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2404A - 自行車變速器及用於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變速器及用於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2404A
TW202202404A TW110122866A TW110122866A TW202202404A TW 202202404 A TW202202404 A TW 202202404A TW 110122866 A TW110122866 A TW 110122866A TW 110122866 A TW110122866 A TW 110122866A TW 202202404 A TW202202404 A TW 2022024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in
link
pin receiving
receiving opening
gea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本尚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2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240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2Front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6Chain guides; Mount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31Front derailleurs
    • B62M9/138Accessories, e.g. pro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40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 B62J45/41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 B62J45/413Rotation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自行車變速器,其包括一基底構件、一鏈條導件、一馬達單元及一連桿組結構。該基底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該馬達單元具有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該連桿組結構包括至少一連桿構件及至少一連桿銷。該至少一連桿構件經構形以將該鏈條導件可移動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連桿銷經構形以圍繞至少一連桿支樞軸將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至少一連桿銷之一者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

Description

自行車變速器及用於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變速器及一種用於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
一自行車包含經構形以使一鏈條相對於複數個鏈輪移動之一變速器。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一種自行車變速器包括一基底構件、一鏈條導件、一馬達單元及一連桿組結構。該基底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該鏈條導件可相對於該基底構件自一較低檔位移動至一較高檔位以使一鏈條沿一向外換檔方向移動。該鏈條導件可相對於該基底構件自該較高檔位移動至該較低檔位以使該鏈條沿一向內換檔方向移動,該向內換檔方向係該向外換檔方向之一相反方向。該馬達單元具有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該連桿組結構包括至少一連桿構件及至少一連桿銷。該至少一連桿構件經構形以將該鏈條導件可移動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連桿銷經構形以圍繞至少一連桿支樞軸將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至少一連桿銷之一者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
就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使用該至少一連桿銷之一者來耦合該基底構件、該馬達單元及該連桿組結構。因此,可使用一簡單結構來提高該自行車變速器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在該自行車變速器之一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
就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較容易地將該至少一連桿銷之該一者配置於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包含一內連桿構件。該至少一連桿支樞軸包含一內連桿支樞軸。該至少一連桿銷包含經構形以圍繞該內連桿支樞軸將該內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之一內連桿銷。該基底構件之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馬達單元之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連桿構件之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該內連桿構件具有之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內連桿銷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就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使用該內連桿銷來耦合該基底構件、該馬達單元及該內連桿構件。因此,可使用一簡單結構來提高該自行車變速器圍繞該內連桿銷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在該自行車變速器之一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一內共軸上。
就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較容易地將該內連桿銷配置於該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一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之至少一者沿相對於該內共軸之一軸向方向安置於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
就根據第五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使用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來相對於該基底構件可靠地支撐該內連桿銷。因此,可進一步提高該自行車變速器之該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一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沿相對於該內共軸之一軸向方向安置於該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
就根據第六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進一步提高該自行車變速器之該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包含一外連桿構件。該至少一連桿支樞軸包含一外連桿支樞軸。該至少一連桿銷包含經構形以圍繞該外連桿支樞軸將該外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之一外連桿銷。該基底構件之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馬達單元之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連桿構件之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該外連桿構件具有之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外連桿銷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就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使用該外連桿銷來耦合該基底構件、該馬達單元及該外連桿構件。因此,可使用一簡單結構來提高該自行車變速器圍繞該外連桿銷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在該自行車變速器之一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一外共軸上。
就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較容易地將該外連桿銷配置於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一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之至少一者沿相對於該外共軸之一軸向方向安置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
就根據第九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使用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來相對於該基底構件可靠地支撐該外連桿銷。因此,可進一步提高該自行車變速器之該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一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沿相對於該外共軸之一軸向方向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的一空間外部。
就根據第十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進一步提高該自行車變速器之該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馬達單元經組態以對該至少一連桿銷施加旋轉力以旋轉該至少一連桿銷且使至少一連桿構件圍繞至少一連桿支樞軸相對於該基底構件樞轉。
就根據第十一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利用該至少一連桿銷來使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圍繞該至少一支樞軸相對於該基底構件旋轉及/或圍繞該至少一支樞軸相對於該基底構件可旋轉地支撐該至少一連桿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至第十一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馬達單元包含耦合至該至少一連桿銷以可圍繞該至少一連桿支樞軸相對於該基底構件旋轉之一輸出結構。
就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使該至少一連桿銷與該輸出結構一起圍繞該至少一支樞軸旋轉。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樣,一種自行車變速器包括一基底構件、一鏈條導件、一馬達單元及一連桿組結構。該鏈條導件可相對於該基底構件移動。該致動器經組態以使該鏈條導件相對於該基底構件移動。該連桿組結構經構形以將該鏈條導件可移動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連桿組結構包括一連桿構件及一連桿銷。該連桿銷經構形以圍繞一連桿支樞軸將該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基底構件、該馬達單元及該連桿構件經提供以在沿該連桿支樞軸觀看時在複數個分離區域中彼此至少部分重疊。
就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藉由將該基底構件、該馬達單元及該連桿構件耦合於該複數個分離區域中來提高該自行車變速器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一種用於一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包括一銷體、一工具嚙合輪廓及一扭矩傳輸輪廓。該銷體包含一第一端部分、一第二端部分及沿相對於該連桿銷之一縱向軸之一縱向方向延伸於該第一端部分與該第二端部分之間的一中間部分。該工具嚙合輪廓經構形以與用於旋轉該連桿銷之一工具嚙合且提供至該第一端部分、該第二端部分及該中間部分之至少一者。該扭矩傳輸輪廓經構形以將該連桿銷之旋轉力傳輸至該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連桿構件且提供至該第一端部分、該第二端部分及該中間部分之至少一者。
就根據第十四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利用該銷體來透過該扭矩傳輸輪廓將旋轉力傳輸至該連桿構件。此外,可易於在組裝該自行車變速器時使用該工具嚙合輪廓來調整該連桿銷之一旋轉位置。因此,可使用該連桿銷來簡化該變速器之建構,同時較容易地組裝該自行車變速器。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扭矩傳輸輪廓具有一多邊形形狀。
就根據第十五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使用一簡單結構來將該旋轉力傳輸至該連桿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六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或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扭矩傳輸輪廓具有六邊形形狀。
就根據第十六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使用一簡單結構來將該旋轉力傳輸至該連桿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七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至第十六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扭矩傳輸輪廓包含至少一平坦第一表面。
就根據第十七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使用一簡單結構來將該旋轉力傳輸至該連桿構件。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八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至第十七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工具嚙合輪廓具有一多邊形形狀。
就根據第十八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簡化該工具嚙合輪廓。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九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至第十八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工具嚙合輪廓具有六邊形形狀。
就根據第十九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進一步簡化該工具嚙合輪廓。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至第十九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工具嚙合輪廓包含至少一平坦內表面。
就根據第二十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進一步簡化該工具嚙合輪廓。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一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至第二十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工具嚙合輪廓提供於該第一端處。該第一端具有一第一外徑。該第二端具有一第二外徑。該第一外徑大於該第二外徑。
就根據第二十一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使該工具嚙合輪廓變大。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二態樣,根據第十四態樣至第二十一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扭矩傳輸輪廓更靠近該第一端而非該第二端。
就根據第二十二態樣之連桿銷而言,可利用該第二端與該扭矩傳輸輪廓之間的一部分來將另一構件配置於該連桿銷上。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三態樣,一種自行車變速器包括一基底構件、一鏈條導件、一連桿組結構及一馬達單元。該鏈條導件可相對於該基底構件移動。該連桿組結構經構形以將該鏈條導件可移動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連桿組結構包括一第一連桿構件及一第二連桿構件。該第一連桿構件圍繞一第一支樞軸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第二連桿構件圍繞一第二支樞軸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一第一參考線延伸穿過該第一支樞軸及該第二支樞軸以建立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之間的一邊界。該馬達單元經組態以使該鏈條導件相對於該基底構件移動。該馬達單元包括一馬達及一齒輪結構。該馬達經組態以產生旋轉力。該齒輪結構包含經構形以將該旋轉力傳輸至該鏈條導件及該連桿組結構之至少一者的複數個齒輪。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鏈條導件相對於該第一參考線提供於該第一區域中。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馬達及該齒輪結構之至少一者至少部分提供於該第一區域中。
就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將該第一區域用作其中至少部分提供該馬達及該齒輪結構之該至少一者的一空間。因此,可使該自行車變速器變緊湊。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四態樣,根據第二十三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第一連桿構件圍繞一第三支樞軸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鏈條導件。該第二連桿構件圍繞一第四支樞軸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鏈條導件。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一第二參考線延伸穿過該第二支樞軸及該第四支樞軸。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一第三參考線延伸穿過該第三支樞軸及該第四支樞軸。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一第四參考線延伸穿過該第一支樞軸及該第三支樞軸。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齒輪結構至少部分提供於由該第一參考線、該第二參考線、該第三參考線及該第四參考線包圍之一配置區域中。
就根據第二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將該配置區域用作其中至少部分提供該齒輪結構之一空間。因此,可使該自行車變速器變緊湊。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五態樣,根據第二十三態樣或第二十四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進一步包括一旋轉感測器。該複數個齒輪包含在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至少部分提供於該第一區域中之一感測器齒輪。該旋轉感測器經組態以感測該感測器齒輪之一旋轉位置。
就根據第二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使用由該旋轉感測器感測之該旋轉位置來獲得該鏈條導件之一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六態樣,根據第二十五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該感測器齒輪提供於自該馬達提供至該鏈條導件及該連桿組之該至少一者的一旋轉力傳輸路徑上。
就根據第二十六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使該馬達單元變緊湊,同時獲得該鏈條導件之該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二十七態樣,根據第二十三態樣至第二十六態樣中任一項之自行車變速器經構形使得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複數個齒輪之至少一齒輪至少部分提供於該第一區域中。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馬達完全提供於該第二區域中。
就根據第二十七態樣之自行車變速器而言,可藉由利用該第二區域來選擇具有一較大大小之該馬達。
現將參考附圖來描述(若干)實施例,其中在所有各種圖式中,相同元件符號標示對應或相同元件。 第一實施例
如圖1中所見,一自行車2包含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變速器10。自行車2進一步包含一車身2A、一車座2B、一手把2C、一操作裝置3、一操作裝置4、一傳動系統DT及一電源PS。操作裝置3及4經構形以安裝至手把2C。傳動系統DT包含一曲柄CR、一前鏈輪總成FS、一後鏈輪總成RS、一鏈條C及一自行車變速器RD。前鏈輪總成FS固定至曲柄CR。後鏈輪總成RS可旋轉地安裝至車身2A。鏈條C與前鏈輪總成FS及後鏈輪總成RS嚙合。自行車變速器RD安裝至車身2A且經構形以使鏈條C相對於後鏈輪總成RS之複數個鏈輪換檔而改變一檔位。自行車變速器10經構形以使鏈條C相對於前鏈輪總成FS之複數個鏈輪換檔。電源PS經構形以安裝至車身2A。在第一實施例中,電源PS經構形以安裝於車身2A之一下管上。然而,電源PS可經構形以安裝至車身2A之其他部分,諸如一座管。電源PS可經構形以直接安裝至諸如自行車變速器10或RD之其他裝置。
自行車變速器RD經組態以使用操作裝置3來操作。自行車變速器10經組態以使用操作裝置4來操作。在第一實施例中,自行車變速器RD經組態以透過一無線通信通道來電連接至操作裝置3及4。自行車變速器RD透過一電纜EC1來電連接至電源PS。自行車變速器10透過一電纜EC2來電連接至電源PS。電源供應器PS經組態以透過電纜EC1及EC2來將電力供應至自行車變速器10及RD。例如,自行車變速器10及RD及電源供應器PS經組態以使用一電力線通信(PLC)來彼此通信。然而,自行車變速器10及RD及電源供應器PS可經組態以使用諸如一無線通信之其他通信方法來彼此通信。
在第一實施例中,自行車變速器RD經組態以與操作裝置3及4無線通信。自行車變速器RD經組態以接收自操作裝置3及4之各者無線傳輸之控制信號。自行車變速器10經組態以透過電源PS及電纜EC1及EC2來與自行車變速器RD通信。自行車變速器RD經組態以透過電源PS及電纜EC1及EC2來將自操作裝置4無線傳輸至自行車變速器RD之控制信號傳輸至自行車變速器10。
然而,自行車2之組態不限於上述組態。例如,自行車變速器10及RD之各者可經組態以透過電纜EC1及EC2及諸如一接線盒6之一額外裝置來電連接至電源PS。自行車變速器RD及電源PS之各者可經組態以在自行車變速器10包含複數個連接埠時透過電纜EC1及EC2來電連接至自行車變速器10。自行車變速器10及電源PS之各者可經組態以在自行車變速器RD包含複數個連接埠時透過電纜EC1及EC2來電連接至自行車變速器RD。自行車變速器10可經組態以在電源供應器PS直接安裝至自行車變速器10及RD之一者時透過電纜EC1或EC2來電連接至自行車變速器RD。此外,自行車變速器RD可透過一電纜而非無線通信來連接至操作裝置3及4之至少一者。另外,自行車變速器10可經組態以透過一無線通信通道來電連接至操作裝置3及4之至少一者。
在第一實施例中,自行車變速器10包含一前變速器。即,自行車變速器10亦可指稱一前變速器10。然而,自行車變速器10之結構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應用於一後變速器。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術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向」、「向上」及「向下」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術語係指基於面向手把2C標準坐在自行車2上(例如坐在車座2B或座墊上)之一使用者(例如一騎乘者)所判定之方向。因此,此等術語在用於描述自行車變速器10或其他組件時應相對於配備有自行車變速器10之自行車2來解譯,如一水平表面上之一直立騎乘位置中所使用。
如圖2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10包括一基底構件12。基底構件12經構形以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基底構件12經構形以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一管狀部分4A。基底構件12經構形以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一座管4B。然而,基底構件12可經構形以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其他部分。
如圖3中所見,基底構件12包含一安裝孔14,在其中基底構件12使用一安裝緊固件6來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一安裝狀態中,安裝緊固件6延伸穿過安裝孔14。安裝孔14具有一中心軸CA1。安裝孔14沿中心軸CA1延伸。安裝緊固件6沿中心軸CA1延伸。在此實施例中,安裝孔14包含一螺紋孔14A。安裝緊固件6包含經構形以與安裝孔14之螺紋孔14A螺紋嚙合之一外螺紋6A。
基底構件12包含一安裝表面16。安裝孔14提供於安裝表面16上。安裝表面16經構形以可與自行車車架4及一鉗夾8之一者接觸,鉗夾8經構形以在其中基底構件12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安裝狀態中將基底構件12耦合至自行車車架4。在第一實施例中,安裝表面16經構形以可與鉗夾8接觸,鉗夾8經構形以在其中基底構件12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安裝狀態中將基底構件12耦合至自行車車架4。然而,安裝表面16可經構形以可在其中基底構件12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安裝狀態中視需要及/或視情況與自行車車架4或一配接器接觸。
如圖4中所見,安裝表面16包含一彎曲表面16A。彎曲表面16A經構形以可在其中基底構件12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安裝狀態中與自行車車架4及鉗夾8之一者接觸。安裝孔14提供於彎曲表面16A上。然而,代替彎曲表面16A或除彎曲表面16A之外,安裝表面16可包含另一表面。
鉗夾8包含自行車車架4延伸穿過之一鉗夾開口8A。鉗夾開口8A具有一中心軸8B。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不平行於鉗夾8之中心軸8B。
如圖5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10包括一鏈條導件18。鏈條導件18可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鏈條導件18可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以導引一鏈條C。鏈條導件18可與鏈條C接觸。鏈條導件18可相對於基底構件12自一較低檔位P11移動至一較高檔位P12以使鏈條C沿一向外換檔方向D11移動。鏈條導件18可相對於基底構件12自較高檔位P12移動至較低檔位P11以使鏈條C沿一向內換檔方向D12移動,向內換檔方向D12係向外換檔方向D11之一相反方向。較低檔位P11係對應於一鏈輪總成之一較小鏈輪之一位置。較高檔位P12係對應於鏈輪總成之一較大鏈輪之一位置。鏈條導件18經構形以沿向外換檔方向D11將鏈條C自較小鏈輪導引至較大鏈輪。鏈條導件18經構形以沿向內換檔方向D12將鏈條C自較大鏈輪導引至較小鏈輪。
鏈條導件18包括一內導引構件18A及一外導引構件18B。內導引構件18A經構形以沿向外換檔方向D11導引鏈條C。外導引構件18B經構形以沿向內換檔方向D12導引鏈條C。外導引構件18B沿向外換檔方向D11與內導引構件18A間隔開。外導引構件18B耦合至內導引構件18A。
如圖6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10包括一偏置構件19。偏置構件19經構形以使鏈條導件18自較低檔位P11 (參閱(例如)圖5)及較高檔位P12 (參閱(例如)圖5)之一者朝向較低檔位P11及較高檔位P12之另一者偏置。在第一實施例中,偏置構件19經構形以使鏈條導件18自較低檔位P11朝向較高檔位P12偏置。然而,偏置構件19可經構形以視需要及/或視情況使鏈條導件18自較高檔位P12朝向較低檔位P11偏置。
如圖7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10包括一連桿組結構20。連桿組結構20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連桿組結構20經構形以將鏈條導件18可移動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連桿組結構20包括至少一連桿構件LM及至少一連桿銷LP。至少一連桿構件LM經構形以將鏈條導件18可移動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至少一連桿銷LP經構形以圍繞至少一連桿支樞軸PA將至少一連桿構件LM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
在第一實施例中,至少一連桿構件LM包含一第一連桿構件22及一第二連桿構件24。至少一連桿支樞軸PA包含一第一支樞軸PA1、一第二支樞軸PA2、一第三支樞軸PA3及一第四支樞軸PA4。即,連桿組結構20包括第一連桿構件22及第二連桿構件24。第一連桿構件22圍繞第一支樞軸PA1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第二連桿構件24圍繞第二支樞軸PA2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第一連桿構件22圍繞第三支樞軸PA3可樞轉地耦合至鏈條導件18。第二連桿構件24圍繞第四支樞軸PA4可樞轉地耦合至鏈條導件18。第二連桿構件24沿向外換檔方向D11與第一連桿構件22間隔開。
第一連桿構件22亦可指稱一內連桿構件22。第二連桿構件24亦可指稱一外連桿構件24。即,連桿組結構20包括內連桿構件22及外連桿構件24。至少一連桿構件LM包含內連桿構件22。至少一連桿構件LM包含外連桿構件24。內連桿構件22圍繞第一支樞軸PA1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外連桿構件24圍繞第二支樞軸PA2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內連桿構件22圍繞第三支樞軸PA3可樞轉地耦合至鏈條導件18。外連桿構件24圍繞第四支樞軸PA4可樞轉地耦合至鏈條導件18。外連桿構件24沿向外換檔方向D11與內連桿構件22間隔開。
至少一連桿銷LP包含一第一連桿銷26、一第二連桿銷28、一第三連桿銷30及一第四連桿銷32。即,連桿組結構20包括第一連桿銷26、第二連桿銷28、第三連桿銷30及第四連桿銷32。第一連桿銷26圍繞第一支樞軸PA1可旋轉地安裝至基底構件12。第一連桿銷26經構形以圍繞第一支樞軸PA1將第一連桿構件22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第二連桿銷28經構形以圍繞第二支樞軸PA2將第二連桿構件24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第三連桿銷30經構形以圍繞第三支樞軸PA3將第一連桿構件22可樞轉地耦合至鏈條導件18。第四連桿銷32經構形以圍繞第四支樞軸PA4將第二連桿構件24可樞轉地耦合至鏈條導件18。
鏈條導件18可樞轉地耦合至第一連桿構件22以回應於第一連桿構件22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移動而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鏈條導件18可樞轉地耦合至第二連桿構件24以回應於第二連桿構件24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移動而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
第一連桿銷26亦可指稱一內連桿銷26。第二連桿銷28亦可指稱一外連桿銷28。第一支樞軸PA1亦可指稱一內連桿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亦可指稱一外連桿支樞軸PA2。即,連桿組結構20包括內連桿銷26及外連桿銷28。至少一連桿銷LP包含內連桿銷26。至少一連桿銷LP包含外連桿銷28。至少一連桿支樞軸PA包含內連桿支樞軸PA1。至少一連桿支樞軸PA包含外連桿支樞軸PA2。內連桿銷26經構形以圍繞內連桿支樞軸PA1將內連桿構件22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外連桿銷28經構形以圍繞外連桿支樞軸PA2將外連桿構件24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
第一連桿構件22及內連桿構件22亦可指稱一連桿構件22。第二連桿構件24及外連桿構件24亦可指稱一連桿構件24。第一連桿銷26及內連桿銷26亦可指稱一連桿銷26。第二連桿銷28及外連桿銷28亦可指稱一連桿銷28。第一支樞軸PA1及內連桿支樞軸PA1亦可指稱一連桿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及外連桿支樞軸PA2亦可指稱一連桿支樞軸PA2。即,連桿組結構20包括連桿構件22及連桿銷26。連桿銷26經構形以圍繞連桿支樞軸PA1將連桿構件22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類似地,連桿組結構20包括連桿構件24及連桿銷28。連桿銷28經構形以圍繞連桿支樞軸PA2將連桿構件24可樞轉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
如圖2中所見,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之至少三者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第一支樞軸PA1及第二支樞軸PA2之至少一者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第二支樞軸PA2及第四支樞軸PA4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彼此平行。然而,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之至少一者可平行於及/或垂直於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之至少一者可不平行於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之另一者。例如,第一支樞軸PA1可不平行於第三支樞軸PA3。第二支樞軸PA2可不平行於第四支樞軸PA4。
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之至少三者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一參考平面16B。安裝表面16之參考平面16B垂直於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第一支樞軸PA1及第二支樞軸PA2之至少一者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第二支樞軸PA2及第四支樞軸PA4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之至少三者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參考方向D2,參考方向D2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然而,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之至少一者可平行於及/或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
第一支樞軸PA1及第二支樞軸PA2之至少一者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一參考方向D2,參考方向D2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第二支樞軸PA2及第四支樞軸PA4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參考方向D2,參考方向D2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不平行於且不垂直於參考方向D2,參考方向D2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然而,第一支樞軸PA1、第二支樞軸PA2、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之至少一者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平行於及/或垂直於參考方向D2,參考方向D2垂直於界定於安裝表面16上之參考平面16B。
如圖4中所見,安裝表面16之參考平面16B界定為彎曲表面16A之一切平面。參考方向D2平行於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然而,參考方向D2可不平行於安裝孔14之中心軸CA1。
如圖7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10包括一馬達單元34。馬達單元34亦可指稱一自行車馬達單元34。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使鏈條導件18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使鏈條導件18沿向外換檔方向D11相對於基底構件12自較低檔位P11移動至較高檔位P12。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使鏈條導件18沿向內換檔方向D12相對於基底構件12自較高檔位P12移動至較低檔位P11。
自行車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對鏈條導件18及連桿組結構20之至少一者施加旋轉力以使鏈條導件18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在第一實施例中,自行車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對連桿組結構20施加旋轉力以使鏈條導件18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自行車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透過連桿組結構20來對鏈條導件18施加旋轉力以使鏈條導件18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然而,自行車馬達單元34可經組態以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對鏈條導件18或鏈條導件18及連桿組結構20兩者施加旋轉力。
如圖8中所見,自行車馬達單元34包括一馬達35及一自行車齒輪結構36。自行車齒輪結構36亦可指稱一齒輪結構36。馬達35經組態以產生旋轉力。馬達35之實例包含一直流(DC)馬達及一步進馬達。然而,馬達35可包含其他類型之馬達。
自行車齒輪結構36經構形以傳輸旋轉力。齒輪結構36包含複數個齒輪38。複數個齒輪38經構形以將旋轉力傳輸至鏈條導件18及連桿組結構20之至少一者。在第一實施例中,複數個齒輪38經構形以將旋轉力傳輸至連桿組結構20。複數個齒輪38經構形以透過連桿組結構20來將旋轉力傳輸至鏈條導件18。然而,複數個齒輪38可經構形以將旋轉力直接傳輸至鏈條導件18或鏈條導件18及連桿組結構20兩者。
在第一實施例中,齒輪結構36包含複數個正齒輪40。複數個正齒輪40經構形以將旋轉力傳輸至鏈條導件18及連桿組結構20之至少一者。複數個正齒輪40經構形以將旋轉力傳輸至連桿組結構20。複數個正齒輪40經構形以透過連桿組結構20來將旋轉力傳輸至鏈條導件18。然而,複數個正齒輪40可經構形以將旋轉力直接傳輸至鏈條導件18或鏈條導件18及連桿組結構20兩者。
在自馬達35提供至鏈條導件18 (參閱(例如)圖7)及連桿組結構20之至少一者的一旋轉力傳輸路徑42上,除複數個正齒輪40之外,馬達單元34無其他齒輪。在第一實施例中,旋轉力傳輸路徑42自馬達35提供至連桿組結構20。然而,旋轉力傳輸路徑42可自馬達35提供至鏈條導件18 (參閱(例如)圖7)或鏈條導件18 (參閱(例如)圖7)及連桿組結構20兩者。馬達單元34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在自馬達35提供至鏈條導件18 (參閱(例如)圖7)及連桿組結構20之至少一者的旋轉力傳輸路徑42上包含除複數個正齒輪40之外的一齒輪。
複數個齒輪38包含齒輪G1至G10。齒輪G1至G10之各者係一正齒輪。齒輪G1經構形以與齒輪G2嚙合。齒輪G2經構形以可與齒輪G3一起旋轉。齒輪G3經構形以與齒輪G4嚙合。齒輪G4經構形以可與齒輪G5一起旋轉。齒輪G5經構形以與齒輪G6嚙合。齒輪G6經構形以可與齒輪G7一起旋轉。齒輪G7經構形以與齒輪G8嚙合。齒輪G8經構形以可與齒輪G9一起旋轉。齒輪G9經構形以與齒輪G10嚙合。齒輪G10經構形以可與第一連桿銷26一起旋轉。
馬達35包含一輸出軸件35A。馬達35經組態以旋轉輸出軸件35A。齒輪G1亦可指稱一輸入齒輪G1。齒輪G10亦可指稱一輸出齒輪G10。即,複數個正齒輪40包含輸入齒輪G1及輸出齒輪G10。輸入齒輪G1固定至輸出軸件35A。輸出齒輪G10耦合至鏈條導件18 (參閱(例如)圖7)及連桿組結構20之至少一者。在第一實施例中,輸出齒輪G10耦合至連桿組結構20且透過連桿組結構20來耦合至鏈條導件18。然而,輸出齒輪G10可直接耦合至鏈條導件18或鏈條導件18及連桿組結構20兩者。輸出齒輪G10包含一扇形齒輪G11。然而,輸出齒輪G10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包含其他類型之齒輪。
齒輪結構36具有等於或低於1400之一減速比。減速比由輸入齒輪G1:輸出齒輪G10界定。在第一實施例中,齒輪結構36之減速比係約832。然而,齒輪結構36之減速比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高於1400。
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對至少一連桿銷LP施加旋轉力以旋轉至少一連桿銷LP且使至少一連桿構件LM圍繞至少一連桿支樞軸PA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對第一連桿銷26施加旋轉力以使第一連桿銷26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旋轉。
馬達單元34包含一輸出結構44。輸出結構44耦合至至少一連桿銷LP以可圍繞至少一連桿支樞軸PA相對於基底構件12旋轉。輸出結構44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旋轉。輸出結構44直接或間接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旋轉。在第一實施例中,輸出結構44直接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旋轉。然而,輸出結構44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間接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旋轉。
如圖9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10之連桿銷26包括一銷體46及一工具嚙合輪廓48。銷體46包含一第一端部分46A、一第二端部分46B及一中間部分46C。即,第一連桿銷26包含一第一端部分46A及一第二端部分46B。中間部分46C沿相對於連桿銷26之一縱向軸LA1之一縱向方向D3延伸於第一端部分46A與第二端部分46B之間。第一支樞軸PA1及縱向軸LA1沿縱向方向D3延伸。第一支樞軸PA1及縱向軸LA1平行於縱向方向D3。連桿銷26之縱向軸LA1與第一支樞軸PA1重合。然而,連桿銷26之縱向軸LA1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自第一支樞軸PA1偏移。第一支樞軸PA1及縱向軸LA1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不平行於縱向方向D3。
第一端部分46A具有一第一外徑DM11。第二端部分46B具有一第二外徑DM12。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外徑DM11大於第二外徑DM12。然而,第一外徑DM11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等於或小於第二外徑DM12。
工具嚙合輪廓48經構形以與用於旋轉連桿銷26之一工具嚙合。工具嚙合輪廓48提供至第一端部分46A、第二端部分46B及中間部分46C之至少一者。工具之實例包含六角扳手。工具嚙合輪廓48允許使用者使用諸如六角扳手之工具來改變第一連桿銷26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及/或輸出結構44之一旋轉位置。
在第一實施例中,工具嚙合輪廓48提供於第一端部分46A處。然而,代替第一端部分46A或除第一端部分46A之外,工具嚙合輪廓48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提供至第二端部分46B及中間部分46C之至少一者。
如圖10中所見,當沿縱向軸LA1觀看時,工具嚙合輪廓48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形狀。工具嚙合輪廓48具有一多邊形形狀。工具嚙合輪廓48具有六邊形形狀。工具嚙合輪廓48包含一工具嚙合孔50。工具嚙合孔50包含六邊形孔。即,當沿縱向軸LA1觀看時,工具嚙合輪廓48包含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形狀之一工具嚙合內輪廓。然而,代替工具嚙合內輪廓或除工具嚙合內輪廓之外,工具嚙合輪廓48可視需要或視情況包含一工具嚙合外輪廓。當沿縱向軸LA1觀看時,工具嚙合外輪廓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形狀。工具嚙合外輪廓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具有諸如六邊形形狀之一多邊形形狀。此外,工具嚙合輪廓48 (工具嚙合內及/或外輪廓)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具有除一多邊形形狀之外的形狀,諸如一橢圓形、一栓槽及一鋸齒形。
工具嚙合輪廓48包含至少一平坦內表面52。工具嚙合輪廓48包含構成六邊形形狀之六個平坦內表面52。平坦內表面52界定工具嚙合孔50。然而,代替至少一平坦內表面52或除至少一平坦內表面52之外,工具嚙合輪廓48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包含諸如一彎曲表面之其他表面。
如圖9中所見,第一連桿構件22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第一連桿構件22直接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然而,第一連桿構件22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間接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
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第一耦合部件53。第一連桿構件22包含一第二耦合部件54。第一耦合部件53與第二耦合部件54嚙合以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第一耦合部件53與第二耦合部件54嚙合以限制內連桿構件22與內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一者之間的一相對旋轉。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桿銷26包含第一耦合部件53。第一耦合部件53與第二耦合部件54嚙合以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然而,輸出結構44或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兩者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包含第一耦合部件53。第一耦合部件53可與第二耦合部件54嚙合以將旋轉力自輸出結構44或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兩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
如圖11中所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一耦合部件53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第一輪廓56。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二耦合部件54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第二輪廓58。第一輪廓56亦可指稱一扭矩傳輸輪廓56。即,自行車變速器10之連桿銷26包括扭矩傳輸輪廓56。扭矩傳輸輪廓56經構形以將連桿銷26之旋轉力傳輸至自行車變速器10之連桿構件22。扭矩傳輸輪廓56經構形以限制連桿銷26與連桿構件22之間圍繞第一支樞軸PA1之一相對旋轉。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耦合部件53之第一輪廓56具有一多邊形形狀。第二耦合部件54之第二輪廓58具有一多邊形形狀。扭矩傳輸輪廓56具有一多邊形形狀。第一輪廓56具有六邊形形狀。第二輪廓58具有六邊形形狀。扭矩傳輸輪廓56具有六邊形形狀。第一輪廓56及第二輪廓58經構形以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第一輪廓56及第二輪廓58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具有除一多邊形形狀之外的形狀,諸如一橢圓形、一栓槽及一鋸齒形。
第一耦合部件53包含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60。扭矩傳輸輪廓56包含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60。第二耦合部件54包含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62。在其中第一耦合部件53與第二耦合部件54嚙合之一狀態中,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60可與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6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60可與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62接觸以限制第一連桿構件22與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之間圍繞第一支樞軸PA1之一相對旋轉。
在第一實施例中,在其中第一耦合部件53與第二耦合部件54嚙合之狀態中,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60可與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6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然而,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60可經構形以可在其中第一耦合部件53與第二耦合部件54嚙合之狀態中與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6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輸出結構44或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兩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
第一耦合部件53包含構成六邊形形狀之六個第一平坦表面60。第二耦合部件54包含構成六邊形形狀之六個第二平坦表面62。第一平坦表面60經構形以面向第二平坦表面62且可與第二平坦表面62接觸。第一平坦表面60背向縱向軸LA1。第二平坦表面62面向縱向軸LA1。第二耦合部件54包含具有第二輪廓58之一耦合孔64。耦合孔64由第二平坦表面62界定。第一耦合部件53提供於耦合孔64中。然而,第二耦合部件54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包含除一孔之外的結構。
如圖9中所見,扭矩傳輸輪廓56提供至第一端部分46A、第二端部分46B及中間部分46C之至少一者。在第一實施例中,扭矩傳輸輪廓56提供至中間部分46C且提供於第一端部分46A與第二端部分46B之間。扭矩傳輸輪廓56更靠近第一端部分46A而非第二端部分46B。然而,代替中間部分46C或除中間部分46C之外,扭矩傳輸輪廓56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提供至第一端部分46A及第二端部分46B之至少一者。
扭矩傳輸輪廓56沿縱向方向D3提供於不同於工具嚙合輪廓48之一位置之一位置處。扭矩傳輸輪廓56沿縱向方向D3自工具嚙合輪廓48偏移。然而,扭矩傳輸輪廓56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沿縱向方向D3提供於相同於工具嚙合輪廓48之位置之位置處。在此修改例中,扭矩傳輸輪廓56可相對於縱向軸LA1自工具嚙合輪廓48徑向向外提供。
第一連桿構件22包含一第一連桿臂22A、一第一額外連桿臂22B及一中間板22C。第一連桿臂22A自中間板22C延伸。第二連桿臂自中間板22C延伸。第一額外連桿臂22B沿相對於第一支樞軸PA1之一軸向方向D4與第一連桿臂22A間隔開。第一連桿臂22A包含第二耦合部件54。第一額外連桿臂22B包含一額外耦合孔65。第一連桿銷26延伸穿過耦合孔64及額外耦合孔65。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額外耦合孔65具有含一正圓之一輪廓。然而,額外耦合孔65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輪廓。
如圖9中所見,輸出結構44包含一嚙合體66及一齒輪部分68。嚙合體66包含一第一嚙合孔70。齒輪部分68提供於嚙合體66上。齒輪部分68自嚙合體66徑向向外延伸。齒輪部分68包含輸出齒輪G10。因此,輸出齒輪G10耦合至內連桿銷26以可與內連桿銷26一起圍繞內連桿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第一連桿銷26包含一第一嚙合部件72。第一嚙合部件72提供於第一嚙合孔70中以將旋轉力自輸出結構44傳輸至第一連桿銷26。第一嚙合部件72提供於第一嚙合孔70中以限制第一連桿銷26與輸出結構44之間的一相對旋轉。
如圖12中所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一嚙合部件72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外輪廓76。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一嚙合孔70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內輪廓78。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嚙合部件72之外輪廓76具有一多邊形形狀。第一嚙合孔70之內輪廓78具有一多邊形形狀。外輪廓76具有六邊形形狀。內輪廓78具有六邊形形狀。外輪廓76及內輪廓78經構形以將旋轉力自輸出結構44傳輸至第一連桿銷26。然而,外輪廓76及內輪廓78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具有除一多邊形形狀之外的形狀,諸如一橢圓形、一栓槽及一鋸齒形。
第一嚙合部件72包含至少一外平坦表面80。第一嚙合孔70包含至少一內平坦表面82。在其中第一嚙合部件72提供於第一嚙合孔70中之一狀態中,至少一外平坦表面80可與至少一內平坦表面8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輸出齒輪G10 (參閱(例如)圖9)傳輸至第一連桿銷26。在其中第一嚙合部件72提供於第一嚙合孔70中之狀態中,至少一外平坦表面80可與至少一內平坦表面82接觸以限制輸出齒輪G10 (參閱(例如)圖9)與第一連桿銷26之間圍繞第一支樞軸PA1之一相對旋轉。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嚙合部件72包含構成六邊形形狀之六個外平坦表面80。第一嚙合孔70包含構成六邊形形狀之六個內平坦表面82。外平坦表面80經構形以面向內平坦表面82且可與內平坦表面82接觸。外平坦表面80背向縱向軸LA1。內平坦表面82面向縱向軸LA1。第一嚙合孔70由第二平坦表面62界定。然而,第一嚙合部件72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包含除至少一外平坦表面80之外的結構。第一嚙合孔70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包含除至少一內平坦表面82之外的結構。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嚙合部件72與第一嚙合孔70摩擦嚙合。第一嚙合部件72壓入配合於第一嚙合孔70中。然而,第一嚙合部件72與第一嚙合孔70之間的嚙合結構不限於諸如壓入配合之摩擦嚙合。第一嚙合部件72與第一嚙合孔70之間的嚙合結構可包含諸如一結合結構(例如一黏著劑)之其他結構。此外,第一嚙合孔70及第一嚙合部件72之形狀不限於一多邊形形狀。第一嚙合孔70及第一嚙合部件72之至少一者可具有諸如一圓形、一栓槽及一鋸齒形之另一輪廓。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嚙合部件72及第一耦合部件53沿相對於第一支樞軸PA1之一軸向方向D4彼此相鄰。第一嚙合部件72及第一耦合部件53彼此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然而,第一嚙合部件72可為與第一耦合部件53分離之一部件。第一嚙合部件72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沿軸向方向D4與第一耦合部件53間隔開。
如圖9中所見,嚙合體66包含一管狀部件84及一套筒86,套筒86係與管狀部件84分離之一構件。管狀部件84係與連桿銷26及套筒86分離之一構件。套筒86包含第一嚙合孔70及一第二嚙合部件88。管狀部件84包含一第二嚙合孔90。第二嚙合部件88提供於第二嚙合孔90中以將旋轉力自管狀部件84傳輸至套筒86。第二嚙合部件88提供於第二嚙合孔90中以限制管狀部件84與套筒86之間圍繞第一支樞軸PA1之一相對旋轉。
如圖13中所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二嚙合部件88具有至少部分包含一正圓之一額外外輪廓92。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二嚙合孔90具有至少部分包含一正圓之一額外內輪廓93。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二嚙合部件88與第二嚙合孔90摩擦嚙合。第二嚙合部件88壓入配合於第二嚙合孔90中。然而,第二嚙合部件88與第二嚙合孔90之間的嚙合結構不限於諸如壓入配合之摩擦嚙合。第二嚙合部件88與第二嚙合孔90之間的嚙合結構可包含諸如一結合結構(例如一黏著劑)之其他結構。此外,第二嚙合部件88及第二嚙合孔90之形狀不限於一圓形形狀。第二嚙合部件88及第二嚙合孔90之至少一者可具有諸如一橢圓形形狀及一多邊形形狀(例如六邊形、栓槽、鋸齒形)之其他形狀。
如圖3中所見,第一連桿銷26延伸穿過第一嚙合孔70。套筒86延伸穿過第二嚙合孔90。第一連桿銷26具有一第一長度L1。輸出結構44具有一第二長度L2。第一長度L1長於第二長度L2。第一端部分46A提供於第一嚙合孔70外部。第二端部分46B提供於第一嚙合孔70外部。
基底構件12包含一第一支撐孔94及沿第一支樞軸PA1與第一支撐孔94間隔開之一第二支撐孔95。第一端部分46A提供於第一支撐孔94中。第二端部分46B提供於第二支撐孔95中。
如圖6中所見,基底構件12包含一基體96、一第一支撐體98及一第二支撐體100。第一支撐體98沿垂直於第一支樞軸PA1之一突出方向D5自基體96突出。第二支撐體100沿突出方向D5自基體96突出。
如圖14中所見,第一支撐體98包含第一支撐孔94。第二支撐體100包含第二支撐孔95。第二支撐體100沿軸向方向D4與第一支撐體98間隔開。
第一支撐體98包含一第一支撐部件98A及一第一襯套98B。第一支撐部件98A包含一第一孔98C。第一襯套98B包含第一支撐孔94且提供於第一孔98C中。第二支撐體100包含一第二支撐部件100A及一第二襯套100B。第二支撐部件100A包含一第二孔100C。第二襯套100B包含第二支撐孔95且提供於第二孔100C中。然而,第一襯套98B可與第一支撐部件98A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第二襯套100B可與第二支撐部件100A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
第一連桿臂22A沿軸向方向D4提供於輸出結構44與基底構件12之第一支撐體98之間。第一額外連桿臂22B沿軸向方向D4提供於輸出結構44與基底構件12之第二支撐體100之間。輸出結構44沿軸向方向D4提供於第一連桿臂22A與第一額外連桿臂22B之間。然而,其他位置關係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應用於第一連桿臂22A、第一額外連桿臂22B、第一支撐體98、第二支撐體100及輸出結構44。
如圖15中所見,自行車齒輪結構36包括一扭矩二極體TD。扭矩二極體TD包括一外殼體TD3、一第一軸件TD1及一第二軸件TD2。第一軸件TD1圍繞一第一旋轉軸RA1可旋轉地安裝至外殼體TD3。第二軸件TD2圍繞一第二旋轉軸RA2可旋轉地安裝至外殼體TD3。扭矩二極體TD經構形以將第一軸件TD1之旋轉傳輸至第二軸件TD2。為保護馬達35,扭矩二極體TD經構形以不將第二軸件TD2之旋轉傳輸至第一軸件TD1。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旋轉軸RA1平行於第二旋轉軸RA2。第一旋轉軸RA1與第二旋轉軸RA2重合。然而,第一旋轉軸RA1可自第二旋轉軸RA2偏移。第一旋轉軸RA1可不平行於第二旋轉軸RA2。
齒輪G6亦可指稱一第一傳動齒輪G6。齒輪G5亦可指稱一第一額外傳動齒輪G5。齒輪G7亦可指稱一第二傳動齒輪G7。即,自行車齒輪結構36包括第一傳動齒輪G6及第一額外傳動齒輪G5。自行車齒輪結構36進一步包括第二傳動齒輪G7。
第一傳動齒輪G6附接至第一軸件TD1。第二傳動齒輪G7附接至第二軸件TD2。第一額外傳動齒輪G5與第一傳動齒輪G6嚙合。第一額外傳動齒輪G5圍繞自第一旋轉軸RA1及第二旋轉軸RA2偏移之一第三旋轉軸RA3可旋轉地安裝至外殼體TD3。
外殼體TD3包含一齒輪支撐孔TD4。自行車齒輪結構36進一步包括一支撐銷109。第一額外傳動齒輪G5附接至支撐銷109。支撐銷109可旋轉地提供於齒輪支撐孔TD4中。支撐銷109經構形以圍繞第三旋轉軸RA3可旋轉地提供於齒輪支撐孔TD4中。支撐銷109包含一銷端109A及一對置銷端109B。自行車齒輪結構36包含支撐襯套109C及109D。支撐襯套109C包含一孔109E。支撐襯套109D包含一孔109F。支撐襯套109C提供於齒輪支撐孔TD4中。支撐銷109之銷端109A可旋轉地提供於支撐襯套109C之孔109E中。支撐銷109之對置銷端109B可旋轉地提供於支撐襯套109D之孔109F中。然而,可自自行車齒輪結構36省略支撐襯套109C及109D之至少一者。
外殼體TD3包含一外殼體本體TD31及一齒輪支撐部件TD32。齒輪支撐部件TD32相對於第一旋轉軸RA1自外殼體本體TD31徑向向外延伸。齒輪支撐部件TD32包含齒輪支撐孔TD4。扭矩二極體TD包含經構形以將第一軸件TD1之旋轉傳輸至第二軸件TD2但不將第二軸件TD2之旋轉傳輸至第一軸件TD1之一內部結構。外殼體本體TD31經構形以容納扭矩二極體TD之內部結構。在機械領域中已知扭矩二極體TD之內部結構。因此,為簡潔起見,其將不再被詳細描述。
外殼體TD3包含經構形以固定至另一構件之一固定部件TD33。固定部件TD33相對於第一旋轉軸RA1自外殼體本體TD31徑向向外延伸。固定部件TD33包含一固定孔TD34。
齒輪G4亦可指稱一第三傳動齒輪G4。即,複數個齒輪38包含第三傳動齒輪G4。第三傳動齒輪G4附接至支撐銷109。第三傳動齒輪G4包含一附接孔G41。支撐銷109之一嚙合部分G56壓入配合於附接孔G41中。
第一傳動齒輪G6之一外徑DM26大於第一額外傳動齒輪G5之一外徑DM25。第一傳動齒輪G6之外徑DM26大於第二傳動齒輪G7之一外徑DM27。第一傳動齒輪G6之外徑DM26大於第三傳動齒輪G4之一外徑DM24。然而,第一傳動齒輪G6之外徑可等於或小於第一額外傳動齒輪G5之外徑DM25、第二傳動齒輪G7之外徑DM27及第三傳動齒輪G4之外徑DM24之至少一者。
如圖16中所見,馬達單元34包含一外殼110。馬達單元34包含經構形以至少部分覆蓋輸出結構44之一蓋111。馬達35、齒輪結構36及蓋111提供於外殼110中。外殼110包含一第一外殼112、一第二外殼114及一第三外殼115。第一外殼112包含一容納空間112A。馬達35及齒輪結構36提供於容納空間112A中。第二外殼114附接至第一外殼112以覆蓋容納空間112A之一端開口。第三外殼115附接至第一外殼112以使第二外殼114固持於第一外殼112與第三外殼115之間。第一外殼112包含一第一外殼支撐部件112B。第二外殼114包含一第二外殼支撐部件114B。
如圖14中所見,蓋111包含一蓋開口111A。第一外殼支撐部件112B包含一第一通孔112C。第二外殼支撐部件114B包含一第二通孔114C。第一連桿銷26延伸穿過蓋開口111A、第一通孔112C及第二通孔114C。輸出結構44之套筒86延伸穿過蓋開口111A、第一通孔112C及第二通孔114C。蓋111、第一外殼112及第二外殼114由第一連桿銷26相對於基底構件12支撐。
基底構件12具有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R1。馬達單元34具有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R2。至少一連桿構件LM具有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R3。至少一連桿銷LP之一者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R1、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R2及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R3。
基底構件12之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R1包含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11。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11包含第一支撐孔94及第二支撐孔95。第一支撐孔94亦可指稱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第二支撐孔95亦可指稱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5。即,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11包含一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及95。然而,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11之總數不限於2。
馬達單元34之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R2包含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包含第一嚙合孔70、第二嚙合孔90、蓋開口111A、第一外殼112之第一通孔112C及第二外殼114之第二通孔114C。第一嚙合孔70亦可指稱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70。第二嚙合孔90亦可指稱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0。蓋開口111A亦可指稱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111A。第一通孔112C亦可指稱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112C。第二通孔114C亦可指稱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114C。然而,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之總數不限於5。
至少一連桿構件LM之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R3包含內連桿構件22具有之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包含耦合孔64及額外耦合孔65。耦合孔64亦可指稱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4。額外耦合孔65亦可指稱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5。即,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包含一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4及65。然而,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之總數不限於2。
內連桿銷26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11、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及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內連桿銷26經構形以延伸穿過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及95、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70、90、111A、112C及114C及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4及65。內連桿銷26提供於沿內連桿支樞軸PA1對準之第一支撐孔94、第二支撐孔95、第一嚙合孔70及耦合孔64中。
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R1、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R2及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R3在自行車變速器10之一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11、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及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在自行車變速器10之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一內共軸A1上。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及95、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70、90、111A、112C及114C及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4及65在自行車變速器10之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內共軸A1上。內共軸A1與內連桿支樞軸PA1重合。然而,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及95、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70、90、111A、112C及114C及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4及65之至少一者可在自行車變速器10之組裝狀態中自另一開口偏移。內共軸A1可自內連桿支樞軸PA1偏移。
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及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之至少一者沿相對於內共軸A1之軸向方向D4安置於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與95之間。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沿相對於內共軸A1之軸向方向D4安置於該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4與65之間。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70、90、111A、112C及114C沿相對於內共軸A1之軸向方向D4安置於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70、90、111A、112C及114C沿相對於內共軸A1之軸向方向D4安置於該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4與65之間。然而,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70、90、111A、112C及114C之至少一者可沿軸向方向D4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與95之間的一空間外部。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70、90、111A、112C及114C之至少一者可沿軸向方向D4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64與65之間的一空間外部。
如圖14中所見,基底構件12之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R1包含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12。馬達單元34之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R2包含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22。至少一連桿構件LM之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R3包含外連桿構件24具有之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32。外連桿銷28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12、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22及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32。
在第一實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12包含一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及103。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包含一通孔。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3包含一螺紋孔。基底構件12包含一第三支撐體104及一第四支撐體105。第三支撐體104沿垂直於第二支樞軸PA2之一突出方向D7自基體96突出。第四支撐體105沿突出方向D7自基體96突出。第三支撐體104包含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第四支撐體105包含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3。
馬達單元34之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22包含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6。馬達單元34包含一銷支撐部件107。銷支撐部件107包含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6。外連桿構件24之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32包含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8。外連桿銷28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及103、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6及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8。外連桿銷28包含經構形以與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3螺紋嚙合之一外螺紋部件28A。
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12、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22及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32在自行車變速器10之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一外共軸A2上。在第一實施例中,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及103、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6及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8在自行車變速器10之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外共軸A2上。外共軸A2與外連桿支樞軸PA2重合。然而,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及103、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6及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8之至少一者可在自行車變速器10之組裝狀態中自另一開口偏移。外共軸A2可自外連桿支樞軸PA2偏移。
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22及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32之至少一者沿相對於外共軸A2之一軸向方向D6安置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R22沿相對於外共軸A2之軸向方向D6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與103之間的一空間外部。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8沿相對於外共軸A2之軸向方向D6安置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與103之間。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6沿相對於外共軸A2之軸向方向D6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與103之間的一空間外部。然而,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8可沿軸向方向D6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與103之間的一空間外部。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6可沿軸向方向D6安置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102與103之間。
如圖16中所見,馬達單元34包括一齒輪支撐結構116。齒輪支撐結構116經構形以可旋轉地支撐複數個齒輪38。齒輪支撐結構116包括一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一第三支撐件S3及一第四支撐件S4。齒輪支撐結構116包括一第五支撐件S5。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二支撐件S2係與第一支撐件S1分離之一構件。第二支撐件S2係與第三支撐件S3、第四支撐件S4及第五支撐件S5分離之一構件。第一支撐件S1係與第二支撐件S2、第三支撐件S3及第五支撐件S5分離之一構件。第一支撐件S1與第四支撐件S4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第三支撐件S3係與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第四支撐件S4及第五支撐件S5分離之一構件。第五支撐件S5係與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第三支撐件S3及第四支撐件S4分離之一構件。然而,第一支撐件S1可與第二支撐件S2、第三支撐件S3及第五支撐件S5之至少一者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第一支撐件S1可為與第四支撐件S4分離之一構件。第二支撐件S2可與第一支撐件S1、第三支撐件S3、第四支撐件S4及第五支撐件S5之至少一者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第三支撐件S3可與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第四支撐件S4及第五支撐件S5之至少一者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第五支撐件S5可與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第三支撐件S3及第四支撐件S4之至少一者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
外殼110包含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第三支撐件S3、第四支撐件S4及第五支撐件S5之至少一者。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二外殼114包含第三支撐件S3。然而,代替第三支撐件S3或除第三支撐件S3之外,外殼110可包含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第四支撐件S4及第五支撐件S5之至少一者。
第一支撐件S1及第四支撐件S4使用諸如螺釘之第一緊固件F1來固定至馬達35。第一支撐件S1及第四支撐件S4使用諸如螺釘之第二緊固件F21及F22來固定至外殼114。扭矩二極體TD之外殼體TD3使用第二緊固件F22來固定至第二外殼114。第五支撐件S5使用第二緊固件F22及諸如螺釘之一第三緊固件F3來固定至第二外殼114。
如圖8中所見,齒輪G2亦可指稱一第一齒輪G2。齒輪G3亦可指稱一第一額外齒輪G3。齒輪G4及第三傳動齒輪G4亦可指稱一第二齒輪G4。齒輪G5及第一額外傳動齒輪G5亦可指稱一第二額外齒輪G5。齒輪G6及第一傳動齒輪G6亦可指稱一第三齒輪G6。即,複數個齒輪38包括第一齒輪G2。複數個齒輪38包括第一額外齒輪G3。複數個齒輪38包括第二齒輪G4及第三齒輪G6。複數個齒輪38包括第二額外齒輪G5。
第一齒輪G2可圍繞一第一齒輪軸GA2相對於齒輪支撐結構116旋轉。第二齒輪G4可圍繞一第二齒輪軸GA4相對於齒輪支撐結構116旋轉。第三齒輪G6可圍繞一第三齒輪軸GA6相對於齒輪支撐結構116旋轉。第一額外齒輪G3可圍繞第一齒輪軸GA2相對於齒輪支撐結構116旋轉。第二額外齒輪G5可圍繞第二齒輪軸GA4相對於齒輪支撐結構116旋轉。
第一軸件TD1亦可指稱一第三銷TD1。支撐銷109亦可指稱一第二銷109。複數個齒輪38包括一第一銷122、第二銷109及第三銷TD1。第一銷122經構形以圍繞第一齒輪軸GA2可旋轉地支撐第一齒輪G2。第二銷109經構形以圍繞第二齒輪軸GA4可旋轉地支撐第二齒輪G4。第三銷TD1經構形以圍繞第三齒輪軸GA6可旋轉地支撐第三齒輪G6。第一銷122經構形以圍繞第一齒輪軸GA2可旋轉地支撐第一齒輪G2及第一額外齒輪G3。第二銷109經構形以圍繞第二齒輪軸GA4可旋轉地支撐第二齒輪G4及第二額外齒輪G5。
齒輪G8及G9可圍繞一第四齒輪軸GA8相對於齒輪支撐結構116旋轉。複數個齒輪38包含一第四銷128。齒輪G8及G9附接至第四銷128。第四銷128經構形以圍繞第四齒輪軸GA8可旋轉地支撐齒輪G8及G9。
如圖17中所見,第一銷122包含一第一銷端122A及一第一對置銷端122B。第四銷128包含一第四銷端128A及一第四對置銷端128B。齒輪結構36包含支撐襯套128C及128D。支撐襯套128C附接至第四銷端128A。支撐襯套128D附接至第四對置銷端128B。
如圖18中所見,支撐銷109之銷端109A亦可指稱一第二銷端109A。支撐銷109之對置銷端109B亦可指稱一第二對置銷端109B。即,第二銷109包含第二銷端109A及第二對置銷端109B。第三銷TD1包含一第三銷端TD11及一第三對置銷端TD12。第二軸件TD2包含一銷端TD21及一對置銷端TD22。齒輪結構36包含支撐襯套TD13及TD23。支撐襯套109C附接至第二銷端109A。支撐襯套109D附接至第二對置銷端109B。支撐襯套TD13附接至第三對置銷端TD12。支撐襯套TD23附接至對置銷端TD22。
如圖17及圖18中所見,第一支撐件S1經構形以支撐第一銷端122A及第二銷端109A。如圖17中所見,第四支撐件S4經構形以支撐第一對置銷端122B。如圖18中所見,第二支撐件S2經構形以支撐第二對置銷端109B及第三銷端TD11。第三支撐件S3經構形以支撐第三對置銷端TD12。第二支撐件S2經構形以支撐第二軸件TD2之銷端TD21。第五支撐件S5經構形以支撐第二軸件TD2之對置銷端TD22。
扭矩二極體TD之外殼體TD3包含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第三支撐件S3及第四支撐件S4之至少一者。在第一實施例中,外殼體TD3包含第二支撐件S2。第二支撐件S2包含齒輪支撐部件TD32 (參閱(例如)圖15)。然而,代替第二支撐件S2或除第二支撐件S2之外,外殼體TD3可包含第一支撐件S1、第三支撐件S3及第四支撐件S4之至少一者。
如圖17中所見,第一支撐件S1包含一第一支撐孔S11。第四支撐件S4包含一第四支撐孔S41。第一銷端122A圍繞第一齒輪軸GA2可旋轉地提供於第一支撐孔S11中。第一對置銷端122B圍繞第一齒輪軸GA2可旋轉地提供於第四支撐孔S41中。
如圖18中所見,第一支撐件S1包含一第一支撐孔S12。第二支撐件S2包含齒輪支撐孔TD4。第三支撐件S3包含一第三支撐孔S31。第五支撐件S5包含一第五支撐孔S51。第二銷端109A圍繞第二齒輪軸GA4可旋轉地提供於第一支撐孔S12中。支撐襯套109C提供於第一支撐孔S12中以可旋轉地支撐第二銷端109A。第二對置銷端109B圍繞第二齒輪軸GA4可旋轉地提供於齒輪支撐孔TD4中。支撐襯套109D提供於齒輪支撐孔TD4中以可旋轉地支撐第二對置銷端109B。第三對置銷端TD12可旋轉地提供於第三支撐孔S31中。支撐襯套TD13提供於第三支撐孔S31中以可旋轉地支撐第三對置銷端TD12。第二軸件TD2之對置銷端TD22可旋轉地提供於第五支撐孔S51中。支撐襯套TD23提供於第五支撐孔S51中以可旋轉地支撐第二軸件TD2之對置銷端TD22。
如圖17及圖18中所見,第一支撐件S1、第二支撐件S2、第三支撐件S3及第五支撐件S5之各者經構形以可旋轉地支撐至少兩個齒輪支撐銷。具體言之,第一支撐件S1經構形以可旋轉地支撐第一銷122及第二銷109。第二支撐件S2經構形以可旋轉地支撐第二銷109及第三銷TD1。第三支撐件S3經構形以可旋轉地支撐第三銷TD1及第四銷128。第五支撐件S5經構形以可旋轉地支撐第四銷128及第二軸件TD2。然而,第一支撐件S1至第五支撐件S5之至少一者可經構形以可旋轉地支撐至少一銷。可自自行車變速器10省略第一支撐件S1至第五支撐件S5之至少一者。
如圖19中所見,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回應於自操作裝置3傳輸之一控制信號而使鏈條導件18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由與自行車變速器10分離提供之電源PS供電。在第一實施例中,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透過電纜EC2來電連接至電源PS。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使用PLC透過電源PS、自行車變速器RD及電纜EC1及EC2來與操作裝置4通信。然而,電源PS可直接安裝至自行車變速器10及RD之至少一者。自行車變速器RD及10可經組態以在電源直接安裝至自行車變速器RD及10時與操作裝置3及4無線通信。此外,電源PS可經組態以共用於自行車變速器10及RD之至少一者與除自行車變速器10及RD之外的裝置(諸如經組態以對傳動系統DT (參閱(例如)圖1)施加輔助力之一輔助驅動單元)之間。
馬達單元34包含一馬達驅動器130、一通信器132、一電路板134及一系統匯流排135。馬達驅動器130及通信器132電安裝於電路板134上。馬達35、馬達驅動器130及通信器132透過電路板134及系統匯流排135來彼此電連接。馬達驅動器130經組態以回應於自操作裝置3傳輸之一升檔信號CS1及一降檔信號CS2而控制馬達35。通信器132經組態以自操作裝置3接收升檔信號CS1及降檔信號CS2。通信器132經組態以使用PLC來將資訊傳輸至其他裝置及/或自其他裝置接收資訊。通信器132經組態以自電源PS接收電力。
如圖16中所見,電路板134附接至齒輪支撐結構116。電路板134使用諸如螺釘之緊固件F5來固定至第五支撐件S5。電路板134提供於外殼110中。
如圖20中所見,馬達單元34包含經組態以電連接至電纜EC2之一連接器136。電纜EC2之一連接器可釋離地連接至連接器136。連接器136附接至外殼110之第一外殼112。第一外殼112包含一連接器孔112D。連接器136提供於連接器孔112D中。外殼110包含一連接器蓋137。連接器蓋137附接至第一外殼112以覆蓋連接器孔112D。連接器蓋137包含一纜線開口137A。電纜EC2延伸穿過纜線開口137A。如圖19中所見,連接器136透過電路板134及系統匯流排135來電連接至馬達驅動器130及通信器132。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可釋離地」涵蓋其中一元件可在無實質損壞之情況下重複自另一元件釋離及附接至該另一元件之一組態。
如圖19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10進一步包括一旋轉感測器138。旋轉感測器138經組態以感測齒輪結構36中之複數個齒輪38之一者的一旋轉位置。旋轉感測器138經組態以感測複數個正齒輪40之一者的一旋轉位置。旋轉感測器138電安裝於電路板134上。旋轉感測器138透過電路板134及系統匯流排135來電連接至馬達驅動器130及通信器132。
如圖17中所見,齒輪G8亦可指稱一感測器齒輪G8。即,複數個齒輪38包含感測器齒輪G8。複數個正齒輪40包含感測器齒輪G8。旋轉感測器138經組態以感測感測器齒輪G8之一旋轉位置。感測器齒輪G8提供於自馬達35提供至鏈條導件18及連桿組之至少一者的旋轉力傳輸路徑42上。
在第一實施例中,齒輪結構36包含耦合至感測器齒輪G8之一感測器目標140。感測器目標140可與感測器齒輪G8一起相對於外殼110旋轉。感測器目標140固定至第四銷128之第四對置銷端128B。旋轉感測器138經組態以感測感測器目標140之一旋轉位置以感測感測器齒輪G8之旋轉位置。
在第一實施例中,旋轉感測器138包含一光學編碼器。旋轉感測器138經組態以將光發射至感測器目標140且經組態以偵測由感測器目標140反射之光。然而,代替光學編碼器或除光學編碼器之外,旋轉感測器138可包含另一感測器。可自自行車變速器10省略旋轉感測器138。
如圖5及圖7中所見,基底構件12、馬達單元34及連桿構件22及/或24經提供以在沿連桿支樞軸PA1及/或PA2觀看時在複數個分離區域中彼此至少部分重疊。在第一實施例中,基底構件12、馬達單元34及內連桿構件22經提供以在沿內連桿支樞軸PA1觀看時在一第一分離區域SA1中彼此至少部分重疊。基底構件12、馬達單元34及內連桿構件22經提供以在沿外連桿支樞軸PA2觀看時在一第二分離區域SA2中彼此至少部分重疊。第一分離區域SA1與第二分離區域SA2間隔開。
在第一實施例中,當沿連桿支樞軸PA1觀看時,基底構件12之第一支撐體98、基底構件12之第二支撐體100、第一外殼112之第一外殼支撐部件112B、第二外殼114之第二外殼支撐部件114B及連桿構件22彼此部分重疊地提供於第一分離區域SA1中。第一外殼112包含銷支撐部件107。當沿連桿支樞軸PA2觀看時,基底構件12之第三支撐體104、基底構件12之第四支撐體105、第一外殼112之銷支撐部件107及連桿構件24彼此部分重疊地提供於第二分離區域SA2中。然而,各構件之配置不限於上述配置。
如圖21中所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一第一參考線RL1延伸穿過第一支樞軸PA1及第二支樞軸PA2。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一參考線RL1延伸穿過第一支樞軸PA1及第二支樞軸PA2以建立一第一區域AR1與一第二區域AR2之間的一邊界。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一第二參考線RL2延伸穿過第二支樞軸PA2及第四支樞軸PA4。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一第三參考線RL3延伸穿過第三支樞軸PA3及第四支樞軸PA4。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一第四參考線RL4延伸穿過第一支樞軸PA1及第三支樞軸PA3。
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鏈條導件18相對於第一參考線RL1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鏈條導件18相對於第一參考線RL1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且不提供於第二區域AR2中。
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馬達35及齒輪結構36之至少一者至少部分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在第一實施例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馬達35完全提供於第二區域AR2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複數個齒輪38之至少一齒輪至少部分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複數個齒輪38之至少一齒輪部分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具體言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感測器齒輪G8至少部分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感測器齒輪G8部分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G9部分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在其中鏈條導件18處於較低檔位P11中之一較低檔狀態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G10部分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然而,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複數個齒輪38之另一齒輪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至少部分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馬達35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至少部分或完全提供於第一區域AR1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結構36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完全提供於第一區域AR1及第二區域AR2之一者中。
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結構36至少部分提供於由第一參考線RL1、第二參考線RL2、第三參考線RL3及第四參考線RL4包圍之一配置區域AR3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馬達35及齒輪結構36之至少一者至少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在較低檔狀態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結構36至少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在其中鏈條導件18處於較高檔位P12中之一較高檔狀態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結構36至少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然而,在其中鏈條導件18僅處於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一者中之一狀態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結構36可至少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
在第一實施例中,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結構36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馬達35完全提供於配置區域AR3外。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複數個齒輪38之至少一齒輪至少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複數個齒輪38之至少一齒輪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具體言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感測器齒輪G8至少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感測器齒輪G8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G9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G10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然而,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複數個齒輪38之另一齒輪可至少部分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馬達35可至少部分或完全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齒輪結構36可完全提供於配置區域AR3外部。
如圖21中所見,內連桿構件22及外連桿構件24之至少一者可與基底構件12及外殼110之一外表面之一者接觸以界定較低檔位P11及較高檔位P12之至少一者。外連桿構件24可與基底構件12及外殼110之外表面之一者接觸以界定較低檔位P11。基底構件12及外殼110之外表面之一者包含可與外連桿構件24接觸以界定較低檔位P11之一較低檔定位表面150。
在第一實施例中,外連桿構件24可與基底構件12接觸以界定較低檔位P11。在其中外連桿構件24與較低檔定位表面150接觸之一狀態中,鏈條導件18處於較低檔位P11中。基底構件12包含較低檔定位表面150。然而,外連桿構件24可經構形以可與外殼110之外表面接觸以界定較低檔位P11。外殼110之外表面可包含較低檔定位表面150。
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低檔定位表面150提供於第一參考線RL1與第三參考線RL3之間。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低檔定位表面150經提供以更靠近第一參考線RL1而非第三參考線RL3。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低檔定位表面150提供於配置區域AR3中。然而,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低檔定位表面150可提供於第一參考線RL1與第三參考線RL3之間。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低檔定位表面150可經提供以更靠近第一參考線RL1而非第三參考線RL3。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低檔定位表面150可經提供以更靠近第三參考線RL3而非第一參考線RL1。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低檔定位表面150可提供於第一參考線RL1與第三參考線RL3之間的一中間位置處。
外連桿構件24可與鏈條導件18接觸以界定較高檔位P12。鏈條導件18包含經構形以可與外連桿構件24接觸以界定較高檔位P12之較高檔定位構件18C。在其中較高檔定位構件18C與外連桿構件24接觸之一狀態中,鏈條導件18處於較高檔位P12中。
較高檔定位構件18C附接至內導引構件18A及外導引構件18B之至少一者。較高檔定位構件18C包含與內導引構件18A及外導引構件18B之至少一者螺紋嚙合之一螺釘。然而,較高檔位P12可由其他結構界定。
如圖22中所見,例如,內連桿構件22可與基底構件12及外殼110之外表面之一者接觸以界定較高檔位P12。基底構件12及外殼110之外表面之一者可包含可與內連桿構件22接觸以界定較高檔位P12之一較高檔定位表面152。在修改例中,自鏈條導件18省略圖21中所繪示之較高檔定位構件18C。相反地,內連桿構件22可與基底構件12接觸以界定較高檔位P12。基底構件12包含較高檔定位表面152。然而,內連桿構件22可經構形以可與外殼110之外表面接觸以界定較高檔位P12。外殼110之外表面可包含較高檔定位表面152。
在修改例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高檔定位表面152提供於第二參考線RL2與第四參考線RL4之間。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兩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高檔定位表面152提供於第二參考線RL2與第四參考線RL4之間。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高檔定位表面152提供於提供於第一支樞軸PA1與第三支樞軸PA3之間的一空間外部。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高檔定位表面152經提供以更靠近第四參考線RL4而非第二參考線RL2。然而,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高檔定位表面152經提供以更靠近第二參考線RL2而非第四參考線RL4。在較低檔狀態及較高檔狀態之至少一者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較高檔定位表面152提供於第二參考線RL2與第四參考線RL4之間。
如圖23中所見,內導引構件18A包含一內導引板160。內導引板160包含具有一內周邊164之一開口162。內導引板160包含開口166、168及170。可自內導引板160省略開口166、168及170之至少一者。
如圖24中所見,內導引構件18A包含一環繞壁174。環繞壁174自開口162之內周邊164沿向外換檔方向D11及向內換檔方向D12之一者延伸。在第一實施例中,環繞壁174自開口162之內周邊164沿向內換檔方向D12延伸。然而,環繞壁174可經構形以視需要及/或視情況自開口162之內周邊164沿向外換檔方向D11延伸。
內導引板160具有經構形以可在內導引板160沿向外換檔方向D11導引鏈條C時與鏈條C接觸之一內導引表面176。環繞壁174相對於內導引表面176至少部分傾斜。在第一實施例中,環繞壁174相對於內導引表面176完全傾斜。然而,環繞壁174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相對於內導引表面176部分傾斜。
內導引板160之開口162至少部分提供於內導引表面176中。然而,開口162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提供於內導引表面176外部。
環繞壁174包含界定一額外開口178之一環形端174A。在第一實施例中,額外開口178小於內導引板160之開口162。然而,額外開口178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具有相同於內導引板160之開口162之面積之面積或可大於內導引板160之開口162。
在第一實施例中,環繞壁174與內導引板160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例如,藉由自一板材料衝壓加工來形成內導引板160及環繞壁174。然而,環繞壁174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為與內導引板160分離之一構件。
如圖25中所見,環繞壁174經提供以至少部分包圍開口162。在第一實施例中,環繞壁174經提供以完全包圍開口162。然而,環繞壁174可經提供以視需要及/或視情況部分包圍開口162。
如圖26中所見,環繞壁174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提供至內導引板160之內導引表面176且經構形以在其中鏈條C沿向外換檔方向D11移動之一向外換檔操作中推動鏈條C。 第二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27至圖36來描述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變速器210。除連桿構件22之耦合結構之外,自行車變速器210具有相同於自行車變速器10之結構及/或組態之結構及/或組態。因此,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功能之功能之元件將在此具有相同元件符號且為簡潔起見,在此將不再詳細描述及/或繪示。
如圖27及圖28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210包括基底構件12。自行車變速器210包括鏈條導件18。自行車變速器210包括連桿組結構20。自行車變速器210包括馬達單元34。
如圖29中所見,馬達單元34經組態以對第一連桿銷26施加旋轉力以使第一連桿銷26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旋轉。第一連桿構件22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鏈條導件18可樞轉地耦合至第一連桿構件22以回應於第一連桿構件22相對於基底構件12樞轉移動而相對於基底構件12移動。
如圖30中所見,輸出結構44耦合至第一連桿銷26以可圍繞第一支樞軸PA1相對於基底構件12旋轉。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包含一第一耦合部件252。第一連桿構件22包含一第二耦合部件254。第一耦合部件252與第二耦合部件254嚙合以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第一耦合部件252與第二耦合部件254嚙合以限制內連桿構件22與內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一者之間的一相對旋轉。
在第二實施例中,輸出結構44包含第一耦合部件252。第一耦合部件252與第二耦合部件254嚙合以將旋轉力自輸出結構44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然而,第一連桿銷26或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兩者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包含第一耦合部件252。第一耦合部件252可與第二耦合部件254嚙合以視需要及/或視情況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或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兩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
如圖31中所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一耦合部件252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第一輪廓256。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二耦合部件254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第二輪廓258。
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耦合部件252包含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260。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260構成第一輪廓256。扭矩傳輸輪廓256包含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260。第二耦合部件254包含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262。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262構成第二輪廓258。在其中第一耦合部件252與第二耦合部件254嚙合之一狀態中,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260可與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26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260可與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262接觸以限制第一連桿構件22與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之至少一者之間圍繞第一支樞軸PA1之一相對旋轉。
在第二實施例中,在其中第一耦合部件252與第二耦合部件254嚙合之狀態中,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260可與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26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輸出結構44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然而,至少一第一平坦表面260可經構形以可在其中第一耦合部件252與第二耦合部件254嚙合之狀態中視需要及/或視情況與至少一第二平坦表面26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第一連桿銷26或第一連桿銷26及輸出結構44兩者傳輸至第一連桿構件22。
第一耦合部件252包含兩個第一平坦表面260。第一平坦表面260之一者相對於第一支樞軸PA1提供於第一平坦表面260之另一者的一背面上。第二耦合部件254包含兩個第二平坦表面262。第二平坦表面262之一者相對於第一支樞軸PA1提供於第二平坦表面262之另一者的一背面上。第一平坦表面260經構形以面向第二平坦表面262且可與第二平坦表面262接觸。第一平坦表面260背向縱向軸LA1。第二平坦表面262面向縱向軸LA1。第二平坦表面262彼此間隔開。
如圖32中所見,第二耦合部件254包含至少一耦合部分254A。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二耦合部件254包含兩個耦合部分254A。耦合部分254A包含第二平坦表面262。耦合部分254A彼此間隔開。耦合部分254A自第一連桿臂22A沿第一支樞軸PA1之軸向方向D4延伸。
如圖30中所見,第一連桿構件22包含提供於第一連桿臂22A上之一耦合孔264。第一連桿銷26包含一額外耦合部件265。如圖33中所見,額外耦合部件265提供於耦合孔264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耦合孔264具有係一正圓之一內輪廓。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額外耦合部件265具有係一正圓之一外輪廓。然而,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耦合孔264及額外耦合部件265可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輪廓。
如圖30中所見,嚙合體66包含一第一嚙合孔270。套筒86包含第一嚙合孔270及第二嚙合部件88。第一連桿銷26包含一第一嚙合部件272。第一嚙合部件272提供於第一嚙合孔270中以將旋轉力自輸出結構44傳輸至第一連桿銷26。第一嚙合部件272提供於第一嚙合孔270中以限制第一連桿銷26與輸出結構44之間的一相對旋轉。
如圖31所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一嚙合部件272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外輪廓276。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一嚙合孔270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內輪廓278。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嚙合部件272之外輪廓276具有一多邊形形狀。第一嚙合孔270之內輪廓278具有一多邊形形狀。外輪廓276具有一實質上四邊形形狀。內輪廓278具有一實質上四邊形形狀。外輪廓276及內輪廓278經構形以使第一連桿銷26與輸出結構44一起圍繞第一支樞軸PA1旋轉。
第一嚙合部件272包含至少一外平坦表面280。第一嚙合孔270包含至少一內平坦表面282。在其中第一嚙合部件272提供於第一嚙合孔270中之一狀態中,至少一外平坦表面280可與至少一內平坦表面28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輸出齒輪G10 (參閱(例如)圖30)傳輸至第一連桿銷26。在其中第一嚙合部件272提供於第一嚙合孔270中之狀態中,至少一外平坦表面280可與至少一內平坦表面282接觸以限制輸出齒輪G10 (參閱(例如)圖30)與第一連桿銷26之間圍繞第一支樞軸PA1之一相對旋轉。
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嚙合部件272包含構成實質上四邊形形狀之四個外平坦表面280。第一嚙合孔270包含構成實質上四邊形形狀之四個內平坦表面282。外平坦表面280經構形以面向內平坦表面282且可與內平坦表面282接觸。外平坦表面280背向縱向軸LA1。內平坦表面282面向縱向軸LA1。第一嚙合孔270由第二平坦表面62界定。然而,第一嚙合部件272可包含除至少一外平坦表面280之外的結構。第一嚙合孔270可包含除至少一內平坦表面282之外的結構。
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嚙合部件272與第一嚙合孔270摩擦嚙合。第一嚙合部件272壓入配合於第一嚙合孔270中。然而,第一嚙合部件272與第一嚙合孔270之間的嚙合結構不限於諸如壓入配合之摩擦嚙合。第一嚙合部件272與第一嚙合孔270之間的嚙合結構可包含諸如一結合結構(例如一黏著劑)之其他結構。此外,第一嚙合孔270及第一嚙合部件272之形狀不限於一多邊形形狀。第一嚙合孔270及第一嚙合部件272之至少一者可具有諸如一圓形、一栓槽及一鋸齒形之另一輪廓。
如圖34中所見,第一連桿銷26延伸穿過第一嚙合孔270。套筒86延伸穿過第二嚙合孔90。第一端部分46A提供於第一嚙合孔270外部。第二端部分46B提供於第一嚙合孔270外部。
馬達單元34之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R2包含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包含第一嚙合孔270、第二嚙合孔90、蓋開口111A、第一外殼112之第一通孔112C及第二外殼114之第二通孔114C。第一嚙合孔270亦可指稱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70。然而,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之總數不限於5。
至少一連桿構件LM之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R3包含內連桿構件22具有之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包含耦合孔264及額外耦合孔65。耦合孔264亦可指稱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64。即,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包含一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64及65。然而,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之總數不限於2。
內連桿銷26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11、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及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內連桿銷26經構形以延伸穿過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及95、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70、90、111A、112C及114C及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64及65。內連桿銷26提供於沿內連桿支樞軸PA1對準之第一支撐孔94、第二支撐孔95、第一嚙合孔270及耦合孔264中。
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R1、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R2及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R3在自行車變速器210之一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11、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及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R31在自行車變速器210之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一內共軸A1上。
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及95、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70、90、111A、112C及114C及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64及65在自行車變速器210之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內共軸A1上。內共軸A1與內連桿支樞軸PA1重合。然而,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及95、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70、90、111A、112C及114C及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64及65之至少一者在自行車變速器210之組裝狀態中可自另一開口偏移。內共軸A1可自內連桿支樞軸PA1偏移。
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及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31之至少一者沿相對於內共軸A1之軸向方向D4安置於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與95之間。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R21沿相對於內共軸A1之軸向方向D4安置於該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64與65之間。
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70、90、111A、112C及114C沿相對於內共軸A1之軸向方向D4安置於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70、90、111A、112C及114C沿相對於內共軸A1之軸向方向D4安置於該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64與65之間。然而,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70、90、111A、112C及114C之至少一者可沿軸向方向D4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94與95之間的一空間外部。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70、90、111A、112C及114C之至少一者可沿軸向方向D4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264與65之間的一空間外部。
如圖28中所見,自行車變速器210進一步包括一保持器290。保持器290經構形以限制第一連桿銷26自基底構件12意外掉落。保持器290經構形以可釋離地附接至基底構件12。
如圖35中所見,基底構件12之第一支撐部件98A包含一插入開口12A及一凹槽12B。插入開口12A連接至第一支撐部件98A之第一孔98C之一內周邊表面。保持器290經構形以至少部分提供於插入開口12A及凹槽12B中。
保持器290包含一附接體292、一對附接臂293及一保持器體294。附接臂293自附接體292延伸。附接臂293經構形以固持基底構件12之一部件以將保持器290可釋離地耦合至基底構件12。在第二實施例中,附接臂293經構形以使基底構件12之第一襯套98B固持於附接臂293之間。
保持器體294自附接體292延伸。在其中保持器290附接至基底構件12之一狀態中,保持器體294部分提供於插入開口12A中。在其中保持器290附接至基底構件12之狀態中,保持器體294至少部分提供於第一支撐部件98A之第一孔98C中。
保持器290包含經構形以與基底構件12嚙合之一嚙合部件296。嚙合部件296自附接體292延伸。嚙合部件296經構形以彈性變形。
如圖36中所見,嚙合部件296經構形以與第一孔98C之一內周邊表面嚙合以限制保持器290自基底構件12意外掉落。因此,在其中保持器290附接至基底構件12之狀態中,保持器290限制第一連桿銷26自基底構件12之第一支撐孔94及第一孔98C意外掉落。然而,可視需要及/或視情況自自行車變速器210省略保持器290。此外,保持器290可應用於第一實施例之自行車變速器10。 修改例
在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套筒86之第二嚙合部件88具有係一正圓之額外外輪廓92。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管狀部件84之第二嚙合孔90具有係一正圓之額外內輪廓93。然而,如圖37中所見,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二嚙合部件88可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額外外輪廓392。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第二嚙合孔90可具有除一正圓之外的一額外內輪廓394。
在修改例中,第二嚙合部件88之額外外輪廓392具有一多邊形形狀。第二嚙合孔90之額外內輪廓394具有一多邊形形狀。第二嚙合部件88之額外外輪廓392具有六邊形形狀。第二嚙合孔90之額外內輪廓394具有六邊形形狀。第二嚙合部件88包含至少一額外外平坦表面380。第二嚙合孔90包含至少一額外內平坦表面382。至少一額外外平坦表面380可與至少一額外內平坦表面382接觸以將旋轉力自管狀部件84傳輸至套筒86。第二嚙合部件88包含構成六邊形形狀之六個額外外平坦表面380。第二嚙合孔90包含構成六邊形形狀之六個額外內平坦表面382。然而,第二嚙合部件88及第二嚙合孔90之至少一者可具有除一正圓及六邊形形狀之外的另一輪廓。
在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通信器132經組態以使用一有線通信來與其他裝置通信。然而,自行車變速器10可經組態以使用一無線通信或有線通信及無線通信兩者來與諸如操作裝置3之其他裝置通信。通信器132可經組態以使用無線通信或有線通信及無線通信兩者來與諸如操作裝置3之其他裝置通信。通信器132可包含經組態以與諸如操作裝置3之其他裝置無線通信之一無線通信器。在此一修改例中,例如,當沿第一支樞軸PA1觀看時,無線通信器可提供於配置區域AR3及/或第二區域AR2中。
在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自行車變速器10或210包含馬達單元34。然而,可自自行車變速器10或210省略馬達單元34。在此一修改例中,自行車變速器10或210可由諸如一波頓(Bowden)纜線之一機械纜線致動。
在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自行車變速器10或210經組態以電連接至安裝至自行車車架4之電源PS。然而,電源PS可直接安裝至自行車變速器10。在此一修改例中,自行車變速器10或210包含附接一電源PS之一電源附接部件。
自行車變速器10或210可包含諸如一發光二極體(LED)之一指示器。在此一修改例中,指示器經組態以指示與自行車2相關之資訊。與自行車2相關之資訊包含自行車變速器10或210之一通信狀態、電源PS之一剩餘電量及自行車變速器10或210之一檔位。
如圖38至圖43中所見,鏈條導件18可具有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中所繪示之形狀。如圖38中所見,例如,自行車變速器210之鏈條導件18包括一第一導引構件318A及一第二導引構件318B。第一導引構件318A係一內導引構件。第二導引構件318B係一外導引構件。因此,第一導引構件318A亦可指稱一內導引構件318A。第二導引構件318B亦可指稱一外導引構件318B。然而,第一導引構件318A可為一外導引構件。第二導引構件318B可為一內導引構件。第一導引構件318A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內導引構件18A之結構之結構。第二導引構件318B具有實質上相同於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外導引構件18B之結構之結構。在此修改例中,第二導引構件318B係與第一導引構件318A分離之一構件。然而,第二導引構件318B可與第一導引構件318A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
如圖39中所見,內導引板160亦可指稱一第一導引板160。因此,第一導引構件318A包含經構形以可與鏈條C接觸之第一導引板160。第二導引構件318B包含經構形以可與鏈條C接觸之一第二導引板322且與第一導引構件318A間隔開。第二導引板322沿一第一方向D81與第一導引板160間隔開。第一導引板160及第二導引板322界定其中提供鏈條C之一鏈條導件空間324。
如圖40中所見,第二導引構件318B包含一延伸部件326。延伸部件326自第二導引板322朝向第一導引板160延伸。延伸部件326自第二導引板322沿第一方向D81朝向第一導引板160延伸。第一導引構件318A包含自第一導引板160朝向第二導引板322延伸之一固定部件328。固定部件328自第一導引板160沿第一方向D81朝向第二導引板322延伸。延伸部件326經構形以固定至固定部件328。
延伸部件326包含一第一延伸部件330及一第二延伸部件332。第一延伸部件330與第二延伸部件332至少部分間隔開。第一延伸部件330沿不同於第一方向D81之一第二方向D82與第二延伸部件332至少部分間隔開。在此修改例中,第一延伸部件330沿垂直於第一方向D81之第二方向D82與第二延伸部件332部分間隔開。然而,第二方向D82可不垂直於第一方向D81。
第一延伸部件330包含一緊固孔330A。鏈條導件18進一步包括經構形以將延伸部件326固定至第一導引構件318A之一緊固件334A。緊固件334A延伸穿過緊固孔330A。類似地,第一延伸部件330包含一緊固孔330B。鏈條導件18進一步包括經構形以將延伸部件326固定至第一導引構件318A之一緊固件334B。緊固件334B延伸穿過緊固孔330B。緊固孔330A沿第二方向D82與緊固孔330B間隔開。緊固孔330A及330B之一總數不限於2。此外,代替緊固孔330A及330B或除緊固孔330A及330B之外,第二延伸部件332可包含一緊固孔330A。可自第一延伸部件330省略緊固孔330A及330B之至少一者。
固定部件328包含一額外緊固孔328A。額外緊固孔328A對應於緊固孔330A。緊固件334A延伸穿過額外緊固孔328A。類似地,固定部件328包含一額外緊固孔328B。額外緊固孔328B對應於緊固孔330B。緊固件334B延伸穿過額外緊固孔328B。額外緊固孔328A沿第二方向D82與額外緊固孔328B間隔開。額外緊固孔328A及328B之一總數不限於2。可自固定部件328省略額外緊固孔328A及328B之至少一者。
在本實施例中,緊固件334A及334B之各者包含一螺釘。緊固孔330A及330B之各者包含一螺紋孔。額外緊固孔328A及328B之各者包含一螺紋孔。緊固件334A經構形以螺紋嚙合於緊固孔330A及額外緊固孔328A中。緊固件334B經構形以螺紋嚙合於緊固孔330B及額外緊固孔328B中。
第一導引構件318A包含一額外固定部件336。第二導引構件318B包含一額外固定部件338。鏈條導件18包含一額外緊固件339。額外固定部件336使用額外緊固件339來固定至額外固定部件338。額外緊固件339包含一鉚釘。然而,額外緊固件339可包含諸如一螺釘之其他緊固件。
第一導引構件318A包含一第一耦合臂340及一第一額外耦合臂342。第一耦合臂340經構形以可樞轉地耦合至連桿組結構20之連桿構件24 (參閱(例如)圖39)。第一額外耦合臂342經構形以可樞轉地耦合至連桿組結構20之連桿構件24 (參閱(例如)圖39)。
第一耦合臂340自固定部件328遠離鏈條導件空間324延伸。第一額外耦合臂342自固定部件328遠離鏈條導件空間324延伸。
如圖41中所見,第一導引構件318A包含一第二耦合臂344及一第二額外耦合臂346。第二耦合臂344經構形以可樞轉地耦合至連桿組結構20之額外連桿構件22 (參閱(例如)圖39)。第二額外耦合臂346經構形以可樞轉地耦合至連桿組結構20之額外連桿構件22 (參閱(例如)圖39)。第二耦合臂344及第二額外耦合臂346自第二導引板322沿第一方向D81延伸。
如圖42中所見,第一延伸部件330具有一第一端部分350、一第二端部分352及定位於第一端部分350與第二端部分352之間的一第一中間部分354。第二延伸部件332具有一第三端部分356、一第四端部分358及定位於第三端部分356與第四端部分358之間的一第二中間部分360。
第一延伸部件330之第一中間部分354與第二延伸部件332之第二中間部分360間隔開。第一延伸部件330之第一中間部分354沿第二方向D82與第二延伸部件332之第二中間部分360間隔開。第一延伸部件330之第一端部分350耦合至第二導引板322。第二延伸部件332之第三端部分356耦合至第二導引板322。第一延伸部件330之第一端部分350沿第二方向D82與第二延伸部件332之第三端部分356間隔開。第一延伸部件330之第二端部分352耦合至第二延伸部件332之第四端部分358。
緊固孔330A安置於第一端部分350與第二端部分352之間以將第一延伸部件330固定至第一導引構件318A。緊固孔330B安置於第一端部分350與第二端部分352之間以將第一延伸部件330固定至第一導引構件318A。然而,緊固孔330A及330B可安置於另一位置中。
如圖43中所見,第一延伸部件330沿一第一延伸方向D91延伸。第二延伸部件332沿一第二延伸方向D92延伸。第一延伸方向D91不平行於第二延伸方向D92。第一中間部分354自第一端部分350沿第一延伸方向D91延伸至第二端部分352。第二中間部分360自第三端部分356沿第二延伸方向D92延伸至第四端部分358。第一延伸方向D91平行於第一方向D81。第二延伸方向D92相對於第一延伸方向D91及第一方向D81傾斜。
第二延伸部件332相對於鏈條C之一傳動方向D93安置於第一延伸部件330之一下游側上。鏈條C之傳動方向D93係鏈條C在踩踏期間通過鏈條導件空間324之一方向。傳動方向D93實質上平行於第二方向D82。
第一延伸部件330具有沿第二方向D82界定之一第一寬度W1。第二延伸部件332具有沿第二方向D82界定之一第二寬度W2。第一寬度W1不同於第二寬度W2。第一寬度W1大於第二寬度W2。然而,第一寬度W1可等於或小於第二寬度W2。
第一額外耦合臂342與第一耦合臂340間隔開。第一延伸部件330提供於第一耦合臂340與第一額外耦合臂342之間。第一額外耦合臂342沿第二方向D82與第一耦合臂340間隔開。第一延伸部件330沿第二方向D82提供於第一耦合臂340與第一額外耦合臂342之間。
第二導引構件318B包含由第二導引板322、第一延伸部件330及第二延伸部件332界定之一導引板開口362。第二導引板322、第一延伸部件330及第二延伸部件332經配置以包圍導引板開口362。如圖38及圖43中所見,第一耦合臂340提供於導引板開口362中。
在圖38至圖43所描繪之上述修改例中,延伸部件326與第二導引板322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固定部件328與第一導引板160一體提供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然而,延伸部件326可為與第二導引板322分離之一構件。延伸部件328可為與第一導引板160分離之一構件。第一導引構件318A及第二導引構件318B之結構可應用於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自行車變速器10及210之鏈條導件18。
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包括」及其衍生詞意欲為開放性術語,其特指存在所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此概念亦適用於類似含義之用語,例如術語「具有」、「包含」及其衍生詞。
以單數使用之術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元件」、「體」及「結構」可具有一單一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含義。
本申請案中所敘述之諸如「第一」及「第二」之序數僅為識別符,而不具有例如一特定順序及其類似者的任何其他含義。此外,例如,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不隱含存在「第二元件」,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不隱含存在「第一元件」。
除其中元件對具有彼此相同形狀或結構之組態之外,本文所使用之術語「…對」亦可涵蓋其中元件對具有彼此不同形狀或結構之組態。
術語「一」、「一或多個」及「至少一」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片語「…之至少一者」意謂一所要選項之「一或多者」。例如,若其選項之數目係2,則本發明中所使用之片語「…之至少一者」意謂「僅一單一選項」或「所有兩個選項」。又例如,若其選項之數目等於或大於3,則本發明中所使用之片語「…之至少一者」意謂「僅一單一選項」或「等於或大於兩個選項之任何組合」。例如,片語「A及B之至少一者」涵蓋(1)僅A、(2)僅B及(3) A及B兩者。片語「A、B及C之至少一者」涵蓋(1)僅A、(2)僅B、(3)僅C、(4) A及B兩者、(5) B及C兩者、(6) A及C兩者及(7)所有A、B及C。換言之,在本發明中,片語「A及B之至少一者」不意謂「A之至少一者及B之至少一者」。
最後,本文中所使用之諸如「實質上」、「約」及「大致」之程度術語意謂不致使最終結果顯著改變之經修飾術語之一合理偏差量。本申請案中所描述之所有數值可被解釋為包含諸如「實質上」、「約」及「大致」之術語。
顯而易見,可鑑於上述教示對本發明進行諸多修改及變動。因此,應瞭解,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依除本文中所具體描述之方式之外的方式實踐本發明。
2:自行車 2A:車身 2B:車座 2C:手把 3:操作裝置 4:操作裝置/自行車車架 4A:管狀部分 4B:座管 6:接線盒/安置緊固件 6A:外螺紋 8:鉗夾 8A:鉗夾開口 8B:中心軸 10:自行車變速器 12:基底構件 12A:插入開口 12B:凹槽 14:安裝孔 14A:螺紋孔 16:安裝表面 16A:彎曲表面 16B:參考平面 18:鏈條導件 18A:內導引構件 18B:外導引構件 18C:較高檔定位構件 19:偏置構件 20:連桿組結構 22:第一連桿構件/內連桿構件 22A:第一連桿臂 22B:第一額外連桿臂 22C:中間板 24:第二連桿構件/外連桿構件 26:第一連桿銷/內連桿銷 28:第二連桿銷/外連桿銷 28A:外螺紋部件 30:第三連桿銷 32:第四連桿銷 34:馬達單元 35:馬達 35A:輸出軸件 36:自行車齒輪結構 38:齒輪 40:正齒輪 42:旋轉力傳輸路徑 44:輸出結構 46:銷體 46A:第二端部分 46B:第一端部分 46C:中間部分 48:工具嚙合輪廓 50:工具嚙合孔 52:平坦內表面 53:第一耦合部件 54:第二耦合部件 56:第一輪廓/扭矩傳輸輪廓 58:第二輪廓 60:第一平坦表面 62:第二平坦表面 64:耦合孔/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65:額外耦合孔/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66:嚙合體 68:齒輪部分 70:第一嚙合孔/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72:第一嚙合部件 76:外輪廓 78:內輪廓 80:外平坦表面 82:內平坦表面 84:管狀部件 86:套筒 88:第二嚙合部件 90:第二嚙合孔/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92:額外外輪廓 93:額外內輪廓 94:第一支撐孔/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95:第二支撐孔/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96:基體 98:第一支撐體 98A:第一支撐部件 98B:第一襯套 98C:第一孔 100:第二支撐體 100A:第二支撐部件 100B:第二襯套 100C:第二孔 102: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103: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104:第三支撐體 105:第四支撐體 106: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107:銷支撐部件 108: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109:支撐銷/第二銷 109A:第二銷端 109B:第二對置銷端 109C:支撐襯套 109D:支撐襯套 109E:孔 109F:孔 110:外殼 111:蓋 111A:蓋開口/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112:第一外殼 112A:容納空間 112B:第一外殼支撐部件 112C:第一通孔/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112D:連接器孔 114:第二外殼 114B:第二外殼支撐部件 114C:第二通孔/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115:第三外殼 116:齒輪支撐結構 122:第一銷 122A:第一銷端 122B:第一對置銷端 128:第四銷 128A:第四銷端 128B:第四對置銷端 128C:支撐襯套 128D:支撐襯套 130:馬達驅動器 132:通信器 134:電路板 135:系統匯流排 136:連接器 137:連接器蓋 137A:纜線開口 138:旋轉感測器 140:感測器目標 150:較低檔定位表面 152:較高檔定位表面 160:內導引板/第一導引板 162:開口 164:內周邊 166:開口 168:開口 170:開口 174:環繞壁 174A:環形端 176:內導引表面 178:額外開口 210:自行車變速器 252:第一耦合部件 254:第二耦合部件 254A:耦合部分 256:第一輪廓/扭矩傳輸輪廓 258:第二輪廓 260:第一平坦表面 262:第二平坦表面 264:耦合孔/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265:額外耦合部件 270:第一嚙合孔/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272:第一嚙合部件 276:外輪廓 278:內輪廓 280:外平坦表面 282:內平坦表面 290:保持器 292:附接體 293:附接臂 294:保持器體 296:嚙合部件 318A:第一導引構件/內導引構件 318B:第二導引構件/外導引構件 322:第二導引板 324:鏈條導件空間 326:延伸部件 328:固定部件 328A:額外緊固孔 328B:額外緊固孔 330:第一延伸部件 330A:緊固孔 330B:緊固孔 332:第二延伸部件 334A:緊固件 334B:緊固件 336:額外固定部件 338:額外固定部件 339:額外緊固件 340:第一耦合臂 342:第一額外耦合臂 344:第二耦合臂 346:第二額外耦合臂 350:第一端部分 352:第二端部分 354:第一中間部分 356:第三端部分 358:第四端部分 360:第二中間部分 362:導引板開口 380:額外外平坦表面 382:額外內平坦表面 392:額外外輪廓 394:額外內輪廓 A1:內共軸 A2:外共軸 AR1:第一區域 AR2:第二區域 AR3:配置區域 C:鏈條 CA1:中心軸 CR:曲柄 CS1:升檔信號 CS2:降檔信號 D2:參考方向 D3:縱向方向 D4:軸向方向 D5:突出方向 D6:軸向方向 D7:突出方向 D11:向外換檔方向 D12:向內換檔方向 D81:第一方向 D82:第二方向 D91:第一延伸方向 D92:第二延伸方向 D93:傳動方向 DM11:第一外徑 DM12:第二外徑 DM24:外徑 DM25:外徑 DM26:外徑 DM27:外徑 DT:傳動系統 EC1:電纜 EC2:電纜 F1:第一緊固件 F3:第三緊固件 F5:緊固件 F21:第二緊固件 F22:第二緊固件 FS:前鏈輪總成 G1:輸入齒輪 G2:第一齒輪 G3:第一額外齒輪 G4:第三傳動齒輪/第二齒輪 G5:第一額外傳動齒輪/第二額外齒輪 G6:第一傳動齒輪/第三齒輪 G7:第二傳動齒輪 G8:感測器齒輪 G9:齒輪 G10:輸出齒輪 G11:扇形齒輪 G41:附接孔 G56:嚙合部分 GA2:第一齒輪軸 GA4:第二齒輪軸 GA6:第三齒輪軸 GA8:第四齒輪軸 L1:第一長度 L2:第二長度 LA1:縱向軸 LM:連桿構件 LP:連桿銷 P11:較低檔位 P12:較高檔位 PA:連桿支樞軸 PA1:第一支樞軸/內連桿支樞軸 PA2:第二支樞軸/外連桿支樞軸 PA3:第三支樞軸 PA4:第四支樞軸 PS:電源/電源供應器 R1: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 R2: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 R3: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 R11: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R12: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R21: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R22: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R31: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R32: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RA1:第一旋轉軸 RA2:第二旋轉軸 RA3:第三旋轉軸 RD:自行車變速器 RL1:第一參考線 RL2:第二參考線 RL3:第三參考線 RL4:第四參考線 RS:後鏈輪總成 S1:第一支撐件 S2:第二支撐件 S3:第三支撐件 S4:第四支撐件 S5:第五支撐件 S11:第一支撐孔 S12:第一支撐孔 S31:第三支撐孔 S41:第四支撐孔 S51:第五支撐孔 SA1:第一分離區域 SA2:第二分離區域 TD:扭矩二極體 TD1:第一軸件/第三銷 TD2:第二軸件 TD3:外殼體 TD4:齒輪支撐孔 TD11:第三銷端 TD12:第三對置銷端 TD13:支撐襯套 TD21:銷端 TD22:對置銷端 TD23:支撐襯套 TD31:外殼體本體 TD32:齒輪支撐部件 TD33:固定部件 TD34:固定孔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將藉由參考結合附圖考量之以下詳細描述來輕易獲得本發明及其諸多伴隨優點之一更完全理解且較佳理解本發明及其諸多伴隨優點。
圖1係包含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變速器之一自行車之一側視圖。
圖2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側視圖。
圖3係沿圖6之線III-III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4係沿圖3之線IV-IV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5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前視圖。
圖6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透視圖。
圖7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後視圖。
圖8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馬達單元及一連桿構件之一透視圖。
圖9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馬達單元及連桿構件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10係沿圖3之線X-X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11係沿圖3之線XI-XI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12係沿圖3之線XII-XII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13係沿圖3之線XIII-XIII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14係沿圖5之線XIV-XIV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15係圖9中所繪示之馬達單元之一齒輪結構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16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馬達單元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17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18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19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示意性方塊圖。
圖20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透視橫截面圖。
圖21係沿圖18之線XXI-XXI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22係根據一修改例之一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23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透視圖。
圖24係沿圖2之線XXIV-XXIV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25係圖2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部分視圖。
圖26係根據一修改例之一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27係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自行車變速器之一側視圖。
圖28係圖27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透視圖。
圖29係圖27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前視圖。
圖30係圖27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馬達單元及連桿構件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31係沿圖34之線XXXI-XXXI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32係圖27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連桿構件之一部分透視圖。
圖33係沿圖34之線XXXIII-XXXIII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34係沿圖28之線XXXIV-XXXIV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35係圖27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36係沿圖28之線XXXVI-XXXVI取得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37係根據一修改例之一自行車變速器之一橫截面圖。
圖38係根據一修改例之一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透視圖。
圖39係圖38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側視圖。
圖40係圖38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鏈條導件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41係圖38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鏈條導件之一第一導引構件之一透視圖。
圖42係圖38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鏈條導件之一第二導引構件之一部分透視圖。
圖43係圖38中所繪示之自行車變速器之鏈條導件之一平面圖。
10:自行車變速器
12:基底構件
14:安裝孔
16:安裝表面
18:鏈條導件
18A:內導引構件
18B:外導引構件
20:連桿組結構
22:第一連桿構件/內連桿構件
24:第二連桿構件/外連桿構件
26:第一連桿銷/內連桿銷
28:第二連桿銷/外連桿銷
30:第三連桿銷
32:第四連桿銷
34:馬達單元
98:第一支撐體
100:第二支撐體
110:外殼
112B:第一外殼支撐部件
114:第二外殼
114B:第二外殼支撐部件
115:第三外殼
C:鏈條
D11:向外換檔方向
D12:向內換檔方向
LM:連桿構件
LP:連桿銷
P11:較低檔位
P12:較高檔位
PA:連桿支樞軸
PA1:第一支樞軸/內連桿支樞軸
PA2:第二支樞軸/外連桿支樞軸
PA3:第三支樞軸
PA4:第四支樞軸
SA1:第一分離區域
SA2:第二分離區域

Claims (27)

  1. 一種自行車變速器,其包括: 一基底構件,其具有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 一鏈條導件,其可相對於該基底構件自一較低檔位移動至一較高檔位以使一鏈條沿一向外換檔方向移動,該鏈條導件可相對於該基底構件自該較高檔位移動至該較低檔位以使該鏈條沿一向內換檔方向移動,該向內換檔方向係該向外換檔方向之一相反方向; 一馬達單元,其具有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及 一連桿組結構,其包括: 至少一連桿構件,其經構形以將該鏈條導件可移動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具有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及 至少一連桿銷,其經構形以圍繞至少一連桿支樞軸將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 該至少一連桿銷之一者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在該自行車變速器之一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
  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包含一內連桿構件, 該至少一連桿支樞軸包含一內連桿支樞軸, 該至少一連桿銷包含經構形以圍繞該內連桿支樞軸將該內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之一內連桿銷, 該基底構件之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該馬達單元之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該至少一連桿構件之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該內連桿構件具有之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且 該內連桿銷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在該自行車變速器之一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一內共軸上。
  5.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一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且 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之至少一者沿相對於該內共軸之一軸向方向安置於該對第一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
  6.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一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且 該至少一第二內連桿銷接納開口沿相對於該內共軸之一軸向方向安置於該對第三內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
  7.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連桿構件包含一外連桿構件, 該至少一連桿支樞軸包含一外連桿支樞軸, 該至少一連桿銷包含經構形以圍繞該外連桿支樞軸將該外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之一外連桿銷, 該基底構件之該至少一第一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該馬達單元之該至少一第二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該至少一連桿構件之該至少一第三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該外連桿構件具有之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且 該外連桿銷經構形以延伸穿過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
  8. 如請求項7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在該自行車變速器之一組裝狀態中彼此共軸地提供於一外共軸上。
  9. 如請求項8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一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且 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及該至少一第三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之至少一者沿相對於該外共軸之一軸向方向安置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
  10. 如請求項8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至少一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包含一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且 該至少一第二外連桿銷接納開口沿相對於該外共軸之一軸向方向安置於界定於該對第一外連桿銷接納開口之間的一空間外部。
  11.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馬達單元經組態以對該至少一連桿銷施加旋轉力以旋轉該至少一連桿銷且使至少一連桿構件圍繞至少一連桿支樞軸相對於該基底構件樞轉。
  1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馬達單元包含耦合至該至少一連桿銷以可圍繞該至少一連桿支樞軸相對於該基底構件旋轉之一輸出結構。
  13. 一種自行車變速器,其包括: 一基底構件; 一鏈條導件,其可相對於該基底構件移動; 一馬達單元,其經組態以使該鏈條導件相對於該基底構件移動;及 一連桿組結構,其經構形以將該鏈條導件可移動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連桿組結構包括: 一連桿構件;及 一連桿銷,其經構形以圍繞一連桿支樞軸將該連桿構件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 該基底構件、該馬達單元及該連桿構件經提供以在沿該連桿支樞軸觀看時在複數個分離區域中彼此至少部分重疊。
  14. 一種用於一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其包括: 一銷體,其包含一第一端部分、一第二端部分及沿相對於該連桿銷之一縱向軸之一縱向方向延伸於該第一端部分與該第二端部分之間的一中間部分; 一工具嚙合輪廓,其經構形以與用於旋轉該連桿銷之一工具嚙合且提供至該第一端部分、該第二端部分及該中間部分之至少一者;及 一扭矩傳輸輪廓,其經構形以將該連桿銷之旋轉力傳輸至該自行車變速器之一連桿構件且提供至該第一端部分、該第二端部分及該中間部分之至少一者。
  15. 如請求項14之連桿銷,其中 該扭矩傳輸輪廓具有一多邊形形狀。
  16. 如請求項14之連桿銷,其中 該扭矩傳輸輪廓具有六邊形形狀。
  17. 如請求項14之連桿銷,其中 該扭矩傳輸輪廓包含至少一平坦第一表面。
  18. 如請求項14之連桿銷,其中 該工具嚙合輪廓具有一多邊形形狀。
  19. 如請求項14之連桿銷,其中 該工具嚙合輪廓具有六邊形形狀。
  20. 如請求項14之連桿銷,其中 該工具嚙合輪廓包含至少一平坦內表面。
  21. 如請求項14之連桿銷,其中 該工具嚙合輪廓提供於該第一端處, 該第一端具有一第一外徑, 該第二端具有一第二外徑,且 該第一外徑大於該第二外徑。
  22. 如請求項14之連桿銷,其中 該扭矩傳輸輪廓更靠近該第一端而非該第二端。
  23. 一種自行車變速器,其包括: 一基底構件; 一鏈條導件,其可相對於該基底構件移動; 一連桿組結構,其經構形以將該鏈條導件可移動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該連桿組結構包括: 一第一連桿構件,其圍繞一第一支樞軸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及 一第二連桿構件,其圍繞一第二支樞軸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基底構件,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一第一參考線延伸穿過該第一支樞軸及該第二支樞軸以建立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之間的一邊界; 一馬達單元,其經組態以使該鏈條導件相對於該基底構件移動,該馬達單元包括: 一馬達,其經組態以產生旋轉力;及 一齒輪結構,其包含經構形以將該旋轉力傳輸至該鏈條導件及該連桿組結構之至少一者的複數個齒輪,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鏈條導件相對於該第一參考線提供於該第一區域中,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馬達及該齒輪結構之至少一者至少部分提供於該第一區域中。
  24.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第一連桿構件圍繞一第三支樞軸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鏈條導件, 該第二連桿構件圍繞一第四支樞軸可樞轉地耦合至該鏈條導件, 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一第二參考線延伸穿過該第二支樞軸及該第四支樞軸, 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一第三參考線延伸穿過該第三支樞軸及該第四支樞軸, 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一第四參考線延伸穿過該第一支樞軸及該第三支樞軸,且 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齒輪結構至少部分提供於由該第一參考線、該第二參考線、該第三參考線及該第四參考線包圍之一配置區域中。
  25.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變速器,其進一步包括 一旋轉感測器,其中 該複數個齒輪包含在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至少部分提供於該第一區域中之一感測器齒輪,且 該旋轉感測器經組態以感測該感測器齒輪之一旋轉位置。
  26. 如請求項25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該感測器齒輪提供於自該馬達提供至該鏈條導件及該連桿組之該至少一者的一旋轉力傳輸路徑上。
  27. 如請求項23之自行車變速器,其中 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複數個齒輪之至少一齒輪至少部分提供於該第一區域中,且 當沿該第一支樞軸觀看時,該馬達完全提供於該第二區域中。
TW110122866A 2020-06-30 2021-06-23 自行車變速器及用於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 TW2022024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16,119 US11697474B2 (en) 2020-06-30 2020-06-30 Bicycle derailleur and link pin for bicycle derailleur
US16/916,119 2020-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2404A true TW202202404A (zh) 2022-01-16

Family

ID=78827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866A TW202202404A (zh) 2020-06-30 2021-06-23 自行車變速器及用於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7474B2 (zh)
CN (1) CN113859422B (zh)
DE (1) DE102021204323A1 (zh)
TW (1) TW2022024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800009245A1 (it) * 2018-10-08 2020-04-08 Campagnolo Srl Cambio di bicicletta ad elevata precisione di comando e metodo per effettuare una cambiata in un cambio di bicicletta
IT202100024725A1 (it) * 2021-09-28 2023-03-28 Campagnolo Srl Equipaggiamento di bicicletta dotato di unita’ di alimentazione elettrica
DE102022209733A1 (de) 2022-09-16 2024-03-21 Shimano Inc. Fahrradumwerfer
US11794856B2 (en) * 2023-02-14 2023-10-24 Hazem Nihad Hamed Front derailleur electrical actu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7588A (en) * 1954-03-23 1957-07-02 Stewart Warner Corp Two-speed speedometer drive
FR2507993A1 (fr) * 1981-06-17 1982-12-24 Huret & Fils Mecanisme de derailleur pour bicyclette
JPS58200719A (ja) * 1982-05-19 1983-11-22 小林 昌志 トイレツトペ−パロ−ル及びその製造法
US4522570A (en) * 1983-07-11 1985-06-11 Schartz Charles O Peristaltic pump apparatus
JPS60234090A (ja) 1984-05-01 1985-11-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部品の自転車フレ−ムへの取付構造
US4736929A (en) * 1986-06-30 1988-04-12 Warn Industries, Inc. Winch having split housing and drive components
US4954859A (en) * 1988-01-28 1990-09-04 Asahi Kogaku Kogyo K.K. Motor driven camera
US5056186A (en) * 1990-10-02 1991-10-15 Jiam Fa Weng Cleaner
US5716297A (en) * 1993-09-13 1998-02-10 Fichtel & Sachs Ag Derailleur arrangement for bicycles
US7025698B2 (en) * 2000-01-20 2006-04-11 Christopher Alan Wickliffe Front derailleur with annular chain guide, bicy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IT1320581B1 (it) 2000-08-03 2003-12-10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anteriore di bicicletta con motore elettrico di comando e riduttore ad ingranaggi.
JP4282889B2 (ja) 2000-10-13 2009-06-24 Ntn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IT1321071B1 (it) * 2000-11-17 2003-12-30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attuatore per un deragliatore di bicicletta, con giunto di collegamento all'albero condotto.
JP4009429B2 (ja) 2001-03-08 2007-11-14 Ntn株式会社 逆入力防止クラッチ
US20030108384A1 (en) * 2001-12-07 2003-06-12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olygonal interface between driving and driven components
US6740003B2 (en) * 2002-05-02 2004-05-25 Shiman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US6945888B2 (en) * 2002-11-21 2005-09-20 Shimano, Inc. Combined analog and digital derailleur posi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023411B2 (ja) * 2003-07-18 2007-12-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5091826A (ja) * 2003-09-18 2005-04-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機構、およびウォームギア組の製造方法
EP1681412A4 (en) * 2003-10-10 2012-06-27 Shanghai Buddy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NIC CODE LOCK INPUT DEVICE, INPUT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7290458B2 (en) * 2004-02-24 2007-11-06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with a motor disposed within a linkage mechanism
US7331890B2 (en) * 2004-02-26 2008-02-19 Shimano Inc. Motorized front derailleur mounting member
US6979009B2 (en) * 2004-02-26 2005-12-27 Shimano Inc. Motorized bicycle derailleur assembly
US7341532B2 (en) 2004-02-27 2008-03-11 Shimano Inc. Electric derailleur motor unit
US7291079B2 (en) * 2004-02-26 2007-11-06 Shimano Inc. Motorized front derailleur assembly with saver arrangement
US20050197222A1 (en) 2004-03-08 2005-09-08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motor unit assembly
US7306531B2 (en) 2004-04-23 2007-12-11 Shimano Inc. Electric bicycle derailleur
EP1602572A1 (en) * 2004-06-04 2005-12-07 Campagnolo S.R.L. Chain guide for the front derailleur of a bicycle
JP4541081B2 (ja) 2004-09-17 2010-09-08 Ntn株式会社 座席シート
JP2006137206A (ja) * 2004-11-10 2006-06-01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電装部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転車用ディレーラ
JP2006219029A (ja) * 2005-02-10 2006-08-24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電動駆動装置
US7503863B2 (en) 2005-02-18 2009-03-17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motor unit assembly
US7442136B2 (en) * 2005-02-18 2008-10-28 Shimano Inc. Motorized bicycle derailleur assembly
JP4065286B2 (ja) * 2005-08-09 2008-03-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電動ディレーラ
JP2007203954A (ja) * 2006-02-03 2007-08-16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ディレーラ
US7704173B2 (en) * 2006-02-08 2010-04-27 Shimano Inc. Motorized bicycle derailleur assembly
US8066597B2 (en) * 2007-03-15 2011-11-29 Shimano, Inc. Electrically operated derailleur with force overload protection
US7914407B2 (en) * 2007-05-29 2011-03-29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assembly
US7942768B2 (en) * 2008-01-28 2011-05-17 Shimano, Inc. Electrically operated derailleur that re-engages a disengaged derailleur force overload clutch
US7805268B2 (en) * 2008-02-20 2010-09-28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calibration device
US7892122B2 (en) * 2008-02-22 2011-02-22 Shimano, Inc. Electrically operated derailleur with a power storing mechanism
US7761212B2 (en) * 2008-03-24 2010-07-20 Shiman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070698B2 (en) * 2008-04-16 2011-12-06 Weighte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Massage device with a shaf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E102010011391A1 (de) 2010-03-12 2011-09-15 Sram Deutschland Gmbh Seilzug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Fahrrad-Kettenwerfer
US8678962B2 (en) * 2010-12-15 2014-03-25 Sram, Llc Bicycle derailleur and method
US8678963B2 (en) 2011-09-21 2014-03-25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9776685B2 (en) 2011-11-24 2017-10-03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US8979683B2 (en) * 2012-01-31 2015-03-17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actuator unit
IN2014DN06109A (zh) 2012-02-06 2015-08-14 Rotor Componentes Tecnológicos S L
TWM452134U (zh) 2012-08-09 2013-05-01 Giant Mfg Co Ltd 變速器
EP2716927B1 (en) * 2012-10-02 2016-03-09 Fico Mirrors, S.A. Clutch suitable for vehicles' powered mirrors
US9303763B2 (en) * 2012-12-10 2016-04-05 Shimano, Inc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8974331B2 (en) * 2012-12-10 2015-03-10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US9890838B2 (en) 2012-10-18 2018-02-13 Sram, Llc Front gear changer
JP2014091384A (ja) * 2012-11-01 2014-05-19 Shimano Inc 自転車変速機駆動用モータユニット
US9726283B2 (en) 2012-11-07 2017-08-08 Shimano Inc. Electric front derailleur
US8888620B2 (en) 2012-12-05 2014-11-18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US8864611B2 (en) * 2012-12-05 2014-10-21 Shimano Inc. Front derailleur
ITMI20130299A1 (it) * 2013-02-28 2014-08-29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di bicicletta, particolarmente deragliatore anteriore, ad affidabilità migliorata
US9555856B2 (en) * 2013-03-25 2017-01-31 Shimano Inc. Electric front derailleur
JP2014213705A (ja) 2013-04-25 2014-11-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のディレーラ
US9156524B2 (en) * 2013-09-30 2015-10-13 Shimano Inc. Derailleur
JP2015016791A (ja) 2013-07-11 2015-01-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フロントディレーラ
JP2015016792A (ja) 2013-07-11 2015-01-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フロントディレーラ
US9248885B2 (en) * 2013-09-30 2016-02-02 Shimano Inc. Derailleur
ITMI20131641A1 (it) 2013-10-04 2015-04-05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arresto dello spostamento laterale di una catena di bicicletta
ITMI20131825A1 (it) * 2013-11-04 2015-05-05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ad azionamento motorizzato per un cambio di bicicletta
TWI518001B (zh) 2013-11-26 2016-01-21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ic rear guide
CN104773256B (zh) 2014-01-14 2017-10-03 株式会社岛野 前拨链器
CN104843137B (zh) 2014-02-18 2017-04-19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后导链器
US9341237B2 (en) * 2014-03-12 2016-05-17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connecting link
US9085340B1 (en) * 2014-03-14 2015-07-21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onic front derailleur
US9334017B2 (en) * 2014-03-14 2016-05-10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onic rear derailleur
US9555857B2 (en) * 2014-06-04 2017-01-31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US10370060B2 (en) 2015-10-30 2019-08-06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al component assembly
US9616970B2 (en) * 2015-07-03 2017-04-11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DE102015010311A1 (de) 2015-08-06 2017-02-09 Sram Deutschland Gmbh Vordere Umwerfereinrichtung für eine Fahrradkettenschaltung
US9873482B2 (en) 2015-10-09 2018-01-23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CN107042867B (zh) 2016-02-05 2020-10-09 禧玛诺(新)私人有限公司 自行车前拨链器
US9714067B1 (en) * 2016-02-29 2017-07-25 Shimano Inc. Bicycle chain device
US9809276B2 (en) * 2016-02-29 2017-11-07 Shimano Inc. Electric bicycle derailleur control system
US9950769B2 (en) * 2016-05-20 2018-04-24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ic front derailleur
ITUA20163996A1 (it) * 2016-05-31 2017-12-01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elettrico di bicicletta
CN106184597A (zh) 2016-08-02 2016-12-07 兰溪轮峰车料有限公司 具有可连续多档位变换的后拨链器
IT201600128989A1 (it) * 2016-12-20 2018-06-20 Campagnolo Srl Deragliatore posteriore di bicicletta
US10131404B2 (en) * 2017-02-09 2018-11-20 Shimano Inc.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TWI611979B (zh) 2017-05-26 2018-01-21 天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電動後撥鏈器
US10343748B2 (en) * 2017-07-19 2019-07-09 Th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onic rear derailleur for bicycle
US10227107B1 (en) * 2018-09-07 2019-03-12 Radia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hain lift and derailleur hold tool for bicycles
TWI723397B (zh) 2019-03-19 2021-04-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變速器
TWI752306B (zh) * 2019-03-20 2022-01-1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變速器
US11192607B2 (en) * 2019-05-30 2021-12-07 Shimano Inc. Electric front derailleu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204323A1 (de) 2021-12-30
US20210403124A1 (en) 2021-12-30
US11697474B2 (en) 2023-07-11
CN113859422B (zh) 2023-06-16
CN113859422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02404A (zh) 自行車變速器及用於自行車變速器之連桿銷
TW202202400A (zh) 自行車變速器、自行車齒輪結構、自行車馬達單元、及前變速器
US10894574B2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US9005059B2 (en) Rear derailleur
CN109591952B (zh) 自行车后拨链器
TW202202402A (zh) 前變速器及自行車變速器之鏈條導引件
JP6370736B2 (ja) 自転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を備える自転車
JP3568123B2 (ja) 自転車リアディレーラのケージ板調節機構
US9303763B2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CN1821014B (zh) 机动自行车拨链器组件
US8974331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US20200247502A1 (en) Drive unit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drive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and battery unit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6276227B1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20140148287A1 (en) Front derailleur
US20220204135A1 (en) Rear derailleur
US20220204134A1 (en) Rear derailleur
US20220081065A1 (en) Bicycle derailleur
TWI691432B (zh) 自行車傳動設備及自行車驅動單元
CN111284468A (zh) 一种用于车辆电子驻车系统的紧凑型执行器
CN100335362C (zh) 操纵自行车换档控制装置的方法
US11981398B2 (en) Bicycle derailleur
TW201834925A (zh) 自行車撥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