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5944A - 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生產晶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生產晶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5944A
TW202245944A TW111103414A TW111103414A TW202245944A TW 202245944 A TW202245944 A TW 202245944A TW 111103414 A TW111103414 A TW 111103414A TW 111103414 A TW111103414 A TW 111103414A TW 202245944 A TW202245944 A TW 2022459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afer
microns
cutting
waf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約阿希姆 容格
喬治 皮奇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世創電子材料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世創電子材料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世創電子材料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5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594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02Preparing wafers
    • H01L21/02005Preparing bulk and homogeneous wafers
    • H01L21/02008Multistep processes
    • H01L21/0201Specific process step
    • H01L21/02019Chemical 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61/00Tools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Clamping devices for these tools
    • B23D61/18Sawing tools of special type, e.g. wire saw strands, saw blades or saw wire equipped with diamonds or other abrasive particles in selected individual positions
    • B23D61/185Saw wires; Saw cables; Twisted saw str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7/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7/10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 B24B7/16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grinding end-faces, e.g. of gauges, rollers, nuts, piston rings
    • B24B7/17Single-purpose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grinding end-faces, e.g. of gauges, rollers, nuts, piston rings for simultaneously grinding opposite and parallel end faces, e.g. double disc gr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7/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7/2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of non-metallic articles to be ground
    • B24B7/22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of non-metallic articles to be ground for grinding inorganic material, e.g. stone, ceramics, porcelain
    • B24B7/228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plane surfaces on work, including polishing plane glass surfa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of non-metallic articles to be ground for grinding inorganic material, e.g. stone, ceramics, porcelain for grinding thin, brittle parts, e.g. semiconductors, waf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DTOOLS FOR GRINDING, BUFFING OR SHARPENING
    • B24D7/00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e.g. by the front face;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 B24D7/06Bonded abrasive wheels, or wheels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designed for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ly by their periphery, e.g. by the front face; Bushings or mountings therefor with inserted abrasive blocks, e.g. segmen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1/00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 B28D1/02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sawing
    • B28D1/12Saw-blades or saw-disc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stone
    • B28D1/124Saw chains; rod-like saw blades; saw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5/00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 B28D5/04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by tools other than rotary type, e.g. reciprocating tools
    • B28D5/045Fine working of gems, jewels, crystals, e.g.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pparatus or devices therefor by tools other than rotary type, e.g. reciprocating tools by cutting with wires or closed-loop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02Preparing wafers
    • H01L21/02005Preparing bulk and homogeneous wafers
    • H01L21/02008Multistep processes
    • H01L21/0201Specific process step
    • H01L21/02013Grinding, lapping

Abstract

一種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製備晶圓的方法,該錠具有軸線和指標凹口,該指標凹口位於錠的外表面內並與該軸線平行,該方法依序包括以下步驟: (a)在存在切削劑的情況下,藉由多線切割從圓柱形錠上同時移出多個晶圓; (b)在溫度為20℃至50℃的蝕刻槽中用鹼性蝕刻劑蝕刻該等晶圓並持續一停留時間,其中從各該晶圓上移除的材料小於初始晶圓厚度的5/1000;以及 (c)藉由同步雙盤研磨來研磨該等晶圓,該雙盤研磨係以環形磨料覆蓋層為工具。

Description

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生產晶圓的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製備晶圓的方法,該方法包括藉由線切割從錠中移出晶圓以及晶圓的雙面研磨。
許多應用需要具有正面和背面之良好平面平行度的均勻晶圓,該晶圓具有低的晶體和結構缺陷數。一個實例是用於微電子元件之圖案化的單晶半導體材料的晶圓。半導體材料的一個實例是矽。這種晶圓是藉由從單晶矽的圓柱形工件(錠)上移出並進行機械加工而獲得。移出通常係藉由多線切割(MWS)以及藉由同步雙盤研磨(DDG)進行的機械加工來完成。
從例如DE 10 2016 211 883 A1或DE 10 2013 219 468 A1已知一種用於多線切割的方法和裝置。在多線切割中,線圍繞至少二個線引導輥螺旋地引導,以此使得二個線引導輥容納面向工件且由彼此平行延伸的線段構成的張緊網。線引導輥具有直圓柱體的形狀,其軸線彼此平行取向且該等線引導輥可圍繞該軸線旋轉。線引導輥的側面帶有多個在垂直於軸線之平面中延伸的圓形封閉凹槽,這些凹槽引導所述線。線引導輥的同向旋轉會在線段與工件之間產生相對移動。線鋸額外地具有進給裝置,工件透過鋸條固定在該進給裝置上,且該進給裝置垂直地將工件進給至線網。當工件與線網接觸時,相對移動和磨料切削劑的存在引起材料自工件移出。隨著進給的繼續,線段在工件中形成切削切口,且線網緩慢地穿過整個工件,直到線網完全位於鋸條內,其中工件透過黏合線與該鋸條連接。然後工件被完全地切削成晶圓,其像梳子齒(teeth of a comb)般地掛在鋸條上,僅由黏合線固定。
多線切割可以區分為漿料線切割或金剛石線切割。對於漿料線切割,線最初不含磨料,且切削劑作為可自由移動的砂礫在載液中以漿料形式提供。因此,漿料線切割的特點是線、漿料中的切削劑、及工件之間的三體相互作用。對於金剛石線切割,磨料切削劑被固定在線的表面中,並提供用作冷卻潤滑劑的切削液。金剛石線切割的特點是線表面中的切削劑與工件之間的二體相互作用。
線通常係由過共晶珠光體鋼(pearlitic steel)(鋼琴線)組成,並通常塗覆有薄層的黃銅或鋅,其延展性確保在藉由模具拉製線材製造過程中的固態潤滑,且其在多線切割過程中發揮防止腐蝕的作用。在漿料線切割的情況下,切削劑通常由碳化矽(SiC)以及通常為油或二醇的載液組成。在金剛石線切割的情況下,切削劑通常由固定在線表面中的金剛石組成,其係藉由例如合成樹脂、或藉由在鎳床中電鍍、或形狀配合地壓入表面。冷卻潤滑劑通常是水,視需要加入添加劑(潤濕劑、防腐劑、消泡劑)。線通常從新線線圈上展開並供應到線引導輥,在多線切割後纏繞到出線線圈上。
金剛石線切割採用光滑線,而漿料線切割採用光滑線或結構化線。光滑線具有高度非常高之圓柱體的形式,該高度是線的長度,線的直徑對應於圓柱體的直徑。結構化線包括在其垂直於縱向線方向的方向上沿其整個長度設置有多個凸起和凹痕的平滑線。結構化線的表面具有凹槽和凸起,其作用類似於袋子,其中漿料能夠積聚在線上,而不會在線進入切割切口時被剝離或在線移動時被切割切口剝離。結構化線可實現特別快速且低力的多線切割。WO 2006/067062 A1描述了結構化線的實例。
多線切割可以在單向或往復線移動(reciprocal wire movement)下發生。在單向多線切割的情況下,在整個切割過程的持續時間內,鋸線在縱向線方向上從新線線圈移動到出線線圈。在具有往復(雙向)線移動的多線切割的情況下,在移除過程期間藉由至少一對方向反轉(directional reversal)移動鋸線,其中一對方向反轉包括線在第一縱向線方向上第一次移動第一長度,以及線在第二方向上第二次移動第二長度,該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完全相反。更具體地,具有往復線移動的多線切割可以包括多個此種方向線反轉對,其中第一長度被選擇為大於第二長度,從而總體結果是在切割過程期間,線庫存(wire stock)從新線線圈移動到出線線圈。後一種方法被稱為朝聖模式(pilgrim mode)下的多線切割(線往復式切割)。
藉由多線切割產生的晶圓具有低高度的圓柱體形狀,這是晶圓的厚度。圓柱體的底部區域形成背面且頂部區域形成晶圓的正面。位於正面與背面之間的是晶圓的邊緣,作為第二表面。晶圓的週邊通常帶有指向晶圓中心的凹口形式的機械定向裝置。為了產生該凹口,在多線切割之前,將具有平行於錠軸取向的指標凹口(indexing notch)提供給圓柱形錠的側表面。
多線切割後通常是機械加工步驟,機械加工步驟之目的是從晶圓上移除由於多線切割而遭受晶體損壞的表面層;藉由移除材料,進一步減少與所需的極為平面平行的晶圓形式的偏差;以及產生具有低粗糙度和相對低程度的殘餘晶體損壞的晶圓表面。一個可設想到的特定加工步驟是同步雙盤研磨(DDG)。
DE 101 42 400 B4描述例如用於加工半導體晶圓的操作序列,包括將工件分離成晶圓(步驟1)、晶圓邊緣的圓化(步驟2)、同步雙盤研磨(步驟3)、晶圓的拋光(步驟4),並且此外,視需要地,在步驟3與步驟4之間,蝕刻晶圓的二個主表面中的至少一個。
例如在EP 1 193 029 B1中描述雙盤研磨和適用於彼的設備。在DDG中,二個杯形研磨輪(grinding wheel)佈置成彼此的軸線共線且平行於晶圓的軸線。在它們的端面上,杯形研磨輪帶有一圈研磨齒,其摻入金剛石磨料。一個杯形研磨輪面向晶圓的正面以及另一個面向晶圓的背面。杯形研磨輪以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轉。它們的直徑在每種情況下都略大於晶圓的半徑。研磨輪的軸線平行於晶圓軸線偏移一段環形研磨輪覆蓋物之半徑的量,從而在每種情況下研磨輪的齒的外周覆蓋晶圓的中心。晶圓透過圍繞晶圓軸線旋轉的引導環徑向地引導。引導環含有一個凹口指(notch finger),其接合到晶圓的指標凹口中並因此將引導環的旋轉傳遞到晶圓。
在軸線方向上,晶圓在二個液壓墊之間以流體靜力方式被引導。二個液壓墊的軸向力恰好在二個液壓墊之間的中心平面內相互補償。正面和背面實質上沒有突出到二個液壓墊之間的該中心平面之外的平面晶圓被無力地軸向引導,可以說是「自由浮動」。在其部分區域上從液壓墊之間的中心平面突出的不平坦、波紋狀或彎曲的晶圓局部受到軸向力的作用,該軸向力在DDG加工過程中導致晶圓的彈性變形。
藉由將杯形研磨輪對稱地進給到液壓墊之間的中心平面上,使杯形研磨輪與晶圓接觸(研磨輪著地(grinding wheel touch-down))。藉由繼續對稱地進給,並藉由相對移動,杯形研磨輪的研磨齒的磨料然後從晶圓的正面和背面同時、大致對稱地移除材料。因為在任何時候研磨輪只覆蓋晶圓表面的一部分,且晶圓的整個主表面僅藉由晶圓的旋轉而逐漸被捕獲,所以研磨輪的連續進給最初會產生大致對稱的螺旋形狀的晶圓厚度的下降。在研磨移除過程中,使用距離測量感測器不斷驗證在液壓墊之間晶圓的居中以及所達到的晶圓厚度。當達到預選的目標晶圓厚度時,杯形研磨盤的進一步進給結束,且晶圓在繼續旋轉的杯形研磨盤下進一步旋轉若干次;在此過程中,杯形研磨盤的進給力被消散,且杯形研磨盤脫離材料移除接合(material removing engagement)(斷火(spark out))。正是這種斷火使晶圓具有平面平行的形式。
由DDG加工的晶圓具有特徵性的交叉研磨。研磨輪軸線的共線性以及晶圓的平面平行度可以根據這種交叉研磨的均勻性進行評估,並藉由在幾個角秒(angular second)的區域內調整至彼此的軸向傾斜度來進行調整。
晶圓的幾何形狀,即它在空間中的外觀,總是可完全由其厚度和形狀來描述。如果在晶圓背面與正面之間的點測量距離,則該距離形成描述厚度的區域的高度。從厚度可以推導出與厚度相關的特徵變數,例如TTV(總厚度偏差)或GBIR(全域反向參考指標讀數)。晶圓的形狀由中間表面描述。中間表面是含有無力晶圓(force-free wafer)的所有中性纖維的區域。中性纖維是杆橫截面的纖維或層,當杆彎曲或扭曲時,其長度不會改變。更具體地,中性纖維是拉伸應力和壓縮應力在彎曲或扭曲下精確地彼此平衡的位置。從形狀可以推導出與形狀相關的特徵變數,例如翹曲,作為中間表面與回歸平面的最大與最小偏差之間的差異;或弓形,作為中間表面的補償旋轉抛物面的頂點偏離回歸平面(帶符號)的偏差;或波紋,作為中間表面的經空間高通過濾的再現。因此,明確的波紋度曲線總是需要說明空間限制頻率、品質、及執行空間低通濾波的濾波器階數。根據最小平方法形成回歸平面。
無論是漿料線切割還是金剛石線切割,各自的材料移除均根據移除率、所產生的粗糙度、及表面損壞而進行局部統計分佈。因此,藉由切割製程形成的晶圓的主表面在晶圓的正面和背面上彼此對應的位置中按頻率、深度和本質而具有統計地不同地分佈的表面缺陷。每個缺陷都是一個應變的起源。例如,在JP 08 274 050 A中也討論了此主題。晶圓正面和背面相應區域的不同應力導致晶圓表面中由此產生殘餘橫向剪切應力,其導致晶圓的彈性彎曲。晶圓的這種彈性變形被稱為應變引起的翹曲。
在加工結束時,在DDG加工開始時彈性彎曲的晶圓的正面和背面在加工結束時確實彼此平面平行;然而,晶圓保持受彈性應力。晶圓在從液壓墊移除後鬆弛,此時它確實具有均勻的厚度,但也具有非平面的形狀。這種晶圓不適合要求高的應用。
由於正面與背面之間的結構特性(粗糙度)及/或結晶特性(裂紋、鑲嵌、差排)的差異,晶圓的平坦度也會受到影響。該等差異導致在DDG加工過程中材料移除的差異,結果是在研磨過程中,晶圓在一側上從液壓墊之間的中間表面軸向壓出,並因此不再以不受軸向約束力的方式進行加工。
多種操作序列是已知的,旨在提供具有極平面形式的晶圓。US 2002/0016072 A1和US 6,376,395 B2描述還包括同時雙面精研(lapping)的序列。額外的精研使這些序列不經濟。
US 6,491,836 B1、US 6,376,335 B1和US 6,066,565描述類似的不實用的序列。
US 2006/0252272 A1描述包括(a)鋸切、(b)邊緣圓化、及(c)精研的操作序列,在邊緣圓化之後用鹼清潔晶圓。
清洗和蝕刻之間有一個普遍的區別:清洗是從工件表面移除外來雜質,而本身不會損壞或修改工件表面。因此,在清潔的情況下,不會從工件本身移除材料,且特別是不會改變工件的厚度和形狀。相反地,在蝕刻的情況下,會有從工件上移除材料。
US 2009/0203212 A1描述由鋸切和研磨組成的操作序列,其中在研磨之前進行清潔,目的是從所鋸切的晶圓之表面移除重金屬。為此目的,還建議使用氨(NH 4OH)和過氧化氫(H 2O 2)在升高的溫度(60℃至90℃)下進行RCA SC1清潔。
目的
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經濟的方法,該方法生產如下晶圓:晶圓的正面和背面具有特別高的平面平行度,且在晶圓的表面具有低量(low level)的結晶和結構缺陷。
成就
該目的是藉由一種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生產晶圓的方法來實現,該圓柱形錠具有軸線和指標凹口,該指標凹口位於錠的側表面內且平行於該軸線,該方法依序包括以下步驟: (a)在存在切削劑的情況下,藉由多線切割從圓柱形錠上同時移出多個晶圓; (b)在溫度為20℃至50℃的蝕刻槽中用鹼性蝕刻劑蝕刻該等晶圓並保持一停留時間,其中從各該晶圓上移除的材料小於初始晶圓厚度的5/1000;以及 (c)藉由同步雙盤研磨來研磨該等晶圓,該雙盤研磨係以環形磨料覆蓋層為工具。
藉由DDG研磨晶圓是在從圓柱形錠上同時移出晶圓後對晶圓正面和背面進行的第一次機械加工。
在多線切割中,線圍繞至少二個具有彼此平行軸線的圓柱形線引導輥螺旋引導,以此方式使得,在二個相鄰的線引導輥之間,形成平行於彼此延伸且垂直於線引導輥之軸線的線段的平面網,此線網面向錠。借助於進給裝置,將錠垂直進給到線網上,使其與線網接觸,並且在繼續進給時,線段藉由線引導輥繞其軸線同向旋轉線段而以相對於錠的移動穿過錠,並且在研磨性切削劑存在的情況下,在它們這樣做時移除材料。
在同步雙盤研磨的情況下,晶圓在帶有凹口指的旋轉擋圈中被徑向引導(該凹口指接合到晶圓中的指標凹口中),並且旋轉,並且還在二個液壓墊之間軸向引導。同時,反轉的杯形研磨盤被進給至二個液壓墊之間的中心平面上,使得同時從晶圓的正面和背面移除材料,其中該等反轉的杯形研磨盤彼此共線配置且軸線平行於晶圓軸線且各具有環形磨料覆蓋層。
蝕刻可在其中溶解有以下一種或多種化合物的蝕刻槽中進行: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銨(NH 4OH)、及/或四甲基氫氧化銨(TMAH, N(CH 3) 4OH)。如過氧化氫的氧化劑並不是鹼性蝕刻劑的組分,因為它會阻礙從晶圓表面移除材料。鹼性蝕刻劑的濃度可為0.5至10重量%,較佳1至5重量%。溫度可為20℃至50℃,較佳25℃至40℃。晶圓在蝕刻槽中的停留時間可為0.5分鐘至15分鐘,較佳1分鐘至6分鐘。
多線切割可以是漿料線切割,在這種情況下,線可由碳含量為0.8重量%至1重量%的過共晶鋼(鋼琴線)組成,且可具有50微米至175微米的直徑。磨料切削劑較佳為在乙二醇或油中的粒徑為7微米至13微米的碳化矽(SiC)的漿料。線可以是光滑線或結構化的線。多線切割可以替代地以金剛石線切割來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所使用的線是具有0.8重量%至1重量%的碳含量並且具有50微米至120微米之直徑的過共析鋼線。切削劑較佳包括粒徑為4微米至20微米的金剛石,其藉由例如用鎳電鍍黏合、藉由合成樹脂黏合、或機械地(作為實例,藉由形狀貼合(form-fitting)壓/滾入線表面中)錨固在線的表面中。
多線切割可以在單向線移動或與線移動方向反轉的情況下發生。較佳藉由朝聖模式切割方法(線往復式切割)進行多線切割,其中線以多對方向反轉圍繞線引導輥移動,且其中一對方向反轉包括在每種情況下沿第一縱向線方向移動第一長度並且隨後沿與第一縱向線方向正好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第二長度,且該第一長度被選擇為大於該第二長度。
在同步雙盤研磨(DDG)的情況下,杯形研磨盤中的磨料可以藉由陶瓷、合成樹脂或金屬方式進行黏合。陶瓷黏合是較佳的。在DDG的情況下,磨料的平均粒徑可以是0.5微米至12微米,較佳1.5微米至6微米。
藉由本發明的方法,還特別可以製造半導體材料的晶圓,所述晶圓在其空間上的形狀以及根據位置的形狀變化(波紋)方面滿足特別具挑戰性的需求。這種晶圓包括例如具有實質上中性形狀的晶圓。
下文將參照圖式、發明實施例及比較例全面性地描述本發明。
圖1示出對理解本發明方法很重要的線鋸的元件。線1在移動方向9上從庫存(新線圈,未示出)供應到從線段2拉伸的網11,線材在兩個線引導輥3和4之間相互平行延伸。線網11係由在耐磨塗層27中的凹槽18中圍繞線引導輥螺旋而被引導的線所形成。凹槽18中的每個都是封閉的且平行地延伸且彼此之間為實質上恆定成對的距離,在垂直於線引導輥3和4的軸線5和6的平面中。在穿過線網11之後,線在移動方向10上離開線網並被供應到庫存(使用過的線圈,未示出)。
線引導輥3和4圍繞它們的軸線5和6的同向旋轉7和8會移動線網11的線段2,其相對於工件12在方向13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工件12,具有軸線14的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透過黏合線16連接到鋸條15,並用進料裝置(未示出)沿方向17進給到線網上。左側線引導輥3和右側線引導輥4的軸線14和軸線5和6相互平行定向。在需要所謂的定向錯誤的晶圓的情況下,軸線14也可以相對於線引導輥的軸線傾斜。工件12在其側面設有指標凹口26,其徑向地指向軸線14並平行於軸線14延伸。
線網11在工件12的一側上受到切削劑噴流22的作用,該切削劑噴流22由噴嘴19通過出口開口21,其中在工件12的該一側上網沿著方向13移動到工件上。在藉由漿料線切割法進行多線切割的情況下,線1是光滑的或結構化的鋼琴線,其表面最初本身不含磨料,且切削劑是游離磨料的漿料。在藉由金剛石線切割方法進行多線切割的情況下,線1是光滑的鋼琴線,其表面含有作為切削劑的固定磨料,並且噴流22由本身不含任何磨料的切削液組成。在具有雙向線移動的多線切割的情況下,例如在朝聖模式切割方法中,線在方向13上往復移動到工件上。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噴嘴19之外,還有與噴嘴19相對的噴嘴20,噴嘴20使線網受到切削劑/切削流體的噴流23的作用。在朝聖模式切割法的情況下,噴嘴19和20可以交替或連續操作,這取決於線網11的移動方向13。連續操作是較佳的。
藉由將工件12在方向17上垂直進給至線網11上,使工件首先與線網接觸。隨著工件的繼續進給,在存在切削劑且線網的線段2相對於工件相對運動的情況下,線段從工件12移除材料。具體地,進給首先在進給方向17上產生線段的輕微下垂(圖1中未顯示),因此由線的彈性所產生的回彈力在與進給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在主切削區24上施加於線段。該力導致位於線與工件之間的磨料固體穿透工件材料,並且線與工件之間的相對移動然後從工件材料上分離切削材料,從而導致材料移除。以這種方式,每個線段形成一個切割切口25。當線網11已經完全穿過工件12並已經完全位於鋸條15中時,切割過程結束。線網與工件的第一次接觸(切入)的點與主切削區24之間的距離被稱為切削深度。
在多線切割後,得到的晶圓與鋸條15和黏合線16的殘餘物分離。
圖2以分解圖示出用於同步雙盤研磨(DDG)的設備的元件,這些元件對於理解本發明方法很重要。用於加工的晶圓43位於作為接收器的承載環38中。夾在承載環38中的是引導環39,其厚度小於DDG加工後的晶圓的目標厚度。引導環具有凹口指42,其接合到晶圓43的指標凹口中。承載環38由棍59徑向引導,其沿方向40旋轉並使承載環38圍繞其中心軸線旋轉41。凹口指42經由指標凹口將該旋轉41傳遞到晶圓。晶圓43以徑向間隙(radial play)鬆散地插入到承載環38的引導環39中,從而不會在晶圓上施加可能導致晶圓彈性變形的徑向強制力。左側28和右側29研磨主軸,其軸線44和45彼此共線並與晶圓的中心軸平行定向,承載左側32和右側33杯形研磨盤,每個都有一圈研磨齒34,其中一個面向晶圓43的正面,另一個面向晶圓43的背面。相對於晶圓43的中心軸線,主軸的軸線44和45位移了研磨齒環43外半徑的量,使得研磨齒環的外邊緣穿過晶圓的中心軸線。
軸向上,晶圓43以流體靜力方式安裝在二個液壓墊35與36之間,其中一個面向晶圓的正面,另一個面向晶圓的背面。如果晶圓的中間表面與其回歸平面大致相同,即如果晶圓沒有嚴重的彎曲或波紋,中間表面因此與液壓墊之間的中心平面共面地延伸。在那種情況下,液壓墊不會在晶圓上施加任何軸向強制力,且晶圓不會軸向彈性變形。對於DDG加工,旋轉研磨主軸28和29對稱地進給,同時晶圓透過驅動承載環39繼續旋轉,到達液壓墊35與36之間的中心平面上,因此對稱地進給到晶圓43的中間表面上,並且因此當杯形研磨輪與晶圓接觸時,研磨齒34同時從晶圓43的任一邊移除材料。水從液壓墊的相應背面37供應到液壓墊。
在杯形研磨輪與晶圓的第一次接觸時,杯形研磨輪首先以環形移除的方式從晶圓移除材料,該環形移除從晶圓中心延伸到晶圓邊緣。杯形研磨輪的直徑略大於晶圓的半徑,因此杯形研磨輪延伸超出晶圓的邊緣,允許從材料移除區取出去除的材料。研磨主軸配置為空心主軸。借助於二個旋轉液體通道(未示出),經由空心主軸中的孔60向杯形研磨輪供應水,該水作為冷卻潤滑劑以冷卻用於去除材料的研磨齒34並將從晶圓去除的材料運走。DDG是所謂的子孔徑方法(subaperture method),因為在每個時間點,工具僅覆蓋晶圓表面的一部分。只有在晶圓借助於承載環在杯形研磨盤之間的承載環而旋轉的情況下,整個晶圓表面才會被連續地覆蓋和加工。由於在加工期間晶圓表面是可接近的(accessible),晶圓43的暫態厚度可藉由例如接合在晶圓外周的雙面規(卡尺規,未示出)在原位連續測量。
當達到目標厚度時,雙面規旋轉離開,研磨主軸的進一步進給結束,且晶圓在杯形研磨盤繼續旋轉的情況下旋轉通過。這使得在晶圓周圍螺旋運行並軸向延伸到晶圓中的材料移除轉化為對於晶圓的整個表面是平面的材料移除。主軸進給產生的剪切力(所述剪切力是去除材料與工件接合所必需的)緩慢消散,且由金剛石組成的杯形研磨盤的磨粒從工件脫離。這個過程被稱為斷火。雙面規留下的任何痕跡也會在此過程中消除。因為,在斷火結束時,杯形研磨輪與其研磨齒環的整個圓周平放在當時晶圓的平面表面上,所以在晶圓的二側形成交叉研磨圖案。
本發明的基礎在於一系列觀察和試驗,其如下所列:
首先,藉由元素分析觀察到,由單晶矽製備的晶圓的表面在漿料線切割後,由於鋸線上的黃銅塗層磨損而產生銅濃度,所述濃度顯著超過室溫下的單晶矽中銅的最大體積溶解度。深度曲線分析顯示,銅僅存在於數微米厚的層中。由於在多線切割後無法檢測到晶圓損壞表面下方體積中銅濃度的任何增加,發明人得出結論,經線鋸的晶圓的損壞表面充當吸雜劑(getter),其降低了銅的流動性並防止滲透到具有未損壞之結晶度的晶圓體積中。
第二,觀察到緊接在多線切割之後的翹曲實質上大於在進一步去除材料加工之後的翹曲和由於這種材料去除加工而從經驗中獲知的翹曲減少程度的總和。由此得出的結論,緊接在多線切割後,晶圓除了由於切削輪廓不均勻而產生塑性變形外,還有很大比例的彈性變形,該彈性變形是由不對稱的正面/背面粗糙度或結晶損壞引起。所有近表面的晶體破壞的整體被稱為次表面損壞。由於次表面損壞導致的彈性應變引起的翹曲也稱為應變引起的翹曲。
對於進一步的材料去除加工,選擇在40℃下的4重量%氫氧化鉀溶液中蝕刻2分鐘。材料的移除是在精密天平上根據蝕刻移除前與後之間的晶圓之重量差異確定,並且由於蝕刻處理導致厚度的合理減少。
第三,當損壞的表面層(其防止銅滲透到體積中並充當吸雜劑)被大部分去除時,觀察到在經蝕刻的晶圓體積中增加的銅濃度。
第四,觀察到即使在非常低的蝕刻移除水準下,彈性應變引起的翹曲也可以大量地減少。確定移除材料的條件,其允許有效地消除由於多線切割所導致的彈性應變引起的翹曲,無需完全去除剩餘、仍然損壞的層,該層防止銅滲透到半導體晶圓的體積中。
第五,觀察到藉由在這些條件下進行蝕刻而降低翹曲的晶圓在隨後的DDG加工後具有比未蝕刻的晶圓實質上更低的翹曲。為此目的,來自同一多線切割運行的晶圓(具有與切片實質上相同的翹曲水平)被蝕刻或不進行處理,然後進行DDG研磨並重新測量翹曲。
圖3顯示在切削深度上進行漿料線切片後的300毫米晶圓的厚度曲線46和49(上圖,THK=厚度)以及形狀曲線47和50(下圖,SHP=形狀),(A)為蝕刻之前且(B)為蝕刻之後(相同的晶圓)。在蝕刻之前,晶圓沿切削方向的線性掃描具有明顯翹曲的形狀曲線47。線性形狀範圍(LSR,變形的最小到最大)為約22微米。在蝕刻之後,LSR已經下降到大約4微米,與形狀曲線50一致。厚度曲線46與49之間的差異對應於移除1至2微米的材料。晶圓的總厚度平均為895微米。相應地,厚度的相對減少僅為1.5/895≈1.7‰。藉由在40℃下將晶圓浸入4重量%氫氧化鉀溶液中4分鐘來進行蝕刻。在最初的30秒內,因為最初以相對低的蝕刻速率去除天然氧化物,所以沒有觀察到明顯的材料移除(沒有形成H 2氣泡)。可透過蝕刻劑的濃度、蝕刻槽的溫度、及晶圓在蝕刻槽中的停留時間來精確地建立所需的材料移除。
圖3還顯示緊接在漿料線切割之後(A)以及額外的蝕刻處理之後(B)的晶圓波紋度曲線48和51(下圖,WAV=波紋度)。對於每個切削深度(DOC),波紋度WAV的確定方法是,在沿切削深度10毫米長的測量視窗內確定相應形狀曲線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並將結果繪製為波紋度WAV=|f(SHP)|相對於切削深度軸上測量窗口的起點。對於趨向於零(而不是10毫米)的區域寬度,在其中確定了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波紋度WAV會對應於形狀輪廓相對於位置的一階導數。指定的波紋度WAV測量方案(protocol)對應於具有空間角頻率f0=1/10毫米的形狀曲線的空間高通濾波。由於位置空間中的WAV是使用「箱車平均(boxcar averaging)」(外部值的硬截止)確定的,因此它在(位置)頻率空間中對應於品質和階級(order)非常高的梳狀濾波器。(此外,如果在降低權重的情況下考慮箱車限制之外的值,則濾波器階級和濾波器品質會降低,其由執行帶外值(out-of-band value)之這種降低加權的函數決定。)
在用DDG處理之前無論是否根據本發明對晶圓進行蝕刻,在多線切割後具有晶體損壞的表面層都應該在以下限度下保留:使得仍然存在的吸雜劑效應有效地防止銅擴散到晶圓的體積。如果移除量不超過原始厚度的5/1000,則可以考慮採用此方法,其對於895微米的厚度係對應於4.5微米的材料移除量。另一方面,蝕刻移除也應該足夠高以補償由於局部正面/背面在粗糙度、及晶體損壞的程度和深度方面的不對稱而導致的晶圓的彈性翹曲。
天然氧化物的厚度和性質(化學計量、密度)以及因此的初始蝕刻階段的精確持續時間取決於切割(即晶圓表面的生成)與蝕刻之間的等待時間、取決於這些操作中普遍存在的環境條件(溫度、大氣濕度)、取決於損壞程度(矽晶格的翹曲)、以及取決於摻雜(矽鍵的電荷分佈的屏蔽)並且量在最大為約2奈米。晶圓應該較佳在它們的整個表面上被均勻地蝕刻——換言之,浸入蝕刻中和從蝕刻中移除的時間相對於蝕刻中的總停留時間應該為極短。用鹼性蝕刻劑蝕刻晶圓所實現的材料移除較佳為每個晶圓至少0.3微米,較佳每個晶圓至少0.5微米。對於某些具有彈性翹曲引起的變形的晶圓,僅移除0.5微米的材料就足以實現顯著的彈性鬆弛。
考慮到雜質尤其是銅的擴散速度在固態矽體中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蝕刻槽的溫度不應超過50℃。
第六,觀察到用鹼性蝕刻劑(例如氫氧化鉀)蝕刻比用酸性蝕刻劑(例如硝酸)蝕刻更合適。用鹼性蝕刻劑蝕刻是各向異性的;用酸性蝕刻劑蝕刻是各向同性的。使用鹼性蝕刻劑進行蝕刻會在具有(100)取向的矽表面上產生小的四邊棱錐,且這些棱錐使晶圓表面變得粗糙,並將其提供給DDG研磨輪作為用於接合的可再生表面。
第七,觀察到在藉由DDG研磨晶圓期間,如果沒有預先使用鹼性蝕刻劑進行蝕刻,則杯形研磨輪通常會從晶圓的正面和背面不對稱地移除材料。這種不對稱性可能非常明顯以至於只有一個研磨輪進行去除,而相對的研磨輪在晶圓表面上滑動而幾乎沒有進行去除。材料移除的不對稱程度可藉由例如如下來觀察:藉由DDG研磨晶圓,藉由在期間翻轉晶圓,使用雷射在正面標記一次以及在背面標記一次。如果雷射標記是做深標記,那麼雷射標記點的深度為約100微米,因此比例如在DDG研磨過程中二面總計產生的70微米的移除材料更深。這使得雷射標記點的深度測量非常適合移除材料的側向分辨測量。在選擇的研磨盤和DDG研磨之動力學參數的情況下,在沒有預先用鹼性蝕刻劑蝕刻的情況下,在材料的正面到背面移除中發現了不對稱性,相對於材料總移除量的比例為20%至100%(只有一側受到移除)。
一部分的不對稱材料移除也可以分配給與DDG相關的動力學。由於動力學原因,研磨過程中由於連續磨損而導致的研磨輪銳化略有不對稱。杯形研磨盤沿相反方向旋轉(圖2中的旋轉方向30和31),經由晶圓邊緣向內研磨到中心的研磨輪(圖2中左側的研磨輪32,具有旋轉方向30)由於磨損更大而經歷更大的銳化,因為它靠在鋒利的晶圓邊緣運行,磨粒從研磨輪黏合中脫落,並且比向外朝向晶圓的邊緣研磨的研磨輪(圖2中右側的研磨輪33,具有旋轉方向31)從晶圓上產生更高的材料移除。然而,這種現象可藉由以下方式得到補償:將主軸不是完全對稱地送入液壓墊的中心平面,而是將它們進給到在朝向外研磨的研磨輪的方向上平行於中心平面軸向地偏移一量的平面,該量為二個杯形研磨盤的預定磨損差異。
材料的不對稱移除也可以從逆變器的功耗中讀取,該功耗為保持研磨盤的預選轉速所需的。此處,較低的功耗(較低的主軸電流)對應於更具侵蝕性的研磨輪,而較高的功耗(較高的主軸電流)對應於較難研磨的鈍化研磨輪。
圖4示出在一系列晶圓的DDG研磨期間最大電流消耗(以安培計)的曲線52和53。曲線52(LMC,左側最大電流)分配給帶有外向研磨的研磨輪的左側主軸,曲線53(RMC,右側最大電流)分配給帶有內向研磨的研磨輪的右側主軸。橫坐標表示所研磨之晶圓的序號。在區域54中在第一比較例中,首先研磨切割後未經漿料線蝕刻的晶圓;然後,在區域55中在第一實施例中,研磨在漿料線切割之後已經根據本發明蝕刻的晶圓;最後,再次在區域56中,研磨在第二比較例中沒有被蝕刻的晶圓。在區域54和56中,主軸電流差異較大,研磨盤的鋒利度和切削準備程度不同,導致正反面晶圓材料移除率差異很大,導致DDG加工後不均勻的晶圓形狀。
在代表根據本發明過程的區域55中,主軸電流幾乎得到補償;二個研磨輪具有大致相同的鋒利度和切削準備性;並且由此產生的晶圓二側材料的移除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稱的。主軸電流中剩餘的微小差異61對應於基於DDG研磨動力學所預期的量。旋轉主軸速度為6000/分鐘,旋轉晶圓速度為35/分鐘。這種微小的差異仍可藉由使帶有向外研磨的研磨輪的主軸的轉速相對於另一個主軸的轉速略增來補償。
從未蝕刻晶圓轉換到蝕刻晶圓並再次從蝕刻晶圓返回到未蝕刻晶圓時主軸電流的點57和58顯示了研磨盤第一次接合到晶圓表面中的初始銳化的效果。當晶圓正面與背面的性質不同時,杯形研磨盤在每次「接觸」(杯形研磨盤與晶圓表面的第一次接觸)時對於杯形研磨盤的初始銳化是不同的,且初始銳化較小的杯形研磨盤會更快堵塞並更快變鈍。多線切割後對晶圓表面的蝕刻使先前不對稱地損壞的晶圓正面和背面均質化,並為它們提供均勻的形態,其允許二個杯形研磨盤進行對稱、平衡的研磨。此處的轉換發生在DDG研磨中,在每種情況下僅在一個晶圓上進行。
1:線 2:線段 3:左側線引導輥 4:右側線引導輥 5:左側線引導輥的軸線 6:右側線引導輥的軸線 7:左側線引導輥的旋轉方向 8:右側線引導輥的旋轉方向 9:線進給 10:線取出 11:線網 12:工件 13:線網的移動 14:工件的軸線 15:鋸條 16:黏合線 17:工件到線網的進給方向 18:凹槽 19:左側切削液噴嘴 20:右側切削液噴嘴 21:切削液出口開口 22:左側噴流 23:右側噴流 24:主切削區 25:切割切口 26:指標凹口 27:耐磨塗層 28:左側研磨主軸 29:右側研磨主軸 30:左側主軸的旋轉方向 31:右側主軸的旋轉方向 32:左側杯形研磨輪 33:右側杯形研磨輪 34:研磨齒 35:左側液壓墊 36:右側液壓墊 37:背面 38:承載環 39:引導環 40:承載環驅動的旋轉方向 41:承載環的旋轉方向 42:凹口指 43:晶圓 44:左側主軸軸線 45:右側主軸軸線 46:厚度曲線 47:形狀曲線 48:多線切割後晶圓波紋度隨切削深度變化的曲線 49:厚度曲線 50:形狀曲線 51:波紋度曲線 52:曲線 53:曲線 54:區域 55:區域 56:區域 57:點 58:點 59:承載環驅動輥 60:空心主軸中的孔 61:差異 DDG:同步雙盤研磨 DMWS:金剛石線MWS DOC:切削深度 ETCH:蝕刻(鹼性或酸性) LMC:左側研磨主軸的最大電流消耗(左最大電流) MWS:多線切割 RMC:右側研磨主軸的最大電流消耗(右最大電流) SHP:晶圓的形式 (SHaPe) SMWS:漿料 MWS THK:晶圓的厚度(THicKness) WAV:晶圓的波紋度(WAViness)
圖1:線鋸的元件 圖2:用於同步雙盤研磨的裝置的元件 圖3:晶圓的厚度和形狀和波紋度曲線的圖 (A)比較例:多線切割後(未蝕刻) (B)本發明實施例:在多線切割及後續蝕刻後 圖4:在晶圓DDG加工過程中最大主軸電流(spindle current )的圖
46:厚度曲線
47:形狀曲線
48:多線切割後晶圓波紋度隨切削深度變化的曲線
49:厚度曲線
50:形狀曲線
51:波紋度曲線

Claims (12)

  1. 一種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製備晶圓的方法,該錠具有軸線和指標凹口(indexing notch),該指標凹口位於錠的外表面內並與該軸線平行,該方法依序包括以下步驟: (a)在存在切削劑的情況下,藉由多線切割從圓柱形錠上同時移出多個晶圓; (b)在溫度為20℃至50℃的蝕刻槽中用鹼性蝕刻劑蝕刻該等晶圓並持續一停留時間,其中從各該晶圓上移除的材料小於初始晶圓厚度的5/1000;以及 (c)藉由同步雙盤研磨來研磨該等晶圓,該雙盤研磨係以環形磨料覆蓋層為工具。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鹼性蝕刻劑是溶解在蝕刻槽中的鹼金屬的氫氧化物或非金屬陽離子的氫氧化物。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鹼性蝕刻劑包含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銨(NH 4OH)、或四甲基氫氧化銨(TMAH,N(CH 3) 4OH)、或這些化合物中至少二種的混合物。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晶圓的該停留時間為0.5分鐘至15分鐘。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蝕刻槽中之鹼性蝕刻劑的濃度為0.5重量%至10重量%,且每個晶圓移除的材料不超過4.5微米。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溫度為25℃至40℃,該停留時間為1分鐘至6分鐘,且蝕刻槽中之鹼性蝕刻劑的濃度為2重量%至6重量%。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線切割係以漿料線切割進行,該線為碳含量為0.8重量%至1重量%且直徑為50微米至175微米的過共析鋼線,該切削劑為二醇中粒徑為7微米至13微米的碳化矽(SiC)漿料。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線是經結構化的,且在垂直於線軸的方向上具有多個凹痕和凸起。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線切割係以金剛石線切割進行,該線為碳含量為0.8重量%至1重量%且直徑為50微米至120微米的過共析鋼線,該切削劑包含粒徑為4微米至20微米的金剛石,該金剛石藉由用鎳電鍍黏合、藉由合成樹脂黏合、或機械地錨固在該線的表面中。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線以多對方向反轉(directional reversal)圍繞線引導輥移動,一對方向反轉包括在每種情況下沿第一縱向線方向移動第一長度,且隨後沿與該第一縱向線方向正好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動第二長度,且該第一長度被選擇為大於該第二長度。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環形磨料覆蓋層包括經陶瓷黏合且粒徑為0.5微米至12微米的金剛石。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粒徑為1.5微米至6微米。
TW111103414A 2021-02-18 2022-01-26 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生產晶圓的方法 TW2022459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57857 2021-02-18
EP21157857.0A EP4047635A1 (de) 2021-02-18 2021-02-18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cheiben aus einem zylindrischen stab aus halbleitermateria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5944A true TW202245944A (zh) 2022-12-01

Family

ID=74668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414A TW202245944A (zh) 2021-02-18 2022-01-26 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生產晶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047635A1 (zh)
JP (1) JP2024511275A (zh)
KR (1) KR20230134603A (zh)
CN (1) CN117256040A (zh)
TW (1) TW202245944A (zh)
WO (1) WO202217511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4050A (ja) 1995-03-29 1996-10-18 Komatsu Electron Metals Co Ltd 半導体ウェハの製造方法
JPH11135474A (ja) * 1997-10-30 1999-05-21 Komatsu Electron Metals Co Ltd 半導体鏡面ウェ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54655A (ja) 1997-11-21 1999-06-08 Komatsu Electron Metals Co Ltd 半導体ウェハの製造方法
JP3664593B2 (ja) * 1998-11-06 2005-06-29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半導体ウエーハ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26525B1 (en) 1999-09-24 2004-04-27 Shin-Estu Handotai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grinding double sides of thin disk work
US6376395B2 (en) 2000-01-11 2002-04-23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Semiconductor waf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6376335B1 (en) 2000-02-17 2002-04-23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Semiconductor wafer manufacturing process
JP2002124490A (ja) 2000-08-03 2002-04-26 Sumitomo Metal Ind Ltd 半導体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DE10142400B4 (de) 2001-08-30 2009-09-03 Siltronic Ag Halbleiterscheibe mit verbesserter lokaler Ebenheit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2004356252A (ja) 2003-05-28 2004-12-16 Sumitomo Mitsubishi Silicon Corp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加工方法
LU91126B1 (en) * 2004-12-23 2006-06-26 Trefilarbed Bettembourg S A Monofilament metal saw wire
JP2007150167A (ja) 2005-11-30 2007-06-14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半導体ウエーハの平面研削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5578409B2 (ja) * 2009-12-15 2014-08-27 株式会社Sumco 半導体ウェーハ製造方法
DE102010005904B4 (de) * 2010-01-27 2012-11-22 Siltronic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albleiterscheibe
JP6119495B2 (ja) * 2013-08-05 2017-04-26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ソーワイヤ及びコアワイヤ
DE102013219468B4 (de) 2013-09-26 2015-04-23 Siltronic Ag Verfahren zum gleichzeitigen Trennen einer Vielzahl von Scheiben von einem Werkstück
DE102016211883B4 (de) 2016-06-30 2018-02-08 Siltronic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iederaufnahme des Drahtsägeprozesses eines Werkstückes nach einer unplanmäßigen Unterbrech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34603A (ko) 2023-09-21
WO2022175114A1 (de) 2022-08-25
CN117256040A (zh) 2023-12-19
JP2024511275A (ja) 2024-03-13
EP4047635A1 (de) 2022-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8253B2 (ja) 半導体ウェハの製造方法
JP4369378B2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該半導体ウェーハ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730844B2 (ja) 複数の半導体ウェハを同時に両面研磨する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ウェハ
KR100955962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와이어 소
JP5358531B2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TWI393183B (zh) 雙面拋光半導體晶圓的方法
JP5458176B2 (ja) 半導体ウェハ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TWI334622B (en) Unpolished semiconductor waf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unpolished semiconductor wafer
WO2019146336A1 (ja) 単結晶4H-SiC成長用種結晶及びその加工方法
JP6079554B2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KR100751963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의 재료 제거 가공 방법
KR101303552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의 양면을 화학적으로 그라인딩하는 방법
KR102098260B1 (ko) 워크의 양두연삭방법
TW202245944A (zh) 自半導體材料的圓柱形錠生產晶圓的方法
TW202249109A (zh) 用於從工件同時切割多個盤的方法
US20240136173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cs from a cylindrical rod made of a semiconductor material
Chandra et al. Challenges in slicing large diameter silicon wafers using slurry wiresaw
JP5578409B2 (ja) 半導体ウェーハ製造方法
WO2011128217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albleiterscheibe
JP2007210054A (ja) カップ型砥石および両頭研削装置ならびに両頭研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