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5483A - 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 Google Patents

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5483A
TW202405483A TW112139229A TW112139229A TW202405483A TW 202405483 A TW202405483 A TW 202405483A TW 112139229 A TW112139229 A TW 112139229A TW 112139229 A TW112139229 A TW 112139229A TW 202405483 A TW202405483 A TW 2024054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ve
edge
blocking layer
reflecti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9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召渼
金鎭世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5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548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ransducers F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種反射構件包括:入射表面,被配置成接收入射光;反射表面,被配置成接收來自所述入射表面的所述入射光並反射所述入射光;發射表面,被配置成自所述反射表面接收反射光並發射所述反射光;以及擋光部分,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及所述發射表面中的一或兩者的至少一個邊緣上,其中所述擋光部分的端部包括多個凸形部分及多個凹形部分。

Description

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0年9月16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0-0119203號的優先權的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併入本案供參考用於所有目的。
本申請案是有關於一種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相機模組已成為包括智慧型電話在內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標準特徵。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一直在減小,因此需要減小相機模組的大小。
另一方面,藉由添加例如自動聚焦及光學影像穩定等功能,相機模組的效能一直在提高,此限制了相機模組的大小的減小。
即使需要更小的相機模組,亦難以減小相機模組的大小,此限制了包括相機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的減小。
為解決此問題,已研發出了具有多個透鏡及用於改變光路的反射構件的相機模組,所述多個透鏡及反射構件設置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上,而非設置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方向上。
此種相機模組具有與傳統相機模組的結構不同的結構,例如具有反射構件及更長的總軌道長度,此可能導致影像品質由於在傳統相機模組中不會發生的耀光(flare)現象而劣化。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的範圍。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反射構件包括:入射表面,被配置成接收入射光;反射表面,被配置成接收來自所述入射表面的所述入射光並反射所述入射光;發射表面,被配置成自所述反射表面接收反射光並發射所述反射光;以及擋光部分,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及所述發射表面中的一或兩者的至少一個邊緣上,其中所述擋光部分的端部包括多個凸形部分及多個凹形部分。
所述凸形部分與所述凹形部分可交替且重複地設置。
所述擋光部分的所述端部可具有由所述凸形部分及所述凹形部分形成的波形圖案。
所述擋光部分可由不透明材料製成。
所述凸形部分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凸形彎曲表面,並且所述凹形部分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凹形彎曲表面。
所述凸形部分與所述凹形部分可交替且重複地設置,所述凸形部分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凸形彎曲表面,並且所述凹形部分中的每一者可為所述凸形部分中兩個相鄰凸形部分的接觸點。
所述凸形部分與所述凹形部分可交替且重複地設置,並且所述凹形部分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凹形彎曲表面,並且所述凸形部分中的每一者可為所述凹形部分中兩個相鄰凹形部分的接觸點。
所述凸形部分與所述凹形部分可交替且重複地設置,並且連接所述凸形部分的頂點的虛擬線或連接所述凹形部分的頂點的線可為曲線。
所述擋光部分可包括:第一擋光層,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連接至所述反射表面之處所述入射表面的邊緣上;以及第二擋光層,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連接至所述發射表面之處所述入射表面的邊緣上。
所述第一擋光層的形狀可不同於所述第二擋光層的形狀。
所述擋光部分可包括:第一擋光層,設置於所述發射表面連接至所述入射表面之處所述發射表面的邊緣上;以及第二擋光層,設置於所述發射表面連接至所述反射表面之處所述發射表面的邊緣上。
所述第一擋光層的形狀可不同於所述第二擋光層的形狀。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反射模組包括:反射構件,包括入射表面、反射表面及發射表面;以及保持器,上面安裝有所述反射構件,其中所述反射構件更包括擋光部分,所述擋光部分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及所述發射表面中的一或兩者上,並覆蓋所述入射表面及所述發射表面中的所述一或兩者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擋光部分的端部包括多個凸形部分及多個凹形部分,並且所述凸形部分與所述凹形部分可交替且重複地設置。
所述擋光部分可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連接至所述反射表面之處所述入射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入射表面連接至所述發射表面之處所述入射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發射表面連接至所述入射表面之處所述發射表面的一部分、以及所述發射表面連接至所述反射表面之處所述發射表面的一部分中的任一者或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上。
所述保持器可包括覆蓋所述發射表面的相對邊緣的覆蓋部分。
所述保持器可更包括:安裝表面,上面安裝有所述反射構件;第一側壁,圍繞所述反射構件的第一側表面;以及第二側壁,圍繞所述反射構件的第二側表面,所述覆蓋部分可包括:第一覆蓋部分,自所述第一側壁延伸並覆蓋所述發射表面的一個邊緣;以及第二覆蓋部分,自所述第二側壁延伸並覆蓋所述發射表面的另一邊緣,且所述第一覆蓋部分與所述第二覆蓋部分可朝向彼此延伸。
所述第一覆蓋部分與所述第二覆蓋部分可具有彼此面對的彎曲表面。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述的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而是如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發生的操作以外,亦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省略對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特徵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僅是為了例示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的、實施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許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本文中在描述各種實例時使用的用語「可」(例如,關於實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但並非所有實例皆僅限於此。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元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反之,當一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
本文中所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
在本文中,為易於說明,可使用例如「上方」、「上部的」、「下方」及「下部的」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元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元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用語「上方」同時囊括視裝置空間定向而定的上方與下方兩種定向。所述裝置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要相應地進行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指明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公差,圖中所示的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在本文中所述的實例並不僅限於圖中所示的具體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變化。
本文中所述的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組合,如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此外,儘管本文中所述的實例具有多種配置,但其他配置亦為可能的,如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
圖1是配備有相機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實例的透視圖。
參照圖1,相機模組1000可安裝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可為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通訊終端、智慧型電話或平板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
如圖1所示,相機模組1000安裝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中以對對象進行成像。
在此實例中,相機模組1000包括多個透鏡。所述多個透鏡的光軸(Z軸)可定向在垂直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厚度方向(X軸方向,即,自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前表面至後表面的方向,或者相反的方向)的方向上。
舉例而言,設置於相機模組1000中的所述多個透鏡的光軸(Z軸)可定向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寬度方向或長度方向上。
因此,即使當相機模組1000具有例如自動聚焦(以下稱為AF)、光學變焦(以下稱為變焦)及光學影像穩定(以下稱為OIS)等功能時,亦可防止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厚度增加。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厚度可減小。
相機模組1000可具有AF、變焦及OIS功能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
具有AF、變焦及OIS功能的相機模組1000設置有各種部件來實施該等功能,且因此相較於無該等功能的相機模組,相機模組1000的大小增加。
在相機模組1000的大小增加的情形中,可能難以減小其中安裝有相機模組1000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厚度。
舉例而言,相機模組包括用於變焦功能的多個透鏡組。當所述多個透鏡組設置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方向上時,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根據透鏡組的數量而增加。因此,若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不增加,則不能容納足夠數量的透鏡組,從而導致變焦效能不良。
此外,為實施AF、變焦及OIS功能,需要用於在光軸方向或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移動透鏡組的致動器,並且在透鏡組的光軸(Z軸)定向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方向上的情形中,需要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方向上安裝用於移動透鏡組的致動器。因此,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厚度增加。
然而,由於相機模組1000以使得所述多個透鏡的光軸(Z軸)垂直於可攜式電子裝置1的厚度方向(X軸方向)的方式設置,因此即使當具有AF、變焦及OIS功能的相機模組1000安裝在可攜式電子裝置1中時,可攜式電子裝置1亦可變得更薄。
圖2是相機模組的實例的示意性透視圖,圖3是圖2的相機模組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且圖4是圖3的相機模組的透鏡的平面圖。
參照圖2及圖3,相機模組1000包括殼體100、反射模組300、透鏡模組400、影像感測器模組500及外殼200。
殼體100可在其中容納反射模組300、透鏡模組400及影像感測器模組500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舉例而言,反射模組300、透鏡模組400及影像感測器模組500可自殼體100的第一端至殼體100的第二端設置於殼體100的內部空間中。
殼體100具有容納反射模組300、透鏡模組400及影像感測器模組500的內部空間。作為另一選擇,影像感測器模組500可附裝至殼體100的第二端的外表面。
殼體100可具有頂部開口的箱形形狀。
圖3示出反射模組300容納在殼體100中的實例。作為另一選擇,反射模組300可設置於殼體100的外部,並且在此種情形中,殼體100的第一端可為開放的,以允許自反射模組300反射的光進入。此外,設置於殼體100外部的反射模組300可容納在單獨的殼體中。
外殼200耦合至殼體100,以覆蓋殼體100的上部。外殼200具有開口210,光經由所述開口210入射。反射模組300改變經由外殼200的開口210入射的光的行進方向,使得光入射至透鏡模組400上。
反射模組300被配置成改變光的行進方向。作為實例,入射至殼體100中的光的行進方向可藉由反射模組300被改變為朝向透鏡模組400的方向。反射模組300設置於透鏡模組400的前面。
反射模組300包括反射構件310及其中安裝有反射構件310的保持器330。
反射構件310被配置成改變光的行進方向。舉例而言,反射構件310可為反射光的反射鏡或稜鏡。
透鏡模組400包括多個透鏡及容納所述多個透鏡的透鏡鏡筒410,在光的行進方向被反射構件310改變之後,光穿過所述多個透鏡。
在圖3中,為便於描述,僅示出透鏡模組400的所述多個透鏡中最靠近透鏡模組400的物側設置的第一透鏡L1。
影像感測器模組500包括感測器殼體510、紅外截止濾波器530、影像感測器550及印刷電路板570。
紅外截止濾波器530可安裝在感測器殼體510中。紅外截止濾波器530用於阻擋已經穿過透鏡模組400的光中處於紅外區域中的光。
印刷電路板570耦合至感測器殼體510,並且影像感測器550安裝在印刷電路板570上。
穿過透鏡模組400的光被影像感測器模組500(例如,影像感測器550)接收。
當在光軸方向(Z軸方向)上觀察時,透鏡模組400的所述多個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非圓形形狀。舉例而言,當在光軸方向(Z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透鏡L1具有非圓形形狀。作為另一選擇,當在光軸方向(Z軸方向)上觀察時,多於一個透鏡或所述多個透鏡中的全部透鏡可具有非圓形形狀。
參照圖4,當在光軸方向(Z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透鏡L1在垂直於光軸方向(Z軸方向)的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的長度短於第一透鏡L1在垂直於光軸方向(Z軸方向)及第一方向(X軸方向)兩者的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的長度。
舉例而言,第一透鏡L1具有長軸及短軸。在穿過光軸(Z軸)的同時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將第一透鏡L1的相對側彼此連接的最短線段是短軸,且在穿過光軸(Z軸)的同時在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將第一透鏡L1的相對側彼此連接的最短線段是長軸。長軸與短軸相互垂直,且長軸的長度長於短軸的長度。
第一透鏡L1包括光學部分10及凸緣部分30。
光學部分10是第一透鏡L1的表現出第一透鏡L1的透鏡特性的一部分。舉例而言,自對象反射的光可在穿過光學部分10時被折射。
光學部分10可具有正折射力或負折射力,並且可具有兩個球形表面、或者一個球形表面及一個非球形表面、或者兩個非球形表面。
凸緣部分30可被配置成將第一透鏡L1安裝在另一元件(例如,透鏡鏡筒410或另一透鏡)上。
凸緣部分30自光學部分10延伸,並且可與光學部分10一體成型。
當在光軸方向(Z軸方向)上觀察時,光學部分10具有非圓形形狀。參照圖4,當在光軸方向(Z軸方向)上觀察時,光學部分10在垂直於光軸方向(Z軸方向)的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的長度短於光學部分10在垂直於光軸方向(Z軸方向)及第一方向(X軸方向)兩者的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的長度。
光學部分10包括第一邊緣11、第二邊緣12、第三邊緣13及第四邊緣14。
當在光軸方向(Z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邊緣11及第二邊緣12各自具有弧形形狀。
第二邊緣12位於光學部分10的與第一邊緣11相對的一側上,使得第一邊緣11與第二邊緣12跨過光軸(Z軸)彼此面對。
第四邊緣14位於光學部分10的與第三邊緣13相對的一側上,使得第三邊緣13與第四邊緣14跨過光軸(Z軸)彼此面對。
第三邊緣13及第四邊緣14將第一邊緣11與第二邊緣12彼此連接。第三邊緣13與第四邊緣14關於光軸(Z軸)對稱,並且實質上彼此平行。
當在光軸方向(Z軸方向)上觀察時,第一邊緣11及第二邊緣12具有弧形形狀,並且第三邊緣13及第四邊緣14具有實質上直的形狀。
光學部分10具有長軸(a)及短軸(b)。在穿過光軸(Z軸)的同時將第三邊緣13與第四邊緣14彼此連接的最短線段是短軸(b),且在穿過光軸(Z軸)的同時將第一邊緣11與第二邊緣12彼此連接、並且垂直於短軸b的最短線段是長軸(a)。長軸(a)的長度比短軸(b)的長度長。
凸緣部分30沿著光學部分10的圓周的一部分在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延伸。凸緣部分30的至少一部分與透鏡鏡筒410的內表面接觸。
凸緣部分30包括第一凸緣部分31及第二凸緣部分32。第一凸緣部分31自光學部分10的第一邊緣11延伸,且第二凸緣部分32自光學部分10的第二邊緣12延伸。
光學部分10的第一邊緣11是光學部分10的鄰近第一凸緣部分31的一部分,且光學部分10的第二邊緣12是光學部分10的鄰近第二凸緣部分32的一部分。
光學部分10的第三邊緣13是光學部分10的上面未形成凸緣部分30的第一側,且光學部分10的第四邊緣14是光學部分10的上面未形成凸緣部分30的第二側。
參照圖3,第一透鏡L1被設置成使得第一透鏡L1的設置於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的側面中的一者面對殼體100的底表面110,並且第一透鏡L1的設置於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的側面分別面對殼體100的側面的內表面。舉例而言,第一透鏡L1被設置成使得第一透鏡L1的設置於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的側面被設置於殼體100的厚度方向(X軸方向)上,並且第一透鏡L1的設置於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的側面被設置於殼體100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上。
由於第一透鏡L1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的長度短於第一透鏡L1在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的長度,因此殼體100的厚度可減小。
相機模組1000可更包括設置於殼體100內部的遮光板600。
舉例而言,遮光板600可設置於透鏡模組400與影像感測器模組500之間的空間中。
遮光板600包括開口形式的窗口W,光穿過所述窗口W,使得已經穿過透鏡模組400的光可進入影像感測器550。
已經穿過透鏡模組400的光可被殼體100及/或外殼200的內表面反射,使得雜散光入射至影像感測器550上。藉由在透鏡模組400與影像感測器模組500之間設置遮光板600,可有效地抑制由此種雜散光引起的耀光現象。
遮光板600的表面可經處理以散射雜散光。
遮光板600的表面可經處理以形成粗糙表面。舉例而言,遮光板600的表面可被處理成比殼體100的表面更粗糙。
舉例而言,遮光板600的表面可被腐蝕以形成粗糙表面。
光吸收層可設置於遮光板600的表面上以阻擋雜散光。舉例而言,光吸收層可使得遮光板600的表面具有比殼體100的表面更低的反射率。光吸收層可為黑色的。
圖5是反射模組的實例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圖6是圖5的反射模組的示意性組裝透視圖,且圖7是圖6的反射模組的示意性前視圖。
參照圖5至圖7,反射模組300包括反射構件310及其中安裝有反射構件310的保持器330。
反射構件310被配置成改變入射在反射構件310上的光的行進方向。在此實例中,反射構件310是稜鏡,但作為另一選擇,其可為反射鏡。
反射構件310具有藉由沿著矩形長方體或長方體的一個面的對角線將矩形長方體或長方體分成兩半而獲得的形狀,並且包括入射表面311、反射表面312及發射表面313。入射表面311是光入射至反射構件310上的表面,反射表面312是光自其被反射的表面,且發射表面313是光自反射構件310發射的表面。
反射構件310包括三個四邊形表面及兩個三角形表面。舉例而言,反射構件310的入射表面311、反射表面312及發射表面313具有四邊形形狀,並且反射構件310的第一側表面314及第二側表面315具有實質上三角形形狀。
由於將入射表面311與發射表面313彼此連接的反射構件310的邊緣具有尖銳的形狀,因此存在邊緣被撞擊損壞的風險。當將入射表面311與發射表面313彼此連接的邊緣被撞擊損壞時,由於光的非預期反射,可能導致耀光現象。
因此,可於將入射表面311與發射表面313彼此連接的反射構件310的邊緣上設置倒角316,以防止由於衝擊而損壞反射構件310。
作為實例,將倒角316形成為相對於入射表面311及發射表面313中的每一者具有預定角度。倒角316與入射表面311之間的角度以及倒角316與發射表面313之間的角度可各自為鈍角。
擋光層可設置於倒角316上。舉例而言,擋光層可藉由將遮蔽膜附裝至倒角316或者在上面塗佈遮蔽塗料來形成。
擋光部分317可設置於發射表面313上。擋光部分317可包括彼此間隔開的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將在稍後參照圖8至圖14描述擋光部分317。
保持器330包括圍繞反射構件310兩側的第一側壁331及第二側壁332。第一側壁331被設置成圍繞反射構件310的第一側表面314,且第二側壁332被設置成圍繞反射構件310的第二側表面315。
此外,保持器330包括在上面安裝反射構件310的安裝表面333。安裝表面333設置於第一側壁331與第二側壁332之間,並且安裝表面333可為傾斜表面。
舉例而言,安裝表面333可為相對於所述多個透鏡的光軸(Z軸)傾斜大約45°的傾斜表面。反射構件310的反射表面312耦合至保持器330的安裝表面333。
已經穿過入射表面311的光自反射表面312反射並穿過發射表面313。
然而,在已經穿過入射表面311的光自反射構件310的除反射表面312之外的一部分(例如,第一側表面314及第二側表面315)反射的情形中,可能發生耀光現象。
此外,由於並非自反射表面312反射的所有光皆用於影像形成,因此即使在僅自反射表面312反射光的情形中,自反射表面312反射的不用於影像形成的光亦可能導致耀光現象。
因此,在相機模組1000中,保持器330可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一部分,藉此防止由雜散光引起的耀光現象的發生。
保持器330包括被配置成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一部分的覆蓋部分370。舉例而言,覆蓋部分370可被配置成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相對側邊緣。
覆蓋部分370包括第一覆蓋部分340及第二覆蓋部分350。
第一覆蓋部分340在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上(例如,在第二軸方向(Y軸方向)上)自第一側壁331延伸,並且第二覆蓋部分350在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上(例如,在第二軸方向(Y軸方向)上)自第二側壁332延伸。舉例而言,第一覆蓋部分340與第二覆蓋部分350被設置成朝向彼此延伸。
第一覆蓋部分340及第二覆蓋部分350各自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相應部分。第一覆蓋部分340可被配置成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一側的邊緣,且第二覆蓋部分350可被配置成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另一側的邊緣。
作為實例,第一覆蓋部分340可被設置為圍繞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連接至反射構件310的第一側表面314的一部分,並且第二覆蓋部分350可被設置為圍繞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連接至反射構件310的第二側表面315的一部分。
覆蓋部分370可被配置成使得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面積的大小朝向殼體100的底表面110(或朝向發射表面313的下部)增加。
舉例而言,第一覆蓋部分340及第二覆蓋部分350可各自具有其中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面積的大小朝向殼體100的底表面110增加的形狀。
第一覆蓋部分340及第二覆蓋部分350具有彼此面對的表面341及351。表面341及351是彎曲表面。
表面341及351可設置有不平坦部分或擋光層以散射光。作為實例,不平坦部分可為藉由腐蝕處理形成的粗糙表面,並且擋光層可藉由將擋光膜附裝至表面341及351或者在表面341及351上塗佈擋光塗料來形成。
雜散光可被第一覆蓋部分340及第二覆蓋部分350阻擋,並且雜散光可被設置於表面341及351上的不平坦部分散射,或者雜散光可被擋光層阻擋,藉此抑制耀光現象。
覆蓋部分370可更包括第三覆蓋部分360。第三覆蓋部分360可被設置成覆蓋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一部分。舉例而言,第三覆蓋部分360可被設置成圍繞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連接至反射構件310的反射表面312的一部分。
第三覆蓋部分360被配置成將第一覆蓋部分340與第二覆蓋部分350彼此連接,並且可自保持器330的安裝表面333的端部在垂直於光軸(Z軸)的方向上(例如,在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延伸。
第三覆蓋部分360包括多個突起361。所述多個突起361可彼此連接以形成波形圖案。所述多個突起361可設置有不平坦部分或擋光層以散射光。舉例而言,不平坦部分可為藉由腐蝕處理形成的粗糙表面,並且擋光層可藉由將擋光膜附裝至所述多個突起361或者用擋光塗料塗佈所述多個突起361來形成。
由於雜散光可被第三覆蓋部分360阻擋,並且直的光可被第三覆蓋部分360的所述多個突起361散射,因此可抑制耀光現象。
如上所述,相機模組1000可包括由保持器330的覆蓋部分370構成的擋光結構,反射構件310安裝在所述擋光結構上,以防止由雜散光引起的耀光現象。
圖8是圖5的反射模組的反射構件的前視圖。
即使當上面安裝有反射構件310的保持器330包括如上所述的擋光結構時,亦存在由於穿過反射構件310的入射表面311的雜散光(例如,穿過入射表面311的邊緣的雜散光)或穿過發射表面313的雜散光(例如,穿過發射表面313的邊緣的雜散光)而可能發生耀光現象的擔憂。
因此,反射構件310的入射表面311及發射表面313中的至少一者設置有擋光部分317。擋光部分317被配置成覆蓋入射表面311及發射表面313中的至少一者的一部分。擋光部分317可覆蓋入射表面311及發射表面313中的至少一者的邊緣。
舉例而言,擋光部分317可被設置為覆蓋入射表面311連接至反射表面312之處入射表面311的一部分、入射表面311連接至發射表面313之處入射表面311的一部分、發射表面313連接至入射表面311之處發射表面313的一部分、以及發射表面313連接至反射表面312之處發射表面313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者。
參照圖8,示出其中擋光部分317設置於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上的實例。
擋光部分317包括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中的至少一者。當擋光部分317包括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兩者時,第一擋光層319與第二擋光層318可彼此間隔開。
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可設置於發射表面313的鄰近入射表面311的一部分上,且第二擋光層318可設置於發射表面313的鄰近反射表面312的一部分上。
第一擋光層319可設置於發射表面313連接至入射表面311的位置處,且第二擋光層318可設置於發射表面313連接至反射表面312的位置處。
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可設置於發射表面313的上邊緣上,且第二擋光層318可設置於發射表面313的下邊緣上。
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可由不透明材料製成。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可為黑色的。
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可藉由將擋光膜附裝至發射表面313或者在上面塗佈擋光塗料來形成。
由於並非所有穿過發射表面313的光皆用於影像形成,因此由於存在不用於影像形成的光,可能會發生耀光現象。因此,可藉由在發射表面313上設置擋光部分317來阻擋不用於影像形成的光。
然而,即使當不用於影像形成的光被擋光部分317阻擋時,光亦可能自擋光部分317的端部反射,此可能導致耀光現象發生。
在此實例中,擋光部分317的一端可包括彎曲表面。舉例而言,擋光部分317的端部可包括多個凸形部分及多個凹形部分。
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的端部可包括彎曲表面。在此種情形中,所述端部是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的彼此面對的側面。
第一擋光層319與第二擋光層318之間的距離可沿著發射表面313的邊緣變化(例如,在第二軸方向(Y軸方向)上)。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與第二擋光層318之間的距離可沿著發射表面313的邊緣重複改變。由於發射表面313具有矩形形狀,因此第一擋光層319與第二擋光層318之間的距離可在發射表面313的長度方向上變化。
因此,即使在光自第一擋光層319及/或第二擋光層318的端部反射的情形中,反射光亦可被散射,藉此防止耀光現象。
在下文中,為便於描述,將描述第一擋光層319,並且第二擋光層318亦可具有與第一擋光層319相同的構造。
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包括多個凸形部分319a及多個凹形部分319b。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可具有其中凸形部分319a與凹形部分319b交替且重複設置的結構。凸形部分319a及凹形部分319b各自具有曲率。舉例而言,凸形部分319a具有凸形彎曲表面,且凹形部分319b具有凹形彎曲表面。凸形部分319a的曲率與凹形部分319b的曲率可彼此不同。舉例而言,凸形部分319a的曲率可小於凹形部分319b的曲率。
因此,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可具有波形圖案形狀。
自凸形部分319a反射的光可被散射。自凹形部分319b反射的光可集中在任意點處,但可穿過所述任意點並再次散射。
因此,即使在光自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被反射的情形中,反射光亦可被散射,藉此防止耀光現象。
圖9至圖14是示出圖8的反射構件的擋光部分的修改實例的圖式。
首先,參照圖9,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包括多個凸形部分319a'及多個凹形部分319b'。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可包括其中凸形部分319a'與凹形部分319b'交替且重複形成的結構。
所述多個凸形部分319a'中的每一者具有曲率。舉例而言,所述多個凸形部分319a'各自具有凸形彎曲表面。
所述多個凸形部分319a'彼此接觸,並且接觸點可形成在彼此相鄰的凸形部分319a'之間。形成在兩個相鄰凸形部分319a'之間的接觸點可構成凹形部分319b'。
參照圖10,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包括多個凸形部分319a''及多個凹形部分319b''。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可包括其中凸形部分319a''及凹形部分319b''交替且重複形成的結構。
所述多個凹形部分319b''中的每一者具有曲率。舉例而言,所述多個凹形部分319b''中的每一者具有凹形彎曲表面。
所述多個凹形部分319b''可彼此接觸,並且接觸點可形成在彼此相鄰的凹形部分319b''之間。形成在兩個相鄰凹形部分319b''之間的接觸點可構成凸形部分319a''。
參照圖11,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包括彎曲表面。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具有曲率。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包括凹形彎曲表面。
參照圖12,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包括多個凸形部分319a''''及多個凹形部分319b''''。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可包括其中凸形部分319a''''與凹形部分319b''''交替且重複形成的結構。
凸形部分319a''''及凹形部分319b''''各自具有曲率。舉例而言,所述多個凸形部分319a''''中的每一者具有凸形彎曲表面,並且所述多個凹形部分319b''''中的每一者具有凹形彎曲表面。
因此,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可具有波形圖案形狀。
凸形部分319a''''的頂點與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之間的距離可不同。此外,凹形部分319b''''的頂點與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之間的距離可不同。凸形部分319a''''的頂點是凸形部分319a''''的最凸出部分,且凹形部分319b''''的頂點是凹形部分319b''''的最凹進部分。第一擋光層319''''的端部是第一擋光層319''''的鄰近入射表面311的一部分。
連接凸形部分319a''''或凹形部分319b''''的頂點的虛擬線可為凹形曲線。
參照圖13,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可具有不同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可具有圖8至圖12的實例的任意一種形狀,且第二擋光層318可具有圖8至圖12的實例的任意其他形狀。
參照圖14,擋光部分317可沿著反射構件310的發射表面313的上邊緣、下邊緣、左邊緣及右邊緣連續形成。在此種情形中,擋光部分317的端部可具有圖8至圖12的實例的至少一種形狀。
圖15至圖18是圖5的反射構件的其他實例的示意性透視圖。
參照圖15至圖17,擋光部分317可設置於反射構件310的入射表面311上。擋光部分317可被設置成覆蓋入射表面311的一部分。舉例而言,擋光部分317可被設置成覆蓋入射表面311的邊緣。
擋光部分317包括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中的至少一者。當擋光部分317包括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兩者時,第一擋光層319及第二擋光層318可彼此間隔開。
舉例而言,第一擋光層319可設置於入射表面311的鄰近反射表面312的一部分上。第二擋光層318可設置於入射表面311的鄰近發射表面313的一部分上。
第一擋光層319可設置於入射表面311連接至反射表面312的位置中。第二擋光層318可設置於入射表面311連接至發射表面313的位置中。
擋光部分317的形狀可為圖8至圖14的實例中的任一者。
參照圖18,擋光部分317可設置於反射構件310的入射表面311及發射表面313上。
擋光部分317被配置成覆蓋入射表面311及發射表面313的一些部分。擋光部分317可覆蓋入射表面311及發射表面313的邊緣。
舉例而言,擋光部分317可設置於入射表面311連接至反射表面312之處入射表面311的一部分、入射表面311連接至發射表面313之處入射表面311的一部分、發射表面313連接至入射表面311之處發射表面313的一部分、以及發射表面313連接至反射表面312之處發射表面313的一部分上。
擋光部分317的形狀可為圖8至圖14的實例中的任意一者。
設置於入射表面311上的擋光部分317及設置於發射表面313上的擋光部分317可具有不同的形狀。
在上述實例中,反射構件及包括反射構件的反射模組可防止耀光現象。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但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可在該些實例中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欲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欲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順序執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同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欲被解釋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可攜式電子裝置 10:光學部分 11:第一邊緣 12:第二邊緣 13:第三邊緣 14:第四邊緣 30:凸緣部分 31:第一凸緣部分 32:第二凸緣部分 100:殼體 110:底表面 200:外殼 210:開口 300:反射模組 310:反射構件 311:入射表面 312:反射表面 313:發射表面 314:第一側表面 315:第二側表面 316:倒角 317:擋光部分 318:第二擋光層 319:第一擋光層 319'、319''、319'''、319'''':第一擋光層 319a、319a'、319a''、319a'''':凸形部分 319b、319b'、319b''、319b'''':凹形部分 330:保持器 331:第一側壁 332:第二側壁 333:安裝表面 340:第一覆蓋部分 341:表面 350:第二覆蓋部分 351:表面 360:第三覆蓋部分 361:突起 370:覆蓋部分 400:透鏡模組 410:透鏡鏡筒 500:影像感測器模組 510:感測器殼體 530:紅外截止濾波器 550:影像感測器 570:印刷電路板 600:遮光板 1000:相機模組 a:長軸 b:短軸 L1:第一透鏡 W:窗口 X、Y、Z:方向軸
圖1是配備有相機模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實例的透視圖。
圖2是相機模組的實例的示意性透視圖。
圖3是圖2的相機模組的示意分解透視圖。
圖4是圖3的相機模組的透鏡的平面圖。
圖5是反射模組的實例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
圖6是圖5的反射模組的示意性組裝透視圖。
圖7是圖6的反射模組的示意性前視圖。
圖8是圖5的反射模組的反射構件的前視圖。
圖9至圖14是示出圖8的反射構件的擋光部分的修改實例的圖式。
圖15至圖18是圖5的反射構件的其他實例的示意性透視圖。
在附圖及詳細說明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是指相同的元件。附圖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並且為了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附圖中的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及繪示。
310:反射構件
311:入射表面
312:反射表面
313:發射表面
314:第一側表面
315:第二側表面
316:倒角
317:擋光部分
318:第二擋光層
319:第一擋光層
330:保持器
331:第一側壁
332:第二側壁
333:安裝表面
340:第一覆蓋部分
350:第二覆蓋部分
360:第三覆蓋部分
361:突起
370:覆蓋部分
X、Y、Z:方向軸

Claims (15)

  1. 一種反射構件,包括: 入射表面,被配置成接收入射光; 反射表面,被配置成接收來自所述入射表面的所述入射光並反射所述入射光; 發射表面,被配置成接收來自所述反射表面的反射光並發射所述反射光;以及 擋光部分,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及所述發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其中所述擋光部分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或所述發射表面中的至少一個邊緣上,且包括彎曲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反射構件,其中所述擋光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發射表面的中心突出的多個凸形部分及朝向所述發射表面的邊緣突出的多個凹形部分。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反射構件,其中所述凸形部分與所述凹形部分沿所述擋光部分的縱向方向交替且重複地設置。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反射構件,其中所述凸形部分與所述凹形部分為彎曲表面或兩個相鄰凸形部分或兩個相鄰凹形部分的接觸點。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反射構件,其中連接所述凸形部分的頂點的線或連接所述凹形部分的頂點的線是曲線。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反射構件,其中所述擋光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入射表面相鄰的所述發射表面的邊緣設置的第一擋光層和沿著與所述反射表面相鄰的所述發射表面的邊緣設置的第二擋光層中的至少一者。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反射構件,其中所述第一擋光層和所述第二擋光層形成為不同的形狀。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反射構件,其中所述擋光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反射表面相鄰的所述入射表面的邊緣設置的第一擋光層和沿著與所述發射表面相鄰的所述入射表面的邊緣設置的第二擋光層中的至少一者。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反射構件,其中所述第一擋光層和所述第二擋光層形成為不同的形狀。
  10. 一種反射模組,包括: 反射構件,包括入射表面、反射表面及發射表面;以及 保持器,上面安裝有所述反射構件, 其中所述反射構件包括在所述入射表面和所述發射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的擋光部分, 其中所述擋光部分設置於所述入射表面或所述發射表面中的至少一個邊緣上,且包括彎曲表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反射模組,其中所述擋光部分包括朝向所述發射表面的中心突出的多個凸形部分及朝向所述發射表面的邊緣突出的多個凹形部分。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反射模組,其中所述擋光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入射表面相鄰的所述發射表面的邊緣設置的第一擋光層和沿著與所述反射表面相鄰的所述發射表面的邊緣設置的第二擋光層中的至少一者。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反射模組,其中所述保持器更包括覆蓋部分,所述覆蓋部分覆蓋所述發射表面的相對邊緣,從而不與所述擋光部分重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反射模組,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 安裝表面,上面安裝有所述反射構件; 第一側壁,圍繞所述反射構件的一側表面;以及 第二側壁,圍繞所述反射構件的另一側表面, 其中所述覆蓋部分包括自所述第一側壁和所述第二側壁朝向彼此延伸的第一覆蓋部分及第二覆蓋部分。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反射模組,其中所述第一覆蓋部分與所述第二覆蓋部分具有彼此面對的彎曲表面。
TW112139229A 2020-09-16 2021-03-04 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TW2024054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119203 2020-09-16
KR1020200119203A KR102539638B1 (ko) 2020-09-16 2020-09-16 반사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사모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5483A true TW202405483A (zh) 2024-02-01

Family

ID=7939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7727A TWI821640B (zh) 2020-09-16 2021-03-04 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TW112139229A TW202405483A (zh) 2020-09-16 2021-03-04 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7727A TWI821640B (zh) 2020-09-16 2021-03-04 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3660B2 (zh)
KR (2) KR102539638B1 (zh)
CN (2) CN114265270A (zh)
TW (2) TWI8216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39638B1 (ko) * 2020-09-16 2023-06-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반사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사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97240A (ja) * 1995-04-25 1996-11-12 Canon Inc 色分解光学系
JP3849849B2 (ja) * 2001-06-29 2006-11-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指紋照合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リズム
JP2007133096A (ja) * 2005-11-09 2007-05-3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光学系、撮像レンズ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US8018522B2 (en) 2006-02-10 2011-09-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mage pickup device, lens barrel inspecting method, and lens barrel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7328190A (ja) * 2006-06-08 2007-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素子、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撮像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DE102009028861B4 (de) * 2009-08-25 2015-03-05 Trimble Jena Gmbh Messvorrichtung mit verringertem Anteil an Störlich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diese
CN102621698A (zh) * 2012-03-31 2012-08-01 福建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改善投影画面附近杂散光的光学投影系统
JP2015017244A (ja) 2013-06-12 2015-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5063810A1 (ja) 2013-10-28 2015-05-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導光プリズ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M533229U (en) 2016-08-26 2016-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ath folding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80032058A (ko) 2016-09-21 2018-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KR101742501B1 (ko) * 2017-01-09 2017-06-02 주식회사 나무가 휴대폰 듀얼카메라
KR20190022522A (ko) * 2017-07-07 2019-03-06 코어포토닉스 리미티드 미광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접이식 카메라 프리즘 설계
TWI693462B (zh) 2018-02-07 2020-05-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光路轉折模組
US10890752B2 (en) 2018-02-07 2021-01-12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Optical path turning module
US11363176B2 (en) * 2020-01-17 2022-06-1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Reflection module including a holder and a reflective member and a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a reflection module
KR102539638B1 (ko) * 2020-09-16 2023-06-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반사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사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1360U (zh) 2021-12-14
KR20230084109A (ko) 2023-06-12
TW202229936A (zh) 2022-08-01
CN114265270A (zh) 2022-04-01
TWI821640B (zh) 2023-11-11
KR20220036688A (ko) 2022-03-23
KR102539638B1 (ko) 2023-06-02
US11953660B2 (en) 2024-04-09
US20220082735A1 (en)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4641B (zh) 相機模組
TWI809307B (zh) 稜鏡與光學成像系統
TWI821640B (zh) 反射構件以及包括反射構件之反射模組
US20220279099A1 (en) Reflection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reflection module
KR20220161238A (ko) 촬상 광학계용 프리즘
US11747717B2 (en) Camera module
CN213934506U (zh) 反射模块及包括反射模块的相机模块
CN113433770B (zh) 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TWI838101B (zh) 相機模組
CN214409532U (zh) 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US20230161171A1 (en) Camera module
TWM646078U (zh) 透鏡以及包括其之透鏡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