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7711A - 印刷控制裝置、印刷控制方法、印刷控制程式 - Google Patents

印刷控制裝置、印刷控制方法、印刷控制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7711A
TW202337711A TW112106287A TW112106287A TW202337711A TW 202337711 A TW202337711 A TW 202337711A TW 112106287 A TW112106287 A TW 112106287A TW 112106287 A TW112106287 A TW 112106287A TW 202337711 A TW202337711 A TW 2023377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mark
paper roll
printing control
splic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6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奧龍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7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771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2Conveying or guiding webs through presse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09Central control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2Conveying or guiding webs through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25Regist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插入拼接後的被印刷物正確地實施二次印刷之印刷控制裝置等。 [解決手段] 一種印刷控制裝置(4),其為具備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移動之紙捲實施二次印刷之可旋轉的印版滾筒(13)之印刷裝置的印刷控制裝置,該印刷控制裝置(4)具備: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40),檢測相對於二次印刷中的第1紙捲(50A)插入拼接第2紙捲(50B)時的插入拼接誤差;及旋轉角度校正部(44),基於插入拼接誤差,校正對第2紙捲(50B)實施二次印刷時的印版滾筒(13)的旋轉角度。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40)具備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41),該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41)具備:記號檢測部(411),檢測在一次印刷時印刷在第1紙捲(50A)上之第1記號;第1移動量檢測部(412),檢測第1紙捲(50A)的移動量;及第1記號位置運算部(413),基於所檢測出之第1記號及所檢測出之移動量,運算相對於插入拼接第2紙捲(50B)的紙張拼接位置(RC)之第1記號的位置。

Description

印刷控制裝置、印刷控制方法、印刷控制程式
本發明有關一種印刷控制裝置等。
在捲筒紙等被印刷物上進行印刷之印刷裝置即輪轉式印刷機具備依序印刷青色(C)、品紅色(M)、黃色(Y)、黑色(K)等各顏色之複數個印刷單元。將對準各顏色的刷版的位置稱為「進行套準(Registering)」,並且已知一種調整被印刷物的各部分的搬送速度,以使各顏色的刷版的位置偏移即套準誤差變小的套準控制技術。
專利文獻1中的各印刷單元在被印刷物的預定的位置上印刷用於檢測套準誤差之套準記號(Register Mark)。在沒有套準誤差的情況下,相鄰的兩個印刷單元在同一個被印刷物上印刷之兩種顏色的套準記號的間隔為恆定值,但是存在套準誤差時的相鄰顏色的套準記號的間隔從該恆定值偏移。為了能夠同時檢測這種相鄰顏色的套準記號,利用了具備以相同的間隔配置之兩個光檢測元件之記號感測器。能夠藉由該記號感測器檢測之相鄰顏色的套準記號的實際間隔與所期待的恆定值之差為套準誤差,以其變小的態樣進行套準控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4-17701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以往的印刷裝置中,亦有時進行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捲筒紙實施二次印刷之所謂的追加印刷(additional printing)。又,亦有時藉由相對於印刷中的「舊」捲筒紙插入拼接「新」捲筒紙,在幾乎不停止印刷裝置的情況下,進行切換新舊捲筒紙之所謂的紙張拼接。在同時進行追加印刷和紙張拼接之「追加印刷紙張拼接」中,相對於二次印刷中的「舊」一次印刷完畢的捲筒紙插入拼接「新」一次印刷完畢的捲筒紙。在此,若在紙張拼接時在新舊的一次印刷完畢的捲筒紙的相對位置產生誤差,則無法對紙張拼接後的「新」一次印刷完畢的捲筒紙正確地實施二次印刷。
本發明是鑑於此種情況而開發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插入拼接後的被印刷物正確地實施二次印刷之印刷控制裝置等。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某些態樣的印刷控制裝置為具備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移動之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之可旋轉的印版滾筒之印刷裝置的印刷控制裝置,該印刷控制裝置具備: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檢測相對於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時的插入拼接誤差;及旋轉角度校正部,基於插入拼接誤差,校正對第2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時的印版滾筒的旋轉角度。
在該態樣中,基於對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時的插入拼接誤差來校正印版滾筒的旋轉角度,因此能夠對插入拼接後的第2被印刷物正確地實施二次印刷。
本發明的另一態樣為印刷控制方法。該方法為具備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移動之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之可旋轉的印版滾筒之印刷裝置的印刷控制方法,該印刷控制方法包括:插入拼接誤差檢測步驟,檢測相對於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時的插入拼接誤差;及旋轉角度校正步驟,基於插入拼接誤差,校正對第2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時的印版滾筒的旋轉角度。
再者,將以上構成要素的任意組合或該等表述轉換成方法、裝置、系統、記錄介質、電腦程式等的態樣亦包括在本發明中。 [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能夠對插入拼接後的被印刷物正確地實施二次印刷。
以下,參照圖式,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態樣(以下,亦稱為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在說明和/或圖式中,對相同或等同的構成要素、構件、處理等標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反復說明。圖示的各部分的縮尺或形狀是為了便於說明而適當設定的,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不作限定性解釋。實施方式為例示,對本發明的範圍不作任何限定。實施方式中所記載之所有特徵或該些的組合並不一定是本發明的本質。
圖1示意地表示由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印刷控制裝置控制之印刷裝置10的構造。印刷裝置10可以為將捲筒紙或紙捲(web)設為被印刷物之如圖所示之輪轉式印刷機,亦可以為在不限定於紙之任意的被印刷物上實施印刷之裝置,亦可以為對任意的被處理物實施壓紋加工(embossing)等形狀固定處理之廣義的印刷裝置。作為輪轉式印刷機的印刷裝置10具備:第1印刷單元11A,進行青色(C)印刷;第2印刷單元11B,進行品紅色(M)印刷;第3印刷單元11C,進行黃色(Y)印刷;第4印刷單元11D,進行黑色(K)印刷;及套準控制裝置30。以下,將第1印刷單元11A、第2印刷單元11B、第3印刷單元11C、第4印刷單元11D亦統稱為印刷單元11。各印刷單元11的印刷顏色不限於上述的CMYK,可以將任意的印刷顏色以任意的順序分配到各印刷單元11。為了印刷更多的顏色,亦可以設置5個以上印刷單元。
第1印刷單元11A具備第1印版滾筒13A、第1壓印滾筒17A、第1驅動馬達19A、第1編碼器21A及第1記號感測器23A。第2印刷單元11B具備第2印版滾筒13B、第2壓印滾筒17B、第2驅動馬達19B、第2編碼器21B及第2記號感測器23B。第3印刷單元11C具備第3印版滾筒13C、第3壓印滾筒17C、第3驅動馬達19C、第3編碼器21C及第3記號感測器23C。第4印刷單元11D具備第4印版滾筒13D、第4壓印滾筒17D、第4驅動馬達19D、第4編碼器21D及第4記號感測器23D。以下,將第1印版滾筒13A、第2印版滾筒13B、第3印版滾筒13C、第4印版滾筒13D統稱為印版滾筒13,將第1壓印滾筒17A、第2壓印滾筒17B、第3壓印滾筒17C、第4壓印滾筒17D統稱為壓印滾筒17,將第1驅動馬達19A、第2驅動馬達19B、第3驅動馬達19C、第4驅動馬達19D統稱為驅動馬達19,將第1編碼器21A、第2編碼器21B、第3編碼器21C、第4編碼器21D統稱為編碼器21,將第1記號感測器23A、第2記號感測器23B、第3記號感測器23C、第4記號感測器23D統稱為記號感測器23。
印刷裝置10藉由沿著作為被印刷物的紙捲50或捲筒紙的移動方向(在圖1中,大致從左向右的方向)而設置之各印刷單元11,對紙捲50實施各顏色的印刷。對沿著由複數個引導滾子25及各壓印滾筒17形成之移動路徑移動之紙捲50,由捲繞在各印刷單元11的各印版滾筒13上之刷版依序印刷各顏色的圖案。
在各印版滾筒13上設置有記號印刷部15,該記號印刷部15將用於套準控制之套準記號等各顏色的記號印刷在紙捲50上。圖2(a)表示沒有各印版滾筒13的刷版的位置偏移即套準誤差時的第1套準記號53A、第2套準記號53B、第3套準記號53C、第4套準記號53D(以下,統稱為套準記號53)的位置關係,圖2(b)表示存在套準誤差時的各顏色的套準記號53的位置關係。
在印刷裝置10進行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紙捲50實施二次印刷之追加印刷的情況下,印刷圖2(a)所示之基準記號52(在圖2(b)中,未圖示)。具體而言,印刷一次印刷中的最初的顏色之第1印刷單元11A的記號印刷部15將基準記號52與第1套準記號53A一起印刷在紙捲50上。基準記號52有時亦表示印刷結束後的紙捲50的裁切位置,因此亦稱為切割記號。再者,亦可以將稱為蜻蜓(dragonfly)的修整記號(trim mark)用作基準記號52。
第1套準記號53A由第1印版滾筒13A的記號印刷部15印刷在紙捲50中的預定的第1位置,第2套準記號53B由第2印版滾筒13B的記號印刷部15印刷在紙捲50中的預定的第2位置,第3套準記號53C由第3印版滾筒13C的記號印刷部15印刷在紙捲50中的預定的第3位置,第4套準記號53D由第4印版滾筒13D的記號印刷部15印刷在紙捲50中的預定的第4位置。
各套準記號53的第1位置(53A)、第2位置(53B)、第3位置(53C)、第4位置(53D)沿著圖2中的上下方向即紙捲50的移動方向以大致等間隔配置。又,各顏色的記號印刷部15在各印版滾筒13每旋轉一次時,將各套準記號53(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時,基準記號52亦)印刷在紙捲50上一次。因此,在紙捲50上,以與各印版滾筒13的外周或圓周(典型地,所有印版滾筒13A、13B、13C、13D相等)相當的預定間隔,沿著移動方向印刷各顏色的套準記號53及基準記號52。例如,雖然省略了圖示,但是在圖2(a)中的第1套準記號53A及基準記號52的上方及下方,在遠離與第1印版滾筒13A的外周相當量的位置,在紙捲50上印刷有相同的第1套準記號53A及基準記號52。
在沒有套準誤差之圖2(a)中,各套準記號53以等間隔L1印刷在沿著紙捲50的移動方向(圖2中的上下方向)之正規的位置。即,印刷有第1套準記號53A之第1位置與印刷有第2套準記號53B之第2位置的相對距離、印刷有第2套準記號53B之第2位置與印刷有第3套準記號53C之第3位置的相對距離、印刷有第3套準記號53C之第3位置與印刷有第4套準記號53D之第4位置的相對距離均與預定間隔L1相等。
另一方面,在存在套準誤差之圖2(b)中,至少一個套準記號53被印刷成從正規的位置偏移。在圖示的例中,第2套準記號53B被印刷成從正規的位置偏移。在該情況下,第1套準記號53A與第2套準記號53B的相對距離比正規的間隔L1小,其差成為套準誤差。同樣地,第2套準記號53B與第3套準記號53C的相對距離比正規的間隔L1大,其差成為套準誤差。
如上所述,在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時,由第1印刷單元11A的記號印刷部15以與第1套準記號53A相同的顏色印刷基準記號52。各顏色的套準記號53A~53D以大致等間隔印刷在沿紙捲50的移動方向(圖2中的上下方向)延伸之帶狀區域51內,相對於此,基準記號52印刷在帶狀區域51外。由第1印刷單元11A的記號印刷部15大致同時印刷之基準記號52和第1套準記號53A印刷在紙捲50的移動方向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為較佳。在圖示的例中,矩形狀的基準記號52的下邊與直角三角形形狀的第1套準記號53A的下邊在左右方向(與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同一直線上。
在印刷各顏色的套準記號53之帶狀區域51中,還可以印刷未圖示的其他圖案或資訊。因此,在帶狀區域51中檢測在移動方向上相鄰的套準記號53之後述的記號感測器23中,為了防止由帶狀區域51內的其他圖案或資訊引起之誤檢測,藉由閘極(gate)限制可檢測時間段。另一方面,基準記號52印刷在帶狀區域51外,在包括基準記號52之帶狀區域中不印刷其他圖案或資訊。因此,在檢測基準記號52之記號感測器23以外其他的記號檢測部中,不需要由閘極限制可檢測時間段。
再者,在以上的例中,在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時,由第1印刷單元11A的記號印刷部15印刷基準記號52,但亦可以由其他印刷單元11B~11D的記號印刷部15在追加印刷的一次印等時印刷基準記號52。又,印刷基準記號52之記號印刷部可以與印刷套準記號53之記號印刷部15分開設置。而且,基準記號52只要印刷在帶狀區域51外的任意的位置即可,如圖示的例所示,基準記號52和套準記號53可以不印刷在紙捲50的移動方向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又,基準記號52可以預先印刷在一次印刷前的紙捲50上。
返回到圖1,各印刷單元11藉由使相同周長的各印版滾筒13旋轉一次而在紙捲50上印刷一次各顏色的圖案,藉由反復該操作而連續地進行印刷。各印版滾筒13由分別並排設置之各驅動馬達19旋轉驅動。在印刷裝置10的印刷動作中,各驅動馬達19一邊彼此取得電同步,一邊使各印版滾筒13以大致相同的旋轉速度旋轉。
並排設置於各驅動馬達19的旋轉軸等之各編碼器21,例如為增量方式的編碼器。該編碼器21在印版滾筒13每旋轉一次時輸出預定次數(多次)的A相、B相的脈衝信號和一次Z相的脈衝信號。A相、B相的脈衝信號由計數器進行計數,計數值根據Z相的脈衝信號而復位。在印版滾筒13的各旋轉中所增加之A相、B相的脈衝信號的計數值表示印版滾筒13的相位或旋轉位置。再者,編碼器21可以是絕對方式等其他任意方式的相位檢測器或旋轉位置檢測器。
圖3示意地表示各印刷單元11的構造。設置於紙捲50的移動方向上的印版滾筒13的下游側(圖3中的右上側)之記號感測器23具備複數個(圖3的例中為兩個)光檢測元件T1、T2。在第二顏色以後的印刷單元11B~11D的記號感測器23B~23D中,兩個光檢測元件T1、T2沿著紙捲50的移動方向(圖3中的上下方向)分開配置。具體而言,上游側的第1光檢測元件T1和下游側的第2光檢測元件T2沿著移動方向的間隔與圖2中的預定間隔L1大致相等。因此,藉由兩個光檢測元件T1、T2大致同時檢測以預定間隔L1印刷之在移動方向上相鄰之套準記號53A~53D。
在第一顏色的印刷單元11A的記號感測器23A中,兩個光檢測元件T1、T2沿著與紙捲50的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圖3中的左右方向)分開配置。作為套準記號檢測部的第1光檢測元件T1檢測圖2的帶狀區域51內的套準記號53A~53D,作為基準記號檢測部的第2光檢測元件T2檢測圖2的帶狀區域51外的基準記號52。再者,在追加印刷的一次印刷時,在通過第1記號感測器23A的檢測區域之紙捲50中,僅印刷有第1套準記號53A及基準記號52,還未印刷有後續的套準記號53B~53D。另一方面,在追加印刷的二次印刷時,在通過第1記號感測器23A的檢測區域之紙捲50中,與基於二次印刷之第1套準記號53A一起印刷有基於一次印刷之四個套準記號53A~53D及基準記號52,因此能夠藉由第1記號感測器23A的兩個光檢測元件T1、T2進行檢測。
第1記號感測器23A中的第1光檢測元件T1與第2光檢測元件T2的間隔根據圖2中的第1套準記號53A與基準記號52的左右方向的距離進行調整。再者,在套準記號53A與基準記號52的距離比預定間隔L1小的情況下,可以將第1記號感測器23A中的第1光檢測元件T1與第2光檢測元件T2的間隔保持為與其他記號感測器23B~23D相同的預定間隔L1。在該情況下,使兩個光檢測元件T1、T2的間隔為L1的第1記號感測器23A在圖3中的紙面內旋轉,並相對於上下方向的紙捲50,以0度和90度之間的適當的角度傾斜配置,藉此使兩個光檢測元件T1、T2的左右方向的距離與第1套準記號53A和基準記號52的左右方向的距離一致。如此,在套準記號53A與基準記號52的距離為預定間隔L1以下的情況下,能夠將兩個光檢測元件T1、T2的間隔為L1的記號感測器23B~23D直接用作第1記號感測器23A。
圖1中的套準控制裝置30藉由各驅動馬達19來調整對應之各印版滾筒13的旋轉角度(相位),以使由各記號感測器23(尤其,第2記號感測器23B~第4記號感測器23D)檢測出之相鄰顏色之間的套準誤差變小。具體而言,第2記號感測器23B檢測第1顏色的第1套準記號53A與第2顏色的第2套準記號53B的間隔,該間隔與正規的間隔L1之差成為第1顏色與第2顏色之間的套準誤差。第3記號感測器23C檢測第1顏色的第1套準記號53A與第2顏色的第2套準記號53B的間隔、第2顏色的第2套準記號53B與第3顏色的第3套準記號53C的間隔,各個間隔與正規的間隔L1之差成為第1顏色與第2顏色之間的套準誤差、第2顏色與第3顏色之間的套準誤差。第4記號感測器23D檢測第1顏色的第1套準記號53A與第2顏色的第2套準記號53B的間隔、第2顏色的第2套準記號53B與第3顏色的第3套準記號53C的間隔、第3顏色的第3套準記號53C與第4顏色的第4套準記號53D的間隔,各個間隔與正規的間隔L1之差成為第1顏色與第2顏色之間的套準誤差、第2顏色與第3顏色之間的套準誤差、第3顏色與第4顏色之間的套準誤差。再者,在追加印刷的二次印刷中,亦可以藉由記號感測器23來檢測基於該二次印刷之套準記號53與基於前一次一次印刷之套準記號53之間的套準誤差。
圖4是對進行追加印刷紙張拼接之印刷裝置10進行控制之印刷控制裝置4的功能方塊圖。印刷控制裝置4具備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41、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42、插入拼接誤差運算部43及旋轉角度校正部44。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41、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42、插入拼接誤差運算部43構成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40。該等功能方塊藉由電腦的中央運算處理裝置、記憶體、輸入裝置、輸出裝置、連接於電腦之配套設備等硬體資源和使用該硬體資源而執行之軟體的協同來實現。與電腦的種類或設置位置無關,上述的各功能方塊可以藉由單一的電腦的硬體資源來實現,亦可以將分散於複數個電腦之硬體資源進行組合來實現。
追加印刷紙張拼接是指,同時進行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紙捲50A、50B實施二次印刷之追加印刷和相對於印刷中的「舊」紙捲50A插入拼接「新」紙捲50B的紙張拼接。在圖4的例中,相對於二次印刷中的作為「舊」第1被印刷物的第1紙捲50A插入拼接作為「新」第2被印刷物的第2紙捲50B。對第1紙捲50A及第2紙捲50B預先實施了一次印刷,各個一次印刷之圖案示意性地圖示為P1及P2。第1紙捲50A捲繞在第1旋轉軸61上,第2紙捲50B捲繞在第2旋轉軸62上。藉由第1旋轉軸61的旋轉,一次印刷完畢的第1紙捲50A沿著移動方向被送出,藉由第2旋轉軸62的旋轉,一次印刷完畢的第2紙捲50B沿著移動方向被送出。
圖4A表示進行從第1紙捲50A向第2紙捲50B的紙張拼接時的印刷裝置10。從第1旋轉軸61送出之第1紙捲50A和從第2旋轉軸62送出之第2紙捲50B在作為插入拼接位置的紙張拼接位置RC處貼合。又,設置於紙張拼接位置RC的前段(圖4中的左側)之切刀等切割部63僅切割第1紙捲50A。其結果,作為印刷裝置10的被印刷物的紙捲50中,除了緊接在紙張拼接位置RC之前及之後的第1紙捲50A與第2紙捲50B重疊之短區間以外,在比紙張拼接位置RC靠後段處(圖4中的右側)僅由第1紙捲50A構成,在比紙張拼接位置RC靠前段處(圖4中的左側)僅由第2紙捲50B構成。
在此,若在紙張拼接時在新舊的一次印刷完畢的第1紙捲50A與第2紙捲50B的相對位置產生誤差,則無法對紙張拼接後的第2紙捲50B正確地實施二次印刷。例如,如圖4A所示,在紙張拼接位置RC的緊後段的第1紙捲50A與第2紙捲50B的重疊區間中,第1紙捲50A的一次印刷圖案P1'與第2紙捲50B的一次印刷圖案P2'的位置應該對齊,但由於外部干擾等影響,有時沿著移動方向彼此會偏移。由於印刷裝置10的各印刷單元11的印版滾筒13對紙張拼接前的第1紙捲50A進行了套準控制,因此若在該狀態下對紙張拼接後的第2紙捲50B進行二次印刷,則二次印刷的圖案會從一次印刷的圖案偏移。
具體而言,在圖4A中,以在第1紙捲50A的一次印刷圖案P1上重疊印刷二次印刷圖案P3之態樣控制印版滾筒13的相位(旋轉角度),如此一來,二次印刷圖案P3不會印刷在第2紙捲50B的一次印刷圖案P2的位置,而會印刷在紙張拼接前的第1紙捲50A的一次印刷圖案P1的位置。例如,在紙張拼接位置RC的緊後段的第1紙捲50A與第2紙捲50B的重疊區間中,印版滾筒13的二次印刷圖案P3會重疊印刷在第1紙捲50A的一次印刷圖案P1'上,而不是印刷在第2紙捲50B的一次印刷圖案P2'上。如以下所說明,依本實施方式的印刷控制裝置4,能夠對紙張拼接後的第2紙捲50B正確地實施二次印刷。
印刷控制裝置4的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40中,藉由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41,檢測相對於紙張拼接位置RC之、在一次印刷時以沿著移動方向的預定間隔印刷在第1紙捲50A上之第1記號的位置,藉由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42,檢測相對於紙張拼接位置RC之、在一次印刷時以沿著移動方向的預定間隔印刷在第2紙捲50B上之第2記號的位置,藉由插入拼接誤差運算部43,基於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41所檢測出之第1記號的位置與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42所檢測出之第2記號的位置之差,運算作為插入拼接誤差的紙張拼接誤差。在此,作為印刷在第1紙捲50A上之第1記號及印刷在第2紙捲50B上之第2記號,圖2中所說明之基準記號52為較佳。如上所述,基準記號52藉由印刷一次印刷中的最初的顏色之第1印刷單元11A的記號印刷部15,以與第1印版滾筒13A的外周相當之預定間隔印刷在第1紙捲50A及第2紙捲50B上。
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41具備記號檢測部411、第1移動量檢測部412及第1記號位置運算部413。記號檢測部411檢測在一次印刷時印刷在第1紙捲50A上之作為第1記號的基準記號52的間隔等。在圖4A的例中,設置有感測器等作為記號檢測部411,該感測器能夠測定在紙張拼接位置RC與後段的測長輥64之間移動之基準記號52。如上所述,基準記號52印刷在帶狀區域51(圖2)外,在包含基準記號52之帶狀區域中不印刷其他圖案或資訊,因此在檢測基準記號52之記號檢測部411中,如記號感測器23B~23D那樣,需要藉由閘極來限制可檢測時間段。
第1移動量檢測部412檢測第1紙捲50A的移動量。第1移動量檢測部412能夠由檢測包括搬送第1紙捲50A之第1旋轉軸61或印版滾筒13在內之任意的旋轉構件的旋轉角度(相位)之編碼器、相位檢測器、旋轉位置檢測器等構成,但在圖4的例中,由檢測測長輥64的旋轉角度之編碼器構成。第1記號位置運算部413基於記號檢測部411所檢測出之作為第1記號的基準記號52的間隔等、和第1移動量檢測部412所檢測出之第1紙捲50A的移動量,運算相對於紙張拼接位置RC之第1記號的位置。例如,第1記號位置運算部413能夠基於記號檢測部411檢測第1記號之後的第1紙捲50A的移動量,運算相對於紙張拼接位置RC之第1記號(例如,與一次印刷圖案P1'同時印刷之基準記號52)的任意時刻中的位置。
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42具備旋轉角度記憶部421、第2移動量檢測部422及第2記號位置運算部423。旋轉角度記憶部421記憶至少一個第2記號(例如,與一次印刷圖案P2'同時印刷之基準記號52)的位置,作為第2旋轉軸62的旋轉角度(相位)。
第2移動量檢測部422檢測第2紙捲50B的移動量。第2移動量檢測部422能夠由檢測包括搬送第2紙捲50B之第2旋轉軸62或印版滾筒13在內之任意的旋轉構件的旋轉角度(相位)之編碼器、相位檢測器、旋轉位置檢測器等構成,但在圖4的例中,與第1移動量檢測部412同樣地,由檢測測長輥64的旋轉角度之編碼器構成。第2記號位置運算部423基於旋轉角度記憶部421所記憶之第2記號的旋轉位置和第2移動量檢測部422所檢測出之第2紙捲50B的移動量,運算相對於紙張拼接位置RC之第2記號的位置。例如,第2記號位置運算部423能夠基於第2紙捲50B從旋轉角度記憶部421所記憶之第2記號的旋轉位置的移動量,運算相對於紙張拼接位置RC之第2記號(例如,與一次印刷圖案P2'同時印刷之基準記號52)的任意時刻中的位置。
插入拼接誤差運算部43基於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41所檢測出之第1記號(例如,與一次印刷圖案P1'同時印刷之基準記號52)的位置、和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42所檢測出之第2記號(例如,與一次印刷圖案P2'同時印刷之基準記號52)的位置之差,運算作為相對於二次印刷中的第1紙捲50A插入拼接第2紙捲50B時的插入拼接誤差的紙張拼接誤差。再者,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40亦可以由感測器等構成,該感測器能夠直接檢測紙張拼接位置RC的緊後段的第1紙捲50A與第2紙捲50B的重疊區間中之作為與一次印刷圖案P1'同時印刷之第1記號的基準記號52、和作為與一次印刷圖案P2'同時印刷之第2記號的基準記號52的位置之差。
旋轉角度校正部44基於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40所檢測出之插入拼接誤差,藉由驅動馬達19來校正對第2紙捲50B實施二次印刷時的印版滾筒13的旋轉角度(相位)。如圖4B所示,從圖4A中進行之紙張拼接後經過一定時間之後,校正了印刷裝置10對紙張拼接後的第2紙捲50B實施二次印刷時的印版滾筒13的相位,因此印版滾筒13的二次印刷圖案P3會正確地重疊印刷在第2紙捲50B的一次印刷圖案P2上,而不是第1紙捲50A的一次印刷圖案P1'上。
以上,基於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作為例示的實施方式中的各構成要素或各處理的組合中能夠實現各種變形例,此種變形例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這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
在實施方式中,作為被印刷物例示了捲筒紙即紙捲50,但印刷裝置10能夠在任意的被印刷物上進行印刷。例如,被印刷物可以為由任意的材料形成之片材,亦可以為容器或產品等任意形狀的個體表面。
再者,實施方式中所說明之各裝置或各方法的構造、作用、功能能夠藉由硬體資源或軟體資源,或者硬體資源與軟體資源的協同來實現。作為硬體資源,例如,能夠利用處理器、ROM、RAM、各種積體電路。作為軟體資源,例如,能夠利用作業系統、應用等程式。 本申請案係主張基於2022年3月16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22-041746號的優先權。該日本申請案的全部內容係藉由參閱而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4:印刷控制裝置 10:印刷裝置 11:印刷單元 13:印版滾筒 15:記號印刷部 19:驅動馬達 21:編碼器 23:記號感測器 30:套準控制裝置 40: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 41: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 42: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 43:插入拼接誤差運算部 44:旋轉角度校正部 50:紙捲 50A:第1紙捲 50B:第2紙捲 51:帶狀區域 52:基準記號 53:套準記號 61:第1旋轉軸 62:第2旋轉軸 63:切割部 411:記號檢測部 412:第1移動量檢測部 413:第1記號位置運算部 421:旋轉角度記憶部 422:第2移動量檢測部 423:第2記號位置運算部 T1:第1光檢測元件 T2:第2光檢測元件
[圖1]示意地表示由印刷控制裝置控制之印刷裝置的構造。 [圖2]表示各顏色的套準記號的位置關係。 [圖3]示意地表示印刷單元的構造。 [圖4]對進行追加印刷紙張拼接之印刷裝置進行控制之印刷控制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4:印刷控制裝置
13:印版滾筒
17:壓印滾筒
19:驅動馬達
23:記號感測器
30:套準控制裝置
40: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
41:第1記號位置檢測部
42: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
43:插入拼接誤差運算部
44:旋轉角度校正部
50A:第1紙捲
50B:第2紙捲
61:第1旋轉軸
62:第2旋轉軸
63:切割部
64:測長輥
411:記號檢測部
412:第1移動量檢測部
413:第1記號位置運算部
421:旋轉角度記憶部
422:第2移動量檢測部
423:第2記號位置運算部
P1,P1',P2,P2':一次印刷圖案
P3:二次印刷圖案
RC:紙張拼接位置

Claims (6)

  1. 一種印刷控制裝置,其為具備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移動之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之可旋轉的印版滾筒之印刷裝置的印刷控制裝置,該印刷控制裝置具備: 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檢測相對於前述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時的插入拼接誤差;及 旋轉角度校正部,基於前述插入拼接誤差,校正對前述第2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時的前述印版滾筒的旋轉角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印刷控制裝置,其中 前述插入拼接誤差檢測部具備: 記號檢測部,檢測在前述一次印刷時以沿著移動方向的預定間隔印刷在前述第1被印刷物上之第1記號; 第1移動量檢測部,檢測前述第1被印刷物的移動量; 第1記號位置運算部,基於前述所檢測出之第1記號及前述所檢測出之移動量,運算相對於插入拼接前述第2被印刷物的插入拼接位置之前述第1記號的位置; 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檢測相對於前述插入拼接位置之、在前述一次印刷時以沿著移動方向的預定間隔印刷在前述第2被印刷物上之第2記號的位置;及 插入拼接誤差運算部,基於前述第1記號位置運算部所運算出之前述第1記號的位置和前述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所檢測出之前述第2記號的位置之差,運算前述插入拼接誤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印刷控制裝置,其中 前述第2記號位置檢測部具備: 旋轉角度記憶部,記憶至少一個前述第2記號的位置,作為將所捲繞之前述第2被印刷物向移動方向送出之旋轉軸的旋轉角度; 第2移動量檢測部,檢測前述第2被印刷物的移動量;及 第2記號位置運算部,基於前述所記憶之旋轉角度及前述所檢測出之移動量,運算相對於前述插入拼接位置之前述第2記號的位置。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之任一項所述之印刷控制裝置,其中 前述第1被印刷物及前述第2被印刷物為紙,前述插入拼接誤差為紙張拼接誤差。
  5. 一種印刷控制方法,其為具備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移動之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之可旋轉的印版滾筒之印刷裝置的印刷控制方法,該印刷控制方法包括: 插入拼接誤差檢測步驟,檢測相對於前述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時的插入拼接誤差;及 旋轉角度校正步驟,基於前述插入拼接誤差,校正對前述第2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時的前述印版滾筒的旋轉角度。
  6. 一種印刷控制程式,其為具備對實施了一次印刷之移動之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之可旋轉的印版滾筒之印刷裝置的印刷控制程式,該印刷控制程式使電腦執行如下步驟: 插入拼接誤差檢測步驟,檢測相對於前述二次印刷中的第1被印刷物插入拼接第2被印刷物時的插入拼接誤差;及 旋轉角度校正步驟,基於前述插入拼接誤差,校正對前述第2被印刷物實施二次印刷時的前述印版滾筒的旋轉角度。
TW112106287A 2022-03-16 2023-02-21 印刷控制裝置、印刷控制方法、印刷控制程式 TW2023377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1746 2022-03-16
JP2022041746A JP2023136235A (ja) 2022-03-16 2022-03-16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7711A true TW202337711A (zh) 2023-10-01

Family

ID=8798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6287A TW202337711A (zh) 2022-03-16 2023-02-21 印刷控制裝置、印刷控制方法、印刷控制程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36235A (zh)
KR (1) KR20230135506A (zh)
CN (1) CN116766741A (zh)
TW (1) TW202337711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4138B2 (ja) 2013-03-14 2017-08-23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のプリセッ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36235A (ja) 2023-09-29
KR20230135506A (ko) 2023-09-25
CN116766741A (zh)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6625B1 (ko) 예측 오차 검출 장치 및 예측 오차 검출 방법
JP5636349B2 (ja) 枚葉デジタル印刷方法
EP3398785B1 (en) Duplex printing method
US8160361B2 (en)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marks and printing machine
JP2013537860A (ja) 印刷機械のための色の見当合わせ方法及び装置
US6619209B2 (en) Process and printing machine for determining registration errors
US6817295B2 (en) Method and illustration device for register mark setting
TW202337711A (zh) 印刷控制裝置、印刷控制方法、印刷控制程式
US64966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registration in a multicolor printing machine based on change in dimensions of printing substrate
US8573592B2 (en) Inline skew and lateral measurement of a sheet during printing
JP7458305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印刷プログラム
JP2842121B2 (ja) 見当制御装置のプリセット装置
TWI814115B (zh) 印刷裝置、印刷方法、印刷程式
TWI802060B (zh) 印刷裝置、印刷方法、印刷程式
JP6074935B2 (ja) グラビア印刷機
TW202337710A (zh) 套準控制裝置、套準控制方法、套準控制程式、控制裝置
TW202411080A (zh) 在列印介質上對齊列印圖案的方法及列印裝置
TWI590955B (zh) Set vers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15876131A (zh) 物料带上的参考标记的测量值修正
JPH0542668A (ja) 見当制御装置
JP2003072034A (ja) 見当制御装置のプリセット方法
JP2009190274A (ja) 多色刷り印刷機および多色刷り印刷方法
JPH10217431A (ja) 折り見当制御装置
JP2009190273A (ja) 多色刷り印刷機および多色刷り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