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2692A - 吸塵器 - Google Patents
吸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412692A TW202412692A TW112118928A TW112118928A TW202412692A TW 202412692 A TW202412692 A TW 202412692A TW 112118928 A TW112118928 A TW 112118928A TW 112118928 A TW112118928 A TW 112118928A TW 202412692 A TW202412692 A TW 20241269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 battery
- nozzle
- suction tube
- vacuum clean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3443 Unconscious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0 scra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揭示的吸塵器具備:吸引源,產生用於吸入塵埃的吸引力;吸引管,形成有供藉由吸引源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流動的流路;電池容置部,容置有對吸引源供給電力的電池;握持部,從電池容置部延伸設置,並且形成為由使用者握持;及操作部,為了使吸引源作動而受到操作。握持部具有從電池容置部在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延伸設置的延伸設置部分。操作部設置於握持部的延伸設置部分。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內置有電池的吸塵器。
已有在開發內置有電池的各種吸塵器(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19-69298號公報)。如圖11所示,日本專利特開2019-69298號公報的吸塵器900具有本體部910,前述本體部910內置有:吸引源911,產生吸引力;及電池912,對吸引源911供給電力。電池912在本體部910內配置於吸引源911的前側。
吸塵器900更具備:吸引管913,形成有供藉由吸引源911的吸引力從地板面吸起的塵埃流動的流路;及集塵部914,貯存已通過吸引管913的塵埃。
吸引管913的上端在電池912的下側的位置上連接於本體部910,並且在吸引管913的下端連接有吸入嘴915。吸入嘴915是構成為容許吸引管913從圖11所示的直立姿勢往後方傾動,在吸引管913往後方傾動的後傾姿勢下,使用者變得容易一邊將吸入嘴915往前方推出,一邊使其在地板面上移動。
吸入嘴915形成有朝向地板面開口的吸入空間,當吸引源911的吸引力作用時,地板面上的塵埃就會被吸入吸入空間。此吸入空間比吸引管913的流路更寬廣。藉此,在吸引源911作動時,將可在地板面上從寬廣的區域吸引塵埃。
集塵部914是以大致圓筒形狀的容器所構成,且連接於吸引管913,以使通過吸入嘴915及吸引管913而和塵埃一起流入的空氣在集塵部914內成為旋繞流。在集塵部914內生成旋繞流的結果,塵埃大多數會被離心分離而可在集塵部914內貯存。又,用於捕捉未完全離心分離之細小塵埃的過濾器916配置於集塵部914與吸引源911之間。
在相對於本體部910往上側分開的位置上,設置有往前後方向延伸的棒狀的握持部920。握持部920與本體部910之間的空間成為使用者可插入手指的大小。前端支撐部917及後端支撐部918是設置成在從本體部910往上側分開的位置上保持握持部920。前端支撐部917是在本體部910中容置有電池912的部分的上側,從本體部910往上方延伸,且連接於握持部920的前端。後端支撐部918是從本體部910的後面往上方突出,且連接於握持部920的後端。
在握持部920設置有操作部921,前述操作部921是為了使吸引源911作動或停止而受到操作。操作部921配置於握持部920的前側部分,以供使用者可以握持握持部920。
電池912的容量越大,可以連續運轉吸塵器900的期間就變得越長。另一方面,若電池912的容量增加,電池912就會變重。電池912的重量的增加會如以下所述地對吸塵器900的操作帶來不良影響。
當吸引管913成為圖11所示的直立姿勢時,電池912雖然位於吸引管913的延長線上,但握持部920相對於吸引管913的延長線位於後側。當使用者從此狀態握住握持部920往後方拉動時,吸引管913及本體部910會往後方傾動。在此狀態下,使用者對握持部920的握持部分可成為比電池912更低的位置。亦即,在吸引管913的軸方向上從使用者側來觀看,電池912是相對於使用者的握持部分位於上側(以下,將此狀態下的電池912對使用者的握持部分之相對位置稱為「第1旋轉位置」)。若使用者從此狀態使握持部920往左方或右方傾動,本體部910及吸引管913就會繞著吸引管913的軸旋轉,吸引管913的前端所安裝的吸入嘴915的方向就可改變。此時,從使用者側來觀看,電池912可位移至相對於使用者的握持部分位於斜上側(以下,將此狀態下的電池912對使用者的握持部分之相對位置稱為「第2旋轉位置」)。
使用者在改變吸入嘴100的方向時,雖然進行使握持部920往左方或右方傾動的操作,但通常會一邊維持電池912位於第1旋轉位置的狀態,一邊使吸入嘴915前進來清掃地板面。但是,可設想到使用者在使吸入嘴915前進的期間,會無意識地使握持部920往左方或右方傾動。藉由此無意識的操作,若電池912位移至第2旋轉位置,電池912的重量就會使像是扭轉使用者的手腕之旋轉力矩產生。在此情況下,使用者會對手腕施力以抵抗上述旋轉力矩,並且會試圖保持吸塵器900以保持住電池912位於第1旋轉位置的狀態。若頻繁地產生這種旋轉力矩,使用者就會感覺到手腕疲勞,而可能會認為不易操控吸塵器900。
本揭示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易讓使用者感覺到疲勞的吸塵器。
本揭示的一個層面之吸塵器具備:吸引源,產生用於吸入塵埃的吸引力;吸引管,形成有供藉由吸引源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流動的流路;電池容置部,容置有對吸引源供給電力的電池;握持部,從電池容置部延伸設置,並且形成為由使用者握持;及操作部,為了使吸引源作動而受到操作。電池是在電池容置部內配置成位於吸引管的延長線上。握持部具有從電池容置部在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延伸設置的延伸設置部分。操作部設置於延伸設置部分的基端側部分。
上述吸塵器可在電池的重量的影響減低的狀態下操作。
本發明的目的、特徵及優點可藉由以下詳細的說明與附加圖式而變得更加清楚明瞭。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詳細地說明吸塵器的實施形態。但是,有時會省略超出必要之詳細的說明。例如,有時會省略已周知之事項的詳細說明,或是對於實質上相同之構成的重複說明。這是因為要避免以下的說明超出必要地變得冗長,以讓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容易理解的緣故。另外,附加圖式及以下的說明都是為了讓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充分理解本揭示而提供的,並非意圖藉由這些來限定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主題。
<第1實施形態>
圖1是具備吸入嘴100的吸引式的吸塵器200的概略的側面圖。另外,圖1所示的吸塵器200成為直立姿勢。如圖2所示,吸塵器200也可從此直立姿勢往後側傾動而成為後傾姿勢。參照圖1及圖2來說明吸塵器200。
(吸塵器的整體的構成)
吸塵器200具有:風扇容置部233,容置有產生吸引塵埃的吸引力之吸引源211;及電池容置部232,容置有對吸引源211供給電力之電池212。吸引源211例如可藉由馬達與旋轉葉片來構成,前述旋轉葉片是形成為藉由馬達來旋轉而使向上的氣流產生。電池212亦可電連接於馬達,以對吸引源211的馬達供給電力。電池212雖然是構成為可充電,但宜具有大到足以在不充電的情形下使馬達歷經長時間作動的容量。在電池212的容量較大的情況下,電池212可在構成吸塵器200的零件當中具有比較大的重量。在本實施形態中,電池212具有比風扇容置部233及風扇容置部233內的吸引源211更大的重量。
在吸塵器200成為直立姿勢時,風扇容置部233及風扇容置部233內的吸引源211是以和電池容置部232大致相同高度位置來配置於電池容置部232的後側。風扇容置部233與電池容置部232一體化,且風扇容置部233及電池容置部232構成吸塵器200的本體部210。風扇容置部233構成本體部210的後側部分,電池容置部232構成本體部210的前側部分。
圖1所示的電池容置部232的上下方向的大小成為比與此呈直角的左右方向(寬度方向)及前後方向(進深方向)的大小更大。因此,電池容置部232可容置在上下方向上較長的電池212。
如圖3所示,電池容置部232是以前側部分彎曲,並且封閉了兩端之大致半圓筒形的零件所構成。詳細而言,電池容置部232具有:下壁234;上壁235,設置於從下壁234往上側分開的位置;及外周壁236,設置於下壁234及上壁235之間。外周壁236除了電池212的前側部分以外,是於圓周方向上包圍電池212,且在外周壁236的前側部分形成有往前方開口的取出口237,以容許電池212對電池容置部232的進出。
從上壁235往上方延伸設置有棒狀的握持部230,前述握持部230形成為可由使用者握持的粗細。從與連接有握持部230之側為相反側的下壁234往下方延伸設置有吸引管220,前述吸引管220形成有供藉由吸引源211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流動的流路。在此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電池212固定在電池容置部232內。另一方面,風扇容置部233及風扇容置部233內的吸引源211位於從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往後側偏離的位置。
在電池容置部232內固定有端子250,端子250是構成為當電池212通過取出口237被推入電池容置部232內時,可與電池212電連接。詳細而言,端子250具有:端子本體247,內置有用於傳達電池212的電力的電路;及複數個接觸板248,從端子本體247往前方突出。在端子本體247連接有一對電力線249。該等電力線249是在風扇容置部233內延伸設置,並且電連接於吸引源211。藉由該等電力線249,形成從電池212朝吸引源211的電力供給路徑。接觸板248是構成為當電池212通過取出口237被推入電池容置部232內時,可插入電池212的後面的上部所形成的連接孔(未圖示)。藉由讓接觸板248插入電池212的連接孔,端子250即電連接於電池212。在此狀態下,端子250及電池212是在前後方向上排列而接觸。
電池容置部232的外周壁236所設置的取出口237可藉由罩蓋構件238來關閉。罩蓋構件238是形成為從前側來重疊於電池容置部232,且具有彎曲的薄板形狀。在罩蓋構件238的上端及下端設置有用於將罩蓋構件238固定於外周壁236之固定部241、242。該等固定部241、242在罩蓋構件238將取出口237堵塞住的狀態下,隔著取出口237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且被螺固於上壁235及下壁234的周面。為了向使用者隱藏罩蓋構件238的固定所使用的螺絲243、244,而將裝飾板245安裝於罩蓋構件238。
如圖1所示,從電池容置部232往下方延伸設置的吸引管220是由3個管體所構成。該等管體當中的1個是與電池容置部232的下壁234一體地形成的基端管部221。亦即,基端管部221的基端(上端)是一體地連接於電池容置部232的下壁234。
在基端管部221的後側且風扇容置部233的下側安裝有集塵部240,前述集塵部240可貯存藉由吸引源211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在基端管部221設置有往後方開口的流出口(未圖示),以使塵埃及空氣流出至基端管部221的後側的集塵部240。集塵部240連結於基端管部221的流出口,以使從基端管部221的流出口流入集塵部240的空氣在集塵部240的內部成為旋繞流。詳細而言,集塵部240是以圓筒狀的容器所構成,且連結於基端管部221的流出口,以使從基端管部221的流出口流入的空氣沿著集塵部240的內周面流動。藉由在集塵部240內生成旋繞流,流入集塵部240內的空氣中所含的塵埃便可被離心分離。
在集塵部240的上部設置有過濾器(未圖示)。此過濾器是構成為容許空氣從集塵部240朝向風扇容置部233內的吸引源211流動,另一方面,捕捉此空氣中所含的塵埃。其結果,塵埃會留在集塵部240內。
上述3個管體當中的其他另1個管體是連接於基端管部221的中間管部223。中間管部223成為可從基端管部221卸除,在中間管部223已從基端管部221卸除的狀態下,吸塵器200可作為手持式吸塵器來利用。在此狀態下,例如,吸塵器200可適合利用於窗簾軌道之類的配置於較高位置之物的清掃。
剩餘的1個管體是連接於中間管部223的下端(前端)的前端管部222,且在前端管部222的下端(前端)連接有吸入嘴100。在安裝有中間管部223、前端管部222及吸入嘴100的狀態下,吸塵器200可作為桿式吸塵器來利用。在此狀態下,例如,吸塵器200可適合利用於地板面的清掃。
如圖4及圖5所示,吸入嘴100具有吸嘴罩殼110。吸嘴罩殼11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較長的後罩殼部111,且從後罩殼部111的左右端往前方突出有左罩殼部112及右罩殼部113。在後罩殼部111的前側,配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較長的罩蓋板114,罩蓋板114的左右的端部固定在左罩殼部112及右罩殼部113上。在安裝有罩蓋板114的狀態下,藉由後罩殼部111、左罩殼部112、右罩殼部113及罩蓋板114所區劃出的吸入空間115形成於後罩殼部111的前側。
吸入空間115是為了吸入地板面上的塵埃而設置,並且往下方開口。吸入空間115成為比吸引管220的流路更寬廣,且容許地板面上的寬廣區域的塵埃流入吸入空間115。
為了使吸引源211的吸引力作用於吸入空間115,在後罩殼部111中,往前後方向延伸設置有圖6所示的連通路119。在連通路119的後側,吸引管220(前端管部222)的前端部分224連接於後罩殼部111。此前端部分224成為往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半圓筒形狀。
連接於吸引管220的前端部分224之連接部141設置於後罩殼部111。此連接部141是構成為一面保持吸引管220的前端部分224,一面容許前端部分224繞著軸在預定的旋轉範圍內旋轉。因此,吸引管220成為可在預定的範圍內往前後方向傾動。亦即,吸引管220往前後方向傾動時,吸引管220的前端部分224可對後罩殼部111相對地旋轉。
在吸引管220的前端部分224的周壁的前側部分形成有使連通路119與吸引管220的流路連通的開口。開口的大小是設定成即便吸引管220以任何角度後傾,吸引管220的流路仍成為連通於連通路119的狀態。吸引管220的流路是透過連通路119而連通於吸入空間115,吸引源211的吸引力會作用於吸入空間115。
吸入空間115不僅是利用來確保吸引地板面上的塵埃的寬廣區域,亦可利用來配置刮取地板面上的塵埃的刷輥120。如圖5所示,刷輥120具有:輥本體121,在左右方向上較長;及複數個刷列122,從輥本體121的外周面突出。
從輥本體121的左右的端部突出有旋轉軸桿(未圖示),該等旋轉軸桿是藉由左罩殼部112與右罩殼部113而可旋轉地受到支撐。換言之,輥本體121是藉由左罩殼部112與右罩殼部113而可旋轉地受到雙臂支撐。
各刷列122是藉由在輥本體121的外周面上配置排列成螺旋狀的複數個刷毛所形成。如圖6所示,雖然刷輥120的大部分容置於吸入空間115內,但位於輥本體121的下側的刷列122從吸入空間115往下方突出並接觸地板面。藉由此刷列122,吸嘴罩殼110的前側部分便以從地板面浮起的狀態受到支撐。刷列122是構成為具有足夠的剛性來保持住此狀態。
為了使旋轉驅動刷輥120的驅動力產生,如圖5所示,驅動部130(例如,驅動馬達)配置於後罩殼部111內。又,用於將驅動部130與刷輥120連接,並且將驅動部130的驅動力傳達至刷輥120的傳達機構(例如,皮帶輪及驅動皮帶:未圖示)形成於左罩殼部112及後罩殼部111內。當驅動部130作動時,刷輥120會旋轉而刮取地板面上的塵埃。
藉由刷輥120來支撐吸嘴罩殼110的前側部分,另一方面,吸嘴罩殼110的後側部分則是藉由圖5所示的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而以從地板面浮起的狀態受到支撐。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是針對吸入嘴100的中心線(在吸入嘴100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央往前後方向延伸的線)大致左右對稱地配置。
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是可旋轉地安裝於後罩殼部111的後側所設置的輥支撐部125。輥支撐部125是在平面視角下呈大致C字形的構件,且連接於左右方向上的後罩殼部111的中央部分。
在輥支撐部125的角落部形成有容置凹部126、127,前述容置凹部126、127是為了容置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而往下方開口。雖然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的大部分容置於容置凹部126、127內,但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的一部分從容置凹部126、127突出並接觸地板面。此時,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是以吸嘴罩殼110的後側部分從地板面浮起的狀態來支撐吸嘴罩殼110。
如圖5所示,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是在輥支撐部125安裝成繞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旋轉軸旋轉。左吸嘴輥123是在地板面上滾動,以輔助吸入嘴100往左斜前方移動。換言之,左吸嘴輥123的旋轉軸的傾斜是設定成在吸入嘴100前進時,左吸嘴輥123從地板面受到右斜後方的摩擦力F1,而在地板面上滾動。另一方面,右吸嘴輥124是在地板面上滾動,以輔助吸入嘴100往右斜前方移動。換言之,右吸嘴輥124的旋轉軸的傾斜是設定成在吸入嘴100前進時,右吸嘴輥124從地板面受到左斜後方的摩擦力F2,而在地板面上滾動。例如,如圖5所示,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的旋轉軸的傾斜角度亦可針對吸入嘴100的中心線而設定為大致45°。
吸嘴罩殼110是藉由左吸嘴輥123、右吸嘴輥124及刷輥120而成為整體地從地板面浮起的狀態。因此,在吸嘴罩殼110的左端及右端與地板面之間形成有容許吸嘴罩殼110的左右的傾動的空間。因此,可以在吸引管220成為後傾姿勢的狀態下,藉由使用者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來使吸嘴罩殼110往左右傾動。亦即,若使用者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吸引管220就會繞著吸引管220的軸旋轉。吸引管220的前端所安裝的吸嘴罩殼110追隨吸引管220的旋轉而往左右傾動。
握持部230是與電池容置部232的上壁235一體地形成。詳細而言,如圖1所示,握持部230的基端在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連接於上壁235,且握持部230是從此連接部分往上方延伸設置。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握持部230相對於上壁235稍微往後側傾斜,但卻是涵蓋大致全長而位於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位於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的握持部230的部分稱為「延伸設置部分」。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此延伸設置部分為握持部230的大致全長,但只要此延伸設置部分的長度為使用者的手寬(亦即,使用者的從橈側掌骨點(metacarpale radiale)到尺側掌骨點(metacarpale ulnare)的直線距離)以上的長度,握持部230的形狀就無特別限定。例如,只要延伸設置部分的長度為使用者的手寬以上的長度,握持部230就亦可成為相對於上壁235更加後傾的姿勢。另外,根據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資料,日本人(成人)的手寬的平均值為約83mm,因此較理想的是,位於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的握持部230的長度部分宜設定為83mm以上。
如圖3所示,在延伸設置部分的基端側部分(將延伸設置部分在長邊方向上分成二等分時,位於電池容置部232側的部分)的前面側設置有操作部231。操作部231是為了使吸引源211及驅動部130作動及停止而受到操作的部分。另外,在握持部230內設置有訊號生成電路(未圖示),前述訊號生成電路因應於對操作部231的操作而輸出表示該操作內容的電氣訊號。此訊號生成電路電連接於控制吸引源211及驅動部130的控制電路(未圖示)。
(吸塵器的動作)
使用者在將吸塵器200作為桿式吸塵器來利用的情況下,握持吸塵器200的握持部230並且往後方拉動,將吸塵器200的姿勢從圖1所示的直立姿勢設成圖2所示的後傾姿勢。在此狀態下,吸塵器200變得不易往前方傾倒,可容易地進行使吸入嘴100前進的動作。
當使用者操作操作部231時,吸引源211及吸入嘴100的驅動部130即作動。此時,握持部230是從電池容置部232在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延伸設置,且操作部231在此延伸設置部分設置於電池容置部232側。亦即,操作部231設置於靠近電池容置部232的位置,例如,若使用者在將手指靠在操作部231的狀態下握持部230,使用者的握持部分就也可成為電池容置部232的附近。又,此握持部分可位於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亦即,使用者的握持部分、電池212及吸引管220可得到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排列的狀態。換言之,該等成為大致同軸地排列的狀態。
當吸引源211作動時,吸引源211的吸引力會通過集塵部240、吸引管220及吸入嘴100的連通路119而作用於吸入嘴100的吸入空間115。其結果,地板面上的塵埃會被吸入吸入空間115,並且在連通路119及吸引管220中流動,而和空氣一起流入集塵部240。在集塵部240內,空氣會成為旋繞流而流動,此空氣中所含的塵埃會被離心分離而貯存於集塵部240。
當驅動部130作動時,驅動部130的驅動力會傳達至刷輥120。其結果,刷輥120可以在地板面上旋轉,來刮取地板面上的塵埃。又,由於刷輥120的旋轉力會成為使吸入嘴100前進的推進力,因此使用者能夠以較輕的力來使吸入嘴100前進。
此時,吸嘴罩殼110的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會繞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軸滾動。換言之,左吸嘴輥123是藉由地板面與左吸嘴輥123之間的右斜向後的摩擦力F1而在地板面上滾動,另一方面,右吸嘴輥124是藉由地板面與右吸嘴輥124之間的左斜向後的摩擦力F2而在地板面上滾動。由於左吸嘴輥123及右吸嘴輥124是針對入嘴100的中心軸左右對稱地配置,因此該等摩擦力F1、F2的左右方向的分力可互相抵消。因此,在使用者使吸入嘴100前進時,可抑制吸入嘴100往左右蛇行的情形。
在改變吸入嘴100的行進方向時,使用者只要扭轉手腕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即可。由於使用者的握持部分(握持部230的延伸設置部分的基端側部分)與吸引管220成為大致同軸,因此藉由將握持部230繞著軸旋轉,吸引管220也會繞著其軸旋轉。此時,吸引管220成為後傾姿勢,在此姿勢下,吸入嘴100的吸嘴罩殼110會藉由吸引管220的旋轉而往左或右傾動。詳細而言,從使用者來看,若吸引管220繞著逆時針旋轉,吸嘴罩殼110就會往左側傾斜。相反地,若吸引管220繞著順時針旋轉,吸嘴罩殼110就會往右側傾斜。
當吸嘴罩殼110往左側傾斜時,左吸嘴輥123會以比右吸嘴輥124更強的力來按壓於地板面。在此情況下,左吸嘴輥123對吸入嘴100的行進方向的影響變得比右吸嘴輥124對吸入嘴100的行進方向帶來的影響更強,吸入嘴100會往左斜前方前進。相反地,當吸嘴罩殼110往右側傾斜時,吸入嘴100會往右斜前方前進。
如上所述,使用者可以藉由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來使吸嘴罩殼110傾動。此時,使用者的握持部分(亦即,握持部230的延伸設置部分的基端側部分)、電池212及吸引管220會大致同軸旋轉。由於在此旋轉運動的旋轉軸上配置有電池212,因此電池212的重心會位於該旋轉軸上或是靠近該旋轉軸的位置。因此,電池212不會使繞著此旋轉軸的較大的旋轉力矩產生,使用者可以在不太感覺到電池212的重量的情形下,扭轉手腕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由於使用者變得不太容易感覺到電池212的重量,因此電池212亦可具有大到某種程度的重量。若容許電池212具有較大的重量,就可容許增加電池212的容量。若電池212具有較大的容量,就變得可在不對電池212充電的情形下,使吸引源211歷經長時間持續作動。
另一方面,風扇容置部233內的吸引源211與電池212不同,並不是在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當使用者進行了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的動作時,會在遠離此旋轉運動的旋轉軸的位置上繞著此旋轉軸進行環繞移動。例如,若使用者在已將吸塵器200設成圖2所示的後傾姿勢的狀態下,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繞著逆時針)旋轉,風扇容置部233就會從圖7所示的位置繞著軸往斜上方移動至圖8所示的位置。此時,由於風扇容置部233及吸引源211的重量會使作用於抵抗此環繞移動之方向上的旋轉力矩產生,因此作業人員在扭轉手腕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時,可感覺到風扇容置部233及吸引源211的重量。從而,風扇容置部233及吸引源211的重量宜儘可能地減低。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風扇容置部233及吸引源211的重量成為比電池212的重量更小。
即便風扇容置部233及吸引源211已輕量化,該等構件仍可具有某種程度的重量。因此,在圖8所示的位置中,若使用者一面維持已保持握持部230的狀態,一面將握持握持部230的力放鬆,吸塵器200的旋轉位置就會因為由風扇容置部233及吸引源211的重量所造成之旋轉力矩而返回到圖7所示的位置。亦即,在為了改變吸入嘴100的行進方向而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且將吸入嘴100傾動後,使用者只要將針對握持部230的握力放鬆,就可以將吸入嘴100返回到使吸入嘴100直進時的姿勢。
在清掃作業的期間,為了避開障礙物,使用者有時可能會試圖將吸入嘴100從地板面往上方提起。此時,由於使用者是在靠近電池容置部232的位置握持握持部230,因此使用者的握持部分位於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靠近電池212的位置。此時,若使用者將手腕向上彎折,就可以將吸入嘴100提起。雖然抵抗此動作的旋轉力矩是起因於電池212的重量而產生,但由於電池212位於靠近使用者的握持部分的位置,因此此旋轉力矩不會變得過大。又,吸引源211也位於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離使用者的握持部分較近的位置,且比較輕量。因此,使用者在將吸入嘴100從地板面提起時,可以在也不太感覺到吸引源211的重量的情形下,容易地將吸入嘴100提起。
可設想到在使用者使吸入嘴100前進時,吸入嘴100會碰撞到前方的障礙物。此時的碰撞力會向後來對吸入嘴100作用。在使用者已保持握持部230的狀態下,若這種碰撞力作用於吸入嘴100,該碰撞力就會通過吸引管220而可作用於電池容置部232。由於電池容置部232是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成為比較長,因此容易因為此碰撞力而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彈性變形。尤其,由於在電池容置部232的前面形成有取出口237,電池容置部232的剛性在取出口237的周圍變小,因此可想成取出口237的周圍的彈性變形量容易變大。
電池容置部232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彈性地伸長的情況下,假如電池212與端子250在與此伸長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接觸,該等構件的接觸狀態就可藉由電池容置部232的伸長而消除。亦即,若電池212及端子250之任一者追隨電池容置部232的伸長而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位移,電池212及端子250就可成為互相分開的狀態。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中,電池212及端子250並不是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而是在前後方向上接觸。因此,電池212及端子250的接觸狀態變得不易受到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的電池容置部232的彈性變形影響。亦即,即便電池容置部232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彈性變形,電池212及端子250仍然可以維持接觸狀態。換言之,變得不易產生電池212與端子250之間的接觸不良。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的電池容置部232的彈性變形(伸長及壓縮)是藉由罩蓋構件238來抑制。亦即,電池容置部232試圖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彈性地伸長的情況下,取出口237也會試圖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擴張。在封閉取出口237的罩蓋構件238的上端及下端設置有固定部241、242,該等固定部241、242是藉由螺絲243、244而固定於形成有取出口237的外周壁236。由於固定部241、242隔著取出口237在取出口237的擴張方向(亦即,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排列,因此若取出口237試圖擴張,就會在罩蓋構件238產生拉伸應力。罩蓋構件238的剛性高,只要罩蓋構件238抵抗這種拉伸應力且幾乎不變形,就可抑制使取出口237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擴張的彈性變形。相反地,即便像是將取出口237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收縮的壓縮力作用於電池容置部232,罩蓋構件238仍然會抵抗此壓縮力而可抑制電池容置部232的彈性變形。
在本實施形態中,風扇容置部233及集塵部240配置於從吸引管220的延長線往後側偏離的位置。因此,吸塵器200在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不會變得過長。尤其,在吸塵器200作為圖9所示的手持式吸塵器來利用的情況下,由於吸塵器200的全長不會變得過長,因此使用者可以在不使吸塵器200碰撞到周圍的家具的情形下使用。另外,只要吸引管220的軸方向上的吸塵器200的長度不會造成問題,則如圖10所示,風扇容置部233及集塵部240亦可設置於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的位置。
在圖9所示的狀態(手持式吸塵器的狀態)下,本體部210在寬度方向及進深方向上成為比吸引管220更大,容易接觸周圍的家具。因此,當本體部210似乎將要接觸家具時,可設想到使用者扭轉手腕將握持部230繞著其軸旋轉,避免本體部210對家具之接觸的旋轉動作。在進行這種旋轉動作時,由於吸引管220相對於使用者的握持部分大致同軸地旋轉,因此可以保持住旋轉動作的旋轉軸上的位置。亦即,由於吸引管220在寬度方向及進深方向上幾乎不會位移,因此在上述旋轉動作時,變得容易避免吸引管220接觸周圍的家具。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握持部230相對於上壁235稍微往後方傾斜。作為替代方案,握持部230亦可相對於上壁235以直角的角度延伸設置,以涵蓋全長而位於吸引管220的延長線上。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在吸塵器200安裝有寬廣的吸入嘴100,但亦可在吸塵器200安裝其他吸入嘴。例如,為了清掃狹窄的間隙,使用者亦可將錐狀的吸入嘴安裝於吸引管220的前端。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電池212成為可通過取出口237從電池容置部232取出。在此情況下,使用者可以將電池212在已從電池容置部232取出的狀態下充電。作為替代方案,吸塵器200亦可構成為可將電池212在已容置於電池容置部232的狀態下充電。在此情況下,電池容置部232亦可不形成取出口237。在電池容置部232未形成取出口237的情況下,可提升電池容置部232的構造強度。
(效果等)
上述實施形態的吸塵器200具有以下的特徵,並且發揮以下的效果。
上述實施形態的一個層面之吸塵器具備:吸引源,產生用於吸入塵埃的吸引力;吸引管,形成有供藉由吸引源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流動的流路;電池容置部,容置有對吸引源供給電力的電池;握持部,從電池容置部延伸設置,並且形成為由使用者握持;及操作部,為了使吸引源作動而受到操作。電池是在電池容置部內配置成位於吸引管的延長線上。握持部具有從電池容置部在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延伸設置的延伸設置部分。操作部設置於延伸設置部分的基端側部分。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操作部設置於握持部的延伸設置部分的基端側部分,因此可以促使使用者握持握持部的基端側部分。由於握持部的延伸設置部分是從容置有電池的電池容置部延伸設置,因此握持握持部的基端側部分之使用者的握持部分可成為電池的附近。在此狀態下,若使用者試圖將手腕向上彎折來變更吸引管的前端的方向,電池的重量就會使抵抗此動作之方向的旋轉力矩作用於使用者的握持部分。但是,由於使用者的握持部分與電池的距離變短,因此該旋轉力矩會變小。從而,即便使用者進行這種動作,電池也不會對使用者帶來較大的負荷。
又,由於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的延伸設置部分是從電池容置部在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延伸設置,因此使用者的握持部分可與吸引管成為大致同軸。此時,使用者扭轉手腕使握持部繞著其軸旋轉時,吸引管會與使用者的握持部分大致同軸旋轉,且可保持住旋轉動作中的旋轉軸上的位置。例如,為了避免吸塵器在吸引管以外的部分接觸家具,可設想到使用者會將握持部繞著其軸旋轉。此時,由於吸引管在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幾乎不會位移,因此變得容易避免吸引管接觸位於吸引管的周圍的家具。
又,由於電池也配置於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因此可得到使用者的握持部分、電池及吸引管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排列的狀態。因此,電池也是與使用者的握持部分大致同軸地旋轉。此時,由於電池在此旋轉動作時的旋轉軸上旋轉,因此電池的重心可位於該旋轉軸上或是靠近該旋轉軸的位置。從而,電池不會使繞著此旋轉軸的較大的旋轉力矩產生。因此,使用者可以在不太感覺到電池的重量的情形下,進行上述旋轉動作。
在上述構成中,握持部的延伸設置部分亦可具有預定長度以上的長度,前述預定長度是作為相當於成人的從橈側掌骨點到尺側掌骨點的直線距離即手寬的長度而預先設定。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握持部的延伸設置部分是涵蓋作為相當於成人的手寬的長度而預先設定之預定長度以上的長度,從電池容置部在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延伸設置,因此使用者可以在吸引管的延長線上以整隻手握住握持部的延伸設置部分。
在上述構成中,吸引源亦可設置於從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偏離的位置。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吸引源設置於從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偏離的位置,因此吸塵器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不會變得過長。
在上述構成中,吸引源亦可配置於對電池容置部相鄰的位置。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吸引源位於從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偏離的位置且對電池容置部位相鄰的位置,因此吸引源位於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離使用者握持握持部的位置較近的位置。假如使用者在握持握持部的狀態下試圖將手腕向上彎折來變更吸引管的前端的方向,吸引源的重量就會使抵抗此動作之方向的旋轉力矩作用於使用者的握持部分。但是,由於使用者的握持部分及吸引源設置於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互相靠近的位置,因此該旋轉力矩會變小。從而,即便使用者進行這種動作,吸引源也不會對使用者帶來較大的負荷。
在上述構成中,吸引源亦可比電池更輕量。
根據上述構成,在吸引源配置於從吸引管的延長線上偏離的位置且對電池容置部相鄰的位置的情況下,吸引源位於遠離將握持部繞著其軸旋轉的旋轉動作中的旋轉軸的位置。因此,雖然吸引源可使抵抗此旋轉動作的旋轉力矩產生,但由於吸引源比較輕,因此此旋轉力矩不會變得過大。
在上述構成中,吸塵器亦可更具備:吸入嘴,連接於吸引管的前端,以藉由吸引源的吸引力來吸入地板面上的塵埃。吸入嘴亦可具有:吸嘴罩殼,連接於吸引管的前端,以容許吸引管從直立姿勢成為後傾姿勢;及左吸嘴輥及右吸嘴輥,左右一對地安裝於吸嘴罩殼,以在地板面上滾動。左吸嘴輥及右吸嘴輥亦可將前述吸嘴罩殼以從地板面浮起的狀態來支撐,以在吸引管成為後傾姿勢的狀態下,吸引管繞著其軸旋轉時,容許吸嘴罩殼往左側或右側傾動。左吸嘴輥亦可在吸嘴罩殼往左側傾動時,成為以比右吸嘴輥更強的力來接地於地板面的狀態,並且在此狀態下,吸入嘴往前方被推出時,在地板面上滾動,以促使吸入嘴往左斜前方移動。右吸嘴輥亦可在吸嘴罩殼往右側傾動時,成為以比左吸嘴輥更強的力來接地於地板面的狀態,並且在此狀態下,吸入嘴往前方被推出時,在地板面上滾動,以促使吸入嘴往右斜前方移動。
根據上述構成,使用者可以藉由將吸引管從直立姿勢設成後傾姿勢,而一邊將吸入嘴往前方推出,一邊使其在地板面上前進。在此狀態下,當使用者使吸入嘴前進時,只要將握持部繞著其軸旋轉,吸引管就會如上所述地與握持部大致同軸地旋轉。此時,吸嘴罩殼會因應於吸引管的旋轉動作而往左側或右側傾動。當吸嘴罩殼往左側傾動時,左吸嘴輥會成為以比右吸嘴輥更強的力來接地於地板面的狀態,且左吸嘴輥對吸入嘴的行進方向的影響會變得比右吸嘴輥的影響更強。由於左吸嘴輥在吸入嘴往前方被推出時,會在地板面上滾動,以促使吸入嘴往左斜前方移動,因此藉由使用者使握持部旋轉而使吸嘴罩殼往左側傾動,就可以使吸入嘴往左斜前方移動。相反地,若使用者使吸嘴罩殼往右側傾動,吸入嘴就會往右斜前方移動。
在上述構成中,吸引源亦可配置成在吸引管成為直立姿勢時,位於電池容置部的後側。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吸引源在吸引管成為直立姿勢時,位於電池容置部的後側,因此只要吸引管成為後傾姿勢,吸引源就會位於吸引管的延長線的下側。在此狀態下,當使用者為了使吸嘴罩殼往左或右傾動,而使握持部繞著其軸旋轉時,吸引源會從吸引管的延長線的下側的位置繞著此旋轉動作的軸向上環繞。此時,吸引源的重量會作用成將吸引源返回到吸引管的延長線的下側的位置。因此,使用者只要將握住握持部的力放鬆,就可將吸塵器返回到原本的後傾姿勢的狀態。
在上述構成中,電池容置部亦可具有:下壁,連接有吸引管;上壁,連接有握持部;及外周壁,在下壁與上壁之間於圓周方向上包圍電池。在外周壁亦可形成有用於取出電池的取出口。
根據上述構成,用於取出電池的取出口不是設置於連接有吸引管的下壁及連接有握持部的上壁之任一者,而是設置於在該等之間於圓周方向上包圍電池的外周壁。因此,可以在不被握持部及吸引管妨礙的情形下,形成取出口。
在上述構成中,吸塵器亦可更具備:罩蓋構件,關閉取出口;及一對固定部,為了將罩蓋構件固定於外周壁上而設置於罩蓋構件。電池容置部亦可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成為比與吸引管的軸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及進深方向更大。一對固定部亦可隔著取出口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排列,並且連接於外周壁。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電池容置部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成為較大,因此可設想到比起吸引管的寬度方向及進深方向,反而是軸方向上的電池容置部的彈性變形會變大。尤其,形成有取出口的部分的強度容易變低,且電池容置部的彈性變形量容易變大。雖然為了防止電池從電池容置部掉出而在取出口安裝有罩蓋構件,但藉由將一對固定部設置於此罩蓋構件,如以下所述,將可利用罩蓋構件的剛性,來抑制軸方向上的電池容置部的彈性變形。亦即,一對固定部隔著取出口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排列,並且連接於外周壁。在此連接狀態下,在罩蓋構件已關閉取出口的狀態下,電池容置部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彈性地伸長時,會在罩蓋構件產生拉伸應力,而可以藉由罩蓋構件的剛性來抑制軸方向上的電池容置部的彈性變形。
在上述構成中,吸塵器亦可更具備:端子,容置於電池容置部,並且接觸電池;及電力線,從端子延伸設置至吸引源,且形成有從電池朝吸引源的電力供給路徑。電池容置部亦可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成為比與吸引管的軸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及進深方向更大。電池及端子亦可配置成不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排列。
根據上述構成,只要電池接觸端子,電池的電力就可通過端子與從端子延伸設置至吸引源的電力線來供給至吸引源。電池容置部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成為較長的情況下,如上所述,可設想到會產生此方向上的電池容置部的彈性伸長變形。此時,假如電池及端子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排列,電池及端子當中的一者就會伴隨於電池容置部的伸長而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位移,而可能失去該等構件的接觸狀態。另一方面,若電池及端子不在吸引管的軸方向上排列,即便產生了電池容置部的伸長,該等構件的接觸狀態,甚至是從電池朝吸引源的電力供給仍變得容易維持。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上述技術適合利用於清掃作業所使用的裝置。
100,915:吸入嘴
110:吸嘴罩殼
111:後罩殼部
112:左罩殼部
113:右罩殼部
114:罩蓋板
115:吸入空間
119:連通路
120:刷輥
121:輥本體
122:刷列
123:左吸嘴輥
124:右吸嘴輥
125:輥支撐部
126,127:容置凹部
130:驅動部
141:連接部
200,900:吸塵器
210,910:本體部
211,911:吸引源
212,912:電池
220,913:吸引管
221:基端管部
222:前端管部
223:中間管部
224:前端部分
230,920:握持部
231,921:操作部
232:電池容置部
233:風扇容置部
234:下壁
235:上壁
236:外周壁
237:取出口
238:罩蓋構件
240,914:集塵部
241,242:固定部
243,244:螺絲
245:裝飾板
247:端子本體
248:接觸板
249:電力線
250:端子
916:過濾器
917:前端支撐部
918:後端支撐部
F1,F2:摩擦力
圖1是成為直立姿勢的吸塵器的側面圖。
圖2是成為後傾姿勢的吸塵器的側面圖。
圖3是吸塵器的電池容置部的展開立體圖。
圖4是吸塵器的吸入嘴的立體圖。
圖5是吸入嘴的底面圖。
圖6是吸入嘴的剖面圖。
圖7是往吸引管的軸方向來觀看的吸塵器的概略圖。
圖8是使吸塵器繞著吸引管的軸旋轉時的吸塵器的概略圖。
圖9是作為手持式吸塵器來利用時的吸塵器的立體圖。
圖10是其他吸塵器的側面圖。
圖11是以往的吸塵器的剖面圖。
100:吸入嘴
110:吸嘴罩殼
200:吸塵器
210:本體部
211:吸引源
212:電池
220:吸引管
221:基端管部
222:前端管部
223:中間管部
230:握持部
231:操作部
232:電池容置部
233:風扇容置部
234:下壁
235:上壁
238:罩蓋構件
240:集塵部
Claims (10)
- 一種吸塵器,具備: 吸引源,產生用於吸入塵埃的吸引力; 吸引管,形成有供藉由前述吸引源的吸引力所吸入的塵埃流動的流路; 電池容置部,容置有對前述吸引源供給電力的電池; 握持部,從前述電池容置部延伸設置,並且形成為由使用者握持;及 操作部,為了使前述吸引源作動而受到操作, 前述電池是在前述電池容置部內配置成位於前述吸引管的延長線上, 前述握持部具有從前述電池容置部在前述吸引管的前述延長線上延伸設置的延伸設置部分, 前述操作部設置於前述延伸設置部分的基端側部分。
- 如請求項1之吸塵器,其中前述握持部的前述延伸設置部分具有預定長度以上的長度,前述預定長度是作為相當於成人的從橈側掌骨點到尺側掌骨點的直線距離即手寬的長度而預先設定。
- 如請求項1或2之吸塵器,其中前述吸引源設置於從前述吸引管的前述延長線上偏離的位置。
- 如請求項3之吸塵器,其中前述吸引源配置於對前述電池容置部相鄰的位置。
- 如請求項4之吸塵器,其中前述吸引源比前述電池更輕量。
- 如請求項1或2之吸塵器,其更具備: 吸入嘴,連接於前述吸引管的前端,以藉由前述吸引源的吸引力來吸入地板面上的塵埃, 前述吸入嘴具有: 吸嘴罩殼,連接於前述吸引管的前述前端,以容許前述吸引管從直立姿勢成為後傾姿勢;及 左吸嘴輥及右吸嘴輥,左右一對地安裝於前述吸嘴罩殼,以在地板面上滾動, 前述左吸嘴輥及前述右吸嘴輥是將前述吸嘴罩殼以從地板面浮起的狀態來支撐,以在前述吸引管成為前述後傾姿勢的狀態下,前述吸引管繞著其軸旋轉時,容許前述吸嘴罩殼往左側或右側傾動, 前述左吸嘴輥在前述吸嘴罩殼往左側傾動時,成為以比前述右吸嘴輥更強的力來接地於地板面的狀態,並且在此狀態下,前述吸入嘴往前方被推出時,在地板面上滾動,以促使前述吸入嘴往左斜前方移動, 前述右吸嘴輥在前述吸嘴罩殼往右側傾動時,成為以比前述左吸嘴輥更強的力來接地於地板面的狀態,並且在此狀態下,前述吸入嘴往前方被推出時,在地板面上滾動,以促使前述吸入嘴往右斜前方移動。
- 如請求項6之吸塵器,其中前述吸引源是配置成在前述吸引管成為前述直立姿勢時,位於前述電池容置部的後側。
- 如請求項1或2之吸塵器,其中前述電池容置部具有: 下壁,連接有前述吸引管; 上壁,連接有前述握持部;及 外周壁,在前述下壁與前述上壁之間於圓周方向上包圍前述電池, 在前述外周壁形成有用於取出前述電池的取出口。
- 如請求項8之吸塵器,其更具備: 罩蓋構件,關閉前述取出口;及 一對固定部,為了將前述罩蓋構件固定於前述外周壁上而設置於前述罩蓋構件, 前述電池容置部在前述吸引管的前述軸方向上成為比與前述吸引管的軸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及進深方向更大, 前述一對固定部隔著前述取出口在前述吸引管的前述軸方向上排列,並且連接於前述外周壁。
- 如請求項8之吸塵器,其更具備: 端子,容置於前述電池容置部,並且接觸前述電池;及 電力線,從前述端子延伸設置至前述吸引源,且形成有從前述電池朝前述吸引源的電力供給路徑, 前述電池容置部在前述吸引管的前述軸方向上成為比與前述吸引管的軸方向呈直角的寬度方向及進深方向更大, 前述電池及前述端子是配置成不在前述吸引管的前述軸方向上排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94374 | 2022-06-10 | ||
JP2022094374A JP2023180790A (ja) | 2022-06-10 | 2022-06-10 | 掃除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12692A true TW202412692A (zh) | 2024-04-01 |
Family
ID=89118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18928A TW202412692A (zh) | 2022-06-10 | 2023-05-22 | 吸塵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180790A (zh) |
TW (1) | TW202412692A (zh) |
WO (1) | WO202323862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67032A (ja) * | 1990-03-16 | 1991-11-27 | Toshiba Corp | 電気掃除機 |
JP6731273B2 (ja) * | 2016-04-18 | 2020-07-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 |
JP6697587B2 (ja) * | 2019-02-06 | 2020-05-2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 |
JP2021153782A (ja) * | 2020-03-26 | 2021-10-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
2022
- 2022-06-10 JP JP2022094374A patent/JP2023180790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5-17 WO PCT/JP2023/018391 patent/WO2023238624A1/ja unknown
- 2023-05-22 TW TW112118928A patent/TW202412692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180790A (ja) | 2023-12-21 |
WO2023238624A1 (ja) | 2023-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7592B (zh) | 清掃機器人及其維護裝置 | |
RU2704934C1 (ru) | Пылесос (варианты) | |
JP6714091B2 (ja) | 真空掃除機 | |
KR102372897B1 (ko) | 청소기 | |
JP6229169B2 (ja) |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
GB2344752A (en) | Handle for a portable appliance e.g. a vacuum cleaner | |
JP2000083879A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102311690B1 (ko) | 변환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청소기 | |
TW202412692A (zh) | 吸塵器 | |
US11638512B2 (en) | Robot cleaner | |
JP6202120B2 (ja) | 掃除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 |
JP7466079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6933174B2 (ja) | 吸込具及び電気掃除機 | |
WO2022262593A1 (zh) | 清洁设备 | |
JP3066354B2 (ja) |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口体 | |
JP7357508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3066369B2 (ja) |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口体 | |
JP2021003357A (ja) | 吸込具 | |
JP7262024B1 (ja) | 吸込ノズル | |
JP3066368B2 (ja) |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口体 | |
JP2024084523A (ja) | 吸引式の掃除機 | |
JP7452261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7104597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06020895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23041868A (ja) | 掃除機ヘッド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