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921A -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導光板單元、光源單元、顯示裝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投影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顯示畫面用濾光片 - Google Patents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導光板單元、光源單元、顯示裝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投影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顯示畫面用濾光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3921A
TW202103921A TW109109120A TW109109120A TW202103921A TW 202103921 A TW202103921 A TW 202103921A TW 109109120 A TW109109120 A TW 109109120A TW 109109120 A TW109109120 A TW 109109120A TW 202103921 A TW202103921 A TW 2021039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multilayer
light
lamin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尾雄二
宇都孝行
白石海由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3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92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634Production of filters
    • B29D11/00644Production of filters polariz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B29D11/00788Producing optical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16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 G02B5/0825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only
    • G02B5/0841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dielectric materials only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5Multifunctional compens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光學材料,其具有較以前更高的光反射的指向性所致的視覺識別效果。 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其係具有不同的複數個熱塑性樹脂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的多層積層薄膜的積層體,垂直入射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波長400~700nm的光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50%以上,在方位角ϕn (n:1~5)中,在將以相對於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20°、70°的角度,入射波長400~700nm的S波的光時各自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反射率設為Rs20(ϕn )、Rs70(ϕn )時,在至少一個方位角ϕn 中,滿足 Rs70(ϕn )-Rs20(ϕn )≧50(%)。

Description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導光板單元、光源單元、顯示裝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投影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顯示畫面用濾光片
本發明係關於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導光板單元、光源單元、顯示裝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投影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顯示畫面用濾光片。
多層積層薄膜,能夠藉由交替地積層不同的複數個熱塑性樹脂來具有各式各樣的性能,採用2層~數千層的積層數、數十nm~數十μm的層厚度這樣的構成。其中,有人公開了如下的多層積層薄膜:藉由交替地積層折射率不同的複數個熱塑性樹脂,不論是在正面方向還是斜方向上,對於任何入射角度下的光都展現出干涉反射(專利文獻1、2等)。
另一方面,近年來,在例如擴增實境、混合實境用途上的頭戴式顯示器(HMD)、抬頭式顯示器(HUD)方面,要求能夠將虛擬世界的影像資訊、文字資訊重疊在現實世界的影像資訊上來表示的材料。例如,現實世界的影像資訊能夠從正面瞭望,而虛擬世界的影像資訊、文字資訊則藉由從斜向投影來表示這樣的具有基於光反射高的指向性的視覺識別效果的材料。作為對於正面方向的入射光,實質上不會展現出干涉反射,而對於斜方向的入射光,則展現出干涉反射的多層積層薄膜,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可以在傾斜角中看到著色產生的光學薄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8595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21214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06-512619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專利文獻3中所公開的多層積層薄膜,並非如在擴增實境、混合實境用途上所要求的具有光反射高的指向性的多層積層薄膜,即使在同文獻中也僅止於一味地大肆宣傳作為顏色轉變薄膜(color shift film)的有用性而已。假如,若為了提高同文獻中所公開的多層積層薄膜的正面方向的透射性,而對該薄膜的表面賦予AR(抗反射)、AG(防眩)這樣的抗反射功能,或者朝該薄膜兩側積層透明構件,則斜方向的光的反射率也進一步變低。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光學材料,其具有較以前更高的光反射的指向性所致的視覺識別效果。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有鑑於前述的課題和先前技術,本發明人等特意深入在專利文獻3中被判定為無助於光反射的S波的光(s偏光),而想出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其係具有不同的複數個熱塑性樹脂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的多層積層薄膜的積層體, 垂直入射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波長400~700nm的光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50%以上, 在方位角ϕn (n:1~5)中,在將以相對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20°、70°的角度,入射波長400~700nm的S波的光時各自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反射率設為Rs20(ϕn )、Rs70(ϕn )時,在至少一個方位角ϕn 中,滿足 Rs70(ϕn )-Rs20(ϕn )≧50(%)。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具有具雙折射的層的本發明之積層體的方法, 在基材上設置具雙折射的層後,在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不具有前述基材的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將前述基材剝離,之後,在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剝離了前述基材的側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具有具雙折射的層的本發明之積層體的方法,其具有: 在具雙折射的層的單側或者是兩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在至少一個方向上加以拉伸的步驟。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具有具雙折射的層的本發明之積層體的方法,其包含: 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包含構成具雙折射的層的成分的塗液的步驟。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具有偏光解消層的本發明之積層體的方法, 在基材上設置偏光解消層後,在前述偏光解消層的不具有前述基材的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將前述基材剝離,之後,在前述偏光解消層的剝離了前述基材的側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具有偏光解消層的本發明之積層體的方法,其具有: 在偏光解消層的單側或者是兩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在至少一個方向上加以拉伸的步驟。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具有偏光解消層的本發明之積層體的方法,其包含: 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包含構成偏光解消層的成分的塗液的步驟。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導光板單元,其特徵為在導光板的出射面側配置本發明的積層體而成。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光源單元,其特徵為具有本發明的導光板單元和光源而成。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光源單元,其特徵為在設置有複數個光源的基板的出射面側配置本發明的積層體而成。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使用本發明的光源單元而成。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其特徵為使用本發明的積層體而成。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投影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本發明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和以相對於該投影影像顯示構件的顯示面的法線為20°以上的角度入射的光源。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顯示畫面用濾光片,其特徵為使用本發明的積層體而成。
此外,本發明係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將本發明的積層體用於影像顯示部而成。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使從正面方向入射的光實質上不展現出干涉反射而透射率高,使在斜方向上入射而來的P波、S波兩者都展現出干涉反射,從而得到使對斜方向的光的反射性能較以前高出很多的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本發明人等發現能藉由如下的積層體而表現:正面方向係實質上不展現出干涉反射而透射率高,使在斜方向上入射而來的P波、S波兩者都展現出干涉反射,該積層體係具有不同的複數個熱塑性樹脂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的多層積層薄膜的積層體,垂直入射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波長400~700nm的光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50%以上,在方位角ϕn (n:1~5)中,在將以相對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20°、70°的角度,入射波長400~700nm的S波的光時各自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反射率設為Rs20(ϕn )、Rs70(ϕn )時,在至少一個方位角ϕn 中,滿足 Rs70(ϕn )-Rs20(ϕn )≧50(%)。 以下,就此進行詳細說明。
在電磁波(光)從斜方向對物體的表面側的面入射之際,所謂的P波表示電場成分與入射面平行的電磁波(與入射面平行地振動的直線偏光),所謂的S波表示電場成分與入射面垂直的電磁波(與入射面垂直地振動的直線偏光)。針對此P波和S波的反射特性進行說明。圖1係針對歷來的透明薄膜,圖2係針對歷來的反射薄膜,圖3係針對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顯示波長550nm的P波和S波的光從空氣中入射至各薄膜之際的反射率的角度依存性。此處係以波長550nm作為一例來表示,但在其它的可見光波長中,各薄膜也具有分別與圖1~5所示者大致相同的關係性。
如圖1所示,歷來的透明薄膜顯示如下的傾向:按照菲涅爾公式,對P波的反射率隨著入射角度增大而降低,之後,反射率成為0%後,反射率增大。S波則隨著入射角度增大而反射率逐漸增大。
此外,如圖2、圖3所示,在歷來的反射薄膜與本發明的積層體中所含的多層積層薄膜之間所看到的因入射角度所造成的反射率的差,係將不同的複數個熱塑性樹脂交替地積層的各層的面內方向的折射率的層間差(以下,也稱為「面內折射率差」)、及各層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層間差(以下,也稱為「面垂直折射率差」)的設計不同所造成的。
即,歷來的反射薄膜係如下的設計:使鄰接的層間的面內折射率差變大,此外其導致面垂直折射率差也變大,從而不論是正面方向還是斜方向都展現出干涉反射而將光反射。該特性係如圖2所示,即使是入射角度0度也具有一定高度的反射率,隨著入射角度增大,P波、S波兩者的反射率也進一步增大起來。
另一方面,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係如下的設計:使多層積層薄膜內部的鄰接的層間的面內折射率差變小,從而實質上不會展現出正面方向的干涉反射,使面垂直折射率差變大,從而對於在斜方向上入射而來的光的P波,展現出干涉反射。即,具有如下的特徵:在入射角度0度,由於多層積層薄膜內部的鄰接的層間的面內折射率差小,因此反射率低(即透射率高),隨著入射角度增大,S波係按照基於空氣的折射率與多層積層薄膜表面的面內折射率的差的菲涅爾公式而反射率增大,P波則由於多層積層薄膜內部的鄰接的層間的面垂直折射率差變大,因此展現出干涉反射而反射率增大。此處,有助於S波的反射率的是多層積層薄膜表面的反射。關於圖3所示的反射率的角度依存性,在欲進一步使斜方向的反射率變高的情況下,對於P波係藉由使多層積層薄膜內部的鄰接的層間的面垂直折射率差進一步變大、增加多層積層薄膜的層數來達成,但對於S波則並不容易。其原因是S波的反射係依多層積層薄膜表面的反射而定者,因此為了使S波的反射率變高,便需要使空氣的折射率與多層積層薄膜表面的面內折射率的差進一步變大。然而,若使空氣與多層積層薄膜表面的折射率差進一步變大,則正面方向的反射率也會變高,正面方向的透射率便會降低。
此外,在為了使正面方向的透射率變高而對多層積層薄膜表面賦予抗反射(AR)、防眩(AG)這樣的抗反射功能的情況、藉由加工來朝多層積層薄膜的兩側積層透明構件的情況下,幾乎失去了由多層積層薄膜表面所產生的反射。將在對圖3所示的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賦予AR塗層的情況下的反射特性的一例顯示於圖4。關於正面方向的反射率,反射率因AR塗層而降低(即透射率提升),關於斜方向的反射率,由於P波的干涉反射不受AR塗層的影響,因此P波的反射率,與圖3相比幾乎沒有改變。另一方面,由於S波係表面反射受到AR塗層的影響,因此S波的反射率,與圖3相比明顯降低。
圖5係針對本發明的積層體,顯示波長550nm的P波和S波的光從空氣中入射之際的反射率的角度依存性。本發明的積層體,其特徵為不僅是P波,就連S波也在斜方向上展現出干涉反射,S波的斜方向的反射率比如圖1、圖3所示的薄膜高。
本發明的積層體必須是垂直入射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波長400~700nm的光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50%以上。作為該平均透射率,從提升正面方向的透射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再更佳為85%以上,再更佳為88%以上。該平均透射率越高,便越能使正面方向的視覺識別性提升而較佳,因此最佳為100%。
此外,從使正面方向的透明性提升,抑制因外光的映入所造成的視覺識別性降低的觀點來看,垂直入射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波長400nm~700nm的光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反射率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再更佳為15%以下。該平均反射率越低,便越能使正面方向的透明性提升,抑制因外光的映入所造成的視覺識別性降低,因此最佳為0%。
關於方位角ϕ,使用圖進行說明。圖6係本發明的積層體、薄膜的上視圖。此處,圖中的4係在薄膜面內任意選擇的方位角0°的方向,圖中的5係以方位角0°為基準向右旋轉(順時鐘旋轉)的方位角ϕ方向,圖中的6係方位角ϕ。
然後,本發明中的方位角ϕn (n:1~5)係指由方位角ϕ所設定的測定點,以薄膜或者是積層體的面內的任意的方位角0°為基準,向右(順時鐘)每隔22.5°設定的0°、22.5°、45°、67.5°、90°的5點。
本發明的積層體必須是在方位角ϕn (n:1~5)中,在將以相對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20°、70°的角度入射波長400~700nm的S波的光時各自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反射率設為Rs20(ϕn )、Rs70(ϕn )時,在至少一個方位角ϕn 中,滿足 Rs70(ϕn )-Rs20(ϕn )≧50(%)…(A)。 Rs70(ϕn )-Rs20(ϕn )的值,基於在顯示器用途上的集光性提升、在抬頭式顯示器、頭戴式顯示器用途上的影像顯示性提升、在防止偷窺用途上的視角控制性提升、在裝飾薄膜用途上的在斜方向上的色調、光澤感的變化大小提升這樣的目的,如60%以上、70%以上、80%以上、90%以上越高越好。滿足上述關係式(A)意指對於入射的S波展現出干涉反射,意指對於斜方向的光的反射性能比僅有P波展現出干涉反射的現有產品高。此外,較佳為5點的方位角ϕn 當中有2個以上的方位角ϕn 滿足上述關係式(A),就上述的目的而言,較佳為有3個以上、4個以上、甚至5個點滿足上述關係式(A)。滿足上述關係式(A)的方位角ϕn 的點數越多,意指展現出S波的干涉反射的方位角範圍越廣,意指具有方位角依存性小的多角度性。
接著,將以相對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20°、40°、70°的角度,入射波長400~700nm的P波的光時的各自的涵蓋該波長區域及方位角ϕn 的n:1~5的平均反射率(%)定義為Rp20、Rp40、Rp70。即,Rp20、Rp40、Rp70,係將某個方位角ϕn 下的涵蓋波長400nm~700nm的平均的反射率進一步以5點的方位角ϕn (n:1~5)加以平均者。從使正面透射性提高且使斜向反射性提升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積層體較佳為滿足 Rp20≦Rp40<Rp70…(B)。 從提升斜向反射性的觀點來看,Rp70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再更佳為50%以上,基於在顯示器用途上的集光性提升、在抬頭式顯示器、頭戴式顯示器用途上的影像顯示性提升、在防止偷窺用途上的視角控制性提升、在裝飾薄膜用途上的在斜方向上的色調、光澤感的變化大小提升這樣的目的,如60%以上、70%以上、80%以上越高越好。
此外,在在從斜方向進行目視辨認之際,不具有如鏡子般無色且有光澤感的外觀的情況下,從以相對於薄膜面的法線為70°的角度入射時的波長400nm~700nm的P波的反射率所算出的色調C值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5以下,再更佳為10以下,再更佳為5以下。
本發明的積層體,較佳為在方位角ϕn 中,在將以相對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70°的角度,入射波長240~2600nm的S波的光時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反射率當中的最大值設為Rs70(ϕn )MAX,將最小值設為Rs70(ϕn )MIN時,在至少一個方位角ϕn 中,滿足 Rs70(ϕn )MAX-Rs70(ϕn )MIN≧20(%)…(C)。 作為Rs70(ϕn )MAX-Rs70(ϕn )MIN的值,更佳為30%以上,再更佳為40%以上,特佳為50%以上,基於在顯示器用途上的集光性提升、在抬頭式顯示器、頭戴式顯示器用途上的影像顯示性提升、在防止偷窺用途上的視角控制性提升、在裝飾薄膜用途上的在斜方向上的色調、光澤感的變化大小提升這樣的目的,如60%以上、70%以上、80%以上、90%以上越高越好。滿足上述關係式(C)意指展現出對於入射的S波的干涉反射,意指對於斜方向的光的反射性能比僅有P波展現出干涉反射的現有產品高。此外,較佳為5點的方位角ϕn 當中有2個以上的方位角ϕn 滿足上述關係式(C),就上述的目的而言,較佳為有3個以上、4個以上、甚至5個點滿足上述關係式(C)。滿足上述關係式(C)的方位角ϕn 的點數越多,意指展現出S波的干涉反射的方位角範圍越廣,意指具有方位角依存性小的多角度性。
以下,顯示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的一例,但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不應被解釋為限於這樣的例子。
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係不同的複數個熱塑性樹脂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的多層積層薄膜。其積層構成較佳為如下的多層積層薄膜:將使用熱塑性樹脂A而成的層(A層)和使用與熱塑性樹脂A不同的熱塑性樹脂B而成的層(B層)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A/B/A/B・・)而成的多層積層薄膜;將A層、B層和使用與熱塑性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不同的熱塑性樹脂C而成的層(C層)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而成的多層積層薄膜,例如,如A/B/C/A/B/C・・・般交替地積層A/B/C單元,或者如A/C/B/C/A/C/B/C・・・般交替地積層A/C單元和B/C單元而成的多層積層薄膜。
此處所謂的熱塑性樹脂A、B、C彼此「不同」係指結晶性、非晶性、光學性質、熱性質中的任一者不同。光學性質不同係指折射率相差0.01以上,熱性質不同係指熔點或者是玻璃轉移溫度相差1℃以上。又,在其中之一的樹脂有熔點,而另一樹脂沒有熔點的情況下,在其中之一的樹脂有結晶化溫度,而另一樹脂沒有結晶化溫度的情況下,也意指具有不同的熱性質。藉由將具有不同的性質的熱塑性樹脂積層,能夠對薄膜賦予各個熱塑性樹脂的單一層的薄膜無法形成的功能。
作為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所使用的熱塑性樹脂,例如,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等的聚烯烴,作為環烯烴,可舉出降冰片烯類的開環易位聚合、加成聚合、與其它烯烴類的加成共聚物的脂環族聚烯烴、聚乳酸、聚琥珀酸丁二酯(polybutyl succinate)等的生物分解性聚合物、尼龍6、尼龍11、尼龍12、尼龍66等的聚醯胺、芳香族聚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丁醛、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縮醛、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聚苯乙烯、苯乙烯共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等的聚酯、聚醚碸、聚醚醚酮、改性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醯亞胺、聚醯亞胺、聚芳香酯、四氟乙烯樹脂、三氟乙烯樹脂、三氟氯乙烯樹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偏二氟乙烯等。它們當中,從強度.耐熱性.透明性的觀點來看,特別是較佳為使用聚酯,作為聚酯,較佳為藉由由以芳香族二羧酸或脂肪族二羧酸和二醇為主要構成成分的單體的聚合所得到的聚酯。
此處,作為芳香族二羧酸,例如,能舉出: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4,4’-二苯基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4,4’-二苯基碸二甲酸等。作為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可舉出: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二聚物酸、十二烷二酸、環己烷二甲酸和它們的酯衍生物等。其中,較佳為能舉出:對苯二甲酸和2,6-萘二甲酸。這些酸成分可以只使用1種,也可以併用2種以上,另外,也可以將羥基苯甲酸等的羥基酸等進行部分共聚合。
此外,作為二醇成分,例如,能舉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伸烷基二醇、2,2-雙(4-羥基乙氧基苯基)丙烷、異山梨醇、螺甘油等。其中,可較佳地使用乙二醇。這些二醇成分可以只使用1種,也可以併用2種以上。
上述聚酯當中,較佳為使用從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其共聚物、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酯及其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其共聚物、聚對萘二甲酸丁二酯及其共聚物,還有,聚對苯二甲酸六亞甲酯及其共聚物、以及聚對萘二甲酸六亞甲酯及其共聚物當中所選出的聚酯。
此外,作為在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為前述的多層積層薄膜構成時,所使用的具有不同的性質的熱塑性樹脂的較佳組合,較佳為各熱塑性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的差的絕對值為20℃以下。藉由將玻璃轉移溫度的差的絕對值設為20℃以下,能夠抑制製造多層積層薄膜之際的拉伸不良。
作為在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為前述的多層積層薄膜構成時,所使用的具有不同的性質的熱塑性樹脂的較佳組合,較佳為各熱塑性樹脂的SP值(也稱為溶解性參數)的差的絕對值為1.0以下。若SP值的差的絕對值為1.0以下,則變得很難發生層間剝離。
此外,具有不同的性質的聚合物較佳為包含具備相同的基本骨架的組合。此處所謂的基本骨架係指構成樹脂的重複單元,例如,在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其中之一的熱塑性樹脂的情況下,從容易實現高精度的積層構造的觀點來看,作為其它的熱塑性樹脂,較佳為包含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相同的基本骨架的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藉由將具有不同的光學性質的聚酯樹脂彼此設為包含相同的基本骨架的樹脂彼此,能夠使積層精度變高,進一步抑制積層界面處的層間剝離。
就具有相同的基本骨架且具備不同的性質而言,理想的是製成共聚物。即,例如為如下的態樣:在其中之一的樹脂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情況下,其它樹脂使用以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元和具有其它酯鍵的重複單元所構成的樹脂。作為加入其它重複單元的比例(有稱為共聚合量的情形),從獲得不同的性質的必要性來看,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另一方面,在層間的緊貼性、熱流動特性的差小,因而維持各層的厚度精度、厚度的均勻性的方面上,較佳為90%以下,更佳為80%以下。
此外,亦理想的是,A層和B層係分別將複數種熱塑性樹脂摻混(blend)或合金化來使用。藉由將複數種熱塑性樹脂摻混或合金化,能夠得到無法以1種熱塑性樹脂得到的性能。
在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為前述的多層積層薄膜構成時,較佳為熱塑性樹脂A及/或熱塑性樹脂B為聚酯,亦較佳為熱塑性樹脂A係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主要成分,熱塑性系樹脂B係包含作為二羧酸成分的對苯二甲酸,作為二醇成分的乙二醇而成,進一步地,以包含作為二羧酸成分的萘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酸,作為二醇成分的環己烷二甲醇、螺甘油、異山梨醇當中至少任一個的共聚合成分而成的聚酯作為主要成分。又,在本發明中,所謂的「主要成分」表示超過構成的樹脂整體的50質量%。
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較佳為鄰接的層的面內折射率差小,面垂直折射率的差大。此處,作為面內折射率的差,較佳為0.03以下,更佳為0.02以下,再更佳為0.01以下。作為面垂直折射率的差,較佳為大於0.03,更佳為0.06以上,再更佳為0.09以上,特佳為0.12以上。藉由鄰接的層具有這樣的面內折射率差和面垂直折射率差,正面方向的光係不反射地透射,能夠提高將斜方向的P波的光反射的特性。多層積層薄膜的各層的面內折射率可取得依薄膜面內的方位而不同的折射率。在構成層的熱塑性樹脂為非晶性樹脂,或者雖為結晶性樹脂但是在比熔點高10℃以上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的情況下,能夠視為該層的折射率係與面內的測定方位、面內.面垂直無關地為一定的折射率的各向同性,在為結晶性樹脂並在熔點以下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的情況下,可取得依測定方位而不同的面內折射率。此面內折射率的依測定方位的不均較佳為0.03以下,更佳為0.02以下,再更佳為0.01以下。就使面內折射率的依測定方位的不均變小而言,能夠採用如下的方式:多層積層薄膜的拉伸係在長邊方向和寬度方向上拉伸的雙軸拉伸,使熱塑性樹脂的由拉伸所產生的朝長邊方向和寬度方向的配向均衡化。若面內折射率的依測定方位的不均變小,則本發明的積層體的各方位角上的反射率的不均變小。
調整所要的波長範圍內的反射率的方法可舉出:鄰接的層的面垂直折射率差、多層積層薄膜的積層數、各層的層厚度分布、製膜條件(例如拉伸倍率、拉伸速度、拉伸溫度、熱處理溫度、熱處理時間)的調整等。
作為A層和B層的2種交替積層的較佳構成,能舉出如下的組合:A層係使用結晶性的熱塑性樹脂而成,B層係使用以非晶性的熱塑性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樹脂、或以具有比A層的熱塑性樹脂的熔點低15℃以上的熔點的結晶性的熱塑性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樹脂而成。從反射率變高,積層數便可以較少來看,A層和B層的面垂直折射率差越高越好,積層數較佳為101層以上,更佳為401層以上,再更佳為601層以上,從積層裝置大型化的觀點來看,作為上限,為5000層左右。層厚度分布較佳為鄰接的A層和B層的光學厚度滿足下述(1)式。
Figure 02_image001
此處,λ為反射波長,nA 為A層的面垂直折射率,dA 為A層的厚度,nB 為B層的面垂直折射率,dB 為B層的厚度。
層厚度的分布,較佳為從薄膜面的一面朝相反側的面地維持一定的層厚度分布、從薄膜面的一面朝相反側的面地增加或減少的層厚度分布、層厚度從薄膜面的一面朝薄膜中心地增加後再減少的層厚度分布、層厚度從薄膜面的一面朝薄膜中心地減少後再增加的層厚度分布。作為層厚度分布的設計,較佳為線性、等比、階差數列這樣的連續變化的設計;10層到50層左右的層具有幾乎相同的層厚度,其層厚度係階梯狀地變化的設計。
在多層積層薄膜中的兩表層部,較佳為設置層厚度3μm以上的層作為保護層。保護層的厚度較佳為5μm以上,更佳為10μm以上。依此方式採用較厚的保護層厚度,從而能夠得到如下的效果:抑制製膜時的成形不良,即所謂的流痕(flow mark);抑制與其它薄膜、成形體的層疊步驟中及層疊步驟後的多層積層薄膜中的薄膜層的變形;提升耐按壓性等。
本發明所使用的多層積層薄膜的厚度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較佳為20μm~300μm。藉由設為20μm以上,能夠對薄膜賦予硬挺度而使處理性提升。此外,藉由設為300μm以下,能夠抑制薄膜的硬挺度過強而成形性變差。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積層體對於S波也展現出干涉反射的原理,舉出圖7、圖9的態樣作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一態樣進行說明。圖7、圖9係說明由本發明的積層體所產生的S波的干涉反射的圖,積層體7的剖面圖。10a表示入射於本發明的積層體的P波,11a表示入射於本發明的積層體的S波。又,關於並非由本發明的積層體予以干涉反射的成分、予以表面反射的成分,沒有記載於圖7、圖9。入射於本發明的積層體的P波10a係由多層積層薄膜8a予以干涉反射。又,雖然圖中沒有記載,但在P波的反射率並非100%的情況下,入射的P波的一部分透射。此外,雖然圖中沒有記載,但也發生了P波在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反射(表面反射)。另一方面,S波11a未被干涉反射而是透射多層積層薄膜8a。又,雖然圖中沒有記載,但入射的S波的一部分係在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反射(表面反射)。
此透射多層積層薄膜8a的S波11b,在圖7中,通過具雙折射的層(以下,有稱為「雙折射層」的情況),從而被轉換成P波12a。利用從入射方向觀看為雙折射層9的裡面側的多層積層薄膜8b來使此由轉換所產生的P波12a進行干涉反射,從而不僅是入射於本發明的積層體的P波,對於S波也展現出干涉反射。即,在圖7的態樣中,多層積層薄膜實際上是對於P波進行干涉反射,但實質上入射於積層體的P波和S波兩者都有助於干涉反射。
此外,在圖9中,S波11b通過偏光解消層14,從而被轉換成P波15a和S波15b。利用從入射方向觀看為偏光解消層14的裡面側的多層積層薄膜8b來使此由轉換所產生的P波15b進行干涉反射,從而不僅是入射於本發明的積層體的P波,對於S波也展現出干涉反射。即,在圖9的態樣中,多層積層薄膜實際上是對於P波進行干涉反射,但實質上入射於積層體的P波和S波的一部分兩者都有助於干涉反射。
另一方面,圖8係作為使用先前技術的情況的一例,以透明接著劑13來將多層積層薄膜8a、8b積層的積層體的剖面圖。在使用不具有任何控制偏光的功能的透明接著劑13的情況下,不論積層幾片多層積層薄膜,都沒有展現出源自入射於積層體的S波的干涉反射。
本發明的積層體較佳為具有前述的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的積層體,較佳為在具雙折射的層的兩側具有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或者在具雙折射的層的兩側透過接著層地具有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作為具有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的積層體的較佳態樣的一例,可舉出圖7的積層體。
雙折射層具有使通過的光的偏光狀態改變的特徵。將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上的主配向軸方位設為0°時,若在相對於該主配向軸方位0°,偏光的振動方向的方位ϕ為0°<ϕ<90°的範圍內偏光通過雙折射層,則該偏光的偏光特性改變。即,若S波係將其振動的方位角ϕs 設為0°<ϕs <90°地通過雙折射層,則其一部分或全部成分被轉換成P波。
因通過雙折射層所產生的從S波到P波的轉換,係由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e)、和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上的主配向軸方位與入射的S波的振動的方位所構成的方位角(ϕs )決定。
雙折射層的相位差較佳為波長590nm處的相位差(Re(590))係在100nm~500nm的範圍內。作為具有將相位差為1/4波長的S波轉換為P波和S波的效果的λ/4板,Re(590)更佳為在100nm~200nm的範圍內,再更佳為在100nm~180nm(140±40nm)的範圍內。作為具有將相位差為1/2波長的S波轉換為P波的效果的λ/2板,Re(590)更佳為在200nm~400nm的範圍內,再更佳為在200nm~360nm,再更佳為在240nm~320nm (280±40nm)的範圍內。
相位差係以雙折射×厚度來算出。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的雙折射較佳為0.5×10-3 以上,更佳為1.0×10-3 以上,再更佳為3.0×10-3 以上。
接著,說明相位差和S波的偏光轉換的一例。對於Re(590)為280nm的雙折射層,若S波的振動的方位係相對於雙折射層的主配向軸方位以方位角ϕs =45°通過,則S波的振動的方位被轉換90°而成為P波。此外,對於Re(590)為140nm的雙折射層,若S波的振動的方位係相對於雙折射層的主配向軸方位以方位角ϕs =45°通過,則S波係1/2被轉換成P波。此轉換效率係方位角ϕs =45°為最大,隨著遠離45°而效果變低,因此S波的振動方向的方位與雙折射層的配向軸的方位的夾角ϕs 較佳為在0°<ϕs <90°、90°<ϕs <180°的範圍內,更佳為在15°<ϕs <75°、105°<ϕs <165°的範圍內,再更佳為在30°<ϕs <60°、120°<ϕs <150°的範圍內。
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雙折射層較佳為以熱塑性樹脂或液晶作為主要成分,作為熱塑性樹脂,較佳為以聚乙烯醇、聚碳酸酯、環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任一者作為主要成分。藉由這些成分,能夠比較容易地得到相位差100nm~500nm。聚乙烯醇、聚碳酸酯、環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較佳為藉由以薄膜或薄片狀在至少其中一個方向上拉伸,來使其具有雙折射,作為液晶,較佳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及苯乙烯基等的乙烯性不飽和基、環氧基、及氧呾基等的陽離子性聚合性基等。作為液晶的形狀,可舉出:棒狀、圓盤狀等。較佳為使液晶分散於基質中後,塗布於基材、多層積層薄膜並使其在其中一個方向上配向。作為配向方法,可舉出:將輥按壓後使輥旋轉的磨刷(rubbing)法;以直線偏光照射紫外線、可見光線等的光的光配向法等。
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雙折射層較佳為予以單軸配向。若予以單軸配向,則相位差相對於入射角度、方位角的變化量變小,因此S波的偏光轉換相對於入射角度、方位角的依存性變小而較佳。
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雙折射層的厚度沒有特別的限制,較佳為例如1μm~200μm。在雙折射層係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更佳為5μm~100μm,在以液晶作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更佳為1μm~20μm。
本發明的積層體,亦較佳為具有多層積層薄膜、和包含液晶及/或高寬比為1.5以上的粒子的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以下,有稱為「偏光解消層」的情況)的積層體,為在偏光解消層的兩側具有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或者在偏光解消層的兩側透過接著層地具有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偏光解消層有將通過的直線偏光轉換成橢圓或圓偏光的效果,因此若S波通過偏光解消層,便被轉換成包含S波和P波的橢圓或圓偏光。作為具有多層積層薄膜和偏光解消層的積層體的較佳樣態的一例,可舉出圖9。
此外,作為偏光解消層的例子,可舉出:液晶、高寬比為1.5以上的粒子(以下,有稱為「偏光解消材料」的情況)分散於基質中的構成。偏光解消材料較佳為雙折射Δn為0.001以上。此外,偏光解消材料在基質中的分散狀態,較佳為偏光解消材料的折射率高的方向和折射率低的方向在基質中是不規則的(並非整齊排列)。分散狀態不規則的結果,對通過偏光解消層的偏光產生各式各樣的相位差,從而解消了偏光。
從降低霧度的觀點來看,基質的折射率較佳為相對於偏光解消材料的平均折射率,其差成為0.1以下。基質中的偏光解消材料的含量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相對於基質總質量,較佳為10~90質量%,更佳為10~60質量%,再更佳為10~40質量%。偏光解消材料可以使用1種,也可以使用2種以上。
偏光解消層中所使用的液晶較佳為其配向不規則的無規液晶,高寬比1.5以上的粒子較佳為無機粒子。
作為偏光解消層中所使用的液晶,較佳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及苯乙烯基等的乙烯性不飽和基、環氧基、及氧呾基等的陽離子性聚合性基等。作為液晶的形狀,可舉出:棒狀、圓盤狀等。此外,亦較佳為添加對掌性劑(chiral reagent)。對掌性劑的含量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相對於基質總質量,可舉出0.1~10質量%。
作為高寬比1.5以上的粒子,可舉出:纖維素、聚苯乙烯、丙烯酸、氧化矽、鍶、鎂、鈣及其碳酸鹽、氧化物、鈦、鋯、鍺、錫及其氧化物。作為其形狀,可舉出:針狀、棒狀、多角柱狀、紡錘狀等。粒子的大小係短軸方向的長度為1nm以上,通常為100μm以下,較佳為1000μm以下,高寬比為2.0以上,更佳為5.0以上,再更佳為10以上,雖然沒有特別設定,但從製造極限來看,上限為1000左右。
作為基質,樹脂可舉出:熱硬化性樹脂、熱塑性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可舉出:環氧物、熱硬化性聚醯亞胺、酚、三聚氰胺、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矽酮、胺基甲酸酯等,熱塑性樹脂可舉出:烯烴、丙烯酸、苯乙烯、聚酯、聚丙烯腈、馬來醯亞胺、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醯胺、聚氯乙烯、聚縮醛、聚苯醚、聚苯硫醚、聚碸、聚醚碸、聚醚醚酮、聚烯丙基碸、聚醚醯亞胺、聚甲基戊烯、氟、纖維素等。作為樹脂以外的物質,可舉出玻璃等。
作為偏光解消層的製造方法,較佳為在基質中添加偏光解消材料並製造成薄膜或薄片形狀;分散於基質中後,塗布於基材、多層積層薄膜。
本發明的積層體較佳為在至少其中一個表層具有前述的多層積層薄膜。
本發明的積層體及/或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為了使正面方向的透射率變高,可以進一步在其表面具有底漆層、硬塗層、抗反射層(AR、AG)。藉由設置折射率比表面低的層,能夠使垂直入射於薄膜面的光的透射率變高。
本發明的積層體及/或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除了上述的層外,可以進一步在其表面具有耐磨耗性層、防損傷層、色補正層、紫外線吸收層、光穩定化層(HALS)、熱線吸收層、印刷層、阻氣層、黏著層等的功能性層。這些層可以是1層也可以是多層,此外,也可以使1個層具有複數個功能。此外,也可以在多層積層薄膜中,具有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化劑(HALS)、熱線吸收劑、結晶成核劑、塑化劑等的添加劑。
以下,記載製造本發明所含的多層積層薄膜的具體的態樣的例子,但本發明所含的多層積層薄膜不應被解釋為限於這樣的例子。
在本發明所含的多層積層薄膜的積層構成,係將使用熱塑性樹脂A而成的層(A層)和使用與熱塑性樹脂A不同的熱塑性樹脂B而成的層(B層)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A/B/A/B・・)而成的多層積層薄膜的情況下,由與A層對應的擠出機A和與B層對應的擠出機B的兩台擠出機供給熱塑性樹脂,將來自各自的流路的聚合物積層。
此外,在本發明所含的多層積層薄膜的積層構成,係將A層、B層和使用與熱塑性樹脂A、熱塑性樹脂B不同的熱塑性樹脂C而成的層(C層)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而成的多層積層薄膜(例如,如A/B/C/A/B/C・・・般交替地積層A/B/C單元,或者如A/C/B/C/A/C/B/C・・・般交替地積層A/C單元和B/C單元而成的多層積層薄膜)的情況下,由與A層對應的擠出機A、與B層對應的擠出機B和與C層對應的擠出機C的三台擠出機供給熱塑性樹脂,將來自各自的流路的聚合物積層。
此外,若需要的話,則亦較佳為在投入擠出機前,將各熱塑性樹脂乾燥。
積層,能夠藉由使用公知的積層裝置的多重歧管型的供料塊和方形混合器(square mixer)的方法、或者只使用梳型(comb type)的供料塊來進行。接著,能夠使用T型接口管等將其熔融體熔融擠出成薄片狀,之後,在澆鑄鼓輪上進行冷卻固化而得到未拉伸多層積層薄膜。作為提高積層精度的方法,較佳為日本特開2007-307893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691910號公報、日本專利第4816419號公報中所記載的方法。
然後,實施此未拉伸多層積層薄膜的拉伸及熱處理。作為拉伸方法,較佳為採用基於公知的逐次雙軸拉伸法、或者是同時雙軸拉伸法的雙軸拉伸。拉伸溫度較佳為在未拉伸積層薄膜的玻璃轉移點溫度以上、玻璃轉移點溫度+80℃以下的範圍內進行。拉伸倍率較佳為長邊方向、寬度方向分別在2倍~8倍的範圍內,更佳為在3~6倍的範圍內,較佳為使長邊方向和寬度方向的拉伸倍率差變小。長邊方向的拉伸較佳為利用縱向拉伸機輥間的速度變化來進行拉伸。此外,寬度方向的拉伸係利用公知的拉幅機法。即,一邊以夾子夾住薄膜的兩端一邊搬送,藉由加大薄膜兩端的夾子間隔來在寬度方向上進行拉伸。
此外,使用拉幅機的拉伸,亦較佳為進行同時雙軸拉伸。針對進行同時雙軸拉伸的情況進行說明。將澆鑄於冷卻輥上的未拉伸薄膜導向同時雙軸拉幅機,一邊以夾子夾住薄膜的兩端一邊搬送,在長邊方向和寬度方向上同時及/或階段性地進行拉伸。長邊方向的拉伸係藉由加大拉幅機的夾子間的距離來達成,此外,寬度方向係藉由加大夾子行進的軌道的間隔來達成。本發明中的實施拉伸.熱處理的拉幅機夾子較佳為以線性馬達方式驅動。除此之外,有縮放儀(pantograph)方式、螺桿方式等,其中線性馬達方式,在由於各個夾子的自由度高,因此能夠自由地變更拉伸倍率的方面上是優異的。
亦較佳為在拉伸後進行熱處理。熱處理溫度較佳為在拉伸溫度以上、A層的熱塑性樹脂的熔點-10℃以下的範圍內進行,亦較佳為在熱處理後,在熱處理溫度-30℃以下的範圍內經過冷卻步驟。此外,為了使薄膜的熱收縮率變小,亦較佳為在熱處理步驟中或冷卻步驟中使薄膜在寬度方向及/或長邊方向上縮小(鬆弛(relax))。作為鬆弛的比例,較佳為在1%~10%的範圍內,更佳為在1~5%的範圍內。
最後,以捲取機來捲取薄膜,從而製造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
作為作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在具雙折射的層的兩側具有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或者在具雙折射的層的兩側透過接著層而具有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的製造方法,以下記載具體的態樣的例子,但本發明所含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不應被解釋為限於這樣的例子。
(1-1)能夠較佳地採用如下的製造方法:直接或者透過接著層而將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積層。 在此情況下,雙折射層較佳為薄膜或薄片狀。為了使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的緊貼力提升,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各自或兩者的緊貼面側設置底漆層。作為積層方法,較佳為輥層疊,亦較佳為在層疊時及/或層疊後施加熱及/或紫外線。
(1-2)也能夠較佳地採用如下的製造方法:在基材上設置雙折射層後,在雙折射層的不具有基材的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將基材剝離,之後,在雙折射層的剝離了基材的側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 作為基材,可舉出:聚合物薄膜、玻璃等,較佳為聚烯烴薄膜、聚酯薄膜。為了使基材與雙折射層容易剝離,亦較佳為在基材與雙折射層之間設置脫模層。此外,為了使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的緊貼力提升,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的與雙折射層的緊貼面側設置底漆層。特別是,為了使基材與雙折射層的緊貼力變得比多層積層薄膜與雙折射層的緊貼力小,較佳為設計脫模層、底漆層。此外,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與雙折射層之間使用接著層來進行積層。作為積層方法,較佳為輥層疊,亦較佳為在層疊時及/或層疊後施加熱及/或紫外線。
(1-3)亦能夠較佳地採用如下的製造方法:具有在雙折射層的單側或者是兩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在至少一個方向上加以拉伸的步驟。 為了使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的緊貼力提升,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中的任一者、或兩者的緊貼面側設置底漆層。此外,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與雙折射層之間使用接著層來進行積層。作為積層方法,較佳為輥層疊,亦較佳為在層疊時及/或層疊後施加熱及/或紫外線。拉伸方法較佳為利用輥間的速度變化來進行拉伸、或使用拉幅機,拉伸方向較佳為朝長邊方向、寬度方向的拉伸,或者朝斜方向的拉伸等,拉伸溫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及/或具雙折射的層的玻璃轉移點溫度以上、玻璃轉移點溫度+80℃以下的範圍內,拉伸倍率較佳為大於1倍且8倍以下。
(1-4)亦能夠較佳地採用如下的製造方法:包含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包含構成雙折射層的成分的塗液的步驟。 為了使多層積層薄膜和雙折射層的緊貼力提升,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的與雙折射層的緊貼面側設置底漆層。作為塗布方法,可舉出:棒塗布、凹版塗布、模塗布等。亦較佳為在剛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包含構成雙折射層的成分的塗液後,或者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該塗液之後,在雙折射層的未與多層積層薄膜積層的側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後,施加熱及/或紫外線。
接著,作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在偏光解消層的兩側具有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或者在偏光解消層的兩側透過接著層而具有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的製造方法,以下記載具體的態樣的例子,但本發明所含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不應被解釋為限於這樣的例子。
(2-1)能夠較佳地採用如下的製造方法:直接或者透過接著層而將多層積層薄膜和偏光解消層積層。 在此情況下,偏光解消層較佳為薄膜或薄片狀。為了使多層積層薄膜和偏光解消層的緊貼力提升,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和偏光解消層各自或兩者的緊貼面側設置底漆層。作為積層方法,較佳為輥層疊,亦較佳為在層疊時及/或層疊後施加熱及/或紫外線。
(2-2)也能夠較佳地採用如下的製造方法:在基材上設置偏光解消層後,在偏光解消層的不具有基材的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將基材剝離,之後,在偏光解消層的剝離了基材的側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 作為基材,可舉出:聚合物薄膜、玻璃等,較佳為聚烯烴薄膜、聚酯薄膜。為了使基材與偏光解消層容易剝離,亦較佳為在基材與具雙折射的層之間設置脫模層。此外,為了使多層積層薄膜和偏光解消層的緊貼力提升,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的與偏光解消層的緊貼面側設置底漆層。特別是,為了使基材與偏光解消層的緊貼力變得比多層積層薄膜與偏光解消層的緊貼力小,較佳為設計脫模層、底漆層。此外,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與偏光解消層之間使用接著層來進行積層。作為積層方法,較佳為輥層疊,亦較佳為在層疊時及/或層疊後施加熱及/或紫外線。
(2-3)亦能夠較佳地採用如下的製造方法:具有在具雙折射的層的單側或者是兩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在至少一個方向上加以拉伸的步驟。 為了使多層積層薄膜和偏光解消層的緊貼力提升,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和偏光解消層中的任一者、或兩者的緊貼面側設置底漆層。此外,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與偏光解消層之間使用接著層來進行積層。作為積層方法,較佳為輥層疊,亦較佳為在層疊時及/或層疊後施加熱及/或紫外線。拉伸方法較佳為利用輥間的速度變化來進行拉伸或使用拉幅機,拉伸方向較佳為朝長邊方向、寬度方向的拉伸,或者朝斜方向的拉伸等,拉伸溫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及/或具雙折射的層的玻璃轉移點溫度以上、玻璃轉移點溫度+80℃以下的範圍內,拉伸倍率較佳為大於1倍且8倍以下。但是,從較佳為偏光解消材料的折射率高的方向和折射率低的方向在基質中是不規則的(並非整齊排列)的觀點來看,較佳為抑制偏光解消材料的配向的拉伸條件。
(2-4)亦能夠較佳地採用如下的製造方法:包含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包含構成偏光解消層的成分的塗液的步驟。 為了使多層積層薄膜和偏光解消層的緊貼力提升,亦較佳為在多層積層薄膜的與偏光解消層的緊貼面側設置底漆層。作為塗布方法,可舉出:棒塗布、凹版塗布、模塗布等。亦較佳為在剛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包含構成偏光解消層的成分的塗液後,或者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該塗液之後,在偏光解消層的未與多層積層薄膜積層的側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後,施加熱及/或紫外線。
本發明的積層體,由於具有透射正面方向的光,不透射斜方向的光的特性,因此特別適合用於顯示器相關的各種用途上。
本發明的導光板單元,係在導光板的出射面側配置本發明的積層體而成,從而能夠發揮優異的正面集光性。作為導光板單元中的本發明的積層體的位置關係,較佳為以反射薄膜/導光板/本發明的積層體/擴散片/稜鏡片、反射薄膜/導光板/擴散片/本發明的積層體/稜鏡片、反射薄膜/導光板/擴散片/稜鏡片/本發明的積層體這樣的方式,將本發明的積層體配置在比導光板還靠出射面側來使用,較佳為用於比稜鏡片還靠射出光的出側。
此外,本發明的光源單元亦係使用本發明的積層體或者是本發明的導光板單元而成,從而正面集光性優異。作為光源單元,較佳為具有本發明的導光板單元和光源的側邊型的光源單元(側邊型背光)、在配置有複數個光源的基板的出射面側配置本發明的積層體的正下方型的背光單元(正下方型背光)。作為正下方型中的本發明的積層體的位置關係,較佳為以反射薄膜/擴散板/本發明的積層體/稜鏡片、反射薄膜/擴散板/稜鏡片/本發明的積層體這樣的方式,將本發明的積層體配置在比擴散板還靠出射面側。此外,並非只有在有空氣間隔(air gap)的狀態下設置,亦較佳為以黏著劑、接著劑等來與其它構件貼合地配置。
本發明的導光板單元及本發明的正下方型的光源單元的共通點係能夠藉由本發明的積層體來使出射光集光,因此也能夠省略稜鏡片。反射薄膜可舉出擴散反射、鏡面反射的薄膜,特別是較佳為擴散反射性高者,較佳為白色反射薄膜。擴散薄膜、稜鏡片未必只有1片,也能採取使用2片以上的構成。
作為光源,可舉出:白色光源、紅色、藍色、綠色的單色光源、組合2種這些單色光源的光源,其發光波段較佳為具備450nm~650nm的範圍。此外,作為光源的發光方式,可舉出:LED(發光二極體)、CCFL(冷陰極螢光燈)、有機EL等。
此外,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係藉由本發明的光源單元的優異的正面集光性來達成高對比度、高亮度。作為該顯示裝置,能舉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
此外,使用本發明的積層體而成的本發明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發揮現實世界的影像資訊能夠從正面瞭望,而虛擬世界的影像資訊、文字資訊則藉由從斜向投影來表示這樣的基於光反射高的指向性的優異的視覺識別效果。例如,藉由將本發明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用於汽車的玻璃、提詞機,可以在維持正面方向的透明性的同時,鮮明且再現性高地顯示資訊。
作為本發明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的構成的例子,能舉出:將本發明的積層體積層於透明構件的至少一面的構成、將本發明的積層體積層於至少兩個透明構件間的構成。在後述的汽車的界面的情況下,可以將本發明的積層體或者是本發明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透過接著劑貼合於汽車的玻璃,也可以插入汽車所使用的夾層玻璃的內部。此外,也可以將本發明的積層體與透明基材貼合而製成本發明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用作提詞機。
此外,本發明的投影影像顯示裝置的特徵為具備:本發明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和以相對於該投影影像顯示構件的顯示面的法線為20°以上的角度入射的光源。作為更具體的用途,能舉出:包含汽車、飛機的駕駛座的前玻璃等的界面、電子招牌、遊戲機等所使用的抬頭顯示器(HUD)、頭戴式顯示器(HMD)。在用於汽車的界面的情況下,能夠從小型投影基材朝向汽車的玻璃(前玻璃、側玻璃、後玻璃等)、設置於前玻璃附近的包含透明基材的提詞機投影資訊來使用。
此外,本發明的顯示畫面用濾光片的特徵為使用本發明的積層體而成。本發明的顯示畫面用濾光片係正面方向的透射性高,斜方向的反射性高,因此在設置於顯示器的顯示畫面時,發揮在從正面觀看顯示畫面時能夠清楚地看見畫面的顯示,但在從橫向觀看時則無法看見畫面的顯示這樣的防止偷窺的效果。歷來的用作防止偷窺用途的百葉窗薄膜(louver film),有在從正面方向觀看的情況下畫面的明亮度會變暗這樣的問題,但本發明的顯示畫面用濾光片幾乎無損畫面的明亮度。
此外,本發明的積層體,以顯示裝置的完成品來說,可以貼附於顯示裝置的顯示畫面,也可以組裝於構成畫面的構件的內部。即,以將本發明的積層體用於影像顯示部而成作為特徵的顯示裝置也算是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作為此情況的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具體態樣,能舉出:將本發明的積層體配置在液晶胞的前面而成的液晶顯示裝置、將本發明的積層體配置在發光層的前面而成的有機EL顯示裝置等。
此外,本發明的積層體也能夠適合用於色調及/或光澤感會在正面方向和斜方向上變化的裝飾薄膜用途等。 [實施例]
以下,舉出具體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積層體。又,即使是在使用以下具體地例示的熱塑性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的情況下,若參酌包含下述實施例在內的本說明書的記載的話,便能夠同樣地操作而得到本發明的積層體。
[物性的測定方法以及效果的評價方法] 物性值的評價方法以及效果的評價方法係如下所述。
(1)主配向軸方向 將樣品尺寸設為10cm×10cm,在薄膜寬度方向的中央,切出樣品。使用KS Systems(股)製(現王子計測機器(股))的分子配向計MOA-2001,求出主配向軸方向。
(2)透射率 以日立製作所(股)製的分光光度計(U-4100 Spectrophotomater)的標準構成(固體測定系統),每隔1nm測定以入射角度θ=0°的角度入射波長400~700nm的光時的透射率,求出其平均透射率。作為測定條件,狹縫設為2nm(可見光)、自動控制(紅外光),增益設定為2,將掃描速度設為600nm/分鐘。
(3)多層積層薄膜的反射率 將附屬的角度可變反射單元和Glan Taylor偏光鏡安裝在日立製作所(股)製的分光光度計(U-4100 Spectrophotomater),以入射角度θ=20°、40°、70°的角度,在波長400~700nm的範圍內每隔1nm入射P波和S波的光,測定各自的反射率。由所得到的反射率,求出Rpf20、Rpf40、Rpf70作為入射角度20°、40°、70°下的波長400nm~700nm的範圍內的對於P波的平均反射率,求出Rsf20、Rsf40、Rsf70作為對於S波的平均反射率。此外,在任何入射角下的測定中,入射光的方位ϕ皆設為沿著薄膜的主配向軸的方向。
(4)積層體的反射率 將附屬的角度可變反射單元和Glan Taylor偏光鏡安裝在日立製作所(股)製的分光光度計(U-4100 Spectrophotomater),以入射角度θ=20°、70°的角度,在波長400~700nm的範圍內每隔1nm入射S波的光,測定其反射率。由所得到的反射率,求出Rs20(ϕ)、Rs70(ϕ)作為入射角度20°、70°各自的涵蓋波長400nm~700nm的平均反射率,算出 Rs70(ϕ)-Rs20(ϕ)。 此處,方位角ϕn 係以薄膜面的任意的方位角0°為基準向右旋轉而在0°、22.5°、45°、67.5°、90°的5點進行測定。在後述的使用聚碳酸酯的單軸拉伸薄片(PC薄片)的各實施例中,方位角ϕn 的0°基準設為所使用的PC薄片的主配向軸方向。此外,在不使用PC薄片的比較例中,方位角ϕn 的0°基準設為積層體中的多層積層薄膜的主配向軸方向。 此外,在方位角ϕn 中,以相對於薄膜面的法線為70°的角度入射波長240nm~2600nm的S波的光,求出其反射率當中的最大值Rs70(ϕn )MAX和最小值Rs70(ϕn )MIN,算出其差 Rs70(ϕ)MAX-Rs70(ϕ)MIN。 對於P波,也同樣地以入射角度θ=20°、40°、70°的角度,在波長400~700nm的範圍內每隔1nm入射P波的光,測定其反射率。由所得到的反射率,求出Rp20(ϕn )、Rp40(ϕn )、Rp70(ϕn )作為入射角度20°、40°、70°下的波長400nm~700nm的範圍內的P波的平均反射率。此處的方位角ϕn 設為與以S波進行測定的5點相同的方位,將各個入射角下的5點的ϕn 的平均值設為Rp20、Rp40、Rp70。
(5)相位差 使用王子計測機器(股)製的相位差測定裝置(KOBRA-21ADH),求出入射角0°下的波長590nm的相位差。
(6)玻璃轉移點溫度、熔點 以電子天秤,秤量5mg的樹脂粒料,以鋁襯墊(packing)包夾並使用Seiko Instruments公司(股)製的Robot DSC-RDC220微差掃描熱卡計,依照JIS-K-7122(2012年),以20℃/分鐘從25℃升溫至300℃並進行測定。資料解析使用同公司製的DISC Session SSC/5200。由所得到的DSC資料求出玻璃轉移點溫度(Tg)、熔點(Tm)。
(7)折射率 使用Atago公司製的阿貝折射率計(NAR-4T)和NaD線燈來測定多層積層薄膜和樹脂粒料的折射率。多層積層薄膜係針對長邊方向和寬度方向各自的方向測定面內折射率和面垂直折射率。樹脂粒料的折射率的測定係在280℃下將已在70℃下真空乾燥48小時的樹脂粒料熔融後,使用加壓機進行加壓,之後加以驟冷,從而作成厚度500μm的薄片,測定該薄片的折射率。
(8)IV(固有黏度)的測定方法 使用鄰氯酚作為溶媒,在溫度100℃下溶解20分鐘後,由在溫度25℃下使用奧士瓦黏度計進行測定的溶液黏度算出。
(9)視覺識別性 將積層體設置於LCD智慧型手機的前面,以綠色顯示LCD智慧型手機的整個畫面,以入射角0°及從LCD智慧型手機的橫向(短邊方向)以入射角70°目視畫面,評價畫面的視覺識別性。又,以積層體中的PC薄片的主配向軸方向係相對於LCD智慧型手機的橫向成為45°的方位的方式設置積層體。所使用的LCD智慧型手機係畫面的明亮度存在有視角依存性,與入射角0°相比,入射角70°的綠色顯示變暗,但仍為能夠充分進行目視辨認的明亮度。
(薄膜所使用的樹脂) 薄膜所使用的樹脂的細節係如下所述。 樹脂A:IV=0.67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物(將相對於整體酸成分為10mol%的間苯二甲酸成分進行共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折射率1.57,Tg75℃,Tm230℃。 樹脂B:IV=0.65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折射率1.58,Tg78℃,Tm254℃。 樹脂C:在IV=0.67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物(將相對於整體酸成分為60mol%的2,6-萘二甲酸成分進行共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摻混了相對於整體樹脂為10質量%的對苯二甲酸、具有丁烯基、乙基己基的數量平均分子量2000的芳香族酯的聚酯。折射率1.62,Tg90℃,沒有Tm。 樹脂D:IV=0.64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物(將相對於整體酸成分為80mol%的2,6-萘二甲酸成分、相對於整體酸成分為20mol%的間苯二甲酸成分、相對於整體二醇成分為3mol%的分子量400的聚乙二醇進行共聚合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折射率1.64,Tg90℃,Tm216℃。 樹脂E:IV=0.73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物(將相對於整體二醇成分為33mol%的環己烷二甲醇成分進行共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折射率1.57,Tg80℃,沒有Tm。
(多層積層薄膜的作成) (多層積層薄膜1) 使用樹脂A作為構成A層的熱塑性樹脂,使用樹脂C作為構成B層的熱塑性樹脂。在280℃下使樹脂A及樹脂C分別在擠出機熔融,透過5片FSS型的葉片圓盤型過濾器後,以傳動幫浦,一邊以吐出比(積層比)成為樹脂A/樹脂C=1.3的方式進行秤量,一邊使其交替地合流在以在以入射角70°入射P波的光時可觀察到波長範圍400nm~600nm的反射光的方式設計的493層供料塊(A層為247層,B層為246層)。接著,供給至具有直線狀的模唇的模具(T模),成形為薄片狀後,一邊以導線(wire)施加8kV的靜電電壓,一邊在表面溫度保持為25℃的澆鑄鼓輪上進行驟冷固化,得到未拉伸多層積層薄膜。在95℃下,以拉伸倍率3.6倍將此未拉伸薄膜進行縱向拉伸,在空氣中對薄膜的兩面施加電暈放電處理,對該薄膜兩面的處理面塗布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18℃的聚酯樹脂)/(玻璃轉移溫度為82℃的聚酯樹脂)/(平均粒徑100nm的氧化矽粒子)的積層形成膜塗液。之後,導向以夾子夾住兩端部的拉幅機,在110℃下以拉伸倍率3.7倍進行橫向拉伸後,在210℃下施加熱處理,在210℃下施加寬度方向的鬆弛率5%的鬆弛熱處理,在100℃下冷卻後,得到厚度60μm的多層積層薄膜1。將所得到的薄膜的物性顯示於表1。
A層的折射率係來自多層積層薄膜的折射率測定值,B層係存在於多層積層薄膜內部,因此不能測定折射率,但樹脂C係非晶性,因此視為與樹脂粒料的折射率1.62相等,又,視為各向同性。
(多層積層薄膜2) 使用樹脂A作為構成A層的熱塑性樹脂,使用樹脂C作為構成B層的熱塑性樹脂。在280℃下使樹脂A及樹脂C分別在擠出機熔融,透過5片FSS型的葉片圓盤型過濾器後,以傳動幫浦,一邊以吐出比(積層比)成為樹脂A/樹脂C=1.5的方式進行秤量,一邊使其交替地合流在以在以入射角70°入射P波的光時可觀察到波長範圍400nm~700nm的反射光的方式設計的801層供料塊(A層為401層,B層為400層)。接著,與多層積層薄膜1同樣地操作而得到未拉伸多層積層薄膜。在95℃下,以拉伸倍率3.6倍將此未拉伸薄膜進行縱向拉伸,在空氣中對薄膜的兩面施加電暈放電處理,對該薄膜兩面的處理面塗布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18℃的聚酯樹脂)/(玻璃轉移溫度為82℃的聚酯樹脂)/(平均粒徑100nm的氧化矽粒子)的積層形成膜塗液。之後,導向以夾子夾住兩端部的拉幅機,在110℃下以拉伸倍率3.7倍進行橫向拉伸後,在210℃下施加熱處理,在210℃下施加寬度方向的鬆弛率5%的鬆弛熱處理,在100℃下冷卻後,得到厚度105μm的多層積層薄膜2。將所得到的薄膜的物性顯示於表1。
A層的折射率係來自多層積層薄膜的折射率測定值,B層係存在於多層積層薄膜內部,因此不能測定折射率,但樹脂C係非晶性,因此視為與樹脂粒料的折射率1.62相等,又,視為各向同性。
(多層積層薄膜3) 使用樹脂B作為構成A層的熱塑性樹脂,使用樹脂D作為構成B層的熱塑性樹脂。在280℃下使樹脂B及樹脂D分別在擠出機熔融,透過5片FSS型的葉片圓盤型過濾器後,以傳動幫浦,一邊以吐出比(積層比)成為樹脂B/樹脂D=1.3的方式進行秤量,一邊使其交替地合流在以在以入射角70°入射P波的光時可觀察到波長範圍400nm~600nm的反射光的方式設計的493層供料塊(A層為247層,B層為246層)。接著,與多層積層薄膜1同樣地操作而得到未拉伸多層積層薄膜。在95℃下,以拉伸倍率3.3倍將此未拉伸薄膜進行縱向拉伸,在空氣中對薄膜的兩面施加電暈放電處理,對該薄膜兩面的處理面塗布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18℃的聚酯樹脂)/(玻璃轉移溫度為82℃的聚酯樹脂)/(平均粒徑100nm的氧化矽粒子)的積層形成膜塗液。之後,導向以夾子夾住兩端部的拉幅機,在100℃下以拉伸倍率3.5倍進行橫向拉伸後,在230℃下施加熱處理,在230℃下施加寬度方向的鬆弛率5%的鬆弛熱處理,在100℃下冷卻後,得到厚度60μm的多層積層薄膜3。將所得到的薄膜的物性顯示於表1。
A層的折射率係來自多層積層薄膜的折射率測定值,B層係存在於多層積層薄膜內部,因此不能測定折射率,但樹脂D的熔點係216℃,藉由230℃的熱處理而結晶熔解並成為非晶性,因此視為與樹脂粒料的折射率1.64相等,又,視為各向同性。
(多層積層薄膜4) 使用樹脂B作為構成A層的熱塑性樹脂,使用樹脂D作為構成B層的熱塑性樹脂。在280℃下使樹脂B及樹脂D分別在擠出機熔融,透過5片FSS型的葉片圓盤型過濾器後,以傳動幫浦,一邊以吐出比(積層比)成為樹脂B/樹脂D=1.5的方式進行秤量,一邊使其交替地合流在以在以入射角70°入射P波的光時可觀察到波長範圍400nm~700nm的反射光的方式設計的801層供料塊(A層為401層,B層為400層)。接著,與多層積層薄膜1同樣地操作而得到未拉伸多層積層薄膜。在95℃下,以拉伸倍率3.3倍將此未拉伸薄膜進行縱向拉伸,在空氣中對薄膜的兩面施加電暈放電處理,對該薄膜兩面的處理面塗布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18℃的聚酯樹脂)/(玻璃轉移溫度為82℃的聚酯樹脂)/(平均粒徑100nm的氧化矽粒子)的積層形成膜塗液。之後,導向以夾子夾住兩端部的拉幅機,在100℃下以拉伸倍率3.5倍進行橫向拉伸後,在230℃下施加熱處理,在230℃下施加寬度方向的鬆弛率5%的鬆弛熱處理,在100℃下冷卻後,得到厚度105μm的多層積層薄膜4。將所得到的薄膜的物性顯示於表1。
A層的折射率係多層積層薄膜的折射率測定值,B層係存在於多層積層薄膜內部,因此不能測定折射率,但樹脂D的熔點係216℃,藉由230℃的熱處理而結晶熔解並成為非晶性,因此為樹脂粒料的折射率1.64且視為各向同性。
(雙折射層) 使用厚度60μm的聚碳酸酯的單軸拉伸薄片(PC薄片)作為雙折射層。入射角度0°、波長590nm處的相位差為270nm。
(實施例1) 使用厚度25μm的丙烯酸系光學黏著劑,以層疊機將2片多層積層薄膜1、1片PC薄片貼合,作成以下構成的積層體。 多層積層薄膜1/黏著劑/PC薄片(雙折射層)/黏著劑/多層積層薄膜1 將所得到的積層體的物性顯示於表2、3。
(實施例2) 使用厚度25μm的丙烯酸系光學黏著劑,以層疊機將2片多層積層薄膜2、1片PC薄片貼合,作成以下構成的積層體。 多層積層薄膜2/黏著劑/PC薄片(具雙折射的層)/黏著劑/多層積層薄膜2 將所得到的積層體的物性顯示於表2、3。
(實施例3) 使用厚度25μm的丙烯酸系光學黏著劑,以層疊機將2片多層積層薄膜3、1片PC薄片貼合,作成以下構成的積層體。 多層積層薄膜3/黏著劑/PC薄片(具雙折射的層)/黏著劑/多層積層薄膜3 將所得到的積層體的物性顯示於表2、3。
(實施例4) 使用厚度25μm的丙烯酸系光學黏著劑,以層疊機將2片多層積層薄膜4、1片PC薄片貼合,作成以下構成的積層體。 多層積層薄膜4/黏著劑/PC薄片(具雙折射的層)/黏著劑/多層積層薄膜4 將所得到的積層體的物性顯示於表2、3。 在本實施例中評價視覺識別性,結果在入射角0°下,外光些微反光,但與沒有設置積層體時相比,綠色顯示的明亮度幾乎沒有改變。此外,在入射角70°下,畫面非常暗而綠色顯示幾乎不能目視辨認。
(實施例5) 在以實施例4作成的積層體的兩表面塗布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折射率:1.37)作為AR層。將所得到的積層體的物性顯示於表2、3。垂直入射的光的透射率提升,另外,斜方向的反射率也幾乎沒有降低。 在本實施例中評價視覺識別性,結果在入射角0°下,與沒有設置積層體時相比,綠色顯示的明亮度幾乎沒有改變,也幾乎沒有外光的反光。此外,在入射角70°下,畫面非常暗而綠色顯示幾乎不能目視辨認。
(比較例1) 使用2片多層積層薄膜4並使用厚度25μm的丙烯酸系光學黏著劑,以層疊機進行貼合,作成(多層積層薄膜4/黏著劑/多層積層薄膜4)的積層體。在貼合之際係使多層積層薄膜的主配向軸方向一致來貼合。將所得到的積層體的物性顯示於表2~3。 在本比較例中評價視覺識別性,結果在入射角0°下,外光些微反光,但與沒有設置積層體時相比,綠色顯示的明亮度幾乎沒有改變。另一方面,在入射角70°下,與沒有設置積層體時相比,綠色顯示變暗,但其仍為能夠目視辨認的明亮度。
(比較例2) 在以比較例1作成的積層體的兩表面塗布含氟丙烯酸酯化合物(折射率:1.37)作為AR層。將所得到的積層體的物性顯示於表2~3。垂直入射的光的透射率提升,但因S波的反射率降低而斜方向的反射率明顯降低。 在本比較例中評價視覺識別性,結果在入射角0°下,與沒有設置積層體時相比,綠色顯示的明亮度幾乎沒有改變,幾乎沒有外光的反光。另一方面,在入射角70°下,與沒有設置積層體時相比,綠色顯示變暗,但其仍為能夠目視辨認的明亮度。
[表1]
  A層 樹脂 B層 樹脂 層數 透射率 P波反射率 S波反射率 A層的折射率 B層的 折射率
Rpf20 Rpf40 Rpf70 Rsf20 Rsf40 Rsf70 長邊方向- 面內 長邊方向- 面垂直 寬度方向- 面內 寬度方向- 面垂直
(-) (-) (-) (%) (%) (%) (%) (%) (%) (%) (-) (-) (-) (-) (-)
多層積層薄膜1 樹脂A 樹脂C 491 89 11 19 40 12 20 51 1.63 1.53 1.63 1.53 1.62
多層積層薄膜2 樹脂A 樹脂C 801 89 12 22 56 13 19 51 1.63 1.53 1.63 1.53 1.62
多層積層薄膜3 樹脂B 樹脂D 491 91 10 20 47 11 18 50 1.65 1.49 1.65 1.49 1.64
多層積層薄膜4 樹脂B 樹脂D 801 91 9 23 69 10 17 49 1.65 1.49 1.65 1.49 1.64
[表2]
  透射率 P波反射率 Rs20(ϕn ) Rs70(ϕn )
Rp20 Rp40 Rp70 ϕn =0° ϕn =22.5° ϕn =45° ϕn =67.5° ϕn =90° ϕn =0° ϕn =22.5° ϕn =45° ϕn =67.5° ϕn =90°
(%) (%) (%) (%) (%) (%) (%) (%) (%) (%) (%) (%) (%) (%)
實施例1 87 11 24 46 14 14 15 14 13 55 59 67 59 56
實施例2 87 11 29 69 13 13 13 13 13 54 65 77 64 54
實施例3 89 9 25 53 11 11 10 11 11 53 63 72 62 52
實施例4 89 9 30 79 11 11 10 11 11 52 65 82 66 52
實施例5 96 4 26 77 5 5 6 5 5 35 57 77 57 36
比較例1 89 9 36 87 11 11 11 11 11 52 53 52 51 52
比較例2 96 4 31 84 5 5 5 5 5 36 36 37 37 35
[表3]
  Rs70(ϕn )-Rs20(ϕn ) Rs70(ϕn )MAX-Rs70(ϕn )MIN
ϕn =0° ϕn =22.5° ϕn =45° ϕn =67.5° ϕn =90° ϕn =0° ϕn =22.5° ϕn =45° ϕn =67.5° ϕn =90°
(%) (%) (%) (%) (%) (%) (%) (%) (%) (%)
實施例1 41 45 52 45 43 13 28 46 27 13
實施例2 41 52 64 51 41 12 15 23 26 11
實施例3 42 52 62 51 41 11 24 45 25 11
實施例4 41 54 72 55 41 14 23 41 22 14
實施例5 30 53 71 52 31 15 27 51 28 16
比較例1 41 42 41 40 41 14 13 13 15 14
比較例2 31 31 32 32 30 15 14 14 15 14
1:入射於薄膜的S波的反射率 2:入射於薄膜的P波的反射率 3:積層體或薄膜 4:在薄膜面內任意選擇的方位角0°的方向 5:以方位角0°為基準向右旋轉(順時鐘旋轉)的方位角ϕ方向 6:方位角ϕ 7:本發明的積層體的一例 8a,8b:多層積層薄膜 9:雙折射層 10a:入射於多層積層薄膜的P波成分 10b:由多層積層薄膜8a予以干涉反射的P波成分 11a:入射於多層積層薄膜的S波成分 11b:透射多層積層薄膜8a的S波成分 12a:藉由S波11b通過雙折射層9而轉換成P波成分並入射於多層積層薄膜8b的P波成分 12b:P波成分12a由多層積層薄膜8b予以干涉反射的P波成分 13:透明接著層 14:偏光解消層 15a:S波11b通過偏光解消層後也通過多層積層薄膜8b的S波成分 15b:藉由S波11b通過偏光解消層而轉換成P波成分並入射於多層積層薄膜8b的P波成分 15c:P波成分15b由多層積層薄膜8b予以干涉反射的P波成分
[圖1]圖1係顯示歷來的透明薄膜的對波長550nm的P波和S波的入射光的反射率之入射角度依存性的曲線圖(graph)。 [圖2]圖2係顯示歷來的反射薄膜的對波長550nm的P波和S波的入射光的反射率之入射角度依存性的曲線圖。 [圖3]圖3係顯示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的對波長550nm的P波和S波的入射光的反射率之入射角度依存性的曲線圖。 [圖4]圖4係顯示對本發明的積層體所具有的多層積層薄膜賦予抗反射(AR)塗層者的對波長550nm的P波和S波的入射光的反射率之入射角度依存性的曲線圖。 [圖5]圖5係顯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對波長550nm的P波和S波的入射光的反射率之入射角度依存性的曲線圖。 [圖6]圖6係針對方位角進行說明的圖。 [圖7]圖7係說明本發明的積層體中的對S波的入射光的干涉反射的示意圖。 [圖8]圖8係說明先前技術中的對S波和P波的入射光的干涉反射的示意圖。 [圖9]圖9係說明本發明的積層體中的對S波的入射光的干涉反射的示意圖。
無。

Claims (28)

  1. 一種積層體,其係具有不同的複數個熱塑性樹脂交替地積層11層以上的多層積層薄膜的積層體, 垂直入射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波長400~700nm的光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透射率為50%以上, 在方位角ϕn (n:1~5)中,在將以相對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20°、70°的角度,入射波長400~700nm的S波的光時各自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平均反射率設為Rs20(ϕn )、Rs70(ϕn )時,在至少一個方位角ϕn 中,滿足 Rs70(ϕn )-Rs20(ϕn )≧50(%)。
  2. 如請求項1的積層體,其中在該方位角ϕn 中,在將以相對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20°、40°、70°的角度,入射波長400~700nm的P波的光時各自的涵蓋該波長區域及前述方位角ϕn 的n:1~5的平均反射率(%)設為Rp20、Rp40、Rp70時,滿足 Rp20≦Rp40<Rp70。
  3. 如請求項1或2的積層體,其中在前述方位角ϕn 中,在將以相對於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表面側的面的法線為70°的角度,入射波長240~2600nm的S波的光時的涵蓋該波長區域的反射率當中的最大值設為Rs70(ϕn )MAX,將最小值設為Rs70(ϕn )MIN時,在至少一個方位角ϕn 中,滿足 Rs70(ϕn )MAX-Rs70(ϕn )MIN≧20(%)。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的積層體,其係進一步具有具雙折射的層而成,具有在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兩側具有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或者在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兩側透過接著層而具有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
  5. 如請求項4的積層體,其中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波長590nm處的相位差為240~320nm或100~180nm。
  6. 如請求項4或5的積層體,其中前述具雙折射的層係以聚乙烯醇、聚碳酸酯、環烯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液晶中的任一者作為主要成分。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的積層體,其中前述具雙折射的層係進行單軸拉伸而成的層。
  8. 如請求項4至7中任一項的積層體,其中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層厚度係1~200μm。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的積層體,其係進一步具有包含液晶及/或高寬比為1.5以上的粒子的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而成,具有在前述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的兩側具有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或者在前述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的兩側透過接著層而具有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構成。
  10. 如請求項9的積層體,其中前述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包含無規液晶及/或高寬比為1.5以上的無機粒子。
  11.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4至8中任一項的積層體的方法, 在基材上設置具雙折射的層後,在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不具有前述基材的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將前述基材剝離,之後,在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剝離了前述基材的側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
  12.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4至8中任一項的積層體的方法,其具有: 在具雙折射的層的單側或者是兩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在至少一個方向上加以拉伸的步驟。
  13.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4至8中任一項的積層體的方法,其包含: 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包含構成具雙折射的層的成分的塗液的步驟。
  14. 如請求項13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源自前述塗液的塗膜、或前述具雙折射的層的不具有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側的面上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的步驟。
  15.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9或10的積層體的方法, 在基材上設置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後,在前述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的不具有前述基材的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將前述基材剝離,之後,在前述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的剝離了前述基材的側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
  16.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9或10的積層體的方法,其具有: 在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的單側或者是兩側積層多層積層薄膜後,在至少一個方向上加以拉伸的步驟。
  17.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係製造如請求項9或10的積層體的方法,其包含: 在多層積層薄膜上,塗布包含構成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的成分的塗液的步驟。
  18. 如請求項17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源自前述塗液的塗膜、或前述具有偏光解消效果的層的不具有前述多層積層薄膜的側的面上積層其它多層積層薄膜的步驟。
  19. 一種導光板單元,其特徵為在導光板的出射面側配置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的積層體而成。
  20. 一種光源單元,其特徵為具有如請求項19的導光板單元和光源而成。
  21. 一種光源單元,其特徵為在設置有複數個光源的基板的出射面側配置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的積層體而成。
  22.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使用如請求項20或21的光源單元而成。
  23. 一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其特徵為使用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的積層體而成。
  24. 如請求項23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其係將前述積層體積層於透明構件的至少一面而成。
  25. 如請求項23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其係將前述積層體積層於至少兩個透明構件之間而成。
  26. 一種投影影像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如請求項23至25中任一項的投影影像顯示構件;和以相對於該投影影像顯示構件的顯示面的法線為20°以上的角度入射的光源。
  27. 一種顯示畫面用濾光片,其特徵為使用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的積層體而成。
  28.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將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的積層體用於影像顯示部而成。
TW109109120A 2019-03-26 2020-03-19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導光板單元、光源單元、顯示裝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投影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顯示畫面用濾光片 TW2021039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8129 2019-03-26
JP2019-058129 2019-03-26
JP2019206891 2019-11-15
JP2019-206891 2019-1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921A true TW202103921A (zh) 2021-02-01

Family

ID=72611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120A TW202103921A (zh) 2019-03-26 2020-03-19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導光板單元、光源單元、顯示裝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投影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顯示畫面用濾光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55514A1 (zh)
JP (1) JP7439752B2 (zh)
KR (1) KR20210140743A (zh)
CN (1) CN113924513B (zh)
TW (1) TW202103921A (zh)
WO (1) WO20201960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2057B1 (ja) 2021-09-29 2023-08-23 東レ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及び投影画像表示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8683B2 (en) 1999-11-22 2002-12-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layer optical bodies
US6531230B1 (en) 1998-01-13 2003-03-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lor shifting film
JP2002014213A (ja) 2000-06-30 2002-01-18 Minolta Co Ltd ブレーズ格子素子、回折格子素子および照明光学系
JP4374774B2 (ja) 2000-12-06 2009-1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偏光変換光学系および偏光変換素子
JP2003295183A (ja) * 2002-03-29 2003-10-15 Citizen Watc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の平面照明装置
US7064897B2 (en) 2002-12-31 2006-06-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polarizing films with designed color shifts
KR101832509B1 (ko) * 2009-10-24 2018-02-2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고 비축 반사율을 갖는 침지형 반사 편광기
CN102576114B (zh) 2009-10-24 2016-10-26 3M创新有限公司 在选定入射平面内具有角度限制的浸入型反射偏振片
JP5901192B2 (ja) * 2011-09-13 2016-04-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機構
JP6376728B2 (ja) 2013-05-16 2018-08-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160137578A (ko) * 2014-03-19 2016-11-30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편광판용 반사 편광 필름, 그것으로 이루어지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용 편광판, 액정 디스플레이용 광학 부재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
WO2015178224A1 (ja) * 2014-05-23 2015-11-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EP3486697B1 (en) * 2016-07-15 2021-04-07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m and layered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96090A1 (ja) 2020-10-01
CN113924513B (zh) 2024-05-14
JP7439752B2 (ja) 2024-02-28
JPWO2020196090A1 (zh) 2020-10-01
US20220155514A1 (en) 2022-05-19
KR20210140743A (ko) 2021-11-23
CN113924513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71455B2 (ja) 多層光学フィルム
KR101792319B1 (ko) 1 축 연신 다층 적층 필름
TWI524994B (zh) Multilayer extended film
US20020122252A1 (en) Optical bodies made with a birefringent polymer
JP5609086B2 (ja) 偏光反射体
JP5200709B2 (ja) 偏光反射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76127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180018665A (ko) 반사-흡수 편광기를 포함하는 광학 스택
TW202103921A (zh) 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導光板單元、光源單元、顯示裝置、投影影像顯示構件、投影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顯示畫面用濾光片
JP2017124621A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JP7400474B2 (ja) 光源ユニット、表示装置及びフィルム
JP6520793B2 (ja) 表示装置に用いる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21054061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5782268B2 (ja) 立体視眼鏡用反射偏光フィルム、それからなる偏光板および立体視眼鏡
JP7494520B2 (ja) 赤外線検知システム用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赤外線検知システム
WO2023054117A1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及び投影画像表示部材
JP2022140986A (ja) 積層体
TWI576244B (zh) Uniaxially stretched multilayer laminated film
JP2022179920A (ja) 多層積層フィルム
JP2024021151A (ja) 投影画像表示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