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0219U -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0219U
CN210000219U CN201920172163.6U CN201920172163U CN210000219U CN 210000219 U CN210000219 U CN 210000219U CN 201920172163 U CN201920172163 U CN 201920172163U CN 210000219 U CN210000219 U CN 210000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relay
dimming
brightness value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21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丞第
张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721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0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0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02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包括:前挡风玻璃至少在对应驾驶员的头部区域处设有调光组件,调光组件具有得电时的遮光状态和失电时的透明状态,且调光组件的遮光量可调节;传感器组件包括自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分别感测远处光源的第一亮度值和近处光源的第二亮度值;驱动电路用于在接收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控制调光组件得电、在接收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驱动调光组件的遮光量增加且驱动近光灯开启、以及在接收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均低于预设时控制调光组件失电且驱动远光灯开启。本实用新型根据光线情况自动切换遮光量、远光灯和近光灯,消除远光灯对双方驾驶员的危害,确保会车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辆远近光灯自动切换以及调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的数量也日益趋多。当机动车辆在夜间行驶,尤其是在路灯照明条件不佳路况下行驶时,驾驶员一般会开启远光灯以确保前方视野清晰开阔,但是,远光灯的光照集中且亮度较大,容易影响对面会车车辆的正常行驶,使对面驾驶员目眩,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技术绝大部分通过驾驶员手动进行远光灯和近光灯的切换,这种操作模式需要驾驶员注意力集中且操作快速准确,一旦存在失误或者动作迟缓,仍旧无法及时消除对对面驾驶员的影响;反之,当会车车辆未切换或者未及时切换近光灯时,容易影响本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旨在解决传统车辆远光灯、近光灯无法实现自动切换且无法消除远光灯对本车驾驶员造成的危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应用于车辆,包括:
前挡风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至少在对应驾驶员的头部区域处设有调光组件,所述调光组件具有得电时的遮光状态以及失电时的透明状态,其中,所述调光组件处于所述遮光状态时的遮光量可调节;
传感器组件,包括自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用于感测远处光源发出光线的第一亮度值、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感测近处光源发出光线的第二亮度值;以及,
驱动电路,用于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调光组件、传感器组件、远光灯和近光灯,以在所述驱动电路接收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控制所述调光组件得电、在接收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驱动所述调光组件的遮光量增加且驱动所述近光灯开启、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均低于预设时控制所述调光组件失电且驱动所述远光灯开启。
可选地,所述前挡风玻璃在所述调光组件所在位置处形成有调光玻璃区,所述调光玻璃区包括自外至内间隔设置的外层玻璃板和内层玻璃板,所述外层玻璃板和所述内层玻璃板之间的间隔处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供所述调光组件安装;
其中,所述调光组件包括液晶调光膜。
可选地,所述液晶调光膜包括上膜层和下膜层,所述上膜层自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向下延伸设置,所述下膜层自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上膜层和所述下膜层至少部分沿内外向叠设,所述叠设区域至少对应驾驶员的头部区域设置;
其中,在所述驱动电路接收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所述上膜层得电、在所述驱动电路接收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所述上膜层和所述下膜层得电、以及在所述驱动电路接收到所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均低于预设时所述上膜层和所述下膜层失电。
可选地,所述上膜层的上端向上呈逐渐朝内弯折设置,以形成折弯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外侧面;
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具有板面朝外设置的第一测量面,所述第一测量面呈向内凹设的凹弧面设置,且所述凹弧面的上端沿相较于下端沿更远离所述前挡风玻璃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具有板面朝外设置的第二测量面;
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测量面的外侧,用以将分散的光线汇聚至所述第二测量面。
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传感电路和切换电路,所述传感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以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测量结果对应产生电信号,所述切换电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传感电路、调光组件、远光灯和近光灯,以根据所述电信号分别驱动所述调光组件、远光灯和近光灯。
可选地,所述传感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M1和第二继电器KM2,其中:
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具有第一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感测到所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以在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得电;
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具有第二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感测到所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以在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得电。
可选地,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先并联后电性连接所述上膜层;
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2电性连接所述下膜层;
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3电性连接所述近光灯;
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4电性连接所述远光灯;
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KM2-2和KM2-3、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4和KM2-5以及所述上膜层、下膜层、近光灯和远光灯构成所述切换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电路可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对光线的感测情况,自动调节所述调光组件的遮光量以及自动切换远光灯和近光灯,有助于消除远光灯对双方车辆驾驶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可确保双方车辆的夜间会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处的第一实施例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处的第二实施例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驱动电路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前挡风玻璃 312 第一高电平输出端
11 调光玻璃区 32 第二光敏传感器
111 外层玻璃 321 第二测量面
112 内层玻璃 322 第二高电平输出端
113 安装腔 33 凸透镜
2 调光组件 4 驱动电路
21 上膜层 41 传感电路
211 折弯部 42 切换电路
22 下膜层 KM1 第一继电器
3 传感器组件 KM2 第二继电器
31 第一光敏传感器 201 近光灯
311 第一测量面 202 远光灯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的数量也日益趋多。当机动车辆在夜间行驶,尤其是在路灯照明条件不佳路况下行驶时,驾驶员一般会开启远光灯以确保前方视野清晰开阔,但是,远光灯的光照集中且亮度较大,容易影响对面会车车辆的正常行驶,使对面驾驶员目眩,存在安全隐患。现有技术绝大部分通过驾驶员手动进行远光灯和近光灯的切换,这种操作模式需要驾驶员注意力集中且操作快速准确,一旦存在失误或者动作迟缓,仍旧无法及时消除对对面驾驶员的影响;反之,当会车车辆未切换或者未及时切换近光灯时,容易影响本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各种类型的机动车辆,所述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包括前挡风玻璃1、传感器组件3以及驱动电路4,其中,所述前挡风玻璃1至少在对应驾驶员的头部区域处设有调光组件2,所述调光组件2具有得电时的遮光状态以及失电时的透明状态,其中,所述调光组件2处于所述遮光状态时的遮光量可调节,所述调光组件2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制,例如,所述调光组件2可以设置为由电机驱动的电动遮光帘,通过调节所述电动遮光帘的遮挡面积、帘布透光性能等调节所述遮光量;或者,所述调光组件2可以是由感光材料制成的遮光板,通过设置所述感光材料的感光性能调节所述遮光量。所述传感器组件3包括自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敏传感器31和第二光敏传感器32,由于随着对面车辆的逐渐逼近,远光灯202发出的光线区域自下至上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比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更早感测到光线,因此,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用于感测远处光源发出光线的第一亮度值、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用于感测近处光源发出光线的第二亮度值。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和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的设置并不构成对所述传感器组件3的数量以及种类上的限制,例如,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和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分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横向两侧、或者所述传感器组件3还可以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上方的第三光敏传感器以进一步细化对远近光线的感测、再或者所述传感器组件3还可以包括例如与雨刷关联的雨量传感器等,此处不作一一详述。所述驱动电路4用于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调光组件2、传感器组件3、远光灯202和近光灯201,以在所述驱动电路4接收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控制所述调光组件2得电、在接收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驱动所述调光组件2的遮光量增加且驱动所述近光灯201开启、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均低于预设时控制所述调光组件2失电且驱动所述远光灯202开启。具体地,在夜间行驶的常规状态下,所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均低于预设,因此本车车辆开启远光灯202行驶,而当对面车辆的远光灯202光线首先被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感测到并达到所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此时所述驱动电路4驱动所述调光组件2进行适当遮光,以帮助本车驾驶员适应前方光线的增强;随后当对面车辆逐渐靠近且未关闭远光灯202时,对面车辆的远光灯202光线被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感测到并达到所述预设第二亮度值,此时所述驱动电路4驱动所述调光组件2的遮光量加强,以消除对面车辆的远光灯202对本车驾驶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自动将远光灯202切换为近光灯201,可确保对面车辆的驾驶员的会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电路4可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3对光线的感测情况,自动调节所述调光组件2的遮光量以及自动切换远光灯202和近光灯201,有助于消除远光灯202对双方车辆驾驶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可确保双方车辆的夜间会车安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或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挡风玻璃1在所述调光组件2所在位置处形成有调光玻璃区11,所述调光玻璃区11可以为对应为本车车辆驾驶员头部区域的位置,也可以直接为所述前挡风玻璃1整体。所述调光玻璃区11包括自外至内间隔设置的外层玻璃111板和内层玻璃112板,所述外层玻璃111板和所述内层玻璃112板之间的间隔处形成有安装腔113,所述安装腔113供所述调光组件2安装;其中,所述调光组件2包括液晶调光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液晶调光膜可通过胶片层与所述外层玻璃111和/或所述内层玻璃112粘接固定,所述胶片层例如为EVA胶片;另外,所述液晶调光膜的厚度以及透光率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定;并且,所述安装腔113内还可以设置有辅助遮光设备,例如加热装置,用于当驾驶室内和外界温差较大导致所述前挡风玻璃1凝水或者结晶时使用,以防止凝水或者结晶对遮光量产生影响;所述辅助遮光设备还可以是普通遮光膜,用于在所述液晶调光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遮光量,以防止强光造成本车驾驶员目眩或者身体不适。
此外,请参阅图2,在所述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调光膜包括上膜层21和下膜层22,所述上膜层21自所述安装腔113的顶部向下延伸设置,所述下膜层22自所述安装腔113的底部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上膜层21和所述下膜层22至少部分沿内外向叠设,所述叠设区域至少对应驾驶员的头部区域设置,所述上膜层21和所述下膜层22的透光率可以相异设置。所述上膜层21可以设置为处于一直得电状态,用以遮挡部分路灯或者沿途其他强光,避免造成本车驾驶员晃眼;所述上膜层21也可以如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关联,具体地,在所述驱动电路4接收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所述上膜层21得电、在所述驱动电路4接收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所述上膜层21和所述下膜层22得电、以及在所述驱动电路4接收到所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均低于预设时所述上膜层21和所述下膜层22失电。当所述上膜层21和所述下膜层22均得电时,也即使得所述叠设区域得到双重遮光,可有效增加本车驾驶员头部区域、也即视野区域的遮光量,确保本车驾驶员的安全。
请参阅图3,在所述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上膜层21的上端向上呈逐渐朝内弯折设置,以形成折弯部211。所述折弯部211的所在位置构成平滑的曲面,相较于沿上下向竖直布设的所述上膜层21,可使得所述上膜层21对上方向下发射的光线的感光量均衡而不突变,从而确保所述调光玻璃区11内的遮光量均衡稳定,以保护本车驾驶员的眼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外侧面;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具有板面朝外设置的第一测量面311,所述第一测量面311呈向内凹设的凹弧面设置,有助于增加与光线的接触面积,从而拓宽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的测量范围;另外,所述凹弧面的上端沿相较于下端沿更远离所述前挡风玻璃1设置,使得当对面车辆行驶至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的测量范围内时,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的测量结果不会相互干涉。当然,也可以选择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相互关联,使得当第二光敏传感器32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测得的所述第一亮度值的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测得的所述第二亮度值的优先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1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具有板面朝外设置的第二测量面321;由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的测量结果直接决定是否需要将远光灯202切换为近光灯201,因此优选所述传感器组件3还包括凸透镜33,所述凸透镜33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测量面321的外侧,用以将分散的光线汇聚至所述第二测量面321。所述凸透镜33对无论是否平行的入射光线均具有汇聚作用,使得零散的光线在所述第二测量面321处汇聚,从而增加所述第二测量面321感测到的光线的强度,增强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的灵敏度。
需要注意的是,可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功能的驱动电路4的技术方案有多种,所述驱动电路4或者可以直接采买现有的微处理器,经过常规技术编译、连接后分别驱动所述调光组件2、远光灯202以及近光灯201的工作,本实施例仅以其中一简单电路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4包括传感电路41和切换电路42,所述传感电路41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3,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3对周围环境的光线情况进行测定,并按照预设规则分别产生不同的电信号且发送给所述切换电路42;所述切换电路42用于电性连接所述切换电路42、所述调光组件2、远光灯202和近光灯201,用于根据所述不同的电信号分别驱动所述调光组件2、所述远光灯202和所述近光灯201工作,使得各个功能的实现过程独立且有序。
具体地,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电路41包括第一继电器KM1和第二继电器KM2,其中: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具有第一高电平输出端312,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312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感测到所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312,以在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312输出高电平时得电;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具有第二高电平输出端322,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322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感测到所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322,以在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322输出高电平时得电。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和所述第一继电器KM1、以及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M2分别构成由亮度情况触发的开关控制电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基于上述,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先并联后电性连接所述上膜层21;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2电性连接所述下膜层22;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3电性连接所述近光灯201;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4电性连接所述远光灯202;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KM2-2、KM2-3、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4、KM2-5以及所述上膜层21、下膜层22、近光灯201和远光灯202构成所述切换电路42。具体地,当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31感测到远处光源的光线并达到所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312输出高电平以使得所述第一继电器KM1得电,此时,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得电关闭,使得所述上膜层21得电而处于所述遮光状态;然后,当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32感测到近处光源的光线并达到所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322输出高电平使得所述第二继电器KM2得电,此时,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5得电断开使得所述第一继电器KM1失电、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断开,同时,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得电闭合使得所述上膜层21得电而继续处于所述遮光状态;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2得电闭合使得所述下膜层22得电而处于所述遮光状态,以形成所述叠设,增加遮光量;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3得电闭合而使得所述近光灯201开启,同时,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4得电闭合而使得所述远光灯202关闭,从而可实现所述调光组件2自动调光、以及所述近光灯201和所述远光灯202的自动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应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挡风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至少在对应驾驶员的头部区域处设有调光组件,所述调光组件具有得电时的遮光状态以及失电时的透明状态,其中,所述调光组件处于所述遮光状态时的遮光量可调节;
传感器组件,包括自下至上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用于感测远处光源发出光线的第一亮度值、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用于感测近处光源发出光线的第二亮度值;以及,
驱动电路,用于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调光组件、传感器组件、远光灯和近光灯,以在所述驱动电路接收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控制所述调光组件得电、在接收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驱动所述调光组件的遮光量增加且驱动所述近光灯开启、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均低于预设时控制所述调光组件失电且驱动所述远光灯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风玻璃在所述调光组件所在位置处形成有调光玻璃区,所述调光玻璃区包括自外至内间隔设置的外层玻璃板和内层玻璃板,所述外层玻璃板和所述内层玻璃板之间的间隔处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供所述调光组件安装;
其中,所述调光组件包括液晶调光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调光膜包括上膜层和下膜层,所述上膜层自所述安装腔的顶部向下延伸设置,所述下膜层自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向上延伸设置,且所述上膜层和所述下膜层至少部分沿内外向叠设,所述叠设区域至少对应驾驶员的头部区域设置;
其中,在所述驱动电路接收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所述上膜层得电、在所述驱动电路接收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所述上膜层和所述下膜层得电、以及在所述驱动电路接收到所述第一亮度值和第二亮度值均低于预设时所述上膜层和所述下膜层失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层的上端向上呈逐渐朝内弯折设置,以形成折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外侧面;
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具有板面朝外设置的第一测量面,所述第一测量面呈向内凹设的凹弧面设置,且所述凹弧面的上端沿相较于下端沿更远离所述前挡风玻璃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前挡风玻璃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具有板面朝外设置的第二测量面;
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凸透镜,所述凸透镜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测量面的外侧,用以将分散的光线汇聚至所述第二测量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传感电路和切换电路,所述传感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组件,以根据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测量结果对应产生电信号,所述切换电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传感电路、调光组件、远光灯和近光灯,以根据所述电信号分别驱动所述调光组件、远光灯和近光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M1和第二继电器KM2,其中:
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具有第一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在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感测到所述预设第一亮度值时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以在所述第一高电平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得电;
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具有第二高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感测到所述预设第二亮度值时输出高电平,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以在所述第二高电平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得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先并联后电性连接所述上膜层;
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2电性连接所述下膜层;
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3电性连接所述近光灯;
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4电性连接所述远光灯;
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5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KM2-1、KM2-2和KM2-3、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KM2-4和KM2-5以及所述上膜层、下膜层、近光灯和远光灯构成所述切换电路。
CN201920172163.6U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0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2163.6U CN210000219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2163.6U CN210000219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0219U true CN210000219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29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216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0219U (zh) 2019-01-30 2019-01-30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021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1113A (zh) * 2020-06-01 2020-08-28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前挡隐私玻璃、控制方法及汽车
CN113212294A (zh) * 2021-03-19 2021-08-06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远光灯照射范围智能调节装置
TWI777480B (zh) * 2020-10-12 2022-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調光系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1113A (zh) * 2020-06-01 2020-08-28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前挡隐私玻璃、控制方法及汽车
TWI777480B (zh) * 2020-10-12 2022-09-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調光系統
CN113212294A (zh) * 2021-03-19 2021-08-06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远光灯照射范围智能调节装置
CN113212294B (zh) * 2021-03-19 2023-01-3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远光灯照射范围智能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0219U (zh) 一种夜间安全会车调光系统
US7569802B1 (en) Photosensor control unit for a lighting module
EP0273353B1 (en) Automotive headlight of projector type
CN206540033U (zh) 可提升照明强度的模组化透镜车灯
EP2501989B1 (en) Street lighting device
CN112539393B (zh) 一种远光照明装置、车灯和车辆
KR101608217B1 (ko) 조명시스템 및 이의 운영 방법
CN210126477U (zh) 一种盲区监测报警灯
JP6038532B2 (ja) ライト自動点灯制御装置
KR102256531B1 (ko) 횡단보도 야간 보행자 안전을 위한 지능형 근거리 스포트라이트 시스템
CN209688719U (zh) 车用近光灯及包含其的汽车
TWM441589U (en) Improvement of automobile head lamp unit
CN207527487U (zh) 一种汽车照明灯
CN217302662U (zh) 一种自适应变光的led条灯
CN207648702U (zh) 一种汽车用自动调光照明灯
CN206055458U (zh) 一种汽车照明双led近光模组
CN108980709A (zh) 一种低位照明灯
CN208418569U (zh) 一种单近光和单远光结合的双光透镜
CN219204754U (zh) 一种自适应方向灯
CN212204169U (zh) 一种壁灯
KR200464694Y1 (ko) 도로용 빛 감지 안전 등화장치
CN109668111A (zh) 车用近光灯及包含其的汽车
CN210128315U (zh) 一种车用改装大灯
CN215513430U (zh) 一种自适应前照灯模组
CN213480180U (zh) 列车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