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3820U -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3820U
CN212083820U CN202021032206.XU CN202021032206U CN212083820U CN 212083820 U CN212083820 U CN 212083820U CN 202021032206 U CN202021032206 U CN 202021032206U CN 212083820 U CN212083820 U CN 212083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
image sensing
pixel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22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晓松
周文斌
李高敏
朱晓庆
孙剑
高裕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Mengx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Mengx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Mengx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Mengxi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322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3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3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3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子像素单元和图像传感单元;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层和色转换层,所述色转换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转换为不同颜色;所述图像传感单元用于眼球追踪;驱动背板承载所述多个像素;所述驱动背板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传感单元的眼球追踪信号,并驱动所述子像素单元发光,所述子像素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单元追踪的目标进行发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眼球追踪效果和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显示面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显示面板应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信息查询机和可穿戴设备等产品。
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虚拟现实设备(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设备(Augmented Reality,AR)等。相比于普通显示设备,AR/VR等显示设备具有多种优势,在用户提升沉浸感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能够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切实落地。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存在眼球追踪效果差的问题,将其应用于AR/VR等显示设备容易引起用户眩晕,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提升显示面板的眼球追踪效果和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子像素单元和图像传感单元;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层和色转换层,所述色转换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转换为不同颜色;所述图像传感单元用于眼球追踪;
驱动背板,承载所述多个像素;所述驱动背板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传感单元的眼球追踪信号,并驱动所述子像素单元发光,所述子像素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单元追踪的目标进行发光。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像素中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为三个,图像传感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三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和一个所述图像传感单元呈田字形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蓝色子像素单元和图像传感单元;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和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层发出蓝光,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的色转换层包括红色量子点,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的色转换层包括绿色量子点;
其中,四个所述像素中的红色子像素单元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四个所述像素中的绿色子像素单元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四个所述像素中的蓝色子像素单元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四个所述像素中的图像传感单元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背板包括多个过孔,所述图像传感单元覆盖至少一个所述过孔;
所述图像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传感电极、图像传感层、第二传感电极和中间绝缘层,所述第一传感电极位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传感电极与所述过孔接触;所述图像传感层位于所述第一传感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电极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中间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传感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中间绝缘层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露出部分所述第二传感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传感单元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位于所述第二传感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传感层包括非晶硅、多晶硅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子像素单元覆盖至少一个所述过孔;所述子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和显示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发光层靠近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显示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靠近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显示电极与所述过孔接触;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半导体层、所述发光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显示电极的侧壁;所述第一隔离层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露出部分所述第一半导体层。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公共电极覆盖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中间绝缘层;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图像传感单元的第二传感电极接触,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子像素单元的第一半导体层接触。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投影交叠,所述色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所述子像素单元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之间;
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离层覆盖所述色转换层和所述第二凹槽。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像素包括子像素单元和图像传感单元,图像传感单元作为像素的一部分,可以分布在显示面板上的各个位置,使得图像传感单元能够正对人眼,有利于提升眼球追踪的精确度。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子像素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图像传感单元的眼球追踪进行发光,能够根据眼球运动实时调整显示图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升了眼球追踪的效果,有利于生物识别和调节IPD瞳距,以及将其应用于AR/VR等显示设备时,优化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有利于缓解用户眩晕的现象,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渲染效率,提升了用户的沉浸感,并增强了显示装置的人机交互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适用于AR/VR等显示设备。该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10和位于所述驱动背板10上的多个像素20(图1中示例性地输出了一个像素20的具体结构)。像素20包括子像素单元210和图像传感单元220。至少部分子像素单元210包括发光层211和色转换层212。图1中示例性地,由左向右数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子像素单元210包括发光层211和色转换层212,第三个子像素单元210包括发光层211而不包括色转换层212。其中,色转换层212用于将发光层211发出的光转换为不同颜色,以实现像素的全彩显示;图像传感单元220用于眼球追踪。驱动背板10承载多个像素20;驱动背板10用于接收图像传感单元220的眼球追踪信号,并驱动子像素单元210发光,子像素单元210被配置为根据图像传感单元220追踪的目标进行发光。
其中,像素20包括子像素单元210和图像传感单元220,也就是说图像传感单元220作为像素20的一部分,可以分布在显示面板上的各个位置。驱动背板10是指能够为显示面板提供驱动信号、并起到缓冲、保护或支撑等作用的膜层结构。驱动背板10例如可以是硅基背板,驱动背板10中设置有驱动电路,如像素驱动电路或CMOS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子像素单元210发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驱动背板10还用于接收图像传感单元220的眼球追踪信号,以使子像素单元210能够根据图像传感单元220追踪的目标进行发光。
示例性地,该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为,外界环境光线(例如,自然光、灯光或面板光线等)照射至正在观看画面的眼球上,眼球反射光线至图像传感单元220。图像传感单元220能够感应眼球各个位置所反射的光线,以实时确定人眼的瞳孔位置信息及眼动数据。图像传感单元220可以基于瞳孔位置信息及眼动数据来输出信号,驱动芯片或驱动背板10能够根据图像传感单元220输出的信号确定显示数据,以驱动子像素单元210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且该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能够根据人眼的瞳孔位置及眼动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像素20包括子像素单元210和图像传感单元220,图像传感单元220作为像素20的一部分,可以分布在显示面板上的各个位置,使得图像传感单元220能够正对人眼,有利于提升眼球追踪的精确度。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子像素单元210被配置为根据图像传感单元220的眼球追踪进行发光,能够根据眼球运动实时调整显示图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升了眼球追踪的效果,有利于生物识别和调节IPD瞳距,以及应用于AR/VR等显示设备时,优化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有利于缓解用户眩晕的现象,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渲染效率,提升了用户的沉浸感,并增强了显示装置的人机交互性能。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子像素单元210和图像传感单元220的膜层结构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其中的几种设置方式进行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继续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驱动背板10包括多个过孔11,图像传感单元220覆盖至少一个过孔11。图像传感单元220包括第一传感电极221、图像传感层222、第二传感电极223和中间绝缘层224。
其中,第一传感电极221位于驱动背板10的一侧,且第一传感电极221与过孔11接触,过孔11内填充导电材料,以实现第一传感电极221与驱动背板10的电连接。第一传感电极221例如可以是阳极,阳极可采用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示例性地,阳极采用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的三层结构,其中,第一层与第三层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铝锌氧化物(AZO)或其组合,金属层例如可以是银、铜或其组合。
图像传感层222位于第一传感电极221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图像传感层222为图像传感单元220中的感光结构,图像传感层222例如可以包括非晶硅(amorphoussilicon,a-Si)、多晶硅(poly-silicon,p-Si)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传感电极223位于图像传感层222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第二传感电极223例如可以是阴极,阴极的材料例如可以是ITO透明电极、镁银合金或铝等。
中间绝缘层224位于第二传感电极223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中间绝缘层224包括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露出部分第二传感电极223。中间绝缘层224起到保护和绝缘的作用,其第一开口暴露的第二传感电极223用于与阴极接触,为图像传感单元220提供导电途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图像传感单元220还包括透镜225,透镜225位于第二传感电极223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其中,透镜225能够将人眼反射的光线汇聚至图像传感层222,以增强照射到图像传感层222的光照强度,提升传感精度。
可选地,透镜225为微透镜(Micro Lens),每个图像传感单元220对应设置一个透镜225或多个透镜225。这样,显示面板中形成了微透镜阵列,以采集眼球反射的各个方位的光线,有助于对眼球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进行精确识别,从而使像素20根据眼球的位置信息和运动信息进行发光显示,有助于优化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人机交互性能。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子像素单元210为微发光二极管,子像素单元210覆盖至少一个过孔11;子像素单元210还包括第一半导体层214、第二半导体层213和显示电极215。其中,第一半导体层214位于发光层211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第一半导体层214的材料例如可以是N型氮化镓(N-GaN)。第二半导体层213位于发光层211靠近驱动背板10的一侧,第二半导体层213的材料例如可以是P型氮化镓(P-GaN)。发光层211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多量子阱(MQW)。显示电极215位于第二半导体层213靠近驱动背板10的一侧,显示电极215与过孔11接触,驱动背板10通过显示电极215向子像素单元210提供驱动电流或驱动电压。显示电极215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阳极,阳极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键合金属。
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隔离层230,第一隔离层23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氧化铝(Al2O3)。第一隔离层230位于第一半导体层214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并覆盖第一半导体层214、发光层211、第二半导体层213和显示电极215的侧壁,以实现对第一半导体层214、发光层211、第二半导体层213和显示电极215的保护。第一隔离层230包括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露出部分第一半导体层214,暴露的第一半导体层214用于与阴极接触,为子像素单元210提供导电途径。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240,公共电极240位于第一隔离层230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公共电极240覆盖第一隔离层230和中间绝缘层224;公共电极240通过第一开口与图像传感单元220的第二传感电极223接触,且通过第二开口与子像素单元210的第一半导体层214接触。其中,公共电极240为各子像素单元210和图像传感单元220的共阴极,同时为各子像素单元210和图像传感单元220提供公共电压。公共电极24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ITO透明电极、镁银合金或铝(Al)等,公共电极240同时还用于防止不同的子像素单元210之间的出光串扰,以及子像素单元210和图像传感单元220之间的出光串扰。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250和第二隔离层260。其中,像素定义层250位于公共电极240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像素定义层250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发光层211在驱动背板10上的投影交叠,色转换层212位于第一凹槽内;第二凹槽在驱动背板10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子像素单元210在驱动背板10上的垂直投影之间;第二隔离层260位于像素定义层250远离驱动背板10的一侧,第二隔离层260覆盖色转换层212和第二凹槽。示例性地,像素定义层250为薄膜封装层(Thin-Film Encapsulation,TFE),其材质可以是有机薄膜、无机薄膜,或者是有机薄膜上堆叠无机薄膜。第二隔离层26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氧化铝(Al2O3),第二隔离层260覆盖色转换层212,用于对色转换层212进行保护。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防串扰层270,防串扰层270位于第二凹槽内,覆盖第二凹槽的底部和侧壁。其中,防串扰层270的材料例如可以是铝(Al)等,用于防止不同的子像素单元210之间的出光串扰。
结合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胶层30和盖板40,盖板40通过胶层30封装显示面板。其中,胶层30可以是UV胶,又称光敏胶或紫外光固化胶;盖板40可以是玻璃盖板。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子像素单元210和图像传感单元220的排列方式有多种,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其具体排列方式进行进一步地限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选地,一个像素20中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为三个,图像传感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三个子像素单元和一个图像传感单元呈田字形排列,形成正方形。在显示面板中,田字形结构呈阵列排布,这样设置,有利于像素20的紧凑性,提升像素20的显示效果。优选地,四个子像素单元的面积相同,使得像素20的排列更加紧凑,且便于控制子像素单元的发光亮度和像素20所显示的颜色。
继续参见图3,可选地,像素20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R、绿色子像素单元G、蓝色子像素单元B和图像传感单元S;红色子像素单元R、绿色子像素单元G和蓝色子像素单元B中的发光层发出蓝光,红色子像素单元R的色转换层包括红色量子点,绿色子像素单元G的色转换层包括绿色量子点。那么,红色子像素单元R发出红光,绿色子像素单元G发出绿色,蓝色子像素单元B发光蓝光。图像传感单元S不发光,可设置为透明或半透明结构,近似看作白色子像素单元。
其中,包括红色量子点的色转换层为红色滤光层,包括绿色量子点的色转换层为绿色滤光层。量子点作为滤光层的原理为,当量子点受到电或光的刺激时,可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因此,发光层发出的蓝光通过红色量子点可以转变为红光,光层发出的蓝光通过绿色量子点可以转变为绿光,发光层还可以直接向外发射蓝光,显示面板从而实现红色、绿色和蓝色三色显示。
在区域91内,四个像素20中的红色子像素单元R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在区域92内,四个像素20中的绿色子像素单元G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在区域93内,四个像素20中的蓝色子像素单元B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在区域94内,四个像素20中的图像传感单元S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这样,颜色相同的四个子像素单元集中排布,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四个红色子像素单元R中的红色量子点可以在一次打印中形成,以及四个绿色子像素单元G中的绿色量子点可以在一次打印中形成。与现有技术中红色子像素单元R中的红色量子点、绿色子像素单元G中的绿色量子点需要一一分别打印相比,应用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像素20排列,可以在降低打印精度、提升打印速度的情况下,增加单位面积内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以及增加单位面积内像素20的数量,此种像素20排列方式可应用于微显示装置,实现大于1000ppi的真实RGB三色显示。
继续参见图3,可选地,在列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20呈镜像设置,如第一行第五列像素20和第二行第五列像素20在列方向上相邻,且关于行方向呈镜像设置。在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20呈镜像设置,如第一行第四列像素20和第一行第五列像素20在行方向上相邻,且关于列方向呈镜像设置。第一行第四列像素20、第一行第五列像素20、第二行第四列像素20和第二行第五列像素20为对角设置,且这四个像素20呈田字形排列。这样设置,既有利于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单元相邻设置,从而增加单位面积内像素20的数量;又能够实现真实RGB三色显示。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单元S的像素20可以排列在整个显示面板上;或者设置有像素20传感单元的像素20仅排列在显示面板上的部分区域,该区域例如可以是正对眼球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AR眼镜或VR眼镜等。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所提供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1,其技术原理和产生的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像素,所述像素包括子像素单元和图像传感单元;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子像素单元包括发光层和色转换层,所述色转换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转换为不同颜色;所述图像传感单元用于眼球追踪;
驱动背板,承载所述多个像素;所述驱动背板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传感单元的眼球追踪信号,并驱动所述子像素单元发光,所述子像素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图像传感单元追踪的目标进行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像素中的子像素单元的数量为三个,图像传感单元的数量为一个,三个所述子像素单元和一个所述图像传感单元呈田字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单元、绿色子像素单元、蓝色子像素单元和图像传感单元;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和所述蓝色子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层发出蓝光,所述红色子像素单元的色转换层包括红色量子点,所述绿色子像素单元的色转换层包括绿色量子点;
其中,四个所述像素中的红色子像素单元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四个所述像素中的绿色子像素单元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四个所述像素中的蓝色子像素单元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四个所述像素中的图像传感单元相邻设置,呈田字形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背板包括多个过孔,所述图像传感单元覆盖至少一个所述过孔;
所述图像传感单元包括第一传感电极、图像传感层、第二传感电极和中间绝缘层,所述第一传感电极位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传感电极与所述过孔接触;所述图像传感层位于所述第一传感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传感电极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中间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传感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中间绝缘层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露出部分所述第二传感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单元还包括透镜,所述透镜位于所述第二传感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层包括非晶硅、多晶硅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单元覆盖至少一个所述过孔;所述子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和显示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发光层靠近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显示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靠近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显示电极与所述过孔接触;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半导体层、所述发光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和所述显示电极的侧壁;所述第一隔离层包括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露出部分所述第一半导体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公共电极,所述公共电极位于所述第一隔离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公共电极覆盖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中间绝缘层;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图像传感单元的第二传感电极接触,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子像素单元的第一半导体层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公共电极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投影交叠,所述色转换层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相邻所述子像素单元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垂直投影之间;
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离层覆盖所述色转换层和所述第二凹槽。
10.一种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
CN202021032206.XU 2020-06-08 2020-06-08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ctive CN212083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2206.XU CN212083820U (zh) 2020-06-08 2020-06-08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2206.XU CN212083820U (zh) 2020-06-08 2020-06-08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3820U true CN212083820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5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2206.XU Active CN212083820U (zh) 2020-06-08 2020-06-08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38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0269A (zh) * 2020-06-08 2020-08-25 昆山梦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0269A (zh) * 2020-06-08 2020-08-25 昆山梦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0269A (zh)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08822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23520267A (ja) 表示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20233684A1 (zh)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20200321409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KR20180071743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다이오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3796300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30263033A1 (en) Display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EP400248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00080741A (ko) 표시장치
CN111369903A (zh) Micro LED显示装置
CN11155472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71194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22365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078026A1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083820U (zh)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580270A (zh)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2083821U (zh) 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20200061624A (ko) 표시장치
KR20190074066A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CN111710655B (zh)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212515220U (zh) 搭载追眼功能的显示面板
CN212515217U (zh) 基于目标追踪技术的显示面板
US2022037602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066285A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