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9112A - 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9112A
TW202109112A TW108132381A TW108132381A TW202109112A TW 202109112 A TW202109112 A TW 202109112A TW 108132381 A TW108132381 A TW 108132381A TW 108132381 A TW108132381 A TW 108132381A TW 202109112 A TW202109112 A TW 2021091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element
wall
image
light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5276B (zh
Inventor
陳文森
李子平
林展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5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527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9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11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支撐元件,具有物側力學表面、像側力學表面、內側連接面與外側連接面。內側連接面具有從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中力學表面的至少一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第一、第二平面內壁。外側連接面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第二外切面。第一、第二外切面分別鄰近於第一、第二平面內壁。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4≦R/SD≦30。R為第一、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的一半。第一外切面與第一平面內壁之間的最小距離為第一距離。第二外切面與第二平面內壁的最小距離為第二距離。SD為第一、第二距離中較小的一者。另,一種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支撐元件與應用此支撐元件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規格不斷演進,需求產品的尺寸規格更加要求輕薄短小,其中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中的機構配件(如支撐元件),也成為了欲精進改善的目標。
然而,先前的支撐元件多半僅考慮其外型的切邊,對鏡頭徑向方向上的尺寸縮小程度有限。並且,支撐元件的內側連接面與物側力學表面或像側力學表面呈90度垂直,容易產生不必要的雜散光。此外,切邊後剩餘的肉厚較厚,對縮減尺寸的效果有限,若過薄則不僅加工不易,元件的結構強度也不足。因此,為了縮減鏡頭尺寸,又要考慮支撐元件的可加工性並兼顧成像品質成了本領域技術人員的主要發展關鍵。
本發明提供一種支撐元件,其具有較小的徑向方向尺寸,且具有足夠的結構強度,而利於加工或組裝。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具有較小的徑向方向尺寸以及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支撐元件,具有一朝向物側的物側力學表面(mechanical surface)、一朝向像側的像側力學表面、一內側連接面及一外側連接面。內側連接面與外側連接面連接像側力學表面與物側力學表面且分別朝向支撐元件內部與外部。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力學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用以承靠一透鏡。內側連接面具有從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力學表面中的至少一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第一平面內壁與第二平面內壁。第一平面內壁相對於第二平面內壁。外側連接面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外切面與第二外切面。第一外切面鄰近於第一平面內壁,且第二外切面鄰近於第二平面內壁。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4≦R/SD≦30,R為第一外切面與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的一半。第一外切面與第一平面內壁之間的最小距離為第一距離,第二外切面與第二平面內壁的最小距離為第二距離。SD為第一距離與第二距離中較小的一者。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包括鏡筒、多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以及上述的支撐元件。這些透鏡,從物側至像側沿一光軸依序排列並設置於鏡筒中。支撐元件設置於鏡筒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6≦R/SD≦27。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內側連接面的第一平面內壁與第二平面內壁相對於物側力學表面傾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內側連接面的粗糙度大於等於0.2微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4毫米≦Dt ≦8毫米。Dt 為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像側力學表面與物側力學表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階梯狀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階梯狀結構的階梯的高度差大於等於0.02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內側連接面具有從像側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第一平面內壁與第二平面內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外側連接面更具有至少第三外切面。第三外切面位於第一外切面與第二外切面的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像側力學表面與物側力學表面的頂部皆為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Domax /Dt >0.9, 其中,內側連接面界定出用以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通光孔,通光孔朝向物側的開口為物側通光開口,Domax 為物側通光開口的最大直徑,Dt 為第一外切面與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Domax /Dtd >0.85, 內側連接面界定出用以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通光孔,通光孔朝向物側的開口為物側通光開口,Domax 為物側通光開口的最大直徑,Dtd 為外側連接面的最大直徑。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中,由於內側連接面具有從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力學表面中的至少一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第一、第二平面內壁,藉由此設計可達到縮小光學成像系統徑向方向尺寸之效果。並且,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符合條件式4≦R/SD≦30,藉由滿足此條件式而可有利於加工並有足夠的結構強度,而不造成組裝上的困難。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可應用於圖1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的一參考透鏡的徑向示意圖。圖3A是圖1的支撐元件的物側力學表面的上視示意圖。圖3B是圖1的支撐元件的像側力學表面的上視示意圖。圖3C是圖3A中的剖面A-A’的剖面示意圖。圖3D為圖3A中的剖面B-B’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於本實施例中,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可應用於相機鏡頭、手機鏡頭、望遠鏡頭之類的成像系統上,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具有光軸I,且其包括鏡筒210、多個透鏡L以及支撐元件100,其中支撐元件100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但不以此為限。於以下的段落中會詳細說明上述各元件。
鏡筒210係指用以裝設透鏡L的元件,且其具有保護透鏡L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內部光路的作用。
這些透鏡L中的每一者例如是具有屈光度的光學元件。於本實施例中,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例如是包括四個透鏡L1~L4,也可以是五片、六片、七片甚至八片以上等,其數量僅為舉例,本發明並不以透鏡的數量為限。
以圖2的一參考透鏡LR 做為說明上述透鏡L的範例。詳言之,依據功能的不同,每一個透鏡L可分為光學有效部OEP與組裝部AS。請參照圖2,透鏡LR 可接受入射於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之平行於光軸I至相對光軸呈半視角(HFOV)角度內的成像光線B,且成像光線B通過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於成像面上成像,而光學有效部OEP係由成像光線B所定義。光學有效部OEP具有朝向物側A1的物側光學有效面OES與像側光學有效面IES。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言之「透鏡LR 之物側光學有效面OES(或像側光學有效面IES)」定義為成像光線B通過透鏡朝向物側A1表面(或像側A2表面)的特定範圍。並且,透鏡LR 還可包含一由光學邊界OB徑向向外延伸的組裝部AS。組裝部AS一般來說用以供透鏡LR 組裝於鏡筒210。成像光線B並不會到達組裝部AS,因此組裝部AS亦可被視為透鏡LR 中的光學無效部。在組裝部AS中,朝向物側A1的表面稱為物側光學無效面ONS,而朝向像側A2的表面稱為像側光學無效面INS,其中物側光學無效面ONS與物側光學有效面OES連接,而像側光學無效面INS與像側光學有效面IES連接。圖2中透鏡LR 表面的形狀僅作為說明之用,不以此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支撐元件100的主要功能係用以提供透鏡L支撐力的元件。於以下段落中會詳細地說明支撐元件100的外觀設計。
請參照圖1、圖3A至圖3D,於本實施例中,支撐元件100具有物側力學表面110、像側力學表面120、內側連接面130以及外側連接面140。物側力學表面110與像側力學表面120分別朝向物側A1、像側A2。內側連接面130與外側連接面140皆與像側力學表面110與物側力學表面120連接,其中內側連接面130朝向支撐元件100的內部,而外側連接面140朝向支撐元件100的外部。並且,內側連接面130界定出用以使成像光線(未示出)通過的通光孔150。通光孔150朝向物側A1的開口為物側通光開口150O。通光孔150朝向像側A2的開口為像側通光開口150I。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內側連接面130具有從物側力學表面110與像側力學表面120中的至少一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第一平面內壁PIW1與第二平面內壁PIW2。請參照圖3A至圖3D,內側連接面130具有從像側力學表面120開始延伸的第一平面內壁PIW1與第二平面內壁PIW2(如圖3B),而內側連接面130則不具有從物側力學表面110開始延伸的第一平面內壁與第二平面內壁(如圖3A)。外側連接面140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外切面EC1與第二外切面EC2。第一外切面EC1鄰近於第一平面內壁PIW1,且第二外切面EC2鄰近於第二平面內壁PIW2。
於以下的段落中會詳細地說明上述各元件之間的配置關係。
請參照圖1,於本實施例中,這些透鏡L1~L4從物側A1至像側A2沿著光軸I依序排列並設置於鏡筒210內。支撐元件100設置於鏡筒210內,且與鏡筒210接觸。支撐元件100的物側力學表面110與像側力學表面120分別用以承靠一透鏡L,且例如分別用以承靠透鏡L1、透鏡L2。詳細來說,透鏡L1藉由其像側光學無效面INS承靠於支撐元件100的物側力學表面110,而透鏡L2藉由其物側光學無效面ONS承靠於支撐元件100的像側力學表面120。換言之,兩相鄰透鏡L1、L2承靠於支撐元件100,以使在沿著光軸I的方向上,透鏡L1、L2之間保持有一間隙。也就是說,支撐元件100除了支撐透鏡L的功能外,亦具有間隔兩相鄰透鏡L1、L2的功能,其亦可被視為一種間隔元件(spacer element)。
應注意的是,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支撐元件100的物側力學表面110與像側力學表面120皆用以承靠一透鏡L。於其他的實施例中,支撐元件100的物側力學表面110與像側力學表面120中的僅一者用以承靠一透鏡,換言之,只有一透鏡L承靠於支撐元件100上。舉例來說,於一實施例中,支撐元件100可以擺設於透鏡L1與物側A1之間,而透鏡L1的物側光學無效面ONS可承靠於支撐元件100的像側力學表面120,此時支撐元件100的物側力學表面110並未與任何透鏡接觸。於另一實施例中,支撐元件100可以擺設於透鏡L4與像側A2之間,而透鏡L4的像側光學無效面INS可承靠於支撐元件100的物側力學表面110。也就是說,支撐元件100的物側力學表面110、像側力學表面120可選擇性地承靠透鏡L。換言之,物側力學表面110與像側力學表面120可以是一個可供受力的表面,例如在組裝時受力或承靠透鏡時受力,其在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成品中不必皆承靠到透鏡。此外,支撐元件100也可以作為固定環、遮光件或墊圈。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部分內容,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相同的元件名稱可以參考前述實施例的部分內容,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4A與圖4B分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支撐元件朝向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力學表面看過去的立體示意圖。圖4C與圖4D分別為圖4A中剖面D-D’與C-C’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4A至圖4D,支撐元件100a大致上類似於圖3A與圖3B中的支撐元件100,其主要差異在於:於支撐元件100a中,內側連接面130a具有從物側力學表面110a開始延伸的第一、第二平面內壁PIW1、PIW2(如圖4A),內側連接面130a則不具有從像側力學表面120a開始延伸的第一平面內壁與第二平面內壁(如圖4B),且外側連接面140a更具有一第三外切面EC3。第三外切面EC3不同於第一、第二外切面EC1、EC2,且位於第一外切面EC1與第二外切面EC2的一側。
圖5A與圖5B分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支撐元件朝向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力學表面看過去的立體示意圖。圖5C與圖5D分別為圖4A中剖面F-F’、E-E’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5A至圖5D,支撐元件100b大致上類似於圖3A與圖3B中的支撐元件100,其主要差異在於:於支撐元件100b中,內側連接面130b具有從物側力學表面110b開始延伸的第一、第二平面內壁PIW1、PIW2(如圖5A),並且,內側連接面130b亦具有從像側力學表面120b開始延伸的第一、第二平面內壁PIW1、PIW2(如圖5B),且外側連接面140b更具有一第三外切面EC3。第三外切面EC3不同於第一、第二外切面EC1、EC2,且位於第一外切面EC1與第二外切面EC2的一側。
應注意的是,於圖1中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採用的是圖3A至圖3D的支撐元件100,於其他的實施例中,亦可以採用如圖4A至圖4D或圖5A至圖5D的支撐元件100b、100c的設計。
承上述,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中更符合以下的條件式:4≦R/SD≦30,其中,R為第一外切面EC1與第二外切面EC2之間的距離的一半。第一外切面EC1與第一平面內壁PIW1之間的最小距離為第一距離D1。第二外切面EC2與第二平面內壁PIW2之間的最小距離為第二距離D2,SD為第一距離D1與第二距離D2中較小的一者。由於支撐元件100、100a、100b符合上述的條件式,使其利於加工並有足夠的結構強度,而不造成組裝上的困難。更佳地,支撐元件100、100a、100b可更符合6≦R/SD≦27,藉此可更使相應的通光孔150、150a、150b維持適當大小,並且可使相應的物側力學表面110、110a、110b、像側力學表面120、120a、120b具有足夠的空間以使透鏡L承靠。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的材料可選用塑膠材料或金屬材料。若採用塑膠材料來製造支撐元件100、100a、100b,其所需的加工時間較短,利於大量生產製造。採用金屬材料來製造支撐元件100、100a、100b,由於金屬材料結構鋼性較強,在組裝過程中較不易變形毀損。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中,內側連接面130、130a、130b相對於物側力學表面110、110a、110b傾斜。即,內側連接面130、130a、130b與物側力學表面110、110a、110b之間的夾角θ小於90度。藉由上述的設計,可使支撐元件100、100a、100b在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中使透鏡之間保有適當間隙,又不至於阻礙成像光線於成像面上成像。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中,內側連接面130、130a、130b可以經由以下的表面處理方式進行處理,舉例來說:可以進行噴砂表面處理、雷射雕刻表面處理。或者是,於內側連接面130、130a、130b上形成螺紋或鋸齒狀結構。內側連接面可因應不同的耀光(Flare)情形,而搭配上述不同的表面處理方式,以使內側連接面130、130a、130b的表面粗糙度至少為0.2微米。較佳地,內側連接面130、130a、130b的表面粗糙度可落在0.2微米至2微米的範圍內。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中,物側力學表面110或像側力學表面120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階梯狀結構SS。藉由階梯狀結構SS的設計,並搭配透鏡L的物側光學無效面ONS、像側光學無效面INS的形狀,而有利於透鏡L承靠或崁合於支撐元件100、100a~100b,也可減緩元件受力變形的現象。
承上述,階梯狀結構SS的階梯具有一高度差H,且高度差H被設計為大於等於0.02毫米。較佳地,高度差H可落在0.02毫米至0.05毫米的範圍內。藉由將高度差H設計為大於等於0.02毫米,可避免加工所產生的材料毛邊高於物側力學表面110、110a、110b或像側力學表面120、120a、120b,進而影響透鏡L的承靠效果。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中,內側連接面130具有從像側力學表面120開始延伸的第一平面內壁PIW1與第二平面內壁PIW2,據此設計可使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200的在徑向方向上的尺寸縮減。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a、100b中,外側連接面140a、140b更具有至少一第三外切面EC3。第三外切面EC3不同於第一、第二外切面EC1、EC2,且位於第一外切面EC1與第二外切面EC2的一側。上述對支撐元件100a、100b切邊設計可配合透鏡L切邊,以達到進一步縮小尺寸的效果。或者是,藉由第三外切面EC3可以辨識支撐元件100a、100b的正反面。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中,可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Domax /Dt >0.9, 其中Domax 為物側通光開口150、150Oa、150Ob的最大直徑,Dt 為第一外切面EC1與第二外切面EC2之間的距離。藉由上述的設計,支撐元件100、100a、100b的物側力學表面110、110a、110b具有足夠的承靠空間。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中,可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4毫米≦Dt ≦8毫米, Dt 為第一外切面EC1與第二外切面EC2之間的距離,其中若Dt 大於8毫米,則支撐元件會過厚,而不符合輕薄短小之需求。若Dt 小於4毫米,無法兼顧大像高的設計規格。故,Dt 設計在上述的長度範圍內可避免上述問題。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中,可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Domax /Dtd >0.85, 其中Domax 為物側通光開口150、150Oa、150Ob的最大直徑,Dtd 為外側連接面140、140a、140b的最大直徑。藉由上述的設計,支撐元件100、100a、100b的物側力學表面110、110a、110b具有足夠的承靠空間,達到維持透鏡L間隙的作用。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例中的支撐元件100、100a、100b中,物側力學表面110、110a、110b與像側力學表面120、120a、120b的頂部例如皆為平面,據此設計可使支撐元件100、100a、100b容易加工。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中,由於內側連接面具有從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力學表面中的至少一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第一、第二平面內壁,藉由此設計可達到縮小光學成像系統徑向方向尺寸之效果。並且,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符合條件式4≦R/SD≦30,藉由滿足此條件式而可有利於加工並有足夠的結構強度,而不造成組裝上的困難。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0: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210:鏡筒 100:支撐元件 110:物側力學表面 120:像側力學表面 130:內側連接面 140、140a、140b:外側連接面 150:通光孔 150O、150Oa、150Ob:物側通光開口 150I、150Ia、150Ib:像側通光開口 A-A’、B-B’、C-C’、D-D’、E-E’、F-F’:剖面 A1:物側 A2:像側 AS:組裝部 B:成像光線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EC1:第一外切面 EC2:第二外切面 H:高度差 I:光軸 PIW1:第一平面內壁 PIW2:第二平面內壁 IES:像側光學有效面 INS:像側光學無效面 L、L1~L4:透鏡 LR :參考透鏡 OB:光學邊界 OES:物側光學有效面 ONS:物側光學無效面 OEP:光學有效部 θ:夾角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可應用於圖1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的一參考透鏡的徑向示意圖。 圖3A是圖1的支撐元件的物側力學表面的上視示意圖。 圖3B是圖1的支撐元件的像側力學表面的上視示意圖。 圖3C是圖3A中的剖面A-A’的剖面示意圖。 圖3D為圖3A中的剖面B-B’的剖面示意圖。 圖4A與圖4B分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支撐元件朝向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力學表面看過去的立體示意圖。 圖4C與圖4D分別為圖4A中剖面D-D’與C-C’的剖面示意圖。 圖5A與圖5B分別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支撐元件朝向物側力學表面與像側力學表面看過去的立體示意圖。 圖5C與圖5D分別為圖4A中剖面F-F’與E-E’的剖面示意圖。
100:支撐元件
120:像側力學表面
130:內側連接面
140:外側連接面
150:通光孔
150I:像側通光開口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EC1:第一外切面
EC2:第二外切面
PIW1:第一平面內壁
PIW2:第二平面內壁

Claims (20)

  1. 一種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的支撐元件,具有一朝向物側的物側力學表面、一朝向像側的像側力學表面、一內側連接面及一外側連接面,該內側連接面與該外側連接面連接該像側力學表面與該物側力學表面且分別朝向該支撐元件內部與外部,其中該物側力學表面與該像側力學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用以承靠一透鏡; 其中,該內側連接面具有從該物側力學表面與該像側力學表面中的至少一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一第一平面內壁與一第二平面內壁,該第一平面內壁相對於該第二平面內壁, 其中,該外側連接面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外切面與一第二外切面,該第一外切面鄰近於該第一平面內壁,且該第二外切面鄰近於該第二平面內壁, 其中,該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4≦R/SD≦30, 其中,R為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的一半, 其中,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一平面內壁之間的最小距離為一第一距離,該第二外切面與該第二平面內壁的最小距離為一第二距離, SD為該第一距離與該第二距離中較小的一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內側連接面的該第一平面內壁與該第二平面內壁相對於該物側力學表面傾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4毫米≦Dt ≦8毫米, 其中,Dt 為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像側力學表面與該物側力學表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階梯狀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階梯狀結構的階梯的高度差大於等於0.02毫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內側連接面具有從該像側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該第一平面內壁與該第二平面內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外側連接面更具有至少一第三外切面,其中該第三外切面位於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的一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像側力學表面與該物側力學表面的頂部皆為平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Domax /Dt >0.9, 其中,該內側連接面界定出用以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通光孔,該通光孔朝向該物側的開口為一物側通光開口,Domax 為該物側通光開口的最大直徑,Dt 為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支撐元件,其中該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Domax /Dtd >0.85, 其中,該內側連接面界定出用以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通光孔,該通光孔朝向該物側的開口為一物側通光開口,Domax 為該物側通光開口的最大直徑,Dtd 為該外側連接面的最大直徑。
  11. 一種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包括: 一鏡筒; 多個具有屈光度的透鏡,從一物側至一像側沿一光軸依序排列並設置於該鏡筒中;以及 一支撐元件,設置於該鏡筒中,該支撐元件具有一朝向物側的物側力學表面、一朝向像側的像側力學表面、一內側連接面及一外側連接面,該內側連接面與該外側連接面連接該像側力學表面與該物側力學表面且分別朝向該支撐元件內部與外部,其中該物側力學表面與該像側力學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用以承靠該些透鏡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該內側連接面具有從該物側力學表面與該像側力學表面中的至少一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一第一平面內壁與一第二平面內壁,該第一平面內壁相對於該第二平面內壁, 其中,該外側連接面具有彼此相對的一第一外切面與一第二外切面,該第一外切面鄰近於該第一平面內壁,且該第二外切面鄰近於該第二平面內壁, 其中,該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4≦R/SD≦30, 其中,R為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的一半, 其中,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一平面內壁之間的最小距離為一第一距離,該第二外切面與該第二平面內壁的最小距離為一第二距離, SD為該第一距離與該第二距離中較小的一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內側連接面的該第一平面內壁與該第二平面內壁相對於該物側力學表面傾斜。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4毫米≦Dt ≦8毫米, 其中,Dt 為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像側力學表面與該物側力學表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一階梯狀結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階梯狀結構的階梯的高度差大於等於0.02毫米。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內側連接面具有從該像側力學表面開始延伸的該第一平面內壁與該第二平面內壁。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外側連接面更具有至少一第三外切面,其中該第三外切面位於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的一側。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像側力學表面與該物側力學表面的頂部皆為平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Domax /Dt >0.9, 其中,該內側連接面界定出用以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通光孔,該通光孔朝向該物側的開口為一物側通光開口,Domax 為該物側通光開口的最大直徑,Dt 為該第一外切面與該第二外切面之間的距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支撐元件更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Domax /Dtd >0.85, 其中,該內側連接面界定出用以使成像光線通過的一通光孔,該通光孔朝向該物側的開口為一物側通光開口,Domax 為該物側通光開口的最大直徑,Dtd 為該外側連接面的最大直徑。
TW108132381A 2019-08-21 2019-09-09 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TWI705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1618.0A CN110488445B (zh) 2019-08-21 2019-08-21 支撑组件与光学成像镜头
CN201910771618.0 2019-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5276B TWI705276B (zh) 2020-09-21
TW202109112A true TW202109112A (zh) 2021-03-01

Family

ID=68552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381A TWI705276B (zh) 2019-08-21 2019-09-09 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72202B2 (zh)
CN (1) CN110488445B (zh)
TW (1) TWI7052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4519B2 (en) 2021-04-05 2024-01-1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50923B1 (ko) * 2019-12-31 2022-10-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CN113805299A (zh) * 2020-06-11 2021-12-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垫圈
CN115145091A (zh) * 2021-03-31 2022-10-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遮光组件及应用该遮光组件之光学成像镜头
TWI808479B (zh) * 2021-07-16 2023-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組、光學裝置與電子裝置
CN218413080U (zh) * 2022-11-16 2023-01-3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光机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2106A (ja) * 1998-01-14 1999-07-30 Asahi Optical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JP2006284788A (ja) * 2005-03-31 2006-10-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小型撮像モジュール
JP2013015545A (ja) * 2009-10-27 2013-0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撮影装置、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3728705B (zh) * 2012-10-16 2017-03-0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KR20150092458A (ko) * 2014-02-05 2015-08-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US9946047B2 (en) * 2014-03-04 2018-04-1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nnual optical spacer, image lens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16121033A1 (ja) * 2015-01-28 2016-08-04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フレアカット部材、レンズ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CN205080274U (zh) * 2015-10-16 2016-03-0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遮光片、遮光元件、光学元件、成像镜头与镜头模块
CN107682591B (zh) * 2016-08-01 2020-07-2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模塑感光组件和制造方法
TWI616697B (zh) * 2016-10-13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成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7096540U (zh) * 2017-04-15 2018-03-1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US10996421B2 (en) * 2017-12-12 2021-05-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and camera module
CN108363157A (zh) * 2018-02-09 2018-08-0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WO2019167001A1 (en) * 2018-03-02 2019-09-06 Corephotonics Ltd. Spacer design for mitigating stray light
CN208636505U (zh) * 2018-08-04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一种压环及镜头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4519B2 (en) 2021-04-05 2024-01-1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TWI843965B (zh) * 2021-04-05 2024-06-01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透鏡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72202B2 (en) 2022-06-28
TWI705276B (zh) 2020-09-21
CN110488445B (zh) 2021-07-06
US20210055508A1 (en) 2021-02-25
CN110488445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5276B (zh) 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CN106896474B (zh) 光学镜片组
CN104808320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898256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093495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629446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201930945A (zh) 光學成像鏡頭
CN104808317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617860B (zh) 光學成像鏡頭
CN11067330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TW202026692A (zh) 光學成像鏡頭
US20220091377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CN105629434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702430B (zh) 支撐元件與可攜式光學成像鏡頭
US20230273401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460612B2 (en) Spacer
US20220128787A1 (en) Spacer assembly
US20200319424A1 (en) Optical lens,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77024B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12078822B2 (en) Light-shielding element and optical imaging lens applying the same
US10162172B2 (en) Optical lens and fixture thereof
US11733475B2 (en) Lens barrel
US11460693B2 (en) Lens and lens assembly
US20220113489A1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579415B2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