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3368A -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基板處理系統、以及乾蝕刻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基板處理系統、以及乾蝕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3368A
TW202143368A TW109146121A TW109146121A TW202143368A TW 202143368 A TW202143368 A TW 202143368A TW 109146121 A TW109146121 A TW 109146121A TW 109146121 A TW109146121 A TW 109146121A TW 202143368 A TW202143368 A TW 2021433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water vapor
chamber
temperatur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6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林孝徳
伊藤毅
依田悠
神戶喬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255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183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3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36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57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 H01L21/02068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during, before or after processing of conductive layers, e.g. polysilicon or amorphous silicon layers
    • H01L21/02071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during, before or after processing of conductive layers, e.g. polysilicon or amorphous silicon layers the processing being a delineation, e.g. RIE, of condu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form insulating layers thereon, e.g. for masking or by using photolithographic techniqu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se layers
    • H01L21/3205Deposition of non-insulating-, e.g. conductive- or resistive-, layers on insulating layers; After-treatment of these layers
    • H01L21/321After treatment
    • H01L21/3213Physical or chemical etching of the layers, e.g. to produce a patterned layer from a pre-deposited extensive layer
    • H01L21/32133Physical or chemical etching of the layers, e.g. to produce a patterned layer from a pre-deposited extensive layer by chemical means only
    • H01L21/32135Physical or chemical etching of the layers, e.g. to produce a patterned layer from a pre-deposited extensive layer by chemical means only by vapour etching only
    • H01L21/32136Physical or chemical etching of the layers, e.g. to produce a patterned layer from a pre-deposited extensive layer by chemical means only by vapour etching only using plasm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3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general liquid treatment, e.g. etching followed by clea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63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 H01L21/67069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etching for drying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26Apparatus for sealing, encapsulating, glassing, decapsulating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5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 H01L21/6716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layout of the process chambers
    • H01L21/67178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or treating in a plurality of work-st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he layout of the process chambers ver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9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into and out of processing chamber
    • H01L21/67742Mechanical parts of transf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針對已實施了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基板,可以在高生產性之狀態下進行水蒸氣處理的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解決手段]水蒸氣處理裝置係具備:上下堆疊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及隔離器,其介於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與第一閘門之間,且連接到前述上腔室、前述下腔室、和前述第一閘門;前述上腔室具備第一開口,前述下腔室具備第二開口,前述隔離器具備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開口與前述第二開口的第三開口與第四開口,前述第三開口與前述第四開口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閘門具備的第五開口與第六開口,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係與共同的或個別的水蒸氣之氣化器連通,前述隔離器,係在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一調溫部,且在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二調溫部。

Description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基板處理系統、以及乾蝕刻方法
本揭示關於水蒸氣處理裝置與水蒸氣處理方法、基板處理系統、以及乾蝕刻方法。
專利文獻1揭示連接到藉由鹵素類氣體之電漿對被處理體實施處理的被處理體處理室,且具備對內部之被處理體供給高溫水蒸氣的高溫水蒸氣供給裝置之大氣搬送室。依據專利文獻1揭示之大氣搬送室,可以促進反應生成物中之鹵素之還原,促進反應生成物之分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6-26145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本揭示提供針對已實施了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基板,可以在高生產性之狀態下進行水蒸氣處理的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基板處理系統、以及乾蝕刻方法。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揭示之一態樣的水蒸氣處理裝置, 係藉由水蒸氣針對已實施了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基板進行處理,並且經由搬送裝置具有的第一閘門在與前述搬送裝置之間進行前述基板之傳遞的水蒸氣處理裝置, 該水蒸氣處理裝置具有: 上下堆疊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及 隔離器,其介於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與前述第一閘門之間,且連接到前述上腔室、前述下腔室、和前述第一閘門; 前述上腔室具備第一開口,前述下腔室具備第二開口,前述隔離器具備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開口與前述第二開口的第三開口與第四開口,前述第三開口與前述第四開口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閘門具備的第五開口與第六開口, 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係與共同的或個別的水蒸氣之氣化器連通, 前述隔離器,係在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一調溫部,且在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二調溫部。 [發明效果]
依據本揭示,針對已實施了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基板,可以在高生產性之狀態下進行水蒸氣處理。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系統。此外,本說明書及圖面中,實質上相同的構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實施形態] <應用了After treatment處理的薄膜電晶體之一例> 首先,參照圖1至圖3說明藉由本揭示之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實施After treatment處理的薄膜電晶體之一例。此處,圖1係表示應用了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的After treatment處理的薄膜電晶體之一例的縱剖面圖。此外,圖2係表示蝕刻處理後之電極附近之狀態的示意圖,圖3係表示After treatment處理後之電極附近之狀態的示意圖。
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之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使用的例如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被形成在玻璃基板等之基板G之上。具體言之為,藉由在基板G之上實施閘極電極或閘極絶緣膜、半導體層等之圖案化並依序堆疊來形成TFT。此外,FPD用基板之平面尺寸隨著世代之推移而大規模化,基板處理系統500(參照圖4)處理的基板G之平面尺寸例如至少包含從第6世代之1500mm×1800mm左右之尺寸至第10.5世代之3000mm×3400mm左右之尺寸。此外,基板G之厚度為0.2mm至數mm左右。
圖1係表示通道蝕刻型之底閘極型結構之TFT。圖示的TFT,係在玻璃基板G(基板之一例)上形成閘極電極P1,在其上形成由SiN膜等構成的閘極絶緣膜F1,此外,在其之上層堆疊表面被n+摻雜的a-Si或氧化物半導體之半導體層F2。在半導體層F2之上層側形成金屬膜,該金屬膜被蝕刻,藉此而形成源極電極P2(電極之一例)與汲極電極P3(電極之一例)。
形成源極電極P2與汲極電極P3之後,對n+摻雜的半導體層F2的表面進行蝕刻,形成TFT中的通道部。接著,為了保護表面而形成例如由SiN膜形成的鈍化膜(未圖示)。接著,經由形成在鈍化膜的表面的接觸孔使源極電極P2或汲極電極P3連接到ITO(Indium Tin Oxide)等之未圖示之透明電極,該透明電極連接到驅動電路或驅動電極,藉此而形成FPD。此外,除了圖示例之底閘極型結構之TFT以外,還有頂閘極型結構之TFT等。
圖示的TFT中,作為用來形成源極電極P2與汲極電極P3的金屬膜可以使用例如包含Al的多層結構之金屬膜(多層金屬膜)。更具體言之為,可以使用從下層側依序堆疊有鈦(Ti)膜、鋁(Al)膜、鈦膜的Ti/Al/Ti結構之金屬膜或從下層側依序堆疊有鉬(Mo)膜、鋁膜、鉬膜的Mo/Al/Mo結構之金屬膜等。如圖1所示,例如在Ti/Al/Ti結構之金屬膜的表面圖案化阻劑膜F3。針對該金屬膜使用氯氣(Cl2 )或三氯化硼(BCl3 )、四氯化碳(CCl4 )等氯系之蝕刻氣體(鹵素類之蝕刻氣體)之任一種氣體,或混合了彼等中之至少二種以上的混合氣體進行乾蝕刻處理。藉由該乾蝕刻處理形成源極電極P2與汲極電極P3。此外,使用Mo/Al/Mo結構之金屬膜之情況下,除了可以使用上述氯系之蝕刻氣體以外,針對鉬膜亦可以使用六氟化硫(SF6 )等之氟系之蝕刻氣體進行乾蝕刻處理。
如上所述,由於使用氯系之蝕刻氣體來進行源極電極P2或汲極電極P3之圖案化時,如圖2所示,氯(Cl)有可能附著在阻劑膜F3。此外,在已蝕刻的金屬膜即電極P2(P3)上亦有可能附著氯或氯與鋁之化合物亦即氯化鋁(氯系化合物)。若將附著有氯的狀態之TFT為了之後之阻劑膜F3之剝離而進行大氣搬送時,阻劑膜F3或電極P2(P3)上附著的氯與大氣中之水分起反應而生成鹽酸,有可能成為導致電極P2(P3)之腐蝕的因素。此處,作為後處理雖可以利用四氟化碳(CF4 )與氧(O2 )之混合氣體生成的電漿來處理基板G,並除去氯的方法,但是若使用SiN膜作為金屬膜之底層膜時,該後處理時SiN膜有可能被刮擦。此外,金屬膜由Mo/Al/Mo構成時,該後處理時鉬膜被刮擦,而在鉬膜有可能產生底切(undercut)。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針對使用氯系之蝕刻氣體進行蝕刻處理而形成了電極P2(P3)之後之基板G,進行供給水蒸氣(H2 O水蒸氣,非電漿水蒸氣)的水蒸氣處理(以下稱為「After treatment」)。藉由該水蒸氣處理除去電極P2(P3)上附著的氯。亦即,如圖3所示,H2 O水蒸氣與電極P2(P3)上附著的氯或氯系化合物起反應而生成氯化氫(HCl),氯化氫從電極P2(P3)脫離而將氯或氯系化合物除去。該情況下,和在大氣中的氯與水分之反應不同,由於在稀薄的環境下可以快速地成為氯化氫離開空間,不會凝縮成為鹽。
<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 接著,參照圖4對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之一例進行說明。此處,圖4係表示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之一例的俯視圖。
基板處理系統500為群集設備(Cluster tool),係多腔室型,構成為在真空氛圍下可以執行串列處理的系統。在基板處理系統500中,在配設於中央的俯視狀態下六角形之搬送裝置20(搬送腔室,亦稱為輸送模組)之一邊,經由閘閥12安裝有裝載鎖定腔室10。此外,在搬送裝置20的其他四邊,分別經由第二閘門22B(閘閥)安裝有四個製程腔室30A、30B、30C、30D(亦稱為製程模組)。此外,在搬送裝置20的剩餘之一邊,經由第一閘門22A(閘閥)安裝有本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後處理腔室(After treatment chamber))。
以各腔室都成為同一程度之真空氛圍的方式進行控制,開啟第一閘門22A和第二閘門22B而在搬送裝置20與各腔室之間進行基板G之傳遞時,以不產生腔室間之壓力變動的方式進行調整。
裝載鎖定腔室10經由閘閥11連接到載具(未圖示),載具內收容有載置於載具載置部(未圖示)上的多片基板G。裝載鎖定腔室10構成為內部之壓力氛圍可以在常壓氛圍與真空氛圍之間切換,在與載具之間進行基板G之傳遞。
裝載鎖定腔室10例如以二段堆疊,在各別的裝載鎖定腔室10內設置有保持基板G的支架14或進行基板G之位置調節的定位器13。裝載鎖定腔室10被控制為真空氛圍之後,開啟閘閥12使其與同樣被控制為真空氛圍的搬送裝置20連通,從裝載鎖定腔室10沿著X2方向將基板G傳送至搬送裝置20。
在搬送裝置20內搭載有在圓周方向的X1方向自由旋轉,並且向各腔室側自由滑動的搬送機構21。搬送機構21將從裝載鎖定腔室10傳遞來的基板G搬送至期望之腔室,藉由開啟第一閘門22A和第二閘門22B,而將基板G傳遞至調整成為與裝載鎖定腔室10為同一程度之真空氛圍的各腔室。
圖示例的製程腔室30A、30B、30C、30D都是電漿處理裝置,在各腔室中都是進行使用鹵素系之蝕刻氣體(氯系之蝕刻氣體)的乾蝕刻處理。關於基板處理系統500中的基板G之處理之一連串的流程,首先,從搬送裝置20將基板G傳遞至製程腔室30A,在製程腔室30A中實施乾蝕刻處理。實施了乾蝕刻處理的基板G係被傳遞至搬送裝置20(以上,基板G係朝X3方向移動)。
如參照圖2之上述說明,在傳遞至搬送裝置20的基板G上,係在形成在基板G的表面的源極電極P2和汲極電極P3附著有氯或氯系化合物。因此,從搬送裝置20將基板G傳遞至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進行基於水蒸氣處理的After treatment。藉由After treatment從電極P2(P3)除去氯或氯系化合物,並將已除去了氯等的基板G傳遞至搬送裝置20(以上,基板G係朝X7方向移動)。
以下,同樣地進行在搬送裝置20與製程腔室30B之間之X4方向的基板G之傳遞,進行在搬送裝置20與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間之X7方向的基板G之傳遞。此外,進行在搬送裝置20與製程腔室30C之間之X5方向的基板G之傳遞,進行在搬送裝置20與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間之X7方向的基板G之傳遞。此外,進行在搬送裝置20與製程腔室30D之間之X6方向的基板G之傳遞,進行在搬送裝置20與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間之X7方向的基板G之傳遞。
如上所述,基板處理系統500具有:進行使用了氯系之蝕刻氣體的乾蝕刻處理(電漿蝕刻處理)的多個蝕刻腔室;和進行基於水蒸氣處理的After treatment的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因此,構成為依據將各蝕刻腔室中的基板G之蝕刻處理,和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的基於水蒸氣處理的After treatment設為一連串之序列的製程配方,在每個蝕刻腔室進行該序列的群集設備。在基板處理系統500中,藉由將以下詳細說明的水蒸氣處理裝置100配置為上下二段,可以形成更高生產性的群集設備。
此外,各製程腔室也可以都是進行乾蝕刻處理的形態以外之形態。例如各製程腔室可以是序列地進行CVD(Chemical Vaper Deposition)處理或PVD(Physical Vaper Deposition)處理等之成膜處理、和進行蝕刻處理的形態之群集設備。此外,構成群集設備的搬送裝置的俯視形狀不限定於圖示例之六角形狀,可以適用與連接的製程腔室之數目對應的多角形狀之搬送裝置。
<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 接著,參照圖5至圖8說明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圖5係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之縱剖面圖。此外,圖6係表示圖5之VI-VI線的視圖,係表示上腔室和下腔室之縱剖面圖,圖7係表示圖5之VII-VII線的視圖,係表示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之橫剖面圖。此外,圖8係表示圖5之VIII-VIII線的視圖,係表示隔離器之縱剖面圖。
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係藉由水蒸氣對已實施了基於氯系之蝕刻氣體(處理氣體之一例)的處理的基板G進行處理的裝置。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具有上下分離的上腔室110與下腔室130。
上腔室110具有筐體111與上蓋112,且具備對基板G進行水蒸氣處理的處理空間S1。筐體111與上蓋112都是由鋁或鋁合金形成。筐體111具有俯視狀態下矩形之底板111b,和四個側壁111a。上蓋112,係和筐體111同一尺寸且呈俯視狀態下矩形,在上蓋112之下表面之外周設置有框狀之卡合凹部112a。
藉由四個側壁111a之卡合端部111c卡合到框狀之卡合凹部112a,雙方藉由固定手段(未圖示)固定。此外,上蓋112之一邊經由轉動部(未圖示)轉動自如地安裝在筐體111的側壁111a之一邊亦可。例如在對上腔室110進行維護等時,藉由從筐體111拆除上蓋112,可以進行上腔室110的內部之維護。接著,進行上腔室110的維護之後,藉由將上蓋112安裝至筐體111來形成處理空間S1,可以使上腔室110回復可以進行基板G之處理的狀態。
另一方面,下腔室130具有筐體131與下蓋132,且具備對基板G進行水蒸氣處理的處理空間S2。筐體131與下蓋132都是由鋁或鋁合金形成。筐體131具有俯視狀態下矩形之頂板131b,和四個側壁131a。下蓋132係和筐體131為同一尺寸且呈俯視狀態下矩形,在下蓋132之上表面之外周設置有框狀之卡合凹部132a。
藉由四個側壁131a之卡合端部131c卡合到框狀之卡合凹部132a,雙方藉由固定手段(未圖示)進行固定。此外,下蓋132之一邊經由轉動部(未圖示)轉動自如地安裝在筐體131的側壁131a之一邊亦可。例如對下腔室130進行維護等時,藉由從筐體131拆除下蓋132,可以進行下腔室130的內部之維護。接著,在進行下腔室130的維護之後,藉由將下蓋132安裝到筐體131來形成處理空間S2,可以使下腔室130回復至可以進行基板G之處理的狀態。
在下腔室130的頂板131b之上面載置有多個(圖5中為二個)隔熱構件150,在多個隔熱構件150之上載置有上腔室110。隔熱構件150具有隔熱性,係由鐵氟龍(註冊商標)或氧化鋁(Al2 O3 )等陶瓷、低導熱率的不鏽鋼等形成。下腔室130與上腔室110係經由隔熱構件150被上下堆疊,如以下說明,可以抑制進行了調溫控制的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的熱傳導至另一方之腔室。
鋁或鋁合金製之上腔室110與下腔室130都具有足夠之熱容量。因此在基板處理系統500收容的無塵室等之環境下,即使不採取特別的隔熱措施,能夠始終保持在例如120℃左右以下的溫度。在對水蒸氣處理裝置100進行維護等時,藉由將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控制在小於60℃之溫度,作業員可以接觸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進行維護等之作業。
上腔室110係在搬送裝置20側之側壁具備第一開口116,具備第一開口116的側壁之端面成為第一端面115。另一方面,下腔室130係在搬送裝置20側之側壁具備第二開口136,具備第二開口136的側壁之端面成為第二端面135。
在搬送裝置20具有的第一閘門22A中,在與第一開口116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第五開口23,在與第二開口136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第六開口24。在第一閘門22A中,用於開啟/關閉第五開口23的第一開關門25例如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滑動自如地被設置,用於開啟/關閉第六開口24的第二開關門26例如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滑動自如地被設置。此外,第五開口和第六開口可以是共同之一個開口(圖示例之第五開口23與第六開口24為連續的開口)。亦即,本說明書中,第五開口23與第六開口24除了圖示例的個別的開口之形態以外,亦可以是共同之開口之形態。
隔離器160介於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與第一閘門22A之間,經由隔離器160將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與第一閘門22A相互連接。
隔離器160為板狀構件161,係由鋁或鋁合金形成。在板狀構件161設置有與上腔室110的第一開口116和下腔室130的第二開口136分別連通的第三開口164和第四開口165。第三開口164和第四開口165分別與第一閘門22A具備的第五開口23和第六開口24連通。
因此,當開啟第一開關門25時第一開口116與第三開口164與第五開口23連通,成為在搬送裝置20與上腔室110之間可以進行基板G之傳遞。另一方面,當開啟第二開關門26時第二開口136與第四開口165與第六開口24連通,成為在搬送裝置20與下腔室130之間可以進行基板G之傳遞。
在上腔室110的地板面配設有用來載置基板G的第一載置台120。第一載置台120,係具備筐體111的內側之平面尺寸的板狀構件,由鋁或鋁合金形成。此外,第一載置台120由多個長條之塊狀構件形成亦可,例如可以由多個塊狀構件隔開間隙配設而形成。將載置有基板的搬送構件之構成基板支撐部的軸構件(都未圖示)收容在該間隙亦可。
同樣地在下腔室130的地板面配設有載置基板G的第二載置台140。第二載置台140,係具備筐體131的內側之平面尺寸的板狀構件,係由鋁或鋁合金形成。此外,第二載置台140係和第一載置台120同樣地,可以是由隔開間隙配設的多個長條之塊狀構件來形成。
在第一載置台120之上面隔開間隔配設有多個突起124,在突起124之上載置有基板G。同樣地,在第二載置台140之上面隔開間隔配設有多個突起144,在突起144之上載置有基板G。
在上腔室110安裝有對處理空間S1內之壓力進行測量的壓力計118,在下腔室130安裝有對處理空間S2內之壓力進行測量的壓力計138。彼等壓力計118、138測量到的監控資訊被傳送至控制部400。
上腔室110連接到通往構成水蒸氣供給部210的水蒸氣氣化器211的供給配管,在供給配管中插入有供給閥212。此外,上腔室110連接到通往構成排氣部220的渦輪分子泵等之真空泵221的排氣配管,在排氣配管中插入有排氣閥222。此外,上腔室110連接到通往供給源231的供給配管,該供給源231係構成供給氮氣體(N2 )等之惰性氣體的惰性氣體供給部230,在供給配管中插入有供給閥232。
另一方面,下腔室130連接到通往構成水蒸氣供給部240的水蒸氣氣化器241的供給配管,在供給配管中插入有供給閥242。此外,下腔室130連接到通往構成排氣部250的渦輪分子泵等之真空泵251的排氣配管,在排氣配管中插入有排氣閥252。此外,下腔室130連接到通往供給源261的供給配管,該供給源261係構成供給氮氣體(N2 )等之惰性氣體的惰性氣體供給部260,在供給配管中插入有供給閥262。
藉由作動真空泵221、251,將處理空間S1、S2調整為真空氛圍,以使與同樣調整為真空氛圍的搬送裝置20之間之壓力差盡可能變少的方式來進行差壓控制。
此外,在上腔室110中,藉由作動排氣部220,將處理空間S1調整為真空氛圍,藉由作動水蒸氣供給部210而對處理空間S1內供給水蒸氣,藉此,可以進行對載置於處理空間S1內的基板G進行水蒸氣處理。此外,藉由邊對處理空間S1內實施抽真空邊從惰性氣體供給部230供給惰性氣體,可以對處理空間S1內殘存的水蒸氣或氯化氫等實施淨化。
另一方面,在下腔室130中藉由作動排氣部250,將處理空間S2調整為真空氛圍,藉由作動水蒸氣供給部240而對處理空間S2內供給水蒸氣,可以對載置於處理空間S2內的基板G進行水蒸氣處理。此外,邊對處理空間S2內實施抽真空邊從惰性氣體供給部260供給惰性氣體,可以對處理空間S2內殘存的水蒸氣或氯化氫等實施淨化。
在第一載置台120設置有供調溫媒體流通的調溫媒體流路122。在圖示例之調溫媒體流路122中,例如調溫媒體流路122之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入部,另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出部。作為調溫媒體可以使用熱媒,該熱媒係使用GALDEN(註冊商標)或Fluorinert (註冊商標)等。
此外,作為調溫媒體流路122之取代,可以在第一載置台120內建加熱器等,該情況下,電阻體的加熱器可以由鎢或鉬或彼等金屬之任一種與氧化鋁或鈦等之化合物形成。
另一方面,在第二載置台140設置有供調溫媒體流通的調溫媒體流路142。在圖示例之調溫媒體流路142中,例如調溫媒體流路142之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入部,另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出部。
藉由冷卻器形成的調溫源311係具有調溫媒體之溫度或吐出流量進行控制的本體部,和壓送調溫媒體的泵(都未圖示)。
調溫源311與調溫媒體流路122係藉由從調溫源311供給調溫媒體的供給流路312,和使流過調溫媒體流路122的調溫媒體返回到調溫源311的返回流路313進行連接。此外,調溫源311與調溫媒體流路142係藉由從調溫源311供給調溫媒體的供給流路314,和流過調溫媒體流路142的調溫媒體返回到調溫源311的返回流路315進行連接。
藉由調溫源311、供給流路312、返回流路313、供給流路314、及返回流路315來形成載置台調溫部310。
又,除了如圖示例這樣調溫媒體流路122、142連接到共同之調溫源311的形態以外,調溫媒體流路122、142可以是各自具有獨有之調溫源的形態。任一形態下,調溫媒體流路122、142分別個別被進行控制。
如上所述,藉由個別對調溫媒體流路122、142進行控制,則例如在對下腔室130進行維護時,可以僅使上腔室110運轉而進行基板G之水蒸氣處理。又,如上所述,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構成為,分別具有獨有之水蒸氣供給部210、240或排氣部220、250等,彼等各構成部亦同樣地個別進行控制。
藉由對構成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各構成部分別個別進行控制,則即使一方之腔室基於維護等而停止運轉之情況下,另一方之腔室可以繼續運轉。因此,可以消除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運轉完全停止,可以在高生產性之狀態下進行水蒸氣處理。
此外,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係在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內執行水蒸氣處理。因此實際上執行水蒸氣處理的腔室之容量能夠盡可能地低容量化。由於藉由對盡可能地低容量的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內部進行表面處理修復(耐腐蝕塗層處理等)即可充分修復,因此,維護亦可以容易進行。
此外,圖示例之氣化器211、241或真空泵221、251雖分別使用個別的氣化器或真空泵,但是亦可以是使用共同之氣化器與共同之真空泵的形態。在該形態中,從一個氣化器將二系統之供給管連接到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並在各供給管插入獨有之供給閥,個別執行各供給閥之開啟/關閉的控制。同樣地從一個真空泵將二系統之排氣管連接到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並在各排氣管插入獨有之排氣閥,個別執行各排氣閥之開啟/關閉的控制。在該形態中,可以減少氣化器和真空泵之數目,可以削減裝置的製造成本。
參照圖7對上腔室110中的水蒸氣之供給形態與排氣形態進行說明。此外,在下腔室130中亦可以適用同樣的水蒸氣之供給形態及排氣形態。如圖7所示,供給管215係由主管213、和從主管213分歧的多個(圖示例為三個)枝管214形成,各枝管214連接到上腔室110的側壁。供給管215係通過如圖5所示氣化器211。此外,排氣管218係由主管216,和從主管216分歧的多個(圖示例為三個)枝管217形成。各枝管217連接到上腔室110的側壁(與枝管214所貫穿的側壁呈對向的相反側之側壁)。排氣管218係通過如圖5所示真空泵221。
如圖7所示,在上腔室110內,從供給管215具備的多個枝管214以層狀向Y方向供給水蒸氣。藉由該供給態樣,可以對上腔室110內載置的基板G之整個區域有效地供給水蒸氣。此外,藉由排氣管218具備的多個枝管217可以將上腔室110內之水蒸氣或由於After treatment而生成的氯化氫(HCl)等有效地排出。此外,枝管214、217可以是圖示例之三個以外之數目(一個、五個等)。
此外,亦可以適用圖示例以外之水蒸氣之供給形態與排氣形態。例如在上腔室之上蓋或下腔室之頂板設置供給水蒸氣的流入空間,在流入空間之下方設置噴淋頭供給部,經由噴淋頭供給部以噴淋狀對噴淋頭供給部之下方之基板供給水蒸氣。以噴淋狀向鉛直方向供給的水蒸氣,係邊擴散至基板之整個區域邊進行供給。此外,作為噴淋頭供給部之取代,可以是在上腔室之上蓋或下腔室之頂板連接一個或多個供給配管,經由供給配管從天井供給水蒸氣的形態。
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藉由具有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堆疊的構成,可以減少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佔有面積並實現高產量。假設將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直接連接到搬送裝置20的第一閘門22A時,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各自的第一開口116和第二開口136的周圍之強度有可能會不良。因此,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利用將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連接到隔離器160,並將隔離器160連接到搬送裝置20的第一閘門22A之構成。藉由該構成,可以提高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各自的第一開口116和第二開口136的周圍之強度。
如圖5及圖6所示,在上腔室110的第一端面115中,在第一開口116的周圍設置有矩形框狀之密封溝115a。此外,在下腔室130的第二端面135中,在第二開口136的周圍設置有矩形框狀之密封溝135a。
另一方面,在隔離器160的第三端面162中,在第三開口164的周圍且與第一開口116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矩形框狀之密封溝162a,在第四開口165的周圍且與第二開口136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矩形框狀之密封溝162b。
矩形框狀之O型環171嵌入對應的密封溝115a、162a,同樣地矩形框狀之O型環172嵌入對應的密封溝135a、162b。藉此,經由O型環171、172將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與隔離器160進行氣密連接。
此外,第一閘門22A之中,在第五開口23的周圍設置有矩形框狀之密封溝22a。另一方面,在隔離器160的第四端面163中,在與密封溝22a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密封溝163a,矩形框狀之O型環173嵌入對應的密封溝22a、163a,經由O型環173將隔離器160與第一閘門22A進行氣密連接。
另一方面,第一閘門22A之中,在第六開口24的周圍設置有矩形框狀之密封溝22b。另一方面,在隔離器160的第四端面163中,在與密封溝22b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密封溝163c。矩形框狀之O型環174嵌入對應的密封溝22b、163c,經由O型環174將隔離器160與第一閘門22A進行氣密連接。
此處,作為O型環171、172、173之材質,例如可以使用丁腈橡膠(NBR)、氟橡膠(FKM)、矽酮橡膠(Q)。此外,可以使用氟矽橡膠(FVMQ)、全氟聚醚橡膠(FO)、丙烯酸橡膠(ACM)、乙丙橡膠(EPM)。
以上,本實施形態中的第一閘門22A,係說明藉由作為閥體的第一開關門25和第二開關門26分別對筐體之開口即第五開口23和第六開口24進行開啟/關閉的結構之閘閥。此外,不針對閘閥之筐體之開口,而藉由個別的閥體分別直接開啟/關閉隔離器160的第三開口164及第四開口165的形態亦可。在該形態中,無需針對第五開口23和第六開口24分別設置個別的密封溝及O型環,可以設置包圍第五開口23和第六開口24之雙方的一個密封溝及O型環,結構可以簡單化。
在上腔室110的在第一端面115之矩形框狀之密封溝115a之內側設置有多個螺孔115b,在各螺孔115b螺合有螺孔狀之間隔件180。
此外,在下腔室130的第二端面135的矩形框狀之密封溝135a之內側設置有多個螺孔135b,在各螺孔135b螺合有螺孔狀之間隔件180。
此外,在隔離器160的第四端面163的矩形框狀之密封溝163a及密封溝163c之內側設置有多個螺孔163b,在各螺孔163b螺合有螺孔狀之間隔件180。
間隔件180的前端具有尖銳或圓頭錐形之形態,各間隔件180的前端以點接觸於隔離器160的第三端面162或第一閘門22A之端面。
較好是,間隔件180由導熱率比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與隔離器160的形成材料更低的材料形成。例如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與隔離器160由鋁或鋁合金形成之情況下,間隔件180由不鏽鋼等之金屬或氧化鋁等之陶瓷形成為較佳。
如上所述,藉由各端面經由低導熱率的多個點狀之間隔件180抵接,可以抑制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具有的熱傳導至隔離器160或第一閘門22A。此外,除圖示例之構成以外,在隔離器160的第三端面162或第一閘門22A之端面設置螺孔,將間隔件螺合入彼等螺孔亦可,或作為圖示例之構成之取代,將間隔件螺合入第三端面162或第一閘門22A之端面上設置的螺孔亦可。
此外,如圖5及圖8所示,在隔離器160中,在第三開口164的周圍設置有供調溫媒體流通的調溫媒體流路166(第一調溫部之一例),在第四開口165的周圍設置有供調溫媒體流通的調溫媒體流路167(第二調溫部之一例)。
圖示例之調溫媒體流路166中,例如調溫媒體流路166之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入部,另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出部。此外,在調溫媒體流路167中,例如調溫媒體流路167之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入部,另一端成為調溫媒體之流出部。作為調溫媒體可以使用熱媒,該熱媒可以使用GALDEN(註冊商標)或Fluorinert(註冊商標)等。
此外,調溫媒體流路166、167之取代,可以在隔離器160內建加熱器等,該情況下,電阻體的加熱器可以由鎢或鉬、或彼等金屬之任一種與氧化鋁或鈦等之化合物來形成。
由冷卻器形成的調溫源321、331係具有對調溫媒體之溫度或吐出流量進行控制的本體部,和壓送調溫媒體的泵(都未圖示)。
調溫源321與調溫媒體流路166係藉由從調溫源321供給調溫媒體的供給流路322,和流過調溫媒體流路166的調溫媒體返回至調溫源321的返回流路323進行連接。此外,調溫源331與調溫媒體流路167係藉由從調溫源331供給調溫媒體的供給流路332,和流過調溫媒體流路167的調溫媒體返回至調溫源331的返回流路333進行連接。
藉由調溫源321、供給流路322、及返回流路323來形成第三開口周圍調溫部320,藉由調溫源331、供給流路332、及返回流路333來形成第四開口周圍調溫部330。
此外,如圖示例這樣,調溫媒體流路166、167連接到個別的調溫源321、331的形態以外,調溫媒體流路166、167具有共同之調溫源形態亦可。任一形態下,調溫媒體流路166、167成為分別被個別進行控制。
如上所述,藉由對調溫媒體流路166、167個別進行控制,例如在對下腔室130進行維護時,與第二開口136連通的隔離器160的第四開口165的周圍的溫度可以調整成為作業員即使接觸亦無危險的與下腔室130同樣的溫度。此外,與第一開口116連通的隔離器160的第三開口164的周圍,可以調整成為與上腔室110同樣地適合進行水蒸氣處理的溫度,可以進行基板G之水蒸氣處理。
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構成為,將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連接到隔離器160,將隔離器160連接到搬送裝置20的第一閘門22A之構成。藉由該構成,如上所述,可以提高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各自的第一開口116和第二開口136的周圍之強度。
藉由在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與搬送裝置20的第一閘門22A之間配設了隔離器160,因此,隔離器160具有的第三開口164或第四開口165亦成為水蒸氣處理空間(製程空間)。
但是,例如僅藉由調溫源311難以將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內之處理溫度與隔離器160的溫度調整成為同一程度,隔離器160有可能成為相對低溫的區域(所謂的冷點(Cold spot))。該情況下,相對低溫的隔離器160會對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內之處理溫度造成影響,導致水蒸氣處理性能之降低。此外,沈積物容易附著在隔離器160的第三開口164或第四開口165,成為產生微粒之原因。
因此,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在隔離器160的第三開口164和第四開口165的周圍分別設置有個別的第一調溫部166和第二調溫部167。藉由該構成,在一方之腔室之維護時且在另一方之腔室進行水蒸氣處理時,可以實現個別的溫度控制。可以消除在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中的水蒸氣處理中隔離器160成為冷點的問題。
控制部400係對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各構成部例如水蒸氣供給部210、240或排氣部220、250、惰性氣體供給部230、260、調溫源311、321、331等之動作進行控制。控制部40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 (Read Only Memory)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CPU係依據儲存在RAM等之記憶區域的配方(製程配方),執行預定的處理。配方中設定有針對製程條件的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控制資訊。
控制資訊包含例如氣化器211、241的壓力或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壓力、從氣化器211、241供給的水蒸氣之溫度或流量、來自水蒸氣供給製程與各腔室之排氣製程之製程時間或時刻等。
配方及控制部400使用的程式例如可以記憶在硬碟或光碟、光磁碟等。此外,配方等也可以是收容在CD-ROM、DVD、記憶卡等電腦可讀取的攜帶型記憶媒體的狀態下被安裝在控制部400而予以讀出的形態。此外,控制部400具有進行指令之輸入操作等的鍵盤或滑鼠等之輸入裝置、使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運轉狀況成為可視化而進行顯示的顯示器等之顯示裝置、及印表機等之輸出裝置等之使用者介面。
<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方法> 以下,參照圖9及圖10對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方法之一例進行說明。此處,圖9係表示基於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的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圖10係表示氣化器與上腔室之壓力控制方法之一例的圖。此外,下腔室中亦執行同樣的壓力控制。
在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方法中,首先,準備如圖5至圖8所示的具備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基板處理系統500(準備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工程),製程腔室30A、30B、30C、30D都是對基板G執行乾蝕刻處理。
已實施了乾蝕刻處理的基板G係從製程腔室30A等被傳遞至搬送裝置20,並從搬送裝置20被傳遞至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雙方或任一方。接著,藉由對上腔室110的處理空間S1或下腔室130的處理空間S2供給水蒸氣來執行對基板G的水蒸氣處理(供給水蒸氣進行處理的工程)。
更具體言之為,如圖9所示,氣化器211、241的供給閥212、242被開啟控制(步驟S10)。接著,從氣化器211、241對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供給水蒸氣,藉由保持預定時間來執行預定時間之After treatment(步驟S12)。
在該After treatment時,藉由載置台調溫部310對第一載置台120或第二載置台140進行調溫控制,並且藉由第三開口周圍調溫部320與第四開口周圍調溫部330對隔離器160的第三開口164的周圍與第四開口165的周圍分別進行調溫控制。
藉由該調溫控制,將上腔室110的處理空間S1或下腔室130的處理空間S2中的溫度調整為始終不低於氣化器211、241的溫度。藉由該調整可以抑制供給的水蒸氣之液化。
例如提供的水蒸氣之溫度為例如20℃至50℃左右之情況下,將上腔室110的處理空間S1或下腔室130的處理空間S2中的溫度(第一溫度之一例)調整為60℃至120℃。該處理空間S1、S2中的第一溫度成為水蒸氣處理時之處理空間S1、S2中的溫度之臨界值。
在水蒸氣處理中,隔離器160的第三開口164的周圍與第四開口165的周圍亦被調整為和處理空間S1、S2中的第一溫度相同或大致相同之溫度。
另一方面,例如在上腔室110運轉的狀態下對下腔室130進行維護時,將上腔室110的處理空間S1與隔離器160的第三開口164的周圍調整為第一溫度的60℃至120℃。相對於此,將維護對象之下腔室130的處理空間S2與隔離器160的第四開口165的周圍調整為小於60℃。藉此,可以同時進行一方之腔室中的水蒸氣處理與另一方之腔室之維護。
在對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供給水蒸氣時,盡可能地增大氣化器211、241的壓力與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的壓力之壓力差(差壓),如此則,可以有效地對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供給水蒸氣。因此,盡可能地增大氣化器211、241的壓力,並盡可能地降低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的壓力為較佳。
但是,就氣化器211、241的控制容易性之觀點而言,氣化器211、241盡可能地在低的溫度運轉控制為較佳。因此,例如如上所述將20℃至50℃左右之溫度之水蒸氣供給至內側腔室。此外,20℃之水蒸氣之壓力為20Torr (×133.3Pa)左右,50℃之水蒸氣之壓力為90Torr(×133.3Pa)左右。
如上所述,基於氣化器211、241的運轉控制之觀點盡可能地供給低溫之水蒸氣為較佳,另一方面,水蒸氣之溫度變低時,氣化器211、241的壓力變低,難以增大氣化器211、241與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差壓。因此難以有效地對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供給水蒸氣,水蒸氣處理時間有可能變長。
但是,在如圖5等所示的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中,將上腔室110或下腔室130的容量盡可能地降低為低容量。因此即使在提供的水蒸氣之溫度較低之情況下,亦可以盡可能地在短時間內增大氣化器211、241與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差壓。如圖10所示,藉由水蒸氣之供給,使氣化器211、241的壓力逐漸減少,並使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壓力急速增加。
此外,在氣化器211、241的供給閥212、242被開啟控制(步驟S10)時,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排氣閥222、252可以是被關閉控制或被開啟控制。
回至圖9,在After treatment結束之後,氣化器211、241的供給閥212、242被關閉控制(步驟S14)。接著,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排氣閥222、252被開啟控制(步驟S16),如此則,可以對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內之水蒸氣或由於After treatment而生成的氯化氫(HCl)等實施排氣。
如圖10所示,藉由氣化器211、241的供給閥212、242之關閉控制和水蒸氣或氯化氫(HCl)等之排氣,使氣化器211、241的壓力逐漸增大,使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壓力急速減少,形成可以對新的基板進行水蒸氣處理的狀態。此外,除了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之排氣以外,適當地進行基於惰性氣體的淨化亦可。
依據圖示的水蒸氣處理方法,藉由使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可以在高生產性之狀態下進行水蒸氣處理。
此外,在對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其中任一方進行維護時,可以僅使用其中另一方對基板進行水蒸氣處理。因此,可以消除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運轉完全停止之問題,因此,可以在高生產性之狀態下進行水蒸氣處理。
<實施形態的乾蝕刻方法> 接著,說明實施形態的乾蝕刻方法之一例。於此,處理對象之金屬膜為多層結構之金屬膜(多層金屬膜),藉由氯對該多層金屬膜進行蝕刻。例如具備藉由鋁形成的金屬膜,該金屬膜和其他金屬膜形成多層結構。作為多層金屬膜之一例,可以舉出從下層側依序堆疊有鈦膜、鋁膜、鈦膜的Ti/Al/Ti結構之金屬膜。此外,作為多層金屬膜之其他例,可以舉出從下層側依序堆疊有鉬膜、鋁膜、鉬膜的Mo/Al/Mo結構之金屬膜。
在實施形態的乾蝕刻方法中,首先,準備具備如圖5至圖8所示的水蒸氣處理裝置100的基板處理系統500(準備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工程)。
接著,在構成基板處理系統500的製程腔室30A、30B、30C、30D之任一之中對設置在基板G的表面的上述多層金屬膜進行乾蝕刻處理。在構成多層金屬膜的上述任一金屬膜之乾蝕刻處理中都使用包含氯的氣體,例如使用氯氣或三氯化硼氣體、四氯化碳氣體等氯系之蝕刻氣體之任一種氣體,或混合了彼等之中至少二種以上的混合氣體。
更詳細言之,在對Ti/Al/Ti結構之金屬膜的乾蝕刻處理中,係使用氯氣、或氯氣與三氯化硼氣體之混合氣體作為處理氣體。此外,為了形狀控制之目的,因此對各金屬膜一邊變化流量等之處理條件一邊進行多階段之蝕刻處理。
此外,在對Mo/Al/Mo結構之金屬膜的乾蝕刻處理中,對上層的鉬膜係使用六氟化硫等包含氟系之氣體的處理氣體。另一方面,對鋁膜則使用氯氣與三氯化硼氣體之混合氣體作為處理氣體,對下層的鉬膜則使用氯氣等包含氯系之氣體的處理氣體(以上,對基板進行蝕刻處理的工程)。
接著,將針對多層金屬膜已被實施了包含氯的處理氣體的乾蝕刻處理的基板G,收容在水蒸氣處理裝置100之上腔室110和下腔室130的雙方或任一方。接著,藉由對上腔室110的處理空間S1或下腔室130的處理空間S2供給水蒸氣,而對基板G進行上述的水蒸氣處理(After treatment)。藉由該水蒸氣處理將多層金屬膜的表面上被圖案化的阻劑膜等上所附著的氯予以除去(以上為供給水蒸氣進行處理的工程)。
本實施形態的乾蝕刻方法中,在After treatment中係藉由載置台調溫部310對第一載置台120或第二載置台140進行調溫控制。此外,分別藉由第三開口周圍調溫部320與第四開口周圍調溫部330對隔離器160的第三開口164的周圍與第四開口165的周圍進行調溫控制。藉由該調溫控制將上腔室110的處理空間S1或下腔室130的處理空間S2中的溫度(第一溫度)調整為始終低於氣化器211、241的溫度,如此則可以抑制供給的水蒸氣之液化。
針對上述實施形態舉出的構成等,可以組合其他構成要素等而成為其他實施形態,此外,本揭示不限定於上述所示構成。在不脫離本揭示之要旨的範圍內可以進行變更,可以根據該應用形態適當地決定。
20:搬送裝置(搬送腔室) 22A:第一閘門 23:第五開口 24:第六開口 100:水蒸氣處理裝置 110:上腔室 116:第一開口 130:下腔室 136:第二開口 160:隔離器 164:第三開口 166:第一調溫部 165:第四開口 167:第二調溫部 211:氣化器(水蒸氣氣化器) 241:氣化器(水蒸氣氣化器) G:基板
[圖1]表示應用了基於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後處理(After treatment)的薄膜電晶體之一例的縱剖面圖。 [圖2]表示蝕刻處理後之電極附近之狀態的示意圖。 [圖3]表示After treatment處理後之電極附近之狀態的示意圖。 [圖4]表示實施形態的基板處理系統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5]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之縱剖面圖。 [圖6]沿著圖5之VI-VI線的視圖,係上腔室和下腔室之縱剖面圖。 [圖7]沿著圖5之VII-VII線的視圖,係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之一例之橫剖面圖。 [圖8]沿著圖5之VIII-VIII線的視圖,係隔離器之縱剖面圖。 [圖9]表示實施形態的水蒸氣處理裝置的處理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0]表示氣化器與內側腔室之壓力控制方法之一例的圖。
20:搬送裝置(搬送腔室)
22a,22b:密封溝
22A:第一閘門
23:第五開口
24:第六開口
25:第一開關門
26:第二開關門
100:水蒸氣處理裝置
110:上腔室
116:第一開口
130:下腔室
136:第二開口
111:筐體
112:上蓋
111b:底板
111a:側壁
112a:卡合凹部
111c:卡合端部
131:筐體
132:下蓋
131b:頂板
131a:側壁
132a:卡合凹部
131c:卡合端部
120:第一載置台
124:突起
140:第二載置台
144:突起
115:第一端面
115a,135a:密封溝
115b,135b:螺孔
122,142:調溫媒體流路
135:第二端面
150:隔熱構件
160:隔離器
162:第三端面
162a,162b,162c:密封溝
163:第四端面
163a,163b,163c:密封溝
164:第三開口
166:第一調溫部
165:第四開口
167:第二調溫部
171,172,173,174:O型環
180:間隔件
G:基板
S1,S2:處理空間

Claims (12)

  1. 一種水蒸氣處理裝置,係藉由水蒸氣針對已實施了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基板進行處理,並且經由搬送裝置具有的第一閘門在與前述搬送裝置之間進行前述基板之傳遞的水蒸氣處理裝置, 該水蒸氣處理裝置具有: 上下堆疊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及 隔離器,其介於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與前述第一閘門之間,且連接到前述上腔室、前述下腔室、和前述第一閘門; 前述上腔室具備第一開口,前述下腔室具備第二開口,前述隔離器具備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開口與前述第二開口的第三開口與第四開口,前述第三開口與前述第四開口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閘門具備的第五開口與第六開口, 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係與共同的或個別的水蒸氣之氣化器連通, 前述隔離器,係在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一調溫部,且在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二調溫部。
  2. 如請求項1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上腔室與前述下腔室分別具備與前述隔離器呈對向的第一端面與第二端面, 前述隔離器具備:與前述第一端面和前述第二端面呈對向的第三端面,及與前述第一閘門呈對向的第四端面, 在前述第一端面和前述第二端面與前述第三端面之至少一方、以及前述第四端面中設置有多個點狀之間隔件,經由多個前述間隔件使前述第一端面和前述第二端面與前述第三端面抵接,並使前述第四端面與前述第一閘門抵接。
  3. 如請求項2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述第一端面和前述第二端面與前述第三端面之至少一方、以及前述第四端面中設置有多個螺孔,螺孔狀之前述間隔件被螺合在前述螺孔。
  4. 如請求項2或3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間隔件係由導熱率比前述上腔室與前述下腔室與前述隔離器之形成材料低的材料形成。
  5. 如請求項1至4之中任一之水蒸氣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調溫部與前述第二調溫部均具備供熱媒流通的流路。
  6. 一種基板處理系統,係具有: 一個以上的處理裝置,其藉由處理氣體對基板進行處理; 搬送裝置,其具備第一閘門與一個以上之第二閘門,並經由前述第二閘門在與前述處理裝置之間進行前述基板之傳遞;及 水蒸氣處理裝置,其經由前述第一閘門在與前述搬送裝置之間進行前述基板之傳遞,並藉由水蒸氣對已實施了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前述基板進行處理; 前述水蒸氣處理裝置具有: 上下堆疊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及 隔離器,其介於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與前述第一閘門之間,且連接到前述上腔室、前述下腔室、和前述第一閘門; 前述上腔室具備第一開口,前述下腔室具備第二開口,前述隔離器具備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開口與前述第二開口的第三開口與第四開口,前述第三開口和前述第四開口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閘門具備的第五開口與第六開口, 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係與共同的或個別的水蒸氣之氣化器連通, 前述隔離器,係在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一調溫部,且在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二調溫部。
  7. 一種水蒸氣處理方法,係經由搬送裝置具有的第一閘門在與前述搬送裝置之間進行基板之傳遞,並藉由水蒸氣對已實施了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前述基板進行處理者, 該水蒸氣處理方法具有以下工程: 準備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工程,該水蒸氣處理裝置係具有: 上下堆疊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及 隔離器,其介於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與前述第一閘門之間,且連接到前述上腔室、前述下腔室、和前述第一閘門, 前述上腔室具備第一開口,前述下腔室具備第二開口,前述隔離器具備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開口與前述第二開口的第三開口與第四開口,前述第三開口與前述第四開口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閘門具備的第五開口與第六開口, 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係與共同的或個別的水蒸氣氣化器連通, 前述隔離器,係在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一調溫部,且在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二調溫部;及 將已實施了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前述基板收容在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之至少一方,並供給水蒸氣進行處理的工程; 在供給前述水蒸氣進行處理的工程中,當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之至少一方之溫度在第一溫度以上之溫度氛圍下進行處理時,係將對應的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或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或者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與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之雙方都調整為前述第一溫度以上之相同的溫度。
  8. 如請求項7之水蒸氣處理方法,其中 前述第一溫度為60℃以上120℃以下。
  9. 如請求項7或8之水蒸氣處理方法,其中 在對前述上腔室與前述下腔室之其中任一方腔室進行維護時,僅使用其中另一方之腔室對前述基板供給水蒸氣並進行處理, 將與進行維護的前述一方腔室對應的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或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之溫度調整為小於前述第一溫度之溫度。
  10. 一種乾蝕刻方法,係在製程腔室中對基板實施基於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後,經由搬送裝置具有的第一閘門進行前述基板之傳遞,並藉由水蒸氣來處理前述基板者, 該乾蝕刻方法具有以下工程: 準備水蒸氣處理裝置的工程,該水蒸氣處理裝置係具有: 上下堆疊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及 隔離器,其介於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與前述第一閘門之間,且連接到前述上腔室、前述下腔室、和前述第一閘門, 前述上腔室具備第一開口,前述下腔室具備第二開口,前述隔離器具備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開口與前述第二開口的第三開口與第四開口,前述第三開口與前述第四開口分別連通於前述第一閘門具備的第五開口與第六開口, 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係與共同的或個別的水蒸氣氣化器連通, 前述隔離器,係在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一調溫部,且在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具備第二調溫部; 將具有包含鋁的多層結構之金屬膜的前述基板收容在前述製程腔室內,並藉由包含含氯氣體的前述處理氣體來生成電漿而對前述基板進行蝕刻處理的工程;及 將已實施了基於前述處理氣體的處理之前述基板收容在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之至少一方,並供給水蒸氣進行處理的工程, 在供給前述水蒸氣進行處理的工程中,當前述上腔室和前述下腔室之至少一方之溫度在第一溫度以上之溫度氛圍下處理時,係將對應的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或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或者前述第三開口的周圍與前述第四開口的周圍之雙方都調整為前述第一溫度以上之相同的溫度。
  11. 如請求項10之乾蝕刻方法,其中 前述金屬膜,係由鋁膜、和位於前述鋁膜之上層與下層的鈦膜或者鉬膜形成。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乾蝕刻方法,其中 前述含氯氣體為氯氣、三氯化硼氣體、四氯化碳氣體之任一種氣體、或者混合了彼等之中之至少二種以上的混合氣體。
TW109146121A 2020-01-07 2020-12-25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基板處理系統、以及乾蝕刻方法 TW2021433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0893 2020-01-07
JP2020000893 2020-01-07
JP2020125505A JP7418301B2 (ja) 2020-01-07 2020-07-22 水蒸気処理装置と水蒸気処理方法、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
JP2020-125505 2020-07-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368A true TW202143368A (zh) 2021-11-16

Family

ID=76878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6121A TW202143368A (zh) 2020-01-07 2020-12-25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基板處理系統、以及乾蝕刻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81562B1 (zh)
CN (1) CN113161256B (zh)
TW (1) TW20214336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8070A (ja) * 2000-04-24 2001-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ドライエッチ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基板の処理方法
JP2003037147A (ja) * 2001-07-25 2003-02-07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熱処理方法
JP4518986B2 (ja) 2005-03-17 2010-08-0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大気搬送室、被処理体の処理後搬送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048352B2 (ja) * 2007-01-31 2012-10-1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US8293016B2 (en) * 2008-10-07 2012-10-23 Applied Materials, Inc.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halogen residues from etched substrates
JP4944228B2 (ja) * 2009-09-16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WO2012118897A2 (en) * 2011-03-01 2012-09-07 Applied Materials, Inc. Abatement and strip process chamber in a dual loadlock configuration
JP5292450B2 (ja) * 2011-11-24 2013-09-18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エッチング方法、エッチ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ッチング装置
US20140231012A1 (en) * 2013-02-15 2014-08-21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239339B2 (ja) * 2013-10-17 2017-11-2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エッチング装置、エッチング方法、および基板載置機構
KR102453149B1 (ko) * 2015-07-09 2022-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퍼니스형 반도체 장치, 이의 세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박막 형성 방법
JP2017123425A (ja) * 2016-01-08 2017-07-13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板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10147597B1 (en) * 2017-09-14 2018-12-04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Turbulent flow spiral multi-zone precursor vaporiz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89085A (ko) 2021-07-15
CN113161256B (zh) 2024-03-26
CN113161256A (zh) 2021-07-23
KR102481562B1 (ko) 202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6909B2 (en) Gas dispersion apparatus
US9502242B2 (en)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layers for thin film transistors
US921434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orming an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layer
US7845891B2 (en) Decoupled chamber body
US7665951B2 (en) Multiple slot load lock chamb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W201703097A (zh) 交錯流反應器及方法
US10557203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process for gaseous precursor delivery
JP2007186757A (ja) 真空処理装置及び真空処理方法
JP2013526060A (ja) チャンバにガスを放射状に分配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TWI613319B (zh) 基板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200847269A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461794B2 (en) Substrat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support pins
US2007025411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igh utilization of process chambers of a cluster system through staggered plasma cleaning
JP7418301B2 (ja) 水蒸気処理装置と水蒸気処理方法、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
TW202143368A (zh)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基板處理系統、以及乾蝕刻方法
CN111599712B (zh) 水蒸气处理装置和水蒸气处理方法
JP2023134917A (ja) 基板処理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TWI834810B (zh) 水蒸氣處理裝置及水蒸氣處理方法
TW202414573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JP2005039123A (ja) 化学気相成長装置
JP5171253B2 (ja) ガス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憶媒体
TWI837369B (zh) 具有驅淨功能的用於腐蝕性氣體的蒸氣存儲器
KR100864646B1 (ko) 가스 공급 장치
TW202000973A (zh) 溫控凸緣及包含彼之反應器系統
JP2011066357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