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5674A - 嵌合神經毒素及其生產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嵌合神經毒素及其生產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5674A
TW202415674A TW113100764A TW113100764A TW202415674A TW 202415674 A TW202415674 A TW 202415674A TW 113100764 A TW113100764 A TW 113100764A TW 113100764 A TW113100764 A TW 113100764A TW 202415674 A TW202415674 A TW 2024156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urotoxin
bont
seq
sequence identity
chime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100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世民 廖
Original Assignee
英商艾普森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商艾普森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商艾普森生物製藥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5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5674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增強的性質之嵌合神經毒素及其於治療上之用途。

Description

嵌合神經毒素及其生產方法及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增強的性質之嵌合神經毒素及其於治療上的用途。
梭狀芽孢桿菌屬(genus Clostridia)中的細菌產生高效且特異性的蛋白質毒素,其可毒害彼等被遞送至的神經元及其他細胞。此種梭狀芽孢桿菌毒素之例包括由破傷風桿菌( C. tetani)(TeNT)及由肉毒桿菌 (C. botulinum)(BoNT)血清型A-G所產生的神經毒素,以及彼等由巴氏梭菌( C. baratii)及酪酸梭菌( C. butyricum)所產生者。
於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中有一些為已知最強效的毒素。舉例而言,肉毒桿菌神經毒素視其血清型而定,對於小鼠具有範圍從0.5至5ng/kg之半數致死劑量(LD50)值。破傷風及肉毒桿菌毒素兩者係藉由抑制受影響之神經元的功能而作用,特別是神經傳導物的釋放。而肉毒桿菌毒素作用於神經肌肉會合處且於周圍神經系統中抑制膽鹼性傳導(cholinergic transmission),破傷風毒素則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
自然界中,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係以單鏈多肽的方式被合成,其係藉由蛋白酶切割事件進行轉譯後修飾,而形成藉由雙硫鍵連結在一起的兩條多肽鏈。切割發生於特定切割位(cleavage site),通常稱為活化位(activation site),其位於提供鏈間(inter-chain)雙硫鍵之半胱胺酸殘基之間。其為此種二鏈型,為此毒素之活性型。此兩條鏈被稱為重鏈(H-鏈),其具有大約100kDa之分子量;及輕鏈(L-鏈),其具有大約50kDa之分子量。此H-鏈包含N-端轉位組件(translocation component)(H N域)及C-端目標組件(targeting component)(H C域)。切割位係位於L-鏈及轉位域組件之間。於HC域結合至其目標神經元且所結合的毒素經由胞內體(endosome)內化至細胞中後,H N域將L-鏈轉位通過胞內體膜並進入細胞質液內,且L-鏈提供一種蛋白酶功能(亦已知為無細胞毒性(non-cytotoxic)蛋白酶)。
無細胞毒性蛋白酶係藉由將已知為SNARE蛋白質(例如,SNAP-25、VAMP、或突觸融合蛋白(Syntaxin))之細胞內運輸蛋白進行蛋白酶切割而作用–參見Gerald K(2002)「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第4版) John Wiley & Sons, Inc。首字母縮略詞SNARE衍生自可溶性NSF附著受體(Soluble NSF Attachment Receptor)一詞,其中NSF意指N-乙基馬來醯亞胺-敏感性因子(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SNARE蛋白質對於細胞內囊泡融合為不可或缺的,因此對於自細胞經由囊泡運輸之分子分泌為不可或缺的。此蛋白酶功能為鋅依賴型內肽酶活性且展現對SNARE蛋白質之高受質特異性。因此,一旦被遞送至所欲標的細胞,此無細胞毒性蛋白酶能夠抑制自標的細胞的細胞分泌。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之L-鏈蛋白酶係切割SNARE蛋白質之無細胞毒性蛋白酶。
鑒於SNARE蛋白質之普遍存在的性質,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諸如肉毒桿菌毒素已被成功地運用在廣泛的療法中。
舉例而言,吾人參考William J. Lipham, Cosmeti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Botulinum Toxin(Slack, Inc., 2004),其描述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諸如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NTs)、BoNT/A、BoNT/B、BoNT/C1、BoNT/D、BoNT/E、BoNT/F及BoNT/G、以及破傷風神經毒素(TeNT)之用途,其係用於在許多治療及化妝或美容之應用中抑制神經元傳導,例如目前市售肉毒桿菌毒素產品被核准作為治療之適應症包括:局部痙攣狀態、上肢痙攣狀態、下肢痙攣狀態、頸肌張力不全(cervical dystonia)、瞼痙攣、半面痙攣、腋多汗症(hyperhidrosis of the axillae)、慢性偏頭痛、神經性逼尿肌過動(neurogenic detrusor overactivity)、眉間紋(glabellar lines)、及嚴重魚尾紋(lateral canthal lines)。此外,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療法被描述用於治療神經肌肉失調(參見US 6,872,397);用於治療子宮疾病(參見US 2004/0175399);用於治療潰瘍及胃食道逆流疾病(參見US 2004/0086531);用於治療肌張力不全(參見US 6,319,505);用於治療眼疾(參見US 2004/0234532);用於治療瞼痙攣(參見US 2004/0151740);用於治療斜視(參見US 2004/0126396);用於治療疼痛(參見US 6,869,610、US 6,641,820、US 6,464,986、及US 6,113,915);用於治療纖維肌痛(fibromyalgia)(參見US 6,623,742、US 2004/0062776);用於治療下背痛(參見US 2004/0037852);用於治療肌肉傷害(參見US 6,423,319);用於治療竇性頭痛(sinus headache)(參見US 6,838,434);用於治療緊張性頭痛(tension headache)(參見US 6,776,992);用於治療頭痛(參見US 6,458,365);用於減緩偏頭痛疼痛(參見US 5,714,469);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參見US 6,767,544);用於治療神經失調諸如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參見US 6,620,415、US 6,306,403);用於治療神經精神疾病(參見US 2004/0180061、US 2003/0211121);用於治療內分泌失調(參見US 6,827,931);用於治療甲狀腺失調(參見US 6,740,321);用於治療膽鹼性影響的汗腺失調(參見US 6,683,049);用於治療糖尿病(參見US 6,337,075、US 6,416,765);用於治療胰臟疾病(參見US 6,261,572、US 6,143,306);用於治療癌症諸如骨腫瘤(參見US 6,565,870、US 6,368,605、US 6,139,845、US 2005/0031648);用於治療耳疾(參見US 6,358,926、US 6,265,379);用於治療自主神經系統障礙諸如胃腸肌肉失調及其他平滑肌功能異常(參見US 5,437,291);用於治療與皮膚細胞增生性疾病有關的皮膚病灶(參見US 5,670,484);用於處理神經性發炎性疾病(參見US 6,063,768);用於減緩掉髮及刺激毛髮生長(參見US 6,299,893);用於治療下垂嘴(downturned mouth)(參見US 6,358,917);用於降低食慾(參見US 2004/40253274);用於牙齒療法及處置(參見US 2004/0115139);用於治療神經肌肉失調及症狀(參見US 2002/0010138);用於治療各種失調及症狀以及相關的疼痛(參見US 2004/0013692);用於治療由黏膜過度分泌造成的症狀,諸如氣喘及COPD(參見WO 00/10598);及用於治療非神經元性症狀諸如炎症、內分泌症狀、外分泌症狀、免疫症狀、心血管症狀、骨症狀(參見WO 01/21213)。藉由引用將所有上述出版物全文併入本文。
無細胞毒性蛋白酶諸如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例如BoNTs及TeNT)於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之治療及化妝處理之用途,期盼擴展至可受益於此等毒素之性質的疾病及失調之更廣範圍。
目前,包含BoNT的所有已批准的藥物/化妝品製劑皆含有自梭狀芽孢桿菌株純化的天然存在的神經毒素(於DYSPORT®、BOTOX®或XEOMIN®的情形為BoNT/A,於MYOBLOC®的情形為BoNT/B)。
重組技術藉由導入對其序列及/或結構的修飾來提供改變或最佳化神經毒素性質之可能性。尤其,已生產其中H C域或H CC次域被來自不同神經毒素的H C域或H CC次域替代的嵌合神經毒素。
Rummel等人,2011(Exchange of the H CCdomain mediating double receptor recognition improves the pharmacodynamic properties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FEBS Journal, 278(23), 4506-4515)生產各種活性全長雜合神經毒素,包括AABB、AACC及BBAA嵌合體(字母表示四個域中的每一者之血清型來源:L、H N、H CN、H CC)。AABB嵌合體被發現於小鼠膈神經半橫膈膜試驗中較BoNT/A更為強效,而AACC僅保留BoNT/A效力之10%。BBAA嵌合體保留BoNT/A效力之85%,並且與BoNT/B等效。
Wang等人,2008(Novel chimeras of botulinum neurotoxins A and E unveil contributions from the binding, translocation, and protease domains to their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83(25), 16993-17002)生產AE(LH N來自BoNT/A且H C來自BoNT/E)及EA(LH N來自BoNT/E且H C來自BoNT/A)嵌合神經毒素,於AE嵌合體的情形,在LH N及H C域之間添加連接物(linker)以增加撓性。兩者皆能夠於小鼠膈神經半橫膈膜試驗以及活體內造成麻痺。
Wang等人,2012a(Longer-acting and highly potent chimaeric inhibitors of excessive exocytosis created with domains from botulinum neurotoxin A and B. Biochemical Journal, 444(1), 59-67)生產AB(LH N來自BoNT/A且H C來自BoNT/B,以連接物改良摺疊)及BA(LH N來自BoNT/B且H C來自BoNT/A)嵌合神經毒素。此AB嵌合體於小鼠中誘導比BoNT/A更長時間的神經肌肉麻痺。BA嵌合體能夠減少非神經元細胞的胞吐作用。
Wang等人,2012b(Novel chimeras of botulinum and tetanus neurotoxins yield insights into their distinct sites of neuroparalysis. The FASEB Journal, 26(12), 5035-5048)生產ATx(LH N來自BoNT/A且H C來自TeNT)、TxA(LH N來自TeNT且H C來自BoNT/A)、ETx(LH N來自BoNT/E且H C來自TeNT)及TxE(LH N來自TeNT且H C來自BoNT/E)嵌合體。將關於此等先前技術的嵌合神經毒素的蛋白質序列所提供的資訊概述於下表1: 表1-先前技術的嵌合神經毒素中的LH N及H C
嵌合體 LH N H C
Rummel, 2011 AABB A B:871-1304
AACC A C:871-1296
BBAA B A:858-1283
Wang, 2008 AE A: 1-874(+ELGGGGSEL連接物) E:845-1252
EA E: 1-844(+DI連接物) A:871-1296
Wang, 2012(a) AB A: 1-874(+ELGGGGSEL連接物) B:858-1283
BA B: 1-861(+DI連接物) A:871-1296
Wang, 2012(b) ATx A: 1-877 Tx:879-1315
TxA Tx: 1-882(+DI連接物) A:871-1296
ETx E: 1-844(+DI連接物) Tx:879-1315
TxE Tx: 1-882(+EL連接物) E:845-1252
然而,仍存在對於能夠改良治療性質之嵌合神經毒素之最佳化設計的需求。
本發明藉由提供如請求項中所詳列的嵌合神經毒素,而解決上述問題。
於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嵌合神經毒素,其包含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共價連結至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其中第一及第二神經毒素相異,其中LH N域之C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第一神經毒素中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3 10helix)之第一胺基酸殘基,且其中H C域之N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第二神經毒素中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之第二胺基酸殘基。
於第二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核苷酸序列,其編碼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
於第三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載體,其包含依據本發明之核苷酸序列。
於第四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細胞,其包含依據本發明之核苷酸序列或載體。
於第五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
於第六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其係用於治療。
於第七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的非治療用途,其係用於處理美容或化妝的情況。 [發明之效果]
於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嵌合神經毒素,其包含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共價連結至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其中第一及第二神經毒素相異, •     其中LH N域之C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第一神經毒素中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之第一胺基酸殘基,且 •     其中H C域之N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第二神經毒素中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之第二胺基酸殘基。
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一」(「a」、「an」)、及「此」(「the」)可意指一個或多個。
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神經毒素」意指進入神經元並抑制神經傳導物釋放之任一多肽。此過程涵括神經毒素結合至低或高親和性受體、神經毒素的內化、神經毒素的內肽酶部分轉位到細胞質中及神經毒素基質的酶修飾。更具體而言,術語「神經毒素」涵括進入神經元並抑制神經傳導物釋放之任一梭狀芽孢桿菌產生的多肽(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且此種多肽係藉由重組技術或化學技術產生。此種二鏈形式為毒素之活性形式。此兩鏈被稱為重鏈(H-鏈),其具有約100kDa之分子量;及輕鏈(L-鏈),其具有約50kDa之分子量。較佳地,第一及第二神經毒素為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
作為BoNT/A神經毒素胺基酸序列之一例,提供序列識別號SEQ ID NO:1(UniProt登錄號A5HZZ9)。作為BoNT/B神經毒素胺基酸序列之一例,提供SEQ ID NO:2(UniProt登錄號B1INP5)。作為BoNT/C神經毒素胺基酸序列之一例,提供SEQ ID NO:3(UniProt登錄號P18640)。作為BoNT/D神經毒素胺基酸序列之一例,提供SEQ ID NO:4(UniProt登錄號P19321)。作為BoNT/E神經毒素胺基酸序列之一例,提供SEQ ID NO:5(UniProt登錄號Q00496)。作為BoNT/F神經毒素胺基酸序列之一例,提供SEQ ID NO:6(UniProt登錄號Q57236)。作為BoNT/G神經毒素胺基酸序列之一例,提供SEQ ID NO:7(UniProt登錄號Q60393)。作為TeNT神經毒素胺基酸序列之一例,提供SEQ ID NO:8(UniProt登錄號P04958)。該神經毒素之胺基酸序列係連同其它神經毒素的序列(即SEQ ID NO:58至91)一起以對齊方式示於下述圖1。
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嵌合神經毒素」意指一種包含源自第一神經毒素之LH N域及源自第二神經毒素之H C域的神經毒素、或由源自第一神經毒素之LH N域及源自第二神經毒素之H C域所組成的神經毒素。
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H C域」意指具有約50kDa分子量之神經毒素重鏈之功能上獨特的區域,其能夠使神經毒素結合至位於目標細胞表面的受體。H C域由兩個結構上獨特的次域「H CN次域」(H C域之N端部分)及「H CC次域」(H C域之C端部分),其各具有約25kDa之分子量。
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LH N域」意指缺少H C域且由內肽酶域(「L」或「輕鏈」)及負責將內肽酶轉位至細胞質的域(重鏈之H N域)所組成之神經毒素。
本文提及之「於第一神經毒素中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之第一胺基酸殘基」意指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之N端殘基。
本文提及之「於第二神經毒素中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之第二胺基酸殘基」意指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之N端殘基後的胺基酸殘基。
「3 10螺旋」與α-螺旋、β-褶板及反轉,皆為於蛋白質及多肽中發現的一種二級結構的形式。3 10螺旋中胺基酸以右手螺旋結構的方式排列,其中每個完整轉折(turn)係由三個殘基且由分離其之間的分子內氫鍵的十個原子所完成。螺旋中各胺基酸對應120°轉折(即,螺旋於每一轉折具有三個殘基),及伴隨螺旋軸之2.0Å(=0.2nm)的位移(translation),且於藉由作成氫鍵所形成的環中具有10個原子。最重要地,胺基酸之N-H基團與三個前的胺基酸之C=O基團形成氫鍵;此重複的i+3→i氫鍵定義了3 10螺旋。3 10螺旋係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結構生物學中的標準概念。
此3 10螺旋係對應於真正形成螺旋的四個殘基、及兩個各自在此等四個殘基端上的帽(cap)(或過渡的)殘基。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係由彼等6個殘基所組成。
透過進行結構分析及序列比對,本發明人鑑定了在破傷風及肉毒桿菌神經毒素中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此3 10螺旋於其N端(即,於LH N域之C端部分)被α-螺旋環繞且於其C端(即,位於H C域之N端部分)被β-褶板環繞。3 10螺旋之第一(N端)殘基(帽或過渡殘基)亦對應於此α-螺旋之C端殘基。
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可被例如由公開可取得之肉毒桿菌神經毒素的結晶結構所確定,分別例如肉毒桿菌神經毒素A1之3BTA(http://www.rcsb.org/pdb/explore/explore.do?structureId=3BTA)及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1之1EPW(http://www.rcsb.org/pdb/explore/explore.do?structureId=1EPW)。
公開可使用的電腦模擬模型及比對工具亦可用於確定在其他神經毒素中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的位置,例如同源模型伺服器LOOPP(Learning, Observingand Outputing Protein Patterns,http://loopp.org)、PHYRE(Protein Homology/analogY Recognition Engine,http://www.sbg.bio.ic.ac.uk/phyre2/)及Rosetta(https://www.rosettacommons.org/)、蛋白質疊加伺服器SuperPose(http://wishart.biology.ualberta.ca/superpose/)、比對程式Clustal Omega(http://www.clustal.org/omega/)、及列於Internet Resources for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ists(http://molbiol-tools.ca/)之許多其它工具/伺服器。尤其本發明人發現圍繞「H N/H CN」接合之區域係結構上高度保留,使其成為疊加不同血清型的理想區域。
例如,發明人使用下列方法學以確定於其它神經毒素中之此3 10螺旋的序列: 1.使用結構同源性模型工具LOOP(http://loopp.org)以獲得基於BoNT/A1結晶結構(3BTA.pdb)之所有BoNT血清型及TeNT之預測的結構; 2.編輯如此獲得的結構(pdb)檔案以包括僅H CN域之N端及其之前的約80個殘基(其為H N域之部分),因而保有結構上高度保留的「H N/H CN」區域; 3.使用蛋白質疊加伺服器SuperPose(http://wishart.biology.ualberta.ca/superpose/)以疊加各血清型於3BTA.pdb結構; 4.檢查疊加的pdb檔案以定位於BoNT/A1之H C域開始的3 10螺旋,然後鑑定於其它血清型中對應的殘基; 5.以Clustal Omega比對所有BoNT血清型序列以檢查對應的殘基是否正確。
以此方法確定的LH N、H C及3 10螺旋域之例示於表2。
表2-LH N、H C、及3 10螺旋域
神經毒素 登錄號 LH N H C 3 10 螺旋 SEQ ID NO (3 10 螺旋 )
BoNT/A1 A5HZZ9 1-872 873-1296 872NIINTS 877 14
BoNT/A2 X73423 1-872 873-1296 872NIVNTS 877 15
BoNT/A3 DQ185900 1-872 873-1292 872NIVNTS 877 16
BoNT/A4 EU341307 1-872 873-1296 872NITNAS 877 17
BoNT/A5 EU679004 1-872 873-1296 872NIINTS 877 18
BoNT/A6 FJ981696 1-872 873-1296 872NIINTS 877 19
BoNT/A7 JQ954969 1-872 873-1296 872NIINTS 877 20
BoNT/A8 KM233166 1-872 873-1297 872NITNTS 877 21
BoNT/B1 B1INP5 1-859 860-1291 859EILNNI 864 22
BoNT/B2 AB084152 1-859 860-1291 859EILNNI 864 23
BoNT/B3 EF028400 1-859 860-1291 859EILNNI 864 24
BoNT/B4 EF051570 1-859 860-1291 859EILNNI 864 25
BoNT/B5 EF033130 1-859 860-1291 859DILNNI 864 26
BoNT/B6 AB302852 1-859 860-1291 859EILNNI 864 27
BoNT/B7 JQ354985 1-859 860-1291 859EILNNI 864 28
BoNT/B8 JQ964806 1-859 860-1292 859EILNNI 864 29
BoNT/C1 P18640 1-867 868-1291 867NINDSK 872 30
BoNT/CD AB200360 1-867 868-1280 867SINDSK 872 31
BoNT/DC AB745660 1-863 864-1276 863SINDSK 868 32
BoNT/D P19321 1-863 864-1276 863SINDSK 868 33
BoNT/E1 Q00496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34
BoNT/E2 EF028404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35
BoNT/E3 EF028403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36
BoNT/E4 AB088207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37
BoNT/E5 AB037711 1-846 847-1251 846RIKSSS 851 38
BoNT/E6 AM695759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39
BoNT/E7 JN695729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40
BoNT/E8 JN695730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41
BoNT/E9 JX424534 1-846 847-1251 846RIKSSS 851 42
BoNT/E10 KF861917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43
BoNT/E11 KF861875 1-846 847-1252 846RIKSSS 851 44
BoNT/E12 KM370319 1-846 847-1254 846RIKSSS 851 45
BoNT/F1 Q57236 1-865 866-1278 865KIKDNS 870 46
BoNT/F2 GU213209 1-865 866-1280 865KIKDSS 870 47
BoNT/F3 GU213227 1-865 866-1279 865KIKDSS 870 48
BoNT/F4 GU213214 1-865 866-1277 865KIKDNC 870 49
BoNT/F5 GU213211 1-862 863-1277 862KIKDSS 867 50
BoNT/F6 M92906 1-864 865-1274 864KIKDSS 869 51
BoNT/F7 GU213233 1-856 857-1268 856KIKDSS 861 52
BoNT/G Q60393 1-864 865-1297 864NISSNA 869 53
BoNT/H KGO15617 1-860 861-1288 860ELKYNC 865 54
TeNT P04958 1-880 881-1315 880ILKKST 885 55
使用結構分析及序列比對,本發明者發現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後的β-褶板係於所有肉毒桿菌及破傷風神經毒素中被保留的結構,且起始於當自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的第一殘基算起之第8殘基(例如,於BoNT/A1之殘基879)。
依據另一種定義,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嵌合神經毒素,其包含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共價連結至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其中第一及第二神經毒素相異, •     其中LH N域之C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相對於位在第一神經毒素之H C域的起始(N端)之β-褶板,為N端上第八胺基酸殘基,且 •     其中H C域之N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相對於位在第二神經毒素之H C域的起始(N端)之β-褶板,為N端上第七胺基酸殘基。
依據另一定義,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嵌合神經毒素,其包含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共價連結至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其中第一及第二神經毒素相異, •     其中LH N域之C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位在第一神經毒素之LH N域端(C端)之α-螺旋C端胺基酸殘基,且 •     其中H C域之N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相對於位在第二神經毒素之LH N域之端(C端)的α-螺旋的C端胺基酸殘基,為緊接於C端的胺基酸殘基。
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的設計過程的原理係試圖確保不會危及二級結構,因而使對三級結構及對每個域的功能的任何改變最小化。
於一些先前技術的嵌合神經毒素,於LH N及H C域之間需連接物(參見表1),推測是用以確保可接受的表現及純化。
不欲受限於理論,假設蛋白質形式的結構化嵌合神經毒素具有模擬近似天然神經毒素三級結構之三級結構,將促進其溶解性。
不欲受限於理論,進一步假設不破壞嵌合神經毒素中3 10螺旋的四個中心胺基酸殘基的事實確保了嵌合神經毒素的最佳構形,因而允許嵌合神經毒素發揮其作用至其完全的能力。
事實上,本發明人驚訝地發現,僅保留第一神經毒素的3 10螺旋之第一胺基酸殘基及第二神經毒素的3 10螺旋之第二胺基酸殘基之後,不僅允許產生可溶性及功能性的嵌合神經毒素,且進一步造成相對於其它嵌合神經毒素更為改良的性質,特別是增加的效力、增加的安全比及/或更長的作用時間。
神經毒素之不希望得到的效果(由神經毒素投予部位的擴散所引起)可藉由測量相關動物模式中的體重損失百分比來評估(例如,在投予後7日內檢測到體重損失的小鼠)。相反地,神經毒素之期望的靶向效應(on-target effect)可藉由足趾外展評分(Digital Abduction Score(DAS))試驗,一種肌肉麻痺的測量來實驗性地評估。DAS試驗可藉由將20μL配製在明膠磷酸鹽緩衝液中的神經毒素注射到小鼠腓腸肌/比目魚肌群(gastrocnemius/soleus complex)中,隨後使用Aoki(Aoki KR, Toxicon 39:1815-1820;2001)的方法評估足趾外展評分來進行。於DAS試驗中,小鼠係藉由尾巴被短暫懸浮,以引發特徵性的驚嚇反應,其中小鼠伸展其後肢並外展其後足趾。於神經毒素注射後,足趾外展的不同程度以五分量表評分(0=正常至4=足趾外展及腿伸展的最大減少)。
而神經毒素的安全比可被表示為小鼠體重下降10%所需的神經毒素的量(於小鼠投藥後的前七日內的峰值效應下測量)及DAS評分為2所需的神經毒素的量之間的比例。因此,期望高安全比分數,並指向能夠以很少的不希望得到的脫靶效應(off-target effect)而有效地麻痺目標肌肉的神經毒素。
高安全比於治療中特別有利,因為其代表治療指數的增加。換言之,此意味可使用與已知的梭狀芽孢桿菌毒素療法相比減少的劑量及/或可使用增加的劑量而沒有任何額外的效果。使用更高劑量之神經毒素而沒有額外效果的可能性係特別有利的,因為較高劑量通常造成神經毒素之較長的作用時間。
神經毒素的效力可被表示為當投予至小鼠腓腸肌/比目魚肌群時造成指定的DAS分數之神經毒素的最小劑量,例如DAS分數為2(ED 50劑量)或DAS分數為4。神經毒素的效力亦可被表示為在測量以神經毒素切割SNARE之細胞試驗中的EC 50劑量,例如在測量以嵌合BoNT/AB神經毒素切割SNAP-25之細胞試驗中的EC 50劑量。
神經毒素的作用期間可被表示為指定劑量的神經毒素(例如造成DAS分數為4的神經毒素的最小劑量)投予至小鼠腓腸肌/比目魚肌群後,恢復DAS分數為0所需的時間。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神經毒素為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NT)血清型A、血清型B、血清型C、血清型D、血清型E、血清型F或血清型G或者破傷風神經毒素(TeNT),且第二神經毒素為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NT)血清型A、血清型B、血清型C、血清型D、血清型E、血清型F或血清型G或者破傷風神經毒素(TeNT)。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第一神經毒素為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NT)血清型A、血清型B或血清型C,且第二神經毒素為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NT)血清型A、血清型B或血清型C。
基於利用特異性中和抗血清之去活性化,可區分不同的BoNT血清型,關於此種利用血清型之分類係與胺基酸程度的序列同一性(sequence identity)百分比相關。基於胺基酸序列同一性百分比,指定的血清型之BoNT蛋白質被進一步分成不同亞型。
較佳地,第一及第二神經毒素為來自不同血清型的肉毒桿菌神經毒素。於另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之一者為肉毒桿菌神經毒素且另一神經毒素為破傷風神經毒素。
依據X為LH N域且Y為H C域,使用「XY」表現,下列嵌合神經毒素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 AB、AC、AD、AE、AF、AG、ATx、 BA、BC、BD、BE、BF、BG、BTx、 CA、CB、CD、CE、CF、CG、CTx、 DA、DB、DC、DE、DF、DG、DTx、 EA、EB、EC、ED、EF、EG、ETx、 FA、FB、FC、FD、FE、FG、FTx、 GA、GB、GC、GD、GE、GF、FTx、 TxA、TxB、TxC、TxD、TxE、TxF、TxG, 其中A、B、C、D、E、F、G及Tx分別為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NT)血清型A、血清型B、血清型C、血清型D、血清型E、血清型F、血清型G及破傷風神經毒素(TeNT)。
又,如上述使用相同「XY」表現,下列嵌合神經毒素為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施例: AB、AC、 BA、BC、 CA、CB, 其中A、B、C分別為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NT)血清型A、血清型B、及血清型C。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來自第一神經毒素之LH N域對應於: -SEQ ID NO:1之胺基酸殘基1至872、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2之胺基酸殘基1至859、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3之胺基酸殘基1至867、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4之胺基酸殘基1至863、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5之胺基酸殘基1至846、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6之胺基酸殘基1至865、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7之胺基酸殘基1至864、或相對於其G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或者 -SEQ ID NO:8之胺基酸殘基1至880、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之H C域對應於: -SEQ ID NO:1之胺基酸殘基873至1296、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2之胺基酸殘基860至1291、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3之胺基酸殘基868至1291、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4之胺基酸殘基864至1276、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5之胺基酸殘基847至1251、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6之胺基酸殘基866至1275、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SEQ ID NO:7之胺基酸殘基865至1297、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或者 -SEQ ID NO:8之胺基酸殘基881至1315、或相對於其具有至少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序列。
兩個以上之核酸或胺基酸序列間的「序列同一性百分比」係相同核苷酸/胺基酸位於比對的序列所共有的相同位置之數目的函數。因此,同一性%可以下述方式計算:在比對中的每個位置處的相同核苷酸/胺基酸的數目除以比對序列中的核苷酸/胺基酸總數,再乘以100。序列同一性%的計算亦可考慮到為了最佳化兩個以上之序列的比對所需要引入之間隙(gap)的數量、以及各間隙的長度。使用特定的數學演算法,特別是整體比對數學演算法(global alignment mathematical algorithm)(Needleman及Wunsch, J. Mol. Biol. 48(3), 443-453, 1972),如BLAST,可進行序列比較及兩個以上序列之間的同一性百分比的確定,此為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的。
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可為鑲嵌神經毒素(mosaic neurotoxin)。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鑲嵌神經毒素」係指天然存在的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其包含來自另一類型的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例如不同血清型的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的至少一個功能域,該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通常不包含該至少一個功能域。鑲嵌神經毒素之實例係天然存在的BoNT/DC及BoNT/CD。BoNT/DC包含血清型D之L鏈及H N域及血清型C的H C域,而BoNT/CD由血清型C之L鏈及H N域及血清型D之H C域組成。
第一及第二神經毒素可為經修飾的神經毒素及其衍生物,包括但未限於彼等下述者。與神經毒素之天然(未經修飾的)型式比較,經修飾的神經毒素或衍生物可含有經修飾的一或多個胺基酸、或者可含有不存在於毒素之天然(未經修飾的)型式之一或多個插入的胺基酸。舉例而言,經修飾的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可於相對於天然(未修飾)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序列的一個或多個域中具有經修飾的胺基酸序列。此種修飾可修飾神經毒素的功能態樣,例如生物活性或持續性。因此,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神經毒素及/或第二神經毒素係一種經修飾的神經毒素、或經修飾的神經毒素衍生物。
經修飾的神經毒素保留神經毒素之至少一種功能,其選自:與目標細胞上的低或高親和性神經毒素受體結合的能力、將神經毒素的內肽酶部分(輕鏈)轉位至細胞質的能力、及切割SNARE蛋白的能力。較佳地,經修飾的神經毒素保留此等功能中的至少兩個。更佳地,經修飾的神經毒素保留此等三種功能。
經修飾的神經毒素可於重鏈的胺基酸序列(例如經修飾的H C域)中具有一個或多個修飾,其中該經修飾的重鏈以比天然(未修飾)神經毒素更高或更低的親和性結合至目標神經細胞。H C域中的此等修飾可包括修飾H C域的神經節苷脂結合位或蛋白質(SV2或突觸結合蛋白(synaptotagmin))結合位中的殘基,其改變與目標神經細胞的神經節苷脂受體及/或蛋白質受體的結合。此種經修飾的神經毒素之例被描述於WO 2006/027207及WO 2006/114308,藉由引用將兩者全文皆併入本文。
經修飾的神經毒素可於輕鏈的胺基酸序列中具有一個或多個修飾,例如可改變或修改此經修飾的LC之SNARE蛋白質特異性的基質結合或催化域中的修飾。此等經修飾的神經毒素之例被描述於WO 2010/120766及US 2011/0318385中,藉由引用將兩者全文皆併入本文。
經修飾的神經毒素可包含增加或減少經修飾的神經毒素之生物活性及/或生物持續性之一個或多個修飾。例如,經修飾的神經毒素可包含白胺酸或酪胺酸系的模體(leucine- or tyrosine-based motif),其中該模體增加或減少經修飾的神經毒素之生物活性及/或生物持續性。適當的白胺酸系的模體包括xDxxxLL、xExxxLL、xExxxIL、及xExxxLM(其中x為任一胺基酸)。適當的酪胺酸系的模體包括Y-x-x-Hy(其中Hy為疏水性胺基酸)。包含白胺酸或酪胺酸系的模體之經修飾的神經毒素之例被描述於WO 2002/08268,藉由引用將其全文併入本文。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經修飾的BoNT/A,其具有相對於SEQ ID NO:1具至少70%之序列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為至少75%、80%、85%、90%、95%或99%。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經修飾的BoNT/B,其具有相對於SEQ ID NO:2具至少70%之序列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為至少75%、80%、85%、90%、95%或99%。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經修飾的BoNT/C,其具有相對於SEQ ID NO:3具至少70%之序列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為至少75%、80%、85%、90%、95%或99%。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經修飾的BoNT/D,其具有相對於SEQ ID NO:4具至少70%之序列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為至少75%、80%、85%、90%、95%或99%。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經修飾的BoNT/E,其具有相對於SEQ ID NO:5具至少70%之序列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為至少75%、80%、85%、90%、95%或99%。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經修飾的BoNT/F,其具有相對於SEQ ID NO:6具至少70%之序列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為至少75%、80%、85%、90%、95%或99%。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經修飾的BoNT/G,其具有相對於SEQ ID NO:7具至少70%之序列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為至少75%、80%、85%、90%、95%或99%。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經修飾的TeNT,其具有相對於SEQ ID NO:8具至少70%之序列同一性之胺基酸序列,較佳為至少75%、80%、85%、90%、95%或99%。
於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二神經毒素為一種BoNT/B。此種嵌合神經毒素於本文中被稱為「BoNT/XB神經毒素」。
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A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B。此種嵌合神經毒素於本文被稱為「BoNT/AB神經毒素」。更佳地,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A1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B1。又更佳地,來自第一神經毒素之LH N域對應於BoNT/A1之胺基酸殘基1至872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之H C域對應於BoNT/B1之胺基酸殘基860至1291。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來自第一神經毒素之LH N域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殘基1至872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之H C域對應於SEQ ID NO:2之胺基酸殘基860至1291。換言之,依據本發明之較佳嵌合神經毒素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3、或由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3所組成。
與BoNT/A血清型相比,天然BoNT/B儘管在突觸小泡上其受體相對較多,但效力要低得多。此係由於與囓齒動物(大鼠/小鼠)Syt II相比,在人類突觸結合蛋白II(synaptotagmin II)(Syt II)的毒素結合位內獨特的胺基酸變化(Peng, L., et al., J Cell Sci, 125(Pt 13):3233-42 (2012);Rummel, A. et al, FEBS J 278:4506-4515 (2011).13,22。由於此種殘基的變化,人類Syt II大幅降低與天然BoNT/B以及天然BoNT/D-C及/G的結合。此等發現為臨床觀察提供一個解釋,即需要比BoNT/A(其結合不同的受體)更高劑量的BoNT/B才能於病患達到相同程度的治療效果。於一依據本發明之BoNT/XB或BoNT/AB神經毒素之較佳具體實施例,來自BoNT/B神經毒素的H C域包含於H CC次域中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當與天然BoNT/B序列比較時,其具有增加BoNT/B神經毒素對人類Syt II結合親和性的效果。
於BoNT/B H CC次域中適當的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已被揭示於WO2013/180799及尚未被公開的PCT/US2016/024211(藉由引用將兩者皆併入本文)。
於BoNT/B H CC次域中適當的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包括選自下列組成的群組之取代型突變:V1118M;Y1183M;E1191M;E1191I;E1191Q;E1191T;S1199Y;S1199F;S1199L;S1201V;E1191C、E1191V、E1191L、E1191Y、S1199W、S1199E、S1199H、W1178Y、W1178Q、W1178A、W1178S、Y1183C、Y1183P及其組合。
於BoNT/B H CC次域中適當的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進一步包括選自下列組成的群組之兩個取代型突變的組合:E1191M及S1199L、E1191M及S1199Y、E1191M及S1199F、E1191Q及S1199L、E1191Q及S1199Y、E1191Q及S1199F、E1191M及S1199W、E1191M及W1178Q、E1191C及S1199W、E1191C及S1199Y、E1191C及W1178Q、E1191Q及S1199W、E1191V及S1199W、E1191V及S1199Y、或E1191V及W1178Q。
於BoNT/B H CC次域中適當的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亦包括三種取代型突變的組合,其為E1191M、S1199W及W1178Q。
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於BoNT/B H CC次域中適當的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包括兩種取代型突變的組合,其為E1191M及S1199Y。換言之,依據本發明之較佳嵌合神經毒素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1或SEQ ID NO:12、或者由胺基酸序列SEQ ID NO:11或SEQ ID NO:12所組成。
於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C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B。此種嵌合神經毒素於本文中稱為「BoNT/CB神經毒素」。更佳地,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C1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B1。又更佳地,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BoNT/C1之胺基酸殘基1至867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BoNT/B1之胺基酸殘基860至1291。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SEQ ID NO:3之胺基酸殘基1至867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SEQ ID NO:2之胺基酸殘基860至1291。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來自BoNT/B神經毒素的Hc域於H CC次域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當與天然BoNT/B序列比較時,其具有增加BoNT/B神經毒素對人類Syt II的結合親和性的效果。於BoNT/B H CC次域中適當的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係如上所述。
於依據本發明之BoNT/XDC神經毒素(嵌合神經毒素,其中第二神經毒素為一鑲嵌BoNT/DC)之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來自鑲嵌BoNT/DC神經毒素的H C域於H CC次域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當與天然鑲嵌BoNT/DC序列比較時,其具有增加鑲嵌BoNT/DC神經毒素對人類Syt II之結合親和性的效果。
於依據本發明之BoNT/XG神經毒素之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來自BoNT/G神經毒素的H C域於H CC次域中包含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當與天然BoNT/G序列比較時,其具有增加BoNT/G神經毒素對人類Syt II之結合親和性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之其它較佳神經毒素如下。 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A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C。本文中此種嵌合神經毒素稱為「BoNT/AC神經毒素」。更佳地,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A1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C1。又更佳地,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BoNT/A1之胺基酸殘基1至872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BoNT/C1之胺基酸殘基868至1291。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殘基1至872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SEQ ID NO:3之胺基酸殘基868至1291。
於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B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A。此種嵌合神經毒素於本文中稱為「BoNT/BA神經毒素」。更佳地,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B1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A1。又更佳地,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BoNT/B1之胺基酸殘基1至859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BoNT/A1之胺基酸殘基873至1296。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SEQ ID NO:2之胺基酸殘基1至859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殘基873至1293。
於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B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C。此種嵌合神經毒素於本文中稱為「BoNT/BC神經毒素」。更佳地,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B1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C1。又更佳地,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BoNT/B1之胺基酸殘基1至859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BoNT/C1之胺基酸殘基868至1291。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SEQ ID NO:2之胺基酸殘基1至859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SEQ ID NO:3之胺基酸殘基868至1291。換言之,依據本發明之較佳嵌合神經毒素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6、或由胺基酸序列SEQ ID NO:56所組成。
於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C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A。此種嵌合神經毒素於本文中稱為「BoNT/CA神經毒素」。更佳地,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C1且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A1。又更佳地,來自第一神經毒素之LH N域對應於BoNT/C1之胺基酸殘基1至867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BoNT/A1之胺基酸殘基873至1296。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對應於SEQ ID NO:3之胺基酸殘基1至867且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殘基873至1296。
可使用重組技術生產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因此,於一具體實施例中,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為一重組嵌合神經毒素。應當容易理解,依據此較佳具體實施例,如下進一步描述地,編碼本發明之重組嵌合神經毒素的核苷酸序列、包含該核苷酸序列的載體、及包含該載體的細胞可作必要的修改而被稱為重組體。
於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編碼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的核苷酸序列,例如DNA或RNA序列。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此核苷酸序列為DNA序列。
本發明之核酸分子可使用本技術領域已知的任何適當方法製備。因此,核酸分子可使用化學合成技術製備。或者,本發明之核酸分子可使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製備。
本發明之DNA序列較佳以電腦模擬設計,然後藉由慣用DNA合成技術合成。
為了依據所使用的最終宿主細胞(例如大腸桿菌)表現系統之密碼子偏倚(codon-biasing),而選擇性地修飾上述核酸序列訊息。
於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依據本發明之核苷酸序列的載體。於一具體實施例中,此核酸序列係以包含啟動子及終止子的DNA載體的一部分之方式被製備。於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此載體具有選自Tac、AraBAD、T7-Lac、或T5-Lac的啟動子。
載體可適合用於上述核酸序列之活體外及/或活體內表現。載體可以是暫時的及/或穩定的基因表現的載體。載體可另外包含調節組件及/或選擇標記。該載體可為病毒來源的、噬菌體來源的或細菌來源的。例如,該表現載體可為pET、pJ401、pGEX載體或其衍生物。
於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依據本發明之核苷酸序列或載體的細胞。於本文中,術語「細胞」可與術語「宿主細胞」或「細胞系」互換使用。適當的細胞形式包括原核細胞,例如大腸桿菌;以及真核細胞,例如酵母細胞、哺乳動物細胞、昆蟲細胞等。較佳地,細胞為大腸桿菌。
於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產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於其中該嵌合神經毒素被生產的條件下,培養如上述之細胞的步驟。該條件係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熟知,因此本文中不需進一步詳細描述。較佳地,該方法進一步包含自培養物回收嵌合神經毒素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的醫藥組成物。較佳地,此醫藥組成物包含嵌合神經毒素以及選自醫藥上可接受的載劑、賦形劑、佐劑、推進劑(propellant)及/或鹽的至少一種組份。
於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之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或醫藥組成物。更準確地說,本發明係關於本文所述之嵌合神經毒素或醫藥組合物之用於製造藥物的用途。換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方法,其係用於治療需要其之受試者,其包含對該受試者投予有效量之如本文所述之嵌合神經毒素或醫藥組成物。藉由「有效量」,其係意指嵌合神經毒素或醫藥組成物以足以提供其指出的效果的量來投予。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受試者」較佳指人或動物,更佳為人。
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較佳適合用於治療需要其的受試者中與多餘的神經元活性(unwanted neuronal activity)有關的病症,例如選自以下組成的群組的病症:痙攣性發音困難(spasmodic dysphonia)、痙攣性斜頸(spasmodic torticollis)、喉肌張力不全(laryngeal dystonia)、口下頷發音困難(oromandibular dysphonia)、舌肌張力不全(lingual dystonia)、頸肌張力不全、局部性手肌張力不全(focal hand dystonia)、瞼痙攣、斜視、半面痙攣、眼瞼障礙(eyelid disorder)、腦性麻痺、局部痙攣狀態(focal spasticity)及其他聲音障礙、痙攣性結腸炎、神經性膀胱障礙、肛門痙攣(anismus)、四肢痙攣狀態(limb spasticity)、抽搐(tics)、震顫、磨牙、肛裂、弛緩不能、吞嚥困難及其他肌張力失調(muscle tone disorders)、及以肌肉群的不自主運動為特徵的其他失調症、流淚(lacrimation)、多汗症(hyperhidrosis)、過度流涎、胃腸道分泌過多(excessive gastrointestinal secretions)、分泌失調、來自肌肉痙攣的疼痛、頭痛、偏頭痛及皮膚病症狀。更精確地,本發明係關於本文所述之嵌合神經毒素或醫藥組成物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如上述之與多餘的神經元活性有關的病症之藥物。換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方法,其係用於治療於需要其的受試者中如上述之與多餘的神經元活性有關的病症,該方法包括對該受試者投予有效量之如本文所述的該嵌合神經毒素或醫藥組成物的步驟。
於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依據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的非治療用途,其係用於處理需要其的受試者中美容或化妝的情況。換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方法,其係用於處理需要其的受試者中美容或化妝的情況,其包含投予有效量之如本文所述的嵌合神經毒素或醫藥組成物至該受試者的步驟。依據本發明之此態樣,被處理的受試者較佳為未罹患如上述之與多餘的神經元活性有關的病症。更佳地,該受試者為一健康受試者,即,未罹患任何疾病的受試者。
於另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套組,其係用於治療或非治療(化妝或美容)方法、或用於治療或非治療(化妝或美容)用途,如上所述,該套組包含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及進行該方法或用途的說明。更精確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套組,其包含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及該組成物對需要其的受試者之治療或化妝投予的說明。於本文中使用時,術語「說明」係指一種出版品、記錄、圖表或任何其他表達的媒體,其可用於傳達如何進行本發明之方法或用途,例如該組成物對需要其的受試者之治療或化妝的投予。該說明可例如被附加於包含該組成物或該套組的容器。
本發明之工程嵌合神經毒素(engineered chimeric neurotoxin)可被配製用於口服、非腸胃道、連續輸注、吸入或局部施用。適於注射的組成物可為溶液、懸浮液或乳液、或者使用前溶解或懸浮於適當的媒液(vehicle)中的乾粉之形式。
在被局部遞送的嵌合神經毒素的情形,嵌合神經毒素可以霜劑(例如用於局部施用)或用於皮下注射的方式配製。
局部遞送手段可包括氣溶膠(aerosol)或其它噴霧(例如噴霧器(nebuliser))。於此方面,嵌合神經毒素的氣溶膠製劑能夠遞送到肺及/或其他鼻及/或支氣管或呼吸道通道。
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可藉由鞘內注射或硬膜外注射(epidural injection)於涉及受影響的器官的神經支配的脊髓段部位(level of the spinal segment)的脊柱中來投予至患者。
較佳投予途徑係經由腹腔鏡及/或局部的,特別是肌內注射。
用於投予本發明之嵌合神經毒素的劑量範圍係產生所欲治療效果的劑量範圍。應當理解,所需的劑量範圍取決於嵌合神經毒素或組成物的精確性質、投予途徑、製劑的性質、患者年齡、患者病症的性質、範圍或嚴重性、禁忌(若有的話)、以及主治醫師的判斷。可使用用以最佳化之標準經驗慣例來調整於此等劑量程度的變動。
一般利用嵌合神經毒素及無熱原無菌媒液製備流體劑型。依據使用的媒液及濃度,工程梭狀芽孢桿菌毒素(engineered clostridial toxin)可溶解或懸浮於媒液中。於製備溶液時,嵌合神經毒素可溶解在媒液中,若需要,藉由添加氯化鈉使溶液為等滲透壓,且於填充到適當的無菌小瓶或安瓿中並密封之前,透過使用無菌技術的無菌過濾器來過濾滅菌。或者,若溶液安定性為適當的,則其密封容器中的溶液可以藉由高壓蒸氣滅菌來滅菌。有利的是,如緩衝劑、助溶劑、安定劑、防腐劑或殺菌劑、懸浮劑或乳化劑及/或局部麻醉劑之添加劑可被溶解於媒液中。
使用前溶解或懸浮於適當的媒液之乾粉可藉由使用無菌技術於無菌區中填充經預滅菌的成分至無菌容器來製備。或者,可使用無菌技術於無菌區中將成分溶解於適當的容器。然後將產品冷凍乾燥並將容器無菌密封。
適合用於肌肉內、皮下或皮內注射之非腸胃道懸浮液,除了無菌組份係被懸浮於無菌媒液而替代溶解,且滅菌無法藉由過濾而完成以外,係以實質上相同的方式被製備。組份可在無菌狀態下被單離,或者其可在單離後藉由例如γ射線照射而滅菌。
依據本發明之投予可利用多種遞送技術,包括微粒子包囊(microparticle encapsulation)、病毒遞送系統或高壓氣溶膠衝擊(high-pressure aerosol impingement)。
本揭示並未受限於本文所揭示之示例性方法及材料,且相對於本文所述為類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及材料皆可用於本文揭示的具體實施例的實踐或測試。數字範圍包括定義範圍之數字。除非另有指明,任何核酸序列都以5'至3'的方向從左到右寫入;胺基酸序列以胺基至羧基的方向從左到右寫入。
在提供一數值範圍時,應當理解,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明,否則在該範圍的上限及下限之間的每個居中值(intervening value)至下限單位的十分之一亦被具體揭示。在本揭示內容中包含「在所述範圍內的任何所述值或居中值」與「所述範圍內的任何其他所述或居中值」之間的每個較小範圍。此等較小範圍的上限及下限可獨立地在該範圍內被包括或排除,且其中於較小範圍內包含此限值中的任一個、兩個皆不包含或兩者皆包含之每個範圍亦被包括於本揭示內容中,受到於所述範圍內任何明確排除的限制。當於所述範圍包括此限值的一個或兩個時,排除彼等所包含的限值之一個或兩個的範圍亦包括於本揭示內容。
必須指出,於本文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時,單數形式「一」(「a」、「an」)、及「此」(「the」)包括複數的指涉對象,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規定。因此,例如,提及「一種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包括多種的此種候選藥劑;以及提及「此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包括提及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一種或多種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及其等效物(equivalent)等。
現在僅藉由示例的方式,參考下列圖式及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
[實施例]
下列實施例用於說明本發明的特定具體實施例,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在申請專利範圍中定義之本發明之範圍。
實施例 1– 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中 3 10 螺旋之定位 (mapping)所有BoNT血清型及TeNT的胺基酸序列皆獲自公開資料庫(例如www.uniprot.org或http://www.ncbi.nlm.nih.gov/),然後使用www.loopp.org建立已知的BoNT/A1(3BTA.pdb)晶體結構模型。此產生了預測的蛋白質結構,將其編輯而僅保留H CN域的N端部分及其之前~80個殘基(H N域的C端部分),此域(「H N/H CN」)為結構上高度保留的,使其成為疊加不同血清型的最佳區域。然後使用http://wishart.biology.ualberta.ca/superpose/將每個編輯的結構疊加到3BTA.pdb上,然後鑑定對應於位在BoNT/A1的H C起始處顯著的3 10螺旋的殘基( 872NIINTS 876)及於其他血清型中對應的殘基。藉由Clustal Omega(www.ebi.ac.uk/Tools/msa/clustalo/)將此等以所有BoNT血清型的序列比對進行交叉檢查(圖1)。
藉由鑑定不同神經毒素之間的結構等價(structural equivalence)區域,可鑑定一種神經毒素的C端一半可轉移到另一種神經毒素的N端一半,而不會中斷整個分子的二級結構之一個特定的點。此點被選為3 10螺旋的起始。 結果列於上表2。
實施例 2-BoNT/AB 嵌合體之選殖、表現及純化使用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自編碼親體血清型分子的DNA及適當的寡核苷酸來BoNT/AB嵌合建構體1、2、3A、3B及3C(SEQ ID NO:9至13)。然後將此等選殖至具有或不具有C端His 10-標籤的pJ401表現載體中,並轉形至BLR(DE3)大腸桿菌細胞中以過度表現(over-expression)。此等細胞於37℃及225RPM振盪下,於含有1L補充有適當的抗生素之經修改的Terrific Broth(modified Terrific Broth)(mTB)的2L附擋板的錐形燒瓶中生長。一旦A 600達到>0.5,則將培養箱(incubator)溫度降至16℃,然後以225RPM振盪20小時後以1mM IPTG誘導1小時,以表現重組BoNT/AB建構體。
藉由超音波處理將收穫的細胞溶解,並藉由於4℃下以4500RPM離心1小時使其澄清。然後於硫酸銨中萃取重組BoNT/AB嵌合分子,並藉由標準快速蛋白質液相層析(FPLC)技術純化。此涉及使用用於捕獲之疏水性相互作用樹脂及用於中間純化步驟的陰離子交換樹脂。然後將部分純化的分子以內切蛋白酶(endoproteinase)Lys-C進行蛋白酶切割,得到活性二鏈。將此以第二疏水性相互作用樹脂進一步純化,得到最終的BoNT/AB嵌合體。
對於具有十組胺酸(decahistadine)標籤(H 10)的BoNT/AB嵌合分子(嵌合體1、2、3A),捕獲步驟係使用固定化的鎳樹脂替代疏水性相互作用樹脂。
各嵌合體之序列示於表3。 表3-嵌合BoNT/AB建構體
分子 SEQ ID NO 序列
嵌合體1 9 A1:1-871 + B1:858-1291(E1191M/S1199Y) + His 10-標籤
嵌合體2 10 A1:1-874 + ELGGGGSEL + B1:858-1291(E1191M/S1199Y) + His 10-標籤
嵌合體3A 11 A1:1-872 + B1: 860-1291(E1191M/S1199Y) + His 10-標籤
嵌合體3B 12 A1:1-872 + B1: 860-1291(E1191M/S1199Y)
嵌合體3C 13 A1:1-872 + B1: 860-1291
實施例 3-BoNT/AB 嵌合體 1 2 3A 之比較如實施例1所述純化具有C端His 10標籤及E1191M/S1199Y雙重突變的BoNT/AB嵌合體1、2及3A(圖2),並試驗功能活性。
<大鼠脊髓神經元SNAP-25切割試驗> 製備大鼠脊髓神經元(SCN)的初代培養物並於96孔組織培養盤中生長3週(如下列所述:Masuyer等人,2011,J. Struct. Biol.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a functional derivative of Clostridium botulinum neurotoxin B;以及Chaddock等人,2002,Protein Expr. Purif.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atalytically active, non-toxic endopeptidase derivatives of Clostridium botulinum toxin type A)。於SCN餵養培養基(SCN feeding medium)中製備BoNT/AB的連續稀釋液。收集來自待處理孔的生長培養基並過濾(0.2μm過濾器)。將125μL經過濾的培養基加回每個測試孔。然後將125μL稀釋的毒素加入盤中(三重複孔)。將處理的細胞於37℃、10%CO 2下培育24±1h。 使用 SNAP-25 切割試驗分析 BoNT 活性處理後,移除BoNT並將細胞於PBS(Gibco,UK)中洗滌一次。將細胞於輔以0.1M二硫蘇糖醇(DTT)及250單位/mL benzonase(Sigma)的1×NuPAGE溶解緩衝液(lysis buffer)(Life Technologies)中溶解。藉由SDS-PAGE分離溶解產物蛋白質並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以SNAP-25特異性的一次抗體(Sigma#S9684)偵測該膜,該一次抗體識別未切割的SNAP-25以及經BoNT/A內肽酶切割的SNAP-25。使用的二次抗體為複合HRP的抗兔IgG(Sigma#A6154)。條帶(band)係藉由增強的化學發光而偵測並使用pXi6 Access(Synoptics,UK)成像。條帶的強度係使用GeneTools軟體(Syngene,Cambridge,UK)測定,且計算在每個濃度的BoNT下經切割的SNAP-25之百分比。將數據擬合為4參數邏輯方程式,並使用GraphPad Prism版本6(GraphPad)計算pEC 50
下表4提供在大鼠SCN SNAP-25切割試驗中對嵌合體1、2及3A測定的pEC 50值。此等結果顯示三種BoNT/AB嵌合體保留進入大鼠脊髓神經元並切割其目標基質的能力。然而,嵌合體3A在該試驗中比嵌合體1及2更為強效(亦參見圖3)。
表4
pEC 50±SEM
嵌合體1 12.42 ±0.04
嵌合體2 12.57 ±0.01
嵌合體3A 12.89 ±0.04
<足趾外展評分(DAS)試驗> 在DAS試驗中測量BoNT/AB嵌合體1、2及3A的活性之方法係基於當藉由尾巴被短暫懸浮時小鼠的驚嚇反應腳趾擴展(toe spreading)反射。此反射被評分為足趾外展評分(DAS),並且在將BoNT投予到後掌的腓腸肌-比目魚肌中後受到抑制。小鼠藉由尾巴被短暫地懸浮以引發特徵性的驚嚇反應,其中動物伸展其後肢並外展其後足趾(Aoki等人,1999,Eur. J. Neurol.;6(suppl. 4) S3-S10)。 於注射日,在接受含有3%異氟醚的氧氣之吸氣室中麻醉小鼠。每隻小鼠於右後掌的腓腸肌-比目魚肌中接受BoNT/AB嵌合體或媒液(含有0.2%明膠的磷酸鹽緩衝液)之肌內注射。 於神經毒素注射後,足趾外展的不同程度以0到4的量表評分,其中0=正常且4=足趾外展及腿伸展的最大減少。ED50係藉由使用在每種劑量下最大效果的平均值之非線性調整分析而測定。使用的數學模型係4個參數邏輯模型。 投劑後第一日每2小時進行一次DAS;之後每日進行3次,持續4日。 圖4顯示嵌合體1、2及3A(分別為SEQ ID NO:9、10及11)的擬合曲線。嵌合體3A曲線向左位移,意味與嵌合體1及2比較時,較低劑量的嵌合體3A達到相似的DAS反應,因此顯示嵌合體3A在小鼠DAS試驗中比其它更為強效;亦參見下表(表5),其提供對每個嵌合體計算的ED50值及導致DAS 4(最高評分)的劑量。
下表5提供在小鼠DAS試驗中對重組BoNT/A1(rBoNT/A1)以及嵌合體1、2及3A測定的ED 50及DAS 4劑量。此等結果顯示三種嵌合體中,嵌合體3A於誘導肌肉弱化方面具有最高的活體內效力。圖4及表5所示的研究係於自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獲得的小鼠中進行。
表5
ED 50(pg/小鼠) DAS 4 劑量(pg/小鼠)
rBoNT/A1 1 5
嵌合體1 23 200
嵌合體2 89 >300
嵌合體3A 18 133
實施例 4-BoNT/AB 嵌合體 3B 3C BoNT/A1 之比較分別具有及不具有E1191M/S1199Y雙重突變之存在的未加標籤的BoNT/AB嵌合體3B及3C(SEQ ID NO:12及13)係如實施例1所述進行純化(圖5),並使用重組BoNT/A1(SEQ ID NO:1)作為參照而試驗功能活性。 <人類多潛能幹細胞SNAP-25切割試驗> 冷凍保存的PERI.4U-細胞購自Axiogenesis (Cologne,德國)。依製造商的建議進行細胞的解凍及平盤接種。簡言之,將含有細胞的冷凍小瓶於37℃的水浴中解凍2分鐘。輕柔的再懸浮後,將細胞轉移到50mL管中。於進一步逐滴添加2mL Peri.4U®解凍培養基至50mL管之前,以製造商提供的1mL Peri.4U®解凍培養基洗滌冷凍小瓶,並將培養基逐滴轉移至細胞懸浮液至50mL管中。然後使用血球計來計數細胞。之後,將另外6mL的Peri.4U®解凍培養基加入到細胞懸浮液中。藉由於室溫下以260xg(例如1,100RPM)離心6分鐘而獲得細胞沉澱物。然後將細胞再懸浮於由製造商提供的完全Peri.4U®培養基中。於以聚-L-鳥胺酸及層連結蛋白(laminin)塗布的細胞培養盤上,將細胞以50,000至150,000個細胞/cm 2的密度進行平盤接種。細胞於37℃、加濕的CO 2氣體環境中培養,於培養期間,每2-3日完全更換培養基。
對於毒素處理,於Peri.4U®培養基中製備BoNT的連續稀釋液。收集來自待處理孔的培養基並過濾(0.2μm過濾器)。將125μL經過濾的培養基加回至每個試驗孔。然後將125μL稀釋的毒素加入平盤中(三重複孔)。經處理的細胞於37℃、10%CO 2下培育48±1h)。
使用 SNAP-25 切割試驗之 BoNT 活性分析處理後,移除BoNT,並將細胞於PBS(Gibco,UK)中洗滌一次。將細胞於輔以0.1M二硫蘇糖醇(DTT)及250單位/mL benzonase(Sigma)的1×NuPAGE溶解緩衝液(Life Technologies)中溶解。藉由SDS-PAGE分離溶解產物蛋白質並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以SNAP-25特異性的一次抗體(Sigma#S9684)偵測膜,該一次抗體識別未切割的SNAP-25以及經BoNT/A內肽酶切割的SNAP-25。使用的二次抗體為複合HRP的抗兔IgG(Sigma#A6154)。條帶係藉由增強的化學發光而偵測並使用pXi6 Access(Synoptics,UK)成像。條帶的強度係使用GeneTools軟體(Syngene,Cambridge,UK)測定,並計算於每個BoNT濃度下之經切割的SNAP-25之百分比。將數據擬合為4參數邏輯方程式,並使用GraphPad Prism版本6(GraphPad)計算pEC 50
圖6顯示於誘導性人類多潛能幹細胞中切割SNAP-25時,嵌合體3B及3C展現比rBoNT/A1更高的效力,但前者顯著更多。此可藉由嵌合體3B增加對此等細胞中存在的人類突觸結合蛋白II蛋白質受體的親和性之雙重突變來解釋(圖6,表6)。
表6
pEC 50±SEM
rBoNT/A1 10.21 ±0.05
嵌合體3B 12.38 ±0.06
嵌合體3C 10.72 ±0.08
<足趾外展評分(DAS)試驗–安全性比> 在DAS試驗中測量BoNT活性的方法係基於當藉由尾巴被短暫懸浮時小鼠的驚嚇反應腳趾擴展反射。該反射被評分為足趾外展評分(DAS),並且於將BoNT投予至後掌的腓腸肌-比目魚肌中後受到抑制。小鼠藉由尾巴被短暫地懸浮以引發特徵性的驚嚇反應,其中動物伸展其後肢並外展其後足趾(Aoki等人,1999,Eur. J. Neurol.;6 (suppl. 4) S3-S10)。 於注射日,在接受含有3%異氟醚的氧氣之吸氣室中麻醉小鼠。每隻小鼠於右後掌的腓腸肌-比目魚肌中接受BoNT或媒液(含有0.2%明膠的磷酸鹽緩衝液)之肌內注射。 於神經毒素注射後,足趾外展的不同程度以0到4的量表評分,其中0=正常且4=足趾外展及腿伸展的最大減少。ED50係藉由使用在每種劑量下最大效果的平均值之非線性調整分析而測定。使用的數學模型係4個參數邏輯模型。 對於所有劑量,於投劑後第一日每2小時進行一次DAS;之後每日進行3次,持續4日。之後監測注射「媒液」及「在注射後前4日誘導DAS為4的最低劑量」之群組的動物,直到肌肉無力完全恢復至DAS為0(未觀察到肌肉無力)。
為了計算安全比,在注射毒素前一日(D0)將所有動物稱重,此後在整個研究期間每日進行一次稱重。對於每個劑量組每日計算平均體重、其標準偏差、及標準誤差平均值。為了獲得BoNT的安全比(-10%ΔBW/ED 50),將在研究期間的任何時間中,劑量組的平均重量比該相同劑量組的D0平均重量低10%之劑量除以該BoNT研究之ED 50。致死劑量定義為該劑量組內一隻以上的動物死亡的劑量。
圖7顯示對於rBoNT/A1、嵌合體3B及嵌合體3C(SEQ ID NO:1、12及13)的小鼠足趾外展評分試驗中隨時間經過之肌肉弱化的持續時間,顯示嵌合體具有較長的作用持續時間。
下表7提供在小鼠DAS試驗中對rBoNT/A1以及嵌合體3B及3C測定的ED 50及DAS 4劑量。該表亦提供DAS 4劑量直到肌肉無力完全恢復至DAS為0(未觀察到肌肉無力)之總作用持續時間。此外,該表顯示如上文中定義的小鼠致死劑量及安全比(-10%ΔBW/ED 50)。與rBoNT/A1相比,嵌合體3B及3C具有更長的作用持續時間、更好的安全比及更高的致死劑量。圖7及表7所示的研究係於自Janvier laboratories獲得的小鼠中進行。
表7
ED 50(DAS 2)劑量 (pg/小鼠) DAS 4 劑量 (pg/小鼠) 最低DAS 4劑量之 總作用持續時間(日) 小鼠致死 劑量 (pg) 安全比 (-10%ΔBW/ED 50)
rBoNT/A1 0.9 2.3 29 18 4.5
嵌合體3B 8.0 89 42 200 14.1
嵌合體3C 5.0 26 42 8.9 7.4
實施例 5-BoNT/BC 嵌合體的表現及純化以及功能活性的確認除了使用不同的表現細胞株(BL21)及以胰蛋白酶而非內切蛋白酶Lys-C進行蛋白酶切割(圖8),如實施例2所述選殖、表現及純化BoNT/BC嵌合體4(SEQ ID NO:56)。
表8-嵌合BoNT/BC建構體
分子 SEQ ID NO 序列
嵌合體4 56 B1:1-859 + C1:868-1291
於VAMP-2切割試驗中測試該嵌合體的功能活性。
<大鼠皮質神經元VAMP-2切割試驗> 於37°C、含有5%CO 2的加濕氣體環境下,以20000個細胞/孔的密度,在125μL含有2%B27補充劑(B27 supplement)、0.5mM GlutaMAX、1%胎牛血清(FBS)、及100U/mL青黴素/鏈黴素的Neurobasal培養基中,於塗布有聚-L-鳥胺酸(PLO)的96孔盤製備大鼠皮質神經元並維持。於DIV4加入另外125μL含有2% B27、0.5mM GlutaMAX的Neurobasal培養基。每3-4日更換一半的培養基來維持細胞。於DIV 11,將1.5μM胞嘧啶β-D-阿拉伯呋喃糖苷(AraC)加入培養基,以防止非神經元細胞的增殖。將DIV 19-21的皮質神經元於37℃下以濃度範圍(30fM-3nM)的BoNT處理24小時。
使用 VAMP-2 切割試驗之 BoNT 活性分析在於100μL溶解緩衝液(NuPage LDS樣品緩衝液、1mM DTT及1:500 Benzonase)中溶解並於90℃加熱5分鐘之前,將細胞在試驗培養基(Neurobasal w/o酚紅、2% B27、0.5mM GlutaMAX、10μΜ TFB-TBOA((3S)-3-[[3-[[4-(三氟甲基)苯甲醯基]胺基]苯基]甲氧基]-L-天冬胺酸中短暫洗滌。使用MES緩衝液,將15μL溶解產物於12% Bis-Tris膠體中、200V下進行電泳50分鐘。經由Transblot Turbo(Biorad),使用低MW程序,將蛋白質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以含有5%低脂肪乳的PBST將膜阻隔(blocking),然後以兔抗VAMP-2(Abcam ab3347,1:1000)一次抗體進行偵測,然後再以複合HRP的抗兔二次抗體(Sigma#A6154)進行偵測。以SuperSignal West Dura化學發光基質將膜顯影,並使用Syngene PXi系統進行可視化。條帶密度測定係使用GeneTools軟體(Syngene)分析,且測定在每個濃度的BoNT下之相對於對照孔的VAMP-2切割百分比。將數據擬合為4參數邏輯方程式,並使用Prism軟體(GraphPad)計算pEC 50
圖9顯示嵌合體4能夠結合至大鼠脊髓神經元,轉位到細胞質中,並且特異性地切割其基質VAMP-2。作為參考點,與非活性重組BoNT/B1分子(具有雙重突變E231Q及H234Y,於本文亦稱為BoNT/B1(0))(SEQ ID NO:57)相比,該嵌合體顯然具有功能性,且幾乎與天然BoNT/B1分子(SEQ ID NO:2)的活性一樣(表9)。此可藉由BoNT/B對存在於大鼠細胞表面上的突觸結合蛋白及各種神經節苷脂的高親和性結合,而嵌合體4中的C的結合域僅已知對神經節苷脂以較低親和性結合來解釋。此點被來自如下進一步所示的輕鏈蛋白酶活性試驗的數據所支持。
表9
pEC50 ±SEM (於大鼠皮質細胞之VAMP-2切割試驗)
天然BoNT/B1 10.60 ±0.06
嵌合體4 9.36 ±0.15
BoNT/B1(0) 去活性化
<輕鏈蛋白酶活性試驗> 根據製造商的說明書,使用BoTest ®(BioSentinel A1009)無細胞試驗來評估血清型B的輕鏈活性。例如,於BoTest反應緩衝液(50mM HEPES-NaOH、5mM NaCl、10μM ZnCl 2、0.1% Tween-20、0.1mg/ml BSA,pH7.1)中,將BoNT稀釋至1.39nM,並於室溫下以5mM DTT還原30分鐘。最終濃度200nM之VAMP-2肽報導子(CFP-VAMP-2(33-94)-YFP於50mM HEPES-NaOH、10mM NaCl、15%甘油)與濃度範圍(500fM–1.25nM,最終)之BoNTs係以最終試驗量100µL/孔合併於黑Maxisorp盤(Nunc)中。將盤密封並於30°C遠離燈光保溫18小時。於440nm激發後,使用BioTek Synergy HT盤式分析儀(plate reader)測量於528nm之CFP至YFP FRET之螢光的損失及於485nm之GFP螢光的獲得。將於每一BoNT濃度下之未切割:經切割的報導子受質之螢光發射比例擬合為4-參數邏輯方程式且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計算pEC 50
此輕鏈蛋白質酶活性試驗確認嵌合體4之輕鏈如同天然BoNT/B1之一者的活性(參見圖10及表10),因此,如上文說明,VAMP-2切割試驗的結果可藉由下列事實來解釋:與僅結合於神經節苷脂的嵌合體4中C之結合域比較,BoNT/B具有對存在於大鼠細胞表面上的突觸結合蛋白及各種神經節苷脂的較高親和性。
表10
pEC50 ±SEM (活體外VAMP-2肽切割試驗)
天然BoNT/B1 10.62 ±0.01
嵌合體4 10.46 ±0.01
BoNT/B1(0) NA
1係使用CLUSTAL Omega(1.2.1)多序列比對工具之BoNT/A1-8、/B1-8、/C、/D、/E1-12、/F1-7、/G、/「H」、及TeNT之序列比對。推斷的分開LH N及H C域的3 10螺旋之位置為粗體且加底線的符號。 2係經純化的重組BoNT/AB嵌合體1、2及3A(分別為SEQ ID NO:9、10及11)的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 PAGE)。電泳道(lane)被標示為「標記」(分子量標記)、「-DTT」(氧化的BoNT/AB嵌合體樣品);及「+DTT」(還原的BoNT/AB嵌合體樣品)。 3係於大鼠脊髓神經元中利用重組BoNT/AB嵌合體1、2及3A(分別為SEQ ID NO:9、10及11)之SNAP-25的切割。將培養的大鼠初代脊髓神經元(primary spinal cord neurons)(SCN)在37℃、含有10%CO 2的加濕氣體環境中,24小時暴露於各種濃度的重組物BoNT/AB嵌合體1、2或3A。然後藉由輔以DTT及Benzonase的1×NuPAGE緩衝液將細胞溶解。於藉由西方墨點(Western blot)分析SNAP-25切割之前,將樣品轉移到微量離心管中,於90℃加熱塊(heat block)上加熱5分鐘並儲存於-20℃。使用多株抗體偵測SNAP-25,其偵測SNAP-25(Sigma#S9684)的全長及經切割的形式。使用抗兔HRP(anti-rabbit HRP)(Sigma#A6154)作為二次抗體。 4係小鼠足趾外展評分試驗。於短暫的全身麻醉下,小鼠一隻後肢的腓腸肌-比目魚肌群肌肉被注射;使用足趾外展評分(DAS),以0-4量表測量肌肉弱化。測定每個劑量的DAS max值,並對劑量進行繪圖,將數據擬合為4參數邏輯方程式(logistic equation),測定ED50及導致DAS 4(DAS 4劑量)值的劑量。 5係經純化的重組BoNT/AB嵌合體3B及3C(分別為SEQ ID NO:12及13)的SDS PAGE。電泳道被標示為「標記」(分子量標記)、「-DTT」(氧化的BoNT/AB嵌合體樣品)、及「+DTT」(還原的BoNT/AB嵌合體樣品)。 6係於人類誘導性多潛能幹細胞衍生的周圍神經元(PERI.4U-Axiogenesis,德國)中利用重組BoNT/A以及BoNT/AB嵌合體3B及3C(分別為SEQID NO:1、12及13)之SNAP-25的切割。將PERI.4U細胞於37℃、含有5%CO 2的加濕CO 2氣體環境中,24小時暴露於各種濃度的重組BoNT/A或者BoNT/AB嵌合體3B或3C中。然後藉由輔以DTT及Benzonase的1×NuPAGE緩衝液將細胞溶解。於藉由西方墨點分析SNAP-25切割之前,將樣品轉移到微量離心管中,於90℃加熱塊上加熱5分鐘並儲存於-20℃。使用多株抗體偵測SNAP-25,其偵測SNAP-25(Sigma#S9684)的全長及經切割的形式。使用抗兔HRP(Sigma#A6154)作為二次抗體。 7係於小鼠足趾外展評分試驗中,隨時間經過之肌肉弱化的持續時間。於短暫的全身麻醉下,小鼠一隻後肢的腓腸肌-比目魚肌群肌肉被注射;使用足趾外展評分(DAS),以0-4量表測量肌肉弱化。對注射「在注射後前4日誘導DAS為4的最低劑量」之群組的動物進行監測,直到肌肉無力完全恢復至DAS為0(未觀察到肌肉無力)。 8係經純化的重組BoNT/BC(SEQ ID NO:56)的SDS PAGE。電泳道被標示為「標記」(分子量標記)、「-DTT」(氧化的BoNT/BC嵌合體樣品)、及「+DTT」(還原的BoNT/BC嵌合體樣品)。 9係於大鼠皮質神經元中利用天然BoNT/B、BoNT/BC嵌合體及非活性重組BoNT/B(分別為SEQ ID NO:2、56及57)之VAMP-2的切割。細胞於37℃、含有5%CO 2的加濕CO 2氣體環境中,24小時暴露於各種濃度的BoNT中。藉由輔以DTT及Benzonase的1×NuPAGE緩衝液將細胞溶解,並於儲存於-20℃之前,於90℃加熱5分鐘。使用多株兔抗VAMP-2(Abcam ab3347,1:1000)一次抗體及複合HRP的抗兔二次抗體(HRP-conjugated anti-rabbit secondary antibody)(Sigma#A6154),藉由西方墨點分析樣品的VAMP-2切割。 10係使用BoTest ®套組(BioSentinel)之利用天然BoNT/B及BoNT/BC嵌合體(分別為SEQ ID NO:2及56)之VAMP-2肽報導子(VAMP-2 peptide reporter)的切割。將各種濃度的BoNT於30℃下,以具有CFP-YFP FRET對(CFP-YFP FRET pair)作為報導子的VAMP-2肽保溫(incubate)18小時,並以在440nm激發後在528nm處的YFP螢光強度的損失及於485nm處的CFP螢光增加來測量未切割:經切割的報導子受質的比例。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Figure 12_A0101_SEQ_0018
Figure 12_A0101_SEQ_0019
Figure 12_A0101_SEQ_00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21
Figure 12_A0101_SEQ_0022
Figure 12_A0101_SEQ_0023
Figure 12_A0101_SEQ_0024
Figure 12_A0101_SEQ_0025
Figure 12_A0101_SEQ_0026
Figure 12_A0101_SEQ_0027
Figure 12_A0101_SEQ_0028
Figure 12_A0101_SEQ_0029
Figure 12_A0101_SEQ_0030
Figure 12_A0101_SEQ_0031
Figure 12_A0101_SEQ_0032
Figure 12_A0101_SEQ_0033
Figure 12_A0101_SEQ_0034
Figure 12_A0101_SEQ_0035
Figure 12_A0101_SEQ_0036
Figure 12_A0101_SEQ_0037
Figure 12_A0101_SEQ_0038
Figure 12_A0101_SEQ_0039
Figure 12_A0101_SEQ_0040
Figure 12_A0101_SEQ_0041
Figure 12_A0101_SEQ_0042
Figure 12_A0101_SEQ_0043
Figure 12_A0101_SEQ_0044
Figure 12_A0101_SEQ_0045
Figure 12_A0101_SEQ_0046
Figure 12_A0101_SEQ_0047
Figure 12_A0101_SEQ_0048
Figure 12_A0101_SEQ_0049
Figure 12_A0101_SEQ_0050
Figure 12_A0101_SEQ_0051
Figure 12_A0101_SEQ_0052
Figure 12_A0101_SEQ_0053
Figure 12_A0101_SEQ_0054
Figure 12_A0101_SEQ_0055
Figure 12_A0101_SEQ_0056
Figure 12_A0101_SEQ_0057
Figure 12_A0101_SEQ_0058
Figure 12_A0101_SEQ_0059
Figure 12_A0101_SEQ_0060
Figure 12_A0101_SEQ_0061
Figure 12_A0101_SEQ_0062
Figure 12_A0101_SEQ_0063
Figure 12_A0101_SEQ_0064
Figure 12_A0101_SEQ_0065
Figure 12_A0101_SEQ_0066
Figure 12_A0101_SEQ_0067
Figure 12_A0101_SEQ_0068
Figure 12_A0101_SEQ_0069
Figure 12_A0101_SEQ_0070
Figure 12_A0101_SEQ_0071
Figure 12_A0101_SEQ_0072
Figure 12_A0101_SEQ_0073
Figure 12_A0101_SEQ_0074
Figure 12_A0101_SEQ_0075
Figure 12_A0101_SEQ_0076
Figure 12_A0101_SEQ_0077
Figure 12_A0101_SEQ_0078
Figure 12_A0101_SEQ_0079
Figure 12_A0101_SEQ_0080
Figure 12_A0101_SEQ_0081
Figure 12_A0101_SEQ_0082
Figure 12_A0101_SEQ_0083
Figure 12_A0101_SEQ_0084
Figure 12_A0101_SEQ_0085
Figure 12_A0101_SEQ_0086
Figure 12_A0101_SEQ_0087
Figure 12_A0101_SEQ_0088
Figure 12_A0101_SEQ_0089
Figure 12_A0101_SEQ_0090
Figure 12_A0101_SEQ_0091
Figure 12_A0101_SEQ_0092
Figure 12_A0101_SEQ_0093
Figure 12_A0101_SEQ_0094
Figure 12_A0101_SEQ_0095
Figure 12_A0101_SEQ_0096
Figure 12_A0101_SEQ_0097
Figure 12_A0101_SEQ_0098
Figure 12_A0101_SEQ_0099
Figure 12_A0101_SEQ_0100
Figure 12_A0101_SEQ_0101
Figure 12_A0101_SEQ_0102
Figure 12_A0101_SEQ_0103
Figure 12_A0101_SEQ_0104
Figure 12_A0101_SEQ_0105
Figure 12_A0101_SEQ_0106
Figure 12_A0101_SEQ_0107
Figure 12_A0101_SEQ_0108
Figure 12_A0101_SEQ_0109
Figure 12_A0101_SEQ_0110
Figure 12_A0101_SEQ_0111
Figure 12_A0101_SEQ_0112
Figure 12_A0101_SEQ_0113
Figure 12_A0101_SEQ_0114
Figure 12_A0101_SEQ_0115
Figure 12_A0101_SEQ_0116
Figure 12_A0101_SEQ_0117
Figure 12_A0101_SEQ_0118
Figure 12_A0101_SEQ_0119
Figure 12_A0101_SEQ_0120
Figure 12_A0101_SEQ_0121
Figure 12_A0101_SEQ_0122
Figure 12_A0101_SEQ_0123
Figure 12_A0101_SEQ_0124
Figure 12_A0101_SEQ_0125
Figure 12_A0101_SEQ_0126
Figure 12_A0101_SEQ_0127
Figure 12_A0101_SEQ_0128
Figure 12_A0101_SEQ_0129
Figure 12_A0101_SEQ_0130
Figure 12_A0101_SEQ_0131
Figure 12_A0101_SEQ_0132
Figure 12_A0101_SEQ_0133
Figure 12_A0101_SEQ_0134
Figure 12_A0101_SEQ_0135
Figure 12_A0101_SEQ_0136
Figure 12_A0101_SEQ_0137
Figure 12_A0101_SEQ_0138
Figure 12_A0101_SEQ_0139
Figure 12_A0101_SEQ_0140
Figure 12_A0101_SEQ_0141
Figure 12_A0101_SEQ_0142
Figure 12_A0101_SEQ_0143
Figure 12_A0101_SEQ_0144
Figure 12_A0101_SEQ_0145
Figure 12_A0101_SEQ_0146
Figure 12_A0101_SEQ_0147
Figure 12_A0101_SEQ_0148
Figure 12_A0101_SEQ_0149
Figure 12_A0101_SEQ_0150
Figure 12_A0101_SEQ_0151
Figure 12_A0101_SEQ_0152
Figure 12_A0101_SEQ_0153
Figure 12_A0101_SEQ_0154
Figure 12_A0101_SEQ_0155
Figure 12_A0101_SEQ_0156
Figure 12_A0101_SEQ_0157
Figure 12_A0101_SEQ_0158
Figure 12_A0101_SEQ_0159
Figure 12_A0101_SEQ_0160
Figure 12_A0101_SEQ_0161
Figure 12_A0101_SEQ_0162
Figure 12_A0101_SEQ_0163
Figure 12_A0101_SEQ_0164
Figure 12_A0101_SEQ_0165
Figure 12_A0101_SEQ_0166
Figure 12_A0101_SEQ_0167
Figure 12_A0101_SEQ_0168
Figure 12_A0101_SEQ_0169
Figure 12_A0101_SEQ_0170
Figure 12_A0101_SEQ_0171
Figure 12_A0101_SEQ_0172
Figure 12_A0101_SEQ_0173
Figure 12_A0101_SEQ_0174
Figure 12_A0101_SEQ_0175
Figure 12_A0101_SEQ_0176
Figure 12_A0101_SEQ_0177
Figure 12_A0101_SEQ_0178
Figure 12_A0101_SEQ_0179
Figure 12_A0101_SEQ_0180
Figure 12_A0101_SEQ_0181
Figure 12_A0101_SEQ_0182
Figure 12_A0101_SEQ_0183
Figure 12_A0101_SEQ_0184
Figure 12_A0101_SEQ_0185
Figure 12_A0101_SEQ_0186
Figure 12_A0101_SEQ_0187
Figure 12_A0101_SEQ_0188
Figure 12_A0101_SEQ_0189
Figure 12_A0101_SEQ_0190
Figure 12_A0101_SEQ_0191
Figure 12_A0101_SEQ_0192
Figure 12_A0101_SEQ_0193
Figure 12_A0101_SEQ_0194
Figure 12_A0101_SEQ_0195
Figure 12_A0101_SEQ_0196
Figure 12_A0101_SEQ_0197
Figure 12_A0101_SEQ_0198
Figure 12_A0101_SEQ_0199
Figure 12_A0101_SEQ_0200
Figure 12_A0101_SEQ_0201
Figure 12_A0101_SEQ_0202
Figure 12_A0101_SEQ_0203
Figure 12_A0101_SEQ_0204
Figure 12_A0101_SEQ_0205
Figure 12_A0101_SEQ_0206
Figure 12_A0101_SEQ_0207
Figure 12_A0101_SEQ_0208
Figure 12_A0101_SEQ_0209
Figure 12_A0101_SEQ_0210
Figure 12_A0101_SEQ_0211
Figure 12_A0101_SEQ_0212
Figure 12_A0101_SEQ_0213
Figure 12_A0101_SEQ_0214
Figure 12_A0101_SEQ_0215
Figure 12_A0101_SEQ_0216
Figure 12_A0101_SEQ_0217
Figure 12_A0101_SEQ_0218
Figure 12_A0101_SEQ_0219
Figure 12_A0101_SEQ_0220
Figure 12_A0101_SEQ_0221
Figure 12_A0101_SEQ_0222
Figure 12_A0101_SEQ_0223
Figure 12_A0101_SEQ_0224
Figure 12_A0101_SEQ_0225
Figure 12_A0101_SEQ_0226
Figure 12_A0101_SEQ_0227
Figure 12_A0101_SEQ_0228
Figure 12_A0101_SEQ_0229
Figure 12_A0101_SEQ_0230
Figure 12_A0101_SEQ_0231
Figure 12_A0101_SEQ_0232
Figure 12_A0101_SEQ_0233
Figure 12_A0101_SEQ_0234
Figure 12_A0101_SEQ_0235
Figure 12_A0101_SEQ_0236
Figure 12_A0101_SEQ_0237
Figure 12_A0101_SEQ_0238
Figure 12_A0101_SEQ_0239
Figure 12_A0101_SEQ_0240
Figure 12_A0101_SEQ_0241
Figure 12_A0101_SEQ_0242
Figure 12_A0101_SEQ_0243
Figure 12_A0101_SEQ_0244
Figure 12_A0101_SEQ_0245
Figure 12_A0101_SEQ_0246
Figure 12_A0101_SEQ_0247
Figure 12_A0101_SEQ_0248
Figure 12_A0101_SEQ_0249
Figure 12_A0101_SEQ_0250
Figure 12_A0101_SEQ_0251
Figure 12_A0101_SEQ_0252
Figure 12_A0101_SEQ_0253
Figure 12_A0101_SEQ_0254
Figure 12_A0101_SEQ_0255
Figure 12_A0101_SEQ_0256
Figure 12_A0101_SEQ_0257
Figure 12_A0101_SEQ_0258
Figure 12_A0101_SEQ_0259
Figure 12_A0101_SEQ_0260
Figure 12_A0101_SEQ_0261
Figure 12_A0101_SEQ_0262
Figure 12_A0101_SEQ_0263
Figure 12_A0101_SEQ_0264
Figure 12_A0101_SEQ_0265
Figure 12_A0101_SEQ_0266
Figure 12_A0101_SEQ_0267
Figure 12_A0101_SEQ_0268
Figure 12_A0101_SEQ_0269
Figure 12_A0101_SEQ_0270
Figure 12_A0101_SEQ_0271
Figure 12_A0101_SEQ_0272
Figure 12_A0101_SEQ_0273
Figure 12_A0101_SEQ_0274
Figure 12_A0101_SEQ_0275
Figure 12_A0101_SEQ_0276
Figure 12_A0101_SEQ_0277
Figure 12_A0101_SEQ_0278
Figure 12_A0101_SEQ_0279
Figure 12_A0101_SEQ_0280
Figure 12_A0101_SEQ_0281
Figure 12_A0101_SEQ_0282
Figure 12_A0101_SEQ_0283
Figure 12_A0101_SEQ_0284
Figure 12_A0101_SEQ_0285
Figure 12_A0101_SEQ_0286
Figure 12_A0101_SEQ_0287
Figure 12_A0101_SEQ_0288
Figure 12_A0101_SEQ_0289
Figure 12_A0101_SEQ_0290
Figure 12_A0101_SEQ_0291
Figure 12_A0101_SEQ_0292
Figure 12_A0101_SEQ_0293
Figure 12_A0101_SEQ_0294
Figure 12_A0101_SEQ_0295
Figure 12_A0101_SEQ_0296
Figure 12_A0101_SEQ_0297
Figure 12_A0101_SEQ_0298
Figure 12_A0101_SEQ_0299
無。

Claims (20)

  1. 一種嵌合神經毒素,其包含來自第一神經毒素的LH N域,其共價連結於來自第二神經毒素的H C域,其中: (a)   該LH N域之C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位在該第一神經毒素中之LH N域之C端的α-螺旋之C端胺基酸殘基; (b)   該H C域之N端胺基酸殘基對應於:位在該第二神經毒素中之LH N域之C端的α-螺旋之緊接於C端胺基酸殘基的C端的胺基酸殘基;以及 (c)   該第一及第二神經毒素相異,且 (i)   該第一神經毒素為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NT)血清型A,其與SEQ ID NO:1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B,其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C,其與SEQ ID NO:3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D,其與SEQ ID NO:4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E,其與SEQ ID NO:5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F,其與SEQ ID NO:6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G,其與SEQ ID NO:7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或者破傷風神經毒素(TeNT),其與SEQ ID NO:8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且 (ii)  該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血清型A,其與SEQ ID NO:1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B,其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C,其與SEQ ID NO:3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D,其與SEQ ID NO:4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E,其與SEQ ID NO:5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F,其與SEQ ID NO:6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BoNT血清型G,其與SEQ ID NO:7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或者TeNT,其與SEQ ID NO:8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
  2. 如請求項1之嵌合神經毒素,其中該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A,其與SEQ ID NO:1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且其中該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B,其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
  3. 如請求項2之嵌合神經毒素,其中該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A1,其與SEQ ID NO:1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且其中該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B1,其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
  4. 如請求項3之嵌合神經毒素,其中該來自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之BoNT/B神經毒素的H C域包含於H CC次域中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取代、添加或缺失,當與天然BoNT/B序列比較時,其具有增加BoNT/B神經毒素對人類Syt II受體之結合親和性的效果。
  5. 如請求項4之嵌合神經毒素,其中該於H CC次域中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取代包含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群組之取代型突變:V1118M;Y1183M;E1191M;E1191I;E1191Q;E1191T;S1199Y;S1199F;S1199L;S1201V;E1191C、E1191V、E1191L、E1191Y、S1199W、S1199E、S1199H、W1178Y、W1178Q、W1178A、W1178S、Y1183C、Y1183P及其組合。
  6. 如請求項4之嵌合神經毒素,其包含於H CC次域中兩個取代型突變,其係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群組:E1191M及S1199L、E1191M及S1199Y、E1191M及S1199F、E1191Q及S1199L、E1191Q及S1199Y、E1191Q及S1199F、E1191M及S1199W、E1191M及W1178Q、E1191C及S1199W、E1191C及S1199Y、E1191C及W1178Q、E1191Q及S1199W、E1191V及S1199W、E1191V及S1199Y、或E1191V及W1178Q。
  7. 如請求項6之嵌合神經毒素,其中該兩個取代型突變為E1191M及S1199Y。
  8. 如請求項4之嵌合神經毒素,其包含於H CC次域中三個取代型突變,其為E1191M、S1199W及W1178Q。
  9. 如請求項1之嵌合神經毒素,其中該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B,其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且其中該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C,其與SEQ ID NO:3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
  10. 如請求項9之嵌合神經毒素,其中該第一神經毒素為BoNT/B1,其與SEQ ID NO:2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且其中該第二神經毒素為BoNT/C1,其與SEQ ID NO:3具有至少80%序列同一性。
  11. 一種核苷酸序列,其編碼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嵌合神經毒素。
  12. 一種載體,其包含編碼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嵌合神經毒素之核苷酸序列。
  13. 一種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11之核苷酸序列或如請求項12之載體。
  14.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嵌合神經毒素。
  15. 一種套組,其包含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成物及該組成物對需要的受試者之治療或化妝投予的說明。
  16. 一種生產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定義的嵌合神經毒素之方法,該方法包含於生產該嵌合神經毒素的條件下,培養如請求項13之細胞的步驟。
  17. 一種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嵌合神經毒素在製造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治療與多餘的神經元活性(unwanted neuronal activity)有關的症狀。
  18. 如請求項17之用途,其中該症狀係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群組:痙攣性發音困難(spasmodic dysphonia)、痙攣性斜頸(spasmodic torticollis)、喉肌張力不全(laryngeal dystonia)、口下頷發音困難(oromandibular dysphonia)、舌肌張力不全(lingual dystonia)、頸肌張力不全(cervical dystonia)、局部性手肌張力不全(focal hand dystonia)、瞼痙攣、斜視、半面痙攣、眼瞼障礙(eyelid disorder)、腦性麻痺、局部痙攣狀態(focal spasticity)及其他聲音障礙、痙攣性結腸炎、神經性膀胱障礙、肛門痙攣(anismus)、四肢痙攣狀態(limb spasticity)、抽搐(tics)、震顫、磨牙、肛裂、弛緩不能、吞嚥困難及其他肌張力失調(muscle tone disorders)、及以肌肉群的不自主運動為特徵的其他失調症、流淚(lacrimation)、多汗症(hyperhidrosis)、過度流涎、胃腸道分泌過多(excessive gastrointestinal secretions)、分泌失調、來自肌肉痙攣的疼痛、頭痛、偏頭痛及皮膚病症狀。
  19. 一種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成物之用途,其係用以製造用於治療與多餘的神經元活性有關的症狀之藥物。
  20. 如請求項19之用途,其中該症狀係選自由下列組成的群組:痙攣性發音困難、痙攣性斜頸、喉肌張力不全、口下頷發音困難、舌肌張力不全、頸肌張力不全、局部性手肌張力不全、瞼痙攣、斜視、半面痙攣、眼瞼障礙、腦性麻痺、局部痙攣狀態及其他聲音障礙、痙攣性結腸炎、神經性膀胱障礙、肛門痙攣、四肢痙攣狀態、抽搐、震顫、磨牙、肛裂、弛緩不能、吞嚥困難及其他肌張力失調、及以肌肉群的不自主運動為特徵的其他失調症、流淚、多汗症、過度流涎、胃腸道分泌過多、分泌失調、來自肌肉痙攣的疼痛、頭痛、偏頭痛及皮膚病症狀。
TW113100764A 2016-05-05 2017-05-05 嵌合神經毒素及其生產方法及用途 TW2024156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1607901.4 2016-05-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5674A true TW202415674A (zh) 2024-04-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32162B (zh) 嵌合神經毒素及其生產方法及用途
JP7434263B2 (ja) 陽イオン性神経毒
JP5764072B2 (ja) 改変非細胞毒性プロテアーゼ
US9315549B2 (en) Treatment methods using atoxic neurotoxin derivatives
TW201639876A (zh) 嵌合多肽
CA3228712A1 (en) Modified bont/a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a disorder affecting an eyelid muscle of a subject
WO2023041934A1 (en) Modified bont/a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ystonia
TW202415674A (zh) 嵌合神經毒素及其生產方法及用途
EA043455B1 (ru) Химерные нейротоксины
NZ787215A (en) Chimeric neurotoxins
WO2023209327A1 (en) Bont/a for use in treating a facial dystonia
WO2023209326A1 (en) Treatment of cervical dystonia
TW201814045A (zh) 製造雙鏈梭狀芽孢桿菌神經毒素之方法
KR20240067100A (ko) 대상체의 안검 근육에 이환된 장애의 치료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변형된 bont/a
KR20240067070A (ko) 경부 이상긴장증의 치료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변형된 bo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