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2318A - 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 - Google Patents
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02318A TW202202318A TW109131267A TW109131267A TW202202318A TW 202202318 A TW202202318 A TW 202202318A TW 109131267 A TW109131267 A TW 109131267A TW 109131267 A TW109131267 A TW 109131267A TW 202202318 A TW202202318 A TW 20220231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clined surface
- end wall
- axial end
- air hole
- adjac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S—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N GENERAL; STRUCTURES BUILT-UP FROM SUCH ELEMENTS, IN GENERAL
- F16S5/00—Other constructional members not restricted to an application fu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B33Y40/20—Post-treatment, e.g. curing, coating or polis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60—Treatment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after build-up
- B22F10/68—Cleaning or was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2999/00—Aspects linked to processes or compositions used in powder metallurg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10—Sintering only
- B22F3/11—Making porous workpieces or articles
- B22F3/1103—Making porous workpieces or articles with particula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5/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shape of the produc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所提出的單體結構係設計成縮短冗長且繁複的列印後製程的時間,在列印後製程中以吹動空氣流而將未使用的粉末或樹脂從積層製造的零件移除。所設計的單體結構是一種三維排氣結構,其包括複數個單體排列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係彼此正交。每個單體係以一外殼壁形成一中空的結構,其包括第一氣孔、第二氣孔及第三氣孔,第一氣孔朝向相鄰的單體的第一氣孔開設,第二氣孔朝向相鄰的單體的第二氣孔開設,第三氣孔朝向相鄰的單體的第三氣孔開設。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積層製造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
積層製造(三維列印技術)是一種快速成型的技術,其係將三維的模型切割成若干個平面層,然後逐層地將材料依照每個平面層希望成型的位置進行加工並與已完成加工的前一層之材料做結合,如此逐層堆積最後完成三維的結構。
積層製造的加工方式可以視不同的材料來決定,例如SLA立體光固化成型技術是用於使液態光敏樹脂逐層固化,FDM容積成型技術是將熔融後的材料逐層噴塗冷卻,3DP三維粉末黏接技術與SLS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則是對敷設在基台上的粉末噴灑黏膠物質或以雷射光束進行燒結,在對一層的粉末材料完成加工固化後,基台下降並且在前一層的粉末上再重新敷設一層新的粉末,再對該層新的粉末進行加工,如此逐層堆積而完成三維產品。
對於上述使用粉末的加工技術,產品在整體加工完成,須將粉末從產品的周圍及內部清除,而現有三維產品的結構多半是封閉性或半封閉性的結構,如圖1所示的現有三維積層結構的單體,其只在一個方向上形成通孔,此種封閉或半封閉的結構會導致粉末不容易從產品內部移除,而容易殘留在產品內,會造成加工程序及成本的負擔,也會導致品管上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整體結構為開放式,在三個正交的方向上都設置氣孔而形成彼此交錯配置的氣體流道,如此在三維產品完成積層製造後,可以使氣流導入產品的內部,而將未被加工固化或燒結的粉末從產品的內部帶出,避免粉末材料殘留在產品的內部。
本發明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一實施例包括複數個單體,該等單體在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以及一第三方向上彼此堆疊排列,第一方向、第二方向與第三方向係彼此正交,在第一方向上相鄰的該等單體間具有一第一間隙,在第二方向上相鄰的該等單體間具有一第二間隙,在第三方向上相鄰的該等單體係彼此鄰接。每個單體由一殼體壁構成一中空結構,殼體壁包括第一氣孔、第二氣孔以及第三氣孔,第一氣孔係朝第一方向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單體的第一氣孔,第二氣孔係朝第二方向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單體的第二氣孔,第三氣孔係朝第三方向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單體的第三氣孔。
在另一實施例中,殼體壁更包括一第一軸向端壁、一第二軸向端壁以及一外周壁,第一軸向端壁與第二軸向端壁係相對設置且外周壁連接第一軸向端壁以及第二軸向端壁,每個單體的第一軸向端壁連接於在第三方向上相鄰堆疊的單體的第二軸向端壁,每個單體的外周壁在第一方向與相鄰的單體的外周壁具有上述第一間隙,且每個單體的外周壁在第二方向上係與相鄰的單體的外周壁具有上述第二間隙。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氣孔與第二氣孔設置在外周壁,第三氣孔設置在第一軸向端壁與第二軸向端壁。
在另一實施例中,外周壁包括複數個連接面、複數個第一相對面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面,該等連接面、該等第一相對面及該等第二相對面係以第三方向為軸心交錯排列,該等第一相對面係朝向第一方向,該等第二相對面係朝向第二方向,每個連接面的相對兩側邊係分別鄰接於第一相對面與第二相對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氣孔設置在第一相對面,第二氣孔設置在第二相對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每個單體的連接面係連接於相鄰單體的連接面,每個單體的第一相對面於第一方向上與相鄰的單體的第一相對面之間具有第一間隙,每個單體的第二相對面於第二方向上與相鄰的單體的第二相對面之間具有第二間隙。
在另一實施例中,每個單體的第一相對面係與以連接面相互連接的另一相鄰單體的第二相對面鄰接。
在另一實施例中,每個單體的該第一相對面係與沿第三方向相鄰堆疊的另一單體的第一相對面鄰接。
在另一實施例中,每個第一相對面包括一第一上傾斜面以及一第一下傾斜面,第一上傾斜面由第一軸向端壁相對於第三方向具有一第一傾角,第一下傾斜面由第二軸向端壁相對於第三方向具有一第二傾角,且第一氣孔設置在第一上傾斜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每個第二相對面包括一第二上傾斜面以及一第二下傾斜面,第二上傾斜面由第一軸向端壁相對於第三方向具有一第三傾角,第二下傾斜面由第二軸向端壁相對於第三方向具有一第四傾角,且第二氣孔設置在第二下傾斜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面的寬度由第一上傾斜面與第一下傾斜面的連接處以及第二上傾斜面與第二下傾斜面的連接處分別至第一軸向端壁以及第二軸向端壁逐漸變小。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上傾斜面的寬度由第一軸向端壁至第二上傾斜面與第二下傾斜面的連接處逐漸變小,第二下傾斜面的寬度由第二軸向端壁至第二上傾斜面與第二下傾斜面的連接處逐漸變小。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上傾斜面的寬度由第一軸向端壁至第一上傾斜面與第一下傾斜面的連接處逐漸變小,第一下傾斜面的寬度由第二軸向端壁至第一上傾斜面與第一下傾斜面的連接處逐漸變小。
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面的法線方向與第一相對面的法線方向之間的夾角係等於連接面的法線方向與第二相對面的法線方向之間的夾角。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氣孔的形狀與第一上傾斜面的形狀相同且第一氣孔的面積為第一上傾斜面的面積的50%至70%;第二氣孔的形狀與第二下傾斜面的形狀相同且第二氣孔的面積為第二下傾斜面的面積的50%至70%;第三氣孔的形狀與第一軸向端壁以及第二軸向端壁的形狀相同且第三氣孔的為第一軸向端壁以及第二軸向端壁的面積的50%至70%。
在另一實施例中,每個該第一上傾斜面包括複數個第一氣孔,每個該第二下傾斜面包括複數個第二氣孔,該等第一氣孔與該等第二氣孔的孔徑大於該粉末材料的粒徑;該等第一氣孔的孔徑與該等第二氣孔的孔徑係相等或相異。
本發明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在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上以單體及間隙相互交錯排列的方式,在第三方向上單體彼此相鄰堆疊,相鄰的各單體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一氣孔對應設置、在第二方向上以第二氣孔對應設置、且在第三方向上以第三氣孔對應設置,如此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形成交錯配置的流道供氣流通過,而可以將殘留在積層結構中的材料粉末帶出積層結構,避免殘留。另外,相鄰的單體在第三方向以及與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等距離的其他方向彼此相鄰堆疊,提供了整個積層結構在各方向上的支持強度,而且相鄰單體在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上形成的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提供了積層結構產生形變時,各單體材料的移動空間。
請參閱圖2、圖3、圖4及圖5,其為本發明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一實施例。如圖所示,本發明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一實施例包括複數個單體100。這些單體100在一第一方向L1、一第二方向L2以及一第三方向L3上彼此堆疊排列。第一方向L1、第二方向L2與第三方向L3係彼此正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L1可以是平面的x軸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平面的y軸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z軸方向。如圖2所示,在第一方向L1上相鄰的該等單體100間具有一第一間隙G1,在第二方向L2上相鄰的該等單體100間具有一第二間隙G2,在第三方向L3上相鄰的該等單體100係彼此鄰接。但是在與第一方向L1及第二方向L2位在相同平面且相隔等距離的第四方向L4及第五方向L5上,單體100係彼此鄰接。在第三方向L3上,相鄰兩層結構的第一間隙G1是彼此連通,相鄰兩層結構的第二間隙G2也是彼此連通。
請一併參閱圖6及圖7,每個單體100由一殼體壁W構成一中空結構,殼體壁W包括第一氣孔H1、第二氣孔H2以及第三氣孔H3。如圖2至圖5所示,第一氣孔H1係朝第一方向L1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單體100的第一氣孔H1。第二氣孔H2係朝第二方向L2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單體100的第二氣孔H2,第三氣孔H3係朝第三方向L3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單體100的第三氣孔H3。而且各單體100內的第一氣孔H1在第一方向L1上也是彼此對應,各單體100內的第二氣孔H2在第二方向L2上也是彼此對應,各單體100內的第三氣孔H3在第三方向L3上也是彼此對應。如此在第一方向L1上,藉由各單體100的第一氣孔H1彼此對應設置而形成一直線形的氣流通道,同樣地,在第二方向L2上,藉由各單體100的第二氣孔H2彼此對應設置也形成一直線形的氣流通道,在第三方向L3上,藉由各單體100的第三氣孔H3彼此對應設置也形成一直線形的氣流通道。如此,殘留在三維積層結構的粉末材料,可藉由氣流帶動通過各直線形的氣流通道而被帶出三維積層結構外。以下說明各單體100的結構。
各單體100的殼體壁W更包括一第一軸向端壁10、一第二軸向端壁20以及一外周壁30,第一軸向端壁10與第二軸向端壁20係相對設置且外周壁30連接第一軸向端壁10以及第二軸向端壁2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軸向端壁10與第二軸向端壁20具有相同的形狀,進一步說,第一軸向端壁10與第二軸向端壁20為近似正方形。每個單體100的第一軸向端10壁連接於在第三方向L3上相鄰堆疊的單體100的第二軸向端壁20,即每個單體100的第一軸向端壁10與相鄰的單體100的第二軸向端壁20互相連接。每個單體100的外周壁30在第一方向L1與相鄰的單體100的外周壁30具有上述第一間隙G1,且每個單體100的外周壁在第二方向L2上係與相鄰的單體100的外周壁30具有上述第二間隙G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間隙G1的寬度與第二間隙G2的寬度相等。第一氣孔H1與第二氣孔H2設置在外周壁30,第三氣孔H3設置在第一軸向端壁10與第二軸向端壁20。
外周壁30包括複數個第一相對面31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面32以及複數個連接面33,由於外周壁30係圍繞第三方向L3設置,因此該等第一相對面31、該等第二相對面32及該等連接面33係以第三方向L3為軸心以圍繞第三方向L3的方式交錯排列。該等第一相對面31係朝向第一方向L1,該等第二相對面32係朝向第二方向L2,第一氣孔H1設置在第一相對面31,第二氣孔H2設置在第二相對面32。每個連接面33的相對兩側邊331、332係分別鄰接於第一相對面31與第二相對面32,而且連接面33係朝向第四方向L4及第五方向L5。如前所述,第四方向L4分別與第一方向L1及第二方向L2具有相等的角距離,第五方向L5分別與第一方向L1及第二方向L2具有相等的角距離。在本實施例中,多個連接面33的法線方向分別與第四方向L4及第五方向L5平行,因此連接面33的法線方向與第一相對面31的法線方向之間的夾角係等於連接面33的法線方向與第二相對面32的法線方向之間的夾角。
每個單體100A的連接面33係連接於相鄰單體100C的連接面33,如前所述,連接面33係朝向第四方向L4及第五方向L5,因此在在第一方向L1(x軸)與第二方向L2(y軸)所構成的平面上,每個單體在第四方向L4及第五方向L5上與相鄰的單體100彼此連接。每個單體100A的第一相對面31於第一方向L1上與相鄰的單體100B的第一相對面31之間具有上述第一間隙G1,每個單體100A的第二相對面32於第二方向L2上與相鄰的單體100B的第二相對面32之間具有第二間隙G2。每個單體100A的第一相對面31係與以連接面33相互連接的另一相鄰單體100B的第二相對面32鄰接。同樣地,每個單體100A的第二相對面32係與以連接面33相互連接的另一相鄰單體100B的第一相對面31鄰接。每個單體100A的第一相對面31係與沿第三方向L3相鄰堆疊的另一單體100C的第一相對面31鄰接。同樣地,每個單體100A的第二相對面32係與沿第三方向L3相鄰堆疊的另一單體100C的第二相對面32鄰接。
每個第一相對面31包括一第一上傾斜面311以及一第一下傾斜面312,第一上傾斜面311由第一軸向端壁10朝外傾斜且相對於第三方向L3具有一第一傾角,第一下傾斜面312由第二軸向端壁20朝外傾斜且相對於第三方向L3具有一第二傾角,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傾角與第二傾角的數值相等。第一上傾斜面311與第一下傾斜面312的連接處313是朝單體100的外部突起且延伸至第一間隙G1中,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氣孔H1設置在第一上傾斜面311。
每個第二相對面32包括一第二上傾斜面321以及一第二下傾斜面322,第二上傾斜面321由第一軸向端壁10朝外傾斜且相對於第三方向L3具有一第三傾角,第二下傾斜面322由第二軸向端壁20朝外傾斜且相對於第三方向L3具有一第四傾角。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傾角等於第四傾角。第二上傾斜面321與第二下傾斜面322的連接處323是朝單體100的外部突起且延伸至第二間隙G2中,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氣H2設置在第二下傾斜面322。如此第一氣孔H1與第二氣孔H2設置在不同的高度,使得第一氣孔H1形成的氣流通道與第二氣孔H2形成的氣流通道是位在不同的高度,如此對於單體100靠近第一軸向端壁10及第二軸向端壁20的殘留粉末都可以利用氣流進行移除。
連接面33是一平面,連接面33連接第一軸向端壁10以及第二軸向端壁20且與第三方向L3平行排列。連接面33的寬度由第一上傾斜面311與第一下傾斜面312的連接處313分別至第一軸向端壁10以及第二軸向端壁20逐漸變小。而且第二上傾斜面321與第二下傾斜面322的連接處323分別至第一軸向端壁10以及第二軸向端壁20逐漸變小。
第一上傾斜面311的寬度由第一軸向端壁10至第一上傾斜面311與第一下傾斜面312的連接處313逐漸變小。第一下傾斜面321的寬度由第二軸向端壁20至第一上傾斜面311與第一下傾斜面312的連接處313逐漸變小。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上傾斜面311及第一下傾斜面312均呈梯形。
第二上傾斜面321的寬度由第一軸向端壁10至第二上傾斜面321與第二下傾斜面322的連接處323逐漸變小。第二下傾斜面322的寬度由第二軸向端壁20至第二上傾斜面321與第二下傾斜面322的連接處323逐漸變小。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二上傾斜面321及第二下傾斜面322均呈梯形。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氣孔H1的形狀與第一上傾斜面311的形狀相同,如前所述,第一上傾斜面311為梯形,因此第一氣孔H1的形狀也是梯形且第一氣孔H1的面積為第一上傾斜面311的面積的50%至70%。第二氣孔H2的形狀與第二下傾斜面322的形狀相同,如前所述,第二下傾斜面322為梯形,因此第二氣孔H2的形狀也是梯形且第二氣孔H2的面積為第二下傾斜面322的面積的50%至70%。第三氣孔H3的形狀與第一軸向端壁10以及第二軸向端壁20的形狀相同,如前所述,第一軸向端壁10以及第二軸向端壁20均為正方形,因此第三氣孔H3的形狀也是正方形且第三氣孔H3的為第一軸向端壁10以及第二軸向端壁20的面積的50%至70%。
請參閱圖8,其表示本發明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單體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的部分結構與圖7的第一實施例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本實施例與圖7的第一實施例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氣孔H1的形狀與第一上傾斜面311不同,本實施例的第一氣孔H1為方形,而且第一氣孔H1的面積為第一上傾斜面311的面積的30%至50%。本實施例的第二氣孔H2的形狀與第二下傾斜面322不同,本實施例的第二氣孔H2為方形,而且第二氣孔H2的面積為第二下傾斜面322的面積的30%至50%。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上傾斜面也可以包括多個第一氣孔,同樣地,第二下傾斜面也可以包括多個第二氣孔,第一氣孔與第二氣孔的孔徑均大於粉末材料的粒徑。另外,多個第一氣孔的孔徑與多個第二氣孔的孔徑可以是相等也可以是不相等。
本發明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在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上以單體及間隙相互交錯排列的方式,在第三方向上單體彼此相鄰堆疊,相鄰的各單體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一氣孔對應設置、在第二方向上以第二氣孔對應設置、且在第三方向上以第三氣孔對應設置,另外,各積層的第一間隙間及各積層的第二間隙也分別形成氣流通道,如此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形成交錯配置的流道供氣流通過,而可以將殘留在積層結構中的材料粉末帶出積層結構,避免殘留。另外,相鄰的單體在第三方向以及與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等距離的其他方向彼此相鄰堆疊,提供了整個積層結構在各方向上的支持強度,而且相鄰單體在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上形成的第一間隙和第二間隙提供了積層結構產生形變時,各單體材料的移動空間。另外,本發明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可用於陶瓷、金屬及高分子的粉末材料。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第一軸向端壁
20:第二軸向端壁
30:外周壁
31:第一相對面
32:第二相對面
33:連接面
100:單體
100A、100B、100C:單體
311:第一上傾斜面
312:第一下傾斜面
313:連接處
321:第二上傾斜面
322:第二下傾斜面
323:連接處
331、332:側邊
G1:第一間隙
G2:第二間隙
H1:第一氣孔
H2:第二氣孔
H3:第三氣孔
L1:第一方向
L2:第二方向
L3:第三方向
L4:第四方向
L5:第五方向
W:殼體壁
圖1是現有技術的三維積層結構的單體。
圖2是本發明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俯視圖。
圖4是沿圖3的A-A線的剖視圖。
圖5是沿圖3的B-B線的剖視圖。
圖6是圖2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堆疊排列之最小數量單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圖2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單體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8是圖2的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的單體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100:單體
G1:第一間隙
G2:第二間隙
H1:第一氣孔
H3:第三氣孔
L1:第一方向
L2:第二方向
L3:第三方向
L4:第四方向
L5:第五方向
W:殼體壁
Claims (10)
- 一種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包括:複數個單體,該等單體在一第一方向、一第二方向以及一第三方向上彼此堆疊排列,該第一方向、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三方向係彼此正交,在該第一方向上相鄰的該等單體間具有一第一間隙,在該第二方向上相鄰的該等單體間具有一第二間隙,在該第三方向上相鄰的該等單體係彼此鄰接; 其中每個該單體由一殼體壁構成一中空結構,該殼體壁包括第一氣孔、第二氣孔以及第三氣孔,該第一氣孔係朝該第一方向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該單體的該第一氣孔,該第二氣孔係朝該第二方向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該單體的該第二氣孔,該第三氣孔係朝該第三方向開設且對應於相鄰之該單體的該第三氣孔。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該殼體壁更包括一第一軸向端壁、一第二軸向端壁以及一外周壁,該第一軸向端壁與該第二軸向端壁係相對設置且該外周壁連接該第一軸向端壁以及該第二軸向端壁,每個該單體的該第一軸向端壁連接於在該第三方向上相鄰堆疊的該單體的該第二軸向端壁,每個該單體的該外周壁在該第一方向與相鄰的該單體的該外周壁具有該第一間隙,且每個該單體的該外周壁在該第二方向上係與相鄰的該單體的該外周壁具有該第二間隙,該第一氣孔與該第二氣孔設置在該外周壁,該第三氣孔設置在該第一軸向端壁與該第二軸向端壁。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該外周壁包括複數個連接面、複數個第一相對面以及複數個第二相對面,該等連接面、該等第一相對面及該等第二相對面係以該第三方向為軸心交錯排列,該等第一相對面係朝向該第一方向,該等第二相對面係朝向該第二方向,每個該連接面的相對兩側邊係分別鄰接於該第一相對面與該第二相對面,該第一氣孔設置在該第一相對面,該第二氣孔設置在該第二相對面。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每個該單體的該連接面係連接於相鄰單體的該連接面,每個該單體的該第一相對面於該第一方向上與相鄰的該單體的該第一相對面之間具有該第一間隙,每個單體的該第二相對面於該第二方向上與相鄰的該單體的該第二相對面之間具有該第二間隙。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每個該單體的該第一相對面係與以該連接面相互連接的另一相鄰該單體的該第二相對面鄰接,每個該單體的該第一相對面係與沿該第三方向相鄰堆疊的另一該單體的該第一相對面鄰接。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每個該第一相對面包括一第一上傾斜面以及一第一下傾斜面,該第一上傾斜面由該第一軸向端壁相對於該第三方向具有一第一傾角,該第一下傾斜面由該第二軸向端壁相對於該第三方向具有一第二傾角,且該第一氣孔設置在該第一上傾斜面。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每個該第二相對面包括一第二上傾斜面以及一第二下傾斜面,該第二上傾斜面由該第一軸向端壁相對於該第三方向具有一第三傾角,該第二下傾斜面由該第二軸向端壁相對於該第三方向具有一第四傾角,且該第二氣孔設置在該第二下傾斜面。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該連接面的寬度由該第一上傾斜面與該第一下傾斜面的連接處以及該第二上傾斜面與該第二下傾斜面的連接處分別至該第一軸向端壁以及該第二軸向端壁逐漸變小,該第二上傾斜面的寬度由該第一軸向端壁至該第二上傾斜面與該第二下傾斜面的連接處逐漸變小,該第二下傾斜面的寬度由該第二軸向端壁至該第二上傾斜面與該第二下傾斜面的連接處逐漸變小,該第一上傾斜面的寬度由該第一軸向端壁至該第一上傾斜面與該第一下傾斜面的連接處逐漸變小,該第一下傾斜面的寬度由該第二軸向端壁至該第一上傾斜面與該第一下傾斜面的連接處逐漸變小。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該第一氣孔的形狀與該第一上傾斜面的形狀相同且該第一氣孔的面積為該第一上傾斜面的面積的50%至70%;該第二氣孔的形狀與該第二下傾斜面的形狀相同且該第二氣孔的面積為該第二下傾斜面的面積的50%至70%;該第三氣孔的形狀與該第一軸向端壁以及該第二軸向端壁的形狀相同且該第三氣孔的為該第一軸向端壁以及該第二軸向端壁的面積的50%至70%。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其中每個該第一上傾斜面包括複數個該第一氣孔,每個該第二下傾斜面包括複數個該第二氣孔,該等第一氣孔與該等第二氣孔的孔徑大於粉末材料的粒徑;該等第一氣孔的孔徑與該等第二氣孔的孔徑係相等或相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925,330 US11339922B2 (en) | 2020-07-09 | 2020-07-09 | Ventilated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from additive manufacture for easy powder removal during post process |
US16/925,330 | 2020-07-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2847B TWI742847B (zh) | 2021-10-11 |
TW202202318A true TW202202318A (zh) | 2022-01-16 |
Family
ID=79173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1267A TWI742847B (zh) | 2020-07-09 | 2020-09-11 | 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39922B2 (zh) |
TW (1) | TWI7428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71217B2 (en) * | 2022-03-10 | 2024-08-27 | Rohr, Inc. |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unit cell resonator networks for acoustic damp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33641A1 (en) * | 1997-12-24 | 1999-07-08 | Molecular Geodesics, Inc. | Foam scaffold materials |
US20060147332A1 (en) * | 2004-12-30 | 2006-07-06 | Howmedica Osteonics Corp. | Laser-produced porous structure |
US8292967B2 (en) * | 2005-04-21 | 2012-10-23 | Biomet Manufacturing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of porous implants |
US9668863B2 (en) * | 2009-08-19 | 2017-06-06 | Smith & Nephew, Inc. | Porous implant structures |
US9440216B2 (en) * | 2012-03-15 | 2016-09-13 | Geosepaa Llc | Minimal surface area mass and heat transfer packing |
WO2015160324A1 (en) * | 2014-04-14 | 2015-10-22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Container having an internal structure with minimum surfaces |
WO2015164982A1 (en) * | 2014-05-02 | 2015-11-05 | The 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Mcgill University | Structural porous biomaterial and implant formed of same |
CN104260369A (zh) * | 2014-08-01 | 2015-01-07 | 昆山翔鸿无人飞行器有限公司 | 无人飞行器机身的制作方法 |
TWI616314B (zh) * | 2015-12-22 | 2018-03-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立體物件的積層製造方法 |
US10675687B2 (en) * | 2016-03-24 | 2020-06-0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 of producing ins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3D) structures using 3D printing |
US10704841B2 (en) * | 2017-01-03 | 2020-07-07 | Titan Tensor LLC | Monolithic bicontinuous labyrinth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
CN111436211B (zh) * | 2017-09-27 | 2023-12-22 | 香港科技大学 | 对用于增材制造的多维度胞元结构进行建模和设计的方法及设备 |
US11058977B2 (en) * | 2018-07-23 | 2021-07-13 | Caterpillar Inc. | 3D printed staged filtration media packs |
TWI670166B (zh) * | 2018-09-26 | 2019-09-01 | 國立成功大學 | 具備梯度變化孔隙之孔質材料的積層式製造方法 |
-
2020
- 2020-07-09 US US16/925,330 patent/US1133992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9-11 TW TW109131267A patent/TWI742847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010927A1 (en) | 2022-01-13 |
TWI742847B (zh) | 2021-10-11 |
US11339922B2 (en) | 2022-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39169B2 (ja) | セラミック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 |
US1025916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ng a 3D printing model | |
US20160207111A1 (en) | Stiffening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iffening component | |
WO2004048062A1 (ja) | タイヤ加硫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加硫金型 | |
US20110293434A1 (en) | Method of casting a component having interior passageways | |
JP6695715B2 (ja) | 部品の成形方法 | |
US10538021B2 (en) | Injection mold | |
JP2010228332A (ja) | 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 |
TW202202318A (zh) | 可排氣的三維積層結構 | |
KR101722979B1 (ko) | 3차원 형상의 제작방법 | |
EP3814036B1 (en) |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build assemblies having reduced distortion and residual stress | |
US10431195B2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structures, and structures, with integrated property enhancing fill material | |
US11801647B2 (en) | Modeling method for a workpiece and the workpiece | |
CN110802227A (zh) | 一种内部具有悬停面的产品的3d打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 |
JP4740656B2 (ja) | 多孔質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982192B2 (ja) | 射出成形型用ガス抜き部材 | |
JP2017148996A (ja) | 三次元造形方法 | |
KR101957981B1 (ko) | 구면 적층 모델을 이용한 3차원 프린팅 장치 및 3차원 프린팅 방법 | |
WO2017098640A1 (ja) | 造形物および電子機器ならびに造形方法 | |
JP2005074931A (ja) | ラピッドプロトタイピング造形方法および造形品 | |
KR100362738B1 (ko) | 초음파 장치를 이용한 용착 적층식 쾌속조형방법 및쾌속조형장치 | |
JP7068576B2 (ja) | 射出成形用金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20250827A1 (ja) | 金型および金型用ガス抜き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3772762B2 (ja) | ラピッドプロトタイピング微細穴造形方法 | |
JP2018126946A (ja) | 積層造形物、粉末積層造形方法、およびリッジフィル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