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1501A - 顯像裝置及顯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像裝置及顯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1501A
TW202121501A TW109124206A TW109124206A TW202121501A TW 202121501 A TW202121501 A TW 202121501A TW 109124206 A TW109124206 A TW 109124206A TW 109124206 A TW109124206 A TW 109124206A TW 202121501 A TW202121501 A TW 2021215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wafer
air flow
liquid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4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7401B (zh
Inventor
三浦拓也
下青木剛
飯野洋行
高橋大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1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1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7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740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G03F7/3021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from a wafer supported on a rotating chuck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30Imagewise removal using liquid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271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 H01L21/027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photoresist layers
    • H01L21/0274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a resin, an ink or the like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係在對於表面已形成有完成曝光之光阻膜的基板供給顯像液以進行顯像之際,提高形成在基板之面內各部位的光阻圖案之尺寸的一致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像裝置,具備:氣流形成部,形成從杯體之外側朝向該杯體內的氣流;顯像液供給部,對基板之表面供給顯像液以進行顯像;洗淨液供給部,對已顯像之基板之表面供給洗淨液;以及氣流規範構件,有別於顯像液供給部及洗淨液供給部而另行設置,位在第1位置而僅只覆蓋住已接受供給該顯像液之基板之局部,用以規範形成在該基板之表面的氣流;其中,藉由移動機構,在對基板供給該洗淨液時,使該氣流規範構件位在對於基板而言係與該第1位置相對不同的第2位置;或該第1位置係在杯體之外側的位置,而在對基板供給洗淨液時,使氣流規範構件位在該第1位置。

Description

顯像裝置及顯像方法
本案係有關於顯像裝置及顯像方法。
在半導體元件的製程,包含光微影步驟。於該光微影步驟,會依序進行:在作為基板的半導體晶圓(以下記載為「晶圓」)之表面形成光阻膜、按照所要之圖案以使光阻膜曝光、藉由供給顯像液以使光阻膜顯像,而形成光阻圖案。於專利文獻1揭露一種裝置以作為進行上述顯像的裝置,其具備對晶圓供給顯像液的噴嘴、以及對於盛放有顯像液之晶圓的中央部供給用以調整溫度的惰性氣體的噴嘴。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8196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案提供一種技術,在對於表面已形成有完成曝光之光阻膜的基板供給顯像液以進行顯像之際,可以提高形成在基板之面內各部位的光阻圖案之尺寸的一致性。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案之顯像裝置,包括: 基板固特部,固持著在表面已形成有完成曝光之光阻膜的基板; 杯體,圍繞著固持於該基板固持部之該基板; 氣流形成部,形成從該杯體之外側朝向該杯體內的氣流; 顯像液供給部,對該基板之表面供給顯像液以進行顯像; 洗淨液供給部,對已顯像之該基板之表面供給洗淨液;以及 氣流規範構件,有別於該顯像液供給部及該洗淨液供給部而另行設置,位在第1位置而僅只覆蓋住已接受供給該顯像液之基板之局部,用以規範形成在該基板之表面的氣流; 其特徵為: 藉由移動機構,在對該基板供給該洗淨液時,使該氣流規範構件位在對於該基板而言係與該第1位置相對不同的第2位置;或該第1位置係在該杯體之外側的位置,而在對基板供給該洗淨液時,使該氣流規範構件位在該第1位置。 [發明之效果]
若藉由本案,在對於表面已形成有完成曝光之光阻膜的基板供給顯像液以進行顯像之際,可以提高形成在基板之面內各部位的光阻圖案之尺寸的一致性。
針對作為本案顯像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顯像裝置1,進行說明。對於該顯像裝置1,會搬入晶圓W,該晶圓W係在表面已形成有完成曝光之光阻膜的圓形基板;並依序進行:對該晶圓W供給顯像液而進行的顯像處理、藉由供給洗淨液而進行的洗淨處理。針對上述光阻膜,詳細說明:藉由從作為光源之例如水銀燈所照射的i-譜線(波長為365nm的光),以按照所要的圖案而受到了曝光。如此地設計成藉由i-譜線以曝光的光阻,有時會構成為:藉由受到顯像液之供給,以使曝光區域溶解,同時使未曝光區域硬化。在那樣的情況下,在對晶圓W進行處理的溫度帶,雖然溫度越低則曝光區域也越難以發生溶解,但由於就連未曝光區域之硬化也會變得難以發生,所以所形成之光阻圖案的凸部之線寬會變細。亦即,會成為已有進行顯像之狀態。
然後,針對顯像裝置1,為了防止液處理所產生的霧滴飛散,所以容納晶圓W之後述的杯體內會排出氣體。如此而在杯體內形成之排氣流,由於是在周緣部強過晶圓W之中心部,所以關於晶圓W的周緣部,會是較為低溫。此顯像裝置1構成為要在那樣的狀況下,抑制顯像時晶圓W之面內的溫度不均,而使得作為光阻圖案之尺寸的CD(Critical Dimension;關鍵尺寸)之一致性提高。
以下,分別參照圖1的縱斷面側視圖、圖2的平面圖,而針對顯像裝置1進行說明。顯像裝置1,具備作為基板固持部的旋轉夾盤11,其吸附晶圓W之背面中央部而水平地加以固持;旋轉夾盤11係經由旋轉軸12而與旋轉機構13連接。藉由該旋轉機構13,旋轉夾盤11構成為在固持著晶圓W之狀態下,繞鉛直軸旋轉自如。又,晶圓W之直徑係例如300mm。
再者,顯像裝置1具備杯體20,該杯體20圍繞著載置於旋轉夾盤11之晶圓W的外圈。杯體20,係由外杯體21、以及設在其內側的內杯體22所構成。外杯體21形成為方管狀。內杯體22形成為:圓筒之上部側往上方內側傾斜,上部側開口部比下部側開口部窄。若外杯體21因升降機構23而上升,則內杯體22會與該外杯體21連動而升降。杯體20為了防止與後述之顯像液噴嘴41間的干擾,而當該顯像液噴嘴41在晶圓W上移動時,會位在圖1以實線所示之下降位置。然後,會趕在開始供給洗淨液前,移動至圖1以虛線所示之上升位置,以防止因為洗淨時之晶圓W旋轉而有液體往周圍飛散。
在旋轉夾盤11的下方側,設有圍繞著旋轉軸12的水平之圓板14。圖中的15,是貫穿圓板14的頂針,其藉由升降機構16而升降,以在未圖示之晶圓W的搬運機構與旋轉夾盤11之間移交晶圓W。更進一步地,設有接液部24,其形成環繞圓板14之外側整圈的凹部;該接液部24有開鑿出排液口25。再者,在圓板14的周緣部設有環狀體17,其上端接近晶圓W的背面,為了將落下之液體引導至接液部24,而形成為縱剖面呈山型。
再者,於接液部24,設有用以使杯體20內排出氣體的排氣管26;排氣管26的下游側,經由截氣閥27,而連接至排氣部28。此排氣部28,例如係以設置了顯像裝置1之工廠的排氣管路所構成;藉由使得作為排氣量切換部之截氣閥27的開度變更,以使得來自排氣管26之排氣量變更。於此例,會進行截氣閥27之開度變更,以成為杯體20內每單位時間之平均排氣量大的高排氣狀態、以及杯體20內每單位時間之平均排氣量小的低排氣狀態中的任一種。
再者,在杯體20上方設有過濾器單元31,未圖示之供給管路所供給之空氣會藉由該過濾器單元31而受到淨化,再供給至杯體20。藉由此過濾器單元31所進行之空氣供給與杯體20內之排氣,而會形成從過濾器單元31朝向杯體20的下降氣流。過濾器單元31及杯體20的截氣閥27,構成氣流形成部,以形成從杯體20之外部朝向杯體20內的氣流。
顯像裝置1,具備顯像液噴嘴41,以作為對晶圓W供給顯像液的顯像液供給部。例如顯像液噴嘴41,具備吐出口42,其對下方開口,並係長條狹縫狀而與後述之顯像液噴嘴41的移動方向正交並延伸。顯像液噴嘴41,經由供給管43而連接至顯像液的供給機構44。供給機構44包含例如閥體、質流控制器、及顯像液的供給源。然後,上述顯像液噴嘴41,係經由噴嘴臂45而連接至移動機構46;移動機構46,可以使顯像液噴嘴41升降、並且水平移動。圖中的47,係用以使移動機構46水平移動的導引件;圖中的48,係在杯體20之外側,供顯像液噴嘴41待命的待命部。
再者,於顯像裝置1設有洗淨液噴嘴51,係對晶圓W供給例如純水以作為洗淨液的洗淨液供給部,具備小口徑的吐出口。洗淨液噴嘴51,係經由供給管52而連接至洗淨液的供給機構53。供給機構53包含例如閥體、質流控制器、及洗淨液的供給源。然後,上述洗淨液噴嘴51,經由噴嘴臂54而連接至移動機構55。藉由移動機構55,而可以經由噴嘴臂54以使洗淨液噴嘴51升降並且水平移動。圖中的56,係用以使移動機構55水平移動的導引件;圖中的57,係在杯體20之外側,供洗淨液噴嘴51待命的待命部。
接著,針對設在顯像裝置1的環形板61,進行說明。此環形板61,係規範晶圓W表面之氣流的氣流規範構件;藉由其氣流規範,以調整晶圓W面內之溫度分佈,而如前文所述,提高光阻圖案之CD的一致性。環形板61構成為水平之圓形板體,設在旋轉夾盤11所固持之晶圓W之上。在環形板61之中央部,開鑿出圓形的貫穿孔62。然後在俯視觀察下,貫穿孔62的中心會與晶圓W的中心重疊,並且環形板61的邊緣會與晶圓W的邊緣重疊。所以,環形板61構成為沿著晶圓W之圓周而形成的環狀體,而在俯視觀察下,會僅只覆蓋住晶圓W的周緣部。若貫穿孔62的直徑太大,則如後述般,藉由環形板61而集中在晶圓W之中心部的空氣量會變少;若貫穿孔62的直徑太小,則可以通過該貫穿孔62之每單位時間之平均空氣流量會變少。故而,為了確實得到後述之冷卻晶圓W之中心部的作用,較佳係例如使得貫穿孔62之直徑相對於晶圓W之直徑的比率為0.1~0.33。
環形板61的底面,係與晶圓W之表面相向的水平面。形成貫穿孔62之環形板61的內周側面及環形板61的外周側面,形成為垂直面。所以在此環形板61,下側之內周緣部、外周緣部分別有稜角。再者,環形板61之貫穿孔62的孔緣部會向上方突出,而形成環狀突起63。又,亦可適度地設定貫穿孔62之大小等等,而構成為不設置該環狀突起63。
環形板61,係經由連接部64,而連接至俯視觀察下係設在杯體20之外側的升降機構65。又,為了便於圖示,在圖1係將升降機構65繪示在杯體20的上方位置。藉由作為移動機構的升降機構65,環形板61會在下方位置(於圖1中,以實線所示之位置)、與在該下方位置之上方的上方位置(於圖1中,以虛線所示之位置)之間,垂直升降。由於係這樣地升降,所以環形板61係有別於顯像液噴嘴41及洗淨液噴嘴51而另行設置的構件。此「另行設置」意指:如本例般,構成為環形板61可以獨立於顯像液噴嘴41及洗淨液噴嘴51而移動;或是如後述例子般,相對於杯體20而受到固定。也就是說,環形板61並不是像噴嘴臂45、54般會隨著顯像液噴嘴41及洗淨液噴嘴51之移動而移動的構件。
從晶圓W之表面、到處於下方位置(第1位置)的環形板61之底面為止的高度H1,係例如2mm。當環形板61位在此下方位置時,過濾器單元31對環形板61之頂面供給的空氣中之一部分,會在環形板61之頂面朝向外側流動,再供給至正在進行排氣的杯體20內,而受到去除。供給至環形板61之頂面的空氣之另一部分,會在環形板61之頂面朝向內側流動,再翻越環狀突起63,流入貫穿孔62,而與從過濾器單元31直接供給至貫穿孔62內的空氣合流。
如此,藉由使得空氣導入貫穿孔62,供給至晶圓W之中心部的空氣量會變得比較大,就結果而言,朝向晶圓W之中心部的氣流會變得比較強。然後,藉由曝露在那樣的氣流,而使得在晶圓W之中心部的顯像液之溫度降低。如此,供給至晶圓W之中心部的空氣,藉由使得杯體20內排出氣體,而通過環形板61與晶圓W之間的空隙,以朝向晶圓W的外緣。如此,藉由環形板61的作用,會規範氣流,而使得從過濾器單元31所供給之空氣成為集中在晶圓W之中心部的氣流,更進一步地成為從晶圓W之中心部流向晶圓W之周緣的高度較低之氣流。
從晶圓W之表面、到處於上方位置(第2位置)之環形板61之底面為止的高度H2,係例如200mm。此上方位置係設定成:在晶圓W上移動之顯像液噴嘴41、洗淨液噴嘴51、噴嘴臂45、54都不會干擾到的位置。當環形板61位在上方位置時,由於該環形板61與晶圓W間的距離比較長,故供給至環形板61之頂面的空氣會繞到環形板61之底面,而作為下降氣流以供給至晶圓W之表面整體。也就是說,在晶圓W之表面的氣流,會與未設置環形板61之情況下的氣流相同、或是大致相同。所以,相較於將環形板61配置於下方位置時,在如此地將環形板61配置於上方位置時,朝向晶圓W之中心部的氣流會變弱。
如圖1、圖2所示,顯像裝置1具備例如以電腦所構成的控制部100。控制部100具備程式,並藉由該程式而將控制信號從控制部100送往顯像裝置1的各部門。藉由此控制信號,以控制來自顯像液供給機構44之顯像液供給、來自洗淨液供給機構53之洗淨液供給、旋轉機構13旋轉晶圓W之轉速、升降機構65所進行之環形板61的升降、以及升降機構16所進行之頂針15的升降。此外,移動機構46所進行之顯像液噴嘴41的移動、移動機構55所進行之洗淨液噴嘴51的移動、以及截氣閥27的開度變更等等,是藉由控制信號控制。上述程式,為了如此地控制各部門的動作、進行後述之晶圓W的處理,而編寫有指令(各步驟程序)。此程式,係儲存於電腦記憶媒體,例如光碟、硬碟、MO(磁光碟)、記憶卡、DVD等等的記憶媒體,再安裝至控制部100。
接著,參照圖3的時序圖、以及繪示晶圓W及環形板61之狀態的圖4~圖6,以針對顯像裝置1的動作之一例,進行說明。圖3的時序圖繪示了:晶圓W之轉速的變化概略、從顯像液噴嘴41供給顯像液D的時間點、從洗淨液噴嘴51供給洗淨液R的時間點、環形板61的位置、以及藉由排氣管26之杯體20內的排氣量之變化。又,有時會將此圖3所示之處理排序,記載為「第1處理排序」。再者,於圖4~圖6,係以箭頭繪示形成在晶圓W及環形板61之周圍的氣流。
在從過濾器單元31對下方供給清淨空氣、杯體20內係以低排氣排出氣體、並且環形板61配置於上方位置的狀態下,晶圓W被搬運至顯像裝置1,而受到旋轉夾盤11固持。顯像液噴嘴41一旦從待命部48移動至不旋轉而靜止之狀態下的晶圓W的一端上,就會開始以該顯像液噴嘴41吐出顯像液D;而顯像液噴嘴41會在吐出顯像液的狀態下,朝向晶圓W的另一端上,水平移動。藉而在晶圓W表面,形成顯像液D的液池(覆液)(時序圖中的時刻t1,圖4)。
一旦顯像液噴嘴41到達晶圓W的另一端上、而在晶圓W之表面整體都形成了顯像液D的液池,來自顯像液噴嘴41的顯像液D之供給就會停止,而顯像液噴嘴41會退避至待命部48,同時變成高排氣。又,之所以如此地在顯像液D之液池的形成完成為止都要設為低排氣,係由於要抑制排氣量大所造成的顯像液D之液池的晃動,以使得顯像液D能極為均勻地盛放在晶圓W之面內的各部位。然後,在如此地盛放了顯像液D的晶圓W之周緣部上,如前文所述,藉由以杯體20內的排氣,以形成比晶圓W之中心部更強(速度更快)的排氣流,而使得在該晶圓W之周緣部的顯像液D成為較低的溫度。
在停止上述顯像液噴嘴41所進行之顯像液D吐出的同時,使得上方位置之環形板61移動至下方位置,而如前文所述般,流入環形板61之貫穿孔62的空氣會形成比較強的氣流。藉由曝露於此氣流,在晶圓W之中心部的顯像液的溫度會降低,就結果而言,顯像液D的溫度在晶圓W之中心部與周緣部之間達成一致,而使得在晶圓W之面內整體,能在反應速度一致的情況下進行顯像(時刻t2,圖5)。然後,從貫穿孔62供給至晶圓W之中心部的空氣,如上所述,會形成朝向晶圓W之周緣部的氣流,流到晶圓W之外側,並從杯體20內去除。如此,藉由形成從晶圓W之中心部朝向周緣部的氣流,而使得晶圓W之表面整體的溫度降低。更進一步地,由於設為高排氣,故該氣流的速度快,在晶圓W之表面整體的顯像液之溫度會更進一步地降低。就結果而言,顯像會在晶圓W之表面整體迅速地進行。
然後,環形板61回到上方位置,接著洗淨液噴嘴51從待命區域57移動到晶圓W之中心部上;在對該中心部吐出洗淨液R的同時,晶圓W會旋轉,而使顯像液D從晶圓W表面去除。過濾器單元31所供給之空氣,如前所述,會從環形板61的上方側繞到下方側而形成朝向晶圓W的下降氣流,供給至該晶圓W之表面整體。藉由此下降氣流,霧滴化了的顯像液D及洗淨液R會被推入杯體20內,以抑制飛散至杯體20外的情形(時刻t3,圖6)。又,如此,基於防止霧滴飛散之目的,杯體20內的排氣會從環形板61配置於下方位置時一路持續,維持在高排氣的狀態。
之後,停止來自洗淨液噴嘴51的洗淨液R之供給,該洗淨液噴嘴51回到待命區域57。又,從對晶圓W之洗淨液R的供給開始、到洗淨液R的供給停止為止的期間,相當於對基板供給洗淨液之時。在洗淨液R的供給停止後,晶圓W還是會持續旋轉;待甩掉洗淨液R、使晶圓W之表面乾燥,晶圓W才停止旋轉。之後,晶圓W會從顯像裝置1搬出。
藉由此顯像裝置1,會在顯像液的液滴形成於晶圓W之表面整體的狀態下,將環形板61配置在靠近晶圓W的下方位置;藉由使得晶圓W之中心部曝露在比較強的氣流下,在該中心部的溫度會降低。藉而,在該晶圓W之中心部的顯像液溫度,會與藉由杯體20內的排氣而使溫度降低的晶圓W之周緣部的顯像液溫度一致,使得光阻和顯像液的反應在晶圓W之中心部與周緣部之間會同樣地進行。就其結果而言,在晶圓W之面內各部,可以形成提高了CD一致性之光阻圖案。再者,藉由曝露在配置於下方位置之環形板61所形成的從晶圓W之中心部朝向周緣部的氣流,晶圓W之表面整體的顯像液溫度,會更為降低。故而,顯像會迅速地進行。所以,由於可以縮短從形成顯像液液滴到開始洗淨處理為止的時間,因此在顯像裝置1,可以得到更高的產出量。
接著,針對在顯像裝置1的第2處理排序,參照圖7的時序圖,主要針對與圖3之第1處理排序的差異點,進行說明。為了進行此第2處理排序,在顯像裝置1,設置圖8所示之顯像液噴嘴49以取代顯像液噴嘴41。此顯像液噴嘴49,為了對晶圓W進行局部之顯像液供給,而具備小口徑的吐出口。
於第2處理排序,在對晶圓W供給顯像液D前,環形板61係配置於下方位置。然後如圖8所示,在從顯像液噴嘴49對晶圓W之中心部吐出顯像液D的同時,使晶圓W旋轉,藉由離心力而使顯像液D擴散至晶圓W之周緣部。待顯像液D被供給至晶圓W表面整體而形成了液池,就停止顯像液D之吐出與晶圓W之旋轉,並使顯像液噴嘴49退避至待命部48。然後,使環形板61保持著位在下方位置,而使顯像進行。
如此,除了環形板61移動至下方位置的時間點、供給顯像液時晶圓W有旋轉以外,第2處理排序皆與第1處理排序相同。又,於圖7的時序圖,對於排氣之切換的時間點,省略了圖示,但例如係在與第1處理排序同樣的時間點進行排氣之切換。
在進行上述第2處理排序之情況下,亦可得到與進行第1處理排序之情況同樣的效果。走筆至此,為了便於說明,係以顯像液噴嘴對晶圓W吐出顯像液的期間視為顯像液供給期間;停止從顯像液噴嘴對晶圓W供給顯像液、到開始對晶圓W供給洗淨液為止的期間,視為液池顯像期間;而從洗淨液之供給開始的時間點以後的期間,則視為洗淨期間。在此第2處理排序,由於不僅是液池顯像期間,就連在顯像液供給期間,都是將環形板61配置於下方位置,所以從顯像一開始,就會更加確實地降低晶圓W之中心部的溫度,以促進顯像。然後,藉由從顯像液之供給前就進行此環形板61往下方位置的配置,可以更為確實地降低晶圓W之中心部的溫度。如此,藉由確實地降低中心部的溫度,而可以更加確實地謀求光阻圖案之CD在晶圓W面內的一致化。但是,在如同第1處理排序般,於顯像液供給期間不將環形板61配置於下方位置之情況下,則具有為了確實地防止環形板61與顯像液噴嘴41之碰撞而對環形板61及顯像液噴嘴41之動作所進行之設定係較為容易的優點。
走筆至此,對於在此第2處理排序,使用顯像液噴嘴49以取代顯像液噴嘴41的理由,進行說明:在使用顯像液噴嘴41以進行顯像的情況下,顯像液供給至晶圓W之一端側的時間點、與供給至晶圓W之另一端側的時間點,會有所偏差。於第2處理排序,藉由使得環形板61在顯像液之供給時係已配置於下方位置,晶圓W會曝露在比較強的氣流下而受到冷卻,成為顯像會迅速進行的狀態。由於是在這樣的狀態,所以為了防止在晶圓W之一端側與另一端側之間,由於供給顯像液之時間點的時間差而導致圖案之CD產生差異,所以使用顯像液噴嘴49,以使顯像液從晶圓W之中心擴散而形成液池。
呈現顯像裝置1中之第3處理排序的時序圖,繪示於圖9。此第3處理排序,係使用顯像液噴嘴49而與第2處理排序大致同樣地進行。作為與第2處理排序的差異點,係在停止來自顯像液噴嘴49之顯像液吐出的同時,將處於下方位置的環形板61移動至上方位置。也就是說,在第3處理排序,只有顯像液供給期間,會將環形板61配置於下方位置。只要可以得到前文所述之降低晶圓W之中心部溫度的效果,就可以如同此第3處理排序般,使環形板61位在下方位置的時間較短。
如同在第1~第3處理排序所示,就環形板61而言,只要在對晶圓W供給了顯像液之狀態時係位在下方位置,而可以冷卻晶圓W之中心部即可。亦即,只要在顯像液供給期間(第2期間)及/或液池顯像期間(第1期間),將環形板61配置於下方位置即可。
再者,於第1處理排序,亦可使用顯像液噴嘴49以進行顯像液之供給。在那樣的情況下,與第2及第3排序同樣地,可以使晶圓W旋轉,而在晶圓W整體形成顯像液的液池。又,雖原本說明是在使用顯像液噴嘴49的情況下會使晶圓W旋轉,但亦可不使晶圓W旋轉,而利用顯像液在晶圓W表面的潤濕性,讓顯像液從晶圓W之中心部擴散至周緣部,以形成液池。再者,作為顯像液噴嘴,除了顯像液噴嘴41、71以外,亦可使用例如具備沿著晶圓W之徑向延伸而稍有寬度之吐出口的顯像液噴嘴。藉由一邊使該顯像液噴嘴沿著晶圓W的徑向移動、一邊對旋轉中的晶圓W供給顯像液,而可以在晶圓W之表面整體形成顯像液的液池。如此,作為顯像液噴嘴,只要(在必要時使用晶圓W之旋轉而)可以對晶圓W之表面整體供給顯像液即可,並不限定於要使用前述之顯像液噴嘴41、71。
不過,關於低排氣與高排氣之切換,並不限於上述例子。亦可使顯像液供給期間為高排氣、液池顯像期間為低排氣,亦可從顯像液供給期間之開始到洗淨期間之結束為止,皆保持在高排氣的狀態。但是,如上所述,在使用顯像液噴嘴41的情況下,為了防止排氣的影響,較佳係至少在顯像液供給期間設為低排氣。再者,於洗淨期間,如前文所述,為了防止霧滴之飛散,較佳係設為高排氣。
又,此低排氣與高排氣之切換,並不限於要在顯像液供給期間的結束時間點、或者液池顯像期間的結束時間點進行,亦可在能使晶圓W之面內溫度分佈適當之與該結束時間點錯開的時間點進行。但是,若是在環形板61位在下方位置時進行排氣之切換,則晶圓W表面的氣流會大幅變化,而有可能導致顯像液之液池搖晃。因此,排氣之切換,較佳係在環形板61於下方位置與上方位置之間移動當中、或者位在上方位置時來進行。所以,較佳係在第1處理排序所述之時間點來進行排氣之切換。
更進一步地,關於環形板61之升降時間點,亦不限於前述例子。例如於第1處理排序,係以在液池顯像期間固定於下方位置為例揭示,但亦可係待液池顯像期間開始,再從上方位置逐步地下降至下方位置。同樣地,於顯像液供給期間,亦可像那樣地從上方位置下降至下方位置。再者,關於從此上方位置至下方位置之移動、以及從下方位置至上方位置之移動,亦可階段性地進行。也就是說,亦可係在環形板61從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的其中一方朝向另一方移動當中,於上方位置與下方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靜止。
不過,如前文所述,在環形板61之底面側,內周緣部、外周緣部分別有稜角。藉由那樣地使環形板61的內周緣部有稜角,則通過位在下方位置之環形板61之貫穿孔62的氣流,會在防止往橫向擴散的狀態下,供給至晶圓W之中心部。如此,由於係防止了擴散而集中地供給至晶圓W之中心部,所以作為上述氣流會加強,就結果而言會促進在晶圓W之中心部的顯像液溫度降低。
再者,雖然從晶圓W之中心部朝向周緣部的氣流會沿著環形板61之底面而流動,但如上述般,由於環形板61之底面的外周緣部有稜角,所以晶圓W在環形板61與晶圓W的周緣部之間隔變窄。因此,由於通過晶圓W之周緣部上的氣流會變得比較強,所以會促進在該晶圓W之周緣部的顯像液溫度降低。
作為該環形板61,為了在晶圓W面內使圖案之CD更加一致化,可以適當地變形來使用。以下針對環形板61之變形例,進行說明。圖10所示之環形板61的內周緣部之底面,係構成為第1傾斜面66,該第1傾斜面66與貫穿孔62之內周面連續,同時隨著從該內周面朝向前述環形板之周緣側而下降並接近晶圓W。由於通過貫穿孔62的氣流,藉由沿著此第1傾斜面66流動,而抑制過度集中在晶圓W之中心部的情形,所以會緩和在該晶圓W之中心部的顯像液溫度降低。
再者,圖11所示之環形板61的外周緣部之底面,係構成為第2傾斜面67,該第2傾斜面67形成為與比起該外周緣部更為內側之水平面連續,同時隨著朝向環形板61之外緣而上升,以遠離晶圓W。藉由此第2傾斜面67,使得晶圓W之周緣部與環形板61之間隔變大,以抑制在晶圓W之周緣部的氣流速度,而緩和在晶圓W之周緣部的顯像液溫度降低。亦可如圖12所示之環形板61般,係第1傾斜面66、第2傾斜面67皆備之構成。又,第1傾斜面66及第2傾斜面67,可形成為在環形板61的縱剖面觀察下呈曲線,亦可形成為呈直線;於圖10〜圖12之各圖,係繪示形成曲線者。
再者,就環形板61而言,只要會對晶圓W之中心部供給比較強的氣流以冷卻該中心部即可,並不限於遮蓋晶圓W之周緣部整體的構成,亦可使環形板61之外徑小於晶圓W之直徑。再者,環形板61之外徑,亦可係大於晶圓W之直徑。
圖13繪示環形板61並未連接至升降機構65、而是相對於杯體20而受到固定的構成例。該環形板61,為了將氣流集中於晶圓W之中心部,以得到使其低溫化的前述效果,而配置於適當的高度;而為了不與顯像液噴嘴41及洗淨液噴嘴51產生干擾,要位在比杯體20更為上方的區域。也就是說,於此構成例,環形板61係位在處於杯體20之外側之位置的第1位置以覆蓋受到了顯像液之供給的晶圓W,同時在對晶圓W供給洗淨液時仍位在第1位置。
又,亦可構成為:於晶圓W之處理當中,在如此不會干擾顯像液噴嘴41及洗淨液噴嘴51的上方區域,環形板61會升降。也就是說,在對晶圓W供給了顯像液時環形板61所在的第1位置,與對晶圓W供給了洗淨液時環形板61所在的第1位置,並不限於是同一位置。
再者,如上所述,由於只要可以規範在晶圓上的氣流即可,所以就氣流規範構件而言,並不限於要構成為環形板。例如亦可在顯像裝置1設置噴淋板72以取代環形板61而作為氣流規範構件;該噴淋板72覆蓋晶圓W,同時僅限在中心部具備複數之貫穿孔71。圖14繪示該噴淋板72的平面圖。又,關於此噴淋板72之底面的周緣部,亦可具備上述第2傾斜面67。
關於環形板61,亦可構成為在圖15所示之晶圓W的上方區域、以及從該上方區域往橫向偏移的外部區域之間移動。於圖15所示之例,為了進行那樣的移動,環形板61係連接至用以使該環形板61迴旋的旋轉機構73。然後,可以分別在前述各處理排序中已說明係配置於下方位置的時間點將環形板61配置於上方區域、在已說明係配置於上方位置的時間點將環形板61配置於外部區域,而進行處理。如此,環形板61並不限於升降移動。
不過,如前所述,藉由i-譜線而曝光之光阻膜的顯像之進行,會受到溫度影響,但藉由i-譜線以外之波長的光而曝光之光阻膜的顯像之進行,也會受到溫度影響。因此,在對於不以i-譜線進行曝光之光阻膜做顯像處理之際,倘若不使用環形板61就要進行顯像,則視顯像裝置所處環境之溫度分佈等等要因而定,可以想見,有可能會有顯像在晶圓W之周緣部比起中心部更為進展的情形。在那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環形板61,以在面內提高光阻圖案之CD一致性。也就是說,雖然顯像裝置1係適用於藉由i-譜線曝光之光阻膜的顯像,但其使用並不限定於該光阻膜之顯像。
接著參照圖16、圖17,針對顯像裝置8進行說明。作為此顯像裝置8相對於顯像裝置1的差異點,可舉如下:設置圓板81以取代環形板61而作為氣流規範構件。圓板81的直徑小於晶圓W的直徑,於俯視觀察下,圓板81之中心與晶圓W之中心係彼此對齊。所以,圓板81係形成為僅只覆蓋住晶圓W之中心部。對於此顯像裝置8,所搬來的晶圓W,係於表面形成有例如藉由KrF(氟化氪)準分子雷射而曝光之光阻膜。所以,該光阻膜係以波長為248nm的光所曝光。如此,藉由KrF準分子雷射而曝光之光阻,不同於例如前述藉由i-譜線曝光之光阻,不會發生由於供給顯像液所造成之未曝光區域的硬化。由於此種性質,於顯像時,晶圓W的溫度越低,光阻圖案之凸部的線寬會越大。亦即,會是難以使顯像進行之狀態。
關於顯像裝置8,倘若在以不設置圓板81之狀態進行處理的情況下,則視裝置所處環境之溫度分佈而定,會有顯像在晶圓W之周緣部側比起中心部側更為進展,而光阻圖案的凸部變細的情形。例如於顯像裝置8,藉由例如第1〜第3處理排序中之任一種處理排序而使圓板81升降以進行處理。也就是說,於顯像液供給期間及/或液池顯像期間,係將圓板81配置於下方位置。藉此遮蔽並規範來自過濾器單元31而朝向晶圓W之中心部的氣流,以使該中心部的溫度上升以促進顯像。就其結果而言,對於晶圓W之面內各部的光阻圖案之CD,可以提高一致性。
不過,就氣流規範構件而言,並不限於板體;例如亦可使用厚度比較大的塊狀物。再者,關於供給至晶圓W之氣體,並不限於空氣,例如亦可係氮氣等等的惰性氣體。關於此氣體,只要能供給至杯體20之外側,以形成從杯體20外朝向杯體20內之晶圓W的氣流即可,並不限於要藉由過濾器單元31而從晶圓之上方供給。但是為了抑制霧滴之飛散,較佳係由晶圓W的上方供給,而得以確實地形成下降氣流。再者,於上述各例,係使環形板61相對於晶圓W而升降,但亦可使杯體20、旋轉夾盤11及旋轉機構13連接至升降機構,而使晶圓W相對於環形板61升降。也就是說,在環形板61並非相對於杯體20而受到固定的情況下,只要構成為使得環形板61在下方位置、與對於晶圓W而言係與該下方位置為相對不同之上方位置之間移動即可。再者,於各處理排序,係在形成液池後,就停止顯像液之供給;但亦可使顯像液之供給持續到緊接在供給洗淨液前,而在此供給當中使環形板61升降。
又,應視本次所揭露之實施形態,於所有各點皆為例示,而非用以限定。上述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旨趣的情況下,以各種形態加以省略、置換、變更,亦可彼此相互組合。
針對與本案技術有關而進行之試驗,進行說明。作為評量試驗1,使用前述之顯像裝置1,而對直徑為300mm的晶圓W進行了處理。在此處理中,在晶圓W接觸顯像液之期間,將環形板61配置於晶圓W上方。然後在處理後,對於沿著晶圓W之半徑的各個位置,量測光阻圖案之CD。CD,更詳而言之,係構成光阻圖案之凸部的線寬。再者,作為比較試驗1,進行了與評量試驗1大致相同的試驗,而取得了CD。但是,在此比較試驗1,在晶圓W接觸顯像液之期間,並未將環形板61配置於晶圓W上方。從評量試驗1及比較試驗1所得到的CD,為了易於進行比較,而乘上校正值,以使比較試驗1內的最大值成為1.00,而作為規格化CD。此時的校正值,係「1/比較試驗1內的最大值數據」,而評量試驗1的數據亦乘上此校正值以算出規格化CD。
圖18的曲線圖繪示了評量試驗1、比較試驗1之各項結果,曲線圖分別以橫軸顯示自晶圓W之中心起算的距離(單位:mm)、以縱軸顯示規格化CD。如同此曲線圖所示,對於在晶圓W之中心部的規格化CD與在周緣部的規格化CD間之差距,在評量試驗1與比較試驗1之間加以比較,則評量試驗1的差距較小。也就是說,評量試驗1比起比較試驗1,在晶圓W之面內的CD之一致性較高,所以由此試驗結果就呈現了本技術的效果。
1:顯像裝置 11:旋轉夾盤 12:旋轉軸 13:旋轉機構 14:圓板 15:頂針 16:升降機構 17:環狀體 20:杯體 21:外杯體 22:內杯體 23:升降機構 24:接液部 25:排液口 26:排氣管 27:截氣閥 28:排氣部 31:過濾器單元 41:顯像液噴嘴 42:吐出口 43:供給管 44:供給機構 45:噴嘴臂 51:洗淨液噴嘴 52:供給管 53:供給機構 54:噴嘴臂 57:待命部 61:環形板 62:貫穿孔 63:環狀突起 64:連接部 65:升降機構 100:控制部 H1,H2:高度 W:晶圓 46:移動機構 47:導引件 48:待命部 55:移動機構 56:導引件 t1~t3:時刻 D:顯像液 R:洗淨液 49:顯像液噴嘴 66:第1傾斜面 67:第2傾斜面 71:貫穿孔 72:噴淋板 73:旋轉機構 8:顯像裝置 81:圓板
【圖1】繪示本案顯像裝置之一實施形態的縱斷面側視圖。 【圖2】前述顯像裝置的平面圖。 【圖3】繪示在前述顯像裝置之處理之一例的時序圖。 【圖4】繪示藉由前述顯像裝置而處理之晶圓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5】繪示藉由前述顯像裝置而處理之晶圓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6】繪示藉由前述顯像裝置而處理之晶圓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7】繪示在前述顯像裝置之處理之另一例的時序圖。 【圖8】繪示藉由前述顯像裝置而處理之晶圓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9】繪示在前述顯像裝置之處理之再一例的時序圖。 【圖10】繪示設於前述顯像裝置之環形板之變形例的縱斷面側視圖。 【圖11】繪示前述環形板之另一變形例的縱斷面側視圖。 【圖12】繪示前述環形板之再一變形例的縱斷面側視圖。 【圖13】繪示前述顯像裝置之另一例的縱斷面側視圖。 【圖14】繪示環形板以外之氣流規範構件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15】繪示環形板之另一移動例的說明圖。 【圖16】具備另一氣流規範構件之顯像裝置的縱斷面側視圖。 【圖17】前述具備另一氣流規範構件之顯像裝置的平面圖。 【圖18】繪示評量試驗之結果的曲線圖。
1:顯像裝置
11:旋轉夾盤
12:旋轉軸
13:旋轉機構
14:圓板
15:頂針
16:升降機構
17:環狀體
20:杯體
21:外杯體
22:內杯體
23:升降機構
24:接液部
25:排液口
26:排氣管
27:截氣閥
28:排氣部
31:過濾器單元
41:顯像液噴嘴
42:吐出口
43:供給管
44:供給機構
45:噴嘴臂
48:待命部
51:洗淨液噴嘴
52:供給管
53:供給機構
54:噴嘴臂
57:待命部
61:環形板
62:貫穿孔
63:環狀突起
64:連接部
65:升降機構
100:控制部
H1,H2:高度
W:晶圓

Claims (16)

  1. 一種顯像裝置,包括: 基板固特部,固持著在表面已形成有完成曝光之光阻膜的基板; 杯體,圍繞著固持於該基板固持部之該基板; 氣流形成部,形成從該杯體之外側朝向該杯體內的氣流; 顯像液供給部,對該基板之表面供給顯像液以進行顯像; 洗淨液供給部,對已顯像之該基板之表面供給洗淨液;以及 氣流規範構件,有別於該顯像液供給部及該洗淨液供給部而另行設置,位在第1位置而僅只覆蓋住已接受供給該顯像液之基板之局部,用以規範形成在該基板之表面的氣流; 其特徵為: 藉由移動機構,在對該基板供給該洗淨液時,使該氣流規範構件位在對於該基板而言係與該第1位置相對不同的第2位置;或該第1位置係在該杯體之外側的位置,而在對基板供給該洗淨液時,使該氣流規範構件位在該第1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具備貫穿孔,將朝向該杯體內的氣流導入至該基板之中心部。
  3. 如請求項2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係沿著該基板之外周而形成之環狀體。
  4. 如請求項3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環狀體之底面,具備第1傾斜面,該第1傾斜面與形成該貫穿孔之內周面連續,同時隨著從該內周面朝向該環狀體之周緣側而接近該基板。
  5. 如請求項2至4項中任一項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的周緣部之底面,具備第2傾斜面,該第2傾斜面隨著朝向該氣流規範構件之周緣,而遠離該基板。
  6. 如請求項1至4項中任一項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光阻膜,係藉由i-譜線而曝光的光阻膜。
  7. 如請求項1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僅只覆蓋住該基板之中心部。
  8. 如請求項1至4或7中任一項之顯像裝置,其中, 設有該移動機構。
  9. 如請求項8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在該顯像液供給部結束對該基板供給該顯像液起、到該洗淨液供給部開始對該基板供給該洗淨液為止的第1期間,係位在該第1位置。
  10. 如請求項9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在該顯像液供給部對該基板進行該顯像液之供給的第2期間,係位在該第2位置。
  11. 如請求項10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形成部,包含排氣量切換部,以切換該杯體內的每單位時間之平均排氣量; 該排氣量切換部會執行動作以使得該第1期間之該排氣量大於該第2期間。
  12. 如請求項8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在該顯像液供給部對該基板進行該顯像液之供給的該第2期間,係位在該第1位置。
  13. 如請求項12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在該顯像液供給部開始對該基板供給該顯像液前,係位在該第1位置。
  14. 如請求項12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氣流規範構件,在該顯像液供給部結束對該基板供給該顯像液起、到該洗淨液供給部開始對該基板供給該洗淨液為止的第1期間,係位在該第2位置。
  15. 如請求項1至4或7中任一項之顯像裝置,其中, 該第2位置,係相對於該第1位置而係上方之位置。
  16. 一種顯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以基板固特部固持著在表面已形成有完成曝光之光阻膜的基板的步驟; 以杯體圍繞著固持於該基板固持部之該基板的步驟; 以氣流形成部形成從該杯體之外側朝向該杯體內的氣流的步驟; 以顯像液供給部對該基板之表面供給顯像液以進行顯像的步驟; 以洗淨液供給部對已顯像之該基板之表面供給洗淨液的步驟; 以有別於該顯像液供給部及該洗淨液供給部而另行設置、並位在第1位置的氣流規範構件,僅只覆蓋住已接受供給該顯像液之基板之局部,而規範形成在該基板之表面的氣流的步驟; 藉由移動機構,在對該基板供給該洗淨液時使該氣流規範構件位在對於該基板而言係與該第1位置相對不同的第2位置的步驟,或該第1位置係在該杯體之外側的位置,而在對基板供給該洗淨液時仍使該氣流規範構件位在該第1位置的步驟。
TW109124206A 2019-07-31 2020-07-17 顯像裝置及顯像方法 TWI837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41323 2019-07-31
JP2019-141323 2019-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1501A true TW202121501A (zh) 2021-06-01
TWI837401B TWI837401B (zh) 2024-04-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20215A1 (zh) 2021-02-04
CN114144733A (zh) 2022-03-04
WO2021020215A1 (ja) 2021-02-04
JP7279794B2 (ja) 2023-05-23
KR20220037468A (ko)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1201B (zh) 顯影方法、顯影裝置以及記憶媒體
US7553374B2 (en) Coating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coating treatment method
US8398319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develop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3752149B2 (ja) 塗布処理装置
US7841787B2 (en) Rinsing method, developing method, developing system and computer-read storage medium
US10901320B2 (en) Developing method,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KR102006059B1 (ko) 스핀 코팅 프로세스에서 결함 제어를 위한 덮개 플레이트
JPH09106934A (ja) 基板現像装置
JP4730787B2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KR20210052532A (ko) 도포막 형성 방법 및 도포막 형성 장치
CN109560017B (zh) 基片处理方法、基片处理装置和存储介质
TW202121501A (zh) 顯像裝置及顯像方法
JP2001126982A (ja) 液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2014123773A (ja) 基板洗浄方法
JP2012165000A (ja) 基板洗浄方法、基板洗浄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TWI837401B (zh) 顯像裝置及顯像方法
KR20180111546A (ko) 현상 방법, 현상 장치 및 기억 매체
TW202106398A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JP2023045958A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基板処理方法
JP7202960B2 (ja) 塗布膜形成方法及び塗布膜形成装置
JP2015211066A (ja) 液処理方法、液処理装置、記憶媒体
JPH09260278A (ja) レジスト現像方法およびレジスト現像装置
JPH11267573A (ja) 塗布膜形成方法および塗布装置
KR100739214B1 (ko) 도포막 형성방법 및 도포처리장치
JPH03124017A (ja) 処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