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8658A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8658A
CN111308658A CN202010166646.2A CN202010166646A CN111308658A CN 111308658 A CN111308658 A CN 111308658A CN 202010166646 A CN202010166646 A CN 202010166646A CN 111308658 A CN111308658 A CN 111308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element
optical system
image
optical axis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66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彬彬
张文燕
李明
邹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Precision Optical Products Co Ltd
OFilm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6664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86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8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8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光学系统满足关系:0.2<DL/Imgh<0.5;其中,DL为光阑的孔径大小,Imgh为光学系统于成像面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上述光学系统可有效提升系统于暗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

Description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的摄像性能也相应成为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另外,感光元件伴随着科技进步在性能上的改进,为进一步提高拍摄质量提供了可能。特别地,随着对夜景、星空等暗光景象的拍摄需求逐渐增大,光学系统在暗光环境下能否配合感光元件以拍摄出画质清晰的图片,已经成为目前摄像头提升拍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暗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问题,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一种光学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2<DL/Imgh<0.5;
其中,DL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阑孔径大小,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于成像面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
系统的光阑孔径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的通光量大小,而成像面的尺寸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像素大小及画面清晰度,两者合理配合才能保证系统拥有合理的通光量,以保证拍摄的清晰度。当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上述透镜的屈折力、面型及条件式关系时,所述光学系统的通光量与成像面的尺寸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可有效提升系统于暗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而当DL/Imgh>0.5时,则会造成系统曝光过大,光亮度太高,最终影响画面质量;当DL/Imgh<0.2时,则会造成系统通光量不足,光线相对亮度不够,从而造成画面清晰度下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sin(FOV)/TTL<0.2;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光学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微型化及对大范围场景拍摄的效果,同时还能满足高清晰拍摄的要求。而当sin(FOV)/TTL>0.2时,系统的结构过于紧凑,像差修正困难,从而导致成像性能下降;当SIN(FOV)/TTL<0时,则会使系统的结构过长,难以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Fno/TTL<0.5;
其中,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光学系统能够同时兼顾大光圈及小型化的设计要求,为拍摄提供足够的通光量,满足高画质高清晰拍摄需要。而当Fno/TTL>0.5时,系统在兼顾小型化的同时会造成通光量不足,从而导致拍摄画面的清晰度下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1≤BFL/TTL<0.4;
其中,BFL为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平行光轴方向的最短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保证系统有足够的调焦范围以提升模组的组装良率,同时保证系统拥有较大的焦深以获取物方更多的深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4<f6/f7<0;
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所述第六透镜提供负的屈折力,使光线发散,以满足像高要求,而所述第七透镜提供正的屈折力,有利于光线汇聚。满足上述关系时,两者的屈折力将得到合理分配,从而不仅能有效地压缩系统体积,实现小型化设计要求,同时还能够对整个所述光学系统的像差、场曲进行良好的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2<DL/TTL<1;
其中,DL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阑孔径大小,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时能保证系统的小型化设计,并能够提供系统拍摄所需的通光量,以实现高画质高清晰的拍摄效果。而当DL/TTL>1时,系统在满足小型化设计时会导致光阑的通光口径会过大,导致边缘光线进入系统,进而降低成像质量;当DL/TTL<0.2时,系统在满足小型化设计的同时会导致光阑的通光口径过小,从而无法满足系统的通光量需求,无法实现暗光环境下的高清晰拍摄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TTL/Imgh<1;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于成像面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满足以上述关系时,所述光学系统能够同时兼顾小型化设计及高清晰拍摄。而当TTL/Imgh>1时,则系统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无法保证高清晰成像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1.0<TTL/f<2.0;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与光学总长将得到合理配置,不仅能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还能保证光线更好地汇聚于系统的成像面上,从而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保证图像的真实性。当TTL/f≤1.0时,系统的光学长度过短,会导致系统的敏感度增大,同时也不利于光线在成像面上的汇聚;当TTL/f≥2时,则系统的光学长度过长,会造成光线进入成像面时的主光线角度过大,使得边缘光线无法成像在成像面上,进而造成成像信息不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R11/R12<3.5;
其中,R1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能够得到合适配置,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提高成型良率。
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及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像侧。通过采用上述光学系统,所述摄像模组能够拥有优良摄像品质。通过采用上述光学系统,系统的通光量与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面尺寸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可有效提升模组于暗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固定件及上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摄像模组,所述电子装置能够拥有优良的拍摄功能。通过采用上述摄像模组,所述电子装置在拍摄夜景、星空等暗光景象时也能够拥有优良的拍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8为第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第五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11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12为第六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14为第七实施例中光学系统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原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原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原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及第八透镜L8,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分别只含有一个透镜。其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负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折力。光学系统10中各透镜与光阑STO同轴设置,即各透镜的光轴与光阑STO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可称为光学系统10的光轴。
第一透镜L1包括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包括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包括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包括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包括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第六透镜包括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第七透镜包括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第八透镜包括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另外,光学系统10还有一虚拟的成像面S19,成像面S19位于第八透镜的像侧。一般地,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与感光元件的感光表面重合,为方便理解,可将成像面S19视为感光元件的感光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第八透镜的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均存在反曲点。非球面的面型设置能够进一步帮助光学系统10消除像差,解决视界歪曲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光学系统10的小型化设计,使光学系统10能够在保持小型化设计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优良的光学效果。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中任意一个的物侧面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非球面;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中任意一个的像侧面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非球面,通过球面与非球面的配合也可有效消除像差问题,使光学系统10具有优良的成像效果,同时提高镜片设计及组装的灵活性。特别地,当第八透镜L8为非球面透镜时将有利于对前方各透镜所产生的像差进行最终校正,从而有利于改善成像品质。需注意的是,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参考而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非球面的面型计算可参考非球面公式: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041
其中,Z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光轴的距离,c为非球面顶点的曲率,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
另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某个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为非球面时,该面可以是整体凸面或整体呈现凹面的结构;或者该面也可设计成存在反曲点的结构,此时该面由中心至边缘的面型将发生改变,例如该面于中心处呈凸面而于边缘处呈凹面。需要注意的是,当本申请的实施例在描述透镜的一个侧面于光轴处(该侧面的中心区域)为凸面时,可理解为该透镜的该侧面于光轴附近的区域为凸面,因此也可认为该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当描述透镜的一个侧面于圆周处为凹面时,可理解为该侧面在靠近最大有效半孔径处的区域为凹面。举例而言,当该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且于圆周处也为凸面时,该侧面由中心(光轴)至边缘方向的形状可以为纯粹的凸面;或者是先由中心的凸面形状过渡到凹面形状,随后在靠近最大有效半孔径处时变为凸面。此处仅为说明光轴处与圆周处的关系而做出的示例,侧面的多种形状结构(凹凸关系)并未完全体现,但其他情况可根据以上示例推导得出,也应视为是本申请所记载的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中各透镜的材质均为塑料。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中各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塑料材质的透镜能够减少光学系统10的重量并降低生产成本,而玻璃材质的透镜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且具有优良的光学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而第二透镜L2至第八透镜L8的材质均为塑料,此时,由于光学系统10中位于物方的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因此这些位于物方的玻璃透镜对极端环境具有很好耐受效果,不易受物方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老化等情况,从而当光学系统10处于暴晒高温等极端环境下时,这种结构能够较好地平衡系统的光学性能与成本。当然,光学系统10中透镜材质配置关系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一透镜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玻璃。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包括红外截止滤光片L9,红外截止滤光片L9设置于第八透镜L8的像侧,并与光学系统10中的各透镜相对固定设置。红外截止滤光片L9包括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红外截止滤光片L9用于滤除红外光,防止红外光到达系统的成像面S19,从而防止红外光干扰正常成像。红外截止滤光片L9可与各透镜一同装配以作为光学系统10中的一部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截止滤光片L9并不属于光学系统10的元件,此时红外截止滤光片L9可以在光学系统10与感光元件装配成摄像模组时,一并安装至光学系统10与感光元件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截止滤光片L9也可设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红外截止滤光片L9,而是通过在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中的任一透镜上设置滤光镀层以实现滤除红外光的作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也可以包含两个或多个透镜,其中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相应地,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及第八透镜L8中的任一个并不限于只包含一个透镜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还满足以下各关系:
0.2<DL/Imgh<0.5;其中,DL为光学系统10的光阑孔径大小,Imgh为光学系统10于成像面S19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一些实施例中的DL/Imgh为0.30、0.31、0.33、0.35、0.36或0.37。系统的光阑STO的孔径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的通光量大小,而成像面S19的尺寸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像素大小及画面清晰度,两者合理配合才能保证系统拥有合理的通光量,以保证拍摄的清晰度。当光学系统10满足上述透镜的屈折力、面型及条件式关系时,光学系统10的通光量与成像面S19的尺寸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可有效提升系统于暗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而当DL/Imgh>0.5时,则会造成系统曝光过大,光亮度太高,最终影响画面质量;当DL/Imgh<0.2时,则会造成系统通光量不足,光线相对亮度不够,从而造成画面清晰度下降。
0<sin(FOV)/TTL<0.2;其中,FOV为光学系统10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TTL的单位为mm。一些实施例中的sin(FOV)/TTL为0.145、0.15、0.155或0.16,数值单位为(1/mm)。满足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10能够同时满足微型化及对大范围场景拍摄的效果,同时还能满足高清晰拍摄的要求。而当sin(FOV)/TTL>0.2时,系统的结构过于紧凑,像差修正困难,从而导致成像性能下降;当SIN(FOV)/TTL<0时,则会使系统的结构过长,难以满足小型化设计要求。
Fno/TTL<0.5;其中,Fno为光学系统10的光圈数,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TTL的单位为mm。一些实施例中的Fno/TTL为0.23、0.24、0.25、0.26、0.27、0.28或0.29,数值单位为(1/mm)。满足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10能够同时兼顾大光圈及小型化的设计要求,为拍摄提供足够的通光量,满足高画质高清晰拍摄需要。而当Fno/TTL>0.5时,系统在兼顾小型化的同时会造成通光量不足,从而导致拍摄画面的清晰度下降。
0.1≤BFL/TTL<0.4;其中,BFL为第八透镜L8的像侧面S16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平行光轴方向的最短距离,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一些实施例中的BFL/TTL为0.10、0.11、0.12、0.13或0.14。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保证系统有足够的调焦范围以提升模组的组装良率,同时保证系统拥有较大的焦深以获取物方更多的深度信息。
-4<f6/f7<0;其中,f6为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一些实施例中的f6/f7为-3.25、-3.20、-3.10、-3.00、-2.80、-2.60、-2.50、-2.40或-2.30。第六透镜L6提供负的屈折力,使光线发散,以满足像高要求,而第七透镜L7提供正的屈折力,有利于光线汇聚。满足上述关系时,两者的屈折力将得到合理分配,从而不仅能有效地压缩系统体积,实现小型化设计要求,同时还能够对整个光学系统10的像差、场曲进行良好的校正。
0.2<DL/TTL<1;其中,DL为光学系统10的光阑孔径大小,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一些实施例中的DL/TTL为0.42、0.43、0.44、0.45、0.46、0.48或0.50。满足上述关系时能保证系统的小型化设计,并能够提供系统拍摄所需的通光量,以实现高画质高清晰的拍摄效果。而当DL/TTL>1时,系统在满足小型化设计时会导致光阑STO的通光口径会过大,导致边缘光线进入系统,进而降低成像质量;当DL/TTL<0.2时,系统在满足小型化设计的同时会导致光阑STO的通光口径过小,从而无法满足系统的通光量需求,无法实现暗光环境下的高清晰拍摄要求。
TTL/Imgh<1;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系统10于成像面S19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一些实施例中的TTL/Imgh为0.70、0.71、0.72、0.73或0.74。满足以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10能够同时兼顾小型化设计及高清晰拍摄。而当TTL/Imgh>1时,则系统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无法保证高清晰成像效果。
1.0<TTL/f<2.0;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光学系统10的有效焦距。一些实施例中的TTL/f为1.21、1.22、1.24、1.25、1.27、1.29或1.30。满足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10的有效焦距与光学总长将得到合理配置,不仅能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还能保证光线更好地汇聚于系统的成像面S19上,从而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保证图像的真实性。当TTL/f≤1.0时,系统的光学长度过短,会导致系统的敏感度增大,同时也不利于光线在成像面S19上的汇聚;当TTL/f≥2时,则系统的光学长度过长,会造成光线进入成像面S19时的主光线角度过大,使得边缘光线无法成像在成像面S19上,进而造成成像信息不全。
0<R11/R12<3.5;其中,R11为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一些实施例中的R11/R12为0.60、0.70、0.80、1.00、1.20、1.50、1.80、2.00、2.10、2.30、2.50、2.60或2.70。满足上述关系时,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能够得到合适配置,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提高成型良率。
接下来以更为具体详细的实施例来对本申请的光学系统10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L8。图2包括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像散图和畸变图的纵坐标可理解为成像面S19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单位为mm。另外,像散图和畸变图为555nm波长下的曲线图。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一透镜L1至第八透镜L8中各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均存在反曲点。通过配合光学系统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面型,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光学系统10视界歪曲的问题,也能够使透镜在较小、较薄的情况下实现优良的光学效果,进而使光学系统10具有更小的体积,有利于光学系统10实现小型化设计。且光学系统10中各透镜的材质均为塑料。塑料透镜的采用能够降低光学系统10的制造成本。
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满足以下各关系:
DL/Imgh=0.37;其中,DL为光学系统10的光阑孔径大小,Imgh为光学系统10于成像面S19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系统的光阑孔径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的通光量大小,而成像面S19的尺寸大小决定了整个系统像素大小及画面清晰度,两者合理配合才能保证系统拥有合理的通光量,以保证拍摄的清晰度。当光学系统10满足上述透镜的屈折力、面型及条件式关系时,光学系统10的通光量与成像面S19的尺寸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可有效提升系统于暗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
sin(FOV)/TTL=0.14(1/mm);其中,FOV为光学系统10的最大视场角,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TTL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10能够同时满足微型化及对大范围场景拍摄的效果,同时还能满足高清晰拍摄的要求。
Fno/TTL=0.24(1/mm);其中,Fno为光学系统10的光圈数,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TTL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10能够同时兼顾大光圈及小型化的设计要求,为拍摄提供足够的通光量,满足高画质高清晰拍摄需要。
BFL/TTL=0.14;其中,BFL为第八透镜L8的像侧面S16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平行光轴方向的最短距离,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保证系统有足够的调焦范围以提升模组的组装良率,同时保证系统拥有较大的焦深以获取物方更多的深度信息。
f6/f7=-3.08;其中,f6为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第六透镜L6提供负的屈折力,使光线发散,以满足像高要求,而第七透镜L7提供正的屈折力,有利于光线汇聚。满足上述关系时,两者的屈折力将得到合理分配,从而不仅能有效地压缩系统体积,实现小型化设计要求,同时还能够对整个光学系统10的像差、场曲进行良好的校正。
DL/TTL=0.51;其中,DL为光学系统10的光阑孔径大小,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述关系时能保证系统的小型化设计,并能够提供系统拍摄所需的通光量,以实现高画质高清晰的拍摄效果。
TTL/Imgh=0.73;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系统10于成像面S19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满足以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10能够同时兼顾小型化设计及高清晰拍摄。
TTL/f=1.21;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光学系统10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关系时,光学系统10的有效焦距与光学总长将得到合理配置,不仅能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还能保证光线更好地汇聚于系统的成像面S19上,从而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保证图像的真实性。
R11/R12=2.03;其中,R11为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2为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2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时,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曲率半径能够得到合适配置,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提高成型良率。
另外,光学系统10的各透镜参数由表1和表2给出。表2为表1中各透镜的非球面系数,其中K为圆锥系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由物面至像面(成像面S19,也可理解为后期装配时感光元件的感光表面)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其中,位于物面的被摄物能够于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上形成清晰的成像。面序号1和2分别表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即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像侧面。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上的曲率半径。透镜于“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后一光学元件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光阑ST0于“厚度”参数列中的数值为光阑ST0至后一透镜的物侧面顶点(顶点指透镜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上的距离,我们默认第一透镜L1物侧面到最后一个透镜的像侧面的方向为光轴的正方向,当该值为负时,表明光阑ST0设置于透镜的物侧面顶点的右侧,当光阑STO的“厚度”参数为正值时,光阑ST0在透镜物侧面顶点的左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透镜的光轴处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作为光学系统10的光轴。需注意的是,以下各实施例中,红外截止滤光片L9可以作为光学系统10中的元件,也可以不作为光学系统10中的元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有效焦距f=5.55mm,光圈数FNO=1.63,最大视场角(即对角线方向视角)FOV=77.61°,光学总长TTL=6.74mm。
另外,在以下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中,各透镜的折射率、阿贝数和焦距均为555nm波长下的数值。另外,各实施例的关系式计算和透镜结构以透镜参数(如表1、表2、表3、表4等)为准。
表1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071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081
表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08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091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3和图4,在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L8。图4包括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555nm波长下的曲线图。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凹面。
另外,第二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各透镜参数由表3和表4给出,其中各结构和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3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09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01
表4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0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11
该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12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5和图6,在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L8。图6包括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555nm波长下的曲线图。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凹面。
另外,第三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各透镜参数由表5和表6给出,其中各结构和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5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21
表6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2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31
该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32
第四实施例
参考图7和图8,在第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L8。图8包括第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555nm波长下的曲线图。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凹面。
另外,第四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各透镜参数由表7和表8给出,其中各结构和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7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41
表8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51
该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5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61
第五实施例
参考图9和图10,在第五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L8。图10包括第五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555nm波长下的曲线图。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凹面。
另外,第五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各透镜参数由表9和表10给出,其中各结构和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9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6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71
表10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7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81
该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82
第六实施例
参考图11和图12,在第六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L8。图12包括第六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555nm波长下的曲线图。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凸面。
另外,第六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各透镜参数由表11和表12给出,其中各结构和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11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83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91
表1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19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201
该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202
第七实施例
参考图13和图14,在第七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L8。图14包括第七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纵向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555nm波长下的曲线图。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凸面,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1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2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1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2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3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4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于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光轴处为凹面;物侧面S15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16于圆周处为凸面。
另外,第七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的各透镜参数由表13和表14给出,其中各结构和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中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13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211
表14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212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221
该实施例中的光学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07695460000222
参考图15,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光学系统10与感光元件210组装以形成摄像模组20,感光元件210设置于第八透镜L8的像侧,即设置于光学系统10的像侧。一般地,感光元件210的感光表面与光学系统10的成像面S19重叠。该实施例中的第八透镜L8与感光元件210之间还设置有红外截止滤光片L9。感光元件210可以为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过采用上述光学系统10,系统的通光量与感光元件210的感光面尺寸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可有效提升模组于暗光环境下的拍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元件210与光学系统10中的各透镜的距离相对固定,此时,摄像模组20为定焦模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设置音圈马达等驱动机构以使感光元件210能够相对光学系统10中的各透镜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对焦效果。具体地,在装配上述各透镜的镜筒上设置有与驱动芯片电性连接的线圈,同时摄像模组20还设置有磁石,通过通电后的线圈与磁石之间的磁力作用以驱动镜筒相对感光元件210运动,从而实现对焦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设置类似的驱动机构以驱动光学系统10中的部分透镜移动,从而实现光学变焦效果。
参考图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30,摄像模组20应用于电子装置30以使电子装置30具备摄像功能。具体地,电子装置30包括固定件310,摄像模组20安装于固定件310,固定件310可以是电路板、中框等部件。电子装置30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电子书阅读器、车载摄像设备、监控设备、医疗设备(如内窥镜)、平板电脑、生物识别设备(如指纹识别设备或瞳孔识别设备等)、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无人机等。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包括中框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于中框,摄像模组20安装于智能手机的中框,且其中的感光元件210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摄像模组20可作为智能手机的前置摄像模组或者后置摄像模组。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模组20,电子装置30在拍摄夜景、星空等暗光景象时也能够拥有优良的拍摄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八透镜,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关系:
0.2<DL/Imgh<0.5;
其中,DL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阑孔径大小,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于成像面上有效成像区域的对角线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0<sin(FOV)/TTL<0.2;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的单位为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Fno/TTL<0.5;
其中,Fno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圈数,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TL的单位为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0.1≤BFL/TTL<0.4;
其中,BFL为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平行光轴方向的最短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4<f6/f7<0;
其中,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0.2<DL/TTL<1;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TTL/Imgh<1;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1.0<TTL/f<2.0;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关系:
0<R11/R12<3.5;
其中,R11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10.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元件及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系统,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像侧。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及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固定件。
CN202010166646.2A 2020-03-11 2020-03-11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13086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6646.2A CN111308658A (zh) 2020-03-11 2020-03-11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6646.2A CN111308658A (zh) 2020-03-11 2020-03-11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8658A true CN111308658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58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6646.2A Pending CN111308658A (zh) 2020-03-11 2020-03-11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8658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9858A (zh) * 2020-10-14 2020-11-13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48791A (zh) * 2020-10-14 2020-11-17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394488A (zh) * 2020-12-09 2021-02-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596205A (zh) * 2020-12-16 2021-04-02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630942A (zh) * 2021-02-19 2021-04-09 耕宇牧星(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JP6913223B1 (ja) * 2020-09-29 2021-08-04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6932472B1 (ja) * 2020-10-13 2021-09-08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13759526A (zh) * 2021-10-26 2021-12-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00226A (zh) * 2021-09-30 2022-01-07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10044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TWI792884B (zh) * 2021-12-28 2023-02-1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WO2024020893A1 (en) * 2022-07-27 2024-02-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1588A (zh) * 2017-11-29 2018-03-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765679A (zh) * 2019-03-29 2019-05-17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412749A (zh) * 2019-08-28 2019-11-0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31503A (zh) * 2019-10-10 2019-12-0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31500A (zh) * 2019-10-08 2019-12-0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211786314U (zh) * 2020-03-11 2020-10-27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1588A (zh) * 2017-11-29 2018-03-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9765679A (zh) * 2019-03-29 2019-05-17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0412749A (zh) * 2019-08-28 2019-11-0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31500A (zh) * 2019-10-08 2019-12-0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31503A (zh) * 2019-10-10 2019-12-0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211786314U (zh) * 2020-03-11 2020-10-27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13223B1 (ja) * 2020-09-29 2021-08-04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6932472B1 (ja) * 2020-10-13 2021-09-08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6978574B1 (ja) * 2020-10-14 2021-12-08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11948791A (zh) * 2020-10-14 2020-11-17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48791B (zh) * 2020-10-14 2020-12-18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6917118B1 (ja) * 2020-10-14 2021-08-11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2022064807A (ja) * 2020-10-14 2022-04-26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11929858A (zh) * 2020-10-14 2020-11-13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2110044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394488A (zh) * 2020-12-09 2021-02-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394488B (zh) * 2020-12-09 2024-01-1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596205A (zh) * 2020-12-16 2021-04-02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630942B (zh) * 2021-02-19 2021-11-12 耕宇牧星(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630942A (zh) * 2021-02-19 2021-04-09 耕宇牧星(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900226A (zh) * 2021-09-30 2022-01-07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900226B (zh) * 2021-09-30 2023-09-19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59526A (zh) * 2021-10-26 2021-12-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759526B (zh) * 2021-10-26 2023-09-2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792884B (zh) * 2021-12-28 2023-02-1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WO2024020893A1 (en) * 2022-07-27 2024-02-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8658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308659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241060B (zh) 取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352218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741691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946038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239971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12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554450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34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391433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263924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14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960759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577551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18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786333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554452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1263926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5166949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智能终端
CN114815154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721126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84985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083548A (zh) 光学组件、成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933966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200 East of College Sixth Road an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OUFEI PRECISION OPTICAL PRODUC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Oufei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