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0219B - 按鍵結構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0219B
TWI620219B TW105115974A TW105115974A TWI620219B TW I620219 B TWI620219 B TW I620219B TW 105115974 A TW105115974 A TW 105115974A TW 105115974 A TW105115974 A TW 105115974A TW I620219 B TWI620219 B TW I6202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liding
frame
button
button c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5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42089A (zh
Inventor
王逸塵
Original Assignee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15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0219B/zh
Priority to US15/200,451 priority patent/US9799467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74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42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0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021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58Actuators to avoid tilting or skewing of contact area or actua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68Actuators having a not operable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34Bez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6Casings convertible
    • H01H2223/052Casings convertible reductible in size, e.g. for transpor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42Briefcase; Note-boo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包括支撐板、按鍵帽、框架以及滑動板。支撐板設置於滑動板之上方,而按鍵帽位於支撐板之上方。框架位於支撐板之上方且環繞於按鍵帽,而框架具有一連動件,且連動件伸入滑動板之滑動槽內。當滑動板滑動時,連動件因應滑動板之滑動而於滑動槽內移動,框架上升至與按鍵帽同高之位置,使框架與按鍵帽形成一平坦的表面。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尤其係有關於具有防誤觸功能之按鍵結構。
常見的電腦週邊輸入裝置包括滑鼠、鍵盤以及軌跡球等,其中鍵盤可直接鍵入文字以及符號予電腦,因此相當受到使用者以及輸入裝置廠商之重視。其中,較為常見的是一種包含有剪刀式連接元件的鍵盤。
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筆記型電腦之結構示意圖。習知筆記型電腦1包括底座10、上蓋11、轉動軸12以及鍵盤13,而上蓋11上設置有螢幕111,且上蓋11可藉由轉動軸12之轉動而覆蓋於底座10,或者背掀起而處於使用狀態。鍵盤13設置於底座10上,其可供使用者操作而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亦即其處於電腦使用模式。
接下來說明鍵盤13之按鍵結構,以鍵盤13中之單一按鍵說明之。請參閱圖2,其為習知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側視示意圖。鍵盤13中之 習知按鍵結構130包括按鍵帽1301、剪刀式連接元件1302、彈性橡膠體1303、薄膜開關電路1304以及底板1305,且底板1305用以承載第二按鍵帽1301、剪刀式連接元件1302、彈性橡膠體1303以及薄膜開關電路1304。其中剪刀式連接元件1302係用以連接底板1305與按鍵帽1301。
剪刀式連接元件1302位於底板1305以及按鍵帽1301之間且分別連接二者,而彈性橡膠體1303被剪刀式連接元件1302環繞。薄膜開關電路1304具有複數按鍵接點(未顯示於圖中)。該按鍵接點於被觸發時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彈性橡膠體1303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1304上且一個彈性橡膠體1303係對應於一個按鍵接點,當彈性橡膠體1303被觸壓時,彈性橡膠體130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304中相對應之按鍵接點而產生按鍵訊號。
接下來說明使用者觸壓習知按鍵130之運作情形。圖2中,當使用者觸壓按鍵帽1301時,按鍵帽1301受力而推抵剪刀式連接元件1302使其運動,故按鍵帽1301可相對於底板1305往下移動且觸壓相對應的彈性橡膠體1303。此時,彈性橡膠體1303發生形變且觸壓薄膜開關電路1304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1304之按鍵接點,使得薄膜開關電路1304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而當使用者停止觸壓按鍵帽1301時,按鍵帽1301不再受力而停止觸壓彈性橡膠體1303,使得彈性橡膠體1303因應其彈性而恢復原狀,同時提供往上的彈性恢復力,按鍵帽1301因此而被推回被觸壓之前的位置。
近年來,觸控式裝置可讓使用者直接以手指或觸控筆操作之,而具有便於操作之優點,故受到使用者以及各大廠商的喜愛。因此,筆記型電腦1中之螢幕111可採用觸控式螢幕,而具有觸控功能。另一方面,廠商更推出一種可反折之筆記型電腦。請參閱圖3,其為習知筆記型電 腦處於觸控模式之結構示意圖。圖3顯示出的筆記型電腦1之上蓋11藉由轉動軸12而被往底座10之底部的方向翻轉,使上蓋11翻轉至與底座10之底部接觸的狀態,且螢幕111顯露於外,亦即類似觸控式裝置的外觀。由於螢幕111係為觸控式螢幕,故使用者可將筆記型電腦1作為觸控式裝置使用。
然而,處於觸控模式中的筆記型電腦1之鍵盤13會顯露於外,且使用者於握持筆記型電腦1時,使用者的手會觸壓到按鍵結構130,且按鍵結構130會往下移動而形成凹陷,故使用者難以握持筆記型電腦1。此外,當按鍵結構130因使用者的握持而被誤觸時,筆記型電腦1同樣會產生按鍵訊號,而發生誤動作,以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因擾。
因此,需要一種可因應筆記型電腦之外型變動而可避免誤動作之按鍵結構。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防誤觸功能之按鍵結構,以避免發生誤動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支撐板、一按鍵帽、一框架以及一滑動板。該按鍵帽位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且可相對於該支撐板沿一第一軸向移動。該框架位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且環繞於該按鍵帽,該框架具有一連動件,設置於該框架之一下表面上。該滑動板設置於該支撐板之下方且部份穿過該支撐板開孔,用以相對於該支撐板沿一第二軸向滑動。該滑動板包括一延伸板以及一滑動槽,該延伸板由該滑動板之一上表面往上延伸而形成。該滑動槽設置於該延伸板上,且對應 於該連動件,而該連動件伸入該滑動槽內,使該框架連接於該滑動板;其中,當該滑動板往該第二軸向滑動時,該連動件因應該滑動板之滑動而於該滑動槽內移動,使該框架沿該第一軸向移動。
簡言之,本發明按鍵結構係藉由滑動板之水平移動來控制框架之垂直移動,且可切換按鍵結構之操作模式,以根據需求來控制框架是否移動至與按鍵帽同高的位置。同時,亦可藉由限制元件阻擋按鍵帽下降。因此,可於筆記型電腦處於觸控模式時,避免使用者誤觸按鍵結構,而發生誤動作。
1、200、300‧‧‧筆記型電腦
2、3、130‧‧‧按鍵結構
10、201、301‧‧‧底座
11、202、302‧‧‧上蓋
12、203、303‧‧‧轉動軸
13‧‧‧鍵盤
111‧‧‧螢幕
21、31‧‧‧支撐板
22、32‧‧‧滑動板
23、33、1301‧‧‧按鍵帽
24、34‧‧‧框架
25、35、1302‧‧‧剪刀式連接元件
26、36‧‧‧彈性元件
27、37、1304‧‧‧薄膜開關電路
1303‧‧‧彈性橡膠體
1305‧‧‧底板
204‧‧‧連動機構
211、311‧‧‧支撐板開孔
212、312‧‧‧支撐板卡勾
213、313‧‧‧限位結構
214‧‧‧支撐板之上表面
221、321‧‧‧延伸板
222、322‧‧‧滑動槽
223‧‧‧滑動板之上表面
224‧‧‧限制元件
231‧‧‧按鍵帽卡勾
241、341‧‧‧連動件
242、342‧‧‧限位柱
243‧‧‧滑動板之下表面
271、371‧‧‧薄膜開孔
323‧‧‧驅動部
2131‧‧‧限位孔
2411‧‧‧連接板
2412‧‧‧固定柱
3411‧‧‧連接卡勾
3412‧‧‧固定連桿
D1‧‧‧第一軸向
D2‧‧‧第二軸向
P1‧‧‧運作位置
P2‧‧‧上升位置
圖1係習知筆記型電腦之結構示意圖。
圖2係習知按鍵結構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3係習知筆記型電腦處於觸控模式之結構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板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剖 面側視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升之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11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升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12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結構示意圖。
圖13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
圖14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示意圖。
圖15係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圖16係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上升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防誤觸功能之按鍵結構,以解決習知技術問題。請同時參閱圖4、圖5以及圖6,圖4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剖面側視示意圖,圖5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而圖6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示意圖。圖5顯示出按鍵結構2之所有元件,其包括支撐板21、滑動板22、按鍵帽23、框架24、剪刀式連接元件25、彈性元件2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而按鍵結構2之滑動板22係被設置於一筆記型電腦200之底座201內,且底座201連接於一上蓋202。而 轉動軸203連接於上蓋202以及連動機構204,上蓋202可藉由轉動軸203相對於底座201之轉動,令連動機構204作動而使筆記型電腦200處於不同的運作模式,例如:上蓋202覆蓋底座201時,筆記型電腦200處於休眠模式或關機模式;上蓋202被掀起而顯露出底座201上之按鍵結構2時,筆記型電腦200處於電腦使用模式;而上蓋202被反折至與底座201之底部接觸時,筆記型電腦200則處於觸控模式。
圖5中,支撐板21包括複數支撐板開孔211、複數支撐板卡勾212以及複數限位結構213,複數支撐板卡勾212以及複數限位結構213皆由支撐板21之上表面214往上延伸而形成,且每一限位結構213具有一限位孔2131。滑動板22設置於支撐板21之下方且部份穿過複數支撐板開孔211,其可相對於支撐板21沿第二軸向D2滑動,且滑動板22包括複數延伸板221以及複數滑動槽222。複數延伸板221係由滑動板22之上表面223往上延伸而形成,且每一延伸板221對應於一個支撐板開孔211,而複數延伸板221穿過相對應之支撐板開孔211。每一滑動槽222係對應於一個延伸板221,其設置於相對應之延伸板221上。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複數支撐板卡勾212以及複數限位結構213係與支撐板21一體成型,而複數延伸板221係與滑動板22一體成型。
按鍵帽23位於支撐板21之上方,且可因應使用者之觸壓而相對於支撐板21沿第一軸向D1移動,而按鍵帽23具有複數按鍵帽卡勾231。薄膜開關電路27設置於支撐板21上,其可因應按鍵帽24之移動而輸出對應於按鍵帽23之按鍵訊號。而薄膜開關電路27具有對應於複數支撐板開孔211之複數薄膜開孔271,以供複數延伸板221穿過。彈性元件26設置於按鍵帽23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之間,其可被按鍵帽23推抵而觸發薄膜開關電路27,且可提供彈性力。剪刀式連接元件25位於按鍵帽23 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7之間且分別連接於按鍵帽23以及支撐板21,其中,剪刀式連接元件25係藉由與複數支撐板卡勾212而與支撐板21連接,並藉由複數按鍵帽卡勾231而與按鍵帽23連接,使得剪刀式連接元件25可與按鍵帽23連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複數按鍵帽卡勾231係與按鍵帽23一體成型,而彈性元件26係為彈性橡膠體。
圖5以及圖6中,框架24位於支撐板21之上方且環繞於按鍵帽23,而框架包括複數連動件241以及複數限位柱242。複數連動件241設置於框架24之下表面243上且位於框架24之一側,而每一連動件241對應於一個延伸板221以及一個滑動槽222,且可伸入相對應之滑動槽222內,使框架24連接於滑動板22。每一連動件241包括連接板2411以及固定柱2412,連接板2411由框架24之下表面243往下延伸而形成,且接近於相對應之延伸板221。固定柱2412設置於連接板2411上,其可伸入相對應之滑動槽222內且可於滑動槽222內移動。另一方面,複數限位柱242設置於框架24之下表面243上且位於框架24之另一側,而每一限位柱242對應於一個限位結構213,其可伸入相對應之限位孔2131內。
其中,複數連接板2411依序穿過相對應之複數薄膜開孔271以及支撐板開孔211,而複數延伸板221則依序穿過相對應之支撐板開孔211以及複數薄膜開孔271,使得複數連接板2411上之複數固定柱2412伸入相對應之複數滑動槽222內,而建立滑動板22與框架24之間的連接。於框架24與滑動板22連接之後,且滑動板22往第二軸向D2滑動時,連動件241因應滑動板22之滑動而於滑動槽222內移動,使框架24沿第一軸向D1移動。另外,因應複數限位柱242以及複數限位結構213之設置,以限制框架24僅可沿第一軸向D1移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複數連接板2411、複數固定柱2412以及限位柱242係與框架24一體成型。
需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多數元件雖以一體成型之方式設置,但其僅為例示之用,而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些元件亦可以任意結合方式設置,例如:複數連接板、複數固定柱以及複數限位柱係以組裝、黏貼、嵌合等方式與框架結合。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按鍵結構2被觸壓之運作情形首先說明按鍵結構2之運作模式。請同時參閱圖7以及圖8,圖7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而圖8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圖7中按鍵結構2之狀態即為處於鍵盤運作模式的結構,此時,複數固定柱2412於滑動槽222內之一運作位置P1,且框架24位於低於按鍵帽23之位置。當按鍵結構2處於鍵盤運作模式,且使用者施力觸壓按鍵帽23時,按鍵帽23受力而沿第一軸向D1往下移動,且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25擺動。接下來,按鍵帽23可推抵彈性元件26而令彈性元件26發生形變,且彈性元件26觸壓薄膜開關電路27,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27中之按鍵接點(未顯示於圖中),使得薄膜開關電路27輸出相對應之按鍵訊號。
當使用者停止觸壓按鍵帽23時,按鍵帽23不再受力而停止觸壓彈性元件26,使得彈性元件26因應其彈性而恢復原狀,同時提供反向的彈性恢復力予按鍵帽23。此時,沿第一軸向D1往上移動的按鍵帽23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25擺動,且按鍵帽23得以恢復至被觸壓前之位置。
接下來說明筆記型電腦200之外型變動而變更為觸控模式時,本發明按鍵結構2所進行的運作。請同時參閱圖4、圖6~圖11,圖9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滑動板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被推動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圖10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升之結構側視示意圖,而圖11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上升 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首先,圖4顯示出連動機構204與滑動板22連接,而可連動。當使用者欲將筆記型電腦200變更為圖3所示之觸控模式時,使用者可翻折上蓋202往逆時針方向翻轉,使上蓋202翻轉至與底座201之底部接觸的狀態。於上蓋202往逆時針方向翻轉之過程中,轉動軸203轉動而推抵連動機構204,使連動機構204沿第二軸向D2推動滑動板22。因此,可於滑動板22得以相對於支撐板21沿第二軸向D2移動。當滑動板22沿第二軸向D2移動時,因應滑動板22之移動,複數延伸板221推動複數固定柱2412,使複數固定柱2412於滑動槽222內移動至一上升位置P2,框架24沿第一軸向D1移動至與按鍵帽23等高之位置,如圖10所示。
藉此,框架24與按鍵帽23等高而可形成平整的表面,以便於使用者握持。於一較佳作法中,框架24更包括複數限制元件244,其係由框架24之側壁往外伸出之結構,當框架24移動至與按鍵帽23等高之位置時,複數限制元件244可由下方與按鍵帽23接觸,如圖11所示。以禁止按鍵帽23沿第一軸向D1移動。換言之,當筆記型電腦200處於觸控模式時,按鍵帽23會被框架24上之限制元件阻擋而無法下降,即使使用者觸壓按鍵帽23,按鍵帽23亦不會往下移動,以避免因誤觸而發生誤動作。
而當使用者將筆記型電腦200回復至鍵盤運作模式時,連動機構204因應轉動軸203之轉動而往與上述相反的方向推動滑動板22,使滑動板22得以相對於支撐板21沿第二軸向D2移動。當滑動板22沿第二軸向D2移動時,因應滑動板22之移動,複數延伸板221推動複數固定柱2412,使複數固定柱2412於滑動槽222內移動至運作位置P1,框架24沿第一軸向D1移動至低於按鍵帽23之位置,而令按鍵結構2回復為運作模式,如圖7所示。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按鍵結構2係以彈性元件26作為 按鍵帽23移動的復位手段,但本發明並非以此為限。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按鍵結構內可設置二磁性元件,一個磁性元件設置於按鍵帽上,另一個磁性元件則可設置於支撐板或薄膜開關電路上,當按鍵帽被觸壓時,該二磁性元件接近而產生互斥的磁力,使按鍵帽得以往上移動而復位。其中,此作法的按鍵帽之內表面上必須設置一突出部,以觸發薄膜開關電路之用。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與上述不同作法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12以及圖13,圖12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之結構示意圖,而圖13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爆炸示意圖。圖13顯示出按鍵結構3之所有元件,其包括支撐板31、滑動板32、按鍵帽33、框架34、剪刀式連接元件35、彈性元件36以及薄膜開關電路37,且支撐板31包括複數支撐板開孔311、複數支撐板卡勾312以及複數限位結構313,滑動板32包括複數延伸板321以及複數滑動槽322,而薄膜開關電路37具有複數薄膜開孔371。按鍵結構3之滑動板32係被設置於一筆記型電腦300之底座301內,且底座301連接於一上蓋302。而轉動軸303連接於上蓋302,上蓋302可藉由轉動軸303相對於底座30之轉動,使筆記型電腦300處於不同的運作模式。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3之各元件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相同,且相同之處不再贅述。本較佳實施例之按鍵結構3與前述較佳實施例的不同之處有二,第一,框架34之結構不同。第二,滑動板32之結構。
首先說明框架34之結構。請同時參閱圖13以及圖14,圖14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示意圖。由圖13以及圖14可看出,本較佳實施例中之框架34包括連動件341以及複數限位柱342以及複數限制元件344,而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連動件341之結構。連動件341包括複數連接卡勾3411以及一固定連桿3412,每 一連接卡勾3411對應於一個延伸板321,複數連接卡勾3411由框架34之下表面343往下延伸而形成,且分別接近於相對應之複數延伸板321。固定連桿3412係以可拆卸/組裝方式與複數連接卡勾3411(本較佳實施例中為二連接卡勾3411)結合,其功能為其兩端分別伸入相對應之二滑動槽322內且可於二滑動槽322內移動。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固定連桿3412係以可拆卸/組裝方式與複數連接卡勾3411結合,與上述第一較佳施例相比,固定連桿3412與複數連接卡勾3411之結構可提供易於組裝的功效。
接下來說明滑動板32之結構。請再次參閱圖12以及圖13,圖13顯示出滑動板32更包括一驅動部323,其設置於滑動板32之一側且顯露於筆記型電腦300的底座301之外,其功能為供使用者觸壓或撥動而被移動,以帶動滑動板32沿第二軸向D2滑動。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驅動部323係為撥桿或按壓鍵。簡言之,本較佳實施例之滑動板32之滑動並未與轉動軸303連動。
接下來說明筆記型電腦300之外型變動時,本發明按鍵結構3所進行的運作。請同時參閱圖12~圖16,圖15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處於鍵盤運作模式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而圖16係為本發明按鍵結構之框架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上升之結構剖面側視示意圖。當使用者將筆記型電腦300變更為觸控模式之後,使用者可藉由驅動部322而令滑動板32相對於支撐板31沿第二軸向D2移動,當滑動板32沿第二軸向D2移動時,因應滑動板32之移動,複數延伸板321推動固定連桿3412,使固定連桿3412於二滑動槽322內移動至一上升位置P2,框架34則可沿第一軸向D1移動至與按鍵帽33等高之位置,如圖16所示。
而當使用者將筆記型電腦300回復至鍵盤運作模式時,可藉由驅動部323而令滑動板32往與上述相反的方向推動滑動板32,使滑動板 32得以相對於支撐板31沿第二軸向D2移動。因應滑動板32之移動,複數延伸板321推動固定連桿3412,使固定連桿3412於二滑動槽322內移動至運作位置P1,框架34沿第一軸向D1移動至低於按鍵帽33之位置,而令按鍵結構3回復為運作模式,如圖15所示。
根據上述可知,本發明按鍵結構係藉由滑動板之水平移動來控制框架之垂直移動,且可切換按鍵結構之操作模式,以根據需求來控制框架是否移動至與按鍵帽同高的位置。同時,亦可藉由限制元件阻擋按鍵帽下降。因此,可於筆記型電腦處於觸控模式時,避免使用者誤觸按鍵結構,而發生誤動作。於一較佳作法中,更可以軟體方式控制筆記型電腦處於觸控模式時,截止薄膜開關電路之功能,以進一步避免薄膜開關電路被任何物體觸發,而造成誤觸。與習知技術相比,本發明按鍵結構確實可解決其問題,且其結構單純,而易於操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8)

  1.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支撐板;一按鍵帽,位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且可相對於該支撐板沿一第一軸向移動;一框架,位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且環繞於該按鍵帽,該框架具有一連動件,設置於該框架之一下表面上;以及一滑動板,設置於該支撐板之下方且部份穿過該支撐板開孔,用以相對於該支撐板沿一第二軸向滑動,該滑動板包括:一延伸板,由該滑動板之一上表面往上延伸而形成;以及一滑動槽,設置於該延伸板上,且對應於該連動件,而該連動件伸入該滑動槽內,使該框架連接於該滑動板;其中,當該滑動板往該第二軸向滑動時,該連動件因應該滑動板之滑動而於該滑動槽內移動,使該框架沿該第一軸向移動;其中該連動件包括:一連接板,由該框架之該下表面往下延伸而形成,且接近於該延伸板;一固定柱,設置於該連接板上,用以伸入該滑動槽內且可於該滑動槽內移動,以及,當該滑動板沿該第二軸向滑動,且該固定柱於該滑動槽內移動至一上升位置時,該框架沿該第一軸向移動至與該按鍵帽等高之位置;而當該滑動板沿該第二軸向滑動,且該固定柱於該滑動槽內移動至一運作位置時,該框架沿該第一軸向移動至低於該按鍵帽之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連接板以及該固定柱係與該連動件一體成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滑動板更包括:一另一延伸板,由該滑動板之該上表面往上延伸而形成;以及一另一滑動槽,設置於該另一延伸板上,且對應於該連動件,而該連動件伸入該另一滑動槽內,使該框架連接於該滑動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支撐板包括一限位結構,由該支撐板之一上表面往上延伸而形成,且該限位結構具有一限位孔;而該框架更包括一限位柱,設置於該框架之該下表面上,且對應於該限位結構,用以伸入該限位孔內,而限制該框架僅可沿該第一軸向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括:一薄膜開關電路,設置於該支撐板上,用以因應該按鍵帽之移動而輸出對應於該按鍵帽之一按鍵訊號;一剪刀式連接元件,連接於該按鍵帽以及該支撐板,用以固定該按鍵帽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以及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按鍵帽以及該薄膜開關電路之間,用以被該按鍵帽推抵而觸發該薄膜開關電路;其中,當該按鍵帽不再被觸壓時,該彈性元件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帶動剪刀式連接元件擺動。
  6. 一種按鍵結構,包括:一支撐板;一按鍵帽,位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且可相對於該支撐板沿一第一軸向移動;一框架,位於該支撐板之上方且環繞於該按鍵帽,該框架具有一連動件,設置於該框架之一下表面上;以及 一滑動板,設置於該支撐板之下方且部份穿過該支撐板開孔,用以相對於該支撐板沿一第二軸向滑動,該滑動板包括:一延伸板,由該滑動板之一上表面往上延伸而形成;以及一滑動槽,設置於該延伸板上,且對應於該連動件,而該連動件伸入該滑動槽內,使該框架連接於該滑動板;其中,當該滑動板往該第二軸向滑動時,該連動件因應該滑動板之滑動而於該滑動槽內移動,使該框架沿該第一軸向移動;其中該連動件包括:複數連接卡勾,由該框架之該下表面往下延伸而形成,且分別接近於該延伸板以及該另一延伸板;以及一固定連桿,與該複數連接卡勾結合,用以分別伸入該滑動槽以及該另一滑動槽內且可於該滑動槽以及該另一滑動槽內移動,以及,當該滑動板沿該第二軸向滑動,且該固定連桿於該滑動槽以及該另一滑動槽內移動至一上升位置時,該框架沿該第一軸向移動至與該按鍵帽等高之位置;而當該滑動板沿該第二軸向滑動,且該固定連桿於該滑動槽以及該另一滑動槽內移動至一運作位置時,該框架沿該第一軸向移動至低於該按鍵帽之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滑動板更包括:一另一延伸板,由該滑動板之該上表面往上延伸而形成;以及一另一滑動槽,設置於該另一延伸板上,且對應於該連動件,而該連動件伸入該另一滑動槽內,使該框架連接於該滑動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支撐板包括一限位結構,由該支撐板之一上表面往上延伸而形成,且該限位結構具有一限位 孔;而該框架更包括一限位柱,設置於該框架之該下表面上,且對應於該限位結構,用以伸入該限位孔內,而限制該框架僅可沿該第一軸向移動。
TW105115974A 2016-05-23 2016-05-23 按鍵結構 TWI620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5974A TWI620219B (zh) 2016-05-23 2016-05-23 按鍵結構
US15/200,451 US9799467B1 (en) 2016-05-23 2016-07-01 Key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5974A TWI620219B (zh) 2016-05-23 2016-05-23 按鍵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2089A TW201742089A (zh) 2017-12-01
TWI620219B true TWI620219B (zh) 2018-04-01

Family

ID=60082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5974A TWI620219B (zh) 2016-05-23 2016-05-23 按鍵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99467B1 (zh)
TW (1) TWI6202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8913B (zh) * 2017-03-31 2017-09-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TWI653658B (zh) * 2018-02-02 2019-03-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
CN110137011A (zh) * 2018-02-02 2019-08-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
TW201947623A (zh) * 2018-05-15 2019-12-16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筆電鍵盤構造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11797A (en) * 2008-09-03 2010-03-16 Htc Corp Handset device with height adjustable keypad
CN103811216A (zh) * 2013-11-12 2014-05-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按键收纳功能的键盘
TWM482833U (zh) * 2014-01-08 2014-07-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2854B2 (ja) * 1999-12-07 2007-05-30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キーボード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11797A (en) * 2008-09-03 2010-03-16 Htc Corp Handset device with height adjustable keypad
CN103811216A (zh) * 2013-11-12 2014-05-2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按键收纳功能的键盘
TWM482833U (zh) * 2014-01-08 2014-07-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2089A (zh) 2017-12-01
US9799467B1 (en)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0219B (zh) 按鍵結構
TWI379215B (en) Keyboard module to prevent mistyping
TWI592969B (zh) 按鍵結構
TWI653658B (zh) 鍵盤
TW201508792A (zh) 按鍵結構
TWI601172B (zh) 鍵盤
TWI598916B (zh) 鍵盤
TWI674602B (zh) 鍵盤
TWI609396B (zh) 按鍵結構
TWI691983B (zh) 鍵盤
US8610666B2 (en) Wheel module for input device
TWI606478B (zh) 按鍵結構
TW201721692A (zh) 按鍵結構
TWI616918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TW201919079A (zh) 鍵盤
TWI609397B (zh) 按鍵結構
TWI669730B (zh) 鍵盤
TWI623956B (zh) 按鍵結構
TW201826306A (zh) 鍵盤
TW201913705A (zh) 鍵盤
TWM498956U (zh) 按鍵模組及鍵盤
TWI463356B (zh) 觸控板
US9141203B2 (en) Key free mouse device
TW201901722A (zh) 鍵盤
TWI669735B (zh) 鍵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