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4492A - 樹脂組成物與包含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 Google Patents

樹脂組成物與包含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4492A
TW202144492A TW110110990A TW110110990A TW202144492A TW 202144492 A TW202144492 A TW 202144492A TW 110110990 A TW110110990 A TW 110110990A TW 110110990 A TW110110990 A TW 110110990A TW 202144492 A TW202144492 A TW 20214449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general formula
resin
structural unit
resi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0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村康明
近藤光輝
加藤宣之
本多栄一
平川学
佐竹雄一郎
西森克吏
村田章子
乳井樹
末松三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4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449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6Aromatic polycarbonates not containing aliphatic unsatu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5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3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3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7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9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aliph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0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 mixture of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208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5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7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之構成單元(A)的樹脂,與含有下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及/或下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的樹脂。
Figure 110110990-A0101-11-0001-1
(通式(1)中,R1 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2 及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n表示0或1。)
Figure 110110990-A0101-11-0001-2
(通式(2)中,Ra 及Rb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等,Rh 表示碳數6~20之芳基等,X表示單鍵或茀基,A及B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伸烷基,m及n分別獨立表示0~6之整數,a及b分別獨立表示0~10之整數。)
Figure 110110990-A0101-11-0002-3
(通式(3)中,Rc 及Rd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等,Y表示茀基,A及B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伸烷基,p及q分別獨立表示0~4之整數,a及b分別獨立表示0~10之整數。)

Description

樹脂組成物與包含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樹脂組成物與包含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作為使用於液晶顯示裝置、光碟裝置、投影螢幕之光學系,或是相機、膜一體型相機、攝影機等各種相機之光學系的光學元件的材料,使用有光學玻璃或光學用透明樹脂。光學玻璃雖存在有耐熱性或透明性、尺寸安定性、耐藥品性等優異且具有各種折射率(nd)和阿貝數(νd)之多種類的材料,但具有材料成本高之外,成形加工性差,且生產性低之問題點。特別是,在加工為使用於像差補正之非球面透鏡中,因需要極高度的技術與高成本,故在實用上成為大的障礙。
相對於上述光學玻璃,由光學用透明樹脂,特別是熱塑性透明樹脂所成之光學透鏡具有能夠藉由射出成形大量生產且亦容易製造非球面透鏡之優點,目前主要使用於相機用透鏡用途。作為光學用透明樹脂之例,例如可例示聚酯樹脂(專利文獻1~3)、由雙酚A所成之聚碳酸酯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一般而言,在相機之光學系中,以提升彩色影像之畫質為目的,使用光學特性互相不同之複數片的凹透鏡與凸透鏡進行像差補正。作為一例,可列舉組合高折射率・低阿貝數之凹透鏡與低折射率・高阿貝數之凸透鏡的色像差補正。此為對於由凸透鏡產生之色像差,藉由凹透鏡產生與凸透鏡為符號相反之色像差而合成地消除色像差。若色像差變大,則色滲出變大,彩色影像之畫質會極端的降低。
此狀況下,要求連續成形性優異且具有高折射率及低阿貝數的樹脂組成物及光學透鏡,但至今尚未提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專利第5849967號 [專利文獻2]WO2015/163323A1 [專利文獻3]WO2018/62327A1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欲解決之課題為提供連續成形性優異且具有高折射率及低阿貝數的樹脂組成物。又,另一目的為藉由使用該樹脂組成物而提供優異之光學透鏡。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努力反覆研討之結果,發現藉由下述樹脂組成物及光學透鏡可解決上述課題,從而達至本發明。 本發明係例如以下。 <1> 一種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 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之構成單元(A)的樹脂,與 含有下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及/或下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的樹脂。
Figure 02_image001
(通式(1)中,R1 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2 及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n表示0或1。)
Figure 02_image003
(通式(2)中,Ra 及Rb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包含選自O、N及S之1個以上的雜環原子之碳數6~20之雜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以及-C≡C-Rh 所成群組, Rh 表示碳數6~20之芳基或包含選自O、N及S之1個以上的雜環原子之碳數6~20之雜芳基, X表示單鍵或茀基, A及B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伸烷基, m及n分別獨立表示0~6之整數, a及b分別獨立表示0~10之整數。)
Figure 02_image005
(通式(3)中,Rc 及Rd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及碳數6~20之芳基所成群組, Y表示茀基, A及B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伸烷基, p及q分別獨立表示0~4之整數, a及b分別獨立表示0~10之整數。) <2> 如上述<1>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含有前述通式(1)表示之構成單元(A)的樹脂為聚酯樹脂;含有前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及/或前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的樹脂為聚碳酸酯樹脂。 <3>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進而包含:含有下述通式(4)表示之構成單元(D)的樹脂。
Figure 02_image007
(通式(4)中,R4 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5 及R6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4> 如上述<3>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含有前述通式(4)表示之構成單元(D)的樹脂為聚碳酸酯樹脂。 <5> 如上述<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包含下述通式(2a)表示之構成單元及下述通式(2b)表示之構成單元的至少一個。
Figure 02_image009
(通式(2a)中,Ra 、Rb 、A、B、a及b分別與通式(2)中者為同義。)
Figure 02_image011
(通式(2b)中,A、B、a及b分別與通式(2)中者為同義。Re 及Rf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6~20之芳氧基所成群組。) <6> 如上述<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通式(2)中之Ra 及Rb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苯基、萘基或選自由下述所成群組中之取代基。
Figure 02_image013
<7> 如上述<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包含下述通式(3a)表示之構成單元。
Figure 02_image015
(通式(3a)中,A、B、a及b分別與通式(3)中者為同義。Re 及Rf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6~20之芳氧基所成群組。) <8> 如上述<1>~<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 ,其中前述構成單元(A)與前述構成單元(B)之質量比(A/B)為99/1~1/99。 <9> 如上述<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構成單元(A)與前述構成單元(C)之質量比(A/C)為99/1~1/99。 <10> 如上述<3>或<4>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構成單元(A)與前述構成單元(D)之質量比(A/D)為99/1~1/99。 <11> 如上述<1>~<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進而包含抗氧化劑。 <12> 如上述<11>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抗氧化劑為亞磷酸酯系抗氧化劑及/或苯酚系抗氧化劑。 <13> 如上述<1>~<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通式(1)中之R1 、R2 及R3 表示氫原子,n表示1。 <14> 一種成形體,其包含如上述<1>~<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成物。 <15> 如上述<14>所記載之成形體,其中前述成形體為光學透鏡。 <16> 如上述<14>所記載之成形體,其中前述成形體為光學薄膜。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係連續成形性優異且具有高折射率及低阿貝數。又,藉由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獲得優異之光學透鏡。
以下,針對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以下,亦簡稱為「本實施形態」。)加以詳細說明。以下本實施形態為用於說明本發明的例示,並非旨在將本發明限定於以下內容。本發明可在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適宜變更而實施。 [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含有包含下述通式(1)表示之構成單元(A)(以下,亦簡稱為「構成單元(A)」。)的樹脂,且進而含有包含後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及/或後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的樹脂。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係就較高的折射率、或玻璃轉移溫度(Tg)較高且耐熱性佳而言,較佳為聚酯樹脂或聚酯碳酸酯樹脂,進而特佳為聚酯樹脂。 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可包含隨機、嵌段及交替共聚合構造之任一者。 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只要具有本發明之效果則並未特別限定,但若考慮機械強度及成形性之平衡,較佳為10,000~100,000,更佳為10,000~50,000,再更佳為15,000~45,000,進而更佳為20,000~40,000。重量平均分子量(Mw)之測定方法可使用後述實施例記載的方法。
Figure 02_image017
前述通式(1)中,R1 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2 及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n表示0或1。 通式(1)中,R1 較佳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 及R3 較佳表示氫原子。本實施形態中,就耐熱性的觀點而言,更佳為通式(1)中之R1 、R2 及R3 為氫原子。 又,通式(1)中,就更提升耐熱性的觀點而言,n較佳為1。
本實施形態中,若考慮耐熱性及光學特性之平衡,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所具有之相對於全構成單元的構成單元(A)的含量較佳為10~95莫耳%。若上述含量為10莫耳%以上,則有得到充分良好之耐熱性及光學特性的傾向。又,若上述含量為95莫耳%以下,則可確保良好之耐熱性及光學特性並提升成形性,故較佳。就與上述相同之觀點來看,構成單元(A)的含量更佳為15~95莫耳%,再更佳為20~95莫耳%。
較佳態樣之一為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包含由構成單元(A)所成之均聚酯樹脂。
另一較佳態樣為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包含:除了構成單元(A)以外,還含有後述之構成單元(A-2)及構成單元(A-3)的共聚合樹脂(較佳為共聚合聚酯樹脂)。
作為構成單元(A-2),只要是源自二醇的單元則並未特別限定,其具體例可列舉源自乙二醇、三亞甲基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1,2-十氫萘二甲醇、1,3-十氫萘二甲醇、1,4-十氫萘二甲醇、1,5-十氫萘二甲醇、1,6-十氫萘二甲醇、2,7-十氫萘二甲醇、四氫萘二甲醇、降莰烷二甲醇、三環癸烷二甲醇、五環十五烷二甲醇、十氫-1,4:5,8-二甲橋萘二甲醇、降莰烷二醇、環己烷二醇、2,2’-雙(4-羥基環己基)丙烷、金剛烷二醇、十氫-1,4:5,8-二甲橋萘二醇、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6-(2-羥基乙氧基)-2-萘基]茀、9,9-雙[6-(2-羥基丙氧基)-2-萘基]茀、9,9-雙(2-羥基乙基)茀、苯二甲醇、3,9-雙(1,1-二甲基-2-羥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1,4:3,6-二脫水(dianhydro)-D-山梨醇、2,2,4,4-四甲基-1,3-環丁烷二醇等之二醇的單元。
就獲得良好之光學特性而言,構成單元(A-2)較佳為源自脂肪族二醇或具有茀構造之二醇的單元。又,關於上述源自具有茀構造之二醇的單元,更佳為同時具有茀構造與卡多(cardo)構造。作為此般之源自脂肪族二醇的單元,更佳為源自1,4-環己烷二甲醇、乙二醇、3,9-雙(1,1-二甲基-2-羥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1,4:3,6-二脫水(dianhydro)-D-山梨醇、十氫-1,4:5,8-二甲橋萘二甲醇的單元。又,作為源自具有茀構造之二醇的單元,更佳為源自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的單元。又,該等之光學異構物可為順式異構物、反式異構物、該等之混合物之任一者,並未特別限定。 上述單元可單獨包含1種,也可組合包含2種以上。
作為構成單元(A-3),只要是源自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的單元則並未特別限定,作為其具體例,可列舉:源自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1,3-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2-甲基對苯二甲酸、聯苯二羧酸、四氫萘二羧酸等之芳香族二羧酸及/或其衍生物的構成單元;源自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十二烷二羧酸、環己烷二羧酸、十氫萘二羧酸、降莰烷二羧酸、三環癸烷二羧酸、五環十五烷二羧酸、3,9-雙(1,1-二甲基-2-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5-羧基-5-乙基-2-(1,1-二甲基-2-羧基乙基)-1,3-二噁烷、1,4:5,8-二甲橋十氫萘二羧酸、金剛烷二羧酸、二聚酸等之脂肪族二羧酸及/或其衍生物的單元;源自9,9-雙(羧基甲基)茀、9,9-雙(1-羧基乙基)茀、9,9-雙(2-羧基乙基)茀、9,9-雙(1-羧基丙基)茀、9,9-雙(2-羧基丙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乙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丙基)茀、9,9-雙(2-羧基丁基)茀、9,9-雙(2-羧基-1-甲基丁基)茀、9,9-雙(5-羧基戊基)茀等之具有茀構造之二羧酸及/或其衍生物的單元。
就獲得良好之光學特性而言,構成單元(A-3)較佳為源自脂肪族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或具有茀構造之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的單元。又,關於上述源自具有茀構造之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的單元,更佳為同時具有茀構造與卡多(cardo)構造。作為源自脂肪族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的單元,就耐熱性與光學特性之物性平衡的觀點而言,更佳為源自1,4-環己烷二羧酸二甲酯的單元。又,作為源自具有茀構造之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的單元,就耐熱性與光學特性之物性平衡的觀點而言,更佳為源自9,9-雙(甲氧基羰基甲基)茀、9,9-雙(2-甲氧基羰基乙基)茀、9,9-雙(甲氧基羰基丙基)茀的單元。又,該等之光學異構物可為順式異構物、反式異構物、該等之混合物之任一者,並未特別限定。 上述單元可單獨包含1種,也可組合包含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中,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係除了構成單元(A)、構成單元(A-2)及構成單元(A-3)以外,亦可含有羥基及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構成單元(A-4)等其他構成單元。作為構成單元(A-4)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源自乙醇酸、乳酸、羥基丁酸、2-羥基異丁酸、羥基苯甲酸、6-羥基己酸、4-羥基環己烷羧酸等之含氧酸及/或其衍生物的構成單元等。
本實施形態中,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係只要具有本發明之效果則並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滿足下述(1)~(3)之任一者以上,更佳為滿足下述(1)~(3)的全部。
(1)本實施形態中,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Tg)係只要具有本發明之效果則並未特別限定,但就確保充分之耐熱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20℃以上,更佳為130℃以上,再更佳為140℃以上。又,上限值並未特別限定,例如為240℃。上述Tg可利用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來進行測定。又,上述Tg,例如可藉由適當調整聚酯樹脂之原料單體的共聚合比率等來調整為上述範圍。
本發明中之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係光學特性(折射率、阿貝數)優異。詳細而言,藉由具有特定之構造,可一面保持連續成形性及耐熱性於優位,一面任意地調整折射率及阿貝數。例如,可藉由適當調整聚酯樹脂之原料單體的共聚合比率等,而將折射率及阿貝數調整為下述範圍。
(2)對於d線波長光之折射率(nd)係只要具有本發明之效果則並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1.60以下,更佳為1.59以下,再更佳為1.58以下,又再更佳為1.57以下,特佳為1.56以下。考慮作為光學透鏡之實用時,折射率的下限並未特別限定,為1.40、1.48、1.49或1.50左右。上述對於d線波長光之折射率可利用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來進行測定。
(3)阿貝數(νd)係只要具有本發明之效果則並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28以上,更佳為30以上,再更佳為31以上,又更佳為35以上,特佳為40以上。考慮作為光學透鏡之實用時,阿貝數的上限並未特別限定,為70、60、59或58左右。上述阿貝數可利用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來進行測定。
又,阿貝數(νd)係由實施例中記載之式(1)表示之數值,並且表示折射率之波長依存性。因此,高阿貝數之物質表示波長所致之折射率之變化小,色像差少。
進而,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時,在不損及本實施形態之目的之範圍內,可適當實施添加抗氧化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光安定劑、潤滑劑、塑化劑、流動性改質劑、增黏劑、阻燃劑、結晶成核劑、相溶化劑、強化劑、增量劑、染料、抗靜電劑、抗菌劑、消光劑、乾燥調節劑、抗沉降劑、界面活性劑、乾燥油、蠟類、填料、補強劑、表面平滑劑、調平劑、聚合金屬減活化劑、硬化反應促進劑等各種添加劑、成形助劑等公知的添加劑。
[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之製造方法] 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係可藉由將對應於構成單元(A)之單體(單體、原料單體)均聚合而得,又,可藉由將對應於構成單元(A)、構成單元(A-2)及構成單元(A-3)之各單體共聚合而得。以下,針對對應於構成單元(A)之單體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該單體係例如以下述通式(1-2)表示。
Figure 02_image019
通式(1-2)中,R1 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2 及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X表示氫原子或碳數4以下之可含有羥基的烴基。 通式(1-2)中,R1 較佳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2 及R3 較佳表示氫原子。作為上述烴基並不限定於以下,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乙烯基、2-羥基乙基、4-羥基丁基等。
本實施形態之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之製造時,可使用通常之聚酯樹脂之製造時所使用之酯交換觸媒、酯化觸媒、聚縮合觸媒等。作為該等觸媒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鋅、鉛、鈰、鎘、錳、鈷、鋰、鈉、鉀、鈣、鎳、鎂、釩、鋁、鈦、銻、鍺、錫等金屬之化合物(例如,脂肪酸鹽、碳酸鹽、磷酸鹽、氫氧化物、氯化物、氧化物、烷氧化物)或金屬鎂等。該等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作為觸媒,在上述中較佳為錳、鈷、鋅、鈦、鈣、銻、鍺、錫之化合物,更佳為錳、鈦、銻、鍺、錫之化合物。該等觸媒的使用量並未特別限定,例如相對於聚酯樹脂之原料,作為金屬成分的量較佳為1~1000ppm,更佳為3~750ppm,再更佳為5~500ppm。
前述聚合反應中之反應溫度取決於觸媒種類、其使用量等,通常從150℃至300℃之範圍中選擇,若考慮反應速度及樹脂之著色,較佳為180℃~280℃。反應槽內之壓力較佳從大氣環境下最終調節為1kPa以下,更佳最終成為0.5kPa以下。
進行前述聚合反應時,可依據期望添加磷化合物。作為磷化合物並不限定於以下,例如可列舉磷酸、亞磷酸、磷酸酯、亞磷酸酯等。作為磷酸酯並不限定於以下,例如可列舉磷酸甲酯、磷酸乙酯、磷酸丁酯、磷酸苯酯、磷酸二甲酯、磷酸二乙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苯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苯酯等。作為亞磷酸酯並不限定於以下,例如可列舉亞磷酸甲酯、亞磷酸乙酯、亞磷酸丁酯、亞磷酸苯酯、亞磷酸二甲酯、亞磷酸二乙酯、亞磷酸二丁酯、亞磷酸二苯酯、亞磷酸三甲酯、亞磷酸三乙酯、亞磷酸三丁酯、亞磷酸三苯酯等。該等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中之磷原子的濃度較佳為1~500ppm,更佳為5~400ppm,再更佳為10~200ppm。
又,本實施形態之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之製造時,可使用醚化防止劑、熱安定劑、光安定劑等之各種安定劑、聚合調整劑等。
本實施形態之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中,在不損及本實施形態之目的之範圍內,可添加抗氧化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光安定劑、潤滑劑、塑化劑、流動性改質劑、增黏劑、阻燃劑、結晶成核劑、相溶化劑、強化劑、增量劑、染料、抗靜電劑、抗菌劑、消光劑、乾燥調節劑、抗沉降劑、界面活性劑、乾燥油、蠟類、填料、補強劑、表面平滑劑、調平劑、聚合金屬減活化劑、硬化反應促進劑等之各種添加劑、成形助劑。
[含有構成單元(B)及/或構成單元(C)的樹脂]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係除了上述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以外,包含含有下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以下,亦簡稱為「構成單元(B)」。)及/或下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以下,亦簡稱為「構成單元(C)。)的樹脂。含有構成單元(B)及/或構成單元(C)的樹脂係就吸水率較低、機械強度優異而言,特佳為聚碳酸酯樹脂。 以下,對含有構成單元(B)及/或構成單元(C)的樹脂為聚碳酸酯樹脂的情況進行說明,但亦可為聚酯樹脂或聚酯碳酸酯樹脂等之聚碳酸酯樹脂以外的樹脂。
Figure 02_image021
通式(2)中,Ra 及Rb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包含選自O、N及S之1個以上的雜環原子之碳數6~20之雜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以及-C≡C-Rh 所成群組, Rh 表示碳數6~20之芳基或包含選自O、N及S之1個以上的雜環原子之碳數6~20之雜芳基, X表示單鍵或茀基, A及B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伸烷基,較佳表示碳數2之伸烷基, m及n分別獨立表示0~6之整數,較佳表示0~2之整數,更佳表示0或1, a及b分別獨立表示0~10之整數,較佳表示1~3之整數,更佳表示1。
通式(2)中之Ra 及Rb 較佳為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苯基、萘基或選自由下述所成群組中之取代基。
Figure 02_image023
作為上述萘基,例如可列舉如以下。
Figure 02_image025
通式(2)中之Ra 及Rb 較佳為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苯基或
Figure 02_image027
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較佳包含下述通式(2a)表示之構成單元及下述通式(2b)表示之構成單元的至少一個。
Figure 02_image029
通式(2a)中,Ra 、Rb 、A、B、a及b分別與通式(2)中者為同義。
Figure 02_image031
通式(2b)中,A、B、a及b分別與通式(2)中者為同義。Re 及Rf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6~20之芳氧基所成群組。Re 及Rf 更佳為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苯基、萘基或甲基,特佳為表示氫原子。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構成單元(A)與構成單元(B)之質量比(A/B)較佳為99/1~1/99,更佳為95/5~5/95,特佳為90/10~10/90。
Figure 02_image033
通式(3)中,Rc 及Rd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及碳數6~20之芳基所成群組,較佳表示氫原子、甲基或苯基, Y表示茀基, A及B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伸烷基,較佳表示碳數2之伸烷基, p及q分別獨立表示0~4之整數,較佳表示0~2之整數,更佳表示0或1, a及b分別獨立表示0~10之整數,較佳表示1~3之整數,更佳表示1。
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較佳包含下述通式(3a)表示之構成單元。
Figure 02_image035
通式(3a)中,A、B、a及b分別與通式(3)中者為同義。Re 及Rf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6~20之芳氧基所成群組。Re 及Rf 更佳為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苯基、萘基或甲基,特佳為表示氫原子。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構成單元(A)與構成單元(C)之質量比(A/C)較佳為99/1~1/99,更佳為95/5~30/70,特佳為95/5~50/50。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包含構成單元(B)及構成單元(C)之至少一者,較佳為實質上由構成單元(B)或構成單元(C)之任一者所成。例如,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的構成單元之中,較佳為90%以上,更佳為95%以上,再更佳為98%以上由構成單元(B)或構成單元(C)所成。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包含構成單元(B)及構成單元(C)兩者的情況,並未特別限定該等構成單元如何包含於樹脂中。本發明之一態樣中,聚碳酸酯樹脂可包含含有構成單元(B)及構成單元(C)之共聚合物,亦可為包含由各自之構成單元所成之均聚物的二元系樹脂。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可包含隨機、嵌段及交替共聚合構造之任一者。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較佳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10,000~100,000。又,本說明書中,「重量平均分子量(Mw)」意指「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 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更佳為10,000~50,000,再更佳為15,000~45,000,進而更佳為20,000~40,000。 若Mw小於10,000,因成形體變脆弱故不佳。若Mw大於100,000,則因熔融黏度變高,製造後之樹脂的取出變困難,又流動性變差,熔融狀態下難以進行射出成形,故不佳。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之23℃、波長587.6nm下之折射率(nd)較佳為1.635~1.695,更佳為1.640~1.690,再更佳為1.645~1.685,特佳為1.660~1.685。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係折射率(nd)高,適用於光學透鏡材料。折射率可利用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來進行測定。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之阿貝數(νd)較佳為70以下,更佳為30以下,再更佳為24以下,進而更佳為22以下,特佳為20以下。阿貝數的下限為14、16、17或18左右。阿貝數可利用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來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中,在不損及本實施形態之目的之範圍內,可添加抗氧化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光安定劑、潤滑劑、塑化劑、流動性改質劑、增黏劑、阻燃劑、結晶成核劑、相溶化劑、強化劑、增量劑、染料、抗靜電劑、抗菌劑、消光劑、乾燥調節劑、抗沉降劑、界面活性劑、乾燥油、蠟類、填料、補強劑、表面平滑劑、調平劑、聚合金屬減活化劑、硬化反應促進劑等之各種添加劑、成形助劑等。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選自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所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紫外線吸收劑。亦即,以下所列舉的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異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酚]、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異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對伸苯基雙(1,3-苯并噁嗪-4-酮)、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sulfoxy)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硫氧基三氫氧化物(trihydrate)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鈉硫氧基二苯甲酮、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羥基-4-正十二烷基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酚、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基)氧基]-酚等。
作為環狀亞胺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2,2’-雙(3,1-苯并噁嗪-4-酮)、2,2’-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間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6-萘)雙(3,1-苯并噁嗪-4-酮)、2,2’-(1,5-萘)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及2,2’-(2-氯-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等。
作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2,2-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等。
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較佳為0.01~3.0質量份,更佳為0.02~1.0質量份,再更佳為0.05~0.8質量份。只要是該摻合量之範圍內,因應用途可對聚碳酸酯樹脂賦予充分之耐候性。
作為上藍劑,例如可列舉一般名Solvent Violet13[CA.No(顏色指數No)60725;商標名 LANXESS公司製「Macrolex Violet B」、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resin Blue G」、住友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Sumiplast Violet B」]、Solvent Violet14、一般名Solvent Violet31[CA.No68210;商標名 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resin Violet D」]、Solvent Violet33 [CA.No60725;商標名 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resin Blue J」]、Solvent Violet36[CA.No68210;商標名 LANXESS公司製「Macrolex Violet 3R」]、Solvent Blue45[CA.No61110;商標名Sandoz公司製「TETRAZOLE BLUE RLS」]、一般名Solvent Blue94[CA.No61500;商標名 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Diaresin Blue N」]、一般名Solvent Blue97[LANXESS公司製「Macrolex Blue RR」]、一般名Solvent Blue45、一般名Solvent Blue87及一般名Disperse Violet28。上藍劑係為了打消光學透鏡之黃色調而添加,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質量份,上藍劑的添加量較佳為0.00001~0.005質量份,更佳為0.00001~0.0005質量份,再更佳為0.00001~0.0002質量份。
[含有構成單元(B)及/或構成單元(C)的樹脂之製造方法] 製造本發明所使用之含有構成單元(B)的聚碳酸酯樹脂時,可藉由使用下述通式(2a’)表示之化合物及下述通式(2b’)表示之化合物的至少一個作為二羥基成分,與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進行反應而較佳地製造。具體來說,可將上述二羥基成分及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於鹼性化合物觸媒或酯交換觸媒或由其雙方所成之混合觸媒的存在下,或在無觸媒下,藉由熔融聚縮合法反應來製造。
Figure 02_image037
通式(2a’)中,Ra 、Rb 、A、B、a及b分別與通式(2a)中者為同義。
作為通式(2a’)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的例,可列舉2,2’-雙(1-羥基甲氧基)-1,1’-聯萘、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2,2’-雙(3-羥基丙基氧基)-1,1’-聯萘、2,2’-雙(4-羥基丁氧基)-1,1’-聯萘等。其中,較佳為2,2’-雙(2-羥基乙氧基)-1,1’-聯萘(以下有時省略為“BNE”)。該等可單獨使用,或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通式(2a’)中之a及b並非相同(亦即a≠b)之化合物,係將通式(2a’)之化合物作為主成分之單體中以合計50ppm以下較佳,20ppm以下更佳。
Figure 02_image039
通式(2b’)中,Re 、Rf 、A、B、a及b分別與通式(2b)中者為同義。
作為通式(2b’)之化合物,可列舉9,9-雙(羥基(聚)烷氧基萘基)茀類。例如,作為通式(2b’)之化合物,可列舉9,9-雙[6-(1-羥基甲氧基)萘-2-基]茀、9,9-雙[6-(2-羥基乙氧基)萘-2-基]茀、9,9-雙[6-(3-羥基丙氧基)萘-2-基]茀及9,9-雙[6-(4-羥基丁氧基)萘-2-基]茀等。其中,較佳為9,9-雙[6-(2-羥基乙氧基)萘-2-基]茀。該等可單獨使用,或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製造通式(2b’)之化合物時,原料之一的茀酮有作為雜質被包含的情況。茀酮的含量係,將通式(2b’)之化合物作為主成分之單體中,較佳為1000ppm以下,更佳為100ppm以下,再更佳為50ppm以下,特佳為10ppm以下。將通式(2b’)之化合物作為主成分之單體中所含之茀酮,有於聚合後殘存在樹脂中的情況。由於茀酮的含量越少,樹脂之色相變良好故較佳。進而,雖並非雜質,但通式(2b’)中之a及b並非相同(亦即a≠b)之化合物,係將通式(2b’)之化合物作為主成分之單體中以合計50ppm以下較佳,20ppm以下更佳。
通式(2b’)之化合物可用各種合成方法製造。例如,如專利第5442800號公報所記載,利用(a)在氯化氫氣體及巰基羧酸之存在下,使茀酮類與羥基萘類進行反應之方法、(b)在酸觸媒(及烷基硫醇)之存在下,使9-茀酮與羥基萘類進行反應之方法、(c)在鹽酸及硫醇類(巰基羧酸等)之存在下,使茀酮類與羥基萘類進行反應之方法、(d)在硫酸及硫醇類(巰基羧酸等)之存在下,使茀酮類與羥基萘類進行反應,以烴類與極性溶劑所構成之晶析溶劑進行晶析而製造雙萘酚茀之方法等,來得到9,9-雙(羥基萘基)茀類,並藉由使對應[AO]a基及[BO]b基之化合物(環氧烷或鹵烷醇等)與其進行反應而可製造。例如,9,9-雙[6-(2-羥基乙氧基)萘基]茀係可藉由在鹼條件下使9,9-雙[6-羥基萘基]茀與2-氯乙醇進行反應獲得。
製造本發明所使用之含有構成單元(C)的聚碳酸酯樹脂時,可藉由使用下述通式(3a’)表示之化合物作為二羥基成分,與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進行反應而較佳地製造。具體來說,可將上述二羥基成分及碳酸二酯等之碳酸酯前驅物質,於鹼性化合物觸媒或酯交換觸媒或由其雙方所成之混合觸媒的存在下,或在無觸媒下,藉由熔融聚縮合法反應來製造。
Figure 02_image041
通式(3a’)中,Re 、Rf 、A、B、a及b分別與通式(3a)中者為同義。
作為通式(3a’)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例,可列舉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以下有時省略為“BPPEF”)等。其中,較佳為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及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更佳為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BPPEF)。該等可單獨使用,或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通式(3a’)中之a及b並非相同(亦即a≠b)之化合物,係將通式(3a’)之化合物作為主成分之單體中以合計50ppm以下較佳,20ppm以下更佳。
作為在上述以外可併用之芳香族二羥基化合物,例如可例示雙酚A、雙酚AP、雙酚AF、雙酚B、雙酚BP、雙酚C、雙酚E、雙酚F、雙酚G、雙酚M、雙酚S、雙酚P、雙酚PH、雙酚TMC及雙酚Z等。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碳酸二酯,可列舉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雙(氯苯基)碳酸酯、間甲苯酚基碳酸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等。此等中,特佳為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係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較佳為以0.97~1.20莫耳的比率來使用,更佳為0.98~1.10莫耳的比率,再更佳為1.00~1.10莫耳的比率。
酯交換觸媒之中,作為鹼性化合物觸媒,特別是可列舉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類金屬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鹼金屬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鹼金屬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來說,係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銫、乙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氫化硼鈉、苯基化硼鈉、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銫、苯甲酸鋰、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鋰、苯基磷酸二鈉、雙酚A之二鈉鹽、二鉀鹽、二銫鹽或二鋰鹽、酚之鈉鹽、鉀鹽、銫鹽或鋰鹽等。
作為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例如可列舉鹼土類金屬化合物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來說,係使用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鍶、氫氧化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鈣、碳酸氫鍶、碳酸氫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乙酸鎂、乙酸鈣、乙酸鍶、乙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鈣、苯甲酸鈣、苯基磷酸鎂等。
作為含氮化合物,例如可列舉4級氫氧化銨及該等之鹽、胺類等。具體來說,係使用四甲基氫氧化銨、四乙基氫氧化銨、四丙基氫氧化銨、四丁基氫氧化銨、三甲基苄基氫氧化銨等之具有烷基、芳基等之4級氫氧化銨類;三乙基胺、二甲基苄基胺、三苯基胺等之3級胺類;二乙基胺、二丁基胺等之2級胺類;丙基胺、丁基胺等之1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之咪唑類;或氨、四甲基硼氫化銨、四丁基硼氫化銨、四丁基銨四苯基硼酸鹽、四苯基銨四苯基硼酸鹽等之鹼或鹼性鹽等。
作為酯交換觸媒,較佳為使用鋅、錫、鋯、鉛等之鹽,該等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作為酯交換觸媒,具體來說,係使用乙酸鋅、苯甲酸鋅、2-乙基己酸鋅、氯化錫(II)、氯化錫(IV)、乙酸錫(II)、乙酸錫(IV)、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二丁基氧化錫、二丁基二甲氧基錫、乙醯丙酮鋯、氧基乙酸鋯、四丁氧基鋯、乙酸鉛(II)、乙酸鉛(IV)等。
該等之觸媒係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以1×10-9 ~1×10-3 莫耳的比率使用,較佳為以1×10-7 ~1×10-4 莫耳的比率使用。
熔融聚縮合法係使用前述之原料及觸媒,於加熱下進而於常壓或減壓下,邊藉由酯交換反應去除副產物邊進行熔融聚縮合。
於本組成系之熔融聚縮合,期望是以將上述之二羥基成分及碳酸二酯於反應容器中熔融後,使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滯留的狀態進行反應。為了滯留,可閉塞反應裝置,或是進行減壓或是加壓等控制壓力。此步驟之反應時間為20分鐘以上240分鐘以下,較佳為40分鐘以上180分鐘以下,特佳為60分鐘以上150分鐘以下。此時,若生成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後立即餾除時,最終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係高分子量體的含量少。但是,將經副生之單羥基化合物於反應容器中滯留一定時間時,最終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係高分子量體的含量多者。
熔融聚縮合反應可用連續式進行,且亦可用批次式進行。進行反應時所使用之反應裝置可為裝備錨型攪拌翼、最大混合攪拌翼、螺帶型攪拌翼等之縱型,亦可為裝備槳翼、格柵翼、眼鏡翼等之橫型,也可為裝備螺桿之擠出機型。又,考慮聚合物之黏度,適合實施使用適當組合此等反應裝置的反應裝置。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中,聚合反應結束後為了保持熱安定性及水解安定性,可去除觸媒或使其失活。可適合實施進行藉由公知之酸性物質的添加之觸媒的失活之方法。作為酸性物質,具體來說,適合使用苯甲酸丁酯等之酯類、對甲苯磺酸等之芳香族磺酸類;對甲苯磺酸丁酯、對甲苯磺酸己酯等之芳香族磺酸酯類;亞磷酸、磷酸、膦酸等之磷酸類;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單苯基、亞磷酸二苯酯、亞磷酸二乙酯、亞磷酸二正丙酯、亞磷酸二正丁酯、亞磷酸二正己酯、亞磷酸二辛酯、亞磷酸單辛酯等之亞磷酸酯類;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酯、磷酸單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單辛酯等之磷酸酯類;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之膦酸類;苯基膦酸二乙酯等之膦酸酯類;三苯基膦、雙(二苯基膦基)乙烷等之膦類;硼酸、苯基硼酸等之硼酸類;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芳香族磺酸鹽類;硬脂酸氯化物、氯化苯甲醯、對甲苯磺酸氯化物等之有機鹵化物;二甲基硫酸等之烷基硫酸;氯化苄等之有機鹵化物等。該等之失活劑係相對於觸媒量使用0.01~50倍莫耳,較佳為使用0.3~20倍莫耳。若相對於觸媒量少於0.01倍莫耳,則失活效果變不充分,故不佳。又,若相對於觸媒量多於50倍莫耳,則樹脂之耐熱性降低,成形體變容易著色,故不佳。
觸媒失活後,可設置將聚合物中之低沸點化合物以0.1~1mmHg的壓力、200~350℃的溫度脫除揮發成分的步驟。該步驟中,適合使用具備槳翼、格柵翼、眼鏡翼等表面更新能優異之攪拌翼的橫型裝置,或薄膜蒸發器。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期望異物含量為極少,適宜實施熔融原料的過濾、觸媒液的過濾等。過濾器的網孔較佳為5μm以下,更佳為1μm以下。進而,適宜實施生成之樹脂的藉由聚合物過濾器之過濾。聚合物過濾器的網孔較佳為100μm以下,更佳為30μm以下。又,採集樹脂顆粒的步驟當然必須於低塵環境,較佳為6級以下,更佳為5級以下。
較佳為準備含有構成單元(B)及/或構成單元(C)的聚碳酸酯樹脂之後,添加抗氧化劑等之添加劑至該聚碳酸酯樹脂。添加方法並未特別限定,可用任意之方法進行。例如,可於放入聚碳酸酯樹脂之容器之後再添加添加劑,亦可於預先放入添加劑之容器之後再放入聚碳酸酯樹脂,也可將聚碳酸酯樹脂與添加劑同時放入一個容器。具體來說,可使用藤布爾混合機、亨舍爾混合機、帶式混合機、超級混合機、輥式混合機或轉鼓混合機,使添加劑附著於顆粒狀之聚碳酸酯樹脂。根據此般添加方法,由於可將添加劑均一分散在包含聚碳酸酯樹脂之樹脂組成物中,且可減少熱履歷,故較佳。又,亦可混合顆粒狀之聚碳酸酯樹脂,與對聚碳酸酯樹脂的一部分以高濃度熔融混練添加劑之顆粒彼此。
較佳為添加添加劑至聚碳酸酯樹脂之後,將此等熔融混練。熔融混練之方法並未特別限定,可用任意之方法進行。例如,熔融混練可用單軸或雙軸擠出機、班布里混合機、靜態混合器等之公知的混練方法來進行。聚碳酸酯樹脂可於添加劑之添加前進行顆粒化。顆粒化之方法並未特別限定,可使用任意之方法。又,可顆粒化藉由熔融混練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此處之顆粒化的方法亦可使用任意之方法。
[含有構成單元(D)的樹脂]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較佳進而含有包含下述通式(4)表示之構成單元(D)的樹脂。
Figure 02_image043
通式(4)中,R4 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5 及R6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R4 、R5 及R6 的全部表示氫原子較佳。 並且,含有構成單元(D)的樹脂較佳為聚酯碳酸酯樹脂或聚碳酸酯樹脂,特佳為聚碳酸酯樹脂。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中,構成單元(A)與構成單元(D)之質量比(A/D)較佳為99/1~1/99,更佳為90/ 10~50/50,特佳為80/20~60/40。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係,在不損及本實施形態所期望之效果的範圍內,可併用本實施形態中之含有構成單元(A)的樹脂、含有構成單元(B)及/或構成單元(C)的樹脂、含有構成單元(D)的樹脂以外之樹脂。如此之樹脂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選自由本實施形態中之聚酯樹脂以外之聚酯樹脂、本實施形態中之聚碳酸酯樹脂以外之聚碳酸酯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醯胺樹脂、聚苯乙烯樹脂、環烯烴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樹脂、氯乙烯樹脂、聚苯醚樹脂、聚碸樹脂、聚縮醛樹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合樹脂所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樹脂。該等可使用各種公知者,亦可單獨1種或併用2種以上添加至樹脂組成物。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係,在不損及本實施形態所期望之效果的範圍內,可添加抗氧化劑、脫模劑、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光安定劑、潤滑劑、塑化劑、流動性改質劑、增黏劑、阻燃劑、結晶成核劑、相溶化劑、強化劑、增量劑、染料、抗靜電劑、抗菌劑、消光劑、乾燥調節劑、抗沉降劑、界面活性劑、乾燥油、蠟類、填料、補強劑、表面平滑劑、調平劑、聚合金屬減活化劑、硬化反應促進劑等之各種添加劑、成形助劑等。
[抗氧化劑]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係就防止在成形時樹脂劣化、防止模具髒污而進行安定成形的觀點而言,較佳包含抗氧化劑。樹脂組成物中所含之抗氧化劑的量,較佳為0.001~0.50質量份,更佳為0.01~0.40質量份,特佳為0.05~0.30質量份。藉由將抗氧化劑之量定為0.001質量份以上,可取得提升熱安定性的效果,且藉由定為0.50質量份以下,可抑制因抗氧化劑的量過多造成之折射率的降低、Tg的降低。
作為抗氧化劑,可使用一種類之抗氧化劑,亦可組合複數種類之抗氧化劑使用。使用複數種類之抗氧化劑的情況下,以抗氧化劑之合計量成為上述數值範圍的方式進行調整即可。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抗氧化劑,可列舉亞磷酸酯系抗氧化劑、苯酚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環氧系抗氧化劑及受阻胺系抗氧化劑,但特別是亞磷酸酯系抗氧化劑或苯酚系抗氧化劑較佳,更佳為併用亞磷酸酯系抗氧化劑及苯酚系抗氧化劑。作為亞磷酸酯系抗氧化劑,可列舉三甲酚基亞磷酸酯、參(2-乙基己基)亞磷酸酯、十三烷基亞磷酸酯、三月桂基亞磷酸酯、參(十三烷基)亞磷酸酯及三油基亞磷酸酯或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之ADEKASTAB PEP-8、ADEKASTAB PEP-36、ADEKASTAB HP-10、ADEKASTAB 2112、ADEKASTAB 2112RG、ADEKASTAB 1178、ADEKASTAB 1500、ADEKASTAB C、ADEKASTAB 135A、ADEKASTAB 3010及ADEKASTAB TPP,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又,ADEKASTAB PEP36(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ADEKASTAB 150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及ADEKASTAB 2112(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係分別具有下述的構造。
Figure 02_image045
作為苯酚系抗氧化劑,較佳可列舉下述通式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47
上述通式中,Rp1 及Rp2 分別獨立為碳數1~10之烴基。A係可含有選自酯基、醚基及醯胺基之官能基及/或磷原子的碳數1~20之烴基。B係可含有氧原子及/或氮原子的碳數1~6之烴基、硫原子或單鍵。g表示1~4之整數。具體來說,可列舉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2-硫代-二伸乙基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異三聚氰酸酯及N,N’-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醯胺)或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ADEKASTAB AO-20、ADEKASTAB AO-30、ADEKASTAB AO-50、ADEKASTAB AO-50F、ADEKASTAB AO-60、ADEKASTAB ASO-60GAO-80G及ADEKASTAB AO-330,但並不限定於該等。又,ADEKASTAB AO6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ADEKASTAB AO8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及ADEKASTAB AO50(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係分別具有下述構造。
Figure 02_image049
[脫模劑] 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係就減低成形加工時之樹脂組成物與成形機的摩擦,據此防止樹脂之分子量降低和著色的觀點而言,較佳包含脫模劑。樹脂組成物中所含之脫模劑的量,較佳為0.001~0.50質量%,更佳為0.01~0.40質量%,特佳為0.05~0.30質量%。
作為脫模劑,較佳為其90質量%以上為由醇與脂肪酸之酯所構成者。作為醇與脂肪酸之酯,具體來說,可列舉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或多元醇與脂肪酸之部分酯或全酯。作為上述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較佳為碳原子數1~20之一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之酯。又,作為多元醇與脂肪酸之部分酯或全酯,較佳為碳原子數1~25之多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之部分酯或全酯。
具體來說,作為一元醇與飽和脂肪酸之酯,可列舉硬脂基硬脂酸酯、棕櫚基棕櫚酸酯、丁基硬脂酸酯、甲基月桂酸酯、異丙基棕櫚酸酯等。作為多元醇與飽和脂肪酸之部分酯或全酯,可列舉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硬脂酸單山梨酸酯、山嵛酸單甘油酯、癸酸單甘油酯、月桂酸單甘油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壬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聯苯基雙酚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2-乙基己基硬脂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之二季戊四醇之全酯或部分酯等。該等酯之中,較佳為硬脂酸硬脂酯、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或硬脂酸三甘油酯。
[光學透鏡] 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製造之光學透鏡,由於為高折射率、低阿貝數,且具有高的熱安定性,故可使用在望遠鏡、雙眼鏡、電視投影機等以往使用高價之高折射率玻璃透鏡的領域,且極為有用。視需要,較佳為以非球面透鏡之形態使用。非球面透鏡,由於可以1片之透鏡使球面像差實質上成為零,故不需要藉由複數球面透鏡的組合來去除球面像差,使得輕量化及生產成本之減低化變可能。因此,非球面透鏡是於光學透鏡中特別是作為相機透鏡有用。 光學透鏡例如係藉由射出成形法、壓縮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形法等任意之方法成形。藉由本發明,可更簡便的獲得於玻璃透鏡中技術上加工困難的高折射率低雙折射非球面透鏡。
為了極力避免對於光學透鏡之異物的混入,故成形環境亦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較佳為6級以下,更佳為5級以下。
[光學薄膜] 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製造之光學薄膜,由於透明性及熱安定性優異,故適合使用在液晶基板用薄膜、光記憶卡等。
作為成形方法係除了射出成形以外,可例示壓縮成形、鑄型、輥加工、擠出成形、延伸等,但不限於此等。
將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使用在射出成形的情況,較佳之玻璃轉移溫度(Tg)為90~180℃,更佳為95~175℃,再更佳為100~170℃,進而更佳為130~170℃,特佳為135~150℃。若Tg低於90℃,則由於使用溫度範圍變狹窄,故不佳。又,若超過180℃,則樹脂之熔融溫度變高,由於容易發生樹脂的分解或著色,故不佳。當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過高時,於通用之模具調溫機中,會使得模具溫度與樹脂玻璃轉移溫度之差變大。因此,在對製品要求嚴密之面精度的用途中,難以使用玻璃轉移溫度過高之樹脂,故不佳。又,從成形流動性及成形耐熱性之觀點來看,Tg的下限值較佳為130℃,更佳為135℃,Tg的上限值較佳為160℃,更佳為150℃。
為了極力避免對於光學薄膜之異物的混入,故成形環境亦當然必須為低塵環境,較佳為6級以下,更佳為5級以下。 [實施例]
於以下藉由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受此等實施例的任何限制。尚,實施例中之測定值係使用以下方法或裝置而測定。
<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及樹脂組成物之評價方法> (1)聚酯樹脂之共聚合組成 測定1 H-NMR及13 C-NMR,從源自各構成單元之波峰面積比算出聚酯樹脂之共聚合組成。測定裝置係使用核磁共振裝置(Bruker BioSpin(股)製,商品名:AVANCE III 500/Ascend 500),以500MHz進行測定。溶劑使用重氯仿。
(2)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樹脂及樹脂組成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法測定,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來算出。使用裝置、管柱及測定條件係如同以下。 ・GPC裝置:東曹(股)製,HLC-8420GPC ・管柱:東曹(股)製,TSKgel SuperHM-M×3支 東曹(股)製,TSKgel guardcolumn SuperH-H ×1支 東曹(股)製,TSKgel SuperH-RC ×1支 ・檢測器:RI檢測器 ・標準聚苯乙烯:東曹(股)製,標準聚苯乙烯套組 PStQuick C ・試料溶液:0.2質量%四氫呋喃溶液 ・溶析液:四氫呋喃 ・溶析液流速:0.6mL/min ・管柱溫度:40℃
(3)玻璃轉移溫度(Tg) 樹脂及樹脂組成物之玻璃轉移溫度係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島津製作所(股)製,商品名:DSC-60/TA-60WS)測定。將試料5~10mg放入鋁製非密封容器中,於氮氣(50mL/min)氣流中,以升溫速度10℃/min升溫至280℃之後,進行急冷。將其以相同條件再次升溫,將DSC曲線轉移前後之基線的差改變恰為1/2時之溫度(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作為玻璃轉移溫度。
(4)折射率(nd)及阿貝數(νd) 樹脂及樹脂組成物之折射率及阿貝數係,將後述方法所製作之直徑44mmφ,厚度3mm之圓盤形成形體從中央切出直角作為測定試料,將該試料以乾燥機在100℃下進行12小時退火處理後,使用精密折射計(Kalnew光學工業(股)製,KPR-200)而測定。折射率係於溫度23℃下,對於波長486.1nm(F線)、587.6nm(d線)及656.3nm(C線)進行測定。由各波長中之折射率使用下式(1)來算出阿貝數。
Figure 02_image051
(式(1)中,νd表示阿貝數,nF表示波長486.1nm之折射率,nd表示波長587.6nm之折射率,nC表示波長656.3nm之折射率)。
(5)圓盤形成形體(直徑44mmφ,厚度3mm)的製作 使用射出成形機(日本製鋼所(股)製,J55AD),在料筒溫度260~270℃、模具溫度110~120℃之條件下進行射出成形,製作樹脂組成物之圓盤形成形體。
(6)連續成形性 使用射出成形機(FANUC(股)製,ROBOSHOT α-S30iA)及形成8個外徑4.7mmφ、中心厚度0.26mm之非球面透鏡的模具,在料筒溫度290℃、模具溫度Tg-10℃、成形循環時間25~40sec/shot之條件下,連續進行射出成形。成形中,於透鏡部、澆道(sprue)、流道(runner)之任一者產生破損之情況下,於此時間點結束連續成形,藉由以下基準評價連續成形性。 A:連續成形可能之次數為30 shot以上 B:連續成形可能之次數未達30 shot,目視破損之程度小 B’:連續成形可能之次數未達30 shot,目視破損之程度大
<聚酯樹脂之合成> <合成例1~4> 於具備攪拌機、加熱裝置、氮氣導入管、部分冷凝器、全冷凝器、冷阱及真空泵之30L反應器中,饋入下述表1記載之量的原料單體及乙酸錳(II)・四水合物,在氮氣環境下,升溫至235~245℃並攪拌,進行酯交換反應。使從反應器餾出之甲醇量所算出之羥基羧酸酯成分及二酯成分的反應轉化率成為90%以上之後,加入下述表1記載之量的氧化鍺(IV)及磷酸,逐漸地進行升溫與減壓,在270~280℃、133Pa以下進行聚縮合反應。在確認反應液成為適當之熔融黏度之後,停止攪拌,將氮氣吹入反應器內,加壓至0.3MPa,一面將生成之聚酯樹脂造粒一面進行回收。將所得之聚酯樹脂的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1。
Figure 02_image053
D-NHEs:十氫-1,4:5,8-二甲橋萘-2-甲氧基羰基-6(7)-甲醇
Figure 02_image055
DMCD:1,4-環己烷二羧酸二甲酯(順式異構物/反式異構物=7/3)
Figure 02_image057
FDPM:9,9-雙(2-甲氧基羰基乙基)茀(茀二丙酸二甲酯)
Figure 02_image059
BPEF: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雙苯氧基乙醇茀)
Figure 02_image061
EG:乙二醇
Figure 02_image063
<聚碳酸酯樹脂之合成> <合成例5> 將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BPEF) 20.00kg(45.61莫耳)、碳酸二苯酯(DPC)10.16kg(47.43莫耳)及碳酸氫鈉30.00mg(3.6×10-4 莫耳),加入至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50L反應器,在氮氣環境760Torr下,花費60分鐘加熱至205℃並攪拌。接著,花費20分鐘減壓至200Torr,在205℃、200Torr之條件下保持30分鐘。之後,花費20分鐘使成為215℃、180Torr,然後花費50分鐘使成為230℃、150Torr,再之後花費60分鐘使成為240℃、1Torr以下,進行升溫與減壓,最終在240℃、1Torr以下之條件下保持20分鐘。在確認反應液成為適當之熔融黏度後,停止攪拌,將氮氣吹入反應器內並加壓,一面將生成之聚碳酸酯樹脂造粒一面進行回收。 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3000,玻璃轉移溫度(Tg)為145℃。
BPEF: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雙苯氧基乙醇茀)
Figure 02_image065
<合成例6> 將下述構造式(a)表示之十氫-1,4:5,8-二甲橋萘-2,6(7)-二甲醇(亦稱為「D-NDM」)23.50kg(105.70莫耳)、碳酸二苯酯(亦稱為「DPC」)22.98kg(107.27莫耳)及碳酸氫鈉130.00mg(1.5×10-3 莫耳),加入至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50L反應器,在氮氣環境760Torr下,花費60分鐘加熱至205℃,並進行攪拌。接著,花費30分鐘減壓至200Torr,在205℃、200Torr之條件下保持30分鐘。之後,花費20分鐘使成為215℃、180Torr,然後花費40分鐘使成為230℃、150Torr,再之後花費60分鐘使成為240℃、1Torr以下,進行升溫與減壓,最終在240℃、1Torr以下之條件下保持20分鐘。在確認反應液成為適當之熔融黏度後,停止攪拌,將氮氣吹入反應器內並加壓,一面將生成之聚碳酸酯樹脂造粒一面進行回收。 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7000,玻璃轉移溫度(Tg)為132℃。
D-NDM:十氫-1,4:5,8-二甲橋萘-2,6(7)-二甲醇
Figure 02_image067
<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實施例1~8及比較例1~4> 將合成例1~4所得之聚酯樹脂、合成例5或6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抗氧化劑及脫模劑,以下述表2記載之比例(單位為質量份),使用轉鼓混合機進行乾式混合。使用雙軸擠出機(IPEC(股)製,IPT型35mm同方向雙軸擠出機)在料筒溫度260℃、排出(vent)壓力25Torr下將其熔融混練,以條狀擠出後,進行造粒,得到透明的樹脂組成物之顆粒。將所得之樹脂組成物的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2。
Figure 02_image069
又,表中之略記的意義如下。 ・AO-60:ADEKA(股)製,ADEKASTAB AO-60 ・PEP-36:ADEKA(股)製,ADEKASTAB PEP-36 ・NAA-180:日油(股)製,NAA-180 ・M-2222SL:日油(股)製,Unister-M-2222SL
實施例1及2係與使用相同聚酯樹脂的比較例1相比,可在保持幾乎同等之折射率的狀態下使阿貝數降低,且達成高Tg(耐熱性提升)化。實施例5~7係與比較例3相比,可獲得具有稍微折射率變高之傾向的阿貝數經減低的樹脂組成物。實施例8係與比較例4相比,可稍微減低阿貝數,並且亦能提升連續成形性。

Claims (16)

  1. 一種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 含有下述通式(1)表示之構成單元(A)的樹脂,與 含有下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及/或下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的樹脂;
    Figure 03_image001
    (通式(1)中,R1 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2 及R3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n表示0或1)
    Figure 03_image003
    (通式(2)中,Ra 及Rb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包含選自O、N及S之1個以上的雜環原子之碳數6~20之雜芳基或碳數6~20之芳氧基、以及-C≡C-Rh 所成群組, Rh 表示碳數6~20之芳基或包含選自O、N及S之1個以上的雜環原子之碳數6~20之雜芳基, X表示單鍵或茀基, A及B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伸烷基, m及n分別獨立表示0~6之整數, a及b分別獨立表示0~10之整數)
    Figure 03_image005
    (通式(3)中,Rc 及Rd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及碳數6~20之芳基所成群組, Y表示茀基, A及B分別獨立表示碳數1~4之伸烷基, p及q分別獨立表示0~4之整數, a及b分別獨立表示0~10之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含有前述通式(1)表示之構成單元(A)的樹脂為聚酯樹脂;含有前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及/或前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的樹脂為聚碳酸酯樹脂。
  3. 如請求項1或2之樹脂組成物,其進而包含:含有下述通式(4)表示之構成單元(D)的樹脂,
    Figure 03_image007
    (通式(4)中,R4 表示氫原子、甲基或乙基,R5 及R6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甲基)。
  4. 如請求項3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含有前述通式(4)表示之構成單元(D)的樹脂為聚碳酸酯樹脂。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通式(2)表示之構成單元(B)包含下述通式(2a)表示之構成單元及下述通式(2b)表示之構成單元的至少一個,
    Figure 03_image009
    (通式(2a)中,Ra 、Rb 、A、B、a及b分別與通式(2)中者為同義)
    Figure 03_image011
    (通式(2b)中,A、B、a及b分別與通式(2)中者為同義,Re 及Rf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6~20之芳氧基所成群組)。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通式(2)中之Ra 及Rb 分別獨立表示氫原子、苯基、萘基或選自由下述所成群組中之取代基,
    Figure 03_image013
    Figure 03_image015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通式(3)表示之構成單元(C)包含下述通式(3a)表示之構成單元,
    Figure 03_image017
    (通式(3a)中,A、B、a及b分別與通式(3)中者為同義,Re 及Rf 分別獨立為選自由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及碳數6~20之芳氧基所成群組)。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構成單元(A)與前述構成單元(B)之質量比(A/B)為99/1~1/99。
  9.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構成單元(A)與前述構成單元(C)之質量比(A/C)為99/1~1/99。
  10. 如請求項3或4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構成單元(A)與前述構成單元(D)之質量比(A/D)為99/1~1/99。
  11. 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進而包含抗氧化劑。
  12. 如請求項11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抗氧化劑為亞磷酸酯系抗氧化劑及/或苯酚系抗氧化劑。
  13.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通式(1)中之R1 、R2 及R3 表示氫原子,n表示1。
  14. 一種成形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13中任一項之樹脂組成物。
  15. 如請求項14之成形體,其中前述成形體為光學透鏡。
  16. 如請求項14之成形體,其中前述成形體為光學膜。
TW110110990A 2020-03-31 2021-03-26 樹脂組成物與包含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TW2021444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2783 2020-03-31
JP2020062783 2020-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4492A true TW202144492A (zh) 2021-12-01

Family

ID=77929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0990A TW202144492A (zh) 2020-03-31 2021-03-26 樹脂組成物與包含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9138A1 (zh)
EP (1) EP4130096A4 (zh)
JP (1) JPWO2021200613A1 (zh)
KR (1) KR20220161254A (zh)
CN (1) CN115551942B (zh)
TW (1) TW202144492A (zh)
WO (1) WO20212006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9967B2 (ja) 1975-04-02 1983-11-08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ドウデンヨウノソセイブツ
JP2007161917A (ja) * 2005-12-15 2007-06-28 Teijin Ltd 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ート樹脂
JP5363206B2 (ja) * 2009-06-15 2013-12-11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12077700A1 (ja) 2010-12-10 2012-06-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光学レンズ
JP5442800B2 (ja) 2012-05-08 2014-03-12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148523A (ko) 2014-04-24 2016-12-26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에스터 수지, 광학 렌즈 및 광학 렌즈계
EP3415546B1 (en) * 2014-09-30 2021-08-1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optical lens
CN107614569B (zh) * 2015-05-27 2021-01-15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US10947342B2 (en) * 2016-09-28 2021-03-16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Optical lens
JP6965888B2 (ja) * 2016-09-28 2021-11-1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US10913848B2 (en) * 2017-03-31 2021-02-09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lens using same
JP2019026738A (ja) * 2017-07-31 2019-02-2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溶液、塗料、コーティング剤
JP2019026752A (ja) * 2017-07-31 2019-02-2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WO2019146575A1 (ja) * 2018-01-23 2019-08-0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成形体
WO2019194117A1 (ja) * 2018-04-04 2019-10-10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1942A (zh) 2022-12-30
EP4130096A4 (en) 2023-08-30
CN115551942B (zh) 2023-11-10
WO2021200613A1 (ja) 2021-10-07
JPWO2021200613A1 (zh) 2021-10-07
US20230109138A1 (en) 2023-04-06
EP4130096A1 (en) 2023-02-08
KR20220161254A (ko)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0286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JP7298669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
JP6464227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光学レンズ
JP6739255B2 (ja) 熱可塑性樹脂
JP617555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光学部材
JP6689147B2 (ja) 熱可塑性樹脂
JP6336261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それらからなる光学部材
JP2018002894A (ja) 熱可塑性樹脂
JP6139258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JP717653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
JP5808959B2 (ja) 高屈折率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及び光学レンズ
JPWO2018181157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
WO2021230085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JP6097627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
TW202144492A (zh) 樹脂組成物與包含其之光學透鏡及光學薄膜
JP613025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WO2023085340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
TW202328276A (zh) 熱塑性樹脂及包含此之光學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