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3239A -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3239A
TW202243239A TW110146887A TW110146887A TW202243239A TW 202243239 A TW202243239 A TW 202243239A TW 110146887 A TW110146887 A TW 110146887A TW 110146887 A TW110146887 A TW 110146887A TW 202243239 A TW202243239 A TW 2022432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lens
pixel
substrate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末益淳志
杉啓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3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23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1Filters in the form of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亮度降低與發光元件之保護功能降低、且抑制混色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具備:基板;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前述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保護層,其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及複數個彩色濾光器,其等設置於前述保護層之上側;且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與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前述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使用其之電子機器。
於具備具有有機層之發光元件之顯示裝置(以下簡稱為顯示裝置)中,有由發光元件產生之光不僅進入設置於與該發光元件對應之子像素之彩色濾光器,亦進入對於該子像素相鄰之鄰接子像素之彩色濾光器之情形。該情形下,成為光不僅洩漏至意圖發光之子像素,亦洩漏至鄰接子像素之狀態(以下有稱為漏光之情形),有於顯示畫面產生混色之情形。業已知悉為了抑制如此之漏光及混色,而如例如專利文獻1所示般,於鄰接之彩色濾光器間形成遮光層。此外,亦知悉藉由將利用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堆積)技術而形成於發光元件與彩色濾光器之間之保護層薄膜化,而縮短發光元件與彩色濾光器之距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6258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在顯示裝置形成遮光層之情形下,於抑制顯示裝置之亮度降低之點上產生改善之餘地。又,於在顯示裝置中將保護膜薄膜化之清新下,於抑制發光元件之保護功能之降低之點上產生改善之餘地。
本揭示係鑒於上述之點而完成者,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亮度降低與發光元件之保護功能之降低且抑制混色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揭示之(1)之顯示裝置例如具備: 基板; 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該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 保護層,其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及 複數個彩色濾光器,其等設置於前述保護層之上側;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與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該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本揭示之(2)之顯示裝置可具備第1基板、第2基板、及密封樹脂層,前述第1基板具有: 驅動基板; 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該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以及 保護層,其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 前述第2基板具有: 對向基板,其配置為與前述驅動基板對向;及 複數個彩色濾光器,其等形成於前述對向基板; 前述密封樹脂層將前述第1基板之前述保護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前述彩色濾光器相互接合;並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第1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與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該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本揭示之(3)之顯示裝置可具備第1基板、第2基板、及密封樹脂層,前述第1基板具有: 驅動基板; 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該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以及 保護層,其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 前述第2基板具有: 對向基板,其配置為與前述驅動基板對向;及 複數個彩色濾光器,其等形成於前述對向基板; 前述密封樹脂層將前述第1基板之前述保護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前述彩色濾光器相互接合;並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第2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與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該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又,本揭示之(4)之電子機器例如可具備上述(1)之顯示裝置。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針對本揭示之一實施例等進行說明。此外,說明係按照以下之順序進行。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針對實質上具有同一功能構成之構成,藉由賦予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
此外,說明設為按照以下之順序進行者。 1.第1實施形態 2.第2實施形態 3.第3實施形態 3.第4實施形態 5.第5實施形態 6.第6實施形態 7.第7實施形態 8.應用例
以下之說明係本揭示之較佳之具體例,本揭示之內容並非係由該等實施形態等限定者。又,於以下之說明中,考量便於說明,而顯示前後、左右、上下等方向,但本揭示之內容並非係由該等方向限定者。於圖1、圖2之例中,將Z軸方向設為上下方向(上側為+Z方向、下側為-Z方向),將X軸方向設為前後方向(前側為+X方向、後側為-X方向)、將Y軸方向設為左右方向(右側為+Y方向、左側為-Y方向),基於此進行說明。其針對圖3至圖13亦同樣。圖1等各圖所示之各層之大小及厚度之相對大小比率為方便上之記載,並非係限定實際之大小比率者。針對關於該等方向之決定及大小比率,於圖2至圖16各圖中亦同樣。
[1 第1實施形態] [1-1 顯示裝置之構成] 圖1係顯示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0(以下簡稱為「顯示裝置10」)之一構成例之剖視圖。顯示裝置10具備:驅動基板11、複數個發光元件13、保護層15、複數個彩色濾光器17、及環狀之透鏡19。
顯示裝置10係頂部發射式顯示裝置。顯示裝置10之驅動基板11位於顯示裝置10之背面側,自驅動基板11朝向發光元件13之方向(+Z方向)成為顯示裝置10之正面側(顯示面10A側、上表面側)方向。於以下之說明中,在構成顯示裝置10之各層中,將成為顯示裝置10之顯示面10A側之面稱為第1面(上表面),將成為顯示裝置10之背面側之面稱為第2面(下表面)。
(子像素之構成) 於圖1所示之顯示裝置10之例中,1個像素由與複數個顏色種類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之組合形成。於該例中,作為複數個顏色種類,決定紅色、綠色、藍色之3色,作為子像素,設置子像素101R、子像素101G、子像素101B之3種。子像素101R、子像素101G、子像素101B分別為紅色之子像素、綠色之子像素、藍色之子像素,分別進行紅色、綠色、藍色之顯示。惟,圖1之例為一例,並非係將顯示裝置10限定於具有與複數個顏色種類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之情形者。顏色種類可為1種,像素可不具有子像素而形成。又,與紅色、綠色、藍色之各顏色種類對應之光之波長例如可分別決定為位存於610 nm至650 nm之範圍、510 nm至590 nm之範圍、440 nm至480 nm之範圍之波長。又,子像素101R、101G、101B之配置於圖1之例中如圖2B所示般成為條帶狀之配置。圖2B係說明將圖2A之顯示面10A內之一部分之區域放大之狀態之圖。圖2A係用於說明顯示裝置10之顯示面10A之圖。
於以下之說明中,在不特別區別子像素101R、101G、101B之情形下,使用子像素101之用語。
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意指於顯示面10A之俯視下自被規定為子像素101之部分之外緣朝向其內側具有特定之寬度之部分。子像素101之配置係預設,相應於子像素101之配置而決定發光元件13之配置。
又,對於子像素101相鄰之後述之鄰接子像素於選擇特定之子像素之情形下,為對於該子像素以二維之配置相鄰之子像素。例如,於圖1所圖示之例中,如圖2B所示,對於子像素101G,鄰接子像素為子像素101R及子像素101B。該情形之後述之鄰接子像素之彩色濾光器為子像素101R之彩色濾光器(紅色濾光器17R)、及子像素101B之彩色濾光器(藍色濾光器17B)。各個子像素101之形成部分可如圖2B、圖3A、圖3B等所示般設為與各個彩色濾光器17之形成部分大致整合之形狀,亦可為不與彩色濾光器17之形成部分整合之形狀。
(驅動基板) 驅動基板11於基板11A設置有驅動複數個發光元件13之各種電路。作為各種電路,可例示控制發光元件13之驅動之驅動電路、及朝複數個發光元件13供給電力之電源電路(均未圖示)。
基板11A例如可由水分及氧之透過性較低之玻璃或樹脂構成,亦可由容易形成電晶體等之半導體形成。具體而言,基板11A可為玻璃基板、半導體基板或樹脂基板等。玻璃基板例如包含高應變點玻璃、鈉玻璃、硼矽酸玻璃、鎂橄欖石、鉛玻璃或石英玻璃等。半導體基板例如包含非晶矽、多晶矽或單晶矽等。樹脂基板例如包含選自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醇、聚乙烯基苯酚、聚醚碸、聚醯亞胺、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組成之群之至少1種。
於驅動基板11之第1面,設置用於將發光元件13與設置於基板11A之各種電路連接之複數個接觸插塞(未圖示)。
(發光元件) 於顯示裝置10中,在驅動基板11之第1面上設置有複數個發光元件13。於圖2之例中,以與各個子像素101R、101G、101B對應之方式形成各個發光元件13R、13G、13B,作為複數個發光元件13。於本說明書中,於不特別區別發光元件13R、13G、13B之種類之情形下,使用發光元件13之用語。複數個發光元件13例如以矩陣狀等規定之配置配置二維配置。於圖2A之例中,複數個發光元件13成為於特定之2方向(於圖2A中為X軸方向及Y軸方向)二維排列之配置。圖2A係用於說明顯示裝置10之顯示面10A之一實施例之俯視圖。於圖2A中,符號10B表示成為顯示面10A之外側之區域。
發光元件13可發出白色光而構成。發光元件13例如為白色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或白色微型OLED(MOLED)。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顯示裝置10之彩色化之方式,利用使用發光元件13與彩色濾光器17之方式。
發光元件13具備第1電極130A、有機層130B、及第2電極130C。第1電極130A、有機層130B及第2電極130C自驅動基板11側朝向對向基板21依序積層。
(第1電極) 於顯示裝置10中,第1電極130A於驅動基板11之第1面側設置有複數個。第1電極130A被後述之絕緣層14於每一子像素101電性分離。第1電極130A係陽極。第1電極130A較佳為亦兼具作為反射層之功能。基於該觀點,第1電極130A較佳為反射率盡量高。進而,第1電極130A於提高發光效率上較佳為由功函數較大之材料構成。
第1電極130A由金屬層及金屬氧化物層中至少一層構成。例如,第1電極130A可由金屬層或金屬氧化物層之單層膜、或金屬層與金屬氧化物層之積層膜構成。於第1電極130A由積層膜構成之情形下,可將金屬氧化物層設置於有機層130B側,亦可將金屬層設置於有機層130B側,但基於使具有較高之功函數之層與有機層130B鄰接之觀點,較佳為將金屬氧化物層設置於有機層130B側。
金屬層例如包含選自由鉻(Cr)、金(Au)、鉑(Pt)、鎳(Ni)、銅(Cu)、鉬(Mo)、鈦(Ti)、鉭(Ta)、鋁(Al)、鎂(Mg)、鐵(Fe)、鎢(W)及銀(Ag)組成之群之至少1種金屬元素。金屬層可包含上述至少1種金屬元素作為合金之構成元素。作為合金之具體例,可舉出鋁合金或銀合金。作為鋁合金之具體例,可舉出例如AlNd或AlCu。
金屬氧化物層例如包含銦氧化物與錫氧化物之混合體(ITO)、銦氧化物與鋅氧化物之混合體(IZO)及氧化鈦(TiO)中至少1種。
(第2電極) 於發光元件13中,第2電極130C與第1電極130A對向地設置。第2電極130C作為共通之電極設置於所有子像素101。第2電極130C係陰極。第2電極130C係對於由有機層130B產生之光具有透過性之透明電極。此處,於透明電極亦包含半透過性反射層。第2電極130C於提高發光效率上較佳為盡量由透過性高、且功函數小之材料構成。
第2電極130C由金屬層及金屬氧化物層中至少一層構成。更具體而言,第2電極130C由金屬層或金屬氧化物層之單層膜、或金屬層與金屬氧化物層之積層膜構成。於第2電極130C由積層膜構成之情形下,可將金屬層設置於有機層130B側,將金屬氧化物層設置於有機層130B側,但基於使具有較低之功函數之層與有機層130B相鄰之觀點,較佳為將金屬層設置於有機層130B側。
金屬層例如包含選自由鎂(Mg)、鋁(Al)、銀(Ag)、鈣(Ca)及鈉(Na)組成之群之至少1種金屬元素。金屬層可包含上述至少1種金屬元素作為合金之構成元素。作為合金之具體例,可舉出MgAg合金、MgAl合金或AlLi合金等。金屬氧化物例如包含銦氧化物與錫氧化物之混合體(ITO)、銦氧化物與鋅氧化物之混合體(IZO)及氧化鋅(ZnO)中至少1種。
(有機層) 有機層130B設置於第1電極130A與第2電極130C之間。有機層130B作為共通之有機層設置於所有子像素。有機層130B可發出白色光而構成。惟,其並非禁止有機層130B之發光色為白色以外,可採用紅色、藍色、綠色等色。亦即,有機層130B之發光色可為例如白色、紅色、藍色及綠色之任一種類。
有機層130B具有自第1電極130A朝向第2電極130C依序積層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而成之構成。此外,有機層130B之構成不限定於此,發光層以外之層視需要而設置。
電洞注入層係用於提高向發光層之電洞注入效率者,且係用於抑制洩漏之緩衝層。電洞輸送層係用於提高向發光層之電洞輸送效率者。發光層係藉由施加電場而引起電子與電洞之再結合,從而產生光者。發光層係包含有機發光材料之有機發光層。電子輸送層係用於提高向發光層之電子輸送效率者。可於電子輸送層與第2電極130C之間設置電子注入層。該電子注入層係用於提高電子注入效率者。
(絕緣層) 於顯示裝置10中,如圖1所示,絕緣層14較佳為設置於驅動基板11之第1面側。絕緣層14設置於相鄰之第1電極130A之間,將各第1電極130A於每一發光元件13(亦即每一子像素101)電性分離。又,絕緣層14具有複數個開口部14A,第1電極130A之第1面(與第2電極130C之對向面)自開口部14A露出。此外,於圖1等之例中,絕緣層14覆蓋自經分離之第1電極130A之第1面之周緣部以至側面(端面)之區域。而且,該情形下,各個開口部14A配置於各個第1電極130A之第1面上。此時,第1電極130A自開口部14A露出,該露出之區域規定發光元件13之發光區域。於本說明書中,第1電極130A之第1面之周緣部意指自各個第1電極130A之第1面側之外周端緣朝向其第1面之內側具有特定之寬度之區域。而且,於如此之圖1之例中,於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內,於第1電極130A之第1面上形成由絕緣層14被覆之部分,開口部14A之周緣位於周緣部102內。
絕緣層14由例如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構成。有機材料例如包含聚醯亞胺及丙烯酸系樹脂中至少1種。無機材料例如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及氧化鋁中至少1種。
(保護層) 於第2電極130C之第1面上形成有保護層15。保護層15將發光元件13與外部大氣截斷,抑制水分自外部環境向發光元件13浸入。又,於第2電極130C由金屬層構成之情形下,保護層15可具有抑制該金屬層之氧化之功能。
保護層15由絕緣材料形成。作為絕緣材料,可使用例如熱固性樹脂等。此外,作為絕緣材料,可為SiO、SiON、AlO、TiO等。該情形下,作為保護層15,可例示包含SiO、SiON等之CVD膜、或包含AlO、TiO、SiO等之ALD膜等。保護層15可以單層形成,亦可以將複數個層積層之狀態形成。於圖1之例中,保護層15係以將第1保護層15A與第2保護層15B積層之狀態形成。此時,較佳為,第1保護層15A由CVD膜形成,第2保護層15B由ALD膜形成。此外,CVD膜表示利用化學氣相生長法(che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而形成之膜。ALD膜表示利用原子層沈積法(Atomic layer deposition)而形成之膜。
(平坦化層) 較佳為於保護層15之第1面上,設置有平坦化層16。藉由形成有平坦化層16,而可於平坦化層16上高精度地形成透鏡19。又,因平坦化層16形成於保護層15與彩色濾光器17之間,故即便於保護層15之第1面形成有凹凸,因有平坦化層16存在,而仍可高精度地設置彩色濾光器17。又,平坦化層16較佳為具有與保護層15一起將發光元件13與外部大氣截斷,抑制水分自外部環境向發光元件13浸入之功能。
作為形成平坦化層16之材料,可例示例如紫外線固性樹脂或熱固性樹脂等。
(彩色濾光器) 彩色濾光器17設置於保護層15之第1面側(上側、+Z方向側),於圖1之例中設置於平坦化層16上。又,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彩色濾光器17係晶載彩色濾光器(On Chip Color Filter:OCCF)。彩色濾光器17例如如圖1之例所示般,可舉出紅色之彩色濾光器(紅色濾光器17R)、綠色之彩色濾光器(綠色濾光器17G)及藍色之彩色濾光器(藍色濾光器17B)。紅色濾光器17R、綠色濾光器17G、藍色濾光器17B分別與紅色子像素用之發光元件13R、綠色子像素用之發光元件13G、藍色子像素用之發光元件13B對向地設置。藉此,藉由自紅色之子像素101R、綠色之子像素101G、藍色之子像素101B各者之各發光元件13R、13G、13B發出之白色光分別通過上述之紅色濾光器17R、綠色濾光器17G及藍色濾光器17B,而紅色光、綠色光、藍色光分別自顯示面10A出射。
此外,圖1之例為1例,並非係意圖將彩色濾光器17之種類限定為紅、綠、藍之3種組合者。例如,彩色濾光器17之種類可設為紅、綠、藍、白之4種組合。
(彩色濾光器之排列) 彩色濾光器17之排列於圖1之例中成為將紅色濾光器17R、綠色濾光器17G及藍色濾光器17B依序重複排列之排列。又,於該例中,各個彩色濾光器17(紅色濾光器17R、綠色濾光器17G及藍色濾光器17B)與子像素101相配對應地如圖1、圖2B等所示般形成為條帶狀。
(透鏡) 於顯示裝置10設置有環狀之透鏡19。於圖1之例中,透鏡19配置於各個子像素101,於整體上設置有複數個透鏡19。各個透鏡19具有朝離開基板11A之方向(離開驅動基板11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19A。具體而言,於圖1之例中,透鏡19之凸面部19A形成凸型彎曲面。
(子像素之俯視下之透鏡之配置) 針對子像素101之俯視下之各個透鏡19之配置,各個透鏡19設置於各個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之位置。例如,如圖1、圖2B所示,設置於綠色之子像素101G之透鏡19設置於綠色之子像素101G之周緣部102G。設置於紅色之子像素101R之透鏡19設置於紅色之子像素101R之周緣部102R。設置於藍色之子像素101B之透鏡19設置於藍色之子像素101B之周緣部102B。
又,透鏡19設為配置於避開跨於相鄰之鄰接子像素之彩色濾光器17之位置的位置之狀態。例如,於圖1之例中,設置於綠色之子像素101G之透鏡19設置於避開成為與綠色濾光器17G相鄰之鄰接子像素之子像素101R之紅色濾光器17R之形成區域的位置。進而,設置於綠色之子像素101G之透鏡19對於成為與綠色濾光器17G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子像素101B,亦設置於避開子像素101B之藍色濾光器17B之形成區域的位置。因此,如圖1般,於綠色濾光器17G、紅色濾光器17R及藍色濾光器17B相互以側面相接之情形下,以不跨於綠色濾光器17G、紅色濾光器17R及藍色濾光器17B之邊界之方式,配置透鏡19。
此外,於彩色濾光器17之形成區域與子像素101之區域大致整合之情形下,例如,設置於綠色之子像素101G之透鏡19於綠色之子像素101G之俯視下成為沿綠色濾光器17G之周緣設置於綠色濾光器17G之內側之狀態。針對設置於紅色之子像素101G之透鏡19、設置於藍色之子像素101B之透鏡19,亦與其同樣。
(凸面部之位置) 透鏡19以將彩色濾光器17設為外側部190之方式設置於彩色濾光器17中。外側部190表示透鏡19之外側之部分中與凸面部19A相接之部分。亦即,於顯示裝置10中,透鏡19之凸面部19A與彩色濾光器17相接。此外,針對透鏡19之底面191,與平坦化層16之第1面相接。透鏡19以平坦化層16之第1面之位置為基端,於離開基板11A之方向形成有凸面部19A。藉由透鏡19形成於平坦化層16之第1面上,而可更精確地形成透鏡19。
(透鏡之縱剖面形狀) 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只要為可使自特定之子像素101之發光元件13產生且入射至透鏡19之光通過與該子像素101對應之彩色濾光器17內之形狀,則無特別限定。於圖1之例中,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成為突端彎曲之舌片狀形狀,但不限定於該形狀,例如,可如圖4A、圖4B、圖5A、圖5B、圖5C等所示般,透鏡19具有半圓狀、橢圓形狀、梯形狀或三角形狀等縱剖面形狀。此外,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表示於以將透鏡19之周向設為為法線方向之平面切斷透鏡之情形下確認之剖面形狀。又,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可如圖1、圖4A、圖4B等所示般具有對稱形狀,亦可如圖5A、圖5B、圖5C所示般為非對稱形狀。此處言及之對稱形狀表示於以平行於Z軸方向之線為軸之情形下成為大致線對稱之形狀。於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為非對稱形狀之情形下,基於有效抑制混色之觀點,較佳為如外側之傾斜較內側之傾斜更陡之形狀。此外,圖4A顯示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為等腰三角形狀之情形。圖4B顯示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為等腰梯形狀之情形。圖5A顯示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為將自透鏡19之突出端朝向透鏡19之底面之二邊之長度設為不同之三角形狀之情形。圖5B顯示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為非等腰梯形狀之情形。圖5C顯示透鏡19之縱剖面形狀為將自透鏡19之突出端朝向透鏡之底面之曲線之彎曲度設為不同之凸狀彎曲形狀之情形。此外,為了便於說明,而於圖4A、圖4B、圖5A、圖5B、圖5C之例中,省略填充樹脂層20及對向基板21之記載。
(透鏡之折射率) 透鏡19之折射率高於外側部190之折射率。藉此,自透鏡19之內側朝向外側部190之光容易以透鏡19之凸面部19A為界面產生全反射及折射。又,入射至特定之子像素101之透鏡19之光能夠由透鏡19之凸面部19A折射,不易往向鄰接子像素。於圖1之例中,透鏡19之折射率高於彩色濾光器17之折射率。
(透鏡之材料) 作為形成透鏡19之材料,與平坦化層16等同樣,可例示例如紫外線固性樹脂或熱固性樹脂等。透鏡19可由具有感光性之樹脂材料形成。該情形下,容易利用光微影術等高精度地形成透鏡19。又,容易提高透鏡19與平坦化層16之密接性。
又,透鏡19係由具有透光性之材料形成。藉由透鏡19由具有透光性之材料形成,而由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容易更確實地於透鏡19內行進。又,透鏡19可為透明,亦可與子像素101之顏色種類相配對應地著色。於透鏡19配置於彩色濾光器17之情形下,藉由將透鏡19著色,而可提高於子像素101內通過彩色濾光器17之光之色之均一性。
(填充樹脂層) 可於彩色濾光器17之第1面側形成填充樹脂層20。填充樹脂層20可發揮使成為彩色濾光器17之形成面之第1面之表面平滑化之功能。又,填充樹脂層20可具有作為將後述之對向基板21接著之接著層之功能。填充樹脂層20可例示紫外線固性樹脂或熱固性樹脂等。
(對向基板) 對向基板21於填充樹脂層20上以與驅動基板11對向之狀態設置。對向基板21與填充樹脂層20一起將發光元件13密封。對向基板21可由與形成驅動基板11之基板11A同樣之材料形成,較佳為由玻璃等材料構成。
[1-2 作用效果] 於具備具有有機層之發光元件與彩色濾光器之顯示裝置中,有自特定之子像素之發光元件產生之光之一部分朝向鄰接子像素之彩色濾光器行進,產生向鄰接子像素之漏色、或伴隨著漏色於像素產生混色之情形。根據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於子像素101之俯視下,以不會進入跟與該子像素101對應之彩色濾光器17鄰接之彩色濾光器17之方式,於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配置有環狀之透鏡19。而且,透鏡19之折射率高於其外側部190。因此,即便自特定之子像素101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L1之一部分朝往向鄰接子像素之彩色濾光器17之方向行進,亦於透鏡19內產生全反射或折射之至少一者而成為於特定之子像素101行進之光L2。因此,可減少光L1中直接朝鄰接子像素行進之光L3之量。如此,根據第1實施形態,可抑制由與特定之子像素101對應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進入鄰接子像素之所謂之漏色。而且,可提高自特定之子像素101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之取出效率。
[1-3 顯示裝置之變化例] 於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子像素101R、101G、101B之配置不限定於圖1之例,例如,可為如圖3A所示之三角形狀之配置,亦可為如圖3B所示之正方配置。該情形下,針對彩色濾光器17(紅色濾光器17R、綠色濾光器17G、藍色濾光器17B),亦較佳為設為與子像素101相配對應之配置。例如,於子像素101配置為三角形狀之情形下,彩色濾光器17亦配置為三角形狀。此外,針對子像素101之大小與彩色濾光器17之大小,可如圖3A、圖3B之例所示般,子像素101之大小與彩色濾光器17之大小大致相同,亦可彩色濾光器17之大小大於子像素101之大小。此外,三角形狀表示如於連結3個子像素101R、101G、101B之中心時成為三角形之配置。正方配置表示如於連結4個子像素(於圖3B之例中為子像素101R、101G、101B、101B)之中心時成為正方形之配置。
[2 第2實施形態] [2-1 顯示裝置之構成] 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進行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如圖6所示般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具備驅動基板11、複數個發光元件13、保護層15及複數個彩色濾光器17,進而設置環狀之透鏡19。又,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與複數個發光元件13各者對應地決定複數個子像素101。
針對驅動基板11、複數個發光元件13、保護層15,可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針對複數個彩色濾光器17,除了可不配置透鏡19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惟,其並不規制在第2實施形態中將透鏡19進一步設置於彩色濾光器17內。於第2實施形態中,透鏡19可設置於後述之平坦化層16及彩色濾光器17各者之中。
(平坦化層) 於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於保護層15與彩色濾光器17之間形成有平坦化層16。於圖6之例中,平坦化層16具有第1平坦化層16A、及積層於第1平坦化層16A上之第2平坦化層16B。於平坦化層16中,第1平坦化層16A之第2面(下側面)與保護層15對向,第2平坦化層16B之第1面(上側面)與彩色濾光器17對向。第2平坦化層16B之折射率高於第1平坦化層16A之折射率。
第1平坦化層16A之材料及第2平坦化層16B之材料雖然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如上述般,較第1平坦化層16A,第2平坦化層16B選擇折射率更高之材料。該情形下,由於第2平坦化層16B之折射率高於第1平坦化層16A,故光容易自第1平坦化層16A朝向第2平坦化層16B行進。
(透鏡) 於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透鏡19以將平坦化層16設為外側部190之方式設置於平坦化層16中。透鏡19之底面191配置於第1平坦化層16A之第1面上。
又,透鏡之外側部190成為第2平坦化層16B,透鏡19之折射率高於第2平坦化層16B。因此,於第2實施形態中,以透鏡19之凸面部19A為界面,自透鏡19之內側往向成為外側部190之第2平坦化層16B之光產生全反射或折射之至少一者。藉此,可抑制向鄰接子像素之漏光。此外,針對該等點以外,透鏡19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針對例如透鏡19之形狀及子像素101之俯視下之透鏡19之配置,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2-2 作用效果] 根據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設置有環狀之透鏡19。又,配置有透鏡19之位置為如凸面部19A於具有較透鏡19之折射率為低之折射率之第2平坦化層16B內位處之位置。藉此,根據顯示裝置10,如圖6所示,由與特定之子像素101對應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中往向鄰接子像素之光可由透鏡19產生全反射或折射中至少一者,且光於特定之子像素中行進。例如,於由與綠色之子像素101G對應之發光元件13G產生之光L1中往向成為鄰接子像素之藍色之子像素101B之光於透鏡19內行進之情形下,該光L1由透鏡19之凸面部19A產生全反射或折射之至少一者,成為於子像素101G內行進之光L2。藉此,可抑制光L1中往向藍色之子像素101B之光L3,可減少漏光。如此,根據第2實施形態,可抑制由與特定之子像素101對應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進入鄰接子像素之所謂之漏色,可抑制伴隨著漏色於像素產生混色。
[3 第3實施形態] [3-1 顯示裝置之構成] 針對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進行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如圖7所示般具備第1基板30、第2基板31、及將第1基板30與第2基板31接合之密封樹脂層32。
(第1基板) 第1基板30具有:驅動基板11、配置於驅動基板11上之發光元件13、及保護層15。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之驅動基板11、發光元件13及保護層15可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顯示裝置10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形成有與複數個發光元件13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101。
(平坦化層) 較佳為於第1基板30,在保護層15之上設置有平坦化層16。藉由設置平坦化層16,而可將透鏡19高精度地配置於第1基板30上。平坦化層16可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形成。
(第2基板) 第2基板31具有對向基板21及複數個彩色濾光器37。對向基板21可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彩色濾光器) 複數個彩色濾光器37除了設置於第2基板31之第2面側(下側、-Z方向側)以外,可與第1實施形態之彩色濾光器17同樣地形成(圖7)。於圖7之例中,作為複數個彩色濾光器37,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配置有例如紅色之彩色濾光器(紅色濾光器37R)、綠色之彩色濾光器(紅色濾光器37G)及藍色之彩色濾光器(藍色濾光器37B)。紅色濾光器37R、綠色濾光器37G、藍色濾光器37B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分別與紅色子像素用之發光元件13R、綠色子像素用之發光元件13G、藍色子像素用之發光元件13B對向地設置。於圖7之例中,彩色濾光器37之排列成為將紅色濾光器37R、綠色濾光器37G及藍色濾光器37B依序重複排列之排列。
如圖7所示,可於對向基板21與彩色濾光器37之間,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形成填充樹脂層20。惟,其並不禁止於對向基板21面上不介隔著填充樹脂層20而形成彩色濾光器37。
(密封樹脂層) 密封樹脂層32將第1基板30之保護層15與第2基板31之彩色濾光器37相互接合。此時,將第1基板之發光元件13與第2基板之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相互對準。位置對準可藉由以紅色濾光器37R對於發光元件13R對應、綠色濾光器37G對於發光元件13G對應、藍色濾光器37B對於發光元件13B對應之方式使第1基板30與第2基板31面對面而實現。
密封樹脂層32之材料只要為可將由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朝向彩色濾光器37透過者,則無特別限定,可由與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平坦化層16同樣之材料形成。
(透鏡) 於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於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設置有透鏡19。
惟,於第3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透鏡19以將密封樹脂層32設為外側部190之方式設置於密封樹脂層32中。又,透鏡19設置於第1基板,具有朝離開第1基板30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19A。除了該等點以外,透鏡19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針對例如子像素101之俯視下之透鏡19之配置,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亦即,透鏡19於子像素101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相鄰之彩色濾光器37之位置的位置。例如,設置於子像素101G之透鏡19以不進入成為對於子像素101G之鄰接子像素之子像素101R、101B之彩色濾光器(紅色濾光器37R、藍色濾光器37B)之形成部分。
於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密封樹脂層32成為透鏡19之外側部190,透鏡19之折射率高於密封樹脂層32之折射率。因此,於第3實施形態中,以透鏡19之凸面部19A為界面於自透鏡19之內側往向成為外側部190之密封樹脂層32之光產生全反射或折射之至少一者,抑制向鄰接子像素之漏光。
此外,針對透鏡19之底面191,較佳為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位於平坦化層16之第1面上。
[3-2 作用效果] 根據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設置有環狀之透鏡。又,配置有透鏡19之位置為如凸面部19A於具有較透鏡19之折射率為低之折射率之密封樹脂層32內位處之位置。藉此,根據顯示裝置10,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可抑制由與特定之子像素101對應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L1中朝鄰接子像素行進之光L3,增加於特定之子像素101行進之光L2之量。因此,根據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可抑制向鄰接子像素之漏光,且可抑制像素之混色。
[4 第4實施形態] [4-1 顯示裝置之構成] 針對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進行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除了如圖8所示般將透鏡19配置於第2基板31之第2面側而取代將透鏡19配置於第1基板30之第1面側以外,可與第3實施形態同樣地形成。
於該顯示裝置10中,透鏡19設置於第2基板31,具有朝離開第2基板31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19A。透鏡19以將密封樹脂層32設為外側部190之方式設置於密封樹脂層32中。於第3實施形態中與透鏡19之底面191對應之面於第4實施形態中位於第2基板31之第2面側。又,於圖8之例中,於第2基板31中,在彩色濾光器37之第2面側形成有平坦化層36,於該平坦化層36之第2面側形成有透鏡19。藉此,容易於第2基板31之第2面側高精度地形成透鏡19。平坦化層36可使用與第1實施形態之平坦化層16同樣之材料形成。
[4-2 作用效果] 根據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於子像素101設置有環狀之透鏡19。又,配置有透鏡19之位置為如凸面部19A於具有較透鏡19之折射率為低之折射率之密封樹脂層32內位處之位置。藉此,根據顯示裝置10,由與特定之子像素101對應之發光元件產生之光L1中往向鄰接子像素之光由透鏡19產生全反射或折射之至少一者,抑制進入鄰接子像素內之光L3之量,成為於特定之子像素101內行進之光L2增加。如此,根據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可抑制向鄰接子像素之漏光。
[5 第5實施形態] [5-1 顯示裝置之構成]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至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如圖9所示,透鏡19較佳為於子像素101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與開口部14A重疊之位置的位置(第5實施形態)。圖9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透鏡19設置於避開與開口部14A重疊之位置的位置之例。此處,基於該例繼續說明。
於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如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般,複數個第1電極130A以於每一子像素101相互分離之狀態形成,於相鄰之第1電極130A之間形成有絕緣層14。而且,絕緣層14具有複數個開口部14A,各個開口部14A配置於各個第1電極130A上。
於第5實施形態中,如圖9、圖10A所示,透鏡19由於在子像素101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與開口部14A重疊之位置的位置,故透鏡19以不進入開口部14A之正上方之部分之方式設置。圖10A係用於說明圖9之顯示裝置10之子像素101、開口部14A、及透鏡19之配置之俯視圖。
如圖9、圖10A所示,開口部14A之大小一般而言以不進入彩色濾光器17之形成區域之內側方式形成得略小於彩色濾光器17之大小。考量該點,設置於特定之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之環狀之透鏡19較佳為形成於彩色濾光器17之內側且開口部14A之外側。亦即,於子像素101中,較佳為透鏡19之內周緣RI不進入開口部14A之正上方之部分,透鏡19之外周緣RO位於較彩色濾光器17之端緣靠內側。該情形下,透鏡19配置於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中彩色濾光器17之內側且開口部14A之外側之部分。
於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透鏡19雖然於子像素101之俯視下沿開口部14A之周緣設置於開口部14A之外側,但較佳為可將在朝向鄰接子像素之方向上行進之光有效率地變更行進方向。例如,於圖9之例中,設置於綠色之子像素101G之周緣部102G之環狀之透鏡19之內周端R1,以不進入開口部14A之正上方之部分之方式沿開口部14A之周緣形成。而且,該透鏡19之外周緣RO形成於較彩色濾光器17(綠色濾光器17G)之外周端靠內側,且以不進入與成為子像素101G之鄰接子像素的子像素101R、101B對應之彩色濾光器17(紅色濾光器17R、藍色濾光器17B)之形成部分之方式形成。以上各點對於設置於紅色之子像素101R之周緣部102R之環狀之透鏡19、設置於藍色之子像素101B之周緣部102B之環狀之透鏡19之任一者亦同。
此外,於子像素101之俯視下,開口部14A可為與如圖9、圖10A之例所示之彩色濾光器17之形狀一致之形狀,亦可如圖10B、圖10C所示般,不與彩色濾光器17之形狀一致。圖10B顯示彩色濾光器17為圓形狀,開口部14A之形狀設為六角形狀,沿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中之開口部14A之周緣於開口部14A之外側之部分形成環狀之透鏡19之例。圖10C顯示彩色濾光器17為大致矩形狀,開口部14A之形狀設為圓形狀,沿子像素101之周緣部102中之開口部14A之周緣於開口部14A之外側之部分形成環狀之透鏡19之例。於圖10B、圖10C之任一情形下,均設為不進入鄰接子像素之形狀。
[5-2 作用效果] 根據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環狀之透鏡19以不進入開口部14A之正上方之方式,於子像素101之俯視下,設置於透鏡19之開口部14A之外側。藉此,自特定之子像素101之發光元件13朝開口部14A之正上方方向行進之光會直接通過彩色濾光器17並自顯示面10A朝外部出射。又,至於自發光元件13朝傾斜方向行進之光,則容易增加通過透鏡19之光之量。因此,可有效率地實現將由與特定之子像素101對應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L1中朝向鄰接子像素之光,設為於特定之子像素101行進之光L2,抑制直接進入鄰接子像素之光L3之量。
[6 第6實施形態] [6-1 顯示裝置之構成] 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以及於第5實施形態中包含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之構成之實施形態中,於彩色濾光器17之第1面側例如可如圖11、圖12所示般進一步設置有凸透鏡24(第6實施形態)。於圖11、圖12之例所示之顯示裝置10中,成為於複數個彩色濾光器17各者之第1面上形成有凸透鏡24之狀態。圖11顯示於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形成有凸透鏡24之例。圖12顯示於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形成有凸透鏡24之例。此外,為了便於說明,而於圖11、圖12之例中,省略填充樹脂層20及對向基板21之記載。
(凸透鏡) 凸透鏡24與透鏡19不同地形成為非環狀,且為單面凸透鏡。凸透鏡24可例示晶載微透鏡等。凸透鏡24可藉由應用利用熔融法或回蝕法等之晶載微透鏡(OCL)形成方法而形成。凸透鏡24可由與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環狀之透鏡19同樣之材料形成。
此外,於圖11、圖12之例中,於凸透鏡24之基端側(凸透鏡24與彩色濾光器17之間)形成有覆蓋彩色濾光器17之被覆層25。被覆層25可使用與用於形成凸透鏡24之材料同樣之材料。於在彩色濾光器17上形成有被覆層25之情形下,可有效地抑制彩色濾光器17之露出。
[6-2 作用效果] 根據第6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可藉由透鏡19,將由與特定之子像素101對應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L1中往向鄰接子像素之光之行進方向變更為於特定之子像素行進之光L2,可抑制往向鄰接子像素之光L3之量。藉此,可抑制向鄰接子像素之漏光。進而,根據第6實施形態,藉由設置有凸透鏡24,而容易調整自顯示面10A側出射之光之方向。
[7 第7實施形態] [7-1 顯示裝置之構成] 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中,及於第5實施形態中包含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之構成之實施形態中,可於彩色濾光器37之第2面側,如圖13所示般進一步設置凸透鏡26(第7實施形態)。於圖13之例所示之顯示裝置10中,於複數個彩色濾光器37各者之第2面側形成有凸透鏡26。凸透鏡26可由與第6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凸透鏡24同樣之材料及形成方法形成。又,針對第7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可如第6實施形態亦說明般,於凸透鏡26與彩色濾光器37之間形成覆蓋彩色濾光器37之被覆層27。該被覆層27可與第6實施形態所說明之在凸透鏡24與彩色濾光器17之間形成之被覆層25同樣地形成。
[7-2 作用效果] 根據第7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與第6實施形態同樣地,可藉由透鏡19,經由與特定之子像素101對應之發光元件13產生之光L1中往向鄰接子像素之光之行進方向變更為於特定之子像素行進之光L2,可抑制往向鄰接子像素之光L3之量。進而,根據第7實施形態,藉由設置有凸透鏡26,而容易調整自顯示面10A側出射之光之方向。
[8 應用例] (電子機器) 上述之一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10可備置於各種電子機器。尤其是備置於視訊攝影機或單反相機之電子尋像器或頭戴型顯示器等要求高解析度且於眼睛之附近放大而使用者。
(具體例1) 圖14A係顯示數位靜態相機310之外觀之一例之前視圖。圖14B係顯示數位靜態相機310之外觀之一例之後視圖。該數位靜態相機310係透鏡更換式單反式者,於相機本體部(相機機身)311之正面大致中央具有更換式攝影透鏡單元(更換透鏡)312,於正面左側具有用於供攝影者握持之握把部313。
於自相機本體部311之背面中央朝左側偏移之位置設置有監視器314。於監視器314之上部設置有電子尋像器(目鏡窗)315。攝影者藉由觀察電子尋像器315,而可視認出自攝影透鏡單元312導引之被攝體之光像,並進行構圖決定。作為電子尋像器315,可使用上述之一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之顯示裝置10之任一者。
(具體例2) 圖15係顯示頭戴式顯示器320之外觀之一例之立體圖。頭戴式顯示器320例如於眼鏡形之顯示部321之兩側具有用於安裝於使用者之頭部之耳鉤部322。作為顯示部321,可使用上述之一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之顯示裝置10之任一者。
(具體例3) 圖16係顯示電視裝置330之外觀之一例之立體圖。該電視裝置330例如具有包含前面板332及濾光玻璃333之映像顯示畫面部331,該映像顯示畫面部331係由上述之一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之顯示裝置10之任一者構成。
以上,針對本揭示之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之顯示裝置、及應用例,具體地進行了說明,但本揭示並非係限定於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之顯示裝置、及應用例者,可進行基於本揭示之技術性思想之各種變化。
例如,於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之顯示裝置、及應用例中舉出之構成、方法、步驟、形狀、材料及數值等終極而言僅為例示,可根據需要使用與其不同之構成、方法、步驟、形狀、材料及數值等。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之顯示裝置、及應用例之構成、方法、步驟、形狀、材料及數值等只要不脫離本揭示之主旨,則可相互組合。
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至第7實施形態及各變化例之顯示裝置、及應用例所例示之材料只要無特別異議,則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組合而使用。
又,本發明亦可採用如以下之構成。 (1)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基板; 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 保護層,其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及 複數個彩色濾光器,其等設置於前述保護層之上側;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與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該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2)如上述(1)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以將前述彩色濾光器設為前述外側部之方式設置於前述彩色濾光器中。 (3)如上述(2)之顯示裝置,其於前述保護層與前述彩色濾光器之間進一步形成有平坦化層;且 前述透鏡之底面與前述平坦化層相接。 (4)如上述(1)之顯示裝置,其於前述保護層與前述彩色濾光器之間進一步形成有平坦化層;且 前述透鏡以將前述平坦化層設為前述外側部之方式設置於前述平坦化層中。 (5)上述(1)之顯示裝置,其於前述保護層與前述彩色濾光器之間進一步形成有平坦化層;且 前述平坦化層具有:第1平坦化層、及積層於該第1平坦化層上且具有較前述第1平坦化層更高之折射率之第2平坦化層; 前述透鏡設置於前述第1平坦化層上,前述外側部成為前述第2平坦化層。 (6)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第1基板,其具有:驅動基板;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驅動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以及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之保護層; 第2基板,其具有:以與前述驅動基板對向之方式配置之對向基板、及形成於前述對向基板之複數個前述彩色濾光器;及 密封樹脂層,其將前述第1基板之前述保護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前述彩色濾光器相互接合;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第1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與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該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7)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第1基板,其具有:驅動基板;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驅動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該複數個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以及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之保護層; 第2基板,其具有:以與前述驅動基板對向之方式配置之對向基板、及形成於前述對向基板之複數個前述彩色濾光器;及 密封樹脂層,其將前述第1基板之前述保護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前述彩色濾光器相互接合;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第2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對於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該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8) 如上述(1)之顯示裝置,其中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以相應於前述子像素之配置而相互分離之狀態形成;且 於相鄰之前述第1電極之間形成有絕緣層; 前述絕緣層具有複數個開口部; 各個前述開口部配置於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各者之上; 前述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與前述開口部重疊之位置的位置。 (9)如上述(8)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沿前述開口部之周緣設置。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具有半圓狀、半橢圓狀、梯形狀或三角形狀之縱剖面形狀。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係由具有透光性之材料形成。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係由具有感光性之樹脂材料形成。 (13)如上述(1)至(6)及(8)至(12)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於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上進一步設置有凸透鏡。 (14)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
10:顯示裝置 10A:顯示面 10B:顯示面之外側之區域 11:驅動基板 11A:基板 13,13B,13G,13R:發光元件 14:絕緣層 14A:開口部 15:保護層 15A:第1保護層 15B:第2保護層 16:平坦化層 16A:第1平坦化層 16B:第2平坦化層 17:彩色濾光器 17B:藍色濾光器 17G:綠色濾光器 17R:紅色濾光器 19:透鏡 19A:凸面部 20:填充樹脂層 21:對向基板 24:凸透鏡 25:被覆層 26:凸透鏡 27:被覆層 30:第1基板 31:第2基板 32:密封樹脂層 36:平坦化層 37:彩色濾光器 37B:藍色濾光器 37G:紅色濾光器 37R:紅色濾光器 101:子像素 101B:藍色之子像素/子像素 101G:綠色之子像素/子像素 101R:紅色之子像素/子像素 102,102B,102G,102R:周緣部 130A:第1電極 130B:有機層 130C:第2電極 190:外側部 191:底面 310:數位靜態相機 311:相機本體部 312:攝影透鏡單元 313:握把部 314:監視器 315:電子尋像器 320:頭戴式顯示器 321:顯示部 322:耳鉤部 330:電視裝置 331:映像顯示畫面部 332:前面板 333:濾光玻璃 L1,L2,L3:光 RI:透鏡之內周緣 RO:透鏡19之外周緣 X,Y,Z:軸 +X,-X,+Y,-Y,+Z,-Z:方向 XS:區域
圖1係用於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一剖視圖。 圖2A係用於說明顯示裝置之實施例之一之俯視圖。圖2B係將圖2A之由虛線包圍之區域XS之部分放大之部分放大俯視圖。 圖3A、圖3B係示出顯示裝置之子像素之配置及環狀之透鏡之例之俯視圖。 圖4A、圖4B係顯示環狀之透鏡之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5A、圖5B、圖5C係顯示環狀之透鏡之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6係用於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7係用於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8係用於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9係用於說明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0A係顯示圖9之顯示裝置之子像素之配置及環狀之透鏡之俯視圖。圖10B、圖10C係顯示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子像素之配置及環狀之透鏡之例之俯視圖。 圖11係用於說明第6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2係用於說明第6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3係用於說明第7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4A、圖14B係用於說明使用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之一實施例之圖。 圖15係用於說明使用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之一實施例之圖。 圖16係用於說明使用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之一實施例之圖。
10:顯示裝置
11:驅動基板
11A:基板
13,13B,13G,13R:發光元件
14:絕緣層
14A:開口部
15:保護層
15A:第1保護層
15B:第2保護層
16:平坦化層
17:彩色濾光器
17B:藍色濾光器
17G:綠色濾光器
17R:紅色濾光器
19:透鏡
19A:凸面部
20:填充樹脂層
21:對向基板
101B:藍色之子像素/子像素
101G:綠色之子像素/子像素
101R:紅色之子像素/子像素
130A:第1電極
130B:有機層
130C:第2電極
190:外側部
191:底面
L1,L2,L3:光
X,Z:軸
+X,+Z:方向
-X,-Z: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基板; 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 保護層,其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及 複數個彩色濾光器,其等設置於前述保護層之上側;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與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前述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以將前述彩色濾光器設為前述外側部之方式設置於前述彩色濾光器中。
  3. 如請求項2之顯示裝置,其於前述保護層與前述彩色濾光器之間進一步形成有平坦化層;且 前述透鏡之底面與前述平坦化層相接。
  4.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於前述保護層與前述彩色濾光器之間進一步形成有平坦化層;且 前述透鏡以將前述平坦化層設為前述外側部之方式設置於前述平坦化層中。
  5.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於前述保護層與前述彩色濾光器之間進一步形成有平坦化層;且 前述平坦化層具有:第1平坦化層、及積層於該第1平坦化層上且具有較前述第1平坦化層更高之折射率之第2平坦化層; 前述透鏡設置於前述第1平坦化層上; 前述外側部成為前述第2平坦化層。
  6.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第1基板,其具有:驅動基板;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驅動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以及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之保護層; 第2基板,其具有:以與前述驅動基板對向之方式配置之對向基板、及形成於前述對向基板之複數個彩色濾光器;及 密封樹脂層,其將前述第1基板之前述保護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前述彩色濾光器相互接合;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第1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與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前述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7.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第1基板,其具有:驅動基板;複數個發光元件,其等二維配置於前述驅動基板上,具有複數個第1電極、配置於前述複數個第1電極之上之有機層、及覆蓋該有機層之第2電極;以及覆蓋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之保護層; 第2基板,其具有:以與前述驅動基板對向之方式配置之對向基板、及形成於前述對向基板之複數個彩色濾光器;及 密封樹脂層,其將前述第1基板之前述保護層與前述第2基板之前述彩色濾光器相互接合;且 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發光元件各者對應之複數個子像素; 於前述子像素之周緣部,具有朝離開前述第2基板之方向成為凸型之凸面部之環狀之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跨於對於前述子像素鄰接之鄰接子像素之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位置的位置; 前述透鏡之折射率高於與前述凸面部相接之前述透鏡之外側部之折射率。
  8.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以相應於前述子像素之配置而相互分離之狀態形成;且 於相鄰之前述第1電極之間形成有絕緣層; 前述絕緣層具有複數個開口部; 各個前述開口部配置於複數個前述第1電極各者之上; 前述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設置於避開與前述開口部重疊之位置的位置。
  9. 如請求項8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於前述子像素之俯視下,沿前述開口部之周緣設置。
  10.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具有半圓狀、半橢圓狀、梯形狀或三角形狀之縱剖面形狀。
  11.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係由具有透光性之材料形成。
  12.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透鏡係由具有感光性之樹脂材料形成。
  13. 如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其中於前述彩色濾光器之上進一步設置有凸透鏡。
  14. 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請求項1之顯示裝置。
TW110146887A 2021-01-08 2021-12-15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TW2022432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2426 2021-01-08
JP2021-002426 2021-01-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239A true TW202243239A (zh) 2022-11-01

Family

ID=82357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887A TW202243239A (zh) 2021-01-08 2021-12-15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4277A1 (zh)
EP (1) EP4276804A1 (zh)
JP (1) JPWO2022149554A1 (zh)
KR (1) KR20230127994A (zh)
CN (1) CN116762491A (zh)
TW (1) TW202243239A (zh)
WO (1) WO20221495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0913B (zh) 2022-08-24 2023-09-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8370026A (zh) * 2022-11-17 2024-07-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33784B (zh) * 2023-02-28 2024-03-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8169928B (zh) * 2024-05-10 2024-08-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3052B (zh) * 2010-03-31 2015-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装置以及显示面板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5128003A (ja) * 2013-12-27 2015-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439255B2 (ja) 2014-02-27 2018-12-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89819B1 (ko) * 2014-09-01 2020-12-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6105377A (ja) * 2014-12-01 2016-06-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516934B1 (ko) * 2018-06-11 2023-03-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헤드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
DE112019005173T5 (de) * 2018-10-16 2021-07-29 Sony Corporation Anzeigevorrichtung
CN111613628B (zh) * 2020-06-04 2022-1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74277A1 (en) 2024-02-29
KR20230127994A (ko) 2023-09-01
WO2022149554A1 (ja) 2022-07-14
CN116762491A (zh) 2023-09-15
EP4276804A1 (en) 2023-11-15
JPWO2022149554A1 (zh) 2022-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43239A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TWI651703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US1136215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corresponding to pix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622413B2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70005144A1 (en) Organic e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720887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60544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284513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display device
TWI633657B (zh) 一種顯示裝置
JP7549637B2 (ja) 表示装置
CN116583895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155080A1 (en) Display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40032392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318693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4004091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1187618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6507948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59919A1 (ja)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3100672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4090153A1 (ja)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2239576A1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3058412A1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3068227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4117193A1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TW202245307A (zh) 發光裝置、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