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0804A - 檢查工具、檢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檢查工具、檢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0804A
TW202330804A TW111141481A TW111141481A TW202330804A TW 202330804 A TW202330804 A TW 202330804A TW 111141481 A TW111141481 A TW 111141481A TW 111141481 A TW111141481 A TW 111141481A TW 202330804 A TW202330804 A TW 2023308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velength
inspection tool
sensing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1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貴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0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080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8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chemical effects
    • G01J1/5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chemical effects using change in colour of an indicator, e.g. actinome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7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 G01N21/78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by observing the effect on a chemical indicator producing a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即使在太陽光下亦能夠容易地判別是否進行了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照射之檢查工具、以及檢查方法。本發明的檢查工具係包括感知部及參考部之檢查工具,其中,感知部包括至少感知波長200~254nm的光之感知層,參考部包括感知層及透明層,透明層滿足式(1)及(2)的關係。式(1)0%≤TMA 200 254<15.0%,式(2)50.0%<TMI 360 800≤100%,式(1)中,TMA 200 254表示透明層的波長200~254nm的範圍內的最大透射率。式(2)中,TMI 360 800表示透明層的波長360~800nm的範圍內的最小透射率。

Description

檢查工具、檢查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檢查工具及檢查方法。
紫外線照射量的測定在各種各樣的領域中實施。作為具體的一例,可以舉出紫外線硬化樹脂的硬化反應中的對被照射物的紫外線照射量的測定、及食品等紫外線殺菌中的對被照射物的紫外線照射量的測定。 在紫外線照射量的測定中,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使用“UV標記”(NICHIYU GIKEN KOGYO COMPANY, LIMITED製造UV-H)之方法及在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使用“UV標度”(FUJIFILM Corporation製)之方法。 又,在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紫外線感知片,該紫外線感知片具有:選擇性地透過特定波長的光之濾光層;及包括內含顯色色素及光氧化劑之膠囊之紫外線感知層。 又,在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具有:將具有感應於特定的波長範圍的紫外線的照射量而變色之性質之一個或複數個感應材料,以該性質由強到弱的順序階段性地排列而形成之感應材料層;及將具有調節光的透射量之效果之複數個濾光材料,以該效果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而形成之濾光材料層。
另一方面,近年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感染成為較大的社會問題。 在這樣的狀況下,在非專利文獻1中,報告有使用波長222nm的紫外線之新型冠狀病毒的鈍化效果。更具體而言,在非專利文獻1中,報告有藉由照射30秒鐘照度0.1mW/cm 2的波長222nm的紫外線而實現99.7%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鈍化。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91001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7/158943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6/017701號 [專利文獻4]註冊實用新型3024525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1]Hiroki, Kitagawa et al., “Effectiveness of 222-nm ultraviolet light on disinfecting SARS-CoV-2 surface contamin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網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6655320308099)
如非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波長222nm的紫外線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鈍化有效,因此例如藉由對門把手或觸控面板等不特定多數的人所接觸之構件照射波長222nm的紫外線,能夠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再者,已知除了波長222nm的紫外線以外,波長254nm的紫外線亦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鈍化有效。 因此,期望一種檢查工具,能夠簡便地測量是否照射有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
本發明人在使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的以往公知的“UV標記”及“UV標度”,進行是否照射有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測量之結果,發現由於太陽光的影響,無法適當地實施上述測量。具體而言,在太陽光經由窗等而入射的室內等環境下,想要使用以往公知的“UV標記”及“UV標度”,測量是否照射有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時,由於“UV標記”及“UV標度”亦會因太陽光而顯色,因此有時無法判別是因太陽光而顯色還是因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照射而顯色。 再者,通常,由於臭氧層吸收紫外線,因此照射在地面的太陽光中,幾乎不包含波長300nm以下的紫外線。
在以往技術中,例如,在專利文獻3及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配置濾光層來控制感知層的感光特性之技術。 因此,本發明人等參照專利文獻3及專利文獻4,在感知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而顯色之整個感知層上,配置專利文獻3中所記載的濾光層及專利文獻4中所記載的由玻璃或聚乙烯等塑膠等透明材料構成之濾光層,並對其特性進行評價之結果,未能得到所期望的效果。更具體而言,發現了如下情況:如圖7所示,想要將如專利文獻3中所揭示的濾光層102設置在感知層100上,並藉由濾光層102遮擋到達感知層100之太陽光(圖7中的黑色箭頭)時,由於這些材料亦吸收並遮擋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圖10中的白色箭頭),因此到達感知層100之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減少,從而感知層100難以顯色。又,發現了如下情況:使用如專利文獻4中所揭示的聚乙烯等塑膠薄膜作為圖7所示的濾光層102時,由於這樣的濾光層102對太陽光的遮光不充分,因此無法根本上排除太陽光的影響。 再者,如上所述,能夠遮擋包括波長300nm以上的光之太陽光之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等中,通常由於其化學結構,在波長300nm以下亦具有吸收,因此難以兼顧抑制太陽光的影響、以及基於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良好的感光性。
本發明鑑於上述情況,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在太陽光下亦能夠容易地判別是否進行了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照射之檢查工具。 又,本發明的課題還在於提供一種檢查方法。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深入研究之結果,發現能夠藉由以下所述的結構來解決,並完成了本發明。
(1)一種檢查工具,其包括感知部及參考部,前述檢查工具中, 感知部包括至少感知波長200~254nm的光之感知層, 參考部包括感知層及透明層, 透明層滿足後述之式(1)及(2)的關係。 (2)如(1)所述之檢查工具,其為片狀。 (3)如(1)或(2)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透明層為樹脂層。 (4)如(1)至(3)之任一項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透明層包括選自包括芳香族聚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樹脂、芳香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脲及芳香族聚脲之群組中的樹脂。 (5)如(1)至(3)之任一項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透明層包括紫外線C波吸收劑及樹脂, 樹脂包括選自包括芳香族聚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樹脂、芳香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脲、芳香族聚脲、聚烯烴、聚乙醯纖維素、纖維素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聚氯乙烯及聚乙醯乙酸酯之群組中的樹脂。 (6)如(1)至(5)之任一項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透明層滿足後述之要件A及要件B中的至少一者。 (7)如(1)至(6)之任一項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使用KrCl準分子燈作為光源,經由實質上遮擋波長230~300nm的光之濾光器,對感知部照射光直到波長222nm的光的照射量成為5mJ/cm 2時,光照射前與光照射後的色差ΔE為20.0以上。 (8)如(1)至(7)之任一項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感知層包括顯色劑及光活性劑。 (9)如(8)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顯色劑包括選自包括內酯環、內醯胺環、磺內酯環、亞磺內酯環及它們的開環體、以及偶氮苯結構之群組中的任一種結構。 (10)如(8)或(9)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感知層包含後述之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 (11)一種檢查方法,其使用(1)至(10)之任一項所述之檢查工具。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即使在太陽光下亦能夠容易地判別是否進行了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照射之檢查工具。 又,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檢查方法。
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再者,以下所記載之構成要件的說明有時基於本發明的代表性的實施形態來完成,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該等的實施形態。 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表示之數值範圍係指將記載於“~”前後之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之範圍。 又,在本說明書中階段性記載之數值範圍中,在某數值範圍內記載之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換為另一階段性記載的數值範圍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又,在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數值範圍中,在某數值範圍內記載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換為實施例中所示出之值。 又,在本說明書中,固體成分係指形成使用組成物而形成之組成物層之成分,在組成物包含溶劑(例如,有機溶劑及水等)之情況下,係指除溶劑以外的所有成分。又,只要係形成組成物層之成分,則液體狀的成分亦視為固體成分。 又,在本說明書中,紫外線係指波長區域為10~400nm的光。 又,在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係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者”。
在圖1中示出本發明的檢查工具的一實施態樣。 圖1係表示檢查工具的一例之示意性剖面圖。圖1所示的檢查工具10依序具有支撐體12、感知層14及透明層16。透明層16配置在感知層14的與支撐體12側相反的一側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區域。亦即,透明層16配置成覆蓋感知層14的表面上的一部分的區域。在圖1中,由支撐體12的一部分及感知層14的一部分構成感知部18,由支撐體12的剩餘的一部分、感知層14的剩餘的一部分及透明層16構成參考部20。亦即,在參考部20中,感知層14與透明層16沿厚度方向積層。 再者,在圖1中,透明層16配置成與感知層14相接,但並不限於該態樣,在透明層16與感知層14之間亦可以配置有其他層(例如,黏著層及接著劑層)。
以下,針對對圖1所示的檢查工具10,在照射太陽光之環境下,照射波長222nm的光的情況進行說明。再者,在這裡,將感知層14感光於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這兩者的情況作為一例而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從檢查工具10的配置有透明層16之一側,如白色箭頭所示照射波長222nm的光。從配置有透明層16之一側,太陽光亦如黑色箭頭所示照射在檢查工具10上。 在檢查工具10的感知部18中,如圖2所示,照射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感光而顯色。亦即,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被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這2種感光而顯色。 相對於此,在檢查工具10的被透明層16覆蓋的感知層14所存在之參考部20中,如圖2所示,雖然照射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但波長222nm的光被表示波長200~254nm的範圍的光的透射率較低之滿足後述之式(1)的關係之透明層16遮擋,從而波長222nm的光沒有到達感知層14。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於臭氧層吸收紫外線,因此照射在地面的太陽光中,幾乎不包含波長300nm以下的紫外線。因此,太陽光不會被表示容易透過紫外線的長波側的光及可見光線等之滿足式(2)的關係之透明層16遮擋而到達感知層14。因此,參考部20中的感知層14被太陽光感光而顯色。 如上所述,檢查工具10的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被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這2種感光,相對於此,檢查工具10的參考部20中的感知層14僅被太陽光感光。因此,在感知層14感光之前的狀態下顯示白色,而在感光時顯色成黑色的情況下,首先,在照射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之前,從其法線方向觀察檢查工具10時,如圖3所示,檢查工具10的感知部18及參考部20均為白色。相對於此,如圖4所示,在上述之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照射到檢查工具之後,由於照射了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這2種光,因此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與僅照射太陽光的參考部20中的感知層14相比,變化為黑色。因此,藉由對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的顯色色調與參考部20中的感知層14的顯色色調之差進行比較,能夠容易判別是否照射了波長222nm的光。 再者,在對圖1所示的檢查工具10僅照射太陽光時,成為對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及參考部20中的感知層14亦均僅照射太陽光,如圖5所示,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的顯色色調與參考部20中的感知層14的顯色色調相同,因此能夠判定未照射波長222nm的光。 如此,在以往技術中,其技術思想是配置感知層不會因太陽光而感光的濾光層,相對於此,在本發明的檢查工具中,配置使太陽光透過,並遮擋作為檢查對象的波長222nm的光之透明層,這是基於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技術思想之發明。
再者,如上所述,本發明的檢查工具,即使在存在基於太陽光之外部因素引起的影響之狀況下,亦能夠容易判斷有無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照射,除此以外,還能夠判別有無外部因素引起的影響。 例如,在將本發明的檢查工具保管規定期間時,由於熱的影響,檢查工具本身的色調有時從剛製造後就發生變化。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當對檢查工具照射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中的至少一者的光時,感知部中的感知層被感光,從而色調等進一步發生變化。參考部中的感知層即使被照射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由於被透明層遮擋,因此不發生色調的變化。因此,即使在將本發明的檢查工具保管規定期間時檢查工具整體的色調發生變化,由於照射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中的至少一者的光之後的感知部的感知層的色調、與參考部中的感知層的色調不同,因此能夠容易判斷有無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照射。
再者,在上述之圖1~5中,示出了在感知層感光時,從白色到黑色之發生視覺上的變化的情況,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態樣,亦可以為發生向其他顏色的變化之態樣。
又,在圖1中,係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與參考部20中的感知層14由同一個層構成之態樣,但並不限定於該態樣,例如,如圖6所示的檢查工具30,感知部18中的感知層14A與參考部20中的感知層14B可以分離。
以下,對檢查工具的各構件進行詳細敘述。
<支撐體> 支撐體係支撐感知層及透明層等之構件,係任意的構件。 作為支撐體,例如,可以舉出樹脂片、紙(包括合成紙)、布(包括織布及不織布)、玻璃、木及金屬等。作為支撐體,樹脂片或紙為較佳,樹脂片或合成紙為更佳,樹脂片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樹脂片的材料,可以舉出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環狀聚烯烴樹脂、聚苯乙烯樹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系樹脂、氟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酯樹脂(例如,聚對酞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尼龍等聚醯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芳基鄰苯二甲酸酯樹脂、矽酮樹脂、聚碸樹脂、聚苯硫醚樹脂、聚醚碸樹脂、聚氨酯樹脂、縮醛樹脂及纖維素樹脂。 作為合成紙,例如,可以舉出將聚丙烯或聚對酞酸乙二酯等雙軸拉伸而形成複數個微孔洞者(例如,YUPO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對酞酸乙二酯及聚醯胺等合成纖維而製作者、以及將該等積層於紙的一部分、單面或雙面而成者。
又,作為樹脂片的較佳的態樣,亦可以舉出在樹脂中分散白色顏料而成之白色樹脂片。作為上述白色樹脂片中的樹脂的材料,可以舉出與上述之樹脂片的材料相同者。 白色樹脂片具有紫外線反射性。因此,在支撐體為白色樹脂片的情況下,照射到檢查工具之紫外線被支撐體反射,因此能夠抑制紫外線在檢查工具內部的散射。作為其結果,能夠進一步提高檢查工具的紫外線照射量的檢測精度。
作為白色樹脂片及白色顏料,能夠參閱國際公開第2016/017701號的0080段中所記載之白色樹脂薄膜及白色顏料,並將該等內容編入本說明書中。 關於白色樹脂片,例如,白色聚酯片為較佳,白色聚對酞酸乙二酯片為更佳。 作為白色樹脂片的市售品,可以舉出YUPO(Yupo Corporation製)、Lumirror(Toray Industries, Inc.製)及CRISPR(TOYOBO CO., LTD.製)等。
支撐體的厚度係5μm以上為較佳,25μm以上為更佳,50μm以上為進一步較佳。關於上限,1cm以下為較佳,2mm以下為更佳,500μm以下為進一步較佳。
<感知層> 檢查工具包括感知部及參考部,感知部及參考部均包括感知層。感知層係至少感知波長200~254nm的光之層。感知部中所包括之感知層與參考部中所包括之感知層係由相同組成構成之層。
感知層係至少感知波長200~254nm的光(以下,亦稱為“特定紫外線X”。)之層,能夠對波長200~254nm所有的波長感光。更具體而言,所謂感知特定紫外線X之層,在照射有特定紫外線X之前後,發生視覺變化(例如,後述之“顯色”)之層為較佳。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的檢查工具中,即使感知層因太陽光而受到影響的情況下,亦能夠藉由感知部與參考部的色調之差來判別是否進行了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照射,因此感知層可以係感知大於波長254nm的光之層。亦即,感知層可以係在對大於波長254nm的光感光之前後,發生視覺變化之層。 其中,即使在太陽光下,亦能夠更容易地判別是否進行了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照射(以下,亦簡稱為“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點”。),在這一點上,感知層係感知波長360~400nm中的任意的光之層為較佳。亦即,感知層係在照射有波長360~400nm中的任意的光之前後,發生視覺變化(例如,後述之“顯色”)之層為較佳。 又,感知層可以感知亦可以不感知可見光線(波長400~700nm的光)。
感知層包含顯色劑為較佳,就能夠進一步提高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靈敏度之觀點而言,包含顯色劑及光活性劑為更佳。 感知層包含顯色劑及光活性劑時的主要顯色機理如下推測。再者,以下,對光活性劑在特定紫外線X及太陽光中的任一個中均激活的情況進行說明。 光活性劑吸收特定紫外線X及太陽光,從而激活而產生酸和/或自由基,顯色劑藉由與該酸和/或自由基等反應而顯色。此時,從光活性劑產生之酸和/或自由基的產生量根據被照射之特定紫外線X及太陽光的照射量而不同,根據從光活性劑產生之酸和/或自由基的產生量,所顯色之顯色劑的量亦不同。作為其結果,在感知層中,根據被照射之特定紫外線X及太陽光的照射量產生顯色濃度的濃淡,形成以與特定紫外線X及太陽光的照射量相應之顯色濃度進行顯色之顯色部。 如上所述,在感知部中的感知層中照射特定紫外線X及太陽光這兩者,相對於此,在參考部中的感知層中特定紫外線X被透明層遮擋而僅照射太陽光,因此在兩者之間顯色濃度的濃淡不同,由此能夠容易判別進行了特定紫外線X的照射。
(顯色劑) 所謂顯色劑,是指著色、變色或脫色之化合物。 又,所謂“顯色”,係包含著色、變色及脫色之概念。所謂“著色”,是指從實質上無色的狀態(係無色或弱顯色之狀態)開始著色。所謂“變色”,是指顏色從特定的有色變化為與上述特定的有色不同之有色(例如,從黃色向紅色的顏色變化等)。又,所謂“脫色”,是指從特定的有色變化為實質上無色的狀態(係無色或弱顯色之狀態)。 關於顯色劑的種類,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舉出被氧化而顯色之顯色劑、藉由酸的作用而顯色之顯色劑、及藉由光的作用而顯色之顯色劑。其中,被氧化而顯色之顯色劑或藉由酸的作用而顯色之顯色劑為較佳,藉由酸的作用而顯色之顯色劑為更佳。 顯色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混合使用2種以上。
作為顯色劑,包括選自包括內酯環、內醯胺環、磺內酯環、亞磺內酯環及它們的開環體、以及偶氮苯結構之群組中的任一種結構之顯色劑為較佳。
作為顯色劑,無色色素或光致變色色素為較佳,無色色素為更佳。 作為光致變色色素,已知有藉由光的作用異構化而顯色之化合物、藉由光的作用進行閉環反應而顯色之化合物、及藉由光的作用進行開環反應而顯色之化合物等,能夠使用公知的光致變色色素。作為光致變色色素,藉由能量可逆地進行顯色脫色反應為較佳。
作為上述無色色素,係從實質上無色之狀態被氧化而顯色之化合物(以下,亦稱為“氧化顯色性無色色素”。)或者從實質上無色之狀態藉由酸的作用而顯色之化合物(以下,亦稱為“酸顯色性無色色素”。)為較佳。 作為無色色素,例如,可以舉出具有三芳基甲烷結構及酞內酯結構之三芳基甲烷酞內酯系化合物、具有𠮿口星結構及酞內酯結構之螢光黃母體系化合物、啡噻𠯤系化合物、具有吲哚基結構及酞內酯結構之吲哚基酞內酯系化合物、具有吖吲哚基結構及酞內酯結構之吖吲哚基酞內酯系化合物、白色黃金胺(Leuko Auramine)系化合物、具有𠮿口星結構及內醯胺結構之羅丹明內醯胺系化合物、三芳基甲烷系化合物、二芳基甲烷系化合物、三氮烯系化合物、螺旋哌喃系化合物、噻𠯤化合物及茀系化合物。 對於上述化合物的詳細內容,能夠參閱美國專利第3445234號、日本特開平5-257272號公報、及國際公開第2009/008248號的0029~0034段的記載。
·氧化顯色性無色色素 作為氧化顯色性無色色素的一態樣,藉由去除電子而顯色之具有1個或2個氫原子之化合物為較佳。作為這種氧化顯色性無色色素,例如,可以舉出如美國專利3445234號說明書中所記載的(a)胺基三芳基甲烷、(b)胺基黃質、(c)胺基硫黃質、(d)胺基-9,10-二氫吖啶、(e)胺基吩㗁𠯤、(f)胺基啡噻𠯤、(g)胺基二氫吩𠯤、(h)胺基二苯基甲烷、(i)無色吲達胺、(j)胺基氫化肉桂酸(青色乙烷、無色甲川)、(k)肼、(l)無色靛藍染料、(m)胺基-2,3-二氫蒽醌、(n)四鹵-p,p’-聯苯酚、(o)2-(對羥基苯基)-4,5-二苯基咪唑及(p)苯乙基苯胺等。上述(a)~(p)中,(a)~(i)藉由失去1個氫原子而顯色,(j)~(p)者藉由失去2個氫原子而顯色。
它們之中,胺基芳基甲烷為較佳,胺基三芳基甲烷為更佳。 作為胺基三芳基甲烷,下述式(L)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酸鹽為較佳。
[化學式1]
式中,Ar 1表示相對於向式中所指定之甲烷碳原子(Ar 1、Ar 2、及、Ar 3所鍵結之式中所指定之碳原子)的鍵結而位於對位之具有R 1R 2N-取代基之苯基。Ar 2表示相對於向式中所指定之甲烷碳原子的鍵結而位於對位之具有R 1R 2N-取代基之苯基,或者相對於式中所指定之甲烷碳原子在鄰位具有選自包括烷基(較佳為碳數1~4的烷基)、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4的烷氧基)、氟原子、氯原子及溴原子之群組中的取代基之苯基。R 1及R 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1~10的烷基、2-羥基乙基、2-氰基乙基或者苄基。 Ar 3表示與Ar 1及Ar 2中的至少一者相同的基團,或者表示與Ar 1及Ar 2不同之基團。在Ar 3表示與Ar 1及Ar 2不同之基團的情況下,Ar 3表示(B1)可以被選自包括低級烷基(較佳為碳數1~4的烷基)、低級烷氧基(較佳為碳數1~4的烷氧基)、氯原子、二苯基胺基、氰基、硝基、羥基、氟原子、溴原子、烷硫基、芳硫基、硫酯基、烷基磺酸基、芳基磺酸基、磺酸基、磺醯胺基、烷基醯胺基及芳基醯胺基之群組中的取代基取代之苯基、(B2)可以被選自包括胺基、二-低級烷基胺基及烷基胺基之群組中的取代基取代之萘基、(B3)可以被烷基取代之吡啶基、(B4)喹啉基、或者(B5)可以被烷基取代之亞吲哚啉基。
在上述式(L)中,R 1及R 2分別獨立地係氫原子或碳數1~4的烷基為較佳。 又,在上述式(L)中,作為Ar 1、Ar 2及Ar 3,均係相對於向式中所指定之甲烷碳原子的鍵結而位於對位之具有R 1R 2N-取代基之苯基為較佳,其中,相同的基團為較佳。
作為氧化顯色性無色色素的具體例,可以舉出三(4-二甲基胺基苯基)甲烷、三(4-二乙基胺基苯基)甲烷、雙(4-二乙基胺基苯基)-(4-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甲烷、雙(4-二乙基胺基-2-甲基苯基)-(4-二乙基胺基苯基)甲烷、雙(1-乙基-2-甲基吲哚-3-基)-苯基甲烷、2-N-(3-三氟甲基苯基)-N-乙基胺基-6-二乙基胺基-9-(2-甲氧基羰基苯基)𠮿口星、2-(2-氯苯基)胺基-6-二丁基胺基-9-(2-甲氧基羰基苯基)𠮿口星、2-二苄基胺基-6-二乙基胺基-9-(2-甲氧基羰基苯基)𠮿口星、苯并〔a〕-6-N,N-二乙基胺基-9,2-甲氧基羰基苯基𠮿口星、2-(2-氯苯基)-胺基-6-二丁基胺基-9-(2-甲基苯基羧基醯胺基苯基)𠮿口星、3,6二甲氧基-9-(2-甲氧基羰基)-苯基𠮿口星、苯甲醯基無色亞甲基藍及3,7-雙-二乙基胺基吩㗁𠯤等。
·酸顯色性無色色素 作為酸顯色性無色色素的一態樣,係供給電子或接受酸等質子而顯色之化合物為較佳。具體而言,可以舉出具有內酯(環狀羧酸酯)、內醯胺(環狀羧酸醯胺)、磺內酯(環狀磺酸酯)、亞磺內酯(環狀磺酸醯胺)、螺旋哌喃、酯及醯胺等部分骨架,且與酸或質子接觸而該等部分骨架開環或開裂之化合物。 再者,就容易設計感知層的觀點而言,係具有選自包括內酯環、內醯胺環、磺內酯環、亞磺內酯環及它們的開環體、以及偶氮苯結構之群組中的任一種結構之化合物(以下,亦稱為“特定顯色劑”。)為較佳。
特定顯色劑具有規定的結構,該結構能夠可逆地變化。 例如,以下的具有內酯結構之特定顯色劑X可以成為實質上無色之閉環體及表示有色之開環體。若向特定顯色劑X的閉環體供給酸,則如以下方案所示,藉由酸(H +)的作用開環而產生開環體之反應和藉由脫酸閉環而產生閉環體之反應可逆地進行,並且若酸的量較多,則平衡更偏向產生開環體之反應。平衡愈偏向產生開環體之反應,顯色性愈高,從而更容易判定照射量。再者,如後面敘述,在光活性劑的含量相對於顯色劑的含量的質量比(光活性劑/顯色劑(質量比))大於1.00的情況下,對特定顯色劑X產生之酸的量變多,因此平衡容易從閉環體偏向開環體的反應,其結果,顯色性進一步提高。又,在如上所述的質量比中,亦能夠相對減少顯色劑的量,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抑制基於特定顯色劑X自身之光吸收,其結果,能夠提高基於光活性劑之光吸收性。
[化學式2]
再者,在上述中,敘述了藉由酸的作用而開環之化合物的態樣,但如下所述,亦可以存在藉由酸的作用而閉環之化合物的情況。 如以下的方案所示,以下的具有磺內酯結構之特定顯色劑Y可以成為表示藍色之開環體及表示黃色之閉環體。若向特定顯色劑Y的開環體供給酸,則如以下方案所示,藉由酸(H +)的作用閉環而產生閉環體之反應和藉由脫酸開環而產生開環體之反應可逆地進行,並且若酸的量較多,則平衡更偏向產生閉環體之反應。平衡愈偏向產生閉環體之反應,顯色性愈高,從而更容易判定照射量。
[化學式3]
又,如以下的方案所示,以下的具有偶氮苯結構之特定顯色劑Z可以成為表示黃色之偶氮體及表示橙色~粉紅色之腙體。若向特定顯色劑Z的偶氮體供給酸,則如以下方案所示,藉由酸(H +)的作用而產生腙體之反應和藉由脫酸而產生偶氮體之反應可逆地進行,並且若酸的量較多,則平衡更偏向產生腙體之反應。平衡愈偏向產生腙體之反應,顯色性愈高,從而更容易判定照射量。
[化學式4]
在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化合物中存在異構物(例如,結構異構物及立體異構物等)的情況下,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上述化合物包括這些異構物。例如,在具有“偶氮苯結構”的情況下,是指包括偶氮苯結構及其互變異構結構(例如,腙結構等)這兩者。又,在後述之式(V)所表示之化合物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同樣地是指包括具有式(V)所表示之化合物的互變異構結構之化合物者。
作為特定顯色劑,亦可以舉出式(I-1)所表示之化合物、式(I-2)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它們的開環化合物。
[化學式5]
式(I-1)中,Ar a1及Ar a2分別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R a1及R a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R a3表示取代基。X a1表示-O-或-NR a4-。R a4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na1表示0~4的整數。
Ar a1及Ar a2分別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再者,Ar a1及Ar a2所表示之上述芳香環分別包括式(I-1)中所記載之2個碳原子(C=C)。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可以係單環及多環中的任一種。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例如,可以舉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環及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雜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雜環為較佳。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可以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烷基為較佳。上述基團可以進一步具有取代基。 上述烷基可以係直鏈狀、支鏈狀及環狀中的任一種,直鏈狀或支鏈狀為較佳。 上述烷基的碳數係1~20為較佳,5~10為更佳。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的環員數係6~30為較佳,6~18為更佳,6~12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例如,可以舉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苯環、萘環、蒽環及菲環等芳香族烴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吲哚環、吡咯環、吡唑環、三唑環、吡啶環、吡𠯤環、嘧啶環、嗒𠯤環、噻吩環、呋喃環、吡喃環、噻唑環、㗁唑環、硒酚環及咪唑環等芳香族雜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雜環為較佳,可以具有取代基之吲哚環為更佳。 Ar a1及Ar a2可以係相同的基團及不同的基團中的任一種,表示相同的基團為較佳。
R a1及R a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其中,作為R a1及R a2,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為較佳。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以係直鏈狀、支鏈狀及環狀中的任一種。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的碳數係1~10為較佳,1~3為更佳。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以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芳基及雜芳基,或者,作為上述烷基,不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未經取代的烷基)為較佳。
R a3表示取代基。 作為上述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羧基、烷基、芳基及組合它們而成之基團。在存在複數個R a3的情況下,R a3彼此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
na1表示0~4的整數。 作為na1,0~2的整數為較佳,0為更佳。換言之,式(I-1)所表示之化合物不具有R a3為較佳。
X a1表示-O-或-NR a4-。R a4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作為X a1,-O-為較佳。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例如,可以舉出上述R a1及R a2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可以係單環及多環中的任一種。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的碳數係6~20為較佳。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可以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上述R a3所表示之取代基。
式(I-2)中,R a5及R a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關於R a5所表示之烷基的碳數,並沒有特別限制,但1~30為較佳,1~20為更佳,1~12為進一步較佳,5~10為特佳。 關於R a6所表示之烷基的碳數,並沒有特別限制,但1~10為較佳,1~5為更佳,1~3為進一步較佳。 其中,作為R a5及R a6,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為較佳,未經取代的烷基為更佳。
R a7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關於R a7所表示之烷基的碳數,並沒有特別限制,但1~10為較佳,1~5為更佳。 R a7所表示之芳基可以為單環結構,亦可以為多環結構。
R a8表示取代基。 作為上述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羧基、烷基、芳基及組合它們而成之基團。在存在複數個R a8的情況下,R a8彼此可以相同亦可以不同。
na2表示0~4的整數。 作為na2,0~2的整數為較佳,0為更佳。換言之,式(I-2)所表示之化合物不具有R a8為較佳。
X a2表示-O-或-NR a9-。 其中,作為X a2,-O-為較佳。 R a9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關於R a9所表示之烷基的碳數,並沒有特別限制,但1~10為較佳,1~5為更佳。 R a9所表示之芳基可以為單環結構,亦可以為多環結構。
作為式(I-1)所表示之化合物,式(IA)所表示之化合物為較佳。
[化學式6]
式(IA)中,R a22及R a2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R a21及R a23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X a21表示-O-或-NR a25-。R a25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R a22及R a2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R a21及R a23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例如,可以舉出Ar a1及Ar a2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可以具有之烷基。作為R a21及R a23,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為較佳,不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未經取代的烷基)為更佳。 R a22及R a24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與上述R a1及上述R a2的含義相同,較佳範圍亦相同。
X a21表示-O-或-NR a25-。R a25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作為X a21及R a25,分別與上述X a1及R a4的含義相同,較佳範圍亦相同。
作為特定顯色劑,可以舉出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其開環化合物。
[化學式7]
式(II)中,R b1及R b3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R b2及R b4分別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X b1表示-NR b5-。R b5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作為R b1~R b5所表示之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以係直鏈狀、支鏈狀及環狀中的任一種,直鏈狀或支鏈狀為較佳。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的碳數係1~10為較佳,1~5為更佳。 R b1~R b5所表示之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可以係單環及多環中的任一種。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的碳數係6~20為較佳。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可以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鹵素原子、氰基、硝基、羧基、烷基、芳基及組合它們而成之基團。 作為R b1~R b4,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為較佳,不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未經取代的烷基)為更佳。
作為特定顯色劑,可以舉出式(III)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其開環化合物。
[化學式8]
式(III)中,Ar c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R c1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R c2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X c1表示-O-或-NR c3-。R c3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Ar c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可以係單環及多環中的任一種。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例如,可以舉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環及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雜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環為較佳。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可以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烷基、-NR N1R N2、芳基及雜芳基,烷基或-NR N1R N2為較佳。R N1及R N2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上述烷基可以係直鏈狀、支鏈狀及環狀中的任一種,直鏈狀或支鏈狀為較佳。 上述烷基的碳數係1~20為較佳,1~5為更佳。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的環員數係6~30為較佳,6~18為更佳,6~12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環,例如,可以舉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苯環、萘環、蒽環及菲環等芳香族烴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吲哚環、吡咯環、吡唑環、三唑環、吡啶環、吡𠯤環、嘧啶環、嗒𠯤環、噻吩環、呋喃環、吡喃環、噻唑環、㗁唑環、硒酚環及咪唑環等芳香族雜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環為較佳,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苯環為更佳。
R c1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R c2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作為R c1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例如,可以舉出上述R b1~R b5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作為R c1及R c2,不具有取代基之直鏈狀或支鏈狀的烷基為較佳。
X c1表示-O-或-NR c3-。R c3表示氫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作為R c3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例如,可以舉出上述R b1~R b5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
作為特定顯色劑,可以舉出式(IV)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其閉環化合物、以及式(V)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學式9]
式(IV)中,R d1及R d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R d3表示COO -M d +或SO 3 -M d +。M d +表示陽離子。nd1及nd2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 式(V)中,R e1及R e2分別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R e3表示COO -M e +或SO 3 -M e +。M e +表示陽離子。ne表示0或1。
R d1及R d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作為上述鹵素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為較佳。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可以係直鏈狀、支鏈狀及環狀中的任一種。 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的碳數係1~10的情況較多。
R d3表示COO -M d +或SO 3 -M d +。M d +表示陽離子。 作為上述陽離子,例如,可以舉出公知的陽離子,具體而言,可以舉出H +(質子)、1價的有機陽離子及1價的無機陽離子等1價的陽離子,K +或Na +為較佳。
nd1及nd2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 nd1及nd2可以相同或不同,表示相同的整數為較佳。
R e1及R e2分別獨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作為R e1及R e2,例如,可以舉出上述R d1及上述R d2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R e3表示COO -M e +或SO 3 -M e +。M e +表示陽離子。 M e +與上述M d +的含義相同,較佳態樣亦相同。
ne表示0或1。
作為藉由酸的作用而顯色之無色色素(酸顯色性無色色素),例如,可以舉出3,3-雙(2-甲基-1-辛基-3-吲哚基)酞內酯、6’-(二丁基胺基)-2’-溴-3’-甲基螺旋[酞內酯-3,9’-𠮿口星]、3-(4-二乙基胺基-2-乙氧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雜酞內酯、3-(4-二乙基胺基-2-乙氧苯基)-3-(1-正辛基-2-甲基吲哚-3-基)酞內酯、3-[2,2-雙(1-乙基-2-甲基吲哚-3-基)乙烯基]-3-(4-二乙基胺基苯基)-酞內酯、2-苯胺基-6-二丁基胺基-3-甲基螢光黃母體、6-二乙基胺基-3-甲基-2-(2,6-茬胺基)-螢光黃母體、2-(2-氯苯胺基)-6-二丁基胺基螢光黃母體、3,3-雙(4-二甲基胺基苯基)-6-二甲基胺基酞內酯、2-苯胺基-6-二乙基胺基-3-甲基螢光黃母體、9-[乙基(3-甲基丁基)胺基]螺旋[12H-苯并[a]𠮿口星-12,1’(3’H)異苯并呋喃]-3’-酮、2’-甲基-6’-(N-對甲苯基-N-乙基胺基)螺旋[異苯并呋喃-1(3H),9’-[9H]𠮿口星]-3-酮、3’,6’-雙(二乙基胺基)-2-(4-硝基苯基)螺旋[異吲哚-1,9’-𠮿口星]-3-酮、9-(N-乙基-N-異戊基胺基)螺旋[苯并[a]𠮿口星-12,3’-酞內酯]、2’-苯胺基-6’-(N-乙基-N-異戊基胺基)-3’-甲基螺旋[酞內酯-3,9’-[9H]𠮿口星]及6’-(二乙基胺基)-1’,3’-二甲基螢光黃母體。
關於感知層中的顯色劑的含量,並沒有特別限制,但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每感知層單位面積(m 2)係0.01~2g/m 2為較佳,0.02~0.5g/m 2為更佳,0.02~0.1g/m 2為進一步較佳。 上述顯色劑的含量能夠藉由從檢查工具切出具有較多感知層之面積,並將感知層在甲醇中浸漬2天之後,將所得到之溶劑用液體層析進行分析而計算。再者,在浸漬期間,使甲醇不揮發。再者,根據需要,可以在液體層析的測定之前,製作所檢測之顯色劑的含量的校準曲線。 液體層析的測定條件如下。 裝置:Shimadzu Corporation製Nexera 管柱:Capcell pak C18 UG-120 洗提液:水/甲醇 烤箱:40℃ 注入:5μL 檢測:所檢測之顯色劑的極大吸收波長 流速:0.2mL/min
(光活性劑) 感知層包含光活性劑為較佳。 光活性劑只要是藉由光而被激活之化合物,則並沒有特別限制,但藉由光而被激活之光活性劑作用於顯色劑而顯色為較佳,藉由紫外線而被激活之化合物為較佳。作為光活性劑,係光氧化劑及光酸產生劑中的任一種以上為較佳。在感知層包含被氧化而顯色之顯色劑的情況下,光活性劑包含光氧化劑為較佳,在感知層包含藉由酸的作用而顯色之顯色劑的情況下,光活性劑包含光酸產生劑為較佳。 光活性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混合使用2種以上。 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光活性劑的含量相對於顯色劑的含量的質量比(光活性劑/顯色劑(質量比))大於1.00為較佳,3.00以上為更佳,8.00以上為進一步較佳,10.00以上為特佳。關於上限,並沒有特別限制,但40.00以下為較佳,30.00以下為更佳,25.00以下為進一步較佳,20.00以下為特佳。 光活性劑的含量相對於上述顯色劑的含量的質量比與上述之顯色劑的含量同樣地,能夠藉由甲醇抽取並利用液體層析進行測定。再者,光活性劑在所檢測之光活性劑的極大吸收波長下進行檢測,顯色劑在所檢測之顯色劑的極大吸收波長下進行檢測,並求出其質量比。
·光氧化劑 作為光氧化劑,藉由紫外線被激活而產生自由基和/或藉由示出提取顯色劑的氫原子之作用而使顯色劑能夠顯色之化合物為較佳。 作為光氧化劑,其中,自由基產生劑及有機鹵素化合物的1種以上為較佳。作為光酸產生劑,併用自由基產生劑及有機鹵素化合物之態樣亦較佳。在併用自由基產生劑及有機鹵素化合物的情況下,就感知層的顯色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自由基產生劑相對於有機鹵素化合物的含量比(自由基產生劑/有機鹵素化合物(質量比))係0.1~10為較佳,0.5~5為更佳。
··自由基產生劑 作為自由基產生劑,只要是藉由紫外線被激活而產生自由基之化合物,則沒有特別限制。 作為自由基產生劑,抽氫型自由基產生劑為較佳。抽氫型自由基產生劑示出從顯色劑提取氫原子來促進顯色劑的氧化之作用。 作為自由基產生劑,例如,可以舉出日本攝影學會1968年春季研究發表會演講主旨的55頁中記載的疊氮聚合物;美國專利第3,282,693號中記載的2-疊氮苯并㗁唑、苯甲醯基疊氮及2-疊氮苯并咪唑等疊氮化合物;美國專利第3,615,568號中記載的3’-乙基-1-甲氧基-2-花青高氯酸吡啶硫磷及1-甲氧基-2-甲基吡啶鎓對甲苯磺酸鹽等;日本專利公告昭62-039728號中記載的2,4,5-三芳基咪唑二聚體等咯吩二聚物化合物;二苯基酮;對胺基苯基酮;多核醌;硫𠮿口星等。 其中,選自咯吩二聚物及二苯基酮之1種以上為較佳,咯吩二聚物為更佳。 作為咯吩二聚物,例如,可以舉出六芳基雙咪唑化合物。作為六芳基雙咪唑系化合物,能夠參閱國際公開第2016/017701號的0047段中所記載之化合物,並將該等內容編入本說明書中。 其中,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為較佳。作為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例如,能夠使用“B-IMD”(KUROGANE KASEI Co., Ltd.製)及“B-CIM”(Hodogaya Chemical Co.,Ltd.製)。
作為咯吩二聚物,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亦較佳。
[化學式10]
式中,A、B及D分別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者被不妨礙二聚體向咪唑基的解離或顯色劑氧化之取代基取代之碳環或雜芳基。 B及D分別獨立地為未經取代或者具有1~3個取代基為較佳,A為未經取代或者具有1~4個取代基為較佳。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及它們的製備方法能夠利用作為咯吩二聚物等已知的知識。例如,可以舉出美國專利第3552973號說明書的第4欄第22行及第6欄第3行的記載,該等內容編入本說明書中。
自由基產生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混合使用2種以上。
··有機鹵素化合物 有機鹵素化合物能夠促進顯色劑的氧化。 就顯色部的漸變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有機鹵素化合物,分子內的鹵素原子的個數為3個以上之化合物為較佳。作為鹵素原子的個數的上限值,9個以下為較佳。再者,有機鹵素化合物係除了咯吩二聚物及二苯基酮以外的化合物。 有機鹵素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混合使用2種以上。 作為有機鹵素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下述通式(2)~(7)所表示之化合物。
P 0-CX 3(2) 式中,P 0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X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 作為P 0及X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以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為較佳。 作為P 0所表示之烷基及芳基能夠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羥基、鹵素原子、碳數1~6的烷基、碳數1~6的鹵烷基、乙醯基及碳數1~6的烷氧基等。
作為通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三氯甲烷、三溴甲烷、四氯化碳、四溴化碳、對硝基苯并三溴化物、溴三氯甲烷、三氯甲苯、六溴乙烷、三碘甲烷、1,1,1-三溴-2-甲基-2-丙醇、1,1,2,2-四溴乙烷、2,2,2-三溴乙醇及1,1,1-三氯-2-甲基-2-丙醇。
[化學式11]
式中,R表示取代基。x表示0~5的整數。
作為R所表示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硝基、鹵素原子、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鹵烷基、乙醯基、鹵乙醯基及碳數1~3的烷氧基。 再者,在式中存在複數個R的情況下,R彼此可以相互相同,亦可以不同。
作為x,0~3為較佳。
作為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鄰硝基-α,α,α-三溴苯乙酮、間硝基-α,α,α-三溴苯乙酮、對硝基-α,α,α-三溴苯乙酮、α,α,α-三溴苯乙酮及α,α,α-三溴-3,4-二氯苯乙酮。
R 1-SO 2-X 1(4)
式中,R 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X 1表示鹵素原子。
作為R 1所表示之烷基,碳數1~20的烷基為較佳、碳數1~10的烷基為更佳,碳數1~6的烷基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R 1所表示之芳基,碳數6~20的芳基為較佳,碳數6~14的芳基為更佳,碳數6~10的芳基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R 1所表示之烷基及芳基能夠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硝基、鹵素原子、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鹵烷基、乙醯基、鹵乙醯基及碳數1~3的烷氧基。 作為X 1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以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為較佳,氯原子或溴原子為更佳。
作為通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2,4-二硝基苯磺醯氯、鄰硝基苯磺醯氯、間硝基苯磺醯氯、3,3’-二苯基碸二磺醯氯、乙磺醯氯、對溴苯磺醯氯、對硝基苯磺醯氯、對-3-苯磺醯氯、對乙醯胺苯磺醯氯、對氯苯磺醯氯、對甲苯磺醯氯、甲烷磺醯氯及苯磺醯基溴化物。
R 2-S-X 2(5)
式中,R 2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X 2表示鹵素原子。
作為R 2所表示之可以具有取代基之烷基及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與通式(4)的R 1相同,較佳態樣亦相同。 作為X 2所表示之鹵素原子,可以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為較佳,氯原子或溴原子為更佳。
作為通式(5)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2,4-二硝基苯磺醯氯及鄰硝基苯磺醯氯。
R 3-L 1-CX 3X 4X 5(6)
式中,R 3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L 1表示-SO-或-SO 2-。X 3、X 4及X 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但是,X 3、X 4及X 5並非全部為氫原子。
作為R 3所表示之芳基,碳數6~20的芳基為較佳,碳數6~14的芳基為更佳,碳數6~10的芳基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R 3所表示之雜芳基,碳數4~20的雜芳基為較佳,碳數4~13的雜芳基為更佳,碳數4~9的雜芳基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R 3所表示之芳基及雜芳基能夠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硝基、鹵素原子、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鹵烷基、乙醯基、鹵乙醯基及碳數1~3的烷氧基。
作為X 3、X 4及X 5所表示之鹵素原子,例如,可以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為較佳,氯原子或溴原子為更佳。
作為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六溴二甲基亞碸、五溴二甲基亞碸、六溴二甲基碸、三氯甲基苯基碸、三溴甲基苯基碸(BMPS)、三氯-對氯苯基碸、三溴甲基-對硝基苯基碸、2-三氯甲基苯并噻唑碸、4,6-二甲基嘧啶-2-三溴甲基碸、四溴二甲基碸、2,4-二氯苯基-三氯甲基碸、2-甲基-4-氯苯基三氯甲基碸、2,5-二甲基-4-氯苯基三氯甲基碸、2,4-二氯苯基三甲基碸及三對甲苯基鋶三氟甲磺酸鹽,三氯甲基苯基碸或三溴甲基苯基碸(BMPS)為較佳。
R 4CX 6X 7X 8(7)
式中,R 4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X 6、X 7及X 8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但是,X 6、X 7及X 8並非全部為氫原子。
作為R 4所表示之雜芳基,碳數4~20的雜芳基為較佳,碳數4~13的雜芳基為更佳,碳數4~9的雜芳基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R 4所表示之雜芳基能夠具有之取代基,例如,可以舉出硝基、鹵素原子、碳數1~3的烷基、碳數1~3的鹵烷基、乙醯基、鹵乙醯基、碳數1~3的烷氧基。 作為X 6、X 7及X 8所表示之鹵素原子,例如,可以舉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為較佳,氯原子或溴原子為更佳。
作為通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三溴喹哪啶、2-三溴甲基-4-甲基喹啉、4-三溴甲基嘧啶、4-苯基-6-三溴甲基嘧啶、2-三氯甲基-6-硝基苯并噻唑、1-苯基-3-三氯甲基吡唑、2,5-二三溴甲基-3,4-二溴噻吩、2-三氯甲基-3-(對丁氧基苯乙烯基)-1,3,4-㗁二唑、2,6-二三氯甲基-4-(對甲氧基苯基)-三𠯤、及2-(4-甲基苯基)-4,6-雙(三氯甲基)-1,3,5-三𠯤。
其中,作為有機鹵素化合物,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或通式(7)所表示之化合物為較佳,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為更佳。 作為上述化合物所具有之鹵素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為較佳,氯原子或溴原子為更佳。
有機鹵素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混合使用2種以上。
·光酸產生劑 作為光酸產生劑,藉由紫外線開裂而產生酸並且藉由上述酸的作用使顯色劑能夠顯色之化合物為較佳。 關於光酸產生劑的分子量,並沒有特別限制,600以下為較佳,200~600為較佳,300~500為更佳。
由光酸產生劑產生之酸,可以係羧酸等有機酸及無機酸中的任一種,無機酸為較佳。 作為上述無機酸,例如,可以舉出鹵化氫、磺酸、硫酸及硝酸。 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光酸產生劑係產生選自包括HBr、HI、HPF 6、HSbF 6及全氟磺酸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酸之化合物為較佳,產生選自包括HBr及HI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酸之化合物為更佳,產生HBr之化合物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光酸產生劑,可以舉出非離子性光酸產生劑及離子性光酸產生劑,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非離子性光酸產生劑為較佳。 作為非離子性光酸產生劑,可以舉出有機鹵素化合物、肟化合物及重氮化合物,其中,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有機鹵素化合物為較佳,上述之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為更佳。 就顯色部的漸變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有機鹵素化合物,分子中的鹵素原子的個數係3個以上之化合物為較佳。作為鹵素原子的個數的上限值,9個以下為較佳。 有機鹵素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混合使用2種以上。 作為有機鹵素化合物的具體例,可以舉出與在上段部中作為光氧化劑而舉出之有機鹵素化合物相同者。
作為肟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2-甲基-2-[(4-甲基苯基)磺醯基]-1-[4-(甲硫基)苯基]-1-丙酮)。 作為重氮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雙(三級丁基磺醯基)重氮甲烷、雙(環己基磺醯基)重氮甲烷及雙(4-甲基苯基磺醯基)重氮甲烷。
作為離子性光酸產生劑,可以舉出重氮鹽、錪鎓鹽及鋶鹽,錪鎓鹽或鋶鹽為較佳,三芳基鋶鹽為更佳。 作為離子性光酸產生劑,例如,可以舉出日本特開昭62-161860號公報、日本特開昭61-67034號公報及日本特開昭62-50382號公報中所記載的化合物,並將該等內容編入本說明書中。
作為光酸產生劑的具體例,可以舉出三芳基鋶六氟磷酸酯、三芳基鋶砷酸酯、三芳基鋶銻酸酯、二芳基錪六氟磷酸酯、二芳基錪砷酸酯、二芳基錪銻酸酯、二烷基苯甲醯甲基鋶四氟硼酸酯、二烷基苯甲醯甲基鋶六氟磷酸酯、二烷基-4-羥基苯基鋶四氟硼酸酯、二烷基-4-羥基苯基鋶六氟磷酸酯、N-溴代琥珀醯亞胺、三溴甲基苯基碸、二苯基碘、2-三氯甲基-5-(對丁氧基苯乙烯基)-1.3.4-㗁二唑及2.6-二三氯甲基-4-(對甲氧基苯基)-三𠯤。
光活性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者使用2種以上。 按感知層的每單位面積,光活性劑的含量係0.03~3g/m 2為較佳,0.05~1.5g/m 2為更佳,0.1~1g/m 2為進一步較佳。 上述光活性劑的含量與上述顯色劑的含量的測定方法同樣地,能夠藉由甲醇提取並利用液體層析進行測定。再者,上述光活性劑在所檢測之上述特光活性劑的極大吸收波長下進行檢測。
感知層亦可以包含除顯色劑及光活性劑以外的其他成分。
(光穩定劑) 感知層亦可以包含光穩定劑。 光穩定劑只要係藉由光而穩定化之材料即可,作為捕獲被激活之光活性劑的游離基之所謂的自由基捕獲物質發揮作用為較佳。 作為光穩定劑,例如,可以舉出2,5-雙(1,1,3,3-四甲基丁基)對苯二酚、氫醌、兒茶酚、間苯二酚及羥基對苯二酚等多元苯酚類、以及鄰胺基苯酚及對胺基苯酚等胺基苯酚類。 光穩定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者使用2種以上。 光穩定劑的含量相對於光活性劑的含量的莫耳比(光穩定劑的含量/光活性劑的含量(莫耳比))係0.0001~10為較佳,0.0002~5為更佳。
(紫外線吸收劑) 感知層亦可以包含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者使用2種以上。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以舉出具有苯并三唑結構之苯并三唑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三𠯤化合物及苯并二硫醇化合物。 就對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靈敏度更優異之觀點而言,紫外線吸收劑對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吸收較小為較佳。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三𠯤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或苯并二硫醇化合物為較佳。 又,感知層不包含對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的吸收較大的苯并三唑化合物為較佳。在感知層包含苯并三唑化合物的情況下,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光活性劑的總質量,1質量%以下為較佳,0.5質量%以下為更佳。下限為0.0001質量%以上的情況較多。又,苯并三唑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光活性劑的總質量,1質量%以下為較佳,0.5質量%以下為更佳。下限為0.0001質量%以上的情況較多。
作為三𠯤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ADEKA STAB LA-F70(ADEKA CORPORATION製)、Tinuvin 1577 ED、Tinuvin 1600(BASF公司製)、2,4-雙(2,4-二甲基苯基)-6-(2-羥基-4-正辛基氧代苯基)-1,3,5-三𠯤、2-(2,4-二羥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𠯤及乙基己基三𠯤酮(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製)。 作為二苯甲酮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Chimassorb 81、Chimassorb 81 FL(BASF公司製)。 作為苯并二硫醇化合物,例如,可以舉出國際公開第2019/159570號中所記載的化合物。
(黏合劑) 感知層亦可以包含黏合劑。 作為上述黏合劑,包含水溶性黏合劑樹脂及非水溶性黏合劑樹脂中的任一種為較佳。 作為黏合劑,可以舉出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及羥丙基纖維素等纖維素樹脂、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阿拉伯膠、明膠、聚乙烯吡咯烷酮、酪蛋白、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丙烯酸樹脂、聚氯乙烯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黏合劑,實質上不具有芳香族基之黏合劑為較佳,纖維素樹脂或丙烯酸樹脂為更佳。 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黏合劑係具有羥基之樹脂為較佳。作為具有羥基之樹脂,例如,可以舉出上述纖維素樹脂、聚乙烯醇及聚乙烯醇縮丁醛。 就在未照射下不顯色並且保存穩定性優異之觀點而言,黏合劑的酸值較低為較佳。具體而言,0~50mgKOH/g為較佳,0~20mgKOH/g為更佳。又,作為黏合劑,例如,可以舉出日本特開2017-167155號公報的0078段中所記載之黏合劑,並將該等內容編入本說明書中。 黏合劑可以單獨使用1種,亦可以混合使用2種以上。 黏合劑可以交聯。換言之,黏合劑可以係交聯黏合劑。 關於交聯劑,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能夠使用乙二㗁唑。又,亦能夠參閱日本特開2017-167155號公報的0079段中所記載之交聯劑。該等內容編入本說明書中。 由於抑制了波長222nm的光的過度吸收,因此黏合劑實質上不具有芳香環為較佳。所謂“實質上不具有芳香環”是指,芳香環的含量相對於黏合劑的總質量,0~1質量%為較佳,0~0.1質量%為更佳。
(界面活性劑) 感知層亦可以包含界面活性劑。 作為界面活性劑,陰離子性或非離子性的界面活性劑為較佳,例如,可以舉出烷基苯磺酸鹽(例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銨等)、烷基磺酸鹽(例如,月桂基硫酸鈉及磺基琥珀酸二辛基鈉等)以及聚伸烷基二醇(例如,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
(其他成分) 除了上述成分以外,根據需要,感知層亦可以包含選自包括著色劑、石蠟等添加劑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 著色劑藉由與顯色劑並用能夠控制顏色。 作為著色劑,例如,可以舉出染料及顏料。作為顏料,例如,可以舉出國際公開第2016/017701號的0018~0022段中所記載的黃色顏料及白色顏料等無機粒子。
再者,在上述中,對感知層包含顯色劑及光活性劑之態樣進行了敘述,但感知層的結構不限於上述態樣。例如,可以舉出包括包含顯色劑及光活性劑之微膠囊之實施態樣。關於微膠囊中所包含之顯色劑及光活性劑,可以舉出與上述之實施態樣相同種類者,較佳態樣亦相同。除顯色劑及光活性劑以外的添加劑可以內含在微膠囊中,亦可以在微膠囊外。微膠囊外還可以具有黏合劑。作為黏合劑及其他添加劑,可以舉出上述之化合物。再者,顯色劑及光活性劑內含在微膠囊中為較佳。
(感知層的形成方法) 作為感知層的形成方法,可以舉出公知的方法。 例如,可以舉出將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塗佈在支撐體上,根據需要,對塗膜實施乾燥處理之方法。 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中,可以含有顯色劑、光活性劑、以及根據需要還可以含有除此以外的上述之成分。 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中可以含有溶劑。作為溶劑,可以舉出水及有機溶劑。
作為塗佈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之方法,作為塗佈時所使用之塗佈機,例如,可以舉出氣動刮刀塗佈機、桿塗佈機、棒塗佈機、簾式塗佈機、凹版印刷塗佈機、擠壓塗佈機、模塗佈機、滑動珠塗佈機及刮刀塗佈機。
可以在將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塗佈在支撐體上之後,根據需要,對塗膜實施乾燥處理。作為乾燥處理,例如,可以舉出送風處理及加熱處理。
再者,在上述中,對在支撐體上形成感知層之方法進行了敘述,但不限於上述態樣,例如,亦可以在偽支撐體上形成感知層之後,剝離偽支撐體而形成獨立的感知層。 作為偽支撐體,只要是剝離性的支撐體,則沒有特別限制。
關於感知層的每單位面積的質量(固體成分塗佈量),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0.1~30g/m 2為較佳,0.5~25g/m 2為更佳,1~10g/m 2為進一步較佳。 作為感知層的厚度,0.1~30μm為較佳,0.5~25μm為更佳,1~10μm為進一步較佳。
<透明層> 檢查工具中的參考部包括透明層。透明層配置在感知層上,從配置有透明層之一側照射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以及太陽光。
透明層滿足式(1)及(2)的關係。 式(1)0%≤TMA 200 254<15.0% 式(2)50.0%<TMI 360 800≤100% 式(1)中,TMA 200 254表示透明層的波長200~254nm的範圍內的最大透射率。 式(2)中,TMI 360 800表示透明層的波長360~800nm的範圍內的最小透射率。 其中,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TMA 200 254係0~10.0%為較佳,0~5.0%為更佳。 又,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TMI 360 800係60.0~100%為較佳,70.0~100%為更佳。
如上所述,藉由TMA 200 254在上述範圍內,防止了對參考部中的感知層照射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 又,藉由TMI 360 800在上述範圍內,太陽光照射到參考部中的感知層,而且透明層本身抑制了色調。 再者,就容易判別參考部中的感知層的色調的變化之觀點而言,TMI 400 800係80.0~100%為較佳。 TMI 400 800表示透明層在波長400~800nm的範圍內的最小透射率。 又,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TMI 360 400係50.0~100%為較佳,60.0~100%為更佳,70.0~100%為進一步較佳,80.0~100%為特佳。 TMI 360 400表示透明層的波長360~400nm的範圍內的最小透射率。
關於透明層的波長254~360nm的範圍內的平均透射率,並沒有特別限制,但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10.0~60.0%為較佳,20.0~50.0%為更佳。 關於透明層的波長365nm下的透射率,並沒有特別限制,但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50.0~100%為較佳,70.0~100%為更佳。
透明層的上述各種透射率的測定能夠使用Shimadzu CorporationUV2700進行測定。
構成透明層之材料只要滿足上述之特性,則並沒有特別限制,可以為有機物,亦可以為無機物。其中,就操作性的觀點而言,樹脂為較佳。亦即,透明層係樹脂層(包含樹脂之層)為較佳。
關於透明層中所包含之樹脂的種類,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舉出芳香族聚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樹脂、芳香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脲、芳香族聚脲、聚烯烴、聚乙醯纖維素、纖維素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聚氯乙烯及聚乙醯乙酸酯,就容易示出上述之特性之觀點而言,芳香族聚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樹脂、芳香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脲或芳香族聚脲為較佳。
關於透明層中所包含之樹脂的含量,並沒有特別限制,但就操作性等觀點而言,相對於透明層總質量係90~100質量%為較佳,95~100質量%為更佳。
透明層亦可以包含除樹脂以外的其他成分。 透明層亦可以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以舉出上述之感知層可以包含之紫外線吸收劑中所例示之化合物(例如,苯并三唑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三𠯤化合物及苯并二硫醇化合物)。 透明層亦可以包含紫外線C波吸收劑。所謂紫外線C波吸收劑,係吸收紫外線C波(波長100~280nm的光),而不吸收紫外線B波(波長280~320nm的光)及紫外線A波(波長320~400nm的光)之化合物。 作為上述紫外線C波吸收劑,例如,可以舉出咪唑丙烯酸、L-組胺酸、強體松(Prednisone)及1,2-二苯基乙烯。
透明層可以為單層結構,亦可以為多層結構。在透明層為多層結構的情況下,例如,可以係包含樹脂而不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第一層與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第二層的多層結構。
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透明層滿足以下的要件A及要件B中的至少一者為較佳。 要件A:透明層中所包含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相對於透明層總質量為0~1質量%。 要件B:透明層為多層結構,在透明層包括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層的情況下,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層中所包含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1質量%以下。
關於透明層的厚度,並沒有特別限制,但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5~250μm為較佳,25~100μm為更佳。
作為透明層的形成方法,可以舉出公知的方法。 例如,可以舉出將透明層形成用組成物塗佈在感知層上,根據需要,對塗膜實施乾燥處理之方法。又,亦可以將單獨製作之透明層貼合在感知層上。
<其他層> 檢查工具亦可以包含除上述之構件(支撐體、感知層及透明層)以外的其他層。
(反射層) 檢查工具還可以包括反射層。在感知部包括反射層的情況下,配置在支撐體與感知層之間為較佳。在參考部包括反射層的情況下,配置在支撐體與感知層之間或者感知層與透明層之間為較佳。 在檢查工具具有反射層的情況下,能夠抑制紫外線在檢查工具內部的散射,並能夠進一步提高紫外線照射量的檢測精度。 反射層對波長180~380nm的光的反射率係10~100%為較佳,50~100%為更佳。反射率例如能夠藉由使用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2700、Shimadzu Corporation製)之漫反射測定進行測定。 再者,在將支撐體與反射層相鄰配置的情況下,亦可以在支撐體與反射層之間設置黏合層。 作為反射層及黏合層、以及它們的製造方法,例如,可以舉出國際公開第2016/017701號的0082~0091段中所記載之反射層及黏合層、以及它們的製造方法,該等內容編入本說明書中。
(光澤層) 檢查工具還可以包括光澤層。 在檢查工具具有光澤層的情況下,能夠提高正面與背面的可見性。在感知部包括光澤層的情況下,配置在支撐體與感知層之間為較佳。在參考部包括光澤層的情況下,配置在支撐體與感知層之間或者感知層與透明層之間為較佳。 作為光澤層及其製造方法,例如,可以舉出國際公開第2016/017701號的0092~0094段中所記載之光澤層及其製造方法,該等內容編入本說明書中。
<檢查工具的特性> 本發明的檢查工具包括上述之感知部及參考部。 作為感知部的特性,滿足以下的要件X為較佳。 要件X:使用KrCl準分子燈作為光源,經由實質上遮擋波長230~300nm的光之濾光器,對感知部照射光直到波長222nm的光的照射量成為5mJ/cm 2時,光照射前與光照射後的色差ΔE為20.0以上。 以下,對要件X進行詳細敘述。
首先,使用KrCl準分子燈作為光源,經由實質上遮擋波長230~300nm的光之濾光器,對感知部照射光直到波長222nm的光的照射量成為5mJ/cm 2。就容易操作之觀點而言,被光照射之感知部的大小係縱向的長度為5mm~10m且橫向的長度為5mm~1m的大小為較佳,縱向的長度為10mm~200mm且橫向的長度為10mm~200mm的大小為更佳。 所謂實質上遮擋波長230~300nm的光之濾光器,是指將波長230~300nm的光遮擋70~100%之濾光器。換言之,上述濾光器係波長230~300nm的範圍內的最大透射率為30%以下的濾光器。作為這種濾光器,大多使用化學濾光器或者包含電介質之濾光器。 作為將KrCl準分子燈設為光源,並且設置有實質上遮擋波長230~300nm的光之濾光器之紫外線照射裝置,亦可以使用由USHIO INC.銷售的紫外線照射裝置Care222(註冊商標)。在Care222(註冊商標)中,組合有以適於殺菌之波長222nm的紫外線為主要波長之燈、及限制在對人體無害的波長區域(波長200~230nm)之濾光器。因此,當使用Care222(註冊商標)進行光照射時,主要照射波長222nm的光。 關於照射時的照度及照射時間,並沒有特別限制,能夠藉由調節光源與感知部的距離或照射時間而將照射量設定為5mJ/cm 2。 又,亦可以使用公知的紫外線測量器(例如,手持式光度計UIT2400(Ushio America, Inc.製)),測量規定量的照射量是否照射到了感知部。
接著,對光照射前的感知部與光照射後的感知部的色差ΔE進行測定。 更具體而言,使用分光光度計Spectrolino(GretagMacbeth公司)時,將測定條件設定為如下。 ·照射類型:D65 ·觀察視野:2° ·濃度標準:ANSI STATUS A
使用上述分光光度計,將光照射前的感知部與光照射後的感知部作為測定對象物,分別測定了由CIE1976L*a*b*表色系統規定的明度L*、色度a*及色度b*。再者,關於光照射後的感知部的明度L*、色度a*及色度b*的測定,在光照射後1小時以內實施為較佳。 接著,分別求出光照射前的感知部的明度L*(以下,亦稱為“明度L*1”。)與光照射後的感知部的明度L*(以下,亦稱為“明度L*2”。)的差即ΔL*、光照射前的感知部的色度a*(以下,亦稱為“色度a*1”。)與光照射後的感知部的色度a*(以下,亦稱為“色度a*2”。)的差即Δa*、光照射前的感知部的色度b*(以下,亦稱為“色度b*1”。)與光照射後的感知部的色度b*(以下,“亦稱為色度b*2”。)的差即Δb*,並藉由以下的式計算色差ΔE。 ΔE={(ΔL*) 2+(Δa*) 2+(Δb*) 21/2色差ΔE係20.0以上為較佳,就本發明的效果更優異之觀點而言,24.0~130為更佳,35.0~100為進一步較佳。 再者,所謂明度L*1與明度L*2的差,係從明度L*1及明度L*2中的大的一方減去小的一方得到的值。在明度L*1與明度L*2的值相同的情況下,兩者的差為0。 又,所謂色度a*1與色度a*2的差,係從色度a*1及色度a*2中的大的一方減去小的一方得到的值。在色度a*1與色度a*2的值相同的情況下,兩者的差為0。 又,所謂色度b*1與色度b*2的差,係從色度b*1及色度b*2中的大的一方減去小的一方得到的值。在色度b*1與色度b*2的值相同的情況下,兩者的差為0。
檢查工具的形狀可以為片狀,亦能夠利用長方體及圓柱狀等塊狀等各種形狀。其中,較佳利用片狀的檢查工具亦即檢查片。 又,作為片狀檢查工具的形狀,能夠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及六邊形等除了四邊形以外的多邊形、以及不規則形狀等各種形狀。又,片狀檢查工具可以為長條狀。 檢查工具亦可以具有其他構件。在檢查工具具有其他構件的情況下,可以經由黏合層(例如,黏著劑及接著劑等)將檢查工具貼合在其他構件上,亦可以作為其他構件的一部分進行製造。其他構件例如可以舉出名片、銘牌、面罩、布製品(例如,襯衫等)、外殼(例如,智慧手機外殼等)及紙製品(例如,筆記本及日曆等)。
<檢查方法> 藉由使用本發明的檢查工具,能夠簡便地確認是否照射了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更具體而言,如上所述,藉由將檢查工具放置在規定的環境下(例如,太陽光下),觀察感知部與參考部的色差,能夠判別是否照射了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的特徵進一步進行具體說明。以下實施例所示之材料、使用量、比例、處理內容及處理步驟等,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便能夠適當地變更。因此,本發明的範圍不應被以下所示之具體例限制地解釋。
<實施例1> 將下述組成的混合液1添加到聚乙烯醇5質量%水溶液(202質量份)之後,在20℃下進行乳化分散,得到了體積平均粒徑1μm的乳化液。此外,將所得到之乳化液在50℃下連續攪拌了4小時。此外,加入水而調整濃度,得到了內含固體成分濃度為16.4質量%的顯色劑之微膠囊分散液。
(混合液1的組成) 顯色劑:3,3-雙(2-甲基-1-辛基-3-吲哚基)酞內酯(BASF公司製)      2.6質量份 酸產生劑:BMPS、三溴甲基苯基碸(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LTD.製)     10質量份 微膠囊內含溶劑:TCP,磷酸三甲苯酯(DAIHAC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製)    23質量份 微膠囊製作用溶劑:乙酸乙酯(SHOWA DENKO K.K.製)     50質量份 光穩定劑:2,5-雙(1,1,3,3-四甲基丁基)氫醌(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製)     0.03質量份 微膠囊壁形成材料:D-110N(“TAKENATE D-110N”,Mitsui Chemicals, Inc製,75質量%乙酸乙酯溶液)        8質量份
將所得到之微膠囊分散液(20質量份)、聚乙烯醇6質量%水溶液(產品名“DENKA SIZE EP-130”、Denka Company Limited製)(5質量份)、乙二醛(DAITO CHEMICAL CO., LTD.製)(0.05質量份)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0質量%水溶液(DKS Co. Ltd.製)0.09質量份進行混合,從而製作了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
將所得到之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塗佈在厚度188μm的白色聚對酞酸乙二酯片(“CRISPR K1212”,TOYOBO CO., LTD.製)的支撐體上,以使液體塗佈量成為21mL/m 2,並在105℃下加熱乾燥1分鐘,從而製作了具備支撐體及感知層之檢查工具。再者,按感知層的每單位面積,感知層的固體成分塗佈量為3g/m 2,感知層的厚度為3μm。
接著,準備聚對酞酸乙二酯(PET)薄膜(TOYOBO CO., LTD.製,Cosmoshine A4360,厚度:50μm),貼合在感知層的一半的表面上,從而製作了檢查工具1(參閱圖1)。貼合有PET薄膜之區域對應於參考部,未貼合有PET薄膜之區域對應於感知部。
<實施例2~6> 將PET薄膜變更為表1中所記載的薄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作了實施例2~6的檢查工具2~6。 再者,如下所述製作了實施例4的薄膜。 將乙酸乙酯(25質量份)、BURNOCK D-750N(甲苯二異氰酸酯的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DIC CORPORATION,75重量%乙酸乙酯溶液)(10質量份)進行混合,並將所得到之溶液塗佈在60μm的TAC薄膜(FUJITAC Z-TAC,FUJIFILM Co.,Ltd.製)上,以使塗膜成為1μm。 將所得到之塗膜浸漬在85℃的溫水中3小時,並使其交聯。
<實施例7> 將內含顯色劑之微膠囊分散液的固體成分濃度從16.4質量%變更為21.2質量%,除此以外,按照與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製作了檢查工具7。
<實施例8> 將聚乙烯醇縮丁醛(固體成分100質量%)(50質量份)、四氫呋喃(300質量份)、乙醇(68.2質量份)進行混合,溶解了聚乙烯醇縮丁醛。在所得到之聚乙烯醇縮丁醛溶液中,追加三溴甲基苯基碸(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LTD.製)(10.0質量份)、3,3-雙(2-甲基-1-辛基-3-吲哚基)酞內酯(BASF公司製)(5.0質量份)並溶解。將所得到之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塗佈在厚度188μm的白色聚對酞酸乙二酯片(商品名“CRISP RK1212”,TOYOBO CO., LTD.製)上,以使乾燥後的膜厚成為5μm,並進行乾燥而形成了感知層。 接著,準備與實施例1相同的PET薄膜,貼合在感知層的一半的表面上,從而製作了檢查工具8(參閱圖1)。貼合有PET薄膜之區域對應於參考部,未貼合有PET薄膜之區域對應於感知部。
<實施例9> 將下述組成的混合液2添加到聚乙烯醇5質量%水溶液(202質量份)之後,在20℃下進行乳化分散,從而得到了體積平均粒徑1μm的乳化液。此外,將所得到之乳化液在50℃下連續攪拌了8小時。之後恢復到室溫,進行過濾而得到了水系的膠囊分散液。
(混合液2的組成) 顯色劑:無色結晶紫(商品名“LCV”,YAMADA CHEMICAL CO., LTD.製)     2.5質量份 有機鹵素化合物:三溴甲基苯基碸(BMPS,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mpany, Limited製)     1.25質量份 芳香族溶劑1:磷酸三甲苯酯(DAIHACH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製) 23質量份 芳香族溶劑2:苯基二甲基乙烷(商品名“Nippon Oil Hysol SAS296”,JX Nippon Oil & Energy Corporation製)     7質量份 非芳香族溶劑:乙酸乙酯(SHOWA DENKO K.K.製)       50質量份 光穩定劑:2,5-雙(1,1,3,3-四甲基丁基)氫醌(BTHQ,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製)     3質量份 膠囊壁材料:多異氰酸酯(商品名“TAKENATE D-110N”,Mitsui Chemicals, Inc製,二甲苯-1,3-二異氰酸酯與三羥甲基丙烷的加成物,75質量%乙酸乙酯溶液)    31質量份
將所得到之膠囊分散液(20質量份)、聚乙烯醇6質量%水溶液(商品名“DENKA SIZE EP-130”,Denka Company Limited製)(5質量份)、乙二醛(DAITO CHEMICAL CO., LTD.製)(0.04質量份)、十二基苯磺酸鈉50質量%水溶液(DKS Co. Ltd.製)(0.09質量份)進行混合,製作了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
將所得到之感知層形成用組成物塗佈在厚度75μm的白色聚對酞酸乙二酯片(商品名“CRISPR K1212”、TOYOBO CO., LTD.製)上,以使固體成分塗佈量成為20g/m 2,並在105℃下加熱乾燥了1分鐘,從而形成了感知層。感知層為約20μm。 接著,準備與實施例1相同的PET薄膜,貼合在感知層的一半的表面上,從而製作了檢查工具9(參閱圖1)。貼合有PET薄膜之區域對應於參考部,未貼合有PET薄膜之區域對應於感知部。
<實施例10> 準備與實施例1相同的PET薄膜,貼合在市售的UV標記(S類型,NICHIYU GIKEN KOGYO COMPANY, LIMITED製)的感知層的一半的表面上,從而製作了檢查工具10(參閱圖1)。貼合有PET薄膜之區域對應於參考部,未貼合有PET薄膜之區域對應於感知部。
<實施例11> 代替UV標記(S類型,NICHIYU GIKEN KOGYO COMPANY, LIMITED製),使用市售的UV標度(L類型,FUJIFILM Co.,Ltd.製),除此以外,按照與實施例10相同的步驟製作了檢查工具11。
<實施例12> 代替PET薄膜使用表1中所記載的薄膜,除此以外,按照與實施例11相同的步驟製作了檢查工具12。
<比較例1> 按照專利文獻3的實施例1的步驟,製作了紫外線感知片(相當於檢查工具C1)。 再者,所製作之紫外線感知片中不包括參考部。
<比較例2~5> 代替PET薄膜使用表1中所記載的薄膜,除此以外,按照與實施例11相同的步驟製作了檢查工具C2~C5。
再者,實施例中所製作之檢查工具中的感知部中及參考部中的感知層係在照射波長200~254nm的光之前後及照射波長360~400nm中的任意的光之前後,產生視覺變化(顯色)之層。
<評價> (波長222nm處的色差ΔE測定) 在沒有太陽光進入的環境下,使用Care222(註冊商標),在平均照度28μW、3分鐘(180秒)的條件下,從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作製之檢查工具的與支撐體相反的一側照射光(波長222nm的光),直到照射量成為5mJ/cm 2。 之後,使用分光光度計Spectrolino(GretagMacbeth公司),在照射類型:D65、觀察視野:2°、濃度標準:ANSI STATUS A的條件下,測定了光照射前的感知部與光照射後的感知部的色差ΔE、以及光照射前的感知部與光照射後的參考部的色差ΔE。
(波長254nm處的色差ΔE測定) 在沒有太陽光進入的環境下,使用便攜式-UV燈SLUV-8(AS ONE Corporation),在平均照度28μW、3分鐘(180秒)的條件下,從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作製之檢查工具的與支撐體相反的一側照射波長254nm的光,直到照射量成為5mJ/cm 2。 之後,以與波長222nm處的ΔE測定相同的方法,測定了光照射前的感知部與光照射後的感知部的色差ΔE、以及光照射前的感知部與光照射後的參考部的色差ΔE。
(波長365nm處的色差ΔE測定) 在沒有太陽光進入的環境下,使用便攜式-UV燈SLUV-8(AS ONE Corporation),在平均照度67μW、5分鐘(300秒)的條件下,從各實施例中所作製之檢查工具的與支撐體相反的一側照射波長365nm的光,直到照射量成為20mJ/cm 2。 之後,以與波長222nm處的ΔE測定相同的方法,測定了光照射前的感知部與光照射後的感知部的色差ΔE、以及光照射前的感知部與光照射後的參考部的色差ΔE。
(目視評價1) 在晴天,在有帶百葉窗的窗戶之房間(在太陽光進入的環境下)內,與上述ΔE測定同樣地,進行了222nm照射試驗及254nm照射試驗。但是,藉由平均照度1.4μW、1小時(3600秒)而調整為5mJ/cm 2。 之後,以下述基準目視評價了是否識別出感知部與參考部的濃度差。 A:明確地識別出感知部與參考部的濃度差 B:感知部與參考部的濃度差雖不明確但能夠區分 C:能夠區分感知部與參考部的濃度差但難以識別 D:完全沒有感知部與參考部的濃度差而無法區分 再者,在比較例1中,沒有對應於參考部之部分,整個面顯色,無法排除太陽光引起之影響,因此標記為“-”。 (目視評價2) 又,在晴天,在有帶百葉窗的窗戶之房間(太陽光進入的環境下)內,以以下的基準目視評價了將檢查工具靜置1小時時,是否產生了感知部與參考部的濃度差。 A:沒有感知部與參考部的濃度差 B:存在感知部與參考部的濃度差 再者,在比較例1中,沒有對應於參考部之部分,整個面顯色,無法排除太陽光引起之影響,因此標記為“-”。 在上述目視評價2中,所謂在感知部與參考部之間產生濃度差,是指藉由太陽光產生之濃度差,而不是藉由波長222nm及波長254nm的光產生之濃度差。因此,在使用這種檢查工具並照射太陽光的基礎上,對感知部照射波長222nm或波長254nm的光的情況下,即使在感知部與參考部之間產生濃度差,亦無法判別係藉由波長222nm或波長254nm的光而產生了濃度差還是藉由太陽光而產生了濃度差。 因此,目視評價1為A~C評價,並且目視評價2為A評價的情況下,可以稱之為得到了本發明的效果。
表1中所使用之透明層為如下。 PET薄膜1:聚對酞酸乙二酯(PET)薄膜(TOYOBO CO., LTD.製,Cosmoshine A4360,厚度:50μm)。薄膜中包含芳香族聚酯。 氯乙烯薄膜1:ACHILLES CORPORATION製、襯裡用農乙烯、厚度:50μm。薄膜中包括聚氯乙烯。 D750塗膜:將包含BURNOCK D-750N(甲苯二異氰酸酯的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DIC CORPORATION,75質量%乙酸乙酯溶液)之組成物塗佈在玻璃板上,將所得到之帶塗膜之玻璃板在85℃的溫水中浸漬3小時並使塗膜交聯,從玻璃板剝離所得到之塗膜,並將所得到之塗膜用作D750塗膜。再者,塗膜中包含芳香族聚氨酯脲。 TAC+D750塗膜:包含根據上述之步驟製作之TAC薄膜、以及使用包含BURNOCK D-750N(甲苯二異氰酸酯的三羥甲基丙烷加成物,DIC CORPORATION,75重量%乙酸乙酯溶液)之組成物而形成之塗膜之薄膜。再者,塗膜中包含芳香族聚氨酯脲。 聚苯乙烯薄膜:Ohishi Sangyo Co.,Ltd.製,Styrofan GL,厚度:50μm。薄膜中包含聚苯乙烯。 PMMA薄膜:Acriprene公司製,厚度:53μm。薄膜中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ET薄膜2:NEION Film Coatings Corp.製,TL-16-L800-KG2,厚度:16μm。薄膜中包含芳香族聚酯及紫外線吸收劑。再者,將剝離紙剝離並貼合而使用。 聚乙烯薄膜:TAMAPOLY CO., LTD.製,SEALANT PE薄膜UH-1,厚度:40μm。薄膜中包含聚乙烯。 氯乙烯薄膜2:氯乙烯薄膜 TAC薄膜:FUJITAC Z-TAC,FUJIFILM Co.,Ltd.製,厚度:60μm。薄膜中包含三乙醯纖維素。
在表1中的“參考部”欄的“感知層”欄中,“A1”表示包括包含實施例1~6中所使用之規定的顯色劑之微膠囊之感知層,“A2”表示實施例7中所使用之與A1所表示之感知層顯色劑濃度不同的感知層,“B1”表示包含實施例8中所使用之規定的顯色劑而不包括微膠囊之感知層,“C1”表示包括包含實施例9中所使用之無色結晶紫之微膠囊之感知層,“C2”表示在比較例1中所使用之專利文獻3的實施例1中所使用之感知層,“UV標記”表示市售品的UV標記,“UV標度”表示市售品的UV標度。
表1中,“TMA 200 254”欄表示透明層在波長200~254nm的範圍內的最大透射率(%)。 表1中,“TA 254 360”欄表示透明層的波長254~360nm的範圍內的平均透射率(%)。 表1中,“TMI 360 800”表示透明層的波長360~800nm的範圍內的最小透射率(%)。 表1中,“T 365”欄表示透明層的波長365nm處的透射率(%)。
[表1]
   參考部 照射前後的ΔE 評價
感知層 透明層 222nm 254nm 365nm 目視評價1 目視評價2
種類 TMA 200 254 TA 254 360 TMI 360 800 T 365 感知部 參考部 感知部 參考部 感知部 參考部 222nm 照射試驗 254nm 照射試驗
實施例1 A1 PET薄膜1 0.0 29.6 80.0 81.2 50 0 55 0 12 11 A A A
實施例2 A1 氯乙烯薄膜 0.0 20.7 54.8 59.4 50 0 55 0 12 9 A A A
實施例3 A1 D750塗膜 0.0 26.8 80.6 85.6 50 0 55 0 12 11 A A A
實施例4 A1 TAC+D750 0.0 23.1 81.3 89.0 50 0 55 0 12 11 A A A
實施例5 A1 聚苯乙烯薄膜 0.0 42.3 70.2 88.0 50 0 55 0 12 11 A A A
實施例6 A1 PMMA薄膜 10.0 56.0 90.0 87.0 50 0 55 0 12 11 A A A
實施例7 A2 PET薄膜1 0.0 29.6 80.0 81.2 39 0 53 0 12 11 A A A
實施例8 B1 PET薄膜1 0.0 29.6 80.0 81.2 40 0 53 0 12 11 A A A
實施例9 C1 PET薄膜1 0.0 29.6 80.0 81.2 6 0 11 0 6 5 C B A
實施例10 UV標記 PET薄膜1 0.0 29.6 80.0 81.2 24 0 23 0 6 5 A A A
實施例11 UV標度 PET薄膜1 0.0 29.6 80.0 81.2 6 0 11 0 6 5 C B A
實施例12 UV標度 氯乙烯薄膜 0.0 20.7 54.8 59.4 6 0 11 0 6 4 C B A
比較例1 C2 - - - - - 6 0 11 0 6 0 - - -
比較例2 UV標度 PET薄膜2 0.0 0.0 0.0 0.0 6 0 11 0 6 0 A A B
比較例3 UV標度 聚乙烯薄膜 87.5 88.8 88.6 89.8 6 6 11 11 6 5 D D A
比較例4 UV標度 氯乙烯薄膜2 87.7 87.4 84.6 89.7 6 6 11 11 6 5 D D A
比較例5 UV標度 TAC薄膜 82.2 87.6 90.4 90.6 6 6 11 11 6 5 D D A
如表1所示,藉由使用本發明的檢查工具,得到了所期望的效果。
10、30:檢查工具 12:支撐體 14、14A、14B、100:感知層 16:透明層 18:感知部 20:參考部 102:濾光層
圖1係表示檢查工具的一例之示意性剖面圖。 圖2係用於說明對檢查工具照射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之情況的圖。 圖3係對檢查工具照射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之前的檢查工具的俯視圖。 圖4係對檢查工具照射波長222nm的光及太陽光之後的檢查工具的俯視圖。 圖5係對檢查工具僅照射太陽光之後的檢查工具的俯視圖。 圖6係表示檢查工具的其他態樣之圖。 圖7係用於說明以往技術的圖。
10:檢查工具
12:支撐體
14:感知層
16:透明層
18:感知部
20:參考部

Claims (11)

  1. 一種檢查工具,其包括感知部及參考部,前述檢查工具中, 前述感知部包括至少感知波長200nm~254nm的光之感知層, 前述參考部包括前述感知層及透明層, 前述透明層滿足式(1)及式(2)的關係: 式(1)0%≤TMA 200 254<15.0% 式(2)50.0%<TMI 360 800≤100% 式(1)中,TMA 200 254表示前述透明層的波長200nm~254nm的範圍內的最大透射率, 式(2)中,TMI 360 800表示前述透明層的波長360nm~800nm的範圍內的最小透射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檢查工具,其為片狀。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前述透明層為樹脂層。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前述透明層包括選自包括芳香族聚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樹脂、芳香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脲及芳香族聚脲之群組中的樹脂。
  5.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前述透明層包括紫外線C波吸收劑及樹脂, 前述樹脂包括選自包括芳香族聚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樹脂、芳香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脲、芳香族聚脲、聚烯烴、聚乙醯纖維素、纖維素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縮丁醛、聚氯乙烯及聚乙醯乙酸酯之群組中的樹脂。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前述透明層滿足要件A及要件B中的至少一者: 要件A:前述透明層中所包含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相對於前述透明層總質量為0質量%~1質量%, 要件B:前述透明層為多層結構,在前述透明層包括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層的情況下,前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層中所包含之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為1質量%以下。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使用KrCl準分子燈作為光源,經由實質上遮擋波長230nm~300nm的光之濾光器,對前述感知部照射光直到波長222nm的光的照射量成為5mJ/cm 2時,光照射前與光照射後的色差ΔE為20.0以上。
  8.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前述感知層包括顯色劑及光活性劑。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前述顯色劑包括選自包括內酯環、內醯胺環、磺內酯環、亞磺內酯環及它們的開環體、以及偶氮苯結構之群組中的任一種結構。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檢查工具,其中 前述感知層包含通式(6)所表示之化合物, R 3-L 1-CX 3X 4X 5(6) 通式(6)中,R 3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之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之雜芳基,L 1表示-SO-或-SO 2-,X 3、X 4及X 5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其中,X 3、X 4及X 5全部為氫原子的情況除外。
  11. 一種檢查方法,其使用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0之任一項所述之檢查工具。
TW111141481A 2021-11-05 2022-11-01 檢查工具、檢查方法 TW2023308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0938 2021-11-05
JP2021-180938 2021-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0804A true TW202330804A (zh) 2023-08-01

Family

ID=8624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1481A TW202330804A (zh) 2021-11-05 2022-11-01 檢查工具、檢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0804A (zh)
WO (1) WO202307999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3197A (ja) * 1994-07-26 1996-02-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紫外線センサー
JP3024525U (ja) * 1994-12-02 1996-05-21 フジ・イー・ティー株式会社 紫外線強度を波長帯域別に段階表示で表示する表示器
JP2002122476A (ja) * 2000-08-08 2002-04-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紫外線被爆量測定装置
US6437346B1 (en) * 2000-09-11 2002-08-20 Kamal Goudjil Solar blind-UVC photochromic detector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on
JP2007278904A (ja) * 2006-04-07 2007-10-25 Kuriotekku:Kk 紫外線センサ
WO2015184190A1 (en) * 2014-05-28 2015-12-03 Purplesun Inc. Photochromic detection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JP7119534B2 (ja) * 2018-04-24 2022-08-17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乾燥殺菌装置および乾燥殺菌方法
JPWO2022181288A1 (zh) * 2021-02-26 2022-09-01
JP2022170959A (ja) * 2021-04-30 2022-11-11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紫外光検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9992A1 (ja)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3907B2 (en) Ultraviolet-sensing sheet, ultraviolet-sensing set, and ultraviolet-sensing method
US7432027B2 (en) Dual-layer protected transient document
CA2693211C (en) Reverse write erasable paper
JP6177706B2 (ja) 紫外線感知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紫外線感知方法
JP6446088B2 (ja) 紫外線感知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紫外線感知方法
US20230392981A1 (en) Ultraviolet-sensing member and ultraviolet-sensing kit
US20230392983A1 (en) Ultraviolet inspection tool, ultraviolet inspection kit, and ultraviolet inspection method
JP2014163798A (ja) 紫外線感知シート、紫外線感知セット、および紫外線感知方法
TW202330804A (zh) 檢查工具、檢查方法
JPH02143252A (ja) 多色記録材料
US20080311493A1 (en) Inkless reimageable printing paper and method
WO2022202362A1 (ja) 検査具、検査方法
WO2022209858A1 (ja) 紫外線感知部材、紫外線感知キット
WO2022181285A1 (ja) 紫外線感知部材、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紫外線感知層形成用分散液、紫外線感知キット
WO2022181392A1 (ja) 紫外線感知部材、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紫外線感知層形成用分散液、紫外線感知キット
CN116981917A (zh) 检查工具、检查方法
WO2022181321A1 (ja) 紫外線感知部材、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マイクロカプセルの製造方法、紫外線感知層形成用分散液、紫外線感知キット
CN116868033A (zh) 紫外线感测部件、紫外线感测试剂盒
CN117157509A (zh) 紫外线检查工具、紫外线检查试剂盒、紫外线检查方法
JP2023139796A (ja) 紫外線感知部材、紫外線感知キット
JP2014174505A (ja) 紫外線感知シート、紫外線感知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紫外線感知方法
JPH0717138A (ja) 感熱記録材料
JPH0717145A (ja) 感熱記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