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7526B - 觸控板結構 - Google Patents

觸控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7526B
TWI817526B TW111119550A TW111119550A TWI817526B TW I817526 B TWI817526 B TW I817526B TW 111119550 A TW111119550 A TW 111119550A TW 111119550 A TW111119550 A TW 111119550A TW I817526 B TWI817526 B TW I8175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lcrum
touch panel
base
elastic support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7104A (zh
Inventor
林志安
秦克威
王琪發
林威廷
劉懿樟
寇毅恩
林聖堯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9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752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52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7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710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 Wire Bond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板結構,其包括殼體、觸控板、彈性支撐件、二個開關以及二個觸發凸台。殼體具有頂部、相對於頂部的底部以及貫通頂部的開口。觸控板設置於開口內,其中觸控板具有支點及二個活動端,且所述二個活動端分別位於支點的相對兩側。彈性支撐件配置於底部上,其中支點連接彈性支撐件。所述二個開關分別配置於所述二個活動端,且位於觸控板與底部之間。所述二個觸發凸台配置於底部上,且分別位於所述二個開關的移動路徑上。

Description

觸控板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板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於筆記型電腦的觸控板結構。
常見的筆記型電腦包括第一機體、樞接於第一機體的第二機體、配置於第一機體上的鍵盤以及配置於第一機體上的觸控板,其中第一機體為具備邏輯運算與資料存取等能力的主機,且第二機體為具備顯像能力的顯示器。鍵盤與觸控板作為實體操作介面,且使用者可透過觸控板執行移動游標、選取應用程式項目、捲動網頁或文件及縮放網頁或文件等動作。
就現有的觸控板的設計來說,觸控板包括支點與相對於支點的活動端,其中支點連接第一機體的殼體,且開關(例如圓頂開關)設置於活動端。當使用者的手指敲擊觸控板時,倘若敲擊位置過於接近支點,則不利於活動端相對於支點下擺,造成開關無法被凸台觸發,不僅不便於使用者操作,也造成觸控板的操作範圍受到侷限。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板結構,其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及靈活度。
本發明提出一種觸控板結構,其包括殼體、觸控板、彈性支撐件、二個開關以及二個觸發凸台。殼體具有頂部、相對於頂部的底部以及貫通頂部的開口。觸控板設置於開口內,其中觸控板具有支點及二個活動端,且所述二個活動端分別位於支點的相對兩側。彈性支撐件配置於底部上,其中支點連接彈性支撐件。所述二個開關分別配置於所述二個活動端,且位於觸控板與底部之間。所述二個觸發凸台配置於底部上,且分別位於所述二個開關的移動路徑上。當一個活動端相對於支點下擺時,彈性支撐件產生彈性變形並向下潰縮,使得相對於支點上抬的另一個活動端不突出於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板具有操作面與相對於操作面的底面,且二個開關配置於底面。在初始狀態下,操作面平行於落在開口內的虛擬平面。當一個活動端相對於支點下擺時,彈性支撐件產生彈性變形並向下潰縮,使得相對於支點上抬的另一個活動端不突出於虛擬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板結構更包括配置於觸控板的基座,其中基座位於觸控板與底部之間,且支點透過基座樞接於彈性支撐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座的厚度自支點往任一個活動端逐漸減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具有落在支點上的限位端面,且限位端面與底部之間的間隙小於任一個開關的觸發變形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座的最大厚度落在支點上,且基座與底部之間的間隙自支點往任一個活動端逐漸加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座的剛性大於彈性支撐件的剛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支撐件具有潰縮部及二個支撐部,且所述二個支撐部分別位於潰縮部的相對兩側。支點樞接於潰縮部,且潰縮部懸空於底部。所述二個支撐部固接於底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二個觸發凸台分別位於彈性支撐件的相對兩側。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觸控板結構的觸控板具有支點及位於支點的相對兩側的活動端,並在每一個活動端設有一個開關。使用者可視個人操作需求敲擊任一個活動端,使得受敲擊的活動端相對於支點下擺,而未受敲擊的活動端相對於支點上抬,以令配置於受敲擊的活動端的開關被觸發。因此,本發明的觸控板結構不僅極佳的操作便利性及靈活度,也有助於擴大觸控板的操作範圍。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板結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2是圖1的觸控板結構沿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圖1的觸控板結構沿剖線J-J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板結構100可設置於筆記型電腦的主機,用以供使用者執行移動游標、選取應用程式項目、捲動網頁或文件及縮放網頁或文件等動作。
詳細而言,觸控板結構100包括殼體110、觸控板120、彈性支撐件130、二個開關140以及二個觸發凸台150,其中殼體110具有頂部111、相對於頂部111的底部112以及貫通頂部111的開口113,且觸控板120設置於開口113內。觸控板120具有支點121及二個活動端122,其中所述二個活動端122分別位於支點121的相對兩側,且支點121大致落在觸控板120的正中央。
彈性支撐件130及所述二個觸發凸台150配置於底部112上,且落在觸控板120在底部112上的正投影範圍內。所述二個觸發凸台150分別位於彈性支撐件130的相對兩側,且支點121連接彈性支撐件130。另一方面,所述二個開關140可採用圓頂開關,其中所述二個開關140分別配置於所述二個活動端122,且位於觸控板120與底部112之間。
圖4是圖2的觸控板的一個活動端受敲擊的剖面示意圖。圖5是圖3的觸控板的一個活動端受敲擊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與圖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二個觸發凸台150分別位於所述二個開關140的移動路徑上。當敲擊行為發生在一個活動端122時,受敲擊的活動端122相對於支點121下擺,而未受敲擊的另一個活動端122相對於支點121上抬。進一步來說,隨著受敲擊的活動端122相對於支點121下擺的開關140移往對應的觸發凸台150,接著,觸發凸台150接觸並壓抵開關140,使得開關140產生足夠的觸發變形量而被觸發。
請參考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板120具有操作面120a與相對於操作面120a的底面120b,且開口113暴露出操作面120a,以便於使用者的手指敲擊操作面120a或在操作面120a上滑移。另外,所述二個開關140配置於底面120b。在初始狀態下,觸控板120保持水平。如圖4與圖5所示,當敲擊行為發生在一個活動端122時,受敲擊的活動端122相對於支點121下擺,而未受敲擊的另一個活動端122相對於支點121上抬,使得觸控板120產生傾斜。
接續上述,施加於觸控板120上的敲擊力造成彈性支撐件130產生彈性變形並向下潰縮,使得產生傾斜的觸控板120整體下沉,以令未受敲擊且相對於支點121上抬的另一個活動端122不突出於開口113。
請參考圖2至圖5,在初始狀態下,觸控板120的操作面120a保持水平,且平行於落在開口113內的虛擬平面101。當敲擊行為發生在一個活動端122時,觸控板120的操作面120a產生傾斜,同時,彈性支撐件130產生彈性變形並向下潰縮,使得產生傾斜的觸控板120整體下沉,以令未受敲擊且相對於支點121上抬的另一個活動端122不突出於虛擬平面101。
如圖3與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彈性支撐件130的結構大致呈拱型,且具有潰縮部131及二個支撐部132。所述二個支撐部132分別位於潰縮部131的相對兩側,且固接於底部112。另一方面,潰縮部131懸空於底部112,且支點121樞接於潰縮部131。進一步而言,施加於觸控板120上的敲擊力可經由支點121傳遞至潰縮部131,導致潰縮部131受力產生彈性變形並往底部112潰縮。舉例來說,支點121及虛擬線102大致落在潰縮部131的正中央。
請參考圖2至圖5,觸控板結構100更包括配置於觸控板120的基座160,其中基座160位於觸控板120與底部112之間,且支點121透過基座160樞接於彈性支撐件130。另外,基座160與彈性支撐件130的樞接位置落在通過支點121且垂直於操作面120a的虛擬線102上。詳細而言,基座160的剛性大於彈性支撐件130的剛性,故施加於觸控板120上的敲擊力可經由支點121及基座160傳遞至彈性支撐件130,使得潰縮部131受力產生彈性變形並往底部112潰縮。
如圖3所示,基座160的厚度自支點121往任一個活動端122逐漸減少,且基座160與底部112之間的間隙自支點121往任一個活動端122逐漸加大。也就是說,基座160的最大厚度落在支點121上,或者是,基座160的最大厚度落在虛擬線102上。相應地,基座160與底部112之間的最小間隙落在支點121上,或者是,基座160與底部112之間的最小間隙落在虛擬線102上。
請參考圖2至圖5,基座160具有落在支點121上或落在虛擬線102上的限位端面161,且限位端面161與底部112之間的間隙G(即基座160與底部112之間的最小間隙)小於任一個開關140的觸發變形量D。一旦觸控板120在保持水平的狀態下整體下沉,基座160的限位端面161會先接觸到底部112,使觸控板120停止下沉,避免所述二個開關140同時被所述二個觸發凸台150觸發。
圖6至圖8是其他實施例的彈性支撐件的側視示意圖。不同於圖3所示的彈性支撐件130,圖6所示的彈性支撐件1301的結構大致呈「M」字型。不同於圖3所示的彈性支撐件130,圖7所示的彈性支撐件1302的結構大致呈「倒凸」字型。不同於圖3所示的彈性支撐件130,圖8所示的彈性支撐件1303的結構大致呈「ㄇ」字型。也就是說,舉凡潰縮部懸空於殼體的底部並採對稱設計的彈性支撐件皆不脫離本發明的範疇。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觸控板結構的觸控板具有支點端及位於支點的相對兩側的活動端,並在每一個活動端設有一個開關。使用者可視個人操作需求敲擊任一個活動端,使得受敲擊的活動端相對於支點下擺,而未受敲擊的活動端相對於支點上抬,以令配置於受敲擊的活動端的開關被觸發。因此,本發明的觸控板結構不僅極佳的操作便利性及靈活度,也有助於擴大觸控板的操作範圍。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板結構 101:虛擬平面 102:虛擬線 110:殼體 111:頂部 112:底部 113:開口 120:觸控板 120a:操作面 120b:底面 121:支點 122:活動端 130、1301~1303:彈性支撐件 131:潰縮部 132:支撐部 140:開關 150:觸發凸台 160:基座 161:限位端面 D:觸發變形量 I-I、J-J:剖線 G:間隙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板結構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觸控板結構沿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圖1的觸控板結構沿剖線J-J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圖2的觸控板的一個活動端受敲擊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圖3的觸控板的一個活動端受敲擊的剖面示意圖。 圖6至圖8是其他實施例的彈性支撐件的側視示意圖。
100:觸控板結構
102:虛擬線
110:殼體
111:頂部
112:底部
120:觸控板
120a:操作面
120b:底面
121:支點
122:活動端
130:彈性支撐件
131:潰縮部
132:支撐部
150:觸發凸台
160:基座
161:限位端面
G:間隙

Claims (9)

  1. 一種觸控板結構,包括: 殼體,具有頂部、相對於該頂部的底部以及貫通該頂部的開口; 觸控板,設置於該開口內,其中該觸控板具有支點及二個活動端,且該二個活動端分別位於該支點的相對兩側; 彈性支撐件,配置於該底部上,其中該支點連接該彈性支撐件; 二個開關,分別配置於該二個活動端,且位於該觸控板與該底部之間;以及 二個觸發凸台,配置於該底部上,且分別位於該二個開關的移動路徑上, 當一該活動端相對於該支點下擺時,該彈性支撐件產生彈性變形並向下潰縮,使得相對於該支點上抬的另一該活動端不突出於該開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結構,其中該觸控板具有操作面與相對於該操作面的底面,且該二個開關配置於該底面,在初始狀態下,該操作面平行於落在該開口內的虛擬平面,當一該活動端相對於該支點下擺時,該彈性支撐件產生彈性變形並向下潰縮,使得相對於該支點上抬的另一該活動端不突出於該虛擬平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結構,更包括配置於該觸控板的基座,其中該基座位於該觸控板與該底部之間,且該支點透過該基座樞接於該彈性支撐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板結構,其中該基座的厚度自該支點往任一該活動端逐漸減少。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板結構,其中該基座具有落在該支點上的限位端面,且該限位端面與該底部之間的間隙小於任一該開關的觸發變形量。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板結構,其中該基座的最大厚度落在該支點上,且該基座與該底部之間的間隙自該支點往任一該活動端逐漸加大。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板結構,其中該基座的剛性大於該彈性支撐件的剛性。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結構,其中該彈性支撐件具有潰縮部及二個支撐部,且該二個支撐部分別位於該潰縮部的相對兩側,該支點樞接於該潰縮部,且該潰縮部懸空於該底部,該二個支撐部固接於該底部。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板結構,其中該二個觸發凸台分別位於該彈性支撐件的相對兩側。
TW111119550A 2022-05-25 2022-05-25 觸控板結構 TWI817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9550A TWI817526B (zh) 2022-05-25 2022-05-25 觸控板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9550A TWI817526B (zh) 2022-05-25 2022-05-25 觸控板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7526B true TWI817526B (zh) 2023-10-01
TW202347104A TW202347104A (zh) 2023-12-01

Family

ID=8985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550A TWI817526B (zh) 2022-05-25 2022-05-25 觸控板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7526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2747A (zh) * 2013-07-02 2015-01-16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輸入裝置結構及應用於輸入裝置之升降結構
TWM604437U (zh) * 2020-08-26 2020-11-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穩定按壓裝置
TWM604435U (zh) * 2020-08-03 2020-11-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穩定按壓裝置
TWM609259U (zh) * 2020-12-15 2021-03-1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穩定平衡按壓裝置
TWI726696B (zh) * 2020-04-24 2021-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結構
TWM611109U (zh) * 2020-10-06 2021-05-0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穩定按壓裝置
TWM611152U (zh) * 2020-10-30 2021-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結構
TWM611222U (zh) * 2020-11-30 2021-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結構與電子裝置
TWM614779U (zh) * 2021-04-06 2021-07-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全方位觸控板按壓裝置
TW202143006A (zh) * 2020-05-11 2021-11-16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觸控電極模組及觸控鍵盤
TWI763340B (zh) * 2021-02-26 2022-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機構
TWM626828U (zh) * 2021-12-01 2022-05-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2747A (zh) * 2013-07-02 2015-01-16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輸入裝置結構及應用於輸入裝置之升降結構
TWI726696B (zh) * 2020-04-24 2021-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結構
TW202143006A (zh) * 2020-05-11 2021-11-16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觸控電極模組及觸控鍵盤
TWM604435U (zh) * 2020-08-03 2020-11-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穩定按壓裝置
TWM604437U (zh) * 2020-08-26 2020-11-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穩定按壓裝置
TWM611109U (zh) * 2020-10-06 2021-05-0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穩定按壓裝置
TWM611152U (zh) * 2020-10-30 2021-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結構
TWM611222U (zh) * 2020-11-30 2021-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結構與電子裝置
TWM609259U (zh) * 2020-12-15 2021-03-1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穩定平衡按壓裝置
TWI763340B (zh) * 2021-02-26 2022-05-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機構
TWM614779U (zh) * 2021-04-06 2021-07-21 精元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全方位觸控板按壓裝置
TWM626828U (zh) * 2021-12-01 2022-05-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以及具有觸控板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7104A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59222A1 (zh) 一种超薄x平衡架机械按键
US9360950B2 (en) Key control device for click pad
US9235271B2 (en) Keyboard arrangement in four groups
US8971030B2 (en) Stan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033620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Pad Device for the Same
US8610666B2 (en) Wheel module for input device
TWM461827U (zh) 鍵盤的按鍵結構及其彈性體
TWI817526B (zh) 觸控板結構
TWI620219B (zh) 按鍵結構
TWI329331B (en) Multi-orientation key
JP3808000B2 (ja) 入力装置及びノートパソコン
TWI606478B (zh) 按鍵結構
TW201913705A (zh) 鍵盤
US11537177B2 (en) Touch pad structure
CN110609587A (zh) 触控模块
US20170330706A1 (en) Key structure
US20040005183A1 (en) Low-aspect ratio keyboard
US11650680B2 (en) Touch pad structure
TWI704446B (zh) 電子裝置以及按壓式觸控裝置
US6778166B2 (en) Keyless pointer input device
CN208111329U (zh)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US11048348B1 (en) Mouse roller module
US9141203B2 (en) Key free mouse device
JP6721199B1 (ja) 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CN216792782U (zh) 触控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