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0316A - 印刷基材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基材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0316A
TW202210316A TW110132432A TW110132432A TW202210316A TW 202210316 A TW202210316 A TW 202210316A TW 110132432 A TW110132432 A TW 110132432A TW 110132432 A TW110132432 A TW 110132432A TW 202210316 A TW202210316 A TW 2022103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color
different
width
g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2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谷真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塚製藥工場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0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031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64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plastics, horn, rubber, or other organic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08Sequential or multiple printing, e.g. on previously printed background; Mirror printing; Recto-verso printing; using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rinting techniques; Printing of patterns visible in reflection and by transparency; by superposing printed artif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40Ink-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6Three layers or more
    • B05D7/57Three layers or more the last layer being a clear coat
    • B05D7/578No curing step for the last layer
    • B05D7/5783No curing step for any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穎之印刷基材等。本發明係一種印刷基材,其係於基材上具備印刷部者,且印刷部包含隔開間隙地印刷有不同顏色之異色印刷部。

Description

印刷基材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新穎之印刷基材等。
自先前以來,已知有各種印刷方法(圖像記錄方法),例如噴墨法係噴出微小墨滴進行印刷(記錄或形成圖像)之印刷法(印刷方式)。 而且,作為此種噴墨用墨水,根據印刷性能、所要印刷之基材之種類或塗膜性能等之不同,已知有各種墨水(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13294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之印刷基材及其製造方法等。
如上所述,自先前以來已知有各種印刷方法,但當相鄰地(不隔開距離地)印刷不同顏色之墨水(彩色墨水)時,有於該等相鄰之顏色之間(不同顏色之邊界部分),墨水混合而產生滲色(混色)之情形。
根據本發明者之研究,此種不同顏色之間之滲色尤其容易於如噴墨法般呈點狀印刷墨水(記錄圖像)之印刷法中產生,於此種印刷法中,於印刷至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吸液性)之基材(例如塑膠膜等)之情形、使用水性墨水之情形、重疊地印刷彩色墨水與透明墨水之情形時等,可顯著地確認到不同顏色間之滲色。
不同顏色之墨水雖然相鄰,但顯然印刷於互不重疊之位置(點),要解決此種滲色問題極其困難。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在此種情況下,本發明者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於使不同顏色之墨水相鄰地印刷時,藉由以不同顏色之間產生間隙之方式進行印刷,可高效率地解決相鄰之顏色之間之滲色等,本發明者進一步反覆研究,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以下發明等。 [1] 一種印刷基材,其係於基材上具備印刷部者,且印刷部包含(至少包含)隔開間隙地印刷有不同顏色之異色印刷部。 [2] 一種印刷基材,其係於基材上具備印刷部者,且 印刷部至少包含相鄰地印刷有不同顏色而未產生滲色之異色印刷部。 [3] 如[1]或[2]之印刷基材,其中基材之印刷面之潤濕張力為30~50 dyn/cm。 [4] 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基材為塑膠膜。 [5] 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基材之印刷面包含聚酯系樹脂。 [6] 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印刷部係藉由噴墨法印刷而成。 [7] 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印刷部由水性墨水形成。 [8] 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印刷部由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形成。 [9] 如[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印刷部由水性彩色墨水及水性透明墨水形成。 [10] 如[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於印刷部中,樹脂相對於樹脂及著色劑之總量之比率為20質量%以上。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間隙之寬度為10~1500 μm。 [12] 如[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將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設為A(μm),將間隙之寬度設為B(μm)時,B/A之值為8以下的異色印刷部。 [13] 如[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之值為20~800的異色印刷部。 [14] 如[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異色印刷部1,該異色印刷部1中,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為500 μm以下,且於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之值為50以上。 [15] 如[14]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於異色印刷部1中,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為400 μm以下,X/Y之值為100以上。 [16] 如[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異色印刷部2,該異色印刷部2中,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超過500 μm,且於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之值為200以下。 [17] 如[16]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於異色印刷部2中,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為600 μm以上,X/Y之值為150以下。 [18] 如[1]至[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如[14]或[15]所記載之異色印刷部1、及如[16]或[17]所記載之異色印刷部2。 [19] 如[1]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不同顏色中之任一者為白色之異色印刷部。 [20] 如[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異色印刷部包含顏色1為花紋、顏色2為背景之異色印刷部。 [21] 如[1]至[2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中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異色印刷部包含顏色1為條碼或二維碼、顏色2為背景且能夠識別為條碼或二維碼之異色印刷部。 [22] 如[1]至[2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其用以形成醫療用軟袋(例如輸液袋)。 [23] 一種印刷基材之製造方法,其係至少經過於基材印刷印刷部之印刷步驟而獲得如[1]至[2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印刷基材的方法,且於印刷步驟中,於不同顏色之間設置間隙地印刷異色印刷部。 [24] 一種方法,其係抑制或防止基材上具備印刷部之印刷基材中異色印刷部之不同顏色之間產生滲色者,該印刷部包含相鄰地印刷有不同顏色之異色印刷部,且於在基材上印刷印刷部之印刷步驟中,於不同顏色之間設置間隙地印刷異色印刷部。 [25] 如[23]或[24]所記載之方法,其中藉由噴墨法進行印刷。 [26] 如[23]至[2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方法,其中於印刷步驟中,噴出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進行印刷。 [27] 如[23]至[2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方法,其中以間隙之寬度成為10~1500 μm之方式進行印刷。 [28] 如[23]至[2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方法,其中以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將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設為A(μm),將間隙之寬度設為B(μm)時,B/A之值成為8以下之方式設置間隙。 [29] 如[23]至[2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方法,其中以於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之值成為20~800之方式設置間隙。 [30] 一種成形品,其係如[1]至[22]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之成形品。 [31] 如[30]所記載之成形品,其係醫療用軟袋。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新穎之印刷基材及新穎之印刷基材之製造方法等。根據此種印刷基材或製造方法,可高效率地防止(或抑制)不同顏色之間之滲色。根據此種印刷基材或方法,儘管相鄰地印刷有不同顏色(不同顏色之墨水),卻不會因滲色而破壞視認性或設計性,故較佳。尤其是於印刷基材為醫藥品之包材之情形時,藉由防止滲色所導致之視認性降低,可防止醫藥品用錯等醫療事故。
<印刷基材> 印刷基材於基材上具備印刷部(塗膜、覆膜)。換言之,印刷基材具有基材及形成(設置)於該基材上之印刷部。
而且,該印刷部至少具有印刷有不同顏色之印刷部(異色印刷部),本發明中,該異色印刷部具有特徵。
即,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於異色印刷部中,相鄰地(不隔開距離地)印刷有不同顏色而未產生滲色。如上所述,於相鄰地印刷不同顏色之情形時,於相鄰之不同顏色之間可能會產生滲色,但於第1態樣中,相鄰地印刷有不同顏色而未產生此種滲色。
又,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於該異色印刷部中,隔開間隙(空隙)地印刷有不同顏色(不同顏色之間具有間隙)。
再者,此種第2態樣中,由於不同顏色之間具有間隙,故通常與第1態樣同樣,於不同顏色之間不會產生滲色(混色)。
而且,此種本發明之第1及2態樣之印刷基材如下所述,通常可藉由以不同顏色之間產生間隙之方式進行印刷而高效率地獲得。
若經過此種印刷,印刷時設定之間隙反映於異色印刷部,則形成不同顏色之間具有間隙之異色印刷部(第2態樣之異色印刷部)。
另一方面,即便以產生間隙之方式(以設置間隙之方式設定)進行印刷,亦會因基材種類、墨水種類或印刷方法等不同,而有不同顏色墨水向彼此之顏色間略微擴展之情形。
於此種情形時,藉由調整間隙之大小,使間隙之大小(寬度)與擴展之大小(寬度)相配合,即便不同顏色墨水臨近擴展至彼此之顏色之間,亦不會產生滲色,從而形成(於表觀上)不同顏色之間不存在間隙之異色印刷部(第1態樣之異色印刷部)。
因此,第1態樣亦可視為第2態樣之特殊態樣(印刷時設定之間隙(於表觀上)不會反映於異色印刷部,亦不會產生滲色之態樣)。
以下,進而進行詳細說明。
[基材] 作為基材(記錄介質、被印刷介質),例如可例舉塑膠、金屬、木材、紙等,亦可為組合其等而成之基材。
作為塑膠,例如可例舉:聚酯系樹脂(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聚碳酸酯系樹脂、烯烴系樹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環狀烯烴系樹脂)、鹵素系樹脂(例如聚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等。
此種基材(材質)之種類可根據用途、操作性、生產性、印刷性等進行選擇。例如就印刷性或高速製袋性(高速密封性)等觀點而言,適宜使用聚酯系樹脂。
基材之形狀可為一維形狀(例如棒狀)、二維形狀[例如膜(或片)狀]、三維形狀(例如各種成形品)等之任一者,就代表性而言,可為膜(片)狀。
膜狀基材可為延伸膜。 又,膜狀基材可為積層膜,亦可為袋狀(管狀、管狀膜、充氣成型膜)等。
基材亦可為經塗佈處理之基材(例如塗料紙)或經表面處理(例如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之基材。
再者,此種處理可於基材中之至少印刷部位(形成記錄部位、印刷部之部位,例如膜狀基材之印刷面)進行(以下,關於基材之特性、物性等同樣如此)。
基材可為透明,因材質而異。
作為代表基材,包含塑膠膜(尤其是透明塑膠膜)。
又,基材可被著色,亦可為無色。
基材(基材之印刷面、形成印刷部之部位)尤其可為低或非吸液性(尤其是低或非吸水性)。本發明中,即便是此種基材,亦可高效率地形成不同顏色之間無滲色之(或具有間隙之)異色印刷部。
基材(基材之印刷面、形成異色印刷部之部位)之潤濕張力例如可為25~55 dyn/cm,較佳為28~52 dyn/cm,進而較佳為30~50 dyn/cm(例如32~45 dyn/cm、33~42 dyn/cm)左右。
潤濕張力例如可依據(依照)JISK6768進行測定。潤濕試劑例如可使用潤濕張力試驗用混合液(富士膠片和光純藥製造等)、潤濕性檢查用達因筆(enerdyne系列,enercon公司製造等)等。 作為具體方法,可例舉如下方法等:將棉棒等之前端浸漬於潤濕張力試驗用混合液中,用該棉棒潤濕被印刷物之表面。採用型號不同之混合液,調查液體在約2秒後以某種程度擴展之區域、液體被排斥之區域。
潤濕張力可能與用於印刷之墨水之潤濕性、以及印刷(記錄)之容易性相關,但潤濕性越大,則相鄰之顏色之間越容易混色(容易滲色)。本發明中,可高效率地兼顧充分之印刷容易性(適度之潤濕性)與滲色之防止(抑制)。
[墨水] 印刷部(異色印刷部)通常藉由墨水(墨水組合物)形成。
再者,於墨水包含揮發性成分(溶劑成分)之情形時,印刷部(異色印刷部)由揮發性成分從墨水中揮發(蒸發)後所得者、即墨水之固形物成分(如下所述,著色劑、樹脂等)構成。
墨水至少包含彩色墨水即可,亦可視需要與其他墨水(透明墨水等)加以組合。
(彩色墨水) 作為彩色墨水中所含之著色劑(色料),白色系著色劑、非白色系著色劑(黃色、藍色、洋紅色、黑色、灰色、紅色、橙色、綠色等)均可使用。
尤其是構成異色印刷部之顏色可至少包含白色系著色劑。於構成異色印刷部之不同顏色中包含白色(進而,尤其是基材透明)之情形時,有設置於異色印刷部之間隙不易以目視確認(不易顯眼)之傾向,可以自然之形態防止滲色而不使間隙顯眼。
作為著色劑,例如可使用染料、顏料,較佳適宜使用顏料。顏料可使用無機顏料、有機顏料之任一者。
作為無機顏料,例如可例舉:金屬化合物(例如氧化鈦、鹼性碳酸鉛、硫化鋅、氧化鐵、鐵丹、氧化鉻等)、碳黑(例如爐黑、乙炔黑、煙囪黑等)等。
作為有機顏料,例如可例舉:偶氮系顏料(例如偶氮色澱顏料等)、酞菁系顏料、苝顏料、芘酮顏料、蒽醌顏料、喹吖酮顏料、二㗁𠯤顏料、硫靛顏料、異吲哚啉酮顏料、吡咯并吡咯二酮顏料等。
著色劑之色指數(C.I)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若例示白色系顏料之色指數,則可例舉:C.I.顏料白1(鹼性碳酸鉛)、4(氧化鋅)、5(硫化鋅與硫酸鋇之混合物)、6(氧化鈦)、6:1(含有其他金屬氧化物之氧化鈦)、7(硫化鋅)、18(碳酸鈣)、19(黏土)、20(雲母鈦)、21(硫酸鋇)、22(天然硫酸鋇)、23(光澤白)、24(鋁白)、25(石膏)、26(氧化鎂、氧化矽)、27(二氧化矽)、28(無水矽酸鈣)等。
再者,著色劑(顏料)可經表面處理(可為自分散型顏料),亦可為分散於分散劑(界面活性劑、樹脂等)中之形態(分散型顏料)。
彩色墨水通常可包含樹脂(樹脂成分)。就塗膜(覆膜)之耐摩擦性或密接性等觀點而言,可使用樹脂。
作為樹脂,例如可例舉: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羧酸乙烯酯系樹脂(例如乙酸乙烯酯系樹脂)、烯烴系樹脂、松香改性樹脂、萜烯系樹脂、二烯系樹脂(例如丁二烯系樹脂)、鹵素系樹脂(例如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環氧系樹脂等。
又,只要可於塗膜中形成樹脂[例如於塗膜乾燥之同時進行反應(聚合、縮合等)而聚合物化或交聯],則亦可使用作為樹脂之前驅物之成分或預聚物(例如聚異氰酸酯系化合物、多元醇系化合物等)作為樹脂(樹脂成分)。
樹脂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樹脂可具有官能基(反應性基)。作為官能基,例如可例舉:酸基(例如羧基等)、胺基、羥基、巰基、環氧基、異氰酸基、碳二醯亞胺基、㗁唑啉基等。
樹脂可具有1種或2種以上官能基。
此種官能基可有助於所印刷之墨水(塗膜)之交聯等。
樹脂之形態並無限定,尤其可為粒子狀(樹脂粒子),就代表性而言,可為此種樹脂乳液粒子(構成乳液之樹脂粒子)。此種乳液粒子可包含分散劑(界面活性劑)。
彩色墨水可具有交聯性。藉由具有交聯性,可形成更牢固之覆膜(印刷覆膜)。
此種交聯性可藉由如下方式等賦予至彩色墨水,例如使用至少具有官能基之樹脂作為樹脂,使能夠與該官能基反應而進行交聯之成分(交聯劑)含有於彩色墨水中,或使與構成下述透明墨水之樹脂反應之交聯劑含有於彩色墨水中。
作為交聯劑(交聯性成分),可根據構成彩色墨水之樹脂及/或構成透明墨水之樹脂所具有之官能基之種類等適當選擇。
例如於官能基為羧基等之情形時,可使用具有對於羧基之反應性基(例如異氰酸基、環氧基、碳二醯亞胺基、㗁唑啉基等)之交聯劑。
再者,官能基或反應性基(進而交聯劑)只要於覆膜中交聯即可,可於墨水(印刷前之墨水)中被保護(封端)。於此種情形時,於覆膜中進行去保護、交聯。
再者,於印刷部(異色印刷部)中,交聯劑(交聯性成分)成為使樹脂交聯之成分,即樹脂之構成成分。
彩色墨水例如亦可包含分散劑、界面活性劑、消泡劑、溶解助劑、黏度調整劑、pH值調整劑、抗氧化劑、防腐劑、防黴劑、防腐蝕劑等。其等可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而含有於彩色墨水中。
彩色墨水為油性、水性等均可,考慮到環境方面等,適宜使用水性墨水(水系墨水)。水性墨水可能會因乾燥時間容易過長而容易產生不同顏色間之滲色(尤其是於向塑膠膜之類的基材印刷時滲色傾向較為顯著),但本發明中,即便使用水性墨水,亦可高效率地抑制不同顏色之間之滲色。
彩色墨水中所含之溶劑可根據油性、水性之分類等適當選擇。
例如水性墨水中所含之溶劑可至少包含水,亦可視需要包含有機溶劑(水溶性有機溶劑)。
作為此種有機溶劑,例如可例舉:醇系溶劑、醚系溶劑、氮系溶劑(例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之鏈狀醯胺系溶劑;2-吡咯啶酮、N-甲基-2-吡咯啶酮、2-㗁唑啶酮等環狀醯胺系溶劑;1,3-二甲基-2-咪唑啶酮、1,1,3,3-四甲基脲等脲衍生物等)、硫系溶劑(例如二甲基亞碸、環丁碸等)等。
作為醇系溶劑,例如可例舉:一元醇類(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2-丁醇、第三丁醇、異丁醇、正戊醇、2-戊醇、3-戊醇、第三戊醇等烷醇類)、多元醇類(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等烷二醇類;二乙二醇、三丙二醇、三乙二醇等聚烷二醇類;甘油等具有3個以上羥基之脂肪族多元醇等脂肪族多元醇類)。
作為醚系溶劑,例如可例舉:多元醇類(例如上述例示之多元醇類等)之單或聚醚[例如乙二醇單異丙醚、乙二醇單正丁醚、乙二醇單第三丁醚、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第三丁醚、丙二醇單正丙醚、丙二醇單異丙醚、丙二醇單正丁醚等烷二醇單烷基醚;二乙二醇單正丙醚、二乙二醇單異丙醚、二乙二醇單正丁醚、三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第三丁醚、三丙二醇單正丁醚、三丙二醇單正丙醚、三丙二醇單異丙醚等聚烷二醇單烷基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乙基甲醚、二乙二醇丁基甲醚、三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甲醚、三丙二醇二甲醚、三丙二醇二乙醚、三丙二醇二甲醚等多元醇聚烷基醚(例如聚烷二醇二烷基醚)等]等。
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彩色墨水中,各成分之比率可根據印刷方法(例如噴墨法中之噴出性)、墨水黏度等適當選擇。
例如,於彩色墨水中,著色劑之比率例如可為0.1質量%以上(例如0.5~30質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例如1.5~20質量%),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上(例如3~15質量%)。
又,於彩色墨水中,樹脂(樹脂成分)之比率例如可為0.1質量%以上(例如0.5~30質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例如1.5~20質量%),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上(例如3~15質量%)。
於彩色墨水包含交聯劑之情形時,交聯劑之比率亦視其種類或樹脂量等而定,例如可為0.01質量%以上(例如0.05~10質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例如0.1~5質量%),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以上(例如0.5~3質量%)。
於彩色墨水中,溶劑之比率可根據墨水之黏度或組成等而選擇。 例如於水性墨水中,水之比率例如可為20質量%以上(例如30~90質量%),較佳為40質量%以上(例如45~80質量%),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以上(例如50~75質量%)。
於水性墨水包含有機溶劑(水溶性有機溶劑)之情形時,水溶性有機溶劑之比率例如可為1質量%以上(例如3~60質量%),較佳為5質量%以上(例如8~50質量%),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例如15~40質量%)。
彩色墨水之黏度於32℃下例如可為1~80 mPa・s,較佳為2~50 mPa・s,進而較佳為3~30 mPa・s左右。
再者,黏度例如可藉由黏度計(E型黏度計、B型黏度計、烏氏黏度計等)或毛細管流變儀進行測定。
(透明墨水) 彩色墨水可與透明墨水組合。藉由此種組合,由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之墨水組)形成印刷部(異色印刷部)。
透明墨水之使用目的並無特別限定,其目的之一可為增加樹脂於墨水整體(或印刷部)中所占之比率(或樹脂相對於著色劑之比率)。尤其是於印刷至塑膠膜之類的基材之情形時,藉由增加樹脂量,容易高效率地形成耐摩擦性、密接性等方面優異之印刷部。
此處,若只是要增加樹脂比率,則只要增加彩色墨水中之樹脂量即可,但如此一來,墨水黏度變高,可能會產生破壞噴墨法中之噴出性等問題。
因此,就進行高效率之印刷等觀點而言,適宜使用透明墨水。
透明墨水通常包含樹脂(樹脂成分)。作為此種樹脂,可例舉上述例示之樹脂(例如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等)等,可具有與上述相同之官能基。
又,透明墨水可具有交聯性,其態樣與上述相同。例如透明墨水可包含交聯劑(上述例示之成分等),交聯劑可與透明墨水中所含之樹脂(例如具有官能基之樹脂)、及/或構成彩色墨水之樹脂(具有官能基之樹脂)反應。
再者,透明墨水通常亦可包含著色劑(色料)。
又,透明墨水還可包含分散劑、界面活性劑、消泡劑、溶解助劑、黏度調整劑、pH值調整劑、抗氧化劑、防腐劑、防黴劑、防腐蝕劑等。
透明墨水為油性、水性等均可,適宜使用水性墨水(水系墨水)。尤佳為使彩色墨水與透明墨水均為油性或均為水性,就代表性而言,可使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兩者均為水性墨水。
如上所述,若使用透明墨水(進而,若使用水性墨水),則與僅使用彩色墨水之情形相比,或許由於印刷時之溶劑量(尤其是水分量)相對變大(進而,乾燥時間變長),故不同顏色間之滲色傾向更加顯著,但於本發明中,即便使用透明墨水(進而即便使用水性墨水),亦可高效率地抑制滲色。
透明墨水中所含之溶劑可根據油性、水性之分類等適當選擇。 例如水性墨水中所含之溶劑可至少包含水,亦可視需要包含有機溶劑(水溶性有機溶劑)。
作為水溶性有機溶劑,可例舉上述例示者(醇類、醚類)。
透明墨水中,樹脂(樹脂成分)之比率例如可為0.1質量%以上(例如0.5~30質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例如1.5~20質量%),進而較佳為2質量%以上(例如3~15質量%)。
於透明墨水包含交聯劑之情形時,交聯劑之比率亦視其種類或樹脂量等而定,例如可為0.01質量%以上(例如0.05~10質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例如0.1~5質量%),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以上(例如0.5~3質量%)。
透明墨水中,溶劑之比率可根據墨水之黏度或組成等而選擇。 例如於水性墨水中,水之比率例如可為20質量%以上(例如30~90質量%),較佳為40質量%以上(例如45~80質量%),進而較佳為50質量%以上(例如50~75質量%)。
於水性墨水包含有機溶劑(水溶性有機溶劑)之情形時,水溶性有機溶劑之比率例如可為1質量%以上(例如3~60質量%),較佳為5質量%以上(例如8~50質量%),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上(例如15~40質量%)。
透明墨水之黏度於32℃下例如可為1~80 mPa・s,較佳為2~50 mPa・s,進而較佳為3~30 mPa・s左右。
再者,黏度例如可藉由黏度計(E型黏度計、B型黏度計、烏氏黏度計等)或毛細管流變儀進行測定。
[印刷部及異色印刷部] 印刷基材如上所述於基材具備印刷部,該印刷部至少包含異色印刷部。
於印刷部(異色印刷部)中,樹脂(樹脂成分)相對於樹脂(樹脂成分)及著色劑之總量之比率可根據基材之種類等或塗膜性能等進行選擇,例如可為10質量%以上,較佳為2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30質量%以上,尤其是50質量%以上等。 樹脂相對於樹脂及著色劑之總量之比率之上限值例如可為95質量%、90質量%、85質量%、80質量%、75質量%、70質量%等。 作為具體之樹脂(樹脂成分)相對於樹脂(樹脂成分)及著色劑之總量之比率,例如可例舉10~95質量%、30~90質量%、50~80質量%等。
再者,由於交聯劑係與樹脂等反應之成分,故於使用交聯劑形成印刷部之情形時,交聯劑亦構成印刷部中之樹脂。
藉由使印刷部中之樹脂量充分,如上所述,即便對於塑膠膜之類的基材,亦可高效率地形成牢固之塗膜(印刷部)。 再者,為了增加樹脂量,如上所述,適宜使用透明墨水,本發明中,即便使用此種透明墨水,亦可如上所述般高效率地抑制不同顏色之間之滲色。
印刷部尤其可呈點狀印刷,視印刷方法而定。此種印刷部就代表性而言可藉由噴墨法來形成。
再者,於藉由噴墨法等呈點狀印刷時,可使點反映於印刷部(異色印刷部)[印刷部(異色印刷部)可呈點狀形成(印刷部可由點構成)],亦可於印刷部之一部分或全部發生點變形。
即便進行點狀印刷,亦存在相鄰之點(或噴出至其上之墨水)混合,點發生較大程度之變形(例如於表觀上點消失)之情形,具體與墨水之種類(例如是否使用透明墨水、是否使用水性墨水等)或解像度等相關。本發明中,即便於此種可謂容易滲色之情形時,亦可高效率地抑制不同顏色之間之滲色。
點之密度(解像度)可根據所期望之印刷部適當選擇,例如可從50 dpi以上等範圍選擇,可為100 dpi以上,較佳為200 dpi以上,進而較佳為300 dpi以上。 解像度之上限值例如可為1200 dpi、1000 dpi、800 dpi、600 dpi等。 作為具體之解像度,例如可例舉50~1200 dpi、200~1000 dpi、300~800 dpi等。
如上所述,隨著解像度變高而變得容易滲色,但本發明中,即便解像度相對較高,亦可高效率地抑制不同顏色之間之滲色。
再者,解像度於印刷部之所有區域可相同亦可不同。例如於印刷方向(縱向)及與印刷方向正交之方向(橫向)上,解像度可相同亦可不同。
又,於使用透明墨水之情形時,只要於與彩色墨水相同之位置(點)進行印刷(噴出),則彩色墨水之點與透明墨水之點可相同亦可不同(例如至少可於彩色墨水之點上重疊透明墨水之點)。
異色印刷部中,相鄰地(或隔開間隙地)印刷有不同顏色。
不同顏色中各色之寬度(大小)可根據所需之印刷部從小到大進行各種選擇,例如作為互不相同之方向之顏色之寬度(長度),例如可超過500 μm(寬度相對較大之顏色,例如550 μm以上、600 μm以上、800 μm以上、1000 μm以上、2000 μm以上、10000 μm以上等),亦可為500 μm以下(寬度相對較小之顏色,例如480 μm以下、450 μm以下、400 μm以下、350 μm以下、300 μm以下、250 μm以下、200 μm以下、150 μm以下、100 μm以下等)。 再者,顏色之寬度之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印刷基材之使用目的等適當選擇,例如可為50000 μm、30000 μm、10000 μm、8000 μm、5000 μm、4000 μm、3000 μm等。 又,顏色之寬度之下限值亦同樣地可根據印刷基材之使用目的等適當選擇,例如可為10 μm、20 μm、30 μm、50 μm、80 μm、100 μm等。 具體之顏色之寬度範圍可例舉將上述下限值、上限值適當組合而成者,例如100~10000 μm等。
不同顏色之寬度可相同亦可不同。若將相鄰之不同顏色分別設為顏色1、2而說明具體例,則顏色1、2之寬度可相同亦可不同(例如顏色1及2之寬度均超過500 μm或均為500 μm以下,於不同之情形時,顏色1之寬度超過500 μm、顏色2之寬度為500 μm以下之情形等)。
再者,如下所述,於不同顏色中一者(例如顏色1)為花紋、另一者(例如顏色2)為其背景等之情形時,有時無法明確地規定顏色之寬度,或另一者之寬度明顯大於一者之顏色寬度。於此種情形時,就容易影響任一明確之顏色(例如顏色1)之寬度、間隙之易顯眼性等觀點而言,可利用較小之顏色(例如顏色1)之寬度、或構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可利用該等寬度進行各種調整)。又,當顏色之寬度變動時(例如花紋並非固定寬度之情形、顏色為背景之情形等),可將其最小寬度設為顏色之寬度。
於第2態樣之異色印刷部中,間隙(不同顏色之間之空隙)之寬度(不同顏色方向之寬度)例如可從2000 μm以下程度之範圍選擇,可為1500 μm以下,較佳為10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800 μm以下(例如700 μm以下)程度,亦可為600 μm以下(例如500 μm以下、400 μm以下、350 μm以下)。
間隙之寬度之下限值例如可為3 μm、5 μm、7 μm、10 μm、15 μm、20 μm、30 μm、50 μm等。 作為具體之間隙之寬度,例如可例舉:3~2000 μm、10~1000 μm、20~500 μm、30~400 μm、50~300 μm、100~200 μm等。
間隙之寬度較佳為不過大,其原因在於間隙之有無較為顯眼。 另一方面,為了不使間隙顯眼,認為間隙之寬度越接近0越佳。但是,對於全部之複數個異色印刷部而言,為了總體上如第1態樣般印刷成實質上確認不到間隙,必須進行繁雜之印刷設定,或有可能於一部分異色印刷部中產生混色(滲色)。又,即便間隙之寬度為一些有限值,有時間隙之存在亦不顯眼(例如至少在目視時幾乎無法確認有無間隙)。因此,實際上,間隙之寬度係不過大之範圍內之有限值。
再者,間隙之寬度可為與印刷時所設定之間隙(相當於下述設定間隙)相同或不同之寬度。例如即便於印刷之設定中以產生規定之寬度X之間隙之方式進行印刷,於不同顏色之間,顏色墨水亦會略微擴展,因此異色印刷部中間隙之寬度有時小於X。
於如此變小之情形時,異色印刷部之間隙(印刷基材中實際可確認到之間隙)之寬度因實際之設定寬度或顏色之寬度等而異,例如於將印刷中之設定間隙之寬度設為1時,可為0.99以下、0.98以下、0.97以下、0.96以下、0.95以下、0.9以下、0.85以下、0.8以下、0.75以下、0.7以下、0.65以下、0.6以下、0.55以下、0.5以下等,下限值例如可為0.05、0.1、0.15、0.2、0.25、0.3、0.35、0.4、0.45、0.5、0.55、0.6、0.65、0.7、0.75等。 作為具體之異色印刷部之間隙寬度,於將印刷中之設定間隙之寬度設為1時,例如可例舉0.1~0.99、0.2~0.98、0.3~0.97、0.4~0.96等。
異色印刷部中之間隙之大小可根據不同顏色之寬度或印刷之解像度進行選擇。
例如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將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例如其中任一較小者之寬度、形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設為A(μm),將間隙之寬度設為B(μm)時,B/A之值可從10以下(例如9.5以下、9以下)程度之範圍選擇,可為8以下(例如7.5以下),較佳為7以下(例如6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下(例如4以下),尤其是3以下(例如2.5以下)程度,亦可為2以下(例如1以下、0.8以下、0.5以下、0.3以下、0.1以下)等。 作為B/A之值之下限值,例如可例舉0.005、0.01、0.015、0.02、0.03、0.05、0.08、0.1、0.15、0.2、0.3、0.4、0.5等。 作為具體之B/A,例如可例舉0.005~7、0.01~5、0.15~3、0.2~2等。
間隙之易顯眼性可能亦會受顏色之寬度(於不同顏色之寬度不同之情形時,為更小(窄)之寬度)影響,若為如上所述之範圍,則可抑制間隙顯眼,且高效率地抑制滲色。
又,關於間隙之寬度,於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dpi/數(像素數)]之值例如可為20~800(例如22~700、25~650、28~600、30~550、40~500、45~450)左右。
例如於解像度為600 dpi,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為2像素時,間隙之寬度相當於2像素[約85 μm(2.54cm÷600×2)],X/Y之值為300,在上述X/Y之值之範圍內(20~800)。
間隙之易顯眼性可能亦會受解像度影響,藉由如上所述與解像度建立關聯地設定間隙,可抑制間隙顯眼,且可高效率地抑制滲色。
又,此種X/Y之值可根據不同顏色之寬度進行選擇。
例如於異色印刷部中,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例如其中任一較小者之寬度、形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為相對較小寬度(例如500 μm以下、300 μm以下、200 μm以下)時,可使X/Y之值不過小(例如為50以上、80以上、100以上、120以上、超過120、125以上等)。
另一方面,於異色印刷部中,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例如其中任一較小者之寬度、形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為相對較大寬度(例如超過500 μm、600 μm以上)時,可使X/Y之值不過大(例如為200以下、150以下、120以下)。
藉由如此根據顏色之寬度選擇X/Y之值,容易更高效率地抑制間隙之顯眼。
印刷部(異色印刷部)可為純色,亦可具有(形成)花紋。 花紋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基材(印刷基材)之用途、其顯示目的等進行選擇,例如可例舉:文字(例如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字母等)、數字(例如阿拉伯數字、羅馬數字等)、圖形等。 圖形可為條碼、二維碼等圖案狀(圖形圖案)。
然,無論是產生滲色,抑或是間隙變得過大,均會使條碼變得難以識別或無法識別(難以讀取或無法讀取),因此要印刷能夠識別之條碼較困難。
但,於本發明中,如上所述,藉由使用特定指標來調整間隙之寬度等,可高效率地印刷(記錄)能夠識別(讀取)之條碼。
再者,能否識別(讀取)條碼可藉由條碼讀取器(例如下述方法)進行確認。
作為具體之異色印刷部之態樣,例如可例舉:不同顏色1、2中,(i)顏色1為花紋、顏色2為其背景之情形;(ii)顏色1與2組合而形成花紋之情形(例如顏色1與2交替地相鄰而成為條紋狀之情形、顏色1為波型花紋、顏色2沿著顏色1之波型花紋而成為波型花紋之情形)等。作為代表性之異色印刷部,可例舉(i)之異色印刷部。
印刷部如上所述可具有1個或2個以上之異色印刷部,尤其是可具有2個以上(複數個)之異色印刷部。
於具有複數個異色印刷部之情形時,複數個異色印刷部可為相同之異色印刷部,亦可為不同之異色印刷部(例如選自顏色種類、顏色組合、顏色寬度、間隙寬度、花紋等中之至少1種存在不同之異色印刷部)。
例如複數個異色印刷部亦可組合具有寬度較大者(例如超過500 μm)與寬度較小者(例如500 μm以下)。為方便起見,使印刷部具有2個不同之異色印刷部,並將上述2個不同之異色印刷部分別設為異色印刷部1、2,來說明具體例,則可例舉如下情形:構成異色印刷部1之不同顏色之至少一者之寬度(例如其中任一較小者之寬度、形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超過500 μm,構成異色印刷部2之不同顏色之至少一者之寬度(例如其中任一較小者之寬度、形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為500 μm以下。
第2態樣之異色印刷部之易見性(間隙之不易顯眼性)如上所述可根據顏色之寬度進行調整,因此即便如此組合包含具有寬度較大之顏色之異色印刷部與具有寬度較小之顏色之異色印刷部,亦可於印刷基材整體(總體上)高效率地形成容易看見之複數個異色印刷部。
複數個異色印刷部通常多數情況下至少包含不同之異色印刷部。為了於此種不同之異色印刷部中,總體上高效率地抑制顏色之滲色且不使間隙顯眼,較佳為以特定之指標(顏色之寬度或解像度等)選擇(對應於異色印刷部選擇)各異色印刷部之間隙。
再者,印刷部只要至少具有異色印刷部(尤其是複數個不同之異色印刷部)即可,亦可具有非異色印刷部(例如純色(僅一種顏色之純色)之印刷部、具有一種顏色之花紋之印刷部)。
[製造方法] 印刷基材係藉由在基材形成(記錄)印刷部而獲得。
此處,本發明中,於印刷部中之異色印刷部(相鄰地印刷有不同顏色之印刷部)之印刷時,以不同顏色之間產生間隙之方式(或於不同顏色之間設置間隙)進行印刷。
藉由如此印刷,可高效率地獲得如上所述之印刷基材。即,可抑制或防止異色印刷部產生滲色。因此,此種方法亦可謂抑制或防止異色印刷部之滲色之方法。 再者,如上所述,即便以產生間隙之方式(以設置間隙之方式設定)進行印刷,亦存在不同顏色墨水向彼此之顏色之間略微擴展之情形,於此種情形時,若間隙之大小(寬度)與擴展之大小(寬度)相同,則即便不同顏色之墨水臨近地擴展至彼此之顏色之間,亦不會產生滲色,而形成(表觀上)不同顏色之間不存在間隙之異色印刷部(第1態樣之異色印刷部)。
印刷方法並無限定,尤其可為噴墨法(噴墨方式)。
噴墨法中,噴墨方式例如可例舉連續型、即需即印型(例如壓電方式、熱方式、閥門方式等)等。具有代表性的是即需即印型(例如壓電方式)。
再者,印刷裝置可根據印刷方法進行選擇,例如噴墨法中可使用噴墨印表機。
於併用透明墨水之情形時,亦可使用具備用以噴出彩色墨水之墨水室與用以噴出透明墨水之墨水室的印表頭。
再者,印刷(墨水之噴出等)可一面搬送基材一面進行。 於此種情形時,搬送速度可根據基材之種類等適當選擇,例如可為1~20 m/min(例如2~15 m/min、3~12 m/min)等。
印刷(噴墨)中,墨水、解像度等之態樣如上所述。
關於墨水之噴出量,每1滴(點)例如可為1 pL以上(例如3 pL以上),較佳為5 pL以上(例如7 pL以上),進而較佳為8 pL以上(例如9 pL以上)程度。 關於墨水之噴出量之上限值,每1滴(點)例如可為50 pL、30 pL、20 pL、15 pL等。
再者,此種噴出量對於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均可適用。
尤其是於併用透明墨水之情形時,當將彩色墨水之噴出量設為1時,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之噴出量[每1滴(1點)之噴出量]之總量可為1.1以上,較佳為1.3以上,進而較佳為1.5以上(例如1.8以上等),亦可為10以下、8以下、5以下、3以下等。
若併用透明墨水,則如此與單獨使用彩色墨水之情形相比,噴出量(進而印刷部中之溶劑量)變大,但即便如上所述溶劑量變大,亦可藉由設置間隙地進行印刷而高效率地抑制滲色。
墨水之噴出可隨著托架(具有頭之托架)之掃描(移動)而進行。於此種情形時,掃描方向例如可為與基材之搬送方向垂直之方向。掃描速度例如可為30 m/min以上(例如40~500 m/min),較佳為50 m/min以上(例如80~300 m/min),進而較佳為100 m/min以上(例如120~200 m/min)程度。
如上所述,於進行異色印刷部之印刷時,以不同顏色之間產生間隙之方式進行印刷(對印刷裝置進行設定後印刷)。間隙之態樣如上所述,此種印刷時設定之間隙(有時稱為設定間隙等)亦可同樣如此。
例如間隙(設定間隙,以下關於印刷時設定之間隙同樣)之寬度例如可選自2000 μm以下程度之範圍,可為1500 μm以下,較佳為10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800 μm以下(例如700 μm以下)程度,亦可以成為600 μm以下(例如500 μm以下、400 μm以下、350 μm以下)之方式進行印刷。 設定間隙之寬度之下限值例如可為3 μm、5 μm、7 μm、10 μm、15 μm、20 μm、30 μm、50 μm等。
作為具體之設定間隙之寬度,例如可例舉3~2000 μm、10~1000 μm、20~500 μm、30~400 μm、50~300 μm、100~200 μm等。
再者,如上所述,由於墨水之擴展等,所形成之異色印刷部中之間隙[(相對於設定間隙)有時稱為實際間隙等)]有時小於設定間隙。 因此,設定間隙之寬度可與實際間隙之寬度相同,亦可大於實際間隙(所需之間隙)之寬度。於如此較大之情形時,其程度可根據假定之墨水之擴展或所需之間隙之寬度等進行選擇,並無特別限定。
於此種情形時,設定間隙之寬度可較實際間隙之寬度大例如1 μm以上[例如1.5 μm以上(例如2~300 μm)、2.5 μm以上(例如3~250 μm)、3.5 μm以上(例如4~200 μm)、4.5 μm以上(例如5~150 μm)]程度。 此外,設定間隙之寬度可設為實際間隙之寬度之超過1倍[例如1.001倍以上(例如1.005倍以上)、1.01倍以上(例如1.02倍以上)、1.05倍以上(例如1.07倍以上)、1.08倍以上、1.1倍以上等],亦可設為實際間隙之寬度之5倍以下(例如4倍以下、3.5倍以下、3倍以下、2.5倍以下、2倍以下、1.8倍以下、1.5倍以下、1.3倍以下、1.2倍以下、1.1倍以下、1.05倍以下等)。
間隙之大小亦如上所述可根據不同顏色之寬度或印刷之解像度進行選擇。
例如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將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例如其中任一較小者之寬度、形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設為A(μm),將間隙之寬度設為B(μm)時,B/A之值可選自10以下(例如9.5以下、9以下)程度之範圍,可為8以下(例如7.5以下),較佳為7以下(例如6以下),進而較佳為5以下(例如4以下),尤其為3以下(例如2.5以下)程度,亦可為2以下(例如1以下、0.8以下、0.5以下、0.3以下、0.1以下)等。 作為B/A之值之下限值,例如可例舉0.005、0.01、0.015、0.02、0.03、0.05、0.08、0.1、0.15、0.2、0.3、0.4、0.5等。 作為具體之B/A,例如可例舉0.005~7、0.01~5、0.15~3、0.2~2等。
又,於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間隙之寬度可以X/Y[dpi/數(像素數)]之值例如成為20~800(例如22~700、25~650、28~600、30~550、40~500、45~450)左右之方式進行調整。
進而,此種X/Y之值可根據不同顏色之寬度進行選擇。
例如於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例如其中任一較小者之寬度、形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為相對較小之寬度(例如500 μm以下、300 μm以下、200 μm以下)時,可使X/Y之值不過小(例如為50以上、80以上、100以上、120以上、120超、125以上等)。
另一方面,於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例如其中任一較小者之寬度、形成花紋之顏色之寬度)為相對較大之寬度(例如超過500 μm、600 μm以上)時,可使X/Y之值不過大(例如為200以下、150以下、120以下)。
如此,藉由根據顏色之寬度或解像度等條件選擇(調整)間隙之設定方式,可抑制異色印刷部中顏色之間之滲色,並且高效率地形成間隙不易顯眼之自然之異色印刷部。
再者,如上所述,上述印刷條件(間隙之態樣等)可以完全相同之態樣反映於印刷部(異色印刷部),亦可以不同之態樣反映於印刷部(異色印刷部)。
例如,即便藉由噴墨法進行印刷,亦可使點於印刷部發生變形,亦可使異色印刷部中之間隙之寬度小於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寬度。 如上所述,若不同顏色墨水之至少任一種墨水(尤其是兩種墨水)向彼此之顏色之間擴展,則印刷時設定之顏色之寬度[例如與像素數對應之寬度(長度)]於印刷部中變大,該情況使得實際間隙小於設定間隙。 於此種情形時,當將印刷時設定之顏色之寬度(以下,有時稱為設定顏色寬度等)設為C1,將異色印刷部中之顏色之寬度[以下,(相對於設定顏色寬度)有時稱為實際顏色寬度等)]設為C2時,其等之差[C2(實際顏色寬度C2)-C1(設定顏色寬度C1)]例如可為0.5 μm以上(例如0.8 μm以上、1 μm以上、1.5 μm以上、2 μm以上、2.5 μm以上、3 μm以上、3.5 μm以上、4 μm以上、4.5 μm以上、5 μm以上)等,亦可為300 μm以下(例如280 μm以下、250 μm以下、200 μm以下、180 μm以下、150 μm以下、120 μm以下、100 μm以下、80 μm以下、70 μm以下、50 μm以下等)。
印刷後,亦可視需要進行加熱處理(乾燥處理)。藉由加熱處理,可自印刷部去除溶劑。又,於墨水包含交聯劑之情形時,可於加熱(乾燥)之同時進行交聯。
[印刷基材之用途等] 印刷基材可根據基材之種類或態樣直接用於各種用途,亦可視需要進而進行成形(加工)而獲得所需之成形品。
例如基材為塑膠膜(充氣成型膜等)之印刷基材可經過熱熔步驟、裁斷步驟、進料口(內容物之填充口)安裝步驟等而成形為軟袋(醫療用軟袋)。
然後,軟袋例如可進而經過內容物(輸液等)之填充步驟、高壓滅菌(高壓噴淋滅菌)步驟等而製成具備內容物之軟袋(輸液袋)。
如此,於印刷後之成形加工中,由於對印刷基材施加各種負荷,故若印刷部(異色印刷部)未被充分固定(記錄),則存在脫落之情形。 例如於加工成上述輸液袋之例中,由於會歷經高壓滅菌處理等,故印刷部(異色印刷部)容易脫落。 此外,若印刷部未被充分固定,則容易因藥品(例如乙醇等醇)之接觸而產生脫落。
為了高效率地防止此種脫落,如上所述,較佳為併用透明墨水使印刷部(異色印刷部)之樹脂量足夠等,但另一方面,若使用透明墨水,則有異色印刷部中之顏色之間產生滲色(混色)、進而印刷部之視認性或外觀之損耗變得顯著之傾向。
但是,根據本發明,如上所述,即便使用透明墨水,亦可高效率地抑制異色印刷部中之滲色,能夠高效率地兼顧醫療用軟袋等所要求之牢固之(例如具有耐摩擦性、優異之密接性、耐藥品性等)印刷(記錄)與滲色之抑制(進而間隙之不易顯眼性)。 [實施例]
以下,例舉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實施例。
再者,所使用之材料如下所述。
墨水 ( 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 ) 製作日本專利特開2020-19180號公報之實施例所記載之墨水1~4、8,作為彩色墨水使用。又,製作日本專利特開2020-19180號公報之實施例所記載之墨水9,作為透明墨水使用。 各墨水之組成等如下所述。再者,下記表中,「份」為質量份。
[表1]
      墨水1 墨水2 墨水3 墨水4 墨水8 墨水9
有機溶劑(份) 丙二醇 10 10 10 10 10 10
2-吡咯啶酮 13 13 13 13 13 13
顏料(份) 黑色顏料 3               
藍色顏料    3            
洋紅色顏料       3         
黃色顏料          3      
白色顏料             8   
樹脂(份) Joncryl 62J 6 6 6 6 6 7
AQUACER539 1 1 1 1 1 2
消泡劑(份) DF110D 0.1 0.1 0.1 0.1 0.1 0.1
界面活性劑(份) BYK348 1 1 1 1 1 1
純水(份) - 剩餘量 剩餘量 剩餘量 剩餘量 剩餘量 剩餘量
合計(份)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黏度 mPa・s 4.9 4.9 4.9 4.9 4.9 4.9
<消泡劑> ・DF110D:商品名「Surfynol DF110D」,乙炔二醇系界面活性劑,日信科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界面活性劑> ・BYK348:商品名,聚矽氧系界面活性劑,BYK-Chemie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顏料> ・黑色顏料:碳黑 ・藍色顏料:C.I.顏料藍15:3 ・洋紅色顏料:C.I.顏料紅122 ・黃色顏料:C.I.顏料黃150 ・白色顏料:C.I.顏料白6 <樹脂> ・Joncryl 62J(商品名,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BASF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AQUACER539(商品名,水系用改性石蠟乳液,BYK-Chemie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又,各種測定、分析以如下方式進行。
黏度 使用流變儀(商品名「MCR300」,Anton Paar公司製造),於測定溫度32℃、剪切速度200 s-1 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潤濕張力 使用潤濕張力試驗用混合液(富士膠片和光純藥製造等)作為潤濕試劑。將棉棒浸漬於No35之潤濕張力試驗用混合液中,於被印刷物塗敷附於棉棒之液體,於潤濕至2秒後之情形時,視為具有該數值之潤濕張力。 將新的棉棒浸漬於No45之潤濕張力試驗用混合液中,進行同樣之操作,於2秒以內出現排斥,因此視為具有45以下之潤濕張力。假設於35至45之間存在被印刷物之潤濕張力之數值,使用適當之潤濕張力之數值之液體,將潤濕2秒之MAX值作為被印刷物之潤濕張力。
能否識別條碼 於印刷基材(條碼部分)之上部20 cm左右放置KEYENCE製造之SR2000,進行拍攝、讀取。再者,SR2000係以出現與校準片材之利用驗證機獲得之驗證值(調變度、可譯碼性、缺陷)最接近之驗證值之方式進行機器之調整。調變度為25%以上,可譯碼性為37%以上,缺陷未達30%時,視為可識別。
目視判定 從約40 cm之距離處進行目視觀察,根據下述基準分別判定滲色、間隙。 A:完全未確認到 B:幾乎未確認到 C:可確認到,但不顯眼 D:較為顯眼而可確認到 由30人進行標記判定,將最多之判定作為目視判定結果。
[實施例1] (印刷基材之製造) 針對抽出充氣成型之管狀膜(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與烯烴系樹脂之積層膜)之內表面氣體而捲繞著之膜,以印刷面(積層膜中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面(潤濕張力38 dyn/cm))朝上之狀態,將純色透明之帶狀膜自原片捲筒送出至緩衝用捲筒,一面搬送一面藉由噴墨法形成印刷部。
即,管狀膜係假定用於醫療軟袋者,於下述表所示之條件下,以形成複數個異色印刷部之方式向膜上噴出墨水進行印刷。
[表2]
   異色印刷部
   1 2 3 4
解像度 X            
縱向 600 dpi 600 dpi 600 dpi 600 dpi
橫向 600 dpi 600 dpi 600 dpi 600 dpi
噴出量            
彩色墨水 12 pL/點 12 pL/點 12 pL/點 12 pL/點
透明墨水 10 pL/點 10 pL/點 10 pL/點 10 pL/點
顏色 1            
花紋 糖加電解質液(維持液) (參照圖1及圖2) 輸液 (參照圖3及圖4) 1000mL 條碼 (條紋形成之條狀花紋)
寬度1 339 μm 1525 μm 2329 μm 339 μm
顏色
顏色 2            
花紋 無 (顏色1之背景) 無 (顏色1之背景) 無 (顏色1之背景) 無 (顏色1之背景)
寬度2 (最窄之部分) 169 μm 593 μm 2795 μm 339 μm
顏色
間隙            
・縱向            
寬度B 84.7 μm (相當於2像素) 169 μm (相當於4像素) 254 μm (相當於6像素) 169 μm (相當於4像素)
寬度B/寬度1 0.25 0.11 0.11 0.46
寬度B/寬度2 0.5 0.28 0.09 0.54
X/Y 300 150 100 150
・橫向            
寬度B 84.7 μm (相當於2像素) 169 μm (相當於4像素) 254 μm (相當於6像素) 169 μm (相當於4像素)
寬度B/寬度1 0.25 0.11 0.11 0.46
寬度B/寬度2 0.5 0.28 0.09 0.54
X/Y 300 150 100 150
再者,異色印刷部之顏色(花紋及其背景)均沿著膜之橫向進行印刷(即,異色印刷部1中之「糖加電解質液(維持液)」、異色印刷部2中之「輸液」、異色印刷部3中之「1000mL」、異色印刷部4中之構成條碼之條紋之排列方向分別為膜之橫向)。
再者,噴墨裝置之噴墨頭係相對於膜行進方向(縱向,膜搬送速度8 m/min)垂直(即橫向)移動(噴墨頭掃描速度152 m/min),此時從噴嘴噴出墨水。並且,於噴墨頭移動之去路及返路中噴出墨水。於去路中,噴出彩色墨水後即刻(幾乎同時)噴出透明墨水,於返路中,噴出透明墨水後即刻塗佈彩色墨水。其原因在於噴出頭之構造使得噴嘴於去路之行進方向上按照噴出彩色墨水之噴嘴、噴出透明墨水之噴嘴之順序排列。 又,透明墨水於去路中噴出至彩色墨水噴出部(返路中為噴出預定部),而非噴出至整個膜(於不噴出彩色墨水之位置,亦不噴出透明墨水)。
藉由對墨水噴出後之膜一面進而吹送熱風一面進行搬送而使印刷面乾燥,從而獲得目標物(具備包含複數個異色印刷部之印刷部之膜)。
(印刷基材之評價)異色印刷部 1 關於所獲得之膜中之異色印刷部1,將特寫照片示於圖1,將顯微鏡照片(20倍、黑色背景)示於圖2。
異色印刷部1係將寬度(即,字串「糖加電解質液(維持液)」之各文字之寬度)相對較小之文字設為顏色1,目視時,顏色1與其背景之間完全未觀察到滲色(判定A),亦未確認到間隙(判定A)。該情況亦可從亦被稱為極近距離之圖1、放大照片之圖2看出。
再者,於異色印刷部1中,如上所述,印刷時設定之間隙完全不顯眼,若以更高倍率之顯微鏡照片進行觀察,則略微可確認到間隙(字串與其背景之間之間隙)之存在[縱向上約78 μm(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約0.92倍(相當於1.8像素)、寬度1(350 μm)、寬度2(175 μm)、寬度B/寬度1=0.22、寬度B/寬度2=0.45、X/Y=333),橫向上約42 μm(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0.50倍(相當於0.99像素)、寬度1(350 μm)、寬度2(175 μm)、寬度B/寬度1=0.12、寬度B/寬度2=0.24、X/Y=606)]。
由於顏色1為白色,故表示顏色為白色亦與間隙不顯眼有關。
異色印刷部 2 同樣,關於異色印刷部2,將特寫照片示於圖3,將顯微鏡照片(20倍、黑色背景)示於圖4。
異色印刷部2係將中等程度之寬度(即,字串「輸液」之各文字之寬度)之文字設為顏色1,目視時,於顏色1與其背景之間完全未觀察到滲色(判定A),亦幾乎未確認到間隙(判定B)。即,於極近距離照片之圖3中,顏色1(字串)與背景之間亦未確認到清晰之間隙,藉由放大照片之圖4才可確認到清晰之間隙。
再者,於異色印刷部2中,如上所述,目視時幾乎未確認到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但根據顯微鏡觀察可確認到間隙之存在[縱向上約159 μm(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約0.94倍(相當於3.8像素)、寬度1(1636 μm)、寬度2(630 μm)、寬度B/寬度1=0.097、寬度B/寬度2=0.25、X/Y=158),橫向上約116 μm(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0.69倍(相當於2.7像素)、寬度1(1636 μm)、寬度2(630 μm)、寬度B/寬度1=0.071、寬度B/寬度2=0.18、X/Y=222)]。
異色印刷部 3 同樣地,關於異色印刷部3,將特寫照片示於圖5,將顯微鏡照片(20倍、白色背景)示於圖6。
異色印刷部3係將相對較大寬度[即,字串「1000mL」之各文字(數字、字母)之寬度)之文字設為顏色1,目視時,於顏色1與其背景之間完全未觀察到滲色(判定A),亦幾乎未確認到間隙(判定B)。即,於極近距離照片之圖5中,於顏色1(字串)與背景之間各處可確認到少許間隙,藉由擴大照片之圖6才可確認到清晰之間隙。
再者,於異色印刷部3中,如上所述,目視時幾乎未確認到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但根據顯微鏡觀察,可確認到間隙之存在[縱向上約226 μm(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約0.89倍(相當於5.3像素)、寬度1(2388 μm)、寬度2(2802 μm)、寬度B/寬度1=0.095、寬度B/寬度2=0.081、X/Y=113),橫向上約144 μm(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0.57倍(相當於3.4像素)、寬度1(2388 μm)、寬度2(2802 μm)、寬度B/寬度1=0.060、寬度B/寬度2=0.051、X/Y=176)]。
異色印刷部 4 關於異色印刷部4(條碼),目視時,於顏色1(條碼之條紋)與其背景之間亦完全未觀察到滲色(判定A),亦未確認到間隙(判定A)。認為目視時未確認到間隙亦與背景色為白色有關。
關於異色印刷部4,藉由上述方法,確認能否識別為條碼,結果為能夠識別。
再者,對異色印刷部4亦拍攝放大照片進行觀察,結果可確認到間隙之存在[縱向上約154 μm(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約0.91倍(相當於3.6像素)、寬度1(367 μm)、寬度2(350 μm)、寬度B/寬度1=0.42、寬度B/寬度2=0.44、X/Y=167),橫向上約118 μm(印刷時設定之間隙之約0.7倍(相當於2.8像素)、寬度1(367 μm)、寬度2(350 μm)、寬度B/寬度1=0.32、寬度B/寬度2=0.34、X/Y=214)]。
(輸液袋之成形及其評價) 對於所獲得之印刷後之膜,將輸液袋之作為四邊之位置熱熔接(但進料口安裝位置不進行熱熔接)。熱熔接步驟後,裁斷為輸液袋,藉由熱熔接將樹脂製進料口安裝於進料口安裝位置。
然後,於進料口安裝步驟後,從進料口填充內容物(輸液),於進料口安裝橡皮塞,並藉由熱熔於進料口貼附保護膜以對橡皮塞表面加以保護,其後進行高壓噴淋滅菌,獲得輸液袋。
再者,至高壓噴淋滅菌為止之步驟係於生產線上進行。
於輸液袋之成形過程中,異色印刷部1~4未發生脫落。 又,對於高壓噴淋滅菌後之輸液袋,用手指強力摩擦異色印刷部1~4,但未發生脫落。 進而,嘗試用含浸有乙醇之布擦拭異色印刷部1~4,同樣未發生脫落。 如此,確認輸液袋之異色印刷部1~4被牢固地印刷。
[參考例1] 於實施例1中,印刷時在異色印刷部(顏色1與顏色2(背景))之間未設置間隙地進行印刷,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印刷,獲得印刷基材。 所獲得之膜中,異色印刷部1~4均於目視階段已可在顏色1與其背景之間清楚地確認到滲色(判定D)。
[參考例2] 於實施例1中,不使用透明墨水,且於異色印刷部(顏色1與顏色2(背景))之間不設定間隙地進行印刷,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印刷,獲得印刷基材。
異色印刷部1~4均於目視時可觀察到顏色之間之滲色(判定C),但與參考例1相比略少。
又,使用印刷基材與實施例1同樣地成形輸液袋,結果異色印刷部1~4處處可見脫落。而且,用含浸有乙醇之布擦拭後,幾乎所有異色印刷部均脫落。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中,將異色印刷部1之縱向之間隙之寬度變更為下述表所示之值,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以各間隙寬度獲得印刷基材。 然後,針對所獲得之各印刷基材之異色印刷部1,藉由目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評價。結果如下述表所示。
[表3]
間隙寬度B 1690 μm (相當於40像素) 1270 μm (相當於30像素) 845 μm (相當於20像素) 508 μm (相當於12像素) 339 μm (相當於8像素)
寬度B/寬度1 5 3.7 2.5 1.5 1
寬度B/寬度2 10 7.5 5 3 2
X/Y 15 20 30 50 75
滲色 判定A 判定A 判定A 判定A 判定A
間隙 判定D 判定C 判定B 判定A 判定A
[實施例3] 於實施例1中,將異色印刷部3之橫向之間隙之寬度變更為下述表所示之值,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以各間隙寬度獲得印刷基材。
然後,針對所獲得之各印刷基材之異色印刷部3,藉由目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評價。結果如下述表所示。
[表4]
間隙寬度B 127 μm (相當於3像素) 508 μm (相當於12像素) 847 μm (相當於20像素) 1270 μm (相當於30像素)
寬度B/寬度1 0.07 0.26 0.43 0.67
寬度B/寬度2 0.05 0.18 0.3 0.45
X/Y 200 50 30 20
滲色 判定A 判定A 判定A 判定A
間隙 判定A 判定B 判定B 判定B
由上述表之結果可知,對於寬度相對較大之顏色,即便使間隙之寬度略大,亦可藉由調整X/Y之值而形成間隙不易顯眼之異色印刷部。
[實施例4] 於實施例1中,使用聚乙烯之單層膜(印刷面之潤濕張力35 dyn/cm)作為管狀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印刷基材。 關於所獲得之膜,異色印刷部1~4、輸液袋之成形及其評價呈現出與實施例1相同之傾向。
[實施例5] 於實施例1中,使用聚乙烯與聚丙烯之混合樹脂之單層膜(印刷面之潤濕張力45 dyn/cm)作為管狀膜,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印刷基材。 關於所獲得之膜,異色印刷部1~4、輸液袋之成形及其評價呈現出與實施例1相同之傾向。
[實施例6] 製備日本專利特開2018-141066號公報之實施例1之墨水。 然後,使用所獲得之墨水(藍色)代替墨水2,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印刷基材。 關於所獲得之膜,異色印刷部1~4(尤其是異色印刷部2、4)、輸液袋之成形及其評價呈現出與實施例1相同之傾向。
[實施例7] 除了將墨水1~4分別替換為Roland DG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墨水、黑色(FPG-BK)、藍色(FPG-CY)、洋紅色(FPG-MG)、黃色(FPG-YE)使用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印刷基材。 關於所獲得之膜,異色印刷部1~4、輸液袋之成形及其評價呈現出與實施例1相同之傾向。
[實施例8] 於實施例1中,將縱向之解像度變更為400 dpi,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印刷基材。 關於所獲得之膜,異色印刷部1~4、輸液袋之成形及其評價呈現出與實施例1相同之傾向。
[實施例9] 於實施例1中,將橫向之解像度變更為200 dpi,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印刷基材。 關於所獲得之膜,異色印刷部1~4、輸液袋之成形及其評價呈現出與實施例1相同之傾向。
[實施例10] 於實施例1中,將縱向之解像度變更為300 dpi,將橫向之解像度變更為300 dpi,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印刷基材。 關於所獲得之膜,異色印刷部1~4、輸液袋之成形及其評價呈現出與實施例1相同之傾向。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新穎之印刷基材及其製造方法等。
圖1係實施例1所獲得之印刷基材中之異色印刷部1之特寫照片。 圖2係實施例1所獲得之印刷基材中之異色印刷部1之顯微鏡照片。 圖3係實施例1所獲得之印刷基材中之異色印刷部2之特寫照片。 圖4係實施例1所獲得之印刷基材中之異色印刷部2之顯微鏡照片。 圖5係實施例1所獲得之印刷基材中之異色印刷部3之特寫照片。 圖6係實施例1所獲得之印刷基材中之異色印刷部3之顯微鏡照片。

Claims (31)

  1. 一種印刷基材,其係於基材上具備印刷部者,且印刷部包含隔開間隙地印刷有不同顏色之異色印刷部。
  2. 一種印刷基材,其係於基材上具備印刷部者,且 印刷部至少包含相鄰地印刷有不同顏色而未產生滲色之異色印刷部。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基材,其中基材之印刷面之潤濕張力為30~50 dyn/cm。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基材為塑膠膜。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基材之印刷面包含聚酯系樹脂。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印刷部係藉由噴墨法印刷而成。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印刷部由水性墨水形成。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印刷部由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形成。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印刷部由水性彩色墨水及水性透明墨水形成。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於印刷部中,樹脂相對於樹脂及著色劑之總量之比率為20質量%以上。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間隙之寬度為10~1500 μm。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將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設為A(μm),將間隙之寬度設為B(μm)時,B/A之值為8以下的異色印刷部。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之值為20~800的異色印刷部。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異色印刷部1,該異色印刷部1中,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為500 μm以下,且於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之值為50以上。
  15. 如請求項14之印刷基材,其中於異色印刷部1中,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為400 μm以下,X/Y之值為100以上。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異色印刷部2,該異色印刷部2中,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超過500 μm,且於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之值為200以下。
  17. 如請求項16之印刷基材,其中於異色印刷部2中,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為600 μm以上,X/Y之值為150以下。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如請求項14或15之異色印刷部1、及如請求項16或17之異色印刷部2。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異色印刷部包含不同顏色中之任一者為白色之異色印刷部。
  20.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異色印刷部包含顏色1為花紋、顏色2為背景之異色印刷部。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中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異色印刷部包含顏色1為條碼或二維碼、顏色2為背景且能夠識別為條碼或二維碼之異色印刷部。
  22.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其用以形成醫療用軟袋。
  23. 一種印刷基材之製造方法,其係至少經過於基材印刷印刷部之印刷步驟,而獲得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之方法,且於印刷步驟中,於不同顏色之間設置間隙地印刷異色印刷部。
  24. 一種方法,其係抑制或防止基材上具備印刷部的印刷基材中異色印刷部之不同顏色之間產生滲色者,該印刷部包含相鄰地印刷有不同顏色之異色印刷部,且於基材上印刷印刷部之印刷步驟中,於不同顏色之間設置間隙地印刷異色印刷部。
  25. 如請求項23或24之方法,其中藉由噴墨法進行印刷。
  26. 如請求項23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於印刷步驟中,噴出彩色墨水及透明墨水進行印刷。
  27. 如請求項23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以間隙之寬度成為10~1500 μm之方式進行印刷。
  28. 如請求項23至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以於將不同顏色設為顏色1、2時,將顏色1之寬度或顏色2之寬度設為A(μm),將間隙之寬度設為B(μm)時,B/A之值成為8以下的方式設置間隙。
  29. 如請求項23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以於將印刷之解像度設為X(dpi),將與間隙之寬度對應之像素數設為Y時,X/Y之值成為20~800之方式設置間隙。
  30. 一種成形品,其係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印刷基材之成形品。
  31. 如請求項30之成形品,其係醫療用軟袋。
TW110132432A 2020-09-03 2021-09-01 印刷基材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103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8006 2020-09-03
JP2020148006 2020-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0316A true TW202210316A (zh) 2022-03-16

Family

ID=80491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2432A TW202210316A (zh) 2020-09-03 2021-09-01 印刷基材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71442A1 (zh)
EP (1) EP4209281A1 (zh)
JP (1) JPWO2022050324A1 (zh)
KR (1) KR20230058445A (zh)
CN (1) CN115989088A (zh)
CA (1) CA3189750A1 (zh)
TW (1) TW202210316A (zh)
WO (1) WO202205032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5015A (ja) * 1992-10-30 1994-05-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H06347637A (ja) * 1993-06-14 1994-12-22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印刷方法
JPH0852932A (ja) * 1994-08-10 1996-02-27 Fujitsu Ltd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H08216389A (ja) * 1995-02-13 1996-08-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物
JPH09277569A (ja) * 1996-04-16 1997-10-28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3755434B2 (ja) * 2001-01-23 2006-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輪郭の滲みを抑制する印刷
US20060158495A1 (en) * 2003-07-07 2006-07-20 Miwa Okubo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jet printer
JP4678187B2 (ja) * 2004-12-28 2011-04-27 ニプロ株式会社 複室容器
JP2008094107A (ja) * 2007-12-26 2008-04-24 Seiko Epson Corp 輪郭の滲みを抑制する印刷
JP5063401B2 (ja) * 2008-02-19 2012-10-31 ユニオンケミカー株式会社 感圧転写型柄付き修正テープ
JP5238532B2 (ja) * 2009-01-30 2013-07-17 株式会社細川洋行 医療用複室容器、これを用いた薬剤混合の認識方法、及び薬剤入り医療用複室容器
JP2014188806A (ja) * 2013-03-27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2017132946A (ja) 2016-01-29 2017-08-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記録方法
JP6786846B2 (ja) * 2016-04-04 2020-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WO2018025775A1 (ja) * 2016-08-01 2018-02-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物及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JP2018141066A (ja) 2017-02-28 2018-09-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記録方法
JP6950321B2 (ja) * 2017-07-20 2021-10-1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物
JP7139758B2 (ja) 2018-07-31 2022-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58445A (ko) 2023-05-03
JPWO2022050324A1 (zh) 2022-03-10
CN115989088A (zh) 2023-04-18
US20230271442A1 (en) 2023-08-31
CA3189750A1 (en) 2022-03-10
WO2022050324A1 (ja) 2022-03-10
EP4209281A1 (en) 2023-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02433B2 (en) Recording method
EP3540020A1 (en) Ink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using ink set
US11001074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10141187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inkjet image
EP3415320B1 (en)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US10543684B2 (en)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US10618308B2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607182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673390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11549028B2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150484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物
JP201505205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998371A1 (en) Recording method
US20230023979A1 (en) Ink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18070827A (ja) 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TW202210316A (zh) 印刷基材及其製造方法
EP3915797A1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11505710B2 (en) Ink-jet ink composition
WO2023105737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72496B1 (ja) 水性前処理液、インキセット、印刷物、及び、分離方法
EP4227102A1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US20230022251A1 (en)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JP622863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17222717A (zh) 油墨套组和喷墨记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