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5393A - 顯示元件以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元件以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5393A
TW202215393A TW110112664A TW110112664A TW202215393A TW 202215393 A TW202215393 A TW 202215393A TW 110112664 A TW110112664 A TW 110112664A TW 110112664 A TW110112664 A TW 110112664A TW 202215393 A TW202215393 A TW 2022153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oard
emitting element
plate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2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5756B (zh
Inventor
郭志徹
李錫烈
黃寶玉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110551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325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5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5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75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元件,包括多面體結構以及半穿反鏡。多面體結構包括第一板體、第二板體以及連接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第一頂板與第一底板。第一板體、第二板體、第一頂板與第一底板實質上環繞第一空間。第一板體以及第二板體係為相對設置。半穿反鏡設置於第一空間中,且半穿反鏡與第一底板的夾角為30度至60度。

Description

顯示元件以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元件以及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半穿反鏡的顯示元件以及顯示裝置。
目前,許多大眾運輸工具(例如公車、捷運、火車等)會於車身貼上利用印刷製造的廣告貼紙。為了最大化車身上可以設置廣告的面積,有些廣告貼紙會覆蓋於車窗上。這些廣告貼紙往往會具備有孔洞結構,使其不會遮擋住乘客的視線。然而,若使用這種廣告貼紙的話,每次更換廣告內容都需要將車身上的廣告貼紙撕下來,接著再換上新的廣告貼紙。這種做法除了消耗生產廣告貼紙的成本之外,撕下來的廢品也沒辦法重覆利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元件,兼具透光與發光的能力。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兼具透光與顯示畫面的能力。
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元件,包括多面體結構以及半穿反鏡。多面體結構包括第一板體、第二板體以及連接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第一頂板與第一底板。第一板體、第二板體、第一頂板與第一底板實質上環繞第一空間。第一板體以及第二板體係為相對設置。半穿反鏡設置於第一空間中,且半穿反鏡與第一底板的夾角為30度至60度。
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透明顯示螢幕。透明顯示螢幕包含排列成陣列的多個第一顯示元件。各第一顯示元件包括第一多面體結構、半穿反鏡以及第一畫素電路。第一多面體結構包括第一板體、第二板體以及連接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第一頂板與第一底板。第一板體、第二板體、第一頂板與第一底板實質上環繞第一空間。第一板體以及第二板體係為相對設置。半穿反鏡設置於第一空間中。半穿反鏡與第一底板的夾角為30度至60度。第一畫素電路分布於第一頂板、第一底板、第一板體以及第二板體上。相鄰之第一顯示元件的第一畫素電路彼此電性連接。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圖1A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以及半穿反鏡200,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展開圖,其中圖1B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半穿反鏡200以及遮光層BM,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1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圖。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請參考圖1A、圖1B與圖1C,顯示元件10包括多面體結構100(或稱第一多面體結構)以及半穿反鏡200。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元件10還包括第一發光元件L1以及遮光層BM(或稱第一遮光層)。
多面體結構100包括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以及連接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的頂板130與底板140。第一板體110以及第二板體120係為相對設置。頂板130與底板140係為相對設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的材料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聚碳酸脂(P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醯亞胺(PI) 等塑膠基板,或導熱性佳的陶瓷基板等軟硬材質複合的基板等。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各自的厚度依其材質而定,例如約為一百微米以上。
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實質上環繞第一空間SP1。在本實施例中,多面體結構100的前側FS與後側BS並未封閉。
半穿反鏡200設置於第一空間SP1中。半穿反鏡200垂直於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且半穿反鏡200與底板140的夾角θ為30度至60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半穿反鏡200與底板140的夾角等於半穿反鏡200與頂板130的夾角。在本實施例中,半穿反鏡200的穿透率約為30%至70%,且半穿反鏡200的反射率約為70%至30%。
遮光層BM位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上。在本實施例中,遮光層BM位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內側,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遮光層BM位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側。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層BM與第一板體110之間、遮光層BM與第二板體120之間、遮光層BM與頂板130之間及/或遮光層BM與底板140之間夾有其他絕緣層(未繪出)與導電層(未繪出),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遮光層BM的材料包括黑色樹脂、黑化鉻系材料(CrOx/CrNx/Cr)或其他不易反光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本身即包含遮光材料,因此不需要額外設置遮光層BM。
第一發光元件L1設置於底板14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L1設置於遮光層BM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L1與遮光層BM之間夾有其他絕緣層及/或導電層(未繪出)。
第一發光元件L1包括電致發光元件、無機發光二極體元件或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等自發光元件。第一發光元件L1發出的光線IL部分穿過半穿反鏡200,接著被頂板130或頂板130上的遮光層BM所吸收。第一發光元件L1發出的光線IL部分被半穿反鏡200反射,並自多面體結構100的前側FS離開多面體結構100,使位於多面體結構100的前側FS的人可以觀察到第一發光元件L1發出的光線IL。
外界的光線OL可以自多面體結構100的前側FS進入多面體結構100,接著至少部分穿過半穿反鏡200,並從多面體結構100的後側BS離開多面體結構100,使位於多面體結構100的後側BS的人可以觀察到外界的光線OL。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元件10為邊長1.7毫米至5毫米的長方體或立方體,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為一體成形,舉例來說,先於一平面上形成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之後,再將其凹折成多面體結構100。在一些實施例中,先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上形成第一發光元件L1及半穿反鏡200,接著再將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凹折成多面體結構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面體結構100更包括斜板190,半穿反鏡200形成於斜板190上。斜板190例如與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為一體成形,舉例來說,先於一平面上形成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底板140與斜板190之後,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底板140與斜板190上形成第一發光元件L1及半穿反鏡200,接著將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凹折以形成第一空間SP1,最後再將斜板190凹折入第一空間SP1中。斜板190例如直接連接至頂板130與底板140中的至少其中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斜板190的厚度可能會造成疊影的問題,為使反射效果更佳,通常會使半穿反鏡200面朝第一發光元件L1的發光側,因此,若半穿反鏡200與第一發光元件L1是形成於多面體結構100在展開時的同一側(例如圖1B所示),則設計成使斜板190與底板140連接能有助於使半穿反鏡200朝向第一發光元件L1。
圖2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圖2A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以及半穿反鏡200,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2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展開圖,其中圖2B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半穿反鏡200以及遮光層BM,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2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2A至圖2C的實施例沿用圖1A至圖1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2A至圖2C的顯示元件20與圖1A至圖1C的顯示元件10的差異在於:顯示元件20更包括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
請參考圖2A、圖2B以及圖2C,多面體結構100更包括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係為相對設置。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各自直接連接至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中的一者,本發明並不限制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直接連接至頂板130。
第一板體110、第三板體150、第二板體120以及第四板體160依序連接且實質上環繞第一發光元件L1。第一板體110、第三板體150、第二板體120、第四板體16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實質上包圍第一空間SP1,其中第一空間SP1近似為封閉空間(例如完全封閉或僅露出一些縫隙)。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空間SP1包括第一子空間SP1a與第二子空間SP2a。第一子空間SP1a由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第四板體160以及斜板190(或半穿反鏡200)所包圍,第二子空間SP2a由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底板140、第三板體150以及斜板190(或半穿反鏡200)所包圍。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調整第一子空間SP1a中之物質的折射率與第二子空間SP2a中之物質的折射率以使部分光線得以穿過半穿反鏡200,且部分光線會被半穿反鏡200所反射。舉例來說,第二子空間SP2a中之物質(例如額外於第二子空間SP2a中填入的有機材料)的折射率大於第一子空間SP1a中之物質(例如空氣)的折射率。
在本實施例中,遮光層BM位於第一板體110、第三板體150、第二板體120以及第四板體16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上。遮光層BM不完全覆蓋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使外界的光線OL可以穿過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在其他實施例中,遮光層BM未形成於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上。
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其中圖3A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第三發光二極體L3以及半穿反鏡200,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3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展開圖,其中圖3B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第三發光二極體L3、半穿反鏡200以及遮光層BM,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3A與圖3B的實施例沿用圖2A至圖2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3A與圖3B的顯示元件30與圖2A至圖2C的顯示元件20的差異在於:顯示元件30更包括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
請參考圖3A與圖3B,遮光層BM未形成於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上。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設置於底板140上。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包括不同顏色的發光元件。舉例來說,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分別為紅色發光元件、綠色發光元件與藍色發光元件。在本實施例中,每個顯示元件30即對應顯示裝置的一個彩色畫素。
在本實施例中,多面體結構100包括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可以選擇性地省略。
圖4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圖4A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半穿反鏡200,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4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展開圖,其中圖4B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半穿反鏡200以及遮光層BM,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4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4A至圖4C的實施例沿用圖1A至圖1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4A至圖4C的顯示元件40與圖1A至圖1C的顯示元件10的差異在於:顯示元件40更包括第二發光元件L2。
請參考圖4A至圖4C,第一發光元件L1設置於底板140上,且第二發光元件L2設置於頂板130上。半穿反鏡200位於第一發光元件L1與第二發光元件L2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L1發出的光線IL1部分穿過半穿反鏡200,接著被頂板130或頂板130上的遮光層BM所吸收。第一發光元件L1發出的光線IL1部分被半穿反鏡200反射,並自多面體結構100的前側FS離開多面體結構100,使位於多面體結構100的前側FS的人可以觀察到第一發光元件L1發出的光線IL1。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發光元件L2發出的光線IL2部分穿過半穿反鏡200,接著被底板140或底板140上的遮光層BM所吸收。第二發光元件L2發出的光線IL2部分被半穿反鏡200反射,並自多面體結構100的後側BS離開多面體結構100,使位於多面體結構100的後側BS的人可以觀察到第二發光元件L2發出的光線IL2,調整半穿反鏡200的反射率可以調整發光元件(第一發光元件L1與第二發光元件L2)發出之光線相較穿透之光線(光線OL)的比率,如提高半穿反鏡200的反射率,則可提高第一發光元件L1朝向前側FS的出光以及L2朝向後側BS的出光,但會抑制光線OL的穿透率。
圖5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圖5A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第三發光二極體L3、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第三資料線DL3、掃描線SL(包括連接線CL1、連接線CL2以及轉接電極E4)以及半穿反鏡200,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5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內側的展開圖,圖5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外側的展開圖,其中圖5B與圖5C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第三發光二極體L3、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第三資料線DL3、轉接電極E1~E3、掃描線SL(包括連接線CL1、連接線CL2以及轉接電極E4)、半穿反鏡200以及黑矩陣BM,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5D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等效電路圖。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5A至圖5D的實施例沿用圖3A與圖3B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請參考圖5A、圖5B、圖5C與圖5D,顯示元件50更包括畫素電路PC1(或稱第一畫素電路)。畫素電路PC1分布於頂板130、底板140、第一板體110以及第二板體120上,且電性連接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元件50還包括第三板體以及第四板體(如圖3A與圖3B的第三板體150以及第四板體160),且畫素電路PC1未分佈於第三板體以及第四板體上。
在本實施例中,畫素電路PC1包括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第三資料線DL3以及掃描線SL。
掃描線SL設置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以及底板140上,且電性連接至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
掃描線SL設置於多面體結構100上,且電性連接至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舉例來說,掃描線SL包括設置於第一板體110外側的連接線CL1、設置於第二板體120外側的連接線CL2以及設置於底板140內側的轉接電極E4。轉接電極E4自底板140內側延伸至第一板體110內側以及第二板體120內側,並分別透過貫穿第一板體110的開孔TH4與貫穿第二板體120的開孔TH5而電性連接至連接線CL1與連接線CL2。遮光層BM位於多面體結構100內側,且覆蓋轉接電極E4。遮光層BM具有重疊於轉接電極E4的多個開口OP,使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能透過開口OP而電性連接至轉接電極E4。
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設置於第一板體11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資料線DL1與掃描線SL之間、第二資料線DL2與掃描線SL之間以及第三資料線DL3與掃描線SL之間設置有絕緣層(未繪出),使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不會與掃描線SL短路。
第一資料線DL1電性連接至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資料線DL2電性連接至第二發光元件L2。第三資料線DL3電性連接至第三發光元件L3。
舉例來說,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設置於多面體結構100上,且位於第一板體11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側。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設置於底板140的內側。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分別透過貫穿底板140的開孔TH1、TH2、TH3而電性連接至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遮光層BM位於多面體結構100內側,且覆蓋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遮光層BM具有重疊於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的多個開口OP,使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能透過開口OP而電性連接至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的陰極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且陽極電性連接至掃描線SL,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的陽極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且陰極電性連接至掃描線SL。
圖7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內側的展開圖。圖7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外側的展開圖。圖7A與圖7B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資料線DL、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轉接電極E1~E3、掃描線SL(包括連接線CL1、連接線CL2以及轉接電極E4)以及半穿反鏡200,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7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其中圖7C繪出了多面體結構100、第一發光元件L1、資料線DL、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掃描線SL(包括連接線CL1、連接線CL2以及轉接電極E4)、遮光層BM以及半穿反鏡200,並省略繪示其他構件。圖7D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等效電路圖。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7A至圖7D的實施例沿用圖5A至圖5C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7A至圖7D的顯示元件60與圖5A至圖5D的顯示元件50的差異在於:顯示元件60不包含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且顯示元件60的畫素電路PC2包括第一主動元件T1、第二主動元件T2、資料線DL、第一電源線PL1、第二電源線PL2、掃描線SL以及電容C。
請參考圖7A至圖7D,掃描線SL設置於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以及底板140,且電性連接至第一主動元件T1的閘極。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主動元件T1對應於多面體結構100的內側設置,且掃描線SL的轉接電極E4電性連接至第一主動元件T1的閘極,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掃描線SL與第一主動元件T1的連接方式可以依照實際需求而進行調整。
資料線DL、第一電源線PL1以及第二電源線PL2設置於第一板體110、頂板130以及底板140的外側。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設置於底板140的內側。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分別透過貫穿底板140的開孔TH1、TH2、TH3而電性連接至資料線DL、第一電源線PL1以及第二電源線PL2。遮光層BM位於多面體結構100內側,且覆蓋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遮光層BM具有重疊於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的多個開口OP,使第一主動元件T1、第二主動元件T2與第一發光元件L1能透過開口OP而電性連接至轉接電極E1、轉接電極E2以及轉接電極E3。
第二主動元件T2的閘極電性連接至第一主動元件T1的汲極,且第二主動元件T2的汲極電性連接至第一發光元件L1。電容C的兩個電極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二主動元件T2的閘極與第二主動元件T2的源極。
第一主動元件T1與第二主動元件T2可以為PMOS或NMOS。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圖8,顯示裝置1例如裝載於大眾交通工具的車身或其他適合的地方。顯示裝置1包括透明顯示螢幕TD1以及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例如以拼接的方式與透明顯示螢幕TD1組裝在一起。拼接型態的顯示裝置1維修方便,且組裝上亦容易作適應性地變化。此外,拼接型態的顯示裝置1的成本容易控制。
透明顯示螢幕TD1例如包含前述任一實施例的多個顯示元件。舉例來說,如圖9A所示,透明顯示螢幕TD1包含陣列的多個顯示元件50,顯示元件50的說明可以參考圖5A至圖5C以及相關段落。
請參考圖5A、5B、5C、5D以及圖9A,在透明顯示螢幕TD1中,相鄰之顯示元件50的畫素電路PC1彼此電性連接。舉例來說,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50的第一資料線DL1彼此電性相連,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50的第二資料線DL2彼此電性相連,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50的第三資料線DL3彼此電性相連,且位於同一列之顯示元件50的掃描線SL彼此電性相連。在一些實施例中,同色系的發光元件透過資料線彼此電性相連。
在本實施例中,相鄰之顯示元件50藉由異方性導電膠或其他導電材料而彼此相連。舉例來說,先形成多個顯示元件50,接著再以導電材料將多個顯示元件50連在一起。
多個顯示元件50的第一資料線DL1、第二資料線DL2以及第三資料線DL3電性連接至源極驅動電路DD。多個顯示元件50的掃描線SL電性連接至閘極驅動電路GD。源極驅動電路DD與閘極驅動電路GD電性連接至時序控制電路TC。舉例來說,以時序控制電路TC控制源極驅動電路DD與閘極驅動電路GD以對顯示元件50定址並控制其出光強度。
請參考圖5A、5B、5C、5D以及圖9B,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包含排列成陣列的多個顯示元件50a。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元件50a與顯示元件50有類似的結構,差異只在於顯示元件50a以全反射鏡200a取代了顯示元件50的半穿反鏡200。換句話說,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與透明顯示螢幕TD1有類似的結構,差異只在於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以全反射鏡200a取代了半穿反鏡200。
第二顯示元件50a的遮光層的結構類似於圖5A、圖5B與5C之實施例的遮光層BM的結構,且圖9B省略繪出第二顯示元件50a的遮光層。
請參考圖5A、5B、5C與圖9B,各第二顯示元件50a包括多面體結構100(或稱第二多面體結構)、遮光層(或稱第二遮光層)、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第三發光元件L3、全反射鏡200a以及畫素電路PC1(或稱第二畫素電路)。
多面體結構50a包括第一板體110(或稱第五板體)、第二板體120(或稱第六板體)以及連接第一板體110與第二板體120的頂板130與底板140。第二顯示元件50a的遮光層設置於多面體結構50a之第一板體110第二板體120、頂板130與底板140上。
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設置於底板140上。全反射鏡200a設置於多面體結構50a中,且全反射鏡200a與多面體結構50a的底板140的夾角為30度至60度。
畫素電路PC1電性連接至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相鄰之顯示元件50a的畫素電路PC1彼此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外界的光線不能穿過全反射鏡200a,因此位於多面體結構100的後側的人不能透過顯示元件50a觀察到外界的光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發出的光線被全反射鏡200a反射,並自多面體結構100的前側離開多面體結構100,使位於多面體結構100的前側的人可以觀察到第一發光元件L1、第二發光元件L2以及第三發光元件L3發出的光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與透明顯示螢幕TD1可以共用源極驅動電路DD、閘極驅動電路GD以及時序控制電路TC,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與透明顯示螢幕TD1分別具有各自的源極驅動電路DD、閘極驅動電路GD以及時序控制電路TC。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與透明顯示螢幕TD1包括類似的結構(差異只在於全反射鏡與半穿反鏡),但本發明不意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非透明顯示螢幕NTD1可以選用未包括陣列之多面體結構的其他任意形式的顯示裝置。
圖10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透明顯示螢幕的立體示意圖。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10A的實施例沿用圖9A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10A的透明顯示螢幕TD2與圖9A的透明顯示螢幕TD1的差異在於:透明顯示螢幕TD2包含陣列的多個顯示元件60,顯示元件60的說明可以參考圖7A至圖7C以及相關段落。
請參考圖7A、圖7B、圖7C、圖7D以及圖10A,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60的資料線DL彼此電性相連,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60的第一電源線PL1彼此電性相連,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60的第二電源線PL2彼此電性相連,且位於同一列之顯示元件60的掃描線SL彼此電性相連。
請參考圖7A、7B、7C、7D以及圖10B,非透明顯示螢幕NTD2包含排列成陣列的多個顯示元件60a。在本實施例中,顯示元件60a與顯示元件60有類似的結構,差異只在於顯示元件60a以全反射鏡200a取代了顯示元件60的半穿反鏡200。換句話說,非透明顯示螢幕NTD2與透明顯示螢幕TD2有類似的結構,差異只在於非透明顯示螢幕NTD2以全反射鏡200a取代了半穿反鏡200。
在非透明顯示螢幕NTD2中,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60a的資料線DL彼此電性相連,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60a的第一電源線PL1彼此電性相連,位於同一行之顯示元件60a的第二電源線PL2彼此電性相連,且位於同一列之顯示元件60a的掃描線SL彼此電性相連。
1:顯示裝置 10、20、30、40、50、50a、60、60a:顯示元件 100:多面體結構 110:第一板體 120:第二板體 130:第一頂板 140:第一底板 150:第三板體 160:第四板體 190:斜板 200:半穿反鏡 200a:全反射鏡 BM:遮光層 BS:後側 C:電容 CL1、CL2:連接線 DL:資料線 DL1:第一資料線 DL2:第二資料線 DL3:第三資料線 E1、E2、E3、E4:轉接電極 FS:前側 IL、IL1、IL2、OL:光線 L1:第一發光元件 L2:第二發光元件 L3:第三發光元件 NTD1、NTD2:非透明顯示螢幕 OP:開口 PL1:第一電源線 PL2:第二電源線 SL:掃描線 SP1:第一空間 SP1a:第一子空間 SP2a:第二子空間 T1:第一主動元件 T2:第二主動元件 TD1、TD2:透明顯示螢幕 TH1、TH2、TH3、TH4、TH5:開孔 θ:夾角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展開圖。 圖1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2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2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展開圖。 圖2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3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展開圖。 圖4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展開圖。 圖4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5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5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內側的展開圖。 圖5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外側的展開圖。 圖5D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等效電路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等效電路圖。 圖7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內側的展開圖。 圖7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外側的展開圖。 圖7C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7D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元件的等效電路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9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透明顯示螢幕的立體示意圖。 圖9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非透明顯示螢幕的立體示意圖。 圖10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透明顯示螢幕的立體示意圖。 圖10B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非透明顯示螢幕的立體示意圖。
10:顯示元件
130:第一頂板
140:第一底板
190:斜板
200:半穿反鏡
BM:遮光層
BS:後側
FS:前側
IL、OL:光線
L1:第一發光元件
SP1:第一空間
θ:夾角

Claims (15)

  1. 一種顯示元件,包括: 一多面體結構,包括一第一板體、一第二板體以及連接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的一第一頂板與一第一底板,其中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該第一頂板與該第一底板實質上環繞一第一空間,其中該第一板體以及該第二板體係為相對設置;以及 一半穿反鏡,設置於該第一空間中,且該半穿反鏡與該第一底板的夾角為30度至60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元件,更包括一第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底板上,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包括電致發光元件、無機發光二極體元件或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顯示元件,更包括: 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三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底板上,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包括不同顏色的發光元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顯示元件,更包括: 一畫素電路,分布於該第一頂板、該第一底板、該第一板體以及該第二板體上,且電性連接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元件,更包括: 一第三板體以及一第四板體,其中該第三板體以及該第四板體係為相對設置,其中該第一板體、該第三板體、該第二板體以及該第四板體依序連接且實質上環繞該第一發光元件,其中該畫素電路不分布於該第三板體以及該第四板體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元件,更包括: 一第三板體以及一第四板體,其中該第三板體以及該第四板體係為相對設置,其中該第一板體、該第三板體、該第二板體以及該第四板體依序連接且實質上環繞該第一發光元件,其中該第一板體、該第三板體、該第二板體、該第四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實質上包圍該第一空間,其中該第一空間近似為一封閉空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元件,更包括: 一遮光層,位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三板體、該第二板體以及該第四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元件,更包括一遮光層位於該第一板體、第二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元件,更包括: 一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頂板上,其中該半穿反鏡位於該第一發光元件與該第二發光元件之間。
  10.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一透明顯示螢幕,包含排列成陣列的多個第一顯示元件,其中各該第一顯示元件包括: 一第一多面體結構,包括一第一板體、一第二板體以及連接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的一第一頂板與一第一底板,其中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該第一頂板與該第一底板實質上環繞一第一空間,其中該第一板體以及該第二板體係為相對設置;以及 一半穿反鏡,設置於該第一空間中,且該半穿反鏡與該第一底板的夾角為30度至60度;以及 一第一畫素電路,分布於該第一頂板、該第一底板、該第一板體以及該第二板體上,其中相鄰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第一畫素電路彼此電性連接。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顯示元件更包括: 一第一發光元件、一第二發光元件以及一第三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一底板上,其中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包括不同顏色的發光元件,其中該第一畫素電路電性連接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以及 一第一遮光層,位於該第一多面體結構之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第一底板上。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畫素電路包括: 一第一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發光元件,其中位於同一行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第一資料線彼此電性相連; 一第二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二發光元件,其中位於同一行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第二資料線彼此電性相連; 一第三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三發光元件,其中位於同一行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第三資料線彼此電性相連;以及 一掃描線,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以及該第一底板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發光元件、該第二發光元件以及該第三發光元件,其中位於同一列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掃描線彼此電性相連。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各該第一畫素電路包括: 一第一主動元件; 一第二主動元件,其中該第二主動元件的閘極電性連接至該第一主動元件的汲極,且該第二主動元件的汲極電性連接至該第一發光元件; 一資料線,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主動元件的源極,其中位於同一行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資料線彼此電性相連; 一第一電源線,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二主動元件的源極,其中位於同一行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第一電源線彼此電性相連; 一第二電源線,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一頂板以及該第一底板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發光元件,其中位於同一行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第二電源線彼此電性相連;以及 一掃描線,設置於該第一板體、該第二板體以及該第一底板上,且電性連接至該第一主動元件的閘極,其中位於同一列之該些第一顯示元件的該些掃描線彼此電性相連。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顯示裝置,更包括: 一非透明顯示螢幕,其中該非透明顯示螢幕與該透明顯示螢幕拼接在一起。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非透明顯示螢幕包含排列成陣列的多個第二顯示元件,各該第二顯示元件包括: 一第二多面體結構,包括一第五板體、一第六板體以及連接該第五板體與該第六板體的一第二頂板與一第二底板; 一第二遮光層,設置於該第二多面體結構之該第五板體、該第六板體、該第二頂板以及第二底板上; 一第二發光元件,設置於該第二底板上; 一全反射鏡,設置於該第二多面體結構中,且該全反射鏡與該第二多面體結構的該第二底板的夾角為30度至60度;以及 一第二畫素電路,電性連接至該第二發光元件,其中相鄰之該些第二顯示元件的該些第二畫素電路彼此電性連接。
TW110112664A 2020-10-12 2021-04-08 顯示裝置 TWI795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5133.5A CN113903254B (zh) 2020-10-12 2021-09-09 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90330P 2020-10-12 2020-10-12
US63/090,330 2020-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5393A true TW202215393A (zh) 2022-04-16
TWI795756B TWI795756B (zh) 2023-03-11

Family

ID=81710897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121A TWI790565B (zh) 2020-10-12 2021-03-15 透明顯示器
TW110110092A TWI759152B (zh) 2020-10-12 2021-03-19 顯示器
TW110112815A TWI777480B (zh) 2020-10-12 2021-04-08 調光系統
TW110112664A TWI795756B (zh) 2020-10-12 2021-04-08 顯示裝置
TW110112663A TWI765646B (zh) 2020-10-12 2021-04-08 雨滴感測設備及其驅動方法
TW110134583A TWI797750B (zh) 2020-10-12 2021-09-16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121A TWI790565B (zh) 2020-10-12 2021-03-15 透明顯示器
TW110110092A TWI759152B (zh) 2020-10-12 2021-03-19 顯示器
TW110112815A TWI777480B (zh) 2020-10-12 2021-04-08 調光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2663A TWI765646B (zh) 2020-10-12 2021-04-08 雨滴感測設備及其驅動方法
TW110134583A TWI797750B (zh) 2020-10-12 2021-09-16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6) TWI79056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3171A (en) * 1998-06-03 1999-08-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ead mounted displays utilizing reflection light valves
KR100558950B1 (ko) * 1999-05-17 2006-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의 하프미러 가변장치
JP4845336B2 (ja) * 2003-07-16 2011-12-2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撮像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双方向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US7477140B1 (en) * 2003-12-26 2009-01-13 Booth Kenneth C See-through lighted information display
TWI385613B (zh) * 2008-03-19 2013-02-11 Teco Nanotech Co Ltd Perspective display device
KR20120006507U (ko) * 2011-03-14 2012-09-24 이병진 입체영상 표시 장치
CN103688212B (zh) * 2011-05-21 2017-11-28 伊英克公司 电光显示器
KR20130115901A (ko) * 2012-04-13 2013-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듀얼 모드 표시 장치
KR101919419B1 (ko) * 2012-11-08 2018-1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결정의 제조 방법
CN204389831U (zh) * 2014-12-31 2015-06-10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电控调色单元及装置
CA2975423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testing chip and cassette
CN204789597U (zh) * 2015-02-17 2015-11-18 星宇资源公司 液相检测芯片
KR102559091B1 (ko) * 2016-04-29 2023-07-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포토닉 크리스탈 광학 소자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JP6697146B2 (ja) * 2016-07-26 2020-05-20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11630584B (zh) * 2018-01-25 2022-09-27 Agc株式会社 透明显示装置和具备透明显示装置的夹层玻璃
CN111670406A (zh) * 2018-01-30 2020-09-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调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21105627A (ja) * 2018-04-11 2021-07-26 株式会社ポラテクノ 防眩機能付き前面板、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車両用情報表示装置
TWI693708B (zh) * 2018-08-15 2020-05-11 英屬開曼群島商錼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顯示面板
CN210000219U (zh) * 2019-01-30 2020-01-31 张丞第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CN110045502A (zh) * 2019-03-23 2019-07-23 深圳京龙睿信科技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器
JP6880134B2 (ja) * 2019-09-20 2021-06-0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5390A (zh) 2022-04-16
TWI777480B (zh) 2022-09-11
TWI759152B (zh) 2022-03-21
TWI795756B (zh) 2023-03-11
TWI790565B (zh) 2023-01-21
TW202215029A (zh) 2022-04-16
TWI797750B (zh) 2023-04-01
TWI765646B (zh) 2022-05-21
TW202215084A (zh) 2022-04-16
TW202215117A (zh) 2022-04-16
TW202215072A (zh) 2022-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626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620768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920118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234000B1 (ko) 표시 장치
US8967822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US7178963B2 (en) Backlight unit uniformly illuminating object regardless of lapse of ti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60152473A1 (en) Electrophoretic multi-color display device
KR101783780B1 (ko) 광학 접착 필름 및 이를 갖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CN110456547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2601689B1 (ko) 전자 장치
US11764195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y regions overlap
KR20190123376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71190A (ko) 표시 장치
KR20200040338A (ko) 백라이트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91653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95756B (zh) 顯示裝置
CN113903254B (zh) 显示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CN11679489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4857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0231076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発光装置
US11579473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uniform reflectance
TWI764794B (zh) 顯示裝置
CN221240703U (zh) 电子装置
JP2023104370A (ja) 表示装置
CN118151415B (zh) 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