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7776A - 罐蓋以及罐容器 - Google Patents

罐蓋以及罐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7776A
TW202337776A TW111145165A TW111145165A TW202337776A TW 202337776 A TW202337776 A TW 202337776A TW 111145165 A TW111145165 A TW 111145165A TW 111145165 A TW111145165 A TW 111145165A TW 202337776 A TW202337776 A TW 2023377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anel
lid
line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5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塩谷正博
小栁朋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和製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和製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和製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7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777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34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pull or lift tabs
    • B65D17/347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pull or lift tab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ab and a detachable member or portion of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4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extending circumferentially of the container mou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Opened By Tearing Frangible Portions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罐蓋(1)係具備:保護部(34),其具有:於罐身(101)側面板部(21)在2個處所反折,並且以第1層(61)、第2層(62)以及第3層(63)所形成的外側保護部(34a);以及與外側保護部(34a)在第3層(63)相連,並從第3層(63)的徑向內方側於罐身(101)側面板部在2個處所反折,並且以第3層(63)、第4層(64)以及第5層(65)所形成的內側保護部(34b),以及刻線(31),其在保護部(34)的第3層(63)的徑向上形成於中央側,第1層(61)以及第2層(62)的寬度,係比起第1層(61)以及第2層(62)反折的第1部位(71)側,第2層(62)以及第3層(63)反折的第2部位(72)側較寬。

Description

罐蓋以及罐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使用於發泡飲料的罐蓋以及罐容器。
例如日本特開2000-264355號公報所揭示般,自以往,使用於啤酒等之發泡飲料用罐容器的罐蓋,使用有在罐蓋的面板部局部地具有開口部的留置拉環式的罐蓋(SOT(Stay-on-Tab)罐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如使用上述的SOT罐蓋,作為飲用口的開口部相較於杯具或啤酒杯等的飲料容器的開口更小。因此,罐容器具有無法感受以玻璃杯或啤酒杯等飲用發泡飲料的飲用舒適度之問題。
因此,已知有在面板部的周邊部的全周形成環狀的刻線,在面板部全體地設置開口部的全開式的罐蓋(FOE(Full-Open-End)罐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26435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技術問題]
上述的FOE罐蓋,不同於SOT罐蓋,係將面板部的刻線全部折斷,來取下比面板部的刻線更內側的開口片。因此,FOE罐蓋,在開蓋後由於面板部和開口片成為不同個體,故需要分別廢棄罐容器和開口片。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全開式仍可容易進行開口片之廢棄的罐蓋以及罐容器。 [用以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罐蓋係具備:圓板狀的面板部,凸緣部,其與罐身進行捲封,保護部,其具有:將前述面板部的上表面部作為第1層並於前述罐身側前述面板部在2個處所反折,並且以前述第1層、第2層以及第3層所形成的外側保護部;以及與前述外側保護部在前述第3層相連,並從前述第3層的徑向內方側於前述罐身側前述面板部在2個處所反折,並且以前述第3層、第4層以及第5層所形成的內側保護部,刻線,其在前述保護部的前述第3層的徑向上形成於中央側,以及拉環,其形成為比起前述面板部的前述刻線更靠近內方,並以其前端部接近前述刻線的內方的方式配置,前述第1層以及前述第2層的寬度,係比起前述第1層以及前述第2層反折的第1部位側,前述第2層以及前述第3層反折的第2部位側較寬。 [發明的效果]
憑藉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全開式仍可容易進行開口片之廢棄的罐蓋以及罐容器。
以下,使用圖1至圖8來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罐容器100的結構。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罐容器100的結構的剖面圖。圖2至圖4係擴大地顯示罐容器100的罐蓋1以及罐身101的剖面圖。圖2係顯示罐蓋1的開封前的狀態,圖3係顯示罐蓋1的開封中的狀態,圖4係顯示罐蓋1的開封後的狀態。
圖5係顯示固定安裝於罐身101之前的罐蓋1的結構的平面圖,圖6係顯示固定安裝於罐身101之前的罐蓋1的結構的剖面圖。圖7係擴大地顯示罐蓋1的結構的剖面圖。圖8係顯示罐蓋1的保護部34的結構的例子的說明圖。
如圖1至圖5所示,罐容器100係罐蓋1全面開口的所謂全開式(FOE)的容器。罐容器100係內壓為正壓的正壓罐。罐容器100係充填發泡性的內容物來作為內容物。在此,發泡性的內容物係指發泡飲料。發泡飲料例如可列舉啤酒、發泡酒、類似啤酒的酒精飲料、類似啤酒的無酒精飲料等。此外,發泡飲料不限於此等。
罐容器100具備罐蓋1以及罐身101。罐容器100係在填充飲料後,藉由捲封加工(例如二重捲封成形),將罐蓋1以及罐身101進行捲封而固定安裝為一體來形成。罐容器100,係將罐蓋1以及罐身101藉由固定安裝部100a氣密地固定安裝來形成。罐容器100,例如係罐身101的底部112和胴部111一體化的所謂2片罐。
如圖1至圖7所示,罐蓋1係具備:罐蓋本體11、以及拉環12。罐蓋1是以開口部占據面板部21的大部分的方式,在罐蓋本體11上全面地開口的全開式(FOE)。製造罐蓋1時,係利用不同的工序將金屬板進行衝壓加工來分別成形出罐蓋本體11及拉環12,然後,再將拉環12安裝固定在面板部21。用來成形出罐蓋本體11的金屬板,係可舉出:在表面形成有樹脂披覆膜之鋁合金板、經過表面處理後的鋼板等。用來成形出拉環12的金屬板,係可舉出例如:鋁合金板等。
如圖1至圖3、圖5至圖7所示般,罐蓋本體11係具備:面板部21;設於面板部21的外周緣的環狀的溝部22;以及設於環狀的溝部22的外周緣的第1凸緣部(凸緣部)23。
如圖5以及圖6所示般,面板部21係做成圓板狀。面板部21係包含:刻線31;鉚釘部32;輔助刻線33;保護部34;以及手指置入用凹部35。此外,面板部21也可以具有顯示罐容器100的內容物的點字等的顯示部36等。此外,面板部21也可以具有:商品識別用、外觀設計用、補強用等的凸部或凹部。
面板外周部21a係具有:形成於刻線31側的罐身101側的內面之凸部21b、以及與凸部21b相連的上表面部21c。作為面板部21的刻線31以及溝部22之間的部位之面板外周部21a,係從徑向外方朝向面板部21的中心側,在面板部21的軸向上朝向外方(上方)傾斜。
凸部21b例如係沿著刻線31的環狀,並從面板外周部21a的內面往罐容器100內側突出。此面板外周部21a,係藉著對形成面板部21的金屬板進行彎曲加工,來在上表面部21c以及刻線31之間設置:與上表面部21c相連之從上表面部21c折彎2次之凸部21b。
上表面部21c在徑向上係位於比刻線31更外方且上方。上表面部21c,例如係在相對於面板部21的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上表面部21c的在徑向上的寬度,係設定為5mm以下。
如圖3所示,刻線31,係藉由拉環12的開口操作來予以折斷。藉著折斷刻線31,來在面板部21形成罐蓋1的開口部。換言之,刻線31,係圍繞在形成罐蓋1的開口部時成為面板部21的開口片的區域。由於罐蓋1是全開式,刻線31,例如,如圖7所示,係形成為圓形狀或大略圓形狀。藉著折斷刻線31,如圖3以及圖4所示般,可從面板部21中刻線31的徑向外方的部位,和鉚釘部32一起取下面板部21中刻線31的徑向內方的部位來作為開口片。
刻線31係構成:可藉由外力將面板部21的一部份折斷成開口部的形狀的脆弱部之溝。如圖7所示,刻線31,例如,係設於面板部21的外表面的楔狀之溝,利用刻線31將面板部21的一部份形成為薄片部。此外,在此,面板部21的外表面,係指在罐容器100的罐身101設有罐蓋1的狀態下,露出於外部的主面,亦即構成罐容器100的上表面之面。
刻線31,例如,係形成於設於面板部21的外周緣側的保護部34。作為具體例,刻線31,係形成為保護部34之後述的中間層34e之上表面。此外,刻線31不限於圓形,例如,亦可形成為一部份間斷的圓弧狀,並使面板部21的大部分開口,且開口的開口片係一部分與面板部21相連的結構。
如圖8所示,此面板部21的上表面部21c與刻線31的最上部的罐蓋1的在軸線方向上的距離L,係設定在0.5~3mm的範圍內。如本實施方式般,在面板部21的上表面部21c朝向與面板部21的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情況下,距離L,例如,係該上表面部21c的上表面與刻線31的在軸線方向上的距離。
在此,刻線31的最上部,係指在配置於保護部34的刻線31之中,位於最上方的部位。例如,刻線31的最上部,係指位於罐蓋1的中心側之保護部34的中間層34e的上表面與構成刻線31的溝的內面之稜部。
如圖1至圖3、圖5至圖7所示,鉚釘部32,係設於面板部21的其中一方的主面,具體而言,係設於面板部21的外表面。鉚釘部32,係設於面板部21的外周緣側並且係設於比刻線31更靠近中央側處。亦即,鉚釘部32,係設置成在刻線31的徑向內方與刻線31相鄰。
鉚釘部32,係構成為從面板部21的其中一方的主面突出的圓柱狀。鉚釘部32,係藉由將面板部21的一部份進行衝拉加工成圓筒狀來成形。此外,鉚釘部32,係在配置拉環12後進行鉚合加工,來將拉環12固定安裝於面板部21。此外,在圖1至圖3、圖5至圖7,鉚釘部32係顯示鉚合加工後的狀態。
如圖5以及圖7所示,輔助刻線33,係形成於面板部21的鉚釘部32的近旁。輔助刻線33,係在進行拉環12的開口操作時其一部分被折斷。輔助刻線33,例如係具備主刻線41、以及設於主刻線41的與鉚釘部32相反側之與主刻線41平行之副刻線42。
主刻線41係構成:可藉由外力將面板部21的一部份折斷成開口部的形狀的脆弱部之溝。主刻線41,例如,係設於面板部21的外表面上的楔狀之溝。利用主刻線41將面板部21的一部份形成為薄片部。如圖3所示,藉由進行拉環12的開口操作時折斷主刻線41,可使鉚釘部32往上方移動。
副刻線42係設為比起主刻線41更靠近徑向內方。副刻線42係被形成為與主刻線41保持平行。副刻線42,例如,係設於面板部21的外表面的楔狀之溝。副刻線42的深度係比主刻線41更淺。亦即,面板部21中設有副刻線42的部位的厚度,係大於面板部21中設有主刻線41的部位的厚度。利用副刻線42將面板部21的一部份形成為薄片部。
如圖7以及圖8所示,保護部34係藉由將面板部21反折成環狀而形成的。保護部34,例如係比起面板部21的外周緣更靠近徑向內方,並且是藉由將面板部21在比起鉚釘部32更靠近徑向外方處做4次反折而形成的。
在此,對於構成將面板部21做4次反折而形成的保護部34的各層,將面板外周部21a的上表面部21c作為第1層61,並從該第1層61朝向罐身101側依序作為第2層62、第3層63、第4層64、第5層65於以下進行說明。此外,將以第1層61以及第2層62反折面板部21的部位作為第1部位71,將以第2層62以及第3層63反折面板部21的部位作為第2部位72,將以第3層63以及第4層64反折面板部21的部位作為第3部位73,將以第4層64以及第5層65反折面板部21的部位作為第4部位74,於以下進行說明。
保護部34,係以將面板部21配置成5層來形成。刻線31是被形成在保護部34中的第3層63的面板部21。
保護部34係構成:當進行拉環12的開口操作來將刻線31折斷時,用來保護刻線31被折斷後之面板部21之存在於罐身101的部位(面板外周部21a)的內周緣之外側保護部34a、以及刻線31被折斷後之面板部21之從罐身101(面板外周部21a)脫離的部位(開口片)的外周緣之內側保護部34b。外側保護部34a是由3層的面板部21所構成的,反折部是存在於開口後的面板部21的內周緣。內側保護部34b是由3層的面板部21所構成的,反折部是存在於從面板部21的開口脫離的部位的外周緣。
換言之,如圖7以及圖8所示,保護部34係具有:位於罐蓋1的外面側之以反折的第1層61以及第2層62的面板部21所形成的上層34c;位於罐蓋1的內面側之以反折的第4層64以及第5層65的面板部21所形成的下層34d;以及位於上層34c和下層34d之間之以第2層62以及第4層所反折的第3層63的面板部21所形成的中間層34e。
外側保護部34a,係以上層34c和中間層34e的一部份所形成,上層34c位於刻線31的上方,並作為折斷刻線31後的保護部而發揮功能。構成外側保護部34a的面板部21的上層34c的一部份以及中間層34e的一部份,係面板外周部21a之位於刻線31側的內面之凸部21b。如更具體地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凸部21b,係藉由作為在保護部34的外側保護部34a的結構之中的第2層62以及第3層63的面板部21的反折部之第2部位72所構成。並且,外側保護部34a,係以第1部位71以及凸部21b所形成。
內側保護部34b,係以中間層34e的一部份以及下層34d所形成,下層34d位於刻線31的下方,並作為折斷刻線31後的保護部而發揮功能。中間層34e,例如,係從面板部21的中心側朝向外周緣側往下方傾斜。內側保護部34b,係藉由開蓋來構成面板部21的開口片的外周緣。
用圖8來說明此保護部34的具體例。 保護部34,係在比刻線31更靠近徑向外方處形成外側保護部34a,並且,係在比刻線31更靠近徑向內方處形成內側保護部34b。保護部34,在開蓋罐蓋1之前,第3層63並未被折斷,外側保護部34a以及內側保護部34b係以第3層63相連,所以外側保護部34a以及內側保護部34b係形成為一體。並且,保護部34,在開蓋罐蓋1之後,係藉由從刻線31折斷第3層63,來使外側保護部34a以及內側保護部34b分離。
外側保護部34a,係將面板部21的面板外周部21a的上表面部21c作為第1層61並且以於罐身101側在2個處所反折的面板部21之第1層61、第2層62以及第3層63所形成。
內側保護部34b,係在比第3層63的刻線31更靠近徑向內方側處,以於罐身101側在2個處所反折的面板部21之第3層63、第4層64以及第5層65所形成。
此外,在第1部位71反折的第1層61以及第2層62的寬度,係比起第1部位71側,第2部位72側較寬。在此,第1層61以及第2層62的寬度,係指第1層61以及第2層62相對向的方向的間隔(間隙)。亦即,在圖8中,以沿著第1層61(上表面部21c)的第1線a1以及沿著第2層62的第2線a2所示,第1層61以及第2層62,係從第1部位71側朝向第2部位72側寬度變大的方式傾斜。第1層61以及第2層62的角度,例如,係設定在15˚至85˚的範圍內。
此外,在第3部位73反折的第3層63以及第4層64的寬度,係比起第3部位73側,第4部位74側(刻線31側)較窄。在此,第3層63以及第4層64的寬度,係第3層63以及第4層64相對向的方向的間隔(間隙)。亦即,在圖8中,如沿著第3層63之至少在徑向內方與刻線31相鄰的部位之第3線a3以及沿著第4層64之第4線a4所示般,第3層63之至少在徑向內方與刻線31相鄰的部位以及第4層64,係以從第3部位73側朝向第4部位74側(刻線31側)寬度縮小的方式傾斜。此外,例如,第3層63,係相對於與面板部21的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從徑向外方朝向徑向內方而往與罐身101側分離的方向傾斜。
此外,如圖8中之第4線a4所示,第3層63位於第4層64的徑向外方的延長線上。在圖8的例子中,比起第3層63的刻線31更靠近徑向外方的部位以及第2部位72係位於第4層64的徑向外方的延長線上。
此外,在第4部位74反折的第4層64以及第5層65的寬度,係相較於第4部位74側(刻線31側) ,第3部位73側較窄。在此,第4層64以及第5層65的寬度,係指第4層64以及第5層65相對向的方向的間隔(間隙)。亦即,在圖8中,如第4線a4以及沿著第5層65之至少在徑向內方與第4部位74相鄰的部位的第5線a5所示般,第4層64以及第5層65之至少在徑向內方與第4部位74相鄰的部位,係以從第4部位74側(刻線31側)朝向第3部位73側寬度縮小的方式傾斜。此外,例如,第5層65,係相對於與面板部21的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從徑向外方朝向徑向內方而往朝向與罐身101側分離的方向傾斜。
此外,如圖8所示般,第4部位74係朝向徑向外方。作為更佳的例子,第4部位74係沿著與面板部21的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而朝向徑向外方。
此外,第4部位74的徑向外方的頂部,係在徑向上與外側保護部的一部份相對向。較佳為,如圖8中與第4部位74的頂部的切線方向正交的第6線a6所示,第4部位74的徑向外方的頂部,係與相較於第3層63的刻線31更靠近徑向外方處以及第2部位72在徑向外方相對向。
此外,在第2部位72反折的第2層62以及第3層63的寬度,係相較於第2部位72側,第1部位71側(刻線31側)較窄。在此,第2層62以及第3層63的寬度,係指第2層62以及第3層63相對向的方向的間隔(間隙)。亦即,在圖8中,如沿著第2層62的第2線a2以及沿著第3層63之至少在徑向外方與刻線31相鄰的部位的第7線a7所示般,第2層62以及第3層63之至少在徑向外方與刻線31相鄰的部位,係以從第2部位72側朝向第1部位71側(刻線31側)寬度縮小的方式傾斜。
手指置入用凹部35,係位於拉環12之供手指勾摳的後端的下方,從面板部21的外表面凹陷下去。
溝部22,係呈連續地設置於面板部21的外周緣,當面板部21被固定於罐身時朝向罐身側突出之環狀的凹溝。溝部22係所謂的埋頭部。溝部22係具有提高罐蓋1的耐壓性的功能。溝部22的深度係例如:設定在1mm至3mm的範圍內。
第1凸緣部23係與罐身101的開口端進行捲封。第1凸緣部23,在與罐身101抵接之面,係設有密封用的樹脂層。
如圖1至圖3、圖5至圖7所示,拉環12係具備:安裝部51;前端部52;以及手指勾摳部53。拉環12的安裝部51、前端部52以及手指勾摳部53係形成為一體。在藉由勾摳於手指勾摳部53的手指等對於拉環12進行開口操作時,是以拉環12的前端部52對於面板部21之位於刻線31的徑向內方的相鄰部位進行按壓,來將刻線31予以折斷。
如圖7所示,安裝部51係形成為板狀並具有鉚釘孔51a。安裝部51係與前端部52以及手指勾摳部53相連。鉚釘孔51a係被形成為可供鉚釘部32插入的內徑。藉由對於插入到鉚釘孔51a的鉚釘部32進行鉚合加工,即可利用藉由鉚釘部32將安裝部51固定在面板部21。
前端部52係形成於拉環12的前端側。前端部52前端的形狀係形成為圓弧狀或多角形狀。前端部52例如係藉由將前端以外的外周緣予以反折成兩層而形成的。前端部52,係以在徑向內方接近面板部21的刻線31的方式進行配置。
手指勾摳部53,係當進行拉環12的開口操作時,可供手指頭摳勾而將拉環12往上方提拉的部位。如圖5及圖6所示,例如係將手指勾摳部53包含拉環孔53a而形成環狀。作為具體例之一,可將手指勾摳部53做成角部呈圓弧狀的矩形框狀。手指勾摳部53是隔介著安裝部51而形成在前端部52的相反側。將拉環12安裝在面板部21時,手指勾摳部53的後端係面向手指置入用凹部35。手指勾摳部53例如係藉由將外周緣及拉環孔53a的內周緣反折成兩層而形成的。
如圖1所示,罐身101係形成為有底的圓筒狀。罐身101係具備:胴部111;底部112;推拔部113;以及第2凸緣部114。胴部111係形成為圓筒狀。底部112係與胴部111的其中一端設為一體。推拔部113,係其中一端(下端)與胴部111的另一端相連為一體;另一端(上端)與第2凸緣部114相連為一體。推拔部113係從胴部111側朝向第2凸緣部114側逐漸縮徑。第2凸緣部114,係形成罐身101的開口端。第2凸緣部114係藉由與第1凸緣部23進行捲封成形而被固定。
此構成的罐容器100係例如,設定成:面板部21的刻線31的直徑與胴部111的內徑之比為0.6~0.8。作為更佳的例子,面板部21的刻線31的直徑與胴部111的內徑之比為0.6~0.75。例如,刻線31的直徑係指刻線31的最大直徑;胴部111的內徑係指胴部111的最大內徑。此外,刻線31的直徑,係在開蓋時產生於面板部21之成為飲用口的開口部的內徑。
推拔部113之第2凸緣部114側的端部(上端部)的內徑、與推拔部113的胴部111側的端部(下端部)的內徑之比,係例如設定為0.75~0.9。推拔部113的上端部的內徑係設定為比起刻線31的直徑更大。
憑藉如此構成的罐蓋1以及罐容器100,第1層61以及第2層62的寬度,係比起第1部位71側,第2部位72側更寬。此外,作為外側保護部34a,第1層61、第2層62以及第3層63係在第1部位71以及第2部位72反折。因此,外側保護部34a具有較高的剛性。此外,在開蓋前,於外側保護部34a產生有殘留應力。此外,由於外側保護部34a以及內側保護部34b係相連,在開蓋前,成形後產生的外側保護部34a的回彈力有一部分殘留。因此,在以刻線31折斷面板部21時,具有較高剛性的外側保護部34a,其殘留應力以及回彈力會集中而不分散。藉此,藉由開蓋,比起開封前的刻線31之徑,外側保護部34a的開口徑(刻痕徑)會變大。
因此,比起開口片(比刻線31更靠近內側的面板部21)的內側保護部34b的最大外徑,外側保護部34a的開口徑會大一些。藉此,可將開口片插入於罐容器100內。因此,罐蓋1可將開口片插入罐容器100內來進行廢棄。如此,就算罐蓋1以及罐容器100是全開式,也可容易進行開口片的廢棄。
此外,在第2部位72反折的第2層62以及第3層63的寬度,係比起第2部位72側,第1部位71側(刻線31側)更窄。因此,可更加提升外側保護部34a的剛性。
此外,內側保護部34b的第3層63以及第4層64的寬度,係比起作為反折部的第3部位73,徑向外方側較窄。此外,第4層64,在其延長線上係與外側保護部34a相對向。因此,構成面板部21的開口片的外周緣的內側保護部34b,可以得到較高的剛性。因此,在開蓋時,可避免在操作拉環12時為了將刻線31予以折斷而產生的應力分散。
再加上,第4部位74的頂部在徑向外方與外側保護部34a的一部分相對向。因此,內側保護部34b的第3層63、第4層64以及第5層65,在徑向上,於刻線31側的外周緣側,相互的間隔變窄。因此,可更加提高內側保護部34b的剛性。因此,可進一步避免開蓋時,在操作拉環12時為了將刻線31予以折斷而產生的應力分散。
此外,具有較高剛性的內側保護部34b,其殘留應力以及回彈力會集中而不分散。藉此,藉由開蓋,比起開封前的刻線31之徑,內側保護部34b的外徑(刻痕徑)會變小。因此,可更加容易地將開口片廢棄至罐容器100內。
此外,外側保護部34a之徑藉由開蓋比起刻線31之徑更大,並且內側保護部34b之徑藉由開蓋比起刻線31之徑更小。由於此徑之變化所產生的應力施加於開蓋時的刻線31,故可降低折斷刻線31所需要的藉由拉環12的操作所產生之應力。
再加上,由於將罐容器100內設為正壓,罐容器100內的壓力在開蓋時開始折斷刻線31時便會施加,故在折斷刻線31的初期便可容易地將刻線31折斷。藉由此等,可提升罐蓋1以及罐容器100之開蓋性。
如上述,本實施方式的罐蓋1以及罐容器100就算是全開式,也可容易進行開口片的廢棄。
此外,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的實施方式。例如,罐容器100,亦可係和內容物一起容置:進行使所充填的發泡飲料起泡的所謂湧流(surging)之起泡構件的結構。例如,使發泡飲料起泡的起泡構件,係以球狀、柱狀等的樹脂材料形成,並容置在罐容器100內。此外,罐容器100係亦可在開蓋前或是開蓋後,以超音波式的起泡器等來進行起泡。如此,就算是以起泡構件或起泡器等來使發泡飲料起泡的情況,如使用具有起泡性的本實施方式的罐容器100,不但可抑制氣泡消失,還可以得到與飲料容器相同的飲用舒適度。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列舉了作為充填於罐容器100的內容物之發泡飲料的例子,但發泡飲料不限於上述的例子。亦即,罐容器100,係藉著填充發泡飲料便可發揮發泡飲料的起泡性的功能,但當然可以填充發泡飲料以外的飲料。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說明了上表面部21c例如係相對於面板部21的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例子,但不限於此。面板部21的上表面部21c,係如圖9以及圖10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亦可從徑向外方朝向徑向內方,往從罐身101側分離的方向傾斜。例如,在罐容器100係以罐蓋1為上側的姿勢時,上表面部21c,係從罐蓋1的徑向外方側(溝部22側)朝向內方側(刻線31側,亦即罐蓋1的中心側),往上方縮徑成推拔狀的方式傾斜。亦即,面板部21的上表面部21c,係從罐蓋1的中心側朝向溝部22往徑向外方並且下方傾斜。在將罐身101的底部112設為下方並將罐蓋1設為上方時,上表面部21c相對於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之傾斜角度,例如係設定在1˚~15˚的範圍內。上表面部21c的傾斜角度較佳為設定在2˚~12˚的範圍內,更佳為設定在3˚~10˚的範圍內。
如此將面板部21的上表面部21c設為傾斜的結構時,面板部21與刻線31的最上部之間的距離L,係面板部21的上表面部21c的最下部與刻線31的最上部之間的在軸線方向上的距離。面板部21的上表面部21c的最下部,例如係指在傾斜的上表面部21c的外表面(上表面)之中最靠近罐身101側的部位。換言之,面板部21的上表面部21c的最下部係指在傾斜的上表面部21c之中,與上表面部21c以及溝部22的稜部相鄰的部位。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說明了刻線31係形成於面板部21的保護部34的第3層63的上表面的例子,但亦可形成於第3層63的罐身101側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兩者。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在實施階段中,只要是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亦可做各種的變更。又,亦可適當地將各實施方式組合在一起來實施,這樣的話,係可獲得組合的效果。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係包含各種的發明,係可藉由從所揭示的複數個構成要件選擇出其中的一部分進行組合而獲得各種的發明。例如:即使從實施方式所揭示的所有構成要件刪減掉其中幾個構成要件,但只要能夠解決本發明的技術課題,獲得本發明所期望的效果的話,這種刪減掉構成要件之後的結構還是可以構成一個發明。
1:罐蓋 11:罐蓋本體 12:拉環 21:面板部 21a:面板外周部 21b:凸部 21c:上表面部 22:溝部 23:第1凸緣部(凸緣部) 31:刻線 32:鉚釘部 33:輔助刻線 34:保護部 34a:外側保護部 34b:內側保護部 34c:上層 34d:下層 34e:中間層 35:手指置入用凹部 36:顯示部 41:主刻線 42:副刻線 51:安裝部 51a:鉚釘孔 52:前端部 53:手指勾摳部 53a:拉環孔 61:第1層 62:第2層 63:第3層 64:第4層 65:第5層 71:第1部位 72:第2部位 73:第3部位 74:第4部位 100:罐容器 100a:固定安裝部(捲封部) 101:罐身 111:胴部 112:底部 113:推拔部 114:第2凸緣部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罐容器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2]係顯示相同罐容器的要部結構的剖面圖。 [圖3]係顯示相同罐容器的罐蓋的開封中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4]係顯示相同罐容器的罐蓋的開封後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5]係顯示相同罐蓋的結構的平面圖。 [圖6]係顯示相同罐蓋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7]係擴大地顯示相同罐蓋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8]係顯示相同罐蓋的保護部的結構的說明圖。 [圖9]係顯示其他的實施方式的罐蓋的結構的剖面圖。 [圖10]係顯示相同罐蓋的保護部的結構的說明圖。
a1:第1線
a2:第2線
a3:第3線
a4:第4線
a5:第5線
a6:第6線
a7:第7線
21:面板部
21a:面板外周部
21b:凸部
21c:上表面部
23:第1凸緣部(凸緣部)
31:刻線
34a:外側保護部
34b:內側保護部
34c:上層
34e:中間層
61:第1層
62:第2層
63:第3層
64:第4層
65:第5層
71:第1部位
72:第2部位
73:第3部位
74:第4部位
L:距離

Claims (10)

  1. 一種罐蓋,其具備: 圓板狀的面板部, 凸緣部,其與罐身進行捲封, 保護部,其具有:將前述面板部的上表面部作為第1層並於前述罐身側前述面板部在2個處所反折,並且藉由前述第1層、第2層以及第3層所形成的外側保護部;以及與前述外側保護部在前述第3層相連,並從前述第3層的徑向內方側於前述罐身側前述面板部在2個處所反折,並且藉由前述第3層、第4層以及第5層所形成的內側保護部, 刻線,其在前述保護部的前述第3層的徑向形成於中央側,以及 拉環,其形成於比起前述面板部的前述刻線更靠近內方,並且前端部接近前述刻線的內方來配置, 前述第1層以及前述第2層的寬度,係比起前述第1層以及前述第2層反折的第1部位側,前述第2層以及前述第3層反折的第2部位側更寬。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罐蓋,其中,前述第2層以及前述第3層的寬度,係比起前述第2部位側,前述第1部位側更窄。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罐蓋,其中,前述第3層以及前述第4層的寬度,係比起前述第3層以及前述第4層反折的第3部位側,前述第4層以及前述第5層反折的第4部位側更窄。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罐蓋,其中,前述第3層位於前述第4層的徑向外方的延長線上。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罐蓋,其中,前述第4部位朝向徑向外方。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的罐蓋,其中,前述第4部位的徑向外方的頂部,在徑向與前述外側保護部的一部分相對向。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6之任一項所記載的罐蓋,其中,具有設於前述面板部以及前述凸緣部之間,並朝下方突出的環狀的溝部。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的罐蓋,其中, 前述溝部的深度設定在1mm至3mm之範圍內, 前述面板部的前述上表面部的徑向之寬度為5mm以下, 前述第1層以及前述第2層的角度,為15˚至85˚之範圍。
  9. 一種罐容器,其具備:請求項1至請求項8之任一項所記載的罐蓋;以及與前述罐蓋進行捲封的罐身。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的罐容器,其內壓為正壓。
TW111145165A 2021-11-26 2022-11-25 罐蓋以及罐容器 TW2023377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2370A JP2023078998A (ja) 2021-11-26 2021-11-26 缶蓋及び缶容器
JP2021-192370 2021-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7776A true TW202337776A (zh) 2023-10-01

Family

ID=8653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5165A TW202337776A (zh) 2021-11-26 2022-11-25 罐蓋以及罐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8998A (zh)
TW (1) TW202337776A (zh)
WO (1) WO20230958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5480A (ja) * 2002-11-08 2004-06-03 Daiwa Can Co Ltd 開口容易缶蓋
JP4717822B2 (ja) * 2003-09-30 2011-07-06 コンテナ・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リミテッド 缶シェルと二重巻締め缶エンド
JP4466946B2 (ja) * 2003-11-05 2010-05-26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開口容易缶蓋
JP4883995B2 (ja) * 2005-12-07 2012-02-22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スコア線のある缶蓋
US7922025B2 (en) * 2006-09-19 2011-04-12 Crown Packaging Company, L.P. Easy open can end with high pressure venting
JP4477651B2 (ja) * 2007-04-06 2010-06-09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缶株式会社 缶蓋
JP5975686B2 (ja) * 2012-03-13 2016-08-23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缶体
JP6476731B2 (ja) * 2014-10-21 2019-03-06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缶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5886A1 (ja) 2023-06-01
JP2023078998A (ja)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25225B1 (en) Can end
US9156585B2 (en) Double opening beverage can lid system
CA2904576C (en) Container end closure with buckle control feature
US9901972B2 (en) End closure with large opening ring pull tab
JPS61273354A (ja) 容器密封キヤツプ
TW202337776A (zh) 罐蓋以及罐容器
TW202335919A (zh) 罐蓋以及罐容器
US20230082001A1 (en) Can lid
JP6741444B2 (ja) 易開封性容器蓋
US20030113416A1 (en) Metal container with seam connecting body and top portion
WO2021241640A1 (ja) 缶蓋用タブ及び缶蓋
EP4190709A1 (en) Can container
TW202335915A (zh) 罐容器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JP2010070225A (ja) 開口容易缶蓋
JP4681354B2 (ja) 開口容易缶蓋
JP2006176147A (ja) 開口容易缶蓋
JP3796057B2 (ja) イージーオープン缶蓋
JPH06127547A (ja) 缶の金属製蓋
JPH09254973A (ja) 簡易開口缶蓋
TW202313411A (zh) 金屬製杯
JP4315318B2 (ja) 開口容易缶蓋
JP4961253B2 (ja) 包装容器用蓋
JP2017137078A (ja) 缶蓋
JPH09254977A (ja) イージーオープン缶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