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80180U - 列车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列车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80180U
CN213480180U CN202022400067.8U CN202022400067U CN213480180U CN 213480180 U CN213480180 U CN 213480180U CN 202022400067 U CN202022400067 U CN 202022400067U CN 213480180 U CN213480180 U CN 213480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ground
plate
train
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000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道平
毛桂林
毛国光
李儒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m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Lanp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m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Lanp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m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Lanp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mp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000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80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80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80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车用灯具,涉及列车车内照明技术领域,用于在列车上模拟日光照射,包括控制面板、驱动器和照明系统,所述驱动器通过CAN通信线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并与所述照明系统电连接,所述驱动器根据所述控制面板设置的照明参数调节PWM占空比,以驱动所述照明系统模拟日光照射。本实用新型可在列车车厢内模拟日光及其变化。

Description

列车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车内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用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列车车厢内的照明用灯具仅能实现普通照明功能。目前,基于LED技术的发展以及LED优异的节能表现,列车车厢内的照明用灯具普遍采用LED灯具进行照明。但是,众所周知,LED光为冷光,不能模拟太阳光一天内呈现不同的照度,色温。旅客在车厢内无法感知到车厢外由于天气的变化而产生的日光变化以及人体体感的变化,由于列车行驶时间较长,因此,如果在一些没有阳光照射的密闭空间或者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待久会使人情绪低落,无法给旅客带来更加优异的乘车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列车用灯具,可在列车车厢内模拟日光及其变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列车用灯具,用于在列车上模拟日光照射,包括控制面板、驱动器和照明系统,所述驱动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通过CAN通信线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设置照明参数,所述驱动器根据所述控制面板设置的照明参数调节PWM占空比,以驱动所述照明系统模拟日光照射。
可选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背景层和发光层,所述背景层包括用以模拟蓝天的背景板和用以照亮所述背景板的背景光源,所述发光层包括用以模拟日光的发光光源和用以将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出的光路系统,沿所述列车用灯具的光线射出的方向,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背景层之下,所述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所述背景层的照射下,通过所述光路系统射出所述列车用灯具,以模拟日光照射。
可选的,所述发光光源包括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红外发光颗粒以及聚光透镜,所述第一LED颗粒为色温2900K至3100K的暖白光LED颗粒,所述第二LED颗粒为色温5500K至5700K的白光LED颗粒,所述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以及红外发光颗粒发出的光线由所述聚光透镜进行混合,以模拟日光。
可选的,所述发光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景层的边缘,所述光路系统包括平板反光片、弧板反光片以及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平行于所述背景层设置,所述弧板反光片设置于所述发光光源和所述背景层之间,所述弧板反光片的凹面朝向所述菲涅尔透镜,沿所述聚光透镜射出光线的方向,所述平板反光片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的前方,经所述聚光透镜混合的光线由所述平板反光片反射至所述弧板反光片,所述弧板反光片的凹面将所述平板反光片反射来的光线再次反射至所述菲涅尔透镜,通过所述菲涅尔透镜以垂直于所述背景层的方向射出。
可选的,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灯罩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所述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红外发光颗粒、聚光透镜以及所述平板反光片,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所述弧板反光片,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灯罩的内侧;
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一减震圈和压条,所述第一减震圈设置于所述灯罩底壁和所述菲涅尔透镜之间,所述菲涅尔透镜通过所述压条和所述第一减震圈固定在所述灯罩内。
可选的,所述背景板包括导光板和用于模拟蓝天的背景薄膜,所述背景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景板的边缘,所述背景光源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导光板传导,并由所述背景薄膜进行混色,所述背景薄膜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设有隔离条,所述隔离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边缘;
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后盖,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后盖之间设有减震棉和环绕所述减震棉的第二减震圈,所述后盖连接于所述灯罩,与所述灯罩构成所述照明系统的外壳体。
可选的,所述背景光源包括第三LED颗粒和第四LED颗粒,所述第三LED颗粒为色温2600K至2800K的暖白光LED颗粒,所述第四LED颗粒为色温6300K至6700K的冷白光LED颗粒,所述第三LED颗粒和所述第四LED颗粒在所述背景板的边缘交叉混合排布。
可选的,所述灯罩内侧壁设有绝缘管,连接所述背景光源和所述发光光源的电线设于所述绝缘管内。
可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触摸显示屏、解码板、固定面板、第一驱动板、安装支架以及后盖,所述解码板安装于所述触摸显示屏背面,与所述触摸显示屏电连接,所述固定面板固定所述触摸显示屏和所述解码板,所述固定面板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后盖,将所述第一驱动板封装在所述控制面板内。
可选的,所述驱动器包括上盖、端板、底壳、电源以及第二驱动板,所述上盖、端板和底壳构成所述驱动器的外壳体,所述电源为所述第二驱动板供电,与所述第二驱动板共同封装于所述上盖、端板和底壳构成所述驱动器的外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背景层模拟蓝天白云的天空背景,通过不同色温的LED发光体,结合红外发光体,发出具有温度的光线,进而模拟接近真实的太阳光,让乘客可在长途旅行过程中依然感受到阳光的变化以及阳光的变化所带来的体感变化,需要满足人们对阳光的追求,提高照明质量,改善乘车环境,优化乘客的乘车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照明系统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照明系统的背景层和发光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照明系统组装完毕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照明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照明系统的固定支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控制面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驱动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灯具,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列车用灯具,可以用于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等类型列车的车厢内模拟日光照射,而列车的类型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列车用灯具包括控制面板2、驱动器3和照明系统1,驱动器1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通过CAN通信线4与控制面板2电连接,输出端与照明系统1电连接,控制面板2设置照明参数,驱动器3根据控制面板2设置的照明参数调节PWM占空比,以驱动照明系统1模拟日光照射。
如图2至6所示,照明系统1包括背景层12和发光层11,背景层12包括用以模拟蓝天的背景板121和用以照亮背景板的背景光源122,发光层11包括用以模拟日光的发光光源111和用以将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出的光路系统112,照明系统1还包括灯罩13和后盖14,后盖14通过螺钉机械连接于灯罩13,与灯罩13构成照明系统的外壳体。
具体而言,发光光源111包括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红外发光颗粒以及聚光透镜1111,第一LED颗粒为色温2900K至3100K的暖白光LED颗粒,第二LED颗粒为色温5500K至5700K的白光LED颗粒,通过不同色温的LED颗粒模拟日光光感。但是,由于日光携带热量,人体能感受到日光照射带来的体感温度变化,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由两种不同色光模拟日光光感的同时,通过红外发光颗粒模拟日光所携带的热量,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以及红外发光颗粒发出的光线由聚光透镜1111进行混合,以全面模拟日光,使乘客在感受到由两种不同色温的LED颗粒模拟的日光光感同时,也感受到由红外发光颗粒模拟的日光照射带来的体感温度变化,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两种不同色温的LED颗粒以及红外发光颗粒共同模拟出的具有温度的日光照射感受,回避了LED冷光照射这一技术特点。
发光光源111设置于背景层12的边缘,光路系统112包括平板反光片1121、弧板反光片1122以及菲涅尔透镜1123;照明系统1还包括固定支架15,固定支架15包括第一固定部151和第二固定部152,第一固定部151开设有容纳槽1511,容纳槽1511内固定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红外发光颗粒以及聚光透镜1111,容纳槽1511开口处设有固定板1512,固定板1512相对于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倾斜角,沿聚光透镜1111射出光线的方向,平板反光片1121设置于聚光透镜1111的前方,即平板反光片1121安装于固定板1512上,因此,平板反光片1121随固定板1512共同倾斜。第二固定部152固定弧板反光片1122,使弧板反光片1122的凹面朝向菲涅尔透镜1123,固定支架15通过第一固定部151安装于灯罩13的内侧。本实施例中,灯罩13包括供光线射出的透明板和固定透明板的侧板131,侧板呈L型,其中,竖直方向的竖侧板1311作为灯罩13的侧壁,水平方向的横侧板1312安装透明板,和透明板共同构成灯罩13的底壁。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5安装于横侧板1312上。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一减震圈132和压条133,弧板反光片1122设置于发光光源111和背景层12之间,第一减震圈132设置于灯罩13的底壁,即透明板和菲涅尔透镜1123之间,防止车身震动引起透明板和菲涅尔透镜1123之间碰撞造成损坏。菲涅尔透镜1123通过压条133和第一减震圈132固定在灯罩13内,第一减震圈132起缓冲作用,而压条133同样安装在侧板131的横侧板1312上,并沿垂直压条133长度的方向上延伸至菲涅尔透镜1123,在竖直方向将菲涅尔透镜1123固定在压条133和第一减震圈132之间。
经聚光透镜111混合的光线由平板反光片1121反射至弧板反光片1122,弧板反光片1122的凹面将平板反光片1121反射来的光线再次反射至菲涅尔透镜1123,通过菲涅尔透镜1123以垂直于背景层12的方向射出。
背景板121包括导光板1211和用于模拟蓝天的背景薄膜1212,背景薄膜1212和导光板1211之间设有隔离条1213,隔离条1213设置于导光板1211的边缘;背景光源122设置于背景板121的边缘,背景光源122包括第三LED颗粒和第四LED颗粒,第三LED颗粒为色温2600K至2800K的暖白光LED颗粒,第四LED颗粒为色温6300K至6700K的冷白光LED颗粒,第三LED颗粒和第四LED颗粒在背景板121的边缘交叉混合排布,背景光源122发出的光线由导光板1211传导,并由背景薄膜1212进行混色,由于隔离条1213的存在,背景薄膜1212和导光板121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导光板1211所传导的光线,能更好地由背景薄膜进行混色,以模拟蓝天白云的视觉效果。同时,为了避免车身震动引起导光板1211和后盖14之间碰撞造成损坏,在导光板1211和后盖14之间设有减震棉134和环绕减震棉134的第二减震圈135,以起到缓冲减震作用。
同时,为使走线规整,并且防止电线磨损触碰其他金属结构造成短路,在灯罩13内侧壁设有绝缘管16,连接背景光源122和发光光源111的电线设于绝缘管16内。
沿列车用灯具的光线射出的方向,发光层11位于背景层12之下,发光光源111发出的光线在背景层12的照射下,通过光路系统112射出列车用灯具,以模拟日光照射。
如图7所示,控制面板2包括触摸显示屏21、解码板22、固定面板23、第一驱动板24、安装支架25以及后盖26,解码板22安装于触摸显示屏21背面,与触摸显示屏21电连接,触摸显示屏21上固定显示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四种界面,设置手动与自动调节两种模式,手动模式下可通过滑动进度条来对照明系统1进行色温、亮度的调节;自动模式下自动控制一天中不同时段照明系统1的色温、亮度,以模拟阳光在一天中的变化。固定面板23固定触摸显示屏21和解码板22,固定面板23通过安装支架25安装于后盖26,将第一驱动板24封装在控制面板2内。
如图8所示,驱动器3包括上盖31、端板32、底壳33、电源34以及第二驱动板35,上盖31、端板32和底壳33构成驱动器3的外壳体,电源34与第二驱动板35电连接,为第二驱动板35供电,并同第二驱动板35共同封装于上盖31、端板32和底壳33所构成驱动器3的外壳体内。驱动器的输入端接收外部电流输入与CAN通信线4的信号输入,经过解码计算后调整PWM占空比,以调整电流大小,输出端输出8路供电电流分别控制发光光源111的两种LED颗粒和背景光源122的两种LED颗粒的亮度与色温,以达到调光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控制面板2基于人机交互UI界面通过CAN通信线4控制驱动器3;驱动器接3收命令,调节PWM的占空比,以改变电流的大小,再经过照明系统1的反射折射混色后,产生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的照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列车用灯具,通过背景层模拟蓝天白云的天空背景,通过不同色温的LED发光体,结合红外发光体,发出具有温度的光线,进而模拟接近真实的太阳光,让乘客可在长途旅行过程中依然感受到阳光的变化以及阳光的变化所带来的体感变化,需要满足人们对阳光的追求,提高照明质量,改善乘车环境,优化乘客的乘车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驱动器,用以驱动实施例一所述的列车用灯具的照明系统1在列车上模拟日光照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源驱动器,即实施例一中的驱动器3,本实施例将对驱动器3做进一步具体的阐述。
驱动器3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通过CAN通信线连接外部控制信号端,即实施例一中的控制面板2,输出端与照明系统1电连接,驱动器3根据输入端接收的外部控制信号,即控制面板2的控制信号,调节PWM占空比,以驱动照明系统1模拟日光照射。
如图8所示,驱动器3包括上盖31、端板32、底壳33、电源34以及第二驱动板35,上盖31、端板32和底壳33构成驱动器3的外壳体,电源34与第二驱动板35电连接,为第二驱动板35供电,并同第二驱动板35共同封装于上盖31、端板32和底壳33所构成驱动器3的外壳体内。驱动器的输入端接收外部电流输入与CAN通信线4的信号输入,经过解码计算后调整PWM占空比,以调整电流大小,输出端输出8路供电电流分别控制发光光源111的两种LED颗粒和背景光源122的两种LED颗粒的亮度与色温,以达到调光的目的。
第二驱动板35上具有若干LED驱动电路模块,LED驱动电路模块和LED发光模组一一对应,驱动LED发光模组。本实施例中,LED发光模组即实施例一中照明系统1的发光光源111以及背景光源122,发光光源111的若干第一LED颗粒构成一个LED发光模组;发光光源111的若干第二LED颗粒构成一个LED发光模组;背景光源122的若干第三LED颗粒构成一个LED发光模组;背景光源122的若干第四LED颗粒构成一个LED发光模组;本实施例中,共8个LED发光模组,因此,LED驱动电路模块相应的也设有8个。
下面以驱动发光光源111的第一LED颗粒所构成的LED发光模组的LED驱动电路模块为例,其他LED驱动电路模块与作为示例的LED驱动电路模块电路相同。
如图9所示,LED驱动电路模块包括驱动芯片U17,驱动芯片U17具有VCC引脚、CS引脚、DIM引脚、Verf引脚、DR引脚以及GND引脚。
VCC引脚连接直流电源,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为48V直流电源,通过电容C42接地,并且,电容C42并联有可变电容C41。
DIM引脚为驱动器3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28接地,并通过稳压二极管DS3连接外部控制信号端,即控制面板2,接收控制面板2的控制信号。
CS引脚和DR引脚作为驱动器3的输出端,CS引脚串接LED发光模组的LED发光体,即CS引脚串接若干第一LED颗粒LED1至LEDN,并依次串接电感L9、电阻B7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R62连接DR引脚,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并通过电阻R63连接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同时,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寄生二极管Q5。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电容C51接地,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和VCC引脚之间依次串接电阻B5、电容C45和电阻R52,并且,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和VCC引脚之间还连接有电阻B5与并联的两个二极管DS7,两个二极管DS7并联后与电阻B5串联。
Verf引脚通过电容C48接地,并通过电阻R26连接DIM引脚。
LED驱动电路模块包括电阻R50、电阻R53和二极管D8,电阻R50、电阻R53和二极管D8并联,并联后的电阻R50、电阻R53和二极管D8一端连接VCC引脚,即电阻R50、电阻R53和二极管D8的公共端连接VCC引脚,并联后的电阻R50、电阻R53和二极管D8另一端通过可变电容C47连接于第一LED颗粒LED1至LEDN和电感L9之间,并且,可变电容C47并联电阻R60,VCC引脚通过电阻R50连接CS引脚。
GND引脚接地。
其他第二LED颗粒所构成的LED发光模组、第三LED颗粒所构成的LED发光模组以及第四LED颗粒所构成的LED发光模组,各自所对应的LED驱动电路模块与前述图9所示的LED驱动电路模块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所作的等效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用灯具用于在列车上模拟日光照射,包括控制面板、驱动器和照明系统,所述驱动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通过CAN通信线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照明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设置照明参数,所述驱动器根据所述控制面板设置的照明参数调节PWM占空比,以驱动所述照明系统模拟日光照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背景层和发光层,所述背景层包括用以模拟蓝天的背景板和用以照亮所述背景板的背景光源,所述发光层包括用以模拟日光的发光光源和用以将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射出的光路系统,沿所述列车用灯具的光线射出的方向,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背景层之下,所述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所述背景层的照射下,通过所述光路系统射出所述列车用灯具,以模拟日光照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光源包括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红外发光颗粒以及聚光透镜,所述第一LED颗粒为色温2900K至3100K的暖白光LED颗粒,所述第二LED颗粒为色温5500K至5700K的白光LED颗粒,所述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以及红外发光颗粒发出的光线由所述聚光透镜进行混合,以模拟日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景层的边缘,所述光路系统包括平板反光片、弧板反光片以及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平行于所述背景层设置,所述弧板反光片设置于所述发光光源和所述背景层之间,所述弧板反光片的凹面朝向所述菲涅尔透镜,沿所述聚光透镜射出光线的方向,所述平板反光片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的前方,经所述聚光透镜混合的光线由所述平板反光片反射至所述弧板反光片,所述弧板反光片的凹面将所述平板反光片反射来的光线再次反射至所述菲涅尔透镜,通过所述菲涅尔透镜以垂直于所述背景层的方向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灯罩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所述第一LED颗粒、第二LED颗粒、红外发光颗粒、聚光透镜以及所述平板反光片,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所述弧板反光片,所述固定支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灯罩的内侧;
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第一减震圈和压条,所述第一减震圈设置于所述灯罩底壁和所述菲涅尔透镜之间,所述菲涅尔透镜通过所述压条和所述第一减震圈固定在所述灯罩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板包括导光板和用于模拟蓝天的背景薄膜,所述背景光源设置于所述背景板的边缘,所述背景光源发出的光线由所述导光板传导,并由所述背景薄膜进行混色,所述背景薄膜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设有隔离条,所述隔离条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边缘;
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后盖,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后盖之间设有减震棉和环绕所述减震棉的第二减震圈,所述后盖连接于所述灯罩,与所述灯罩构成所述照明系统的外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光源包括第三LED颗粒和第四LED颗粒,所述第三LED颗粒为色温2600K至2800K的暖白光LED颗粒,所述第四LED颗粒为色温6300K至6700K的冷白光LED颗粒,所述第三LED颗粒和所述第四LED颗粒在所述背景板的边缘交叉混合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内侧壁设有绝缘管,连接所述背景光源和所述发光光源的电线设于所述绝缘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包括触摸显示屏、解码板、固定面板、第一驱动板、安装支架以及后盖,所述解码板安装于所述触摸显示屏背面,与所述触摸显示屏电连接,所述固定面板固定所述触摸显示屏和所述解码板,所述固定面板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后盖,将所述第一驱动板封装在所述控制面板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列车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包括上盖、端板、底壳、电源以及第二驱动板,所述上盖、端板和底壳构成所述驱动器的外壳体,所述电源为所述第二驱动板供电,与所述第二驱动板共同封装于所述上盖、端板和底壳构成所述驱动器的外壳体内。
CN202022400067.8U 2020-10-26 2020-10-26 列车用灯具 Active CN213480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0067.8U CN213480180U (zh) 2020-10-26 2020-10-26 列车用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00067.8U CN213480180U (zh) 2020-10-26 2020-10-26 列车用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80180U true CN213480180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9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00067.8U Active CN213480180U (zh) 2020-10-26 2020-10-26 列车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801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88479A1 (zh) 一种电子遮罩、led灯珠、光源系统和发光设备
CN205299321U (zh) 一种汽车用组合前照灯
CN213480180U (zh) 列车用灯具
CN213089591U (zh) 一种列车用灯具
CN112272429B (zh) 光源驱动器
CN205768969U (zh) 具有流转灯功能的光导式汽车外后视镜侧转向灯结构
CN209839962U (zh) 一种车灯及汽车
CN208606019U (zh) 一种组合式大角度led工作灯
CN103770697A (zh) 一种汽车用阅读灯
CN206055458U (zh) 一种汽车照明双led近光模组
EP3128808A1 (en) Led lighting for an automobile
CN206540034U (zh) 一种反射式激光led复合远近光、辅助远光模组
CN218154107U (zh) 一种感应式灯具
WO2020103362A1 (zh) 可替换点灯图案的照明装置及汽车
CN206055433U (zh) 一种汽车照明弧形led光源近光模组
CN217329554U (zh) 一种阅读灯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664252U (zh) 一种宽电压led长条灯
CN220981089U (zh) 一种集成光学系统和车灯
CN204922674U (zh) 一种防眩光隧道灯
CN218468977U (zh) 摩托车前照灯
CN220017290U (zh) 一种长排警示灯
CN210128315U (zh) 一种车用改装大灯
CN216600141U (zh) 一种智能led灯的分体控制系统及其led灯具
CN217374786U (zh) 一种滑板车
CN209229618U (zh) 一种卡车led前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