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4558A - 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 Google Patents

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4558A
TW202404558A TW112112487A TW112112487A TW202404558A TW 202404558 A TW202404558 A TW 202404558A TW 112112487 A TW112112487 A TW 112112487A TW 112112487 A TW112112487 A TW 112112487A TW 202404558 A TW202404558 A TW 2024045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g
bag body
buffer
user
mass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2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新策
鳳政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624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15242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30071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15268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30111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15269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東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4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45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7/00Devices for suction-kneading massage; Devices for massaging the skin by rubbing or br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能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抱枕的姿勢接受按摩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具有在緩衝器體(3)搭載有可對使用者(M)賦予按摩的按摩機構(4)之構成,緩衝器體(3)作成透過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M)的體型、姿勢而變形。較佳為,緩衝器體(3)具有可裝入內容物的袋體(2),袋體(2)內被裝入有空間部存在的量之內容物即可。

Description

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本發明係涉及一種形狀會配合使用者的姿勢而變化之可變形性緩衝器,且具備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還涉及可簡單地使本體形狀變形並調整作使用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一直以來就有以抱枕為代表般「形狀會配合使用者的體型、姿勢而變化的緩衝器」被大量販售。
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於棒狀被褥側內封入有容易移動的份量之填充物的狀態下,使棒狀被褥側內殘留游隙的空間部,構成為可任意地折彎的狀態的抱被。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1-190384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專利文獻1揭示的抱枕、抱被、可變形性緩衝器,會變形成跟隨著使用者的身體的形狀,因而成為非常舒適的緩衝器。
但是,使用者對按摩機的需求廣泛,使用者亦提出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抱枕的姿勢接受按摩的要求,而非如同以往的椅子型按摩機是坐在椅子上的形態之按摩。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的問題、市場的需求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是坐在椅子上的形態下之按摩,而是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抱枕的姿勢接受按摩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又,一直以來販售的抱枕等之可變形性緩衝器,會自然地變形成跟隨使用者的身體之形狀,因而成為舒適的緩衝器。但近年來,關於可變形性緩衝器,被要求更進一步提升放鬆效果。為了順應這樣的使用者的需求,除了以往就有的跟隨使用者的身體而自然地變形的功能以外,更檢討了例如,藉由配合使用者的需求簡單地使本體形狀(例如,椅子形狀)變形並調整,而擁有能變更可變形性緩衝器的使用形態之功能等之附加價值。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市場的需求等之課題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變形性緩衝器,其跟隨著使用者的身體自然地變形,藉由具備簡單使本體形狀變形並調整的功能,能以更舒適的姿勢使用,所以能更加提升放鬆效果。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採取以下的技術手段。
即,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特徵為:具有在緩衝器體搭載有可對使用者賦予按摩的按摩機構之構成,該緩衝器體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姿勢而變形。
較佳為,前述緩衝器體係具有可裝入前述內容物的袋體,在前述袋體內被裝入有空間部所存在的量之前述內容物。
較佳為,前述按摩機構係具備可對使用者賦予按摩的施療件。
較佳為,在前述施療件的內部或鄰接部具備發光體。
較佳為,在前述緩衝器體的內側配備有殼體,在前述殼體的內部配設有用以驅動前述按摩機構之驅動機材。
較佳為,在前述殼體的表面配設有發光體。
較佳為,在前述按摩機構與使用者之間,可配備覆蓋前述按摩機構之覆蓋用緩衝器。
又,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採取以下的技術手段。
即,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具有在緩衝器體搭載有可對使用者賦予機械式按摩機構之構成,該緩衝器體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或姿勢而變形,其特徵為:前述緩衝器體係由袋體、及裝入該袋體的前述內容物即珠子體所構成,前述袋體具有第1袋體,其具有可乘載放置使用者的臀部之大小,在前述第1袋體配設有前述按摩機構。
又,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具有在緩衝器體搭載有可對使用者賦予按摩的機械式按摩機構之構成,該緩衝器體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或姿勢而變形,其特徵為:前述緩衝器體係由袋體、及裝入該袋體的前述內容物即珠子體所構成,前述袋體包含:第1袋體,其具有可乘載放置使用者的臀部之大小;及第2袋體,其與前述第1袋體呈連通狀地朝後方側延伸,在前述第1袋體及/或第2袋體配設有前述按摩機構。
較佳為,藉由使前述第1袋體內的珠子體移動以令前述緩衝器體變形,可變更前述按摩機構相對於使用者的位置。
較佳為,藉由使前述第1袋體及/或第2袋體內的珠子體移動以令前述緩衝器體變形,可變更前述按摩機構相對於使用者的位置。
較佳為,藉由變更在前述第2袋體內的珠子體之聚集程度(換言之,堆積程度),可變更第2袋對前述第1袋體之傾斜程度。
較佳為,藉由變更在前述第1袋體內的珠子體之聚集程度,可變更來自前述按摩機構的按摩強度。
較佳為,藉由變更在前述第1袋體及/或第2袋體內的珠子體之聚集程度,可變更來自按摩機構之按摩強度。
較佳為,前述按摩機構具有:臂構件,其前端配備有施療件;驅動部,其輸出旋轉驅動力;旋轉軸,其藉由所輸出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及擺動變換部,其將旋轉軸的旋轉變換成擺動運動,使前述臂構件擺動以令前述施療件呈現至少揉按的按摩動作。
較佳為,在前述施療件的內部內建有發光體。
又,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採取以下的技術手段。
即,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具有在緩衝器體搭載有可對使用者賦予按壓按摩的氣囊之構成,該緩衝器體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或姿勢而變形,其特徵為: 前述緩衝器體係由袋體、及裝入該袋體的前述內容物即珠子體所構成, 前述袋體包含:第1袋體,其具有可乘載放置使用者的臀部之大小;第3袋體,其設在前述第1袋體的左右一方之側並以與前述第1袋體呈連通狀且朝一方延伸之方式形成;及第4袋體,其設在前述第1袋體的左右另一方之側並以與前述第1袋體呈連通狀且朝另一方延伸之方式形成,前述第3袋體與第4袋體設在對向的位置,在前述第3袋體及/或第4袋體配設有前述氣囊。
較佳為,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與第3袋體的空間部係連通著,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與第4袋體的空間部係連通著, 構成為在對前述第1袋體施加負載時,藉由存在於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之珠子體移動到第3袋體及第4袋體,前述第3袋體及第4袋體係朝左右方向外側延伸並朝上方立起。
較佳為,構成為在前述第3袋體及第4袋體朝左右方向外側延伸並朝上方立起之際,前述第3袋體及第4袋體將位在前述第1袋體上的使用者的臀部夾住。
較佳為,構成為藉由前述第3袋體的氣囊與第4袋體的氣囊同時膨脹,以將使用者的臀部從左右夾住。
較佳為,在從體格大的人到體格小的人即各種人都可以成為使用者時,對應於體格小的使用者,設定前述第3袋體及第4袋體的大小及/或寬度方向間隔。
較佳為,在前述第1袋體配設有前述氣囊。
較佳為,具有第2袋體,其與前述第1袋體呈連通狀地朝後方側延伸,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與第2袋體的空間部係連通著,構成為在對前述第1袋體施加負載時,藉由存在於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之珠子體移動到第2袋體,前述第2袋體係朝後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
較佳為,在前述第2袋體配設有前述氣囊。
又,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中採取以下的技術手段。
即,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珠子體)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姿勢而變形,其特徵為: 包含具備裝入有前述內容物的袋體之緩衝器體, 在前述緩衝器體設有限制構件,其將前述袋體隔成至少兩個以上的袋體,以限制前述內容物的移動。
較佳為,前述限制構件具有第1限制構件,其將前述袋體隔成第1袋體和第2袋體,以限制前述內容物的移動。
較佳為,前述第1袋體係藉由前述第1限制構件而成為前述使用者可就坐的座部,前述第2袋體係藉由前述第1限制構件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前述第1袋體在後側立起的狀態配備。
較佳為,前述限制構件具有第2限制構件,其將前述袋體隔成第1袋體和第3袋體,以限制前述內容物的移動。
較佳為,前述第1袋體係藉由前述第2限制構件而成為前述使用者可就坐的座部,前述第3袋體係藉由前述第2限制構件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前述第1袋體在左側立起的狀態配備。
較佳為,前述限制構件具有第3限制構件,其將前述袋體隔成第1袋體和第4袋體,以限制前述內容物的移動。
較佳為,前述第1袋體係藉由前述第3限制構件而成為前述使用者可就坐的座部,前述第4袋體係藉由前述第3限制構件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前述第1袋體在右側立起的狀態配備。
較佳為,前述內容物係以在前述袋體的內部設有前述空間部之方式被裝入比前述袋體的內部容積還少的量,使前述緩衝器體可變形。
較佳為,在前述袋體配備有按摩機構。
較佳為,在裝入有前述內容物的前述袋體的外側或內側,設有收容前述按摩機構的第5袋體,前述按摩機構作成可在前述第5袋體的內部移動。
較佳為,在前述第5袋體,配備有限制前述按摩機構的移動之裝置限制構件。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能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抱枕的姿勢接受按摩,而不是坐在椅子的形態之按摩。
又,根據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在跟隨著使用者的身體自然地變形的緩衝器中,藉由具備簡單地使本體形狀變形並調整的功能,能以更舒適的姿勢使用,因而能更加提升放鬆效果。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依據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的實施形態。此外,說明中的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寬度方向)、上下方向係從就坐於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的使用者M所見。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的立體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亦有僅稱為緩衝器1的情形)係由緩衝器體3及配設在該緩衝器體3的按摩機構4所構成,緩衝器體3是由袋體2及被裝入其內的內容物所構成。緩衝器體3具有可跟隨使用者M的體型、姿勢而變形之可變形性。
首先,緩衝器體3具有袋狀的袋體2,其具有與使用者M的身體大致相同乃至一半左右的大小。在該袋體2的內部殘留有游隙的空間部,成為裝入內容物的構造。
袋體2係將布或塑膠片縫合而作成袋狀者。袋體2的素材採用各式各樣,可採用棉的布料等。袋體2的素材具伸縮性較佳,亦可不具伸縮性。
作為袋體2的形狀,可採用各式各樣的形狀,可考慮圓筒狀、圓盤狀、三角錐形狀等各種形狀。袋體2的形狀係可藉由作為其素材的布體之裁切、縫合位置而作成任意形狀。如圖6所示,亦可為三次曲線(cubic)狀的袋體2,在使用者M坐下的情況,緩衝器1以內部的內容物移動,將臀部到腰部加以覆蓋的方式變形。
在這樣的袋體2之中,封入珠子作為內容物(填充物)。在珠子(亦有稱為珠子體的情形)方面,可設想各種內容物。例如,蕎麥殼、稻穀殼、穀物類、木製或軟木製顆粒、聚苯乙烯發泡塑料(styrofoam)顆粒、聚乙烯顆粒、粒狀管等為適合的,其等直徑均為數mm~數cm左右。此外,也可採用加工成小顆粒球狀的棉、木棉、絲綢、羊毛、聚酯棉、壓克力棉、合成樹脂製或橡膠製的海綿(sponge)等。
在被封入緩衝器1的袋體2內所使用之珠子的份量方面,設為袋體2內的總體積的50~90%,作成在袋體2內特意殘留游隙的空間部的狀態,使珠子可容易地在袋體2內移動。因為這樣的構成,所以緩衝器1可自由地改變其形狀。例如,如圖3所示,緩衝器1通常為縱長的袋狀,透過使用者M用手等使內部的珠子移動而自由地變形,或使用者M將體重施加於緩衝器1,緩衝器1係可使形狀變形並沿著使用者M的身體的形態(體型、姿勢)緊貼。
此外,作為緩衝器1,亦可為在氯乙烯素材的空洞體放入水等之液體(流體)者。若為內部的流體可在空間上移動者,則袋體2(緩衝器體3)自由地變形,可跟隨使用者M的姿勢、體型而自由地變形。
在此種緩衝器1的內表面的一部分上,以口袋狀縫製有別的布體等,於該口袋內配備按摩機構4。
在不使用按摩機構4時,因為有該按摩機構4變成妨礙的情況,在此時,亦可事先準備片狀的覆蓋用緩衝器5,將該覆蓋用緩衝器5從按摩機構4之上覆蓋。覆蓋用緩衝器5的形狀未受限定,但例如可為圖1所示那種圓形,亦可呈矩形的形狀。厚度係設為使用者M無法辨識出按摩機構4之存在的程度之厚度即可,但亦可因應使用者M的喜好而採用較厚者。在有關被裝入覆蓋用緩衝器5的內部的物品方面,棉、海綿、胺甲酸乙酯等是適合的,但未受此等所限定。與被裝入緩衝器體3內的珠子相同者亦可。
亦可設成在該覆蓋用緩衝器5內內建按摩機構4。如事先設成這樣的構成,則藉由將覆蓋用緩衝器5配備在任意的位置,可容易地按摩使用者M所期望的部位。
此外,在將緩衝器1具體化時,亦可施以各種改良。
例如,較佳為將袋體2設為雙層構造。在設為雙層構造的情況,外布體(外罩)可作成為了洗滌而可卸下的罩,內布體(內罩)可作成收納珠子的袋體2。
關於按摩機構4,可採用各式各樣的按摩機構。以下舉出按摩機構4的一例。
按摩機構4具有:以長條的板材形成的臂構件10;輸出旋轉驅動力的驅動部;藉由所輸出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的旋轉軸;將其旋轉軸的旋轉變換成擺動運動,使臂構件10擺動的擺動變換部。按摩機構4係配備左右一對。
例如,如圖1、圖2所示,臂構件10係長邊方向中央被設為基端,具有由其基端分成上方與下方兩方向並突出的形狀。臂構件10係前端側朝前方(使用者M側)突出,在其前端側設有施療件11。
旋轉驅動力藉由擺動變換部變換成擺動運動,使得臂構件10擺動,施療件11伴隨地在左右方向反復接近及離開。藉此,對使用者M的肩部~背部~腰部等之施療部進行抓握揉按按摩或敲打按摩等。
關於此種按摩機構4,例如,亦可採用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17-153733號公報」記載的機構、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19-058463號公報」記載的機構等。再者,亦可為以下那樣的構成。
亦即,作為按摩機構4的施療件11可為配備成左右一對的球狀的施療件11,亦可為板狀的揉按板。此等施療件11接近和離開而呈現按摩動作,但施療件11在接近和離開時,可描繪循環軌道,亦可進行8字運動。此等循環軌道、8字軌道可為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等三維方向,亦可為二維的軌道。
按摩機構4可為具有能實現如抓握般對施療部揉按的「抓握揉按」之抓握施療件11,施療件11亦可為一點一點地進行前後敲打動作者。施療件11亦可為進行振動者(振動按摩)。
又,作為按摩機構4,亦可為採用氣囊25(空氣袋)的按壓乃至夾住按摩。在袋體2為前述的雙層構造之情況,氣囊25可配設在內側罩,亦可配設在外罩。亦可連同基於氣囊25的按摩機構4一起配備機械式按摩機構4。
按摩機構4可為充電式驅動形態,亦可為以電源線供給商用電力的形態。又,緩衝器1所配備的按摩機構4可為1個,複數個亦可。
關於按摩機構4的施療件11,可在其內部內建LED等進行發光。如此,使用者M可容易地辨識出按摩機構4的位置。當然構成緩衝器1的袋體2以可讓來自於LED的發光透射之材質為佳。
關於以上所述的帶有按摩機構4的緩衝器1的使用態樣,詳述如下。
首先,如圖4所示,使用者M坐在緩衝器1,體重施加於緩衝器1,以跟隨本身所期望的就坐、姿勢之方式使緩衝器1變形。此時,使用者M係以按摩機構4(施療件11)會位在自己欲接受按摩的部位之方式移動身體,抵靠施療件11。透過在該狀態下使按摩機構4驅動,使用者M可一邊以安穩的姿勢將身體放在緩衝器1,一邊對所期望的部位進行按摩。
此外,在不使用按摩機構4下坐在緩衝器1放鬆時,有時會感到按摩機構4的存在是妨礙。此時,如圖1所示,將另外準備的覆蓋用緩衝器5設置於按摩機構4存在的部分,作成不讓使用者M辨識出按摩機構4的存在。
如圖2般,若採用在覆蓋用緩衝器5內內建按摩機構4的構成,藉由將覆蓋用緩衝器5配備在任意位置,可容易地按摩使用者M所期望的部位。在不想按摩而僅想坐在緩衝器1時,使覆蓋用緩衝器5彈起等而不配備在緩衝器1上即可。
關於將覆蓋用緩衝器5固定在緩衝器1的預定位置的方法,亦可設成在使用者M與緩衝器體3之間夾住,亦可在覆蓋用緩衝器5先設置繩體6,藉由該繩體6固定於緩衝器1。又,亦可作成將覆蓋用緩衝器5與緩衝器1藉由面膠帶接合。
若為如圖4般坐著的使用者M,則可進行腰部位的按摩。之後,透過使用者M自身以在緩衝器1上往前滑動之方式移動,緩衝器1變形,如同圖5,按摩機構4與使用者M的肩膀的部位對應。關於這樣的姿勢,緩衝器體3係對應使用者M的體型而變形,使用者M可一邊採取安穩的姿勢一邊確實地按摩肩膀。
一般的按摩椅,為了使按摩機構4移動到使用者M的各個部位而具備使按摩機構4上下移動的上下移動機構、及用以使之前後移動的前後移動機構等,但是本發明的緩衝器1中,透過使袋體2內的珠子移動而令緩衝器體3變形,按摩機構4可容易地移動而確實地對應使用者M的施療部。亦即,本發明的緩衝器1係成為不需要上述的移動機構的構成。又,緩衝器體3因為透過施力可簡單地轉變成平坦的形狀,所以不需要推倒靠背那樣的傾斜機構,在床型的按摩機亦可簡單地形成。
以上所述的帶有按摩功能的緩衝器1中,存在有習知的椅子型按摩機所沒有的各種優點、使用態樣。列記如下。
首先,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緩衝器1中,源自於按摩機構4的按摩強度(使施療件11強弱)變得容易。亦即,若想使施療件11强力接觸施療部,則在按摩機構4的背面側,以加厚珠子的方式在緩衝器1內使珠子從周圍聚集過來。於是,按摩機構4變得接近使用者M的施療部,可使施療件11強力接觸使用者M。
相反地,因為將按摩機構4從後方支持的支持體並非剛體,所以在過度的負荷施加於按摩機構4時,按摩機構4自體朝緩衝器1內陷入。因此,不易有過度的負荷施加於按摩機構4,也不會有對使用者M賦予過度的按摩的情形。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帶有按摩功能的緩衝器1,能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抱枕的姿勢接受按摩,而不是坐在椅子的形態之按摩。
[第2實施形態] 圖7~圖10揭示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的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緩衝器1)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係由緩衝器體3及配設在該緩衝器體3的按摩機構4所構成,緩衝器體3是由袋體2及被裝入袋體2的內容物所構成。緩衝器體3具有可跟隨使用者M的體型、姿勢而變形之可變形性。
袋體2係將布或塑膠片縫合而作成袋狀者。袋體2的素材採用各式各樣,可採用棉的布料等。如圖7所示,袋體2具有:具有可乘載放置使用者M的臀部之大小的第1袋體21;及與該第1袋體21呈連通狀地朝後方側延伸之第2袋體22。第1袋體21係將布等縫合成大致矩形所構成,在其內部存在有空間部。第2袋體22係以其前端(從第1袋體21離開之側)成為紡錘狀之方式將布縫合而成。第2袋體22的內部亦成為空間部。
在第1袋體21的左側,第3袋體23以與第1袋體21呈連通狀且朝左方延伸之方式設置。以第3袋體23的前端(從第1袋體21離開之側)成為紡錘狀之方式將布縫合而成。在第1袋體21的右側,第4袋體24以與第1袋體21呈連通狀且朝右方延伸之方式設置。以第4袋體24的前端(從第1袋體21離開之側)成為紡錘狀之方式將布縫合。第1袋體21的空間部與第3袋體23的空間部係連通著,第1袋體21的空間部與第4袋體24的空間部係連通著。
在以上所述的第1袋體21~第4袋體24的空間部,封入珠子作為內容物(填充物)。關於珠子,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可設想各種內容物。
在封入緩衝器1的袋體2內所使用之珠子的份量方面,設為袋體2內的總體積的50~90%,使袋體2內特意殘留游隙的空間部,使珠子可容易地在袋體2內移動。因為這樣的構成,所以緩衝器1可自由地改變其形狀,透過使用者M將體重施加於緩衝器1,緩衝器1係可使形狀變形並沿著使用者M的身體的形狀(體型、姿勢)緊貼。
特別是第2實施形態的緩衝器體3的情況,在使用者M坐在第1袋體21時(在第1袋體21介由使用者M的臀部被施加負載的情況),存在於第1袋體21的空間部之珠子向第2袋體22移動,並且也向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移動。移動而來的珠子充滿每個袋體的空間部,第2袋體22係朝後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因為在立起的第2袋體22的前側存在有使用者M的背部,所以第2袋體22成為支撐使用者M的背部之靠背部。此外,就算沒有該第2袋體22也不成問題。
同樣地,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係朝左右方向延伸並朝上方立起,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係相互在寬度方向相對面。因為該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之間存在有使用者M的臀部,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係成為將使用者M的臀部夾住般的形狀。
在第2實施形態的緩衝器體3的情況,袋體2為雙層構造(內布體與外布體的2片構造)。內布體(內罩)係收納珠子的袋體,具有與該內布體大致同樣的形狀,具有覆蓋內布體的外布體(外罩)。在該內布體與外布體之間,配備有1或複數個可對使用者M的施療部進行按壓按摩之氣囊25。具體言之,在內布體的表面,以預定的配置安裝有氣囊25,進一步配備用以導通空氣之空氣通道26、生成朝氣囊25供給的壓縮空氣之氣泵(未圖示)等。
氣囊25的配置是任意的,而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為,如圖8所示,在第2袋體22的前端側,設有左右一對的氣囊25,在第2袋體22的基端側(靠近第1袋體21之側)亦設有左右一對的氣囊25。在第1袋體21,配備有左右一對的氣囊25,在第3袋體23設有1個氣囊25,在第4袋體24設有1個氣囊25。
藉由配備在第1袋體21的左右一對的氣囊25膨脹,可將使用者M的臀部以從下方頂起之方式進行按壓按摩。藉由設在第2袋體22的合計4個氣囊25可對使用者M的背部進行按壓按摩。藉由第3袋體23的氣囊25與第4袋體24的氣囊25同時膨脹,從左右將使用者M的臀部、骨盤夾住,可賦予有效的按摩。
關於以上所述之第2實施形態的帶有按摩機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的使用態樣,詳述如下。
首先,如圖9所示,使用者M坐在緩衝器1,體重施加於緩衝器1,使緩衝器體3跟隨自己所期望的就坐、姿勢變形。此時,藉由使用者M之體重使第1袋體21內的珠子移動到第2袋體22,第2袋體22係朝後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因為在立起的第2袋體22的前側存在有使用者M的背部,所以第2袋體22成為支撐使用者M的背部之靠背部。
透過使身體靠在該立起的狀態的第2袋體22,第2袋體22所配備的氣囊25與使用者M的背部接觸,可使該氣囊25對背部按壓按摩。在氣囊25膨脹之際,第2袋體22成為支撐(從後方支持的支持體),所以因氣囊25之膨脹所引起的按壓力不會往後方消散確實地傳遞到使用者M的背部。
又,藉由使用者M之體重使第1袋體21內的珠子移動到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係朝左右方向延伸並朝上方立起,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相互在寬度方向相對面。因為在該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之間存在有使用者M的臀部,所以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的氣囊25係由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支撐(從後方支持的支持體),成為將使用者M的臀部夾住般的形狀,透過將壓縮空氣導入該氣囊25,從而氣囊25膨脹,可賦予將使用者M的臀部從左右夾住般的按壓按摩。
該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的大小、兩者的寬度方向間隔,透過袋體2內的珠子的動作而與使用者M的體格確實地吻合。因此,例如,若意識到體格小的人,事先設定構成第3袋體23及第4袋體24的布體自體的大小、寬度方向間隔,即使在體格大的人使用時,珠子會以與其體格吻合的方式移動,且緩衝器體3以跟隨使用者M(體格大的人)的方式變形。
此際,以氣囊25會位在自己想接受按摩的部位之方式使身體移動,將氣囊25抵靠於所期望的位置。透過在該狀態下使氣囊25膨脹,使用者M可一邊使身體以安穩的姿勢靠在緩衝器1,一邊對所期望的部位進行按壓按摩。
此外,第2實施形態的緩衝器1中,亦可配備在第1實施形態所述的按摩機構4來取代氣囊25。在那情況下,於坐在緩衝器1放鬆時,有時會感到按摩機構4的存在是妨礙。在該情況亦如同第1實施形態,將另外準備的覆蓋用緩衝器5設置於按摩機構4存在的部分,可作成不讓使用者M辨識出按摩機構4的存在。
關於第2實施形態的緩衝器1,為使其性能提升且令使用者M的使用感提升,採用以下般的構成會非常好。
如圖10所示,在第1袋體21的後端與和其連接的第2袋體22之交界設置朝裏側(朝向緩衝器體3的內部之側)膨出的殼體30即可。該殼體30係由塑膠等之較硬的材質構成,具有橫長的筒形狀。在內部形成有空間,殼體30的剖面形狀係採用圓形、橢圓形、矩形等。以該殼體30朝向寬度方向之方式配備在與第1袋體21的後端對應的位置。具體言之,被縫合或接著於第1袋體21及第2袋體22。而且在該殼體30的內部容納有生成被送到氣囊25的壓縮空氣之氣泵、電磁閥及控制該等氣泵、電磁閥之控制基板等。
在殼體30形成有朝第1袋體21及第2袋體22開口的開口部(未圖示),經由該開口部,從電磁閥朝氣囊25延伸的空氣通道26向外延伸。
因為像這樣在殼體30內容納有如氣泵般的機械零件,所以即便使用者M坐在本實施形態的緩衝器體1或身體靠著,也不會妨礙使用者M。又,可儘量避免容納在殼體30內的空氣管折彎。在該空氣管的前端,連結著將壓縮空氣朝氣囊25導入的空氣通道26,壓縮空氣經由該空氣通道26導入氣囊25。用以將壓縮空氣供給至氣囊25的空氣通道26較佳為,將2片的布體(空氣不會通過的布體)壓接,以空氣可通過般的通道(通道的部分係上下未接著,但其周圍被接著)所構成。
又,橫長形狀的殼體30以朝向寬度方向,與第1袋體21的後端部對應之方式配設。在此之上,將複數個LED燈31以朝向長邊方向之方式設置於殼體30的外表面側即可。藉由點亮該LED燈31,從緩衝器體3的外側觀看第1袋體21的位置變得一目瞭然,使用者M可容易地將自己的臀部帶到第1袋體21的位置。緩衝器體3係與習知的椅子型按摩裝置的框體不同,其形狀容易變形。因變形狀態而異,有不知道按摩用的氣囊25存在於緩衝器體的哪個位置,該將身體放在哪個位置較好的情況。
然而,若為上述的構造,則透過以LED燈31在橫向一列亮光的部分為基準擱置臀部並坐在緩衝器體3,使氣囊25正確地緊貼於身體的施療部位,可接受確實的按壓按摩。
在以上所述的緩衝器體3,亦可配備將使用者M溫暖的發熱體或冷卻的冷卻體。作為發熱體,可採用PTC加熱器或鎳鉻合金線等,作為冷卻體,可採用帕耳帖元件。
[第3實施形態] 圖11~圖13揭示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的第3實施形態。
和圖7同樣地,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亦有僅稱為緩衝器1的情形)具有:具流動性之內容物(珠子體);裝入其內容物的袋體2;及由兩個以上其袋體2組合成的緩衝器體3。
緩衝器體3具有跟隨使用者M的體型、姿勢而可自然地變形的可變形性。緩衝器體3具有使用者M的身體的一半左右的大小。在緩衝器體3配備兩個以上可裝入內容物的袋體2。本實施形態中,緩衝器體3係由4個袋體21~24所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袋體2並非將內容物緊密填充者,以內部設有剩餘的空間部之方式裝入比袋體2的內部容積少的量之內容物,而整體上成為具有餘裕者。藉此,緩衝器體3(緩衝器1)跟隨著使用者M的體型、姿勢自然地變形。
袋體2係將布或塑膠片縫合而作成袋狀者。袋體2的素材採用各式各樣,可採用棉的布料等。此外,關於袋體2的伸縮性,可依設計事項適當變更。
作為袋體2的形狀,可採用各式各樣的形狀。袋體2的形狀係藉由成為其素材的布體之裁切或縫合位置而可作成任意形狀。如圖1所示,亦可以是成為大致三角錐形狀的袋體2,在使用者M坐下的情況,內部的內容物移動,緩衝器1以將臀部到腰部加以覆蓋的方式變形。
如在圖11~圖13等所示,本實施形態的袋體2具有:具有可乘載放置使用者M的臀部之大小的第1袋體21;從該第1袋體21向後側呈連通狀延伸的第2袋體22;在第1袋體21左側呈連通狀設置的第3袋體23;及在第1袋體21的右側呈連通狀設置的第4袋體24。
也就是,本實施形態的袋體2(緩衝器體3)被分成4個空間,第1袋體21、第2袋體22、第3袋體23、第4袋體24分別成為連通的狀態。
但是,袋體2可作成分成4個空間(第1袋體21~第4袋體24)的形狀,由一片的片材所成者,亦可為將4個第1袋體21~第4袋體24分別接合者。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雖作為分成第1袋體21、第2袋體22、第3袋體23、第4袋體24等4個,但至少有2個以上即可。
第1袋體21具有使用者M可就坐的寬度。亦即,第1袋體21係依使用者M就坐而成為座部。該第1袋體21係將兩片裁切成大致矩形狀的布(具有可撓性的薄片材)重疊,縫合邊緣而構成。在該第1袋體21的內部,被裝入有作為內容物的珠子(詳細如後述,亦有稱為珠子體的情形)。
第2袋體22係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成為大致三角錐形狀,具有可支撐後背的大小。亦即,第2袋體22係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成為靠背部。
該第2袋體22係將兩片以前端(從第1袋體21向後方離開之側)成為紡錘狀方式裁切的布(具有可撓性的薄片材)重疊,縫合邊緣而成者。在該第2袋體22的內部被裝入有珠子。又,第2袋體22係成為與第1袋體21連通的狀態,珠子係可在第2袋體22與第1袋體21之間移動。
在第1袋體21的左側設有第3袋體23。第3袋體23係以從第1袋體21朝左方延伸之方式設置。第3袋體23係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成為大致三角錐形狀。亦即,第3袋體23係配備成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包圍使用者M的臀部左側。此外,第3袋體23也可作為左扶手部使用。
該第3袋體23係將兩片以前端(從第1袋體21向左方離開之側)成為紡錘狀方式裁切的布(具有可撓性的薄片材)重疊,縫合邊緣而成者。在該第3袋體23的內部裝入有珠子。又,第3袋體23係成為與第1袋體21連通的狀態,珠子係可在第3袋體23與第1袋體21之間移動。
在第1袋體21的右側,設有第4袋體24。第4袋體24係使第3袋體23左右鏡像反轉後的類似形狀。第4袋體24係以從第1袋體21朝右方延伸之方式設置。第4袋體24係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成為大致三角錐形狀。亦即,第4袋體24係配備成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包圍使用者M的臀部右側。此外,第4袋體24也可作為右扶手部使用。
該第4袋體24係將兩片以前端(從第1袋體21向右方離開之側)成為紡錘狀方式裁切的布(具有可撓性的薄片材)重疊,縫合邊緣而成者。在該第4袋體24的內部裝入有珠子。又,第4袋體24係成為與第1袋體21連通的狀態,珠子係可在第4袋體24與第1袋體21之間移動。
亦即,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分別連通著,珠子係在第1袋體21~第4袋體24內自由地移動。此外,本實施形態的緩衝器體3的形狀,亦即,關於第1袋體21~第4袋體24的形狀、材質、配置等係一例,而未受此所限定。
在以上所述的第1袋體21~第4袋體24(袋體2)的內部,關於具流動性之內容物(填充物)方面,封入有珠子。作為該珠子的素材,可設想各種素材。例如,聚苯乙烯發泡塑料顆粒、聚乙烯顆粒、顆粒狀管等是適合的,其等直徑均為數mm~數cm左右。此外,關於內容物,若為具流動性者即未受限於已例示者,皆可以採用。
在封入緩衝器1的第1袋體21~第4袋體24內所使用之珠子的份量方面,設為第1袋體21~第4袋體24內的總體積的50~90%左右,作成在第1袋體21~第4袋體24內特意殘留游隙的空間部的狀態,使珠子可容易地在第1袋體21~第4袋體24內移動。此外,關於珠子的份量,可適當變更。
也就是,珠子(內容物)的量設為比第1袋體21~第4袋體24的容積還少的量。又,珠子係具有作為緩衝器1的功能,並有可在第1袋體21~第4袋體24內移動的量。但是,關於珠子的素材、封入量等,可考慮乘坐舒適度來決定。
因為像這樣的構成,所以緩衝器1可自由地改變其形狀。例如,如在圖11~圖13等所示,透過使用者M用手等使內部的珠子移動而自由地變形,或使用者M將體重施加於緩衝器1,緩衝器1係可使形狀自然地變形並沿著使用者M的身體的形狀(體型、姿勢)緊貼。
特別是,實施形態的緩衝器體3的情況,在使用者M坐在成為座部的第1袋體21時(在第1袋體21介由使用者M的臀部被施加負載的情況),存在於第1袋體21的內部之珠子向成為靠背部的第2袋體22移動,同時亦向左右的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移動。此外,在成為座部的第1袋體21中,因為坐著的使用者M之重量使很多珠子移動,所以珠子的量成為比第2袋體22~第4袋體24少的量。
移動而來的珠子係充滿第2袋體22~第4袋體24每一者(幾乎將容積填滿)。第2袋體22係藉由移動而來的珠子而朝後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在立起的第2袋體22的前側,因為存在有使用者M的後背,所以第2袋體22成為支撐使用者M的後背之靠背部。
又,第3袋體23係配備成藉由移動而來的珠子以朝左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之方式變形。同樣地,第4袋體24係配備成藉由移動而來的珠子以朝右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之方式變形。
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係配備成以相互在寬度方向相對面之方式變形。因為在該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之間存在有使用者M的臀部,所以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成為夾住使用者M的臀部般的形狀。
此外,作為緩衝器1,亦可將水等之液體(流體)放入氯乙烯素材的空洞體。只要內部的流體為可在空間上移動者即可,袋體2(緩衝器體3)係自由地變形,可跟隨著使用者M的姿勢、體型自由地變形。
在本實施形態的緩衝器體3設有限制構件,其將袋體3隔成至少兩個以上的袋體,以限制內容物的移動。本實施形態的限制構件係由後述之第1限制構件48、第2限制構件41、第3限制構件44所構成。
在本實施形態的緩衝器體3設有第1限制構件48,其將袋體2隔成第1袋體21和第2袋體22(兩個空間),以限制珠子的移動。第2袋體22係因第1限制構件48而設在第1袋體21的後側。
本實施形態中,第1限制構件48設在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切換的部位(連通的部位)。亦即,也可說是藉由第1限制構件48將一個袋體2分成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
第1限制構件48係藉由限制被裝入袋體2的內部之珠子的移動,而可調整並維持珠子增加的一方之側的袋體(此處為第2袋體22)的形狀。
例如,透過事先使袋體2的內部中成為第1袋體21之側的珠子移動到成為第2袋體22之側,藉由第1限制構件48限制珠子的移動,從而第2袋體22形狀整齊並呈大致三角錐形狀隆起。
也就是,第2袋體22係藉由第1限制構件48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第1袋體21在後側立起的狀態配備。亦即,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1限制構件48使第1袋體21成為使用者M可就坐的座部,第2袋體22成為靠背部。此外,當第1限制構件48放鬆時,可將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回復成連通狀態。
本實施形態中,採用長條的繩體作為第1限制構件48。但是,第1限制構件48可為繩體,亦可為帶子,只要可對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之間作限制以限制珠子的移動即可,沒有特別限定。
在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切換的部位,沿著左右方向從左側到右側,設有長條的第1繩插通部49。第1繩插通部49係圍繞切換的部位的外側在左右方向較長之隧道狀的空間。
第1繩體48係以圍繞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切換的部位之方式,通過第1繩插通部49內而添設。第1繩體48係末端部從第1繩插通部49的第1穿繩口40向外側突出,在該末端部設有把手。本實施形態的第1穿繩口40設在左側。此外,關於第1繩插通部49、第1穿繩口40的位置,可適當變更。
例如,使珠子事先分別靠近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此外,使珠子分別靠近袋體21,22的比例可任意地變更。藉由拉扯第1繩體48並將第1繩插通部49折疊成蛇腹狀,使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的連通狀態受限制,限制珠子在兩個空間(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之間的移動。
藉由第1繩體48使珠子增加的第2袋體22成為形狀整齊的狀態,並且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以分別獨立的狀態配備。也就是,第1袋體21成為座部,並且第2袋體22成為靠背部,成為可就坐的緩衝器體3。
此外,當第1繩體48放鬆時,因為第1繩插通部49的折疊被解除,所以成為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連通的狀態,珠子變成可移動。
在緩衝器體3設有第2限制構件41,其將袋體2隔成第1袋體21和第3袋體23(兩個空間),以限制珠子的移動。第3袋體23係因第2限制構件41而設在第1袋體21的左側。
本實施形態中,第2限制構件41設在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切換的部位(連通的部位)。亦即,也可說是藉由第2限制構件41將一個袋體2分成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
第2限制構件41係藉由限制被裝入袋體2的內部之珠子的移動,而可調整並維持珠子增加的一方之側的袋體(此處為第3袋體23)的形狀。
例如,透過事先使袋體2的內部中成為第1袋體21之側的珠子移動到成為第3袋體23之側,藉由第2限制構件41限制珠子的移動,從而第3袋體23形狀整齊並呈大致三角錐形狀隆起。
也就是,第3袋體23係藉由第2限制構件41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第1袋體21在左側立起的狀態配備。亦即,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2限制構件41使第1袋體21成為使用者M可就坐的座部,第3袋體23成為左壁部。此外,當第2限制構件41放鬆時,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可回復成連通狀態。
本實施形態中,採用長條的繩體作為第2限制構件41。但是,第2限制構件41可為繩體,亦可為帶子,只要可對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之間作限制以限制珠子的移動即可,沒有特別限定。
在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切換的部位,沿著前後方向從前側到後側,設有長條的第2繩插通部42。第2繩插通部42係圍繞切換的部位的外側在前後方向較長之隧道狀的空間。
第2繩體41係以圍繞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切換的部位之方式,通過第2繩插通部42內而添設。第2繩體41係末端部從第2繩插通部42的第2穿繩口43向外側突出,在該末端部設有把手。本實施形態的第2穿繩口43設在後側。此外,關於第2繩插通部42、第2穿繩口43的位置,可適當變更。
例如,使珠子事先分別靠近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此外,使珠子分別靠近袋體21,23的比例可任意地變更。藉由拉扯第2繩體41並將第2繩插通部42折疊成蛇腹狀,使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的連通狀態受限制,限制珠子在兩個空間(第1袋體21和第3袋體23)之間的移動。
藉由第2繩體41使珠子增加的第3袋體23成為形狀整齊的狀態,並且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以分別獨立的狀態配備。也就是,第3袋體23相對於第1袋體21成為立起般的形狀。該第3袋體23係配備成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包圍使用者M的臀部左側。
此外,當第2繩體41放鬆時,因為第2繩插通部42的折疊被解除,所以成為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連通的狀態,珠子變成可移動。
在緩衝器體3設有第3限制構件44,其將袋體2隔成第1袋體21和第4袋體24(兩個空間),以限制珠子的移動。第4袋體24係因第3限制構件44而設在第1袋體21的右側。
本實施形態中,第3限制構件44設在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切換的部位(連通的部位)。亦即,也可說是藉由第3限制構件44將一個袋體2分成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
第3限制構件44係藉由限制被裝入袋體2的內部之珠子的移動,而可調整並維持珠子增加的一方之側的袋體(此處為第4袋體24)的形狀。
例如,透過事先使袋體2的內部中成為第1袋體21之側的珠子移動到成為第4袋體24之側,藉由第3限制構件44限制珠子的移動,從而第4袋體24形狀整齊並呈大致三角錐形狀隆起。
也就是,第4袋體24係藉由第3限制構件44而被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第1袋體21在右側立起的狀態配備。亦即,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3限制構件44使第1袋體21成為使用者M可就坐的座部,第4袋體24成為右壁部。此外,當第3限制構件44放鬆時,可將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回復成連通狀態。
本實施形態中,採用長條的繩體作為第3限制構件44。但是,第3限制構件44可為繩體,亦可為帶子,只要可對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之間作限制以限制珠子的移動即可,沒有特別限定。
在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切換的部位,沿著前後方向從前側到後側,設有長條的第3繩插通部45。第3繩插通部45係圍繞切換的部位的外側在前後方向較長之隧道狀的空間。
第3繩體44係以圍繞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切換的部位之方式,通過第3繩插通部45內而添設。第3繩體44係末端部從第3繩插通部45的第3穿繩口46向外側突出,在該末端部設有把手。本實施形態的第3穿繩口46設在後側。此外,關於第3繩插通部45、第3穿繩口46的位置,可適當變更。
例如,使珠子事先分別靠近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此外,使珠子分別靠近袋體21,24的比例可任意地變更。藉由拉扯第3繩體44並將第3繩插通部45折疊成蛇腹狀,使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的連通狀態受限制,限制珠子在兩個空間(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之間的移動。
藉由第3繩體44,珠子增加的第4袋體24成為形狀整齊的狀態,並且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以分別獨立的狀態配備。也就是,第4袋體24成為相對於第1袋體21立起的形狀。該第4袋體24係配備成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包圍使用者M的臀部右側。
此外,當放鬆第3繩體44時,因為第3繩插通部45的折疊被解除,所以成為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連通的狀態,珠子變成可移動。
亦即,藉由第2繩體41而獨立的第3袋體23與藉由第3繩體44而獨立的第4袋體24係以將成為座部的第1袋體21從左右側方包圍的方式變形。藉此,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係配備成將使用者M的臀部包入。
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的限制構件48、41、44(繩體48、41、44)、繩插通部49、41、45、穿繩口40、43、46的形狀、材質、配置等係一例,而未受此所限定。
又,各限制構件48、41、44係限制被裝入袋體2的內部之內容物(珠子)的移動之手段,除了在本實施形態所例示的繩體、帶子以外,也可為以下般的構造。
例如,可舉出如在袋體2事先設置作為限制構件48、41、44的扣件(拉鏈),藉由其扣件的開閉以限制袋體2內的珠子的移動的手段等。又例如,亦可舉出如在袋體2事先設置作為限制構件48、41、44的按鈕,藉由其按鈕的開閉以限制袋體2內的珠子的移動的手段等。
如此,藉由在內部裝入有珠子的袋體2設置限制其珠子的移動之限制構件48、41、44,在具有自由度的珠子緩衝器1中,可作成使用者M喜愛的形狀(可放鬆的形狀),並可確實地維持其形狀。
針對以上所述的本實施形態的緩衝器1的使用態樣,一邊參照圖式一邊作說明。該緩衝器1的使用態樣係一例,而未受此所限定。
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上述限制構件48、41、44(繩體48、41、44),可於使用前將緩衝器體3的形狀預先變形為任意的形狀。
詳言之,從沒有拉扯繩體48、41、44,圖11所示的狀態開始。首先,敘述使用第1繩體48的情況。使珠子事先分別靠近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例如,使較多的珠子事先移動到第2袋體22。
如圖12所示,當握住第1繩體48的把手並拉扯第1繩體48時,第1繩體48從第1穿繩口40被拉出,第1繩插通部49被折疊成蛇腹狀。亦即,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成為束縛著束口袋般的狀態。
藉此,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的連通狀態受限制,珠子在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之間的移動受限制,藉由第1繩體48(第1限制構件48)使珠子增加的一方的第2袋體22的形狀被調整並維持。藉此,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成為分別獨立的狀態。此外,在該狀態也可使用,當使用者M將體重施加於第1袋體21並坐下時,第1袋體21成為座部,同時第2袋體22成為靠背部。
其次,除了第1繩體48以外,還將敘述使用第2繩體41與第3繩體44的情況。首先,使珠子事先分別靠近第1袋體21、第2袋體22、第3袋體23、第4袋體24。例如,使較多的珠子事先移動到第2袋體22、第3袋體23、第4袋體24。此外,關於第1繩體48的使用次序係如同上述。
如圖13所示,當握住第2繩體41的把手並拉扯第2繩體41時,第2繩體41從第2穿繩口43被拉出,第2繩插通部42被折疊成蛇腹狀。亦即,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成為束縛著束口袋般的狀態。
藉此,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的連通狀態受限制,珠子在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之間的移動受限制,藉由第2繩體41(第2限制構件41)使珠子增加的一方的第3袋體23的形狀被調整並維持。藉此,第1袋體21與第3袋體23成為分別獨立的狀態。該第3袋體23係配備成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包圍使用者M的臀部左側。
接著,當握住第3繩體44的把手並拉扯第3繩體44時,第3繩體44從第3穿繩口46被拉出,第3繩插通部45被折疊成蛇腹狀。亦即,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成為束縛著束口袋般的狀態。
藉此,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的連通狀態受限制,珠子在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之間的移動受限制,藉由第2繩體41(第2限制構件41)使珠子增加的一方的第3袋體23的形狀被調整並維持。藉此,第1袋體21與第4袋體24成為分別獨立的狀態。該第4袋體24係配備成在使用者M就坐於第1袋體21時包圍使用者M的臀部右側。
如此,透過使用者M坐上使用繩體48、41、44而預先變形的緩衝器1,變得容易跟隨使用者M的身體,能倚靠在更立起的第2袋體22,並且藉由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更立起,使用者M的臀部被深深包入,因而能以更舒適的姿勢使用。
此外,當第1繩體48放鬆時第1繩插通部49的折疊即被解除,當第2繩體41放鬆時第2繩插通部42的折疊即被解除,當第3繩體44放鬆時第3繩插通部45的折疊即被解除,因而成為第1袋體21~第4袋體24全部連通的狀態,珠子變成可移動(參照圖11)。
又,本實施形態中,即便是未使用繩體48、41、44的情況,也可使用緩衝器1。在圖11所示的狀態下,使用者M係將體重施加於作為座部的第1袋體21,坐在緩衝器體3上。此時,珠子的一部分因為第1袋體21內的使用者M的重量而向第2袋體22、第3袋體23、第4袋體24分別地移動。第2袋體22的內部因為移動而來的珠子而充滿。同樣地,第3袋體23、第4袋體24的內部也因為移動而來的珠子而充滿。
於是,第2袋體22係朝後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成為支撐使用者M的後背之靠背部。又,第3袋體23係配備成以朝左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之方式變形,且包圍使用者M的臀部左側。此外,第3袋體23也可作為左扶手部使用。
同樣地,第4袋體24係配備成以朝右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之方式變形,且包圍使用者M的臀部右側。此外,第4袋體24也可作為右扶手部使用。
和圖9同樣地,透過使用者M坐在緩衝器1,可跟隨著使用者M的身體而自然地變形,變成可倚靠在第2袋體22,並且藉由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包覆使用者M的臀部,所以能以舒適的姿勢進行使用。
以上,根據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在跟隨著使用者M的身體而自然地變形的緩衝器中,藉由具備簡單地使本體形狀預先變形成任意的形狀(例如,椅子形狀)並調整的功能,亦即限制構件48、41、44(繩體48、41、44),能以更舒適的姿勢使用,因而能更加提升放鬆效果。
再者,本發明的可變形性緩衝器1,例如,在使內容物的珠子移動之前,透過以各限制構件48、41、44限制第1袋體21~第4袋體24之間的珠子流動,亦可不使珠子移動。藉此,能簡單地改變可變形性緩衝器1的形狀。
在未以各限制構件48、41、44限制珠子的流動之情況,當使用者坐在第1袋體21時,位在第1袋體21的內部之珠子會往第2袋體22、第3袋體23、第4袋體24分別擠出。
此時,舉一例,在以第1限制構件48限制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的珠子之流動的情況,當使用者坐在第1袋體21時,珠子從第1袋體21到第2袋體22的流動量受限制,相應地使朝向第3袋體23、第4袋體24的流動量(珠子移動的量)增加。
於是,左右的第3袋體23與第4袋體24立起(隆起),但因為流入後側的第2袋體22之珠子減少,所以比起未使用第1限制構件48的情況,其第2袋體22的立起(隆起)受到抑制。也就是,成為靠背部的第2袋體22成為接近躺著的狀態,使用者成為仰臥躺著般的姿勢。
珠子的流動量(珠子移動的量)係依據各限制構件48、41、44的限制之增減而改變,所以第2袋體22的立起程度可藉由第1限制構件48之增減(例如,在以第1繩體48來實施第1限制構件48的情況,束口上的繩之內尺寸長度、結的強度)來調整。
藉由第2限制構件41或第3限制構件44限制從第1袋體21到第3袋體23,或從第1袋體21到第4袋體24之珠子的流動量(流出珠子的量)之情況亦同樣地,第3袋體23或第4袋體24的立起受到抑制。
如此,在藉由使用各限制構件48、41、44對任一袋體21~24施加負荷時,可選擇地調整作為從其袋體21~24流出的珠子的流出目的地之別的袋體21~24,和朝向其袋體21~24的流出量(例如,珠子從第1袋體21流出的情況,朝向別的袋體22~24與其袋體22~24之珠子的移動量),可自由地進行珠子緩衝器1的形狀生成。
在將本發明的緩衝器1具體化時,亦可施以各種改良。例如,在袋體2雖未圖示,但亦可配備按摩機構。
具體言之,在裝入有內容物的袋體2的外側或內側,設置收容按摩機構的第5袋體(未圖示)即可。亦即,按摩機構係介由第5袋體配備於袋體2。又,按摩機構係可設為能於第5袋體的內部移動。
例如,若在第1袋體21的外側事先配備收容著按摩機構的第5袋體則能按摩臀部等。又,若在第2袋體22的外側事先配備收容著按摩機構的第5袋體則能按摩背部等。
又,在第5袋體可配備有限制按摩機構的移動之裝置限制構件(未圖示)。藉由裝置限制構件,可任意地設定按摩機構的位置。
又例如,袋體2(緩衝器體3)的內部亦可作成可收容能對使用者M賦予按摩的按摩機構(機械式・氣囊式均可)的構成。亦即,第1袋體21~第4袋體24中至少任一者的內部可作成將按摩機構以可移動的方式收容的構成。
事先設成按摩機構可在呈連通狀的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之間移動,配置成利用第1繩體48(第1限制構件48)在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任一者的內部移動即可。
詳言之,從不使用第1繩體48,圖11所示的狀態開始。例如,事先使按摩機構移動到第2袋體22。此外,事先使珠子移動到第2袋體22亦可。亦即,藉由使稍多的珠子事先移動第2袋體22,使按摩機構事先靠近和後背接觸的表面側。
如圖12所示,當握住第1繩體48的把手並拉扯第1繩體48時,第1繩體48從第1穿繩口40被拉出,第1繩插通部49被折疊成蛇腹狀。該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成為束縛著束口袋般的狀態。
藉此,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的連通狀態受限制,按摩機構成為配置在第2袋體22的內部。第1袋體21與第2袋體22成為分別獨立的狀態。在該狀態下當使用者M將體重施加於第1袋體21並坐下時,第1袋體21成為座部,同時第2袋體22成為靠背部。按摩機構接觸使用者M的後背,後背因而可接受按摩。
此外,當使按摩機構事先移動到第1袋體21且進行上述的次序時,第1袋體21成為座部且按摩機構接觸使用者M的臀部,臀部因而可接受按摩。
又,在使按摩機構移動到第3袋體23作配置的情況,當事先使用第2繩體41限制源自於第3袋體23的按摩機構的移動時,所期望的施療部因而可接受按摩。
又,在使按摩機構移動到第4袋體24作配置的情況,當事先使用第3繩體44限制源自於第4袋體24的按摩機構的移動時,所期望的施療部因而可接受按摩。
又,將袋體2設為雙層構造亦較佳。在設為雙層構造的情況,外布體(外罩)可作成為了洗滌而可卸下的罩,內布體(內罩)可作成收納珠子的袋體2。
但是,關於限制在袋體2內之內容物的移動之各限制構件48、41、44(例如,繩體、帶子等),亦可配備在外布體(外罩)或內布體(內罩)中任一。
此外,當認為本次揭示的實施形態所有方面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特別是,在本次揭示的實施形態中未明白揭示的事項,例如,運轉條件、操作條件、各種參數、構成物的尺寸、重量、體積等不脫離該業者通常實施的範圍,只要為通常的該業者就會採用可容易設想的值。
但是,關於在本實施形態的第1袋體21~第4袋體24、第1限制構件48~第3限制構件44的名稱的賦予方式,只是在說明本發明上方便地賦予,關於其等名稱的賦予方式為任意的。
1:緩衝器 2:袋體 3:緩衝器體 4:按摩機構 5:覆蓋用緩衝器 6:繩體 10:臂構件 11:施療件 21:第1袋體 22:第2袋體 23:第3袋體 24:第4袋體 25:氣囊 26:空氣通道 30:殼體 31:LED燈 40:第1穿繩口 41:第2限制構件(第2繩體) 42:第2繩插通部 43:第2穿繩口 44:第3限制構件(第3繩體) 45:第3繩插通部 46:第3穿繩口 48:第1限制構件(第1繩體) 49:第1繩插通部 M:使用者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之立體圖。 圖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之立體圖(變形例)。 圖3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緩衝器體變形的樣子之示意圖。 圖4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使用態樣之圖(按摩腰部)。 圖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使用態樣之圖(按摩肩部)。 圖6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變形例之側面圖。 圖7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外觀之立體圖。 圖8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之立體圖(氣囊以虛線表示)。 圖9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使用態樣之圖。 圖10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之立體圖(將氣囊、空氣通道、殼體、LED燈等以虛線表示)。 圖11係示意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緩衝器體未變形的樣子(不被限制構件(繩體)束縛下第1袋體與第2袋體處於連通狀態的樣子)之立體圖。 圖12係示意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緩衝器體變形的樣子(被限制構件(繩體)束縛而第1袋體與第2袋體處於獨立的狀態之樣子)之立體圖。 圖13係示意顯示第3實施形態的可變形性緩衝器的緩衝器體變形的樣子(被限制構件(繩體)束縛而第1袋體和第2袋體與第3袋體及第4袋體處於獨立的狀態之樣子)之立體圖。
1:緩衝器
2:袋體
3:緩衝器體
21:第1袋體
22:第2袋體
23:第3袋體
24:第4袋體
25:氣囊

Claims (35)

  1. 一種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特徵為:具有在緩衝器體搭載有可對使用者賦予按摩的按摩機構之構成,該緩衝器體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姿勢而變形。
  2. 如請求項1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緩衝器體係具有可裝入前述內容物的袋體,在前述袋體內被裝入有空間部所存在的量之前述內容物。
  3. 如請求項1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按摩機構係具備可對使用者賦予按摩的施療件。
  4. 如請求項3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施療件的內部或鄰接部具備發光體。
  5. 如請求項1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緩衝器體的內側配備有殼體,在前述殼體的內部配設有用以驅動前述按摩機構之驅動機材。
  6. 如請求項5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殼體的表面配設有發光體。
  7. 如請求項1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按摩機構與使用者之間,可配備覆蓋前述按摩機構之覆蓋用緩衝器。
  8. 一種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具有在緩衝器體搭載有可對使用者賦予按壓按摩的氣囊之構成,該緩衝器體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或姿勢而變形,其特徵為: 前述緩衝器體係由袋體、及裝入該袋體的前述內容物即珠子體所構成, 前述袋體包含:第1袋體,其具有可乘載放置使用者的臀部之大小;第3袋體,其設在前述第1袋體的左右一方之側並以與前述第1袋體呈連通狀且朝一方延伸之方式形成;及第4袋體,其設在前述第1袋體的左右另一方之側並以與前述第1袋體呈連通狀且朝另一方延伸之方式形成, 前述第3袋體與第4袋體設在對向的位置, 在前述第3袋體及/或第4袋體配設有前述氣囊。
  9. 如請求項8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與第3袋體的空間部係連通著,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與第4袋體的空間部係連通著, 以在對前述第1袋體施加負載時,藉由存在於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之珠子體移動到第3袋體及第4袋體,前述第3袋體及第4袋體係朝左右方向外側延伸並朝上方立起之方式所構成。
  10. 如請求項9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以在前述第3袋體及第4袋體朝左右方向外側延伸並朝上方立起之際,前述第3袋體及第4袋體將位在前述第1袋體上的使用者的臀部夾住之方式所構成。
  11. 如請求項10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以藉由前述第3袋體的氣囊與第4袋體的氣囊同時膨脹,將使用者的臀部從左右夾住之方式所構成。
  12. 如請求項8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從體格大的人到體格小的人即各種人都可以成為使用者時,對應於體格小的使用者,設定前述第3袋體及第4袋體的大小及/或寬度方向間隔。
  13. 如請求項8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第1袋體配設有前述氣囊。
  14. 如請求項8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具有與前述第1袋體呈連通狀地朝後方側延伸之第2袋體, 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與第2袋體的空間部係連通著,以在對前述第1袋體施加負載時,藉由存在於前述第1袋體的空間部之珠子體移動到第2袋體,前述第2袋體係朝後方延伸並朝上方立起之方式所構成。
  15. 如請求項14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第2袋體配設有前述氣囊。
  16. 一種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具有在緩衝器體搭載有可對使用者賦予按摩的機械式按摩機構之構成,該緩衝器體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或姿勢而變形,其特徵為: 前述緩衝器體係由袋體、及裝入該袋體的前述內容物即珠子體所構成, 前述袋體包含具有可乘載放置使用者的臀部之大小的第1袋體,在前述第1袋體配設有前述按摩機構。
  17. 一種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係具有在緩衝器體搭載有可對使用者賦予按摩的機械式按摩機構之構成,該緩衝器體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或姿勢而變形,其特徵為: 前述緩衝器體係由袋體、及裝入該袋體的前述內容物即珠子體所構成, 前述袋體包含:第1袋體,其具有可乘載放置使用者的臀部之大小;及第2袋體,其與前述第1袋體呈連通狀地朝後方側延伸, 在前述第1袋體及/或第2袋體配設有前述按摩機構。
  18. 如請求項16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藉由使前述第1袋體內的珠子體移動以令前述緩衝器體變形,可變更前述按摩機構相對於使用者的位置。
  19. 如請求項17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藉由使前述第1袋體及/或第2袋體內的珠子體移動以令前述緩衝器體變形,可變更前述按摩機構相對於使用者的位置。
  20. 如請求項17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藉由變更在前述第2袋體內的珠子體之聚集程度,可變更第2袋體對前述第1袋體之傾斜程度。
  21. 如請求項16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藉由變更在前述第1袋體內的珠子體之聚集程度,可變更來自前述按摩機構的按摩強度。
  22. 如請求項17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藉由變更在前述第1袋體及/或第2袋體內的珠子體之聚集程度,可變更來自按摩機構之按摩強度。
  23. 如請求項16或17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按摩機構具有:臂構件,其前端配備有施療件;驅動部,其輸出旋轉驅動力;旋轉軸,其藉由所輸出的旋轉驅動力而旋轉;及擺動變換部,其將旋轉軸的旋轉變換成擺動運動,使前述臂構件擺動以令前述施療件呈現至少揉按的按摩動作。
  24. 如請求項23之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施療件的內部內建有發光體。
  25. 一種可變形性緩衝器,係作成藉由內部被裝入具流動性之內容物以使形狀可跟隨使用者的體型、姿勢而變形,其特徵為: 包含具備裝入有前述內容物的袋體之緩衝器體, 在前述緩衝器體設有限制構件,其將前述袋體隔成至少兩個以上的袋體,以限制前述內容物的移動。
  26. 如請求項25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限制構件具有第1限制構件,其將前述袋體隔成第1袋體和第2袋體,以限制前述內容物的移動。
  27. 如請求項26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第1袋體係藉由前述第1限制構件而成為前述使用者可就坐的座部, 前述第2袋體係藉由前述第1限制構件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前述第1袋體在後側立起的狀態配備。
  28. 如請求項25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限制構件具有第2限制構件,其將前述袋體隔成第1袋體和第3袋體,以限制前述內容物的移動。
  29. 如請求項28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第1袋體係藉由前述第2限制構件而成為前述使用者可就坐的座部, 前述第3袋體係藉由前述第2限制構件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前述第1袋體在左側立起的狀態配備。
  30. 如請求項25、26、28中任一項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限制構件具有第3限制構件,其將前述袋體隔成第1袋體和第4袋體,以限制前述內容物的移動。
  31. 如請求項30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第1袋體係藉由前述第3限制構件而成為前述使用者可就坐的座部, 前述第4袋體係藉由前述第3限制構件調整形狀且以相對於前述第1袋體在右側立起的狀態配備。
  32. 如請求項25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前述內容物係以在前述袋體的內部設有前述空間部之方式被裝入比前述袋體的內部容積還少的量,使前述緩衝器體成為可變形。
  33. 如請求項25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袋體,配備有按摩機構。
  34. 如請求項33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裝入有前述內容物的前述袋體的外側或內側,設有收容前述按摩機構的第5袋體, 前述按摩機構作成可在前述第5袋體的內部移動。
  35. 如請求項34之可變形性緩衝器,其中 在前述第5袋體,配備有限制前述按摩機構的移動之裝置限制構件。
TW112112487A 2022-04-04 2023-03-31 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TW2024045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2443 2022-04-04
JP2022062443A JP2023152425A (ja) 2022-04-04 2022-04-04 マッサージ機能付きの可変形性クッション
JP2023007111A JP2023152685A (ja) 2022-04-04 2023-01-20 マッサージ機能付きの可変形性クッション
JP2023-007111 2023-01-20
JP2023009256 2023-01-25
JP2023-009256 2023-01-25
JP2023-011133 2023-01-27
JP2023011133A JP2023152694A (ja) 2022-04-04 2023-01-27 マッサージ機能付きの可変形性クッショ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4558A true TW202404558A (zh) 2024-02-01

Family

ID=8824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2487A TW202404558A (zh) 2022-04-04 2023-03-31 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4558A (zh)
WO (1) WO20231952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16074A (ja) * 2003-01-17 2004-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マッサージ器
JP2006068408A (ja) * 2004-09-06 2006-03-16 Torigoe Jushi Kogyo:Kk 骨盤矯正装置
JP3212976U (ja) * 2017-07-31 2017-10-12 株式会社ドリームファクトリー マッサージ器
JP7141590B2 (ja) * 2017-10-20 2022-09-26 有限会社タキコウ縫製 クッション体
JP2020182664A (ja) * 2019-05-08 2020-11-12 ワンズ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5237A1 (ja)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82669B (en) Air massager
US5785669A (en) Back supporting and exercising cushion
US7213883B2 (en) Head rest
CA2482164C (en) Body support surface comfort device
US7914471B2 (en) Shoulder massage chair
US7069609B2 (en) Inflatable liquid furniture
US20060179577A1 (en) Body support comfort device
AU777217B2 (en) A convertible inflatable furnishing
US20060123548A1 (en) Automatically configured hydraulic support pillow
JP3160804U (ja) 高さ調整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クッション体
TW202404558A (zh) 帶有按摩功能的可變形性緩衝器
TWM254214U (en) Structure of device for massaging spine
JP2023152685A (ja) マッサージ機能付きの可変形性クッション
JP2023152425A (ja) マッサージ機能付きの可変形性クッション
JPH11178874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23152694A (ja) マッサージ機能付きの可変形性クッション
JP2000350758A (ja) マッサージ機用の背受けクッション及び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US6496994B1 (en) Back support
JP3877497B2 (ja) 椅子
CN218922158U (zh) 一种防护枕及充气式防护枕
JP3093532U (ja) バルーンチェアー
CN220916998U (zh) 一种气囊床垫
CN220916971U (zh) 软化弹性材料构造的多功能枕靠装置
CN219323328U (zh) 一种基于按压充气气囊的多点可调节u型枕
CN213250656U (zh) 一种康复软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