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5031A - 感測元件基板 - Google Patents

感測元件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5031A
TW202345031A TW111117141A TW111117141A TW202345031A TW 202345031 A TW202345031 A TW 202345031A TW 111117141 A TW111117141 A TW 111117141A TW 111117141 A TW111117141 A TW 111117141A TW 202345031 A TW202345031 A TW 2023450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lectrode
sensing element
molybden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7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7126B (zh
Inventor
蘇志中
陳信學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7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7126B/zh
Priority to CN202211397802.1A priority patent/CN115641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1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5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503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感測元件基板包括透光基板、開關元件、多個感光元件、第一絕緣層及第一遮光層。開關元件位於透光基板上。感光元件電性連接開關元件且各包括第一電極、感光層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之材料包括鉬及氧化鉬。感光層位於第一電極上。第二電極位於感光層上。第一絕緣層位於感光元件上。第一遮光層位於第一絕緣層上,第一遮光層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各第一開口重疊於各感光元件。

Description

感測元件基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感測元件基板。
光學式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屏下指紋感測器為指紋感測器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光源經過保護玻璃(cover glass)碰到手指後反射,再經由保護玻璃且穿過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透光區,最後光線經過光準直結構抵達指紋感測器。指紋感測器會先判定有無入射光之訊號,再因不同的指紋(例如指紋峰與指紋谷)所反射的光強度不同,使得指紋感測器的感測訊號不同而經晶片訊號處理後,轉成不同的灰階顯示。當指紋感測器之感測靈敏度越高,則指紋感測器訊號越強。
然而,在強光環境下,光穿透手指抵達指紋感測器後被反射至光準直結構,光準直結構將光反射至外部物件(如電池或中框等高反射物),外部物件使得光反射回光準直結構,導致指紋感測器接收到而造成雜散光電流。
本發明提供一種感測元件基板,使提升感測元件基板的感測靈敏度及減少感光元件的雜訊可被兼顧。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包括透光基板、開關元件、多個感光元件、第一絕緣層及第一遮光層。開關元件位於透光基板上。感光元件電性連接開關元件且各包括第一電極、感光層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之材料包括鉬及氧化鉬。感光層位於第一電極上。第二電極位於感光層上。第一絕緣層位於感光元件上。第一遮光層位於第一絕緣層上,第一遮光層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各第一開口重疊於各感光元件。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中,透過第一電極之材料包括鉬及氧化鉬,由於氧化鉬的反射率低於鉬的反射率,在強光環境下,光穿透手指後經過第一遮光層的第一開口,打到第一電極後不會被第一電極反射至第一遮光層然後再被反射到其他感光元件,因此,可避免各感光元件產生雜散光電流。如此一來,使得提升感測元件基板的感測靈敏度及減少感光元件的雜訊可被兼顧。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大約」、「約」或「近乎」應大體上意指在給定值或範圍的百分之二十以內,較佳為在百分之十以內,更佳為在百分之五以內。在此所提供的數量為近似,意指若無特別陳述,可以用語「大約」、「約」或「近乎」加以表示。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實質上」、「本質上」或「基本上」係為反映製程上的侷限,或者是對於本揭示在明顯變化下,仍然能夠有效的運作的情形。並且,應了解到,根據本揭示的啟示,技術人員實施本揭示中的實施例時,可能因為製程上的侷限而使其實施的結果與本揭示中的實施例有所改變,但技術人員應認知到其實施結果與揭示中的實施例「實質上」或「本質上」相同。
第1圖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的俯視示意圖。第2圖是沿著第1圖的剖線2-2’的剖面示意圖。第3圖是感測元件基板10的等效電路圖。請一併參照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感測元件基板10包括透光基板100、第一開關元件T1、第二開關元件T2及多個感光元件PD。
透光基板100的材質可以是玻璃。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透光基板100的材質也可以是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其他透光材料。
第一開關元件T1位於透光基板100上,多個感光元件PD電性連接第一開關元件T1。第一開關元件T1為薄膜電晶體,且包括閘極G1、源極S1、汲極D1與通道層CH1,閘極G1重疊於通道層CH1。通道層CH1進一步包括通道區102、源極摻雜區104以及汲極摻雜區106,而汲極摻雜區106可進一步包括汲極重摻雜區106a及汲極輕摻雜區106b,源極摻雜區104可進一步包括源極重摻雜區104a及源極輕摻雜區104b。
感測元件基板10包括閘絕緣層GI及層間絕緣層ILD。閘極G1與通道層CH1之間夾設閘絕緣層GI。層間絕緣層ILD覆蓋閘極G1。源極S1與汲極D1配置於層間絕緣層ILD上,且分別透過開口H1、H2而電性連接至通道層CH1。開口H1、H2貫穿閘絕緣層GI與層間絕緣層ILD。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G1、源極S1與汲極D1的材質包括(但不限於):金屬材料或其他導電材料,其中所述金屬材料例如包括鉻、金、銀、銅、錫、鉛、鉿、鎢、鉬、釹、鈦、鉭、鋁、鋅或上述材料之合金。於一實施例中,感測元件基板10包括緩衝層BF,緩衝層BF配置於第一開關元件T1與透光基板100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開關元件T1是以頂部閘極型的薄膜電晶體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開關元件T1也可以是底部閘極型或其他類型的薄膜電晶體。
感光元件PD位於層間絕緣層ILD上,且各包括第一電極108、感光層110及第二電極112。感光層110位於第一電極108上,第二電極112位於感光層110上。換言之,感光層110夾設於第一電極108與第二電極112之間。感光元件PD的第一電極108電性連接至第一開關元件T1的汲極D1,源極S1、汲極D1與第一電極108可屬於同一膜層(亦即,這些構件的材質可選擇性地相同),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感測元件基板10還包括第一平坦層114、第一絕緣層116及第一遮光層BM1。第一平坦層114覆蓋第一開關元件T1,且具有重疊於感光層110的開口V1,感光元件PD的第二電極112延伸至開口V1內以覆蓋感光層110被開口V1所暴露出的部分。
在本實施例中,感光層110的材質例如是富矽氧化物(silicon-rich oxide;SRO)或其他合適的材料。第二電極112例如是光穿透式電極,光穿透式電極的材質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兩者之堆疊層。
第一絕緣層116位於感光元件PD上,換言之,第二電極112位於第一平坦層114與第一絕緣層116之間。第一遮光層BM1位於第一絕緣層116上,第一遮光層BM1具有多個第一開口OP1,各第一開口OP1重疊於各感光元件PD,使得經目標物(即手指F的指紋)反射的光可準直地以預期的角度入射感光元件PD,有助於提升感測元件基板10的感測靈敏度。第一電極108之材料包括鉬及氧化鉬(MoO x)。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08可為鉬鋁鉬(Mo/Al/Mo)及氧化鉬(MoO x)。由於氧化鉬的反射率低於鉬的反射率。舉例而言,鉬的反射率約為60%,氧化鉬的反射率約為10%。藉此,可避免感光元件PD受到強光入射後之多次反射使雜散光電流生成而導致雜訊(noise)。舉例而言,在強光環境下,光不會沿著路徑200傳遞,也就是說,光穿透手指F後經過第一遮光層BM1的第一開口OP1,打到第一電極108後不會被第一電極108反射至第一遮光層BM1然後再被反射到其他感光元件PD,因此,可避免各感光元件PD產生雜散光電流。如此一來,使得提升感測元件基板10的感測靈敏度及減少感光元件PD的雜訊可被兼顧。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08為包括第一層108a以及位於第一層108a上之第二層108b的雙層結構,第一層108a之材料包括鉬(例如可為鉬鋁鉬(Mo/Al/Mo)),第二層108b之材料為氧化鉬。第二層108b的氧化鉬的製法可透過鉬經由水氧化後得到,亦可利用氧化鉬靶材濺鍍得到,可依照實際設備採用合適的製法。
感測元件基板10還包括依序配置於第一絕緣層116上的第二絕緣層118、第二平坦層120、第三絕緣層122、第三平坦層124及第四絕緣層126。並且,感測元件基板10還包括第二遮光層BM2、第三遮光層BM3及多個微透鏡(micro-lenses)128。第二絕緣層118位於第一絕緣層116及第一遮光層BM1之間。第二遮光層BM2位於第三絕緣層122上,且具有多個開口分別對應於感光元件PD。第三遮光層BM3位於第四絕緣層126上,且具有多個開口分別對應於感光元件PD。
第二遮光層BM2具有第一層BM2a及位於第一層BM2a上的第二層BM2b。第三遮光層BM3具有第一層BM3a及位於第一層BM3a上的第二層BM3b。第一層BM2a及第一層BM3a之材料包括鉬(例如可為鉬鋁鉬(Mo/Al/Mo)),第二層BM2b及第二層BM3b之材料為氧化鉬。由於第二遮光層BM2的開口及第三遮光層BM3的開口重疊於各感光元件PD,使得經目標物(即手指F的指紋)反射的光可準直地以預期的角度入射感光元件PD,有助於提升感測元件基板10的感測靈敏度。微透鏡128可以將光線聚焦至感光元件PD,以提升光準直。舉例而言,本實施例之微透鏡128為平凸透鏡,其凸面背對感光元件PD。
第一絕緣層116、第二絕緣層118、第三絕緣層122、第四絕緣層126、第一平坦層114、第二平坦層120、第三平坦層124及微透鏡128的材質可以是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矽鋁氧化物或上述至少二種材料的堆疊層)、有機材料或上述之組合。此外,上述層可以是單層結構,或者也可以是多層堆疊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感測元件基板10還包括至少一訊號線130。各第一電極108的面積大於各感光層110的面積,且各第一電極108與鄰近之至少一訊號線130之間於水平方向上的最小距離d1為0.1µm至5µm。藉此,第一電極108的面積可以增加,使單一感光元件PD的面積增加,如此一來,感光訊號可變大,使感測靈敏度增加或感測操作跨壓變小,耗能小;進一步而言,可抵擋在強光環境下,光不會沿著路徑200傳遞,也就是說,光穿透手指F後經過第一遮光層BM1的第一開口OP1,打到第一電極108後不會被第一電極108反射至第一遮光層BM1,然後再被反射到其他感光元件PD,因此,可避免各感光元件PD產生雜散光電流。
為了方便說明,第1圖中省略繪示了層間絕緣層ILD及第一平坦層114,且其中層間絕緣層ILD的開口的符號以”H”作為開頭,而第一平坦層114的開口的符號以”V”作為開頭。於一實施例中,感測元件基板10還包括輸入訊號線132及輸入訊號線134。第一開關元件T1的源極S1耦接至參考電壓線LVSS以接收參考電壓VSS,第一開關元件T1的閘極G1耦接至輸入訊號線132,以接收提供重置功能的閘極驅動信號SR_R[n],第一開關元件T1的汲極D1耦接至節點P1。感光元件PD的一端耦接至節點P1,感光元件PD的另一端透過位於第一平坦層114的開口V2耦接至輸入訊號線134,以接收提供寫入功能的閘極驅動信號SR_W[n]。本實施例的感光元件PD為一個電容C及一個電阻R(1C1R)的架構,電容C與電阻R串聯,使得電容C可以形成儲存電容以實現指紋辨識功能。感測元件基板10還包括電極部133,電極部133透過開口H6電性連接至輸入訊號線134。於本實施例中,電極部133和源極S1、汲極D1及第一電極108可為同一膜層。輸入訊號線132及輸入訊號線134可和閘極G1、G2為同一膜層。
第二開關元件T2的閘極G2透過節點P1耦接至感光元件PD,舉例而言,第二開關元件T2的閘極G2透過位於層間絕緣層ILD的開口H3耦接至感光元件PD,第二開關元件T2的第一端T2a透過位於層間絕緣層ILD的開口H4耦接至電源供應線LVDD以接收電源電壓VDD。第二開關元件T2的第二端T2b透過節點P2輸出指紋判定電壓Sout[m]至訊號線130。舉例而言,第二開關元件T2的第二端T2b透過位於層間絕緣層ILD的開口H5耦接至訊號線130。
進一步來說,當節點P1上的電壓值足以導通第二開關元件T2時,則指紋判定電壓Sout[m]的電壓值會上升,並且電容C的電荷會透過電阻R進行放電。並且,由於電阻R的阻抗值會依據其與使用者的手指F上的皮膚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而變,因此電容C的放電時間也會對應的改變。依據上述,本實施例的指紋判定電壓Sout[m]是依據上述電容C與電阻R之間的放電時間,來決定指紋判定電壓Sout[m]上升的幅度。接著,本實施例的指紋判定電壓Sout[m]可以與臨界電壓作比較,以判斷感光元件PD所感應使用者的手指F的皮膚表面的指紋為谷線或脊線的結果。如此一來,本實施例可以藉由電阻R的阻抗值的改變,辨識出指紋上的谷線及脊線。
第4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A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4圖,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A與第2圖的感測元件基板10的差異在於,第一電極108A為包括第一層108a、第二層108b及第三層108c的三層結構,第二層108b位於第一層108a及第三層108c之間,第一層108a之材料為氧化鉬,第二層108b之材料包括鉬(例如可為鉬鋁鉬(Mo/Al/Mo)),第三層108c之材料為氧化鉬。
第一層108a的氧化鉬的製法可利用氧化鉬靶材濺鍍得到。第三層108c的氧化鉬的製法可透過鉬經由水氧化後得到,亦可利用氧化鉬靶材濺鍍得到,可依照實際設備採用合適的製法。由於氧化鉬的反射率低於鉬的反射率,藉此,在強光環境下,光穿透手指後經過第一遮光層BM1的第一開口OP1,穿過透光基板100後被例如為電池的外部構件(未示)反射後,不會被第一電極108反射,換言之,可避免外部構件和第一電極108之間的多次反射打回第一遮光層BM1再被反射造成各感光元件PD產生雜散光電流。
請回到第2圖,第一遮光層BM1為包括第一層BM1a、第二層BM1b及第三層BM1c的三層結構,第二層BM1b位於第一層BM1a及第三層BM1c之間,第一層BM1a之材料為氧化鉬,第二層BM1b之材料包括鉬(例如可為鉬鋁鉬(Mo/Al/Mo)),第三層BM1c之材料為氧化鉬。由於氧化鉬的反射率低於鉬的反射率,藉此,在強光環境下,光穿透手指F後經過第一遮光層BM1的第一開口OP1,穿過透光基板100後被例如為電池的外部構件(未示)反射後,不會被第一遮光層BM1反射至感光元件PD。因此,可避免各感光元件PD產生雜散光電流。第一層BM1a及第三層BM1c的氧化鉬的製法可利用氧化鉬靶材濺鍍得到。
第5圖是第1圖的區域R1的放大示意圖,請一併參照第5圖及第2圖,感測元件基板10還包括多個串接走線136。且第5圖僅繪示第一電極108、第二電極112及串接走線136,而省略了其餘構件。各串接走線136分別連接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112,各第一電極108的一部分於垂直方向上不重疊於串接走線136。藉此,可以降低第一電極108和第二電極112之間的寄生電容。
舉例而言,符號A所指處代表串接走線136和第一電極108的重疊處,換言之,此重疊處即串接走線136的串接面積。於本實施例中,串接走線136包括多個第一走線138以及多個第二走線140,各第一走線138的延伸方向垂直於各第二走線140的延伸方向及被第二走線140連接之相鄰的兩個第二電極112的排列方向。藉由這樣的配置,可以降低串接走線136的串接面積的總和。舉例而言,可以降低約84.3%。如此一來,可以降低第一電極108和串接走線136之間的寄生電容。
第6圖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B的俯視示意圖。第7圖是沿著第6圖的剖線7-7’的剖面示意圖。第8圖是第6圖的區域R2的放大示意圖,且第8圖僅繪示第一電極108、第二電極112及串接走線136,而省略了其餘構件。請參照第6圖至第8圖,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B與第1圖的感測元件基板10的差異在於,各第一電極108B於垂直方向上重疊於串接走線136。藉此,可縮小第一電極108B與串接走線136的面積,減少兩者之間的寄生電容。藉由這樣的配置,可以降低串接走線136的串接面積的總和。舉例而言,可以降低約45.7%。如此一來,可以降低第一電極108B和串接走線136之間的寄生電容。
第9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C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9圖,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C和第7圖的感測元件基板10B的差異在於,第一電極108C為包括第一層108a、第二層108b及第三層108c的三層結構,第二層108b位於第一層108a及第三層108c之間,第一層108a之材料為氧化鉬,第二層108b之材料包括鉬(例如可為鉬鋁鉬(Mo/Al/Mo)),第三層108c之材料為氧化鉬。
第10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D的俯視示意圖。第11圖是沿著第10圖的剖線11-11’的剖面示意圖。第12圖是第10圖的區域R3的放大示意圖,且第12圖僅繪示第一電極108D、第二電極112及串接走線136,而省略了其餘構件。請先參照第10圖至第12圖,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D與第1圖的感測元件基板10的差異在於,感測元件基板10D還包括至少一遮光圖案144。遮光圖案144位於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108之間,至少一遮光圖案144於水平方向上與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108間隔開。
於一實施例中,遮光圖案144的材質和第一電極108的材質相同。舉例而言,遮光圖案144為包括第一層144a以及位於第一層144a上之第二層144b的雙層結構,第一層144a之材料包括鉬(例如可為鉬鋁鉬(Mo/Al/Mo)),第二層144b之材料為氧化鉬。由於氧化鉬的反射率低於鉬的反射率,因此可避免光在第一遮光層BM1和第一電極108的多次反射。本實施例的串接走線136的串接面積相同於第1圖的感測元件基板10的串接走線136的串接面積,於此不再贅述。於其他實施例中,遮光圖案144的材質可為黑色樹脂(black matrix)。
第13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E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13圖,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E和第11圖的感測元件基板10D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E的遮光圖案144E為包括第一層144a、第二層144b及第三層144c的三層結構,第二層144b位於第一層144a及第三層144c之間,第一層144a之材料為氧化鉬,第二層144b之材料包括鉬(例如可為鉬鋁鉬(Mo/Al/Mo)),第三層144c之材料為氧化鉬。由於氧化鉬的反射率低於鉬的反射率,藉此,在強光環境下,光穿透手指後經過第一遮光層BM1的第一開口OP1,穿過透光基板100被例如是電池的外部構件(未示)反射後,不會被第一遮光層BM1反射至感光元件PD。因此,可避免各感光元件PD產生雜散光電流。
第14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F的俯視示意圖。第15圖是沿著第14圖的剖線15-15’的剖面示意圖。第16圖是第14圖的區域R4的放大示意圖,請一併參考第14圖至第16圖,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F與第10圖的感測元件基板10D的差異在於,各第一電極108F於垂直方向上重疊於串接走線136。藉此,可縮小第一電極108F與串接走線136的面積,減少兩者之間的寄生電容。藉由這樣的配置,可以降低串接走線136的串接面積的總和。舉例而言,可以降低約45.7%。如此一來,可以降低第一電極108F和串接走線136之間的寄生電容。本實施例的遮光圖案144F為包括第一層144a及位於第一層144a上的第二層144b的雙層結構。
第17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G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17圖,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G和第15圖的感測元件基板10F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10G的遮光圖案144G為包括第一層144a、第二層144b及第三層144c的三層結構,第二層144b位於第一層144a及第三層144c之間,第一層144a之材料為氧化鉬,第二層144b之材料包括鉬(例如可為鉬鋁鉬(Mo/Al/Mo)),第三層144c之材料為氧化鉬。由於氧化鉬的反射率低於鉬的反射率,藉此,在強光環境下,光穿透手指後經過第一遮光層BM1的第一開口OP1,穿過透光基板100被例如是電池的外部構件(未示)反射後,不會被第一遮光層BM1反射至感光元件PD。因此,可避免各感光元件PD產生雜散光電流。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感測元件基板透過第一電極之材料包括鉬及氧化鉬(MoO x)。由於氧化鉬的反射率低於鉬的反射率。舉例而言,鉬的反射率約為60%,氧化鉬的反射率約為10%。藉此,可避免感光元件受到強光入射後之多次反射使雜散光電流生成而導致雜訊(noise)。舉例而言,在強光環境下,光穿透手指後經過第一遮光層的第一開口,打到第一電極後不會被第一電極反射至第一遮光層然後再被反射到其他感光元件,因此,可避免各感光元件產生雜散光電流。如此一來,使得提升感測元件基板的感測靈敏度及減少感光元件的雜訊可被兼顧。
10,10A,10B,10B,10D:感測元件基板 10E,10F,10G:感測元件基板 2-2’,7-7’,11-11’:剖線 15-15’:剖線 100:透光基板 102:通道區 104:源極摻雜區 104a:源極重摻雜區 104b:源極輕摻雜區 106:汲極摻雜區 106a:汲極重摻雜區 106b:汲極輕摻雜區 108,108A,108C,108D:第一電極 108G:第一電極 108a:第一層 108b:第二層 108c:第三層 110:感光層 112:第二電極 114:第一平坦層 116:第一絕緣層 118:第二絕緣層 120:第二平坦層 122:第三絕緣層 124:第三平坦層 126:第四絕緣層 128:微透鏡 130:訊號線 132:輸入訊號線 134:輸入訊號線 136:串接走線 138:第一走線 140:第二走線 144,144F,144G:遮光圖案 144a:第一層 144b:第二層 144c:第三層 200:路徑 A:符號 BF:緩衝層 BM1:第一遮光層 BM1a:第一層 BM1b:第二層 BM1c:第三層 BM2:第二遮光層 BM3:第三遮光層 C:電容 CH1:通道層 D1:汲極 d1:最小距離 F:手指 G1,G2:閘極 GI1:閘絕緣層 H1,H2,H3,H4,H5,H6:開口 ILD:層間絕緣層 LVSS:參考電壓線 LVDD:電源供應線 OP1:第一開口 P1,P2:節點 PD:感光元件 R:電阻 R1,R2,R3,R4:區域 S1:源極 T1:第一開關元件 T2:第二開關元件 T2a:第一端 T2b:第二端 V1,V2:開口
閱讀以下詳細敘述並搭配對應之圖式,可了解本揭露之多個樣態。需留意的是,圖式中的多個特徵並未依照該業界領域之標準作法繪製實際比例。事實上,所述之特徵的尺寸可以任意的增加或減少以利於討論的清晰性。 第1圖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2圖是沿著第1圖的剖線2-2’的剖面示意圖。 第3圖是感測元件基板的等效電路圖。 第4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是第1圖的區域R1的放大示意圖。 第6圖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7圖是沿著第6圖的剖線7-7’的剖面示意圖。 第8圖是第6圖的區域R2的放大示意圖。 第9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10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11圖是沿著第10圖的剖線11-11’的剖面示意圖。 第12圖是第10圖的區域R3的放大示意圖。 第13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14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第15圖是沿著第14圖的剖線15-15’的剖面示意圖。 第16圖是第14圖的區域R4的放大示意圖。 第17圖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感測元件基板的俯視示意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感測元件基板
2-2’:剖線
100:透光基板
102:通道區
104:源極摻雜區
104a:源極重摻雜區
104b:源極輕摻雜區
106:汲極摻雜區
106a:汲極重摻雜區
106b:汲極輕摻雜區
108:第一電極
108a:第一層
108b:第二層
110:感光層
112:第二電極
114:第一平坦層
116:第一絕緣層
118:第二絕緣層
120:第二平坦層
122:第三絕緣層
124:第三平坦層
126:第四絕緣層
128:微透鏡
136:串接走線
138:第一走線
200:路徑
BF:緩衝層
BM1:第一遮光層
BM1a:第一層
BM1b:第二層
BM1c:第三層
BM2:第二遮光層
BM2a:第一層
BM2b:第二層
BM3:第三遮光層
BM3a:第一層
BM3b:第二層
CH1:通道層
D1:汲極
F:手指
G1:閘極
GI:閘絕緣層
H1,H2:開口
ILD:層間絕緣層
OP1:第一開口
PD:感光元件
S1:源極
T1:第一開關元件
V1:開口

Claims (10)

  1. 一種感測元件基板,包括: 一透光基板; 一開關元件,位於該透光基板上; 多個感光元件,電性連接該開關元件,且各包括: 一第一電極,其中該第一電極之材料包括鉬及氧化鉬; 一感光層,位於該第一電極上;及 一第二電極,位於該感光層上; 一第一絕緣層,位於該些感光元件上;及 一第一遮光層,位於該第一絕緣層上,其中該第一遮光層具有多個第一開口,各該第一開口重疊於各該感光元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一電極為包含一第一層以及位於該第一層上之一第二層的雙層結構,該第一層之材料包括鉬,該第二層之材料為氧化鉬。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一電極為包含一第一層、一第二層及一第三層的三層結構,該第二層位於該第一層及該第三層之間,該第一層之材料為氧化鉬,該第二層之材料包括鉬,該第三層之材料為氧化鉬。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其中該第一遮光層為包含一第一層、一第二層及一第三層的三層結構,該第二層位於該第一層及該第三層之間,該第一層之材料為氧化鉬,該第二層之材料包括鉬,該第三層之材料為氧化鉬。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進一步包括: 多個串接走線,分別連接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二電極,其中各該第一電極於垂直方向上不重疊於該些串接走線。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其中該些串接走線包括多個第一走線以及多個第二走線,各該第一走線的延伸方向垂直於各該第二走線的延伸方向及被該第二走線連接之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二電極的排列方向。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進一步包括: 多個串接走線,分別連接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二電極,其中各該第一電極於垂直方向上重疊於該些串接走線。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進一步包括: 至少一遮光圖案,位於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其中該至少一遮光圖案於水平方向上與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電極間隔開,該至少一遮光圖案為包含一第一層以及位於該第一層上之一第二層的雙層結構,該第一層之材料包括,該第二層之材料為氧化鉬。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進一步包括: 至少一遮光圖案,位於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電極之間,其中該至少一遮光圖案於水平方向上與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電極間隔開,該至少一遮光圖案為包含一第一層、一第二層及一第三層的三層結構,該第二層位於該第一層及該第三層之間,該第一層之材料為氧化鉬,該第二層之材料包括鉬,該第三層之材料為氧化鉬。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感測元件基板,進一步包括: 至少一訊號線,其中各該第一電極的面積大於各該感光層的面積,且各該第一電極與鄰近之該至少一訊號線之間於水平方向上的最小距離為0.1µm至5µm。
TW111117141A 2022-05-06 2022-05-06 感測元件基板 TWI787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7141A TWI787126B (zh) 2022-05-06 2022-05-06 感測元件基板
CN202211397802.1A CN115641621A (zh) 2022-05-06 2022-11-09 感测元件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7141A TWI787126B (zh) 2022-05-06 2022-05-06 感測元件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7126B TWI787126B (zh) 2022-12-11
TW202345031A true TW202345031A (zh) 2023-11-16

Family

ID=84949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7141A TWI787126B (zh) 2022-05-06 2022-05-06 感測元件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1621A (zh)
TW (1) TWI7871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7651B1 (ko) * 2017-07-27 2022-11-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256296A (zh) * 2020-09-24 2022-03-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45947A (zh) * 2021-05-31 2021-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7126B (zh) 2022-12-11
CN115641621A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501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8711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US1178256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one or more opaque conductive layers and blackened layers
TW527572B (en) Photo sensor arr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256891B2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863906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57470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28225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01270A (zh) 一种应用于屏下指纹识别的显示面板
WO2021261219A1 (ja) 検出装置
JP2022521622A (ja)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有機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を備えている画像センサマトリクスアレイデバイス
TWI787126B (zh) 感測元件基板
US20230326914A1 (en) Sensing device
US2024003798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98824B (zh) 雙感測裝置
WO2021258941A1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WO2021039161A1 (ja) 検出装置
CN115088025A (zh) 光学传感器阵列基板及光学指纹采集器
US11710339B2 (en) Dual sensing device
JP7446785B2 (ja)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7446786B2 (ja)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23085405A1 (ja) 検出装置
WO2022176503A1 (ja) 検出装置
WO2023085404A1 (ja) 検出装置
CN117545314A (zh) 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