 1 儲 存 裝 置 2 3 記 錄 管 理 區 4 5 緩 衝 記 憶 體 6 7 緩 衝 記 憶 體 10 20 上 游儲存 裝置 輔助儲存裝置 記錄狀況監視區 緩衝器資料量計算區 資料記錄裝置

Claims (1)

  1. 送之資料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種用於記錄連續傳 有: 的資料記錄裝置,包含 ί:於儲存前述的資料; 之關係,與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有相對應 關你用於記錄部份的前述資料;和 管理裝置’用於當依據前述所傳送資料進 切換前述的記錄指示時,#出記錄指示給前述 ' 儲存裝置和發出記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二儲存裳 Js^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尚包含有: 記錄狀況監視裝置,用於監視由前述的記錄管理 裝置所發佈給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的執行 狀況, 當藉由互相切換而將記錄指示發出給前述的第一 儲存裝置和將記錄指示發出給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 時,前述的記錄管理裝置應該依據由前述的記錄狀況 監視裝置所監視的結果而決定那一個記錄指示發出給 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那一個記錄指示發出給前述的 第二儲存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前述的記錄管理裝置可依攄由前述的記錄狀況監 視裝置所監視的結果發出轉移指示以便將記錄在前述 的第二儲存裝置之資料轉移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56頁
    前述2記錄狀況監視装置包含有: -儲資:於:時儲存將寫入前述的第 緩衝資料量計算裝置, 2緩衝記憶體中之資料;,用於冲算儲存在别述 量計算:::::理裝置判斷是否由前述的緩衝資料 結匕算,結果不大於第-參考值,當判斷 而♦划齡认時發出圮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 存i置。果是否定時發出記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二儲 =專利範圍第4項之資料記綠裝置,其中 的述的記錄管理裝置在當將記錄指示發出給前述 4第二儲存裝置時,亦可判斷是否前述的缓衝資料量 算裝置之計算結果不大於第二參考值,以便連續發 3己錄指示給第前述的二儲存裝置直到判斷結果是肯 定時。 γ|τ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前述的缓衝記憶體中除了儲存前述的資料之外’ 亦餘存有資料大小和其在檔案中之位置。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前述的緩衝記憶體儲存前述的檔案之辨識瑪°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 ^ 前述的緩衝記憶體在當記錄在前述的第>壯 m , ,欲,綠存哀 置中之前述的資料轉移時’·其亦在前述的第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57頁 -— — 六、申請專利範園 置之用於記錄資 如申請專利範圍 前述的緩衝 亦儲存除了可真 小,因此可知會 二儲存裝置進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 前述的第一 錄在前述的.第— 有可用於記錄此 且在表之確認區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 前述的記錄 述的記錄狀況監 時’發出前述的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 前述的記錄 内不必通過前述 一儲存裝置之資 結果是肯定且由 前述的第二個情 13. —種在包含有用 存裝置之資料記 有下列步驟: 9. 料之區域中儲存位置訊息。 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記憶體當儲存前述的資料大小 正取得之資料大小外的差異資 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已在前 吞己錄。 第3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儲存裝置,當偵測到前述的資 儲存裝置中時,其確保當資料 資料之區域、產生與資料相關 中儲存位置訊息。 第3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管理裝置當沒有新的記錄需求 視裝置監視結果滿足前述的第 轉移指示。 第3項之資料記錄裝置,其中 管理裝置判斷是否在一特定時 的第二儲存裝置而直接寫入前 料量不大於第三參考值’以便 該記錄狀況監視裝置之監視結 況時可發出前述的轉移指示。 於記錄連續傳送資料的第一和 錄裝置中可實現之資料記錄方 時,其 料大 述的第 料是記 轉移時之表, 且由前 二狀況 間週期 述的第 當判決 果滿足 第二儲 法包含 a
    C:\Program Files\patent\310l〇l.ptd 11^11 第58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依據資料傳送之程序互相切換記錄指示時,可發 出記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和發出記錄指示給 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和 在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上記錄部分將記錄在前述 的第一儲存裝置上之資料。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資料記錄方法,亦包含有下 列步驟: 監視送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的執行 狀況;和. 當互相切換送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 和送至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時,依據監視 結果決定應該發出那一個記錄指示至前述的第一儲存 裝置和那一個記錄指示送至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資料記錄方法,亦包含有下 列步驟: 依據監視結果發出轉移指示以便將記錄在前述的 第二儲存裝置中之資料轉移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資料記錄方法,包含有下列 步驟: 監視送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的執行 狀況,包括: 暫時儲存將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該資料之 步驟; 計算儲存之資料量之步驟;和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59頁 申請專利範固 決定應該發出那一 裝置和那 ^ 邵一個記錄指示 括: 判 當 儲存袭 述的第 1 7.如申請 列步騍 發 判 連 斷結果 18.如申請 列步驟 暫 除 之位置 1 9.如申請 列步驟 暫 儲存檔 20.如申請 列步驟 _是否計算結果 封斷結果是貪定 置’而當判斷結 二儲存裝置之步 個記錄指示直前述的 送至前述的第二儲存 不大於第〆參考值= 時發出記錄指示給刖 果是否定時發出記錄 驟。 專利範圍第16項之資料記錄方法,亦 出記錄指示給前 斷是否計算結果 續發出記錄指示 是青定時之步驟 專利範圍第1 6項之資料記錄方法,亦 述的第二儲存裝置’ 不大於第二參考值之 給第前述的二儲存裝 時儲存將寫入前 了資料之外,亦 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 儲存有資料大小和其^ 專利範圍第1 8項之資料記錄方法,亦 時儲存將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装置· 案之辨識碼。 專利範圍第1 8項之資料記錄方法 ,亦 第一儲存 裝置,包 步驟,和 述 '的第一 指示給前 包含有下 包括: 步驟,和 置直到判 包含有下 該資料’ 在檔案中 包含有下 該資料, 包含有下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60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暫時儲存將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該資料, 當記錄在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中之該資料轉移 時,亦在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用於記錄資料之 中儲存有位置訊息。 Dn ^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資料記錄方法,亦包 列步驟: ’下 儲存將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該資料大小 =存除了可真正取得之資料大小外的差異資料大 二儲存裝置進行記錄。腳衷置已在別述的第 22·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5項之資料記錄 勺 列步驟: '々凌,亦包含有下 當其偵測到前述的資料是 裝置中時, 記錄在前述的 第二儲存 —儲存裝置有可用於記 相關之表,且在表之確 碟保當資料轉移時至該第 錄此負料之區域、產生與資料 認區中儲存位置訊息。 23.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5項之資料 列步驟: °綠方法,亦包含有下 當沒有新的記錄需求且由 置監視結果滿足前述的第二狀建的記錄狀況監視裝 指示。 '兄時’發出前述的轉移 24.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 5項之資料印 列步驟: 51綠裝置,亦包含有下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 ^ __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判斷 二儲存裝 不大於第 果滿足前 、2 5. —種記錄 置包含有 送之資料 料記錄裝 徵: 依據 錄指示時 出記錄指 在前 的第一儲 26. 如申請專 前述 作環境包 監視 狀況,和 當送 述的第二 結果決定 裝置和那 27. 如申請專 是否在一特定時間週期内不必通過 置而直接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 三參考值,以便當判斷結果是肯定 述的第二個情況時可發出前述的轉 媒體,在資料記錄裝置中執行此資 第一和第二儲存裝置,且具有用於 記錄於其上之程式,其中此程式在 置上所實現之操作環境包含有下列 前述的第 之資料量 且監視結 移指示。 料記錄裝 將連續傳 前述的資 步驟特 前述的資料傳送之程序而互相切換 ,.,發出記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一儲存 示給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和 述的第二儲存裝置上記錄部分將記錄在前述 存裝置上之前述的資料。 利範圍第25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 含有下列步驟特徵: 送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之執行 前述的記 翁 裝置和發 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 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互相切換時, 應該發出那一個記錄指示至前述的第一儲存 一個記錄指示至前述的第二儲存裝 利範圍第2 6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和送至前 依據監視 置 ΙΙΗϋ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62頁 六、申請專利範圍 現之操 前逃的 I置。 現之操 的執行 前述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步驟特徵: 依據監視結果發出轉移指示以便將記錄在 第二儲存裝置中之資料轉移至前述的第一儲存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步驟特徵: 監視送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記錄指示 狀況,包括: 將要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前述的資料暫時 儲存之步驟,和 計算所儲存之資料量之步驟,和 決定應諸發出那一個記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一儲存 裝置和那一個記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包 括 判斷是否計算結果不大於第一參考值之步驟,和 當判斷結杲是肯定時發出記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一 儲存裝置,而當結果是否定時發出記錄指示給前述的 第二儲存裝置。 29.如申f專利範圍第28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的程式在前逑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步鄉特徵: 發出記錄指示給前 判斷是否計算結果 述的第二儲存裝置,包括·· 不大於第二參考值之步驟,和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 .ptd 第63頁 六、申請專利範園 持讀地發出記錄指示給前述的第二儲存裝置直到 邦斷結果是肯定的之步驟。 3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步驟特徵: 在暫時儲存要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該資料 之步驟中, 除了資料外’亦儲存資料之大小及其在檔案中的 位置。 31·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〇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 作環境更具有包含下列步驟特徵: 在,時儲存要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該資料 之步驟中, 其亦儲存播案辨識瑪。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〇 --4.^ ^ ’之§己錄媒體’其中 刖迤的程式在前迷的咨士I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步驄^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 在暫時儲存要寫入前徵: 資料之步驟♦, 的第一儲存裝置之前述的 當§己錄在前述的第 移時,亦在前述的第〜;存裝置中之前述的資料轉 域儲存位置訊息。 存裝置之用於儲存資料之區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〇 之圮錄媒體,其中
    C:\Program Files\patent\3l〇l〇i.ptd 第64頁 前述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步驟特徵: ” 在儲存將窝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前述的資 的大小之步驟中, ,、 、 其亦儲存除了真JE叮取得之資料大小外之差異 料大小’因而可知會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已在前沾 第二儲存裝置進行記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责驟特徵: 、 當偵測到前述的資料是記錄在前述的第二儲存裝 置時, 當將資料轉移至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時能確保用 於記錄此資料之區域,產生與資料相關之表,及在表 之確認區中儲存位置訊息。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π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步驟特: 當沒有新的記錄需求且監視結果滿足前述的第二 個情況時發出前述的轉移指示。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π項之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的程式在前述的資料記錄裝置上所實現之操 作環境更包含有下列步驟特徵: 判斷是否在一特定時間週期内不必通過前述的第
    六、申請專利範圍 二儲存裝置而直接寫入前述的第一儲存裝置之資料量 不大於第三參考值,以便當判決結果是肯定且監視結 果滿足前述的第二個情況時可發出前述的轉移指示。
    C:\Program Files\patent\310101.ptd 第66頁
TW087116395A 1997-10-03 1998-10-02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39794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271530A JPH11110140A (ja) 1997-10-03 1997-10-03 データ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97949B true TW397949B (en) 2000-07-11

Family

ID=17501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16395A TW397949B (en) 1997-10-03 1998-10-02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219321B1 (zh)
EP (1) EP0907181A3 (zh)
JP (1) JPH11110140A (zh)
KR (1) KR100508288B1 (zh)
CN (1) CN1167073C (zh)
TW (1) TW39794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3332U1 (de) 2016-06-23 2016-10-04 Ming-Te Huang Kabelbinder
DE102016111557A1 (de) 2016-06-23 2017-12-28 Ming-Te Huang Kabelbind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7037A (ja) * 1998-08-05 2000-02-25 Sony Corp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DE69940278D1 (de) * 1999-01-12 2009-02-26 Fujitsu Ltd Zugangssteuerungsgerät und verfahren um zugang zu aufzeichnungsmedium zu beaufsichtigen
JP3795738B2 (ja) * 2000-09-29 2006-07-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回転制御方法及び記憶装置
US7206821B2 (en) * 2001-01-19 2007-04-17 Ricoh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a storage medium
TWI251207B (en) * 2001-10-05 2006-03-11 Liteon It Corp Method for reducing frequency of buffer under run
JP2003123388A (ja) * 2001-10-15 2003-04-2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
CN1614709A (zh) * 2003-11-06 2005-05-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控制数据的记录和再现的装置和方法
US7583299B2 (en) * 2004-01-14 2009-09-01 Casio Computer Co., Ltd. Moving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a stream recording function of a moving image
JP4634096B2 (ja) * 2004-08-30 2011-0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49766B2 (ja) * 2005-05-25 2011-08-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装置及び情報記憶方法
US20070028026A1 (en) * 2005-07-27 2007-02-01 You-Min Yeh Digital multimedia transfer rate controlling
JP4933211B2 (ja) * 2006-10-10 2012-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装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KR20110103660A (ko) * 2010-03-15 2011-09-21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레이드 기록 장치 및 방법
JP5756658B2 (ja) * 2011-03-14 2015-07-29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情報記録装置
CN112053707B (zh) * 2020-09-10 2021-12-1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设备的刻录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0957A (ja) * 1985-09-24 1987-04-01 Hitachi Ltd メモリ容量の自動判別方法
US5587978A (en) * 1992-04-16 1996-12-2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cord/reproductio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ulti-channel signals in different areas of a recording medium
KR0123753B1 (ko) * 1993-09-24 1997-11-27 김광호 광디스크의 기록제어장치 및 방법
US5596564A (en) * 1993-10-08 1997-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EP0675488B1 (en) * 1994-03-30 2000-05-17 Mitsumi Electric Company Lt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rive
JP3796551B2 (ja) * 1994-04-25 2006-07-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憶処理装置
JPH0962454A (ja) * 1995-08-25 1997-03-07 Sony Corp バッファリング装置
JPH09156169A (ja) * 1995-12-11 1997-06-17 Ricoh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
TW318240B (zh) * 1996-01-22 1997-10-21 Sony Co Lt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3332U1 (de) 2016-06-23 2016-10-04 Ming-Te Huang Kabelbinder
DE102016111557A1 (de) 2016-06-23 2017-12-28 Ming-Te Huang Kabelbin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07181A3 (en) 2003-10-22
KR19990036793A (ko) 1999-05-25
CN1167073C (zh) 2004-09-15
US6219321B1 (en) 2001-04-17
JPH11110140A (ja) 1999-04-23
EP0907181A2 (en) 1999-04-07
CN1224893A (zh) 1999-08-04
KR100508288B1 (ko) 2005-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397949B (en)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21104380A1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存储系统
US9251152B1 (en) Efficient method for relocating shared memory
TWI232396B (en) Partial migration of an object to another storage location in a computer system
US6909838B2 (e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suitable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AV data on/from disc, recorder and reproducer for the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disc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6601136B2 (en) Media server system and process having device independent near-online storage support
WO2010078760A1 (zh) 一种文件存储方法、装置及文件删除方法和装置
JPH09198194A (ja) ディスクのゾーンに基づいてビデオ・データを配置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586988A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ed therewith
US7177530B1 (e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4256075B2 (ja) ファイルシステム及び記憶領域の管理方法
WO2023116109A1 (zh)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028954A (ja) ストレージ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重複排除方法
CN111142780A (zh) 一种大文件存储文件系统以及大文件处理方法
JP4502375B2 (ja) ファイ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531574B2 (ja) ストレージ装置、ストレージ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ストレージ装置制御方法
JPH11242563A (ja) ディスク媒体アクセス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およびそのアクセス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7501473A (ja) メインメモリとストレージ装置との間のデータ転送を行う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029481A1 (zh) 一种隔离磁盘区域的方法和设备
WO2010040319A1 (zh) 一种播放远程媒体的方法及系统
JP2003296156A (ja) 情報記録管理装置、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管理方法及び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EP0927934A1 (en) File managing device, file manag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ed with file managing program
KR20010054092A (ko) 네비게이션 데이터가 기록된 데이터 기록매체
JP2008287675A (ja) ストレージインタフェース変換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0242438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