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7217A - 熱交換系統及具備熱交換系統之應用機器 - Google Patents

熱交換系統及具備熱交換系統之應用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7217A
TW202217217A TW110128522A TW110128522A TW202217217A TW 202217217 A TW202217217 A TW 202217217A TW 110128522 A TW110128522 A TW 110128522A TW 110128522 A TW110128522 A TW 110128522A TW 202217217 A TW202217217 A TW 2022172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ins
exchange system
additive
supply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8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本大輝
大城智史
谷知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746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6704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7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21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3/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flows in a continuous film, or trickles freely, over the conduits
    • F28D3/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flows in a continuous film, or trickles freely, over the conduits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3/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flows in a continuous film, or trickles freely, over the conduits
    • F28D3/04Distribu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2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coatings, e.g. vitreous or enamel coa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45/00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45/00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 F28F2245/04Coatings; Surface treatments hydrophobic

Abstract

本揭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具備熱交換器及供給構件。在此,熱交換器具有與含有水分之空氣接觸的複數個鰭片,並透過鰭片在流通於內部的冷媒與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來進行空氣的冷卻。又,供給構件對因為熱交換器的冷卻而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前述添加劑是使對鰭片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

Description

熱交換系統及具備熱交換系統之應用機器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熱交換系統及具備熱交換系統之應用機器,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使熱交換系統的熱交換效率提升之技術。
搭載於空調裝置等之熱交換系統例如具備擁有複數個鰭片的熱交換器,並透過複數個鰭片在空氣與流通於內部的熱介質之間進行熱交換。在熱交換系統的驅動時,當鰭片因為熱交換而被冷卻時,會因為空氣與鰭片接觸而使空氣中之水分凝集,而有水分附著於鰭片的情況。當水分附著於鰭片時,會因為水分的比熱、熱傳導率、潛熱或顯熱等的影響,導致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降低。又,當水分附著於複數個鰭片時,鰭片彼此的間隙會因為水分而被閉塞。藉此,熱交換器內之空氣的流通會受到阻礙,導致熱交換效率降低。
於是,在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在熱交換器的鰭片之表面形成含有親水性樹脂與矽氧樹脂的親水性膜,來將附著於鰭片的水分迅速排出,並且賦予鰭片防污性的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4-29248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之方法中,親水性膜的親水性容易因為矽氧樹脂的撥油性而降低。又,在該方法中難以充分獲得防污性,污垢會附著於鰭片,導致親水性膜的親水性降低。藉此,在專利文獻1之方法中,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降低。
於是,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是在驅動中有水分附著於熱交換器的鰭片之情況下,仍可以從驅動初期起涵蓋較長期間來獲得優異的熱交換效率之熱交換系統及具備熱交換系統之應用機器。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具備熱交換器及供給構件。熱交換器具有與含有水分之空氣接觸的複數個鰭片,並透過鰭片在流通於內部的冷媒與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來進行空氣的冷卻。供給構件對因為熱交換器的冷卻而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前述添加劑是使對鰭片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
又,本揭示之一態樣之應用機器具備上述熱交換系統。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及本揭示之一態樣之應用機器即便是在驅動中有水分附著於熱交換器的鰭片之情況下,仍可以從驅動初期起涵蓋較長期間來獲得優異的熱交換效率。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具備熱交換器及供給構件。熱交換器具有與含有水分之空氣接觸的複數個鰭片,並透過鰭片在流通於內部的冷媒與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來進行空氣的冷卻。供給構件對因為熱交換器的冷卻而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前述添加劑是使對鰭片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
根據上述構成,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當在與冷媒之間進行熱交換來冷卻空氣時,若有水分附著於熱交換器的鰭片,便會藉由從供給構件所供給的添加劑來減少水分對鰭片之接觸角。藉此,鰭片之表面的濡溼性會提升,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將形成於鰭片之表面的水膜薄化。又,由於水分之表面張力降低,因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容易地從鰭片之表面排出水分。其結果,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可防止以下情形:因為附著於鰭片的水分而導致熱交換效率降低、因為附著於鰭片之表面的水分阻礙熱交換器內之空氣的流通而導致熱交換系統的熱交換效率降低。又,藉由在鰭片之表面形成薄的水膜,即便是在空氣中之雜質附著於鰭片之情況下,雜質也會與水膜一起迅速地排出,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將鰭片維持在清潔的狀態。
又,這些效果是透過藉由供給構件對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而持續。又,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由於可以藉由供給構件對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因此可以省去供給添加劑的工夫。因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即便是在驅動中有水分或髒污附著於熱交換器的鰭片之情況下,仍可以涵蓋較長期間來獲得優異的熱交換效率。
又,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添加劑亦可藉由自由落體來從供給構件供給至附著於鰭片的水分。藉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利用重力來從供給構件自動且有效率地對鰭片添加添加劑,並且可以簡化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的構造。
又,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供給構件亦可配置成與鰭片接觸。藉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容易地從供給構件對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
又,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複數個鰭片配置成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鉛直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排列,供給構件在交叉方向上為長條狀,且配置成與複數個鰭片的端面接觸。藉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對附著於複數個鰭片的水分,使添加劑從供給構件沿著各鰭片之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之表面擴散而容易供給。
又,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供給構件亦可對熱交換器裝卸自如地配置。藉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提升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的維護性,並可以因應需要而容易地更換供給構件。據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涵蓋較長期間來維持穩定的熱交換效率。
又,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供給構件亦可包含:複數個載持體,載持添加劑;及支撐體,在使複數個載持體分散的狀態下,支撐成可將添加劑從載持體朝供給構件之外部釋放。
根據上述構成,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藉由已分散之複數個載持體來載持添加劑,藉此便可以容易地從各載持體對附著於鰭片的水分大範圍地供給添加劑。又,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藉由支撐體來將複數個載持體支撐成可將添加劑從複數個載持體朝供給構件之外部釋放,藉此便可以一邊支撐載持體,一邊從供給構件對鰭片穩定地供給添加劑。
又,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載持體亦可為多孔質之粒狀物。藉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使載持體之孔內保持豐富的添加劑,並使添加劑從供給構件對鰭片緩慢釋放。因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從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的驅動初期起涵蓋較長時間來對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
又,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添加劑亦可為界面活性劑。藉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可以使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之接觸角容易良好地減少。又,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藉由利用例如既有的界面活性劑來作為添加劑,可以提升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的設計自由度。
又,在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中,添加劑亦可對附著於鰭片的水分進行溶解、分散或擴散。藉此,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熱交換系統對附著於鰭片的水分,可以使添加劑從供給構件迅速地遍布。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應用機器具備上述任一熱交換系統。本揭示之一態樣之應用機器即便是在驅動中有水分或髒污附著於熱交換器的鰭片之情況下,仍可以涵蓋較長期間來獲得優異的熱交換效率。
又,本揭示之一態樣之應用機器為具備室內機的空調裝置,熱交換系統亦可搭載於室內機。
又,本揭示之一態樣之應用機器為具備室外機的空調裝置,且具備將附著於熱交換器的霜去除的除霜機構,熱交換系統亦可搭載於室外機。
又,本揭示之一態樣之應用機器亦可為具備將附著於熱交換器的霜去除的除霜機構,且將對象物冷藏或冷凍的冷凍裝置。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熱交換系統及應用機器]
圖1是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1的室內機10之構成的立體圖。圖2是顯示從圖1之供給構件4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之情形的放大示意圖。作為一例,圖1所示之應用機器1是具備室內機10及未圖示之室外機的空調裝置。此空調裝置在本實施形態中是作為冷氣裝置而發揮功能。應用機器1具備熱交換系統2。此熱交換系統2搭載於室內機10。
在應用機器1中,冷媒在室內機10與室外機之間循環。熱交換系統2在室內的空氣與冷媒之間進行熱交換。熱交換系統2具備:熱交換器(蒸發器(evaporator))3,具有與含有水分之空氣接觸的複數個鰭片5,且供冷媒在內部流通;及複數個供給構件4,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前述添加劑是使對鰭片5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
當空調裝置作為冷氣裝置而被驅動時,熱交換器3透過鰭片5在流通於內部的冷媒與室內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來將室內的空氣冷卻。作為一例,複數個鰭片5配置成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鉛直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此處為水平方向)上隔著間隔排列。作為一例,鰭片5含有熱傳導性優異的金屬材料(鋁等),但鰭片5的材質並不限定於此。複數個鰭片5與熱交換器3之供冷媒流通的流通管6接觸。
供給構件4對室內的空氣被冷卻時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前述添加劑是使對鰭片5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藉此,如後述,供給構件4可以將形成於鰭片5之表面的水膜薄化。在本實施形態中,供給構件4配置成與鰭片5接觸,且供給構件4之添加劑是藉由自由落體來從供給構件4供給至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構件4是以涵蓋預定期間(例如幾年左右)來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持續供給添加劑的方式將添加劑緩慢釋放。供給構件4藉由與水分接觸,一邊使添加劑分散於水中,一邊將添加劑釋放至外部。
如圖1及2所示,作為一例,供給構件4在前述交叉方向上為長條狀,且配置成與複數個鰭片5的端面接觸。供給構件4形成為長條狀,且配置成其長邊方向沿著複數個鰭片5之排列方向。供給構件4對熱交換器3裝卸自如地配置。亦即,供給構件4可在預定的時間點對熱交換器3進行更換。
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具備彼此分離配置的複數個供給構件4。1個供給構件4是在熱交換器3的複數個鰭片5之厚度方向上延伸並與各鰭片5的端面接觸。如圖1所示,作為一例,熱交換器3具有:複數個區塊3a~3c,彼此彎折配置於室內機10所具有之圓柱狀的風扇11之圓周方向上。複數個供給構件4配置成與各區塊3a~3c重疊。藉此,各供給構件4對附著於各區塊3a~3c的複數個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室內機10所具有之過濾器7與熱交換器3之間配置有至少1個供給構件4。
圖3是顯示圖1之供給構件4的內部構造的放大圖。如圖3所示,供給構件4含有:複數個載持體40,載持添加劑;及支撐體41,在使複數個載持體40分散的狀態下,支撐成可將添加劑從載持體40朝供給構件4之外部釋放。
本實施形態之載持體40為多孔質之粒狀物。此粒狀物的外徑可適當設定,例如可以設定為數μm之值。又,作為一例,此粒狀物可以分別將細孔容積設定為數mL/g之值、將細孔徑設定為十數nm之值、將比表面積設定為數百m 2/g之值。粒狀物的粒徑、比表面積、細孔徑是設定為例如適合於供給構件4所要求之添加劑的緩釋性之值。藉由多孔質之粒狀物來構成載持體40,例如就可以使載持體40之內部載持豐富的添加劑。本實施形態之載持體40含有無機成分。作為一例,載持體40是由含有非晶矽石等玻璃之多孔質玻璃所構成。作為載持體40的材質,可以例示:多孔質玻璃、活性碳、沸石、多孔混凝土中之至少任一者。
本實施形態之支撐體41含有水不溶性成分。作為一例,此水不溶性成分是水不溶性樹脂。作為此水不溶性樹脂,可以例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丙烯酸改質聚乙烯(例如住友化學(股)製「Acryft」)中之至少任一者。
在供給構件4中,於複數個載持體40之間隙填充有支撐體41。藉此,複數個載持體40在彼此接觸或分離的狀態下,受到支撐體41支撐。若供給構件4與水接觸,例如,便會從位於供給構件4之表層的載持體40供給添加劑並溶出於水中。藉此,表層的載持體40之添加劑的濃度便會降低。然後,添加劑從位於供給構件4之內部的載持體40朝向位於供給構件4之表層的載持體40移動,表層的載持體40之添加劑的濃度便會上升。此表層的載持體40之添加劑會溶出於水中。藉由此重複動作,便會從供給構件4朝外部的水供給添加劑。
此添加劑只要是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減少對鰭片5之接觸角的添加劑,就可以適當地選擇。作為添加劑,可以例示例如界面活性劑。此處所謂之界面活性劑是指在分子結構中具有親水基與疏水基之化合物。作為界面活性劑,若為例如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則可以例示:脂肪酸鹽、N-醯基肌胺酸鹽、N-醯基麩胺酸鹽、烷基苯磺酸鹽、蘋果酸醯胺、烷烴磺酸鹽、烷基硫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鹽、α烯烴磺酸鹽、N-醯基-N-甲基牛磺酸鹽、N-磺酸脂肪酸酯、烷基磷酸等。又,若為陽離子系界面活性劑,則可以例示:烷基三甲基銨鹽、氯化烷基苄烷銨、脂肪酸醯胺丙基陽離子、脂肪酸醯胺丁基胍、二烷基二甲基銨鹽等。又,若為兩性界面活性劑,則可以例示:烷基二甲基乙酸甜菜鹼、脂肪酸醯胺丙基甜菜鹼、烷基二甲基羥基磺基甜菜鹼、醯胺基胺基酸鹽、烷基氧化胺、烷基咪唑啉甜菜鹼等。又,若為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則可以例示: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醇酯、脂肪酸蔗糖酯、烷基聚葡萄糖苷、聚氧乙烯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二醇等氧化伸烷基烷基醚系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並不限定於此,可以因應使用對象或環境來適當地選擇。
作為一例,供給構件4含有:2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之支撐體41、10重量%以上且30重量%以下之載持體40(載持添加劑前的多孔質之粒狀物)、由剩餘部分所形成的組成物。添加劑含有此剩餘部分。供給構件4的組成比率並不限定於此。
如圖2所示,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作為添加劑,在對附著於複數個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時,可以使前述接觸角良好地減低,而涵蓋各鰭片5之大範圍的面積來使添加劑擴散。作為添加劑,除了界面活性劑之外,也可以例示水溶性之有機溶劑等。作為有機溶劑,可舉出:醇類、酮類、酯類、醚類等。其中,例如以低級醇較為理想。作為低級醇,可以例示: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等。
本實施形態之添加劑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進行溶解、分散或擴散。藉此,例如即便在與鉛直方向交叉之方向上,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仍可以使添加劑從供給構件4迅速地遍布。
接著,例示供給構件4的製造方法。作為一例,首先將載持體40(載持添加劑前的多孔質之粒狀物)、支撐體41及添加劑加熱捏合而形成股束(strand)。接著,將此股束裁切成預定尺寸後,將切片進行射出成形,藉此獲得所欲形狀的供給構件4。只要藉由射出成形來製造供給構件4,便可以配合例如熱交換器3的形狀等而容易地設定供給構件4的形狀。像這樣,在將材料加熱捏合並且進行射出成形來製造供給構件4時,作為載持體40的材質,以具有可承受捏合的強度並且具有射出成形時之溫度區中的耐熱性者較為理想。又,作為支撐體41及添加劑的材質,以具有前述射出成形時之溫度區中的耐熱性者較為理想。
供給構件4的形狀並不限於長條狀,亦可為例如橢圓球等球狀或長方體等。在將單一或少量的供給構件4配置於室內機10時,例如在熱交換器3的頂部將圓柱狀的供給構件4配置成其長邊方向沿著複數個鰭片5之排列方向,藉此便可以涵蓋各鰭片5之大範圍的面積來使添加劑有效率地擴散。
供給構件4亦可包含有其他成分。作為該成分,可以例示例如:與前述添加劑不同的界面活性劑、酯、鹽類、消泡劑、黏度調整劑、香料、著色料、pH調整劑、抗氧化劑、滑石或二氧化矽等無機物中之至少1者,但並不限定於此。又,熱交換系統2所具備之供給構件4的數量並不限定。
當應用機器1作為冷氣裝置而被驅動時,例如,由室外機所具有之壓縮機所供給的低溫冷媒會流通於室內機10的熱交換器3內。室內的空氣會與熱交換器3的複數個鰭片5接觸。藉此,室內的空氣會透過複數個鰭片5在與流通於熱交換器3之內部的冷媒之間進行熱交換而被冷卻。此已冷卻的空氣會從室內機10排出至室內。由於室內的空氣含有水分,因此被冷媒冷卻之鰭片5接觸到室內的空氣就會使水分附著於鰭片5。使用於熱交換的冷媒從室內機10輸送至室外機。此冷媒藉由室外機所具有之電容器,在與外部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而冷凝之後,被壓縮機壓縮並再次供給至室內機10。
在此,附著於以往之熱交換系統中的鰭片的水分例如會凝集而成為水滴。當水滴附著於以往之熱交換系統中的鰭片時,會因為水的比熱、熱傳導率、潛熱或顯熱等的影響,導致以往之熱交換系統中的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降低。又,當水滴附著於以往之熱交換系統中的複數個鰭片時,此鰭片彼此的間隙便會因為水滴而被閉塞,阻礙以往之熱交換系統中的熱交換器內之空氣的流通而導致熱交換效率降低。又,空氣中之雜質附著於以往之熱交換系統中的鰭片而使得此鰭片受到污染的情況,也會導致熱交換效率降低。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具備熱交換器3及供給構件4。熱交換器3具有與含有水分之空氣接觸的複數個鰭片5,並透過鰭片5在流通於內部的冷媒與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來進行空氣的冷卻。供給構件4對因為熱交換器3的冷卻而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前述添加劑是使對鰭片5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
藉由此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當在與冷媒之間進行熱交換來冷卻空氣時,若有水分附著於熱交換器3的鰭片5,便會藉由從供給構件4所供給的添加劑來減少水分對鰭片5之接觸角。藉此,鰭片5之表面的濡溼性會提升,可以將形成於鰭片5之表面的水膜薄化。又,由於水分之表面張力降低(換言之,水分之表面能(surface energy)降低),因此可以容易地從鰭片5之表面排出水分。其結果,可防止以下情形:因為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而導致熱交換系統2之熱交換效率降低、因為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阻礙熱交換器3內之空氣的流通而導致熱交換效率降低。又,藉由在鰭片5形成薄的水膜,即便是在空氣中之雜質附著於鰭片5之情況下,雜質也會與水膜一起迅速地排出,可以將鰭片5維持在清潔的狀態。
又,這些效果是透過藉由供給構件4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而持續。如上述,從供給構件4涵蓋預定期間(例如幾年左右)來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又,熱交換系統2可以藉由供給構件4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因此,熱交換系統2可以省去供給添加劑的工夫。並且,如上述,供給構件4可對熱交換器3進行更換。因此,熱交換系統2即便是在驅動中有水分或髒污附著於熱交換器3的鰭片5之情況下,仍可以從熱交換系統2的驅動初期起涵蓋較長期間(至少為幾年左右,若更換供給構件4則為更長期間)來獲得優異的熱交換效率。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添加劑是藉由自由落體來從供給構件4供給至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可以利用重力來從供給構件4自動且有效率地對鰭片5添加添加劑,並且可以簡化熱交換系統2的構造。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供給構件4配置成與鰭片5接觸。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可以容易地從供給構件4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複數個鰭片5配置成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鉛直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排列,供給構件4在前述交叉方向上為長條狀,且配置成與複數個鰭片5的端面接觸。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可以對附著於複數個鰭片5的水分,使添加劑從供給構件4沿著各鰭片5之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之表面擴散而容易供給。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供給構件4對熱交換器3裝卸自如地配置。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可以提升熱交換系統2的維護性,並可以因應需要而容易地更換供給構件4。據此,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可以涵蓋較長期間來維持穩定的熱交換效率。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作為一例,供給構件4包含:複數個載持體40,載持添加劑;及支撐體41,在使複數個載持體40分散的狀態下,支撐成可將添加劑從載持體40朝供給構件4之外部釋放。
根據上述構成,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藉由已分散之複數個載持體40來載持添加劑,藉此便可以容易地從各載持體40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大範圍地供給添加劑。又,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藉由支撐體41來將複數個載持體40支撐成可將添加劑從各載持體40朝供給構件4之外部釋放,藉此便可以一邊支撐載持體40,一邊從供給構件4對鰭片5穩定地供給添加劑。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載持體40為多孔質之粒狀物。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可以使載持體40之孔內保持豐富的添加劑,並使添加劑從供給構件4對鰭片5緩慢釋放,可以從熱交換系統2的驅動初期起涵蓋較長時間來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添加劑為界面活性劑。藉此,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可以使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之接觸角容易良好地減少。又,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藉由利用例如既有的界面活性劑來作為添加劑,可以提升熱交換系統2的設計自由度。
又,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流通於鰭片5之表面的添加劑會被室內機10所具備之排水盤8、9接住。藉此,在本實施形態之熱交換系統2中,可良好地防止例如添加劑附著於應用機器1之不需要的部位。
另外,在具備熱交換系統2之應用機器1為空調裝置時,空調裝置可為暖氣裝置,亦可兼作為暖氣裝置。在空調裝置作為暖氣裝置而被驅動時,熱交換系統2亦可搭載於室外機。又,空調裝置並不限定於具備室內機10及室外機的構成,亦可為例如定點空調(spot air conditioner)或車用空調。又,應用機器1並不限定於空調裝置,亦可為例如冷藏裝置、冷凍裝置、乾燥裝置等。熱交換器系統2的用途只要是透過熱交換器3的鰭片5使流通於熱交換器3之內部的冷媒與空氣進行熱交換來冷卻空氣的用途即可。以下,針對第2實施形態,以和第1實施形態的差異為中心來進行說明。 (第2實施形態)
圖4是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101的概略構成的示意圖。圖5A~圖5C是示意地顯示以往之冷凍裝置中的除霜(defrost)前後之熱交換器的鰭片及其周邊之情形的圖。圖6A~圖6C是示意地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101中的除霜前後之熱交換器3的鰭片5及其周邊之情形的圖。圖4所示之應用機器101是將對象物冷藏或冷凍的冷凍裝置。應用機器101具備:冷藏室102、冷凍室103、蔬菜室104、熱交換器3及將附著於熱交換器3的霜去除的除霜機構105。作為一例,除霜機構105的除霜方法為加熱器方式。除霜機構105的除霜方法並不限定於此,可為熱氣方式、灑水方式、中止循環(Off cycle)方式等其他公知方法之任一種。
如圖5A~圖5C所示,當以往之冷凍裝置中的熱交換器的鰭片被冷卻到冰點以下而經過過冷卻狀態,且過冷卻狀態被開放時,附著於以往之冷凍裝置的鰭片的水分(凝結水)便會凍結。藉此,霜會附著至以往之冷凍裝置的鰭片(圖5A)。若這種霜對以往之冷凍裝置的鰭片的附著反覆進行,霜便會堆積。因為堆積霜而導致熱交換效率降低。因此,藉由在此狀態下使以往之冷凍裝置的除霜機構作動,附著於以往之冷凍裝置的鰭片的霜就會融化而被去除。然而,在以往之冷凍裝置中的除霜機構之一般的除霜運轉中,要完全除霜是很困難的,會有些許水分(霜或水滴)殘留於以往之冷凍裝置的鰭片(圖5B)。在有水分殘留於以往之冷凍裝置的鰭片的狀態下,若冷凍裝置在除霜運轉後進行將庫內再冷卻至設定溫度的再冷卻運轉,水分便會再次凍結,並作為冰而殘留於以往之冷凍裝置的鰭片之表面。由於會以此殘留部分為基底而進一步發生霜的附著,因此在以往之冷凍裝置中,霜會累積性地堆積(圖5C)。藉此,會妨礙以往之冷凍裝置中的熱交換器之正常的熱交換,導致以往之冷凍裝置的熱交換率降低。
相對於此,如圖6A~圖6C所示,在第2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101中,藉由除霜機構105的除霜運轉,霜會融化而在鰭片5產生複數滴水滴(圖6A)。在應用機器101中,附著於鰭片5的水滴之水分會因為藉由供給構件4所供給的添加劑而被改質。複數滴鄰接的水滴會因為彼此的親水性而結合,並且因為自重而在鰭片5之表面滑落。藉此,在應用機器101中,可從鰭片5去除霜(圖6B)。其結果,在應用機器101中,幾乎所有的水分都可從鰭片5排出。藉此,在應用機器101中,即便反覆進行除霜運轉與再冷卻運轉,也可防止霜累積性地堆積於鰭片5之表面(圖6C)。據此,在應用機器101中,可涵蓋長期間來獲得優異的熱交換率。因此,應用機器1整體而言可以提升省電性。又,藉由防止霜對鰭片5之表面的累積性的堆積,應用機器101可以減低1次除霜運轉所應除霜的除霜量。藉此,在應用機器101中,可縮短除霜時間。又,在應用機器101中,由於抑制為了除霜所需要的熱量,因此除霜運轉中的庫內溫度的上升也會比較受到抑制。因此,應用機器101也可以抑制冷藏或冷凍之室內的對象物的溫度上升。此外,由於應用機器101也可以減低除霜運轉的頻率,因此可以更加提高前述的效果。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本變形例之應用機器是具備室外機的空調裝置。此應用機器是作為暖氣裝置而被驅動。作為暖氣裝置而被驅動之此應用機器可以例示:熱泵式的熱水器、熱泵式的溫水暖氣裝置、藉由供給熱水所構成的溫水暖氣裝置及電動汽車(EV)專用的熱泵式暖氣裝置,但並不限定於此。此變形例之應用機器例如具備將附著於熱交換器3的霜去除的除霜機構105。變形例之應用機器之具有熱交換器3的熱交換系統2搭載於室外機。在具有這種結構之本變形例之應用機器中,也可得到與應用機器101相同的效果。另外,在室外機中附著於熱交換器3的霜亦可為源自於雪的霜。 (確認試驗) [試驗1]
試驗1是使用本揭示之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與比較例1之應用機器來進行。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基本上是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即應用機器1相同的構成之機器,並且是具備市售品之除濕機(SUGGEST(股)製「AR-30HC」)與供給構件4之機器。此市售品之除濕機是將熱交換系統2與電容器配置於同一殼體內,使通過熱交換器3(蒸發器)的空氣更進一步通過電容器而排出至殼體外的構成。
在此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中,在複數個鰭片5的上部,有3個供給構件4彼此分離配置成與各鰭片5的端面接觸,前述複數個鰭片5配置成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鉛直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排列,前述3個供給構件4是長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長條狀。又,在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中,使用的供給構件4是在平面視角下,兩端部的寬度尺寸比長邊方向中央部的寬度尺寸更大的啞鈴型形狀的供給構件。
又,比較例1之應用機器是除了取代供給構件4改使用虛設的板體以外,其餘皆與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相同的機器。在試驗1中,是在室溫27℃、相對濕度(RH)45%的條件下驅動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及比較例1之應用機器,並進行了驅動開始後直至經過100分鐘前之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與比較例1之應用機器的性能差的確認。
其結果,確認到相較於比較例1之應用機器,在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中,將空氣導入熱交換器3的導入口附近之空氣的溫度T1與剛通過熱交換器3後之空氣的溫度T2的溫度差較大。亦即,確認到實施例1之應用機器可藉由熱交換器3,使空氣在與冷媒之間適當地進行熱交換。 [試驗2]
試驗2是使用本揭示之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與比較例2之應用機器來進行。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基本上是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空調裝置即應用機器1相同的構成之機器,並且是具備市售品之定點空調(Haier(股)製「JA-SPH25J」)與供給構件4之機器。此市售品之定點空調是將熱交換系統2與電容器配置於同一殼體內,使通過熱交換器(蒸發器)3的空氣與通過電容器的空氣個別排出的構成。在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中,在配置於機器側面並將空氣導入熱交換器3的導入口,有4個供給構件4彼此分離配置,前述4個供給構件4是長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圓柱狀。又,比較例2之應用機器是除了不使用供給構件4以外,其餘皆與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相同的機器。在試驗2中,是使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及比較例2之應用機器驅動,並進行了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與比較例2之應用機器的性能差的確認。
其結果,在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中,確認到在將吸入風速設定為1m/S的條件下,在氣溫為10℃以上且35℃以下的範圍中,越成為高濕度,電力消耗就越減低。又,在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中,確認到在吸入風速4m/s以下的範圍中,吸入風速越成為低風速,電力消耗就越減低。又,在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中,確認到在環境絕對濕度為30.0g/m 3以下的範圍中,相較於比較例2之應用機器,環境絕對濕度越增加,除濕量就越增大。又,確認到在氣溫27度且濕度70%的環境下,相較於比較例2之應用機器,在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中,空氣之吹出口的相對濕度值較低,且從吹出口排出之空氣的溫度也較低。藉此,可知實施例2之應用機器在本試驗範圍中具有穩定的除濕性能及冷卻機能。 [試驗3]
試驗3是使用混合了從供給構件4所供給的添加劑和水而成之物(實施例3A、3B)與水(比較例3)來進行。實施例3A含有濃度100ppm之添加劑,實施例3B含有濃度1000ppm之添加劑。將實施例3A、3B之混合了添加劑和水而成之物與比較例3之水各自在空調裝置的排水盤之表面展開,並進行了經過一定時間後的排水盤表面之殘留水量的確認。
其結果,確認到相較於比較例3,實施例3A、3B之殘留水量均抑制為一半以下左右。又,確認到實施例3B之殘留水量比實施例3A更少。藉此,可知在使用了供給構件4時,藉由使添加劑與水分接觸來形成薄的水膜,可以很早就將水分從其附著面去除。據此,認為在將供給構件4適用於熱交換器3時,可以防止水分殘留於鰭片5,並且可以抑制黴菌等產生於鰭片5之表面。 [試驗4]
接著,試驗4是使用本揭示之實施例8之應用機器來進行。實施例8之應用機器是大型空調裝置,並且是具備熱交換系統2之裝置,前述熱交換系統2搭載於此大型空調裝置的室內機。從此實施例8之熱交換系統2之具有複數個鰭片5的熱交換器3切出了預定尺寸(長17.5cm、寬9.5cm、厚9mm)之大致長方體狀的切片(包含複數個鰭片5與流通管6)。此切片之初始重量是在將切片吊掛的狀態下藉由秤來測定。之後,使用滴管將已把預定濃度之添加劑混合於水中而成之混合液供給至切片。作為添加劑,使用的是含有聚氧伸烷基烷基醚之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花王(股)製「EMULGEN LS-106」。
從混合液自切片開始垂落且供給至切片之混合液量已飽和之時間點起再進一步放置3分鐘後,測定切片的重量,並藉由其測定重量與前述初始重量之差而測定了切片的保水量。表1是顯示試驗結果的表。在表1中顯示了:針對各添加劑濃度之混合液各測定2次後之切片的保水量的測定值、前述2個測定值的平均值即保水量平均值、以及添加劑濃度為各濃度時的保水量平均值B對添加劑濃度為0時的保水量平均值A的保水量比率B/A。 [表1]
Figure 02_image001
如表1所示,在本試驗範圍中,確認到即便已供給添加劑之水(上述混合液)的添加劑濃度為幾十ppm,仍可以將鰭片5的保水量減少至幾乎6成以下。 [試驗5]
試驗5是使用本揭示之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與比較例4之應用機器來進行。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是具有與第2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作為暖氣裝置而被驅動之應用機器相同的構成之機器。此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的室外機在設置狀態下,具有配置於上下(鉛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複數個熱交換器3。在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中,有複數個長條狀的供給構件4使長邊呈水平來配置,以針對配置於水平方向的複數個熱交換器3當中位於該室外機之外側的熱交換器3,將熱交換器3之側面的一部分包圍。又,比較例4之應用機器是除了不具備供給構件4以外,其餘皆與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相同的機器。
在試驗5中,針對實施例4及比較例4之各應用機器,調查了依據JIS C 9612:2013之低溫暖氣能力(kW)與動作循環時間之關係。此動作循環時間是溫度上升至室內的目標溫度(20℃)為止所需要的時間(暖氣時間)與除霜所需要的時間(除霜時間)的組合。在試驗時,室外的乾球溫度為2℃,室外的濕球溫度為1℃,室內的乾球溫度為20℃,室內的濕球溫度為14.5℃。實施例4及比較例4之各應用機器是設定成:當實施例4及比較例4之各熱交換器的配管溫度成為基準溫度以下時,實施例4及比較例4之各除霜機構便會作動。
圖7是顯示試驗5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4及比較例4之各應用機器的動作循環時間與暖氣能力之關係的圖表。如圖7所示,相較於比較例4之應用機器,在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中,觀察到暖氣能力些許(約1%)的提升。又,相較於比較例4,在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中,成為如下的結果:在暖氣運轉開始後到霜附著於熱交換器3的鰭片5為止的時間較短,且暖氣能力之峰值後的能力降低梯度較大。然而,相較於比較例4之應用機器,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的除霜時間有縮短化。藉此,確認到動作循環時間整體之運轉率是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高於比較例4之應用機器。具體而言,在本試驗中,確認到相較於比較例4之應用機器,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的該運轉效率提升約3%以上。又,確認到相較於比較例4之應用機器,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的除霜中之暖氣運轉的停止時間減少25%。藉此,可知實施例4之應用機器可以減少在除霜運轉中暖氣停止而感受到寒冷的時間。 [試驗6]
試驗6是使用本揭示之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與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來進行。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是具有與第2實施形態之冷凍裝置即應用機器101相同的構成之機器。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中,配置有長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圓柱狀的複數個供給構件4。又,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是除了不具備供給構件4以外,其餘皆與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相同的機器。又,比較例7之應用機器是除了在比較例7之熱交換器的鰭片配置了親水性膜以外,其餘皆與比較例6相同的機器。作為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之基礎的構成,使用了Panasonic(股)製冰箱「NR-F606WPX」。並且,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載置於空調溫度設定25℃,且無濕度控制(約20RH%)的試驗室內。
在金屬製的托盤內準備了複數組有放入1張紙製擦拭巾(日本製紙CRECIA(股)製「KIMTOWEL」)與純水200mL的試驗用物品。使用此試驗用物品,以藉由金屬托盤內的純水使霜附著於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熱交換器的方式,來對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施加了濕度負載(moisture load)。又,將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設定成每隔13小時開始除霜運轉,並於除霜運轉中,在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熱交換器之預定位置的周邊溫度達到10℃時結束除霜運轉。
又,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是將不同的負載級別(「低程度」、「中程度之1」、「高程度」及「中程度之2」)的負載在各固定期間依相同順序施加來進行了驅動。表2是顯示各負載級別的設定內容的表。在表2中,作為負載的種類,顯示有:顯示門之開閉程度的開閉負載以及顯示配置之試驗物品數量的內部負載。具體而言,如表2所示,在「低程度」中,總共使用3組試驗用物品,其中在冷藏室(與冷藏室102相同之物)配置了2組試驗用物品,並且在蔬菜室(與蔬菜室104相同之物)配置了1組試驗用物品。又,在「中程度之1」、「高程度」及「中程度之2」中,總共使用5組試驗用物品,其中在冷藏室配置了4組試驗用物品,並且在蔬菜室配置了1組試驗用物品。如表2所示,「中程度之2」在試驗用物品數量比「低程度」多的這一點上,負載比「低程度」大,且在沒有門的開閉負載的這一點上,負載比「中程度之1」小。 [表2]
Figure 02_image003
圖8是顯示試驗6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的除霜次數與除霜時間之關係的圖表。圖9是顯示試驗6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的除霜次數與冷卻時間之關係的圖表。圖中的「中之1」是顯示「中程度之1」,「中之2」是顯示「中程度之2」。如圖8所示,確認到相較於比較例6及7之各應用機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在所有的負載級別中,均可縮短除霜時間。又,確認到除霜時間是依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比較例7之應用機器及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的順序而變長。又,如圖9所示,可知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在負載級別為「低程度」、「中程度之1」及「中程度之2」之任一級別之情況下,都可以將除霜後的再冷卻時間維持為幾乎初始值。如圖8及9所示,比較例6及7之各應用機器隨著除霜次數的增加(比較例6及7之各應用機器的運轉時間的經過),附著於比較例6及7之各熱交換器而殘留之霜的堆積量有所增加。因此,相較於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在比較例6及7之各應用機器中,成為除霜時間及除霜後的再冷卻時間雙方都增大的結果。
又,根據其他試驗,確認到在負載級別為「低程度」之情況下,相較於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可以將除霜時間中的電力消耗量減低38.1%。又,此時,確認到相較於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可以將運轉整體的電力消耗量(啟動時、穩定時、即將除霜運轉前、除霜運轉中及除霜後的再冷卻期間的合計電力消耗量)減低12%。
在此,圖10是顯示除霜前的實施例5之熱交換器3的照片的圖。圖11是顯示除霜後的實施例5之熱交換器3的照片的圖。圖12是顯示除霜前的比較例6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圖13是顯示除霜後的比較例6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圖14是顯示除霜前的比較例7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圖15是顯示除霜後的比較例7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圖11、13、15分別顯示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的運轉開始後,剛進行過第17次除霜運轉後之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熱交換器之情形。
如圖10及11所示,確認到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中,即便是在負載級別為「低程度」、「中程度之1」及「中程度之2」之任一級別之情況下,都可藉由除霜運轉來將附著於熱交換器3上幾乎全部的霜進行除霜。又,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中,即便是在負載級別為上述任一級別之情況下,皆未確認到形成為將鄰接的鰭片5彼此連接之霜的橋接。相對於此,如圖12及圖13所示,可知在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中,除霜運轉後仍會有相當大量之水滴狀的霜殘留於比較例6之鰭片,導致霜累積性地堆積。又,在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中,確認到在比較例6之熱交換器之下側形成前述橋接。又,如圖14及15所示,確認到在比較例7之應用機器中,可藉由除霜運轉來將某種程度之量的霜進行除霜。然而,在比較例7之應用機器中,確認到在未配置親水性膜的比較例7之熱交換器的鰭片之端部或端面及比較例7之流通管之表面有水滴狀的霜塊局部殘留。
像這樣,作為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的除霜效果較高的理由,可想成是因為藉由供給構件4所供給的添加劑而使得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被改質。亦即,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中,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因為與添加劑接觸而被改質,使得水分從鰭片5滑落而促進排水(排液)。相對於此,在比較例7之應用機器中,雖然水分因為配置於比較例7之鰭片之表面的親水性膜之作用而稍微變得容易去除,但水分本身並未被改質。因此,認為在比較例7之應用機器中的鰭片之沒有親水性膜的部分中,水分難以從比較例7之鰭片滑落。又,在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中,由於水分未被添加劑改質,且比較例6之鰭片之表面也未配置有親水性膜,因此認為涵蓋除霜前後,成為了水分比較容易附著於比較例6之鰭片之表面的狀態。
圖16是顯示試驗6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5及比較例6之各應用機器的運轉時間與冷凍室溫度之關係的圖表。圖16顯示了負載級別為「高程度」中的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與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的比較結果。如圖16所示,確認到即便負載級別為「高程度」,相較於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的庫內溫度仍穩定,且除霜運轉中之冷凍室(與冷凍室103相同之物)的溫度上升最大也才4.4℃。相對於此,確認到在相同的條件下,比較例6之應用機器的溫度上升最大達到11.1℃。
圖17是顯示試驗6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的除霜次數與冷凍室溫度之關係的圖表。如圖17所示,確認到即便是在使負載級別在「低程度」、「中程度之1」、「高程度」及「中程度之2」之間變化之情況下,相較於比較例6及7之各應用機器,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可以抑制除霜運轉中之冷凍庫內的溫度變化。認為實施例5之應用機器可以穩定維持冰箱內的溫度,而提升冷藏品質及冷凍品質。
本揭示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揭示之主旨的範圍內,可以變更、追加或刪除其構成及方法。藉由供給構件4所供給的添加劑只要是使對鰭片5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即可,亦可含有複數種成分。當添加劑含有複數種成分時,添加劑例如亦可包含:第1成分,具有使水分對鰭片5之接觸角減少的功能;及第2成分,使第1成分的功能活性化,以使前述接觸角減少。
又,供給構件4只要是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供給添加劑的供給構件,且前述添加劑是使對鰭片5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其配置方法就不限定。因此,例如供給構件4與鰭片5亦可分離配置。此時,對附著於鰭片5的水分,可滴下供給構件4之添加劑,亦可透過與供給構件4不同的構件來供給添加劑。
1,101:應用機器 2:熱交換系統 3:熱交換器 3a,3b,3c:區塊 4:供給構件 5:鰭片 6:流通管 7:過濾器 8,9:排水盤 10:室內機 11:風扇 40:載持體 41:支撐體 102:冷藏室 103:冷凍室 104:蔬菜室 105:除霜機構 T1,T2:溫度
圖1是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的室內機之構成的立體圖。
圖2是顯示從圖1之供給構件對附著於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之情形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顯示圖1之供給構件的內部構造的放大圖。
圖4是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的概略構成的示意圖。
圖5A是顯示水分附著於以往之冷凍裝置中的熱交換器的鰭片之情形的圖。
圖5B是顯示附著於以往之冷凍裝置中的熱交換器的鰭片的水溶解之情形以及水分殘留於鰭片之情形的圖。
圖5C是顯示霜堆積於以往之冷凍裝置中的熱交換器的鰭片之情形的圖。
圖6A是顯示水分附著於第2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中的熱交換器的鰭片之情形的圖。
圖6B是顯示水從第2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中的熱交換器的鰭片滑落之情形的圖。
圖6C是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應用機器中的除霜後之熱交換器的鰭片的圖。
圖7是顯示試驗5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4及比較例4之各應用機器的動作循環時間與暖氣能力之關係的圖表。
圖8是顯示試驗6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的除霜次數與除霜時間之關係的圖表。
圖9是顯示試驗6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的除霜次數與冷卻時間之關係的圖表。
圖10是顯示除霜前的實施例5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
圖11是顯示除霜後的實施例5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
圖12是顯示除霜前的比較例6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
圖13是顯示除霜後的比較例6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
圖14是顯示除霜前的比較例7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
圖15是顯示除霜後的比較例7之熱交換器的照片的圖。
圖16是顯示試驗6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5及比較例6之各應用機器的運轉時間與冷凍室溫度之關係的圖表。
圖17是顯示試驗6之試驗結果中的實施例5及比較例6、7之各應用機器的除霜次數與冷凍室溫度之關係的圖表。
1:應用機器
2:熱交換系統
3:熱交換器
3a,3b,3c:區塊
4:供給構件
5:鰭片
6:流通管
7:過濾器
8,9:排水盤
10:室內機
11:風扇

Claims (13)

  1. 一種熱交換系統,具備: 熱交換器,具有與含有水分之空氣接觸的複數個鰭片,並透過前述鰭片在流通於內部的冷媒與前述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藉此來進行前述空氣的冷卻;及 供給構件,對因為前述熱交換器的前述冷卻而附著於前述鰭片的水分供給添加劑,前述添加劑是使對前述鰭片之接觸角減少的添加劑。
  2. 如請求項1之熱交換系統,其中前述添加劑是藉由自由落體來從前述供給構件供給至附著於前述鰭片的水分。
  3. 如請求項1或2之熱交換系統,其中前述供給構件配置成與前述鰭片接觸。
  4. 如請求項3之熱交換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鰭片配置成在鉛直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前述鉛直方向交叉之交叉方向上排列, 前述供給構件在前述交叉方向上為長條狀,且配置成與前述複數個鰭片的端面接觸。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熱交換系統,其中前述供給構件對前述熱交換器裝卸自如地配置。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熱交換系統,其中前述供給構件含有:複數個載持體,載持前述添加劑;及支撐體,在使前述複數個載持體分散的狀態下,支撐成可將前述添加劑從前述複數個載持體朝前述供給構件之外部釋放。
  7. 如請求項6之熱交換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載持體為多孔質之粒狀物。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熱交換系統,其中前述添加劑為界面活性劑。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熱交換系統,其中前述添加劑對附著於前述鰭片的水分進行溶解、分散或擴散。
  10. 一種應用機器,具備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熱交換系統。
  11. 如請求項10之應用機器,其為具備室內機的空調裝置, 前述熱交換系統搭載於前述室內機。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應用機器,其為具備室外機的空調裝置, 且具備將附著於前述熱交換器的霜去除的除霜機構, 前述熱交換系統搭載於前述室外機。
  13. 如請求項10之應用機器,其為具備將附著於前述熱交換器的霜去除的除霜機構,且將對象物冷藏或冷凍的冷凍裝置。
TW110128522A 2020-10-19 2021-08-03 熱交換系統及具備熱交換系統之應用機器 TW2022172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5208 2020-10-19
JP2020-175208 2020-10-19
JP2021074662A JP2022067041A (ja) 2020-10-19 2021-04-27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熱交換システムを備える応用機器
JP2021-074662 2021-04-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217A true TW202217217A (zh) 2022-05-01

Family

ID=81290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8522A TW202217217A (zh) 2020-10-19 2021-08-03 熱交換系統及具備熱交換系統之應用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30947A4 (zh)
CN (1) CN116134285A (zh)
TW (1) TW202217217A (zh)
WO (1) WO20220852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02851A (ja) * 2022-01-13 2023-07-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応用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8345A (ja) * 1987-03-09 1988-09-12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フイン材
JP5015507B2 (ja) * 2006-07-25 2012-08-29 グローリ産業株式会社 親水性連続多孔質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84606A (ja) * 2010-03-10 2011-09-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膜、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6166873B2 (ja) 2012-07-31 2017-07-19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用アルミニウムフィン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30947A1 (en) 2023-08-23
CN116134285A (zh) 2023-05-16
EP4230947A4 (en) 2024-03-27
WO2022085267A1 (ja)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278722B2 (en) Refrigeration unit
JP4828293B2 (ja) 冷媒中の水分除去装置及び検査装置
JP6340111B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2470724A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
JPWO2003004947A1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TW202217217A (zh) 熱交換系統及具備熱交換系統之應用機器
KR102145652B1 (ko) 유체 핸들링 장치 및 유체 유동의 가열 또는 냉각 방법
JP4618529B2 (ja) 氷蓄熱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22067041A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熱交換システムを備える応用機器
JP2005188924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WO2023135924A1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応用機器
TWI657220B (zh) 空調機
JP2020133933A (ja) 除霜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WO2023199597A1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応用機器
JP2014228221A (ja)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室外機
RU2005132791A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чистки поверхности
JP3183379U (ja) 冷媒凝縮器
RU2306498C2 (ru) Испаритель для холодильного агрегата
JP2010060182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5127665A (ja) 農産物低温貯蔵庫
JPH11230663A (ja) 冷却機器の冷却方法および冷却装置
JP3731121B2 (ja) 氷蓄熱装置
JP2008082591A (ja) 冷却方法及び冷却装置
JPH04174229A (ja) 氷蓄熱装置
JPH05164367A (ja) 製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