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0236A - 光學成像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0236A
TW202240236A TW111124969A TW111124969A TW202240236A TW 202240236 A TW202240236 A TW 202240236A TW 111124969 A TW111124969 A TW 111124969A TW 111124969 A TW111124969 A TW 111124969A TW 202240236 A TW202240236 A TW 2022402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imaging
coefficient
refractive p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4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一容
趙鏞主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0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023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2003/0093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具有折射力且具有凹的像側表面;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第六透鏡,具有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側表面;以及第七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像側表面。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具有自物側依次設置的總共七個透鏡,且其中滿足-4 < f2/f < -1,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Description

光學成像系統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光學成像系統。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0年6月4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中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0-0067933號的優先權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全部目的併入本案供參考。
可攜式終端裝置可被設計成包括照相機,所述照相機包括設置有多個透鏡以執行視訊呼叫及對物體成像的光學成像系統。
由於在可攜式終端裝置中可能需要增加照相機的功能,因此對用於可攜式終端裝置的具有高解析度的照相機的需求越來越大。
由於可攜式終端裝置可被設計成具有減小的尺寸,因此用於可攜式終端裝置的照相機可能需要具有減小的尺寸。
因此,可能有必要開發一種具有減小的尺寸及高解析度的光學成像系統。
上述資訊僅被呈現作為背景資訊,以幫助理解本揭露。關於上述中的任何一者是否可適用作為關於本揭露的先前技術,沒有作出確定,並且沒有作出斷言。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的範圍。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自物側依次設置,其中滿足TTL/(2*IMG HT) ≦ 0.6,其中TTL是光軸上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的距離,且IMG HT是所述影像感測器的所述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v2+v3+v4+v5)/v1 < 2,其中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v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阿貝數,v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阿貝數,且v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0 < f1/f < 1.8,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4 < f2/f < -1,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f3/f > 3,其中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f4/f| > 3,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f5/f| > 5,其中f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0 < f6/f < 2,其中f6是所述第六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2 < f7/f < 0,其中f7是所述第七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TTL/f < 1.2,且可滿足條件表達式BFL/f < 0.3,其中BFL是所述光軸上自所述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所述影像感測器的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f1/f2| < 1。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2 < f2/f3 < 0。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D1/f < 0.1,其中D1是所述光軸上自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距離。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84° < FOV < 92°,其中FOV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視場(field of view,FOV)。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Fno < 2.2,其中Fno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1 < f12/f < 2,其中f12是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的組合焦距。
所述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所述第三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所述第四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所述第六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所述第七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25 < v1-v2 < 45。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v1-v3 < 35。
可滿足條件表達式15 < v1-v5 < 25。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在所有圖式中且在詳細說明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指代相同的元件。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尺寸、比例及繪示。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闡述本揭露的實施例,然而應注意,實例不限於此。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揭露之後,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述的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而是可如將在理解本揭露之後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進行的操作以外,亦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省略對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特徵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理解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的實例僅用於示出在理解本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的實施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諸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元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反之,當一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元件的「部分」可包括整個元件或少於整個元件。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一項以及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二或更多項的任意組合;類似地,「...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一項以及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二或更多項的任意組合。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
在本文中,為易於說明,可使用例如「上方」、「上部的」、「下方」、「下部的」及類似用語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元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元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用語「上方」同時囊括視裝置空間定向而定的上方與下方兩種定向。所述裝置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要相應地進行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本說明的用語「包含(includes)」、「包括(comprises)」、「被配置成(configured to)」、「具有(has)」等規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步驟、操作、構件、元件、部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步驟、操作、構件、元件、部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將在理解本揭露之後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加以組合。此外,如將在理解本揭露之後顯而易見,儘管本文中所述實例具有多種配置,然而可能存在其他配置。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差,圖式中所示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述實例不限於圖式中所示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變化。
在以下透鏡配置圖中,出於說明目的,透鏡的厚度、尺寸及形狀可以稍微誇張的方式示出,例如,在透鏡配置圖中呈現的透鏡的球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狀僅作為實例示出,且形狀不限於此。
注意,在本文中,關於實例使用用語「可」(例如,關於實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而所有實例並非僅限於此。
第一透鏡指代最鄰近物側的透鏡,且第七透鏡指代最鄰近影像感測器的透鏡。
此外,第一表面(或物側表面)指代最鄰近物側的表面,且第二表面(或像側表面)指代最鄰近像側的表面。此外,透鏡的曲率半徑、厚度、距離、焦距或類似參數以毫米(mm)指示,且視場(FOV)以度指示。
在對透鏡的形狀的說明中,其中一個表面是凸的配置指示所述表面的近軸區域是凸的,其中一個表面是凹的配置指示所述表面的近軸區域是凹的,且其中一個表面是平面的配置指示所述表面的近軸區域是平面的。因此,即使當闡述透鏡的一個表面是凸的時,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凹的。相似地,即使當闡述透鏡的一個表面是凹的時,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凸的。此外,即使當闡述透鏡的一個表面是平面的時,透鏡的邊緣亦可為凸的或凹的。
近軸區域指代近接於光軸、包括所述光軸的狹窄區域。
本揭露的一個態樣是提供一種可實施高解析度且可具有減小的尺寸的光學成像系統。
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七個透鏡。
舉例而言,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自物側依次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可沿光軸彼此間隔開預先確定的距離。
然而,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不僅包括七個透鏡,例如,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其他元件。
舉例而言,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用於將物體的入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的影像感測器。
此外,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用於阻擋紅外線的紅外濾波器(在下文中稱為濾波器)。第七透鏡與影像感測器之間可設置有濾波器。
此外,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用於調節光量的光闌。
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中所包括的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此外,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非球面表面。此外,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至少一個非球面表面。
換言之,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中的每一者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的非球面表面可由方程式1表達。
[方程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在方程式1中,「c」是透鏡的曲率(曲率半徑的倒數),「k」是圓錐常數,且「Y」是自透鏡的非球面表面上的某一點至光軸的距離。「A至P」是非球面常數,且「Z」是非球面表面上某一點至非球面表面的頂點的距離。
包括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分別具有正的折射力、負的折射力、正的折射力、負的折射力、正的折射力、正的折射力及負的折射力,或者可分別具有正的折射力、負的折射力、正的折射力、負的折射力、負的折射力、正的折射力及負的折射力。
示例性實施例中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如下條件表達式中的至少一者: [條件表達式1] 0 < f1/f < 1.8 [條件表達式2] 25 < v1-v2 < 45 [條件表達式3] v1-v3 < 35 [條件表達式4] 15 < v1-v5 < 25 [條件表達式5] (v2+v3+v4+v5)/v1 < 2 [條件表達式6] -4 < f2/f < -1 [條件表達式7] f3/f > 3 [條件表達式8] |f4/f| > 3 [條件表達式9] |f5/f| > 5 [條件表達式10] 0 < f6/f < 2 [條件表達式11] -2 < f7/f < 0 [條件表達式12] TTL/f < 1.2 [條件表達式13] |f1/f2| < 1 [條件表達式14] -2 < f2/f3 < 0 [條件表達式15] BFL/f < 0.3 [條件表達式16] D1/f < 0.1 [條件表達式17] 84° < FOV < 92° [條件表達式18] Fno < 2.2 [條件表達式19] TTL/(2*IMG HT) ≦ 0.6 [條件表達式20] 1 < f12/f < 2
在條件表達式中,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f7是第七透鏡的焦距,且f12是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的組合焦距。
v1是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2是第二透鏡的阿貝數,v3是第三透鏡的阿貝數,且v5是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TTL是光軸上自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的距離,BFL是光軸上自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的距離,D1是光軸上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與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之間的距離,且IMG HT是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FOV是光學成像系統的視場,且Fno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
在以下說明中,將闡述示例性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所包括的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
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此外,第一透鏡可具有朝向物側凸起的彎月面形狀。換言之,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二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此外,第二透鏡可具有朝向物側凸起的彎月面形狀。換言之,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三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此外,第三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凸的。換言之,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凸的。
作為另一選擇,第三透鏡可具有朝向物側凸起的彎月面形狀。換言之,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四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此外,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凹的。換言之,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五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此外,第五透鏡可具有朝向物側凸起的彎月面形狀。換言之,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五透鏡可具有形成於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的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六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此外,第六透鏡可具有朝向物側凸起的彎月面形狀。換言之,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六透鏡可具有形成於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的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七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此外,第七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凹的。換言之,第七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舉例而言,第七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第七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七透鏡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第七透鏡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可由具有彼此不同的光學性質的塑膠材料形成,且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可由具有彼此不同的光學性質的塑膠材料形成。此外,第一透鏡至第三透鏡可由具有彼此不同的光學性質的塑膠材料形成。
同時,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中的至少三者可具有大於1.64的折射率。
此外,第一透鏡至第七透鏡中的至少兩者可具有大於1.66的折射率。
在第一透鏡至第四透鏡中,具有負的折射力的透鏡可具有大於1.66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二透鏡及第四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可具有大於1.66的折射率。
此外,在第一透鏡至第四透鏡中,設置於具有大於1.66的折射率的透鏡之間的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可具有大於1.64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及大於1.64的折射率。
將參照圖1闡述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實例。
第一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及第七透鏡17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括光闌、濾波器180及影像感測器190。
每一透鏡的透鏡特性(曲率半徑、透鏡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及焦距)在下表1中指示。
[表1]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或距離 折射率 阿貝數 焦距
S1 第一透鏡 2.29841 0.76239 1.547 56.1 5.58
S2 8.22112 0.11438         
S3 第二透鏡 6.38617 0.21051 1.680 19.2 -14.45
S4 3.81806 0.46482         
S5 第三透鏡 25.87199 0.43025 1.642 23.9 31.85
S6 -96.68416 0.30698         
S7 第四透鏡 -65.14354 0.27550 1.680 19.2 -21.80
S8 19.20686 0.34914         
S9 第五透鏡 9.76229 0.37269 1.571 37.4 44.20
S10 15.69514 0.59161         
S11 第六透鏡 3.17056 0.46896 1.547 56.1 8.00
S12 10.95091 1.26839         
S13 第七透鏡 -9.64588 0.41100 1.547 56.1 -4.33
S14 3.17913 0.10832         
S15 濾波器 無窮大 0.11000 1.519 64.2   
S16 無窮大 0.72206         
S17 成像平面 無窮大            
第一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為6.17毫米,f12為8.10毫米,Fno為2.1,FOV為86.8°,且IMG HT為6毫米。
f12是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的組合焦距,Fno是表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亮度的數字,FOV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視場,且IMG HT是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在第一實例中,第一透鏡11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1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一透鏡1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12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1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二透鏡1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13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第三透鏡13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凸的。
第四透鏡14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四透鏡14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15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1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五透鏡1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此外,第五透鏡15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1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五透鏡1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六透鏡16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六透鏡1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六透鏡1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1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1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六透鏡1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七透鏡17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七透鏡1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1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七透鏡17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此外,第七透鏡17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如表2中所示,第一透鏡110至第七透鏡17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舉例而言,第一透鏡110至第七透鏡170中的每一者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二者均可為非球面的。
[表2]
   S1 S2 S3 S4 S5 S6 S7
圓錐常數(K) -0.83 15.36 16.18 3.88 -95.00 99.00 99.00
第四係數(A) -0.01 -0.06 -0.08 -0.07 0.00 0.02 0.04
第六係數(B) 0.17 0.43 0.35 0.62 -0.12 -0.34 -0.49
第八係數(C) -0.78 -3.03 -2.16 -4.74 0.60 1.83 1.86
第十係數(D) 2.32 13.58 9.86 23.57 -1.95 -6.58 -4.69
第十二係數(E) -4.74 -39.95 -30.68 -77.17 4.25 16.36 8.05
第十四係數(F) 6.88 80.55 66.65 173.86 -6.35 -28.77 -9.64
第十六係數(G) -7.21 -114.48 -103.41 -277.74 6.59 36.40 8.15
第十八係數(H) 5.53 116.48 115.99 319.76 -4.72 -33.39 -4.86
第二十係數(J) -3.09 -85.17 -94.19 -266.37 2.26 22.20 2.00
第二十二係數(L) 1.25 44.37 54.83 159.17 -0.66 -10.58 -0.54
第二十四係數(M) -0.36 -16.06 -22.29 -66.52 0.08 3.51 0.08
第二十六係數(N) 0.07 3.84 6.01 18.47 0.01 -0.77 0.00
第二十八係數(O) -0.01 -0.54 -0.97 -3.06 -0.01 0.10 0.00
第三十係數(P) 0.00 0.03 0.07 0.23 0.00 -0.01 0.00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圓錐常數(K) 93.86 13.88 -54.79 -6.27 -2.72 -3.31 -18.40
第四係數(A) 0.00 -0.05 -0.07 0.02 0.05 -0.08 -0.05
第六係數(B) -0.15 -0.01 0.01 -0.03 -0.03 0.05 0.02
第八係數(C) 0.41 0.07 0.02 0.01 0.01 -0.02 -0.01
第十係數(D) -0.76 -0.10 -0.02 -0.01 0.00 0.01 0.00
第十二係數(E) 0.95 0.09 0.01 0.00 0.00 0.00 0.00
第十四係數(F) -0.83 -0.06 -0.01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六係數(G) 0.52 0.03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八係數(H) -0.23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係數(J) 0.0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二係數(L)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四係數(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六係數(N)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八係數(O)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三十係數(P)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另外,以上第一實例中闡述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如圖2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將參照圖3闡述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實例。
第二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包含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及第七透鏡27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括光闌、濾波器280及影像感測器290。
每一透鏡的透鏡特性(曲率半徑、透鏡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及焦距)在下表3中指示。
[表3]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或距離 折射率 阿貝數 焦距
S1 第一透鏡 2.28849 0.76330 1.547 56.1 5.55
S2 8.20854 0.11509         
S3 第二透鏡 6.35935 0.21000 1.680 19.2 -14.36
S4 3.79882 0.45821         
S5 第三透鏡 26.99476 0.42935 1.642 23.9 31.63
S6 -81.29169 0.30492         
S7 第四透鏡 -64.86509 0.27801 1.680 19.2 -21.77
S8 19.19682 0.35142         
S9 第五透鏡 9.71006 0.37424 1.571 37.4 44.77
S10 15.43466 0.59445         
S11 第六透鏡 3.13158 0.48624 1.547 56.1 8.01
S12 10.38317 1.24176         
S13 第七透鏡 -9.93485 0.41013 1.547 56.1 -4.36
S14 3.17888 0.10286         
S15 濾波器 無窮大 0.11000 1.519 64.2   
S16 無窮大 0.72000         
S17 成像平面 無窮大            
第二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為6.14毫米,f12為8.06毫米,Fno為2.09,FOV為86.9°,且IMG HT為6毫米。
f12、Fno、FOV及IMG HT的定義如第一實例中一樣。
在第二實例中,第一透鏡21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2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一透鏡2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22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2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二透鏡2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23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第三透鏡23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凸的。
第四透鏡24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四透鏡24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25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2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五透鏡2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此外,第五透鏡25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2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五透鏡2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六透鏡26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六透鏡2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六透鏡2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2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2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六透鏡2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七透鏡27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七透鏡2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2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七透鏡27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此外,第七透鏡27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如表4中所示,第一透鏡210至第七透鏡27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舉例而言,第一透鏡210至第七透鏡270中的每一者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二者均可為非球面的。
[表4]
   S1 S2 S3 S4 S5 S6 S7
圓錐常數(K) -0.83 15.47 16.23 3.90 -94.97 99.00 99.00
第四係數(A) -0.02 -0.07 -0.10 -0.07 0.00 0.02 0.04
第六係數(B) 0.21 0.57 0.65 0.65 -0.17 -0.30 -0.49
第八係數(C) -0.95 -3.65 -4.48 -4.94 0.99 1.42 1.90
第十係數(D) 2.76 15.04 21.09 24.79 -3.83 -4.65 -4.94
第十二係數(E) -5.39 -41.34 -67.10 -82.98 10.22 10.64 8.86
第十四係數(F) 7.28 78.79 148.90 192.85 -19.37 -17.45 -11.22
第十六係數(G) -6.96 -106.79 -235.74 -319.73 26.55 20.82 10.21
第十八係數(H) 4.75 104.35 269.41 383.55 -26.55 -18.19 -6.71
第二十係數(J) -2.31 -73.67 -222.52 -333.80 19.35 11.61 3.17
第二十二係數(L) 0.78 37.22 131.48 208.68 -10.14 -5.34 -1.05
第二十四係數(M) -0.18 -13.11 -54.14 -91.31 3.72 1.72 0.24
第二十六係數(N) 0.03 3.06 14.75 26.53 -0.91 -0.37 -0.03
第二十八係數(O) 0.00 -0.42 -2.39 -4.60 0.13 0.05 0.00
第三十係數(P) 0.00 0.03 0.17 0.36 -0.01 0.00 0.00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圓錐常數(K) 94.77 13.99 -58.84 -6.41 -8.72 -2.03 -17.14
第四係數(A) 0.00 -0.05 -0.07 0.02 0.05 -0.09 -0.05
第六係數(B) -0.15 -0.01 0.01 -0.03 -0.03 0.05 0.02
第八係數(C) 0.37 0.06 0.02 0.02 0.01 -0.02 -0.01
第十係數(D) -0.63 -0.07 -0.01 -0.01 0.00 0.01 0.00
第十二係數(E) 0.71 0.06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四係數(F) -0.54 -0.03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六係數(G) 0.26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八係數(H) -0.07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係數(J)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二係數(L)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四係數(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六係數(N)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八係數(O)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三十係數(P)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另外,以上第二實例中闡述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如圖4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將參照圖5闡述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三實例。
第三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包含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及第七透鏡37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括光闌、濾波器380及影像感測器390。
每一透鏡的透鏡特性(曲率半徑、透鏡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及焦距)在下表5中指示。
[表5]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或距離 折射率 阿貝數 焦距
S1 第一透鏡 2.29153 0.77274 1.547 56.1 5.55
S2 8.23456 0.10919         
S3 第二透鏡 6.40025 0.21000 1.680 19.2 -14.39
S4 3.81715 0.45841         
S5 第三透鏡 21.37334 0.41688 1.642 23.9 32.50
S6 -850.29506 0.32297         
S7 第四透鏡 -71.39633 0.28900 1.680 19.2 -22.37
S8 19.34188 0.35230         
S9 第五透鏡 9.74308 0.37428 1.571 37.4 56.83
S10 13.72711 0.57535         
S11 第六透鏡 3.08993 0.49707 1.547 56.1 7.65
S12 11.16346 1.23182         
S13 第七透鏡 -9.63838 0.41000 1.547 56.1 -4.28
S14 3.13516 0.10000         
S15 濾波器 無窮大 0.11000 1.519 64.2   
S16 無窮大 0.72000         
S17 成像平面 無窮大            
第三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為6.14毫米,f12為8.05毫米,Fno為2.07,FOV為86.8°,且IMG HT為6毫米。
f12、Fno、FOV及IMG HT的定義如第一實例中一樣。
在第三實例中,第一透鏡31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3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一透鏡3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32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3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二透鏡3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33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第三透鏡33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凸的。
第四透鏡34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四透鏡34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35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3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五透鏡3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此外,第五透鏡35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3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五透鏡3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六透鏡36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六透鏡3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六透鏡3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3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3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六透鏡3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七透鏡37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七透鏡3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3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七透鏡37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此外,第七透鏡37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如表6中所示,第一透鏡310至第七透鏡37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舉例而言,第一透鏡310至第七透鏡370中的每一者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二者均可為非球面的。
[表6]
   S1 S2 S3 S4 S5 S6 S7
圓錐常數(K) -0.83 15.73 16.24 3.84 -95.00 99.00 99.00
第四係數(A) -0.02 -0.06 -0.08 -0.06 0.00 0.02 0.05
第六係數(B) 0.19 0.42 0.37 0.42 -0.13 -0.35 -0.57
第八係數(C) -0.86 -2.64 -2.22 -2.91 0.62 1.75 2.39
第十係數(D) 2.44 10.93 9.87 13.81 -1.83 -5.90 -6.73
第十二係數(E) -4.62 -30.18 -29.99 -43.57 3.53 13.71 13.05
第十四係數(F) 6.03 57.66 63.75 95.10 -4.40 -22.59 -17.95
第十六係數(G) -5.53 -78.21 -96.70 -147.94 3.22 26.84 17.85
第十八係數(H) 3.58 76.37 105.77 166.68 -0.71 -23.20 -12.95
第二十係數(J) -1.62 -53.83 -83.48 -136.56 -1.11 14.57 6.85
第二十二係數(L) 0.50 27.12 47.03 80.65 1.35 -6.57 -2.60
第二十四係數(M) -0.10 -9.52 -18.42 -33.48 -0.75 2.07 0.69
第二十六係數(N) 0.01 2.21 4.76 9.27 0.24 -0.43 -0.12
第二十八係數(O) 0.00 -0.31 -0.73 -1.54 -0.04 0.05 0.01
第三十係數(P) 0.00 0.02 0.05 0.12 0.00 0.00 0.00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圓錐常數(K) 95.22 13.62 -69.03 -6.30 -1.63 -1.29 -19.37
第四係數(A) 0.00 -0.05 -0.08 0.02 0.04 -0.10 -0.06
第六係數(B) -0.14 0.00 0.02 -0.02 -0.02 0.07 0.03
第八係數(C) 0.38 0.04 0.00 0.01 0.00 -0.03 -0.01
第十係數(D) -0.70 -0.06 0.00 0.00 0.00 0.01 0.00
第十二係數(E) 0.90 0.05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四係數(F) -0.82 -0.03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六係數(G) 0.53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八係數(H) -0.25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係數(J) 0.08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二係數(L)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四係數(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六係數(N)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八係數(O)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三十係數(P)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另外,以上第三實例中闡述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如圖6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將參照圖7闡述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四實例。
第四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及第七透鏡47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括光闌、濾波器480及影像感測器490。
每一透鏡的透鏡特性(曲率半徑、透鏡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及焦距)在下表7中指示。
[表7]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或距離 折射率 阿貝數 焦距
S1 第一透鏡 2.30304 0.76509 1.547 56.1 5.55
S2 8.42496 0.09930         
S3 第二透鏡 6.28862 0.21000 1.680 19.2 -15.01
S4 3.83778 0.46488         
S5 第三透鏡 25.14324 0.39999 1.642 23.9 35.89
S6 -272.70980 0.34005         
S7 第四透鏡 -82.16734 0.27969 1.680 19.2 -22.63
S8 18.94624 0.37621         
S9 第五透鏡 9.98619 0.37957 1.571 37.4 90.92
S10 12.19270 0.56739         
S11 第六透鏡 2.96631 0.56695 1.547 56.1 6.98
S12 12.41193 1.15413         
S13 第七透鏡 -10.27520 0.41000 1.547 56.1 -4.15
S14 2.94704 0.10675         
S15 濾波器 無窮大 0.11000 1.519 64.2   
S16 無窮大 0.72000         
S17 成像平面 無窮大            
第四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為6.09毫米,f12為7.91毫米,Fno為7.91,FOV為87.3°,且IMG HT為6毫米。
f12、Fno、FOV及IMG HT的定義如第一實例中一樣。
在第四實例中,第一透鏡41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4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一透鏡4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42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4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二透鏡4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43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第三透鏡43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凸的。
第四透鏡44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四透鏡44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45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4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五透鏡4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此外,第五透鏡45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4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五透鏡4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六透鏡46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六透鏡4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六透鏡4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4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4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六透鏡4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七透鏡47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七透鏡4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4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七透鏡47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此外,第七透鏡47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如表8中所示,第一透鏡410至第七透鏡47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舉例而言,第一透鏡410至第七透鏡470中的每一者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二者均可為非球面的。
[表8]
   S1 S2 S3 S4 S5 S6 S7
圓錐常數(K) -0.86 15.41 16.23 3.99 -95.00 99.00 99.00
第四係數(A) 0.00 -0.07 -0.09 -0.04 0.00 0.01 0.04
第六係數(B) 0.09 0.46 0.56 0.24 -0.10 -0.26 -0.54
第八係數(C) -0.31 -2.77 -3.80 -1.59 0.39 1.29 2.33
第十係數(D) 0.55 10.87 18.01 7.30 -0.94 -4.36 -6.72
第十二係數(E) -0.24 -28.35 -57.75 -21.68 1.19 10.15 13.23
第十四係數(F) -1.09 51.00 128.96 43.19 -0.11 -16.70 -18.37
第十六係數(G) 2.81 -65.00 -204.95 -59.13 -2.31 19.76 18.32
第十八係數(H) -3.52 59.54 234.46 56.03 4.36 -16.97 -13.24
第二十係數(J) 2.77 -39.31 -193.35 -36.29 -4.41 10.55 6.92
第二十二係數(L) -1.46 18.54 113.76 15.38 2.84 -4.70 -2.58
第二十四係數(M) 0.51 -6.09 -46.53 -3.79 -1.20 1.45 0.66
第二十六係數(N) -0.12 1.32 12.56 0.33 0.32 -0.30 -0.11
第二十八係數(O) 0.02 -0.17 -2.01 0.06 -0.05 0.04 0.01
第三十係數(P) 0.00 0.01 0.14 -0.01 0.00 0.00 0.00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圓錐常數(K) 92.99 14.34 -88.58 -6.39 -2.06 -0.83 -21.99
第四係數(A) -0.01 -0.06 -0.09 0.01 0.04 -0.11 -0.05
第六係數(B) -0.15 0.01 0.03 -0.01 0.00 0.08 0.03
第八係數(C) 0.49 0.03 0.01 0.00 -0.01 -0.04 -0.01
第十係數(D) -1.03 -0.06 -0.02 0.00 0.01 0.01 0.00
第十二係數(E) 1.51 0.04 0.02 0.00 0.00 0.00 0.00
第十四係數(F) -1.57 -0.02 -0.01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六係數(G) 1.19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八係數(H) -0.6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係數(J) 0.2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二係數(L) -0.08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四係數(M)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六係數(N)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八係數(O)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三十係數(P)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另外,以上第四實例中闡述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如圖8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將參照圖9闡述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五實例。
第五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包含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及第七透鏡570的光學系統,且可更包括光闌、濾波器580及影像感測器590。
每一透鏡的透鏡特性(曲率半徑、透鏡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及焦距)在下表9中指示。
[表9]
表面編號 備註 曲率半徑 厚度或距離 折射率 阿貝數 焦距
S1 第一透鏡 2.34050 0.74555 1.547 56.1 5.62
S2 8.72464 0.10851         
S3 第二透鏡 6.73780 0.21000 1.680 19.2 -15.33
S4 4.04021 0.46098         
S5 第三透鏡 18.53728 0.38427 1.642 23.9 30.52
S6 343.70020 0.34399         
S7 第四透鏡 -57.20565 0.27000 1.680 19.2 -20.73
S8 18.72890 0.38351         
S9 第五透鏡 10.17700 0.41037 1.571 37.4 -215.82
S10 9.26311 0.53719         
S11 第六透鏡 2.77358 0.67928 1.547 56.1 6.23
S12 13.64237 1.09911         
S13 第七透鏡 -10.91942 0.41000 1.547 56.1 -4.40
S14 3.12607 0.12724         
S15 濾波器 無窮大 0.11000 1.519 64.2   
S16 無窮大 0.72000         
S17 成像平面 無窮大            
第五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為6.01毫米,f12為8毫米,Fno為2.06,FOV為88°,且IMG HT為6毫米。
f12、Fno、FOV及IMG HT的定義如第一實例中一樣。
在第五實例中,第一透鏡51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5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一透鏡5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二透鏡52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5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二透鏡5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三透鏡53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且第三透鏡5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的,且第三透鏡5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四透鏡54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四透鏡54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凹的。
第五透鏡55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五透鏡5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五透鏡5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此外,第五透鏡55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五透鏡55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五透鏡55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六透鏡560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六透鏡5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第六透鏡5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六透鏡5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六透鏡56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凸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凹的。此外,第六透鏡56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第七透鏡570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第七透鏡5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
第七透鏡5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可形成有至少一個拐點。舉例而言,第七透鏡570的第一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此外,第七透鏡570的第二表面在近軸區域中可為凹的,且在除近軸區域之外的部分中可為凸的。
如表10中所示,第一透鏡510至第七透鏡57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舉例而言,第一透鏡510至第七透鏡570中的每一者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二者均可為非球面的。
[表10]
   S1 S2 S3 S4 S5 S6 S7
圓錐常數(K) -0.90 17.11 16.33 3.48 -94.71 99.00 99.00
第四係數(A) -0.02 -0.02 -0.04 -0.04 0.01 -0.02 0.02
第六係數(B) 0.20 0.01 -0.10 0.17 -0.15 0.04 -0.37
第八係數(C) -0.86 -0.36 1.12 -1.05 0.72 -0.16 1.69
第十係數(D) 2.46 2.59 -5.83 4.16 -2.30 0.08 -5.10
第十二係數(E) -4.70 -9.42 20.21 -9.55 5.03 1.09 10.34
第十四係數(F) 6.16 21.62 -48.43 11.74 -7.65 -4.09 -14.55
第十六係數(G) -5.52 -33.77 82.17 -3.12 8.23 7.66 14.54
第十八係數(H) 3.31 37.11 -100.08 -13.80 -6.31 -9.07 -10.42
第二十係數(J) -1.23 -29.02 87.76 25.13 3.43 7.23 5.34
第二十二係數(L) 0.20 16.07 -54.90 -22.53 -1.30 -3.95 -1.93
第二十四係數(M) 0.04 -6.15 23.90 12.26 0.33 1.46 0.47
第二十六係數(N) -0.03 1.55 -6.87 -4.11 -0.05 -0.35 -0.07
第二十八係數(O) 0.01 -0.23 1.17 0.78 0.00 0.05 0.01
第三十係數(P) 0.00 0.02 -0.09 -0.07 0.00 0.00 0.00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圓錐常數(K) 91.17 13.47 -95.64 -6.89 -5.00 -0.96 -20.11
第四係數(A) -0.03 -0.08 -0.10 0.01 0.04 -0.06 -0.02
第六係數(B) -0.01 0.06 0.08 -0.01 -0.02 0.02 0.00
第八係數(C) 0.02 -0.03 -0.06 0.00 0.00 -0.01 0.00
第十係數(D) -0.05 -0.02 0.04 0.00 0.00 0.00 0.00
第十二係數(E) 0.09 0.06 -0.02 0.00 0.00 0.00 0.00
第十四係數(F) -0.09 -0.05 0.01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六係數(G) 0.05 0.03 0.00 0.00 0.00 0.00 0.00
第十八係數(H) -0.01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係數(J)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二係數(L)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四係數(M)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六係數(N)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二十八係數(O)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第三十係數(P)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另外,以上第五實例中闡述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如圖10中所示的像差特性。
表11列出第一實例至第五實例的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條件表達式的值。
[表11]
條件表達式 第一實例 第二實例 第三實例 第四實例 第五實例
0 < f1/f < 1.8 0.904 0.904 0.904 0.911 0.935
25 < v1-v2 < 45 36.9 36.9 36.9 36.9 36.9
v1-v3 < 35 32.2 32.2 32.2 32.2 32.2
15 < v1-v5 < 25 18.7 18.7 18.7 18.7 18.7
(v2+v3+v4+v5)/v1 < 2 1.777 1.777 1.777 1.777 1.777
-4 < f2/f < -1 -2.342 -2.339 -2.344 -2.465 -2.551
f3/f > 3 5.162 5.151 5.293 5.893 5.078
|f4/f| > 3 3.533 3.546 3.643 3.716 3.449
|f5/f| > 5 7.164 7.292 9.256 14.929 35.910
0 < f6/f < 2 1.297 1.305 1.246 1.146 1.037
-2 < f7/f < 0 -0.702 -0.710 -0.697 -0.681 -0.732
TTL/f < 1.2 1.129 1.132 1.132 1.141 1.165
|f1/f2| < 1 0.386 0.386 0.386 0.370 0.367
-2 < f2/f3 < 0 -0.454 -0.454 -0.443 -0.418 -0.502
BFL/f < 0.3 0.152 0.152 0.151 0.154 0.159
D1/f < 0.1 0.019 0.019 0.018 0.016 0.018
84° < FOV < 92° 86.8 86.9 86.8 87.3 88.0
Fno < 2.2 2.10 2.09 2.07 2.08 2.06
TTL/(2*IMG HT) ≦ 0.6 0.581 0.579 0.579 0.579 0.583
1 < f12/f < 2 1.313 1.313 1.311 1.299 1.331
根據前述示例性實施例,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實施高解析度,且可具有減小的尺寸。
儘管以上已示出並闡述了具體實例,然而將在理解本揭露之後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在該些實例中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欲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欲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執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及其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欲被理解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10、210、310、410、510:第一透鏡 120、220、320、420、520:第二透鏡 130、230、330、430、530:第三透鏡 140、240、340、440、540:第四透鏡 150、250、350、450、550:第五透鏡 160、260、360、460、560:第六透鏡 170、270、370、470、570:第七透鏡 180、280、380、480、580:濾波器 190、290、390、490、590:影像感測器 IMG HT: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圖1是示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一實例的圖。 圖2是示出圖1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性質的圖。 圖3是示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二實例的圖。 圖4是示出圖3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性質的圖。 圖5是示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三實例的圖。 圖6是示出圖5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性質的圖。 圖7是示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四實例的圖。 圖8是示出圖7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性質的圖。 圖9是示出光學成像系統的第五實例的圖。 圖10是示出圖9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性質的圖。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60:第六透鏡
170:第七透鏡
180:濾波器
190:影像感測器

Claims (23)

  1.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凸的物側表面以及凹的像側表面; 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凸的物側表面以及凹的像側表面; 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四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以及凹的像側表面; 第五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六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凸的物側表面以及凹的像側表面;以及 第七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以及凹的像側表面; 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具有自物側依次設置的總共七個透鏡, 其中滿足0 < f1/f < 1.8,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 其中滿足-4 < f2/f < -1,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f1/f2| < 1。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2 < f2/f3 < 0,其中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f4/f| > 3,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2 < f7/f < 0,其中f7是所述第七透鏡的焦距。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25 < v1-v2 < 45,其中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且v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v1-v3 < 35,其中v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BFL/f < 0.3,其中BFL是在光軸上自所述第七透鏡的所述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D1/f < 0.1,其中D1是在所述光軸上自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像側表面至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物側表面的距離。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三透鏡具有凸的像側表面。
  11.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凸的物側表面以及凹的像側表面; 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凸的物側表面以及凹的像側表面; 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四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以及凹的像側表面; 第五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 第六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凸的物側表面以及凹的像側表面;以及 第七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以及凹的像側表面; 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具有自物側依次設置的總共七個透鏡, 其中滿足0 < f1/f < 1.8,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其中滿足-4 < f2/f < -1,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且 其中滿足84° < FOV < 92°,其中FOV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視場。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f1/f2| < 1。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2 < f2/f3 < 0,其中f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f4/f| > 3、0 < f6/f < 2以及-2 < f7/f < 0,其中f4是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f6是所述第六透鏡的焦距,且f7是所述第七透鏡的焦距。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f5/f| > 5,其中f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f3/f > 3。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1 < f12/f < 2,其中f12是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的組合焦距。
  18.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25 < v1-v2 < 45以及v1-v3 < 35,其中v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且v3是所述第三透鏡的阿貝數。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15 < v1-v5 < 25,其中v5是所述第五透鏡的阿貝數。
  20.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BFL/f < 0.3以及D1/f < 0.1,其中BFL是在光軸上自所述第七透鏡的所述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D1是在所述光軸上自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像側表面至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物側表面的距離。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TTL/(2*IMG HT) ≦ 0.6,其中TTL是所述光軸上自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物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且IMG HT是所述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
  2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三透鏡具有凸的物側表面以及凹的像側表面,且所述第四透鏡具有凹的物側表面。
  2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三透鏡具有凸的物側表面,所述第五透鏡具有凸的物側表面以及凹的像側表面,且所述第七透鏡具有凹的物側表面。
TW111124969A 2020-06-04 2020-09-16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2402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67933 2020-06-04
KR1020200067933A KR102471468B1 (ko) 2020-06-04 2020-06-04 촬상 광학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0236A true TW202240236A (zh) 2022-10-16

Family

ID=767857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1817A TWI739599B (zh) 2020-06-04 2020-09-16 光學成像系統
TW110129030A TW202146972A (zh) 2020-06-04 2020-09-16 光學成像系統
TW111124969A TW202240236A (zh) 2020-06-04 2020-09-16 光學成像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1817A TWI739599B (zh) 2020-06-04 2020-09-16 光學成像系統
TW110129030A TW202146972A (zh) 2020-06-04 2020-09-16 光學成像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808919B2 (zh)
KR (3) KR102471468B1 (zh)
CN (4) CN213715586U (zh)
TW (3) TWI7395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9519A (zh) * 2021-07-12 2022-08-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5220196A (zh) * 2021-08-09 2022-10-2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EP4239387A4 (en) * 2022-01-13 2024-0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3360B2 (ja) 2012-11-21 2016-08-03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6376561B2 (ja) * 2014-10-29 2018-08-22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TWI560467B (en) 2015-04-10 2016-12-01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TWI640811B (zh) 2017-06-16 2018-1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系統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31382B (zh) 2017-07-19 2018-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系統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7490841B (zh) 2017-09-21 2020-06-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组
CN107678131B (zh) 2017-10-19 2020-03-20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900229A (zh) 2017-12-29 2022-01-0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KR102166130B1 (ko) * 2018-01-24 2020-10-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660196B (zh) 2018-03-30 2019-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64468B (zh) 2018-05-21 2019-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081311B1 (ko) 2018-05-29 2020-02-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4859518A (zh) 2018-05-29 2022-08-0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KR20200001452A (ko) * 2018-06-26 2020-01-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6814521B2 (ja) 2018-08-21 2021-01-2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20071270A (ja) 2018-10-29 2020-05-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031628B (zh) 2018-10-29 2023-08-0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片组
KR20200059534A (ko) 2018-11-21 2020-05-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DE102019100944B4 (de) 2019-01-15 2023-08-10 Leica Camera Aktiengesellschaft Fotografisches Objektiv mit wenigstens sechs Linsen
TWI679443B (zh) 2019-03-20 2019-1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650068B1 (ja) 2019-08-07 2020-02-19 OFILM.Japan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端末
CN118068531A (zh) * 2019-08-28 2024-05-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42996B (zh) 2019-09-27 2024-05-0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0780424B (zh) 2019-11-14 2022-10-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673309B (zh) 2019-11-14 2022-01-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703418B (zh) 2019-11-14 2024-06-1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908073A (zh) 2019-11-14 2020-03-2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KR102207280B1 (ko) * 2020-01-20 2021-01-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M598418U (zh) 2020-02-07 2020-07-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WO2021184290A1 (zh) * 2020-03-19 2021-09-2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1217663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502A (zh) 2021-12-07
TW202146973A (zh) 2021-12-16
KR102620543B1 (ko) 2024-01-03
KR102471468B1 (ko) 2022-11-28
US11808919B2 (en) 2023-11-07
TWI739599B (zh) 2021-09-11
KR20230035289A (ko) 2023-03-13
CN116560050A (zh) 2023-08-08
TW202146972A (zh) 2021-12-16
US20240019666A1 (en) 2024-01-18
KR102586084B1 (ko) 2023-10-05
US20210382273A1 (en) 2021-12-09
CN113759502B (zh) 2023-06-06
CN114563861A (zh) 2022-05-31
KR20210150918A (ko) 2021-12-13
KR20220161241A (ko) 2022-12-06
CN213715586U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66681B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201923408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240236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120996A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I807920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33734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300994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69714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42445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42241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31003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82412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309593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810080B (zh) 成像透鏡系統及電子裝置
TW202326212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36332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51488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38455U (zh) 成像透鏡系統與電子裝置
TW202326213A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電子裝置
TWM634897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316161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47458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51376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51461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349051A (zh) 光學成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