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6714A - 接地用構件 - Google Patents

接地用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6714A
TW202226714A TW110129827A TW110129827A TW202226714A TW 202226714 A TW202226714 A TW 202226714A TW 110129827 A TW110129827 A TW 110129827A TW 110129827 A TW110129827 A TW 110129827A TW 202226714 A TW202226714 A TW 2022267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grounding member
motor
connector
present disclos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9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馬光佑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太谷電子日本合同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太谷電子日本合同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太谷電子日本合同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6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671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ground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接地用構件,可形成具有更高耐久性的接地電路。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導電性的接地用構件,該接地用構件至少具有:第一面,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第二面,配置成面對第二馬達殼,該第二馬達殼面對第一馬達殼設置,具有絕緣性;以及第三面,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插頭,其中第一面及第三面與第二面在接地用部件中有表背關係,為了第一馬達殼與插頭之間的電連接,第一面與第三面彼此連接,第二馬達殼具備可與插頭結合的連接器,在第二馬達殼中,至少第三面的一部份具有接觸迴避形狀。

Description

接地用構件
本揭露是關於一種具有導電性的接地用構件。更具體來說,本揭露是關於一種可配置在馬達與插頭間,形成接地電路的接地用構件。
已知一種馬達,可與連接於導電纜線的插頭結合的連接器經由絕緣性機殼等構件固定(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許第659112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例如專利文獻1等所記載的以往馬達,具備:機殼(第一殼體),由覆蓋馬達本體的「導體」所構成;以及機殼(第二殼體),由覆蓋檢測馬達旋轉等的編碼器等的「絕緣體」所構成。第二殼體具備連接於編碼器的連接器。連接器可與用來連接馬達外部的插頭結合。馬達構成為可通過連接於像這樣的插頭的導電纜線,來與馬達外部電連接。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以往馬達中,在由「絕緣體」所構成的第二殼體與配置於此第二殼體的由「導體」所構成的連接器之間,配置有做為「接地用構件」的板狀金屬配件。更具體來說,在由「絕緣體」所構成的第二殼體與由「導體」所構成的連接器夾入板狀金屬配件,以螺絲共同鎖住這些(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3)。另一方面,像這樣的板狀金屬配件被折彎成也配置在由「絕緣體」所構成的第二殼體與由「導體」所構成的第一殼體之間,構成為也可以接觸第一殼體並導通(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4)。在以往的馬達中,藉由像這樣的板狀金屬配件,在由「導體」所構成的第一殼體與同樣由「導體」所構成的連接器之間形成接地電路(GND電路)等電連接。
本案發明人在以往的馬達中,發現形成接地電路等電連接的接地用構件有需要克服的問題,發現有必要為此採取對應措施。具體來說,本案發明人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以往的接地金屬配件,例如在馬達長時間使用等嚴酷的溫度環境下,接地電路有難以維持之虞。例如,馬達的各構件膨脹,更具體來說,因為由「絕緣體」所構成的第二殼體與連接器等構件的膨脹,與像這樣的膨脹後的收縮的任一者或兩者,使共同鎖住接地金屬配件的螺絲等鬆動,接地電路有難以維持之虞。 做為一例,在100℃以上持續固定時間以上的嚴酷溫度環境下,更具體來說是在105℃以上持續10天的嚴酷溫度環境下,接地電路有難以維持之虞。 或者是,做為一例,在-55℃到-85℃的範圍內的溫度循環實驗(25小時)中,接地電路有難以維持之虞。例如,因為高溫實驗機內的膨脹或從高溫實驗機取出後,回到常溫的過程中的收縮等,接地電路有難以維持之虞。 再者,在以往的接地金屬配件中,在由「導體」所構成的連接器與由「絕緣體」所構成的第二殼體夾入板狀的接地金屬配件,以螺絲共同鎖住是有問題的。在如此結構中,當為了維護等而裝卸插頭時,連接器或第二外殼,與這些之間所配置的接地金屬配件有破損而無法維持接地電路之虞。
本揭露是有鑑於如此問題而完成者。也就是說,本揭露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接地用構件,具有更高耐久性的接地電路。
[用來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案發明人們並非處理先前技術的延伸,而是試著以處理新方向來解決上述問題。結果完成了達成上述主要目的的接地用構件的發明。
例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將接地用構件的形狀的一部分做為不接觸連接器的形狀(以下稱「接觸迴避形狀」),迴避接地用構件與連接器的直接或物理接觸,來探討提升接地用構件的耐久性。 接下來,使接地用構件直接或物理接觸導電性插頭,並非如以往接觸連接器,來探討在插頭與導電性馬達殼之間形成接地電路等電連接。
藉由勤奮研究,發現藉由像這樣的結構,即使在嚴酷溫度環境下也能維持接地電路。
在本揭露中,提供一種具有導電性的接地用構件。該接地用構件至少具有:第一面,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第二面,配置成面對第二馬達殼,該第二馬達殼面對第一馬達殼設置,具有絕緣性;以及第三面,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插頭,其中第一面及第三面與第二面在接地用部件中有表背關係,為了第一馬達殼與插頭之間的電連接,第一面與第三面彼此連接,第二馬達殼具備可與插頭結合的連接器,在第二馬達殼中,至少第三面的一部份具有接觸迴避形狀。 以下,將上述接地用構件稱為「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或省略為「接地用構件」。
[發明效果] 在本揭露中,獲得一種接地用構件,可形成具有更高耐久性的接地電路等電連接。特別是可在插頭與導電性馬達殼(motor case)之間,形成具有更高耐久性的接地電路。此外,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效果只不過是例示,並非限定,又,也可以有附加效果。
本揭露是關於一種具有導電性的接地用構件。例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10)由板狀或片狀材料所構成為較佳。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至少具有例如第二圖所示的「第一面」(第二圖的符號11所示的面)、「第二面」(第二圖的符號12所示的面)以及「第三面」(第二圖的符號13所示的面)。 第一面(11)是可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1的面。 第二面(12)是可配置成面對第二馬達殼2的面,第二馬達殼2面對第一馬達殼1設置,具有絕緣性。 第三面(13)是可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插頭3的面(參照第一(A)圖)。 第一面及第三面、第二面在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中有表背關係(參照第二圖)。 為了第一馬達殼1與插頭3之間的電連接,第一面(11)與第三面(13)彼此連接(參照第二圖)。 第二馬達殼2具備可與插頭3結合的連接器4,在第二馬達殼2中,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具有例如不接觸連接器4的形狀,例如從上面看為大致U字形的形狀等的「接觸迴避形狀」,以定位於連接器4的周圍(參照第一(A)圖及第二圖)。此外,該接地用構件的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制,除了大致U字形以外,也可以是例如大致矩形(框狀)、大致C字形、大致圓形、多角形等。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具有如上述結構,在以下詳細說明的具有「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1(參照第四圖),與同樣在以下詳細說明的具有「導電性」的插頭3(參照第七圖)之間,提供電連接。更具體來說,可經由配置於以下詳細說明的具有「絕緣性」的第二馬達殼2的「接地用構件」,在第一馬達殼1與插頭3之間形成接地電路等電連接。可用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所形成的電連接,具有更高的耐久性。特別是在嚴酷溫度還姓下,可提供具有更高耐久性的電連接。
此外,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不應受限於圖示形態來解釋。
以下,簡單說明在本揭露所使用的用語及馬達的主要構件後,詳細說明關於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
「導電性」也可以稱為電傳導性,通常是指能通電的性質。「導電性」的用語在以下與「絕緣性」一起使用時,相對容易傳輸電力的性質也可以稱為「導電性」。
「絕緣性」也可以稱為電絕緣性,通常是指不能通電的性質。「絕緣性」的用語在以下與「導電性」一起使用時,相對難以傳輸電力的性質也可以稱為「絕緣性」。
「電連接」通常是指電聯繫或電導通。
「接地」(GND)是指電壓為基準(例如0V)的電位點。因此,接地電路是指能設定電壓為基準(例如0V)的電位點的電路或路徑。
「嚴酷溫度環境」為例如以下詳細說明的馬達長時間連續或斷續運轉,或例如因在製造過程等的附加溫度等導致馬達或馬達周圍溫度上升的環境等。嚴酷溫度環境包含例如室溫以上的溫度,做為一例,是指在製造過程等從140℃暴露在200℃左右溫度環境。又,做為一例,是指100℃以上持續固定時間以上的溫度環境,更具體來說,是指105℃持續10天的環境。或者是,嚴酷溫度環境也包含-55℃到-85℃的範圍內的溫度循環實驗(25小時)的環境等來做為一例。 在本揭露中,在像這樣的「嚴酷溫度環境」中,可以維持電連接,特別是維持接地電路。
(馬達) 「馬達」也稱為電動機,是指可力學地或機械地轉變電能量的原動機。馬達包含直流電動機及交流電動機。馬達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市售的馬達。
馬達通常具備馬達本體、覆蓋馬達本體的第一殼(以下稱「第一馬達殼」)以及可面對此第一馬達殼配置的第二殼(以下稱「第二馬達殼」)。
「馬達本體」基本具備旋轉子與固定子。馬達本體也可以安裝有用來將旋轉傳達至外部的旋轉軸等。旋轉軸也可以安裝有軸承。像這樣的軸承也可以安裝在第一馬達殼。
「第一馬達殼」如以下詳細說明,可面對「第二馬達殼」配置的構件。第一馬達殼通常具有「導電性」。第一馬達殼也可以包含金屬及/或合金等。第一馬達殼從強度及/或放熱等的觀點來看,由包含金屬及/或合金的壓鑄等導體所構成為較佳。
例如在第四圖中,表示本揭露可使用的第一馬達殼的一實施形態。第四圖所示的第一馬達殼1也可以在殼本體1a的台座部1a'具有編碼器部1b(第四(A)圖)。
在此,第四(A)圖表示第一馬達殼1的一側面。第四(B)圖表示從編碼器部1b側來看的第一馬達殼1。第四(C)圖表示從編碼器部1b的相反側來看的第一馬達殼1(未圖示旋轉軸等)。第四(D)圖表示第一馬達殼1的另一側面。第四(E)圖表示從上側(在第二馬達殼2安裝連接器4側)來看的第一馬達殼1。第四(F)圖表示從下側(上側的相反側)來看的第一馬達殼1。第一馬達殼1並未受限於圖示的形態。
在編碼器部1b也可以設有例如檢測器,用來檢測馬達旋轉,具體來說是檢測旋轉子及/或旋轉軸的旋轉。檢測器包含利用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的光檢測器及/或利用磁力的磁力檢測器等。編碼器部1b也可以更具備用來與外部機器通訊的通訊裝置。又,也可以經由編碼器部1b對馬達本體供給電力。
殼本體1a的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制,較佳為筒狀。殼本體1a的剖面形狀可以是大致矩形,也可以是大致圓形。 台座部1a'的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制,較佳為圓盤狀或環狀。 編碼器部1b的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制,較佳為圓盤狀。編碼器部1b如圖示的態樣,也可以用螺絲固定在殼本體1a的台座部1a'(參照第四(B)圖)。
「第二馬達殼2」是可面對第一馬達殼,具體來說是可面對第四圖所示的殼本體1a、台座部1a'及/或編碼器部1b配置的構件。第二馬達殼為例如安裝有可與連接有導電纜線5的插頭3結合的連接器4等,所以具有「絕緣性」(參照第一(A)圖)。
第二馬達殼可由例如塑膠等材料所構成,由例如具有適當的強度及耐熱性的絕緣性塑膠等材料所構成。
例如在第五圖,表示在本揭露可使用的第二馬達殼2的一實施形態。第五圖所示的第二馬達殼2面對第一馬達殼1,較佳為具有覆蓋第一馬達殼1的編碼器部1b的形狀。更具體來說,具有可覆蓋第一馬達殼1的編碼器部1b的大致圓形部分與可面對並接觸第一馬達殼1的本體部分1a的大致矩形部分。再者,第二馬達殼2也可以具備例如第六圖所示的用來安裝連接器4的平台21。平台21也可以具有連接器4的一部分,具體來說是具有用來插入底部的一部分的開口部22。
在此,第五(A)圖表示從外側(不面對第一馬達殼一側)來看的第二馬達殼2。第五(B)圖表示從上側(安裝連接器4側)來看的第二馬達殼2。第五(C)圖表示從面對第一馬達殼1的編碼器部1b側來看的第二馬達殼2。第五(D)圖表示第二馬達殼2的一側面。第五(E)圖表示第二馬達殼2的另一側面。第五(F)圖表示從下側(上側的相反側)來看的第二馬達殼2。第二馬達殼2並非受限於圖示形態。
第二馬達殼2可面對第一馬達殼1配置,可相對於彼此來結合。第二馬達殼2對第一馬達殼1的結合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制,列舉例如任意的鎖定機構、螺絲等固定手段以及嵌合及/或嚙合的結合等。
(連接器) 「連接器」是指用來提供與安裝於第二馬達殼,可收容於第一馬達殼的馬達本體及/或可包含在第一馬達殼1的編碼器部的電連接的構件。做為連接器並沒有特別限制,可使用市售的連接器。例如在第六圖表示本揭露可使用的連接器的一實施形態。
第六(A)圖表示從上側(與插頭3結合側)來看的連接器4。第六(B)圖表示從下側(與第二馬達殼2結合側)來看的連接器4。第六(C)圖表示從不面對第一馬達殼1側來看的連接器4。第六(D)圖表示從面對第一馬達殼1側來看的連接器4。第六(E)圖表示連接器4的一側面。第六(F)圖表示連接器4的另一側面。連接器4並非受限於圖示形態。
連接器4也可以從其本體部分的一部份向下方延伸(以下稱「延伸部」)。連接器4的延伸部為例如可插入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所設的開口部22(參照第一(A)圖及第五圖)。藉由如此結構,可將連接器4載置於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連接器4與第二馬達殼2彼此結合固定為較佳。連接器4對於第二馬達殼2的固定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制,列舉例如任意的鎖定機構、螺絲等固定手段以及嵌合及/或嚙合的固定等。
連接器4的本體部分也可以是導電性,也可以是絕緣性。連接器4的本體部分也可以由例如金屬、合金、塑膠等所構成。
連接器4可與例如第七圖所示的插頭3結合。藉此,不僅可與連接於插頭3的導電纜線5電連接,更可以與外部電連接。因此,連接器4具有與插頭3互補的形狀為較佳。此外,雖然在以下詳細說明插頭3,但也可以由插頭蓋3a、插頭本體3b與接觸點3c來構成。
例如像第六圖所示,連接器4也可以包含一個以上的接觸點7。接觸點7可與插頭3所設的一個以上的接觸點3c(參照第七(B)圖)彼此嵌合及/或嚙合來電連接。因此,連接器4所設的接觸點7與插頭3所設的接觸點3c具有互補的形狀為較佳。在圖示形態中,連接器4的接觸點7為雄型,插頭3所設的接觸點3c為雌型,但也可以連接器4的接觸點7為雌型,插頭3所設的接觸點3c為雄型。
可設在連接器4的接觸點7可以貫穿連接器4的本體部分並延伸至面對連接器4的第二馬達殼2側。接觸點7也可以電連接可收容在第一馬達殼1內部的馬達本體及/或可包含在第一馬達殼1的編碼器部1b。如此連接也可以直接或間接。
(插頭) 「插頭」是可電連接導電纜線者,可藉由與上述連接器結合,對馬達本體及/或編碼器部等供給電裝置及/或電力的構件。做為插頭並沒有特別限制,可使用市售的插頭。
例如在第七圖表示本揭露可使用的插頭的一實施形態。插頭3也可以具備例如插頭蓋3a、可配置於插頭蓋3a的插頭本體3b以及可配置於插頭本體3b的一個以上的接觸點3c。但是,插頭3的結構並不受限於如此結構。
插頭3可電連接於導電纜線5。具體來說,藉由可包含於導電纜線5的一個以上的電線電連接於接觸點3c,可形成電導通。接觸點3c其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制,只要與可配置於連接器4的接觸點7電連接即可。
第七(A)圖表示從上側來看的插頭3。第七(B)圖表示從下側(上側的相反側,與連接器4結合側)來看的插頭3。第七(C)圖表示從不面對第一馬達殼1側來看的插頭3。第七(D)圖表示從面對第一馬達殼1側來看的插頭3。第七(E)圖表示插頭3的一側面。第七(F)圖表示插頭3的另一側面。插頭3並非受限於圖示形態。
插頭3與連接器4的結合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制,列舉例如任意的鎖定機構以及嵌合及/或嚙合的結合等。
插頭3也可以固定於結合有連接器4的第二馬達殼2。插頭3對第二馬達殼2的固定方法並沒有特別限制。例如,也可以如圖示形態用螺絲等固定手段,將插頭3固定於第二馬達殼2(參照第一圖)。或者是,不用螺絲等固定手段,也可以藉由任意的鎖定機構、嵌合及/或嚙合等,將插頭3固定於第二馬達殼2。
將插頭3固定於第二馬達殼2時,第二馬達殼2具有「絕緣性」,所以插頭3可以是導電性也可以是絕緣性。插頭3通常為導電性。例如插頭蓋3a具有導電性為較佳。在此情況下,可收容一個以上的接觸點3c的插頭本體3b是絕緣性為較佳。
插頭蓋3a具有導電性時,插頭蓋3a也可以包含例如金屬及/或合金等。插頭蓋3a從強度等觀點來看,可由包含金屬及/或合金的壓鑄等導體所構成。或者是,插頭蓋3a由例如塑膠等具有絕緣性的材料所形成,更具體來說是由具有適當強度及耐熱性的塑膠等材料所形成,也可以藉由其表面以金屬及/或合金等導體被覆或鍍覆來具有導電性。在此情況下,雖然插頭蓋3a可藉由熱等影響膨脹及/或收縮,但可藉由使用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適當地維持插頭蓋3a與第一馬達殼1之間的接地。
插頭蓋3a具有導電性時,插頭本體3b由具有絕緣性的材料,例如由具有適當強度及耐熱性的塑膠等材料所形成為較佳。或者是,插頭蓋3a具有絕緣性時,插頭本體3b也可以具有導電性。因此,在本揭露的「具有導電性的插頭」是指插頭蓋3a或插頭本體3b的任一者具有導電性的插頭。
接觸點3c並沒有特別限制,可使用市售的接觸點。
在插頭3與導電纜線5的連接部分,也可以設有用來防止水分或塵埃等進入的蓋,具體來說是如圖示的具有蛇腹形狀的蓋等。又,也可以依需要,配置用來防止水分或塵埃等進入插頭3與第二馬達殼2的接觸部分的襯墊,例如橡膠襯墊及/或液體襯墊等。像這樣的襯墊也可以設於插頭3與第二馬達殼2的任一者。
(導電纜線) 導電纜線是可直接或間接連接外部電力供給源等的構件。導電纜線也可以在其內部具有一個以上的電線。電線包含用來供給電力至馬達本體的電線、用來供給電力至編碼器部的電線以及用來供給電力至通訊裝置的電線等。又,導電纜線也可以包含可連接通訊裝置的網路通訊線。導電纜線並沒有特別限制,可使用市售的包含電線的纜線。
(接地用構件) 「接地用構件」通常是指具有導電性,可提供「電連接」,特別是「接地電路」的構件。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特徵]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為例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至少具有:第一面(第二圖的符號11所示的面),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1;第二面(第二圖的符號12所示的面),配置成面對第二馬達殼2,該第二馬達殼面對第一馬達殼1設置,具有絕緣性;以及第三面(第二圖的符號13所示的面),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插頭3,也可以由例如板狀材料所構成。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為例如可將包含金屬及/或合金的材料沖壓的板狀材料彎曲來製造。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由不銹鋼(SUS)、磷青銅等材料所製造為較佳。或者是,因為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可以具有導電性,所以可使用塑膠等具有絕緣性的,例如具有適當強度及耐熱性的塑膠等材料,來形成所需的形狀後,也可以藉由其表面以金屬及/或合金等導體被覆或鍍覆來具有導電性。
在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中,第一面(11)及第三面(13),與第二面(12)有表背關係。
在本揭露的「表背關係」是指板狀構件的對向兩主面的關係,任一者可為表也可為背。例如第二圖所示,第一面(11)及第三面(13)為表時,在第一面(11)的背側存在第二面(12),在第三面(13)的背側存在第二面(12)。
從圖示形態可知,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主要是由第一面、第二面與第三面所構成。此外,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也可以包含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以外的其他面。
在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中,至少第一面(11)及第三面(13)兩者為導電性,接地用構件整面也可以為導電性。
第一面(11)為導電性,可配置成面對同樣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1的面。因此,第一面(11)及第一馬達殼1可彼此接觸其一部分來電連接。 第三面(13)為導電性,可配置成面對同樣導電性的插頭3的面。因此,第三面(13)及插頭3可彼此接觸其一部分來電連接。
因為導電性的第一面(11)與同樣導電性的第三面(13)彼此連續(參照第二圖),所以在同樣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1與同樣導電性的插頭3之間,可形成電連接,更具體來說可形成接地電路(參照第一(B)圖)。
因為第二面(12)是可配置成面對絕緣性的第二馬達殼2的面,所以也可以是導電性,也可以是絕緣性。
如第二圖所示,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可經由第二面(12)載置於第二馬達殼2(參照第一(A)圖)。因為第二馬達殼2具備可與插頭3結合的連接器4(參照第五圖至第七圖),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接觸迴避形狀」,具體來說具有不接觸連接器4的形狀等。在第二馬達殼2中,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構成為例如可定位於連接器4周圍者為較佳(參照第二圖)。
在本揭露的「接觸迴避形狀」是指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至少一部分(及全部或一部分),具體來說是第三面與連接器不物理接觸的形狀。例如第二圖所示,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可以不物理接觸連接器4,具有可定位在用來配置以虛線表示的連接器4的區域周圍的形狀。換句話說,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也可以具有在上面視角與連接器4分離,至少部分包圍連接器4的形狀(參照第二圖及第三(A)圖)。
「接觸迴避形狀」為例如可迴避與連接器4接觸的上面視角的形狀,例如大致U字形那樣,也可包含如字母「U」那樣兩端部彼此分離的形狀,與兩端部大幅打開的V字形或帶有圓的馬蹄形等形狀。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例如大致矩形(框狀)、大致C字形、大致圓形、多角形等,沒有兩端部(彼此不分離)者與端部未大幅打開的形狀,也可包含可迴避與連接器4接觸的上面視角的形狀。
在「接觸迴避形狀」中,例如在上面視角為大致U字形、大致V字形、大致C字形等的情況下,彼此相對的部分(具體來說是兩個端部)之間有空間者為較佳,該空間的尺寸(具體來說是相對的兩端部彼此分離方向的尺寸)比連接器4的尺寸更大為更佳。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形狀,特別是上面視角的形狀,若為可迴避接觸連接器4的形狀,則沒有特別限制。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做為接觸迴避形狀,具體來說是做為不接觸連接器的形狀,例如以具有在上面視角的大致U字形的形狀為較佳。特別是如第二圖所示,第三面(13)具有在上面視角的大致U字形的形狀為較佳。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上面視角的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制,可對應使用的連接器的上面視角形狀來適當決定。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在設置於第二馬達殼2的狀態中,至少第三面(13)的一部份具有「接觸迴避形狀」,具體來說是以不物理接觸連接器為特徵。 在以往,因為第二馬達殼2與連接器4之間夾入接地金屬配件來配置,以螺絲共同鎖住(參照專利文獻1的第三圖),所以在連接器4與插頭3的裝卸時,有可能連接器4破損而破壞連接器4與接地金屬配件的電連接。但是,在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因「接觸迴避形狀」使得不會有連接器4的接觸,所以不可能有如以往的破損,可穩定維持電連接。此外,藉由本揭露,可提供具有更高耐久性的電連接,特別是提供接地電路。 根據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將連接器4以壓入單獨設置於第二馬達殼2。例如藉由將第六圖所示的連接器4的下方延伸部,插入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所設的開口部22,可將連接器4以插入設置於第二馬達殼2(參照第八圖)。 再者,根據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在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中,可在接地用構件10與連接器4之間配置例如橡膠襯墊或液體襯墊等襯墊(參照第二圖及第八圖)。可藉由如此的襯墊配置來防止水分或塵埃的進入,可提升電連接的穩定性,電連接的穩定聽更進一步提升。此外,像這樣的襯墊也可以配置在連接器4的底面(參照第七(B)圖))。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為例如第一(A)圖及第二圖所示,可將第一面(11)配置成面對第一馬達殼1,將第二面(12)配置成面對第二馬達殼2,將第三面(13)配置成面對插頭3。此時,第一面(11)可被夾在第一馬達殼1與第二馬達殼2之間,第三面(13)可被夾在第二馬達殼2與插頭3之間(參照第一(B)圖及第八圖)。
如上述,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第一面(11)與第三面(13)都具有導電性,彼此連續為較佳(參照第二圖)。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第一面(11)與第三面(13)彼此連接垂直結合為較佳(參照第二圖)。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第一面(11),若其至少一部分接觸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1,具體來說是接觸導電性的殼本體1a的一部分也可以(參照第四圖及第九圖)。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第三面(13),若其至少一部分接觸導電性的插頭3,具體來說是接觸導電性的插頭蓋3a也可以(參照第七圖)。
經由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可電連接插頭3與第一馬達殼1,可在這些之間形成接地(GND)電路。藉由電連接靠近導電纜線5的插頭3與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1,可形成更穩定的接地電路。又,因為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沒有物理接觸連接器4,所以更提升電連接的耐久性,特別是提升接地電路的耐久性。
因為使用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可形成具有更高耐久性的電連接,特別是形成接地(GND)電路。 因此,插頭3內部不需設有殼,也可以提供電磁耐受性(EMS, 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及/或電磁干擾(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的屏障。 又,插頭3內部也不需要另外設有接地用接觸點。再者,也不需要接地用的導線。 因為如此,因使用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可將插頭3更小型化。
以下,詳細說明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 (實施形態) 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具有導電性,例如第三圖至第十圖所示,至少具有:第一面(11),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1;第二面(12a、12b),配置成面對第二馬達殼2,該第二馬達殼面對第一馬達殼1設置,具有絕緣性;以及第三面(13),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插頭3(參照第三圖及第八圖)。 第一面(11)及第三面(13),與第二面(12a、12b)有表背關係(參照第二圖)。為了第一馬達殼1與插頭3之間的電連接,第一面(11)與第三面(13)彼此連續(參照第三圖)。 第二馬達殼2具備可與插頭3結合的連接器4(參照第五圖、第六圖及第七圖)。 在第二馬達殼2中,接地用構件10具有不接觸連接器4的大致U字形的形狀,可定位於連接器4的周圍。
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10,第一面(11)也可以更具有彈簧狀部分14,可抵接於第一馬達殼1。
在本揭露中,「彈簧狀部分」是指具有接受來自外部的力,可如同彈簧移位的彈性的部分,即彈性部。
彈簧狀部分14也可以從第一面(11)延伸。彈簧狀部分14只要有彈性,其形狀沒有特別限制。例如,也可以是具有至少一山部及/或谷部的形狀,至少一山部及/或谷部的形狀具有剖面為大致V字形或大致U字形的形狀(參照第三(A)圖及第三(D)圖)。在彈簧狀部分14,山部及/或谷部的數量並沒有特別限制。若山部是從第一面(11)隆起,其頂部可抵接於第一馬達殼1,則其高度沒有特別限制(參照第三(A)圖、第三(D)圖及第九圖)。
彈簧狀部分14即使在嚴酷溫度環境下,起因於其彈性,可更適當地維持與第一馬達殼1的抵接。因此,不但可更適當地維持與第一馬達殼1的電連接,更可以進一步提升接地電路的耐久性。
彈簧狀部分14為例如第三(B)圖所示,連續於第一面(11)的固定端(T2)與自由端(T1)兩者為較佳。在固定端(T2)與自由端(T1)之間存在至少一山部為較佳。
彈簧狀部分14的山部的頂部可存在比包含第一面(11)的平面等級更高的位置。像這樣的彈簧狀部分14,特別是山部,也可以由彎曲及/或成形等來形成。
彈簧狀部分14因具有固定端(T2)與自由端(T1)兩者,所以可更適當地調節彈簧狀部分14的移位。因此,可更適當地維持與第一馬達殼1的電連接。此外,可以更提升接地電路的耐久性。
例如第九(A)圖所示,將接地用構件10載置於第二馬達2的平台21後,如第九(B)圖所示,藉由使第一馬達殼1與第二馬達殼2彼此結合,可使彈簧狀部分14抵接於第一馬達殼1的本體1a。此時,彈簧狀部分14的山部抵接於殼本體1a,同時接地用構件10的第一面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抵接於殼本體1a(參照第九(B)圖)。又,在殼本體1a抵接於彈簧狀部分14處也可以設有凹部或溝,來更適當地使彈簧狀部分14的山部與殼本體1a接觸。
接地用構件10的第一面(11)為例如第三(B)圖所示,也可以具有至少一嚙合部16,具體來說是具有第一嚙合部16a及第二嚙合部16b。第一嚙合部16a及第二嚙合部16b都是可形成為突出於第一面(11)的背側的第二面(12a)(參照第三(E)圖及第三(F)圖)。
在面對第二面(12a)的第二馬達殼2,也可以在配置有第一嚙合部16a及第二嚙合部16b的位置形成凹部(圖未顯示),該凹部具有與它們互補的形狀。因為第一嚙合部16a及第二嚙合部16b分別嵌合於第二馬達殼2所設的至少兩個凹部,所以可抑制接地用構件10的第二馬達殼2的不需要的移位。
在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10中,第三面(13)也可以更具有可抵接於插頭3的至少一彈簧狀部分15,具體來說是更具有第一彈簧狀部分15a及第二彈簧狀部分15b(參照第三圖)。
第一彈簧狀部分15a及第二彈簧狀部分15b也可以分別在第三面(13)延伸。彈簧狀部分(15a、15b)只要具有彈性,其形狀沒有特別限制。例如,也可以是具有至少一山部及/或谷部的形狀,至少一山部及/或谷部的形狀具有剖面為大致U字形或大致V字形的形狀。在彈簧狀部分(15a、15b)的山部及/或谷部的數量並沒有特別限制。
第一彈簧狀部分15a及第二彈簧狀部分15b分別具有自由端(T3)與固定端(T4)兩者為較佳。在自由端(T3)與固定端(T4)之間存在至少一谷部為更佳。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比包含第三面(13)的平面更往插頭3側突出,抵接於插頭3,具體來說是抵接於插頭蓋3a為較佳(參照第十圖)。
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的前端部或邊緣,存在於比包含第三面(13)的平面的等級更高的位置(參照第十(B)圖)。像這樣的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也可以由彎曲及/或成形等來形成。
更具體來說,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也可以相對於接地用構件10的厚度,從包含第三面(13)的平面突出約0.5倍以上5倍以下的高度。
因為彈簧狀部分(15a、15b)具有自由端(T3)與固定端(T4)兩者,所以可適當地調節彈簧狀部分的移位。因為彈簧狀部分(15a、15b)的各自由端(T3)抵接於插頭3,具體來說是抵接於插頭蓋3a,更具體來說是抵接於插頭蓋3a的底部,所以即使在更嚴酷的溫度環境下,也可以適當地維持與插頭3的抵接。因此,可更適當地維持與插頭3的電連接。此外,可進一步提升接地電路的耐久性。
例如第十(B)圖所示,將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載置於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後,例如第十(C)圖所示,藉由將插頭3固定於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可將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抵接於插頭3。在此,第十(B)圖及第十(C)圖分別表示在第十(A)圖的X-X'的固定前及固定後的插頭3及第二馬達殼2的剖面。此時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的邊緣抵接於插頭蓋3a的底部,同時接地用構件的第三面也可以抵接於插頭蓋3a的底部。又,因為在插頭蓋3a的底部抵接於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的邊緣處設有凹部,所以也可以更適當地使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的邊緣與插頭蓋3a的底部接觸。
例如第三圖及第十圖所示,彈簧狀部分(15a、15b)也可以不具有形成為突出於第三面(13)的背側,即突出於第二面(12b)側的山部。此外,像這樣的山部從第三面(13)側來看是谷部。像這樣的山部的剖面形狀並沒有特別限制,也可以如圖示為大致U字形(參照第三(E)圖及第三(F)圖)。在如此面對第二面(12b)的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也可以形成用來在可對應彈簧狀部分(15a、15b)的山部的位置收容這些的凹部23(參照第5(B)圖)。由於彈簧狀部分(15a、15b)的山部嵌合於在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所設的凹部23,所以彈簧狀部分(15a、15b)的固定端(T4)沿著平台21的緣部嚙合,可使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更適當地移位。像這樣的凹部23,在其內部具有不接觸彈簧狀部分的山部的頂部的尺寸、形狀及空間者為較佳。
在圖示的形態中,可經由接地用構件10,插頭3及第二馬達殼2彼此便可以螺絲6等固定手段來固定(參照第十圖)。螺絲6的腳部或螺紋部可被配置於第二馬達殼2所設的螺孔20並與第二馬達殼2結合(參照第五圖、第八圖以及第十圖)。插頭3對於第二馬達殼2的固定不受限於以螺絲6等的固定手段所進行的固定,也可以用適當的鎖定機構、嵌合及/或嚙合等直接或間接地固定。
接地用構件10的第三面(13)在上面視角以插頭3覆蓋其面積80%以上為較佳。第三面(13)的大半被插頭3覆蓋,可更適當地維持與插頭3的接觸。從如此結構,可更適當地維持電  連接。此外,可進一步提升接地電路的耐久性。
接地用構件10也可以在第三面(13)具有至少一窄部17(參照第三(A)圖)。在接地用構件10的第三面(13)設有窄部17,可適當地迴避插頭3與第二馬達殼2的結合部分,例如螺絲或鎖定機構等。
窄部17為例如第三(A)圖所示,可藉由切掉接地用構件10的第三面(13)的一部份來形成。或者是也可以在第三面(13)設有具矩形、圓形等形狀的開口部來形成窄部17。窄部17分離於彈簧狀部分(15a、15b)的固定端(T4)來形成者為較佳。窄部17被夾在插頭3與第二馬達殼2之間並覆蓋插頭3者為較佳。藉由如此進行,可以更適當地固定彈簧狀部分(15a、15b)的固定端(T4)。藉此,可以更適當地控制在第三面(13)設有的彈簧狀部分(15a、15b)的自由端(T3)的移位。
接地用構件10的第一面(11)及第三面(13)也可以彼此連續並沿著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的緣部彎曲形成(參照第八圖及第九圖)。可設在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的形狀及尺寸並沒有特別限制。平台21以具有與插頭3的上面視角的形狀及尺寸相同或更大的形狀或尺寸者為較佳。
將接地用構件10配置於第二馬達殼2的平台21時,為了使配置於接地用構件10後的高度與未配置有接地用構件10的部分的高度變得相同,也可以將平台21的未配置有接地用構件10的部分的高度僅提升一段接地用構件10的厚度。換句話說,也可以將在平台21配置接地用構件10的部分的高度僅降低一段接地用構件10的厚度。
接地用構件10為單一構件為較佳。因為接地用構件10為單一構件,所以可形成具有更高耐久性的電連接,特別是形成接地(GND)電路。
(其他實施形態) 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10,在可電連接插頭3的第三面(13)具有兩個彈簧狀部分(15a、15b)(參照第三圖)。這兩個彈簧狀部分(15a、15b)其剖面具有大致U字形的形狀。具有如此形狀的彈簧狀部分稱為「15A型」的彈簧狀部分(參照第十一(A)圖)。15A型的彈簧狀部分因為自由端的移位量大,其調整也容易,所以較佳。
做為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10的變化,列舉例如第十一(B)圖至第十一(D)圖所示的具有「15B型」、「15C型」以及「15D型」的彈簧狀部分的接地用構件。
「15B型」的彈簧狀部分是以具有其剖面為大致V字形的形狀為特徵(參照第十一(B)圖)。彈簧狀部分的自由端從包含第三面的平面突出。又,固定端沿著第二馬達殼的緣部配置。
「15C型」的彈簧狀部分是以具有其剖面為大致V字形的形狀為特徵(參照第十一(C)圖)。彈簧狀部分的自由端從包含第三面的平面突出。
「15D型」的彈簧狀部分,其位置與15A至15C型不同。彈簧狀部分的剖面其特徵位於具有大致V字形的形狀,但其山部從第三面向插頭3往上方突出,山部的頂點抵接於插頭3(參照第十一(D)圖)。 又,「15D型」的彈簧狀部分在對應15A型及15B型的彈簧狀部分的位置也可以具有與15A型及15B型的固定端同樣形狀的部分,如此部分可沿著第二馬達殼2的緣部形狀,可更適當地嚙合於第二馬達殼2。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並非受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本揭露的範圍內也可以適當進行變更。
[產業利用性] 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可利用在各種馬達,特別是產業用馬達的接地。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可使用在嚴酷溫度環境(特別是105℃持續十天等)。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即使在如此環境下也能形成具有更高耐久性的電連接,特別是形成接地電路。因為如此,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特別能適當地使用在包含編碼器等產業用伺服馬達。更具體來說,能更適當地使用在切削加工機,特別是CMC切削加工機的伺服馬達等。
1:第一馬達殼 1a:殼本體;本體部分;本體 1a':台座部 1b:編碼器部 2:第二馬達殼 3:插頭 3a:插頭蓋 3b:插頭本體 3c:接觸點 4:連接器 5:導電纜線 6:螺絲 7:接觸點 10:接地用構件 11:第一面 12、12a、12b:第二面 13:第三面 14、15:彈簧狀部分 15a:第一彈簧狀部分;彈簧狀部分 15b:第二彈簧狀部分;彈簧狀部分 16:嚙合部 16a:第一嚙合部 16b:第二嚙合部 17:窄部 20:螺孔 21:平台 22:開口部 23:凹部 T1、T3:自由端 T2、T4:固定端
[第一圖]概略表示關連於馬達的主要構件與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關係的概略圖。 [第二圖]概略表示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的概略圖。 [第三圖]概略表示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的概略圖。 [第四圖]概略表示第一馬達殼例的概略圖。 [第五圖]概略表示第二馬達殼例的概略圖。 [第六圖]概略表示連接器例的概略圖。 [第七圖]概略表示插頭例的概略圖。 [第八圖]概略表示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第一馬達殼、第二馬達殼與設於第二馬達殼的連接器的關係的概略圖。 [第九圖]概略表示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與第一馬達殼的關係的概略圖。 [第十圖]概略表示關於本揭露的一實施形態的接地用構件與插頭的關係的概略圖。 [第十一圖]概略表示本揭露的接地用構件變化的概略圖。
4:連接器
10:接地用構件
11:第一面
12、12a、12b:第二面
13:第三面

Claims (6)

  1. 一種具有導電性的接地用構件,至少具有: 第一面,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第一馬達殼; 第二面,配置成面對第二馬達殼,該第二馬達殼面對前述第一馬達殼設置,具有絕緣性;以及 第三面,配置成面對具有導電性的插頭,其中該第一面及該第三面與該第二面在接地用部件中有表背關係,為了前述第一馬達殼與前述插頭之間的電連接,該第一面與該第三面彼此連接,前述第二馬達殼具備可與前述插頭結合的連接器,在前述第二馬達殼中,至少該第三面的一部份具有接觸迴避形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接地用構件,其中前述接觸迴避形狀從上面看為大致U字形。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接地用構件,其中前述接地用構件的該第一面具有抵接於前述第一馬達殼的彈簧狀部分,該彈簧狀部分具有固定端與自由端兩者。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接地用構件,其中前述接地用構件的該第三面具有抵接於前述插頭的彈簧狀部分,該彈簧狀部分具有固定端與自由端兩者。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接地用構件,其中前述自由端抵接於前述插頭。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接地用構件,為單一構件。
TW110129827A 2020-09-17 2021-08-19 接地用構件 TW2022267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6684A JP7494070B2 (ja) 2020-09-17 2020-09-17 モーター
JP2020-156684 2020-09-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6714A true TW202226714A (zh) 2022-07-01

Family

ID=80627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9827A TW202226714A (zh) 2020-09-17 2021-08-19 接地用構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2718B2 (zh)
JP (1) JP7494070B2 (zh)
KR (1) KR102614634B1 (zh)
CN (1) CN114204741A (zh)
TW (1) TW20222671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6926A1 (de) * 1986-03-04 1987-10-01 Kress Elektrik Gmbh & Co Elektrohandwerkzeug
KR920017300A (ko) * 1991-02-22 1992-09-26 정용문 접지 스프링
JPH09102336A (ja) 1995-10-03 1997-04-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アース端子の取付け構造
DE19858233A1 (de) * 1998-12-17 2000-06-29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ischer Getriebemotor für Fahrzeugaggregate
KR100595767B1 (ko) 2005-02-26 2006-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접지터미널을 구비한 단상유도전동기
DE502008001484D1 (de) * 2008-08-04 2010-11-18 Siemens Ag Dynamo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inem mehrteiligen Steckergehäuse
KR101100903B1 (ko) * 2010-05-25 2012-01-02 한국파워트레인 주식회사 접지구조를 갖는 모터
DE102012103928A1 (de) * 2012-05-04 2013-11-07 Pierburg Gmbh Gleichstrommotor zum Antrieb von Aggregaten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185826B2 (ja) * 2013-11-27 2017-08-2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モータ用コネクタ及びモータ用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5207416B (zh) 2014-06-23 2019-03-15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接地连接装置
CN204067733U (zh) 2014-07-28 2014-12-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325945B2 (ja) * 2014-08-27 2018-05-16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モータに用いられる雌型コネクタ
CN106415935B (zh) * 2015-11-09 2020-02-14 捷和电机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及其emc元件和/或esd元件的接地结构
KR101771705B1 (ko) * 2016-02-01 2017-08-25 뉴모텍(주) 모터 접지구조
DE102017200206A1 (de) * 2017-01-09 2018-07-12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ungsvorrichtung mit autarker stromversorgung
KR101915677B1 (ko) 2017-11-06 2018-11-06 인지컨트롤스 주식회사 모터의 노이즈 저감구조
CN112514213A (zh) 2018-08-03 2021-03-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单元
JP6591125B1 (ja) * 2018-08-03 2019-10-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ユニット
CN109286091B (zh) * 2018-08-23 2021-01-08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直线电机的接线装置、直线电机及直线电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42718B2 (en) 2023-08-29
KR102614634B1 (ko) 2023-12-19
US20220085687A1 (en) 2022-03-17
JP7494070B2 (ja) 2024-06-03
KR20220037377A (ko) 2022-03-24
JP2022050215A (ja) 2022-03-30
CN114204741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75295B2 (ja) 電気接続用コネクタのプラグ
US500785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power cable
JP5299262B2 (ja) 接続構造
TWI234317B (en) Power connector
US7753734B2 (en) Cable terminal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drive power
JP2703527B2 (ja) ブラシレスロータリコネクタ
BR102015007149A2 (pt) motor elétrico
US4297627A (en) Electric motor construction
US955943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establish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wires
CN108370108A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TW202226714A (zh) 接地用構件
US6142815A (en) Electrical interface connector
JP5962296B2 (ja) 電線保持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2600003A (zh) 连接器
US8172624B2 (en) Wiring device assembly with contact stabilizing structure
US4019797A (en) System including household connector plug for split wire receptacle
TW201524042A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JPH04220971A (ja) 電気式の差込みコネクタ
JPH06291471A (ja) ユニットの筺体
CN212783854U (zh) 一种接线端子
JP200530239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EP0855777A3 (en) Connector cover with integral terminator
CN102428610B (zh) 电插接装置
JP2023069442A (ja) 電気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KR200160392Y1 (ko) 점퍼용 커넥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