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3734U - 光學成像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33734U TWM633734U TW111206720U TW111206720U TWM633734U TW M633734 U TWM633734 U TW M633734U TW 111206720 U TW111206720 U TW 111206720U TW 111206720 U TW111206720 U TW 111206720U TW M633734 U TWM633734 U TW M63373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system
- optical imaging
- refractive power
- convex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6—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image converters or intensifiers, or for use with projectors, e.g. objectives for projection TV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光學成像系統包含按自物側至成像側的次序安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第一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而第二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且滿足TTL/(2 x IMG HT) < 0.6、-0.2 < SAG52/TTL < 0以及10 < v1-(v6+v7)/2 < 30,其中TTL為光軸上自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IMG HT等於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SAG52為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v1為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6為第六透鏡的阿貝數,且v7為第七透鏡的阿貝數。
Description
相關新型創作的交叉引用
本新型創作主張2021年8月4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21-0102449號及2021年12月10日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21-0176896號的優先權,為了所有目的,所述新型創作的全部揭露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以下新型創作是關於一種光學成像系統。
可攜式終端機可包含攝影機,所述攝影機包含具有多個透鏡的光學成像系統以執行諸如但不限於,視訊通話及影像擷取的操作。
隨著由包含於可攜式終端機中的攝影機執行的操作逐漸增加,對可攜式終端機的高解析度攝影機的需求已增加。
具有高像素計數(例如,1,300萬至1億個像素或類似者)的影像感測器可用於併入可攜式終端機中的攝影機中以獲得改良的圖片品質。
另外,由於可攜式終端機可實施以具有較小大小,故安置於可攜式終端機中的攝影機亦可實施以具有減小的大小,且因此可需要開發在具有減小的大小的同時獲得高解析度的光學成像
系統。
以上資訊僅作為背景資訊呈現以幫助理解本新型創作。未作出關於上述中的任一者可適用於關於本新型創作的先前技術的判定及聲明。
提供此新型創作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詳細描述中進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選擇。此新型創作並不意欲識別所主張標的物的關鍵特徵或基本特徵,亦不意欲在判定所主張標的物的範疇中用作輔助。
在通用態樣中,光學成像系統包含按自物側至成像側的次序安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經組態以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二透鏡經組態以具有負折射能力;且滿足TTL/(2 x IMG HT)<0.6、-0.2<SAG52/TTL<0以及10<v1-(v6+v7)/2<30,其中TTL為光軸上自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IMG HT等於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SAG52為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v1為第一透鏡的阿貝數(Abbe number),v6為第六透鏡的阿貝數,以及v7為第七透鏡的阿貝數。
可滿足-0.2<SAG62/TTL<0、-0.3<SAG72/TTL<0以及-0.3<SAG82/TTL<0中的至少一者,其中SAG62為第六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SAG72為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且SAG82為第八透鏡
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
可滿足25<v1-v2<45及20<v1-v4<45中的至少一者,其中v1為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2為第二透鏡的阿貝數,且v4為第四透鏡的阿貝數。
可滿足0<f1/f<1.4,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5<f2/f<-1,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1<f3/f<7,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3為第三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0.3<|f4/f|/10<15,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4為第四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0.2<|f5/f|/10<5,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5為第五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0.5<|f6/f|<7,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6為第六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0<(f7/f)/10<5,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7為第七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3<f8/f<0,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8為第八透鏡的焦距。
可滿足TTL/f<1.4及BFL/f<0.3,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BFL為光軸上自第八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可滿足D1/f<0.1,其中D1為光軸上第一透鏡的像側表
面與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之間的距離。
可滿足FOV×(IMG HT/f)>65°,其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OV為光學成像系統的視場。
第三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四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六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七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八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
第三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四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五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六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七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八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
第三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四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六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七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八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
其他特徵及態樣自以下實施方式、圖式以及申請專利範圍將顯而易見。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光學成像系統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第一透鏡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第二透鏡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第三透鏡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第四透鏡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第五透鏡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第六透鏡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第七透鏡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第八透鏡
190、290、390、490、590、690、790、890、990:濾光片
191、291、391、491、591、691、791、891、991:成像平面
IS:影像感測器
圖1為示出根據第一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2為示出圖1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圖3為示出根據第二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4為示出圖3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圖5為示出根據第三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6為示出圖5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圖7為示出根據第四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8為示出圖7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圖9為示出根據第五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10為示出圖9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圖11為示出根據第六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12為示出圖11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圖13為示出根據第七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14為示出圖13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圖15為示出根據第八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16為示出圖15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圖17為示出根據第九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圖。
圖18為示出圖17中所示出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屬性的圖。
貫穿圖式及實施方式,相同附圖標號指代相同元件。圖式可不按比例,且出於清晰、說明以及便利起見,可放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以及描繪。
提供以下實施方式以輔助讀者獲得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新型創作的揭露之後,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修改以及等效物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描述的操作的序列僅為實例,且不限於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但除必須按某一次序發生的操作之外,可改變操作的次序,如在理解本新型創作的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的。此外,為了增加清晰及簡潔性,可省略在理解本新型創作的揭露之後已知的特徵的描述,注意,特徵及其描述的省略亦並不意欲承認其常識。
本文中所描述的特徵可以不同形式體現,且不應解釋為受限於本文中所描述的實例。確切而言,已僅提供本文中所描述的實例以示出在理解本新型創作的揭露之後將會顯而易見的實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許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本文中,應注意,相對於實施例或實例使用術語「可」,例如,關於實施例或實例可包含或實施的內容,意謂存在包含或實施此類特徵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實例,而所有實例及實例不限於此。
貫穿本說明書,當諸如層、區或基底的元件描述為「在」另一元件「上」、「連接至」另一元件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連接至」另一元件或「耦接至」另一元件,或可存在介入於所述元件與另一元件之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相反,當將元件描述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
「直接連接至」另一元件或「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時,可不存在介入於所述元件與另一元件之間的其他元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及/或」包含相關聯所列項目中的兩個或大於兩個中的任一個及任何組合。
儘管諸如「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的術語可在本文中用以描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但此等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不受此等術語限制。確切而言,此等術語僅用於將一個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與另一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區分開來。因此,在不脫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情況下,本文中所描述的實例中所指代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亦可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
為了易於描述,本文中可使用諸如「上方」、「上部」、「下方」以及「下部」的空間相對術語以描述在圖式中所示出的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除圖式中所描繪的定向以外,此類空間相對術語意欲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圖式中的裝置翻轉,則描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在「上方」或「上部」處的元件將接著相對於另一元件在「下方」或「下部」處。因此,視裝置的空間定向而定,術語「上方」涵蓋上方定向及下方定向兩者。裝置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相應地解譯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術語。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用於描述各種實例,且並不用以限制本新型創作。除非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明確指示,否則冠詞「一(a)」、「一(an)」以及「所述(the)」意欲同樣包含複數形式。術語「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指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
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限,圖式中所示出的形狀可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描述的實例不限於圖式中所示出的特定形狀,但包含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改變。
如在理解本新型創作的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進行組合。此外,儘管本文中所描述的實例具有各種組態,但如在理解本新型創作的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的,其他組態亦是可能的。
圖式可不按比例,且出於清晰、說明以及便利起見,可放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以及描繪。
在下文中,將如下相對於隨附圖式描述本新型創作的實例。
一或多個實例的態樣可提供可實施高解析度且可具有減少的總長度的光學成像系統。
在透鏡圖中,放大透鏡的厚度、大小以及形狀,且特定言之,透鏡圖中呈現的球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狀僅為實例且不限於此。
第一透鏡是指最鄰近於物側的透鏡,且第八透鏡是指最鄰近於成像平面(或影像感測器)的透鏡。
每一透鏡的第一表面是指鄰近於物側(或物側表面)的表面,且每一透鏡的第二表面是指鄰近於像側(或像側表面)的表面。在一或多個實例中,透鏡的曲率半徑、厚度、距離、焦距以及類似者的所有數值由毫米(mm)指示,且視場(field of view;
FOV)由度指示。
在透鏡中的每一者的形狀的描述中,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凸面的揭露意謂對應表面的近軸區部分為凸面的,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凹面的揭露意謂對應表面的近軸區部分為凹面的,且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平面的揭露意謂對應表面的近軸區部分為平面。因此,即使在透鏡的一個表面描述為凸面的實例中,透鏡的邊緣部分或區可為凹面的。類似地,即使在透鏡的一個表面描述為凹面的實例中,透鏡的邊緣部分或區可為凸面的。另外,即使在透鏡的一個表面描述為平面的實例中,透鏡的邊緣部分或區可為凸面的或凹面的。
近軸區是指鄰近於光軸的明顯狹窄區。
成像平面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聚焦影像的虛擬平面。替代地,成像表面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的表面。
實例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包含八個透鏡。
在實例中,在實例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包含按自物側至成像側的次序配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可沿著光軸以預定距離彼此間隔開。
然而,實例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不限於僅包含八個透鏡,而視需要可更包含其他組件。
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含將入射於其上的個體的影像轉換成電信號的影像感測器。
另外,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含阻斷紅外光的紅外濾光片(下文中,稱作「濾光片」)。濾光片可安置於第八透鏡與影像感測
器之間。
另外,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含調節光量的光闌。
在非限制性實例中,包含於實例光學成像系統中的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可由塑膠材料形成。
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可具有非球面表面。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中的每一者可具有至少一個非球面表面。
在等式1中,c為透鏡的曲率(曲率半徑的倒數),K為圓錐常數,且Y為自透鏡的非球面表面上的一個點至光軸的距離。另外,常數A至P為非球面係數,且Z(SAG)為沿光軸方向上自透鏡的非球面表面上的一個點至非球面表面的頂點的距離。SAG是指凸面曲率或凹面曲率,且表示沿曲線的頂點(最高點或最低點)點與垂直於自光學透鏡的一個邊緣至另一邊緣的曲線繪製的線的中心點之間的物理距離。
實例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如下條件表達式中的至少一者:條件表達式1:0<f1/f<1.4
條件表達式2:25<v1-v2<45
條件表達式3:20<v1-v4<45
條件表達式4:10<v1-(v6+v7)/2<30
條件表達式5:-5<f2/f<-1
條件表達式6:1<f3/f<7
條件表達式7:0.3<|f4/f|/10<15
條件表達式8:0.2<|f5/f|/10<5
條件表達式9:0.5<|f6/f|<7
條件表達式10:0<(f7/f)/10<5
條件表達式11:-3<f8/f<0
條件表達式12:TTL/f<1.4
條件表達式13:f1/f2<0
條件表達式14:f1/f3>0
條件表達式15:BFL/f<0.3
條件表達式16:D1/f<0.1
條件表達式17:TTL/(2 x IMG HT)<0.6
條件表達式18:FOVx(IMG HT/f)>65°
條件表達式19:-0.2<SAG52/TTL<0
條件表達式20:-0.2<SAG62/TTL<0
條件表達式21:-0.3<SAG72/TTL<0
條件表達式22:-0.3<SAG82/TTL<0
在條件表達式中,f為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的焦距,f3為第三透鏡的焦距,f4為第四透鏡距離的焦距,f5為第五透鏡的焦距,f6為第六透鏡的焦
距,f7為第七透鏡的焦距,且f8為第八透鏡的焦距。
在條件表達式中,v1為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2為第二透鏡的阿貝數,v4為第四透鏡的阿貝數,v6為第六透鏡的阿貝數,且v7為第七透鏡的阿貝數。
在條件表達式中,TTL為光軸上自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BFL為光軸上自第八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在條件表達式中,D1為光軸上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與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之間的距離,IMG HT為等於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且FOV為光學成像系統的視場。
在條件表達式中,SAG52為第五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有效孔孔徑末端處的SAG值,SAG62為第六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SAG72為第七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且SAG82為第八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
當SAG值為負時,此意謂對應透鏡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安置為比對應透鏡表面的頂點更接近物側。
當SAG值為正時,此意謂對應透鏡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安置為比對應透鏡表面的頂點更接近像側。
將描述包含於實例實施例中的光學成像系統中的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
第一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另外,第一透鏡可具有物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第二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另外,第二透鏡可具有物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透鏡的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在實例中,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第三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另外,第三透鏡可具有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形狀。另外,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替代地,第三透鏡可具有物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在實例中,第三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另外,第四透鏡可具有物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四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替代地,第四透鏡可具有像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在實例中,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第五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此外,第五透鏡可具有像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替代地,第五透鏡可具有物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在實例中,第五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第六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或負折射能力。另外,第六透鏡可具有物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可具有兩側均可為凸面的形狀。另外,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在實例中,第六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中為凹面的。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中為凸面的。
第七透鏡可具有正折射能力。另外,第七透鏡可具有兩個表面可為凸面的形狀。另外,第七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替代地,第七透鏡可具有像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七透鏡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第七透鏡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第七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在實例中,第七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另外,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七透鏡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可具有負折射能力。另外,第八透鏡可具有物側表面為凸面的彎月形狀。另外,第八透鏡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的。在實例中,第八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皆為非球面的。
另外,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中的每一者可由具有不同於鄰近透鏡的光學屬性的光學屬性的塑膠材料形成。
在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當中,至少三個透鏡可具有大於1.61的折射率。作為實例,第二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六透鏡中
的每一者的折射率可大於1.61。替代地,第二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七透鏡中的每一者的折射率可大於1.61。
將參考圖1及圖2描述根據第一實例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第一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含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第七透鏡170以及第八透鏡1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1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一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在成像平面1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1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聚焦影像的表面。作為實例,成像平面1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1中列出。
在第一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中,總焦距f可為4.53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94°,SAG52可為-0.4555毫米,SAG62可為-0.4884毫米,SAG72可為-0.7403毫米,且SAG82可為-1.1111毫米。
在第一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1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1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1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1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1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1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1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1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四透鏡1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1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四透鏡1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五透鏡1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五透鏡1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1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1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六透鏡1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1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1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1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
的。第六透鏡1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七透鏡1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1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七透鏡1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1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1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七透鏡1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18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八透鏡1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1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18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1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1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110至第八透鏡1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如下表2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110至第八透鏡1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均可為非球面。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2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將參考圖3及圖4描述根據第二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
第二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200可包含光學
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第七透鏡270以及第八透鏡2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2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二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200可在成像平面2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2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聚焦影像的表面。在實例中,成像平面2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3中列出。
在第二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200中,總焦距可為4.53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94°,SAG52
可為-0.4005毫米,SAG62可為-0.5198毫米,SAG72可為-0.83毫米,且SAG82可為-1.03毫米。
在第二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2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2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2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2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2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2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2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2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四透鏡2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2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四透鏡2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五透鏡2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五透鏡2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2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2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六透鏡2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2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2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2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六透鏡2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七透鏡2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2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七透鏡2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2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2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七透鏡2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28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八透鏡2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2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28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2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2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210至第八透鏡2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如下表4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210至第八透鏡2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4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將參考圖5及圖6描述第三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
第三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300可包含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第七透鏡370以及第八透鏡3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3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三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300可在成像平面3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3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
聚焦影像的表面。在實例中,成像平面3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5中列出。
在第三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中,總焦距f可為4.55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94°,SAG52可為-0.3826毫米,SAG62可為-0.525毫米,SAG72可為-0.8746毫米,且SAG82可為-1.0396毫米。
在第三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3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3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3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3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3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3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3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3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3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四透鏡3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3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四透鏡3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五透鏡35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五透鏡3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3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3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六透鏡3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3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360的第一表面及第六透鏡360的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3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六透鏡3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七透鏡3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3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七透鏡3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3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3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七透鏡3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一透鏡310至第八透鏡3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如下表6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310至第八透鏡3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6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將參考圖7及圖8描述根據第四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
第四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400可包含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第七透鏡470以及第八透鏡4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4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四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400可在成像平面4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4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聚焦影像的表面。在實例中,成像平面4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7中列出。
在第四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中,總焦距f可為4.56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94°,SAG52可為-0.3654毫米,SAG62可為-0.4809毫米,SAG72可為-0.92毫米,且SAG82可為-1.0601毫米。
在第四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4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4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4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4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4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4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4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4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4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四透鏡44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四透鏡4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四透鏡4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五透鏡4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4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五透鏡4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六透鏡46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六透鏡4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4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形成於第六透鏡4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460的第一表面可在
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六透鏡4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七透鏡4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4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七透鏡4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4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4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七透鏡4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48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八透鏡4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4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48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4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4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410至第八透鏡4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如下表8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410至第八透鏡4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8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將參考圖9及圖10描述根據第五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
第五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500可包含光學
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第七透鏡570以及第八透鏡5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5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五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500可在成像平面5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5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聚焦影像的表面。在實例中,成像平面5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9中列出。
在第五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500中,總焦距f可為4.54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93.3°,
SAG52可為-0.552毫米,SAG62可為-0.7887毫米,SAG72可為-0.8231毫米,且SAG82可為-0.9454毫米。
在第五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5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5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5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5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5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5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5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5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5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四透鏡5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5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5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五透鏡5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5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5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5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六透鏡5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5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5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5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六透鏡5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七透鏡5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5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第七透鏡5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5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5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第七透鏡5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58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八透鏡5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5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58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5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5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510至第八透鏡5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如下表10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510至第八透鏡5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10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將參考圖11及圖12描述根據第六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
第六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600可包含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第六透鏡660、第七透鏡670以及第八透鏡6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6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六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600可在成像平面6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6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
聚焦影像的表面。在實例中,成像平面6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11中列出。
在根據第六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中,總焦距f可為4.5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93.8°,SAG52可為-0.5225毫米,SAG62可為-0.7846毫米,SAG72可為-0.909毫米,且SAG82可為-0.8748毫米。
在第六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6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6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6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6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6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6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6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6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6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四透鏡6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6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6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五透鏡6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6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6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6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六透鏡6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6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6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6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六透鏡6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七透鏡6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6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第七透鏡6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6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6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第七透鏡6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68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八透鏡6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6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68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6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6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610至第八透鏡6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如下表12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610至第八透鏡6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12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參考圖13及圖14將描述根據第七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
第七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700可包含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第五透鏡750、第六透鏡760、第七透鏡770以及第八透鏡7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7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七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700可在成像平面7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7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聚焦影像的表面。在實例中,成像平面7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13中列出。
在第七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700中,總焦距f可為4.48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94°,SAG52可為-0.5241毫米,SAG62可為-0.768毫米,SAG72可為-0.9193毫米,且SAG82可為-0.8972毫米。
在第七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7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7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7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7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7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7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7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7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7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四透鏡7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7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7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五透鏡7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7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7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7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六透鏡7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7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7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7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六透鏡7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七透鏡7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7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第七透鏡7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7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7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七透鏡7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78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八透鏡7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7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780的第一表面及第
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7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7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710至第八透鏡7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如下表14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710至第八透鏡7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14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參考圖15及圖16將描述根據第八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
在第八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800可包含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第五透鏡850、第六透鏡860、第七透鏡870以及第八透鏡8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8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八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800可在成像平面8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8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聚焦影像的表面。在實例中,成像平面8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15中列出。
在根據第八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800中,總焦距f可為4.85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91.2°,SAG52可為-0.5223毫米,SAG62可為-0.8633毫米,SAG72可為-1.0326毫米,且SAG82可為-0.844毫米。
在第八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8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8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8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8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8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8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8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8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8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四透鏡8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8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凹面的,且第四透鏡8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凸面的。
第五透鏡8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8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8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8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六透鏡860的第一
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8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8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8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六透鏡8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七透鏡8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8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第七透鏡8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8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8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七透鏡8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88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八透鏡8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8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88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8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8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810至第八透鏡8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
係數,如下表16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810至第八透鏡8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16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將參考圖17及圖18描述根據第九實例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第九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900可包含光學系統,所述光學系統包含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第五透鏡950、第六透鏡960、第七透鏡970以及第八透鏡980,且可更包含濾光片990及影像感測器IS。
第九實例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900可在成像平面991上形成聚焦影像。成像平面991可指由光學成像系統形成聚焦影像的表面。在實例中,成像平面991可指接收光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
每一透鏡的透鏡屬性(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折射率、阿貝數以及焦距)在以下表17中列出。
在根據第九實施例中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900中,總焦距f可為5.45毫米,IMG HT可為5.107毫米,FOV可為83°,SAG52可為-0.4981毫米,SAG62可為-0.5886毫米,SAG72可為-1.0419毫米,且SAG82可為-1.37毫米。
在第九實例實施例中,第一透鏡91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一透鏡91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一透鏡91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二透鏡92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二透鏡92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二透鏡92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三透鏡93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三透鏡93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三透鏡93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四透鏡94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四透鏡94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四透鏡94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五透鏡95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五透鏡950的第一表面可為凸面的,且第五透鏡950的第二表面可為凹面的。
第六透鏡96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第六透鏡9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六透鏡9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六透鏡96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六透鏡9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
的。第六透鏡9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七透鏡970可具有正折射能力,且第七透鏡9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第七透鏡9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七透鏡97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七透鏡9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第七透鏡9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
第八透鏡980可具有負折射能力,第八透鏡9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第八透鏡9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
至少一個反曲點可形成於第八透鏡980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在實例中,第八透鏡9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凸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以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凹面的。第八透鏡9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軸區中為凹面的,且在除近軸區之外的部分或區中為凸面的。
第一透鏡910至第八透鏡980的每一表面可具有非球面係數,如下表18中所示出。在實例中,第一透鏡910至第八透鏡980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的。
上述組態的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圖18中所示出的像差屬性。
如上文所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實例光學成像系統可在實施高解析度時具有經減少的大小。
儘管本新型創作包含特定實例,但在理解本新型創作的
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的是,可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在此等實例中作出形式及細節的各種改變。應僅以描述性意義而非出於限制性目的來考慮本文中所描述的實例。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描述應視為可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以不同次序執行所描述技術,及/或若所描述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以不同方式進行組合及/或由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來替換或補充,則可獲得合適的結果。因此,本新型創作的範疇並非由實施方式定義,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其等效物定義,且應將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的範疇內的所有變化解釋為包含於本新型創作中。
100:光學成像系統
110: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第五透鏡
160:第六透鏡
170:第七透鏡
180:第八透鏡
190:濾光片
191:成像平面
IS:影像感測器
Claims (17)
- 一種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以及第八透鏡,按自物側至成像側的次序安置,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經組態以具有正折射能力,且所述第二透鏡經組態以具有負折射能力;且滿足TTL/(2 x IMG HT)<0.6、-0.2<SAG52/TTL<0以及10<v1-(v6+v7)/2<30,其中TTL為光軸上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IMG HT等於所述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一半,SAG52為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v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阿貝數,v6為所述第六透鏡的阿貝數,且v7為所述第七透鏡的阿貝數。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0.2<SAG62/TTL<0\-0.3<SAG72/TTL<0以及-0.3<SAG82/TTL<0中的至少一者,其中SAG62為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SAG72為所述第七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且SAG82為所述第八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孔徑的末端處的SAG值。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25<v1-v2<45及20<v1-v4<45中的至少一者,其中v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阿貝數,且v4為所述第四透鏡的 阿貝數。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0<f1/f<1.4,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1為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5<f2/f<-1,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2為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1<f3/f<7,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3為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0.3<|f4/f|/10<15,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4為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0.2<|f5/f|/10<5,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5為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0.5<|f6/f|<7,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6為所述第六透鏡 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0<(f7/f)/10<5,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7為所述第七透鏡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3<f8/f<0,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8為所述第八透鏡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TTL/f<1.4及BFL/f<0.3,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BFL為所述光軸上自所述第八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D1/f<0.1,其中D1為所述光軸上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與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之間的距離,且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滿足FOVx(IMG HT/f)>65°,其中f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總焦距,且FOV為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視場。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三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所述第四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所述第五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所述第六透鏡具有負折射能 力,所述第七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且所述第八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三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所述第四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所述第五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所述第六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所述第七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且所述第八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其中:所述第三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所述第四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所述第五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所述第六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所述第七透鏡具有正折射能力,且所述第八透鏡具有負折射能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210102449 | 2021-08-04 | ||
KR10-2021-0102449 | 2021-08-04 | ||
KR10-2021-0176896 | 2021-12-10 | ||
KR1020210176896A KR20230020883A (ko) | 2021-08-04 | 2021-12-10 | 촬상 광학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33734U true TWM633734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50930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23631A TWI847165B (zh) | 2021-08-04 | 2022-06-24 | 光學成像系統 |
TW111206720U TWM633734U (zh) | 2021-08-04 | 2022-06-24 | 光學成像系統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23631A TWI847165B (zh) | 2021-08-04 | 2022-06-24 | 光學成像系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68322A1 (zh) |
CN (2) | CN115903178A (zh) |
TW (2) | TWI84716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02007A (zh) * | 2021-08-04 | 2022-10-1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3960769A (zh) * | 2021-09-23 | 2022-01-21 |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6466475B (zh) * | 2023-06-19 | 2023-09-26 |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头及具有其的驾驶工具 |
CN117389016B (zh) * | 2023-12-13 | 2024-03-26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135279A (en) * | 2010-04-14 | 2011-10-16 | Young Optics Inc | Zoom lens |
JP6653111B2 (ja) * | 2018-05-07 | 2020-02-26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7347991B2 (ja) * | 2019-08-16 | 2023-09-20 |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CN111736306A (zh) * | 2020-07-23 | 2020-10-02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6-24 TW TW111123631A patent/TWI847165B/zh active
- 2022-06-24 TW TW111206720U patent/TWM633734U/zh unknown
- 2022-06-28 US US17/851,083 patent/US2023006832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8-03 CN CN202210925654.XA patent/CN11590317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8-03 CN CN202222035223.4U patent/CN218446166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07505A (zh) | 2023-02-16 |
US20230068322A1 (en) | 2023-03-02 |
TWI847165B (zh) | 2024-07-01 |
CN218446166U (zh) | 2023-02-03 |
CN115903178A (zh) | 2023-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4806B (zh) | 光學成像系統與行動終端 | |
TWM633734U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616674B (zh) | 相機模組 | |
CN211653283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US20240192470A1 (en)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
CN115993703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TWI782412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807920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202240236A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202142913A (zh) | 成像透鏡系統 | |
TWI792681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845903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M642241U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769714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202316161A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CN115202007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TW202334699A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795755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840867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M647458U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202326212A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M651488U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M651461U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CN115877551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TW202430961A (zh) | 光學成像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