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6479A - 滑軌總成 - Google Patents

滑軌總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6479A
TW202406479A TW111129954A TW111129954A TW202406479A TW 202406479 A TW202406479 A TW 202406479A TW 111129954 A TW111129954 A TW 111129954A TW 111129954 A TW111129954 A TW 111129954A TW 202406479 A TW202406479 A TW 2024064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damping device
support frame
state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9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8867B (zh
Inventor
陳庚金
楊順和
游凱文
王俊強
Original Assignee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川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川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9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8867B/zh
Priority to US18/084,74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41207A1/en
Priority to EP23153253.2A priority patent/EP4321053A1/en
Priority to JP2023033288A priority patent/JP2024023125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8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886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6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647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 A47B88/473Braking devices, e.g. linear or rotational dampers or friction brakes; Buffers; End st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88/00Drawers for tables, cabinets or like furniture; Guides for drawers
    • A47B88/40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 A47B88/483Sliding drawers; Slides or guides therefor with single extensible guides or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1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drawers, guides and guide devices
    • A47B2210/0091Drawer movement damping
    • A47B2210/0094Drawer damping device with 2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to convert kinetic energy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滑軌總成包含一第一軌、一第二軌、二個工作件以及一阻尼裝置。該第二軌與該第一軌可相對彼此位移;二個工作件安排在該第一軌;該阻尼裝置安排在該第二軌;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從一預定位置往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與該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進一步往該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與該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

Description

滑軌總成
本發明關於一種滑軌,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阻尼裝置的滑軌總成。
美國發明專利公告號US8210623B2揭露一種用於滑軌總成的阻尼裝置,包含有一第一軌件、一第二軌件、一第一托架、第二托架、一齒條及一阻尼器。該第二軌件可相對該第一軌件滑動,第一托架安裝固定在該第一軌件,該第二托架安裝固定在該第二軌件,該齒條安裝在該第一托架,該阻尼器安裝在該第二托架,該阻尼器包括一容器以及一齒輪樞接該容器,其中,該容器內包含阻尼材料。當該第二軌件相對該第一軌件位移時,該阻尼器的齒輪被該齒條帶動,使該齒輪被帶動旋轉與該容器內的阻尼材料交互作用,而提供定量的阻力。
然而,為了滿足市場多元的需求,有時候並不希望以所述專利案這種齒輪之方式來讓二個軌件相對位移時具有阻力,因此,如何開發一種不同的產品,便成為一項不容忽視的議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阻尼裝置的滑軌總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一種滑軌總成包含一第一軌、一第二軌、二個工作件、一第一阻尼裝置以及一第二阻尼裝置。該第一軌;該第二軌與該第一軌可相對彼此縱向地位移;該二個工作件安排在該第一軌,該二個工作件處於不同的縱向水平上;該第一阻尼裝置與該第二阻尼裝置安排在該第二軌;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從一第一預定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與該第一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繼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與該第二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一種滑軌總成包含一第一軌、一第二軌、二個工作件以及一阻尼裝置。該第二軌與該第一軌可相對彼此縱向地位移;二個工作件安排在該第一軌;該阻尼裝置安排在該第二軌;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從一第一預定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與該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進一步往該第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與該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
20:滑軌總成
22:第一軌
22a,24a:前部
22b,24b:後部
24:第二軌
26:第一工作件
28:第二工作件
30:第三工作件
32:第一阻尼裝置
34:第二阻尼裝置
36a,42a:第一牆
36b,42b:第二牆
38,44:縱向牆
40:通道
46:基座
48a:第一支撐部
48b:第二支撐部
50:縱向部
52:第一安裝座
54:第二安裝座
56:第三安裝座
58:第一連接部
60:第一彈性部
62:第一凸段
64:第一阻擋特徵
66:第一導引結構
68:第二連接部
70:第二彈性部
72:第二凸段
74:第二阻擋特徵
76:第二導引結構
78:第三連接部
80:第三彈性部
82:第三凸段
84:第三阻擋特徵
86:第三導引結構
88:第一支撐架
90:第一滑塊
92:第一驅動件
94:第一彈性件
96:第一導引特徵
98:第一缸體
100:第一桿體
102:第一軸
104:第一連接部
106:第一連接特徵
107:第一翼部
108:第一擋部
109:第一匹配特徵
110:第二支撐架
112:第二滑塊
114:第二驅動件
116:第二彈性件
118:第二導引特徵
120:第二缸體
122:第二桿體
124:第二軸
126:第二連接部
128:第二連接特徵
130:第二擋部
132:第二翼部
134:第二匹配特徵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E1,E1’:第一端部
E2,E2’:第二端部
H1:第一縱向水平
H2:第二縱向水平
J,J’:彈力
K1:第一空間
K2:第二空間
L1:第一側
L2:第二側
M1:第一初始位置
M1’:第二初始位置
M2:第一解掣位置
M2’:第二解掣位置
P1:第一預定位置
P2:第二預定位置
S1,S1’:第一狀態
S2,S2’:第二狀態
T1:第一路徑
T2:第二路徑
X1,X2:預定距離
X2:另一預定距離
圖1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一第一軌與一第二軌相對彼此處於一第一預定位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一軌的示意圖;
圖4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一軌與複數個工作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4A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工作件的示意圖;
圖5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的一第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圖6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的一第二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圖7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一軌與該第二軌相對彼此處於該第一預定位置的示意圖;
圖8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一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9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10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11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12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13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14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15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16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17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圖;以及
圖18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該第一軌與該第二軌相對彼此處於一第二預定位置的示意圖。
如圖1與圖2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滑軌總成20包含一第一軌22與一第二軌24。該第二軌24與該第一軌22可相對彼此縱向地位移,且該第二軌24可相對該第一軌22處於一第一預定位置P1(例如是延伸位置,如圖1所示)。於此實施例以X軸為縱向(或滑軌的長度方向),Y軸為橫向(或滑軌的側向),且Z軸為垂直方向(或滑軌的高度方向)。
該滑軌總成20更包含複數個工作件安排在該第一軌22與該第二軌24的其中之一,以及至少一阻尼裝置安排在該第一軌22與該第二軌24的其中之另一。於下文中,將以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工作件,例如一第一工作件26、一第二工作件28與一第三工作件30由前至後依序安排在該第一軌22(此部分亦可配合參閱圖3與圖4),以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阻尼裝置,例如一第一阻尼裝置32與一第二阻尼裝置34安排在該第二軌24作說明,但實施上不侷限。
較佳地,該第一軌22包含一第一牆36a、一第二 牆36b與一縱向牆38連接在該第一軌22的第一牆36a與第二牆36b之間,且該第一軌22的第一牆36a、第二牆36b與縱向牆38共同定義一通道40(如圖2所示),用以供該第二軌24活動地安裝。
較佳地,該第二軌24包含一第一牆42a、一第二牆42b與一縱向牆44連接在該第二軌24的第一牆42a與第二牆42b之間。該第二軌24的第一牆42a、第二牆42b與縱向牆44可分別對應該第一軌22的第一牆36a、第二牆36b與縱向牆38。
較佳地,該第二軌24上配置有一基座46,且該基座46包含一第一支撐部48a、一第二支撐部48b與一縱向部50連接在該第一支撐部48a與該第二支撐部48b之間,該基座46例如固定地安裝在該第二軌24,使該基座46與該第二軌24可視為一體。
較佳地,該基座46的第一支撐部48a與第二支撐部48b是對應於與該第一軌22的第一牆36a與第二牆36b並可分別相互支撐。
較佳地,該第一軌22具有一前部22a與一後部22b,且該第二軌24具有一前部24a與一後部24b;其中,該基座46設置相鄰在該第二軌24的後部24b。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處於該第一預定位置P1時,該基座46至少支撐相鄰該第一軌22的前部22a的部分軌段(如圖1所示)。
如圖3與圖4所示,該第一工作件26、該第二工作 件28以及該第三工作件30沿著該第一軌22的長度方向配置,且彼此間隔一距離。其中,該第二工作件28位於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三工作件30之間。
較佳地,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二工作件28處於不同的縱向水平上。進一步而言,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三工作件30處於實質上相同的一第一縱向水平H1上,且該第二工作件28處於一第二縱向水平H2上。該第二縱向水平H2不同於該第一縱向水平H1,且該第二縱向水平H2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縱向水平H1(如圖3所示)。
較佳地,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二工作件28彼此間隔一預定距離X1,且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三工作件30彼此間隔另一預定距離X2大於該預定距離X1(如圖3所示)。
較佳地,該第一工作件26、該第二工作件28與該第三工作件30具有實質上相同的結構配置,於此,以該第一工作件26、該第二工作件28與該第三工作件30皆為彈片為例,但實施上不侷限。
較佳地,該第一軌22上配置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安裝座。例如一第一安裝座52、一第二安裝座54與一第三安裝座56安排至(例如固接至)該第一軌22。該第一安裝座52、該第二安裝座54與該第三安裝座56可分別供該第一工作件26、該第二工作件28與該第三工作件30安裝。該第一安裝座52、該第二安裝座54與該第三安裝座56皆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L1 與一第二側L2,以及至少一孔H連通該第一側L1與該第二側L2(如圖4所示)。
較佳地,該第一工作件26包含一第一連接部58與一第一彈性部60自該第一連接部58延伸(此部分亦可配合參閱圖4A),其中,該第一工作件26的第一連接部58連接(例如固接)至該第一安裝座52的第一側L1,且該第一工作件26的第一彈性部60具有至少一第一凸段62,該至少一第一凸段62透過該至少一孔H能從該第一安裝座52的第一側L1穿入且伸出於該第一安裝座52的第二側L2。其中,所述第一凸段62的兩個相對位置(例如前、後)分別具有一第一阻擋特徵64與一第一導引結構66,其中,該第一阻擋特徵64例如是一立牆,且該第一導引結構66例如是一斜面或一弧面(此部分亦可配合參閱圖4A),但實施上不侷限。
相似地,該第二工作件28包含一第二連接部68與一第二彈性部70自該第二連接部68延伸,其中,該第二工作件28的第二連接部68連接(例如固接)至該第二安裝座54的第一側L1,且該第二工作件28的第二彈性部70具有至少一第二凸段72,該至少一第二凸段72透過該至少一孔H能從該第二安裝座54的第一側L1穿入且伸出於該第二安裝座54的第二側L2。其中,所述第二凸段72的兩個相對位置(例如前、後)分別具有一第二阻擋特徵74與一第二導引結構76,其中,該第二阻擋特徵74例如是一立牆,且該第二導引結構76例如是一斜 面或一弧面,但實施上不侷限。
相似地,該第三工作件30包含一第三連接部78與一第三彈性部80自該第三連接部78延伸,其中,該第三工作件30的第三連接部78連接(例如固接)至該第三安裝座56的第一側L1,且該第三工作件30的第三彈性部80具有至少一第三凸段82,該至少一第三凸段82透過該至少一孔H能從該第三安裝座56的第一側L1穿入且伸出於該第三安裝座56的第二側L2。其中,所述第三凸段82的兩個相對位置(例如前、後)分別具有一第三阻擋特徵84與一第三導引結構86,其中,該第三阻擋特徵84例如是一立牆,且該第三導引結構86例如是一斜面或一弧面,但實施上不侷限。
如圖5所示,該第一阻尼裝置32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的其中之一相鄰該第二軌24的第一牆42a,且該第一阻尼裝置32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的其中之另一相鄰該第二軌24的第二牆42b。於此,以該第一阻尼裝置32相鄰該第二軌24的第一牆42a,且該第二阻尼裝置34相鄰該第二軌24的第二牆42b為例,但實施上不侷限。
較佳地,該滑軌總成20更包含一第一支撐架88(亦可簡稱支撐架)、一第一滑塊90(亦可簡稱滑塊)、一第一驅動件92(亦可簡稱驅動件)以及一第一彈性件94(亦可簡稱彈性件)。
該第一支撐架88安排在該第二軌24,於此,以該 第一支撐架88連接(例如固接)該第二軌24上的基座46為例,且該第一支撐架88、該基座46與該第二軌24可視為一體。其中,該第一支撐架88相鄰該基座46的第一支撐部48a。該第一支撐架88安裝有該第一阻尼裝置32(亦可簡稱阻尼裝置),該第一支撐架88包含一第一路徑T1(亦可簡稱路徑),且該第一滑塊90可沿著該第一路徑T1滑移。其中,該第一驅動件92可相對該第二軌24活動。於此,以該第一驅動件92活動地安裝至該第一滑塊90,且該第二軌24包含一第一導引特徵96(亦可簡稱導引特徵)安排在該第一支撐架88上為例。該第一導引特徵96例如是一斜面(如圖7所示)或一弧面,但實施上不侷限。
較佳地,該第一支撐架88更包含一第一空間K1(亦可簡稱空間),且該第一阻尼裝置32包含可相對伸縮的一第一缸體98(亦可簡稱缸體)與一第一桿體100(亦可簡稱桿體);該第一缸體98安裝在該第一空間K1內,該第一桿體100的一部分位於該第一路徑T1。其中,該第一路徑T1的走向為縱向,換言之,該第一路徑T1的走向與該第二軌24的長度方向相同。
較佳地,該第一驅動件92透過一第一軸102樞接至該第一滑塊90。
較佳地,該第一彈性件94連接該基座46的一第一連接部104與該第一滑塊90的一第一連接特徵106。
較佳地,該第一路徑T1具有位置相對的一第一端 部E1與一第二端部E2,該第一缸體98相鄰於該第一路徑T1的第二端部E2,且該第一桿體100從該第一路徑T1的第二端部E2伸入該第一路徑T1。
較佳地,該基座46包含一第一擋部108,該第一擋部108可將該第一滑塊90擋止於該第一路徑T1的第一端部E1,具有限位效果。
較佳地,該第一滑塊90包含一對第一翼部107(由於視角的關係,圖5僅顯示一個第一翼部107),所述第一翼部107可支撐於該第一路徑T1的一對第一匹配特徵109,用以防止該第一滑塊90從該第一路徑T1往該第二軌24的高度方向(Z軸方向)脫離。
如圖6所示,圖6繪示圖5的另一視角(例如相較於圖5,圖6中的該第二軌24的第一牆42a與第二牆42b為上下顛倒的狀態)。進一步而言,該滑軌總成20較佳地更包含一第二支撐架110、一第二滑塊112、一第二驅動件114以及一第二彈性件116。
該第二支撐架110安排在該第二軌24,於此,以該第二支撐架110連接(例如固接)該第二軌24上的基座46為例,且該第二支撐架110、該基座46與該第二軌24可視為一體。其中,該第二支撐架110相鄰該基座46的第二支撐部48b。該第二支撐架110安裝有該第二阻尼裝置34,該第二支撐架110包含一第二路徑T2,且該第二滑塊112可沿著該第二路徑 T2滑移。其中,該第二驅動件114可相對該第二軌24活動。於此,以該第二驅動件114活動地安裝至該第二滑塊112,且該第二軌24包含一第二導引特徵118安排在該第二支撐架110上為例。該第二導引特徵118例如是一斜面或一弧面,但實施上不侷限。
較佳地,該第二支撐架110更包含一第二空間K2,且該第二阻尼裝置34包含可相對伸縮的一第二缸體120與一第二桿體122;該第二缸體120安裝在該第二空間K2內,該第二桿體122的一部分位於該第二路徑T2。其中,該第二路徑T2的走向為縱向,換言之,該第二路徑T2的走向與該第二軌24的長度方向相同。
較佳地,該第二驅動件114透過一第二軸124樞接至該第二滑塊112。
較佳地,該第二彈性件116連接該基座46的一第二連接部126與該第二滑塊112的一第二連接特徵128。
較佳地,該第二路徑T2具有位置相對的一第一端部E1’與一第二端部E2’,該第二缸體120相鄰於該第二路徑T2的第二端部E2’,且該第二桿體122從該第二路徑T2的第二端部E2’伸入該第二路徑T2。
較佳地,該基座46包含一第二擋部130,該第二擋部130可將該第二滑塊112擋止於該第二路徑T2的第一端部E1’,具有限位效果。
較佳地,該第二滑塊112包含一對第二翼部132(由於視角的關係,圖6僅顯示一個第二翼部132),所述第二翼部132可支撐於該第二路徑T2的一對第二匹配特徵134,用以防止該第二滑塊112從該第二路徑T2往該第二軌24的高度方向(Z軸方向)脫離。
如圖7與圖8所示,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第一缸體98與第一桿體100相對彼此處於一第一狀態S1(例如是一延伸狀態或一緩衝預備狀態)。值得一提的是,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第一缸體98內安排有緩衝媒介物及/或彈性構件(例如彈簧),此部分為熟悉該領域之通常知識者能夠理解的技術範疇,為了簡明起見,於此不另贅述。
如圖7、圖8與圖9所示,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該第一預定位置P1(如圖7所示)往一第一方向D1位移時,透過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二工作件28的其中之一,以該第一工作件26為例)與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如圖9所示)。其中,該第一方向D1例如收合方向,但實施上不侷限。
較佳地,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該第一預定位置P1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時,該第一工作件26(的第一凸段62的第一阻擋特徵64)與該第一驅動件92相互接觸形成推抵關係(如圖8與圖9所示),以致該第一工作件26透過該第一驅動件92依據該第一滑塊90從一第一初始位置M1(亦可簡稱初 始位置,如圖8所示)沿著該第一支撐架88的第一路徑T1相對該第二軌24位移能與該第一阻尼裝置32相互作用(如圖9所示),使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第一桿體100相對該第一缸體98從該第一狀態S1轉換成一第二狀態S2(例如是一收縮狀態,如圖9所示),用以提供緩衝效果。此時,該第一彈性件94處於累積一彈力J的狀態。
如圖10、圖11與圖12所示,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往該第一方向D1繼續位移的過程中,該第一導引特徵96能導引該第一驅動件92樞轉一角度至一第一解掣位置M2(亦可簡稱解掣位置,如圖10所示),令該第一工作件26(的第一凸段62的第一阻擋特徵64)與該第一驅動件92不再相互接觸,用以解除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相互作用關係,使該第一阻尼裝置32停止提供緩衝效果。另一方面,該第一阻尼裝置32仍可透過第一缸體98內的緩衝媒介物及/或彈性構件從該第二狀態S2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如圖12所示),此部分為熟悉該領域之通常知識者能夠理解的技術範疇,為了簡明起見,於此不另贅述。
較佳地,於該第一阻尼裝置32從該第二狀態S2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的過程中,該第一阻尼裝置32透過該第一滑塊90可用以帶動該第一驅動件92從該第一解掣位置M2(如圖10所示)回到該第一初始位置M1(如圖12所示)。
較佳地,該第一驅動件92回應該第一彈性件94釋 放該彈力J(如圖10所示)有助於提升該第一驅動件92從該第一解掣位置M2回到該第一初始位置M1的速度,且也有助於該第一阻尼裝置32更快速地從該第二狀態S2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
如圖10與圖11所示,該第二阻尼裝置34與上述第一阻尼裝置32具有實質上相同的結構配置。該第二阻尼裝置34的第二缸體120與第二桿體122相對彼此處於一第一狀態S1’(例如是一延伸狀態或一緩衝預備狀態)。
如圖10、圖11與圖12所示,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繼續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二工作件28的其中之另一,以該第二工作件28為例)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如圖12所示)。
較佳地,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繼續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時,該第二工作件28(的第二凸段72的第二阻擋特徵74)與該第二驅動件114相互接觸形成推抵關係(如圖10與圖11所示),以致該第二工作件28透過該第二驅動件114依據該第二滑塊112從一第二初始位置M1’(如圖11所示)沿著該第二支撐架110的第二路徑T2相對該第二軌24位移能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相互作用(如圖12所示),使該第二阻尼裝置34的第二桿體122相對該第二缸體120從該第一狀態S1’轉換成一第二狀態S2’(例如是一收縮狀態,如圖12所示),用以提供緩衝 效果。此時,該第二彈性件116處於累積一彈力J’的狀態。
如圖13與圖14所示,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繼續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的過程中,該第二導引特徵118能導引該第二驅動件114樞轉一角度至一第二解掣位置M2’(如圖13所示),令該第二工作件28(的第二凸段72的第二阻擋特徵74)與該第二驅動件114不再相互接觸,用以解除該第二工作件28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的相互作用關係,使該第二阻尼裝置34停止提供緩衝效果。另一方面,該第二阻尼裝置34仍可透過第二缸體120內的緩衝媒介物及/或彈性構件從該第二狀態S2’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如圖14所示),此部分為熟悉該領域之通常知識者能夠理解的技術範疇,為了簡明起見,於此不另贅述。
較佳地,於該第二阻尼裝置34從該第二狀態S2’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的過程中,該第二阻尼裝置34透過該第二滑塊112可用以帶動該第二驅動件114從該第二解掣位置M2’(如圖13所示)回到該第二初始位置M1’(如圖14所示)。
較佳地,該第二驅動件114回應該第二彈性件116釋放該彈力J’(如圖13所示)有助於提升該第二驅動件114從該第二解掣位置M2’回到該第二初始位置M1’的速度,且也有助於該第二阻尼裝置34更快速地從該第二狀態S2’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
由上述可知,透過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二工作 件28可分別搭配該第一阻尼裝置32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使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該第一預定位置P1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的過程中具有緩衝效果。例如具有至少兩段的緩衝效果。
或者,透過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三工作件30可搭配該第一阻尼裝置32,使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該第一預定位置P1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的過程中同樣具有緩衝效果。例如具有至少兩段的緩衝效果。
具體而言,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上述第一預定位置P1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時,透過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三工作件30的其中之一,以該第一工作件26為例)與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由於此部分已揭露於上述圖7、圖8與圖9及其實施例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13與圖14所示,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第一缸體98與第一桿體100相對彼此處於該第一狀態S1(例如是一延伸狀態或一緩衝預備狀態)。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進一步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三工作件30的其中之另一,以該第三工作件30為例)與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
較佳地,如圖13、圖14與圖15所示,當該第二軌 24相對該第一軌22進一步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時,該第三工作件30(的第二凸段82的第二阻擋特徵84)與該第一驅動件92相互接觸形成推抵關係(如圖14與圖15所示),以致該第三工作件30透過該第一驅動件92依據該第一滑塊90從該第一初始位置M1(如圖14所示)沿著該第一支撐架88的第一路徑T1相對該第二軌24位移能與該第一阻尼裝置32相互作用(如圖15所示),使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第一桿體100相對該第一缸體98從該第一狀態S1轉換成該第二狀態S2(例如是一收縮狀態,如圖15所示),用以提供緩衝效果。此時,該第一彈性件94處於累積該彈力J的狀態。
如圖16與圖17所示,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進一步往該第一方向D1位移的過程中,該第一導引特徵96能導引該第一驅動件92樞轉一角度至該第一解掣位置M2(如圖16所示),令該第三工作件30(的第二凸段82的第二阻擋特徵84)與該第一驅動件92不再相互接觸,用以解除該第三工作件30與該第一阻尼裝置32的相互作用關係,使該第一阻尼裝置32停止提供緩衝效果(如圖16所示)。另一方面,該第一阻尼裝置32可透過第一缸體98內的緩衝媒介物及/或彈性構件從該第二狀態S2(如圖16所示)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如圖17所示),此部分為熟悉該領域之通常知識者能夠理解的技術範疇,為了簡明起見,於此不另贅述。
較佳地,於該第一阻尼裝置32從該第二狀態S2 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的過程中,該第一阻尼裝置32透過該第一滑塊90可用以帶動該第一驅動件92從該第一解掣位置M2(如圖16所示)回到該第一初始位置M1(如圖17所示)。
較佳地,該第一驅動件92回應該第一彈性件94釋放該彈力J(如圖16所示)有助於提升該第一驅動件92從該第一解掣位置M2回到該第一初始位置M1的速度,且也有助於該第一阻尼裝置32更快速地從該第二狀態S2恢復至該第一狀態S1。
如圖18所示,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處於一第二預定位置P2(例如是收合位置),其中,該基座46至少支撐相鄰該第一軌22的後部22b的部分軌段。
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該第二預定位置P2往一第二方向D2位移至上述第一預定位置P1時,該第一阻尼裝置32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不會提供緩衝效果。
例如,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處於該第二預定位置P2時,由於該第一驅動件92對應處於相同縱向水平的該第一工作件26(的第一凸段62的第一導引結構66)與該第三工作件30(的第三凸段82的第三導引結構86),且該第二驅動件114對應該第二工作件28(的第二凸段72的第二導引結構76),因此,當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該第二預定位置P2往該第二方向D2位移至上述第一預定位置P1時,該第一驅動件92可越過該第三工作件30與該第一工作件26(亦即,該第 一驅動件92經過該第三工作件30的第三凸段82的第三導引結構86與該第一工作件26的第一凸段62的第一導引結構66時,不會或不足以產生干涉),且該第二驅動件114可越過該第二工作件28(亦即,該第二驅動件114經過該第二工作件28的第二凸段72的第二導引結構76時,不會或不足以產生干涉),使該第一阻尼裝置32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不會提供緩衝效果。其中,該第一方向D1與該第二方向D2為相反方向,例如該第二方向D2為開啟方向。
由此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滑軌總成20包含下列特點:透過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二工作件28分別搭配該第一阻尼裝置32與該第二阻尼裝置34,或者,透過該第一工作件26與該第三工作件30搭配該第一阻尼裝置32,使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一預定位置往一方向位移至另一預定位置的過程中,具有兩段或兩段以上的(連續式)緩衝效果。由此可知,該第一軌22設置有複數個工作件,可搭配該第二軌24上的至少一阻尼裝置,可讓該第二軌24相對該第一軌22從該預定位置往該方向位移至另一預定位置的過程中,具有全行程緩衝的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前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因此,本發明所保護之範圍以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20:滑軌總成
22:第一軌
22a:前部
22b:後部
24:第二軌
24a:前部
26:第一工作件
28:第二工作件
30:第三工作件
32:第一阻尼裝置
34:第二阻尼裝置
36a,42a:第一牆
36b,42b:第二牆
38,44:縱向牆
46:基座
48a:第一支撐部
48b:第二支撐部
P1:第一預定位置

Claims (20)

  1. 一種滑軌總成,包含:
    一第一軌;
    一第二軌與該第一軌可相對彼此縱向地位移;
    二個工作件安排在該第一軌,該二個工作件處於不同的縱向水平上;以及
    一第一阻尼裝置與一第二阻尼裝置安排在該第二軌;
    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從一第一預定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與該第一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
    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繼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與該第二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二個工作件彼此間隔一預定距離。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第一驅動件,且該第二軌包含一第一導引特徵;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從該第一預定位置往該第一方向位移時,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透過該第一驅動件從一第一初始位置相對該第二軌位移能與該第一阻尼裝置相互作用,使該第一阻尼裝置從一第一狀態轉換成一第二狀態,用以提供 緩衝效果,且該第一導引特徵能導引該第一驅動件至一第一解掣位置,用以解除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與該第一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關係。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第一彈性件;其中,該第一驅動件回應該第一彈性件的彈力有助於從該第一解掣位置回到該第一初始位置,且該第一阻尼裝置從該第二狀態恢復至該第一狀態。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第二驅動件與一第二彈性件,且該第二軌更包含一第二導引特徵;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繼續往該第一方向位移時,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透過該第二驅動件從一第二初始位置相對該第二軌位移能與該第二阻尼裝置相互作用,使該第二阻尼裝置從一第一狀態轉換成一第二狀態,用以提供緩衝效果,且該第二導引特徵能導引該第二驅動件至一第二解掣位置,用以解除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與該第二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關係,其中,該第二驅動件回應該第二彈性件的彈力有助於從該第二解掣位置回到該第二初始位置,且該第二阻尼裝置從該第二狀態恢復至該第一狀態。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第一支撐架與一第一滑塊;其中,該第一支撐架安排在該第二軌,該第一支撐架安裝有該第一阻尼裝置,該第一支撐架包含 一第一路徑,且該第一滑塊可沿著該第一路徑滑移;其中,該第一驅動件活動地安裝至該第一滑塊,且該第一導引特徵安排在該第一支撐架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第一支撐架更包含一第一空間,且該第一阻尼裝置包含可相對伸縮的一第一缸體與一第一桿體;該第一缸體安裝在該第一空間內,該第一桿體的一部分位於該第一路徑。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第一路徑的走向為縱向。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第二支撐架與一第二滑塊;其中,該第二支撐架安排在該第二軌,該第二支撐架安裝有該第二阻尼裝置,該第二支撐架包含一第二路徑,且該第二滑塊可沿著該第二路徑滑移;其中,該第二驅動件活動地安裝至該第二滑塊,且該第二導引特徵安排在該第二支撐架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第二支撐架更包含一第二空間,且該第二阻尼裝置包含可相對伸縮的一第二缸體與一第二桿體;該第二缸體安裝在該第二空間內,該第二桿體的一部分位於該第二路徑,其中,該第二路徑的走向為縱向。
  11. 一種滑軌總成,包含:
    一第一軌;
    一第二軌與該第一軌可相對彼此縱向地位移;
    二個工作件安排在該第一軌;以及
    一阻尼裝置安排在該第二軌;
    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從一第一預定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與該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
    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進一步往該第一方向位移時,透過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與該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用以提供緩衝效果。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二個工作件彼此間隔一預定距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二個工作件處於實質上相同的一縱向水平上。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驅動件,且該第二軌包含一導引特徵;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從該第一預定位置往該第一方向位移時,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透過該驅動件從一初始位置相對該第二軌位移能與該阻尼裝置相互作用,使該阻尼裝置從一第一狀態轉換成一第二狀態,用以提供緩衝效果,且該導引特徵能導引該驅動件至一解掣位置,用以解除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一與該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關係。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彈性件;其中,該驅動件回應該彈性件的彈力有助於從該解掣位置回到該初始位置,且該阻尼裝置從該第二狀態恢復至該第一狀態。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進一步往該第一方向位移時,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透過該驅動件從該初始位置相對該第二軌位移能與該阻尼裝置相互作用,使該阻尼裝置從該第一狀態轉換成該第二狀態,用以提供緩衝效果,且該導引特徵能導引該驅動件至該解掣位置,用以解除該二個工作件的其中之另一與該阻尼裝置的相互作用關係,其中,該驅動件回應該彈性件的彈力有助於從該解掣位置回到該初始位置,且該阻尼裝置從該第二狀態恢復至該第一狀態。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支撐架與一滑塊;其中,該支撐架安排在該第二軌,該支撐架安裝有該阻尼裝置,該支撐架包含一路徑,且該滑塊可沿著該路徑滑移;其中,該驅動件活動地安裝至該滑塊,且該導引特徵安排在該支撐架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一空間,且該阻尼裝置包含可相對伸縮的一缸體與一桿體;該缸體安裝在該空間內,該桿體的一部分位於該路徑。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路徑的走向為縱向。
  20.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從一第二預定位置往一第二方向位移至該第一預定位置時,該阻尼裝置不會提供緩衝效果;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為相反方向。
TW111129954A 2022-08-08 2022-08-08 滑軌總成 TWI808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9954A TWI808867B (zh) 2022-08-08 2022-08-08 滑軌總成
US18/084,749 US20240041207A1 (en) 2022-08-08 2022-12-20 Slide Rail Assembly
EP23153253.2A EP4321053A1 (en) 2022-08-08 2023-01-25 Slide rail assembly
JP2023033288A JP2024023125A (ja) 2022-08-08 2023-03-06 スライドレール組立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9954A TWI808867B (zh) 2022-08-08 2022-08-08 滑軌總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8867B TWI808867B (zh) 2023-07-11
TW202406479A true TW202406479A (zh) 2024-02-16

Family

ID=85076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9954A TWI808867B (zh) 2022-08-08 2022-08-08 滑軌總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1207A1 (zh)
EP (1) EP4321053A1 (zh)
JP (1) JP2024023125A (zh)
TW (1) TWI8088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33835U (en) * 2007-09-05 2008-06-11 Gslide Corp Fluid cylinder with motion buffer
US8210623B2 (en) 2010-01-29 2012-07-03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Sliding assembly with damping device
TWI445509B (zh) * 2010-12-23 2014-07-21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用於抽屜滑軌的可調整制動機構
CN108505867A (zh) * 2018-06-21 2018-09-07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收缩式缓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8867B (zh) 2023-07-11
JP2024023125A (ja) 2024-02-21
US20240041207A1 (en) 2024-02-08
EP4321053A1 (en) 2024-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87952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JP6508704B2 (ja) ロボットアーム機構
US10406697B2 (en) Robot arm mechanism
EP3387949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TWI620535B (zh) 滑軌總成
EP3387950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TWI704889B (zh) 滑軌總成
TWI676438B (zh) 滑軌總成
TW201941714A (zh) 滑軌總成
TW202406479A (zh) 滑軌總成
TWI615111B (zh) 滑軌總成
JP2014168614A (ja) チル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701906B2 (ja) 引出し引込み構造
TW202126152A (zh) 機架系統及其滑軌機構
EP3957210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JP2010253628A (ja) テレスコピックカバー装置
TWI704887B (zh) 滑軌總成
TWI829606B (zh) 滑軌機構
CN117617690A (zh) 滑轨总成
TWI676439B (zh) 滑軌總成
TWI826218B (zh) 滑軌總成
TWI843450B (zh) 滑軌機構
TWI826306B (zh) 滑軌總成
CN113114837A (zh) 防震支撑器
TW202408403A (zh) 滑軌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