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0981A - 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中間連接構造 - Google Patents
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中間連接構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40981A TW202240981A TW111111251A TW111111251A TW202240981A TW 202240981 A TW202240981 A TW 202240981A TW 111111251 A TW111111251 A TW 111111251A TW 111111251 A TW111111251 A TW 111111251A TW 202240981 A TW202240981 A TW 20224098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end side
- cutting
- power cable
- conduc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0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2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2-(2,3-dihydro-1H-inden-2-ylamino)-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C=C12)NC1=NC=C(C=N1)C(=O)NCCC(N1CC2=C(CC1)NN=N2)=O VZSRBBMJRBPUN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N-[3-oxo-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propyl]-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e-5-carboxamide Chemical compound O=C(CCNC(=O)C=1C=NC(=NC=1)NCC1=CC(=CC=C1)OC(F)(F)F)N1CC2=C(CC1)NN=N2 AFCARXCZXQIEQ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0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03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545 silicone oi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YLZOPXRUQYQQID-UHFFFAOYSA-N 3-(2,4,6,7-tetrahydrotriazolo[4,5-c]pyridin-5-yl)-1-[4-[2-[[3-(trifluoromethoxy)phenyl]methylamino]pyrimidin-5-yl]piperazin-1-yl]propan-1-one Chemical compound N1N=NC=2CN(CCC=21)CCC(=O)N1CCN(CC1)C=1C=NC(=NC=1)NCC1=CC(=CC=C1)OC(F)(F)F YLZOPXRUQYQQI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99 exfoli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391 vi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70—Insulation of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0—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boxes, e.g. by distribution,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15/103—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boxes, e.g. by distribution,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with devices for relieving electrical stres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該纜線中間連接構造連接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該第1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第1纜線絕緣體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該第2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2纜線導體、第2纜線絕緣體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該形成方法具有以下步驟: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針對一端側的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前述第1電力纜線,使用切削器對前述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及前述第1纜線絕緣體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形成第1切削端部及第1切削傾斜部,該第1切削端部具有6.0mm以下的波狀部分寬度,該第1切削傾斜部自前述第1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且具有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的豎起角度;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針對一端側的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前述第2電力纜線,使用切削器對前述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及前述第2纜線絕緣體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形成第2切削端部及第2切削傾斜部,該第2切削端部具有6.0mm以下的波狀部分寬度,該第2切削傾斜部自前述第2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且具有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的豎起角度;連接步驟,以導體連接部來連接藉由前述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露出的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與藉由前述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露出的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及安裝步驟,在至少前述導體連接部的外周、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以及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形成筒狀的半導電部,並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跨至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安裝筒狀的絕緣單元。
Description
本揭示關於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中間連接構造。
先前已知,當要形成將2個電力纜線的端部彼此連接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時,需要有削除外部半導電層(以下單純稱為外導)以使得自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朝向另一端部形成斜坡形狀之步驟。
該步驟首先針對電力纜線的一端側,使用工具以徒手作業自電力纜線的外側依序削除護套、金屬屏蔽層、半導電膠帶層等,使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外導露出。接著,針對外導露出的電力纜線的一端側,例如使用玻璃片以徒手作業,以朝向電力纜線的另一端側成為斜坡形狀的方式削除外導,而使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導體及絕緣體露出。如此削除外導的作業,會依賴進行徒手作業的作業員的熟練度,且需要較長時間。
又,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以下內容:關於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當外部半導電層已削除端部的豎起角度大時,容易發生部分放電,因此是使用外導削切機製作豎起角度作成5度以下之外部半導電層已削除端部,並作成自橡膠塊絕緣體的外周施加壓力的構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283778號。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中,當藉由外導削切機來製作具有上述形狀之已削除端部的外部半導電層時,曾發生無法充法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絕緣破壞的情形。
本揭示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短時間且簡便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中間連接構造,其能夠抑制絕緣破壞。
(用於解決問題的手段)
[1] 一種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該纜線中間連接構造連接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該第1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第1纜線絕緣體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該第2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2纜線導體、第2纜線絕緣體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該形成方法具有以下步驟: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針對一端側的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前述第1電力纜線,使用切削器對前述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及前述第1纜線絕緣體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形成第1切削端部及第1切削傾斜部,該第1切削端部具有6.0mm以下的波狀部分寬度,該第1切削傾斜部自前述第1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且具有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的豎起角度;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針對一端側的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前述第2電力纜線,使用切削器對前述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及前述第2纜線絕緣體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形成第2切削端部及第2切削傾斜部,該第2切削端部具有6.0mm以下的波狀部分寬度,該第2切削傾斜部自前述第2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且具有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的豎起角度;連接步驟,以導體連接部來連接藉由前述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露出的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與藉由前述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露出的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及安裝步驟,在至少前述導體連接部的外周、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以及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形成筒狀的半導電部,並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跨至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安裝筒狀的絕緣單元。
[2] 如上述[1]所述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其中:在前述安裝步驟中,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跨到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塗佈絕緣油,然後再安裝前述絕緣單元。
[3] 如上述[2]所述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其中:前述絕緣油是氟油。
[4] 如上述[1]~[3]中任一者所述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其中:前述絕緣單元由矽酮橡膠所構成,並且,在前述安裝步驟中,自前述絕緣單元抽出擴徑保持構件並安裝前述絕緣單元,該擴徑保持構件在前述絕緣單元的內周面捲繞成渦旋狀而形成,並對前述絕緣單元的內周面進行擴徑保持。
[5] 如上述[1]~[4]中任一者所述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其中:在前述安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去除步驟,將前述第1切削傾斜部的另一端側段差部及前述第2切削傾斜部的另一端側段差部的至少其中一者去除。
[6] 一種纜線中間連接構造,連接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該第1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第1纜線絕緣體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該第2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2纜線導體、第2纜線絕緣體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該纜線中間連接構造具備:導體連接部,連接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與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絕緣單元,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的外周覆蓋至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的外周;其中,由前述絕緣單元所覆蓋的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中,第1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在6.00mm以下,且自前述第1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的第1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並且,由前述絕緣單元所覆蓋的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中,第2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在6.00mm以下,且自前述第2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的第2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
(發明的功效)
根據本揭示,能夠提供一種短時間且簡便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中間連接構造,其能夠抑制絕緣破壞。
以下,基於實施型態詳細加以說明。
本發明者們發現到,如專利文獻1這樣使用外導削切機來製作具有上述豎起角度在5度以下之已削除端部的外部半導電層時,外導的開始地點也就是外導的端部可能會有大幅偏差,這使得外導的端部的平滑性降低,而無法充分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絕緣破壞。本發明者們進一步精心研究後發現到,在為了使導體及絕緣體露出而使用切削器對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電力纜線的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的情況下,若外部半導電層的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在5.00度以下,則外部半導電層的切削端部的平滑性較差,因此即便以絕緣單元披覆平滑性較差的切削端部,絕緣單元的端部半導電部也無法完全覆蓋外部半導電層的切削端部,且電場集中至切削端部而容易產生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絕緣破壞。進而,本發明者們著眼於使用切削器來形成的外部半導電層的切削端部及切削傾斜部的形狀,發現到藉由使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及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滿足規定的關係,可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絕緣破壞。本揭示是基於這樣的見解。
實施型態的一種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該纜線中間連接構造連接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該第1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第1纜線絕緣體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該第2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2纜線導體、第2纜線絕緣體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該形成方法具有以下步驟: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針對一端側的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前述第1電力纜線,使用切削器對前述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及前述第1纜線絕緣體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形成第1切削端部及第1切削傾斜部,該第1切削端部具有6.0mm以下的波狀部分寬度,該第1切削傾斜部自前述第1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且具有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的豎起角度;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針對一端側的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前述第2電力纜線,使用切削器對前述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及前述第2纜線絕緣體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形成第2切削端部及第2切削傾斜部,該第2切削端部具有6.0mm以下的波狀部分寬度,該第2切削傾斜部自前述第2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且具有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的豎起角度;連接步驟,以導體連接部來連接藉由前述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露出的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與藉由前述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露出的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及安裝步驟,在至少前述導體連接部的外周、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以及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形成筒狀的半導電部,並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跨至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安裝筒狀的絕緣單元。
實施型態的一種纜線中間連接構造,連接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該第1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第1纜線絕緣體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該第2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2纜線導體、第2纜線絕緣體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該纜線中間連接構造具備:導體連接部,連接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與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絕緣單元,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的外周覆蓋至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的外周;其中,由前述絕緣單元所覆蓋的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中,第1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在6.00mm以下,且自前述第1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的第1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並且,由前述絕緣單元所覆蓋的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中,第2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在6.00mm以下,且自前述第2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的第2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
首先,針對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加以說明。
第1圖是表示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之一例的縱剖面圖。第2圖是第1圖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擴大剖面圖。第3圖是表示根據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得到的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之一例的側面圖。第4圖是第3圖的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擴大側面圖。第5圖是表示根據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得到的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之一例的側面圖。第6圖是第5圖的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擴大側面圖。
此外,第1圖中,第1電力纜線10的第1纜線導體11、第1纜線絕緣體12、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第1半導電膠帶層14、第1纜線屏蔽層15、第1纜線護套16以及第2電力纜線20的第2纜線導體21、第2纜線絕緣體22、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第2半導電膠帶層24、第2纜線屏蔽層25、第2纜線護套26,為了方便起見是側面圖。又,為了方便起見,第4圖中以透射圖的形式表示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部分,第6圖中以透射圖的形式表示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一部分,第7圖中以透射圖的形式表示半導電部8。
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形成方法,是連接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20的一端側的端部之方法。所謂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是指形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時連接至第2電力纜線20的一側,所謂第1電力纜線10的另一端側,是指形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時不連接至第2電力纜線20的一側。又,所謂第2電力纜線20的一端側,是指形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時連接至第1電力纜線10的一側,所謂第2電力纜線20的另一端側,是指形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時不連接至第1電力纜線10的一側。
第1電力纜線10,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11、第1纜線絕緣體12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第1纜線導體11,朝向第1電力纜線10的軸方向(長側方向)延伸。第1纜線絕緣體12,覆蓋第1纜線導體11的外側。第1外部半導電層13,覆蓋第1纜線絕緣體12的外側。在第1纜線絕緣體12的內周部分,設有未圖示的內部半導電層。又,第1電力纜線10在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外側依序具備:第1半導電膠帶層14、第1纜線屏蔽層15、第1纜線護套16。
第1纜線導體11,是由銅、銅合金、鋁、鋁合金等高導電性的金屬所構成。第1纜線絕緣體12,是由交聯聚乙烯等高電絕緣性的樹脂所構成。內部半導電層、第1外部半導電層13及第1半導電膠帶層14,是由具有半導電性的樹脂等所構成。第1纜線屏蔽層15,是由銅、銅合金、鋁、鋁合金等高導電性的金屬所構成。第1纜線護套16,是由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的樹脂所構成。
第2電力纜線20,與第1電力纜線10相同。第1電力纜線10、第1纜線導體11、第1纜線絕緣體12、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第1半導電膠帶層14、第1纜線屏蔽層15及第1纜線護套16,分別可代換為第2電力纜線20、第2纜線導體21、第2纜線絕緣體22、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第2半導電膠帶層24、第2纜線屏蔽層25及第2纜線護套26。
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形成方法具有以下步歩驟: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連接步驟及安裝步驟。
在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中,針對一端側的第1外部半導電層13露出的第1電力纜線10,使用切削器對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藉由使用切削器的階段式剝離切削,自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的端部朝向另一端側對第1電力纜線10進行如下述的連續切削,而形成第3~4圖所示的第1切削端部40及第1切削傾斜部41。亦即,使用切削器,自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朝向另一端側,切削掉全部的第1外部半導電層13及第1纜線絕緣體12,使第1纜線導體11的一端側露出,接著自第1纜線絕緣體12的一端側的端部朝向另一端側,切削掉全部的第1外部半導電層13及一定量的第1纜線絕緣體12,使第1纜線絕緣體12的一端側露出,接著自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的端部朝向另一端側,階段性地減少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切削量,停止切削器並結束階段式剝離切削。
藉由如此利用切削器對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在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中,使第1纜線導體11的一端側及第1纜線絕緣體12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形成第1切削端部40及第1切削傾斜部41。
如第4圖所示,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第1切削端部40為與第2電力纜線20對向的一側(前側),且為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前緣部分。若自第1電力纜線10的徑方向外側觀察,第1切削端部40是呈波狀彎曲的形狀,該形狀一邊在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及另一端側蛇行,一邊跨第1電力纜線10的周方向延伸。
如第4圖所示,在第1切削端部40中,最接近第2電力纜線20的部分與最遠離第2電力纜線20的部分之間的第1電力纜線10的軸方向距離,也就是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在6.0mm以下。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是虛擬基準圓c1與虛擬基準圓c2的最短距離,該虛擬基準圓c1通過第1切削端部40中最接近第2電力纜線20的部分,該虛擬基準圓c2通過第1切削端部40中最遠離第2電力纜線20的部分。此外,此處所述的虛擬基準圓c1、c2,是指與第1電力纜線10的中心軸垂直的剖面上的第1纜線絕緣體12的外周圓。
若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超過6.0mm,則第1切削端部40在構成絕緣單元3的應力錐的豎起部中,有時會作為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突起來發揮作用。此時會發生電場集中於第1切削端部40的附近的情形,而容易產生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若波狀部分寬度a1在6.0mm以下,則可抑制第1切削端部40附近的電場集中,因此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基於這樣的觀點,波狀部分寬度a1在6.0mm以下,且較佳為5.0mm以下。
如第4圖所示,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第1切削傾斜部41,自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的端部也就是第1切削端部40延伸至第1電力纜線10的另一端側。如上述,在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中,自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的端部朝向另一端側階段性減少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切削量,因此在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中,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厚度朝向另一端側階段性變厚,而形成具有豎起角度θ1的第1切削傾斜部41。
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是以下二條直線所形成的角度:如第4圖所示的沿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軸方向的縱剖面中,自第1切削傾斜部41的開始位置P連結至朝第1電力纜線10的另一端側離開20mm的第1切削傾斜部41的外表面位置P1的直線,以及自第1切削傾斜部41的開始位置P連結至朝第1電力纜線10的另一端側離開20mm的第1切削傾斜部41的內表面位置P2的直線。
關於利用切削器對第1電力纜線10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而藉此形成的第1切削端部40及第1切削傾斜部41,在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與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之間存在相關關係。若使用切削器,將階段性減少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切削量之程度減少,而縮小豎起角度θ1來形成第1切削傾斜部41,則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有變大的傾向。又,若使用切削器,將階段性減少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切削量之程度增加,而增大豎起角度θ1來形成第1切削傾斜部41,則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有變小的傾向。
第1外部半導電層13中的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當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超過8.00度時,若在安裝步驟中安裝後述第8圖所示的將內周面3a擴徑保持中的中空筒狀的絕緣單元3,則絕緣單元3的收縮無法跟隨第1切削傾斜部41的形狀,容易在絕緣單元3的內側形成氣泡。並且,會因為電壓施加到氣泡上而放電,而容易產生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若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在8.00度以下,則能夠抑制氣泡形成至絕緣單元3內側,因此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基於這樣的觀點,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在8.00度以下,且較佳為7.00度以下。
又,當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在5.00度以下時,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變大,結果波狀部分寬度a1容易超過6.0mm。因此,在第1切削端部40的附近會發生電場集中的情形,而容易產生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若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超過5.00度,由於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變小,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
又,如上述,在使用切削器的階段式剝離切削中,若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較小,則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會增大,且若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太大,則容易因為氣泡形成至絕緣單元3的內側而產生絕緣破壞,因此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較佳為1.0mm以上。
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中使用的切削器的構成,只要能夠對第1外部半導電層13露出的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第1纜線導體11及第1纜線絕緣體12的一端側露出,並形成具有上述範圍內的波狀部分寬度a1的第1切削端部40及上述範圍內的豎起角度θ1的第1切削傾斜部41,則並未特別加以限定。
作為一例,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中使用的切削器,具有跨周方向配置的複數個滾輪部及板狀的切削刃部。一邊使切削刃部咬進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外周,並使切削器的滾輪部自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向另一端側移動,一邊使切削刃部在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周方向旋轉,藉此對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為了形成第1切削端部40及第1切削傾斜部41,使切削刃部的刃面朝向第1電力纜線10的軸方向傾斜規定角度。因此,切削刃的刃峰的種類較佳為切出刃。
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中所準備之一端側的第1外部半導電層13露出的第1電力纜線10,能夠例如藉由以下方法而獲得:使用護套切割刀或小刀等,自第1電力纜線10的外側依序削除第1纜線護套16、第1纜線屏蔽層15、第1半導電膠帶層14。
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基本上與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相同。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中的第1電力纜線10、第1纜線導體11、第1纜線絕緣體12、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第1半導電膠帶層14、第1纜線屏蔽層15、第1纜線護套16、第1切削端部40、第1切削傾斜部41、波狀部分寬度a1、虛擬基準圓c1、虛擬基準圓c2、豎起角度θ1、外表面位置P1及內表面位置P2,分別可代換為第2電力纜線20、第2纜線導體21、第2纜線絕緣體22、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第2半導電膠帶層24、第2纜線屏蔽層25、第2纜線護套26、第2切削端部50、第2切削傾斜部51、波狀部分寬度a2、虛擬基準圓c3、虛擬基準圓c4、豎起角度θ2、外表面位置P3及內表面位置P4。
第5~6圖所示的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可在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之前進行,亦可在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之後進行,又亦可與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同時進行。
第7圖是表示連接步驟之一例的側面圖。如第7圖所示,在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及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之後進行的連接步驟中,以導體連接部2來連接以下兩者:藉由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自第1電力纜線10露出的第1纜線導體11的一端側的端部,與藉由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自第2電力纜線20露出的第2纜線導體21的一端側的端部。
在將露出的第1纜線導體11的一端側的端部插入導體連接部2的一端側,並將露出的第2纜線導體21的一端側的端部插入導體連接部2的另一端側的狀態下,藉由壓縮導體連接部2,使導體連接部2將第1電力纜線10的第1纜線導體11與第2電力纜線20的第2纜線導體21加以電連接。
自高導電性及壓縮性的觀點來看,導體連接部2較佳為由銅、銅合金、鋁、鋁合金來構成。導體連接部2,例如是圓筒狀。
在連接步驟後進行的安裝步驟中,如第7圖所示,在至少導體連接部2的外周、第1纜線導體11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以及第2纜線導體21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形成筒狀的半導電部8。例如,半導電部8是捲繞半導體膠帶而形成。接著,自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露出部分的外周跨至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露出部分的外周,安裝中空筒狀的絕緣單元3。如此,形成第1圖所示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此外,在第1圖中所表示的例子中,是絕緣單元3覆蓋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露出部分與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露出部分的全部,但絕緣單元3只要覆蓋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的露出部分與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一端側的露出部分即可,該露出部分的另一端側的一部分亦可不由絕緣單元3來覆蓋。
絕緣單元3,以與下述各部分密接的狀態安裝:半導電部8的外周、第1纜線絕緣體12的一端側中的露出部分的外周、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中的露出部分的外周、第2纜線絕緣體22的一端側中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以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一端側中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以下亦稱為連接部分的外周)。
絕緣單元3,覆蓋第1電力纜線10及第2電力纜線20的連接部分的外周。這樣的絕緣單元3,自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的露出部分連續覆蓋至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一端側的露出部分。
絕緣單元3是圓筒狀,具有徑方向的收縮性。又,絕緣單元3,是在擴徑的狀態下披覆連接部分的外周來加以安裝。因此,絕緣單元3的內周面藉由絕緣單元3的復原力,而以密接於連接部分的外周的狀態來加以安裝。
絕緣單元3具有:主絕緣部31;圓筒狀的內周半導電部32,其設於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軸方向中的主絕緣部31的中央部的內周部分;端部半導電部33,其設於主絕緣部31的兩端部;及圓筒狀的外周半導電部34,其設於主絕緣部31的軸方向中央部的外周部分。外周半導電部34,被設置成接觸2個端部半導電部33的至少其中一方(一方或兩方)。
如上述,藉由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能夠使用切削器連續進行第1纜線導體11的一端側及第1纜線絕緣體12的一端側的露出,與具有上述範圍內的波狀部分寬度a1的第1切削端部40及具有上述範圍內的豎起角度θ1的第1切削傾斜部41的形成。同樣地,藉由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能夠使用切削器連續進行第2纜線導體21的一端側及第2纜線絕緣體22的一端側的露出,與具有上述範圍內的波狀部分寬度a2的第2切削端部50及具有上述範圍內的豎起角度θ2的第2切削傾斜部51的形成。因此,能夠短時間且簡便地形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
進而,即便不實施如以下的要利用徒手作業來進行的精加工作業,亦即使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導體及絕緣體露出後利用砂紙進行絕緣體表面的研磨,或是為了使外部半導電層的端部對齊的平滑化處理等,也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因此,除了能夠短時間且簡便地形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還能夠謀求作業員專業技能的非需求化。
此外,如上述,因為根據使用切削器的第1外部半導電層13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切削處理,相較於先前技術能夠更充分縮小第1切削端部40及第2切削端部50的波狀部分寬度,所以即便要在之後實施絕緣體的研磨或外部半導電層的平滑化處理的步驟,也能夠簡化該等步驟。
又,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由於具有:具有上述範圍內的波狀部分寬度的第1切削端部40與第2切削端部50,以及具有上述範圍內的豎起角度的第1切削傾斜部41與第2切削傾斜部51,所以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能夠抑制絕緣破壞。
又,如第3~4圖所示,關於在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的階段式剝離切削中露出的第1纜線絕緣體12的一端側的端部,第1纜線絕緣體12的露出部分也就是外周面12a的表面粗糙度Ra較佳為40µm以下。若第1纜線絕緣體12的外周面12a的表面粗糙度Ra在40µm以下,則形成於絕緣單元3的內側的氣泡量降低,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外周面12a的表面粗糙度Ra越小,越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當外周面12a的表面粗糙度Ra超過40μm時,亦可進行研磨外周面12a以降低外周面12a的表面粗糙度Ra的處理。
又,第2電力纜線中的第2纜線絕緣體22的露出部分也就是外周面22a的表面粗糙度Ra,與第1電力纜線10相同。
第1纜線絕緣體12的外周面12a及第2纜線絕緣體22的外周面22a的表面粗糙度Ra,是使用表面粗糙度計在軸方向測量數個點(0°、90°方向)而得到的平均值。
又,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在安裝步驟中較佳為,自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中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跨到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一端側中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塗佈絕緣油,亦即在連接部分的外周面塗佈絕緣油,然後再安裝絕緣單元3。
若將絕緣單元3安裝在表面已塗佈絕緣油的連接部分的外周,則即便在絕緣單元3的內側形成有氣泡,絕緣油也會將氣泡加以填充。因此,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被進一步抑制。
進而,已塗佈的絕緣油,會降低絕緣單元3相對於連接部分的外周面的摩擦係數。在安裝步驟中,安裝時的絕緣單元3的移動變得容易,因此易於將絕緣單元3設置至希望的位置。
自如上述的觀點來看,絕緣油較佳為氟油。又,絕緣油亦可為矽酮油。
又,絕緣油的絕緣破壞強度較佳在12kV/mm以上。若絕緣油的絕緣破壞強度在上述範圍內,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會被進一步抑制。
又,絕緣油的動黏度較佳在1000mm
2/s以上且1500mm
2/s以下。關於絕緣油的動黏度,若在1000mm
2/s以上,能夠抑制重力造成的絕緣油滴垂,且若在1500mm
2/s以下,能夠提高絕緣油的塗工性。上述絕緣油的動黏度,是20℃的絕緣油的動黏度。
又,第8圖是表示安裝步驟之一例的剖面圖,該安裝步驟安裝具有擴徑保持構件的絕緣單元。較佳為絕緣單元3由矽酮橡膠所構成,在安裝步驟中自絕緣單元3抽出擴徑保持構件60並安裝絕緣單元3,該擴徑保持構件60在絕緣單元3的內周面3a捲繞成渦旋狀(螺旋狀)而形成,並對絕緣單元3的內周面3a進行擴徑保持。擴徑保持構件60,是渦旋核心。
第8圖所示的安裝步驟中,首先將藉由擴徑保持構件60對內周面3a進行擴徑保持中之狀態的絕緣單元3,移動至第1電力纜線10及第2電力纜線20的連接部分的位置。接著,將以渦旋狀捲繞在內周面3a的擴徑保持構件60的一端自絕緣單元3抽出,藉此能夠輕易自絕緣單元3卸除擴徑保持構件60,並且絕緣單元3的內周面3a被縮徑成密接於連接部分的外周的狀態,而易於安裝。因此,能夠更短時間且簡便地形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
又,將預先安裝至第1電力纜線10或第2電力纜線20的絕緣單元3移動至連接部分的方法中,當移動已安裝的絕緣單元3時,有時異物會入侵到絕緣單元3的內側。另一方面,第8圖所示的安裝步驟中,能夠抑制這樣的異物入侵。
如此,在安裝前已擴徑的絕緣單元3,被縮徑而以與第1電力纜線10及第2電力纜線20的連接部分的外周密接的狀態來安裝。在絕緣油是氟油的情況下,若亦考慮絕緣單元3相對於連接部分的形狀的跟隨性也就是楊氏模數,則絕緣單元3較佳是由矽酮橡膠所構成。又,在絕緣油是矽酮油的情況下,絕緣單元3較佳是由三元乙丙橡膠(EP橡膠)所構成。
又,當在第1切削傾斜部41的另一端側存在具有第3圖所示的較大段差的另一端側段差部42,或是在第2切削傾斜部51的另一端側存在具有第5圖所示的較大段差的另一端側段差部52時,較佳為在安裝步驟前更具有去除步驟,該去除步驟將第1切削傾斜部41的另一端側段差部42及第2切削傾斜部51的另一端側段差部52的至少其中一者去除。
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中,當自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向另一端側移動的切削器的階段式剝離切削結束時,在周方向旋轉的切削器的切削刃部停止的位置處,有時會形成另一端側段差部42。形成於第1切削傾斜部41的另一端側的另一端側段差部42,不會形成在周方向全體上,而是局部性地形成。在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中,亦與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同樣有時會在第2切削傾斜部51的另一端側形成另一端側段差部52。
由於藉由去除第1切削傾斜部41的另一端側段差部42或第2切削傾斜部51的另一端側段差部52,形成於絕緣單元3的內側的氣泡的量會降低,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例如,另一端側段差部42或另一端側段差部52,是由作業員使用玻璃片以徒手作業來去除。
如上述,因為另一端側段差部42或另一端側段差部52會形成在切削刃部的停止位置,所以形成有另一端側段差部42或另一端側段差部52的部分是局部性的且容易特定。因此,去除步驟不依存於作業員的熟練度。
接著,針對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加以說明。
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是藉由上述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所形成。如第1圖所示,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是將第1電力纜線10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20的一端側的端部加以連接的連接構造。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具備:導體連接部2與絕緣單元3。
構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導體連接部2,連接第1電力纜線10中的第1纜線導體11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20中的第2纜線導體21的一端側的端部。
絕緣單元3,自包含第1切削端部40及第1切削傾斜部41的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的一端側的外周,覆蓋至包含第2切削端部50及第2切削傾斜部51的第2外部半導電層23的一端側的外周。
由絕緣單元3所覆蓋的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在6.0mm以下,且較佳在5.0mm以下。若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在6.0mm以下,由於第1切削端部40附近的電場集中被抑制,所以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
由絕緣單元3所覆蓋的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若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在8.00度以下,由於能夠抑制氣泡形成至絕緣單元3的內側,所以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由這樣的觀點來看,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是在8.00度以下,且較佳在7.00度以下。
若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超過5.00度,由於使用切削器形成的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變小,所以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的絕緣破壞。由這樣的觀點來看,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是超過5.00度。
第2切削端部50的波狀部分寬度a2,與第1切削端部40的波狀部分寬度a1相同。又,第2切削傾斜部51的豎起角度θ2,與第1切削傾斜部41的豎起角度θ1相同。
此外,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如第1圖所示,在絕緣單元3的外側自第1纜線屏蔽層15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跨到第2纜線屏蔽層25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可自內側依序具備屏蔽層4、保護層5及由銅等的金屬所構成的金屬管7。金屬管7的內部,如第1圖所示填充複合物而作為複合物部6,亦可不填充複合物而作為填充有空氣的狀態(未圖示)。又,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亦可設置由金屬構成的導體部9,該導體部9分別連接金屬管7的一端部(第1電力纜線10側的端部)與第1纜線屏蔽層15,以及金屬管7的另一端部(第2電力纜線20側的端部)與第2纜線屏蔽層25。又,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在金屬管7的兩端部亦可設置抗蝕部70,該抗蝕部70藉由填充樹脂或卷繞膠帶而形成,使各個開口部在與第1纜線護套16或第2纜線護套26之間被密閉。
又,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亦可在主絕緣部31的一端部附近(第1電力纜線10側的端部附近),在位於屏蔽層4的內側的間隙中設置半導電膠帶部35,使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第1半導電膠帶層14與端部半導電部33彼此電性接觸,並將間隙加以填充。又,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亦可在主絕緣部31的另一端部附近(第2電力纜線20側的端部附近),在位於屏蔽層4的內側的間隙中亦設置半導電膠帶部35。
具備這樣的構成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較佳為被要求絕緣破壞的抑制及短時間且簡單的形成之常溫收縮型連接部(CSJ)。又,藉由纜線中間連接構造1來連接的第1電力纜線10及第2電力纜20,較佳為交聯聚乙烯絕緣乙烯被覆纜線(CV纜線)。又,第1電力纜線10及第2電力纜20的耐電壓值較佳在154kV以下。
又,上述內容中,是針對將本揭露應用於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情形加以說明,但本揭露亦可應用於纜線終端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終端連接構造。即便將本揭露應用於纜線終端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終端連接構造,也能夠抑制絕緣破壞且能夠短時間且簡便地形成。
根據以上說明的實施型態,藉由使用切削器進行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及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能夠短時間且簡便地形成纜線中間連接構造。又,藉由使第1切削端部及第2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以及第1切削傾斜部及第2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滿足規定的關係,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絕緣破壞。
此外,上述內容中所表示的例子,是第1電力纜線10在第1纜線導體11、第1纜線絕緣體12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13之外,更具備第1半導電膠帶層14、第1纜線屏蔽層15及第1纜線護套16,但第1電力纜線10只要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11、第1纜線絕緣體12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13,則第1電力纜線10的構成並未特別加以限定。例如,第1電力纜線10亦可為以下的構成:不具備第1纜線護套16,而是具備第1纜線導體11、第1纜線絕緣體12、第1外部半導電層13、第1半導電膠帶層14及第1纜線屏蔽層15。關於第2電力纜線20也是相同的。
以上已針對實施型態加以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型態,而是包含本揭露的概念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含的所有態樣,且在本揭露的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改變。
[實施例]
接著,針對實施型及比較例進行說明,但本揭露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實施例1~10及比較例1~2)
準備66kV級纜線及絕緣單元,使用切削器(SH50,Hivotec製),對一端側的第1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第1電力纜線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形成具有表1所示的波狀部分寬度a1的第1切削端部及豎起角度θ1的第1切削傾斜部。同樣的,使用切削器(SH50,Hivotec製),對一端側的第2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第2電力纜線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形成具有表1所示的波狀部分寬度a2的第2切削端部及豎起角度θ2的第2切削傾斜部。接著,藉由導體連接部來連接第1電力纜線與第2電力纜線。接著,在利用半導電部披覆導體連接部後,自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跨至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塗佈20℃動黏度為1300的氟油。接著,安裝絕緣單元。如此,形成如第1圖所示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
此外,比較例1中,形成第1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a1超過6.00mm的比較例1-1及比較例1-2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又,比較例2中,形成第1切削端部的豎起角度θ1超過8.00度的比較例1-1及比較例1-2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
作為絕緣破壞試驗,進行商用頻率交流電壓(AC)試驗及雷脈衝電壓(雷Imp)試驗。其結果表示於表1。
如表1所示,實施例1~10中,由於第1切削端部及第2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以及第1切削傾斜部及第2切削傾部的豎起角度滿足規定關係,因此能夠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絕緣破壞。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2中,第1切削端部及第2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以及第1切削傾斜部及第2切削傾部的豎起角度未滿足規定關係。因此,無法抑制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絕緣破壞,而不能達成電學會的電規格調查會標準規格JEC-3408所記載的公稱電壓66kV商用頻率電壓常溫試驗的耐電壓值130kV,以及公稱電壓66kV雷脈衝常溫試驗的耐電壓值485kV。針對比較例1-1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由於在商用頻率交流電壓(AC)試驗的120kV中被破壞,而無法實施雷脈衝電壓(雷Imp)試驗。因此,作為類似構成的另一樣本,針對比較例1-2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來實施雷脈衝電壓(雷Imp)試驗,但由於在430kV中被破壞,而無法實施商用頻率交流電壓(AC)試驗。同樣的,針對比較例2-1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由於在商用頻率交流電壓(AC)試驗的120kV中被破壞,而無法實施雷脈衝電壓(雷Imp)試驗。因此,作為類似構成的另一樣本,針對比較例2-2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來實施雷脈衝電壓(雷Imp)試驗,但由於在480kV中被破壞,而無法實施商用頻率交流電壓(AC)試驗。
1:纜線中間連接構造
2:導體連接部
3:絕緣單元
3a:絕緣單元的內周面
4:屏蔽層
5:保護層
6:複合物部
7:金屬管
8:半導電部
9:導體部
10:第1電力纜線
11:第1纜線導體
12:第1纜線絕緣體
12a:第1纜線絕緣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
13:第1外部半導電層
14:第1半導電膠帶層
15:第1纜線屏蔽層
16:第1纜線護套
20:第2電力纜線
21:第2纜線導體
22:第2纜線絕緣體
22a:第2纜線絕緣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
23:第2外部半導電層
24:第2半導電膠帶層
25:第2纜線屏蔽層
26:第2纜線護套
31:主絕緣部
32:內周半導電部
33:端部半導電部
34:外周半導電部
35:半導電膠帶部
40:第1切削端部
41:第1切削傾斜部
42:另一端側段差部
50:第2切削端部
51:第2切削傾斜部
52:另一端側段差部
60:擴徑保持構件
70:抗蝕部
a1,a2:波狀部分寬度
c1-c4:虛擬基準圓
P:開始位置
P1,P3:外表面位置
P2,P4:內表面位置
θ1,θ2:豎起角度
第1圖是表示實施型態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之一例的縱剖面圖。
第2圖是第1圖的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擴大剖面圖。
第3圖是表示根據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得到的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之一例的側面圖。
第4圖是第3圖的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擴大側面圖。
第5圖是表示根據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得到的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之一例的側面圖。
第6圖是第5圖的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擴大側面圖。
第7圖是表示連接步驟之一例的側面圖。
第8圖是表示安裝步驟之一例的剖面圖,該安裝步驟安裝具有擴徑保持構件的絕緣單元。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第1電力纜線
11:第1纜線導體
12:第1纜線絕緣體
12a:第1纜線絕緣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
13:第1外部半導電層
40:第1切削端部
41:第1切削傾斜部
a1:波狀部分寬度
c1~c2:虛擬基準圓
P:開始位置
P1:外表面位置
P2:內表面位置
θ 1:豎起角度
Claims (6)
- 一種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該纜線中間連接構造連接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該第1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第1纜線絕緣體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該第2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2纜線導體、第2纜線絕緣體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該形成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針對一端側的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前述第1電力纜線,使用切削器對前述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及前述第1纜線絕緣體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形成第1切削端部及第1切削傾斜部,該第1切削端部具有6.0mm以下的波狀部分寬度,該第1切削傾斜部自前述第1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且具有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的豎起角度; 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針對一端側的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露出的前述第2電力纜線,使用切削器對前述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進行階段式剝離切削,使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及前述第2纜線絕緣體的一端側露出,並且在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形成第2切削端部及第2切削傾斜部,該第2切削端部具有6.0mm以下的波狀部分寬度,該第2切削傾斜部自前述第2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且具有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的豎起角度; 連接步驟,以導體連接部來連接藉由前述第1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露出的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與藉由前述第2電力纜線切削步驟而露出的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及 安裝步驟,在至少前述導體連接部的外周、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以及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形成筒狀的半導電部,並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跨至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安裝筒狀的絕緣單元。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其中: 在前述安裝步驟中,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跨到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露出部分的外周面塗佈絕緣油,然後再安裝前述絕緣單元。
- 如請求項2所述之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其中: 前述絕緣油是氟油。
-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其中: 前述絕緣單元由矽酮橡膠所構成,並且, 在前述安裝步驟中,自前述絕緣單元抽出擴徑保持構件並安裝前述絕緣單元,該擴徑保持構件在前述絕緣單元的內周面捲繞成渦旋狀而形成,並對前述絕緣單元的內周面進行擴徑保持。
-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之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其中: 在前述安裝步驟之前更具有:去除步驟,將前述第1切削傾斜部的另一端側段差部及前述第2切削傾斜部的另一端側段差部的至少其中一者去除。
- 一種纜線中間連接構造,連接第1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與第2電力纜線的一端側的端部,該第1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1纜線導體、第1纜線絕緣體及第1外部半導電層,該第2電力纜線自中心向外周至少具備第2纜線導體、第2纜線絕緣體及第2外部半導電層,該纜線中間連接構造具備: 導體連接部,連接前述第1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與前述第2纜線導體的一端側的端部; 絕緣單元,自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的外周覆蓋至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的外周; 其中,由前述絕緣單元所覆蓋的前述第1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中,第1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在6.00mm以下,且自前述第1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的第1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並且, 由前述絕緣單元所覆蓋的前述第2外部半導電層的一端側中,第2切削端部的波狀部分寬度在6.00mm以下,且自前述第2切削端部延伸至另一端側的第2切削傾斜部的豎起角度超過5.00度且在8.00度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61483 | 2021-03-31 | ||
JP2021061483A JP7421843B2 (ja) | 2021-03-31 | 2021-03-31 | ケーブル中間接続構造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ケーブル中間接続構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0981A true TW202240981A (zh) | 2022-10-16 |
Family
ID=83455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11251A TW202240981A (zh) | 2021-03-31 | 2022-03-25 | 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中間連接構造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21843B2 (zh) |
KR (1) | KR20230164020A (zh) |
CN (1) | CN116982231A (zh) |
TW (1) | TW202240981A (zh) |
WO (1) | WO202221007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20102B1 (en) * | 1997-11-28 | 2002-03-06 | Nexans | Outer protection with shield-break for high-voltage cable joint |
JP4283778B2 (ja) | 2005-03-29 | 2009-06-24 |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 外導削り機、及びケーブル外部半導電層の削り取り端部の作製方法 |
WO2020044926A1 (ja) | 2018-08-30 | 2020-03-05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力ケーブルの中間接続構造 |
JP6852231B2 (ja) | 2019-03-29 | 2021-03-31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力ケーブルの中間接続部の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3-31 JP JP2021061483A patent/JP7421843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3-22 KR KR1020237031508A patent/KR20230164020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2-03-22 CN CN202280021048.3A patent/CN11698223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22 WO PCT/JP2022/013073 patent/WO202221007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3-25 TW TW111111251A patent/TW202240981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210079A1 (ja) | 2022-10-06 |
CN116982231A (zh) | 2023-10-31 |
KR20230164020A (ko) | 2023-12-01 |
JP7421843B2 (ja) | 2024-01-25 |
JP2022157329A (ja) | 2022-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29268B (zh) |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绕包模塑制作方法 | |
US10581230B2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ld shrinkable termination and assembly | |
CN107181211A (zh) | 一种电缆分支接头的制作方法 | |
TW201230562A (en) | Corrugated coaxial cable preparation | |
JP2001501356A (ja) | 電力ケーブル | |
CN105207133A (zh) | 10kV冷缩式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制作工艺方法 | |
TW202240981A (zh) | 纜線中間連接構造的形成方法及纜線中間連接構造 | |
WO2011155110A1 (ja) | ケーブル終端接続部 | |
JP5203112B2 (ja) | 電力ケーブルからの接地線引出部及びこの接地線引出部を備えた電力ケーブル接続部 | |
CN117080988A (zh) | 一种三芯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冷缩终端头制作方法 | |
EP2466708A1 (en) | Stress control device | |
US1987971A (en) | Electrical cable joint | |
JP2001231123A (ja) | 遮水型常温収縮性補強絶縁筒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接続部 | |
JP3246797U (ja) | ケーブル | |
JP6186384B2 (ja) | 導体接続管 | |
CN220358803U (zh) | 隔离配件 | |
CN212412737U (zh) | 一种带铠装的热缩中间接头 | |
CN211579569U (zh) | 融合式冷缩中间接头 | |
CN111799712A (zh) | 冷缩电缆附件外缠玻纤带的中间接头安装工艺 | |
US1689323A (en) | Cable joint | |
JP2002300708A (ja) | 絶縁被覆構造及び絶縁被覆方法 | |
JPH06209510A (ja) | ケーブル端末処理工具及び端末処理方法 | |
JP2928017B2 (ja) | 扇形導体のスリーブ接続方法 | |
JPH0328135B2 (zh) | ||
JP2001189111A (ja) | コルゲートシースケーブル及びコルゲートシース除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