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7597A - 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 Google Patents
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07597A TW202207597A TW109126365A TW109126365A TW202207597A TW 202207597 A TW202207597 A TW 202207597A TW 109126365 A TW109126365 A TW 109126365A TW 109126365 A TW109126365 A TW 109126365A TW 202207597 A TW202207597 A TW 20220759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ode
- capacitor
- inductor
- power switch
- leakage inductan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其主要係令轉換器可分擔輸入電流,能有效降低電路中儲能元件及開關元件之電流應力,適合應用於高功率的場合,且可使輸入電流漣波降低,降低電感的體積,同時不必操作在極大的導通比,具有低於輸出電壓的低電壓應力,可降低導通損失,提升整體效率,並可得到極高的升壓增益,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者。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尤其是指一種可分擔輸入電流,能有效降低電路中儲能元件及開關元件之電流應力,適合應用於高功率的場合,且可使輸入電流漣波降低,降低電感的體積,同時不必操作在極大的導通比,具有低於輸出電壓的低電壓應力,可降低導通損失,提升整體效率,並可得到極高的升壓增益,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者。
按,對於直流升壓目的而言,理論上,操作在極高導通比的傳統升壓型〔boost〕轉換器能夠得到高電壓增益,但是實務上受到寄生元件的影響,電壓轉換比受限在約5倍以下,因此當電壓增益高達10倍左右的實務需求時,研發嶄新的高升壓轉換器拓樸是必要的。因此,於近幾年來,高升壓DC-DC轉換器是電力電子工程領域中常見的研究主題之一。
實務上操作在極大導通比的傳統升壓型轉換器其電壓增益是有所限制,而且轉換效率不佳。另一方面,操作在極大導通比的升壓型轉換器衍生了以下問題:容易產生很大的輸入電流漣波,使得太陽能電池模組輸出端的電解電容數量必須增加,減少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輸出二極體的反向恢復問題造成嚴重的反向恢復損失及EMI雜訊問題。
另,在轉換效率考量方面,由於環保意識高漲,節能減碳是各國的重要政策,轉換器的效率要求日益嚴苛,功率電子開關造成的功率損失必須善加考量。典型交錯式升壓型轉換器之功率開關與輸出二極體之電壓應力均為高壓的輸出電壓,由於高耐壓的MOSFET,一般都具有高導通電阻RDS(ON)的特性,導致較高的導通損失。
緣是,發明人有鑑於此,秉持多年該相關行業之豐富設計開發及實際製作經驗,針對現有之結構及缺失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以期達到更佳實用價值性之目的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主要係可分擔輸入電流,能有效降低電路中儲能元件及開關元件之電流應力,適合應用於高功率的場合,且可使輸入電流漣波降低,降低電感的體積,同時不必操作在極大的導通比,具有低於輸出電壓的低電壓應力,可降低導通損失,提升整體效率,並可得到極高的升壓增益,而在其整體施行使用上更增實用功效特性者。
為令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內容、發明目的及其達成之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茲於下詳細說明之,並請一併參閱所揭之圖式及圖號: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本發明之電路圖所示,本發明之轉換器(1)主要於輸入電壓之正極分別連接第一輸入濾波電感之第一端、輸入濾波電容之負極及第二輸入濾波電感之第一端,而該輸入電壓之負極則進行接地,該第一輸入濾波電感之第二端分別連接第10二極體之正極及第11二極體之正極,該輸入濾波電容之正極分別連接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一端、該第11二極體之負極、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一端及第13二極體之負極,該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形成有第一磁化電感,該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形成有第二磁化電感,該第二輸入濾波電感之第二端分別連接第12二極體之正極及該第13二極體之正極,該第10二極體之負極分別連接第二功率開關之第一端、該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二端、第2二極體之正極及第二電容之負極,於該第10二極體之負極與該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二端之間形成有第二漏電感,該第2二極體為一箝位二極體,該第二電容為一箝位電容,該第二功率開關之第二端則予以接地,該第12二極體之負極分別連接第一功率開關之第一端、第一電容之負極、第1二極體之正極及該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二端,於該第12二極體之負極與該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二端之間形成有第一漏電感,第一電容為一箝位電容、第1二極體為一箝位二極體,該第一功率開關之第二端則予以接地,該第二電容之正極分別連接第四電容之負極、第二耦合電感二次側之第一端及該第1二極體之負極,該第2二極體之負極分別連接該第一電容之正極、第一耦合電感三次側之第一端及第三電容之負極,該第四電容之正極分別連接第4二極體之負極及第6二極體之正極,該第4二極體為切換二極體,該第6二極體為倍壓二極體,該第二耦合電感二次側之第二端連接第一耦合電感二次側之第一端,該第二耦合電感二次側與該第一耦合電感二次側形成有第二共同漏電感,該第二共同漏電感形成於該第一耦合電感二次側之第二端,令該第二共同漏電感與該第4二極體之正極及第六電容之負極連接,該第6二極體之負極與第六電容之正極連接至第8二極體之正極,該第8二極體為輸出二極體,該第三電容之正極分別連接第3二極體之負極及第5二極體之正極,該第3二極體為切換二極體,該第5二極體為倍壓二極體,該第一耦合電感三次側之第二端連接第二耦合電感三次側之第一端,該第一耦合電感三次側與該第二耦合電感三次側形成有第一共同漏電感,該第一共同漏電感形成於該第二耦合電感三次側之第二端,令該第一共同漏電感與該第3二極體之正極及第五電容之負極連接,該第5二極體之負極與該第五電容之正極連接至第7二極體之正極,該第7二極體為輸出二極體,該第8二極體之負極與該第7二極體之負極一併連接至輸出電容之正極與輸出負載之第一端,而該輸出電容之負極與該輸出負載之第二端則予以接地。
而該轉換器(1)在使用過程中,根據各開關切換和各二極體導通與否,可以將該轉換器(1)在一個切換週期的動作,分成十二個線性階段,請再參閱第二圖本發明之時序圖所示,以下將本發明分為十二個工作模式進行分析討論:
預備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第二功率開關:ON、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第11二極體:OFF、第12二極體:ON、第13二極體:OFF]:請再一併參閱第三圖本發明之預備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一功率開關與第二功率開關均保持為ON已經持續一段時間,輸入電壓分別跨於第一磁化電感、第一漏電感、第二磁化電感、第二漏電感,第一漏電感電流和第二漏電感電流呈線性上升,從能量觀點而言,第一、二耦合電感在本階段作儲存能量的動作。當,第一功率開關切換為OFF時,本階段結束。
第一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OFF、第二功率開關:ON、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第11二極體:OFF、第12二極體:ONOFF、第13二極體:OFFON]:請再一併參閱第四圖本發明之第一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一階段開始於,第一功率開關切換成OFF,第二功率開關保持為ON,第一漏電感電流對第一功率開關的寄生電容充電,第一功率開關的跨壓從0開始增加,由於寄生電容很小,所以本階段時間很短,此充電近乎線性充電,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1二極體的逆向偏壓值開始減少,當,第一功率開關的跨壓上升至為箝位電容之第二電容的電壓,第1二極體開始導通,本階段結束。
第二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FF、第二功率開關:ON、第1二極體:OFFON、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第11二極體:OFF、第12二極體:OFF、第13二極體:ON]:請再一併參閱第五圖本發明之第二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二階段開始於,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1二極體的逆向偏壓值降至零,第1二極體開始導通,由於做為箝位電容之遠大於寄生電容,因此第一漏電感電流絕大部分流經第1二極體、第二電容和第二功率開關,對第二電容充電,第一功率開關的跨壓被箝位在第二電容電壓,當,第二電容電壓上升使得做為切換二極體之第3二極體、做為倍壓二極體之第6二極體及做為輸出二極體之第7二極體的逆向偏壓值下降至零,第3二極體、第6二極體及第7二極體開始導通,本階段結束。
第三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FF、第二功率開關:ON、第1二極體:ON、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FFON、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FFON、第7二極體:OFFON、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第11二極體:OFF、第12二極體:OFF、第13二極體:ON]:請再一併參閱第六圖本發明之第三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三階段開始於 ,
做為輸出二極體之第7二極體導通,第一漏電感電流分兩路徑流動:部分流經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1二極體對第二電容充電;部分流經第一電容、耦合電感的二個繞組、第五電容和第7二極體對輸出電容充電,第1二極體電流下降,上側電路的耦合電感以返馳式模式操作,磁化電感儲存的能量藉由耦合電感傳遞至同相的二次側繞組及另一相交越耦合過來的三次側繞組,使得第3二極體導通,第3二極體電流對第三電容充電;同時,由於耦合電感的變壓器功能,下側電路的第6二極體導通,使得第四電容放電經由第6二極體對第六電容充電。第2二極體、第4二極體、第5二極體和第8二極體為OFF,在本階段,串聯連接做為箝位電容之第一電容,第一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放電,第二電容、第三電容及第六電容充電。當,第1二極體的電流下降至零,第1二極體自然的截止,本階段結束。
第四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FF、第二功率開關:ON、第1二極體:ONOFF、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N、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N、第7二極體:ON、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第11二極體:OFF、第12二極體:OFF、第13二極體:ON]:請再一併參閱第七圖本發明之第四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四階段開始於,流經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1二極體的電流下降至零,第1二極體自然地截止,因此,對第1二極體而言沒有反向恢復問題。儲存在做為箝位電容之第一電容的能量持續傳遞至輸出負載。當,第一功率開關切換成ON,本階段結束。
第五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FFON、第二功率開關:ON、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N、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N、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第11二極體:OFF、第12二極體:OFFON、第13二極體:ONOFF]:請再一併參閱第八圖本發明之第五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五階段開始於,第一功率開關切換成ON,第二功率開關保持為ON。第一漏電感電流快速上升,當第一漏電感電流小於第一磁化電感之電流時,第一磁化電感的儲能仍然藉由耦合電感傳送到二次側。第3二極體及第6二極體仍保持如前一階段的導通狀態,第3二極體電流及第6二極體電流下降,第3二極體電流及第6二極體電流下降速率受第一共同漏電感和第二共同漏電感控制,因此可緩和第3二極體及第6二極體反向恢復問題。當 ,
第一漏電感電流上升至等於第一磁化電感電流,第一磁化電感電流流至理想變壓器一次側之電流為零,第3二極體及第6二極體轉態成OFF,本階段結束。
第六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第二功率開關:ON、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NOFF、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N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第11二極體:OFF、第12二極體:ON、第13二極體:OFF]:請再一併參閱第九圖本發明之第六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六階段開始於,第一漏電感電流等於第一磁化電感電流,第3二極體及第6二極體轉態成OFF,第一功率開關和第二功率開關皆為ON。輸入電壓跨於兩個耦合電感的一次側,即跨於第一磁化電感、第一漏電感、第二磁化電感、第二漏電感,第一漏電感電流和第二漏電感電流呈線性上升,斜率均為,從能量觀點而言,兩個耦合電感一次側在本階段作儲存能量,當,第二功率開關切換成OFF,本階段結束。
第七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第二功率開關:ONOFF、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OFF、第11二極體:OFFON、第12二極體:ON、第13二極體:OFF]:請再一併參閱第十圖本發明之第七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七階段開始於,第一功率開關保持為ON,第二功率開關切換成OFF,第二漏電感電流對第二功率開關的寄生電容充電第二功率開關的跨壓從0開始增加,由於寄生電容很小,所以本階段時間很短,此充電近乎線性充電,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2二極體的逆向偏壓值開始減少,當,第二功率開關的跨壓上升至做為箝位電容之第一電容的電壓,第2二極體開始導通,本階段結束。
第八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第二功率開關:OFF、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FFON、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FF、第5二極體:OFF、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FF、第11二極體:ON、第12二極體:ON、第13二極體:OFF]:請再一併參閱第十一圖本發明之第八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八階段開始於,當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2二極體的逆向偏壓值降至零,第2二極體開始導通。由於做為箝位電容之第一電容遠大於第二功率開關的寄生電容,因此第二漏電感電流絕大部分流經第2二極體、第一電容和第一功率開關,對第一電容充電。第二功率開關的跨壓被箝位在第一電容電壓,當,第一電容電壓上升使得做為切換二極體之第4二極體、做為倍壓二極體之第5二極體及做為輸出二極體之第8二極體的逆向偏壓下降至零,第4二極體、第5二極體及第8二極體開始導通,本階段結束。
第九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第二功率開關:OFF、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N、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FFON、第5二極體:OFFON、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ON、第10二極體:OFF、第11二極體:ON、第12二極體:ON、第13二極體:OFF]:請再一併參閱第十二圖本發明之第九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九階段開始於,做為輸出二極體之第8二極體導通,第二漏電感電流分兩路徑流動:部分流經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2二極體對第一電容充電;部分流經第二電容、耦合電感的二個繞組、第六電容和第8二極體對輸出電容充電,第2二極體的電流下降,下側電路的耦合電感以返馳式模式操作,磁化電感儲存的能量藉由耦合電感傳遞至同相的二次側及交越耦合在另一相的三次側,使得第4二極體導通,第4二極體的電流對第四電容充電;同時上側電路的第5二極體導通,使得第三電容放電經由第5二極體對第五電容充電。第1二極體、第3二極體、第6二極體和第7二極體為OFF,本階段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六電容放電,第一電容、第四電容及第五電容充電。當 ,
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2二極體的電流下降至零,第2二極體自然地截止,本階段結束。
第十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第二功率開關:OFF、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NOFF、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N、第5二極體:ON、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N、第10二極體:OFF、第11二極體:ON、第12二極體:ON、第13二極體:OFF]:請再一併參閱第十三圖本發明之第十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十階段開始於,流經做為箝位二極體之第2二極體的電流下降至零,第2二極體自然地截止,因此,對第2二極體而言沒有反向恢復問題。儲存在做為箝位電容之第二電容的能量持續傳遞至負載。當,第二功率開關切換成ON,本階段結束。
第十一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第二功率開關:OFFON、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N、第5二極體:ON、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FFON、第11二極體:ONOFF、第12二極體:ON、第13二極體:OFF]:請再一併參閱第十四圖本發明之第十一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十一階段開始於,第二功率開關切換成ON,第一功率開關保持為ON。第二漏電感電流快速上升,當第二漏電感電流小於第一漏電感電流時,第二磁化電感的儲能仍然藉由耦合電感傳送到二次側。第4二極體及第5二極體仍保持如前一階段的導通狀態,第4二極體之電流及第5二極體之電流下降,第4二極體及第5二極體電流的下降速率受第一漏電感和第二漏電感控制,因此可緩和第4二極體及第5二極體反向恢復問題。當 ,
第二漏電感電流上升至等於第二磁化電感電流,第二磁化電感電流流至為理想變壓器之耦合電感一次側之電流為零,第4二極體及第5二極體轉態成OFF,本階段結束。
第十二階段[]:[第一功率開關:ON、第二功率開關:ON、第1二極體:OFF、第2二極體:OFF、第3二極體:OFF、第4二極體:ONOFF、第5二極體:ONOFF、第6二極體:OFF、第7二極體:OFF、第8二極體:OFF、第10二極體:ON、第11二極體:OFF、第12二極體:ON、第13二極體:OFF]:請再一併參閱第十五圖本發明之第十二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所示,第十二階段開始於,第二漏電感電流等於第二磁化電感電流,第4二極體及第5二極體轉態成OFF,第一功率開關和第二功率開關皆為ON。輸入電壓跨於兩個耦合電感的一次側,即跨於第二磁化電感、第二漏電感、第一磁化電感、第一漏電感,第二漏電感電流和第一漏電感電流呈線性上升,斜率均為,從能量觀點而言,兩個耦合電感一次側在本階段作儲存能量,當,第一功率開關切換為OFF時,本階段結束,進入下半切換週期。
依據上述電路動作分析結果,使用IsSpice模擬軟體驗證其電路理論分析、電氣規格以及上述所及之優點[請再一併參閱第十六圖本發明之模擬電路示意圖所示]。設定該轉換器(1)之相關參數如下表1所示:
表1電氣規格與元件參數
輸入電壓 | 耦合電感匝數比 | ||
輸出電壓 | 磁化電感、 | ||
輸出功率 | 漏電感、 | ||
輸出電容 | 切換頻率 |
因為該轉換器(1)以交錯180度依序導通的驅動方式操作,因此耦合電感電流和漣波相差180度,又,因此和之漣波可以相消以降低輸入電流之漣波。請再一併參閱第十八圖本發明之輸入端電流、的模擬波形圖、第十九圖本發明之輸入端電流、的模擬波形圖、第二十圖本發明之輸入端電流、、的模擬波形圖所示,可以觀察出,當電感電流漣波和約為10A,輸入電流漣波約為3.6A,輸入電流確實因交錯式操作,有漣波相消的性能。
因為該轉換器(1)加入升壓電容,因此開關跨壓將會被升壓電容給限制住:、,請再一併參閱第二十一圖本發明之第一功率開關、第二功率開關驅動信號 、及其跨壓、的模擬波形圖所示,開關的跨壓也約為80V,可知開關確實擁有遠低於輸出電壓的低電壓應力。
請再一併參閱第二十二圖本發明之第1二極體及第2二極體的電壓和電流模擬波形圖及第二十三圖本發明之第3二極體及第4二極體的電壓和電流模擬波形圖所示,該第1二極體、第2二極體、第3二極體及第4二極體電流先降至零,二極體才轉態為OFF,所以無反向恢復問題,使得能夠減緩反向恢復問題及EMI雜訊干擾。
而本發明之轉換器(1)與文獻中之高升壓比轉換器,在電壓轉換比進行比較,請參閱下表2所示,本發明之轉換器(1)具有較高的電壓轉換比:
表2參考文獻與本發明之比較表
高升壓轉換器 | 文獻[1] | 文獻[2] | 文獻[3] | 本發明 |
電壓轉換比 |
請再一併參閱第二十四圖本發明於匝數比時與文獻[1]之電壓轉換比比較曲線圖及第二十五圖本發明於匝數比時與文獻[1]之電壓轉換比比較曲線圖所示,由於文獻[1]、文獻[2]、文獻[3]之電壓增益皆相同,取文獻[1]為代表與本發明之轉換器(1)進行比較可知,本發明之轉換器(1)具有最高之電壓增益,且當耦合電感匝數比越大時,則差距會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L. He, and J. Lei, ”High Step-Up Converter with Passive Lossless Clamp Circuit and Switched-Capacitor: Analysis, Design, and Experimentation”IEEE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APEC
), March 2013
[2]K. C. Tseng, and C. C. Huang, ”High Step-Up High-Efficiency Interleaved Converter with Voltage Multiplier Module for Renewable Energy System”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 Vol. 61, No. 3, March 2014
[3]W. Li, Y. Zhao, J. Wu, and X. He, ” Interleaved High Step-Up Converter with Winding-Cross-Coupled Inductors and Voltage Multiplier Cell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 Vol.27, No.1, January 2012
藉由以上所述,本發明之使用實施說明可知,本發明與現有技術手段相較之下,本發明主要係具有下列優點:
1.高功率應用:提出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由於電路架構仍具有並聯連接特性,故可分擔輸入電流,能有效降低電路中儲能元件及開關元件之電流應力,適合應用於高功率的場合。
3.低電壓應力:高電壓增益的達成,不必操作在極大的導通比,則功率開關具有低於輸出電壓的低電壓應力,故可使用導通電阻較小的低額定耐壓MOSFET,所以可降低導通損失,提升整體效率。
4.高升壓增益:本發明提出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可得到極高的升壓增益。
然而前述之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發明之產品結構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之專利範疇。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構造,不僅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1:轉換器
第一圖:本發明之電路圖
第二圖:本發明之時序圖
第三圖:本發明之預備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四圖:本發明之第一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五圖:本發明之第二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六圖:本發明之第三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七圖:本發明之第四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八圖:本發明之第五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九圖:本發明之第六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十圖:本發明之第七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十一圖:本發明之第八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十二圖:本發明之第九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十三圖:本發明之第十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十四圖:本發明之第十一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十五圖:本發明之第十二階段等效線性電路圖
第十六圖:本發明之模擬電路示意圖
1:轉換器
V in
:輸入電壓
L i
1
:第一輸入濾波電感
L i
2
:第二輸入濾波電感
C c
:輸入濾波電容
D 1
:第1二極體
D 2
:第2二極體
D 3
:第3二極體
D 4
:第4二極體
D 5
:第5二極體
D 6
:第6二極體
D 7
:第7二極體
D 8
:第8二極體
D 10
:第10二極體
D 11
:第11二極體
D 12
:第12二極體
D 13
:第13二極體
N s
1
: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
N s
2
:第一耦合電感二次側
N s
3
:第一耦合電感三次側
N p
1
: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
N p
2
:第二耦合電感二次側
N p
3
:第二耦合電感三次側
L m
1
:第一磁化電感
L m
2
:第二磁化電感
L k
1
:第一漏電感
L k
2
:第二漏電感
L s
1
:第一共同漏電感
L s
2
:第二共同漏電感
S 1
:第一功率開關
S 2
:第二功率開關
C 1
:第一電容
C 2
:第二電容
C 3
:第三電容
C 4
:第四電容
C 5
:第五電容
C 6
:第六電容
C o
:輸出電容
R o
:輸出負載
Claims (3)
- 一種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其主要係令轉換器於輸入電壓之正極分別連接第一輸入濾波電感之第一端、輸入濾波電容之負極及第二輸入濾波電感之第一端,而該輸入電壓之負極則進行接地,該第一輸入濾波電感之第二端分別連接第10二極體之正極及第11二極體之正極,該輸入濾波電容之正極分別連接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一端、該第11二極體之負極、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一端及第13二極體之負極,該第二輸入濾波電感之第二端分別連接第12二極體之正極及該第13二極體之正極,該第10二極體之負極分別連接第二功率開關之第一端、該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二端、第2二極體之正極及第二電容之負極,該第二功率開關之第二端則予以接地,該第12二極體之負極分別連接第一功率開關之第一端、第一電容之負極、第1二極體之正極及該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二端,該第一功率開關之第二端則予以接地,該第二電容之正極分別連接第四電容之負極、第二耦合電感二次側之第一端及該第1二極體之負極,該第2二極體之負極分別連接該第一電容之正極、第一耦合電感三次側之第一端及第三電容之負極,該第四電容之正極分別連接第4二極體之負極及第6二極體之正極,該第二耦合電感二次側之第二端連接第一耦合電感二次側之第一端,該第二耦合電感二次側與該第一耦合電感二次側形成有第二共同漏電感,該第二共同漏電感形成於該第一耦合電感二次側之第二端,令該第二共同漏電感與該第4二極體之正極及第六電容之負極連接,該第6二極體之負極與第六電容之正極連接至第8二極體之正極,該第三電容之正極分別連接第3二極體之負極及第5二極體之正極,該第一耦合電感三次側之第二端連接第二耦合電感三次側之第一端,該第一耦合電感三次側與該第二耦合電感三次側形成有第一共同漏電感,該第一共同漏電感形成於該第二耦合電感三次側之第二端,令該第一共同漏電感與該第3二極體之正極及第五電容之負極連接,該第5二極體之負極與該第五電容之正極連接至第7二極體之正極,該第8二極體之負極與該第7二極體之負極一併連接至輸出電容之正極與輸出負載之第一端,而該輸出電容之負極與輸出負載之第二端則予以接地。
- 如請求項1所述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其中,該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形成有第一磁化電感,該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形成有第二磁化電感。
- 如請求項1所述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其中,該第10二極體之負極與該第二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二端之間形成有第二漏電感,該第12二極體之負極與該第一耦合電感一次側之第二端之間形成有第一漏電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26365A TWI723931B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26365A TWI723931B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23931B TWI723931B (zh) | 2021-04-01 |
TW202207597A true TW202207597A (zh) | 2022-02-16 |
Family
ID=7660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6365A TWI723931B (zh) | 2020-08-04 | 2020-08-04 | 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239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62396B (zh) * | 2021-08-02 | 2022-04-21 | 崑山科技大學 | 高電壓轉換比直流轉換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49915B2 (en) * | 2003-07-24 | 2005-09-27 |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 Opposed current converter power factor correcting power supply |
US7304461B2 (en) * | 2004-11-18 | 2007-12-04 | Honda Motor Co., Ltd. | DC/DC converter |
TWM447043U (zh) * | 2012-05-04 | 2013-02-11 | Allis Electric Co Ltd | 具交錯式柔性切換機制之高效率高升壓比直流轉換器 |
US10396684B2 (en) * | 2014-12-16 | 2019-08-27 |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 Coupled inductor for interleaved multi-phase three-level DC-DC converters |
US9929654B2 (en) * | 2015-08-17 | 2018-03-27 |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 High voltage gain DC/DC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
TWI687033B (zh) * | 2019-09-10 | 2020-03-01 | 崑山科技大學 | 超高電壓增益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
-
2020
- 2020-08-04 TW TW109126365A patent/TWI723931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23931B (zh) | 2021-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35530B (zh) | 一种单级正激式高频链逆变器 | |
CN105958816B (zh) | 一种多单元二极管电容网络和耦合电感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 |
CN108365746A (zh) |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高增益双向四相d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 |
CN111969847B (zh) | 交错非隔离开关电容网络高增益软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TWI682617B (zh) | 交錯式超高升壓轉換器 | |
TWI581553B (zh) | 交錯式高升壓dc-dc轉換器 | |
Do | A zero-voltage-switching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 voltage gain | |
CN210724563U (zh) | 一种tγ新型升压dc-dc直流变换器拓扑 | |
CN215934730U (zh) | 一种高升压比的dc-dc变换器 | |
TWI501531B (zh) | 交錯式零電壓切換轉換器 | |
CN107846147A (zh) | 一种单输入多输出dc‑dc开关变换器 | |
TWI591951B (zh) | 三繞組交錯式高升壓dc-dc轉換器 | |
TWI663816B (zh) | 交錯式高升壓直流-直流轉換器 | |
TWI723931B (zh) | 超高升壓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 |
CN113541486A (zh) | 交错二极管电容网络高增益zvt直流变换器及辅助电路 | |
TWI752579B (zh) | 交錯型高電壓轉換比直流轉換器 | |
TWI687033B (zh) | 超高電壓增益交錯式直流轉換器 | |
TW202207598A (zh) | 高電壓增益轉換器 | |
CN202353464U (zh) | 一种三电平Boost软开关变换器电路 | |
TWI721557B (zh) | 高電壓增益直流轉換器 | |
CN111865089A (zh) | 一种隔离型宽增益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电路 | |
CN217063567U (zh)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二次升压高增益直流-直流转换器 | |
TWI832074B (zh) | 交錯式高升壓直流轉換器 | |
CN113315381A (zh) | 一种新型lclcl谐振变换器及其高效率谐振驱动方法 | |
CN113364294A (zh) | 低电压应力和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