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9603B -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 Google Patents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9603B
TWI829603B TW112123749A TW112123749A TWI829603B TW I829603 B TWI829603 B TW I829603B TW 112123749 A TW112123749 A TW 112123749A TW 112123749 A TW112123749 A TW 112123749A TW I829603 B TWI829603 B TW I8296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latch
operating
operating member
slide ra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3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庚金
楊順和
張維成
王俊強
Original Assignee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川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川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123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960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60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滑軌總成包含一第一軌、一第二軌、一工作機構、一卡掣件及一操作件。該第二軌可相對該第一軌位移;該工作機構及該卡掣件安排在該第二軌;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一預定方向位移至一預定位置時,透過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一狀態能與該第一軌的一阻擋特徵相互阻擋;當該操作件從一第一操作位置活動至一第二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二狀態未能與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相互阻擋;當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時,該操作件與該卡掣件卡掣,使該操作件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本發明亦提供一種滑軌套件。

Description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本發明關於一種滑軌,特別是指一種滑軌上的一操作件被操作後可保持在預定的一操作位置的滑軌總成。
如美國專利公告號US 6,935,710B2揭露一種滑軌總成之雙向定位構造,其係將一定位組及一阻擋座分別設置於一第一軌及一第二軌上,該定位組至少設有二定位臂及一相抵頂之彈性元件,該二定位臂對應設有一傾斜面及一卡掣部,及該阻擋座設有一阻擋部;當前拉該第一軌至一預定操作位置時,該第二軌之阻擋座之阻擋部可順勢越過該第一軌之其中一定位臂之傾斜面,並卡掣在該二定位臂之卡掣部之間,以形成雙向定位。其中,使用者可將一連桿操作至一預定操作位置,用以解除該二定位臂與該阻擋部之雙向定位或卡掣關係。
雖然上述專利案已揭露二滑軌之雙向定位的相關技術特徵,惟隨著市場需求的不同,如何開發一種不同的滑軌產品,便成為一項不容忽視的議題。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一滑軌上的一操作件被操作後可保持在預定的一操作位置的滑軌總成。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一滑軌上的一操作件被操作後可保持在預定的一操作位置的滑軌套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一種滑軌總成包含一第一軌、一第二軌、一工作機構、一卡掣件以及一操作件。該第一軌包含一阻擋特徵;該第二軌可相對該第一軌位移;該工作機構及該卡掣件安排在該第二軌;該操作件用以操作該工作機構;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一預定方向位移至一預定位置時,透過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一狀態能與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相互阻擋;其中,當該操作件從一第一操作位置活動至一第二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二狀態未能與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相互阻擋;其中,當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時,該操作件與該卡掣件卡掣,使該操作件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觀點,一種滑軌總成包含一第一軌、一第二軌、一工作機構、一卡掣件以及一操作件。該第一軌包含有一阻擋特徵;該第二軌可相對該第一軌位移;該工作機構及該卡掣件安排在該第二軌,其中,該卡掣件包含一卡掣部;該操作件用以操作該工作機構,該操作件包含有一輔助特徵;其中,當該操作件處於一第一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一狀態對應於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當 該操作件處於一第二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二狀態未對應於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一開啟方向位移至一延伸位置,且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一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與該阻擋特徵相互阻擋;其中,當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與該阻擋特徵不再相互阻擋,且該操作件的輔助特徵與該卡掣件的卡掣部卡掣,使該操作件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再一觀點,一種滑軌套件包含一滑軌、一工作機構、一卡掣件以及一操作件。該工作機構及該卡掣件安排在該滑軌;其中,當該操作件從一第一操作位置活動至一第二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被該操作件帶動而從一第一狀態轉換至一第二狀態;其中,當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時,該操作件與該卡掣件卡掣,使該操作件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用以將該工作機構保持在該第二狀態。
20:滑軌總成
22:承載物
24:機架
25a:第一牆
25b:第二牆
26:第一軌
26a:端部
27:縱向牆
28,200,300:第二軌
30:第三軌
32:阻擋特徵
32a:第一端
32b:第二端
34,206,306:工作機構
36,204,304:卡掣件
38,202,302:操作件
40,220,328:第一工作件
42,222,332:第二工作件
44:第一軸
46:第二軸
48,224,324:第一彈性特 徵
50,226,326:第二彈性特徵
52:座件
53:通道
54,230,330:復歸彈性件
56,212,312:卡掣部
58:輔助特徵
60,320:第一導引部
62,322:第二導引部
64,210,310:彈力臂
66,208,308:連接部
68,214,314:解掣部
218,318:輔助特徵
228:內壁
313:輔助軸
315:支撐部
D1:第一預定方向
D2:第二預定方向
F,F’,F”:力量
G:預定間距
J,J’,J”:復歸彈力
K1,K1’,K1”:第一操作位置
K2,K2’,K2”:第二操作位置
L1:第一側
L2:第二側
M1:第一空間
M2:第二空間
P:預定位置
Q:預定活動方向
S1,S1’:第一狀態
S2,S2’,S2”:第二狀態
T:橫向
U,U”:高度方向
W,W”:壁面
圖1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複數組滑軌總成可用以將一承載物安裝至一機架的示意圖;
圖2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一滑軌總成的一第二軌相對一第一軌往一第一預定方向位移至一預定位置的示意圖;
圖3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該滑軌總成的第二軌相對第一軌處於該預定位置的示意圖;
圖4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該滑軌總成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一第二預定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5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該滑軌總成的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繼續往該第二預定方向位移的示意圖;
圖6顯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第二軌之操作件處於一第一操作位置的示意圖;
圖7顯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第二軌之操作件被保持在一第二操作位置的示意圖;
圖8顯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第二軌之操作件處於一第一操作位置的示意圖;以及
圖9顯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第二軌之操作件被保持在一第二操作位置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滑軌總成20可用以將一承載物22安裝至一機架24。每一滑軌總成20具有實質上相同的結構配置。例如,該滑軌總成20包含一第一軌26、一第二軌28,較佳地,更包含一第三軌30。該第一軌26活動地安裝在該第三軌30與該第二軌28之間,且該第一軌26可用以延長該第二軌28相對該第三軌30的位移行程。該第三軌30(例如是外軌)、該第一軌26(例如是中軌)與該第二軌28(例如是內軌)可相對彼此縱向地位移。如圖1中,以X軸為縱向(或滑軌的長度方向),Y軸為橫向(或滑軌的側向),且Z軸為垂直方向(或滑軌的高度方向)。
進一步而言,該第三軌30用以安裝至該機架24,且該第二軌28用以承載該承載物22,其中,每一滑軌總成20的該第二軌28能夠相對該第一軌26往一第一預定方向D1(例 如一開啟方向)位移至一預定位置P(例如是一延伸位置),使該承載物22的至少一部分位於該機架24外。
如圖2所示,該第一軌26包含一阻擋特徵32。該阻擋特徵32可直接或間接地安排在該第一軌26,且該阻擋特徵32以一凸出物為例,但實施上不侷限。較佳地,該阻擋特徵32設置在相鄰於該第一軌26的一端部26a,例如是前端部,但實施上不侷限。該滑軌總成20更包含一工作機構34、一卡掣件36以及一操作件38。該工作機構34、該卡掣件36與該操作件38安排在該第二軌28。該操作件38用以操作該工作機構34,於此,以該操作件38用以可操作地連接該工作機構34與該卡掣件36為例。其中,該第二軌28(亦可稱為滑軌)、該工作機構34、該卡掣件36以及該操作件38可共同構成一滑軌套件。
當該第二軌28相對該第一軌26處於該預定位置P,且該操作件38處於一第一操作位置K1時,透過該工作機構34處於一第一狀態S1能與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用以防止該第二軌28相對該第一軌26從該預定位置P往該第一預定方向D1及/或相反該第一預定方向D1的一第二預定方向D2(例如一收合方向)位移。
較佳地,該工作機構34包含一對工作件,例如是一第一工作件40與一第二工作件42分別透過一第一軸44與一第二軸46樞接在該第二軌28。
較佳地,該滑軌總成20更包含至少一彈性特徵, 例如是一第一彈性特徵48與一第二彈性特徵50整合至一座件52上,且該座件52安排(例如固定)在該第二軌28。進一步而言,該第一工作件40與該第二工作件42分別回應該第一彈性特徵48與該第二彈性特徵50的彈力能保持在該第一狀態S1,且該第一工作件40與該第二工作件42分別阻擋在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的兩個相對端,即第一端32a與第二端32b(例如,後端與前端),用以防止該第二軌28從該預定位置P往該第一預定方向D1或第二預定方向D2位移。
如圖2與圖3所示,當該操作件38處於該第一操作位置K1時(如圖2所示),該工作機構34處於該第一狀態S1對應於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當該操作件38處於一第二操作位置K2時(如圖3所示),該工作機構34處於一第二狀態S2未對應於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
進一步而言,當該操作件38從該第一操作位置K1(如圖2所示)被使用者施加一力量F操作而活動至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3所示)時,該工作機構34被該操作件38驅動而從該第一狀態S1(如圖2所示)活動(例如樞轉)至該第二狀態S2(如圖3所示),以致該工作機構34未能與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用以允許該第二軌28能從該預定位置P往該第一預定方向D1或該第二預定方向D2位移。例如,該第二軌28可從該預定位置P往該第一預定方向D1自該第一軌26的一通道53卸下;或者,該第二軌28可從該預定位置P往該第二預 定方向D2相對該第一軌26收合。其中,該第一彈性特徵48與該第二彈性特徵50處於累積一彈力的狀態(如圖3所示)。
應注意的是,當該操作件38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可透過該操作件38與該卡掣件36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38在未被施加該力量F的情況下仍可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用以將該工作機構34保持在該第二狀態S2,使該工作機構34保持在未能與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的狀態(如圖3所示),因此,對於使用者而言,具有操作上的便利性。
進一步而言,在上述複數個滑軌總成20共同承載該承載物22的應用環境中,透過上述操作件38與卡掣件36相互卡掣或定位的技術原理,使用者在停止施加該力量F至操作件38的情況下(換言之,使用者不需持續地施加該力量F至操作件38),即可將每一滑軌總成20的操作件38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使每一滑軌總成20之第二軌28上的工作機構34保持在未能與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的狀態,因此,使用者可直接將每一滑軌總成20的第二軌28從該預定位置P往該第一預定方向D1自第一軌26的通道53卸下(換言之,可直接將該承載物22自該機架24卸下);或者,可直接將每一滑軌總成20的第二軌28從該預定位置P往該第二預定方向D2相對該第一軌26收合,對於使用者於操作上而言極具便利性。
較佳地,該滑軌總成20更包含一復歸彈性件54, 用以提供彈力至該操作件38。其中,當該操作件38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該復歸彈性件54處於累積一復歸彈力J的狀態(如圖3所示)。
較佳地,該卡掣件36包含一卡掣部56,且該操作件38包含一輔助特徵58,其中,該卡掣部56例如是由複數壁面W所定義而成的孔,且該輔助特徵58例如是卡勾或勾狀物,但實施上不侷限;當該操作件38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該操作件38的輔助特徵58與該卡掣件36的卡掣部56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38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3所示)。
較佳地,該卡掣件36與該操作件38的其中之一包含一導引部,於此,以該卡掣件36與該操作件38分別安排有一第一導引部60與一第二導引部62,且該第一導引部60與該第二導引部62為斜面或弧面為例。進一步而言,當該操作件38從該第一操作位置K1活動至該第二操作位置K2的過程中,該操作件38透過該第二導引部62接觸該卡掣件36的第一導引部60,有助於將該操作件38的輔助特徵58導引至卡掣至該卡掣件36的卡掣部56。
較佳地,該卡掣件36更包含一彈力臂64,且該彈力臂64安排有該卡掣部56;當該操作件38從該第一操作位置K1活動至該第二操作位置K2的過程中,該操作件38透過該第二導引部62接觸該卡掣件36的第一導引部60,據此可帶動該彈力臂64能夠往一高度方向U(此部分可參考圖2所示之高度 方向U,例如向下)偏擺,使該彈力臂64累積一彈力,直到該輔助特徵58對應該卡掣件36的卡掣部56時,該彈力臂64釋放該彈力,使該輔助特徵58卡掣至該卡掣件36的卡掣部56(如圖3所示)。
較佳地,該卡掣件36例如是一彈片,進一步而言,該卡掣件36更包含一連接部66固定至該第二軌28,且該彈力臂64自該連接部66延伸一預定縱向長度。
較佳地,該第二軌28包含一第一牆25a、一第二牆25b以及一縱向牆27連接在該第二軌28的第一牆25a與第二牆25b之間;該工作機構34安排在該第二軌28的縱向牆27;當該工作機構34處於該第一狀態S1時,該工作機構34朝該第二軌28的第一牆25a靠近(如圖2所示);當該工作機構34處於該第二狀態S2時,該工作機構34遠離該第二軌28的第一牆25a(如圖3所示)。
如圖3、圖4與圖5所示,該卡掣件36更包含一解掣部68對應於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該解掣部68例如是一斜面或一弧面。較佳地,該彈力臂64安排有該解掣部68。當該第二軌28相對該第一軌26從該預定位置P(如圖3所示)往該第二預定方向D2位移時,透過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的第二端32b)與該卡掣件36的解掣部68相互接觸(如圖4所示)能夠產生一作用力,使該卡掣件36的彈力臂64能夠往該高度方向U偏擺一預定角度(此部分可參考圖5所示,例如向下偏擺該 預定角度),用以解除該操作件38的輔助特徵58與該卡掣件36的卡掣部56的卡掣關係,此時,該復歸彈性件54釋放往該第二預定方向D2的該復歸彈力J,使該操作件38回應該復歸彈力J能從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4所示)回到該第一操作位置K1(如圖5所示),使該第一彈性特徵48與該第二彈性特徵50釋放該彈力,且該第一工作件40與該第二工作件42分別回應該第一彈性特徵48與該第二彈性特徵50釋放該彈力能再次地保持在該第一狀態S1(如圖5所示)。
如圖6與圖7繪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第二軌200。相同於第一實施例,此第二實施例的操作件202從第一操作位置K1’(如圖6所示)被使用者施加力量F’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7所示)時,該操作件202能夠與卡掣件204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202保持在第二操作位置K2’,用以將工作機構206保持在該第二狀態S2’(如圖7所示)。
此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實質上在於:操作件202與卡掣件204兩者的結構配置與互動關係。
進一步而言,該卡掣件204包含一連接部208、一彈力臂210、一卡掣部212以及一解掣部214。該連接部208固定至該第二軌200;該彈力臂210自該連接部208延伸一預定縱向長度;該彈力臂210安排有該卡掣部212與該解掣部214。該卡掣部212例如是卡勾或勾狀物,但實施上不侷限。
較佳地,該卡掣件204的卡掣部212安排一輔助導 引段216,該輔助導引段216為斜面或弧面。
較佳地,該解掣部214為斜面或一弧面。
另一方面,該操作件202包含一輔助特徵218,且該輔助特徵218例如是立壁,但實施上不侷限;當該操作件202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該操作件202的輔助特徵218與該卡掣件204的卡掣部212卡掣,使該操作件202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7所示)。
較佳地,該操作件202包含一第一空間M1,該卡掣件204的卡掣部212從該操作件202的一第一側L1穿至該操作件202的一第二側L2,該第一側L1與該第二側L2為相反的兩側(如圖6所示)。
該操作件202更包含一第二空間M2,該卡掣件204的解掣部214從該操作件202的第一側L1穿至該操作件202的第二側L2(如圖6所示)。
當該操作件202從該第一操作位置K1’(如圖6所示)被使用者施加該力量F’操作而活動至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7所示)時,該工作機構206(例如,該第一工作件220與該第二工作件222)被該操作件202驅動而從第一狀態S1’(如圖6所示)活動(例如樞轉)至該第二狀態S2’(如圖7所示),根據此配置,同樣可讓該工作機構206未能與上述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用以允許該第二軌200從預定位置P往第一預定方向D1或該第二預定方向D2位移,由於此部分之技術原 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為了簡明起見,於此不另贅述。其中,該第一彈性特徵224與該第二彈性特徵226處於累積一彈力的狀態(如圖7所示)。
應注意的是,當該操作件202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可透過該操作件202與該卡掣件204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202在未被施加該力量F’的情況下仍可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用以將該工作機構206保持在該第二狀態S2’,使該工作機構206保持在未能與上述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的狀態(如圖7所示),因此,對於使用者而言,具有操作上的便利性。
較佳地,當該操作件202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該操作件202的輔助特徵218與該卡掣件204的卡掣部212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202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
較佳地,當該操作件202從該第一操作位置K1’活動至該第二操作位置K2’的過程中,透過該卡掣件204的輔助導引段216與該操作件202(的第一空間M1之內壁228)相互接觸,據此可帶動該彈力臂210能夠往一橫向T(此部分可參考圖6所示之橫向T)偏擺,使該彈力臂210累積一彈力,直到該輔助特徵218對應該卡掣件204的卡掣部212時,該彈力臂210釋放該彈力,使該操作件202的輔助特徵218與該卡掣件204的卡掣部212相互卡掣(如圖7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相似於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技術原 理,此第二實施例的該卡掣件204的解掣部214用以對應於上述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的第二端32b)。當該第二軌200相對上述第一軌26從預定位置P往該第二預定方向D2位移時,透過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的第二端32b)與該卡掣件204的解掣部214相互接觸能夠產生一作用力,使該卡掣件204的彈力臂210能夠往該橫向T偏擺一預定角度,用以解除該操作件202的輔助特徵218與該卡掣件204的卡掣部212的卡掣關係,此時,復歸彈性件230釋放往該第二預定方向D2的該復歸彈力J’,使該操作件202回應該復歸彈力J’能從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7所示)回到該第一操作位置K1’(如圖6所示),使該第一彈性特徵224與該第二彈性特徵226釋放該彈力,且該工作機構206(例如,該第一工作件220與該第二工作件222)回應該第一彈性特徵224與該第二彈性特徵226釋放該彈力能再次地保持在該第一狀態S1(如圖6所示)。
如圖8與圖9繪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滑軌總成的第二軌300。相同於第一實施例,此第三實施例的操作件302從第一操作位置K1”(如圖8所示)被使用者施加力量F”活動至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9所示)時,該操作件302能夠與卡掣件304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302保持在第二操作位置K2”,用以將工作機構306保持在該第二狀態S2”(如圖9所示)。
此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實質上在於:操作件302與卡掣件304兩者的結構配置與互動關係。
進一步而言,該卡掣件304包含一連接部308、一彈力臂310、一卡掣部312以及一解掣部314,較佳地,更包含一支撐部315。該連接部308活動地安裝至該第二軌300,於此,以該連接部308透過一輔助軸313樞接至該第二軌300為例;該彈力臂310自該連接部308的頂部延伸一預定縱向長度;該彈力臂310安排有該卡掣部312與該解掣部314;該支撐部315自該連接部308的底部延伸一預定縱向長度,該支撐部315與該彈力臂310實質上相互平行,該支撐部315可用以與該第二軌300相互支撐,具有穩定該卡掣件304之位置的作用,且該支撐部315與該連接部308之間定義一預定間距G(如圖8所示)。
較佳地,該卡掣部312例如是由複數壁面W”所定義而成的孔,且該操作件302的輔助特徵318例如是卡勾或勾狀物,但實施上不侷限。
較佳地,該解掣部314為斜面或一弧面。
較佳地,該卡掣件304與該操作件302的其中之一包含一導引部,於此,以該卡掣件304與該操作件302分別安排有一第一導引部320與一第二導引部322,且該第一導引部320與該第二導引部322為斜面或弧面為例。
當該操作件302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該操作件302的輔助特徵318與該卡掣件304的卡掣部312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302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9所示)。
當該操作件302從該第一操作位置K1”(如圖8所示)被使用者施加該力量F”操作而活動至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9所示)時,該工作機構306(例如,該第一工作件328與該第二工作件332)被該操作件302驅動而從該第一狀態S1”(如圖8所示)活動(例如樞轉)至該第二狀態S2”(如圖9所示),根據此配置,同樣可讓該工作機構306未能與上述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用以允許該第二軌300從預定位置P能往第一預定方向D1或該第二預定方向D2位移,由於此部分之技術原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為了簡明起見,於此不另贅述。其中,該第一彈性特徵324與該第二彈性特徵326處於累積一彈力的狀態(如圖9所示)。
應注意的是,當該操作件302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可透過該操作件302與該卡掣件304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302在未被施加該力量F”的情況下仍可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用以將該工作機構306保持在該第二狀態S2”,使該工作機構306保持在未能與上述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的狀態(如圖9所示),因此,對於使用者而言,具有操作上的便利性。
較佳地,當該操作件302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K2”時,該操作件302的輔助特徵318與該卡掣件304的卡掣部312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302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
較佳地,當該操作件302從該第一操作位置K1” 活動至該第二操作位置K2”的過程中,該操作件302透過該第二導引部322接觸該卡掣件304的第一導引部320,據此可帶動該彈力臂310能夠往一高度方向U”(此部分可參考圖8所示之高度方向U”,例如向下)偏擺,進而驅動該卡掣件304之連接部308能夠往一預定活動方向Q朝該支撐部315樞轉具有緩衝效果,可防止該卡掣件304因過度受力所導致的變形或損壞之問題,且該彈力臂310累積一彈力,直到該輔助特徵318對應該卡掣件304的卡掣部312時,該彈力臂310釋放該彈力,使該輔助特徵318卡掣至該卡掣件304的卡掣部312(如圖9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相似於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技術原理,此第三實施例的該卡掣件304的解掣部314用以對應於上述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的第二端32b)。當該第二軌300相對上述第一軌26從預定位置P往該第二預定方向D2位移時,透過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的第二端32b)與該卡掣件304的解掣部314相互接觸能夠產生一作用力,使該卡掣件304的彈力臂310能夠往該高度方向U”偏擺一預定角度,用以解除該操作件302的輔助特徵318與該卡掣件304的卡掣部312的卡掣關係,此時,復歸彈性件330釋放往該第二預定方向D2的該復歸彈力J”,使該操作件302回應該復歸彈力J”能從該第二操作位置K2”(如圖9所示)回到該第一操作位置K1”(如圖8所示),使該第一彈性特徵324與該第二彈性特徵326釋放該彈力,且該工作機構306(例如,該第一工作件328與該第二工作件332)回應 該第一彈性特徵324與該第二彈性特徵326釋放該彈力能再次地保持在該第一狀態S1(如圖8所示)。
由此可知,本發明實施例之滑軌總成20及其滑軌套件包含以下之特點:
1.有別於習知技術之連桿被使用者操作後未具有保持在預定的操作位置之功能,本發明提供之第一至第三實施例的操作件(38;202;302)被使用者從第一操作位置(K1;K1’;K1”)操作至第二操作位置(K2;K2’;K2”)時,透過卡掣件(36;204;304)與該操作件(38;202;302)能夠相互卡掣,使該操作件(38;202;302)可以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K2;K2’;K2”),用以將該工作機構(34;206;306)保持在該第二狀態(S2;S2’;S2”),據此,能夠使該工作機構(34;206;306)保持在未能與該第一軌26的阻擋特徵32相互阻擋的狀態,令該第二軌(28;200;300)能夠相對該第一軌26從該預定位置P往該第一預定方向D1卸下或往該第二預定方向D2收合,對於使用者單獨(單人)操作上極具便利性。
2.於第一實施例中,該卡掣件36透過連接部66連接(固定)至該第二軌28,且該卡掣件36之彈力臂64的活動方向相對於該第二軌28為高度方向U;於第二實施例中,該卡掣件204透過連接部208連接(固定)至該第二軌202,且該卡掣件204之彈力臂210的活動方向相對於該第二軌200為橫向T;於第三實施例中,該卡掣件304 透過連接部308活動地安裝(例如樞接)至該第二軌300。
雖然本發明已以前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因此,本發明所保護之範圍以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20:滑軌總成
25a:第一牆
25b:第二牆
26:第一軌
26a:端部
28:第二軌
30:第三軌
32:阻擋特徵
32a:第一端
32b:第二端
34:工作機構
36:卡掣件
38:操作件
40:第一工作件
42:第二工作件
44:第一軸
46:第二軸
48:第一彈性特徵
50:第二彈性特徵
52:座件
53:通道
54:復歸彈性件
56:卡掣部
58:輔助特徵
60:第一導引部
62:第二導引部
64:彈力臂
66:連接部
68:解掣部
D1:第一預定方向
D2:第二預定方向
J:復歸彈力
K2:第二操作位置
S2:第二狀態
W:壁面
P:預定位置

Claims (15)

  1. 一種滑軌總成,包含:一第一軌包含一阻擋特徵;一第二軌可相對該第一軌縱向地位移;一第三軌;一工作機構與一卡掣件安排在該第二軌;以及一操作件安排在該第二軌用以操作該工作機構;其中,該第一軌活動地安裝在該第三軌與該第二軌之間,且該第一軌可用以延長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三軌的位移行程;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一第一預定方向位移至一預定位置時,透過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一狀態能與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相互阻擋;其中,該工作機構包含一對工作件樞接在該第二軌,該對工作件是樞接在該第二軌,且該對工作件回應至少一彈性特徵的彈力能保持在該第一狀態;其中,當該操作件從一第一操作位置活動至一第二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二狀態未能與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相互阻擋,使該第二軌能夠相對該第一軌從該預定位置往該第一預定方向卸下或相反該第一預定方向的一第二預定方向位移; 其中,當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時,該操作件與該卡掣件卡掣,使該操作件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復歸彈性件,用以提供彈力至該操作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卡掣件包含一卡掣部,且該操作件包含一輔助特徵;當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時,該操作件的輔助特徵與該卡掣件的卡掣部卡掣,使該操作件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卡掣件更包含一解掣部對應於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相反該第一預定方向的一第二預定方向位移時,透過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與該卡掣件的解掣部相互接觸,用以解除該操作件與該卡掣件的卡掣關係。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卡掣件更包含一彈力臂,且該彈力臂安排有該卡掣部與該解掣部。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卡掣件更包含一連接部固定至該第二軌,該彈力臂自該連接部延伸。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彈力臂活動的方向包含一高度方向與一橫向的其中之一。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卡掣件更包含一連接部活動地安裝至該第二軌,該彈力臂自該連接部延伸。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連接部樞接至該第二軌。
  10. 一種滑軌總成,用以將一承載物安裝至一機架,該承載物的一側設置有複數個滑軌總成,每一滑軌總成包含:一第一軌包含有一阻擋特徵;一第二軌可相對該第一軌位移,且該第二軌用以承載該承載物;一第三軌;一工作機構與一卡掣件安排在該第二軌,其中,該卡掣件包含一卡掣部;以及一操作件安排在該第二軌用以操作該工作機構,該操作件包含有一輔助特徵;其中,該第一軌活動地安裝在該第三軌與該第二軌之間,且該第一軌可用以延長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三軌的位移行程;其中,該工作機構包含一對工作件樞接在該第二軌,該對工作件是樞接在該第二軌,且該對工作件回應至少一彈性特徵的彈力能保持在該第一狀態;其中,當該操作件處於一第一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一狀態對應於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當該操作 件處於一第二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處於一第二狀態未對應於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其中,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一開啟方向位移至一延伸位置,且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一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與該阻擋特徵相互阻擋;其中,當該操作件處於該第二操作位置時,該工作機構與該阻擋特徵不再相互阻擋,使該第二軌能夠相對該第一軌往該開啟方向卸下或相反該開啟方向的收合方向位移,且該操作件的輔助特徵與該卡掣件的卡掣部卡掣,使該操作件保持在該第二操作位置。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滑軌總成,更包含一復歸彈性件,用以提供彈力至該操作件。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卡掣件更包含一解掣部對應於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當該第二軌相對該第一軌往一收合方向位移時,透過該第一軌的阻擋特徵與該卡掣件的解掣部相互接觸,用以解除該操作件的輔助特徵與該卡掣件之卡掣部的卡掣關係。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卡掣件透過固定與活動之方式的其中之一連接至該第二軌。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第二軌可相對該第一軌縱向地位移;該卡掣件更包含一彈力臂,該彈力臂安排有該卡掣部與該解掣部。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滑軌總成,其中,該彈力臂活動的方向包含一高度方向與一橫向的其中之一。
TW112123749A 2023-06-21 2023-06-21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TWI829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23749A TWI829603B (zh) 2023-06-21 2023-06-21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23749A TWI829603B (zh) 2023-06-21 2023-06-21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9603B true TWI829603B (zh) 2024-01-11

Family

ID=8947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3749A TWI829603B (zh) 2023-06-21 2023-06-21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960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224599A (zh) * 2020-12-22 2022-07-01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224599A (zh) * 2020-12-22 2022-07-01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2537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JP6490722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
JP6357211B2 (ja) 家具部のための駆動機構及び駆動方法
TWI700056B (zh) 滑軌總成
EP3735859B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TW202116224A (zh) 滑軌總成
TWI737555B (zh)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JP2021079073A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
TW201946572A (zh)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TWI829603B (zh) 滑軌總成及其滑軌套件
JP6995921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
JP6937352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アセンブリ
TWI712379B (zh) 滑軌總成
CN114847691B (zh) 滑轨总成
CN114680489B (zh) 滑轨总成及其滑轨套件
TWI838317B (zh) 滑軌總成
US20220061528A1 (en) Slide rail assembly and slide rail kit thereof
TWI842394B (zh) 滑軌機構
US11641940B2 (en) Slide rail assembly
CN112089232B (zh) 滑轨总成
TWI842640B (zh) 滑軌總成
TWI700978B (zh) 滑軌總成
TWI750987B (zh) 滑軌總成
TWI829509B (zh) 滑軌總成
CN112754197A (zh) 滑轨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