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7587A - 板材進給裝置 - Google Patents

板材進給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7587A
TW202337587A TW111148723A TW111148723A TW202337587A TW 202337587 A TW202337587 A TW 202337587A TW 111148723 A TW111148723 A TW 111148723A TW 111148723 A TW111148723 A TW 111148723A TW 202337587 A TW202337587 A TW 2023375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eeding device
aforementioned
eccentric cam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8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鈴木健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共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共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共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7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758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4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 B21D43/08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rollers
    • B21D43/09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by means in mechan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work by rollers by one or more pairs of rollers for feeding sheet or strip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實現低耗電、提升耐久性且以高精確度搬送板材之板材進給裝置。搬送藉由第1輥子103及第2輥子104所夾持之板材的板材進給裝置101具備用以將已被夾持之板材釋放的釋放機構112,釋放機構112具備:偏心凸輪201;偏心凸輪軸承202,是沿著偏心凸輪201之側面配置;導件203,是配置成可與偏心凸輪軸承202接觸;及塊體204,是配置成可與導件203接觸,且與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連接,釋放機構112藉由偏心凸輪201旋轉,透過偏心凸輪軸承202,使導件203相對於塊體204在水平方向上動作,而讓與塊體204連接之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在鉛直方向上動作。

Description

板材進給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可實現低耗電、可提升耐久性、且可對沖壓裝置般之加工裝置等以高精確度搬送板材之板材進給裝置。
背景技術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輥子型材料進給裝置,其具有:框體;第1被動進給輥子;第2進給輥子;與第1被動進給輥子成驅動卡合關係而旋轉之第1驅動馬達;及,與第1被動進給輥子成驅動卡合關係而旋轉之第2驅動馬達。而且,於此輥子型材料進給裝置中具備變速齒輪裝置,其可使第2進給輥子與第1被動進給輥子成協作關係而驅動,變速齒輪裝置是具有安裝於第1被動進給輥子之第1驅動齒輪、及與第1驅動齒輪成驅動卡合關係之第1被動齒輪、及用以將第1被動齒輪與第2進給輥子結合之中間結合構件。又,第2進給輥子是可旋轉地支撐在可動輥子支撐體內,且設置於框體與可動輥子支撐體之間的力產生致動器為了在第2進給輥子與第1被動進給輥子之間固持工作物,而與可動輥子支撐體協作,以在第2進給輥子與第1被動進給輥子之間發生固持力。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第2013-536086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於專利文獻1之輥子型材料進給裝置中,雖是藉由力產生致動器抬起支撐第2進給輥子之可動輥子支撐體,而釋放位於第2進給輥子與第1被動進給輥子之間所固持之工作物,但欲抬起可動輥子支撐體,有必要使用大容量之馬達作為力產生致動器等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板材進給裝置,其可解決上述問題,可實現低耗電、可提升耐久性、且可以高精確度搬送板材。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依本發明之一個觀點,構成為一種板材進給裝置,包含有:殼體;收容於殼體內之第1輥子;收容於殼體內之第2輥子;支撐第1輥子之第1輥子支撐構件;及支撐第2輥子之第2輥子支撐構件,且構成為藉由第1輥子及第2輥子夾持板材,隨著第1輥子及第2輥子的旋轉來搬送板材,該板材進給裝置更具備用以將已被夾持之板材釋放的釋放機構,該釋放機構具備:偏心凸輪;軸承,是沿著偏心凸輪之側面配置;導件,是配置成可與軸承接觸;及塊體,是配置成可與導件接觸,且與第1輥子支撐構件及第2輥子支撐構件中之一個輥子支撐構件連接,釋放機構構成為:藉由將偏心凸輪旋轉,透過軸承,使導件相對於塊體在水平方向上動作,而使與塊體連接之一個輥子支撐構件在鉛直方向上動作。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板材進給裝置更具備:第1馬達,是與第1輥子連結,用於使第1輥子旋轉;及第2馬達,是與第2輥子連結,用於使第2輥子旋轉。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板材進給裝置更具備:第1馬達,是與第1輥子及第2輥子中之一個輥子連結,用於使一個輥子旋轉;第1齒輪,是設置於固定有前述一個輥子的輥子軸;及第2齒輪,是設置於固定有第1輥子及第2輥子中之另一個輥子的輥子軸,第1齒輪與第2齒輪卡合,另一個輥子隨著第1馬達讓一個輥子旋轉而旋轉。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在板材進給裝置中,軸承具備:內輪部,是沿著偏心凸輪之側面固定;及外輪部,是配置成可與導件接觸。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板材進給裝置更具備彈性構件,前述彈性構件是配置於殼體與一個輥子支撐構件之間,導件及塊體在已將板材釋放的情況下,藉由彈性構件透過一個輥子支撐構件,而對偏心凸輪及軸承推壓。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在板材進給裝置中,彈性構件為空氣彈簧或是線圈彈簧。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在板材進給裝置中,釋放機構是構成為:為了讓一個輥子支撐構件在鉛直方向上動作以夾持板材,而將偏心凸輪旋轉,以使彈性構件在鉛直方向上延伸。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在板材進給裝置中,釋放機構是構成為:在已將板材夾持的情況下,在塊體與導件之間設置間隙。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板材進給裝置更具備第3馬達,釋放機構更具備軸桿,該軸桿是與第3馬達連結,用於使偏心凸輪旋轉,板材進給裝置是構成為:回應第3馬達之旋轉,而使軸桿旋轉,讓一個輥子支撐構件在鉛直方向上動作。
依本發明之一個具體例,在板材進給裝置中,第3馬達是構成為:藉由來自板材進給裝置之外部的訊號,以於偏心凸輪旋轉之間停止偏心凸輪的旋轉,而停止板材之搬送。 發明效果
依本發明,可以小的驅動力來得到大的材料握持力(夾持力),藉此,可以低耗電來夾持或釋放板材,又,與習知相比,可以更提升耐久性。進而,可以高速夾持或釋放板材,可以高精確度間歇且分別定量地搬送板材。
另,本發明之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從附圖相關之以下之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記載應可清楚明瞭。
以下,就本發明之實施例參照圖式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並非受限於該等實施例。
參照圖1至6,針對作為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形態之板材進給裝置101說明。板材進給裝置101具備:本體殼體102;第1輥子(下側輥子)103,是收容於本體殼體102內;及第2輥子(上側輥子)104,是收容於本體殼體102內,且配置於下側輥子103之鉛直方向的上側。又,板材進給裝置101具備:第1輥子支撐構件(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是收容於本體殼體102內,將下側輥子103支撐成可旋轉;及第2輥子支撐構件(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是收容於本體殼體102內,將上側輥子104支撐成可旋轉。下側輥子103被固定於第1輥子軸(下側輥子軸)107,可以第1輥子軸線(下側輥子軸線)105為中心旋轉,上側輥子104被固定於第2輥子軸(上側輥子軸)108,可以第2輥子軸線(上側輥子軸線)106為中心旋轉。藉由下側輥子103及上側輥子104接觸並夾持(clamp)被板材導件117所引導的板材,並且下側輥子103及上側輥子104旋轉,而搬送已被夾持的板材。板材進給裝置101具備輥子用馬達114,該輥子用馬達114是與下側輥子103及上側輥子104中之一個輥子連結,用於使該一個輥子旋轉。在圖1、圖3及圖4中,輥子用馬達114是與本體殼體102連結,以直接將下側輥子103旋轉,但輥子用馬達114亦可與本體殼體102連結,以直接將上側輥子104旋轉。
輥子用馬達114亦可具備:定子,具有中空部分,且略呈圓筒形;及轉子,是配置於定子的中空部分,具有中空部分,並且略呈圓筒形。在圖1、圖3及圖4中,輥子用馬達114的轉子是透過下側輥子軸107而與下側輥子103連結。下側輥子103隨著輥子用馬達114之轉子的旋轉而相對於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旋轉。輥子用馬達114亦可具備收容定子之馬達殼體,但馬達殼體亦可構成為不收容定子全部,而使定子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觸外部空氣。依此,當定子一部分直接接觸於外部空氣時,就可提升輥子用馬達114之空氣冷卻的效率。又,為了測定轉子的旋轉角度來檢測出旋轉速度,輥子用馬達114亦可在相對於與板材進給裝置101連結側之端部相反側之端部上,具備輥子用旋轉角度感測器116。以輥子用旋轉角度感測器116來說,例如有磁力型解角器(Magnetic resolver)、光學型編碼器。
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亦可具備下側輥子軸承111,亦可藉由下側輥子軸承111將下側輥子軸107之兩端部支撐成可旋轉,而將固定於下側輥子軸107的下側輥子103支撐成可旋轉。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亦可具備上側輥子軸承(未圖示),亦可藉由上側輥子軸承將上側輥子軸108之兩端部支撐成可旋轉,而將固定於上側輥子軸108的上側輥子104支撐成可旋轉。
板材進給裝置101具備:用於將已被夾持的板材釋放的釋放機構112。釋放機構112是因應所夾持之板材的厚度而調整。釋放機構112具備:偏心凸輪201;偏心凸輪軸承202,是沿著偏心凸輪201的側面配置;導件203,是配置成可與偏心凸輪軸承202接觸;及塊體204,是配置成可與導件203接觸,且與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及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中之一個輥子支撐構件連接。在圖1至圖4中,為了構成為可使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在鉛直方向上動作,釋放機構112是透過塊體204與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連接,但是在構成為可使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在鉛直方向上動作的情況下,釋放機構112亦可透過塊體204與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連接。另,以下是以釋放機構112透過塊體204而與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連接為前提來說明,但釋放機構112透過塊體204而連接於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的情形亦是同樣。在塊體204設置有略呈長方體之穿孔,偏心凸輪201、偏心凸輪軸承202及導件203以至少使該等一部分被收容於穿孔的方式配置於穿孔內。另,塊體204亦可為與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呈一體。釋放機構112藉由將偏心凸輪201旋轉,透過偏心凸輪軸承202,而使導件203相對於塊體204在水平方向上動作,就可讓與塊體204連接的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在鉛直方向上動作。
更具體地說明釋放機構112。板材進給裝置101具備與本體殼體102連接之釋放用馬達118。釋放機構112具備用於使偏心凸輪201旋轉的軸桿209。釋放用馬達118亦可具備:定子,具有中空部分,且略呈圓筒形;及轉子,是配置於定子的中空部分,具有中空部分,並且略呈圓筒形。軸桿209是與釋放用馬達118的轉子連結,略呈圓柱形的偏心凸輪201是以使其旋轉軸線自軸桿209之軸桿軸線211偏移(offset)的方式與軸桿209連接。另,偏心凸輪201亦可與軸桿209呈一體。當釋放用馬達118的轉子旋轉時,軸桿209會以軸桿軸線211為中心旋轉,隨著軸桿209的旋轉,與軸桿209連接的偏心凸輪201也會旋轉。釋放機構112亦可具備軸桿軸承210,軸桿軸承210亦可將軸桿209之兩端部支撐成可旋轉。
偏心凸輪軸承202具備:沿著偏心凸輪201的側面固定之內輪部205;及配置成可與導件203接觸之外輪部206。內輪部205亦可為與偏心凸輪201呈一體。外輪部206是可沿著導件203之圓弧部接觸。外輪部206亦可不被固定於導件203之圓弧部,又,亦可被固定於該導件203之圓弧部,在固定於該導件203之圓弧部的情況下,亦可與導件203呈一體。偏心凸輪軸承202亦可為使內輪部205相對於外輪部206滑動的滑動軸承,亦可為在內輪部205與外輪部206之間插入有複數支滾柱(滾針/needle)207之滾動軸承。藉由安裝偏心凸輪軸承202,可將偏心凸輪201相對於導件203之滑動速度降低,可將承受載重之部分的表面壓力降低。
導件203在於導件203之圓弧部的相反側具備滑動部,導件203之滑動部是配置成可與塊體204之穿孔的上表面。導件203之滑動部在相對於塊體204之穿孔的上表面接觸時,可相對於塊體204之穿孔的上表面而往水平方向滑動。導件203之滑動部亦可相對於塊體204之穿孔的上表面不始終接觸,特別是在夾持板材的狀況下,亦可在導件203之滑動部與塊體204之穿孔的上表面之間設置間隙208。
圖5A是顯示已將板材釋放的狀態之釋放機構112,且顯示藉由塊體204及與塊體204連接之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往鉛直方向上側動作,使藉由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所支撐之上側輥子104往鉛直方向上側上抬而將板材釋放的狀態。在這情況下,偏心凸輪201之旋轉軸線是相對於軸桿209之軸桿軸線211而配置於鉛直方向上側。
當釋放用馬達118之轉子開始旋轉時,如圖5B所示,與釋放用馬達118之轉子連結之軸桿209以軸桿軸線211為中心旋轉,隨著軸桿209的旋轉,與軸桿209連接之偏心凸輪201也會旋轉。當偏心凸輪201旋轉時,導件203藉由偏心凸輪軸承202而相對於塊體204往水平方向滑動。在圖5B中,軸桿209及偏心凸輪201往逆時針方向旋轉,偏心凸輪201之旋轉軸線從板材進給裝置101的側邊觀看,以軸桿209之軸桿軸線211為中心,從鉛直方向上側旋轉小於90°,而相對於軸桿軸線211配置在水平方向左側且鉛直方向上側,導件203則相對於塊體204往水平方向左側滑動。藉此,塊體204及與塊體204連接之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往鉛直方向下側動作。
釋放用馬達118進而旋轉,如圖5C顯示,與釋放用馬達118之轉子連結之軸桿209以軸桿軸線211為中心進而旋轉,隨著軸桿209之旋轉,與軸桿209連接之偏心凸輪201亦進而旋轉。偏心凸輪201進而旋轉,導件203藉由偏心凸輪軸承202而相對於塊體204往水平方向相反側滑動。在圖5C中,軸桿209及偏心凸輪201更往逆時針方向旋轉,偏心凸輪201之旋轉軸線從板材進給裝置101之側方觀看,是以軸桿209之軸桿軸線211為中心從鉛直方向上側旋轉超過90°,而相對於軸桿軸線211配置在水平方向左側且鉛直方向下側,導件203是相對於塊體204往水平方向右側滑動。藉此,塊體204及與塊體204連接之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更往鉛直方向下側動作。如此一來,藉由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所支撐的上側輥子104往鉛直方向下側下降,從已將板材釋放的狀態轉換成已將板材夾持的狀態。
圖5D是顯示已將板材夾持的狀態之釋放機構112,且顯示了釋放用馬達118之轉子在從旋轉開始到旋轉180°以上時,塊體204及與塊體204連接之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就往鉛直方向下側動作直至下限,藉由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所支撐的上側輥子104往鉛直方向下側下降而將板材夾持的狀態。在這情況下,偏心凸輪201之旋轉軸線是相對於軸桿209之軸桿軸線211而配置於鉛直方向下側。
又,藉由與上述相反地將釋放用馬達118之轉子旋轉,使塊體204及與塊體204連接的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往鉛直方向上側動作直至上限,使藉由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所支撐的上側輥子104往鉛直方向上側提起,便可從已將板材夾持的狀態轉換成已將板材釋放的狀態。如此一來,釋放機構112回應藉由釋放用馬達118之旋轉而使軸桿209旋轉,可使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在鉛直方向上動作。另,塊體204及與塊體204連接的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亦可無須往鉛直方向上側動作直至上限以及/或者往鉛直方向下側動作直至下限,亦可因應板材的厚度在上限與下限之間任一個範圍內動作。
板材進給裝置101亦可更具備配置於本體殼體102與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之間的彈性構件113。在已將板材釋放的情況下,導件203及塊體204藉由彈性構件113之彈力透過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對偏心凸輪201及偏心凸輪軸承202推壓。彈性構件113亦可為空氣彈簧或者線圈彈簧。空氣彈簧,例如可從外部調整彈力來調整推壓力,又,可將在板材進給裝置101動作時所產生的振動吸收。另,彈性構件113不限於該等,也可為其他的彈性構件。又,偏心凸輪軸承202之外輪部206亦可藉由彈性構件113之彈力推壓,以與導件203之圓弧部接觸。
如圖3所示,在板材進給裝置101已將板材釋放的情況下,偏心凸輪201之旋轉軸線是相對於軸桿209之軸桿軸線211配置於鉛直方向上側。當偏心凸輪201旋轉時,基於彈性構件113之復原力,彈性構件113往鉛直方向下側延伸,塊體204及與塊體204連接的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會往鉛直方向下側下壓。基於彈性構件113的復原力,板材被夾持於下側輥子103與上側輥子104之間。如圖4所示,在板材進給裝置101已將板材夾持的情況下,偏心凸輪201之旋轉軸線是相對於軸桿209之軸桿軸線211配置於鉛直方向下側。當偏心凸輪201逆轉時,塊體204及與塊體204連接的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藉由偏心凸輪201往鉛直方向上側上提,彈性構件113會往鉛直方向上側縮短。如此一來,釋放機構112為了讓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往鉛直方向下側動作以夾持板材,可使彈性構件113往鉛直方向延伸,又為了讓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往鉛直方向上側動作以釋放板材,可使偏心凸輪201旋轉,以使彈性構件113往鉛直方向縮短。
如圖4所示,在釋放機構112中,於已將板材夾持的情況下,亦可設置作為導件203與塊體204之間的餘裕發揮功能的間隙208。間隙208的高度亦可為1mm以下,較佳為0.5mm以下,更佳為0.2mm。在已將板材夾持的情況下,藉由彈性構件113基於其復原力將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往鉛直方向下側推壓,板材被夾持在下側輥子103與上側輥子104之間,但藉由確保間隙208,彈性構件113的復原力可充分地作用在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以用於夾持板材。
釋放用馬達118為了測定轉子的旋轉角度,亦可在相對於軸桿209與轉子連接之側的端部相反側的端部上,具備釋放用旋轉角度感測器119。以釋放用旋轉角度感測器119來說,例如有磁力型解角器、光學型編碼器。基於藉由釋放用旋轉角度感測器119所測定的轉子的旋轉角度來調整釋放用馬達118之轉子的旋轉角度,藉此可將偏心凸輪201旋轉任意角度,可將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調整至任意高度。藉此,板材進給裝置101可將上側輥子104調整至任意高度而將板材釋放。
板材進給裝置101間歇且分別定量地將板材搬送到沖壓裝置般之加工裝置等,但釋放用馬達118亦可接收來自加工裝置等之板材進給裝置101之外部的訊號。釋放用馬達118為了讓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往鉛直方向下側動作將板材夾持且搬送,亦可藉由來自外部的訊號,使轉子旋轉到預定的第1旋轉角度。又,釋放用馬達118為了在將板材夾持且搬送之間讓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往鉛直方向上側動作而停止板材之搬送,亦可藉由來自外部之訊號,使轉子逆向旋轉到預定之第2旋轉角度。如此,釋放用馬達118亦可使轉子旋轉,以與加工裝置等之動作同步間歇地且分別定量地將板材搬送到加工裝置等。又,釋放用馬達118為了停止間歇且分別定量地將板材搬送到加工裝置等,亦可藉由來自外部的訊號,在第1旋轉角度與第2旋轉角度之間使轉子旋轉,且在偏心凸輪201旋轉之間停止轉子之旋轉,而停止偏心凸輪201之旋轉。
板材進給裝置101亦可具備第2輥子用馬達。第2輥子用馬達亦可具有與輥子用馬達114相同構造,例如具備:定子,具有中空部分,且略呈圓筒形;及轉子,是配置於定子之中空部分,具有中空部分,並且略呈圓筒形。第2輥子用馬達之轉子是透過上側輥子軸108而與上側輥子104連結。上側輥子104是隨著第2輥子用馬達之轉子的旋轉,而相對於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旋轉。如此,各馬達與各個輥子連結,藉由將各個輥子旋轉,即使將各馬達之旋轉容量縮小,亦可以搬送重量大的板材,因此可提供搬送能力高之板材進給裝置101。
另,在板材進給裝置101具備第2輥子用馬達的情況下,板材進給裝置101亦可具備控制裝置,前述控制裝置接收:藉由輥子用馬達114所具備之輥子用旋轉角度感測器116所檢測之轉子的旋轉速度的訊號、與藉由第2輥子用馬達所具備之輥子用旋轉角度感測器所檢測之轉子的旋轉角度的訊號。控制裝置藉由判定該等所檢測的旋轉速度是否對應於預定的旋轉速度,控制各馬達之轉子的旋轉速度,可使下側輥子103及上側輥子104以預定的旋轉速度同步旋轉。
板材進給裝置101亦可具備傳達機構115,前述傳達機構115將輥子用馬達114之轉子的旋轉傳遞至上側輥子104。傳達機構115具備:第1齒輪(下側輥子齒輪),設置於固定有下側輥子103的下側輥子軸107;及第2齒輪(上側輥子齒輪),設置於固定有上側輥子104的上側輥子軸108。使下側輥子齒輪與上側輥子齒輪相嚙合而卡合,下側輥子齒輪的旋轉會傳遞至上側輥子齒輪。藉此,隨著輥子用馬達114之轉子的旋轉所造成之下側輥子103的旋轉,使上側輥子104旋轉。另,在圖1中,傳達機構115被設置於相對於輥子用馬達114相反側之下側輥子軸107的端部及上側輥子軸108的端部,但亦可設置於與輥子用馬達114相同側之下側輥子軸107的端部及上側輥子軸108的端部。藉由傳達機構115來將旋轉傳遞,藉此可使下側輥子103及上側輥子104同步旋轉。
在板材進給裝置101中,亦可在固定有下側輥子103及上側輥子104中之至少1個輥子的輥子軸設置有結合裝置121,透過結合裝置121,使至少1個輥子相對於本體殼體102在鉛直方向上動作。在圖1、圖3、圖4及圖6中,在固定有上側輥子104的上側輥子軸108設置有結合裝置121,透過結合裝置121,藉由下側輥子齒輪的旋轉所造成之上側輥子齒輪的旋轉會傳遞至上側輥子軸108,上側輥子104可以旋轉,又,透過結合裝置121,上側輥子104及支撐上側輥子104的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可相對於本體殼體102在鉛直方向上動作,藉此,可以將藉由板材導件117所引導的板材夾持,又可以將該板材釋放。另,亦可使用第2輥子用馬達來替代傳達機構115,透過結合裝置121,第2輥子用馬達之轉子的旋轉會傳遞至上側輥子軸108,上側輥子104可以旋轉,又,透過結合裝置121,上側輥子104及支撐上側輥子104的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可相對於第2輥子用馬達及本體殼體102在鉛直方向上動作。
在圖6顯示了固定有上側輥子104的上側輥子軸108、結合裝置121及固定有上側輥子齒輪的上側輥子齒輪軸120的關係。在板材進給裝置101中,在固定有上側輥子104的上側輥子軸108設置結合裝置121,上側輥子軸108與上側輥子齒輪軸120是透過結合裝置121所連結。藉由使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在鉛直方向上動作,可使上側輥子104透過結合裝置121相對於本體殼體102在鉛直方向上動作,就無須使傳達機構115相對於本體殼體102在鉛直方向上動作。在圖3中,以使上側輥子軸108之上側輥子軸線106自上側輥子齒輪軸120的軸線偏移的方式,透過結合裝置121使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及上側輥子104相對於本體殼體102往鉛直方向上側動作,來將板材釋放。在圖4中,以使上側輥子軸108之上側輥子軸線106與上側輥子齒輪軸120的軸線對齊的方式,透過結合裝置121而使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及上側輥子104相對於本體殼體102往鉛直方向下側動作,將板材夾持。作為結合裝置121,只要是在想要夾持板材的情況下,可透過上側輥子軸108使上側輥子104往鉛直方向下側動作,在想要釋放板材的情況下,可透過上側輥子軸108使上側輥子104往鉛直方向上側動作即可。作為如此的結合裝置,例如有Oldham聯結器(Oldham coupling)。藉由結合裝置121,可在不改變傳達機構115在鉛直方向的位置之狀態下,讓上側輥子104在鉛直方向上動作,來夾持或釋放板材。另,在圖6中,由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在鉛直方向上動作,使上側輥子軸108與上側輥子齒輪軸120透過結合裝置121而連結,但亦可構成為使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在鉛直方向上動作的情況下,使下側輥子軸107與下側輥子齒輪軸透過結合裝置121連結,即可在不改變傳達機構115在鉛直方向的位置之狀態下,讓下側輥子103在鉛直方向上動作,以夾持或釋放板材。
如圖7所示,作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板材進給裝置101具備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前述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在於相對於與輥子用馬達114連結之下側輥子103之一個端部相反側之另一個端子上,與下側輥子103連結,用於使下側輥子103旋轉。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亦可具備:定子,具有中空部分,且略呈圓筒形;及轉子,是配置於定子的中空部分,具有中空部分,並且略呈圓筒形。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之轉子透過下側輥子軸107而與下側輥子103連結。下側輥子103隨著輥子用馬達114之轉子及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的旋轉,而相對於下側輥子支撐構件109旋轉。輥子用馬達114為了測定轉子的旋轉角度來檢測旋轉速度,在相對於與板材進給裝置101連結之側的端部相反側的端部上,具備輥子用旋轉角度感測器116,除此之外,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不具輥子用旋轉角度感測器。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在事前被設定為轉子與輥子用馬達114之轉子相同的旋轉角度旋轉。例如,將輥子用馬達114及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設定為相同的馬達,藉由相同大小的電流流經輥子用馬達114及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之轉子可以與輥子用馬達114之轉子相同的旋轉速度旋轉。依此,在下側輥子103之兩端上與馬達連結,讓兩端的馬達之轉子以相同的旋轉速度旋轉時,就可使下側輥子103不會扭曲,可以在其兩端上以相同速度搬送板材。
板材進給裝置101亦可具備與傳達機構115相同構成之第2傳達機構123,前述傳達機構123將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之轉子的旋轉傳遞至上側輥子104。第2傳達機構123是設置於相對於傳達機構115相反側之下側輥子軸107的端子及上側輥子軸108的端部。藉此,隨著藉由輥子用馬達114之轉子及追加的輥子用馬達122之轉子的旋轉所進行之下側輥子103的旋轉,而上側輥子104旋轉。又,在相對於結合裝置121設置於上側輥子軸108之側的相反側上,亦可設置與結合裝置121相同構成之第2結合裝置125。上側輥子軸108與第2傳達機構123之固定有上側輥子齒輪的第2上側輥子齒輪軸124是透過第2結合裝置125而連結。藉由將上側輥子支撐構件110在鉛直方向上動作,就無須使傳達機構115及第2傳達機構123相對於本體殼體102在鉛直方向上動作,上側輥子104即可透過結合裝置121及第2結合裝置125而相對於本體殼體102在鉛直方向上動作。
藉由使用如上述說明之本發明之板材進給裝置101,可實現低耗電,且,可以高精度地間歇且分別定量地搬送板材。並且,如沖壓裝置之加工裝置等將從板材進給裝置101對以高精度的方式搬送的板材進行如沖壓加工之加工處理等,可以製造行動電話機、個人電腦等之資訊關聯機器所使用的小型零件、汽車、產業用馬達零件、家電產品等之構成零件等之構造物。
上述記載是就特定的實施例作成的,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該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知可在本發明之原理與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及修正。
101:板材進給裝置 102:本體殼體 103:下側輥子 104:上側輥子 105:下側輥子軸線 106:上側輥子軸線 107:下側輥子軸 108:上側輥子軸 109:下側輥子支撐構件(輥子支撐構件) 110:上側輥子支撐構件(輥子支撐構件) 111:下側輥子軸承(軸承) 112:釋放機構 113:彈性構件 114:輥子用馬達 115:傳達機構 116:輥子用旋轉角度感測器 117:板材導件 118:釋放用馬達 119:釋放用旋轉角度感測器 120:上側輥子齒輪軸 121:結合裝置 122:追加的輥子用馬達 123:第2傳達機構 124:第2上側輥子齒輪軸 125:第2結合裝置 201:偏心凸輪 202:偏心凸輪軸承 203:導件 204:塊體 205:內輪部 206:外輪部 207:滾柱(滾針) 208:間隙 209:軸桿 210:軸桿軸承 211:軸桿軸線
圖1是從前方觀看作為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形態之板材進給裝置時之概略剖面圖。 圖2是從側方觀看圖1之板材進給裝置時沿圖1所示之虛線II的概略剖面圖。 圖3是從前方觀看圖1之已釋放板材之板材進給裝置時之概略剖面圖。 圖4是從前方觀看圖1之已夾持板材之板材進給裝置時之概略剖面圖。 圖5A是作為圖1之板材進給裝置中之一個實施形態之釋放機構已釋放板材之狀態的概略立體圖。 圖5B是作為圖1之板材進給裝置中之一個實施形態之釋放機構從釋放板材轉換到夾持板材之狀態的概略立體圖。 圖5C是作為圖1之板材進給裝置中之一個實施形態之釋放機構從釋放板材轉換到夾持板材之狀態的概略立體圖。 圖5D是作為圖1之板材進給裝置中之一個實施形態之釋放機構已夾持板材之狀態的概略立體圖。 圖6是表示作為圖1之板材進給裝置中之一個實施形態之輥子軸、結合裝置及齒輪軸的關係之概略立體圖。 圖7是從前方觀看作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板材進給裝置時之概略剖面圖。
101:板材進給裝置
102:本體殼體
103:下側輥子
104:上側輥子
107:下側輥子軸
109:下側輥子支撐構件(輥子支撐構件)
110:上側輥子支撐構件(輥子支撐構件)
112:釋放機構
113:彈性構件
114:輥子用馬達
115:傳達機構
116:輥子用旋轉角度感測器
118:釋放用馬達
119:釋放用旋轉角度感測器
201:偏心凸輪
202:偏心凸輪軸承
203:導件
204:塊體
209:軸桿
210:軸桿軸承

Claims (10)

  1. 一種板材進給裝置,包含有: 殼體; 收容於前述殼體內之第1輥子; 收容於前述殼體內之第2輥子; 支撐前述第1輥子之第1輥子支撐構件;及 支撐前述第2輥子之第2輥子支撐構件, 且構成為藉由前述第1輥子及前述第2輥子夾持板材,隨著前述第1輥子及前述第2輥子的旋轉來搬送前述板材, 前述板材進給裝置更具備用以將前述已被夾持之板材釋放的釋放機構,前述釋放機構具備: 偏心凸輪; 軸承,是沿著前述偏心凸輪之側面配置; 導件,是配置成可與前述軸承接觸;及 塊體,是配置成可與前述導件接觸,且與前述第1輥子支撐構件及前述第2輥子支撐構件中之一個輥子支撐構件連接, 前述釋放機構構成為:藉由將前述偏心凸輪旋轉,透過前述軸承,使前述導件相對於前述塊體在水平方向上動作,而使與前述塊體連接之前述一個輥子支撐構件在鉛直方向上動作。
  2. 如請求項1之板材進給裝置,其更具備:第1馬達,是與前述第1輥子連結,用於使前述第1輥子旋轉;及第2馬達,是與前述第2輥子連結,用於使前述第2輥子旋轉。
  3. 如請求項1之板材進給裝置,其更具備: 第1馬達,是與前述第1輥子及前述第2輥子中之一個輥子連結,用於使前述一個輥子旋轉; 第1齒輪,是設置於固定有前述一個輥子的輥子軸;及 第2齒輪,是設置於固定有前述第1輥子及前述第2輥子中之另一個輥子的輥子軸, 前述第1齒輪與前述第2齒輪卡合,前述另一個輥子隨著前述第1馬達讓前述一個輥子旋轉而旋轉。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板材進給裝置,其中前述軸承具備: 內輪部,是沿著前述偏心凸輪之側面固定;及 外輪部,是配置成可與前述導件接觸。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板材進給裝置,其更具備彈性構件,前述彈性構件是配置於前述殼體與前述一個輥子支撐構件之間, 前述導件及前述塊體在已將前述板材釋放的情況下,藉由前述彈性構件透過前述一個輥子支撐構件,而對前述偏心凸輪及前述軸承推壓。
  6. 如請求項5之板材進給裝置,其中前述彈性構件為空氣彈簧或是線圈彈簧。
  7. 如請求項5或6之板材進給裝置,其中前述釋放機構是構成為:為了讓前述一個輥子支撐構件在鉛直方向上動作以夾持前述板材,而將前述偏心凸輪旋轉,以使前述彈性構件在鉛直方向上延伸。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之板材進給裝置,其中前述釋放機構是構成為:在已將前述板材夾持的情況下,在前述塊體與前述導件之間設置間隙。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板材進給裝置,其中前述板材進給裝置更具備第3馬達, 前述釋放機構更具備軸桿,前述軸桿是與前述第3馬達連結,用於使前述偏心凸輪旋轉, 前述板材進給裝置是構成為:回應前述第3馬達之旋轉,而使前述軸桿旋轉,讓前述一個輥子支撐構件在鉛直方向上動作。
  10. 如請求項9之板材進給裝置,其中前述第3馬達是構成為:藉由來自前述板材進給裝置之外部的訊號,以於前述偏心凸輪旋轉之間停止前述偏心凸輪的旋轉,而停止前述板材之搬送。
TW111148723A 2021-12-21 2022-12-19 板材進給裝置 TW2023375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6584 2021-12-21
JP2021206584 2021-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7587A true TW202337587A (zh) 2023-10-01

Family

ID=8690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8723A TW202337587A (zh) 2021-12-21 2022-12-19 板材進給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7587A (zh)
WO (1) WO202312041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9023Y2 (ja) * 1989-03-31 1997-03-12 日本電池 株式会社 油圧工具のカムクランク機構
JP2634102B2 (ja) * 1991-07-02 1997-07-23 株式会社テック 伝動装置
JP6661233B2 (ja) * 2016-03-18 2020-03-11 鍋屋バ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板カム機構及び板カム機構を有するクランプ装置
CN109996617B (zh) * 2016-11-22 2021-05-11 株式会社三共制作所 板材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0418A1 (ja) 2023-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1369B (zh) 板材進給裝置
JP2019215977A (ja) 電池材料積層装置
KR102190264B1 (ko) 롤 자동 입출고장치
TW202337587A (zh) 板材進給裝置
KR102375667B1 (ko) 판재 이송 장치
US883054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11417474B (zh) 旋转层叠模具及具备旋转层叠模具的冲压装置
CN109996617B (zh) 板材输送装置
CN215709953U (zh) 一种取料机构
CN111403798A (zh) 极耳推动装置
CN217516160U (zh) 一种送料装置
CN211393178U (zh) 一种平行度可调的放卷机构
CN210475545U (zh) 摆动结构
CN211054616U (zh) 十色全轮转印刷机的自动纠偏装置
JP4105526B2 (ja) 搬送装置のワーク位置決め機構
KR20230143345A (ko) Oht 장치용 로테이트 유닛
CN114210808A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膜片生产用冲裁装置
JPH0128913Y2 (zh)
CN115231040A (zh) 一种自动定位翻转机构
JPH05147384A (ja) 用紙駆動型自動製図機における駆動ローラ支持装置
JPH0625221U (ja) 鋼板搬送ロール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