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3521A -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樹脂金屬複合體 - Google Patents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樹脂金屬複合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3521A
TW202413521A TW112127486A TW112127486A TW202413521A TW 202413521 A TW202413521 A TW 202413521A TW 112127486 A TW112127486 A TW 112127486A TW 112127486 A TW112127486 A TW 112127486A TW 202413521 A TW202413521 A TW 2024135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fiber
styrene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7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野友里
大久保直人
仲田一尋
酒井一帆
土屋幹貴
髙橋平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3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3521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以及樹脂金屬複合體,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係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及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G)者,且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包含具有特定構成之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及結晶成核劑(C)0.6~2.0質量份,相對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玻璃纖維(G)之合計之上述玻璃纖維(G)含量為33.0~65.0質量%;上述樹脂金屬複合體係包含樹脂構件及金屬構件者,上述樹脂構件包含含有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及玻璃填料(G2)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且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與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之差為6.0×10 -5/℃以下,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為1.15%以上。

Description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樹脂金屬複合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包含該樹脂組合物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排聚苯乙烯樹脂組合物及包含該樹脂組合物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樹脂金屬複合體,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排聚苯乙烯樹脂組合物及包含金屬構件之樹脂金屬複合體。
先前,作為將電子零件或電氣零件安裝於基板等之方法,業界採用回焊法,其係將電子零件等暫時固定於在規定之場所預先點燃了焊料膏之構件上後,藉由紅外線、熱風等方法加熱該構件,使焊料熔融而固定電子零件等之方法。回焊法可提高基板表面之電子零件等之安裝密度。
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領域或汽車之電氣零件領域中之表面安裝技術之發展,安裝密度優異之回焊法不斷普及。又,因最近對於環境之意識之提高,無鉛回焊正成為主流,但因銀之價格上漲,減少了降低無鉛焊料熔點之銀之添加量之低銀無鉛焊料受到關注。此處,對固定電子零件之基板或連接器、殼體等所使用之樹脂要求耐受低銀無鉛回焊步驟之耐熱性。 作為可應對低銀無鉛回焊步驟之具有耐熱性之樹脂,實用上可例舉液晶聚合物、聚苯硫醚及芳香族聚醯胺等。然而,基於比重之大小、或由吸水導致之尺寸穩定性較差等原因,未必適合電子設備或汽車之電氣零件用途。
已知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具有優異之機械強度、耐熱性、電特性、吸水尺寸穩定性及耐化學品性等,而被期待較多之用途。其中,有效利用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之優異之耐化學品性、耐熱性、電特性及吸水尺寸穩定性,而於電子設備、車輛、電氣零件、變壓器、線圈電源模組、繼電器、感測器等中受到關注。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主要包含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聚合物、各種聚合物、熱塑性樹脂及/或橡膠狀彈性體、纖維強化劑、以及有機填充劑或無機填充劑。 又,引用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樹脂,其將藉由示差掃描熱量測定,以20℃/min之升溫速度升溫並測定之總吸熱量設為100%時,於175~260℃之範圍內所獲得之吸熱量之比率未達30%。
又,以電子、電氣機械領域、汽車領域、家用電器領域為中心,業界開發出了使作為不同種類材料之金屬與樹脂一體化之技術。上述各領域之製品根據使用狀況或使用環境,多數情況下會於交替暴露於高溫環境下與低溫環境下之類的嚴酷之環境下使用。因此,作為於上述各領域中使用之材料,要求即便交替地暴露於高溫環境下與低溫環境下,亦不會產生破裂等破損之耐久性、所謂耐熱休克性。 例如引用文獻3中揭示有一種嵌入成形品,其具有:金屬等嵌入構件;及樹脂組合物,其含有聚芳硫醚系樹脂、無機填充劑及烯烴系共聚物。 又,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一種嵌入成形體,其具有:金屬等嵌入構件;及樹脂組合物,其含有聚芳硫醚系樹脂、纖維狀無機填充劑、非纖維狀無機填充劑、及烯烴系共聚物。 又,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一種嵌入成形體,其係將調配有聚芳硫醚樹脂、具有扁平之剖面形狀之纖維狀強化劑及熱塑性彈性體之樹脂組合物、及金屬等嵌入成形而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1559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9/107526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9/208706號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20-109135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5-16169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包含具有特定之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之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且其機械強度優異。然而,於回焊步驟中,由於構成基板或連接器等之樹脂構件暴露於高溫下,故於將專利文獻1之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用於樹脂構件之情形時,於「耐回焊性」之方面尚無法謂之充分。 又,專利文獻2揭示有一種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其於特定之條件下求出之吸熱量為特定之比率。然而,於回焊步驟中,由於樹脂構件暴露於高溫下,故容易產生樹脂構件之變形,有時無法發揮充分之性能。因此,僅利用具有特定之熱特性之專利文獻2的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樹脂,於回焊步驟方面實用性無法謂之充分。又,專利文獻2中亦對特定之樹脂組合物進行了揭示,但於該等組合物中,作為近年來應用於電子設備領域或汽車之電氣零件領域中之表面安裝技術(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之樹脂構件,尤其是從耐熱性之方面考慮,亦無法謂之充分。
本發明中之第一課題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的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包含該樹脂組合物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
又,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藉由在聚芳硫醚系樹脂中與烯烴共聚物一同併用板狀、纖維狀、及分粒狀之3種無機填充劑,於以與應力集中部一致之方式形成樹脂構件之焊接部(逆流焊接部)之情形時,亦可同時實現耐熱休克性及低翹曲性。然而,專利文獻3中,嵌入成形品中之金屬構件與樹脂構件之膨脹係數之不同的研究、及平行流焊接部之物性之研究不充分,尤其是平行流焊接部之耐熱休克性無法謂之充分。 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藉由使用如下樹脂組合物作為調配至聚芳硫醚系樹脂中之無機填充劑,可使嵌入成形品之耐熱休克性變得優異,該樹脂組合物係以規定之比率組合調配具有規定之異徑比之纖維狀無機填充劑、及非纖維狀無機填充劑而成。又,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如下主旨,藉由使用如下樹脂組合物,可於不大幅降低機械物性之情況下改良耐熱休克性,該樹脂組合物係將聚芳硫醚系樹脂作為主體,且於其中調配具有特定之剖面形狀之扁平之纖維狀強化劑、及熱塑性彈性體而成。然而,於專利文獻4及5中,嵌入成形品中之金屬構件與樹脂構件之膨脹係數不同之研究不充分,又,未進行焊接部之物性之研究,該焊接部之耐熱休克性無法謂之充分。
本發明中之第二課題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優異之耐熱休克性的樹脂金屬複合體。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如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而解決上述第一課題,該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包含具有特定之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橡膠狀彈性體、及結晶成核劑;及玻璃纖維,其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即,第一本發明係關於以下之[1]~[13]。
[1]一種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係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及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G)者,且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包含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以及結晶成核劑(C)0.6~2.0質量份,該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83~100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0~17質量份,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上述玻璃纖維(G)之合計之上述玻璃纖維(G)之含量為33.0~65.0質量%。 [2]如[1]中所記載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為0.1~5.0質量份之改性聚苯醚(D)。 [3]如[1]或[2]中所記載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00,000。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玻璃纖維(G)之異形比為3.5~4.5。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玻璃纖維(G)之纖維直徑為10 μm以上。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依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60068-2-58,對包含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試片進行處理,所測定之TD(Transverse Direction,橫向)之回焊處理收縮率為0.20%以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MD(Machine Direction,縱向))為4.5以下。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包含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試片之依據ISO75-1,2(2020)的A法測定之載荷撓曲溫度達到255℃以上。 [8]一種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其包含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9]一種回焊用成形體,其包含如[8]中所記載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 [10]一種樹脂金屬複合體,其包含如[9]中所記載之回焊用成形體、及金屬構件。 [11]一種連接器,其包含如[10]中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 [12]如[11]中所記載之連接器,其用於回焊步驟。 [13]如[11]中所記載之連接器,其用於利用表面安裝進行之回焊步驟。
又,本發明人等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樹脂金屬複合體而解決上述第二課題,該樹脂金屬複合體係含有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樹脂構件、及金屬構件者,且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與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的差為一定範圍以下,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為特定之值以上。即,第二本發明係關於以下之[14]~[25]。
[14]一種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係包含樹脂構件及金屬構件者,上述樹脂構件包含含有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及玻璃填料(G2)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且上述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與上述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的差(CTE TD-CTE M)為6.0×10 -5/℃以下,包含上述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為1.15%以上。 [15]如[14]中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包含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該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75~94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6~25質量份。 [16]如[14]或[15]中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玻璃填料(G2)係選自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及玻璃薄片中之1種以上。 [17]如[16]中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異形比為3.5~4.5。 [18]如[16]或[17]中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纖維直徑為10 μm以上。 [19]如[16]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玻璃薄片為鱗片狀粒子。 [20]如[14]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與上述玻璃填料(G2)之合計,上述玻璃填料(G2)之含量為20.0~65.0質量%。 [21]如[15]至[2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為0.6~2.0質量份之結晶成核劑(C)。 [22]如[15]至[2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為0.1~15.0質量份之改性聚苯醚(D)。 [23]如[15]至[2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為0.05~3.0質量份之離型劑(F)。 [24]如[15]至[2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00,000。 [25]如[14]至[2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選自由鋁、不鏽鋼、銅、鈦及其等之合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發明之效果]
根據第一本發明,可獲得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包含該樹脂組合物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
根據第二本發明,可獲得具有優異之耐熱休克性之樹脂金屬複合體。
[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係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及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G)者,且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包含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以及結晶成核劑(C)0.6~2.0質量份,該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83~100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0~17質量份,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上述玻璃纖維(G)之合計之上述玻璃纖維(G)之含量為33.0~65.0質量%。 以下,對各項目詳細地進行說明。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包含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以及結晶成核劑(C)0.6~2.0質量份,該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83~100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0~17質量份。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包含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83~100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0~17質量份。
<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 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以下,亦稱為SPS(A))係具有高度之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樹脂。於本說明書中,「對排」意指相鄰之苯乙烯單元中之苯基環相對於由聚合物嵌段之主鏈形成的平面交替地配置(以下,記載為對排性)之比率較高。 立體規整性可藉由利用同位素碳進行之核磁共振法( 13C-NMR法)進行定量鑑定。可藉由 13C-NMR法,將連續之複數個結構單元、例如連續之2個單體單元設為二元組,將3個單體單元設為三元組,將5個單體單元設為五元組而對其存在比率進行定量。
於第一本發明中,「具有高度之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樹脂」意指以外消旋二元組(r)計通常具有75莫耳%以上、較佳為具有85莫耳%以上、或者以外消旋五元組(rrrr)計通常具有30莫耳%以上、較佳為具有50莫耳%以上之對排性之聚苯乙烯、聚(烴取代苯乙烯)、聚(鹵化苯乙烯)、聚(鹵代烷基苯乙烯)、聚(烷氧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苯甲酸酯)等苯乙烯系聚合物、其等之氫化聚合物或者混合物、或將其等作為主成分之共聚物。
作為聚(烴取代苯乙烯),可例舉:聚(甲基苯乙烯)、聚(乙基苯乙烯)、聚(異丙基苯乙烯)、聚(第三丁基苯乙烯)、聚(苯基苯乙烯)、聚(乙烯基萘)及聚(乙烯苯乙烯)等。作為聚(鹵化苯乙烯),可例舉:聚(氯苯乙烯)、聚(溴苯乙烯)及聚(氟苯乙烯)等,作為聚(鹵代烷基苯乙烯),可例舉聚(氯甲基苯乙烯)等。作為聚(烷氧基苯乙烯),可例舉聚(甲氧基苯乙烯)及聚(乙氧基苯乙烯)等。
作為包含上述結構單元之共聚物之共聚單體成分,除了上述苯乙烯系聚合物之單體以外,還可例舉:乙烯、丙烯、丁烯、己烯及辛烯等烯烴單體;丁二烯、異戊二烯等二烯單體;環狀烯烴單體、環狀二烯單體、甲基丙烯酸甲酯、順丁烯二酸酐及丙烯腈等極性乙烯基單體。 作為SPS(A),作為可適宜地使用之共聚物,可例舉:苯乙烯與對甲基苯乙烯之共聚物、苯乙烯與對第三丁基苯乙烯之共聚物、苯乙烯與二乙烯苯之共聚物等,較佳為苯乙烯與對甲基苯乙烯之共聚物。
上述SPS(A)之中,較佳為選自聚苯乙烯、聚(對甲基苯乙烯)、聚(間甲基苯乙烯)、聚(對第三丁基苯乙烯)、聚(對氯苯乙烯)、聚(間氯苯乙烯)、聚(對氟苯乙烯)、苯乙烯與對甲基苯乙烯之共聚物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選自聚苯乙烯、聚(對甲基苯乙烯)、聚(間甲基苯乙烯)、苯乙烯與對甲基苯乙烯之共聚物中之1種以上,進而較佳為聚苯乙烯、苯乙烯與對甲基苯乙烯之共聚物,最佳為聚苯乙烯。
於在溫度300℃、負荷1.2 kg之條件下進行熔體流動速率(MFR)測定之情形時,SPS(A)較佳為8 g/10 min以上,更佳為10 g/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13 g/10 min以上,且較佳為50 g/10 min以下,更佳為35 g/10 min以下。若SPS(A)之上述MFR值為8 g/10 min以上,則於成形時之樹脂之流動性方面並無問題,又,若為50 g/10 min以下、較佳為35 g/10 min以下,則可獲得具有充分之強度之成形品。
於第一本發明中,SPS(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藉由SPS(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可提高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進而可確保成形時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又,可使所獲得之成形品之強度變得充分。 從提高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以及成形時之樹脂之流動性之觀點考慮,SPS(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未達200,000,較佳為未達190,000,更佳為未達185,000。又,從提高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以及所獲得之成形品之強度之觀點考慮,SPS(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0以上,更佳為50,000以上,進而較佳為100,000以上。 於本說明書中,只要未特別記載,則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使用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GPC裝置(HLC-8321GPC/HT)、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GPC管柱(GMHHR-H(S)HTC/HT),使用1,2,4-三氯苯作為溶離液,於145℃下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測定法進行測定,並使用標準聚苯乙烯之校準曲線換算所得之值。 作為SPS(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調節方法,可例舉適當選擇各觸媒成分之種類、使用量、聚合溫度之方法及導入氫之方法等。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中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含量為83~100質量份。藉由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含量為83質量份以上,可使所獲得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變得良好。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中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含量較佳為85~99質量份,更佳為86~98質量份,進而較佳為88~96質量份。
SPS(A)例如可藉由在惰性烴溶劑中或於溶劑之不存在下,將鈦化合物、及水與三烷基鋁之縮合產物(鋁氧烷)作為觸媒,使苯乙烯系單體(與上述苯乙烯系聚合物相對應之單體)聚合而製造(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9-068022號公報)。
<橡膠狀彈性體(B)> 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含有橡膠狀彈性體(B),亦可不含。 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藉由含有橡膠狀彈性體(B),可維持尺寸穩定性,並且提高韌性。
橡膠狀彈性體(B)只要為包含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彈性體,則並無限制,但較佳為選自由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氫化苯乙烯-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二烯無規共聚物、氫化苯乙烯-二烯無規共聚物、及苯乙烯-烯烴無規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此處,作為與苯乙烯共聚之二烯,可例舉丁二烯及異戊二烯,作為與苯乙烯共聚之烯烴,可例舉:乙烯、丙烯及丁烯。
橡膠狀彈性體(B)更佳為選自由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R)、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R)、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丁二烯無規共聚物、氫化苯乙烯-丁二烯無規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及苯乙烯-乙烯-丁烯無規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進而較佳為選自由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R)、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R)、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及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更進而較佳為選自由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及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更進而較佳為選自由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及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及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更進而較佳為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
構成橡膠狀彈性體(B)之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與源自二烯、氫化二烯及烯烴之結構單元之合計之質量比[(苯乙烯)/(二烯、氫化二烯、烯烴)]較佳為20/80~70/30,更佳為25/75~60/40,進而較佳為25/75~45/55。以橡膠狀彈性體(B)之苯乙烯含量計,較佳為25~6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25~45%之範圍。 藉由設為此種質量比,可提高與SPS(A)之相溶性,維持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並且提高韌性。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中之橡膠狀彈性體(B)之含量為0~17質量份。藉由橡膠狀彈性體(B)之量為17質量份以下,可維持所獲得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耐熱性與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並且使韌性變得良好。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中之橡膠狀彈性體(B)之含量較佳為1~15質量份,更佳為2~14質量份,進而較佳為4~12質量份。
<結晶成核劑(C)>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含有結晶成核劑(C)。藉由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含有結晶成核劑(C),可提高結晶溫度,能夠進行用於結晶之溫度條件之廣泛之設定,而可提高生產性。
作為結晶成核劑,較佳為選自由無機系結晶成核劑及有機系結晶成核劑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其中,較佳為有機系結晶成核劑。 作為有機系結晶成核劑,例如可例舉:有機羧酸鹼金屬鹽、有機羧酸鹼土金屬鹽、磷酸或亞磷酸之有機化合物及其等之金屬鹽、酞菁衍生物、山梨醇衍生物等。 更具體而言,例如可選擇使用以二(對第三丁基苯甲酸)鋁、苯甲酸之鈉鹽、對第三丁基苯甲酸之羥基鋁鹽、羥基-二(對第三丁基苯甲酸)鋁為代表之羧酸之金屬鹽;以亞甲基雙(2,4-二第三丁基苯酚)磷酸鈉、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鈉、[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鋰、[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鉀、雙(4-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鈉、亞甲基(2,4-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鈉、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鹼式鋁為代表之磷酸之金屬鹽;[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銨等。又,亦可使用包含其等之複合體。其等之中,從提高結晶溫度之觀點考慮,較佳為使用磷酸或亞磷酸之有機化合物之鋰鹽,更佳為使用[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鋰。
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中,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結晶成核劑(C)之含量為0.6~2.0質量份。藉由結晶成核劑(C)之含量為0.6質量份以上,可提高所獲得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結晶溫度。因此,可廣泛地設定用於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進行結晶之溫度條件,故可選擇縮短成形循環之條件,可提高用作耐回焊性樹脂材料時之生產性。又,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結晶成核劑(C)之含量為2.0質量份以下,可獲得作為耐回焊性樹脂材料而充分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結晶溫度。 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結晶成核劑(C)之含量較佳為0.7~1.8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8~1.5質量份。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100質量%中之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及結晶成核劑(C)之合計含量較佳為80質量%以上,更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5質量%以上,又,較佳為100質量%以下。
<改性聚苯醚(D)>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包含改性聚苯醚(D)。藉由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包含改性聚苯醚(D),提高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下述玻璃纖維(G)之界面強度,故可提高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強度。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中,改性聚苯醚(D)之含量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較佳為0.1~5.0質量份,更佳為0.3~4.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5~3.5質量份,更進而較佳為1.0~3.0質量份。
第一本發明中所使用之改性聚苯醚(D)係與SPS(A)具有相溶性,提高與其他成分之相溶性者,較佳為具有能夠與玻璃纖維(G)反應之極性基。 如此改性聚苯醚(D)係基於如下目的而調配:提高SPS(A)與其他成分、尤其是玻璃纖維(G)之相溶性,提高各成分間之界面強度。更具體而言,改性聚苯醚(D)較佳為酸改性聚苯醚。 能夠與玻璃纖維(G)反應之極性基係指可與玻璃纖維(G)所具有之極性基反應之官能基。作為具體例,可例舉:酸酐基、羧酸基、羧酸酯基、羧醯鹵基、羧醯胺基、羧酸鹽基、磺酸基、磺酸酯基、磺醯氯基、磺醯胺基、磺酸鹽基、環氧基、胺基、醯亞胺基、㗁唑啉基等,較佳為羧酸基。
作為改性聚苯醚(D),較佳為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及順丁烯二酸酐改性聚苯醚,更佳為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
改性聚苯醚(D)之改性量(改性劑含量)較佳為0.1~20質量%,更佳為0.2~15質量%,進而較佳為0.3~10質量%,更進而較佳為0.5~5.0質量%。若改性量在上述範圍,則可獲得具有良好之強度與耐熱性之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及成形體。 改性聚苯醚之改性量(改性劑含量)可根據依據JIS K 0070-1992測定之中和滴定量求出。
作為聚苯醚之例,可例舉:聚(2,6-二甲基-1,4-苯醚)、聚(2,3-二甲基-6-乙基-1,4-苯醚)、聚(2-甲基-6-氯甲基-1,4-苯醚)、聚(2-甲基-6-羥乙基-1,4-苯醚)、聚(2-甲基-6-正丁基-1,4-苯醚)、聚(2-乙基-6-異丙基-1,4-苯醚)、聚(2-乙基-6-正丙基-1,4-苯醚)、聚(2,3,6-三甲基-1,4-苯醚)、聚[2-(4'-甲基苯基)-1,4-苯醚]、聚(2-溴-6-苯基-1,4-苯醚)、聚(2-甲基-6-苯基-1,4-苯醚)、聚(2-苯基-1,4-苯醚)、聚(2-氯-1,4-苯醚)、聚(2-甲基-1,4-苯醚)、聚(2-氯-6-乙基-1,4-苯醚)、聚(2-氯-6-溴-1,4-苯醚)、聚(2,6-二正丙基-1,4-苯醚)、聚(2-甲基-6-異丙基-1,4-苯醚)、聚(2-氯-6-甲基-1,4-苯醚)、聚(2-甲基-6-乙基-1,4-苯醚)、聚(2,6-二溴-1,4-苯醚)、聚(2,6-二氯-1,4-苯醚)、聚(2,6-二乙基-1,4-苯醚)等,較佳為聚(2,6-二甲基-1,4-苯醚)。
作為聚苯醚之改性中所使用之改性劑,可例舉於同一分子內具有乙烯性雙鍵與極性基之化合物,具體而言,例如可例舉:順丁烯二酸酐、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酯、反丁烯二酸酯、順丁烯二醯亞胺及其N取代物、順丁烯二酸鹽、反丁烯二酸鹽、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醯胺、丙烯酸鹽、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鹽、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其等之中,可尤佳地使用順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及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可更較佳地使用反丁烯二酸。上述各種改性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改性聚苯醚(D)可藉由使上述聚苯醚與改性劑反應而獲得。改性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公知之方法。 作為較佳之改性方法,可例舉熔融改性及溶液改性,其中,從可獲得更高之改性量、生產性較高之方面出發,更佳為熔融改性。即,上述改性聚苯醚(D)較佳為藉由熔融改性製造之改性聚苯醚、或藉由溶液改性製造之改性聚苯醚,更佳為藉由熔融改性製造之改性聚苯醚。
熔融改性係藉由在自由基產生劑之存在下或不存在下,將聚苯醚與改性劑熔融混練,而獲得改性聚苯醚之方法,具體而言,係使用輥磨機、班布里混合機、擠出機等,於150~350℃之範圍之溫度下進行熔融混練而使其反應之方法。 具體而言,較佳為於將聚苯醚、改性劑、及任意之自由基產生劑於室溫下均勻地乾摻後,實質上於聚苯醚之混練溫度即300~350℃之範圍內進行熔融反應之方法。若為300℃以上,則可適當地維持熔融黏度,若為350℃以下,則可抑制聚苯醚之分解。
熔融改性中之改性劑之使用量相對於聚苯醚100質量份,較佳為0.1~22質量份,更佳為0.2~17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3~12質量份,更進而較佳為0.5~7.0質量份。若改性劑之使用量在上述範圍,則可獲得具有良好之強度與耐熱性之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及成形體。
熔融改性中所使用之自由基產生劑較佳為表現出半衰期1分鐘之溫度為300℃以上者,具體而言,例如可例舉: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2,3-二乙基-2,3-二苯基丁烷、2,3-二乙基-2,3-二苯基己烷、2,3-二甲基-2,3-二(對甲基苯基)丁烷等,其中,可適宜地使用表現出半衰期1分鐘之溫度為330℃之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 自由基產生劑之使用比率係於相對於聚苯醚100質量份,較佳為0.1~3質量份、更佳為0.5~2質量份之範圍內選定。若為0.1質量份以上,則可獲得較高之改性效果,若為3質量份以下,則可高效率地將聚苯醚改性,亦不易產生不溶成分。
<抗氧化劑(E)> 從耐熱性之觀點考慮,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較佳為進而包含抗氧化劑(E)。抗氧化劑(E)較佳為使用選自酚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及硫系化合物中之1種以上,從耐熱性之觀點考慮,更佳為酚系化合物。
作為酚系抗氧化劑之具體例,可例舉: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2,6-二苯基-4-甲氧基苯酚、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α-甲基環己基)苯酚]、1,1-雙(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基)丁烷、2,2'-亞甲基雙(4-甲基-6-環己基苯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壬基苯酚)、1,1,3-三(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基)丁烷、2,2-雙(5-第三丁基-4-羥基-2-甲基苯基)-4-正十二烷基巰基丁烷、乙二醇-雙[3,3-雙(3-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丁酸酯]、1,1-雙(3,5-二甲基-2-羥基苯基)-3-(正十二烷基硫基)-丁烷、4,4'-硫代雙(6-第三丁基-3-甲基苯酚)、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2,4,6-三甲基苯、2,2-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丙二酸二-十八烷基酯、正十八烷基-3-(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等。尤佳為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作為磷系抗氧化劑,可例舉: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亞磷酸三(單及二壬基苯基)酯等單亞磷酸酯或二亞磷酸酯等。
作為硫系抗氧化劑,可例舉:2,2-雙{[3-(十二烷基硫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雙[3-(十二烷基硫基)丙酸酯]、3,3'-硫代二丙酸二(十三烷基)酯、3,3'-硫代二丙酸酯等。
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中,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抗氧化劑(E)之含量較佳為0.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1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0.15質量份以上。又,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7質量份以下。若抗氧化劑之量在上述範圍,則加工時之耐熱變色性變良好,進而可獲得長期耐熱性,亦可抑制抗氧化劑之滲出,不會對外觀造成不良影響。
<離型劑(F)>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從提高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進而包含離型劑(F)。作為離型劑(F),可自聚乙烯蠟、聚矽氧油、長鏈羧酸等公知者中任意地選擇使用。 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中,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離型劑(F)之含量較佳為0.05~3.0質量份,更佳為0.1~2.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1~1.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1~0.5質量份。
<玻璃纖維(G)> 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含有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G)。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藉由含有玻璃纖維(G),可提高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
於第一本發明中,玻璃纖維(G)之垂直於纖維軸之剖面為扁平形狀。扁平形狀係指玻璃纖維(G)之異形比大於1之形狀。於第一本發明中,異形比係指玻璃纖維(G)之垂直於纖維軸之剖面之長徑與短徑的比,即,長徑/短徑。又,長徑係於垂直於纖維軸之剖面中,剖面之外緣上之2點間之距離成為最長之部分的直線距離,短徑係與長徑垂直地相交之直線和剖面之外緣相交之2點間的直線距離。再者,上述成為長徑之直線及成為短徑之直線均通過剖面之重心。 藉由玻璃纖維(G)之剖面為扁平形狀,可提高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耐熱性,並且可提高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 並不受理論所限制,推測藉由玻璃纖維(G)之剖面為扁平形狀,可提高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之原因在於,於玻璃纖維(G)之剖面為扁平形狀之情形時,容易向藉由擠出混練機之螺桿旋轉產生之樹脂之流動方向(MD)配向,玻璃纖維之折損得以抑制,並且因垂直於流動方向之方向(TD)之纖維之縱橫比增大的影響,可獲得抑制收縮之效果。從同時提高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之觀點考慮,玻璃纖維(G)之異形比較佳為2~6,更佳為3~5,進而較佳為3.5~4.5。短徑較佳為3 μm~10 μm,更佳為5 μm~8 μm。 玻璃纖維之長徑及短徑均為數量平均,係藉由對50個以上之任意選擇之玻璃纖維,進行利用數位顯微鏡之圖像分析而進行測定,並以數量平均之形式算出。
玻璃纖維(G)之纖維直徑從提高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10.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1 μm以上,更進而較佳為12 μm以上。又,從確保成形時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之觀點考慮,玻璃纖維(G)之纖維直徑較佳為20 μm以下,更佳為18 μm以下。 再者,於第一本發明中,玻璃纖維(G)之纖維直徑意指藉由將垂直於纖維軸之剖面換算為具有與該剖面之面積相同之面積的圓所獲得之圓之直徑。 玻璃纖維之纖維直徑為數量平均,係藉由對50個以上之任意選擇之玻璃纖維,進行利用數位顯微鏡之圖像分析而進行測定並算出。
關於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所使用之玻璃纖維(G)之纖維長度,從確保成形時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及處理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1~50 mm,更佳為1.5~15 mm,更進而較佳為2~8 mm。又,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所含之玻璃纖維(G)之纖維長度因擠出混練時之折損等,較佳為成為300~600 μm。 玻璃纖維之纖維長度為數量平均,係藉由對50個以上之任意選擇之玻璃纖維,進行利用數位顯微鏡之圖像分析而進行測定並算出。
為了提高與SPS(A)之接著性,玻璃纖維(G)較佳為利用偶合劑實施表面處理,更佳為利用矽烷系偶合劑或鈦系偶合劑進行處理,從與樹脂成分之相溶性之觀點考慮,進而較佳為利用矽烷系偶合劑進行處理。
作為矽烷系偶合劑之具體例,可例舉: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β-(1,1-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矽烷、N-甲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乙烯基苄基-γ-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脲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4,5-二氫咪唑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六甲基二矽氮烷、N,N-雙(三甲基矽烷基)脲、3-三乙氧基矽烷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基胺等。其等之中,較佳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胺基矽烷、環氧矽烷。
作為鈦系偶合劑之具體例,可例舉:三異硬脂醯基鈦酸異丙酯、三-十二烷基苯磺醯基鈦酸異丙酯、三(二辛基焦磷醯氧基)鈦酸異丙酯、雙(二辛基亞磷醯氧基)鈦酸四異丙酯、雙(二-十三烷基亞磷醯氧基)鈦酸四辛酯、雙(二-十三烷基)亞磷醯氧基鈦酸四(1,1-二烯丙氧基甲基-1-丁基)酯、雙(二辛基焦磷醯氧基)羥乙酸鈦酸酯、雙(二辛基焦磷醯氧基)鈦酸乙二酯、三辛醯基鈦酸異丙酯、二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醯基鈦酸異丙酯、異硬脂醯基二丙烯醯基鈦酸異丙酯、三(二辛基磷酸)鈦酸異丙酯、三異丙苯基苯基鈦酸異丙酯、三(N-醯胺乙基,胺基乙基)鈦酸異丙酯、二異丙苯基苯羥乙酸鈦酸酯、二異硬脂醯基鈦酸乙二酯等。其等之中,較佳為三(N-醯胺乙基,胺基乙基)鈦酸異丙酯。
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之玻璃纖維(G)的含量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玻璃纖維(G)之合計100質量%中,為33.0質量%以上且65.0質量%以下。藉由玻璃纖維(G)之含量為33.0質量%以上,可提高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並且可獲得回焊用成形體或回焊用連接器所需之韌性。藉由使玻璃纖維(G)之含量為65.0質量%以下,可確保成形時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並且拉伸斷裂應變成為1.0%以上,可獲得回焊用成形體或回焊用連接器所需之韌性。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之玻璃纖維(G)之含量較佳為33.0質量%以上且65.0質量%以下,更佳為35.0質量%以上且58.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38.0質量%以上且55.0質量%以下。
<其他成分> 於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可於不阻礙第一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添加任意之其他成分。 作為其他成分,可包含作為任意成分之色劑、交聯劑、交聯助劑、分散劑、塑化劑、防污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阻燃劑、阻燃助劑及防靜電劑等。
≪色劑≫ 作為色劑,可自碳黑、無機著色劑、有機著色劑等公知者中任意地選擇使用。作為無機著色劑,可例舉無機顏料,作為有機著色劑,可例舉有機顏料、及有機染料等。無機顏料可例舉:二氧化鈦、氧化鐵、鎳鈦黃、硫化鋅、硫酸鋇、群青。有機顏料係選自由單偶氮顏料、苝顏料、喹吖酮顏料、及酞菁顏料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作為有機顏料之適宜具體例,可例舉:顏料黃183及顏料黃150等單偶氮顏料;顏料紅178及顏料紅149等苝顏料;顏料紫19、顏料紅122、顏料紅209、顏料紅202、顏料橙48及顏料橙49等喹吖酮顏料;以及顏料藍15、顏料藍16、顏料綠7及顏料綠36等酞菁顏料。
≪分散劑≫ 作為分散劑,可自亞甲基雙硬脂醯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鈉、羧酸鈉、聚丙烯酸銨、聚丙烯酸系共聚物、多羧酸鈉、羧酸系共聚物、磺酸系共聚物等公知者中任意地選擇使用。
≪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自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乙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2-(2H-苯并三唑-2-基)-對甲酚、2-(5-氯-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2-(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5-[2-(2-乙基己醯氧基)乙氧基]苯酚、2,4,6-三(2-羥基-4-己氧基-3-甲基苯基)-1,3,5-三𠯤、[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基)甲酮等公知者中任意地選擇使用。
≪光穩定劑≫ 作為光穩定劑,可自四(1,2,2,6,6-五甲基-4-哌啶基)丁烷-1,2,3,4-四羧酸酯、四(2,2,6,6-四甲基-4-哌啶基)丁烷-1,2,3,4-四羧酸酯、1,2,3,4-丁烷四羧酸四甲酯、1,2,2,6,6-五甲基-4-哌啶醇與β,β,β',β'-四甲基-2,4,8,10-四氧雜螺環[5.5]十一烷-3,9-二乙醇之反應產物、1,2,3,4-丁烷四羧酸四甲酯、2,2,6,6-四甲基-4-哌啶醇與β,β,β',β'-四甲基-2,4,8,10-四氧雜螺環[5.5]十一烷-3,9-二乙醇之反應產物、癸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碳酸雙(1-十一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酯、甲基丙烯酸1,2,2,6,6-五甲基-4-哌啶酯、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酯、十六酸2,2,6,6-四甲基哌啶-4-基酯、十八酸2,2,6,6-四甲基哌啶-4-基酯等公知者中任意地選擇使用。
≪阻燃劑≫ 作為阻燃劑,可自溴化聚苯乙烯、伸乙基雙(五溴苯基)、伸乙基雙(四溴鄰苯二甲醯亞胺)、聚丙烯酸五溴苄酯、四溴雙酚A、縮合磷酸酯、多磷酸銨、膦酸鹽、亞磷酸鹽、氰尿酸三聚氰胺、氫氧化鎂、水鋁土等公知者中任意地選擇使用。
≪阻燃助劑≫ 作為阻燃助劑,可自三氧化二銻、銻酸鈉、五氧化二銻、硼酸鋅、水滑石等公知者中任意地選擇使用。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物性] 於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載荷撓曲溫度較佳為255℃以上,更佳為258℃以上,進而較佳為260℃以上,更進而較佳為262℃以上。藉由載荷撓曲溫度為255℃以上,可使所獲得之成形體之耐熱性變得充分。 載荷撓曲溫度可利用玻璃纖維(G)之含量、玻璃纖維(G)之異形比、構成橡膠狀彈性體(B)之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與其他結構單元之合計的質量比、橡膠狀彈性體(B)之含量等進行調整。 於第一本發明中,載荷撓曲溫度係藉由依據ISO 527-1,2(2020)之A法之方法進行測定,且可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於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較佳為0.10%以下,進而較佳為0.08%以下。又,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較佳為0.20%以下,更佳為0.16%以下。進而,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MD)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2.2以下,進而更佳為1.8以下。 若各方向之回焊處理收縮率與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在上述範圍內,則可認為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較高。於將使用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連接器用於回焊步驟之情形時,由於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較高,故可抑制連接器之尺寸變化或翹曲,防止與線束連接器之嵌合不良,並且可抑制基板之焊料膏塗佈部與連接器之金屬端子間距離之變化,防止接合不良。 各方向之回焊處理收縮率及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例如可利用玻璃纖維(G)之含量、玻璃纖維(G)之異形比進行調整。 於第一本發明中,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MD)係以回焊處理前後之試片的MD之尺寸變化(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與TD之尺寸變化(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比(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形式求出。MD意指成形時之樹脂之流動方向,TD意指垂直於流動方向之方向。 又,第一本發明中之各方向之回焊處理收縮率係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使用試片進行測定。該試片可如實施例中所記載,依據IEC60068-2-58進行處理,並進行測定。作為用於各方向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測定之試片,例如可使用80 mm×80 mm×厚度2 mm之角板之試片。
於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利用流路厚度1 mm、寬度10 mm之螺旋流動模具,將射出壓力設定為100 MPa而成形時之SFL(Spiral Flow Length,流動長度)較佳為100 mm以上,更佳為130 mm以上,進而較佳為140 mm以上,更進而較佳為150 mm以上。藉由SFL為100 mm以上,可充分地確保成形時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又,SFL較佳為185 mm以下。 SFL例如可利用玻璃纖維(G)之含量、或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進行調整。 再者,於第一本發明中,SFL可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於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拉伸斷裂應力較佳為110 MPa以上,更佳為120 MPa以上,進而較佳為130 MPa以上。 又,拉伸斷裂應變較佳為1.0%以上,更佳為1.2%以上,進而較佳為1.3%以上,更進而較佳為1.4%以上。 藉由拉伸斷裂應力為110 MPa以上且拉伸斷裂應變為1.0%以上,可使所獲得之成形體之韌性變得充分。 拉伸斷裂應力及拉伸斷裂應變例如可利用玻璃纖維(G)之含量、構成橡膠狀彈性體(B)之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與其他結構單元之合計的質量比、橡膠狀彈性體(B)之含量等進行調整。 再者,於第一本發明中,拉伸斷裂應力及拉伸斷裂應變可藉由依據ISO 527-1,2:2019之方法進行測定,且可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於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結晶溫度較佳為246℃以上。藉由結晶溫度在上述範圍內,可提高使用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作為耐回焊性樹脂材料而製造成形體時之生產性。 結晶溫度例如可利用結晶成核劑(C)之含量及其種類進行調整。 再者,於第一本發明中,結晶溫度可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製造] 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係調配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樹脂(A)、橡膠狀彈性體(B)、結晶成核劑(C)及玻璃纖維(G)、及視需要之上述改性聚苯醚(D)、抗氧化劑(E)、離型劑(F)及其他成分並混練而獲得組合物。 調配及混練可藉由如下方法進行:利用通常使用之設備、例如帶式混合機、轉鼓、亨舍爾混合機等進行預混合,並使用班布里混合機、單螺桿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多螺桿擠出機及雙向捏合機等之方法進行。 熔融混練後之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較佳為製成顆粒狀來保管,併用作耐回焊性樹脂材料。
[耐回焊性樹脂材料] 於第一本發明中,耐回焊性意指具有可耐受回焊步驟之充分之回焊耐熱性,回焊耐熱性可利用載荷撓曲溫度、及上述回焊處理收縮率進行評價。 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包含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即,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包含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係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及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G)者,且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包含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以及結晶成核劑(C)0.6~2.0質量份,該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83~100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0~17質量份,上述玻璃纖維(G)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上述玻璃纖維(G)之合計之含量為33.0~65.0質量%。
作為回焊步驟,可例舉如下等:「插入安裝(IMT(Insertion Mount Technology,插入安裝技術))」,其於形成於印刷基板之金屬電路部分之孔(通孔)中填充焊料膏,使連接器等之金屬端子貫通其中後,利用回焊爐加熱而進行焊接,且以通孔回焊為代表;及「表面安裝(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安裝技術))」,其於印刷基板上之金屬電路部分塗佈焊料膏,將連接器等之金屬端子載置於其上後,利用回焊爐加熱並進行焊接。 其中,尤其是表面安裝藉由將連接器等之金屬端子載置於塗佈於印刷基板表面之焊料膏上而進行焊接,故於高溫下因印刷基板或連接器等之尺寸變化,且因印刷基板表面與連接器等之金屬端子間距離之變化等原因,有時會產生接合不良。
另一方面,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由於包含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故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優異。 因此,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可適宜地用於回焊步驟,尤其是利用表面安裝進行之回焊步驟中之尺寸穩定性優異。又,藉由使用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作為印刷基板或連接器等之一部分,可抑制其等之尺寸變化,防止接著不良,故更適宜。
於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中,於不損害第一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亦可包含其他熱塑性樹脂等,但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實質上包含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具體而言,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中之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含量較佳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9質量%以上。上限並無限制,只要為100質量%以下即可,較佳為100質量%,可僅包含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如上所述,由於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故可適宜地用於成形體之成形。成形體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射出成形品、擠出成形品體等,如上所述,包含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之樹脂構件可適宜地用於回焊步驟,故第一本發明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可尤其適宜地用於回焊用成形體及連接器。
第一本發明之回焊用成形體包含上述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因此,如上所述,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故可尤其適宜地用作樹脂金屬複合體,其包含第一本發明之回焊用成形體、及金屬構件。
第一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包含上述回焊用成形體、及金屬構件。 又,第一本發明之連接器包含上述樹脂金屬複合體。 如上所述,第一本發明之回焊用成形體、樹脂金屬複合體及連接器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故於將第一本發明之回焊用成形體、樹脂金屬複合體及連接器用於回焊步驟時,可提高與基板間之接合強度,故於應力偏向施加於接合面之一者或端部之情形時,亦可不易破壞接合部分。
作為第一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之金屬構件,較佳為使用選自由鋁、不鏽鋼、銅、鈦及其等之合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該等金屬可根據目標之用途、物性選擇,更佳為使用銅或銅合金。 金屬構件之形狀只要為可與上述回焊用成形體接合之形狀,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平板狀、曲板狀、棒狀、筒狀、塊狀等。亦可為包含其等之組合之結構體。與第一本發明之回焊用成形體接合之金屬構件之接合部表面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例舉平面或曲面等。另一方面,為了維持接合強度,更佳為設為應力不易集中之形狀。
[回焊步驟] 作為第一本發明之回焊步驟,可適當選擇利用「插入安裝」進行之回焊步驟或利用「表面安裝」進行之回焊步驟,前者係使上述第一本發明之連接器之晶片零件之接腳通過形成於印刷基板之接合部分的孔(通孔),於該孔之部分填充回焊用材料後,利用回焊爐加熱並進行焊接;後者於不存在孔之印刷基板上之接合部分塗佈焊料膏,於載置上述第一本發明之連接器後,利用回焊爐加熱並進行焊接。 如上所述,第一本發明之回焊用成形體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故於製成樹脂金屬複合體之情形時,可抑制應力偏向施加於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之接合面之一部分,接合部分不易破壞。因此,包含第一本發明之回焊用成形體與金屬構件之樹脂金屬複合體、或包含該樹脂金屬複合體之連接器尤其可於利用「表面安裝」進行之回焊步驟中,抑制由產生成形體之尺寸變化引起之接合部分之偏移或應力集中,防止接著不良。 因此,第一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較佳為用於回焊步驟,更佳為用於利用表面安裝進行之回焊步驟。 進而,如上所述,第一本發明之回焊用成形體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故第一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及第一本發明之連接器亦可用於低銀無鉛回焊步驟,其使用減少了降低無鉛焊料之熔點之銀之添加量之低銀無鉛焊料。
[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 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係包含如下成分者:樹脂構件,其包含含有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及玻璃填料(G2)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金屬構件;且上述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與上述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的差(CTE TD-CTE M)為6.0×10 -5/℃以下,包含上述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以下,亦稱為「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為1.15%以上。
通常,於樹脂金屬複合體中,若暴露於溫度變化較大之環境下,則於樹脂構件之線膨脹係數與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的差較大之情形時,於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之間應變增大,容易產生破裂等破損。即,成為耐熱休克性不充分之樹脂金屬複合體。 通常,利用纖維等強化後之樹脂之成形體之線膨脹係數於成形時之樹脂的流動方向(MD)、及垂直於樹脂之流動之方向(TD)較大地不同,TD之線膨脹係數大於MD。因此,於樹脂金屬複合體中,於比較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時,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與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的差相較於MD之線膨脹係數與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的差變得尤其大。其結果為,認為於將樹脂金屬複合體暴露於溫度變化較大之環境下之情形時,TD應變變得尤其大,而容易產生破裂等。 因此,本發明人等發現,於樹脂金屬複合體中,藉由將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與上述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的差(CTE TD-CTE M)縮小為一定範圍以下,耐熱休克性提高。
另一方面,確認到即便將CTE TD-CTE M縮小為一定範圍以下,於暴露於溫度變化較大之環境下時,有時亦會產生破損。本發明人等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平行流焊接尤其與耐熱休克性相關,藉由將CTE TD-CTE M縮小為一定範圍以下,並且將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設為特定值以上,可獲得優異之耐熱休克性。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藉由將CTE TD-CTE M縮小為一定範圍以下,並且將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設為特定值以上,可獲得優異之耐熱休克性之原因並不確定,但發明人等推測如下。 焊接係形成於樹脂合流之部位,已知與其他部位相比較脆弱,根據其形成過程,分為逆流焊接與平行流焊接。逆流焊接係成形時形成於和樹脂之流動方向相對向之部分之焊接,且認為於熱休克試驗時(或者於環境溫度變化時),容易受到樹脂構件之MD之膨脹收縮之影響。另一方面,平行流焊接係成形時形成於樹脂之流動方向平行之部分之焊接,且認為於熱休克試驗時(或者於環境溫度變化時),容易受到樹脂構件之TD之膨脹收縮之影響。 於樹脂金屬複合體中,成形時樹脂之流動方向平行並合流之平行流焊接較大地受到TD之膨脹收縮的影響。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大於MD之線膨脹係數,故認為,因樹脂金屬複合體之平行流焊接,與金屬構件之應變增大,樹脂構件容易破損。藉由將CTE TD-CTE M設為6.0×10 -5/℃以下之範圍,進而將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設為1.15%以上之範圍,於暴露於溫度變化較大之環境時,樹脂金屬複合體亦可耐受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間之應變,故對容易破損之平行流焊接施加之應力得以緩和,其結果為,認為可獲得具有優異之耐熱休克性之樹脂金屬複合體。 如上所述,第二本發明藉由將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與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的差(CTE TD-CTE M)設為6.0×10 -5/℃以下之範圍,且將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設為1.15%以上之範圍,成為耐熱休克性優異者。 以下,對各項目詳細地進行說明。
[線膨脹係數]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與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的差(CTE TD-CTE M)為6.0×10 -5/℃以下,較佳為5.9×10 -5/℃以下。藉由CTE TD-CTE M為6.0×10 -5/℃以下,可縮小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間之應變,可提高耐熱休克性。 又,關於CTE TD-CTE M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從縮小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間之應變,抑制樹脂金屬複合體之破壞之觀點考慮,較佳為0/℃以上,進而,從同時實現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及樹脂構件之斷裂伸長率或成形性、混練穩定性之觀點考慮,更佳為1.5×10 -5/℃以上,進而較佳為2.0×10 -5/℃以上,更進而較佳為2.5×10 -5/℃以上。 於第二本發明中,線膨脹係數可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係基於與金屬構件之組合所得,但從縮小CTE TD-CTE M,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8.5×10 -5/℃以下,更佳為8.0×10 -5/℃以下。關於CTE TD之下限,並無特別限定,從縮小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間之應變,抑制樹脂金屬複合體之破壞之觀點考慮,較佳為2.0×10 -5/℃以上。 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可利用樹脂構件中所含之玻璃填料(G2)之種類及含量等加以調整。本發明人等發現,藉由製成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或玻璃薄片作為樹脂構件中之玻璃填料(G2),有CTE TD減小之傾向。又,發現藉由增加樹脂構件中之玻璃填料(G2)之含量,有CTE TD減小之傾向。
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5×10 -5~3.0×10 -5/℃,更佳為1.0×10 -5~2.8×10 -5/℃,進而較佳為1.5×10 -5~2.5×10 -5/℃。 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可利用金屬構件中所使用之金屬之種類等來調整。
[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為1.15%以上,較佳為1.20%以上。藉由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為1.15%以上,可緩和樹脂構件與金屬構件間之應力,可提高耐熱休克性。 又,關於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從同時實現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與樹脂構件之彈性模數或耐熱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為2.00%以下。 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可利用樹脂構件中所含之橡膠狀彈性體(B)及離型劑(F)之含量等進行調整。藉由增加樹脂構件中所含之橡膠狀彈性體(B)之含量,有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增大之傾向。
於第二本發明中,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可使用試片導出,該試片係由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形成有平行流焊接之測定用成形體獲得。利用平行流焊接試片進行測定,該平行流焊接試片係自測定用成形體之澆口部沿MD於50~60 mm之位置切割,為寬度10 mm、長度80 mm、厚度2 mm,且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具體而言,使用如下試片進行測定,其係自圖1所示之測定用成形體1上,自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測定用試片之切割部11切割而成。 測定用成形體1係利用圖2及圖3所示之測定用成形體之模具2製作。如圖3所示,模具2設置有間隔壁25。利用間隔壁25,自樹脂投入口24投入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分成流路A及B而於空腔23內流動。並且,分成流路A及B而流動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於空腔23內之樹脂合流部26合流,形成焊接部。此時,間隔壁25附近之焊接部由於合流之樹脂流相對向,故形成逆流焊接。另一方面,遠離間隔壁25之位置、更具體而言,於距間隔壁25沿MD遠於50 mm之位置,合流之樹脂流平行,故形成平行流焊接。 因此,包含第二本發明中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具有平行流焊接部,故可測定於第二本發明中成為目標之平行流焊接部之彎曲斷裂應變。
於第二本發明中,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係使用上述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依據ISO178:2010測定,具體而言,係藉由實施例中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樹脂構件]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樹脂構件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及玻璃填料(G2)。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較佳為包含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該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75~94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6~25質量份。
<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以下,亦稱為SPS(A))為具有高度之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樹脂,較佳為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所例示之SPS(A)同樣者。
作為SPS(A),較佳為選自聚苯乙烯、聚(對甲基苯乙烯)、聚(間甲基苯乙烯)、聚(對第三丁基苯乙烯)、聚(對氯苯乙烯)、聚(間氯苯乙烯)、聚(對氟苯乙烯)、苯乙烯與對甲基苯乙烯之共聚物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選自聚苯乙烯、聚(對甲基苯乙烯)、聚(間甲基苯乙烯)、苯乙烯與對甲基苯乙烯之共聚物中之1種以上,進而較佳為聚苯乙烯、苯乙烯與對甲基苯乙烯之共聚物,最佳為聚苯乙烯。
於在溫度300℃、負荷1.2 kg之條件下進行熔體流動速率(MFR)測定之情形時,SPS(A)較佳為8 g/10 min以上,更佳為10 g/10 min以上,進而較佳為13 g/10 min以上,且較佳為50 g/10 min以下,更佳為35 g/10 min以下。若SPS(A)之上述MFR值為8 g/10 min以上,則於樹脂金屬複合體之成形時之樹脂之流動性方面並無問題,又,若為50 g/10 min以下,則可使樹脂金屬複合體之強度變得充分,可提高耐熱休克性。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SPS(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未達230,000,更佳為未達200,000,進而較佳為未達190,000,更進而較佳為未達185,000,又,較佳為10,000以上,更佳為50,000以上,進而較佳為100,000以上。若SPS(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則於樹脂金屬複合體之成形時之樹脂之流動性方面並無問題,又,若為10,000以上,則可使樹脂金屬複合體之強度變得充分,可提高耐熱休克性。 作為SPS(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之調節方法,可例舉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SPS(A)同樣之方法等。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中之SPS(A)之含量較佳為75~94質量份,更佳為77~93質量份,進而較佳為78~92質量份,更進而較佳為79~91質量份。藉由SPS(A)之含量在上述範圍內,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
SPS(A)可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方法同樣地,藉由使苯乙烯單體等聚合而製造。
<橡膠狀彈性體(B)>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藉由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含有橡膠狀彈性體(B),可提高樹脂構件之韌性,尤其可增大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
作為橡膠狀彈性體(B),較佳為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橡膠狀彈性體(B)同樣者。 橡膠狀彈性體(B)更佳為選自由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R)、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R)、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丁二烯無規共聚物、氫化苯乙烯-丁二烯無規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及苯乙烯-乙烯-丁烯無規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進而較佳為選自由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R)、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R)、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及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進而較佳為選自由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及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進而較佳為選自由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及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及氫化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進而較佳為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
構成橡膠狀彈性體(B)之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與源自二烯、氫化二烯及烯烴之結構單元之合計之質量比[(苯乙烯)/(二烯、氫化二烯、烯烴)]較佳為20/80~70/30,更佳為25/75~60/40,進而較佳為25/75~45/55。以橡膠狀彈性體(B)之苯乙烯含量計,較佳為25~60質量%之範圍,更佳為25~45%之範圍。 藉由設為此種質量比,可提高與SPS(A)之相溶性,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中之橡膠狀彈性體(B)之含量較佳為6~25質量份,更佳為7~2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8~15質量份,更進而較佳為8~12質量份。藉由橡膠狀彈性體(B)之含量在上述範圍內,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
<結晶成核劑(C)>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較佳為進而含有結晶成核劑(C)。藉由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含有結晶成核劑(C),可提高結晶溫度,能夠進行用於結晶之溫度條件之廣泛之設定,而可提高生產性。 又,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中,結晶成核劑(C)之含量較佳為0.6~2.0質量份,更佳為0.7~1.8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8~1.5質量份。藉由結晶成核劑(C)之含量為0.6質量份以上,能夠進行用於結晶之溫度條件之廣泛之設定,而可提高生產性。又,藉由為2.0質量份以下,於成形時,可抑制所產生之氣體成分量,可獲得良好之外觀。
作為結晶成核劑(C),較佳為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結晶成核劑(C)同樣者。其等之中,從提高結晶溫度之觀點考慮,較佳為使用磷酸或亞磷酸之有機化合物之鋰鹽,更佳為使用[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鋰。
<改性聚苯醚(D)>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較佳為進而包含改性聚苯醚(D)。藉由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包含改性聚苯醚(D),可提高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與下述玻璃填料(G)之界面強度,故作為樹脂部之結構體之強度增高,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 又,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中,改性聚苯醚(D)之含量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較佳為 0.1~15.0質量份,更佳為0.1~10.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1~6.0質量份。藉由改性聚苯醚(D)之含量為0.1質量份以上,可提高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與下述玻璃填料(G)之界面強度,故作為樹脂部之結構體之強度增高,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又,藉由為15質量份以下,可確保充分之結晶度,可容易地確保耐熱性或剛性。
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所使用之改性聚苯醚(D)係與SPS(A)具有相溶性,提高與其他成分之相溶性者,較佳為具有能夠與玻璃填料(G2)反應之極性基。 如此改性聚苯醚(D)係基於如下目的而調配:提高SPS(A)與其他成分、尤其是玻璃填料(G2)之相溶性,提高各成分間之界面強度。更具體而言,改性聚苯醚(D)較佳為酸改性聚苯醚。 能夠與玻璃填料(G2)反應之極性基係指可與玻璃填料(G2)所具有之極性基反應之官能基,作為具體例,較佳為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官能基同樣者,更佳為羧酸基。 作為改性聚苯醚(D),較佳為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及順丁烯二酸酐改性聚苯醚,更佳為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
改性聚苯醚(D)之改性量(改性劑含量)較佳為0.1~20質量%,更佳為0.2~15質量%,進而較佳為0.3~10質量%,更進而較佳為0.5~5.0質量%。藉由改性量在上述範圍,可提高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與下述玻璃填料(G2)之界面強度,故可提高作為樹脂部之結構體之強度。
作為聚苯醚之例,較佳為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聚苯醚同樣者。 又,作為聚苯醚之改性中所使用之改性劑,可例舉於同一分子內具有乙烯性雙鍵與極性基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可例舉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改性劑同樣者,可尤佳地使用順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及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可更較佳地使用反丁烯二酸。上述各種改性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改性聚苯醚(D)可藉由使上述聚苯醚與改性劑反應而獲得。改性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例舉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改性方法同樣之方法,較佳為可例舉熔融改性及溶液改性,更佳為熔融改性。即,上述改性聚苯醚(D)較佳為藉由熔融改性製造之改性聚苯醚、或藉由溶液改性製造之改性聚苯醚,更佳為藉由熔融改性製造之改性聚苯醚。 又,熔融改性之具體之各種條件較佳為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熔融改性同樣的各種條件。
<抗氧化劑(E)> 從耐熱性之觀點考慮,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較佳為進而包含抗氧化劑(E)。抗氧化劑(E)較佳為使用選自酚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及硫系化合物中之1種以上,從耐熱性之觀點考慮,更佳為酚系化合物。
作為酚系抗氧化劑之具體例,可例舉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酚系抗氧化劑同樣者,尤佳為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作為磷系抗氧化劑,可例舉: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亞磷酸三(單及二壬基苯基)酯等單亞磷酸酯或二亞磷酸酯等。 作為硫系抗氧化劑,可例舉:2,2-雙{[3-(十二烷基硫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丙烷-1,3-二基雙[3-(十二烷基硫基)丙酸酯]、3,3'-硫代二丙酸二(十三烷基)酯、3,3'-硫代二丙酸酯等。
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中,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抗氧化劑(E)之含量較佳為0.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1質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0.15質量份以上。又,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0.7質量份以下。若抗氧化劑之量在上述範圍,則加工時之耐熱變色性變良好,進而可獲得長期耐熱性,亦可抑制抗氧化劑之滲出,不會對外觀造成不良影響。
<離型劑(F)>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較佳為進而包含離型劑(F)。 作為離型劑(F),可自聚乙烯蠟、聚矽氧油、長鏈羧酸等公知者中任意地選擇使用。 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中,相對於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離·型劑(F)之含量較佳為0.05~3.0質量份,更佳為0.1~2.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1~1.5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1~1.0質量份。
<玻璃填料(G2)> 於第二本發明中,藉由使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含有玻璃填料(G2),可縮小CTE TD,而縮小CTE TD-CTE M,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 於本發明中,玻璃填料(G2)較佳為選自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及玻璃薄片中之1種以上。藉由使玻璃填料(G2)為選自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及玻璃薄片中之1種以上,可容易地降低樹脂構件之線膨脹係數。尤其是藉由使用選自上述中之玻璃填料(G2),不僅可有效地縮小MD之線膨脹係數,亦可有效地縮小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故可縮小CTE TD-CTE M,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故而較佳。
(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 於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中,扁平形狀係指玻璃纖維之異形比大於1之形狀。於本發明中,異形比係指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垂直於纖維軸之剖面之長徑與短徑的比,即,長徑/短徑。又,長徑係於垂直於纖維軸之剖面,通過重心,且剖面之外緣上之2點間之距離成為最長之部分的直線距離,短徑係通過重點,且與長徑垂直相交之直線和剖面之外緣相交之2點間的直線距離。 藉由使用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可減小CTE TD,故可縮小CTE TD-CTE M,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 從縮小CTE TD-CTE M,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之觀點考慮,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異形比較佳為2.0~6.0,更佳為3.0~5.0,進而較佳為3.5~4.5。又,短徑較佳為3 μm~10 μm,更佳為5 μm~8 μm。 玻璃纖維之長徑及短徑均為數量平均,係藉由利用數位顯微鏡對50個以上之任意選擇之玻璃纖維進行圖像分析而測定,而以數量平均之形式算出。
從縮小CTE TD-CTE M,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之觀點考慮,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纖維直徑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10.5 μm以上,進而較佳為11 μm以上,更進而較佳為12 μm以上。又,從確保成形時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之觀點考慮,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纖維直徑較佳為20 μm以下,更佳為18 μm以下。 再者,於本發明中,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的纖維直徑意指藉由將垂直於纖維軸之剖面換算為具有與該剖面之面積相同之面積的圓所獲得之圓之直徑。玻璃纖維之纖維直徑為數量平均,係藉由對50個以上之任意選擇之玻璃纖維,進行利用數位顯微鏡之圖像分析而進行測定並算出。
從確保成形時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及處理性之觀點考慮,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纖維長度較佳為1~50 mm,更佳為1.5~15 mm,更進而較佳為2~8 mm。又,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纖維長度因擠出混練時之折損等,較佳為於樹脂組合物顆粒中,於成為300~600 μm之狀態下包含。 玻璃纖維之纖維長度為數量平均,係藉由對50個以上之任意選擇之玻璃纖維,進行利用數位顯微鏡之圖像分析而進行測定並算出。
(玻璃薄片) 作為玻璃薄片,較佳為鱗片狀粒子。再者,鱗片狀係指平均厚度小於平均短徑之扁平狀之粒子形狀。 藉由使用玻璃薄片,可減小CTE TD,故可縮小CTE TD-CTE M,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
從縮小CTE TD-CTE M,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之觀點考慮,玻璃薄片之平均長徑與平均短徑之縱橫比(平均長徑/平均短徑)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進而較佳為1.6以下。 又,從縮小CTE TD-CTE M,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之觀點考慮,玻璃薄片之平均長徑與平均厚度之縱橫比(平均長徑/平均厚度)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30以上。
從確保成形時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及處理性之觀點考慮,玻璃薄片之平均長徑較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1~500 μm,進而較佳為1~200 μm。又,從確保成形時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及處理性之觀點考慮,玻璃薄片之平均短徑較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1~500 μm,進而較佳為1~200 μm。
再者,上述玻璃薄片之平均長徑、平均短徑及平均厚度均為數量平均,係藉由對50個以上之任意選擇之玻璃薄片,進行利用數位顯微鏡之圖像分析而進行測定並算出。
為了提高與SPS(A)之接著性,玻璃填料(G2)較佳為利用偶合劑實施表面處理,更佳為利用矽烷系偶合劑或鈦系偶合劑進行處理,從與樹脂成分之相溶性之觀點考慮,進而較佳為利用矽烷系偶合劑進行處理。 作為矽烷系偶合劑之具體例,可例舉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矽烷系偶合劑同樣者,較佳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β-(3,4-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胺基矽烷、環氧矽烷。 作為鈦系偶合劑之具體例,可例舉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鈦系偶合劑同樣者,較佳為三(N-醯胺乙基-胺基乙基)鈦酸異丙酯。
第二本發明中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之玻璃填料(G2)的含量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與玻璃填料(G2)之合計100質量%中,較佳為20.0~65.0質量%,更佳為23.0~55.0質量%,進而較佳為25.0~45.0質量%。藉由玻璃填料(G2)之含量為20.0質量%以上,可縮小CTE TD,而縮小CTE TD-CTE M,可提高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藉由玻璃填料(G2)之含量為65.0質量%以下,可確保成形時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
<其他成分> 於第二本發明中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可於不阻礙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添加任意之其他成分。 作為其他成分,可包含作為任意之成分之色劑、交聯劑、交聯助劑、分散劑、塑化劑、防污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阻燃劑、阻燃助劑及防靜電劑等。 作為色料、分散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阻燃劑及阻燃助劑之具體例,可例舉與上述第一本發明中例示之色料、分散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阻燃劑及阻燃助劑同樣者。
(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製造) 於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係調配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樹脂(A)、橡膠狀彈性體(B)及玻璃填料(G2)、及視需要之上述結晶成核劑(C)、改性聚苯醚(D)、抗氧化劑(E)、離型劑(F)及其他成分並混練而獲得組合物。 調配及混練可藉由如下方法進行:利用通常使用之設備、例如帶式混合機、轉鼓、亨舍爾混合機等進行預混合,並使用班布里混合機、單螺桿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多螺桿擠出機及雙向捏合機等。
<金屬構件> 作為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之金屬構件,較佳為選自由鋁、不鏽鋼、銅、鈦及其等之合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更佳為選自鋁、不鏽鋼及銅中之至少1種。該等金屬可根據目標之用途、物性選擇,更佳為使用銅或銅合金。金屬構件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平板狀、曲板狀、棒狀、筒狀、塊狀等。亦可為包含其等之組合之結構體。
<用途> 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即便交替地暴露於高溫環境下與低溫環境下,亦不易產生破裂等破損,且耐久性、所謂耐熱休克性優異。因此,例如以電子、電氣機械領域、汽車領域、家用電器領域為中心,作為使作為不同種類材料之金屬與樹脂一體化而成之零件,可於如交替地暴露於高溫環境下與低溫環境下之嚴酷之環境下使用。作為使用溫度範圍,例如可於作為高溫環境之110℃以上且150℃以下、作為低溫環境之-50℃以上且-30℃以下之溫度區域中使用,亦可於溫度之差為140℃以上、進而160℃以上變化之環境下使用。具體而言,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可用作針對車輛之鋰離子電池或電動汽車等之控制電路配線中所使用之端子台及匯流排構件、配電盤、分電盤、控制盤等盤內所使用之端子台及匯流排構件、大型機械中所使用之電線等之中繼盒內所使用之端子台及匯流排構件、螺線管閥等。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其等之任何限制。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使用之原料如下所述。 <SPS(對排聚苯乙烯)(A)> ・SPS-30:對排聚苯乙烯樹脂,重量平均分子量:150,000,MFR:30 g/10 min,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SPS-13:對排聚苯乙烯樹脂,重量平均分子量:180,000,MFR:13 g/10 min,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SPS-09:對排聚苯乙烯樹脂,重量平均分子量:200,000,MFR:9 g/10 min,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SPS-06:對排聚苯乙烯樹脂,重量平均分子量:230,000~250,000,MFR:6 g/10 min,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橡膠狀彈性體(B)> ・SEPTON8006:SEPTON8006,氫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含量33%,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結晶成核劑(C)> ・NA-70:Adekastab NA-70,[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鋰,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NA-11:Adekastab NA-11,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磷酸鈉,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改性聚苯醚(D)> ・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改性量1.5質量% <抗氧化劑(E)> ・抗氧化劑,Irganox1010:Irganox1010,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離型劑(F)> ・KF-53:甲基苯基聚矽氧油,Shin-Etsu Silicones公司製造 <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G)(玻璃填料(G2))> ・3PA-820:CSG 3PA-820,剖面:扁平形狀(短徑:7 μm,異形比:4),纖維長度:3 mm,日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3J-820:CSG 3J-820,剖面:扁平形狀,纖維直徑:10.5 μm(短徑:5 μm,異形比:4),纖維長度:3 mm,日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T-249-FGF:ECS 03 T-249-FGF,剖面:扁平形狀(短徑:7 μm,異形比:4),纖維長度:3 mm,日本電氣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不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 ・T-249H:ECS 03 T-249H,剖面:真圓,纖維直徑:10.5 μm,纖維長度:3 mm,日本電氣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玻璃薄片(玻璃填料(G2))> ・REFG315: Fleka REFG-315,平均長徑:160 μm,平均短徑:160 μm,平均厚度:5 μm,縱橫比(平均長徑/平均短徑):1,縱橫比:(平均長徑/平均厚度):32,Nippon Sheet Glas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實施例] 實施例1-1~1-14、比較例1-1~1-11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製造) 以表1及2中所記載之比率調配玻璃纖維(G)以外之各成分,並利用亨舍爾混合機進行乾摻。繼而,一面使用雙螺桿擠出機TEM37SS(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螺桿轉速220 rpm、料筒溫度270~290℃下將玻璃纖維(G)以表1及2中所記載之比率側進料,一面將樹脂組合物混練,而製作顆粒。使用熱風乾燥機將所獲得之顆粒於120℃下進行5小時乾燥,獲得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顆粒。使用所獲得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顆粒進行評價。
(1)SFL(Spiral Flow Length,流動長度) 使用射出成形機MD100Xi2.7(NIIGATA MACHINE TECHN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對所獲得之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SFL(單位:mm)進行測定。測定時之射出條件設為料缸溫度290℃、模具溫度150℃、射出壓力設定100 MPa,使用流路厚度1 mm、寬度10 mm、阿基米德螺旋形狀之螺旋流動模具。SFL之值越大,表示流動性越良好。將結果示於表1及表2。
(2)拉伸試驗 使用射出成形機SH100A(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樹脂溫度290℃、模具表面溫度150℃下,製作包含所獲得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顆粒之厚度4 mm的啞鈴狀試片。此處啞鈴狀試片係製作依據JIS K7139:2009之多用途試片(A1型)。使用所獲得之啞鈴狀試片,依據ISO 527-1,2:2019測定拉伸斷裂應力及拉伸斷裂應變。拉伸斷裂應力及拉伸斷裂應變越高,表示韌性越良好。將結果示於表1及表2。
(3)回焊耐熱性 使用射出成形機MD100Xi2.7(NIIGATA MACHINE TECHN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樹脂溫度290℃、模具表面溫度150℃下,製作包含所獲得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顆粒之80 mm×80 mm×厚度2 mm的角板試片。 使用回焊爐UNI-5016F(日本ANTO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藉由依據IEC60068-2-58(2015年,第4版)之回焊法求出所製作之角板試片之焊料耐熱性。於上述回焊法之回焊溫度分佈中,將超過峰值溫度260℃、255℃之時間設定為25秒,進行回焊處理。 測定回焊處理前後之試片之樹脂之流動方向(MD)、與垂直於樹脂之流動方向之方向(TD)之尺寸變化,求出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與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進而,由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與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根據下述式求出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MD)。各方向之回焊處理收縮率越小且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之值越接近1,表示回焊耐熱性越良好。將結果示於表1及表2。再者,表1及表2中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MD)的值係基於將數值四捨五入以取整數之前之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及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值而計算所得者。 (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
(4)載荷撓曲溫度 使用射出成形機SH100A(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樹脂溫度290℃、模具表面溫度150℃下,製作包含所獲得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80 mm×10 mm×厚度4 mm之短條試片。 使用所獲得之短條試片,依據ISO75-1,2:2020,測定載荷撓曲溫度(負荷1.8 MPa)。載荷撓曲溫度越高,表示耐熱性越良好。將結果示於表1及表2。
(5)結晶溫度 使用示差掃描熱量測定DSC8500(PerkinElmer,Inc.製造),測定結晶溫度。將所獲得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顆粒封入至鋁鍋中,於氮氣氣氛下以20℃/min之速度自室溫升溫至300℃,於300℃下保持1分鐘,其後以20℃/min之速度降溫至室溫,將所測定之結晶波峰之峰頂溫度設為結晶溫度。結晶溫度越高,越能夠進行用於結晶之溫度條件之廣泛之設定,而可提高生產性。將結果示於表1及表2。
將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評價結果示於表1及表2。
[表1] 表1
   實施例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 SPS(A) SPS-30 質量份                               90.0         
SPS-13 質量份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100.0 97.5 95.0       90.0 90.0
SPS-09 質量份                                  90.0      
SPS-06 質量份                                          
橡膠狀彈性體(B) SEPTON8006 質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0 2.5 5.0 10.0 10.0 10.0 10.0
結晶成核劑(C) NA-70 質量份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0   
NA-11 質量份                                        1.0
改性聚苯醚(D) 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 質量份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抗氧化劑(E) Irganox1010 質量份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離型劑(F) KF-53 質量份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玻璃纖維(G) 3PA-820 質量% *1 40.0 50.0 6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3J-820 質量% *1          40.0 50.0                           
T-249-FGF 質量% *1                40.0 50.0                   40.0
T-249H 質量% *1                                          
評價結果 SFL mm 176 158 105 168 143 164 148 167 178 182 179 133 148 164
拉伸斷裂應力 MPa 129 136 143 139 138 134 149 133 127 132 126 130 127 134
拉伸斷裂應變 % 1.5 1.3 1.1 1.8 1.4 1.6 1.5 1.3 1.2 1.4 1.5 1.6 1.6 1.6
載荷撓曲溫度 262 264 266 260 260 264 266 265 264 263 263 261 260 262
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 % 0.06 0.05 0.02 0.06 0.05 0.06 0.04 0.07 0.08 0.07 0.04 0.06 0.06 0.07
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 % 0.09 0.09 0.08 0.08 0.09 0.08 0.08 0.12 0.10 0.12 0.08 0.11 0.09 0.10
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MD) *2 - 1.4 1.8 4.4 1.3 1.7 1.3 2.1 1.6 1.6 1.7 1.8 1.7 1.4 1.4
結晶溫度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8 246
*1 表示相對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玻璃纖維(G)之合計之玻璃纖維(G)之含量 *2 基於進行四捨五入將數值取整數前之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及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值進行計算所得者。
[表2] 表2
   比較例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 SPS(A) SPS-30 質量份                                 
SPS-13 質量份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80.0    90.0 90.0
SPS-09 質量份                                 
SPS-06 質量份                         90.0      
橡膠狀彈性體(B) SEPTON8006 質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10.0
結晶成核劑(C) NA-70 質量份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0.0 0.3
改性聚苯醚(D) 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 質量份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抗氧化劑(E) Irganox1010 質量份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離型劑(F) KF-53 質量份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玻璃纖維(G) 3PA-820 質量% *1          30.0 70.0       40.0 40.0 40.0 40.0
3J-820 質量% *1                30.0               
T-249-FGF 質量% *1                   30.0            
T-249H 質量% *1 30.0 40.0 50.0                        
評價結果 SFL mm 188 169 146 196 無法混練 190 181 144 124 176 151
拉伸斷裂應力 MPa 119 133 137 110 123 117 119 130 129 135
拉伸斷裂應變 MPa 1.9 1.7 1.3 1.6 2.0 1.8 1.7 1.6 1.5 1.6
載荷撓曲溫度 252 256 259 257 255 259 256 259 258 262
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 % 0.07 0.02 0.03 0.10 0.09 0.10 0.06 0.03 0.06 0.06
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 % 0.20 0.23 0.21 0.11 0.10 0.11 0.08 0.08 0.09 0.09
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MD) *2 - 2.8 11.9 8.10 1.12 1.1 1.1 1.4 3.0 1.4 1.4
結晶溫度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47 222 245
*1 表示相對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玻璃纖維(G)之合計之玻璃纖維(G)之含量 *2 基於進行四捨五入將數值取整數前之M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及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值進行計算所得者。
由表1及表2之結果可知,第一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具有優異之耐熱性及高溫下之尺寸穩定性。因此本發明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可尤其適宜地用作耐回焊性樹脂材料。
[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之實施例] 實施例2-1~2-6、比較例2-1~2-10 以表3及表4中所記載之比率調配玻璃填料(G2)以外之各成分,並利用亨舍爾混合機進行乾摻。繼而,一面使用雙螺桿擠出機TEM37SS(芝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螺桿轉速250 rpm、料筒溫度290℃下將玻璃填料(G2)以表3及表4中所記載之比率側進料,一面將樹脂組合物混練,而製作顆粒。使用熱風乾燥機將所獲得之顆粒於120℃下進行5小時乾燥,獲得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顆粒。使用所獲得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顆粒進行評價。
(1)線膨脹係數 (1-1)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 使用射出成型機SE100-EV(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料缸溫度290℃、模具溫度150℃下,製作包含所獲得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顆粒之厚度4 mm的啞鈴狀試片。此處啞鈴狀試片係製作依據JIS K7139:2009之多用途試片(A1型)。自所獲得之啞鈴型拉伸試片,於圖4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測定用試片之切割部32之位置切割試片。試片之大小設為4 mm×4 mm×10 mm。 使用所獲得之試片,利用熱機械分析裝置(日立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MA7100),於下述測定條件下,測定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 ≪測定條件≫ ・試驗裝置:熱機械分析裝置(日立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MA7100) ・測定模式:壓縮 ・測定溫度:-60~270℃ ・升溫溫度:5℃/min ・評價區域:-40~120℃
(1-2)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 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係依據JIS Z2285:2003進行測定。再者,實施例中所使用之金屬構件(不鏽鋼(SUS304)製)之線膨脹係數(CTE M)為1.73×10 -5/℃。
(2)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 (試片之製作) 使用射出成型機SE100-EV(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利用圖2及3所示之形狀之模具,於料缸溫度290℃、模具溫度150℃下製作圖1所示之測定用成形體1。測定用成形體1之厚度設為2 mm。 自所獲得之試驗用成形體,如圖1所示,自流路A之澆口部13A及流路B之澆口部13B,沿MD於50~60 mm之位置,切割寬度10 mm、長度80 mm、厚度2 mm之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測定用試片。 使用所獲得之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測定用試片,依據ISO178:2010,於下述測定條件下進行彎曲試驗,測定包含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此時試片係以中央部分(圖1之平行流焊接部12之部位)被壓頭按壓之方式進行設置。 ≪測定條件≫ ・支點間距離30 mm ・支點半徑2 mm ・壓頭半徑5 mm ・試驗速度1 mm/min
(3)耐熱休克性 使用射出成型機SE50-EV(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如圖7所示,於模具之空腔內安裝金屬構件(不鏽鋼(SUS304)製,大小:6 mm×6 mm×103 mm),於料缸溫度290℃、模具溫度150℃下,製作耐熱休克性評價用試片。於耐熱休克性評價用試片中,如圖5所示,樹脂構件係以半徑10 mm、長度85 mm之形狀被覆於金屬構件。又,於圖6所示之剖面中,樹脂構件之最小壁厚為0.76 mm。於耐熱休克性評價用試片之樹脂構件中,於和澆口部相反之側之長邊方向存在焊接線。 使用所獲得之耐熱休克性評價用試片,利用小型冷熱衝擊裝置TES-12-A(ESP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下述測定條件下進行熱休克試驗。於3個耐熱休克性評價用試片中,測定產生焊接線中之破裂之循環數之最小值,並基於下述評價基準評價耐熱休克性。 ≪測定條件≫ ・1個循環之條件:於-40℃下45分鐘→於120℃下45分鐘 ≪評價基準≫ A:產生破裂之循環數之最小值大於250個循環。 B:產生破裂之循環數之最小值大於200個循環且為250個循環以下。 C:產生破裂之循環數之最小值大於100個循環且為200個循環以下。 D:產生破裂之循環數之最小值為100個循環以下
將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評價結果示於表3及4。
[表3] 表3
   實施例
2-1 2-2 2-3 2-4 2-5 2-6
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 SPS(A) SPS-30 質量份 90.0 90.0 90.0 90.0 90.0 80.0
橡膠狀彈性體(B) SEPTON8006 質量份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結晶成核劑(C) NA-70 質量份 1.0 1.0 1.0 1.0 1.0 1.0
改性聚苯醚(D) 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 質量份 2.0 2.0 2.0 2.0 2.0 10.0
抗氧化劑(E) Irganox1010 質量份 0.6 0.6 0.6 0.6 0.6 0.6
離型劑(F) KF-53 質量份 0.3 0.3 0.3 0.3 1.0 0.3
玻璃填料(G2) T-249-FGF 質量% * 30.0 40.0            
REFG315 質量% *       30.0 40.0 40.0 40.0
T-249H 質量% *                  
物性 CTE TD ×10 -5/℃ 7.55 7.07 6.23 4.82 7.48 7.53
CTE M ×10 -5/℃ 1.73 1.73 1.73 1.73 1.73 1.73
CTE TD-CTE M ×10 -5/℃ 5.82 5.34 4.50 3.09 5.75 5.80
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 % 1.43 1.23 1.36 1.15 1.21 1.30
評價結果 耐熱休克性 - A B A A A A
* 表示相對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玻璃填料(G2)之合計之玻璃填料(G2)之含量 [表4] 表4
   比較例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 SPS(A) SPS-30 質量份 80.0 70.0 90.0 90.0 90.0 90.0 95.0 95.0 90.0 90.0
橡膠狀彈性體(B) SEPTON8006 質量份 20.0 30.0 10.0 10.0 10.0 10.0 5.0 5.0 10.0 10.0
結晶成核劑(C) NΑ-70 質量份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改性聚苯醚(D) 反丁烯二酸改性聚苯醚 質量份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抗氧化劑(E) Irganox1010 質量份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0.6
離型劑(F) KF-53 質量份 0.3 0.3 0.3 0.3 0.3 0.3 - - 0.3 0.3
玻璃填料(G2) T-249-FGF 質量% * 40.0 40.0 50.0          20.0 30.0 45.0 20.0
REFG315 質量% *                              
T-249H 質量% *          30.0 40.0 50.0            
物性 CTE TD ×10 -5/℃ 8.49 9.43 6.66 8.75 8.60 8.01 7.13 6.63 7.12 8.56
CTE M ×10 -5/℃ 1.73 1.73 1.73 1.73 1.73 1.73 1.73 1.73 1.73 1.73
CTE TD-CTE M ×10 -5/℃ 6.76 7.70 4.93 7.02 6.87 6.28 5.40 4.90 5.39 6.83
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 % 1.57 1.62 0.94 1.66 1.65 1.44 1.12 1.11 1.08 1.48
評價結果 耐熱休克性 - C C C D D D D D C C
* 表示相對於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玻璃填料(G2)之合計之玻璃填料(G2)之含量
由表3及表4之結果可知,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具有優異之耐熱休克性。
1: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測定用成形體 2:平行流焊接之彎曲斷裂應變測定用成形體之模具 4:耐熱休克性評價用試片 5:耐熱休克評價用試片之模具 11:試片之切割部 12:平行流焊接部 13A:流路A之澆口部 13B:流路B之澆口部 21:模具上部 22:模具下部 23:空腔 24:樹脂投入口 25:間隔壁 26:樹脂合流部 31:啞鈴狀試片 32: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測定用試片之切割部 41:樹脂構件 42:金屬構件 43:澆口部 44:焊接線之位置 51:空腔 52:樹脂投入口
圖1係表示用以測定包含第二本發明中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之試片之切割部的概略圖。 圖2係包含第二本發明中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之模具的概略剖視圖。 圖3係自模具上部側觀察包含第二本發明中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之模具之空腔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4係用以測定第二本發明中之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之試片之切割部的概略圖。 圖5係用以評價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之試片的概略圖。 圖6係用以評價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之試片的概略剖視圖。 圖7係用以評價第二本發明之樹脂金屬複合體之耐熱休克性之試片之模具的概略圖。

Claims (25)

  1. 一種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係包含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及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G)者,且 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包含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以及結晶成核劑(C)0.6~2.0質量份,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83~100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0~17質量份, 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與上述玻璃纖維(G)之合計之上述玻璃纖維(G)之含量為33.0~65.0質量%。
  2. 如請求項1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100質量份為0.1~5.0質量份之改性聚苯醚(D)。
  3. 如請求項1或2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00,000。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玻璃纖維(G)之異形比為3.5~4.5。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玻璃纖維(G)之纖維直徑為10 μm以上。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依據IEC60068-2-58,對包含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試片進行處理,所測定之TD之回焊處理收縮率為0.20%以下,回焊處理收縮率之各向異性(TD/MD)為4.5以下。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其中包含上述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試片之依據ISO75-1,2(2020)的A法測定之載荷撓曲溫度達到255℃以上。
  8. 一種耐回焊性樹脂材料,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9. 一種回焊用成形體,其包含如請求項8之耐回焊性樹脂材料。
  10. 一種樹脂金屬複合體,其包含如請求項9之回焊用成形體、及金屬構件。
  11. 一種連接器,其包含如請求項10之樹脂金屬複合體。
  12. 如請求項11之連接器,其用於回焊步驟。
  13. 如請求項11之連接器,其用於利用表面安裝進行之回焊步驟。
  14. 一種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係包含樹脂構件及金屬構件者, 上述樹脂構件包含含有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及玻璃填料(G2)之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且 上述樹脂構件之TD之線膨脹係數(CTE TD)與上述金屬構件之線膨脹係數(CTE M)的差(CTE TD-CTE M)為6.0×10 -5/℃以下, 包含上述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之平行流焊接試片中之彎曲斷裂應變為1.15%以上。
  15. 如請求項14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包含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該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30,000之具有對排結構之苯乙烯系聚合物(A)75~94質量份、及橡膠狀彈性體(B)6~25質量份。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玻璃填料(G2)係選自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及玻璃薄片中之1種以上。
  17. 如請求項16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異形比為3.5~4.5。
  18. 如請求項16或17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具有扁平形狀之剖面之玻璃纖維之纖維直徑為10 μm以上。
  19. 如請求項16至18中任一項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玻璃薄片為鱗片狀粒子。
  20. 如請求項14至19中任一項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相對於上述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與上述玻璃填料(G2)之合計之上述玻璃填料(G2)之含量為20.0~65.0質量%。
  21.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為0.6~2.0質量份之結晶成核劑(C)。
  22. 如請求項15至21中任一項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為0.1~15.0質量份之改性聚苯醚(D)。
  23. 如請求項15至22中任一項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熱塑性樹脂組合物(T2)進而包含相對於上述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S2)100質量份為0.05~3.0質量份之離型劑(F)。
  24. 如請求項15至23中任一項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苯乙烯系聚合物(A)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未達200,000。
  25. 如請求項14至24中任一項之樹脂金屬複合體,其中上述金屬構件係選自由鋁、不鏽鋼、銅、鈦及其等之合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TW112127486A 2022-07-26 2023-07-24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樹脂金屬複合體 TW2024135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18878 2022-07-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3521A true TW202413521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5578B (zh) 具有可激光活化的金属化合物的激光可镀覆热塑性组合物和由其成形的制品
KR100424085B1 (ko) 난연성폴리스티렌계수지조성물및폴리스티렌계수지성형체
JPH0977937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プリプレグ及びプリント配線用基板
US6169146B1 (en) Styren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yrene resin molded products
TW201704413A (zh) 高熱傳導性低壓模塑之熱熔黏著劑
KR20150118116A (ko) 고유전율 재료용 수지 조성물, 이것을 포함하는 성형품, 및 착색용 마스터배치
JPH11302481A (ja)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半導体搬送用治具
TW202413521A (zh) 纖維強化熱塑性樹脂組合物及樹脂金屬複合體
EP0787762A1 (en) Plated molding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plated moldings
WO2024024653A1 (ja) 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金属複合体
JP5264790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TW202239856A (zh) 苯乙烯系樹脂組合物
JP7249777B2 (ja) 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7139027B2 (ja) 樹脂金属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47113B2 (ja)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2018062608A (ja) 樹脂組成物
JP7182503B2 (ja) 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2012167135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止水材用樹脂組成物
JPH0753815A (ja) 耐衝撃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WO2023182464A1 (ja) シンジオタクチックポリスチレン低誘電シート成形体
US20240182685A1 (en) Polyamide compositions
WO2022210593A1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エー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2000073992A (ja) ファン
JPH11124480A (ja) 半導体封止用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の半導体封止用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
JPWO2020235437A1 (ja) 配線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