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4126A - 紙容器 - Google Patents

紙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4126A
TW202134126A TW109140777A TW109140777A TW202134126A TW 202134126 A TW202134126 A TW 202134126A TW 109140777 A TW109140777 A TW 109140777A TW 109140777 A TW109140777 A TW 109140777A TW 202134126 A TW202134126 A TW 2021341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ld line
paper container
auxiliary
plate
auxiliary fo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孝也
田中淳
増田順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518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0659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518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08840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4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412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在開封紙容器之際,為了獲得:使胴部板之上端部確實地凹陷,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的開封,並且在紙容器的形成之際,不會有發生形狀歪曲之虞之紙容器,在透過頂部橫折線(25)而連設於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之開封側的胴部板(7)中,於胴部板(7)之兩側的胴部縱折線(3、4)上,設定有:從胴部縱折線(3、4)的端部與頂部橫折線(25)的端部之交點(39)離開3mm以上之基準點(40),並形成有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該第1輔助折線(43),其端部(41、42)是以將基準點(40)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或是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胴部縱折線(3、4)上或在離開胴部縱折線(3、4)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其中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胴部縱折線(3、4)上或在離開胴部縱折線(3、4)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上述基準點(40)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係從交點(39)離開3mm以上,且在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之範圍內。

Description

紙容器
本發明,係關於收納液狀內容物之紙容器。
以往,作為收納牛奶或果汁等的液狀內容物之紙容器,被廣泛使用:由在表背面疊層熱可塑性樹脂之紙板素材所形成,並具備有4片胴部板,且藉由縱向密封板將緣部接合而形成四方形之筒狀胴部,在胴部板之上端,連設有:於上部具有外側頂層密封板且相互地相向之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及於上部具有內側頂層密封板且相互地相向而可將任一方開封成注出口之一對側壁形成板,藉由將一對側壁形成板折入於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之間,而將外側頂層密封板及內側頂層密封板在預定之位置加熱密封而形成頂部之山形屋頂型的紙容器。
如此般的山形屋頂型的紙容器之開封,係藉由將手指放入在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胴部板及側壁形成板之間開口之空間,而將手指靠在側壁形成板之後朝左右展開,將開封側的外側頂層密封板及內側頂層密封板之被加熱密封的相向面彼此剝離,接著,將被折入於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之間的上述側壁形成板拉出,並從與透過頂部橫折線而連設的胴部板之分界的頂部橫折線往外側折回而使注出口開口,之方式來進行。但是,在使用者的手較大之情況時、紙容器較小型之情況時、或以省空間為目的而將山形屋頂型之頂部的高度變低之情況時等,由於在胴部板及側壁形成板之間所形成之空間狹窄,因此會有:難以將手指靠在側壁形成板,而無法輕易地進行開封作業之問題。
作為解決如此般的問題之紙容器,近幾年,習知有:針對在紙容器之開封時被拉出的側壁形成板和與側壁形成板連接之胴部板,在位於與側壁形成板之分界的頂部橫折線之近旁,設置有:從該頂部橫折線之其中一方的端部朝向另一方的端部隨著朝向胴部板之中央而降低之輔助折線,之山形屋頂型紙容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根據設置有如此般的輔助折線之山形屋頂型紙容器,若將藉由頂部橫折線所形成之胴部的頂部角部朝容器之內側按入時,從輔助折線山折而頂部角部就會朝容器之內方彎曲,且胴部板之被頂部橫折線與開口輔助罫線夾住之上部會朝容器內側凹陷。藉此,當開封時由於在將手指靠在側壁形成板時放入手指之空間變得寬廣,因此紙容器之開封就會變得容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3452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之紙容器,係因輔助折線之端部連接著頂部橫折線之端部,故紙容器之山形屋頂型頂部的形成之際,在施加用以使從頂部橫折線山折之壓力時,該力量會傳到輔助折線,且從輔助折線也會山折而恐怕會有: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問題。 又,因頂部角部之按入位置而頂部角部之折彎位置就會不同,其結果,藉由胴部板之被頂部橫折線與輔助折線夾住之上部朝容器內側凹陷所形成之空間的廣度並非一定,而會有:難以將手指放入的情況之問題。 又,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將藉由頂部橫折線所形成之胴部的頂部角部朝容器之內側按入而朝內側折彎,但因頂部角部係具有肋的作用,故為了將胴部的頂部角部朝內側折彎而需要很強的力量,而會有:對於力量薄弱的老人、女性、兒童們,紙容器的開封作業會有困難的情況之問題。
本發明者,係有鑑於上述問題點,關於在將形成在胴部的注出口予以形成之際使胴部板凹陷之輔助折線的位置及形狀反覆研究,而到達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可確實地且用很小的力量使胴部板之上端部凹陷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的開封,並且在紙容器的形成之際,不會有發生形狀歪曲之虞之紙容器。 [用以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係針對:由在表背面疊層熱可塑性樹脂之紙板素材所形成,並具備有4片胴部板,且藉由縱向密封板將緣部接合而形成四方形之筒狀胴部,在上述胴部板之上端,連設有:於上部具有外側頂層密封板且相互地相向之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及於上部具有內側頂層密封板且相互地相向而可將任一方開封成注出口之一對側壁形成板,藉由將上述一對側壁形成板折入於上述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之間,而將外側頂層密封板及內側頂層密封板在預定之位置加熱密封而形成頂部之山形屋頂型的紙容器,其特徵在於:在透過頂部橫折線而連設於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開封側的胴部板中,於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之兩側的胴部縱折線上,設定有:從上述胴部縱折線的端部與上述頂部橫折線的端部之交點離開3mm以上之基準點,並形成有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該第1輔助折線,其端部是以將上述基準點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或是以將在上述基準點之近旁且在上述胴部縱折線上或在離開上述胴部縱折線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上述基準點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其中將在上述基準點之近旁且在上述胴部縱折線上或在離開上述胴部縱折線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上述基準點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係從上述交點離開3mm以上,且在上述頂部橫折線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之範圍內。
根據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由於在透過頂部橫折線而連設於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開封側的胴部板中,於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之兩側的胴部縱折線上,設定有:從上述胴部縱折線的端部與上述頂部橫折線的端部之交點離開3mm以上之基準點,並形成有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該第1輔助折線,其端部是以將上述基準點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或是以將在上述基準點之近旁且在上述胴部縱折線上或在離開上述胴部縱折線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上述基準點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其中將在上述基準點之近旁且在上述胴部縱折線上或在離開上述胴部縱折線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上述基準點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係從上述交點離開3mm以上,且在上述頂部橫折線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之範圍內,因此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頂部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上述頂部橫折線山折之壓力時,可防止:在上述胴部板之上述頂部橫折線與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以很小的力量就會壓彎之情況,並且另一方面,可防止:為了使其壓彎則需要如帶有辛勞般之很大的力量之事態。 藉此,在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頂部的形成之際,由於在施加從上述頂部橫折線山折之壓力時,不會有:在上述胴部板之上述頂部橫折線與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以很小的力量就會壓彎之情況,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從上述第1輔助折線山折而會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事態。 又,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由於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在上述胴部板之上述頂部橫折線與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就會壓彎,因此可將上述筒狀胴部之頂部角部輕易地按入,藉此將上述胴部板從上述第1輔助折線山折,且可使在上述胴部板之上述頂部橫折線與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產生壓彎而使上述胴部板之上端部凹陷。接著,藉由上述胴部板之上端部凹陷,頂部角部係朝容器之內方彎曲,且在開封時在將手指靠於側壁形成板時放入手指之空間會變寬廣,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又,藉由在上述胴部板之上述頂部橫折線與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之壓彎,變形之部分變成阻尼器且可維持上述胴部板的上端部凹陷之狀態,因此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請求項2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之紙容器,其中,上述基準點,係從上述交點朝上下方向離開3~4mm,且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係從上述交點離開5~6mm。
根據請求項2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基準點,係從上述交點朝上下方向離開3~4mm,且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係從上述交點離開5~6mm,因此在上述胴部板之上述頂部橫折線與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以很小的力量並不會壓彎,且在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頂部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上述頂部橫折線山折之壓力時,可更有效地防止:力量傳達到上述第1輔助折線,且會從上述第1輔助折線山折而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事態,又,在紙容器開封之際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就會壓彎,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或2之紙容器,其中,朝下曲線狀的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圓弧狀、V字狀、多角形狀或者該等之組合。
根據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圓弧狀、V字狀、多角形狀或者該等之組合,因此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在將折彎上述頂部橫折線而形成的上述筒狀胴部之頂部角部或頂部角部附近按入時,可將上述胴部板從上述第1輔助折線輕易地山折,且可使上述胴部板之上端部輕易地凹陷。
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3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連續線。
根據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連續線,因此形成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方米重量即使很大,亦可將上述胴部板從上述第1輔助折線輕易地山折。
請求項5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3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非連續線。
根據請求項5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非連續線,因此形成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方米重量即使很小,形成於上述胴部板之上述第1輔助折線亦不會使紙容器之強度降低,可維持作為紙容器之必要的強度。
請求項6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上述第1輔助折線,其曲線之最下點位於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之左右方向中央。
根據請求項6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第1輔助折線,其曲線之最下點位於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之左右方向中央,因此藉由使上述胴部板之上端部凹陷而擴大之形成在上述一對山形屋頂、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及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間的空間之最下點與空間之頂部垂直地排列,而可將空間之形狀作成手指易於放入之形狀。
請求項7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6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形成左右對稱。
根據請求項7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形成左右對稱,因此藉由使上述胴部板凹陷而擴大之形成在上述一對山形屋頂、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及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間的空間之形狀成為左右對稱,而可將空間之形狀作成手指易於放入之形狀。
請求項8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7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在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或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及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形成有:朝縱向延伸在橫方向中央部之第2輔助折線。
根據請求項8記載之發明,由於在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或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及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形成有:朝縱向延伸在橫方向中央部之第2輔助折線,因此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將上述筒狀胴部之頂部角部按入時,藉由上述第2輔助折線可誘導上述大致三角面部或上述大致三角面部及上述胴部板從上述第2輔助折線谷折,且上述筒狀胴部的頂部角部之中央部朝紙容器之內側折彎。 藉此,由於上述筒狀胴部的頂部角部之中央部可輕易地朝紙容器之內側折彎,因此用很小的按入力即可使上述大致三角面部及上述胴部板之上端部輕易地凹陷。 接著,由於藉由上述第2輔助折線而頂部角部之折彎位置成為一定,因此藉由上述大致三角面部及上述胴部板之上端部的凹陷所形成之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空間的寬廣度係成為一定。
請求項9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8之紙容器,其中,上述第2輔助折線,其位在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最下點方向側之下側端部是位於上述第1輔助折線之上述最下點或上述最下點近旁,且其位在上述大致三角面部的頂點側之上側端部是位於上述大致三角面部之頂點或頂點之近旁。
根據請求項9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第2輔助折線,其位在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最下點方向側之下側端部是位於上述第1輔助折線之上述最下點或上述最下點近旁,且其位在上述大致三角面部的頂點側之上側端部是位於上述大致三角面部之頂點或頂點之近旁,因此可使上述胴部板及上述大致三角面部更加輕易地凹陷。
請求項10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9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跨及上述大致三角面部與上述胴部板、或在上述大致三角面部與上述胴部板之其中任一方,於上述頂部橫折線之中央部或其近旁設置有:表示按壓標點之標點顯示部。
根據請求項10記載之發明,由於跨及上述大致三角面部與上述胴部板、或在上述大致三角面部與上述胴部板之其中任一方,於上述頂部橫折線之中央部或其近旁設置有:表示按壓標點之標點顯示部,因此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藉由標點顯示部可將上述筒狀胴部的頂部角部之中央部或其近旁確實地按入。
請求項11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0之紙容器,其中,上述標點顯示部,係以壓花所形成。
根據請求項11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標點顯示部係以壓花所形成,因此即使在像難以看見上述標點顯示部之情況,亦可藉由觸覺而輕易地確認上述標點顯示部。又,藉由利用視覺來辨認壓花,可使發揮紙容器之新式樣的效果。
請求項12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11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連設於可開封成注出口之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上邊,係成為直線狀。
根據請求項12記載之發明,由於連設於可開封成注出口之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上邊係成為直線狀,因此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與位於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兩側的連設於上述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外側頂層密封板之密封面積很小,可將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與上述外側頂層密封板輕易地剝離,且可輕易地進行上述紙容器之開封。
請求項13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12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在連設於可開封成注出口之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內面設置有第1易剝離區域,且在位於其兩側之連設於上述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外側頂層密封板之內面中的橫長度方向之大致一半並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部分設置有與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重疊之第2易剝離區域。
根據請求項13記載之發明,由於在連設於可開封成注出口之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內面設置有第1易剝離區域,且在位於其兩側之連設於上述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外側頂層密封板之內面中的橫長度方向之大致一半並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部分設置有與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重疊之第2易剝離區域,因此可將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與上述外側頂層密封板輕易地剝離,且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請求項14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3之紙容器,其中,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係在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的橫長度方向之兩端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而上述第2易剝離區域係在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且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及第2易剝離區域,係在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之兩端部及第2易剝離區域中之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端部,分別具有:以從上方朝向下方而使上述胴部板側變長之方式傾斜之延長部。
根據請求項14記載之發明,由於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係在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的橫長度方向之兩端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而上述第2易剝離區域係在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且在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之兩端部及第2易剝離區域中之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端部,具有:以從上方朝向下方而使上述胴部板側變長之方式傾斜之延長部,因此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及第2易剝離區域之延長部的上邊之傾斜方向則會沿著拉出上述側壁形成板時之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與上述外側頂層密封板之存在的端部密封域之剝離方向,可將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與上述外側頂層密封板之上述端部密封域輕易地剝離,且將紙容器之開封變得容易。
請求項15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14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上述胴部板之橫向寬度係為57mm以下。
根據請求項15記載之發明,即使係為上述胴部板之橫向寬度為57mm以下之小型的紙容器,在紙容器之開封時為了將手指靠於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亦可形成放入手指之寬廣的空間。
請求項16記載之發明,係如請求項1至1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在上述山形屋頂形成板,設置有吸管用注出口,該吸管用注出口是藉由從背面側所形成之成為吸管插入口之第1半切及以包圍上述第1半切之方式從表面側所形成之第2半切所構成。
根據請求項16記載之發明,由於在上述山形屋頂形成板,設置有吸管用注出口,該吸管用注出口是藉由從背面側所形成之成為吸管插入口之第1半切及以包圍上述第1半切之方式從表面側所形成之第2半切所構成,因此除了注出口的形成之外,亦可藉由吸管來取出被收納在紙容器之液狀內容物。 [發明之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紙容器,可獲得一種:在開封時可確實地且用很小的力量使胴部板之上端部凹陷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的開封,並且在紙容器的形成之際,不會有發生形狀歪曲之虞之紙容器。
[發明之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而詳細地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形態。 第1圖~第7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1例,第1圖係顯示第1例之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的第1輔助折線之端部配置位置的其他例之說明圖,第3圖、第4圖、第5圖、第6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的第1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第7圖係顯示由第1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側面圖,第8圖係顯示將第7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折彎並使胴部凹陷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第9圖係為第8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第1例之紙容器,係由第1圖所示的在表背面疊層熱可塑性樹脂之紙板素材1所形成。紙板素材1係具備有:透過胴部縱折線2、3、4被連設之4片胴部板5、6、7、8。在紙容器之形成時,4片胴部板5、6、7、8,係將透過胴部縱折線9被連設於胴部板8之縱向密封板10及胴部板5之緣部11予以接合,而形成紙容器之四方形的筒狀胴部12。
在胴部板6、8之上端,透過頂部橫折線17、18而連設有:於上部具有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且相互地相向之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15、16。又,在胴部板5、7之上端,透過頂部橫折線24、25而連設有:於上部具有內側頂層密封板19、20且相互地相向而可將任一方開封成注出口21之一對側壁形成板22、23。第1例中係將側壁形成板23作為開封側之側壁形成板。
在山形屋頂形成板15、16,形成有:於開封側之側壁形成板23,將開封時的山形屋頂形成板15、16之折彎予以導引之導引折線26、27。又在山形屋頂形成板15,設置有吸管用注出口30,該吸管用注出口30是藉由從背面側所形成之成為吸管插入口之第1半切29及以包圍第1半切29之方式從表面側所形成之第2半切28所構成。
在側壁形成板22、23,形成有:用以將側壁形成板22、23予以折入之折入用折線31、32、33、34。又,形成有:被折入用折線31、32、33、34及頂部橫折線24、25所圍住之大致三角面部35、36。
在紙容器之形成時,藉由將一對側壁形成板22、23折入於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15、16之間,而將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及內側頂層密封板19、20在預定之位置加熱密封,如第7圖所示地於紙容器形成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在被形成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形成有:在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15、16、開封側的胴部板7及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之間開口,且在紙容器之開封時為了將手指靠在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而放入手指之空間38。形成在側壁形成板23之大致三角面部36係位於空間38之深處面。
又,在紙板素材1,於透過頂部橫折線25而連設於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之開封側的胴部板7之兩側的胴部縱折線3、4上,設定有:從胴部縱折線3、4的端部與頂部橫折線25的端部之交點39離開3mm以上的長度L1之基準點40。
在胴部板7中,形成有:將端部41、42配置於胴部縱折線3、4上之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係以將基準點40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或是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胴部縱折線3、4上之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之下方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且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係從交點39離開3mm以上,且在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L2之範圍內。
若長度L1未滿3mm時,在後述之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以很小的力量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就會壓彎,而會有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而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情況。又,若長度L2超過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時,在紙容器開封之際,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就不會容易地壓彎,而會有需要如帶有辛勞般之很大的力量之情況。
從基準點40到交點39之長度L1係只要3mm以上即可,但長度L1係3~4mm較為理想。又,從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到交點39之長度係只要為3mm以上,且,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L2即可,但長度L2係5~6mm較為理想。 如此一來,在胴部板7之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以很小的力量不會輕易地壓彎,且在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可更有效地防止:力量傳達到第1輔助折線43,且會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而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事態,又,在紙容器開封之際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就會壓彎,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第1例中,在胴部板7形成有:以將基準點40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配置端部41、42之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因此,第1例中,長度L1與長度L2係成為相同長度。 第2圖,係顯示在胴部板7,被配置在胴部縱折線3、4上之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之其他例,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胴部縱折線3、4上之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之下方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
該第1輔助折線43,係後述之紙容器的開封之際,在將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往紙容器內側按入時,使胴部板7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者。藉由使胴部板7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在胴部板7之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會壓彎而使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凹陷,且使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朝紙容器之內側彎曲。
又,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之朝下曲線狀,係亦可為圓弧狀,又亦可為角弧狀。第1例中係以連續線形成圓弧狀,但例如,如第3圖所示地亦可為折彎成V字狀之角弧狀,又,如第4圖所示地亦可為由多角形所構成之角弧狀,且如第5圖、第6圖所示地亦可為被切斷之非連續線。
又,第1例中,由於將第1輔助折線43之形狀,以朝下曲線之最下點46位於胴部板7的左右方向中央之方式形成,因此可輕易地將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從其中央部往紙容器內側按入。
又,第1例中,係將第1輔助折線43形成左右對稱。藉此,可將空間38左右對稱地展開,且可將空間38之形狀作成更易於放入手指之形狀。
又,第1例中,在胴部板5、7之下端連設有底面形成板47、48,並在胴部板6、8之下端連設有內側板49、50,將內側板49、50折入於底面形成板47、48之內側,而將其抵接面彼此予以黏著,且將筒狀胴部12之底部予以密封,而形成紙容器之底部51。此外,底部51之結構係不限於第1例之結構,只要可將筒狀胴部12之底部密封的話,可採用在紙容器之領域中之其他眾所周知的底部之結構。
又,第1例中,如第1圖所示,連設於可開封成注出口21之側的側壁形成板23之上部的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上邊係成為直線狀。
又,在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內面設置有第1易剝離區域52,且在位於其兩側之連設於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15、16的上部之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之內面中的橫長度方向之大致一半並靠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部分設置有與第1易剝離區域52重疊之第2易剝離區域53。
對於在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內面和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之內面設置第1易剝離區域52及第2易剝離區域53之位置和範圍面之輪廓形狀,係只要可維持不會使漏液發生之密封性的話,並不被特別限定。
本例中,第1易剝離區域52係在內側頂層密封板20的橫長度方向之兩端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而第2易剝離區域53係在靠內側頂層密封板20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且第1易剝離區域52及第2易剝離區域53,係在第1易剝離區域52之兩端部及第2易剝離區域53中之靠內側頂層密封板20端部,分別具有:以從上方朝向下方而使胴部板6、7、8側變長之方式傾斜之延長部52a、53a。
又,成為決定紙容器之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的胴部板5、6、7、8之橫向寬度、或形成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方米重量係不被特別限定,但第1例中,胴部板5、6、7、8之橫向寬度係成為57mm以下,且紙板素材之平方米重量係成為150~250g/m2
如此般的紙容器之開封係進行如下。 首先,將折彎頂部橫折線25而形成的頂部角部54以朝向紙容器之內側按入之方式予以按壓。藉此,隨著頂部角部54被按入紙容器之內側而其內角會打開,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係以從頂部角部54隨著朝向下方而朝紙容器的外方向突出之方式變形。接著,加諸一定以上的力量時,第1輔助折線43就會山折而變成朝外方突出之突出部55,且在上端部45中之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會產生:將從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或其近旁到交點39接連之折線狀的壓彎56(在第8圖及第9圖中藉由一點鏈線來顯示)。
接著,頂部角部54係朝向紙容器之內側彎曲,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形成空間38的深處面之大致三角面部36會朝向紙容器之內側凹陷。藉此,空間38的開口之底邊會擴大到第1輔助折線43之位置,又,空間38之容積也擴大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凹陷之部分,而在開封時形成可輕易地放入手指之空間38。 此外,在胴部板7之上端部45中發生的壓彎56之態樣或發生地方係並非一定,且並非被限定於第8圖及第9圖所示之位置。
接著,將手指放入擴大的空間38,而將手指靠在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並將側壁形成板23及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15、16朝左右展開,將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及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相向面彼此剝離。然後,將被折入於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15、16之間的側壁形成板23予以拉出,使注出口21開口而開封紙容器。
根據如上述所構成之第1例的紙容器,由於在透過頂部橫折線25而連設於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之開封側的胴部板7中,於胴部縱折線3、4上,設定有:從胴部縱折線3、4的端部與頂部橫折線25的端部之交點39離開3mm以上的長度L1之基準點40,並形成有:於胴部縱折線3、4上配置端部41、42之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而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係以將基準點40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或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胴部縱折線3、4上之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之下方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而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係從交點39離開3mm以上,且在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L2之範圍內,因此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可防止: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以很小的力量就會壓彎之情況,並且另一方面,可防止:為了使其壓彎則需要如帶有辛勞般之很大的力量之事態。 藉此,在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由於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不會有: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以很小的力量就會壓彎之情況,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而會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事態。
又,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由於不需要很大的力量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就會壓彎,因此可將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輕易地按入,且可使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凹陷。接著,藉由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凹陷,頂部角部54係朝容器之內方彎曲,且在開封時在將手指靠於側壁形成板時放入手指之空間會變寬廣,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又,藉由在胴部板7之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之壓彎,變形之部分變成阻尼器且可維持胴部板7的上端部45凹陷之狀態,因此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又,由於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係為圓弧狀、V字狀、多角形狀或者該等之組合,因此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在將折彎頂部橫折線25而形成的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或頂部角部54附近按入時,可將在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從第1輔助折線43輕易地山折,且可使胴部板7之上端部45輕易地凹陷。
又,由於第1輔助折線43,其曲線之最下點46位於胴部板7之左右方向中央,因此可將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輕易地從其中央部往紙容器內側按入。
又,由於第1輔助折線43,係形成左右對稱,因此藉由使在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凹陷而擴大的空間38之形狀成為左右對稱,且可將空間38之形狀形成手指易於放入之形狀。
又,由於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上邊係成為直線狀,因此內側頂層密封板20、與位於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兩側的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之密封面積很小,可將內側頂層密封板20與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輕易地剝離。
又,由於在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內面設置有第1易剝離區域52,且在位於其兩側之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之內面中的橫長度方向之大致一半並靠內側頂層密封板20之部分設置有與第1易剝離區域52重疊之第2易剝離區域53,因此可將內側頂層密封板20與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輕易地剝離。
本例中,第1易剝離區域52係在內側頂層密封板20的橫長度方向之兩端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而第2易剝離區域53係在靠內側頂層密封板20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接著,由於第1易剝離區域52及第2易剝離區域53,係在第1易剝離區域52之兩端部及第2易剝離區域53中之靠內側頂層密封板20端部,分別具有:以從上方朝向下方而使胴部板6、7、8側變長之方式傾斜之延長部52a、53a,因此第1易剝離區域52及第2易剝離區域53之延長部52a、53a的上邊之傾斜方向則會沿著拉出側壁形成板22、23時之內側頂層密封板20與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之存在的端部密封域之剝離方向。藉此,可將內側頂層密封板20與外側頂層密封板13、14之端部密封域輕易地剝離,且將紙容器之開封變得容易。
又,由於在山形屋頂形成板15,設置有吸管用注出口30,該吸管用注出口30是藉由從背面側所形成之成為吸管插入口之第1半切29及以包圍第1半切29之方式從表面側所形成之第2半切28所構成,因此除了注出口21的形成之外,亦可藉由吸管來取出被收納在紙容器之液狀內容物。
第10圖~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2例,第10圖係顯示第2例之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第11圖係顯示將由第10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折彎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第12圖係為第11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有關第2例之紙容器係與第1例之紙容器在基本結構上並無改變之處,關於與第1例同樣之結構係賦予同樣之符號來說明。 第2例之紙容器之與第1例之不同,係在於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之位置。如第10圖所示,第2例之第1輔助折線43,係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離開胴部縱折線3、4上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之下方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配置端部41、42。
基準點40係與第1例同樣地,從交點39離開3mm以上的長度L1,又,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係與第1例同樣地,從交點39離開3mm以上,且在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L2之範圍內。 若長度L1未滿3mm時,與第1例同樣地,在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以很小的力量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就會壓彎,而會有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而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情況。又,若長度L2超過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時,在紙容器開封之際,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就不會容易地壓彎,而會有需要如帶有辛勞般之很大的力量之情況。
從基準點40到交點39之長度L1係與第1例同樣地只要3mm以上即可,但長度L1係3~4mm較為理想。又,從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到交點39之長度係只要為3mm以上,且,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L2即可,但長度L2係5~6mm較為理想。 如此一來,與第1例同樣地,在胴部板7之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以很小的力量不會輕易地壓彎,且在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可更有效地防止:力量傳達到第1輔助折線43,且會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而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事態,又,在紙容器開封之際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就會壓彎,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其他之結構,係與第1例同樣,因此援用第1例,且省略其說明。
如此般之第2例的紙容器之開封,係與第1例同樣地,首先,將折彎頂部橫折線25而形成的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以朝向紙容器之內側按入之方式予以按壓。藉此,隨著頂部角部54被按入紙容器之內側而其內角會打開,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係以從頂部角部54隨著朝向下方而朝紙容器的外方向突出之方式變形。接著,加諸一定以上的力量時,第1輔助折線43就會山折而變成朝外方突出之突出部55,且會產生:將從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或其近旁到交點39接連之折線狀的壓彎56(在第11圖及第12圖中藉由一點鏈線來顯示)。接著,頂部角部54係朝向紙容器之內側彎曲,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形成空間38的深處面之大致三角面部36會朝向紙容器之內側凹陷。藉此,空間38係擴大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凹陷之部分,而在開封時形成可輕易地放入手指之空間38。 其他之開封程序,係與第1例同樣,因此援用第1例,且省略其說明。
根據如上述所構成之第2例的紙容器,由於在透過頂部橫折線25而連設於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之開封側的胴部板7中,於胴部縱折線3、4上,設定有:從胴部縱折線3、4的端部與頂部橫折線25的端部之交點39離開3mm以上的長度L1之基準點40,並形成有:於胴部縱折線3、4上配置端部41、42之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而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係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離開胴部縱折線3、4上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之下方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配置端部41、42,而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係從交點39離開3mm以上,且在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L2之範圍內,因此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可防止: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以很小的力量就會壓彎之情況,並且另一方面,可防止:為了使其壓彎則需要如帶有辛勞般之很大的力量之事態。 藉此,與第1例同樣,在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由於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不會有: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以很小的力量就會壓彎之情況,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而會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事態。
又,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由於不需要很大的力量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側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就會壓彎,因此可將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輕易地按入,且可使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凹陷。接著,藉由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凹陷,頂部角部54係朝容器之內方彎曲,且在開封時在將手指靠於側壁形成板時放入手指之空間會變寬廣,而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其他之效果,係與第1例同樣,因此援用第1例,且省略其說明。
第13圖~第17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3例,第13圖係顯示第3例之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第14圖係顯示第13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第15圖係顯示由第13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側面圖,第16圖係顯示將第15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第2輔助折線折彎並使胴部凹陷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第17圖係為第16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有關第3例之紙容器係與第1例之紙容器在基本結構上並無改變之處,關於與第1例同樣之結構係賦予同樣之符號來說明。 第3例之紙容器之與第1例之不同,係在於:在開封側的胴部板7及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36,形成有從第1輔助折線43的中央部最下點46方向,跨過頂部橫折線25,且延伸至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方向之第2輔助折線58。
對於第2輔助折線58之形狀係不被特別限定,但在第2輔助折線58之頂部橫折線25的中央位置方向側之下側端部59位於頂部橫折線25之中央位置或中央位置近旁,且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側之上側端部60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之頂點57或頂點57之近旁較為理想。
第3例中,第2輔助折線58,係下側端部59位於頂部橫折線25之中央,且上側端部60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之頂點57。第14圖係顯示第2輔助折線58之其他例,而第14圖所示之第2輔助折線58,係下側端部59位於頂部橫折線25之中央位置近旁,且上側端部60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之近旁。
又,雖未圖示但亦可作為:使第2輔助折線58之下側端部59位於頂部橫折線25之中央,且上側端部60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之近旁,又,亦可作為:使第2輔助折線58之下側端部59位於頂部橫折線25之中央位置近旁,且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側之上側端部60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之頂點57。
又,第3例中,第2輔助折線58係成為直線,但亦可為波狀線,又亦可為虛線。
又,第3例中,紙容器的開封之際,作為將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往紙容器內側按入時之記號,橫跨大致三角面部36與胴部板7,或在大致三角面部36與胴部板7之其中任一方,於頂部橫折線25之中央部或其近旁設置有:表示按壓標點之標點顯示部64。第13圖中,標點顯示部64,係橫跨大致三角面部36與胴部板7,而被設置於頂部橫折線25之中央部。第14圖中,係被設置於胴部板7的頂部橫折線25之近旁。第3例中,雖然標點顯示部64係以壓花所形成,但只要能辨認標點顯示部64的話並非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印刷。 對於標點顯示部64之形狀係不被特別限定,例如藉由圖案化,可使發揮紙容器之新式樣的效果。 其他之結構,係與第1例同樣,因此援用第1例,且省略其說明。
第3例的紙容器之開封,係與第1例同樣地,首先,將折彎頂部橫折線25而形成的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以朝向紙容器之內側按入之方式予以按壓。藉此,隨著頂部角部54被按入紙容器之內側而其內角會打開,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係以從頂部角部54隨著朝向下方而朝紙容器的外方向突出之方式變形。
此時,由於在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形成有:從第1輔助折線43的中央部最下點46方向,跨過頂部橫折線25,且延伸至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方向之第2輔助折線58,因此藉由按入頂部角部54,來誘導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從第2輔助折線58谷折而頂部角部54之中央部朝紙容器之內側折彎。
加諸一定以上的力量時,第1輔助折線43就會山折而變成朝外方突出之突出部55,且會產生:將從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或其近旁到交點39接連之折線狀的壓彎56(在第16圖及第17圖中藉由一點鏈線來顯示)。
接著,頂部角部54係朝向紙容器之內側以中央位置為中心彎曲,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形成空間38的深處面之大致三角面部36會朝向紙容器之內側凹陷。藉此,空間38係擴大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凹陷之部分,而在開封時形成可輕易地放入手指之空間38。 其他之開封程序,係與第1例同樣,因此援用第1例,且省略其說明。
根據如此般之第3例的紙容器,由於在胴部板7及大致三角面部36,形成有:從第1輔助折線43的中央部最下點46方向,跨過頂部橫折線25,且延伸至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方向之第2輔助折線58,因此若按入頂部角部54時,就會誘導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從第2輔助折線58谷折而頂部角部54之中央部朝紙容器之內側折彎,且可使大致三角面部36及胴部板7之上端部45輕易地凹陷。
尤其,若在第2輔助折線58之第1輔助折線43的最下點46方向側之下側端部59位於第1輔助折線43的最下點46或最下點46近旁,且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側之上側端部60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或頂點57之近旁,按入頂部角部54時,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從第2輔助折線58之谷折就會變得容易,藉此則有效地誘導頂部角部54之中央部朝紙容器之內側折彎,且可使大致三角面部36及胴部板7之上端部45更加輕易地凹陷。
又,由於橫跨大致三角面部36與胴部板7,或在大致三角面部36與胴部板7之其中任一方,於頂部橫折線25之中央部或其近旁設置有:表示按壓標點之標點顯示部64,因此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藉由標點顯示部64可將筒狀胴部12的頂部角部54之中央部或其近旁確實地按入,又,若標點顯示部64係以壓花所形成時,即使在像難以看見標點顯示部64之情況,亦可藉由觸覺而輕易地確認標點顯示部64。又,由於利用視覺來辨認壓花,因此藉由將標點顯示部64之形狀圖案化,可使發揮紙容器之新式樣的效果。 其他之效果,係與第1例同樣,因此援用第1例,且省略其說明。
第18圖~第25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4例,第18圖係顯示第4例之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第19圖、第20圖、第21圖、第22圖、第23圖係分別顯示第18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第24圖係顯示將由第18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第2輔助折線折彎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第25圖係為第24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有關第4例之紙容器係與第3例之紙容器在基本結構上並無改變之處,關於與第3例同樣之結構係賦予同樣之符號來說明。 第4例之紙容器之與第3例之不同,係在於:在開封側的胴部板7及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36,形成有從第1輔助折線43的中央部最下點46方向,跨過頂部橫折線25,且延伸至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方向之第2輔助折線61。
對於第2輔助折線61之形狀係不被特別限定,但第2輔助折線61係第1輔助折線43的最下點46方向側之下側端部62位於第1輔助折線43的最下點46或最下點46近旁,且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側之上側端部63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之頂點57或頂點57之近旁較為理想。
第4例中,第2輔助折線61,係下側端部62位於第1輔助折線43之最下點46,且上側端部63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之頂點57。 又,雖未圖示但亦可作為:使第2輔助折線61之下側端部62位於第1輔助折線43之最下點46,且上側端部63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之近旁,又,亦可作為:使第2輔助折線61之下側端部62位於第1輔助折線43的最下點46之近旁,且上側端部63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之頂點57。
第19圖、第20圖、第21圖、第22圖、第23圖係分別顯示第2輔助折線61之形狀的其他例。第19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61係下側端部62位於第1輔助折線43的最下點46近旁,且上側端部63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之近旁。第20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61係第19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61之下側端部62的前端形成箭頭符號狀。第21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61係形成波形線狀。第22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61係形成兩條線。第23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61係形成將複數之圓形配置成直線狀之形狀。
此外,所謂第2輔助折線61跨過頂部橫折線25,其意思並非在第2輔助折線61與頂部橫折線25之間一定形成交點,也包含第2輔助折線61在頂部橫折線25被切斷,且與頂部橫折線25不連接。 其他之結構,係與第3例同樣,因此援用第3例,且省略其說明。
第4例的紙容器之開封,係與第3例同樣地,首先,將折彎頂部橫折線25而形成的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以朝向紙容器之內側按入之方式予以按壓。藉此,隨著頂部角部54被按入紙容器之內側而其內角會打開,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係以從頂部角部54隨著朝向下方而朝紙容器的外方向突出之方式變形。
此時,由於在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形成有:從第1輔助折線43的中央部最下點46方向,跨過頂部橫折線25,且延伸至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方向之第2輔助折線61,因此藉由按入頂部角部54,來誘導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從第2輔助折線61谷折而頂部角部54之中央部朝紙容器之內側折彎。
加諸一定以上的力量時,第1輔助折線43就會山折而變成朝外方突出之突出部55,且會產生:將從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或其近旁到交點39接連之折線狀的壓彎56(在第24圖及第25圖中藉由一點鏈線來顯示)。
接著,頂部角部54係朝向紙容器之內側以中央位置為中心彎曲,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形成空間38的深處面之大致三角面部36會朝向紙容器之內側凹陷。藉此,空間38係擴大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凹陷之部分,而在開封時形成可輕易地放入手指之空間38。 其他之開封方法,係與第3例同樣,因此援用第3例,且省略其說明。
根據如上述所構成之第4例的紙容器,由於在胴部板7及大致三角面部36,形成有:從第1輔助折線43的中央部最下點46方向,跨過頂部橫折線25,且延伸至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方向之第2輔助折線61,因此若按入頂部角部54時,就會誘導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從第2輔助折線61谷折而頂部角部54之中央部朝紙容器之內側折彎,且可使大致三角面部36及胴部板7之上端部45輕易地凹陷。
尤其,由於在第2輔助折線61之第1輔助折線43的最下點46方向側之下側端部62位於第1輔助折線43的最下點46或最下點46近旁,且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側之上側端部63位於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或頂點57之近旁,因此按入頂部角部54時,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從第2輔助折線61之谷折則會變得容易,藉此則有效地誘導頂部角部54之中央部朝紙容器之內側折彎,且可使大致三角面部36及胴部板7之上端部45更加輕易地凹陷。
第26圖~第2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5例,第26圖係顯示第5例之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第27圖係顯示將由第26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及第2輔助折線折彎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第28圖係為第27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有關第5例之紙容器係與第3例之紙容器在基本結構上並無改變之處,關於與第3例同樣之結構係賦予同樣之符號來說明。 第5例之紙容器之與第3例之不同,係在於第1輔助折線43的端部41、42之位置。如第26圖所示,第5例之第1輔助折線43,係與第2例同樣,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離開胴部縱折線3、4上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之下方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配置端部41、42。
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係從交點39離開3mm以上,且在頂部橫折線25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L2之範圍內較為理想。 若長度L2未滿3mm時,在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之頂部37的形成之際,在施加從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以很小的力量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就會壓彎,而會有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而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情況。 其他之結構,係與第3例同樣,因此援用第3例,且省略其說明。
如此般之第5例的紙容器之開封,係與第3例同樣地,首先,將折彎頂部橫折線25而形成的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以朝向紙容器之內側按入之方式予以按壓。藉此,隨著頂部角部54被按入紙容器之內側而其內角會打開,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係以從頂部角部54隨著朝向下方而朝紙容器的外方向突出之方式變形。
接著,加諸一定以上的力量時,第1輔助折線43就會山折而變成朝外方突出之突出部55,且在胴部板7之上端部45會產生:將從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或其近旁到交點39接連之折線狀的壓彎56(在第27圖及第28圖中藉由一點鏈線來顯示)。
接著,頂部角部54係朝向紙容器之內側以中央位置為中心彎曲,且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及形成空間38的深處面之大致三角面部36會朝向紙容器之內側凹陷。藉此,空間38係擴大上端部45及大致三角面部36凹陷之部分,而在開封時形成可輕易地放入手指之空間38。 其他之開封方法,係與第3例同樣,因此援用第3例,且省略其說明。
根據如上述所構成之第5例的紙容器,由於在透過頂部橫折線25而連設於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之開封側的胴部板7中,於開封側的胴部板7之兩側的胴部縱折線3、4,設定有:從胴部縱折線3、4的端部與頂部橫折線25的端部之交點39離開預定的長度之基準點40,且設置有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該第1輔助折線43,其端部41、42是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離開胴部縱折線3、4上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且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不與頂部橫折線25接連,因此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頂部的形成之際,在施加使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可防止力量直接傳達到第1輔助折線43,且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之事態係不會發生,並不會有紙容器之形狀歪曲之虞。
又,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藉由將折彎頂部橫折線25而形成的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按入,來折彎第1輔助折線43,並且使在胴部板7之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產生壓彎56,而使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凹陷,並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又,藉由在胴部板7的上端部45之壓彎而變形之部分變成阻尼器,可維持上端部45凹陷之狀態,並可更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其他之效果,係與第3例同樣,因此援用第3例,且省略其說明。
第29圖~第3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6例,第29圖係顯示第6例之紙容器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第30圖係顯示將由第29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及第2輔助折線折彎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第31圖係為第30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有關第6例之紙容器係與第5例之紙容器在基本結構上並無改變之處,關於與第5例同樣之結構係賦予同樣之符號來說明。 第6例之紙容器之與第5例之不同,係在於:在開封側的胴部板7及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36,形成有從第1輔助折線43的中央部最下點46方向,跨過頂部橫折線25,且延伸至大致三角面部36的頂點57方向之第2輔助折線61。
對於第2輔助折線61之形狀,由於與第5例的紙容器中之第2輔助折線61同樣,因此援用顯示第5例中的第2輔助折線61之圖面及其說明,且省略其說明。 對於其他之結構,亦與第5例同樣,因此援用第5例,且省略其說明。
第6例的紙容器之開封,係與第5例同樣,因此援用第5例,且省略其說明。
根據如上述所構成之第6例的紙容器,與第5例同樣地,由於在透過頂部橫折線25而連設於開封側的側壁形成板23之開封側的胴部板7中,於開封側的胴部板7之兩側的胴部縱折線3、4,設定有:從胴部縱折線3、4的端部與頂部橫折線25的端部之交點39離開預定的長度之基準點40,並形成有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43,該第1輔助折線43,其端部41、42是以將在基準點40之近旁且在離開胴部縱折線3、4上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基準點40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且第1輔助折線43之端部41、42不與頂部橫折線25接連,因此紙容器的山形屋頂型頂部的形成之際,在施加使頂部橫折線25山折之壓力時,可防止力量直接傳達到第1輔助折線43,且可有效地防止:從第1輔助折線43山折而會發生形狀歪曲的不良品之事態。
又,在紙容器的開封之際,藉由將折彎頂部橫折線25而形成的筒狀胴部12之頂部角部54按入,來折彎第1輔助折線43,並且使在胴部板7之頂部橫折線25與第1輔助折線43之間的彎曲荷重承受部分44產生壓彎56,而使胴部板7之上端部45凹陷,並可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又,藉由在胴部板7的上端部45之壓彎而變形之部分變成阻尼器,可維持上端部45凹陷之狀態,並可更輕易地進行紙容器之開封。 其他之效果,係與第5例同樣,因此援用第5例,且省略其說明。
1:紙板素材 2,3,4:胴部縱折線 5,6,7,8:胴部板 9:胴部縱折線 10:縱向密封板 11:緣部 12:筒狀胴部 13,14:外側頂層密封板 15,16:山形屋頂形成板 17,18:頂部橫折線 19,20:內側頂層密封板 21:注出口 22,23:側壁形成板 24,25:頂部橫折線 26,27:導引折線 28:第2半切 29:第1半切 30:吸管用注出口 31,32,33,34:折入用折線 35,36:大致三角面部 37:頂部 38:空間 39:交點 40:基準點 41,42: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 43:第1輔助折線 44:彎曲荷重承受部分 45:開封側胴部板之上端部 46:第1輔助折線之最下點 47,48:底面形成板 49,50:內側板 51:底部 52:第1易剝離區域 52a:延長部 53:第2易剝離區域 53a:延長部 54:頂部角部 55:突出部 56:壓彎 57:大致三角面部之頂點 58:第2輔助折線 59:第2輔助折線之下側端部 60:第2輔助折線之上側端部 61:第2輔助折線 62:第2輔助折線之下側端部 63:第2輔助折線之上側端部 64:標點顯示部 L1:從基準點到交點之長度 L2:從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到交點之長度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1例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的第1輔助折線之端部配置位置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的第1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4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的第1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5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的第1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6圖],係顯示第1圖所示的第1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7圖],係顯示由第1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側面圖。 [第8圖],係顯示將第7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折彎並使胴部凹陷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 [第9圖],係為第8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2例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 [第11圖],係顯示將由第10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折彎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 [第12圖],係為第11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第13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3例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 [第14圖],係顯示第13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15圖],係顯示由第13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側面圖。 [第16圖],係顯示將第15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第2輔助折線折彎並使胴部凹陷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 [第17圖],係為第16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4例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 [第19圖],係顯示第18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20圖],係顯示第18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21圖],係顯示第18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22圖],係顯示第18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23圖],係顯示第18圖所示的第2輔助折線之形狀的其他例之說明圖。 [第24圖],係顯示將由第18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第2輔助折線折彎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 [第25圖],係為第24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第26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5例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 [第27圖],係顯示將由第26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及第2輔助折線折彎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 [第28圖],係為第27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第29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紙容器之實施形態之第6例的紙板素材之平面圖。 [第30圖],係顯示將由第29圖所示的紙板素材形成的紙容器之第1輔助折線及第2輔助折線折彎的狀態之側面放大說明圖。 [第31圖],係為第30圖所示的紙容器之立體圖。
1:紙板素材
2,3,4:胴部縱折線
5,6,7,8:胴部板
9:胴部縱折線
10:縱向密封板
11:緣部
12:筒狀胴部
13,14:外側頂層密封板
15,16:山形屋頂形成板
17,18:頂部橫折線
19,20:內側頂層密封板
21:注出口
22,23:側壁形成板
24,25:頂部橫折線
26,27:導引折線
28:第2半切
29:第1半切
30:吸管用注出口
31,32,33,34:折入用折線
35,36:大致三角面部
39:交點
40:基準點
41,42: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
43:第1輔助折線
45:開封側胴部板之上端部
46:第1輔助折線之最下點
47,48:底面形成板
49,50:內側板
52:第1易剝離區域
52a:延長部
53:第2易剝離區域
53a:延長部
L1:從基準點到交點之長度
L2:從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到交點之長度

Claims (16)

  1. 一種紙容器,係針對:由在表背面疊層熱可塑性樹脂之紙板素材所形成,並具備有4片胴部板,且藉由縱向密封板將緣部接合而形成四方形之筒狀胴部,在上述胴部板之上端,連設有:於上部具有外側頂層密封板且相互地相向之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及於上部具有內側頂層密封板且相互地相向而可將任一方開封成注出口之一對側壁形成板,藉由將上述一對側壁形成板折入於上述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之間,而將外側頂層密封板及內側頂層密封板在預定之位置加熱密封而形成頂部之山形屋頂型的紙容器,其特徵在於: 在透過頂部橫折線而連設於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開封側的胴部板中,於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之兩側的胴部縱折線上,設定有:從上述胴部縱折線的端部與上述頂部橫折線的端部之交點離開3mm以上之基準點,並形成有朝下曲線狀的第1輔助折線,該第1輔助折線,其端部是以將上述基準點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或是以將在上述基準點之近旁且在上述胴部縱折線上或在離開上述胴部縱折線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上述基準點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方式所配置, 其中將在上述基準點之近旁且在上述胴部縱折線上或在離開上述胴部縱折線的位置且高度方向在上述基準點以下的位置彼此予以接連之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係從上述交點離開3mm以上,且在上述頂部橫折線的長度之20%以下的長度之範圍內。
  2. 如請求項1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基準點,係從上述交點朝上下方向離開3~4mm,且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端部,係從上述交點離開5~6mm。
  3. 如請求項1或2之紙容器,其中, 朝下曲線狀的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圓弧狀、V字狀、多角形狀或者該等之組合。
  4. 如請求項1至3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連續線。
  5. 如請求項1至3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為非連續線。
  6. 如請求項1至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第1輔助折線,其曲線之最下點位於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之左右方向中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第1輔助折線,係形成左右對稱。
  8. 如請求項1至7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在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或開封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所具備之大致三角面部及開封側的上述胴部板,形成有:朝縱向延伸在橫方向中央部之第2輔助折線。
  9. 如請求項8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第2輔助折線,其位在上述第1輔助折線的最下點方向側之下側端部是位於上述第1輔助折線之上述最下點或上述最下點近旁,且其位在上述大致三角面部的頂點側之上側端部是位於上述大致三角面部之頂點或頂點之近旁。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跨及上述大致三角面部與上述胴部板、或在上述大致三角面部與上述胴部板之其中任一方,於上述頂部橫折線之中央部或其近旁設置有:表示按壓標點之標點顯示部。
  11. 如請求項10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標點顯示部,係以壓花所形成。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連設於可開封成注出口之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上邊,係成為直線狀。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在連設於可開封成注出口之側的上述側壁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內面設置有第1易剝離區域,且在位於其兩側之連設於上述一對山形屋頂形成板之上部的上述外側頂層密封板之內面中的橫長度方向之大致一半並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之部分設置有與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重疊之第2易剝離區域。
  14. 如請求項13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係在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的橫長度方向之兩端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而上述第2易剝離區域係在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留下預定的橫向寬度之端部密封域而被設置,且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及第2易剝離區域,係在上述第1易剝離區域之兩端部及第2易剝離區域中之靠上述內側頂層密封板端部,分別具有:以從上方朝向下方而使上述胴部板側變長之方式傾斜之延長部。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上述胴部板之橫向寬度係為57mm以下。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紙容器,其中, 在上述山形屋頂形成板,設置有吸管用注出口,該吸管用注出口是藉由從背面側所形成之成為吸管插入口之第1半切及以包圍上述第1半切之方式從表面側所形成之第2半切所構成。
TW109140777A 2019-11-22 2020-11-20 紙容器 TW2021341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0993 2019-11-22
JP2019210993 2019-11-22
JP2020051810A JP7106592B2 (ja) 2020-03-23 2020-03-23 紙容器
JP2020-051806 2020-03-23
JP2020051806A JP2021088402A (ja) 2019-11-22 2020-03-23 紙容器
JP2020-051810 2020-03-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126A true TW202134126A (zh) 2021-09-16

Family

ID=78777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0777A TW202134126A (zh) 2019-11-22 2020-11-20 紙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1341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52046B2 (ja) 紙容器
CN107264910B (zh) 复合材料包装件、包装件层压制品和复合材料包装件的包装套筒坯料
US20180361718A1 (en) Package Material Blank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EP2746180A2 (en) Gable top container
JPS63138945A (ja) 液状内容物用包装容器
US4655387A (en) Packing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a sine curve tear-up opening arrangement
JP2006111342A (ja) 易開封性紙ケース
JP2019059493A (ja) 液体紙容器
TW202134126A (zh) 紙容器
WO2021100879A1 (ja) 紙容器
JP5234932B2 (ja) 紙容器
JP6259257B2 (ja) ゲーブルトップ型容器
JP7106783B1 (ja) 紙容器
JP7106592B2 (ja) 紙容器
WO2022210813A1 (ja) 紙容器
JP7107805B2 (ja) 包装箱
WO2023190992A1 (ja) 紙容器
JPS58171331A (ja) 包装容器
JP7077471B2 (ja) 紙容器
JP2024018001A (ja) 紙容器
JP7112925B2 (ja) 包装箱
JP2024018000A (ja) 紙容器
JP2023161249A (ja) 切妻屋根型紙容器
JP6823377B2 (ja) ゲーブルトップ型容器
JPH0644816Y2 (ja) 紙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