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68531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68531A
CN118068531A CN202410397641.9A CN202410397641A CN118068531A CN 118068531 A CN118068531 A CN 118068531A CN 202410397641 A CN202410397641 A CN 202410397641A CN 118068531 A CN118068531 A CN 1180685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optical
imaging lens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976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洋
贺凌波
赵烈烽
戴付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976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685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8068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85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光学成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八;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5.80mm<ImgH;以及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3.00<(CT5+CT7)/(CT7‑CT5)<7.00。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
分案申请声明
本申请是2019年08月28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光学成像镜头”、申请号为201910804371.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八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搭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成像镜头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人们追求便携式电子产品不断小型化、轻薄化。另一方面,人们要求搭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的成像镜头具有较高的拍摄清晰度。这需要配套使用的光学成像镜头同时满足小型化和高成像质量的要求。此外,传统的透镜数量较少的成像镜头很难实现大像面特性,不能较好地满足当前人们对于日常拍摄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成像镜头。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5.80mm<ImgH。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00<f7/f<2.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TTL/ImgH<1.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可满足:0.50<R16/R13<2.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00<R2/f<3.5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可满足:2.00<CT4/T45<5.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2.00<(R4+R2)/(R2-R4)<5.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可满足:3.00<(CT5+CT7)/(CT7-CT5)<7.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6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62可满足:9.00<(SAG62+SAG61)/(SAG62-SAG61)<20.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82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74<DT82/ImgH。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TD可满足:∑AT/TD<0.40。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正负属性相同,并与第五透镜的光焦度正负属性相反;光学成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八;其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5.80mm<ImgH;以及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3.00<(CT5+CT7)/(CT7-CT5)<7.00。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合理搭配光学系统中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可有效平衡光学系统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5.80mm<ImgH,具有较大的成像面,并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还满足3.00<(CT5+CT7)/(CT7-CT5)<7.00,合理设置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例关系,既有利于合理控制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空间占比,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组装工艺性,又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多片透镜,例如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的比例关系,并优化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彼此合理搭配,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轻薄化的同时,并具有较大成像面以及高的摄像清晰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八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这八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第八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合理搭配光学系统中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可有效平衡光学系统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TTL/ImgH<1.10,具体地,1.0<TTL/ImgH<1.10。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轻薄化和较大的成像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5.80mm<ImgH,具体地,5.80mm<ImgH<5.90mm。满足5.80mm<ImgH的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较大的成像面,并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00<f7/f<2.00,具体地,1.00<f7/f<1.60。合理设置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可以确保光学系统具有较高的像差矫正能力。同时,满足上述比例关系,还有利于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尺寸,避免镜头的光焦度过度集中。配合其他的透镜可使得镜头的像差可以得到更好的校正。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可满足:0.50<R16/R13<2.00。具体地,0.80<R16/R13<2.00。合理设置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将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00<R2/f<3.50,具体地,1.60<R2/f<3.10。将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设置在合理的数值范围内,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端具备足够的光线汇聚能力,来调整光束的聚焦位置,进而有效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体长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可满足:2.00<CT4/T45<5.00。具体地,2.40<CT4/T45<4.60。合理设置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比例关系,既有利于透镜尺寸均匀分布,保证镜头组装稳定性,又有利于减小整个光学系统像差,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体长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2.00<(R4+R2)/(R2-R4)<5.00。具体地,2.30<(R4+R2)/(R2-R4)<4.90。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矫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同时有利于实现各种像差的平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可满足:3.00<(CT5+CT7)/(CT7-CT5)<7.00。具体地,3.40<(CT5+CT7)/(CT7-CT5)<7.00。合理设置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例关系,既有利于合理控制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空间占比,保证光学成像镜头的组装工艺性,又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61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62可满足:9.00<(SAG62+SAG61)/(SAG62-SAG61)<20.00。具体地,9.40<(SAG62+SAG61)/(SAG62-SAG61)<19.70。合理设置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的比例关系,有利于调整光学成像镜头的主光线角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光学成像镜头的相对亮度,提升像面清晰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82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74<DT82/ImgH,具体地,0.74<DT82/ImgH<0.80。合理设置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以及其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在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大像面特性的同时,减小镜头体积。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TD可满足:∑AT/TD<0.40,具体地,0.35<∑AT/TD<0.40。控制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间距的比值小于0.4,既有利于合理控制透镜各表面之间的间隔,避免光线偏折过大,又有利于降低光学成像镜头的加工难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具有大像面、高分辨率、超薄等特性的光学成像镜头。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汇聚入射光线、降低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并提高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八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八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5.98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7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5.8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3.1°,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38。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5.4859E-04 -5.4631E-03 2.1986E-02 -5.8712E-02 9.0736E-02 -8.6074E-02 4.8974E-02 -1.5329E-02 2.0177E-03
S2 -1.3338E-02 1.4414E-02 -6.8589E-02 1.9237E-01 -3.2776E-01 3.5269E-01 -2.3224E-01 8.4880E-02 -1.3159E-02
S3 -1.5737E-02 1.7042E-02 -6.1473E-02 1.4473E-01 -2.2419E-01 2.3434E-01 -1.5859E-01 6.1798E-02 -1.0396E-02
S4 3.8511E-02 -5.4449E-02 3.6821E-02 -7.9497E-02 1.5315E-01 -1.7061E-01 1.0557E-01 -3.1414E-02 2.9367E-03
S5 -2.1181E-02 2.3272E-03 -8.0976E-03 5.7426E-04 1.9454E-02 8.4129E-03 -4.2442E-02 3.3753E-02 -8.8407E-03
S6 -1.8144E-02 1.0174E-02 -3.2428E-02 1.4686E-01 -3.1590E-01 4.4500E-01 -3.7265E-01 1.6729E-01 -3.0926E-02
S7 8.3027E-05 -2.9359E-02 7.1795E-02 -2.1537E-01 4.0395E-01 -4.6500E-01 3.2967E-01 -1.3354E-01 2.3733E-02
S8 1.8034E-02 -2.4543E-02 5.8504E-03 6.6601E-03 -1.9937E-02 1.9579E-02 -8.7810E-03 1.3406E-03 -1.2034E-06
S9 -1.5738E-02 1.1863E-02 -1.0163E-01 2.3838E-01 -3.1510E-01 2.5552E-01 -1.2469E-01 3.3885E-02 -4.0349E-03
S10 -3.7375E-02 -2.9621E-04 -8.5883E-03 8.8689E-03 -2.5185E-04 -4.9254E-03 4.0243E-03 -1.3087E-03 1.5285E-04
S11 -5.6058E-02 1.9753E-02 -4.0892E-03 -1.7633E-02 1.9797E-02 -1.1269E-02 3.7452E-03 -6.7710E-04 5.1655E-05
S12 -7.2998E-02 3.8383E-02 -1.4797E-02 9.6141E-04 1.4635E-03 -6.6794E-04 1.4419E-04 -1.6636E-05 8.1811E-07
S13 2.2214E-03 -3.0141E-02 1.4551E-02 -4.2019E-03 7.9042E-04 -1.0170E-04 9.2611E-06 -5.4882E-07 1.5305E-08
S14 1.8284E-02 -3.2808E-02 1.4104E-02 -3.6573E-03 6.1303E-04 -6.7197E-05 4.7167E-06 -1.9371E-07 3.5351E-09
S15 -2.5517E-02 1.3949E-02 -3.4159E-03 4.9878E-04 -4.5328E-05 2.6040E-06 -9.2368E-08 1.8524E-09 -1.6090E-11
S16 -3.2229E-02 1.1032E-02 -2.3566E-03 3.1676E-04 -2.7613E-05 1.5483E-06 -5.3629E-08 1.0439E-09 -8.7520E-12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6.01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7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5.8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2.5°,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38。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3
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4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6.00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7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5.8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2.5°,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37。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
表5
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6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8.7349E-04 -2.6918E-03 1.2110E-02 -3.6320E-02 5.9804E-02 -6.0218E-02 3.5932E-02 -1.1782E-02 1.6146E-03
S2 -3.8491E-03 -1.2194E-02 3.1654E-02 -6.2915E-02 8.4323E-02 -7.1109E-02 3.4725E-02 -8.8048E-03 8.6874E-04
S3 2.3264E-03 -1.7429E-02 4.0069E-02 -6.4279E-02 8.5625E-02 -8.1254E-02 4.7551E-02 -1.4999E-02 1.9274E-03
S4 8.5195E-03 -4.9943E-02 8.3201E-02 -1.5877E-01 2.8332E-01 -3.4275E-01 2.4876E-01 -9.8118E-02 1.6040E-02
S5 -2.2257E-02 -2.8691E-02 4.5527E-02 -4.8276E-02 1.2408E-01 -1.9197E-01 1.5614E-01 -6.5376E-02 1.0926E-02
S6 -6.5750E-04 -2.1538E-02 6.8175E-02 -1.3663E-01 2.6925E-01 -3.1624E-01 2.0798E-01 -6.9718E-02 8.9514E-03
S7 2.2356E-03 -1.6702E-03 -1.4008E-01 4.3198E-01 -7.9417E-01 9.1937E-01 -6.5208E-01 2.5747E-01 -4.3102E-02
S8 -6.5607E-03 8.2470E-02 -2.9449E-01 5.3148E-01 -6.3159E-01 4.9642E-01 -2.4722E-01 7.0193E-02 -8.6613E-03
S9 -7.1043E-02 1.3871E-01 -3.1083E-01 4.6875E-01 -4.7411E-01 3.2392E-01 -1.4151E-01 3.5256E-02 -3.8078E-03
S10 -7.6262E-02 8.5295E-02 -1.2917E-01 1.4466E-01 -1.0985E-01 5.6631E-02 -1.8237E-02 3.2233E-03 -2.3661E-04
S11 -8.1653E-02 5.8181E-02 -4.1609E-02 1.1808E-02 1.8800E-03 -3.0905E-03 1.1411E-03 -1.7682E-04 9.3784E-06
S12 -9.4416E-02 7.0487E-02 -4.1969E-02 1.6447E-02 -4.3804E-03 7.4077E-04 -6.4457E-05 9.5034E-07 1.5653E-07
S13 -1.5093E-02 -1.0510E-02 3.0338E-03 -3.3716E-04 5.1010E-06 -2.4278E-06 1.2901E-06 -1.5003E-07 5.4022E-09
S14 2.1077E-02 -2.8593E-02 1.0441E-02 -2.3286E-03 3.4552E-04 -3.4126E-05 2.1531E-06 -7.8347E-08 1.2477E-09
S15 -2.5106E-02 1.3772E-02 -3.3502E-03 4.9026E-04 -4.5049E-05 2.6346E-06 -9.5613E-08 1.9692E-09 -1.7621E-11
S16 -2.8053E-02 8.3843E-03 -1.5806E-03 1.8348E-04 -1.3372E-05 5.7713E-07 -1.2261E-08 4.2676E-11 1.7088E-12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5.98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7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5.8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2.7°,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37。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7
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8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9.5454E-04 -2.7083E-03 1.5737E-02 -5.1394E-02 9.1839E-02 -9.8557E-02 6.2219E-02 -2.1427E-02 3.0865E-03
S2 -5.9860E-03 -1.0977E-02 4.1837E-02 -1.0202E-01 1.6178E-01 -1.6494E-01 1.0389E-01 -3.7233E-02 5.8825E-03
S3 -9.1810E-04 -1.3916E-02 5.6501E-02 -1.2736E-01 2.0140E-01 -2.1133E-01 1.3779E-01 -5.0564E-02 8.0562E-03
S4 -1.7169E-03 -4.0210E-02 7.9830E-02 -1.6191E-01 2.9734E-01 -3.7307E-01 2.8153E-01 -1.1588E-01 1.9947E-02
S5 -2.0041E-02 -4.5369E-02 9.2719E-02 -1.5982E-01 3.1347E-01 -4.1276E-01 3.1893E-01 -1.3335E-01 2.3150E-02
S6 -1.4729E-03 -2.5335E-02 7.9579E-02 -1.7346E-01 3.4837E-01 -4.2623E-01 2.9905E-01 -1.1003E-01 1.6260E-02
S7 -9.5385E-04 8.5477E-03 -1.7031E-01 5.0916E-01 -9.3323E-01 1.0809E+00 -7.6920E-01 3.0598E-01 -5.1799E-02
S8 -1.4296E-02 8.0260E-02 -2.8982E-01 5.4642E-01 -6.6987E-01 5.4125E-01 -2.7634E-01 8.0137E-02 -1.0051E-02
S9 -6.8581E-02 9.8992E-02 -2.2631E-01 3.5048E-01 -3.5760E-01 2.5281E-01 -1.1681E-01 3.0931E-02 -3.5362E-03
S10 -6.2766E-02 5.3623E-02 -8.8194E-02 1.0781E-01 -8.6579E-02 4.7523E-02 -1.6284E-02 3.0364E-03 -2.3316E-04
S11 -5.4672E-02 3.3591E-02 -2.4466E-02 2.2353E-03 5.6790E-03 -4.0365E-03 1.2801E-03 -1.8676E-04 9.3944E-06
S12 -7.6196E-02 5.3963E-02 -2.9902E-02 9.9497E-03 -1.9232E-03 1.1025E-04 4.0400E-05 -9.2607E-06 5.9736E-07
S13 -1.4884E-02 -1.1834E-02 3.3641E-03 -2.3279E-04 -6.4330E-05 1.2173E-05 -1.7713E-07 -8.0316E-08 4.2060E-09
S14 2.0834E-02 -3.1898E-02 1.2163E-02 -2.7730E-03 4.1496E-04 -4.0977E-05 2.5741E-06 -9.3242E-08 1.4822E-09
S15 -2.2877E-02 1.2194E-02 -2.8813E-03 4.1530E-04 -3.7769E-05 2.1867E-06 -7.8381E-08 1.5878E-09 -1.3887E-11
S16 -2.5805E-02 7.5927E-03 -1.3974E-03 1.5543E-04 -1.0533E-05 3.9402E-07 -5.2281E-09 -1.0078E-10 2.8777E-12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6.00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7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5.8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2.6°,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37。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9
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0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6.02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TTL=6.70mm,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5.8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42.5°,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2.38。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
表11
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面号 A4 A6 A8 A10 A12 A14 A16 A18 A20
S1 9.6694E-04 -5.6334E-03 2.2932E-02 -5.9391E-02 9.1857E-02 -8.9237E-02 5.2613E-02 -1.7241E-02 2.3928E-03
S2 -7.9907E-03 -9.2431E-04 -9.7551E-03 4.5710E-02 -9.0757E-02 1.0330E-01 -6.9048E-02 2.4744E-02 -3.6154E-03
S3 -1.2194E-02 -4.4875E-03 2.7146E-03 2.7227E-02 -6.3244E-02 7.3706E-02 -5.1365E-02 1.9829E-02 -3.1843E-03
S4 2.2999E-02 -7.9150E-02 1.1490E-01 -1.7080E-01 2.5771E-01 -2.8512E-01 1.9060E-01 -6.8484E-02 1.0125E-02
S5 -2.3875E-02 -2.5438E-02 5.1990E-02 -4.9368E-02 9.9985E-02 -1.4493E-01 1.0772E-01 -3.9369E-02 5.5174E-03
S6 -3.8977E-03 -1.1983E-02 2.7282E-02 -5.8720E-03 2.6648E-02 -5.4718E-02 4.1036E-02 -1.1291E-02 4.1168E-04
S7 9.9390E-03 -9.3639E-03 -9.3166E-02 2.6610E-01 -4.5909E-01 5.1041E-01 -3.5600E-01 1.4033E-01 -2.3582E-02
S8 -3.3336E-02 1.2128E-01 -3.4927E-01 6.1062E-01 -7.2740E-01 5.7477E-01 -2.8858E-01 8.3004E-02 -1.0419E-02
S9 -8.1069E-02 1.5185E-01 -3.2943E-01 5.0957E-01 -5.3507E-01 3.7652E-01 -1.6862E-01 4.3101E-02 -4.7922E-03
S10 -7.4430E-02 8.0735E-02 -1.3086E-01 1.5796E-01 -1.2872E-01 7.0108E-02 -2.3566E-02 4.3244E-03 -3.2907E-04
S11 -8.7352E-02 6.9253E-02 -5.3635E-02 2.4007E-02 -6.4144E-03 4.3503E-04 2.2656E-04 -4.4025E-05 1.1069E-06
S12 -8.8094E-02 6.5439E-02 -3.9361E-02 1.6941E-02 -5.4480E-03 1.2312E-03 -1.7640E-04 1.4039E-05 -4.6732E-07
S13 -1.5662E-02 -8.9905E-03 2.2351E-03 -1.0557E-04 -3.5989E-05 2.3691E-06 8.8757E-07 -1.2664E-07 4.7364E-09
S14 2.4948E-02 -2.7015E-02 9.0288E-03 -1.9092E-03 2.7534E-04 -2.6972E-05 1.7193E-06 -6.4311E-08 1.0695E-09
S15 -2.5414E-02 1.4221E-02 -3.5634E-03 5.4033E-04 -5.1770E-05 3.1711E-06 -1.2090E-07 2.6220E-09 -2.4769E-11
S16 -2.8398E-02 8.3955E-03 -1.4795E-03 1.5975E-04 -1.1055E-05 4.7975E-07 -1.2049E-08 1.4785E-10 -5.4377E-13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
表13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
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
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
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正负属性相同,并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正负属性相反;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中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数量是八;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5.80mm<ImgH;以及
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3.00<(CT5+CT7)/(CT7-CT5)<7.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0.50<R16/R13<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00<R2/f<3.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00<f7/f<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满足:2.00<CT4/T45<5.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2.00<(R4+R2)/(R2-R4)<5.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61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62满足:9.00<(SAG62+SAG61)/(SAG62-SAG61)<2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82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0.74<DT82/ImgH<0.8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TD满足:0.35<∑AT/TD<0.4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1.0<TTL/ImgH<1.10。
CN202410397641.9A 2019-08-28 2019-08-28 光学成像镜头 Pending CN1180685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97641.9A CN118068531A (zh) 2019-08-28 2019-08-28 光学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97641.9A CN118068531A (zh) 2019-08-28 2019-08-28 光学成像镜头
CN201910804371.8A CN110412749B (zh) 2019-08-28 2019-08-28 光学成像镜头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4371.8A Division CN110412749B (zh) 2019-08-28 2019-08-28 光学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8531A true CN118068531A (zh) 2024-05-24

Family

ID=6836964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97641.9A Pending CN118068531A (zh) 2019-08-28 2019-08-28 光学成像镜头
CN201910804371.8A Active CN110412749B (zh) 2019-08-28 2019-08-28 光学成像镜头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4371.8A Active CN110412749B (zh) 2019-08-28 2019-08-28 光学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3405B2 (zh)
CN (2) CN11806853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15183B (zh) * 2019-08-19 2021-06-2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31503B (zh) * 2019-10-10 2024-05-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709777B (zh) 2019-11-15 2020-1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449626B1 (ko) * 2019-11-21 2022-09-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2418603B1 (ko) * 2019-11-25 2022-07-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WO2021114249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14235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78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63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08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908082B (zh) * 2019-12-23 2021-10-08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127872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927933B (zh) * 2019-12-24 2021-10-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透镜组
CN111077657B (zh) * 2019-12-28 2021-09-24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TWI725714B (zh) 2020-01-20 2021-04-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1308658A (zh) * 2020-03-11 2020-06-19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352219B (zh) * 2020-05-25 2020-08-18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KR102471468B1 (ko) * 2020-06-04 2022-11-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1929858B (zh) * 2020-10-14 2020-12-15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78B (zh) * 2020-10-30 2021-09-24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534407B (zh) * 2021-06-30 2023-11-07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59282B (zh) * 2021-07-01 2022-09-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703138B (zh) * 2021-10-27 2022-03-2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KR20230068904A (ko) * 2021-11-11 2023-05-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46126A1 (ja) * 2012-09-21 2014-03-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CN113917666B (zh) * 2017-11-22 2023-08-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681040B (zh) * 2018-08-02 2023-06-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09343205A (zh) * 2018-12-14 2019-02-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701474B (zh) * 2019-07-17 2020-08-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7347991B2 (ja) * 2019-08-16 2023-09-20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211086752U (zh) * 2019-08-28 2020-07-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63697A1 (en) 2021-03-04
US11573405B2 (en) 2023-02-07
CN110412749A (zh) 2019-11-05
CN110412749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274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068915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419331B (zh) 光学成像镜片组
CN11000744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10242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40728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3341544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346919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54484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262014B (zh) 光学成像镜头组
CN11382083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683286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885179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0596866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687665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120862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727083A (zh) 摄像镜头组
CN112799218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14809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001527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359282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4623165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086752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698379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217410A (zh) 摄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