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3270A -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3270A
TW202143270A TW110110696A TW110110696A TW202143270A TW 202143270 A TW202143270 A TW 202143270A TW 110110696 A TW110110696 A TW 110110696A TW 110110696 A TW110110696 A TW 110110696A TW 202143270 A TW202143270 A TW 2021432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key
series
light source
key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0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7468B (zh
Inventor
詹金龍
游偉彥
周柏岳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7/316,7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531404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43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7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746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8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 H01H13/807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acts or the contact si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 contact sites, e.g. superimposed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02Calculator, compu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發光觸控鍵盤包含底板、複數鍵帽、連接至底板與複數鍵帽間之複數支撐機構、及鍵盤複合電極模組。鍵盤複合電極模組設置於底板與複數鍵帽之間,以感應在複數鍵帽上非按壓的移動並提供光線自鍵帽射出。鍵帽能經由對應的支撐機構相對於底板及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上下移動。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包含複數電極矩陣及光源電路。複數電極矩陣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連續排列,且在第二方向上相鄰的二個電極矩陣不對齊。光源電路包含複數光源,複數光源一對一地設置於複數電極矩陣中,且每一光源在電極矩陣中的相對位置相同。

Description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本發明關於一種發光觸控鍵盤,尤其是關於一種具有鍵盤複合電極模組的發光觸控鍵盤,其整合觸控感測電路及光源電路成為複合電極模組。
鍵盤主要用於將文字訊號(text signal)輸入至電腦系統中。經過多年的演化與整合,鍵盤上的按鍵佈局逐漸形成國際標準規範。
另一方面,觸控板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操作選項,以單點或多點觸控的方式輸入觸控訊號至電腦系統中。目前,觸控功能已經成功的結合到螢幕上。不過,不使用觸控板而將觸控功能整合在實體鍵盤上的嘗試,始終無法達到操作上、功能上與結構上令人滿意的成果,尤其在意圖將觸控功能整合於發光鍵盤時,更加艱難。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結合至鍵盤結構中,用以感應物件在按鍵上的非按壓移動並提供光線自鍵帽射出,以利於鍵盤在昏暗的環境中操作。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包含電極承載結構、光源電路及觸控感測電路。光源電路設置於電極承載結構並包含複數光源;觸控感測電路設置於電極承載結構,並包含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其中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於第二方向間隔排列,而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於第一方向間隔排列,以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交錯排列,其中於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上定義複數按鍵投影區,每一按鍵投影區涵蓋相同的鍵面電極圖案,且鍵面電極圖案包含複數光源其中之一者。
於一實施例,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交錯排列以形成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排列的複數電極矩陣,在第二方向上相鄰的兩個電極矩陣不對齊,每一電極矩陣對應一個按鍵投影區,且在每一個按鍵投影區中,光源在電極矩陣中的對應位置相同。
於一實施例,於複數電極矩陣上對應每一個按鍵投影區定義一鍵隙佈局投影,鍵隙佈局投影圍繞對應的按鍵投影區,每一個鍵隙佈局投影涵蓋相同的鍵隙電極圖案。
於一實施例,光源電路包含複數光源線路,用以電連接複數光源;複數光源線路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於第二方向上間隔設置,使得複數光源線路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間隔設置且與複數第二電極串列交錯。
於一實施例,電極承載結構包含第一基板,其中光源電路、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設置於第一基板之同一表面上,且於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光源電路及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交錯疊置處有絕緣層設置於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光源電路之間以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之間。
於一實施例,於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光源電路及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交錯疊置處,光源電路或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位於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第一基板之間。
於一實施例,鍵面電極圖案更包一第一觸發導電部一第二觸發導電部,其該第一觸發導電部該第二觸發導電部分別自一個第一電極串列及一個第二電極串列中延伸形成該第一觸發導電部該第二觸發導電部係藉由導通連接部導通。
於一實施例,電極承載結構更包含相對於第一基板設置之第二基板及夾置於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間之間隔層,其中鍵面電極圖案包含導通連接部,且導通連接部形成於第二基板,間隔層具有開口;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對應開口與導通連接部相對間隔設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對應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的部分可被按壓,以使導通連接部經由開口電連接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
於一實施例,導通連接部包含接觸面,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分別包含至少一接觸線,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藉由接觸面與該些接觸線接觸而相互電連接。
於一實施例,電極承載結構包含第一基板、相對於第一基板設置之第二基板、及夾置於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間之間隔層,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光源電路形成於第一基板之第一上表面上,且複數第二電極串列形成於第二基板之第二下表面上。
於一實施例,鍵面電極圖案更包含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其中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分別自一個第一電極串列及一個第二電極串列中延伸形成,間隔層具有開口,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對應該開口相對間隔設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對應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的部分可被按壓,以使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經由開口相互靠近。
於一實施例,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分別包含至少一接觸線,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藉由該些接觸線接觸而相互電連接。
於一實施例,接觸線為直線、弧形、環形、矩形及鋸齒形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
於一實施例,電極承載結構包含基板,光源電路及觸控感測電路分別設置於基板之相對表面上,且複數光源所提供的光自基板未設置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之處透射。
於一實施例,第一電極串列包含複數第一主線路段及複數第二支線路段,複數第一主線路段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直線串接,複數第二支線路段於第一方向間隔排列且自複數第一主線路段沿第二方向突出。
於一實施例,第二電極串列包含複數第二主線路段及複數第二支線路段,複數第二主線路段沿第二方向延伸且間隔設置並於第一方向交錯排列成兩列,複數第二支線路段沿第二方向間隔排列並沿第一方向連接兩列中相鄰的第二主線路段。
於一實施例,鍵面電極圖案上具有相同的穿孔佈局。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包含複數電極矩陣及光源電路,其中複數電極矩陣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連續排列,在第二方向上相鄰的二個電極矩陣沿第一方向上彼此偏移遠離而未沿第二方向對齊,且在第二方向上不對齊的至少二個電極矩陣彼此相同,各電極矩陣包含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段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段,其中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段與該些第一電極串列段彼此交錯排列;光源電路包含複數光源線路及設置於複數光源線路之複數光源,複數光源一對一地設置於複數電極矩陣中。
於一實施例,每一光源在對應的電極矩陣中的相對位置相同。
於又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包含複數電極矩陣及光源電路,複數電極矩陣一對一地對應複數按鍵投影區,複數電極矩陣沿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排列,在第二方向上不對齊的至少二個電極矩陣彼此相同,電極矩陣包含複數電極以相同的電極間距間隔排列,其中電極在第二方向的尺寸,為該些按鍵投影區的鍵心距、電極間距、以及該鍵心距所涵蓋電極行列數的函數,且光源電路包含複數光源,其一對一地設置於複數電極矩陣,且每一光源在電極矩陣中的相對位置相同。
於一實施例,在第二方向上不對齊的至少二個電極矩陣具有相同的穿孔佈局,穿孔佈局包含至少一穿孔位於電極矩陣內。
於再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觸控鍵盤,其包含底板、設置於底板上方之複數鍵帽、如上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複數支撐機構,其中鍵盤複合電極模組設置於底板與複數鍵帽之間,用以感應物件在複數鍵帽上的非按壓移動並提供光線自複數鍵帽射出;複數支撐機構對應地連接至底板與複數鍵帽之間,以使鍵帽能經由對應的支撐機構相對於底板及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上下移動。
於一實施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更包含開關電路,其中開關電路包含複數按鍵開關分別對應複數鍵帽設置,複數開關各由一個第一電極串列及一個第二電極串列所形成,並藉由導通連接部導通以產生觸發訊號。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發光觸控鍵盤更包含複數彈性復位件,設置於底板及複數鍵帽之間,其中導通連接部設置於對應的彈性復位件。
於一實施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包含導通連接部,且導通連接部與對應的開關間隔相對設置,當按壓鍵帽時,鍵帽驅動鍵盤複合電極模組變形以使開關藉由導通連接部觸發。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之發光觸控鍵盤及其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將觸控感測電路及光源電路整合於同一電極模組中,不僅可提升鍵盤的操作性及功能性,同時更有利於鍵盤的薄型化。再者,本發明之發光觸控鍵盤及其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即使在整合光源電路的情況下,仍使得各按鍵投影區可涵蓋包含有光源的相同電極圖案,故能降低電極佈局設計的複雜度,並提升電極感應表現的規律性,進而提升觸控鍵盤的觸控操作準確度。此外,透過將觸控感測的電極串列(用來感應按鍵上之非按壓移動以產生觸控訊號)、觸發電極(經由按鍵機械性位移接觸導通以產生文字訊號)及光源電路(用來提供光線自鍵帽射出的發光效果)同時形成在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上的單層整合設計,進一步有效地縮減發光觸控鍵盤之電路層厚度,而有利於發光觸控鍵盤之薄型化設計。
本發明關於如何將觸控感測電路、光源電路與鍵盤可靠地整合,以提供可感應物件在複數鍵帽上的非按壓移動並提供光線自複數鍵帽射出的發光觸控鍵盤。理想狀態下,對於等尺寸整齊矩陣排列的鍵盤,薄膜電路板通常對應每一按鍵按壓觸發處配置有一對觸發電極。如果將觸控感測電路層(具有整齊矩陣排列之X-Y軸電極)疊合於按鍵構件之間,那麼當按壓按鍵時,按鍵即可經由例如橡膠彈性體按壓該對觸發電極接觸導通,進而產生文字訊號(Text Signal;輸入字母/數字/符號的訊號)以執行相對應之按鍵輸入功能。當使用者在不進行按壓按鍵操作時,觸控感測電路層可感應到使用者在按鍵表面上的非按壓移動(如單點或多點接觸/點擊/連續移動等操作)所產生的電容感應值,進而產生觸控訊號以執行相對應之觸控功能。當觸控鍵盤需要具有發光功能時,可藉由光源電路以對應每一按鍵提供一個光源,而構成發光觸控鍵盤,因此將觸控感測電路、光源電路及薄膜電路板結構整合,有利於發光觸控鍵盤之薄型化設計。
然而,對於不是等尺寸整齊矩陣排列的鍵盤與按鍵,其國際規範佈局採用錯位排列設計;例如數量占比最多的40餘顆文字按鍵,即一倍鍵(square keys亦稱方鍵)或文數字按鍵(alphanumeric keys),通常是可輸入英文字母/數字及若干符號的按鍵。若將整齊矩陣排列之觸控感測電路層直接疊合到鍵盤架構,每個文字按鍵投影範圍對應到的X-Y軸電極圖案原則上皆不相同。換言之,尺寸相同但錯位排列的文字按鍵,會對應不同的X-Y軸電極矩陣圖案。由於文字按鍵分布區域是鍵盤上敲擊輸入頻率最高的區域,也是最有機會切換使用觸控功能的區域,不同的X-Y軸電極矩陣圖案會使每顆文字按鍵區域的觸控事件群組呈現不同的電容感應數據族群。
除了按鍵尺寸不同、按鍵錯位排列的限制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導致鍵盤觸控感應效能欠佳,本發明找出幾個問題。其一是觸控物件(如圖1B中手指或觸控筆)在觸控區域(涵蓋多個按鍵及其間之間隙,如圖1A中觸控區120)內移動時的高度不同、觸控物件與觸控電極層間之介質不同;例如於圖1B中,物件O從按鍵表面移動到按鍵空隙時,物件O容易稍微陷落到按鍵空隙(如鍵隙佈局125),使得物件O分別在按鍵表面與按鍵空隙時與觸控電極 (如後述各實施例中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上的鍵隙電極圖案Mg1、Mg2與鍵面電極圖案Mf1、Mf2、Mf3)間會有高度差異與介質差異,導致觸控感應數據變異性大,難以逐鍵調校觸發觸控訊號的門檻值(如某特定電容值)。畢竟按鍵空隙主要包括空氣介質(或有外加的鍵盤框架)、而按鍵表面下方則包括多個按鍵元件讓按鍵上下移動。另一個問題是觸控電極上的開孔,因為觸控電極可能需要被鍵盤框架或按鍵元件穿過;尤其多個開孔相對位置和形狀大小數量若不一致,會使得一些觸控電極形狀/大小不完整也不一致,或者位置/數量會不一致,都讓觸控感應數據變異性高居不下。由於針對每顆按鍵的每個局部感應區進行客製化配置過於複雜困難,於是每顆文字按鍵容易在不同位置發生誤觸發或斷點未觸發的問題,而光源電路的配置進一步影響觸控電極形狀/位置的一致性,這對發光鍵盤的觸控感應均一化或規律化帶來極大的挑戰,也是本發明透過以下實施例將能夠克服的技術問題之一。
請參閱圖1A、1B。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鍵盤10包含複數按鍵結構12及與該複數按鍵結構12結構整合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 (為簡化圖式,於圖1A、1B中均以單一構件表示)。按鍵結構12包含鍵帽13、底板15、彈性復位件16及支撐結構17(未繪示於圖1A中,以簡化圖面)。鍵帽13設置於底板15上方。彈性復位件16 (例如橡膠圓突)設置於鍵帽13與底板15之間。支撐結構17連接於鍵帽13與底板15之間。複數按鍵結構12共用同一個底板15。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設置於底板15與複數鍵帽13之間。鍵帽13能經由對應的支撐機構17相對於底板15及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上下移動。向下移動的鍵帽13能擠壓彈性復位件16,受擠壓的彈性復位件16的回彈力能驅使鍵帽13向上移動回到原位。發光觸控鍵盤10上可定義可供使用者手指或觸控筆等物件O進行觸控操作(包含非按壓移動)的一個虛擬的觸控區120 (僅示意於圖1A中),大致位於觸控鍵盤10中間部分且涵蓋多個按鍵結構12(或鍵帽13的頂側面積)及複數鍵隙佈局125(以一個影線區域示意於圖1A中)的涵蓋面積,每個鍵隙佈局125對應環繞一個按鍵結構12(或鍵帽13)。觸控區120於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上的投影(即觸控區投影140,以虛線表示於圖1A中),鍵帽13於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上的投影即按鍵投影區18 (以虛線表示於圖1A中),鍵隙佈局125於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上的投影即鍵隙佈局投影143 (以一個影線區域示意於圖1A中),鍵隙佈局投影143圍繞對應的按鍵投影區18。觸控區投影140涵蓋多個按鍵投影區18及對應的鍵隙佈局投影143。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能感應物件O於觸控區120內的非按壓移動,並提供光線自複數鍵帽13射出。
另外,於第一實施例中,複數鍵帽13的某些部分為相等尺寸的文字按鍵(text keys),即一倍鍵(single-siz keys)/方鍵(square keys)或文數字按鍵(alphanumeric keys),可產生文字訊號以輸入英文字母/數字及若干符號。其他部分的鍵帽13圍繞在方鍵外圍,例如尺寸較小的小鍵(small key)或尺寸較大的倍數鍵(multi-size key)。通常最前方一排的ESC/F1~F12功能鍵是小鍵尺寸,而空白鍵/Enter/Shift/CapsLock/Ctrl是倍數鍵尺寸。於此實施例,對應觸控區120的按鍵結構12(或鍵帽13)均為相同幾何尺寸(例如方鍵)並排列成四排,包含第一排按鍵組合121、第二排按鍵組合122、第三排按鍵組合123及第四排按鍵組合124,相鄰兩排的按鍵結構12在第二方向W(例如寬度方向)上不對齊(即採錯位排列)。故按鍵投影區18亦在第二方向W上不對齊(即亦為錯位排列),鍵隙佈局投影143亦同。
請亦參閱圖2A、2B。於圖2A中,僅顯示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部分的電極,以簡化圖面;又,於圖2A、2B中亦繪示按鍵投影區18,以便於觀察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之電極佈局與按鍵投影區18之相對位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包含光源電路30及觸控感測電路40。光源電路30包含複數光源31。觸控感測電路40包含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以細實線繪示於圖中)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 (以粗實線繪示於圖中)。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沿第一方向L(例如長度方向)延伸且於第二方向W(例如寬度方向)間隔排列。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沿第二方向W延伸且於第一方向L間隔排列,以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交錯排列。在對應觸控區120的觸控區投影140的範圍中,每一按鍵投影區18涵蓋相同的鍵面電極圖案(例如Mf1、Mf2、Mf3),且各鍵面電極圖案(例如Mf1、Mf2、Mf3)包含複數光源31其中之一者。亦即,在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中,複數光源31一對一地設置於對應複數鍵帽13的位置。
具體而言,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交錯排列以形成沿第一方向L及第二方向W排列的複數電極矩陣M。亦即,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與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交錯排列形成的複數電極矩陣M係沿第一方向L及第二方向W連續排列。每個電極矩陣M具有相同的電極佈局(例如第一電極串列/第二電極串列的數量、形狀、位置等對應相同)。每一電極矩陣M對應一個按鍵投影區18,且在第二方向W上相鄰的兩個電極矩陣(例如Ma、Mb)不對齊。換言之,複數電極矩陣M一對一地對應複數按鍵投影區18。故電極矩陣M亦與位於觸控區投影140內的按鍵投影區18採相同的排列,其中在第二方向W上相鄰的二個電極矩陣M不對齊。
如圖2B所示,其亦繪示三個按鍵投影區18,分別標記為18a~c。例如,按鍵投影區18a對應第二排按鍵組合122,而按鍵投影區18b、18c對應第一排按鍵組合121。按鍵投影區18a位於對應的電極矩陣(標記為Ma)內,按鍵投影區18b (於第二方向W相鄰於按鍵投影區18a)位於對應的電極矩陣(標記為Mb)內,按鍵投影區18c(於第一方向L相鄰於按鍵投影區18b且於第二方向W相鄰於按鍵投影區18a)位於對應的電極矩陣(標記為Mc)內。請亦參閱圖3A及3B,其分開顯示對應圖2B中電極矩陣對應第一電極串列20及第二電極串22之電極佈局示意圖。就電極矩陣Ma而言,其包含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段20a~c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段22a~d,彼此交錯排列;就電極矩陣Mb而言,其包含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段20d~f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段22e~h,彼此交錯排列;就電極矩陣Mc而言,其包含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段20g~i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段22i~l,彼此交錯排列。其中,第一電極串列段20d~f分別與第一電極串列段20g~i於第一方向L上串接,第二電極串列段22a與第二電極串列段22k於第二方向W上串接,第二電極串列段22b與第二電極串列段22l於第二方向W上串接,第二電極串列段22c與第二電極串列段22e於第二方向W上串接,第二電極串列段22d與第二電極串列段22f於第二方向W上串接。
如圖2B所示,一個鍵隙佈局投影(以影線範圍表示)圍繞對應的按鍵投影區18a (或謂環繞對應的電極矩陣Ma周圍),另一個鍵隙佈局投影(以影線範圍表示)圍繞對應的按鍵投影區18b (或謂環繞對應的電極矩陣Mb周圍)。此二鍵隙佈局投影於電極矩陣Ma、Mb (按鍵投影區18a、18b)相鄰處重疊。於第一實施例中,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的排列是經過特別設計,使得每一個鍵帽13(或按鍵結構12)能對應到相同的電極佈局,提高觸控感應數據的規律性,減少觸控軌跡的斷點、提高觸控感應的靈敏度,也能簡化觸控電極的設計複雜度。
如圖2A、2B所示,按鍵投影區18沿第一方向L的排列間距(例如按鍵投影區18b與按鍵投影區18c(或於第一方向L上相鄰兩個鍵帽13)於第一方向L上的中心距離)定義為鍵心距PL。對應第一排按鍵組合121及第二排按鍵組合122的按鍵投影區18,以1/2的鍵心距PL錯位排列;對應第二排按鍵組合122及第三排按鍵組合123的按鍵投影區18,以1/4的鍵心距PL錯位排列;對應第三排按鍵組合123及第四排按鍵組合124的按鍵投影區18,以1/2的鍵心距PL錯位排列。對應每一個電極矩陣M(例如電極矩陣Ma),其包含三個第一電極串列段20a~c及四個第二電極串列段22a~d。因此,如圖2B所示,以電極矩陣Ma與電極矩陣Mb為例,電極矩陣Ma相對於電極矩陣Mb於第一方向L向右偏移1/2的鍵心距PL,剛好為第二電極串列22於第一方向L上的排列間距AL的倍數(於此例中為2倍),故電極矩陣Ma的第二電極串列段22c~d能與電極矩陣Mb的第二電極串列段22e~f對齊。此對齊結果亦發生於其他對應不同排按鍵組合的電極矩陣M之間,不另贅述。此外,電極矩陣Mb與電極矩陣Mc間於第一方向L上的排列間距(即鍵心距PL)為排列間距AL的倍數(於此例中為4倍),故電極矩陣Mb與電極矩陣Mc能對應相同的第二電極串列22佈局。此電極佈局對應結果亦發生於其他對應同排按鍵組合的電極矩陣M之間,不另贅述。又,於第一實施例中,按鍵投影區18沿第二方向W的排列間距(例如按鍵投影區18a與按鍵投影區18b於第二方向W上的中心距離)定義為鍵心距(key pitch) PW,其為第一電極串列20於第二方向W上的排列間距AW的3倍,故於第二方向W上相鄰的電極矩陣M (例如電極矩陣Ma與電極矩陣Mb)能對應相同的第一電極串列20佈局。因此,於第一實施例中,每一個按鍵投影區18涵蓋對應的電極矩陣M的鍵面電極圖案均相同,例如按鍵投影區18a~c涵蓋的鍵面電極圖案Mf1、Mf2、Mf3均相同(如圖2B所示);每一個鍵隙佈局投影143涵蓋相同的鍵隙電極圖案均相同,例如鍵隙佈局投影涵蓋的鍵隙電極圖案Mg1、Mg2均相同(如圖2B所示)。
具體而言,觸控感測電路40的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可具有曼哈頓式電極配置(Manhatta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如圖3A所示,各第一電極串列20包含複數第一主線路段20’及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0”(以一個第一電極串列表示)。複數第一主線路段20’沿第一方向L延伸且相互直線串接。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0” 於第一方向L間隔排列,且自複數第一主線路段20’沿第二方向W突出。舉例而言,沿第一方向L配置的複數電極矩陣(例如Mb、Mc),可藉由對應第一主線路段20’相互串接,如第一電極串列段20d~f分別與第一電極串列段20g~i於第一方向L上藉由其第一主線路段20’串接。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0”則於第一方向L間隔排列且自對應的第一主線路段20’沿第二方向W突出。於此實施例,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0”係以對應的第一主線路段20’為中心沿第二方向W朝兩側等長地突出,但不以此為限。換言之,各第一電極串列20包含由複數第一主線路段20’沿第一方向L延伸並直線串接的串列主幹及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0”間隔設置於串列主幹的串列枝幹,所構成樹枝狀電極形式。
如圖3B所示,各第二電極串列22包含複數第二主線路段22’及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2” (以一個第二電極串列表示)。複數第二主線路段22’沿第二方向W延伸且間隔設置,並於第一方向L交錯排列成兩列(例如左列、右列)。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2”沿第二方向W間隔排列並沿第一方向L延伸以連接兩列中相鄰的第二主線路段22’。舉例而言,沿第二方向W交錯配置的複數電極矩陣(例如Ma、Mb),可藉由對應第二主線路段22’相互串接,如第二電極串列段22c與第二電極串列段22e於第一方向W上藉由其兩列中對應的第一主線路段22’及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2”交錯串接。換言之,各第一電極串列22包含由複數第一主線路段22’沿第一方向L交錯設置且藉由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2”間隔連接的具有鋸齒狀主幹的樹枝狀電極形式。
再者,同時參考圖2B、3A及3B,第一電極串列20的複數第一支線路段20”於第一方向L的設置間隔實質相同,使得複數第一支線路段20”分別設置於相鄰的第二主線路段22’之間。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的第二支線路段22” 於第二方向W的設置間隔實質相同,使得複數第二支線路段22”分別設置於相鄰的第一支線路段20”之間。換言之,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僅藉由部分的第二主線路段22’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的第一主線路段20’交錯。
另外,於第一實施例中,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的排列是經過特別設計,使得每一個鍵帽13 (或按鍵結構12)能對應到相同的電極佈局。請參閱圖2A、2B。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交錯排列而形成均勻的電極分佈。第二電極串列22於第一方向L上的排列間距AL亦相當於相鄰的第二支線路段22”於第一方向L上的排列節距(即相鄰的第二支線路段22”的兩中點之間的距離)。第一電極串列20於第二方向W上的排列間距AW亦相當於相鄰的第一支線路段20”於第二方向W上的排列節距(即相鄰的第一支線路段22”的兩中點之間的距離,於此實施例等於相鄰第一主線路段20’之間的距離)。於實作上,每一個第一支線路段20”的長度(或輪廓)原則上相同,第一支線路段20”在第二方向W上的尺寸SW為鍵心距PW、在第二方向W上相鄰的第一支線路段20”的間隙DW、及在第二方向W上鍵心距PW所涵蓋第一支線路段20”的數量的函數;第二支線路段22”在第一方向L的尺寸SL為鍵心距PL、在第一方向L上相鄰的第二支線路段22”的間隙DL、及鍵心距PL在第一方向L所涵蓋第二支線路段22”的數量的函數。例如:
SW=(PW-DW*NW)/NW;
SL=(PL-DL*NL)/NL;
其中,PW代表相鄰兩個按鍵投影區18 (例如圖2B中按鍵投影區18a/18b或電極矩陣Ma/Mb)在第二方向W上之鍵心距PW,PL為相鄰兩個按鍵投影區18 (例如圖2B中按鍵投影區18b/18c或電極矩陣Mb/Mc)在第一方向L上之鍵心距。DW代表按鍵投影區18 (例如圖2B中按鍵投影區18a/18b/18c)或電極矩陣M (例如圖2B中Ma/Mb/Mc)中相鄰兩第一支線路段20”在第二方向W上之間隙DW,DL代表按鍵投影區18 (例如圖2B中按鍵投影區18a/18b/18c)或電極矩陣M (例如圖2B中Ma/Mb/Mc)中相鄰兩第二支線路段22”在第一方向L上之間隙DL。NW代表在第二方向W上鍵心距PW涵蓋的電極列數(相當於在第二方向W上涵蓋的第一電極串列20的數量),NL代表在第一方向L上鍵心距PL涵蓋的電極列數(相當於於第一方向L上的涵蓋第二電極串列22的數量)。SW代表第一支線路段20”在第二方向W上的尺寸,SL代表或第二支線路段22”在第一方向L上的尺寸。
電極矩陣的行列數(NW、NL)就前述公式為鍵心距(PW、PL)涵蓋的電極行列數,由於相鄰二電極矩陣M/Ma/Mb/Mc以某電極間距連續排列/且通常整片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的電極間距相近或相同,電極行列數(NW、NL)此數值也相當於單一按鍵投影區18/18a/18b/18c或電極矩陣M/Ma/Mb/Mc中在第二方向W或第一方向L上(即單邊)所涵蓋對應的電極行列數(line-row amount)(相當於單一按鍵投影區18/18a/18b/18c或電極矩陣M/Ma/Mb/Mc中單邊的總電極行數或列數)。就圖2B之電極矩陣Ma/Mb/Mc而言,電極矩陣/Ma/Mb/Mc在第一方向L上涵蓋的電極行列數為4(即4個第二電極串列22),而在第二方向W上涵蓋的電極行列數為3(即3個第一電極串列20),相當於鍵心距PL所涵蓋的4個電極行列數(NL=4),而PW所涵蓋的3個電極行列數(NW=3)。換言之,第一支線路段20”在第二方向W上的長度SW,等於鍵心距PW減去電極列數NW與電極間距DW的乘數,再除以電極行列數NW。類似地,第二支線路段22”在第一方向L上的長度SL,等於鍵心距PL減去電極列數NL與電極間距DL的乘數,再除以電極行列數NL。
對本發明上述及下列各實施例而言,是以固定電極間隙(DL/DW)和固定電極尺寸(SW/SL)作為前提。就第二方向W的公式運用,任一電極在第二方向W的尺寸,為按鍵投影區18的鍵心距PW/電極間距DW/以及每個電極矩陣Ma/Mb中(或鍵心距PW所涵蓋)電極行列數NW的函數。類似地,前述公式也可以用在第一方向L,也就是任一電極在第一方向L的尺寸,為按鍵投影區18的鍵心距PL/電極間距DL/以及每個電極矩陣Ma/Mb中(或鍵心距PL所涵蓋)電極行列數NL的函數。綜言之,對於相同形狀尺寸(如矩形邊長或菱形對角線長)的電極在第二方向W上之尺寸/在第一方向L上的尺寸,都可根據上列公式類推。
如圖2B及圖3C所示,光源電路30包含複數光源線路32,用以電連接複數光源31。複數光源線路32沿第一方向L延伸且於第二方向W上間隔設置,使得複數光源線路32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間隔設置且與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交錯。在每一個按鍵投影區18中,光源31在電極矩陣M中的對應位置相同,且光源線路32在電極矩陣M中的對應配置亦相同。舉例而言,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僅藉由部分的第二主線路段22’與複數光源線路32交錯。成對的光源線路32沿第一方向L延伸通過相鄰設置的電極矩陣(例如Mb、Mc),並具有朝彼此對向延伸的電接點。光源31(例如LED)可以表面安裝技術電連接電接點而與該對光源線路32電連接。藉此,使得每一按鍵投影區涵蓋相同的鍵面電極圖案(例如Mf1、Mf2、Mf3),其係由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的部分、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的部分、成對的光源線路32的部分及一個光源31所構成。
在此須注意,由於光源電路30的設置,觸控感測電路40中之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及串列22的配置可有些微變化。舉例而言,由複數光源線路32沿第一方向L延伸且於第二方向W上間隔設置(即成對的光源線路32在第二方向W上設置於其中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串列20之間),因此與光源線路32鄰近的第一電極串列20的第一支線路段20”會對應光源線路32的走線及光源31的位置而有些微變化,例如縮短長度以形成避讓空間,供設置光源電路30。由於各光源31在對應的電極矩陣M/Ma/Mb/Mc中的相對位置相同,每個按鍵投影區18涵蓋的鍵面電極圖案(例如Mf1/Mf2/Mf3)即使在包含光源31的情況下亦會相同,因此每一個鍵帽13(或按鍵結構12)能對應到相同的電極佈局,提高觸控感應數據的規律性,減少觸控軌跡的斷點、提高觸控感應的靈敏度,也能簡化觸控電極的設計複雜度。
此外,參閱圖3D,光源電路30中的複數光源線路32及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皆沿第一方向L延伸且於第二方向W上間隔設置,因此光源電路30可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整合成同一層的電極設計,但不以此為限。依據實際光源電路的設計,光源電路30中的複數光源線路32可沿第二方向W延伸且於第一方向L間隔設置,而與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整合成同一層電極設計,或是光源電路、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可各為不同層電極設計。
另外,於第一實施例中,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位於底板15與鍵帽13之間,故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具有複數穿孔141 (參閱圖2B),以提供支撐結構17與底板15間之連接結構所需空間。穿孔141位於鍵帽13正下方,會影響鍵面電極圖案。如圖3A/3B/3C所示,按鍵投影區18a的鍵面電極圖案Mf1上具有穿孔佈局141a(或謂其由對應按鍵投影區18a的穿孔141定義出),按鍵投影區18b的鍵面電極圖案Mf2上具有穿孔佈局141b(或謂其由對應按鍵投影區18b的穿孔141定義出),按鍵投影區18c的鍵面電極圖案Mf3上具有穿孔佈局141c(或謂其由對應按鍵投影區18c的穿孔141定義出),穿孔佈局141a、141b、141c相同。亦即,各按鍵投影區18對應的鍵面電極圖案的穿孔數量相同且其相對位置也相同。
請參閱圖2B/3A/3C,鍵面電極圖案(例如Mf1、Mf2、Mf3)更包含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其中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分別自一個第一電極串列20及一個第二電極串列22中延伸形成。舉例而言,在對應按鍵投影區18的電極矩陣M(Ma/Mb/Mc)中,第一觸發導電部202由鄰近按鍵投影區18中央的第一電極串列20形成,而第二觸發導電部222由鄰近按鍵投影區18中央的第二電極串列22形成,使得第一觸發導電部202與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彼此相對而不相交。換言之,在發光觸控鍵盤10中,開關電路50可包含由複數對第一觸發導電部202與第二觸發導電部222構成的複數按鍵開關52,且複數按鍵開關52一對一地對應複數鍵帽13設置。
如圖4所示,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可藉由導通連接部19導通。於一實施例,導通連接部19可為設置於按鍵12之任一構件上的導電部,例如設置於彈性復位件16向下突出部的導電部。換言之,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即構成一個按鍵開關52,鍵帽13可被向下按壓以觸發對應的按鍵開關52,例如經由彈性復位件16擠壓變形而使作為導通連接部19的導電部向下同時接觸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使按鍵開關52被觸發以產生觸發訊號(例如文字訊號),進而執行相對應之按鍵輸入功能。於此實施例,導通連接部19包含接觸面(例如導電物質實質完全設置於彈性復位件16的突出部的底面),而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分別包含至少一接觸線,使得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藉由接觸面與該些接觸線接觸而相互電連接,進而產生觸發訊號。於一實施例,接觸線可為例如直線、弧形、環形、矩形及鋸齒形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
如圖5A及圖5B所示,於第一實施例中,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以單一基板的電極承載結構承載光源電路30及觸控感測電路40。舉例而言,電極承載結構包含第一基板142’。光源電路30、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設置於第一基板142’之同一表面(例如面對鍵帽13的第一上表面142a)上,且於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與光源電路30及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交錯疊置處有絕緣層144設置於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與光源電路30之間以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之間。舉例而言,光源電路30(即複數光源線路32)及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可以例如圖3D所示的電極佈局利用印刷技術同時形成於第一基板142’的第一上表面142a上,其中光源電路30與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在第一基板142’的投影並不重合。之後,可藉由印刷技術在複數光源線路32及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即複數第一主線路段20’)欲與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相交處上形成網點狀的絕緣層。接著,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可以例如圖3B所示的電極佈局利用印刷技術形成於第一基板142’的第一上表面142a上,使得於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與光源電路30及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交錯疊置處,光源電路30(或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位於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與第一基板142’之間。換言之,在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與光源電路30(或第一電極串列20)交錯疊置處,第二主線路段22’隔著絕緣層144疊置在光源線路32(或第一主線路段20’)上而不是直接形成在第一上表面142a上,而在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不與光源電路30(或第一電極串列20)交錯疊置處,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1可直接形成在第一上表面142a上。於此架構中,實作上可再於複數光源線路32(不含電接點處)、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與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上覆蓋保護層(未繪示於圖中),同時提供保護及絕緣功效,且光源31可藉由表面安裝技術電連接對應的光源線路32的電接點,而形成光源電路30、觸控感測電路40、開關電路50等三種電路形成於一層基板的三合一單層複合電極模組架構。
於上述實施例中,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雖以單一基板的電極承載結構142承載光源電路30及觸控感測電路40,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可藉由多層基板的電極承載結構來承載光源電路30、觸控感測電路40、開關電路50等。再者,用以觸發開關(例如52)的導通連接部也可整合於鍵盤複合電極模組,而非設置於按鍵構件(例如設置於彈性復位件16的導電部)。如圖6及圖7A至7D所示,電極承載結構包含第一基板142’、第二基板144’及間隔層146’。 第二基板146’相對於第一基板142’設置,且間隔層146’夾置於第一基板142’及第二基板144’之間。如圖7A所示,光源電路50、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含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含第二觸發導電部222)設置於第一基板142’之同一表面(例如第一上表面142a),且光源電路50、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的配置及結構細節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例如圖2A-5B)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7B所示,間隔層144’具有複數開口146c,其一對一地對應開關電路50的複數開關52設置。舉例而言,各開口146c為自間隔層146’的上表面146a貫穿至下表面146b的通孔,使得形成於第一基板142’上並構成開關52的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可藉由開口146c露出。間隔層144’於對應複數光源31的位置更具有複數通孔144c,以供對應的光源31穿設。此外,間隔層144’對應支撐結構17與底板15間之連接結構可開設有複數穿孔141’,亦即間隔層144’的複數穿孔141’位置對應於第一基板142’的複數穿孔141。
如圖7C所示,複數導通連接部146c形成於第二基板146’。具體而言,第二基板146’具有第二上表面146a及第二下表面146b,其中第二上表面146a為背對第一基板142’的表面,而第二下表面146b為面對第一基板142’的表面。複數導通連接部146c係形成於第二基板146’的第二下表面146b,以透過對應開口144c與開關52(即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相對間隔設置。第二基板146’對應複數光源31更具有複數通孔146c,以供對應的光源31穿設。此外,第二基板146’對應支撐結構17與底板15間之連接結構可開設有複數穿孔141”,亦即第二基板146’的複數穿孔141”位置對應於間隔層144’的複數穿孔141’及第一基板142’的複數穿孔141。在此須注意,圖7C所繪示的導通連接部146c佈局是經由第二上表面146a透視的視圖。如圖7D所示,當第一基板142’、間隔層144’及第二基板146’由下往上依序堆疊時,圖7A、7B及7C的圖面可依序堆疊,而使各按鍵投影區18所涵蓋的鍵面電極圖案可具有類似於圖4的配置,其中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對應開口144c與導通連接部146c相對間隔設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對應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的部分可被按壓,以使導通連接部146c經由開口144c電連接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亦即,當按壓按鍵13時,按鍵13藉由支撐結構17的支撐朝底板15移動,經由彈性復位件16壓抵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的第二基板146’,使得第二基板146’局部向下變形,進而使導通連接部146c通過開口144c接觸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而產生觸發訊號。
再者,當第一基板142’、間隔層144’及第二基板146’由下往上依序堆疊時,第二基板146’的複數穿孔141”、間隔層144’的複數穿孔141’及第一基板142’的複數穿孔141彼此相互對齊連通,提供支撐結構17與底板15間之連接結構所需空間。間隔層144’的複數通孔144d及第二基板146’的複數通孔146d彼此相互對齊連通,以容許設置於第一基板142’上的複數光源31自間隔層144’的下表面144b依序穿過通孔144d及通孔146d而自第二基板146’的第二上表面146a露出。藉此,使得光源31提供的光線可自對應的鍵帽13射出。
於前述的實施例中,光源電路30、觸控感測電路40及開關電路50皆形成於同一基板的同一表面,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所包含的光源電路30、觸控感測電路40及開關電路50可形成於相同或不同的基板。如圖8及圖9A至9C所示,電極承載結構包含第一基板142’、第二基板144’及間隔層146’。 第二基板146’相對於第一基板142’設置,且間隔層146’夾置於第一基板142’及第二基板144’之間。如圖9A-9C所示,光源電路50及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含第一觸發導電部202)設置於第一基板142’之同一表面(例如第一上表面142a),且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含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形成於第二基板146’之第二下表面146b上。於此實施例,光源電路50、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的配置及結構細節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例如圖2A-5B)的相關說明,其差異僅在於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的形狀不同(例如直線接觸線形式)。於此實施例,間隔層144’具有與圖7B類似的結構細節,且圖9C所繪示的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含第二觸發導電部222)佈局是經由第二上表面146a透視的視圖。
如圖10所示,當第一基板142’、間隔層144’及第二基板146’由下往上依序堆疊時,在各按鍵投影區18所對應的鍵面電極圖案中,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對應開口144c相對間隔設置,且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對應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的部分可被按壓,以使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經由開口144c相互靠近。亦即,當按壓按鍵13時,按鍵13藉由支撐結構17的支撐朝底板15移動,經由彈性復位件16壓抵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的第二基板146’,使得第二基板146’局部向下變形,進而使第二觸發導電部222通過開口144c接觸第一觸發導電部202,而產生觸發訊號。此外,有關光源31及支撐結構17與底板15間之連接結構在電極承載結構中的配置關係可參照前述實施例的相關說明。
於前述實施例中,雖以樹枝狀的電極形式說明觸控感測電路的配置,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觸控感測電路的各電極串列可具有不同的電極形式,例如矩形、菱形等。請參閱圖11A及圖11B,於此實施例中,鍵盤觸控電極模組包含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以細實線繪示於圖中)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以粗實線繪示於圖中)。每一個第一電極串列20均包含複數串連的第一電極24,而每一個第二電極串列22均包含複數串連的第二電極26。複數個第一電極串列20平行於第一方向L直線延伸且於第二方向W上平行間隔排列;即每一個第一電極串列20中的第一電極24呈直線連接。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平行於第二方向W直線延伸且於第一方向L上平行間隔排列;即每一個第二電極串列22中的第二電極26呈直線連接。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與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交錯排列並形成電極均勻分佈。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與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形成複數相同的電極矩陣M,沿第一方向L及第二方向W連續排列。每個電極矩陣M具有相同的電極佈局(包含第一電極24及第二電極26的數量、相對位置等)。複數電極矩陣M一對一地對應複數按鍵投影區18。故電極矩陣M亦與位於觸控區投影140內的按鍵投影區18採相同的排列,其中在第二方向W上相鄰的二個電極矩陣M不對齊。
類似於圖2B的配置,圖11B亦繪示三個按鍵投影區,分別標記為18a~c及其對應的電極矩陣Ma~c,且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含第一觸發導電部202)的配置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含第二觸發導電部222)的配置可分別參考圖12A及圖12B。各電極矩陣中,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段(例如20a~c、20d~f、20g~i)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段(例如22a~d、22e~h、22i~l)的配置關係可參照第一實施例的相關說明。亦即,每一個按鍵投影區18涵蓋對應的電極矩陣M的鍵面電極圖案均相同,例如按鍵投影區18a~c涵蓋的鍵面電極圖案Mf1、Mf2、Mf3均相同;每一個鍵隙佈局投影涵蓋相同的鍵隙電極圖案均相同,例如鍵隙佈局投影涵蓋的鍵隙電極圖案Mg1、Mg2均相同;每一鍵面電極圖案的穿孔佈局亦相同,例如穿孔佈局141a、141b、141c相同。
於此實施例,第二電極串列22於第一方向L上的排列間距AL亦相當於相鄰的第一電極24於第一方向L上的排列間距。第一電極串列20於第二方向W上的排列間距AW亦相當於相鄰的第二電極26於寬度方向W上的排列間距。於實作上,每一個第一電極24輪廓原則上相同,第一電極24 (或第二電極26)在第二方向W上的尺寸SW為鍵心距PW、在第二方向W上相鄰的第一電極24(或第二電極26)的間隙DW、及鍵心距PW所涵蓋第一電極24(或第二電極26)的數量的函數;第一電極24 (或第二電極26)在第一方向L的尺寸SL為鍵心距PL、在長度方向L上相鄰的第一電極24 (或第二電極26)的間隙DL、及鍵心距PL所涵蓋第一電極24 (或第二電極26)的數量的函數。亦即,於此實施例,第一電極24 (或第二電極26)尺寸的函數關係亦可以上述公式表示,即w=[P-(D*N)]/N,其中,P代表相鄰二按鍵投影區18(或圖11B中的二電極矩陣Ma/Mb)在第一方向W上之鍵心距(Key pitch)(中心到中心/在第一方向W或第二方向L上之距離分量PW或PL),D代表按鍵投影區18/電極矩陣Ma/Mb中相鄰二電極(二第一電極24/二第二電極26,或第一電極24與第二電極26)在第二方向W上或第一方向L上之電極間隙DW或DL,N代表在第二方向W上或第一方向L上鍵心距P涵蓋的電極行列數NW或NL,w代表第一電極24在第二方向W上的邊長。換言之,第一電極24在第二方向W上的邊長w,等於鍵心距P減去電極列數N與電極間距D的乘數,再除以電極行列數N。就圖11B之電極矩陣Ma/Mb/Mc而言,電極矩陣/Ma/Mb/Mc在第一方向L上涵蓋的電極行列數為4,而在第二方向W上涵蓋的電極行列數為3,相當於鍵心距PL所涵蓋的4個電極行列數(NL=4),而PW所涵蓋的3個電極行列數(NW=3)。綜言之,對於相同形狀(如矩形/菱形)尺寸(如矩形邊長或菱形對角線長)的第一電極24/第二電極26,第一電極24/第二電極26在第二方向W上之尺寸/在第一方向L上的尺寸,都可根據上列公式類推。
於本實施例中,電極的直連接指彼此連接的二電極是縱貫或橫貫的相對位置,直連接的二電極的中心連線是直的,會與縱貫的第二方向W或橫貫的第一方向L平行。於此實施例,第一電極24及第二電極26呈菱形,可增加電極分佈的面積利用率,也能增加第一電極24與第二電極26間相互交錯的程度,均有助於提升觸碰位置的感應精度。
再者,對應於光源電路30的設置,第一電極24及第二電極26較佳呈中空菱形,亦即第一電極24包圍形成第一電極透光部24a,而第二電極26包圍形成第二電極透光部26a。光源電路50的複數光源31,較佳對應設置於第一電極透光部24a或第二電極透光部26a中,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未繪示),第一電極24及第二電極26可呈實心菱形,而僅在對應光源31設置位置的對應電極(例如第二電極26)採用中空菱形的設計或者具有缺口的電極設計,以形成供設置光源31的區域(例如第二電極透光部26a)。舉例而言,如圖12C及12D所示,光源電路30的複數光源線路32可沿第一方向L延伸且於第二方向W間隔設置於對應相鄰的第一電極串列20之間,且光源31設置的位置可在其中一個第二電極26所包圍的第二電極透光部26a中。藉此,使得光源31所發射的光可自對應鍵帽13射出。
於一實施例中,圖12A所示的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圖12C所示的複數光源線路32可整合為如圖12D所示的同層電路設計,且圖12D所示的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光源線路32的組合可與圖12B所示的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以(1)類似於圖5A所示的方式整合於同一基板的同一表面並藉由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之外的按鍵構件的導電部作為導通連接部進行觸發;或者(2)可以類似於圖7A至7C所示的方式整合於同一基板(例如第一基板142’)的同一表面並藉由設置於第二基板146’的導通連接部(例如146c)透過間隔層144’的開口144c進行觸發。換言之,在如圖13所示的單顆按鍵對應之電極佈局與導通連接部之對應關係示意圖中,當以配置(1)的方式形成鍵盤複合電極模組時,導通連接部(例如19)係設置於按鍵構件16的導電部,而以配置(2)的方式形成鍵盤複合電極模組時,導通連接部(例如146c)係形成於另一基板(例如第二基板146’)。此外,可藉由改變第一觸發導電部202及第二觸發導電部222的設計,而使類似圖12D所示的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光源線路32的組合可與類似圖12B所示的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以(3)類似於圖9A至9C所示的方式分別設置於電極承載結構的不同基板,而藉由透過間隔層144’的開口144c彼此接觸而進行觸發,關於上述配置(1)、(2)、(3)的細節可參照前述實施例的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中,雖例示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光源電路30可整合為形成於同一基板的同一表面或形成於不同基板的不同表面的電路設計,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未繪示),觸控感測電路40(即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可與光源電路30分別設置於一個基板的相對表面。舉例而言,觸控感測電路40(例如複數第一電極串列20及複數第二電極串列22)位於基板的上表面,而光源電路30可位於基板的下表面,並藉由中空的電極設計,使得光源31提供的光可自電極透光部(例如24a、26a或基板未設置電極之處)透射並朝鍵帽13射出。
由上述的各種實施例可知,本發明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包含複數電極矩陣M及光源電路50。複數電極矩陣M沿第一方向L及第二方向W連續排列,在第二方向W上相鄰的二個電極矩陣(例如Ma、Mb)沿第一方向L上彼此偏移遠離而未沿第二方向W對齊,且在第二方向W上不對齊的至少二個電極矩陣(例如Ma、Mb)彼此相同。各電極矩陣M包含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段(例如20a~c、20d~f、20g~i)及與該些第一電極串列段彼此交錯排列的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段(例如22a~d、22e~h、22i~l)。光源電路30包含複數光源線路32及設置於複數光源線路32之複數光源31,其中複數光源31一對一地設置於複數電極矩陣M中,且每一光源31在對應的電極矩陣M中的相對位置相同。藉此,本發明之發光觸控鍵盤及其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即使在整合光源電路(及開關電路)的情況下,仍使得各按鍵投影區可涵蓋包含有光源的相同電極圖案,故能降低電極佈局設計的複雜度,並提升電極感應表現的規律性,進而提升觸控鍵盤的觸控操作準確度。於一實施例,觸控鍵盤10可通過控制模組,以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之電性狀態。控制模組可包含鍵盤處理單元及感應處理單元。鍵盤處理單元電連接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之開關電路(例如第一觸發導電部及第二觸發導電部),以感應按鍵開關之狀態。感應處理單元電連接鍵盤複合電極模組14之觸控感測電路,以感應電極的電容值。控制模組經由連接介面輸出感應結果,例如輸出對應按鍵結構的文數字輸入、或於觸控區120內的觸碰位置。
本發明已由上述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目的而非用於限制。熟此技藝者當知在不悖離本發明精神下,於此特別說明的實施例可有例示實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發明範疇亦涵蓋此類修改且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10:觸控鍵盤 12:按鍵結構 120:觸控區 121:第一排按鍵組合 122:第二排按鍵組合 123:第三排按鍵組合 124:第四排按鍵組合 125:鍵隙佈局 13:鍵帽 14:鍵盤複合電極模組 140:觸控投影區 141、141’、141”:穿孔 141a、141b、141c:穿孔佈局 142’:第一基板 142a:第一上表面 143:鍵隙佈局投影 144:絕緣層 144’:間隔層 144a:上表面 144b:下表面 144c:開口 144d:通孔 146’:第二基板 146a:第二上表面 146b:第二下表面 146c:導通連接部 146d:通孔 15:底板 16:彈性復位件 17:支撐結構 18、18a~c:按鍵投影區 19:導通連接部 20:第一電極串列 20’:第一主線路段 22”:第二支線路段 20a~i:第一電極串列段 202:第一觸發導電部 22:第二電極串列 22’:第二主線路段 22”:第二支線路段 22a~l:第二電極串列段 222:第二觸發導電部 24:第一電極 24a:第一電極透光部 26:第二電極 26a:第二電極透光部 30:光源電路 31:光源 32:光源線路 40:觸控感測電路 50:開關電路 52:按鍵開關 AL、AW:排列間距 DL、DW:間隙 L:第一方向 M、Ma~c:電極矩陣 Mf1~3:鍵面電極圖案 Mg1、Mg2:鍵隙電極圖案 O:物件 PL、PW:鍵心距 SL、SW、w:尺寸 W:第二方向
圖1A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提出之發光觸控鍵盤部分構件之分解示意圖。 圖1B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觸控鍵盤局部之剖面圖。 圖2A為圖1A、1B中鍵盤複合電極模組部分電極佈局之示意圖。 圖2B為圖2A中三個相鄰的按鍵投影區對應之電極圖案之放大圖。 圖3A為圖2B中之電極圖案拆分為多條第一電極串列之分解示意圖。 圖3B為圖2B中之電極圖案拆分為多條第二電極串列之分解示意圖。 圖3C為圖2B中之電極圖案拆分為光源電路之分解示意圖。 圖3D為圖2B中之電極圖案拆分為光源電路及多條第一電極串列之分解示意圖。 圖4為圖1B之單顆按鍵對應之電極佈局與導通連接部之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疊置於基板之局部示意圖。 圖5B為圖5A之局部剖面示意圖,以表示光源電路、第一電極串列、及第二電極串列在基板上的例示堆疊架構。 圖6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之部分電極佈局之示意圖。 圖7A至圖7C為圖6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之分解示意圖,其中圖7A顯示觸控感測電路及光源電路設置於電極承載結構之第一基板,圖7B顯示電極承載結構之間隔層,且圖7C顯示導通連接部設置於電極承載結構之第二基板。 圖7D為圖6之單顆按鍵對應之電極佈局與導通連接部之對應關係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之部分電極佈局之示意圖。 圖9A至圖9C為圖8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之分解示意圖,其中圖9A顯示觸控感測電路之第一電極串列及光源電路設置於電極承載結構之第一基板,圖9B顯示電極承載結構之間隔層,且圖9C顯示觸控感測電路之第二電極串列設置於電極承載結構之第二基板。 圖10為圖8之單顆按鍵對應之電極佈局之示意圖。 圖11A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部分電極佈局之示意圖。 圖11B為圖11A中三個相鄰的按鍵投影區對應之電極圖案之放大圖。 圖12A為圖11B中之電極圖案拆分為多條第一電極串列之分解示意圖。 圖12B為圖11B中之電極圖案拆分為多條第二電極串列之分解示意圖。 圖12C為圖11B中之電極圖案拆分為光源電路之分解示意圖。 圖12D為圖11B中之電極圖案拆分為光源電路及多條第一電極串列之分解示意圖。 圖13為圖11B之單顆按鍵對應之電極佈局與導通連接部之對應關係示意圖。
18:按鍵投影區
20:第一電極串列
22:第二電極串列
30:光源電路
40:觸控感測電路
50:開關電路
M:電極矩陣

Claims (25)

  1. 一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包含: 一電極承載結構; 一光源電路,設置於該電極承載結構,該光源電路包含複數光源;以及 一觸控感測電路,設置於該電極承載結構,該觸控感測電路包含: 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於一第二方向間隔排列;以 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沿該第二方向延伸且於該第一方向間隔排列,以與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交錯排列, 其中於該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上定義複數按鍵投影區,每一該按鍵投影區涵蓋相同的鍵面電極圖案,且該鍵面電極圖案包含該複數光源其中之一者。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交錯排列以形成沿該第一方向及該第二方向排列的複數電極矩陣,在該第二方向上相鄰的兩個電極矩陣不對齊,每一該電極矩陣對應一個按鍵投影區,且在每一個該按鍵投影區中,該光源在該電極矩陣中的對應位置相同。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於該複數電極矩陣上對應每一個按鍵投影區定義一鍵隙佈局投影,該鍵隙佈局投影圍繞該對應的按鍵投影區,每一個鍵隙佈局投影涵蓋相同的鍵隙電極圖案。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光源電路包含複數光源線路,用以電連接該複數光源,該複數光源線路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於該第二方向上間隔設置,使得該複數光源線路與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間隔設置且與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交錯。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電極承載結構包含一第一基板,該光源電路、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之同一表面上,且於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該光源電路及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交錯疊置處有一絕緣層設置於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該光源電路之間以及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於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該光源電路及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交錯疊置處,該光源電路或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位於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與該第一基板之間。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鍵面電極圖案更包含一第一觸發導電部及一第二觸發導電部,其中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分別自一個第一電極串列及一個第二電極串列中延伸形成,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係藉由一導通連接部導通。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電極承載結構更包含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設置之一第二基板及夾置於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間之一間隔層,該鍵面電極圖案包含該導通連接部,且該導通連接部形成於該第二基板,該間隔層具有一開口,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對應該開口與該導通連接部相對間隔設置,該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對應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的部分可被按壓,以使該導通連接部經由該開口電連接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導通連接部包含一接觸面,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分別包含至少一接觸線,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藉由該接觸面與該些接觸線接觸而相互電連接。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電極承載結構包含一第一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設置之一第二基板、及夾置於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間之一間隔層,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該光源電路形成於該第一基板之一第一上表面上,且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形成於該第二基板之一第二下表面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鍵面電極圖案更包含一第一觸發導電部及一第二觸發導電部,其中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分別自一個第一電極串列及一個第二電極串列中延伸形成,該間隔層具有一開口,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對應該開口相對間隔設置,該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對應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的部分可被按壓,以使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經由該開口相互靠近。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分別包含至少一接觸線,該第一觸發導電部及該第二觸發導電部藉由該些接觸線接觸而相互電連接。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接觸線為一直線、一弧形、一環形、一矩形及一鋸齒形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
  14. 如請求項4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電極承載結構包含一基板,該光源電路及該觸控感測電路分別設置於該基板之相對表面上,且該複數光源所提供的光自該基板未設置該複數第一電極串列及該複數第二電極串列之處透射。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第一電極串列包含複數第一主線路段及複數第二支線路段,該複數第一主線路段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相互直線串接,該複數第二支線路段於該第一方向間隔排列且自該複數第一主線路段沿該第二方向突出。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第二電極串列包含複數第二主線路段及複數第二支線路段,該複數第二主線路段沿該第二方向延伸且間隔設置並於該第一方向交錯排列成兩列,該複數第二支線路段沿該第二方向間隔排列並沿該第一方向連接該兩列中相鄰的第二主線路段。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該鍵面電極圖案上具有相同的穿孔佈局。
  18. 一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包含: 複數電極矩陣,沿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連續排列,在該第二方向上相鄰的二個該電極矩陣沿該第一方向上彼此偏移遠離而未沿該第二方向對齊,且在該第二方向上不對齊的至少二個電極矩陣彼此相同,各該電極矩陣包含: 複數第一電極串列段;以及 複數第二電極串列段,與該些第一電極串列段彼此交錯排列;以及 一光源電路,包含複數光源線路及設置於該複數光源線路之複數光源,該複數光源一對一地設置於該複數電極矩陣中。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每一該光源在對應的該電極矩陣中的相對位置相同。
  20. 一種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包含複數電極矩陣及一光源電路,該複數電極矩陣一對一地對應複數按鍵投影區,該複數電極矩陣沿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排列,在該第二方向上不對齊的至少二個電極矩陣彼此相同,該電極矩陣包含複數電極以相同的一電極間距間隔排列,其中該電極在該第二方向的尺寸,為該些按鍵投影區的一鍵心距、該電極間距、以及該鍵心距所涵蓋一電極行列數的函數,且該光源電路包含複數光源,其一對一地設置於該複數電極矩陣,且每一該光源在該電極矩陣中的相對位置相同。
  21. 如請求項18至20其中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其中在該第二方向上不對齊的至少二個該電極矩陣具有相同的穿孔佈局,該穿孔佈局包含至少一穿孔位於該電極矩陣內。
  22. 一種發光觸控鍵盤,包含: 一底板; 複數鍵帽,設置於該底板上方; 如請求項1、18及20任一項所述之鍵盤複合電極模組,設置於該底板與該複數鍵帽之間,該鍵盤複合電極模組感應一物件在該複數鍵帽上的非按壓移動並提供光線自該複數鍵帽射出;以及 複數支撐機構,對應地連接至該底板與該複數鍵帽之間,以使該鍵帽能經由該對應的支撐機構相對於該底板及該鍵盤複合電極模組上下移動。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發光觸控鍵盤,其中該鍵盤複合電極模組更包含開關電路,該開關電路包含複數按鍵開關分別對應該複數鍵帽設置,該複數開關各由一個第一電極串列及一個第二電極串列所形成,並藉由一導通連接部導通以產生觸發訊號。
  24.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發光觸控鍵盤,更包含複數彈性復位件,設置於該底板及該複數鍵帽之間,其中該導通連接部設置於對應的該彈性復位件。
  25. 如請求項22所述的發光觸控鍵盤,其中該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包含該導通連接部,且該導通連接部與對應的該開關間隔相對設置,當按壓該鍵帽時,該鍵帽驅動該鍵盤複合電極模組變形以使該開關藉由該導通連接部觸發。
TW110110696A 2020-05-11 2021-03-24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TWI777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316,762 US11531404B2 (en) 2020-05-11 2021-05-11 Keyboard composite electrode module and luminous touch keyboard therewit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22589P 2020-05-11 2020-05-11
US63/022,589 2020-05-11
US202063105911P 2020-10-27 2020-10-27
US63/105,911 2020-10-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270A true TW202143270A (zh) 2021-11-16
TWI777468B TWI777468B (zh) 2022-09-11

Family

ID=7841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0825A TWI817539B (zh) 2020-05-11 2020-12-15 觸控鍵盤及其鍵盤觸控電極模組
TW109144152A TWI765468B (zh) 2020-05-11 2020-12-15 觸控鍵盤及其鍵盤觸控電極模組
TW110104808A TWI820390B (zh) 2020-05-11 2021-02-08 鍵盤觸控電極模組及觸控鍵盤
TW110110696A TWI777468B (zh) 2020-05-11 2021-03-24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0825A TWI817539B (zh) 2020-05-11 2020-12-15 觸控鍵盤及其鍵盤觸控電極模組
TW109144152A TWI765468B (zh) 2020-05-11 2020-12-15 觸控鍵盤及其鍵盤觸控電極模組
TW110104808A TWI820390B (zh) 2020-05-11 2021-02-08 鍵盤觸控電極模組及觸控鍵盤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13641249B (zh)
TW (4) TWI8175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380B (zh) * 2021-12-20 2023-12-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鍵盤
US11977250B2 (en) 2022-03-31 2024-05-0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ing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ing substrat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6187B (zh) * 2022-03-29 2023-03-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TWI817526B (zh) * 2022-05-25 2023-10-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7848A (en) * 1975-05-19 1977-04-12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keyboard switch and array
US7115825B2 (en) * 2001-02-15 2006-10-03 Integral Technologies, Inc. Low cost key actuators and other switching device actuators manufactured from conductive loaded resin-based materials
US8059015B2 (en) * 2006-05-25 2011-11-1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apacitance sensing matrix for keyboard architecture
KR100842551B1 (ko) * 2006-10-30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키 패드 어셈블리
CN202050396U (zh) * 2011-05-03 2011-11-23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N202221730U (zh) * 2011-03-18 2012-05-16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电路板、键盘及电子装置
TWM417612U (en) * 2011-06-03 2011-12-01 Sentelic Corp Capacitance type touch control keyboard and touch control conduction structure thereof
CN102854986B (zh) * 2011-06-27 2016-06-01 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键盘及电容式触控键盘的触控导电结构
CN202166970U (zh) * 2011-07-22 2012-03-14 英属盖曼群岛商科嘉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笔记型计算机的薄膜触控键盘结构
CN202261224U (zh) * 2011-10-19 2012-05-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202307638U (zh) * 2011-10-19 2012-07-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键盘
TW201322294A (zh) * 2011-11-29 2013-06-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鍵盤
CN102609100B (zh) * 2012-01-17 2015-05-0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键盘
CN102778958B (zh) * 2012-07-20 2016-05-25 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感应键盘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93078B (zh) * 2012-08-14 2017-02-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2948402U (zh) * 2012-10-22 2013-05-22 张文嵛 笔记本电脑用背光键盘及采用该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JP5759658B2 (ja) * 2012-10-28 2015-08-05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入力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の操作方法
TWI465965B (zh) * 2012-12-19 2014-12-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發光觸控鍵盤
US10120506B2 (en) * 2013-11-12 2018-11-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touch capacitive sensing surface
CN104731391A (zh) * 2013-12-20 2015-06-24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式键盘
US9600084B2 (en) * 2014-01-09 2017-03-2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pacitively detecting key motion and finger presence on keyboard keys
CN105204673B (zh) * 2014-06-12 2019-03-0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US10067618B2 (en) * 2014-12-04 2018-09-04 Apple Inc. Coarse scan and targeted active mode scan for touch
TWI559187B (zh) * 2015-01-16 2016-11-21 Composite touch buttons and their modules
TWI564761B (zh) * 2015-01-16 2017-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電極層
TWI681426B (zh) * 2016-04-29 2020-01-01 姚秉洋 觸控式鍵盤
KR20170124068A (ko) * 2016-05-01 2017-11-09 (주)이노프레소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기기
US10289238B2 (en) * 2016-05-01 2019-05-14 Innopresso,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functional human interface
KR101859748B1 (ko) * 2016-06-23 2018-05-18 (주)이노프레소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기기
US10514772B1 (en) * 2016-09-15 2019-12-24 Apple Inc. Keyboard with touch sensor illumination
TWI596527B (zh) * 2016-12-14 2017-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N106710929B (zh) * 2017-01-19 2019-02-0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及其发光按键
TWM548296U (zh) * 2017-06-26 2017-09-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組件及電子裝置
US10656762B2 (en) * 2017-11-22 2020-05-19 Egalax_Empia Technology Inc. Touch sensitive keyboard system 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CN208580685U (zh) * 2018-07-03 2019-03-05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式导光薄膜及含其的发光键盘
US10754440B2 (en) * 2018-09-28 2020-08-25 Apple Inc. Touch sensitive keyboard with flexible interconnection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380B (zh) * 2021-12-20 2023-12-2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鍵盤
US11977250B2 (en) 2022-03-31 2024-05-0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ing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ing substr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004A (zh) 2021-11-16
TW202143006A (zh) 2021-11-16
TWI777468B (zh) 2022-09-11
CN113641250A (zh) 2021-11-12
CN113643924A (zh) 2021-11-12
TW202236332A (zh) 2022-09-16
CN113641249B (zh) 2024-04-02
TWI820390B (zh) 2023-11-01
TWI765468B (zh) 2022-05-21
TWI817539B (zh) 2023-10-01
CN113641250B (zh) 2024-01-16
CN113641249A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7468B (zh)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US9443672B2 (en) Patterned conductive traces in molded elastomere substrate
JPS632920Y2 (zh)
US7131780B2 (en) Keyboard
US10754440B2 (en) Touch sensitive keyboard with flexible interconnections
US20080237018A1 (en) Inpu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230706B2 (ja) 力覚センサー式の発光キーボード
US11463090B2 (en) Touch keyboard and keyboard touch electrode module
US11531404B2 (en) Keyboard composite electrode module and luminous touch keyboard therewith
US11740706B2 (en) Keyboard touch electrode module and touch keyboard therewith
TWI817150B (zh) 鍵盤複合電極模組及發光觸控鍵盤
TWI657468B (zh) 鍵盤
TWI646447B (zh) 鍵盤
CN112397328A (zh) 键盘
CN113534965A (zh) 切换触控与打字模式的方法
TW202110092A (zh) 鍵盤
CN117241458A (zh) 薄膜线路板以及具有薄膜线路板的键盘装置
AU2004320904B2 (en) Keyboard and keys
TWM471623U (zh) 電腦鍵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