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6460A - 夾持工具 - Google Patents

夾持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6460A
TW202106460A TW109121935A TW109121935A TW202106460A TW 202106460 A TW202106460 A TW 202106460A TW 109121935 A TW109121935 A TW 109121935A TW 109121935 A TW109121935 A TW 109121935A TW 202106460 A TW202106460 A TW 2021064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cam
link
plate
press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1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9538B (zh
Inventor
高田潤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6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6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9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953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5/00Implements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or tensioning of wire or str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夾持工具,係可以限制部之簡單操作限制連桿構件之旋轉。 於夾線器1中,連桿板7係被可旋轉地支撐。可動側夾線部11係以與固定側夾線部9對向之方式設於連桿板7,且可藉由連桿板7之旋轉而朝接近或遠離固定側夾線部9之方向移動。夾線器1具備凸輪板43及偏心軸53。凸輪板43,可根據操作而旋轉,從而以限制連桿板7朝使可動側夾線部11自固定側夾線部9分離之方向旋轉之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按壓連桿板7。偏心軸53,可於按壓構件直接或間接地按壓連桿板7之狀態下,根據操作直接或間接地進一步按壓連桿板7。直接接觸且按壓於連桿板7上之止動構件73隨偏心軸53之動作而追加前進之行程,小於藉由凸輪板43之旋轉而前進的行程。

Description

夾持工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夾持工具。
先前,已知一種夾持工具,係藉由以夾持狀態保持線狀體而安裝於該線狀體上。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作為此種夾持工具之夾線器。
專利文獻1之夾線器,係具備:夾線器本體,係一體形成有固定側夾線部;作動部;及可動側夾線部。作動部之一端側可轉動地安裝於夾線器本體。可動側夾線部,係藉由作動部之朝一側之轉動,可於其與固定側夾線部之間夾持線狀體。並且,夾線器更具備作動限制部,該作動限制部係限制作動部朝另一側轉動,以防止如上述之線狀體之夾持被解除。作動限制部係被設為當執行限制時可朝固定側夾線部及可動側夾線部之安裝面側進退移動操作,且藉由前進移動操作而使前端接觸於作動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1-24247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上述專利文獻1之構成中,作動限制部係被構成為具有被設為可於作動部之轉動面內進退移動操作之螺桿軸,且螺桿軸之前端藉由螺桿軸之前進移動操作而接觸於上述作動部以限制作動部朝另一方向轉動。藉此,當使用作動限制部限制作動部之旋轉時,需要進行螺桿軸之旋轉操作。因此,當進行將夾線器安裝於線狀體之作業時,旋轉操作螺桿軸變得非常麻煩,存在有待改善之空間。
爰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夾持工具,係可以簡單之操作限制連桿構件之旋轉。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誠如上述,以下對用以解決前述問題的手段及其功效進行說明。
根據本發明之觀點,提供以下構成之夾持工具。亦即,前述夾持工具係具備本體部、連桿構件、固定側夾持部及可動側夾持部。前述連桿構件係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本體部。前述固定側夾持部係設於前述本體部。前述可動側夾持部係以與前述固定側夾持部對向之方式設於前述連桿構件,且可藉由前述連桿構件之旋轉而朝接近或遠離前述固定側夾持部之方向移動。前述夾持工具係藉由前述固定側夾持部與前述可動側夾持部夾緊保持線狀體。前述夾持工具係具備第一按壓構件及第二按壓構件。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係可根據操作而旋轉或滑動,從而以限制前述連桿構件朝使前述可動側夾持部自前述固定側夾持部分離之方向旋轉之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前述第二按壓構件,可於前述第一按壓構件直接或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之狀態下,根據操作直接或間接地進一步按壓前述連桿構件。直接接觸於前述連桿構件且按壓前述連桿構件之構件隨前述第二按壓構件之動作而追加前進之行程,小於藉由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旋轉或滑動而前進的行程。
藉此,當將夾線器安裝於線狀體時,可用前述夾線器不自線狀體脫落之方式藉由限制部之簡單操作限制連桿構件之旋轉。此外,首先藉由第一按壓構件快速地按壓連桿構件,然後藉由第二按壓構件以短促之行程(強有力地)按壓連桿構件,從而可於短時間內平穩地實現前述限制。
於前述夾持工具中,較佳為具有以下之構成。亦即,前述夾持工具具備可旋轉操作之操作部。前述第二按壓構件係偏心凸輪。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係可旋轉地支撐於前述偏心凸輪之按壓凸輪。藉由前述操作部之旋轉操作,前述按壓凸輪與前述操作部一體旋轉且直接或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藉由進一步旋轉操作前述操作部,藉由旋轉之前述偏心凸輪而移動之前述按壓凸輪直接或間接地進一步按壓前述連桿構件。
因此,藉由使操作部旋轉之單一動作,可實現2個按壓構件之對連桿構件之旋轉限制。
於前述夾持工具中,較佳為具有以下之構成。亦即,前述夾持工具具備以前述操作部相對於前述按壓凸輪不能相對旋轉之方式保持之保持部。當伴隨前述按壓凸輪直接或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而產生之按壓反作用力超過預定大小時,前述保持部解除前述保持。
因此,可以簡單之構成自動地切換因第一按壓構件(按壓凸輪)之旋轉產生之按壓、及第二按壓構件之追加按壓。
於前述夾持工具中,可為以下之構成。亦即,前述第一按壓構件,隔著中間構件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於前述中間構件與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間設置有嚙合機構,前述嚙合機構係利用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按壓力機械性地將前述中間構件與前述第一按壓構件結合之機構。
藉此,可實現容易適用於現有之夾線器之構成。此外,可以第一按壓構件不會伴隨按壓而朝解除限制之方向移動之方式自動地鎖定前述第一按壓構件。
於前述夾持工具中,亦可為以下之構成。亦即,前述第一按壓構件直接按壓前述連桿構件。於前述連桿構件與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間設置有嚙合機構,前述嚙合機構係利用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按壓力機械性地將前述連桿構件與前述第一按壓構件結合之機構。
藉此,可實現零件數量少之簡易構成。此外,可以第一按壓構件不會伴隨按壓而朝解除限制之方向移動之方式自動地鎖定前述第一按壓構件。
於前述夾持工具中,較佳為具有以下之構成。亦即,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係配置於基部構件,前述基部構件係可相對於前述本體部直線移動。前述夾持工具具備單向離合器。前述單向離合器係以允許前述基部構件之朝前述第一按壓構件接近前述連桿構件之方向之移動且阻止朝相反方向移動之方式構成。
因此,藉由基部構件之線性移動,可藉由第一按壓構件快速地按壓連桿構件。
其次,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至圖3,對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之立體圖。圖2為夾線器1之限制部13之分解立體圖。圖3為自垂直於線狀體3之水平方向觀察夾線器1之圖。
圖1所示之夾線器(夾持工具)1係可夾持線狀體(電線、鋼絲等)3之工具。夾線器1,例如被應用於進行與線狀體3相關之工事之情況下張緊該線狀體3之裝置(線張緊裝置)。當使用該裝置時,夾線器1夾持線狀體3而被安裝於該線狀體3上。
例如,於電線工事中,作為線狀體3之電線被朝水平方向拉扯,夾線器1係為了於上下方向夾入該線狀體3而使用。以下之說明中,將線狀體3之長度方向稱為前後方向,且將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皆垂直之方向稱為左右方向。惟,此稱謂方式只是為了方便起見,並非用以限制各構件之位置關係等。前後方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於圖1至圖3等中被以箭頭顯示。
夾線器1具備:本體部5;連桿板(連桿構件)7;固定側夾線部(固定側夾持部)9;可動側夾線部(可動側夾持部)11;及限制部13。
本體部5係用作基部之構件,係安裝有構成夾線器1之各種零件。於本體部5上一體形成有固定側夾線部9。
固定側夾線部9係前後方向細長地形成。如圖1等所示,於固定側夾線部9之下面形成有被前後方向細長地形成之第一槽部25,該第一槽部25可收容線狀體3之上部。第一槽部25係以使下側開放之方式形成。
連桿板7係以能以第一軸線21為中心而旋轉地被支撐於本體部5。連桿板7係形成為三角形之板狀。在相對於第一軸線21略偏向前後方向一側之位置,可動側夾線部11以第二軸線22為中心可旋轉地被支撐於連桿板7上。
可動側夾線部11係形成為前後方向細長之三角形。如圖1所示,於可動側夾線部11之上面形成有被前後方向細長地形成之第二槽部29,該第二槽部29,可收容線狀體3之下部。第二槽部29係以使上側開放之方式形成。
可動側夾線部11係配置於固定側夾線部9之下方。可動側夾線部11係以第二槽部29之開放部分與固定側夾線部9之第一槽部25之開放部分在上下方向面對之方式配置。
於連桿板7上且朝下方遠離第一軸線21之位置連結有細長形成之連結構件17。連結構件17之長邊方向之一端部係以第三軸線23為中心而可旋轉地被支撐於連桿板7之下端部。連結構件17係被配置為使其長邊方向大致朝向前後方向。
於本體部5一體地設置有用以導引連結構件17之導引部15。如圖3所示,導引部15係以自於固定側夾線部9上遠離第一軸線21之側的端部朝斜下方且在前後方向上遠離第一軸線21之側延長之方式形成。如圖1所示,於導引部15形成有插入孔。連結構件17可於插入插入孔內之狀態下藉由該插入孔導引而朝大致前後方向移動。
利用此構成,當使連結構件17沿長邊方向移動時,連桿板7以第一軸線21為中心而旋轉。伴隨此,連結於連桿板7之可動側夾線部11,以接近或離開固定側線夾線部9之方式朝上下方向移動。藉由使可動側夾線部11以接近固定側夾線部9之方式移動,可藉由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夾緊保持線狀體3。
以下之說明中,有時將連桿板7之旋轉方向中的使可動側夾線部11接近固定側夾線部9之方向稱為「夾緊方向」,且將相反之方向稱為「鬆開方向」。於圖3中,夾緊方向係逆時針方向,鬆開方向係順時針方向。
當考慮在上下方向上藉由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所夾持之空間時,該空間之左右方向一側由本體部5所封閉。此外,該空間之左右方向之相反側,則成為用以插入及移出線狀體3之開放部。
形成為板狀之蓋板31係以可封閉該開放部之方式安裝於本體部5。蓋板31係以旋轉軸33為中心而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固定側夾線部9。於本實施形態中,旋轉軸33係作為螺栓之軸部而構成,但也可為其他之構成。
於蓋板31上分別呈貫通狀形成有第一操作孔35及導引孔37。第一操作孔35內可供工具等插入。導引孔37係形成為圓弧形之長孔。導引孔37係供固定於本體部5之導引構件39插入。於本實施形態中,導引構件39係作為螺栓之軸部而構成,但也可為其他之構成。導引孔37及導引構件39係用以規定蓋板31之可旋轉之角度範圍者。
利用此構成,例如,藉由在圖1及圖3之狀態下將工具等插入第一操作孔35內且朝下方按壓蓋板31,如圖4所示,可使該蓋板31朝下側旋轉。因此,於將線狀體3放入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之間的情況下,可藉由蓋板31覆蓋該線狀體3。
於本體部5設置有支撐板(支撐構件)19。如圖2所示,支撐板19係於第一軸線21附近之位置,例如藉由焊接而被固定於本體部5上。支撐板19係以自與本體部5之連接部位朝斜下方且遠離連桿板7側延長之方式形成。
限制部13係配置於支撐板19。於藉由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夾持線狀體3之狀態下,限制部13藉由限制可動側夾線部11之移動以防止該夾持之鬆動。如圖1等所示,限制部13係隔著連桿板7而被配置在於前後方向上與連結構件17相反之側。
如圖2所示,限制部13具備導引槽構件51、偏心軸(第二按壓構件)53、凸輪板(第一按壓構件)43、止動構件(中間構件)73及操作桿55。
導引槽構件51係固定於支撐板19。該固定係使用省略圖示之緊固構件(例如,螺栓)。於導引槽構件51形成有用以導引後述之止動構件73之滑動方向的直線狀之滑槽87。
偏心軸53係被可旋轉支撐地安裝於支撐板19。偏心軸53具備小徑之第一軸部61、及大徑之第二軸部62。第一軸部61與第二軸部62係將其等軸向之一端部彼此結合而相互一體地形成。第一軸部61與第二軸部62係以相互平行但於其軸心之間產生錯位之方式配置。
如圖2所示,於支撐板19及導引槽構件51上分別呈貫通狀形成有支撐孔67、68。第一軸部61可旋轉地被插入該支撐孔67、68內。於本實施形態中,第一軸部61係作為螺桿軸而形成。因此,如圖2所示,藉由將第一軸部61擰入螺帽69內,可將偏心軸53安裝於支撐板19及導引槽構件51。如此,於安裝了偏心軸53之狀態下,第二軸部62位於與導引槽構件51鄰接之位置。第一軸部61之軸線及第二軸部62之軸線皆與連桿板7之旋轉中心亦即第一軸線21平行。
凸輪板43具備基部75及凸輪部77。基部75與凸輪部77相互一體形成。
於基部75形成有貫通狀之軸孔。 藉由將偏心軸53之第二軸部62插入該軸孔內,可旋轉地支撐基部75。因此,凸輪板43可以第二軸部62為中心進行旋轉。
凸輪部77係作為板狀之凸輪而形成。凸輪部77係作為偏心凸輪而構成,且係外周部被形成為隨著角度(以圖3中之逆時針方向為正)增加而遠離旋轉中心之大致圓弧形。於凸輪部77之外周部以對面之方式配置有後述之止動構件73。利用此構成,隨著使凸輪板43順時針旋轉,凸輪部77之外周部與止動構件73接觸,從而可朝遠離旋轉中心之方向按壓止動構件73。
如圖2所示,於凸輪部77之外周面設置有具有多個凹凸之第一爪部81。第一爪部81可與形成在止動構件73之第二爪部82嚙合。
止動構件73係為了限制可動側夾線部11之移動而與連桿板7之緣部(被接觸部)41直接接觸的構件。止動構件73係以被夾持於凸輪部77之外周部與連桿板7之間之方式配置。如圖2所示,止動構件73係固定於被細長地形成之板狀構件亦即滑動基座85之長邊方向之一端部。滑動基座85係被嵌入形成於導引槽構件51之上述滑槽87內,且可沿滑槽87之長邊方向移動。藉由滑動基座85沿滑槽87滑動,止動構件73可相對於連桿板7之緣部41前進/退避。
於止動構件73設置有具有多個凹凸之第二爪部82。藉由第二爪部82及凸輪板43之第一爪部81,構成可使兩者機械性地結合之嚙合機構。
於凸輪板43之基部75一體地形成有突起部89。於突起部89固定有作為旋轉限制構件之限制銷90。藉由限制銷90接觸於導引槽構件51之適宜之部位,以限制凸輪板43之旋轉行程的一側。
操作桿55係細長之板狀構件。於操作桿55之長邊方向之一端部形成有凸台部91,於該凸台部91呈貫通狀形成有軸孔。如圖2所示,形成於偏心軸53之第二軸部62之凸緣部63係不可旋轉地被固定於該軸孔。作為固定方法,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壓入配合之方式,但也可使用鍵結等其他適宜之方法。
於操作桿55之長邊方向另一端部設有可插入工具等之第二操作孔97。夾線器1之使用者,可使用插入第二操作孔97之工具等,以偏心軸53為中心旋轉操作該操作桿55。
操作桿55之凸台部91係以在軸向上與凸輪板43之基部75對面之方式配置。於操作桿55之凸台部91配置有一對(2個)之滾珠定位柱(保持部)93。如圖2所示,於凸輪板43之基部75上,且在與各個滾珠定位柱93對應之位置形成有凹部84。於該凹部84內可嵌入在滾珠定位柱93中藉由彈力推壓之省略圖示之鋼球。
考慮利用此構成使操作桿55以偏心軸53為中心自圖4之狀態順時針旋轉之幾個情況。於以下之說明中,關於操作桿55及凸輪板43之旋轉方向,有時將圖4中之順時針方向稱為「限制方向」,且將逆時針方向稱為「解除限制方向」。
於使操作桿55朝限制方向旋轉之最初之旋轉行程中,操作桿55係以相對於凸輪板43不能相對旋轉之方式藉由滾珠定位柱93所保持。藉此,凸輪板43與操作桿55結合而一體地旋轉。止動構件73被旋轉之凸輪板43之凸輪部77按壓,朝接近連桿板7之方向滑動。最終,止動構件73接觸並按壓於連桿板7之緣部41。
形成於凸輪部77之外周面之第一爪部81係形成為類似鋸齒波之信號波形的形狀。因此,當凸輪板43於止動構件73接觸凸輪部77之狀態下試圖朝限制方向旋轉時,第一爪部81完全不會被第二爪部82鎖止,但當凸輪板43試圖朝解除限制方向旋轉時,第一爪部81會被第二爪部82牢固地鎖止。藉由該爪部之單向離合性可防止凸輪板43意外地朝解除限制側旋轉。
如上述,操作桿55係固定於偏心軸53。藉此,由於偏心軸53與操作桿55一體(以第一軸部61為中心)旋轉,因此,操作桿55之支軸亦即第二軸部62之位置會以描繪成一小圓弧之方式變化。藉此,凸輪板43於自圖4之狀態旋轉至成為圖5之狀態的過程中,同時會使其旋轉中心以描繪一以偏心軸53之偏心量為半徑之小圓弧狀軌跡之方式移動。
圖5顯示凸輪板43隔著止動構件73按壓連桿板7之狀態。作為凸輪板43按壓連桿板7之反作用,對凸輪板43作用按壓反作用力。該按壓反作用力隨著凸輪部77之按壓力增大(換言之,凸輪板43朝限制方向旋轉)而增加。當按壓反作用力超過預定之大小時,滾珠定位柱93之鋼球自凸輪板43之凹部84中脫出,因此,操作桿55與凸輪板43之結合被解除。解除結合之操作桿55之位置並非恆定,但於本說明中,假定於操作桿55到達圖5所示之第二操作位置P2時解除滾珠定位柱93之保持。此後,凸輪板43變得不能再朝限制方向旋轉,而僅操作桿55單獨朝限制方向旋轉。
於操作桿55被操作至超過第二操作位置P2,且操作桿55不再由凸輪板43保持之後,偏心軸53之第二軸部62之位置仍會繼續伴隨操作桿55之旋轉而變化。由於凸輪部77處於突出在基部75與止動構件73之間的狀態,因此,隨著第二軸部62之軸心之變化,凸輪部77隔著止動構件73進一步按壓止動構件73。圖5中以點劃線顯示凸輪板43伴隨該按壓而少量移動之後的位置。此時,第二軸部62實質上係擔負作為凸輪(偏心凸輪)之功能。由於偏心量相對於操作桿55之長度足夠小,因此根據槓桿原理,此時之按壓力極強。
藉由此時之大按壓力/按壓反作用力,第一爪部81與第二爪部82機械地牢固結合。藉此,例如即使於振動略微作用在止動構件73之情況下,爪之嚙合也不會被解除,因此可用不會朝解除限制方向旋轉之方式實質上鎖定凸輪板43。
如此,限制部13係以能相對於連桿板7之繞第一軸線21之旋轉進行第一動作及第二動作之方式構成。第一動作係利用凸輪板43之旋轉產生之凸輪作用而按壓止動構件73,且以一定之力將止動構件73壓在連桿板7之緣部41之動作。第二動作係於進行了第一動作之狀態下,利用偏心軸53之凸輪作用,隔著凸輪板43及止動構件73強力地按壓緣部41之動作。
在此,著重觀察止動構件73,該止動構件73係直接接觸連桿板7以按壓連桿板7之構件。止動構件73之隨著第二動作(偏心軸53之旋轉)而追加前進的行程(自圖5之狀態至圖6之狀態的行程),小於止動構件73之隨著在此之前的第一動作(凸輪板43之旋轉)而前進之行程(自圖4之狀態至圖5之狀態的行程)。更具體而言,止動構件73之按操作桿55之每單位操作角度前進之行程係根據第一動作及第二動作而變化。
其次,對將依此方式構成之夾線器1安裝於線狀體3上之作業、及拆除之作業進行說明。
首先,使限制部13之操作桿55根據需要旋轉,且使其位於圖3所示之第一操作位置P1附近。於此狀態下,限制部13不發揮作用,允許連桿板7朝鬆開方向旋轉。如此,形成使可動側夾線部11自固定側夾線部9充分分離之狀態。
然後,將夾線器1搬運至線狀體3之預定部位,且將線狀體3穿過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之間。換言之,將線狀體3之上部收容於固定側夾線部9之第一槽部25內,形成使夾線器1懸垂於線狀體3之預定部位之狀態。
於此狀態下,將工具等插入蓋板31之第一操作孔35內,使蓋板31以旋轉軸33為中心朝下方旋轉。藉由旋轉蓋板31,使蓋板31覆蓋於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之間的開放部分。藉此,可防止夾線器1自線狀體3上脫落。
接下來,對連結構件17施加朝圖3所示之空白箭頭方向拉動之力。例如,於將夾線器1應用於張線裝置之情況下,將形成於連結構件17之連結孔99連結於該張線裝置。當操作張緊裝置時即可對連結構件17之連結孔99施加空白箭頭方向的力。
如此,若拉動連結構件17,則連結於該連結構件17之連桿板7朝夾緊方向旋轉。藉由連桿板7之旋轉,如圖4所示,藉由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夾入線狀體3。
只要拉動連結構件17之力不消失,則夾線器1維持藉由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夾緊保持線狀體3的狀態。結果,可實現夾線器1之對線狀體3之機械固定。
如上述,只要保持朝圖3之空白箭頭方向拉動連結構件17之狀態,則可保持夾線器1被牢固地安裝於線狀體3之狀態。然而,若因某種原因而產生不能充分獲得上述拉力之狀態,則連桿板7朝鬆開方向旋轉,夾線器1可能會意外地脫離線狀體3。
關於這一點,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進行預定之操作可用夾線器1不會自線狀體3脫落之方式藉由限制部13限制連桿板7朝鬆開方向之旋轉。具體而言,使限制部13之操作桿55自圖4之第一操作位置P1朝限制方向旋轉。由於已於前面對此時之動作詳細進行了說明,因此在此簡要地進行說明。
最初,凸輪板43與操作桿55係藉由滾珠定位柱93而被結合,因此伴隨操作桿55之旋轉,凸輪板43以偏心軸53之第二軸部62為中心而旋轉(與此同時,第二軸部62之位置也隨操作桿55之旋轉而移動)。止動構件73被凸輪部77按壓而滑動,最終接觸且按壓於連桿板7之緣部41。藉此,限制連桿板7之朝鬆開方向之旋轉。此外,由於第一爪部81與第二爪部82繫合,因此,可保持凸輪板43之相對於止動構件73之旋轉位置。
當操作桿55之操作位置到達適宜之位置時(例如,圖5之第二操作位置P2附近),由於上述按壓反作用力超過滾珠定位柱93之保持力,因此藉由滾珠定位柱93形成之操作桿55與凸輪板43之結合狀態被解除。於其後之過程中,操作桿55單獨旋轉。由於第二軸部62之位置伴隨操作桿55之旋轉而繼續移動,因此,凸輪板43之凸輪部77隔著止動構件73強力地按壓連桿板7之緣部41。圖5中,以點劃線顯示凸輪板43伴隨第二軸部62之移動而移動後的位置。該按壓之結果,第一爪部81與第二爪部82之間的機械結合變得牢固,因而可確實防止凸輪板43意外地朝解除限制方向旋轉。
操作桿55之旋轉,只要在該操作桿55成為單獨旋轉之狀態之後進一步朝限制方向旋轉了充分之角度的位置(例如,圖6所示之第三操作位置P3)停止即可。以上完成了用以限制之操作,於該狀態下,可確實地維持將夾線器1牢固地安裝於線狀體3上之狀態。
將夾線器1自線狀體3上拆除時之作業只要進行與上述作業順序相反之操作即可,故而省略說明。再者,當使操作桿55自第三操作位置P3朝解除限制方向旋轉時,例如於第二操作位置P2附近,凸輪板43藉由滾珠定位柱93而與操作桿55結合,然後,凸輪板43與操作桿55一體旋轉。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可藉由旋轉操作桿55之單一動作實現下述之第一動作及第二動作,該第一動作係以一定程度之力將止動構件73壓在連桿板7之緣部41上之動作,該第二動作係藉由凸輪板43及止動構件73強力地按壓緣部41而進行鎖定的動作。藉此,可實現操作之便利化。
如圖7所示,夾線器1之構成也可變更為以下方式:於連桿板7上形成具有與止動構件73大致相同大小之突起41x,且使凸輪部77直接接觸該突起41x。於此情況下,凸輪板43係直接接觸於連桿板7且按壓該連桿板7之構件。第二爪部82係形成於該突起41x。突起41x實質上具有連桿板7之緣部41之功能。
如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具備本體部5、連桿板7、固定側夾線部9及可動側夾線部11。連桿板7被可旋轉地支撐於本體部5。固定側夾線部9係設於本體部5上。可動側夾線部11以與固定側夾線部9對向之方式設於連桿板7。可動側夾線部11,可藉由連桿板7之旋轉而朝接近或遠離固定側夾線部9之方向移動。藉由固定側夾線部9與可動側夾線部11夾緊保持線狀體3。夾線器1具備凸輪板43及偏心軸53。凸輪板43可根據操作桿55之操作以限制連桿板7之朝使可動側夾線部11自固定側夾線部9分離的方向旋轉之方式間接地(亦即,隔著止動構件73)按壓連桿板7。於凸輪板43如上述間接地按壓連桿板7之狀態下,偏心軸53還可根據操作桿55之操作間接地進一步按壓連桿板7。止動構件73(亦即,直接接觸連桿板7且按壓該連桿板7之構件)隨著偏心軸53之動作而追加前進的行程大於止動構件73之隨凸輪板43之旋轉而前進之行程。
藉此,當將夾線器1安裝於線狀體3時,可以夾線器1不會自線狀體3脫落之方式藉由限制部13之簡單操作限制連桿板7之旋轉。此外,首先藉由凸輪板43快速地按壓連桿板7,然後藉由偏心軸53以短促之行程(強力地)按壓連桿板7,從而可於短時間內平穩地實現上述限制。
本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具備可旋轉操作之操作桿55。偏心軸53係作為偏心凸輪發揮功能。凸輪板43係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偏心軸53之按壓凸輪。藉由操作桿55之旋轉操作,凸輪板43與操作桿55一體旋轉而間接地(亦即,隔著止動構件73)按壓連桿板7。藉由進一步旋轉操作該操作桿55,藉由旋轉之偏心軸53而移動之凸輪板43間接地進一步按壓連桿板7。
因此,可藉由旋轉操作桿55之單一動作實現凸輪板43及偏心軸53之對連桿板7之旋轉限制。
本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具備以操作桿55相對於凸輪板43不能相對旋轉之方式進行保持之滾珠定位柱93。當伴隨凸輪板43間接地(亦即,隔著止動構件73)按壓連桿板7而產生的按壓反作用力超過預定大小時,滾珠定位柱93解除保持。
藉此,可以簡單之構成自動地切換藉由凸輪板43之旋轉進行的按壓、及藉由偏心軸53進行之追加按壓。
於本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中,凸輪板43隔著止動構件73間接地按壓連桿板7。並且,設置有嚙合機構,該嚙合機構係由第一爪部81及第二爪部82構成,第一爪部81及第二爪部82係於止動構件73與凸輪板43之間利用凸輪板43之按壓力將止動構件73與凸輪板43機械地結合者。
藉此,由於連桿板7不必如圖7所示作成複雜之形狀,因而可容易將本發明應用於現有構成之夾線器1。此外,可用凸輪板43不會伴隨按壓而朝解除限制之方向移動之方式自動鎖定。
惟,如圖7所示,凸輪板43也可為直接按壓連桿板7之構成。於此情況下,設置有嚙合機構,該嚙合機構係由第一爪部81及第二爪部構成,該第一爪部81與第二爪部係於連桿板7與凸輪板43之間利用凸輪板43之按壓力將連桿板7與凸輪板43機械地結合者。
於此構成中,可實現零件數少之簡易構成。此外,於此構成中,也可以凸輪板43不會伴隨按壓而朝解除限制之方向移動之方式自動鎖定。
其次,參照圖8至圖11,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8為自與線狀體3垂直之水平方向觀察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x的圖。圖9為圖8之局部放大圖。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說明中,有時會對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或類似之構件,於附圖中使用相同之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x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在用以限制連桿板7之旋轉之構成方面存在差異。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之夾線器1x之限制部13,具備基部構件101、單向離合器103、按壓片(第一按壓構件)105、螺桿軸(第二按壓構件)107、及操作旋鈕109。
基部構件101係隔著公知之滑動機構而被安裝於支撐板19。基部構件101係被構成為可相對於本體部5朝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止動構件73之滑動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直線移動。
於基部構件101配置有按壓片(第一壓構件)105。按壓片105可直接接觸且按壓於連桿板7之緣部41上。按壓片105係安裝於被擰入基部構件101之螺桿軸107之前端。螺桿軸107係以其軸向與基部構件101之滑動方向一致之方式設置。於按壓片105上安裝有彈簧106。藉此,可使按壓片105之對連桿板7之按壓穩定。
於螺桿軸107之端部固定有操作旋鈕109。藉由旋轉操作旋鈕109之操作,可使按壓片105螺旋進給移動。
於滑動機構之部分配置有單向離合器103。單向離合器103係以允許按壓片105朝接近連桿板7之緣部41之方向移動且阻止按壓片105朝遠離緣部41之方向移動之方式構成。
於此構成中,為了限制連桿板7,首先,自下方按壓基部構件101而使其滑行移動。也可取代基部構件101,而自下方按壓操作旋鈕109。結果,形成按壓片105接觸於連桿板7之緣部41且以微小的力按壓之狀態。由於在基部構件101之部分安裝有單向離合器103,因此即使會對按壓片105施加伴隨按壓片105按壓連桿板7而產生之按壓反作用力,基部構件101也不會返回。藉由於此狀態下旋轉操作旋鈕109,而使按壓片105螺旋進給。結果,按壓片105強力地按壓連桿板7之緣部41。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基部構件101之滑行移動而實現用以限制連桿板7之旋轉之按壓片105之移動行程中的大部分移動行程。因此,例如,與藉由螺旋進給進行按壓片105之整個移動行程之構成比較,可大幅減少操作旋鈕109之旋轉量,從而可於短時間內平穩地進行作業。
單向離合器103,也可設為藉由預定之操作而可允許按壓片105朝遠離緣部41之方向移動的狀態。於欲允許連桿板7朝鬆開方向旋轉之情況下,只要將單向離合器103設定為上述狀態即可。
如以上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之夾線器(夾持工具)1x中,按壓片105係配置於可相對於本體部5直線移動之基部構件101上。夾線器1x具備單向離合器103。單向離合器103係以允許基部構件101朝按壓片105接近連桿板7之方向移動且阻止朝相反方向移動之方式構成。
因此,藉由基部構件101之直線移動,可藉由按壓片105快速地按壓連桿板7。
以上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上述構成例如可變更如下。
滾珠定位柱93之數量不限於2個,例如可設為1個或3個以上。
例如,也可於偏心軸53上附加可清楚地顯示操作桿55(或偏心軸53)之旋轉位置的標記。
也可取代導引槽構件51而於支撐板19上形成滑槽87。於此情況下可省略導引槽構件51。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也可藉由例如單向離合器103與凸輪之組合以實現按壓片105之前進,以取代單向離合器103及螺桿軸107之組合。
固定側夾線部9也可不與本體部5一體地形成而作為與本體部5不同之零件構成。
線狀體3不限於電線及鋼絲也可為其他之細長狀之構件。
綜觀上述之教示,顯然本發明可獲得大量之變更形態及變形形態。因此,應理解為本發明係可於添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內以本說明書之記載以外之方法實施。
1,1x:夾線器(夾持工具) 3:線狀體 5:本體部 7:連桿板(連桿構件) 9:固定側夾線部(固定側夾持部) 11:可動側夾線部(可動側夾持部) 13:限制部 15:導引部 17:連結構件 19:支撐板 21:第一軸線 22:第二軸線 23:第三軸線 25:第一槽部 29:第二槽部 31:蓋板 33:旋轉軸 35:第一操作孔 37:導引孔 39:導引構件 41:緣部(被接觸部) 41x:突起 43:凸輪板(第一按壓構件、按壓凸輪) 51:導引槽構件 53:偏心軸(第二按壓構件、偏心凸輪) 55:操作桿(操作部) 61:第一軸部 62:第二軸部 63:凸緣部 67,68:支撐孔 69:螺帽 73:止動構件(中間構件) 75:基部 77:凸輪部 81:第一爪部 82:第二爪部 84:凹部 85:滑動基座 87:滑槽 89:突起部 90:限制銷 91:凸台部 93:滾珠定位柱(保持部) 97:第二操作孔 99:連結孔 101:基部構件 103:單向離合器 105:按壓片(第一按壓構件) 106:彈簧 107:螺桿軸(第二按壓構件) 109:操作旋鈕(操作部) P1:第一操作位置 P2:第二操作位置 P3:第三操作位置
[圖1]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夾線器之立體圖。 [圖2]為夾線器之限制部之分解立體圖。 [圖3]為自垂直於線狀體之水平方向觀察夾線器之圖。 [圖4]為顯示自圖3之狀態拉動連結構件以夾持線狀體之狀況的圖。 [圖5]為顯示使操作桿自圖4之狀態旋轉且藉由凸輪板隔著止動構件按壓連桿板之狀況的圖。 [圖6]為顯示使操作桿自圖5之狀態進一步旋轉且藉由凸輪板強有力地按壓止動構件之狀況的圖。 [圖7]為顯示第一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圖。 [圖8]為自垂直於線狀體之水平方向觀察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夾線器的圖。 [圖9]為圖8之局部放大圖。 [圖10]為顯示於夾線器中藉由限制部進行限制之狀態之左側視圖。 [圖11]為圖10之局部放大前視圖。
1:夾線器(夾持工具)
3:線狀體
5:本體部
7:連桿板(連桿構件)
9:固定側夾線部(固定側夾持部)
11:可動側夾線部(可動側夾持部)
13:限制部
17:連結構件
19:支撐板
21:第一軸線
22:第二軸線
23:第三軸線
31:蓋板
41:緣部(被接觸部)
43:凸輪板(第一按壓構件、按壓凸輪)
51:導引槽構件
53:偏心軸(第二按壓構件、偏心凸輪)
55:操作桿(操作部)
61:第一軸部
62:第二軸部
63:凸緣部
67,68:支撐孔
69:螺帽
73:止動構件(中間構件)
75:基部
77:凸輪部
81:第一爪部
82:第二爪部
84:凹部
85:滑動基座
87:滑槽
89:突起部
90:限制銷
91:凸台部
93:滾珠定位柱(保持部)
97:第二操作孔

Claims (6)

  1. 一種夾持工具,係具備: 本體部; 連桿構件,係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前述本體部; 固定側夾持部,係設於前述本體部;及 可動側夾持部,係以與前述固定側夾持部對向之方式設於前述連桿構件,且藉由前述連桿構件之旋轉而可朝接近或遠離前述固定側夾持部之方向移動; 前述夾持工具係藉由前述固定側夾持部與前述可動側夾持部夾緊保持線狀體,前述夾持工具具備: 第一按壓構件,係可根據操作而旋轉或滑動,從而以限制前述連桿構件之朝使前述可動側夾持部自前述固定側夾持部分離之方向旋轉之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及 第二按壓構件,係可於前述第一按壓構件直接或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之狀態下,根據操作直接或間接地進一步按壓前述連桿構件; 直接接觸於前述連桿構件且按壓前述連桿構件之構件隨前述第二按壓構件之動作而追加前進之行程,小於藉由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旋轉或滑動而前進的行程。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夾持工具,其中具備可旋轉操作之操作部; 前述第二按壓構件係偏心凸輪; 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係可旋轉地支撐於前述偏心凸輪之按壓凸輪; 藉由前述操作部之旋轉操作,前述按壓凸輪與前述操作部一體旋轉且直接或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 藉由進一步旋轉操作前述操作部,藉由旋轉之前述偏心凸輪而移動之前述按壓凸輪直接或間接地進一步按壓前述連桿構件。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夾持工具,其中具備以前述操作部相對於前述按壓凸輪不能相對旋轉之方式保持之保持部; 當伴隨前述按壓凸輪直接或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而產生之按壓反作用力超過預定大小時,前述保持部解除前述保持。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夾持工具,其中前述第一按壓構件,隔著中間構件間接地按壓前述連桿構件; 於前述中間構件與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間設置有嚙合機構,前述嚙合機構係利用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按壓力將前述中間構件與前述第一按壓構件機械地結合之機構。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夾持工具,其中前述第一按壓構件直接按壓前述連桿構件; 於前述連桿構件與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間設置有嚙合機構,前述嚙合機構係利用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之按壓力將前述連桿構件與前述第一按壓構件機械地結合之機構。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夾持工具,其中前述第一按壓構件係配置於基部構件,前述基部構件可相對於前述本體部直線移動; 前述夾持工具具備單向離合器; 前述單向離合器係以允許前述基部構件之朝前述第一按壓構件接近前述連桿構件之方向之移動且阻止朝相反方向移動之方式構成。
TW109121935A 2019-06-27 2020-06-29 夾持工具 TWI839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9214 2019-06-27
JP2019119214 2019-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6460A true TW202106460A (zh) 2021-02-16
TWI839538B TWI839538B (zh) 2024-04-2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93195A4 (en) 2023-07-05
US20220297274A1 (en) 2022-09-22
JPWO2020262604A1 (zh) 2020-12-30
EP3993195A1 (en) 2022-05-04
CN114007814B (zh) 2023-08-01
JP7138245B2 (ja) 2022-09-15
CN114007814A (zh) 2022-02-01
AU2020307108B2 (en) 2023-05-11
KR20220024700A (ko) 2022-03-03
WO2020262604A1 (ja) 2020-12-30
AU2020307108A1 (en)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07814B (zh) 夹持工具
CN101754635B (zh) 用于成型轨道的具有壳体的组件
US10232964B2 (en) Manual bundling tool
US10340668B2 (en) Stackable module
US20080018038A1 (en) Vise mechanism incorporated in cutting machine
JP2013540357A (ja) 電流導体を変流器筐体に着脱可能に締め付ける装置
CN107530851B (zh) 夹紧装置的夹紧臂的装卸装置
JP4188719B2 (ja) 掴線器
WO2002064278A1 (fr) Dispositif de support de cadre superieur
JPS6195881A (ja) 高圧クランプ装置
TWI839538B (zh) 夾持工具
KR102671837B1 (ko) 그립 공구
US11377767B2 (en) Feed dog mounting/unmounting mechanism and sewing machine
KR102125638B1 (ko) 절단 공구
JP2021506666A (ja) ロードキャリア脚部
KR102663344B1 (ko) 쐐기형 인장클램프
JP2007258002A (ja) コネクタ受け治具
KR102647746B1 (ko) 그립 공구
JP2001214909A (ja) 組付部品の位置決め固定治具
JPH06262536A (ja) クランプ素子
JP5004578B2 (ja) 押さえ治具
CN215887717U (zh) 伸缩式切刀夹头装置
JPH0525816Y2 (zh)
KR101868577B1 (ko) 클램프
JPH10255547A (ja) 線状体把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