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6641A - 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6641A
TW202106641A TW108143101A TW108143101A TW202106641A TW 202106641 A TW202106641 A TW 202106641A TW 108143101 A TW108143101 A TW 108143101A TW 108143101 A TW108143101 A TW 108143101A TW 202106641 A TW202106641 A TW 2021066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tter wheel
substrate
support roller
initial position
se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3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4272B (zh
Inventor
張喜童
金光洙
Original Assignee
韓商塔工程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韓商塔工程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韓商塔工程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6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6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4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42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3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sheet or ribbon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33/037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51Manufacturing of individual cells out of a plurality of cells, e.g. by dic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3/00Severing cooled glass
    • C03B33/02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 C03B33/023Cutting or splitting sheet glass or ribbons;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the sheet or ribbon being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 C03B33/03Glass cutting tables;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or handling sheet glass during the cutting or break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19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ing or contouring control systems, e.g. to control position from one programmed point to another or to control movement along a programmed continuous path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2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positioning, e.g. centring a tool relative to a hole in the workpiece, additional detection means to correct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cessing Of Stones Or Stones Resemblance Material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以使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端部從工作台凸出的方式,將基板載置於工作台;將支承輥接觸支承在工作台上的基板的支承部的第一面時的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支承輥的初始位置;在基板的端部,使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以及在基板的端部,將使刀輪接觸於基板的第二面並移動而基板的第一面接觸於支承輥時的刀輪的位置設定為刀輪的初始位置。

Description

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
本發明涉及在基板形成劃線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
一般而言,在用於平板顯示器的液晶顯示面板、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面板、無機電致發光顯示器面板、透射投影基板、反射投影基板等的製造中,使用從玻璃之類脆性玻璃面板(以下,稱為“基板”)切割成預定尺寸的單位玻璃面板(以下,稱為“單位基板”)。
將基板切割成單位基板的工藝包括在將由金剛石之類材料構成的刀輪加壓於基板的狀態下使刀輪及/或基板沿切割計畫線移動而在基板上形成劃線的劃線工藝。
另外,基板切割工藝包括在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之後從基板的端部分離端材的工藝。
在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的工藝包括:以使基板的端部從工作台凸出的方式將基板載置到工作台的步驟;在從工作台凸出的基板的端部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別加壓支承輥及刀輪的步驟;使支承輥及刀輪移動或使基板移動而在基板的端部沿切割計畫線形成劃線的步驟。
在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的步驟之前,執行設定支承輥對基板的端部的第一面的初始位置(初始高度)的過程,執行設定刀輪對基板的端部的第二面的初始位置(初始高度)的過程。
但是,基板的端部未被工作台支承而從工作台凸出,因此,由於基板的端部因重力變形等各種原因,基板的端部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位置發生變動。另外,在支承輥接觸於基板的端部的第一面時,由於因支承輥施加的力,基板的端部彎曲,同時基板的端部的第一面位置發生變動。另外,在刀輪接觸於基板的端部的第二面時,由於因刀輪施加的力,基板的端部彎曲,同時基板的端部的第二面的位置發生變動。
如此,由於基板端部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位置變動,支承輥及刀輪接觸於基板端部的位置發生變動,因此存在無法準確設定支承輥的初始位置及刀輪的初始位置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準確設定支承輥及刀輪對基板的端部的初始位置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
用於達到上述目的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以使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端部從工作台凸出的方式,將基板載置於工作台;將支承輥接觸支承在工作台上的基板的支承部的第一面時的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支承輥的初始位置;在基板的端部,使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以及在基板的端部,將使刀輪接觸於基板的第二面並移動而基板的第一面接觸於支承輥時的刀輪的位置設定為刀輪的初始位置。
另外,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劃線裝置可包括:工作台,供安裝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第二面;支承輥,以與基板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刀輪,以與基板的第二面相對的方式設置,在從工作台凸出的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定支承輥對第一面的初始位置;以及設定刀輪對第二面的初始位置,設定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支承在工作台上的基板的支承部,使支承輥以與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使支承輥朝向第一面移動;以及將支承輥接觸於第一面時的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在此,設定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在基板的端部,使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使刀輪以與支承輥相對的方式定位;使刀輪朝向第二面移動;以及將刀輪接觸於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支承輥接觸於第一面時的刀輪的位置設定為刀輪的初始位置。
另外,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劃線裝置可包括:工作台,供安裝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第二面;刀輪,以與基板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支承輥,以與基板的第二面相對的方式設置,在從工作台凸出的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定刀輪對第一面的初始位置;以及設定支承輥對第二面的初始位置,設定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支承在工作台上的基板的支承部,使刀輪以與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使刀輪朝向第一面移動;以及將刀輪接觸於第一面時的刀輪的位置設定為刀輪的初始位置。
在此,設定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在基板的端部,使刀輪位於初始位置;使支承輥以與刀輪相對的方式定位;使支承輥朝向第二面移動;以及將支承輥接觸於第二面並移動從而刀輪接觸於第一面時的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另外,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劃線裝置可包括:工作台,供安裝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第二面;第一刀輪,以與基板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第二刀輪,以與基板的第二面相對的方式設置,在從工作台凸出的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定第一刀輪對第一面的初始位置;以及設定第二刀輪第二面的初始位置,設定第一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支承在工作台上的基板的支承部,使第一刀輪以與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使第一刀輪朝向第一面移動;以及將第一刀輪接觸於第一面時的第一刀輪的位置設定為第一刀輪的初始位置。
在此,設定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在基板的端部,使第一刀輪位於初始位置;使第二刀輪以與第一刀輪相對的方式定位;使第二刀輪朝向第二面移動;以及將第二刀輪接觸於第二面並移動從而第一刀輪接觸於第一面時的第二刀輪的位置設定為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
另外,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劃線裝置可包括:工作台,供安裝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第二面;第一刀輪及第一支承輥,以與基板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第二刀輪第二支承輥,以與基板的第二面相對的方式設置,在從工作台凸出的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設定第一刀輪對第一面的初始位置;設定第一支承輥對第一面的初始位置;設定第二刀輪對第二面的初始位置;以及設定第二支承輥對第二面的初始位置;設定第一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在支承在工作台上的基板的支承部,使第一刀輪以與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使第一刀輪朝向第一面移動;以及將第一刀輪接觸於第一面時的第一刀輪的位置設定為第一刀輪的初始位置。
在此,設定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在基板的端部,使第一刀輪位於初始位置;使第二刀輪以與第一刀輪相對的方式定位;使第二刀輪朝向第二面移動;以及將第二刀輪接觸於第二面並移動從而第一刀輪接觸於第一面時的第二刀輪的位置設定為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
另外,設定第二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在基板的端部,使第一刀輪位於初始位置;使第二支承輥以與第一刀輪相對的方式定位;使第二支承輥朝向第二面移動;以及將第二支承輥接觸於第二面並移動從而第一刀輪接觸於第一面時的第二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第二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另外,設定第一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在支承在工作台上的基板的支承部,使第一支承輥以與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使第一支承輥朝向第一面移動;以及將第一支承輥接觸於第一面時的第一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第一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另外,設定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在基板的端部,使第一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使第二刀輪以與第一支承輥相對的方式定位;使第二刀輪朝向第二面移動;以及將第二刀輪接觸於第二面並移動從而第一支承輥接觸於第一面時的第二刀輪的位置設定為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
另外,設定第二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包括以下步驟:在基板的端部,使第一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使第二支承輥以與第一支承輥相對的方式定位;使第二支承輥朝向第二面移動;以及將第二支承輥接觸於第二面並移動從而第一支承輥接觸於第一面時的第二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第二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能夠準確設定支承輥及刀輪對基板的端部的初始位置的劃線方法,從而能夠在基板的端部精密地形成劃線。
以下,参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装置的控制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1及圖2所示,將與放置基板S的X-Y平面垂直的方向定義為Z軸方向。並且,將與Z軸方向正交的方向定義為X軸方向及Y軸方向。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可以包括:支承基板S的工作台10;以在基板S的端部S1形成劃線的方式構成的劃線單元30;以及控制劃線裝置的構成要件的動作的控制單元50。
工作台10可以具備與氣體供給源連接而噴射氣體的氣體噴射孔。因此,當基板S載置於工作台10上時,從氣體噴射孔朝向基板S的底面噴射氣體,由此能夠使基板S上浮。另外,工作台10可以具備與真空源連接而抽吸氣體的氣體抽吸孔。因此,當基板S載置於工作台10上時,從氣體抽吸孔抽吸氣體,由此,能夠使基板S牢固地吸附於工作台10。
基板S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基板S的第二面安装於工作台10。以使基板S的端部S1從工作台10凸出的方式,基板S載置於工作台10。因此,若基板S載置於工作台10,則基板S具有從工作台10凸出的端部S1和被工作台10支承的支承部S2。
在以使基板S的端部S1從工作台10凸出的方式基板S載置於工作台10的狀態下,劃線單元30以在基板S的端部S1形成劃線的方式構成。
劃線單元30可以包括:沿X軸方向延伸的第一工作導件31;與第一工作導件31通過支承架33連接並沿Y軸方向延伸的第二工作導件32;在第一工作導件31以能夠沿X軸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的第一頭70及第二頭80;使第一頭70順著第一工作導件31沿X軸方向移動的第一滑動組件75;以及使第二頭80順著第一工作導件31沿X軸方向移動的第二滑動組件85。
在支承架33與第二工作導件32之間設置有在氣壓或液壓下工作的致動器、在電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線性馬達或滾珠螺杆機構之類直線移動機構,通過這種直線移動機構,第一工作導件31沿Y軸方向移動。
第一滑動組件75及第二滑動組件85可以連接於第一工作導件31。第一滑動組件75及第二滑動組件85順著第一工作導件31單獨移動。
在第一滑動組件75與第一工作導件31之間設置有在氣壓或液壓下工作的致動器、在電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線性馬達或滾珠螺杆機構之類直線移動機構,通過這種直線移動機構,第一滑動組件75沿X軸方向移動。
同樣,在第二滑動組件85與第一工作導件31設置有在氣壓或液壓下工作的致動器、在電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線性馬達或滾珠螺杆機構之類直線移動機構,通過這種直線移動機構,第二滑動組件85沿X軸方向移動。
第一頭70和第二頭80可以以工作台10置於彼此之間的方式在Z軸方向上彼此相對佈置。第一頭70可以直接連接於第一滑動組件75。第二頭80可以通過連接部件89連接於第二滑動組件85。由此,第二頭80可以以工作台10置於彼此之間的方式與第一頭70相對佈置。
第一頭70可以包括:具備支承輥721的支承輥升降部72;以及以使支承輥升降部72相對於基板S沿Z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的支承輥驅動部74。
第二頭80可以包括:具備刀輪811的刀輪升降部81;以及以使刀輪升降部81相對於基板S沿Z軸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的刀輪驅動部83。
支承輥721與刀輪811以基板S置於彼此之間在Z軸方向上的方式彼此相對佈置。支承輥721構成為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刀輪811構成為接觸於基板S的第二面。
隨著支承輥升降部72通過支承輥驅動部74朝向基板S移動,能夠使支承輥721加壓於基板S。
隨著刀輪升降部81通過刀輪驅動部83朝向基板S移動,能夠使刀輪811加壓於基板S。根據刀輪811對基板S加壓的程度,能夠調節刀輪811對基板S的切削深度。
例如,支承輥驅動部74及刀輪驅動部83可以由在氣壓或液壓下工作的致動器、在電磁相互作用下工作的線性馬達或滾珠螺杆機構之類直線移動機構構成。
具體地,支承輥驅動部74及/或刀輪驅動部83可以由滾珠螺杆機構構成。在此情況下,支承輥驅動部74及/或刀輪驅動部83可以分別包括滾珠螺杆和與滾珠螺杆連接的馬達741、831。另外,在馬達741、831可以連接測量馬達741、831的扭矩的扭矩測量儀742、832。扭矩測量儀742、832可以使用與馬達741、831的軸連接而測量馬達741、831的扭矩的公知的扭矩測量儀。
如圖3所示,控制單元50與扭矩測量儀742、832及馬達741、831連接,能夠基於通過扭矩測量儀742、832測量的扭矩(變化)控制馬達741、831。
另外,控制單元50能夠使用扭矩測量儀742、832計量馬達741、831的扭矩變化,基於所計量的扭矩變化,能夠檢測支承輥721及刀輪811是否接觸到基板S。另外,控制單元50基於通過扭矩測量儀742、832所計量的馬達741、831的扭矩變化,能夠檢測支承輥721及刀輪811對基板S加壓的程度(加壓力)。
作為其它例,雖未圖示,在支承輥驅動部74及/或刀輪驅動部83由致動器或線性馬達構成的情況下,支承輥驅動部74及/或刀輪驅動部83可以還具備直線尺規。能夠使用直線尺規來計量支承輥升降部72及/或刀輪升降部81的位移及移動量,基於所計量的位移及移動量,能夠檢測支承輥721及/或刀輪811的當前位置。
作為其它例,雖未圖示,在工作台10的一側可以設置相機。能夠通過相機對工作台10、支承輥721及/或刀輪811進行攝像,能夠根據所攝像的圖像檢測工作台10、支承輥721及/或刀輪811的當前位置。
根據這種結構,在刀輪811加壓於基板S的端部S1且支承輥721支承基板S的端部S1的狀態下,第一頭70及第二頭80針對基板S沿X軸方向相對移動,由此能夠在基板S的端部S1形成劃線。此時,支承輥721支承刀輪811對基板S的端部S1加壓的力。
另一方面,於在基板S的端部S1形成劃線的過程之前,執行對支承輥721對基板S的端部S1的初始位置(Z軸方向上的位置,高度)及刀輪811對基板S的端部S1的初始位置(Z軸方向上的位置,高度)進行設定的過程。
支承輥721對基板S的端部S1的初始位置通過支承輥721接觸於基板S的端部S1的第一面的過程來執行。另外,刀輪811對基板S的端部S1的初始位置通過刀輪811接觸於基板S的端部S1的第二面過程來執行。但是,在這種過程中,由於基板S的端部S1在重力作用下變形等各種原因,基板S的端部S1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的位置發生變動。另外,在支承輥721接觸於基板S的端部S1的第一面時,由於因支承輥721施加的力,基板S的端部S1彎曲,同時基板S的端部S1的第一面的位置發生變動。另外,在刀輪811接觸於基板S的端部S1的第二面時,由於因刀輪811施加的力,基板S的端部S1彎曲,同時基板S的端部S1的第二面的位置發生變動。
因此,難以準確設定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及刀輪811的初始位置。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這種問題,如圖4至圖7所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設定支承輥721對基板S的端部S1中的第一面的初始位置的步驟;以及設定刀輪811對基板S的端部S1中的第二面的初始位置的步驟。
如圖4及圖5所示,設定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在以使基板S的端部S1從工作台10凸出的方式基板S載置於工作台10的狀態下執行。
設定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以包括:使支承輥721以與支承在工作台10上的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的步驟(參照圖4);使支承輥721朝向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移動的步驟;以及將當支承輥721接觸於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時的支承輥721的位置設定為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參照圖5)。
在此,基板S的支承部S2是基板S接觸於工作台10的一部分。基板S的支承部S2中與支承輥721的接觸的部分可以是實際不用於產品而切割掉的部分(虛擬)。
如此,支承輥721與支承在工作台10上的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接觸,因此即使支承輥721接觸於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基板S也不變形。因此,可以將支承輥721朝向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移動而接觸於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時的支承輥721的位置設定為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
在此,控制單元50通過扭矩測量儀742檢測支承輥驅動部74的馬達741的扭矩是否增加而超過預先確定的基準扭矩。並且,若支承輥驅動部74的馬達741的扭矩超過基準扭矩,則控制單元50可以判斷為支承輥721接觸於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預定的基準扭矩可表示為當支承輥721或刀輪811與基板的表面以預定的加壓力接觸時扭矩測量儀742或832所量測到的扭矩。因此,若當前的扭矩(扭矩測量儀742或832當前所測得的)等於或大於基準扭矩,則可判斷支承輥721或刀輪811與基板的表面以預定的加壓力接觸。
作為其它例,雖未圖示,在支承輥驅動部74具備直線尺規的結構的情況下,當通過直線尺規檢測出支承輥721的位置在變化過程中停止變化時,控制單元50可以判斷為支承輥721接觸於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
作為再其它例,雖未圖示,可以通過相機拍攝支承輥721及基板S,控制單元50可以根據所攝像的圖像判斷支承輥721是否接觸於基板S的支承部S2中的第一面。
如圖6及圖7所示,設定刀輪81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可以包括:使支承輥721以在基板S的端部S1與基板S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的步驟;使支承輥721在基板S的端部S1位於初始位置的步驟(參照圖6);使刀輪811以與支承輥721相對的方式定位的步驟;使刀輪811朝向基板S的第二面移動的步驟;以及將刀輪811接觸於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支承輥72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時的刀輪811的位置設定為刀輪81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參照圖7)。
若在基板S的端部S1,支承輥721位於初始位置,則支承輥721能夠以比預先設定的加壓力小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另外,根據情況,當基板S的端部S1在重力作用下變形時,支承輥721可以不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
並且,如圖6所示,若在基板S的端部S1,支承輥721位於初始位置,則刀輪811在以與支承輥721相對的方式定位之後,朝向基板S的第二面移動。
因此,如圖7所示,刀輪811在接觸於基板S的第二面之後移動,基板S的第一面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支承輥721。即,刀輪81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二面,支承輥72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此時,控制單元50可以將刀輪81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二面且支承輥72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時的刀輪811的位置設定為刀輪811的初始位置。
在此,控制單元50通過扭矩測量儀832檢測刀輪驅動部83的馬達831的扭矩是否增加而超過預先設定的基準扭矩。並且,若刀輪驅動部83的馬達831的扭矩超過基準扭矩,則控制單元50可以判斷為刀輪81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二面且支承輥72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
作為其它例,雖未圖示,在刀輪驅動部83具備直線尺規的結構的情況下,當通過直線尺規檢測出刀輪811的位置在變化過程中停止變化時,控制單元50可以判斷為刀輪81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二面且支承輥72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
作為再其它例,雖未圖示,可以通過相機拍攝支承輥721、刀輪811及基板S,控制單元50可以根據所攝像的圖像判斷刀輪811是否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二面以及支承輥721是否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第一面。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通過使支承輥721接觸於支承在工作台10上的基板S的支承部S2的過程來設定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因此,在設定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的過程中,由於基板S不因支承輥721所施加的力而變形,因此能夠更準確地設定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另外,在使支承輥721在基板S的端部S1位於初始位置的狀態下,使刀輪811以與支承輥721相對的方式定位並使刀輪811朝向支承輥721移動,支承輥721及刀輪811以預先設定的加壓力接觸於基板S的端部S1,通過此過程設定刀輪811的初始位置。因此,在設定刀輪811的初始位置的過程中,由於基板S不因刀輪811所施加的力而變形,因此能夠更準確地設定刀輪811的初始位置。
圖8是概要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其它例的圖。
如圖8所示,刀輪811可以與基板S的第一面相對佈置,支承輥721可以與基板S的第二面相對佈置。
在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可以先執行在基板S的支承部S2設定刀輪81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之後,執行在基板S的端部S1以刀輪811的初始位置為基準設定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
圖9是概要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其它例的圖。
如圖9所示,第一頭70具備第一刀輪711及第一支承輥721,第二頭80具備第二刀輪811及第二支承輥821。
第一刀輪711通過第一刀輪升降部71與第一刀輪驅動部73連接。第一支承輥721通過第一支承輥升降部72與第一支承輥驅動部74連接。第二刀輪811通過第二刀輪升降部81與第二刀輪驅動部83連接。第二支承輥821通過第二支承輥升降部82與第二支承輥驅動部84連接。
在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在第一刀輪711與第二支承輥821以彼此相對的方式定位且第二刀輪811與第一支承輥721以彼此相對的方式定位的狀態下,執行在基板S的端部S1形成劃線的過程。
可以先執行在基板S的支承部S2設定第一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之後,執行在基板S的端部S1以第一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為基準設定第二刀輪811的初始位置以及設定第二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
作為其它例,可以先執行在基板S的支承部S2設定第一刀輪71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之後,執行在基板S的端部S1以第一刀輪711的初始位置為基準設定第二刀輪811的初始位置及設定第二支承輥72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
圖10是概要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另外其它例的圖。
如圖10所示,第一頭70具備第一刀輪711,第二頭80具備第二刀輪811。
第一刀輪711通過第一刀輪升降部71與第一刀輪驅動部73連接。第二刀輪811通過第二刀輪升降部81與第二刀輪驅動部83連接。
在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中,在第一刀輪711與第二刀輪811以彼此相對的方式定位的狀態下,執行在基板S的端部S1形成劃線的過程。
在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中,可以先執行在基板S的支承部S2設定第一刀輪71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之後,執行在基板S的端部S1以第一刀輪711的初始位置為基準設定第二刀輪811的初始位置的步驟。
例示性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範圍並不限定於這種特定實施例,可以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的範疇內進行適當變更。
10:工作台 30:劃線單元 31:第一工作導件 32:第二工作導件 33:支承架 50:控制單元 70:第一頭 71:第一刀輪升降部 711:第一刀輪 72:支承輥升降部 721:支承輥 73:第一刀輪驅動部 74:支承輥驅動部 741:馬達 742:扭矩測量儀 75:第一滑動組件 80:第二頭 81:刀輪升降部 811:刀輪 82:第二支承輥升降部 821:第二支承輥 83:刀輪驅動部 831:馬達 832:扭矩測量儀 84:第二支承輥驅動部 85:第二滑動組件 89:連接部件 S:基板 S1:端部 S2:支承部
圖1是概要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側視圖。 圖2是概要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框圖。 圖4至圖7是依次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的圖。 圖8是概要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其它例的圖。 圖9是概要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装置的另外其它例的圖。 圖10是概要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劃線裝置的另外其它例的圖。
10:工作台
30:劃線單元
31:第一工作導件
70:第一頭
72:支承輥升降部
721:支承輥
74:支承輥驅動部
741:馬達
742:扭矩測量儀
75:第一滑動組件
80:第二頭
81:刀輪升降部
811:刀輪
83:刀輪驅動部
831:馬達
832:扭矩測量儀
85:第二滑動組件
89:連接部件
S:基板

Claims (13)

  1. 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以使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端部從工作台凸出的方式,將所述基板載置於所述工作台; 將支承輥接觸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基板的支承部的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所述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使所述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以及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將使刀輪接觸於所述基板的第二面並移動而基板的第一面接觸於所述支承輥時的所述刀輪的位置設定為所述刀輪的初始位置。
  2. 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劃線裝置包括:工作台,供安裝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第二面;支承輥,以與所述基板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刀輪,以與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相對的方式設置,在從所述工作台凸出的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所述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設定所述支承輥對所述第一面的初始位置;以及 設定所述刀輪對所述第二面的初始位置, 設定所述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基板的支承部,使所述支承輥以與所述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支承輥朝向所述第一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支承輥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所述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設定所述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使所述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 使所述刀輪以與所述支承輥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刀輪朝向所述第二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所述支承輥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刀輪的位置設定為所述刀輪的初始位置。
  4. 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劃線裝置包括:工作台,供安裝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第二面;刀輪,以與所述基板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支承輥,以與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相對的方式設置,在從所述工作台凸出的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所述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設定所述刀輪對所述第一面的初始位置;以及 設定所述支承輥對所述第二面的初始位置, 設定所述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基板的支承部,使所述刀輪以與所述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刀輪朝向所述第一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刀輪的位置設定為所述刀輪的初始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設定所述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使所述刀輪位於初始位置; 使所述支承輥以與所述刀輪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支承輥朝向所述第二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支承輥接觸於所述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所述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所述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6. 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劃線裝置包括:工作台,供安裝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第二面;第一刀輪,以與所述基板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第二刀輪,以與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相對的方式設置,在從所述工作台凸出的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所述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設定所述第一刀輪對所述第一面的初始位置;以及 設定所述第二刀輪對所述第二面的初始位置, 設定所述第一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基板的支承部,使所述第一刀輪以與所述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第一刀輪朝向所述第一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第一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第一刀輪的位置設定為所述第一刀輪的初始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設定所述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使所述第一刀輪位於初始位置; 使所述第二刀輪以與所述第一刀輪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第二刀輪朝向所述第二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第二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所述第一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第二刀輪的位置設定為所述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
  8. 一種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劃線裝置包括:工作台,供安裝具有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基板的第二面;第一刀輪及第一支承輥,以與所述基板的第一面相對的方式設置;以及第二刀輪及第二支承輥,以與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相對的方式設置,所述劃線裝置用以在從所述工作台凸出的所述基板的端部形成劃線,所述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設定所述第一刀輪對所述第一面的初始位置; 設定所述第一支承輥對所述第一面的初始位置; 設定所述第二刀輪對所述第二面的初始位置;以及 設定所述第二支承輥對所述第二面的初始位置; 設定所述第一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基板的支承部,使所述第一刀輪以與所述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第一刀輪朝向所述第一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第一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第一刀輪的位置設定為所述第一刀輪的初始位置。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設定所述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使所述第一刀輪位於初始位置; 使所述第二刀輪以與所述第一刀輪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第二刀輪朝向所述第二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第二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所述第一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第二刀輪的位置設定為所述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設定所述第二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使所述第一刀輪位於初始位置; 使所述第二支承輥以與所述第一刀輪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第二支承輥朝向所述第二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第二支承輥接觸於所述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所述第一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第二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所述第二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設定所述第一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支承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所述基板的支承部,使所述第一支承輥以與所述第一面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第一支承輥朝向所述第一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第一支承輥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第一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所述第一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設定所述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使所述第一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 使所述第二刀輪以與所述第一支承輥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第二刀輪朝向所述第二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第二刀輪接觸於所述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所述第一支承輥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第二刀輪的位置設定為所述第二刀輪的初始位置。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設定所述第二支承輥的初始位置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基板的端部,使所述第一支承輥位於初始位置; 使所述第二支承輥以與所述第一支承輥相對的方式定位; 使所述第二支承輥朝向所述第二面移動;以及 將所述第二支承輥接觸於所述第二面並移動從而所述第一支承輥接觸於所述第一面時的所述第二支承輥的位置設定為所述第二支承輥的初始位置。
TW108143101A 2019-08-14 2019-11-27 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 TWI734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99695 2019-08-14
KR1020190099695A KR20210021194A (ko) 2019-08-14 2019-08-14 스크라이빙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6641A true TW202106641A (zh) 2021-02-16
TWI734272B TWI734272B (zh) 2021-07-21

Family

ID=7460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3101A TWI734272B (zh) 2019-08-14 2019-11-27 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21194A (zh)
CN (1) CN112390518B (zh)
TW (1) TWI73427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37590B1 (ko) * 2005-07-08 2006-10-23 주식회사 탑 엔지니어링 평판표시장치 제조용 기판 스크라이빙장치
KR100777983B1 (ko) * 2005-12-29 2007-11-21 주식회사 탑 엔지니어링 기판 절단 장치
TW201008887A (en) * 2008-06-25 2010-03-01 Mitsuboshi Diamond Ind Co Ltd Scribing apparatus
JP6022862B2 (ja) * 2012-05-08 2016-11-09 株式会社不二製作所 硬質脆性基板の切り出し方法及び切り出し装置
JP2014080334A (ja) * 2012-10-17 2014-05-08 Mitsuboshi Diamond Industrial Co Ltd 基板分断装置
JP6105414B2 (ja) * 2013-07-08 2017-03-29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貼り合わせ基板の加工装置
CN107207317B (zh) * 2015-06-10 2020-04-03 坂东机工株式会社 玻璃板的切断及切断后的玻璃板的定位方法以及其装置
CN106746557B (zh) * 2016-12-23 2020-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系统和切割方法
JP6410157B2 (ja) * 2017-02-28 2018-10-24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貼り合わせ基板の加工装置
JP6891561B2 (ja) * 2017-03-16 2021-06-18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102027136B1 (ko) * 2017-09-27 2019-10-01 주식회사 탑 엔지니어링 스크라이빙 장치
JP6967276B2 (ja) * 2017-12-28 2021-11-17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4272B (zh) 2021-07-21
KR20210021194A (ko) 2021-02-25
CN112390518A (zh) 2021-02-23
CN112390518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85642B1 (ko) 유리기판의 위치결정장치, 위치결정방법, 끝면 연삭장치 및끝면 연삭방법
KR100889308B1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 및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판 절단 장치
CN113508009B (zh) 玻璃板的制造装置以及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CN104960013A (zh) 一种覆膜贴片切割装置
TWI734272B (zh) 劃線裝置的控制方法
KR100509281B1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의 이방전도성필름 및 구동칩 본딩장치
CN108136766B (zh) 印刷装置、基板位置调整方法
KR20200065211A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
TWI439775B (zh) Installation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parts
WO2015087897A1 (ja)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板処理方法
CN109553286B (zh) 划片设备
JP2013205764A (ja) 露光装置
KR102176870B1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353207B1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
KR102267730B1 (ko) 스크라이브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102571055B1 (ko) 스크라이빙 방법 및 스크라이빙 장치
CN108398814B (zh) 用于显示设备的加工装置
KR20210079905A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
WO2021124862A1 (ja) 検査装置
KR20210121341A (ko) 브레이킹 바 및 기판 분단 장치
KR100964329B1 (ko) 스크라이빙 방법
KR200325972Y1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의 이방전도성필름 및 구동칩 본딩장치
JP2007021590A (ja) 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
KR20150006628A (ko) 스크린 인쇄장치
KR20220051714A (ko) 스크라이빙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