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1801A - 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 - Google Patents

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1801A
TW202231801A TW110145612A TW110145612A TW202231801A TW 202231801 A TW202231801 A TW 202231801A TW 110145612 A TW110145612 A TW 110145612A TW 110145612 A TW110145612 A TW 110145612A TW 202231801 A TW202231801 A TW 2022318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sition
formula
meth
acry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5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直也
野口大樹
福本隆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可樂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1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180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共聚物與粒子的組成物、一種包含上述組成物的硬化性組成物、及一種包含上述硬化性組成物的硬化物;其中該共聚物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之結構單元及下述通式(II)所示之結構單元,該粒子係選自於包含無機粒子及有機顏料粒子之群組的至少1種,

Description

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
本發明關於一種包含具有不飽和雙鍵之共聚物的組成物、一種包含上述組成物的硬化性組成物、及一種將上述硬化性組成物予以硬化而成的硬化物。
為了對基材賦予所期望的功能或設計性,在形成塗覆膜的塗覆劑來說,有時會添加各種各樣的微粒子。因此,塗覆劑需使微粒子良好地分散,並且能夠使其分散狀態穩定。作為使微粒子分散的方法而言,已知:利用反應性矽烷耦合劑將微粒子進行表面處理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1),或是使用分散劑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2)等。 藉由反應性矽烷耦合劑而將微粒子進行表面處理的方法,是能夠使得微粒子的分散性優良,並能夠使得硬化物的硬度、耐擦傷性、透明性優良。不過,該方法有下述這樣的問題:表面處理步驟及處理後之副產物的餾去及溶劑置換等步驟繁雜。 使用分散劑的方法,有下述這樣的問題:在硬化後容易發生分散劑的滲出,且滲出進一步會引起硬度、耐擦傷性、透明性、耐溶劑性、耐水性等物性的降低。
此外,作為使微粒子分散的方法,已知使用反應性分散劑的方法。已知:反應性分散劑由於在骨架具有聚合性的反應基,故在硬化時與硬化主劑進行交聯反應,從而抑制物性降低、耐滲出性得以提升。 例如,在專利文獻3來說,有記載:一種金屬氧化物微粒子用反應性分散劑,其係使得含羧基的(甲基)丙烯酸化合物對具有環氧基的乙烯基化合物聚合物進行加成反應所獲得。此外,在專利文獻4來說,有記載:一種非水分散媒用反應性分散劑,其於氧伸烷基鏈的其中一個末端具有聚合性不飽和官能基,而且於另一個末端具有酸性的極性官能基。此外,在專利文獻5來說,有記載:一種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磷酸酯作為無機微粒子分散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0503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26288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89943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5-000397號公報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19/11697號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惟,製備反應性分散劑時,在將利用在硬化步驟的聚合性基導入至高分子骨架的後改性反應的步驟中,有時組成物的膠化會因該聚合性基的交聯反應而進展。為了抑制膠化,在後改性反應的步驟中,需要進行空氣的吹入或聚合抑制劑的添加等,結果有步驟變得繁雜這樣的課題。
於是,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組成物、一種硬化性組成物、以及一種硬化物;其中,該組成物包含在製備時膠化受到抑制而聚合穩定性優良的分散劑,並能夠供給粒子的分散性優良,並且硬度及耐溶劑性優良的硬化物。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上述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的結果,發現下述事項而達至本發明:包含具有不飽和雙鍵之特定結構的共聚物於製備時膠化受到抑制而聚合穩定性優良;藉由使用上述共聚物作為反應性分散劑而可獲得顯示優良粒子分散性的組成物;若使包含上述組成物的硬化性組成物硬化,則硬化物的硬度及耐溶劑性係優良的。 即,本發明係如下述。
[1]一種包含共聚物與粒子的組成物,其中該共聚物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之結構單元及下述通式(II)所示之結構單元;該粒子係選自於包含無機粒子及有機顏料粒子之群組的至少1種:
Figure 02_image003
[通式(I)中,R 1表示選自於包含氫原子、碳數1~18的烷基、碳數2~18的烯基、及碳數7~18的芳烷基之群組的任一者;R 2表示氫原子或甲基。n係1~5的任意整數。]
Figure 02_image005
[通式(II)中,X表示選自於包含以下所示之式(x1)、式(x2)、及式(x3)之群組的任一者;R 3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Figure 02_image007
[式(x1)及式(x2)中,Y表示選自於包含胺基、四級銨鹽、羧基、羧酸鹽、羥基、磺基、磺酸鹽、硫酸酯基、硫酸酯鹽、磷酸基、磷酸鹽、磷酸酯基、及磷酸酯鹽之群組的任一者。式(x1)中,Z表示O(氧原子)或NH(胺基)。R 4表示包含碳數1~10的脂肪族烴的連結基,前述連結基可分支,且任意碳原子可被取代為包含下述碳原子之群組的任一者:鍵結有磷酸酯鹽的碳原子、鍵結有四級銨鹽的碳原子、及鍵結有羥基的碳原子。m及p分別獨立表示0或1。式(x3)中,q表示5~30的任意整數。●表示鍵結部]。 [2]如[1]記載之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溶媒。 [3]如[1]或[2]記載之組成物,其中在前述通式(I)中,R 1係甲基,且n係1。 [4]如[1]~[3]中任一項記載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共聚物係進一步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的共聚物。 [5]如[1]~[4]中任一項記載之組成物,其中在前述通式(II)中,X係式(x1)。 [6]如[1]~[5]中任一項記載之組成物,其中在前述式(x1)中,R 4係包含碳數1~5的脂肪族烴的連結基。 [7]如[1]~[6]中任一項記載之組成物,其中在前述式(x1)中,Z係O(氧原子)。 [8]如[1]~[7]中任一項記載之組成物,其中在前述式(x1)及式(x2)中,Y係羧酸鹽或四級銨鹽。 [9]如[1]~[8]中任一項記載之組成物,其中前述粒子係選自於包含無機化合物粒子、金屬粒子、及碳粒子之群組的至少1種。 [10]一種硬化性組成物,其包含如[1]~[9]中任一項記載之組成物、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及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11]一種硬化物,其係將如[10]記載之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而成。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話,能夠提供一種組成物、一種硬化性組成物,以及一種硬化物;其中該組成物包含在製備時膠化受到抑制而聚合穩定性優良的分散劑,並能夠供給粒子的分散性優良,並且硬度及耐溶劑性優良的硬化物。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基於本發明實施態樣的一例進行說明。不過,於以下顯示之實施態樣係用以將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予以具體化的例示,本發明未被限定於以下的記載。 此外,在本說明書中,顯示實施態樣較佳的形態,但組合了2個以上各個較佳的形態者,也係較佳的形態。針對於數值範圍顯示的事項,當有幾個數值範圍的情況,能夠選擇性組合該等的下限值與上限值而作成較佳的形態。 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當有「XX~YY」這樣的數值範圍的記載時,意指「XX以上YY以下」。此外,在本說明書「(甲基)丙烯酸酯」意指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
<組成物> 本實施態樣的組成物包含共聚物及粒子(以下亦簡稱「組成物」)。 於本實施態樣之組成物所含的共聚物係於製備時膠化受到抑制而係聚合穩定性優良的。藉由使用上述共聚物作為反應性分散劑(以下亦簡稱「分散劑」),而能夠獲得一種組成物,其會供給粒子的分散性優良,並且硬度及耐溶劑性優良的硬化物。因此本實施態樣的組成物較佳實施態樣的一個係一種微粒子分散液,其包含:共聚物、與為特別非常地細的粒子之微粒子。
[共聚物] 共聚物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之結構單元(以下亦稱「結構單元(I)」)及下述通式(II)所示之結構單元(以下亦稱「結構單元(II)」)。藉由共聚物包含結構單元(I),而在製備共聚物時膠化受到抑制而聚合穩定性優良。藉由共聚物包含結構單元(II),能夠作成粒子的分散性優良的組成物。此外,因為共聚物具有聚合性基,後述之硬化物係硬度及耐溶劑性優良的。進一步,結構單元(I)有助於形成均勻的硬化物,而結構單元(II)會使得粒子良好地分散,因此若將組成物使用於塗覆劑,可期待:能夠形成會對基材賦予所期望之功能及設計性的硬化膜。 因此,共聚物係合適作為可使用於塗覆劑等微粒子分散液的分散劑。
〈結構單元(I)〉
Figure 02_image009
通式(I)中,R 1表示選自於包含氫原子、碳數1~18的烷基、碳數2~18的烯基、及碳數7~18的芳烷基之群組之任一者。 R 1表示之碳數1~18的烷基,較佳為碳數1~10的烷基,更佳為碳數1~6的烷基。具體而言,可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
R 1表示之碳數2~18的烯基較佳為碳數2~10的烯基,更佳為碳數2~6的烯基。具體而言,可舉: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異丙烯基、丁烯基、異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順式3-己烯基等)、環己烯基等。
R 1表示之碳數7~18的芳烷基,較佳為碳數7~14的芳烷基。具體而言,可舉:苄基、2-苯基乙基、2-萘基乙基、二苯甲基等。
該等之中,從使得所獲得之硬化物的硬度提升的觀點來看,R 1較佳為選自氫原子、碳數1~6的烷基、及碳數2~6的烯基之群組之任一者,更佳為氫原子或碳數1~3的烷基,進一步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又進一步較佳為甲基。
通式(I)中,R 2表示氫原子或甲基。從使得所獲得之硬化物的硬度提升的觀點來看,R 2較佳為甲基。
通式(I)中,n係1~5的任意整數。從使得所獲得之硬化物的硬度提升的觀點來看,n較佳為1~3,更佳為1或2,進一步較佳為1。
結構單元(I)能夠透過例如:以下述化合物作為單體並將其進行聚合而獲得,該化合物係利用公知的酯化反應使得(甲基)丙烯酸、與具有對應之不飽和雙鍵的醇反應而藉以獲得之化合物。
從更進一步提高聚合穩定性的觀點來看,在共聚物中結構單元(I)的比例較佳為1~40莫耳%,更佳為3~25莫耳%,進一步較佳為5~15莫耳%。
〈結構單元(II)〉
Figure 02_image005
通式(II)中,X表示選自於包含下述式(x1)、式(x2)、及式(x3)之群組之任一者。從提升粒子分散性的觀點來看,X較佳為式(x1)或式(x2),進一步較佳為式(x1)。
Figure 02_image007
式(x1)及式(x2)中,Y表示選自於包含胺基、四級銨鹽、羧基、羧酸鹽、羥基、磺基、磺酸鹽、硫酸酯基、硫酸酯鹽、磷酸基、磷酸鹽、磷酸酯基、及磷酸酯鹽之群組之任一者。從提升粒子分散性的觀點來看,Y較佳為選自於包含四級銨鹽、羧酸鹽、磺酸鹽、硫酸酯鹽、磷酸鹽、及磷酸酯鹽之群組之任一者,更佳為四級銨鹽或羧酸鹽。
式(x1)中,Z表示O(氧原子)或NH(胺基),較佳為O(氧原子)。 式(x1)中,R 4表示包含碳數1~10的脂肪族烴的連結基。上述連結基亦可分支,且任意的碳原子可被取代為包含下述碳原子之群組的任一者:鍵結有磷酸酯鹽的碳原子、鍵結有四級銨鹽的碳原子、及鍵結有羥基的碳原子。從提升粒子分散性的觀點來看,R 4較佳為包含碳數1~5的脂肪族烴的連結基。具體而言,可舉:亞甲基、1,2-二亞甲基、1,3-三亞甲基、1,4-四亞甲基、1,5-五亞甲基等。再者,為R 4較佳的態樣之上述包含碳數1~5的脂肪族烴的連結基,亦可分支,且任意的碳原子亦可被取代為包含下述碳原子之群組的任一者:鍵結有磷酸酯鹽的碳原子、鍵結有四級銨鹽的碳原子、及鍵結有羥基的碳原子。 式(x1)中,m及p分別獨立表示0或1。m及p較佳為均係0,還有均係1。 式(x3)中,q表示5~30的任意整數,較佳為8~22。 式(x1)、式(x2)、及式(x3)中,●表示鍵結部。
通式(II)中,R 3表示氫原子或甲基,從使得所獲得之硬化物的硬度提升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甲基。
結構單元(II)可透過將例如:含四級銨鹽的(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類、(甲基)丙烯醯胺類、甜菜鹼單體類、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類、苯乙烯類、及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類等,予以聚合而獲得。從粒子分散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選自於由含四級銨鹽的(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類、(甲基)丙烯醯胺類、甜菜鹼單體類、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類、及苯乙烯類構成之群組之任一者,進一步較佳為使用含四級銨鹽的(甲基)丙烯酸酯類或(甲基)丙烯酸類。
就含四級銨鹽的(甲基)丙烯酸酯類而言,可舉:氯化甲基丙烯醯基膽鹼(methacryloylcholine chloride)、氯化2-羥基-3(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三甲基銨、氯化2-羥基-3(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三乙醇銨、氯化2-羥基-3(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二甲基苄基銨、氯化2-羥基-3(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丙基二甲基苯基銨等。再者,作為含四級銨鹽的(甲基)丙烯酸酯類,於上述已舉出了相對離子係氯離子者,但相對離子亦可為溴離子(bromide ion)、碘離子(iodide ion)、氟離子、硫酸根離子、硫酸氫根離子、硝酸根離子、磷酸根離子、磷酸氫根離子、磷酸二氫根離子、苯磺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hydroxide ion)般的其它的離子。
就(甲基)丙烯酸類而言,可舉:甲基丙烯酸銨、丙烯酸銨等。再者作為(甲基)丙烯酸類,於上述已舉出了相對離子係銨離子者,但亦可為如烷醇銨離子、鈉離子、鉀離子般的其它的離子。
就(甲基)丙烯醯胺類而言,可舉: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氯化3-(丙烯醯胺丙基)三甲基銨、3-[(3-丙烯醯胺丙基)(二甲基)銨基]丙烷-1-磺酸酯、N,N-二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胺基丙基丙烯醯胺、丙烯醯基
Figure 110145612-A0304-1
啉、N-異丙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丙烯醯胺、N-羥乙基丙烯醯胺、N-羥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
就甜菜鹼單體類而言,可舉:N,N-二甲基-N-(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N-(3-磺基丙基)銨甜菜鹼、2-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磷醯膽鹼(2-methacryloyloxyethylphosphoryl choline)、2-[[2-(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二甲基銨基]乙酸酯、3-[[2-(甲基丙烯醯基氧基)乙基]二甲基銨基]丙酸酯、3-[(3-丙烯醯胺基丙基)二甲基銨基]丙酸酯、3-[[3-(甲基丙烯醯基胺基)丙基](二甲基)銨基]-1-丙烷磺酸、3-[[3-(丙烯醯胺基)丙基](二甲基)銨基]-1-丙烷磺酸等。
就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類而言,可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丙烯酸4-羥基丁酯等。 就苯乙烯類而言,可舉:對苯乙烯磺酸鈉、對乙烯基苯甲酸、對乙烯基苯胺等。
就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類而言,可舉,例如下述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13
[r表示5~30的任意整數。]
從更進一步提高粒子分散性的觀點來看,共聚物中結構單元(II)的比例較佳為1~80莫耳%,更佳為3~60莫耳%,進一步較佳為5~30莫耳%、又進一步較佳為10~20莫耳%。
〈其它結構單元〉 在本實施態樣的組成物中,共聚物亦可包含結構單元(I)及結構單元(II)以外的其它源自自由基聚合性單體的結構單元。例如,較佳實施態樣的一個係構成共聚物之源自單體的構成單元,係包含結構單元(I),結構單元(II)、及源自自由基聚合性單體的結構單元的共聚物。
就自由基聚合性單體而言,可舉:乙烯基單體、(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ic ester)、(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不飽和二羧酸等。就(甲基)丙烯酸酯而言,能夠使用例如:具有環狀結構者、具有羥基者、或於末端具有環氧基者。此外,就(甲基)丙烯酸酯而言,能夠使用例如:具有伸烷基二醇結構或具有矽烷或矽基末端者。
就乙烯基單體而言,可舉: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等。 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而言,可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就具有環狀結構之(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舉:(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金剛烷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金剛烷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2-金剛烷酯等。
就於末端具有環氧基之(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環氧環己基甲基酯等。
就矽烷或矽基末端之(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舉:(甲基)丙烯酸2-三甲基矽氧基乙酯等。 就不飽和二羧酸而言,可舉:馬來酸酐及其衍生物等。
此外,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亦可使用於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基的化合物。就於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基的化合物而言,可舉,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六亞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氫化雙酚A或氫化雙酚F的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外,作為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亦可使用含羥基的多元(甲基)丙烯酸酯。就含羥基的多元(甲基)丙烯酸酯而言,可舉,例如:甘油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單羥基五(甲基)丙烯酸酯等。
其中,共聚物較佳為進一步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結構單元。從提升硬化物的硬度及耐藥品性之觀點來看,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單體,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丁酯,更佳為甲基丙烯酸甲酯。 該等自由基聚合性單體可單獨使用1種類,亦可併用2種類以上。
在共聚物中上述其它結構單元的比例,能夠因應結構單元(I)及結構單元(II)的比例而適宜決定。例如,上述其它結構單元的比例也能夠設為是從共聚物中全部結構單元(莫耳%)減去結構單元(I)及結構單元(II)之合計比例(莫耳%)的值。 此外,從更進一步提高硬化物的硬度及耐溶劑性的觀點來看,在共聚物中其它結構單元的比例較佳為20~95莫耳%,更佳為40~90莫耳%,進一步較佳為65~85莫耳%。
共聚物的製造方法,並非被特別限制,能夠藉由公知的聚合方法,將形成上述結構單元(I)及結構單元(II)的單體、以及任意之形成其它結構單元的單體進行共聚而藉以製造。此外,在共聚物的製造中,因應需要亦可使用聚合起始劑、鏈轉移劑、及聚合終止劑等。
在組成物中共聚物的含有比例不被特別限定,通常相對於共聚物、粒子、及後述之溶媒的合計100質量%,係為0.1~15質量%。此外,從使得分散性、硬化物的硬度及耐溶劑性更進一步提升的觀點來看,相對於共聚物、粒子、及後述之溶媒的合計100質量%,共聚物的含有比例較佳為0.5~10質量%,更佳為0.5~5質量%。
[粒子] 於本實施態樣之組成物所含的粒子,係選自於包含無機粒子及有機顏料粒子之群組之至少1種。粒子係因應對硬化性組成物之用途所期望的功能而適宜選擇即可,但從分散性、硬化物的硬度、及耐藥品性等觀點來看,較佳為無機粒子,更佳為選自於包含無機化合物粒子、金屬粒子、及碳粒子之群組之至少1種。 就無機粒子而言,可舉,例如: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鋇、氧化鈦、氧化鎂、氧化鋅、氧化鋯、氧化鋁、氧化銻、氧化錫、氧化鈰、氧化銦、氫氧化鋁、氧化矽(二氧化矽)、煅燒矽酸鈣、煅燒高嶺土、水合矽酸鈣、矽酸鋁、矽酸鎂、磷酸鈣、玻璃、滑石、黏土、雲母、碳黑、及白碳等。因應需要,無機粒子亦可透過矽烷耦合劑或鈦酸酯系耦合劑等而被施以表面處理。 就有機顏料粒子而言,可舉例如:酞青系顏料、及偶氮系顏料等。 上述粒子可單獨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類以上。
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徑無特別限制,若過小,則有增黏性變大的傾向,此外若過大,則產生組成物中的分散性降低的擔憂。若考慮硬化物的硬化性及設計性等,則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徑較佳為100μm以下,更佳為50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μm以下,又進一步較佳為1μm以下。此外,只要不損及本發明效果,對下限值無限制,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徑亦可設為例如0.1nm以上。 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徑能夠透過例如:雷射繞射散射法及電子顯微鏡觀察而求得。
組成物中粒子的含有比例不被特別限定,相對於共聚物、粒子、及後述之溶媒的合計100質量%,通常係0.1~20質量%。此外,從使得分散性及操作性更進一步提升的觀點來看,相對於共聚物、粒子、及後述之溶媒的合計100質量%,粒子的含有比例較佳為0.1~15質量%,更佳為0.5~15質量%,更佳為1~15質量%。
[溶媒] 從分散性及操作性的觀點來看,本實施態樣之組成物較佳為包含溶媒。於此處在本發明中,所謂「溶媒」意指在製造包含共聚物及粒子的組成物之際能夠使用的物質,且能夠包含於該組成物。此外,「溶媒」,與後述之在製造硬化性組成物之際能夠使用的「溶劑」係在言語上有所區別。另一方面,「溶媒」與「溶劑」可使用同一物質,也能夠使用不同的物質。此外,能夠將「溶媒」包含於硬化性組成物。 溶媒係分散媒,可舉:醇類、多元醇類、酮類、酯類、芳香族烴類、醯胺類、及水,從分散液之穩定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醇類。 就醇類而言,可舉,例如:甲醇、乙醇、1-丙醇、異丙醇、三級丁醇、及1-甲氧基-2-丙醇等。 就多元醇類而言,可舉,例如:乙二醇、及甘油等。 就酮類而言,可舉,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及環己酮等。 就酯類而言,可舉,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γ-丁內酯、及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 就芳香族烴類而言,可舉,例如:甲苯、及二甲苯等。 就醯胺類而言,可舉,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N-甲基吡咯啶酮等。
此外,只要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也能夠使用上述之自由基聚合性單體作為溶媒。即,亦可為包含:含有結構單元(I)及結構單元(II)的共聚物、粒子、及自由基聚合性單體的組成物。 溶媒可單獨含有1種,亦可含有2種類以上。
組成物中溶媒的含有比例不被特別限定,相對於共聚物、粒子、及後述之溶媒的合計100質量%,通常係50~99質量%。此外,從使得分散性及操作性更進一步提升的觀點來看,相對於共聚物、粒子、及後述之溶媒的合計100質量%,溶媒的含有比例較佳為75~95質量%,更佳為80~90質量%。
[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實施態樣之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並非被特別限制,例如能夠透過下述而獲得:利用公知的方法將共聚物、粒子、因應需要的溶媒予以混合。
<硬化性組成物> 本實施態樣之硬化性組成物包含:上述組成物、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及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硬化性組成物中組成物的含有比例不被特別限定,相對於組成物、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後述之溶劑的合計100質量%,較佳為10~99質量%,更佳為20~60質量%,進一步較佳為30~50質量%。組成物的含量若為上述範圍的話,能夠有效率地獲得具有優良硬度及耐溶劑性的硬化物。
[自由基聚合起始劑] 就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而言,從使得硬化物的硬化性更提升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因熱而產生自由基的熱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因光而產生自由基的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 就熱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而言,可舉,例如:2,2’-偶氮雙異丁腈(AIBN)、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ADVN)等偶氮化合物系;過氧化苯甲醯等二醯基過氧化物系;過氧化苯甲酸三級丁酯等過氧化酯系;氫過氧化異丙苯等氫過氧化物系;過氧化二異丙苯等二烷基過氧化物系;過氧化甲乙酮、過氧化乙醯丙酮等酮過氧化物系;過氧化縮酮系;烷基過氧化酯系;過碳酸鹽系等有機過氧化物等。
就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而言,能夠使用市售品。可舉,例如:Irgacure(註冊商標,以下相同)651、Irgacure184、Irgacure2959、Irgacure127、Irgacure907、Irgacure369、Irgacure379、Irgacure819、Irgacure784、IrgacureOXE01、IrgacureOXE02、Irgacure754(以上BASF公司製)等。 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對於硬化性組成物中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的含量無特別限制。另一方面,從有效率地進行聚合的觀點來看,相對於100質量份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中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的含量,較佳為0.00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01質量份以上,進一步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此外,相對於100質量份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中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的含量較佳為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3質量份以下。
[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硬化性組成物藉由含有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能夠作成硬度優良的硬化物。 就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而言,可舉,例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新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四新戊四醇十(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三(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金剛烷酯、二(甲基)丙烯酸異莰酯、二環戊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外,就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而言,能夠使用市售品。可舉,例如:A-DPH(多官能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AH-600、UA-306H、UA-306T、UA-306I、UA-510H等(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等。 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對硬化性組成物中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無特別限制。另一方面,從容易使得硬度更提升的觀點來看,相對於100質量份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中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上,更佳為20質量份以上,進一步較佳為30質量份以上。此外,只要不損及本發明效果,對上限值無限制,相對於100質量份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中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設為70質量份以下即可。
[溶劑] 本實施態樣之硬化性組成物,亦可因應應用的用途而進一步包含溶劑。藉由包含溶劑變得能夠使得各成分均勻,且操作性會提升。於此處,在本發明中所謂「溶劑」意指於製造包含:上述組成物、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及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硬化性組成物之際能夠使用的物質,且能夠包含於該硬化性組成物。此外,「溶劑」,與如上述般的「溶劑」係在言語上有所區別。另一方面,「溶媒」與「溶劑」係能夠使用同一物質,也能夠使用不同的物質。 就溶劑而言,可舉:醇類、芳香族烴類、脂環式烴類、脂肪族烴類、酮類、酯類、及醯胺類等,較佳為醇類。
就醇類而言,可舉,例如:甲醇、乙醇、1-丙醇、異丙醇、三級丁醇、及1-甲氧基-2-丙醇等。 就芳香族烴類而言,可舉,例如:甲苯、二甲苯、及乙基苯等。 就脂環式烴類而言,可舉,例如:環戊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十氫萘、及四氫萘等。 就脂肪族烴類而言,可舉,例如:戊烷、己烷、庚烷、及辛烷等。 就酮類而言,例如,可舉:丙酮、甲乙酮、甲基異丁基酮、及環己酮等。 就酯類而言,例如,可舉: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γ-丁內酯、及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 就醯胺類而言,例如,可舉: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及N-甲基吡咯啶酮等。 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當硬化性組成物含有溶劑的情況,相對於組成物、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溶劑的合計100質量%,溶劑的含有比例較佳為10~70質量%,更佳為20~60質量%,進一步較佳為30~55質量%。再者,在溶劑的上述含有比例,係不含組成物中溶媒的含有比例。
[其它成分] 硬化性組成物亦可進一步包含:顏料、染料、填充劑、紫外線吸收劑、增黏劑、低收縮化劑、抗老化劑、塑化劑、骨材、阻燃劑、穩定劑、纖維強化材、抗氧化劑、流平劑、及止垂劑等其它成分。
[硬化性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硬化性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並非被特別限制,能夠藉由例如:利用公知的方法將組成物、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因應需要的溶劑及其它成分予以混合而獲得。
<硬化物> 本實施態樣的硬化物係將上述硬化性組成物予以硬化而成者,係具有優良的硬度及耐溶劑性者。 對硬化物的製造方法無特別限制,能夠因硬硬化性組成物及自由基聚合起始劑的種類等而適宜選擇。例如,當硬化性組成物包含熱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情況,可舉:進行加熱而使硬化的方法;當包含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之情況,可舉:照射UV等活性能量而使硬化的方法。
<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的用途> 對本實施態樣之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的用途無特別限制。因本實施態樣的硬化物具有著優良的硬度及耐溶劑性,而能夠較佳地使用於例如:塗料(UV塗料及UV油墨等)、接著劑、塗覆劑等,藉此,能夠獲得物性及外觀優良的塗膜、接著層、塗覆層等硬化物。再者,有時亦有將塗膜及塗覆層等相對薄的硬化物稱為「硬化膜」。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該等。
[各成分] 〈1〉在共聚物(分散劑)的製造例中使用的成分係如以下。 <單體(A)> ・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MMA):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 <單體(B)> ・氯化甲基丙烯醯基膽鹼的80質量%水溶液: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甲基丙烯酸(以下,MAA):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
<單體(C)> ・下述式(i)所示之化合物1: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
Figure 02_image015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以下,AMA):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下述式(ii)所示之化合物2: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
Figure 02_image017
・FA-512M(商品名):丙烯酸二環戊酯,昭和電工材料(Showa Denko Materials)股份有限公司製
<中和劑> ・氨的25質量%水溶液: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鏈轉移劑> ・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聚合起始劑> ・2,2’-偶氮雙(異丁腈)(以下,AIBN):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反應溶媒> ・甲醇: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1-甲氧基-2-丙醇: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2〉在關於組成物(微粒子分散液)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成分係如以下。 <粒子> ・氧化鋁:商品名AEROXIDE(註冊商標) AluC,平均一次粒徑13nm,EVONIK公司製 ・氧化鈦:商品名MT-100SA,平均一次粒徑15nm,Tayca股份有限公司製 <溶媒(分散媒)> ・甲醇: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1-甲氧基-2-丙醇: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3〉在關於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膜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成分係如以下。 <多官能單體(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A-DPH(商品名):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UA-306H(商品名):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  胺基甲酸酯預聚物,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 <溶劑> ・甲醇: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1-甲氧基-2-丙醇: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製 <光聚合起始劑(自由基聚合起始劑)> ・Irgacure184(商品名):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IGM Resins B.V.公司製
<<共聚物>> [製造例1]共聚物(A-1)的合成 於備有攪拌機、溫度計及回流管的反應器,於氮氣流下,置入50.0g甲醇、50.0g的1-甲氧基-2-丙醇並升溫至80℃。在冷凝器的回流下,將已混合了20.0g甲醇、20.0g的1-甲氧基-2-丙醇、52.6g的MMA、27.3g之氯化甲基丙烯醯基膽鹼的80重量%水溶液、10.8g化合物1、1.4g的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及0.85g的AIBN之物,費180分來進行了滴加。其後,添加0.85g的AIBN,並於80℃熟成了180分鐘。其後,進行冷卻,利用己烷來將所獲得的溶液稀釋為10倍並使共聚物再沈澱,並進行乾燥而藉以獲得了共聚物(A-1)。
[製造例2]共聚物(A-2)的合成 在製造例1中,除了使用了9.0g的MAA代替了氯化甲基丙烯醯基膽鹼的80質量%水溶液、及冷卻後添加了5.0g之氨的25質量%水溶液以外,係利用與製造例1同樣的方法來獲得了共聚物(A-2)。
[製造例3~7]共聚物(B-1~B-5)的合成 除了作成了表1顯示的配方以外,係利用與製造例1同樣的方法來獲得了共聚物(B-1~B-5)。
於製造例1、2所獲得之共聚物(A-1)及(A-2)係具有:源自化合物1的結構單元(I)、及源自氯化甲基丙烯醯基膽鹼的結構單元(II)或源自MAA的結構單元(II)。 於製造例3~7所獲得之共聚物(B-1)~(B-5)係不具有結構單元(I)及結構單元(II)之中的任一者。
[評價] 於以下顯示共聚物(分散劑)的評價方法。 <聚合穩定性> 在上述製造例中,利用目視觀察製造共聚物之際,聚合反應的樣子,並利用以下基準進行了評價。 再者,本評價係為「B」的共聚物不使用於以後的實施例及比較例。 評價基準 A:聚合沒有問題地結束,可獲得含有均質共聚物的溶液。 B:在聚合反應中途顯著增黏或膠化,無法獲得含有均質共聚物的溶液。
[表1]
  單位 製造例
1 2 3 4 5 6 7
A-1 A-2 B-1 B-2 B-3 B-4 B-5
單體 (A) (75mol%) MMA g 52.6 52.6 52.6 52.6 52.6 59.6 63.1
(B) (15mol%) 氯化甲基丙烯醯基膽鹼80質量%水溶液 g 27.3 0 27.3 27.3 27.3 27.3 0
MAA g 0 9.0 0 0 0 0 0
(C) (10mol%) 化合物1 g 10.8 10.8 0 0 0 0 10.8
AMA g 0 0 8.8 0 0 0 0
化合物2 g 0 0 0 9.8 0 0 0
FA-512M g 0 0 0 0 18.4 0 0
中和劑 氨25質量%水溶液 g 0 5.0 0 0 0 0 0
鏈轉移劑 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 g 1.4 1.4 1.4 1.4 1.4 1.4 1.4
聚合起始劑 AIBN g 0.85 0.85 0.85 0.85 0.85 0.85 0.85
追加添加AIBN g 0.85 0.85 0.85 0.85 0.85 0.85 0.85
反應溶媒 甲醇 g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1-甲氧基-2-丙醇 g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聚合穩定性 - A A B B A A A
在使用了化合物1作為單體(C)的製造例1、2來說,可沒有膠化地獲得了含有均質之共聚物的溶液。 在使用了AMA作為單體(C)的製造例3、及使用了化合物2作為單體(C)的製造例4來說,會膠化且無法獲得含有均質之共聚物的溶液。茲認為該結果係起因於單體(C)具有的雙鍵的反應性。即,茲認為:化合物1於聚合時僅甲基丙烯醯基進行反應,且幾乎不進行交聯反應,因此聚合穩定性優良。茲認為:AMA及化合物2在聚合時甲基丙烯醯基、與反應性高的烯丙基及甲基烯丙基進行交聯反應且膠化,從而無法獲得含有均質之共聚物的溶液。
<<組成物>> [實施例1]組成物(C-1)的製備 將作為分散劑之1.25g製造例1所獲得的共聚物(A-1)、作為粒子之3.75g氧化鋁、作為分散媒之20.0g甲醇、20.0g的1-甲氧基-2-丙醇置入100mL燒瓶,使用攪拌機(ZZ-2220,東京理化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製)而以600rpm攪拌4小時,並使分散,藉此獲得了為微粒子分散液的組成物(C-1)。
[實施例2、3、比較例1~3]組成物(C-2、C-3、D-1~D-3)的製備 除了作成了表2顯示的配方以外係利用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來獲得了為微粒子分散液的組成物(C-2、C-3、D-1~D-3)。
[評價] 於以下顯示在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獲得之組成物(微粒子分散液)的評價方法。 <分散性> 將分散後的組成物移至透明的樣品瓶,於25℃下靜置1個月,並透過利用目視觀察而利用以下基準進行了評價。 再者,針對於本評價係為「D」的組成物係不使用於以後之實施例及比較例。 評價基準 A:在1個月後於容器底部也未見沉澱物。 B:於1週後係未確認到沉澱物,但於1個月後係於容器底部確認到少許沉澱物。 C:於1日後係未確認到沉澱物,但於1週後係於容器底部確認到少許沉澱物。 D:於1日後,於容器底部確認到沉澱物。
[表2]
  單位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C-1 C-2 C-3 D-1 D-2 D-3
共聚物 共聚物 A-1 g 1.25 1.25 0 0 0 0
共聚物 A-2 g 0 0 1.25 0 0 0
共聚物 B-3 g 0 0 0 1.25 0 0
共聚物 B-4 g 0 0 0 0 1.25 0
共聚物 B-5 g 0 0 0 0 0 1.25
粒子 氧化鋁 g 3.75 0 3.75 3.75 3.75 3.75
氧化鈦 g 0 3.75 0 0 0 0
溶媒 甲醇 g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甲氧基-2-丙醇 g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分散性 - A B B B A D
在使用了共聚物(A-1)及(A-2)作為分散劑的實施例1~3來說,可獲得粒子分散性優良的組成物。 在使用了共聚物(B-5)作為分散劑的比較例3來說,粒子在次日來說會沉澱,無法獲得分散性優良的組成物。茲認為此結果是起因於共聚物之組成的單體(B)。即,共聚物(A-1)及(A-2)具有源自單體(B)的極性官能基,因此共聚物會效率佳地吸附於粒子,而顯示優良的分散性。
<<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 [實施例4]硬化膜的製備 將20.0g之為於實施例1所獲得之微粒子分散液之組成物(C-1)、作為多官能單體的9.5g的A-DPH、作為溶劑的8.5g甲醇、8.5g的1-甲氧基-2-丙醇,置入100mL燒瓶,並使用攪拌機(ZZ-2220,東京理化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製)而以600rpm攪拌4小時,置入0.3g作為光聚合起始劑的Irgacure184,製備硬化性組成物,並作成了塗敷液。 使用敷料器(TP技研股份有限公司製)以膜厚100μm將所獲得之塗敷液塗敷於馬口鐵鋼板(As One股份有限公司製)或PET薄膜(商品名A4300,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並於80℃下進行了1分鐘的預備乾燥。其次,於空氣下使用UV曝光機(LIGHTNINGCURE LC-L1V5,濱松光子(Hamamatsu Photonics)股份有限公司製)並以在365nm的累計光量2000mW/cm 2(照射強度50mW/cm 2,照射時間40秒)進行曝光,而獲得了硬化膜。
[實施例5~7,比較例4、5]硬化膜的製備 除了作成了表3顯示的配方以外係利用與實施例4同樣的方法來獲得了硬化膜。
[評價] 針對形成有於實施例及比較例所獲得之硬化膜的馬口鐵鋼板及PET薄膜,於以下顯示硬化膜的評價方法。 <表面硬度> 依據JIS-K5600-5-4來進行,利用劃傷之鉛筆芯的硬度來進行了評價。鉛筆硬度越高,則塗膜表面的硬度越高,且越耐劃傷。 <附著性> 依據JIS-K5600-5-6來進行,透過放大鏡觀察試驗後塗膜的剝落而利用以下的基準進行了評價。數字越小,則附著性越優良。 評價基準 0:切割邊緣係完全平滑,且哪個網格眼均無剝落。 1:發生在切割之交叉點的塗膜的小的剝落。在交叉切割部分受影響的明確地不超出5%。 2:塗膜沿切割邊緣、及/或在交叉點剝落。在交叉切割部分受影響的是明確地超過5%但不超出15%。 3:塗膜沿切割邊緣部分地或整面地發生大剝落、及/或網格眼的各種部分係部分地或整面地剝落。在交叉切割部分受影響的係明確超過15%但不超出35%。 4:塗膜沿切割邊緣部分地或整面地發生大剝落、及/或數處所的網格眼係部分地或整面地剝落。在交叉切割部分受影響的是明確地超過35%但不超出65%。 5:剝落的程度超過4。 <耐溶劑性> 使用已將0.5g棉花含浸於1mL丙酮者來擦掉PET薄膜上的硬化膜,並將擦掉後的狀態按照下述基準進行了評價。 評價基準 A:硬化膜以10次未被擦掉。 B:硬化膜以1次未被擦掉,但在10次以內被擦掉。 C:硬化膜以1次被擦掉。
[表3]
  單位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比較例4 比較例5
組成物 C-1 g 20.0 20.0 0 0 0 0
C-2 g 0 0 20.0 0 0 0
C-3 g 0 0 0 20.0 0 0
D-1 g 0 0 0 0 20.0 0
D-2 g 0 0 0 0 0 20.0
多官能單體 A-DPH g 9.5 0.0 9.5 9.5 9.5 9.5
UA-306H g 0 9.5 0 0 0 0
溶劑 甲醇 g 8.5 8.5 8.5 8.5 8.5 8.5
1-甲氧基-2-丙醇 g 8.5 8.5 8.5 8.5 8.5 8.5
光聚合起始劑 Irgacure 184 g 0.3 0.3 0.3 0.3 0.3 0.3
表面硬度 馬口鐵鋼板 - 3H 2H 2H 3H F HB
PET薄膜 - 2H 3H 3H 3H H H
附著性 馬口鐵鋼板 - 5 5 5 5 5 5
PET薄膜 - 0 0 0 1 0 0
耐溶劑性 - A A A A B C
在使用了組成物(C-1)~(C-3)作為微粒子分散液的實施例4~7來說,可獲得硬度及耐溶劑性優良的硬化膜。 在使用了組成物(D-1)、(D-2)作為微粒子分散液的比較例4、5來說,獲得了硬度及耐溶劑性不充分的硬化膜。茲認為此結果是起因於用作分散劑之聚合物的殘存雙鍵。即,茲認為:共聚物(A-1)及(A-2)之在聚合物的合成時未反應的雙鍵,在硬化膜的製備時來說與多官能單體的官能基進行交聯反應,形成硬度及耐溶劑性優良的硬化膜。茲認為:共聚物(B-3)之在聚合物的合成時未反應的雙鍵,由於反應性低,因此在硬化膜的製備時也不與多官能單體的官能基進行交聯反應,而獲得了硬度及耐溶劑性不充分的硬化膜。茲認為:共聚物(B-4)由於幾乎不含雙鍵,因此無法與多官能單體的官能基進行交聯反應,獲得了硬度及耐溶劑性不充分的硬化膜。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的組成物係分散穩定性優良,並且包含上述組成物的硬化性組成物係能夠供給硬度及耐溶劑性優良的硬化物。因此,本發明的組成物及硬化性組成物對於例如:塗料(UV塗料及UV油墨等)、接著劑塗覆劑等係合適的。
無。
無。
無。

Claims (11)

  1. 一種包含共聚物與粒子的組成物,其中該共聚物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之結構單元及下述通式(II)所示之結構單元;該粒子係選自於包含無機粒子及有機顏料粒子之群組的至少1種:
    Figure 03_image003
    [通式(I)中,R 1表示選自於包含氫原子、碳數1~18的烷基、碳數2~18的烯基、及碳數7~18的芳烷基之群組的任一者;R 2表示氫原子或甲基;n係1~5的任意整數]
    Figure 03_image005
    [通式(II)中,X表示選自於包含以下所示之式(x1)、式(x2)、及式(x3)之群組的任一者;R 3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Figure 03_image007
    [式(x1)及式(x2)中,Y表示選自於包含胺基、四級銨鹽、羧基、羧酸鹽、羥基、磺基、磺酸鹽、硫酸酯基、硫酸酯鹽、磷酸基、磷酸鹽、磷酸酯基、及磷酸酯鹽之群組的任一者;式(x1)中,Z表示O(氧原子)或NH(胺基);R 4表示包含碳數1~10之脂肪族烴的連結基,該連結基可分支,且任意碳原子可被取代為包含下述碳原子之群組的任一者:鍵結有磷酸酯鹽的碳原子、鍵結有四級銨鹽的碳原子、及鍵結有羥基的碳原子;m及p分別獨立表示0或1;式(x3)中,q表示5~30的任意整數;●表示鍵結部]。
  2. 如請求項1之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溶媒。
  3. 如請求項1或2之組成物,其中在該通式(I)中,R 1係甲基,且n係1。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該共聚物係進一步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結構單元的共聚物。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在該通式(II)中,X係式(x1)。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在該式(x1)中,R 4係包含碳數1~5的脂肪族烴的連結基。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在該式(x1)中,Z係O(氧原子)。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在該式(x1)及式(x2)中,Y係羧酸鹽或四級銨鹽。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該粒子係選自於包含無機化合物粒子、金屬粒子、及碳粒子之群組的至少1種。
  10. 一種硬化性組成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組成物、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及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11. 一種硬化物,其係將如請求項10之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而成。
TW110145612A 2020-12-08 2021-12-07 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 TW2022318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3700 2020-12-08
JP2020203700 2020-1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1801A true TW202231801A (zh) 2022-08-16

Family

ID=8197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5612A TW202231801A (zh) 2020-12-08 2021-12-07 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24202A1 (zh)
TW (1) TW202231801A (zh)
WO (1) WO20221242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86198A4 (en) * 2018-04-23 2022-01-26 Kuraray Co., Ltd. COMPOSITION WITH EXCELLENT HARDENABILITY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410A (ja) * 1985-07-17 1987-01-27 Ricoh Co Ltd 非水系樹脂分散液
JP2811183B2 (ja) * 1988-08-25 1998-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含弗素グラフト共重合体
JP5586828B2 (ja) * 2006-12-27 2014-09-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並びに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52936A (zh) * 2010-10-18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酸酯化合物和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183006B2 (ja) * 2013-06-28 2017-08-23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学的立体造形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立体造形物
CN106715478B (zh) * 2014-09-29 2019-08-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及防静电薄膜
JP2020007503A (ja) * 2018-07-11 2020-01-16 株式会社クラレ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24202A1 (zh) 2022-06-16
WO2022124202A1 (ja)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9586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塗料、塗膜及薄膜
KR101285652B1 (ko) 활성 에너지선 경화형 조성물
WO2007064003A1 (ja) 単層膜およびこれからなる親水性材料
TWI815807B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硬塗劑、硬化塗膜、積層薄膜
JP6545407B2 (ja) 樹脂組成物、成形体、積層体、ガスバリア材、コーティング材及び接着剤
JP7258112B2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及び塗料
WO2007138946A1 (ja) 金属酸化物組成物、硬化膜及び積層体
JP2007238732A (ja) ハードコート剤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US20110256482A1 (en)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1169613A (ja)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物及び積層体
JP2023014098A (ja) 硬化性重合体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JP6295652B2 (ja) 光硬化性重合体、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及び硬化塗膜
TW202231801A (zh) 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及硬化物
WO2018235816A1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被膜、硬化被膜付き基材、これ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ウイルス不活化方法
TWI338012B (en) One solution-type thermosetting compositions for color filter protective films and color filters using the same
TW201829697A (zh) 黏著劑用樹脂組成物及黏著片
TW202010789A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積層體
JP2019077854A (ja) アクリル系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料、硬化物及び土木建築用被覆材
JP2005297414A (ja) プライマー用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スバリア性積層フィルム
JP6729776B1 (ja) 紫外線吸収材料、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JP2023058077A (ja) 樹脂改質用モノマー組成物
JP4802731B2 (ja) マレイミド系共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6268663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コーティング剤、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物およびその成形物品
JP2011021179A (ja) 粘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821103B2 (ja) 4級カチオン性ビニルモノマーからなる帯電防止剤及び帯電防止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