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4899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4899A
CN116794899A CN202310787913.1A CN202310787913A CN116794899A CN 116794899 A CN116794899 A CN 116794899A CN 202310787913 A CN202310787913 A CN 202310787913A CN 116794899 A CN116794899 A CN 116794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iode
organic light
electronic paper
light emit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879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孟华
尤娟娟
申永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879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48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4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48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电子纸显示模组和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位于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出光侧,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非透明区域和透明区域,非透明区域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用于提供光源,透明区域用于透射电子纸显示模组反射的成像光线。采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作为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前光,可以克服电子纸显示装置在光线较低的环境中难以显示清晰的图像的问题,并且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纸显示装置为反射型显示装置,利用电子纸显示层反射环境光线实现图像显示。由于电子纸显示层本身并不发光,在光线较低的环境中难以显示清晰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克服电子纸显示装置在光线较低的环境中难以显示清晰的图像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电子纸显示模组,用于图像显示;
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位于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出光侧;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非透明区域和透明区域;非透明区域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用于提供光源;透明区域用于透射电子纸显示模组反射的成像光线。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还包括:彩膜基板,位于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背离电子纸显示模组的一侧;彩膜基板包括多个相互分立的滤光单元和位于相邻的滤光单元之间的黑矩阵;滤光单元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透明区域内;黑矩阵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背离电子纸显示模组一侧的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发光器件层包括沿远离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第二电极;
其中,在第一电极层中,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第一电极相互分立;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还包括:驱动线路层,位于第一衬底基板与第一电极层之间;驱动线路层包括与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驱动信号线;驱动信号线的材料为非透明导电材料;驱动信号线位于黑矩阵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之内;或者,
在第一电极层中,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第一电极相互连接;第一电极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第二衬底基板面向电子纸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极层;第三衬底基板面向电子纸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电极层;
其中,第一衬底基板复用为第二衬底基板。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四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分立的第四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位于所述透明区域在所述第三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之内,其中一个第四电极对应一个像素单元;各第四电极用于独立地驱动其对应的像素单元以进行图像显示。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非透明区域包括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和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滤光单元包括红色滤光单元、蓝色滤光单元和绿色滤光单元。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电子纸显示模组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包括多个像素岛,每个像素岛包括按照预设方式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一个像素岛对应一个滤光单元;
显示面板还包括透镜层,位于彩膜基板背离电子纸显示模组的一侧;透镜层包括多个柱透镜,一个柱透镜对应一个像素岛,并且像素岛设置在柱透镜的焦平面上。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包括像素岛,透镜层在电子纸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域内;第二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在第二显示区域内,一个像素单元对应一个滤光单元;透镜层在电子纸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区域不重叠。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全部显示区域均包括像素岛,透镜层在电子纸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与电子纸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重合。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电子纸显示模组和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其中电子纸显示模组用于图像显示,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位于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出光侧,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非透明区域和透明区域,非透明区域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用于提供光源,透明区域用于透射电子纸显示模组反射的成像光线。采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作为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前光,可以克服电子纸显示装置在光线较低的环境中难以显示清晰的图像的问题,并且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电子纸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电子纸显示模组的控制时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图1为相关技术中电子纸显示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电子纸显示模组的控制时序图。
电子纸显示装置为反射型显示装置,利用电子纸显示层反射环境光线实现图像显示。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上、下极板(上极板102和下极板101)以及位于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子纸显示层103。其中,电子纸显示层103包括电泳膜,电泳膜里面存在带电颗粒,这些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移动,且可以对环境光进行反射,如纸张般显示图像被人眼接收。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电泳膜可以包括多个微胶囊1031,微胶囊1031中包括多个带负电的黑色颗粒和多个带正电的白色颗粒,带负电的黑色颗粒和带正电的白色颗粒可以在上下极板施加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在画面转换阶段,根据电泳膜两端所加电压的大小和时间可以控制带电颗粒在电泳膜里面所在的位置,从而控制反射光的强弱实现灰阶显示。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在T1时间段,上极板102施加的电压大于下极板101施加的电压,且上下极板的电压差值为15V,此时微胶囊1031中带负电的黑色颗粒全部移动到靠近上极板102的一侧,带正电的白色颗粒全部移动到靠近下极板101的一侧,从而使微胶囊1031吸收从上极板102一侧入射的光线,显示黑色;在T2时间段,上极板102施加的电压大于下极板101施加的电压,且上下极板的电压差值为7V,此时微胶囊1031中带负电的黑色颗粒部分移动到靠近上极板102的一侧,带正电的白色颗粒部分移动到靠近下极板101的一侧,从而使微胶囊1031吸收部分从上极板102一侧入射的光线,并反射部分光线,显示灰色;在T2时间段,上极板102施加的电压小于下极板101施加的电压,且上下极板的电压差值为-7V,此时微胶囊1031中带负电的黑色颗粒部分移动到靠近下极板101的一侧,带正电的白色颗粒部分移动到靠近上极板102的一侧,从而使微胶囊1031吸收部分从上极板102一侧入射的光线,并反射部分光线,显示灰色;在T4时间段,上极板102施加的电压小于下极板101施加的电压,且上下极板的电压差值为-15V,此时微胶囊1031中带负电的黑色颗粒全部移动到靠近下极板101的一侧,带正电的白色颗粒全部移动到靠近上极板102的一侧,从而使微胶囊1031反射从上极板102一侧入射的光线,显示黑色。在画面保持阶段,使电泳膜两端等电位,使得带电颗粒在电泳膜里面保持位置从而能够以低能耗保持静态画面,实现静态画面显示。
由于电子纸显示层本身并不发光,在光线较低的环境中难以清晰地显示图像。在一些技术路线中通过在上极板102背离下极板101的一侧设置导光板,并在导光板的侧面设置光源作为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前光,用于在黑暗环境中为电子纸显示层提供光源。目前导光板的厚度较厚,不利于电子纸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于解决电子纸显示模组在光线较低的环境中显示画面不清晰的问题。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电子纸显示模组100和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iing Diode,简称OLED)面板200。其中电子纸显示模组100位于显示面板的底部,电子纸显示模组10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各像素单元用于反射光线进行图像显示。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位于电子纸显示模组100的出光侧。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包括非透明区域201和透明区域202。非透明区域201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用于提供光源;透明区域202用于透射电子纸显示模组100反射的成像光线,以进行图像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纸显示模组100的出光侧设置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作用电子纸显示模组100的前光光源,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包括非透明区域和透明区域,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设置在非透明区域以提供光源,透明区域透射电子纸显示模组100反射的光线以进行图像显示。在白天等光线亮度较高的环境中,可以关闭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电子纸显示模组100通过反射环境光线进行图像显示;在夜晚等光线亮度较低的环境中,可以开启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电子纸显示模组100通过反射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出射的光线进行图像显示,使显示画面更清晰。并且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相较于导光板厚度更薄,有利于缩减显示面板的厚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基板300。彩膜基板300位于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背离电子纸显示模组100的一侧。彩膜基板300包括多个相互分立的滤光单元301和位于相邻的滤光单元301之间的黑矩阵302。滤光单元301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透明区域201内,用于滤除掺杂光线,从而出射单色光线。黑矩阵302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上的正投影覆盖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具体实施时,黑矩阵302可以采用黑色遮光材料制作,通过黑矩阵302遮挡位于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200的非透明区域内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可以避免在进行图像显示时,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出射的光线对电子纸显示模组100反射的光线产生干扰,提高画面对比度。
其中,彩膜基板300的滤光部301与各像素单元对应,各像素单元均位于对应的滤光部301在电子纸显示模组100上的正投影之内,具体实施时,一个滤光部301对应一个像素单元,或者一个滤光部301同时对应多个像素单元,在此不做限定。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图6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210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210背离电子纸显示模组200一侧的发光器件层220,发光器件层22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其中第一衬底基板210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具体地,发光器件层220包括沿远离第一衬底基板210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21、发光功能层222和第二电极层223。第一电极层221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223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的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可以为阴极,或者第一电极可以为阴极,第二电极可以为阳极,在此不做限定。发光功能层22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其中电子注入层位于阴极所在的一侧,空穴注入层位于阳极所在的一侧,阳极注入的空穴和阴极注入的电子在发光层复合从而出射光线。具体实施时,发光功能层222还可以包括其他膜层以提高发光效率,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5和图7所示,发光器件层220还包括像素定义层(PDL)224。像素定义层224包括多个开口K。开口K用于限定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的位置,一个开口K对应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位于对应的开口中。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等方式在第一电极层221背离第一衬底基板210的一侧形成像素定义层(PDL)224,并通过刻蚀等方式在像素定义层(PDL)224中形成开口K,各开口K暴露出至少部分第一电极层221,然后通过蒸镀工艺在各开口K中形成发光功能层222的各个膜层,最后通过蒸镀工艺形成整面覆盖发光功能层222和像素定义层(PDL)224的第二电极层223。位于一个开口K中的发光功能层222与其两侧的第一电极层221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层223中的第二电极构成一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
像素定义层(PDL)224采用透明材料进行制作以确保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的透明区域的透过率。如图5和图7所示,可通过刻蚀等工艺对像素定义层(PDL)224开设凹槽H,通过凹槽H对透明区域内的像素定义层进行减薄,以提高透过率。凹槽H位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的透明区域内,具体来说,凹槽H在第一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可以与透明区域重合或者略小于透明区域,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实施时,凹槽H可以贯穿像素定义层224(图中未示出),以最大程度降低像素定义层224对透过率的影响,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电极层221中,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的第一电极2210相互分立。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还包括:驱动线路层230。驱动线路层23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210与第一电极层221之间。驱动线路层230包括与各第一电极2210电连接的驱动信号线231,驱动信号线231用于给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20发光。其中,驱动信号线231的材料通常采用金属等非透明导电材料。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0中各第一电极2210的分布较为分散,驱动信号线231的走线面积较大,在具体实施时,如图6所示,驱动信号线231位于黑矩阵302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之内,从而可以避免驱动信号线231遮挡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透明区域出射的光线。其中,驱动信号线231为仅用于传输信号的走线。具体实施时,驱动线路层230还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itor,简称TFT)、电容等器件,与驱动信号线231形成驱动电路,以实现有源驱动。其中薄膜晶体管、电容等器件可以设置在黑矩阵302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之内,在此不做限定。图6所示的实施例仅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通过驱动信号线231连接的一个示例性说明,具体实施时,只需要满足将驱动信号线231设置在黑矩阵302在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之内即可,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通过驱动信号线231连接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仅用于提供光源,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可以同时发光,因而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可以均采用共电极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第一电极层221中,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第一电极2210相互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电极层221可以整面覆盖第一衬底基板210以降低制作难度,其中第一电极层221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以确保透明区域的透过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电子纸显示模组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衬底基板111、电子纸显示层113和第三衬底基板115。第二衬底基板111面向电子纸显示层1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极层112,第三衬底基板114面向电子纸显示层113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电极层114,其中第三电极层112和第四电极层114用于形成电场,从而使电子纸显示层113中的带电颗粒产生移动以进行图像显示。具体实施时,第二衬底基板111和第三电极层112可以均采用透明材料进行制作,以提高透过率。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衬底基板210复用为第二衬底基板111,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第一衬底基板210背离第三衬底基板115的一侧的表面,通过涂布、溅射沉积或者化学气相沉积等方式直接形成驱动线路层230或者第一电极层221,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第三电极层112可以整层设置,第四电极层114包括多个相互分立的第四电极1141。具体实施时,如图5~图8所示,第四电极1141位于透明区域在第三电极层114上的正投影之内。其中一个第四电极1141对应一个像素单元,各第四电极1141用于独立地驱动其对应的像素单元以进行图像显示。具体实施时,每个第四电极1141可以被单独的施加电压,从而与第三电极层112形成电场,以使该电场影响范围内的带电颗粒产生移动,从而反射设定亮度的光线进行图像显示。
具体实施时,第三电极层112和第四电极层114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设置,只要可以驱动电子纸显示层113进行图像显示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子纸显示模组100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包括多个像素岛P,每个像素岛P包括按照预设方式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一个像素岛P对应一个滤光单元301。
显示面板还包括透镜层400。透镜层400位于彩膜基板300背离电子纸显示模组200的一侧。透镜层400包括多个柱透镜410,一个柱透镜410对应一个像素岛P,并且像素岛P设置在柱透镜410的焦平面上。柱透镜410用于折射像素岛P中的多个像素单元出射的光线,在人眼中形成不同的视区,从而实现裸眼3D显示的效果。一个像素岛P中包含的像素单元的数量越多,则3D显示时的视区越多,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子纸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一显示区域S1和第二显示区域S2。第一显示区域S1包括像素岛P,透镜层在电子纸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域S1内。第二显示区域S2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在第二显示区域S2内,一个像素单元对应一个滤光单元301,透镜层400在电子纸显示模组10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区域S2不重叠。在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可以实现同时显示普通平面图像和3D图像,例如应用在数学等学科的教学用品时,可以在平面图像显示区域显示文字信息,在3D图像显示区域显示立体图形,在应用于乐谱教学时可以立体展示线谱图形,从而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生动立体,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具体实施时,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中,在此不做限定。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电子纸显示模组100的全部显示区域均包括像素岛P,透镜层400在电子纸显示模组100上的正投影与电子纸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区域重合。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全部区域都可以用于进行3D图像的显示,具体实施时,可以应用于公交站牌实时显示立体车辆和站点信息,或者应用于广告牌立体展示产品特性等场景,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非透明区域内包括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和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分别用于出射红色光线、蓝色光线和绿色光线。彩膜基板的滤光单元包括红色滤光单元、蓝色滤光单元和绿色滤光单元,分别用于滤除掺杂的光线,从而分别出射红色光线、蓝色光线和绿色光线,实现全彩显示。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以及滤光单元的种类进行调整,以出射更多种类或者更少种类颜色的光线,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具体实施时,具有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限定。具体实施时,显示装置可以使电子书、教学用具、公交站牌、广告牌、以及商品展示牌等,在此不做限定。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子纸显示模组,用于图像显示;
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位于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出光侧;所述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非透明区域和透明区域;所述非透明区域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用于提供光源;所述透明区域用于透射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反射的成像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彩膜基板,位于所述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背离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多个相互分立的滤光单元和位于相邻的所述滤光单元之间的黑矩阵;所述滤光单元在所述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明区域内;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背离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一侧的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第二电极;
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相互分立;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还包括:驱动线路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驱动线路层包括与各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的材料为非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驱动信号线位于所述黑矩阵在所述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上的正投影之内;或者,
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中,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所述第一电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衬底基板、电子纸显示层和第三衬底基板;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电子纸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三衬底基板面向所述电子纸显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电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复用为所述第二衬底基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分立的第四电极;所述第四电极位于所述透明区域在所述第三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之内,其中一个所述第四电极对应一个像素单元;各所述第四电极用于独立地驱动其对应的所述像素单元以进行图像显示。
6.如权利要求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所述非透明区域包括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蓝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和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所述滤光单元包括红色滤光单元、蓝色滤光单元和绿色滤光单元。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的至少部分显示区域内包括多个像素岛,每个所述像素岛包括按照预设方式连续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一个所述像素岛对应一个所述滤光单元;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透镜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背离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透镜层包括多个柱透镜,一个所述柱透镜对应一个所述像素岛,并且所述像素岛设置在所述柱透镜的焦平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所述像素岛,所述透镜层在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一个所述像素单元对应一个所述滤光单元;所述透镜层在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不重叠。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全部显示区域均包括所述像素岛,所述透镜层在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电子纸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重合。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787913.1A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7948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7913.1A CN116794899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87913.1A CN116794899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4899A true CN116794899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4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87913.1A Pending CN116794899A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489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172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7646451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JP4539760B2 (ja) 電子機器
US1053529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system
US11113997B2 (en) Multi-view display device
CN110794604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31566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74776B2 (en) Grating substrate,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US2024010784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14209214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100617926B1 (ko) 표시 장치
US2023024789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40090399A1 (en) Multiple image display devices
JP2002216961A (ja) 照明装置と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と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80151139A1 (en) Addressable backlight for LCD panel
CN11679489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995047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nd converter therefor
CN212083820U (zh)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8920023B (zh) 智慧黑板
CN116500774B (zh) 电润湿基板、电润湿显示面板及电润湿显示装置
CN219329956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74445B (zh)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7734422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240127724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device
CN118033918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