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3770A - 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具有優良透明性和改善阻燃性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具有優良透明性和改善阻燃性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3770A
TW202313770A TW111125166A TW111125166A TW202313770A TW 202313770 A TW202313770 A TW 202313770A TW 111125166 A TW111125166 A TW 111125166A TW 111125166 A TW111125166 A TW 111125166A TW 202313770 A TW202313770 A TW 2023137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emical formula
polysiloxane
polycarbonate
hydroxyphenyl
carbon atom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成賢
金美蘭
申景茂
張倫珠
鄭丞弼
崔珍植
金宥鎰
金鍾潤
徐聖佑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養股份有限公司
南韓商美源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養股份有限公司, 南韓商美源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3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377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80Siloxanes having aromatic substituents, e.g. phenyl side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一種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一種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更具體而言,係關於一種具有末端矽烷單元的特定結構的聚矽氧烷,該末端矽烷單元包括任選地經取代的羥基苯基基團,以及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包括作為重複單元的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嵌段,並由此顯示出和一般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水準相比為相同或更優異的透明度和顯著進一步提高的阻燃性,以及製備其之方法。

Description

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具有優良透明性和改善阻燃性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一種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一種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更具體而言,是關於一種具有末端矽烷單元的特定結構之聚矽氧烷,該末端矽烷單元包括任選地經取代的羥基苯基基團,以及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包括作為重複單元的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嵌段,並由此顯示出和一般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水準相比為相同或更優異的透明度和顯著進一步提高的阻燃性,及一種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聚碳酸酯樹脂具有良好的耐熱性、機械性質(特別是衝擊強度)和透明度,因此廣泛的作為電子元件、機械元件和工業樹脂。在電機/電子領域,特別是當聚碳酸酯樹脂用於電視機外殼、計算機顯示器外殼、複印機、印表機、筆記型電腦的電池、鋰電池外殼材料等時會釋放出相當大的熱量,需要良好的阻燃性以及耐熱性和機械性質。
賦予聚碳酸酯樹脂阻燃性的一般方法是混合聚碳酸酯樹脂和鹵化阻燃劑,包括溴化或氯化化合物。鹵化阻燃劑在發生火災時表現出足夠的阻燃性質,但在樹脂加工過程中會產生鹵化氫氣體,不僅導致鑄件侵蝕和環境問題,而且還會產生戴奧辛,燃燒時對人體有毒有害。因此,已經擴大管制使用該物的措施。為了應對這種調整,已經開發了既包括鹼金屬鹽作為非鹵化阻燃劑又包括氟化聚烯烴樹脂作為防滴劑的阻燃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然而,使用氟化乙烯基樹脂和金屬鹽類阻燃劑來確保聚碳酸酯樹脂的阻燃性會導致透明度下降,這是聚碳酸酯樹脂的優點之一。
為了克服這種透明度的下降,已經提出了與有機矽基添加劑和有機矽基共聚物的合金化。然而,儘管非鹵化阻燃劑具有環保優勢,使用有機矽基添加劑的技術存在諸如光學透明度仍然差、價格相對較高以及作為外部材料時著色受到限制等缺點。此外,流動性差使得難以藉由射出成型生產大型製品。
因而,為了在不降低透明度的情況下提高阻燃性,已經建議將具有一個或兩個羥基苯基側鏈的矽氧烷單元摻入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聚合物鏈的中間(韓國專利案第10-1841684號)。然而,該專利案 中所揭露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需要在透明度和阻燃性之間取得平衡方面進一步改進,特別是在阻燃性方面。
因此,需要開發一種與一般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水準相比,表現出相同或更優異的透明度並顯著進一步提高阻燃性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聚矽氧烷,其能夠提供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與一般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水準相比展現出相同或更優異透明度且顯著進一步提高的阻燃性,且進一步顯示出如低溫下的流動性和衝擊強度等的良好性質,以及一種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和一種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係由下述化學式1-1或下述化學式1-2所表示:
[化學式1-1]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04-1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04-2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1-1和1-2中,
R1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2各自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3各自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之伸烷基;
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基;
a和b各自獨立地表示0至10的整數,前提是a和b中之至少一個不是0;以及
c表示1至2的整數。
本發明之其他態樣提供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含作為重複單元的由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以及一種聚碳酸酯嵌段。
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一種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在界面反應條件下,將由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表示之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與低聚合的聚碳酸酯進行反應,以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並經由使用第一聚合催化劑,來聚合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
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提供包含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模製品。
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即使不添加阻燃劑也能確保良好的阻燃性,同時牢固地保持聚碳酸酯的良好固有性質,如抗衝擊性(特別是,低溫下的衝擊強度)和透明度等,且與一般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水準相比,尤其顯示出相同或更優異的透明度和顯著提高的阻燃性,因而可應用於諸如建築材料、汽車零件和電機/電子零件等各種用途。
以下將更詳細的解釋本發明。
本文使用的術語「反應產物」是指藉由反應兩種或多種反應物而形成的物質。
此外,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於描述聚合催化劑,但聚合催化劑不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聚合催化劑之間的相互差異。例如,第一聚合催化劑和第二聚合催化劑可為同一種催化劑或不同種類的催化劑。
此外,在本文描述的化學式中,儘管用於表示氫、鹵素原子和/或烴基等的英文字母「R」具有數值下標,但「R」不受這種下標的限制。 「R」表示彼此獨立的氫、鹵素原子和/或烴基等。例如,無論兩個或多個「R」是否具有相同的數值下標或不同的數值下標,這樣的「R」可表示相同的烴基或不同的烴基。
聚矽氧烷
本發明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是包含矽烷單元的化合物,該矽烷單元在末端具有羥基苯基基團和任選地在鏈的中間包含羥基苯基基團的矽氧烷,且其可由下述化學式1-1或由下述化學式1-2表示: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06-4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06-3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1-1和1-2中,
R1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2各自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3各自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之伸烷基;
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基;
a和b各自獨立地表示0到10的整數,前提是a和b中之至少一個不是0;以及
c表示1至2的整數。
更具體而言,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可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烷基或烷氧基、具有2至13個碳原子之烯基或烯氧基、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環烷基或環烷氧基、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氧基、具有7至13個碳原子之芳烷基或芳烷氧基或具有7至13個碳原子之烷芳基或烷芳氧基。
舉例而言,烷基可為甲基、乙基或丙基;烯基可為乙烯或丙烯;鹵素原子可為Cl或Br;烷氧基可為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且芳基可為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較佳為,苯基)。
在上述化學式1-1和1-2中,「a」可更具體地表示0到8的整數,又更具體地表示1到8的整數,且再更具體地表示1到7的整數,「b」可更具體地表示1到10的整數,又更具體地表示1到5的整數,且再更具體地表示1到3的整數,前提是a和b中之至少一個不是0。
在一個實施態樣中,上述化學式1-1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可為下述化學式3-1的聚矽氧烷和下述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反應產物:
[化學式3-1]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08-5
在上述化學式3-1中,R1、R2、a、b和c與上述化學式1-1中所定義的相同。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08-6
在上述化學式4中,R4與上述化學式1-1中所定義的相同;以及h表示1至7的整數。
為了用於製備化學式1-1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較佳為將化學式3-1的化合物與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莫耳比保持在1:4至1:1的範圍內,更佳為1:3至1:2。如果化學式3-1之化合物與化學式4之化合物的莫耳比超出上述範圍,則會影響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的聚合度,因而可能是阻燃性和透明度惡化的一個因素。
在一個實施態樣中,上述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可為下述化學式3-2的聚矽氧烷和上述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反應產物: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08-7
在上述化學式3-2中,R1、R2、a、b和c與上述化學式1-2中所定義的相同。
為了用於製備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較佳為將化學式3-2的化合物與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莫耳比保持在1:4至1:1的範圍內,更佳為1:3至1:2。如果化學式3-2的化合物與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莫耳比超出上述範圍,則會影響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的聚合度,因而可能是阻燃性和透明度變差的一個因素。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是一種共聚物,包括作為重複單元的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即,聚矽氧烷嵌段包括末端具有羥基苯基的矽烷單元和任選地在鏈中間包含羥基苯基的矽氧烷)和聚碳酸酯嵌段。
在一實施態樣中,聚碳酸酯嵌段可具有由下述化學式2表示的結構: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09-8
在上述化學式2中,R5表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芳香族烴基團,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多個選自由烷基(例如,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或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烷基)、環烷基(例如,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環烷基)、烯基(例如,具有2至20個碳原子之烯基,或具有2至13個碳原子之烯基)、烷氧基(例如,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或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烷氧基)、鹵素原子(例如Cl或Br)和硝基所組 成的群組之取代基所取代。在上述中,例如,芳香族烴基可衍生自下述化學式5的化合物: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10-9
在上述之化學式5中,
X表示無官能基的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或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硫醚基、醚基、亞碸基、碸基、酮基、萘基或異丁基苯基所組成的群組之官能基的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例如,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伸烷基,或具有3至10個碳原子之支鏈或環狀伸烷基),
R6和R7各自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例如,Cl或Br),或直鏈、支鏈或環狀烷基(例如,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直鏈烷基,或具有3至10個碳原子之支鏈或環狀烷基),以及
p和q各自獨立地表示為0到4的整數。
上述化學式5的化合物可為雙(4-羥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萘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4-異丁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乙基-1,1-雙(4-羥基苯基)丙烷、1-苯基-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萘基-1,1-雙(4-羥基苯基)乙烷、1,2-雙(4-羥基苯基)乙烷、1,10-雙(4-羥基苯基)癸烷、2-甲基-1,1-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戊烷、2,2-雙(4-羥基苯基)己烷、2,2-雙(4-羥基苯基)壬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氟-4-羥基苯基)丙烷、4-甲基-2,2-雙(4-羥基苯基) 戊烷、4,4-雙(4-羥基苯基)庚烷、二苯基雙(4-羥基苯基)甲烷、間苯二酚、對苯二酚、4,4'-二羥基苯醚[雙(4-羥基苯基)醚]、4,4'-二羥基-2,5-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3,3'-二氯二苯醚、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醚、雙(3,5-二氯-4-羥基苯基)醚、1,4-二羥基-2,5-二氯苯、1,4-二羥基-3-甲基苯、4,4'-二羥基二苯酚[p,p'-二羥基苯基]、3,3'-二氯-4,4'-二羥基苯基,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3,5-二氯-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環十二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十二烷、1,1-雙(4-羥基苯基)丁烷、1,1-雙(4-羥基苯基)癸烷、1,4-雙(4-羥基苯基)丙烷、1,4-雙(4-羥基苯基)丁烷、1,4-雙(4-羥基苯基)異丁烷、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3-氯-4-羥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雙(3,5-二氯-4-羥基苯基)甲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氯-4-羥基苯基)丙烷、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4,4'-硫代二苯酚[雙(4-羥基苯基)碸]、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碸、雙(3-氯-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3-甲基-4-羥基苯基)硫醚、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硫醚、雙(3,5-二溴-4-羥基苯基)亞碸、4,4'-二羥基二苯甲酮、3,3',5,5'-四甲基-4,4'-二羥基二苯甲酮、4,4'-二羥基二苯、甲基氫醌、1,5-二羥基萘或2,6-二羥基萘,但不限於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對於其他官能二元酚,可參考美國專利案第2,999,835號、第3,028,365號、第3,153,008號和第3,334,154號。上述二元酚可以單獨使用或兩種以上組合使用。
碳酸酯前驅物,例如碳醯氯(光氣)、碳醯溴、雙鹵甲酸酯、碳酸二苯酯或碳酸二甲酯等可用作聚碳酸酯嵌段的另一單體。
在一個實施態樣中,在本發明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中,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的量為0.2至24wt%,具體為0.5至20wt%,更具體為1至15wt%,又更具體為2至10wt%,且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聚碳酸酯的量為76至99.8wt%,具體為80至99.5wt%,更具體為85至99wt%,又更具體為90至98wt%。在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中,如果化學式1-1或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的量小於0.2wt%,阻燃性可能會變差,如果其量大於24wt%,透明度會變差,甚至阻燃性可能會變差。
在一個實施態樣中,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具有15,000至200,000的黏度平均分子量(Mv),更具體地為15,000至100000,又更具體地為20,000至80,000。如果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黏度平均分子量小於15,000,則機械性質可能嚴重惡化,且如果其黏度平均分子量大於200,000,則由於熔融黏度的增加,樹脂的加工中可能存在問題。
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可藉由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來製備,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在由鹼性水溶液和有機相組成的界面反應條件下,將由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與低聚合的聚碳酸酯進行反應,以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以及(2)經由使用第一聚合催化劑,聚合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
在一個較佳的實施態樣中,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1)可包括將由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低聚合的聚碳酸酯以0.2:99.8至24:76(較佳為0.5:99.5至20:80,更佳為1:99至15:85,最佳為2:98至10:90)的重量比進行混合的步驟。如果由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的混合比小於0.2,則阻燃性可能變差,如果其混合比大於24,則透明度變差,甚至阻燃性亦可能變差。
用於製備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低聚合的聚碳酸酯可為具有800至20,000(更佳為1,000至15,000)黏度平均分子量的低聚合的聚碳酸酯。如果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黏度平均分子量小於800,則分子量分佈可能變寬並且物理性質可能惡化,且如果其黏度平均分子量大於20,000,則反應性可能降低。
在一實施態樣中,低聚合的聚碳酸酯可藉由在鹼性水溶液中加入上述二元酚化合物以使其處於酚鹽狀態來製備,然後將酚鹽狀態的酚化合物加入到含有二氯甲烷的經射出的光氣(injected phosgene gas)中進行反應。為了製備低聚物,較佳為將光氣與二元酚化合物(例如,雙酚A)的莫耳比保持在約1:1至1.5:1且更佳為約1:1至1.2:1的範圍內。如果光氣與二元酚化合物(例如,雙酚A)的莫耳比小於1,則反應性可能降低,且如果光氣與二元酚化合物(例如雙酚A)的莫耳比大於1.5,分子量過度增加,因此可加工性可能出現問題。
上述形成低聚物的反應通常可在約15至60℃的溫度範圍內進行。為了調節反應混合物的pH,可使用鹼金屬氫氧化物(例如,氫氧化鈉)。
在一實施態樣中,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1)包括形成包含由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混合物的步驟,其中,該混合物可復包括相轉移催化劑、分子量控制劑和第二聚合催化劑。此外,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1)可包括形成包含由上述化學式1-1或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混合物的步驟;以及在由上述化學式1-1或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反應完成之後,從所得混合物中萃取有機相的步驟,以及聚合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之步驟(2)可包括向經萃取的有機相提供第一聚合催化劑的步驟。
具體而言,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可藉由將由上述由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加入含有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有機相-水相的混合物,以及隨後進料分子量控制劑和催化劑來製備而成。
作為分子量控制劑,可使用類似於單體的單官能化合物來製備聚碳酸酯。該單官能化合物可為,例如,基於苯酚的衍生物,諸如對異丙基苯酚、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對枯基苯酚、對異辛基苯酚和對異壬基苯酚或脂肪族醇。較佳為使用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
作為催化劑,可使用聚合催化劑和/或相轉移催化劑。聚合催化劑可為例如三乙胺(TEA),且相轉移催化劑可為下述化學式6的化合物:
[化學式6] (R8)4Q+X-
在上述化學式6中,R8表示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之烷基;Q表示氮或磷;而X表示鹵素原子或-OR9,其中R9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8個碳原子之烷基或具有6至18個碳原子之芳基。
具體而言,相轉移催化劑可以是,例如,[CH3(CH2)3]4NX、[CH3(CH2)3]4PX、[CH3(CH2)5]4NX、[CH3(CH2)6]4NX、[CH3(CH2)4]4NX、CH3[CH3(CH2)3]3NX或CH3[CH3(CH2)2]3NX,其中,X為Cl、Br或-OR9,其中R9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8個碳原子之烷基或具有6至18個碳原子之芳基。
以由上述化學式1-1或上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烷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混合物之總重量計,相轉移催化劑的量較佳為約0.01至10wt%。如果相轉移催化劑的用量小於0.01wt%,則反應性可能降低,且如果用量大於10wt%,則相轉移催化劑可能沉澱或透明度可能變差。
在一實施態樣中,在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之後,分散在二氯甲烷中的有機相係用鹼洗滌然後分離。隨後,用0.1N鹽酸溶液洗滌有機相,然後用蒸餾水沖洗2或3次。沖洗完成後,不斷調節分散在二氯甲烷中的有機相的濃度,並在70至80℃的溫度範圍內使用恆定量的 純水進行造粒。如果純水的溫度低於70℃,則造粒速率較低,因此造粒時間可能太長。如果純水的溫度高於80℃,則可能難以獲得均勻尺寸形態的聚碳酸酯。造粒完成後,最好先在100至110℃乾燥5至10小時,然後在110至120℃乾燥5至10小時。
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即使不添加阻燃劑也能確保良好的阻燃性,同時保持聚碳酸酯的良好固有性質,如抗衝擊性(特別是在低溫的衝擊強度)和透明度等,故可應用於諸如建築材料、汽車零件和電機/電子零件等各種用途。
因此,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可提供包含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模製品。
在藉由加工本發明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來生產模製品的方法沒有特別限制,且通常用於塑膠成型的方法(例如,擠出、射出等)可按原樣使用,亦可藉由適當的修改來生產模製品。
以下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解釋本發明。然而,本發明的範圍不因此而受到任何方式的限制。
[實施例]
<聚矽氧烷的製備>
實施例A1: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的製備
在裝有冷凝器的500毫升(ml)三頸燒瓶中,在氮氣環境下,把對應於上述化學式3-1的72.64g(0.1莫耳)的聚矽氧烷(APSP318,Miwon商業有限公司,一種黏度為5cP的無色透明液體)溶於100毫升的甲苯中,然後向其中加入0.007g(100ppm)的鉑(Pt)催化劑(Pt-CS- 1.8CS,UMICORE)。在將所得溶液加熱的狀態下,緩慢向其中加入26.80g(0.2莫耳)2-烯丙基苯酚1小時,並將所得溶液迴流5小時。反應結束之後,從溶液中除去甲苯溶劑,並將產物在真空烘箱中乾燥24小時,以製備下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17-10
實施例A2:化學式E2的聚矽氧烷的製備
在裝有冷凝器的500毫升(ml)三頸燒瓶中,在氮氣環境下,把對應於上述化學式3-1的71.18g(0.1莫耳)的聚矽氧烷(APSP319,Miwon商業有限公司,一種黏度為5cP的無色透明液體)溶於100毫升甲苯中,然後向其中加入0.007g(100ppm)的鉑(Pt)催化劑(Pt-CS-1.8CS,UMICORE)。在將所得溶液加熱的狀態下,緩慢向其中加入40.30g(0.3莫耳)的2-烯丙基苯酚1小時,並將所得溶液迴流5小時。反應結束之後,從溶液中除去甲苯溶劑,並將產物在真空烘箱中乾燥24小時,以製備下述化學式E2的聚矽氧烷: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17-11
比較例A1:化學式C1的聚矽氧烷的製備
在裝有冷凝器的500毫升(ml)三頸燒瓶中,在氮氣環境下,把49.04g(0.1莫耳)的聚矽氧烷(F5032,Dami Polychem,一種黏度為5cP的無色透明液體)溶解在50毫升甲苯中,然後向其中加入0.008g(100ppm)的鉑(Pt)催化劑(CP101,Dami polychem)。在將所得溶液加熱的狀態下,緩慢向其中加入40.2g(0.3莫耳)2-烯丙基苯酚1小時,並將所得溶液迴流5小時。反應結束之後,從溶液中除去甲苯溶劑,並將產物在真空烘箱中乾燥24小時,以製備下述化學式C1的聚矽氧烷: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18-12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製備>
實施例B1:使用實施例A1的聚矽氧烷(含量:2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在水溶液和光氣中的雙酚A界面反應在二氯甲烷存在下進行,以製備黏度平均分子量約為1,000的低聚合的聚碳酸酯混合物。從所得低聚合的聚碳酸酯混合物中萃取有機相,並把氫氧化鈉水溶液、實施例A1中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2wt%)、四丁基氯化銨(TBACl,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0.1wt%)、二氯甲烷和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0.4wt%)混合並反應2小時。在相分離之後,僅收集有機相,並把 氫氧化鈉、二氯甲烷和三乙胺(TEA,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0.015wt%)加入並進行反應3小時。在經反應的有機相中,進一步加入三乙胺(TEA,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0.02wt%)並額外反應2小時。在相分離之後,收集黏度增加的有機相,加入蒸餾水和二氯甲烷,再用鹼洗滌有機相並再次分離。接著,將所得有機相用0.1N鹽酸溶液洗滌,然後用蒸餾水沖洗2至3次。沖洗完成後,在76℃使用恆定量的純水對有機相進行造粒。造粒完成後,先把產物在110℃乾燥8小時,然後在120℃乾燥10小時,以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表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B2:使用實施例A2的聚矽氧烷(含量:2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使用實施例A2中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2的聚矽氧烷(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2wt%)代替從實施例A1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B3:使用實施例A1的聚矽氧烷(含量:5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從實施例A1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的使用量為5wt%。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B4:使用實施例A1的聚矽氧烷(含量:7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從實施例A1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的使用量為7wt%。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B5:使用實施例A1的聚矽氧烷(用量:10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從實施例A1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的使用量為10wt%。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B6:使用實施例A2的聚矽氧烷(含量:7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使用從實施例A2(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7wt%)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2來代替從實施例A1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B7:使用實施例A1的聚矽氧烷(含量:5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具有70,500克/莫耳(g/mol)黏度平均分子量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從實施例A1中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之使用量為5wt%,且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對第三丁基苯酚的用量改為0.2wt%。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B8:使用實施例A1的聚矽氧烷(含量:0.5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從實施例A1中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之使用量為0.5wt%,且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對第三丁基苯酚的用量改為0.2wt%。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實施例B9:使用實施例A1的聚矽氧烷(含量:20wt%)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從實施例A1中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之使用量為20wt%。對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比較例B1:具有21,200克/莫耳(g/mole)的黏度平均分子量之直鏈聚碳酸酯樹脂
對具有黏度平均分子量為21,200克/莫耳(g/mole)(TRIREX 3022IR,Samyang Corporation)的直鏈聚碳酸酯樹脂的性質進行測量,並示於下表1中。
比較例B2:具有70,900克/莫耳(g/mole)的黏度平均分子量之直鏈聚碳酸酯樹酯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具有70,900g/mol的黏度平均分子量之直鏈聚碳酸酯,不同之處在於未使用從實施例A1中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測量所製備的聚碳酸酯樹脂的性質,並示於下表1中。
比較例B3:使用化學式C2的羥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含量:9wt%)來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使用下述化學式C2的羥基封端的聚矽氧烷(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9wt%)取代從實施例A1中所得之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測量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示於下表1中。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22-13
比較例B4:使用比較例A1的聚矽氧烷(含量:7wt%)來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藉由與實施例B1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不同之處在於使用在比較例A1中所得之上述化學式C1的聚矽氧烷(以共聚物的總重量計,其含量為7wt%)取代實施例A1中所得之上述化學式E1的聚矽氧烷。測量已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性質,並表示於下表1。
<測量性質的方法>
(1)H-NMR(核磁共振光譜)
使用Avance DRX 300(Bruker)進行測量。藉由H-NMR分析證實共聚物,其中,在0.2ppm處觀察到二甲基矽氧烷的甲基的峰,在2.6ppm處觀察到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之接合處的亞甲基的峰,在3.9ppm處觀察到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之接合處的甲氧基的峰。
(2)黏性平均分子量(MV:克/莫耳(g/mole))
使用Ubbelohde黏度計在20℃測量二氯甲烷溶液的黏度,並根據下述等式計算其極限黏度[η]。
[η]=1.23×10-5 MV 0.83
(3)穿透度(%)
穿透度是使用霧度計(HAZE-GARD PLUS,BYK GARDNER)進行測量。
(4)阻燃性
阻燃性是根據UL-94阻燃性測試方法(UL:Underwriter's Laboratory Inc.,US)進行測試。該測試從火焰時間評估阻燃性或是燃燒顆粒在一定尺寸的垂直固定試樣上燃燒10秒之後滴落的阻燃性。火焰時間是試樣從點火 源中取出後繼續燃燒的時間。棉花層的燃燒是藉由從試樣中燃燒顆粒的任一滴粒滴下到距離標本下方約300毫米的棉花層來確認。阻燃性的額定值表示於下表。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24-14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24-15
Figure 111125166-A0202-12-0025-16
如上表1所示,可得知,與比較例B1和B2的直鏈聚碳酸酯和比較例B3和B4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相比,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B1至B9所製備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同時顯示優異的阻燃性(5個試樣的總燃燒時間相對更短)以及優異的穿透度。

Claims (16)

  1. 一種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由下述化學式1-1或下述化學式1-2表示: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1-17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1-18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1-1和1-2中,
    R1各自獨立地表示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2各自獨立地表示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3各自獨立地表示為具有2至8個碳原子之伸烷基;
    R4各自獨立地表示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基;
    a和b各自獨立地表示為0到10的整數,前提是a和b中之至少一個不是0;以及
    c表示為1至2的整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聚矽氧烷,其中,該化學式1-1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是下述化學式3-1的聚矽氧烷和下述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反應產物: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2-19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3-1中,R1、R2、a、b和c與請求項1所述之化學式1-1中所定義的相同;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2-20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4中,R4與請求項1所述之化學式1-1中所定義的相同,以及h表示為1至7的整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聚矽氧烷,其中,該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是下述化學式3-2的聚矽氧烷和下述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反應產物: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2-21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3-2中,R1、R2、a、b和c與請求項1所述之化學式1-2中所定義的相同;
    [化學式4]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3-22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4中,R4與請求項1所述之化學式1-2中所定義的相同,以及h表示為1至7的整數。
  4. 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包括作為重複單元的由下述化學式1-1或下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聚碳酸酯嵌段: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3-23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3-24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1-1和1-2中,
    R1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2各自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3各自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之伸烷基;
    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基;
    a和b各自獨立地表示0到10的整數,前提是a和b中之至少一個不是0;以及
    c表示1至2的整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化學式1-1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是下述化學式3-1的聚矽氧烷和下述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反應產物: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4-25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3-1中,R1、R2、a、b和c與請求項4的化學式1-1中所定義的相同;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4-26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4中,R4與請求項4的化學式1-1中所定義的相同,以及h表示1至7的整數。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是下述化學式3-2的聚矽氧烷和下述化學式4的化合物的反應產物:
    [化學式3-2]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5-27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3-2中,R1、R2、a、b和c與請求項4所述之化學式1-2中所定義的相同;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5-28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4中,R4與請求項4所述之化學式1-2中所定義的相同,以及h表示1至7的整數。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聚碳酸酯嵌段具有由下述化學式2表示的結構: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5-29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2中,
    R5表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之芳香族烴基,其係未經取代或經一個或多個選自由烷基、環烷基、烯基、烷氧基、鹵素原子和硝基所組成的群組之取代基所取代。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該芳香族烴基係衍生自如下述化學式5的化合物:
    [化學式5]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6-30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5中,
    X表示無官能基的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或包括至少一個選自由硫醚基、醚基、亞碸基、碸基、酮基、萘基或異丁基苯基所組成的群組之官能基的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
    R6和R7各自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直鏈、支鏈或環狀烷基,以及
    p和q獨立表示0到4的整數。
  9. 如請求項4所述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以該共聚物之總重量計,該化學式1-1或化學式1-2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的含量為0.2至24wt%。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其具有15,000至200,000的黏度平均分子量。
  11. 一種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在界面反應條件下,將下述化學式1-1或下述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低聚合的聚碳酸酯進行反應,以形成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以及
    (2)經由使用第一聚合催化劑,來聚合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
    [化學式1-1]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7-32
    Figure 111125166-A0202-13-0007-33
    其中:在上述化學式1-1和1-2中,
    R1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2各自獨立地表示具有1至13個碳原子之烴基或羥基;
    R3各自獨立地表示具有2至8個碳原子之伸烷基;
    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烷氧基或具有6至10個碳原子之芳基;
    a和b各自獨立地表示0到10的整數,前提是a和b中之至少一個不是0;以及
    c表示1到2的整數。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其中,形成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1)包括將該化學式1-1或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與和該低聚合的聚碳酸酯以0.2:99.8至24:76之重量比混合的步驟。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其中,形成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1)包括形成包含該化學式1-1或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該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混合物的步驟,其中,該混合物復包括相轉移催化劑、分子量控制劑和第二聚合催化劑。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其中,形成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的步驟(1)包括形成包含該化學式1-1或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該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混合物的步驟;以及在該化學式1-1或化學式1-2表示的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和該低聚合的聚碳酸酯的反應完成之後,從所得混合物中萃取有機相的步驟;以及該聚合該聚矽氧烷-聚碳酸酯中間體之步驟(2)包括向經萃取的有機相提供第一聚合催化劑的步驟。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製備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方法,其中,該低聚合的聚碳酸酯具有800至20,000的黏度平均分子量。
  16. 一種模製品,包含請求項4至10中任一項所述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
TW111125166A 2021-07-05 2022-07-05 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具有優良透明性和改善阻燃性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 TW2023137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88119A KR20230007182A (ko) 2021-07-05 2021-07-05 히드록시페닐-말단 폴리실록산, 이를 반복 단위로서 포함하는 투명성이 우수하고 난연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공중합체 제조방법
KR10-2021-0088119 2021-07-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3770A true TW202313770A (zh) 2023-04-01

Family

ID=8480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5166A TW202313770A (zh) 2021-07-05 2022-07-05 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具有優良透明性和改善阻燃性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368659A1 (zh)
KR (1) KR20230007182A (zh)
CN (1) CN117545793A (zh)
TW (1) TW202313770A (zh)
WO (1) WO20232825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4015C (zh) 1953-10-16
US3153008A (en) 1955-07-05 1964-10-13 Gen Electric Aromatic carbonate resin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US2999835A (en) 1959-01-02 1961-09-12 Gen Electric Resinous mixture comprising organo-polysiloxane and polymer of a carbonate of a dihydric phenol,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
GB1045533A (en) 1963-02-21 1966-10-12 Gen Electric Flame-resist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JPH0733859A (ja) * 1993-07-20 1995-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US6001929A (en) * 1994-07-15 1999-12-14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JP3902281B2 (ja) * 1996-10-31 2007-04-04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その成形品
JP2011089050A (ja) * 2009-10-23 2011-05-0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シロキサン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KR101400348B1 (ko) * 2011-10-26 2014-05-27 다미폴리켐 주식회사 포스페이트-함유 히드록시 말단 실록산,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41684B1 (ko) 2015-10-15 2018-03-26 주식회사 삼양사 투명성 및 난연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07182A (ko) 2023-01-12
CN117545793A (zh) 2024-02-09
WO2023282559A1 (ko) 2023-01-12
EP4368659A1 (en) 202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2958B (zh) 透明性和阻燃性得到提高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99607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JP2006518803A (ja) 透明耐熱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その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との透明ブレンド及び製造方法
KR20130047612A (ko)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376534B2 (en) Phenyl-containing functional polysiloxanes and polycarbonate-polysiloxane copolymers made therefrom
TWI738059B (zh) 具有優異抗衝擊性、阻燃性及透光度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製備該共聚物之方法
KR20130077351A (ko) 난연성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성형품
CN109776783B (zh) 一种耐候耐溶剂共聚聚碳酸酯制备方法
KR20130074748A (ko)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KR101663555B1 (ko) 난연성과 투명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공중합체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00348B1 (ko) 포스페이트-함유 히드록시 말단 실록산,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15799B1 (ko) 투명성 및 저온 내충격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56213B1 (ko) 유기변성 실리콘 폴리머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TWI610966B (zh) 新穎聚有機矽氧烷、及使用其製得之共聚碳酸酯
TW202313770A (zh) 羥基苯基封端的聚矽氧烷、包含其作為重複單元的具有優良透明性和改善阻燃性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以及製備該共聚物的方法
KR101895384B1 (ko) 우수한 난연성을 가진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45370B1 (ko) 난연성이 우수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TWI709596B (zh) 共聚碳酸酯及含彼的組成物
KR102213376B1 (ko) 내충격성, 난연성 및 유동성이 우수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790601B (zh) 利用羥基-封端聚矽氧烷之混合物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其製備方法
KR102114464B1 (ko) 난연성 및 내열성을 동시에 우수하게 만족시키는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TWI749705B (zh) 共聚碳酸酯及含彼之聚碳酸酯組成物
WO2017065550A1 (ko) 투명성 및 난연성이 향상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