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8071A - 組成物、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 Google Patents

組成物、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8071A
TW202408071A TW112103869A TW112103869A TW202408071A TW 202408071 A TW202408071 A TW 202408071A TW 112103869 A TW112103869 A TW 112103869A TW 112103869 A TW112103869 A TW 112103869A TW 202408071 A TW202408071 A TW 2024080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group
separator
copolyme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3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島寛太
上田裕貴
山崎穣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8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80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52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26Fluorocarbon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31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34Ceram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3Particulat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以塗覆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組成物,其含有共聚物,該共聚物含有氟單體單元及含醯胺鍵單體單元。

Description

組成物、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成物、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複合物,其包含含氟共聚物、鹼金屬鹽及離子液體,且特徵在於: 上述含氟共聚物為以如下結構單元作為必須組成之含氟共聚物: 通式(1)所表示之結構單元, -[CR 1R 2-CR 3R 4]-                   (1) (式中,R 1~R 4彼此獨立地為H、F、Cl、CF 3、OR 10(R 10為碳數1~8之有機基)。其中,R 1~R 4之至少一者為F);及 通式(2)所表示之結構單元, -[CR 5R 6-CR 7R 8]-                   (2) (式中,R 5~R 8彼此獨立地為H、F、碳數1~3之烷基、包含除氟原子以外之雜原子之官能基、或包含上述官能基之基。其中,R 5~R 8之至少一者為包含除氟原子以外之雜原子之官能基或包含上述官能基之基); 且揮發成分相對於複合物整體為0.1質量%以下。
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包含:無機填料、氟單體與具有醯胺鍵之聚合性乙烯系化合物之共聚物、及溶劑。
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一種有機無機複合多孔性分離膜,其係包括(a)聚烯烴系之分離膜基材、及(b)活性層而成者,上述活性層係於選自由上述基材之表面及存在於上述基材之氣孔部之一部分所組成之群中之一種以上之區域塗佈無機物粒子及黏合劑高分子之混合物而成,且特徵在於:上述活性層係藉由黏合劑高分子使無機物粒子彼此連結,並藉由無機物粒子彼此之間隙形成氣孔結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21/221113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20/054210號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08-52482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塗覆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組成物,其可提升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之第1觀點,提供一種用以塗覆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組成物,其含有共聚物,該共聚物含有氟單體單元及含醯胺鍵單體單元。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用以塗覆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組成物,其可提升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
以下,對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實施方式。
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基本構造為視需要隔著分隔件將非水電解液配置於正極與負極之間。分隔件係介置於正極與負極之間而防止雙極活性物質之接觸,並且使電解液於其之孔隙內流通,藉此形成電極間之離子傳導之通路。又,對於分隔件,要求具有如下功能:於正極-負極間之短路等原因導致異常電流於電池內流動之情形時,阻斷電流而阻止過大電流之功能(切斷功能),分隔件於超過通常電池之使用溫度之情形時,藉由堵塞微多孔膜而切斷。
過去,分隔件一般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等所構成之微多孔性聚烯烴膜等多孔質膜。然而,該等聚烯烴系多孔質膜由於熱收縮性較高,因此有於高溫之尺寸穩定性較低之問題,且在因鋰離子二次電池之異常加熱而導致堵塞分隔件內之孔隙之後,亦有在電池之內部溫度上升之情形時,分隔件造成熱收縮及破損而引起內部短路,從而導致著火等之危險性的顧慮。為了提升該等於高溫之電池之安全性,要求提升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
本發明人等經積極研究發現,使用含有氟單體與含醯胺鍵單體之共聚物之組成物,塗覆分隔件,藉此可提升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
即,本發明之組成物係用以塗覆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者,且含有氟單體與含醯胺鍵單體之共聚物,且藉由將本發明之組成物塗佈於分隔件,可提升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
(共聚物) 本發明之組成物含有氟單體與含醯胺鍵單體之共聚物。
作為氟單體,可例舉:(1)具有鍵結於sp 2混成碳原子之氟原子之烯烴、(2)通式CH 2=CX-COORf(式中,X為Cl、H或烷基,Rf為氟烷基)所表示之單體、(3)通式CH 2=CH-Rf(式中,Rf為氟烷基)所表示之單體、(4)通式CH 2=CH-ORf(式中,Rf為氟烷基)所表示之單體等。
作為烷基,可例舉碳數1~3之烷基,較佳為甲基。
作為氟烷基,較佳為碳數1~12之直鏈或支鏈之氟烷基。
作為氟單體,就「可將鍵結於構成聚合物主鏈之碳原子之氟原子導入至上述共聚物,藉此,於塗覆分隔件之情形時,可進一步提升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1),更佳為選自由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單氟乙烯、三氟苯乙烯、及通式CX 2=CXRf 1(式中,X獨立地為H或F,X中之至少一者為F,Rf 1為碳數1~12之直鏈或支鏈之氟烷基)所表示之氟單體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作為氟單體,就「於塗覆分隔件之情形時,可進一步提升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之方面而言,進而較佳為選自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及2,3,3,3-四氟丙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特佳為四氟乙烯。
含醯胺鍵單體含有醯胺鍵及聚合性乙烯基。上述醯胺鍵係指羰基與氮原子之間之鍵。作為上述聚合性乙烯基,可例舉:乙烯基、烯丙基、乙烯醚基、乙烯酯基、丙烯醯基等。
作為含醯胺鍵單體,可例舉:N-乙烯基-β-丙內醯胺、N-乙烯基-2-吡咯啶酮、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庚內醯胺等N-乙烯基內醯胺化合物;N-乙烯基甲醯胺、N-甲基-N-乙烯基乙醯胺等非環狀N-乙烯基醯胺化合物;N-烯丙基-N-甲基甲醯胺、烯丙基脲等非環狀N-烯丙基醯胺化合物;1-(2-丙烯基)-2-吡咯啶酮等N-烯丙基內醯胺化合物;(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丙烯醯胺等丙烯醯胺化合物。
作為含醯胺鍵單體,又,亦可例舉: (式中,R 11及R 12獨立地為H或碳數1~10之烷基)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 11及R 12獨立地為H或碳數1~10之烷基)所表示之化合物等。
作為含醯胺鍵單體,較佳為具有內醯胺環之單體。作為內醯胺環並無特別限定,只要為藉由醯胺鍵及碳原子所形成之環即可,可為單環,亦可為多環,但較佳為單環。又,內醯胺環可具有任意取代基。作為內醯胺環,例如可例舉:α-內醯胺環、β-內醯胺環、γ-內醯胺環、δ-內醯胺環、ε-己內醯胺環、ω-庚內醯胺(ω-heptalactam)等。
含醯胺鍵單體可具有「去除了1個以上之“鍵結於形成內醯胺環之碳原子或氮原子之氫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直接或間接地鍵結於聚合性乙烯基」的結構。例如,含醯胺鍵單體可具有「去除了1個“鍵結於形成內醯胺環之碳原子或氮原子之氫原子”後剩餘之原子團鍵結於乙烯基或烯丙基之結構」。
作為含醯胺鍵單體,其中,較佳為選自由N-乙烯基-β-丙內醯胺、N-乙烯基-2-吡咯啶酮、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ε-己內醯胺及N-乙烯基-庚內醯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選自由N-乙烯基-2-吡咯啶酮、N-乙烯基-2-哌啶酮及N-乙烯基-ε-己內醯胺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進而較佳為N-乙烯基-2-吡咯啶酮。
共聚物除含有氟單體單元及含醯胺鍵單體單元以外,還可含有其他單體單元。其他單體並無特別限定,只要為可與氟單體及含醯胺鍵單體共聚之單體即可。作為其他單體單元,可例舉:乙烯酯單體單元、乙烯醚單體單元、於側鏈具有聚乙二醇之(甲基)丙烯酸單體單元、於側鏈具有聚乙二醇之乙烯基單體單元、具有長鏈烴基之(甲基)丙烯酸單體單元、具有長鏈烴基之乙烯基單體單元等。
共聚物之氟單體單元之含量,較佳為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為75~7莫耳%,且共聚物之含醯胺鍵單體單元之含量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為25~93莫耳%。
共聚物之氟單體單元之含量更佳為60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55莫耳%以下,特佳為50莫耳%以下,最佳為45莫耳%以下,且更佳為15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20莫耳%以上,特佳為35莫耳%以上,最佳為40莫耳%以上。
共聚物之含醯胺鍵單體單元之含量更佳為40莫耳%以上,進而較佳為45莫耳%以上,特佳為50莫耳%以上,最佳為55莫耳%以上,且更佳為8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80莫耳%以下,特佳為65莫耳%以下,最佳為60莫耳%以下。
共聚物之其他單體單元之含量較佳為50莫耳%以下,更佳為35莫耳%以下,進而較佳為25莫耳%以下,進而更佳為15莫耳%以下,特佳為5莫耳%以下,且較佳為0莫耳%以上。
又,共聚物亦可為實質上僅含氟單體單元及含醯胺鍵單體單元的共聚物。
共聚物之組成例如可藉由 1H-NMR及 19F-NMR進行測定。
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聚苯乙烯換算)較佳為10000~500000,更佳為15000以上,進而較佳為20000以上,特佳為30000以上,且更佳為400000以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並使用二甲基甲醯胺作為溶劑來進行測定。
(共聚物之製造方法) 共聚物可藉由使氟單體、含醯胺鍵單體及視需要之其他單體於反應器中進行聚合之製造方法而適當地製造。
作為聚合方法,可採用懸浮聚合、乳化聚合、溶液聚合等方法。
又,就可製造具有較高分子量之共聚物之方面而言,各種聚合方法中,較佳為使用含氟溶劑之聚合方法。共聚物例如可藉由於含氟溶劑中至少使氟單體及含醯胺鍵單體進行聚合而獲得共聚物之製造方法,而適當地製造。
作為含氟溶劑,可例舉:CH 3CClF 2、CH 3CCl 2F、CF 3CF 2CCl 2H、CF 2ClCF 2CFHCl等氫氯氟烷烴類;CF 2ClCFClCF 2CF 3、CF 3CFClCFClCF 3等氯氟烷烴類;全氟環丁烷、CF 3CF 2CF 2CF 3、CF 3CF 2CF 2CF 2CF 3、CF 3CF 2CF 2CF 2CF 2CF 3等全氟烷烴類;CF 2HCF 2CF 2CF 2H、CF 3CFHCF 2CF 2CF 3、CF 3CF 2CF 2CF 2CF 2H、CF 3CF 2CFHCF 2CF 3、CF 3CFHCFHCF 2CF 3、CF 2HCF 2CF 2CF 2CF 2H、CF 2HCFHCF 2CF 2CF 3、CF 3CF 2CF 2CF 2CF 2CF 2H、CF 3CH(CF 3)CF 3CF 2CF 3、CF 3CF(CF 3)CFHCF 2CF 3、CF 3CF(CF 3)CFHCFHCF 3、CF 3CH(CF 3)CFHCF 2CF 3、CF 2HCF 2CF 2CF 2CF 2CF 2H、CF 3CF 2CF 2CF 2CH 2CH 3、CF 3CH 2CF 2CH 3等氫氟碳類;F(CF 2) 4OCH 3、F(CF 2) 4OC 2H 5、(CF 3) 2CFOCH 3、F(CF 2) 3OCH 3等(全氟烷基)烷基醚類;CF 3CH 2OCF 2CHF 2、CHF 2CF 2CH 2OCF 2CHF 2、CF 3CF 2CH 2OCF 2CHF 2等氫氟烷基醚類等。
作為含氟溶劑,就可製造具有更高分子量之共聚物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選自由氫氟碳類、(全氟烷基)烷基醚類及氫氟烷基醚類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氫氟烷基醚類。
作為含氟溶劑,其中,較佳為選自由CF 3CH 2CF 2CH 3、CF 3CH 2OCF 2CHF 2、CHF 2CF 2CH 2OCF 2CHF 2及CF 3CF 2CH 2OCF 2CHF 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CF 3CH 2OCF 2CHF 2
上述聚合可使用聚合起始劑、界面活性劑及鏈轉移劑,可分別使用過去公知者。
聚合起始劑可使用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作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例舉以下作為具代表性者: 過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過氧化二碳酸二第二丁酯等過氧化碳酸二烷基酯類; 過氧化異丁酸第三丁酯、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己酯、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過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過氧化特戊酸第三戊酯等過氧酯類; 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等二烷基過氧化物類; 二[氟(或氟氯)醯基]過氧化物類等。
作為二[氟(或氟氯)醯基]過氧化物類,可例舉:[(RfCOO)-] 2(Rf為全氟烷基、ω-氫全氟烷基或氟氯烷基)所表示之二醯基過氧化物。
作為二[氟(或氟氯)醯基]過氧化物類,例如可例舉:二(ω-氫-十二氟庚醯基)過氧化物、二(ω-氫-十四氟辛醯基)過氧化物、二(ω-氫-十六氟壬醯基)過氧化物、二(全氟丁醯基)過氧化物、二(全氟戊醯基)過氧化物、二(全氟己醯基)過氧化物、二(全氟庚醯基)過氧化物、二(全氟辛醯基)過氧化物、二(全氟壬醯基)過氧化物、二(ω-氯-六氟丁醯基)過氧化物、二(ω-氯-十氟己醯基)過氧化物、二(ω-氯-十四氟辛醯基)過氧化物、ω-氫-十二氟庚醯基-ω-氫十六氟壬醯基-過氧化物、ω-氯-六氟丁醯基-ω-氯-十氟己醯基-過氧化物、ω-氫十二氟庚醯基-全氟丁醯基-過氧化物、二(二氯五氟丁醯基)過氧化物、二(三氯八氟己醯基)過氧化物、二(四氯十一氟辛醯基)過氧化物、二(五氯十四氟癸醯基)過氧化物、二(十一氯三十氟二十二醯基)過氧化物等。
藉由於鏈轉移劑之存在下進行聚合,可適當地調整所獲得之共聚物之溶液黏度、重量平均分子量等。作為鏈轉移劑,例如可例舉:乙烷、異戊烷、正己烷、環己烷等烴類;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類;丙酮等酮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乙酸酯類;甲醇、乙醇等醇類;甲基硫醇等硫醇類;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氯甲烷等鹵化烴等。
聚合溫度並無特別限定,就聚合速度及調溫所需之成本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95℃,更佳為15~95℃。
聚合壓力並無特別限定,就聚合速度及反應器之耐壓之觀點而言,較佳為0.3~1.5 MPaG,更佳為0.4 MPaG以上,且更佳為1.0 MPaG以下。
於聚合結束後,以漿料之形式獲得共聚物之情形時,自反應器中取出漿料,進行洗淨、乾燥,藉此回收共聚物。
(無機填料) 本發明之組成物較佳為進而含有無機填料。藉由使本發明之組成物含有無機填料,可進一步提升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
作為無機填料,較佳為含有選自由Mg、Al、Si、Ti、Zr及B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之無機填料。
作為無機填料,較佳為選自由金屬氧化物粒子及金屬氫氧化物粒子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又,作為無機填料,更佳為含有選自由Mg、Al、Si、Ti、Zr及B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之金屬氧化物粒子。
作為金屬氧化物粒子,較佳為選自由氧化鎂、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鋇、氧化鋯及氧化鈦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作為金屬氫氧化物粒子,較佳為選自由氫氧化鎂、氫氧化鋁及氫氧化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作為無機填料,其中,較佳為選自由氧化鎂、氧化矽、氧化鋁及氧化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選自由氧化鎂及氧化鋁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無機填料之平均粒徑較佳為25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 μm以下,特佳為1 μm以下,且較佳為0.02 μm以上。無機填料之平均粒徑係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雷射式粒度分布測定裝置等進行測定所獲得之值。
於本發明之組成物中,共聚物與無機填料之含有比率[(共聚物)/(無機填料)]以質量比計較佳為0.1/99.9~49.9/50.1,更佳為1/99以上,進而較佳為5/95以上,特佳為10/90以上,且更佳為45/55以下,進而較佳為40/60以下。
(溶劑) 本發明之組成物較佳為進而含有溶劑。
作為溶劑,例如可例舉:水;N-甲基-2-吡咯啶酮、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甲醯胺等含氮系有機溶劑;丙酮、甲基乙基酮、環己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系溶劑;四氫呋喃、二烷、乙基賽路蘇、甲基賽路蘇、二甘二甲醚、三甘二甲醚等醚系溶劑;二甲苯、甲苯、溶劑石油腦等芳香族烴系溶劑;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礦油精等脂肪族烴系溶劑;其等之混合溶劑等。
又,作為溶劑,亦可使用選自由通式(1)所表示之酯(1)及通式(2)所表示之酮(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通式(1): (式中,R 1及R 2獨立地為H、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脂肪族基、或C 6~C 10之芳香族基)。
通式(2): (式中,R 3及R 4獨立地為H、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脂肪族基、或者C 6~C 10之芳香族基)。
通式(1)中之R 1及R 2獨立地為H、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脂肪族基、或者C 6~C 10之芳香族基。
R 1之脂肪族基之碳數為1~10,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3以上,且較佳為7以下,更佳為5以下。作為R 1之脂肪族基,較佳為烷基。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
R 1之芳香族基之碳數為6~10。鍵結於芳香族基之芳香族環之碳原子之氫原子可被取代,亦可未被取代。作為取代基,可例舉:甲基等烷基、氯原子等鹵基等。作為R 1之芳香族基,較佳為苯基或苄基。
作為R 1,較佳為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脂肪族基,更佳為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或者C 2~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烯基,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乙烯基、異丙烯基、丁基或戊基,更佳為丙基、丁基或戊基。該等基可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任一者,較佳為直鏈狀。
R 2之脂肪族基之碳數為1~10,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4以上,且較佳為8以下,更佳為6以下。作為R 2之脂肪族基,較佳為烷基。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
R 2之芳香族基之碳數為6~10。鍵結於芳香族基之芳香族環之碳原子之氫原子可被取代,亦可未被取代。作為取代基,可例舉:甲基等烷基、氯原子等鹵基等。作為R 2之芳香族基,較佳為苯基或苄基。
作為R 2,較佳為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脂肪族基,更佳為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更佳為丁基、戊基或己基。該等基可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任一者,較佳為直鏈狀。
作為通式(1)所表示之酯(1),較佳為選自由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酸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戊酸丁酯、己酸丁酯、丁酸戊酯、戊酸戊酯、己酸戊酯、丁酸己酯、戊酸己酯及己酸己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丁酸丁酯。
通式(2)中之R 3及R 4獨立地為H、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脂肪族基、或者C 6~C 10之芳香族基。
R 3及R 4之脂肪族基之碳數為1~10,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以下。作為R 3之脂肪族基,較佳為烷基。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
R 3及R 4之芳香族基之碳數為6~10。鍵結於芳香族基之芳香族環之碳原子之氫原子可被取代,亦可未被取代。作為取代基,可例舉:甲基等烷基、氯原子等鹵基等。作為R 3及R 4之芳香族基,較佳為苯基或苄基。
作為R 3及R 4,較佳為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脂肪族基,更佳為C 1~C 10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更佳為甲基或乙基。該等基可為直鏈狀或支鏈狀之任一者,較佳為直鏈狀。
作為通式(2)所表示之酮(2),較佳為選自由丙酮及甲基乙基酮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溶劑亦可使用水。例如於藉由在水中使單體乳化聚合之製造方法來製造共聚物之情形時,通常可獲得含有共聚物及水之聚合組成物,因此可使用聚合組成物中所包含之水作為本發明之組成物之溶劑。
其中,就組成物之穩定性、塗敷性優異之方面而言,本發明之組成物較佳為含有選自由N-甲基-2-吡咯啶酮、N,N-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丙酮及甲基乙基酮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含有N-甲基-2-吡咯啶酮。
於本發明之組成物含有共聚物及溶劑之情形時,共聚物之含量相對於組成物之質量,較佳為0.1~20質量%,更佳為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質量%以上,特佳為10質量%以上,最佳為13質量%以上,且更佳為16質量%以下。
(其他成分) 又,本發明之組成物亦可含有有機填料。作為有機填料,較佳為非導電性之交聯聚合物,更佳為交聯聚苯乙烯、交聯聚甲基丙烯酸酯、交聯丙烯酸酯。
又,本發明之組成物亦可含有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醯胺醯亞胺、丙烯酸橡膠、羧烷基纖維素、烷基纖維素、羥烷基纖維素等其他聚合物。
(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 藉由使用本發明之組成物,可製作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本發明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具備基材、及由上述組成物所形成之塗層。
基材與塗層可直接接著,亦可經由其他層接著,但較佳為塗層直接形成於基材上。塗層可僅設置於基材之單側,亦可設置於兩側。又,塗層能夠以覆蓋欲設置塗層之基材之全部之方式設置,亦能夠以僅覆蓋上述基材之一部分之方式設置。
於僅在基材之單側形成塗層之情形時,就耐熱收縮性、與電極之接著性及離子傳導性之觀點而言,塗層之重量較佳為0.5~50.0 g/m 2之範圍。於在基材之兩側形成塗層之情形時,塗層之重量較佳為1.0 g/m 2以上,更佳為3.0 g/m 2以上,且較佳為25.0 g/m 2以下,更佳為20.0 g/m 2以下。
每一側之塗層之厚度較佳為1~5 μm。若塗層之厚度處於上述範圍,則可確保破膜強度及絕緣性,又,基材捲曲不易變大。
作為基材,較佳為於內部具有孔隙或空隙之多孔性基材。作為多孔性基材,可例舉:微多孔膜、或由不織布、紙狀片等纖維狀物所構成之多孔性片、或者於該等微多孔膜或多孔性片上積層1層以上之其他多孔性層而成之複合塗層等。再者,微多孔膜意指成為於內部具有許多微細孔,且該等微細孔連結之結構,並且氣體或液體能夠自一面透過至另一面之膜。
構成基材之材料可使用具有電絕緣性之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之任一者。特別是,就對基材賦予切斷功能之觀點而言,基材之構成材料較佳為使用有機材料,更佳為使用熱塑性樹脂,進而較佳為使用選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胺醯亞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及聚縮醛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切斷功能係指於電池溫度增高之情形時,熱塑性樹脂溶解而堵塞基材之孔,藉此阻斷離子移動,防止電池之熱失控的功能。作為熱塑性樹脂,適當為熔點未達200℃之熱塑性樹脂,特佳為聚烯烴。
作為使用聚烯烴之基材,適宜為聚烯烴微多孔膜。作為聚烯烴微多孔膜,可使用具有充分之力學物性及離子透過性之「應用於過去之非水系二次電池用分隔件的聚烯烴微多孔膜」。並且,就具有上述切斷功能之觀點而言,聚烯烴微多孔膜較佳為包含聚乙烯。
聚烯烴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萬~500萬。若重量平均分子量小於10萬,則有時難以確保充分之力學物性。又,若大於500萬,則有時切斷特性會變差,或難以成形。
此種聚烯烴微多孔膜例如可藉由以下方法來製造。即,可例舉依序實施下述步驟而形成微多孔膜之方法:(i)自T型模頭擠出熔融之聚烯烴樹脂並進行片化之步驟;(ii)對上述片實施結晶化處理之步驟;(iii)將片進行延伸之步驟;及(iv)對片進行熱處理之步驟。又,亦可例舉依序實施下述步驟而形成微多孔膜之方法等:(i)將聚烯烴樹脂與液態石蠟等塑化劑一同熔融,將其自T型模頭中擠出,將其冷卻並進行片化之步驟;(ii)將片進行延伸之步驟;(iii)自片萃取出塑化劑之步驟;及(iv)對片進行熱處理之步驟。
由纖維狀物所構成之多孔性片可使用由下述成分所構成之多孔性片: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烴、芳香族聚醯胺或聚醯亞胺、聚醚碸、聚碸、聚醚酮、聚醚醯亞胺等耐熱性高分子等所構成之纖維狀物、或者該等纖維狀物之混合物。
基材亦可為進而積層有功能層之複合基材。複合基材就可藉由功能層進一步附加功能之方面而言較佳。作為功能層,例如,就賦予耐熱性之觀點而言,可使用由耐熱性樹脂所構成之多孔質層、或由耐熱性樹脂及無機填料所構成之多孔質層。作為耐熱性樹脂,可例舉:選自芳香族聚醯胺、聚醯亞胺、聚醚碸、聚碸、聚醚酮及聚醚醯亞胺中之一種或兩種以上之耐熱性高分子。作為無機填料,可適當地使用氧化鋁等金屬氧化物或氫氧化鎂等金屬氫氧化物等。再者,作為複合化之方法,可例舉:於多孔性片塗覆功能層之方法、利用接著劑進行接合之方法、進行熱壓接之方法等。
作為基材,上述中,較佳為由選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醯亞胺、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及聚縮醛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所構成的多孔性基材。
就獲得良好之力學物性及內部電阻之觀點而言,基材之膜厚較佳為5~50 μm之範圍。上述膜厚之上限更佳為40 μm,進而較佳為30 μm。又,上述膜厚之下限更佳為10 μm。
基材之哥雷值(Gurley value)較佳為500 sec/100 ccAir以下,更佳為300 sec/100 ccAir以下。又,上述哥雷值較佳為50 sec/100 ccAir以上。哥雷值係依據JIS P 8117,利用哥雷式透氣度計進行測定所獲得之值。
基材之孔隙率較佳為30~70%,更佳為35~60%。孔隙率為藉由下式所算出之值。 孔隙率=(1-試樣質量(g)/(試樣密度(g/cm 3)×試樣體積(cm 3)))×100 此處之試樣體積(cm 3)係利用10 cm×10 cm×厚度(cm)算出。
基材之平均孔徑較佳為0.01~0.5 μm,更佳為0.1~0.3 μm。關於平均孔徑,藉由氣體吸附法並使用BET式,測定基材之比表面積(m 2/g),乘以基材之單元面積重量(g/m 2),而算出每1 m 2基材之孔隙表面積S。另外,根據孔隙率算出每1 m 2基材之孔隙體積V。使用所獲得之值,根據下式算出平均孔徑(直徑)d。 d=4・V/S
若基材之哥雷值、孔隙率及平均孔徑處於上述範圍,則可獲得具有優異之離子透過性之分隔件,可獲得具有良好之充放電特性之電池。
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可藉由將上述組成物塗覆於基材上來製造。塗覆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只要為可利用由組成物所形成之塗層覆蓋基材之表面的方法即可,例如可例舉:將上述組成物塗佈於基材上,並乾燥塗佈膜之方法。作為塗覆之方法,更具體而言,可例舉:將上述組成物輥塗於基材之方法;將基材浸漬於上述組成物之方法;將上述組成物塗敷於基材,進而浸漬於適當之凝固液中而製作之方法。又,使用上述組成物製作膜,藉由層壓等方法將所獲得之膜與基材進行積層,藉此可製造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作為使用上述組成物來製作膜之方法,可例示如下方法:將上述組成物澆鑄於聚酯膜、鋁膜等具有平滑表面之膜上後,進行剝離。
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透氣度較佳為1000 s/100 mL以下,更佳為800 s/100 mL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s/100 mL以下,且較佳為50 s/100 mL以上。透氣度可使用透氣度試驗機進行測定。
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哥雷值較佳為1000 sec/100 ccAir以下,更佳為800 sec/100 ccAir以下,進而較佳為500 sec/100 ccAir以下。又,上述哥雷值較佳為50 sec/100 ccAir以上。哥雷值係依據JIS P 8117,利用哥雷式透氣度計進行測定所獲得之值。
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哥雷值之上升率較佳為500%以下,更佳為400%以下,進而較佳為250%以下。又,哥雷值之上升率較佳為103%以上。哥雷值之上升率可藉由下式求出。 哥雷值上升率(%)=(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哥雷值/僅基材之哥雷值)×100
(電化學裝置) 本發明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可應用於電化學裝置。本發明之電化學裝置具備上述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
作為電化學裝置,可例舉二次電池、電容器等電池。電池可為一次電池,亦可為蓄電池(二次電池)或蓄電元件。電池可為非水電解液電池。非水電解液電池包括所有具備電解液及發電元件之電池。作為非水電解液電池,例如可例舉:鋰離子一次電池、鋰離子二次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容器、電雙層電容器等。
本發明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可與正極、負極及非水電解液一同構成二次電池。作為二次電池,其中,特佳為鋰離子二次電池。以下,對將本發明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應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時之代表性構成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電化學裝置並不限定於該等構成。
正極由包含作為正極材料之正極活性物質之正極合劑及集電體構成。
正極活性物質並無特別限制,只要為能夠電化學性地吸收、釋出鋰離子者即可。較佳為含有鋰及至少一種過渡金屬之物質,例如可例舉:鋰-鈷複合氧化物、鋰-鎳複合氧化物、鋰-錳複合氧化物等鋰過渡金屬複合氧化物、含有鋰之過渡金屬磷酸化合物等。
正極合劑較佳為進而包含黏結劑、增黏劑、導電材。
黏結劑為對電極製造時所使用之溶劑或電解液而言安全之材料即可,可使用任意黏結劑,例如可例舉: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橡膠、異戊二烯橡膠、丁二烯橡膠、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
作為增黏劑,可例舉:羧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聚乙烯醇、酸化澱粉、磷酸化澱粉、酪蛋白等。
作為正極之導電材,可例舉:石墨、碳黑、奈米碳管、碳纖維等碳材料等。
作為正極用集電體之材質,可例舉:鋁、鈦或鉭等金屬、或者其等之合金。其中,較佳為鋁或其合金。
正極之製造只要按照通常方法即可。例如,可例舉如下方法:向上述正極活性物質中添加上述黏結劑、增黏劑、導電材、溶劑等而製成漿料狀之正極合劑,將其塗佈於集電體,乾燥後進行加壓而高密度化。
負極由包含負極材料之負極合劑及集電體構成。
作為負極材料,可例舉:於各種熱分解條件之有機物之熱分解物或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可吸收、釋出鋰離子之碳質材料;氧化錫、氧化矽等可吸收、釋出鋰離子之金屬氧化物材料;鋰金屬;各種鋰合金等。該等負極材料可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可吸收、釋出鋰離子之碳質材料,較佳為藉由「由各種原料所獲得之易石墨性瀝青之高溫處理」所製造之人造石墨或精製天然石墨、或利用瀝青及其他有機物對該等石墨實施表面處理後進行碳化所獲得者。
負極合劑較佳為進而包含黏結劑、增黏劑、導電材。作為黏結劑,可例舉與上述可用於正極之黏結劑相同者。作為增黏劑,可例舉與上述可用於正極之增黏劑相同者。作為負極之導電材,可例舉:銅或鎳等金屬材料;石墨、碳黑等碳材料等。
作為負極用集電體之材質,可例舉銅、鎳或不鏽鋼等。其中,就容易加工為薄膜之方面及成本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銅。
負極之製造只要按照通常方法即可。例如可例舉如下方法:向上述負極材料中添加上述黏結劑、增黏劑、導電材、溶劑等而製成漿料狀,將其塗佈於集電體,乾燥後進行加壓而高密度化。
非水電解液可使用使公知之電解質鹽溶解於公知之電解質鹽溶解用有機溶劑中而成者。
電解質鹽溶解用有機溶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碳酸丙二酯、碳酸乙二酯、碳酸丁二酯、γ-丁內酯、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酯乙酯、碳酸伸乙烯酯等烴系溶劑;碳酸氟乙二酯、氟醚、氟化碳酸酯等氟系溶劑之一種或兩種以上。
作為電解質鹽,可例舉:LiClO 4、LiAsF 6、LiBF 4、LiPF 6、LiCl、LiBr、CH 3SO 3Li、CF 3SO 3Li、LiN(SO 2CF 3) 2、LiN(SO 2C 2F 5) 2、碳酸銫等。
電解質鹽之濃度較佳為0.8莫耳/升以上,更佳為1.0莫耳/升以上。上限亦取決於電解質鹽溶解用有機溶劑,通常為1.5莫耳/升。
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形狀為任意,例如可例舉圓筒型、方型、層壓型、硬幣型、大型等形狀。再者,正極、負極、分隔件之形狀及構成可根據各電池之形狀進行變更來使用。
以上,對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應理解,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主旨及範圍之情況下,可進行形態或詳細情況之多種變更。
<1>根據本發明之第1觀點,提供一種用以塗覆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組成物,其含有共聚物,該共聚物含有氟單體單元及含醯胺鍵單體單元。 <2>根據本發明之第2觀點,提供如第1觀點之組成物,其中,氟單體為選自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及2,3,3,3-四氟丙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3>根據本發明之第3觀點,提供如第1或第2觀點之組成物,其中,含醯胺鍵單體具有內醯胺環。 <4>根據本發明之第4觀點,提供如第1至第3觀點之任一觀點之組成物,其中,含醯胺鍵單體為N-乙烯基-2-吡咯啶酮。 <5>根據本發明之第5觀點,提供如第1至第4觀點之任一觀點之組成物,其中,共聚物之氟單體單元之含量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為75~7莫耳%,且共聚物之含醯胺鍵單體單元之含量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為25~93莫耳%。 <6>根據本發明之第6觀點,提供如第1至第5觀點之任一觀點之組成物,其進而含有無機填料。 <7>根據本發明之第7觀點,提供如第1至第6觀點之任一觀點之組成物,其進而含有無機填料,該無機填料含有選自由Mg、Al、Si、Ti、Zr及B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8>根據本發明之第8觀點,提供如第1至第7觀點之任一觀點之組成物,其進而含有無機填料,且共聚物與無機填料之含有比率(共聚物):(無機填料)以質量比計為0.1:99.9~49.9:50.1。 <9>根據本發明之第9觀點,提供如第1至第8觀點之任一觀點之組成物,其進而含有溶劑。 <10>根據本發明之第10觀點,提供一種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其具備基材、及由第1至第9觀點之任一觀點之組成物所形成之塗層。 <11>根據本發明之第11觀點,提供如第10觀點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其中,基材由有機材料形成。 <12>根據本發明之第12觀點,提供一種電化學裝置,其具備第10或第11觀點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 <13>根據本發明之第13觀點,提供一種二次電池,其具備第10或第11觀點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 [實施例]
繼而,例舉實施例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相關實施例。
實施例之各數值係藉由以下方法測得。
<聚合物之單體組成> 使用NMR分析裝置(安捷倫科技公司製造,VNS400MHz),利用 1H-NMR及 19F-NMR測定,於聚合物之氘氯仿溶液狀態下,測定聚合物之單體組成。
<重量平均分子量> 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進行測定。使用東曹公司製造之AS-8010、CO-8020、管柱(串聯連接3根GMHHR-H)及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之RID-10A,以流速1.0 ml/分鐘通入作為溶劑之二甲基甲醯胺(DMF),進行測定而獲得資料(參考:聚苯乙烯),根據該資料而算出重量平均分子量。
<透氣度> 藉由透氣度試驗機(熊谷理機工業公司製造)進行測定。將氣體自刻度0 mL起通過至25 mL為止所需之時間(s)乘以4倍,藉此算出透氣度(s/100 mL)。
<塗膜厚度> 藉由高精度厚度測定機(HKT-1240)進行測定。測量僅塗佈前之基材之膜厚及經塗覆之分隔件之膜厚,算出該值之差作為塗膜厚度。
<面積維持率> 將各實驗例中所製作之分隔件裝入至烘箱中,於150℃加熱30分鐘。測定加熱前後之分隔件之面積,藉由以下計算式算出面積維持率。面積維持率較高之分隔件之耐熱收縮性優異。 面積維持率(%)=(加熱後之分隔件之面積)/(加熱前之分隔件之面積)×100
<合成例1> 向容積為500 mL之高壓釜中添加245 g之HFE-347pc-f(CF 3CH 2OCF 2CHF 2)、9.7 g之N-乙烯基-2-吡咯啶酮、35 g之四氟乙烯、0.5 g之作為起始劑之70重量%之過氧化特戊酸第三丁酯之烴溶液(以下,簡稱為「PERBUTYL PV」),於50℃進行聚合反應。藉由聚合反應,而當壓力自0.81 MPa降低至0.71 MPa時,將高壓釜內之單體沖淨,於120℃對所獲得之聚合物溶液進行乾燥,藉此回收共聚物(聚合物a)。聚合物a之藉由NMR測定所測得之基於四氟乙烯之聚合單元/基於N-乙烯基-2-吡咯啶酮之聚合單元的比率為38/62(莫耳比),藉由GPC測定所測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2萬。
<合成例2> 向容積為500 mL之高壓釜中添加245 g之HFE-347pc-f、9.5 g之N-乙烯基-2-吡咯啶酮、34 g之四氟乙烯、1.0 g之作為起始劑之PERBUTYL PV,於50℃進行聚合反應。藉由聚合反應,而當壓力自0.77 MPa降低至0.66 MPa時,將高壓釜內之單體沖淨,於120℃對所獲得之聚合物溶液進行乾燥,藉此回收共聚物(聚合物b)。聚合物b之藉由NMR測定所測得之基於四氟乙烯之聚合單元/基於N-乙烯基-2-吡咯啶酮之聚合單元的比率為38/62(莫耳比),藉由GPC測定所測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4萬。
<合成例3> 向容積為500 mL之高壓釜中添加245 g之HFE-347pc-f、7.4 g之N-乙烯基-2-吡咯啶酮、38 g之四氟乙烯、0.5 g之作為起始劑之PERBUTYL PV,於50℃進行聚合反應。藉由聚合反應,而當壓力自0.83 MPa降低至0.73 MPa時,將高壓釜內之單體沖淨,於120℃對所獲得之聚合物溶液進行乾燥,藉此回收共聚物(聚合物c)。聚合物c之藉由NMR測定所測得之基於四氟乙烯之聚合單元/基於N-乙烯基-2-吡咯啶酮之聚合單元的比率為41/59(莫耳比),藉由GPC測定所測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2萬。
<合成例4> 向容積為500 mL之高壓釜中添加245 g之HFE-347pc-f、7.4 g之N-乙烯基-2-吡咯啶酮、38 g之四氟乙烯、1.0 g之作為起始劑之PERBUTYL PV,於50℃進行聚合反應。藉由聚合反應,而當壓力自0.90 MPa降低至0.79 MPa時,將高壓釜內之單體沖淨,於120℃對所獲得之聚合物溶液進行乾燥,藉此回收共聚物(聚合物d)。聚合物d之藉由NMR測定所測得之基於四氟乙烯之聚合單元/基於N-乙烯基-2-吡咯啶酮之聚合單元的比率為41/59(莫耳比),藉由GPC測定所測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5萬。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以下之共聚物。 聚合物a(組成比:四氟乙烯/N-乙烯基-2-吡咯啶酮=38/62;重量平均分子量:32萬) 聚合物b(組成比:四氟乙烯/N-乙烯基-2-吡咯啶酮=38/62;重量平均分子量:24萬) 聚合物c(組成比:四氟乙烯/N-乙烯基-2-吡咯啶酮=41/59;重量平均分子量:32萬) 聚合物d(組成比:四氟乙烯/N-乙烯基-2-吡咯啶酮=41/59;重量平均分子量:25萬) 聚合物e(組成比:四氟乙烯/N-乙烯基-2-吡咯啶酮=33/67;重量平均分子量:9.7萬) 聚合物f(組成比: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93/7;重量平均分子量:32萬)
實施例1 將聚合物a、氧化鋁(alumina)粉末(平均粒徑為0.67 μm)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分別以12.2質量份、18.7質量份、69.1質量份之比率摻合於容器中,添加氧化鋯珠,並使用珠磨機進行混合,繼而過濾氧化鋯珠,藉此製備塗覆用組成物。
又,以55/45將NMP/水加以混合,製成相分離液。於聚乙烯製分隔件之雙面塗佈塗覆用組成物,將經塗佈之分隔件於相分離液中浸漬3分鐘。繼而,將分隔件於水中浸漬3分鐘,於80℃之烘箱中乾燥30分鐘,製造經塗覆之分隔件。測定所製造之分隔件之透氣度及面積維持率。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2 將聚合物b、氧化鋁(alumina)粉末(平均粒徑為0.67 μm)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分別以15.4質量份、23.1質量份、61.5質量份之比率摻合於容器中,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分隔件,評價所獲得之分隔件。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3、4 分別單獨使用聚合物c、d,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造分隔件,評價所獲得之分隔件。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5 將聚合物e、氧化鋁(alumina)粉末(平均粒徑為0.67 μm)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分別以10.0質量份、15.0質量份、75.0質量份之比率摻合於容器中後,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分隔件,評價所獲得之分隔件。將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6 將聚合物c、氧化鎂粉末(平均粒徑為0.54 μm)及N-甲基吡咯啶酮(NMP)分別以10.0質量份、15.0質量份、75.0質量份之比率摻合於容器中後,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造分隔件,評價所獲得之分隔件。將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1 使用聚合物f,以與實施例5相同之方式製造分隔件,評價所獲得之分隔件。將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 使用聚合物f,以與實施例6相同之方式製造分隔件,評價所獲得之分隔件。將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3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評價聚乙烯製分隔件(未經塗覆之原片)。將結果示於表1。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聚合物 a b c d e c f f -
無機填料 氧化鋁 氧化鋁 氧化鋁 氧化鋁 氧化鋁 氧化鎂 氧化鋁 氧化鎂 -
透氣度(s/100 mL) 420 440 430 370 440 420 390 400 200
塗膜厚度 7.0 μm 8.8 μm 9.6 μm 8.3 μm 6.6 μm 7.5 μm 8.7 μm 7.4 μm -
面積維持率(%) 44 49 69 55 30 59 12 10 8

Claims (13)

  1. 一種用以塗覆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之組成物,其含有共聚物,該共聚物含有氟單體單元及含醯胺鍵單體單元。
  2. 如請求項1之組成物,其中,氟單體為選自由四氟乙烯、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及2,3,3,3-四氟丙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3. 如請求項1或2之組成物,其中,含醯胺鍵單體具有內醯胺環。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含醯胺鍵單體為N-乙烯基-2-吡咯啶酮。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共聚物之氟單體單元之含量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為75~7莫耳%,且共聚物之含醯胺鍵單體單元之含量相對於全部單體單元為25~93莫耳%。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進而含有無機填料。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進而含有無機填料,該無機填料含有選自由Mg、Al、Si、Ti、Zr及Ba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元素。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進而含有無機填料,且共聚物與無機填料之含有比率(共聚物):(無機填料)以質量比計為0.1:99.9~49.9:50.1。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進而含有溶劑。
  10. 一種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其具備基材、及由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組成物所形成之塗層。
  11. 如請求項10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其中,基材由有機材料形成。
  12. 一種電化學裝置,其具備請求項10或11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
  13. 一種二次電池,其具備請求項10或11之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
TW112103869A 2022-05-19 2023-02-03 組成物、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TW2024080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2442 2022-05-19
JP2022-082442 2022-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8071A true TW202408071A (zh) 2024-02-16

Family

ID=88835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3869A TW202408071A (zh) 2022-05-19 2023-02-03 組成物、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8071A (zh)
WO (1) WO202322360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77698B1 (fr) * 1998-04-16 2000-05-12 Alsthom Cge Alcatel Separateur comprenant une matrice macroporeuse et un polymere poreux,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generateur electrochimique le comprenant et le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lui-ci
JP4374980B2 (ja) * 2002-12-25 2009-12-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エーテル鎖を含む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からなる固体電解質
JP2018154802A (ja) * 2017-03-21 2018-10-04 株式会社クレハ 樹脂組成物、二次電池のセパレータ、および二次電池
RU2768740C1 (ru) * 2018-09-14 2022-03-24 Дайкин Индастриз, Лтд.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многослойный элемент
CN113678312B (zh) * 2019-06-04 2023-06-30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及非水系二次电池
CN115461413B (zh) * 2020-05-01 2023-08-1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复合体、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器件、聚合物系固态电池和致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3607A1 (ja)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5525B1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EP3070764B1 (en) Separator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JP6171117B1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KR101434378B1 (ko) 비수계 이차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비수계 이차전지
KR102206132B1 (ko) 리튬 이온 배터리용 통합형 전극 세퍼레이터 접합체
KR102190595B1 (ko)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JP6487130B1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非水系二次電池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19065844A1 (ja) 多孔複合フィルム、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電池、及び多孔複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0540692A (ja) 微多孔膜およびそのような膜を製造し使用する方法
CN102015083A (zh) 具有高温热稳定性多孔层的微孔聚烯烃复合膜
JP2013020769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JP6487134B1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CN110088943B (zh) 核壳型粒子及其用途以及制造方法
JPWO2017082258A1 (ja) 非水系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EP3759726A2 (en) Fluoropolymer binder coating for use in electrochemical devices
WO2019107219A1 (ja) 多孔性フィルム、二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二次電池
US20240141198A1 (en) Separator coating for li-ion batteries based on pvdf acrylate latex
KR20150043383A (ko) 세퍼레이터 및 이차 전지
KR102261507B1 (ko) 이차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 및 이차 전지
JP2017130425A (ja)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29336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2555253B1 (ko) 이차전지용 복합분리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
TW202408071A (zh) 組成物、電化學裝置用分隔件、電化學裝置及二次電池
WO2023145169A1 (ja) 組成物、ポリマーおよび積層体
JP6430617B1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