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5411A - 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5411A
TW202305411A TW111123435A TW111123435A TW202305411A TW 202305411 A TW202305411 A TW 202305411A TW 111123435 A TW111123435 A TW 111123435A TW 111123435 A TW111123435 A TW 111123435A TW 202305411 A TW202305411 A TW 2023054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light
linear grooves
imaging device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3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8809B (zh
Inventor
大坪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亞斯卡奈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2/01067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007816A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亞斯卡奈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亞斯卡奈特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5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5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8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880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6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involving reflecting prisms and mirror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Chemically Coating (AREA)

Abstract

將2個光控制面板28相向配置成使各自的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彼此在平面視角下正交,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前述光控制面板28是以光反射材料25覆蓋成型體21的各個直線溝18的內表面,且在光反射材料25的表面形成抗反射層27,前述成型體21是由透明樹脂所構成,在一面側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16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18,並且在相鄰的直線溝18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凸條20,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是以將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各個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覆蓋之光反射材料25的表面作為第1光反射面13,且以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各個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覆蓋之光反射材料25的表面作為第2光反射面14。

Description

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各自以例如預定間隔平行配置的複數個帶狀的第1、第2光反射面(鏡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作為使用從物體表面(對象物)發出的光(散射光)來使該物體的立體影像(空中影像=實像)在空中成像的裝置,已知有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立體影像成像裝置(光學成像裝置)。該成像裝置是一種在2片透明平板的內部具有第1、第2光控制面板,並且以該第1、第2光控制面板各自的光反射面正交的方式,使第1、第2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相向密合的裝置,前述第1、第2光控制面板是將由多數個且帶狀的金屬反射面所構成之光反射面以固定的間距排列,而且呈垂直地形成於該透明平板的其中一面之物。 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光控制面板的製造時,必須將一面側形成有金屬反射面之固定厚度的板狀透明合成樹脂板或玻璃板以金屬反射面配置於其中一側的方式積層多數片來製作積層體,並且從該積層體進行切割以形成相對於各個金屬反射面呈垂直的切割面,作業性或製造效率較差。 於是,在專利文獻2中,已提出有下述方法:以壓製成型等來製造成型母材,其是一種在透明板的正面側各自平行配置了具有傾斜面與垂直面之剖面三角形的溝及藉由相鄰的溝所形成之剖面三角形的凸條之成型母材,並且僅在各個溝的垂直面選擇性地形成鏡面,來製造第1、第2光控制面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9/1311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8/138940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8/138932號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21-81451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如專利文獻2所示,要僅在各個溝的垂直面選擇性地形成鏡面並不簡單,即使從沿著傾斜面的方向以傾斜面為背影朝向垂直面進行濺鍍、金屬蒸鍍、金屬微粒的噴附或離子束的照射,有時在溝的傾斜面及底部(角部)的微小平面部,甚至是凸條的頂部(角部)的微小平面部也會形成成為鏡面之金屬反射膜(金屬被膜)。並且,當從對象物發出並射入成像裝置的光的一部分被形成於溝的垂直面以外的金屬反射膜反射時,有助於成像的光量會減少,而有著空中影像變暗且變得不清晰的問題。又,在觀察者觀察空中影像時,從成像裝置的出光面側射入成像裝置的光(太陽光、室內照明光等)的一部分會被形成於溝的垂直面以外的金屬反射膜散射或反射,因此有著空中影像變白,清晰性及可見性降低的問題。對此,在專利文獻3中,已提出有下述作法:在溝的垂直面及傾斜面形成金屬被膜後,對傾斜面照射雷射光,將形成於傾斜面的金屬被膜去除。又,在專利文獻4中,已提出有下述作法:藉由剝離處理、研磨處理或溶解處理,將附著於凸條的頂部的微小平面部之不需要的金屬(金屬被膜)去除。
但是,在專利文獻3中,是以去除為前提而在傾斜面形成有金屬被膜,而有著材料的浪費較多,製造步驟也繁雜且製造成本增加,缺乏量產性的課題。又,在專利文獻4中,由於微小平面部的面積較小,因此有著在不需要的金屬的去除作業上耗工費時,但空中影像的清晰化的改善效果卻很少,反而導致成本上升的課題。又,如專利文獻2~4所示,在利用剖面三角形的溝的垂直面來形成光反射面(鏡面)的情況下,如果就這樣留下溝,就會因為存在於溝的內部(空間部)之空氣的折射率與作為光控制面板的基材之透明樹脂的折射率的不同,而在溝的內部之空氣與透明樹脂的界面(=交界,主要是溝的傾斜面)產生光的散射、光的折射及分光,妨礙空中影像的成像。因此,在專利文獻2~4中,在溝的垂直面形成光反射面後,必須將具有與作為光控制面板的基材之透明樹脂的折射率同等的折射率的透明樹脂填充於溝的內部,而有著製造步驟增加,量產性降低的課題。
本發明是有鑒於所述情形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造步驟簡單,量產性優異,製造成本低廉,而且可得到清晰的空中影像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按照前述目的之第1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是一種如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來形成板狀的成型體,前述成型體在一面側,(a)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1直線溝,(b)在相鄰的前述第1直線溝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第1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第1凸條,在另一面側,(c)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另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2直線溝,(d)在相鄰的前述第2直線溝之間,形成在另一面側具有第2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第2凸條,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第2步驟,以層狀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中間體;及 第3步驟,形成將前述中間體的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包含前述第1光反射材料的內表面覆蓋之第1抗反射層,且形成將前述中間體的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包含前述第2光反射材料的內表面覆蓋之第2抗反射層,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1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2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在此,空中影像包含平面圖像(二維影像)及立體影像(三維影像),如果對象物為例如顯示器等之圖像顯示組件所顯示的圖像,則成為其實像的平面圖像(二維影像)會作為空中影像而成像,如果對象物為各種立體,則成為其實像的立體影像(三維影像)會作為空中影像而成像(以上,在第2~第6發明中相同)。
較佳的是,在第1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中,在前述第2步驟中,在前述成型體的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第1、第2被覆層後,以前述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前述中間體,在前述第3步驟中,以第1、第2抗反射材料覆蓋將前述中間體的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覆蓋之前述第1、第2光反射材料後,將形成於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之前述第1、第2被覆層與附著於該各個第1、第2被覆層上之不需要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及不需要的第1、第2抗反射材料去除,來形成前述第1、第2抗反射層。
按照前述目的之第2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是一種如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來形成板狀的成型體,前述成型體在一面側,(a)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1直線溝,(b)在相鄰的前述第1直線溝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第1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第1凸條,在另一面側,(c)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另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2直線溝,(d)在相鄰的前述第2直線溝之間,形成在另一面側具有第2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第2凸條,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第2步驟,以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中間體;及 第3步驟,在前述中間體的一面側配置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及前述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覆蓋之非透光性的第1覆蓋材,且在前述中間體的另一面側配置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及前述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覆蓋之非透光性的第2覆蓋材,將前述第1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及前述第2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進行加壓,來與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接合並且透明化,藉此在前述第1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及前述第2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第1、第2抗反射層,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1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2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較佳的是,在第2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中,在前述第3步驟之前,在前述第2步驟中,在前述成型體的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第1、第2被覆層,並且以前述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後,將形成於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之前述第1、第2被覆層與附著於該各個第1、第2被覆層上之不需要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去除,來製造前述中間體。
按照前述目的之第3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是一種如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來製造板狀的成型體,前述成型體在一面側,(a)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b)在相鄰的前述直線溝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凸條; 第2步驟,以層狀的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中間體; 第3步驟,形成將前述中間體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包含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內表面覆蓋之抗反射層,來製造光控制面板;及 第4步驟,使用2個前述光控制面板,以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式,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較佳的是,在第3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中,在前述第2步驟中,在前述成型體的至少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被覆層後,以前述光反射材料覆蓋至少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前述中間體,在前述第3步驟中,以抗反射材料覆蓋將前述中間體的至少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後,將形成於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之前述被覆層與附著於該各個被覆層上之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及不需要的抗反射材料去除,來形成前述抗反射層。
按照前述目的之第4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是一種如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來製造板狀的成型體,前述成型體在一面側,(a)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b)在相鄰的前述直線溝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凸條; 第2步驟,以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中間體; 第3步驟,在前述中間體的一面側配置將前述各個直線溝及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覆蓋之非透光性的覆蓋材,將該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進行加壓,來與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接合並且透明化,藉此在該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形成抗反射層,來製造光控制面板;及 第4步驟,使用2個前述光控制面板,以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式,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較佳的是,在第4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中,在前述第3步驟之前,在前述第2步驟中,在前述成型體的至少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被覆層,並且以前述光反射材料覆蓋至少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後,將形成於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之前述被覆層與附著於該各個被覆層上之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去除,來製造前述中間體。
按照前述目的之第5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一種如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具備:成型體,以透明樹脂來成型,在一面側具有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1直線溝及剖面梯形的第1凸條,且在另一面側具有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2直線溝及剖面梯形的第2凸條,前述第1直線溝是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1凸條形成於相鄰的前述第1直線溝之間,並且在一面側具有第1帶狀平面部,前述第2直線溝是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另一面側展開,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2凸條形成於相鄰的前述第2直線溝之間,並且在另一面側具有第2帶狀平面部;層狀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將該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覆蓋;及第1、第2抗反射層,在從前述成型體的一面側以平面視角來看時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及從前述成型體的另一面側以平面視角來看時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將前述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又,以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1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覆蓋之前述第2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較佳的是,在第5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中,具有:第1覆蓋材,在前述成型體的一面側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及前述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覆蓋;及第2覆蓋材,在前述成型體的另一面側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及前述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覆蓋,在前述第1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及前述第2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有第1、第2透光層,且在前述第1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及前述第2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有前述第1、第2抗反射層。
按照前述目的之第6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一種如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2個光控制面板所構成,前述光控制面板各自具備:成型體,以透明樹脂來成型,在一面側具有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及剖面梯形的凸條,前述直線溝是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凸條形成於相鄰的前述直線溝之間,並且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層狀的光反射材料,將該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覆蓋;及抗反射層,在從前述成型體的一面側以平面視角來看時與前述各個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將前述光反射材料覆蓋,以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式,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又,以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較佳的是,在第6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中,具有:覆蓋材,在前述各個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將前述各個直線溝及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覆蓋,在該各個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有透光層,且在該各個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有前述抗反射層。
發明效果 在第1、第2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中,在以光反射材料覆蓋成型體的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時,不需要為了不讓光反射材料覆蓋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當中的垂直面以外而花工夫,以及不需要將覆蓋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當中的垂直面以外的光反射材料去除,可以簡化製造步驟。又,在第3、第4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中,在以光反射材料覆蓋成型體的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時,不需要為了不讓光反射材料覆蓋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當中的垂直面以外而花工夫,以及不需要將覆蓋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當中的垂直面以外的光反射材料去除,可以簡化製造步驟。
在第5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中,藉由讓第1、第2抗反射層形成為與將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至少垂直面及傾斜面覆蓋之層狀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重疊,在觀察者觀察空中影像時,從空中影像成像裝置的出光面側朝向各個第1或第2直線溝的光(太陽光、室內照明光等)會被第1或第2抗反射層吸收或擴散,而不會在第1或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產生由光反射材料所造成之光的反射(正反射、鏡面反射),空中影像的清晰性及可見性優異。又,在第6發明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中,藉由讓抗反射層形成為與將各個直線溝的至少垂直面及傾斜面覆蓋之層狀的光反射材料重疊,在觀察者觀察空中影像時,從空中影像成像裝置的出光面側朝向各個直線溝的光(太陽光、室內照明光等)會被抗反射層吸收或擴散,而不會在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產生由光反射材料所造成之光的反射(正反射、鏡面反射),空中影像的清晰性及可見性優異。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針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 如圖1(A)、(B)所示,以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是一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11與出光面12之平板狀之物,並且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13,呈直角地形成於入光面11,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14,呈直角地形成於出光面12,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第1光反射面13與第2光反射面14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在該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的製造中,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例如射出成型、壓製成型或輥式成型等),來製造板狀的成型體21,前述成型體21如圖2所示,在一面側,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16,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17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18,在相鄰的直線溝18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19之剖面梯形的凸條20。較佳的是,當將直線溝18的一面側的開口部的寬度(梯形剖面的上底的長度)設為a、將直線溝18的底面22的寬度(梯形剖面的下底的長度)設為b、將直線溝18的深度(梯形剖面的高度)設為h、將直線溝18的間距(=凸條的間距)設為p時,a是b的1.5~2倍左右,p是a的3~5倍左右,h是p的1~2倍左右。例如,在a=70µm的情況下,只要設為b=40µm、p=250~300µm、h=300~400µm即可滿足上述之關係,但並不限定於這些。另外,間距p不需要在所有區域都為均一(等間隔),亦可為不均一(間隔依場所而不同)。又,雖然直線溝18之傾斜面17對垂直面16的傾斜角度(垂直面16與傾斜面17所形成的角度)θ為例如1~10度左右,但可考慮到成型體21的脫模性來適當選擇。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雖然為了使尺寸穩定而將直線溝18設為剖面梯形,但是底面22在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並非必須的構成,因此不需要嚴密地管理底面22的尺寸,直線溝亦可形成為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在以下的實施例中也相同)。
在該成型體21的成型方面,適合使用熔點較高且透明度高的熱塑性樹脂。具體而言,可使用例如ZEONEX(註冊商標,玻璃轉移溫度Tg=100~160℃,折射率η1=1.535的環烯烴聚合物),但除此之外,可使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系樹脂)、非晶質氟樹脂、PMMA、光學用聚碳酸酯、茀系聚酯、聚醚碸等之熱塑性樹脂。另外,對於該成型體21,宜在成型後進行退火處理,來去除殘留應力等(以上為第1步驟)。
接著,如圖3(A)所示,在成型體21的各個帶狀平面部19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被覆層24。被覆層24例如是將液狀、凝膠狀或膠體狀之被覆材料以刷毛、滾筒或壓印器(stamp)等塗佈或轉印至各個帶狀平面部19的表面進行固化,或是將形成於薄膜或片材等之基材表面之黏著性的被覆膜壓抵至各個帶狀平面部19的表面進行轉印而形成。例如,在以噴灑方式等噴射出液狀的被覆材料來形成被覆層的情況下,可以藉由從垂直於各個帶狀平面部的方向噴射出液狀的被覆材料,來防止被覆材料附著於直線溝的內表面(尤其是垂直面)。 之後,如圖3(B)所示,以光反射材料25覆蓋成型體21的各個直線溝18的內表面(至少垂直面16及傾斜面17),來製造中間體26。對於直線溝18的內表面,只要以光反射材料25覆蓋至少垂直面16及傾斜面17即可,底面22可以被光反射材料25覆蓋,也可以不被覆蓋(在直線溝形成為剖面三角形的情況下,理所當然會是垂直面及傾斜面被光反射材料覆蓋)。
光反射材料25只要是在其表面將光進行正反射(鏡面反射=均勻漫反射)之物即可,例如是以鋁等之金屬作為原料,藉由濺鍍、金屬蒸鍍、金屬微粒的噴附、離子束的照射、金屬糊料的塗佈或鍍敷等之方法來將直線溝18的內表面覆蓋之物。由於附著於將各個帶狀平面部19覆蓋之被覆層24上的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25'在後續步驟中是作為附著物來去除,因此不需要用於使光反射材料不附著於帶狀平面部19的特別工夫,可簡化作業步驟。在本實施例中,雖然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25'附著於被覆層24的整個表面,但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的附著量及附著範圍是依光反射材料的種類等而異,也會有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僅附著於被覆層24的表面的一部分的情況。為了削減光反射材料的浪費,宜盡量使光反射材料不附著於被覆層上,如果可選擇性地使光反射材料僅附著於直線溝的內表面,則亦可省略被覆層的形成步驟。(以上為第2步驟)。
接著,如圖4所示,形成將中間體26的各個直線溝18的包含光反射材料25的內表面覆蓋之抗反射層27。從而,各個直線溝18的內表面當中,先前被光反射材料25覆蓋的部分會從其上方被抗反射層27覆蓋,但如果有未被光反射材料25覆蓋的部分,該部分將直接被抗反射層27覆蓋。抗反射層27只要是在使用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時,將從外部射入各個直線溝18的內部的光遮蔽而防止該光到達光反射材料(具有非透光性),並且可以吸收或擴散該光而防止光的反射(正反射、鏡面反射)(具有光吸收性或光擴散性)之物即可。作為該抗反射層27,適合使用例如將具有非透光性及光吸收性的不透明塗料(宜為黑色)等之液狀的抗反射材料霧化噴出或塗佈至各個直線溝18的內部進行乾燥而形成之物,但並不限定於此。另外,附著於帶狀平面部上(包含被覆層上及光反射材料上)的不透明塗料等之液狀的抗反射材料亦可用溶劑(例如水)來去除。
抗反射層27宜從一開始就形成為僅在平面視角下與中間體26的一面側的各個直線溝18重疊的區域,亦即僅在各個直線溝18的內表面將光反射材料25覆蓋,但如本實施例,在各個帶狀平面部19的表面形成有被覆層24的情況下,在抗反射層的形成時,即使在被覆層24上(在此為附著於被覆層24的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25'的表面上)附著有不需要的抗反射材料(未圖示),也可在後續步驟中,與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25'一起作為被覆層24上的附著物而藉由黏著膠帶等來去除。此時,只要被覆層與帶狀平面部(成型體)的密合力小於被覆層與光反射材料的密合力,被覆層上的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及不需要的抗反射材料就可與被覆層一起去除(剝離)。而且,在被覆層與帶狀平面部(成型體)的密合力大於被覆層與光反射材料的密合力,被覆層的一部分或全部未被去除(剝離)而殘留的情況下,可另外去除(剝離)。另外,如果被覆層的表面存在未附著有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的區域,不需要的抗反射材料就會直接附著於被覆層,但在該情況下,不需要的抗反射材料也可作為被覆層上的附著物來去除。
在形成抗反射層27後,去除各被覆層24及附著於各被覆層24上的附著物(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及不需要的抗反射材料),藉此如圖5(A)所示,形成僅將各個直線溝18的包含光反射材料25的內表面覆蓋之抗反射層27,來製造光控制面板28。以平面視角來看該光控制面板28,如圖5(B)所示,形成有在平面視角下與一面側的各個直線溝18重疊的區域(陰影線部)將光反射材料25覆蓋之抗反射層27。另外,抗反射層也可以是將凝膠狀或膠體狀的抗反射材料(例如著色成黑色的半熔融狀態的合成樹脂)填充於各個直線溝的內部(空間部)進行固化而形成(以上為第3步驟)。
接著,如圖1(A)、(B)所示,使用2個光控制面板28,以其中一個(在此為下側)光控制面板28的各個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與另一個(在此為上側)光控制面板28的各個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式,將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一面側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在此,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一面側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一面側是透過透明接著層30接合而一體化。 透明接著層30是藉由透明接著劑來形成,前述透明接著劑的透明度高,且具有與用於成型體21的成型之透明樹脂的折射率η1同等的折射率η2。在成型體21的成型使用前述之ZEONEX的情況下,作為透明接著劑,適合使用例如玻璃轉移溫度Tg=49~67℃,且調整為折射率η2=1.45~1.57之低Tg環氧系的光學用接著劑,但並不限定於此。除此之外,也可因應於用於成型體21的成型之透明樹脂的材質,適當選擇光(UV)硬化型、加熱硬化型或二液混合型(常溫硬化型)等之各種透明接著劑來使用(以上為第4步驟)。
藉由以上的步驟,如圖1(A)、(B)所示,可得到如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以2個光控制面板28所構成,前述光控制面板28各自具備:成型體21,以透明樹脂來成型,在一面側具有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18及剖面梯形的凸條20,前述直線溝18是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16,且以另一個側面17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凸條20形成於相鄰的直線溝18之間,並且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19;光反射材料25,將成型體21的各個直線溝18的內表面的至少垂直面16及傾斜面17覆蓋;及抗反射層27,在從成型體21的一面側以平面視角來看時與各個直線溝18重疊的區域,將光反射材料25覆蓋,以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各個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各個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式,將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一面側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又,以將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各個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覆蓋之光反射材料25的垂直面16側的表面作為第1光反射面13,且以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各個直線溝18的垂直面16覆蓋之光反射材料25的垂直面16側的表面作為第2光反射面14。
以下,針對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的動作進行說明。 在圖1(A)、(B)中,從未圖示之對象物發出的光當中,光L1從入光面11(在此為下側的光控制面板28的另一側的表面)上的P1射入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下側的光控制面板28)的內部,在第1光反射面13上的P2反射,從下側的光控制面板28進入上側的光控制面板28,在第2光反射面14上的P3反射,從出光面12(在此為上側的光控制面板28的另一側的表面)上的P4出去到空中。 在此,光L1雖然在P2反射後,會在Q1通過透明接著層30,但作為光控制面板28的基材(成型體21)之透明樹脂的折射率η1與透明接著層30的折射率η2同等,且透明接著層30的厚度較薄(5~50µm左右),因此由透明接著層30所造成之折射的影響極小,可以無視。又,在作為光控制面板28的基材(成型體21)之透明樹脂與透明接著層30的界面也不會發生全反射或分光等之現象。 如此一來,從對象物發出,且在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的第1光反射面13及第2光反射面14各反射1次的無數個光在空中成像,藉此即可在夾著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而與對象物為對稱的位置上得到成為對象物的實像之空中影像(未圖示)。另外,光L1雖然在入光面11的P1及出光面12的P4折射,但作為上下(其中一個及另一個)的光控制面板28的基材之透明樹脂(成型體21)相同且均質,與空中影像的成像相關的所有光不論射入位置及射出位置為何,都和光L1同樣地在入光面11及出光面12中以固定(相同)的角度折射,因此該等折射不會對成像造成影響。
如先前所說明,在第2步驟中形成於帶狀平面部19的表面之被覆層24由於在第3步驟中被剝離,因此可以是透光性(透明)也可以是非透光性(不透明),但是在用於被覆層的形成之被覆材料有可能也會附著於直線溝的包含垂直面的內表面的情況下,藉由以可形成透光性(透明)的被覆層的方式選擇被覆材料,即使附著有被覆材料(形成有被覆層)的垂直面的表面被光反射材料覆蓋,在空中影像成像裝置的使用時,光也不會被被覆層遮蔽,而可以使光反射材料的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第1、第2光反射面來發揮功能。
又,在本實施例中,雖然是如圖1(A)、(B)所示,將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一面側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而接合,但是如圖6(A)、(B)所示之變形例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a,可以將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另一面側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28的另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而接合,也可以將其中一個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與另一個光控制面板的另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而接合。在任一情況下,都可以藉由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同樣的動作,使空中影像成像。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 如圖7(A)、(B)所示,以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c是一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11與出光面12之平板狀之物,並且具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13,呈直角地形成於入光面11,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14,呈直角地形成於出光面12,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第1光反射面13與第2光反射面14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該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c與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10a不同的點在於:在以透明樹脂成型之1片板狀的成型體21a的一面側形成有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13,且在另一面側形成有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14。
以下,針對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c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如圖8(A)、(B)所示,來形成板狀的成型體21a,前述成型體21a在一面側,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16,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17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1直線溝18a,在相鄰的第1直線溝18a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第1帶狀平面部19a之剖面梯形的第1凸條20a,在另一面側,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16,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17而在另一面側展開之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2直線溝18b,在相鄰的第2直線溝18b之間,形成在另一面側具有第2帶狀平面部19b之剖面梯形的第2凸條20b,各個第1直線溝18a的垂直面16與各個第2直線溝18b的垂直面16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該成型體21a相當於將構成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a之2片光控制面板28的成型體21一體成型之物,且各個第1直線溝18a的底面22與各個第2直線溝18b的底面22之間隔d為20~3000µm左右。另外,由於第1、第2直線溝18a、18b及第1、第2凸條20a、20b的形狀及配置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a的入光面11側與出光面12側的直線溝18及凸條20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使用於該成型體21a的成型之透明樹脂和第1實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以上為第1步驟)。
接著,如圖8(A)、(B)所示,在成型體21a的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19a、19b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第1、第2被覆層24a、24b後,以第1、第2光反射材料25c、25d覆蓋各個第1、第2直線溝18a、18b的垂直面16、傾斜面17及底面22。此時,各個第1、第2被覆層24a、24b上也附著不需要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25c'、25d'。之後,將形成於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19a、19b之第1、第2被覆層24a、24b及附著於各第1、第2被覆層24a、24b上之不需要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25c'、25d'去除,來製造圖9(A)、(B)所示之中間體26b。由於第1、第2被覆層24a、24b及第1、第2光反射材料25c、25d各自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之製造方法(實施例1)的第2步驟中所說明的被覆層24及光反射材料25相同,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以上為第2步驟)。
接著,如圖10(A)、(B)所示,在中間體26b的一面側配置將各個第1直線溝18a及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19a覆蓋之非透光性的第1覆蓋材31a,且在另一面側配置將各個第2直線溝18b及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19b覆蓋之非透光性的第2覆蓋材31b。非透光性的第1、第2覆蓋材31a、31b各自是在透光性的基材(例如透明的PET等之合成樹脂製片材)32的背面形成有在初始狀態下為非透光性(不透明)的接著層32a之物。作為接著層,適合使用在初始狀態下為例如黑色(不透明)而具有非透光性及光吸收性,但具備了藉由加壓來進行接著(硬化)並且透明化的性質之物。例如,在封入有硬化劑的微膠囊已分散於主劑中之狀態下形成的接著層是業經加壓之區域的微膠囊會破裂,使得主劑與硬化劑起反應來進行接著(硬化),藉此僅業經加壓之區域會透明化。從而,當圖10(A)、(B)之中間體26b在與第1、第2覆蓋材31a、31b積層之狀態下從兩面以滾筒等夾住而被加壓時,如圖7(A)、(B)所示,第1覆蓋材31a的與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19a重疊的區域及第2覆蓋材31b的與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19b重疊的區域各自與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19a、19b接合並且透明化,來形成第1、第2透光層33a、33b,藉此使得第1覆蓋材31a的與各個第1直線溝18a重疊的區域及第2覆蓋材31b的與各個第2直線溝18b重疊的區域各自成為第1、第2抗反射層34a、34b,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c。另外,第1、第2覆蓋材只要是在初始狀態下具有非透光性及光吸收性或光擴散性,且具有僅業經加壓之區域選擇性地透明化的功能之物即可,其構成並不限於本實施例的構成,可適當選擇。例如,作為第1、第2覆蓋材,亦可使用在透光性的基材的背面形成有在初始狀態下為例如白色或乳白色而具有非透光性及光擴散性的接著層,且僅業經加壓之區域的接著層選擇性地透明化之物。在此情況下,在正面及/或背面形成凹凸,且在初始狀態下使光擴散而看成是白色或乳白色的接著層會被選擇性地加壓使得凹凸被壓扁而成為平坦狀,藉此透明化來形成透光層,接著層的未業經加壓之區域則會維持初始狀態的非透光性及光擴散性而作為第1、第2抗反射層來發揮功能(以上為第3步驟)。
如以上所述地進行而製造的圖7(A)、(B)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c的第1、第2光反射面13、14的形狀及配置由於和圖6(A)、(B)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a相同,因此如圖7(A)、(B)所示,可以進行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10a同樣的動作,使空中影像成像。
以上,雖然參照實施例來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任何上述實施例的構成,也包含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事項之範圍內可想到的其他實施例或變形例,組合各個實施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各步驟)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的情況也包含在本發明中。 例如,可取代第1實施例的第2步驟及第3步驟,改適用和第2實施例的第2步驟及第3步驟同樣的步驟,亦可取代第2實施例的第2步驟及第3步驟,改適用和第1實施例的第2步驟及第3步驟同樣的步驟。在取代第1實施例的第2步驟及第3步驟,改適用和第2實施例的第2步驟及第3步驟同樣的步驟的情況下,是在中間體的一面側積層覆蓋材而形成抗反射層來製造光控制面板之後,在第4步驟中組合製造2個光控制面板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另外,對於對第1實施例的成型體適用和第2實施例的第2步驟同樣的步驟所製造的2個中間體,在已在各個中間體的一面側積層覆蓋材以將各個直線溝及各個帶狀平面部覆蓋之狀態下進行加壓,藉此便可同時進行製造光控制面板的步驟與接合2個光控制面板的步驟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可簡化步驟。 又,不管哪種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即便使上下(正反面)反轉來互換入光面與出光面,也都可以和上述實施例同樣地使空中影像成像。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可以藉由簡單的製造步驟,量產出製造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得到清晰的空中影像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又,以本發明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可以將空中影像顯示於例如醫療機器、電器產品、汽車、飛機、船舶、遊戲機、廣告塔等的顯示部,也可以應用在非接觸型的輸入裝置等。
10,10a,10c: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11:入光面 12:出光面 13:第1光反射面 14:第2光反射面 16:垂直面 17:傾斜面 18:直線溝 18a:第1直線溝 18b:第2直線溝 19:帶狀平面部 19a:第1帶狀平面部 19b:第2帶狀平面部 20:凸條 20a:第1凸條 20b:第2凸條 21,21a:成型體 22:底面 24:被覆層 24a:第1被覆層 24b:第2被覆層 25:光反射材料 25':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 25c:第1光反射材料 25d:第2光反射材料 25c':不需要的第1光反射材料 25d':不需要的第2光反射材料 26,26b:中間體 27:抗反射層 28:光控制面板 30:透明接著層 31a:第1覆蓋材 31b:第2覆蓋材 32:基材 32a:接著層 33a:第1透光層 33b:第2透光層 34a:第1抗反射層 34b:第2抗反射層 a,b:寬度 d:間隔 h:深度 L1:光 P1,P2,P3,P4,Q1:位置 p:間距 θ:角度
圖1(A)、(B)各自是顯示以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的正剖面圖及側剖面圖。 圖2是顯示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第1步驟的剖面圖。 圖3(A)、(B)是顯示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第2步驟的剖面圖。 圖4是顯示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第3步驟的剖面圖。 圖5(A)、(B)各自是顯示在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第3步驟中所製造的光控制面板的剖面圖及平面圖。 圖6(A)、(B)各自是顯示以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變形例的正剖面圖及側剖面圖。 圖7(A)、(B)各自是顯示以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空中影像成像裝置的正剖面圖及側剖面圖。 圖8(A)、(B)各自是顯示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第2步驟的正剖面圖及側剖面圖。 圖9(A)、(B)各自是顯示在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第2步驟中所製造的中間體的正剖面圖及側剖面圖。 圖10(A)、(B)是顯示同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的第3步驟的正剖面圖及側剖面圖。
10: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11:入光面
12:出光面
13:第1光反射面
14:第2光反射面
16:垂直面
17:傾斜面
18:直線溝
20:凸條
21:成型體
22:底面
25:光反射材料
27:抗反射層
28:光控制面板
30:透明接著層
L1:光
P1,P2,P3,P4,Q1:位置

Claims (12)

  1. 一種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 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 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 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來形成板狀的成型體,前述成型體在一面側,(a)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1直線溝,(b)在相鄰的前述第1直線溝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第1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第1凸條,在另一面側,(c)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另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2直線溝,(d)在相鄰的前述第2直線溝之間,形成在另一面側具有第2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第2凸條,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第2步驟,以層狀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中間體;及 第3步驟,形成將前述中間體的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包含前述第1光反射材料的內表面覆蓋之第1抗反射層,且形成將前述中間體的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包含前述第2光反射材料的內表面覆蓋之第2抗反射層,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1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2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2. 如請求項1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在前述第2步驟中,在前述成型體的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第1、第2被覆層後,以前述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前述中間體,在前述第3步驟中,以第1、第2抗反射材料覆蓋將前述中間體的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覆蓋之前述第1、第2光反射材料後,將形成於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之前述第1、第2被覆層與附著於該各個第1、第2被覆層上之不需要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及不需要的第1、第2抗反射材料去除,來形成前述第1、第2抗反射層。
  3. 一種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 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 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 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來形成板狀的成型體,前述成型體在一面側,(a)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1直線溝,(b)在相鄰的前述第1直線溝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第1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第1凸條,在另一面側,(c)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另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2直線溝,(d)在相鄰的前述第2直線溝之間,形成在另一面側具有第2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第2凸條,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第2步驟,以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中間體;及 第3步驟,在前述中間體的一面側配置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及前述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覆蓋之非透光性的第1覆蓋材,且在前述中間體的另一面側配置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及前述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覆蓋之非透光性的第2覆蓋材,將前述第1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及前述第2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進行加壓,來與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接合並且透明化,藉此在前述第1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及前述第2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第1、第2抗反射層,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1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2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4. 如請求項3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在前述第3步驟之前,在前述第2步驟中,在前述成型體的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第1、第2被覆層,並且以前述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至少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後,將形成於前述各個第1、第2帶狀平面部之前述第1、第2被覆層與附著於該各個第1、第2被覆層上之不需要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去除,來製造前述中間體。
  5. 一種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 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 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 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來製造板狀的成型體,前述成型體在一面側,(a)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b)在相鄰的前述直線溝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凸條; 第2步驟,以層狀的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中間體; 第3步驟,形成將前述中間體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包含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內表面覆蓋之抗反射層,來製造光控制面板;及 第4步驟,使用2個前述光控制面板,以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式,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6. 如請求項5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在前述第2步驟中,在前述成型體的至少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被覆層後,以前述光反射材料覆蓋至少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前述中間體,在前述第3步驟中,以抗反射材料覆蓋將前述中間體的至少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後,將形成於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之前述被覆層與附著於該各個被覆層上之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及不需要的抗反射材料去除,來形成前述抗反射層。
  7. 一種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 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 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 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藉由將透明樹脂進行成型,來製造板狀的成型體,前述成型體在一面側,(a)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之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b)在相鄰的前述直線溝之間,形成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之剖面梯形的凸條; 第2步驟,以光反射材料覆蓋前述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來製造中間體; 第3步驟,在前述中間體的一面側配置將前述各個直線溝及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覆蓋之非透光性的覆蓋材,將該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進行加壓,來與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接合並且透明化,藉此在該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形成抗反射層,來製造光控制面板;及 第4步驟,使用2個前述光控制面板,以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式,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來製造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是以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8. 如請求項7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在前述第3步驟之前,在前述第2步驟中,在前述成型體的至少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的表面形成可剝離的被覆層,並且以前述光反射材料覆蓋至少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後,將形成於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之前述被覆層與附著於該各個被覆層上之不需要的光反射材料去除,來製造前述中間體。
  9. 一種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 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 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 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 成型體,以透明樹脂來成型,在一面側具有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1直線溝及剖面梯形的第1凸條,且在另一面側具有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第2直線溝及剖面梯形的第2凸條,前述第1直線溝是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1凸條形成於相鄰的前述第1直線溝之間,並且在一面側具有第1帶狀平面部,前述第2直線溝是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另一面側展開,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第2凸條形成於相鄰的前述第2直線溝之間,並且在另一面側具有第2帶狀平面部; 層狀的第1、第2光反射材料,將該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第1、第2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覆蓋;及 第1、第2抗反射層,在從前述成型體的一面側以平面視角來看時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及從前述成型體的另一面側以平面視角來看時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將前述第1、第2光反射材料覆蓋, 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又,以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第1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覆蓋之前述第2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10. 如請求項9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其具有: 第1覆蓋材,在前述成型體的一面側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及前述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覆蓋;及 第2覆蓋材,在前述成型體的另一面側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及前述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覆蓋, 在前述第1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1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及前述第2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2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有第1、第2透光層,且在前述第1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1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及前述第2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第2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有前述第1、第2抗反射層。
  11. 一種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形成為具有平行配置的入光面與出光面之平板狀,並且具有: 複數個第1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入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及 複數個第2光反射面,呈直角地形成於前述出光面,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 前述第1光反射面與前述第2光反射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配置, 前述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特徵在於:以2個光控制面板所構成,前述光控制面板各自具備: 成型體,以透明樹脂來成型,在一面側具有剖面三角形或剖面梯形的複數個直線溝及剖面梯形的凸條,前述直線溝是以其中一個側面作為垂直面,且以另一個側面作為傾斜面而在一面側展開,並且以預定間隔平行配置,前述凸條形成於相鄰的前述直線溝之間,並且在一面側具有帶狀平面部; 層狀的光反射材料,將該成型體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內表面的至少前述垂直面及前述傾斜面覆蓋;及 抗反射層,在從前述成型體的一面側以平面視角來看時與前述各個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將前述光反射材料覆蓋, 以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在平面視角下正交的方式,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或另一面側配置成彼此相向,又,以將其中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1光反射面,且以將另一個前述光控制面板的前述各個直線溝的前述垂直面覆蓋之前述光反射材料的前述垂直面側的表面作為前述第2光反射面。
  12. 如請求項11之空中影像成像裝置,其具有: 覆蓋材,在前述各個光控制面板的一面側將前述各個直線溝及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覆蓋, 在該各個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帶狀平面部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有透光層,且在該各個覆蓋材的與前述各個直線溝重疊的區域各自形成有前述抗反射層。
TW111123435A 2021-07-26 2022-06-23 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TWI808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1746 2021-07-26
JP2021121746 2021-07-26
WOPCT/JP2022/010679 2022-03-10
PCT/JP2022/010679 WO2023007816A1 (ja) 2021-07-26 2022-03-10 空中像結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空中像結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5411A true TW202305411A (zh) 2023-02-01
TWI808809B TWI808809B (zh) 2023-07-11

Family

ID=82799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3435A TWI808809B (zh) 2021-07-26 2022-06-23 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379455A1 (zh)
JP (1) JP7117473B1 (zh)
CN (1) CN116261680A (zh)
TW (1) TWI80880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46705A1 (en) * 2014-06-27 2017-05-25 Asukanet Company, Ltd. Retroreflective body, and volumetr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volumetric image display method using the same
EP3118664B1 (en) * 2015-07-17 2019-06-19 Lg Electronics Inc. Micro mirror arra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micro mirror array, and floa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micro mirror array
JP6661799B2 (ja) * 2017-01-27 2020-03-11 株式会社アスカネット 再帰性反射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220876A1 (ja) * 2017-06-01 2018-12-06 株式会社アスカネット 立体像結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立体像結像装置
JP6682047B2 (ja) * 2017-07-24 2020-04-15 株式会社アスカネット 立体像結像装置
KR102477460B1 (ko) * 2018-07-18 2022-12-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스카넷토 입체상 결상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입체상 결상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79455A1 (en) 2024-06-05
JP7117473B1 (ja) 2022-08-12
TWI808809B (zh) 2023-07-11
JPWO2023007816A1 (zh) 2023-02-02
CN116261680A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2690B (zh) 光學裝置
US20180292066A1 (en) Laminate Structure with Embedded Cavities for Use with Solar Cells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0365489B2 (en) Semi-transmissive reflection sheet, light guide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3177550U (ja) 指置き板
US20200150331A1 (en) Light Guide Plate, Method of Fabricating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KR20210142773A (ko) 입체상 결상 장치 및 입체상 결상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10494775B (zh) 层压光学片
JP2008309829A (ja) 光拡散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TWI808809B (zh) 空中影像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及空中影像成像裝置
WO2023007816A1 (ja) 空中像結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空中像結像装置
JP2008046205A (ja) 反射シート、反射スクリーン
JP5066957B2 (ja) 光学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WO2023007816A5 (zh)
JP2018004956A (ja)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23017457A (ja) 空中像結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空中像結像装置
KR101352055B1 (ko) 일체형 광학 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일체형 광학 필름
KR102671603B1 (ko) 광학 디바이스
JP6217361B2 (ja)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el装置
JP2008185602A (ja)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184663A (ja)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el装置
KR101213079B1 (ko) 일체형 광학 필름 ,확산층 제조방법 및 확산층 제조방법을 이용한 일체형 광학 필름 제조방법
KR20130113912A (ko) 일체형 광학 필름 ,확산층 제조방법 및 확산층 제조방법을 이용한 일체형 광학 필름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