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450A -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 Google Patents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3450A
TW202103450A TW108123316A TW108123316A TW202103450A TW 202103450 A TW202103450 A TW 202103450A TW 108123316 A TW108123316 A TW 108123316A TW 108123316 A TW108123316 A TW 108123316A TW 202103450 A TW202103450 A TW 2021034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signal
differential
frequenc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3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2205B (zh
Inventor
林佑昇
藍楷翔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Priority to TW108123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2205B/zh
Priority to US16/580,550 priority patent/US10771064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2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22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3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45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1/00Details of pulse counters or frequency dividers
    • H03K21/02Input circuits
    • H03K21/023Input circuits comprising pulse shaping or differentia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19/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by non-regenerative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or division of a signal from a separate source
    • H03B19/06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by non-regenerative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or division of a signal from a separate source by means of discharge devic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 H03B19/14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by non-regenerative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or division of a signal from a separate source by means of discharge devic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by means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08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 H03B5/1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H03B5/1206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multiple transistors for amplification
    • H03B5/121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multiple transistors for amplification the amplifier comprising a pair of transistors, wherein an output terminal of each being connected to an input terminal of the other, e.g. a cross coupled pai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08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 H03B5/1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H03B5/1206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multiple transistors for amplification
    • H03B5/121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multiple transistors for amplification the amplifier comprising a pair of transistors, wherein an output terminal of each being connected to an input terminal of the other, e.g. a cross coupled pair
    • H03B5/1215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multiple transistors for amplification the amplifier comprising a pair of transistors, wherein an output terminal of each being connected to an input terminal of the other, e.g. a cross coupled pair the current source or degeneration circuit being in common to both transistors of the pair, e.g. a cross-coupled long-tailed pai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08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 H03B5/12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 H03B5/1228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lump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ctive element in amplifier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he amplifier comprising one or mor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2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by mean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 H03D7/125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by mean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with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oscillators covered by H03B
    • H03B2200/003Circuit elements of oscillators
    • H03B2200/0034Circuit elements of oscillators including a buffer amplif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ductance-Capacitanc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And Capacitance-Resistance Oscillators (AREA)
  • Stabilization Of Oscillater, Synchronisation, Frequency Synthesizers (AREA)

Abstract

一種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包含:一諧振網路,用來共振產生一具有一自振頻率的振盪信號且包括第一至第四電感器,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各自具有第一及第二端,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電連接,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及一混頻電路,將其所接收的一輸入電壓信號進行轉導並與一頻率為該自振頻率之正整數倍的差動信號進行混合,以產生一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的頻率除以三的差動混頻輸出信號,並由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輸出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

Description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除頻器,特別是指一種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參閱圖1,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包含一諧振網路11、一混頻電路12、二個緩衝電路13。
該諧振網路11與該混頻電路12及該等緩衝電路13相配合以形成一具有一自振頻率的共振腔。該混頻電路12包括四個電晶體121~124,且用以接收一輸入電壓信號Vinj 。該混頻電路12將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 進行轉導並與一差動倍頻信號(即,該等電晶體121、122之控制端的電位作為該差動倍頻信號)進行混合,以對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 的頻率進行除頻,並產生一差動混頻輸出信號。該差動倍頻信號的頻率為該自振頻率的二倍,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 的頻率除以三。該等緩衝電路13相配合將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進行緩衝,以產生一包括一正相輸出電壓信號Vout1 及一負相輸出電壓信號Vout2 的差動輸出電壓信號。
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一頻率鎖定範圍(locking range)可由下式(1)獲得:
Figure 02_image001
式(1), 其中,參數lr是該頻率鎖定範圍,參數Q為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一品質因子,參數fosc 為該自振頻率,參數Iinj 為流入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一注入電流,參數Idc 為所有電晶體121~124所需的一總直流偏壓電流,參數
Figure 02_image003
為該電晶體121(或該電晶體122)的一小訊號轉換增益,參數
Figure 02_image005
為該電晶體121(或該電晶體122)之汲源極端電流的一二階諧波信號(其來自該電晶體121(或該電晶體122)為非線性元件的特性)。
然而,該二階諧波信號
Figure 02_image005
較小,導致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該頻率鎖定範圍lr較窄。若欲藉由增加該總直流偏壓電流Idc (此會對應增加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功率損耗),以增加該二階諧波信號
Figure 02_image005
,進而增加該頻率鎖定範圍lr的話,則根據上述式(1)可知增加該總直流偏壓電流Idc 的同時也會抑制該頻率鎖定範圍lr的增加,如此將造成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具有較高的功率損耗,而該頻率鎖定範圍lr僅微幅增加。因此,如何設計出具有較寬的頻率鎖定範圍及較低的功率損耗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為相關業者所致力的目標之一。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較寬的頻率鎖定範圍及較低的功率損耗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於是,本發明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包含一諧振網路及一混頻電路。
該諧振網路用來共振產生一具有一自振頻率的振盪信號,且包括第一至第四電感器,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中的每一者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彼此電連接,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
該混頻電路用以接收一輸入電壓信號,且電連接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該混頻電路將該輸入電壓信號進行轉導並與一差動信號進行混合,以產生一差動混頻輸出信號,且由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輸出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該差動信號的頻率為該自振頻率的正整數倍,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的頻率除以三。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藉由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可提升該自振頻率,進而使本實施例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一頻率鎖定範圍變寬且功率損耗較低。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2與圖3,本發明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injection locked frequency divider,ILFD)之一第一實施例包含一諧振網路2、一混頻電路3,及一緩衝電路4。
該諧振網路2用來共振產生一具有一自振頻率(free-running frequency)fo的振盪信號,且包括第一至第四電感器21~24,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21~24中的每一者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感器21、22的該等第一端彼此電連接且用以接收一電源電壓VDD。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的該等第一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感器21、22的該等第二端。
該混頻電路3用以接收一輸入電壓信號Vinj,且電連接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的該等第二端。該混頻電路3將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進行轉導並與一差動信號進行混合,以產生一包括一正相混頻輸出信號Vm1及一負相混頻輸出信號Vm2的差動混頻輸出信號,且由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輸出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該差動信號的頻率為該自振頻率fo的正整數倍,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的頻率除以三。在此實施例中,該混頻電路3包括一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31、一轉導單元32,及一混頻單元33。
該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31用以接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並將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轉換成一包括一正相輸入電壓信號Vi1及一負相輸入電壓信號Vi2的差動輸入電壓信號。在此實施例中,該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31包括一巴倫器311(例如,一馬爾尚巴倫(Marchand Balun))及其他元件。該巴倫器311具有一用以接收一相關於該輸入電壓信號Vi之電壓信號的輸入端、一提供一相關於該正相輸入電壓信號Vi1之電壓信號的第一輸出端,及一提供一相關於該負相輸入電壓信號Vi2之電壓信號的第二輸出端。
該轉導單元32電連接該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31以接收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並將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轉換成一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的頻率與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的頻率相同。在此實施例中,該轉導單元32包括第一與第二轉導電晶體321、322,及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23、324。
該等第一與第二轉導電晶體321、322各自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等第一與第二轉導電晶體321、322的該等第一端電連接該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31且相配合以接收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該等第一與第二轉導電晶體321、322的該等第二端電連接至地。該第一轉導電晶體321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二轉導電晶體322的該第一端,該第二轉導電晶體322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轉導電晶體321的該第一端。
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23、324各自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23、324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提供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23、324的該等第二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一及第二轉導電晶體321、322的該等第一端。
該混頻單元33電連接該轉導單元32之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23、324的該等第一端及該諧振網路2之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的該等第二端,接收來自該轉導單元32之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並將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與該差動信號進行混合,以產生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在此實施例中,該差動信號包括一正相倍頻信號及一負相倍頻信號,該混頻單元33包括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
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各自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的該等第一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的該等第二端,且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提供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的該等第二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23、324的該等第一端且相配合以接收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31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32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負相倍頻信號,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32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31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正相倍頻信號。
該緩衝電路4電連接該諧振網路2之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的該等第一端以接收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即,該等正相及負相混頻輸出信號Vm1、Vm2),並將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進行緩衝,以產生一包括一正相輸出信號Vo1及一負相輸出信號Vo2的差動輸出信號。在此實施例中,該緩衝電路4包括二個緩衝單元41。該等緩衝單元41具有相同的結構且分別用於對該等正相及負相混頻輸出信號Vm1、Vm2進行緩衝,但不限於此。
在此實施例中,每一個緩衝單元41包括第一至第四緩衝電感器411~414、第一及第二緩衝電晶體415、416,及一緩衝電容器417。
該第一緩衝電感器411具有一用以接收該電源電壓VDD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二緩衝電感器412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緩衝電晶體415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一緩衝電感器411之該第二端的第一端、一接地的第二端,及一電連接該第二緩衝電感器412之該第二端的控制端。該第三緩衝電感器413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一緩衝電感器411之該第一端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二緩衝電晶體416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三緩衝電感器413之該第二端的第一端、一接地的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第四緩衝電感器414電連接在該第一緩衝電晶體415之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緩衝電晶體416之該控制端之間。該緩衝電容器417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二緩衝電晶體416之該第一端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在第一個緩衝單元41中,該第二緩衝電感器412的該第一端接收該正相混頻輸出信號Vm1,該緩衝電容器417的該第二端提供該正相輸出信號Vo1。在第二個緩衝單元41中,該第二緩衝電感器412的該第一端接收該負相混頻輸出信號Vm2,該緩衝電容器417的該第二端提供該負相輸出信號Vo2。
需說明的是,每一電晶體321、322、331、332、415、416為,例如,一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且該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的汲極、源極及閘極分別為每一電晶體321、322、331、332、415、416的該第一端、該第二端及該控制端。每一緩衝電感器411~414為,例如,一傳輸線電感器。
在此實施例中,該諧振網路2與該等第一緩衝電晶體415及該等第一與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的所有寄生電容組成一共振腔,並於該自振頻率fo並聯共振以產生該振盪信號,且在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未被輸入該混頻電路3前,該諧振網路2即具有該振盪信號。此外,因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的非線性元件特性,能使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各自的輸出具有多項諧波成分,其中,一階諧波信號(即,基頻信號) 的信號強度大於二階諧波信號,二階諧波信號大於三階諧波信號,依此類推越來越小。
由於本實施例為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的頻率(即,輸入頻率)需約為該自振頻率fo的三倍(即,該等正相及負相輸入電壓信號Vi1、Vi2的頻率分別為3fo+ 及3fo- ),該正相倍頻信號與該負相倍頻信號的頻率為該自振頻率fo的二倍(即,該等正相及負相倍頻信號的頻率分別為2fo+ 及2fo- ),以致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處於一鎖定狀態時,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被鎖定為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的頻率除以三。
在此實施例中,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具有可對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進行正常鎖定除頻的一頻率鎖定範圍(locking range,LR)。舉例來說,若該頻率鎖定範圍LR為,例如,91.8GHz~109.8GHz,該自振頻率fo為33.6GHz。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之頻率為小於91.8GHz或大於109.8GHz時,則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無法對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進行鎖定除頻,且該混頻電路3不會輸出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之頻率為91.8GHz時,則該混頻電路3所輸出的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從33.6GHz被移頻及鎖定至30.6(91.8/3)GHz;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之頻率為100.8GHz時,則該混頻電路3所輸出的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維持在33.6(100.8/3)GHz;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之頻率為109.8GHz時,則該混頻電路3所輸出的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從33.6GHz被移頻及鎖定至36.6(109.8/3)GHz,但不限於此。
理論上,本實施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該頻率鎖定範圍LR可由下述式(2)獲得:
Figure 02_image007
式(2), 其中,參數Q’為該實施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一品質因子,參數Iinj 為流入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一注入電流,參數Idc 為該等電晶體321、322、331、332所需的一總直流偏壓電流,參數
Figure 02_image009
為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31(或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32)的一小訊號轉換增益,參數
Figure 02_image011
為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31(或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32)之汲源極端電流的一二階諧波信號。由上述式(2)可以得知,若想要增加該頻率鎖定範圍LR,則可以藉由增加該自振頻率fo來實現。因此,該實施例藉由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21~24來提升該自振頻率fo。
詳細來說,基於相同的比較基礎,該實施例之該共振腔之一總電感值及一總等效並聯電容值與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見圖1)之該共振腔的一總電感值及一總等效並聯電容值需相同,即,該等第一及第三電感器21、23之電感值L21 、L23 (或該等第二及第四電感器22、24之電感值L22 、L24 )相加等於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諧振網路11所包括之一電感器111之電感值L111 (即L21 +L23 =L22 +L24 =L111 )。該第三電感器23(或該第四電感器24)之該第一端所對應電連接之所有電晶體之寄生電容的一等效並聯電容值C1,及該第三電感器23(或該第四電感器24)之該第二端所對應電連接之所有電晶體之寄生電容的一等效並聯電容值C2相加等於該電感器111所對應電連接之所有電晶體之寄生電容的一等效並聯電容值C3(即C1+C2=C3)。在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1或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2接近零的情況下,該實施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該自振頻率fo可由下述式(3)獲得:
Figure 02_image013
式(3), 其中,參數L21 、L23 分別為該等第一及第三電感器21、23之電感值,參數C1、C2分別為該第三電感器23之該等第一及第二端的等效並聯電容值。
需先說明的是,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自振頻率fosc 等於
Figure 02_image015
。根據式(3)可以得知,在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1等於零,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2等於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3(即,C1=0,C2=C3),且每一電感值L21 、L23 等於該電感值L111 除以二時,該自振頻率fo等於
Figure 02_image015
,亦即該自振頻率fo等於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自振頻率fosc 。在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1等於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3,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2等於零(即,C1=C3,C2=0),且每一電感值L21 、L23 等於該電感值L111 除以二時,該自振頻率fo等於
Figure 02_image017
,也就是說,該實施例中的該自振頻率fo大於習知的該自振頻率fosc 。如此,基於相同的比較基礎,在每一電感值L21 、L23 等於該電感值L111 除以二,及該等等效並聯電容值C1、C2之和等於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3時,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1的增加,使得該自振頻率fo隨之增加,從而增加該頻率鎖定範圍LR。在此實施例中,由於每一緩衝單元41之該第一緩衝電晶體415閘極的寬度通常比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中每一者之閘極的寬度還寬,使得該等緩衝單元41所具有之等效輸入寄生電容大於該等第一與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所具有之寄生電容,因此,將該等緩衝單元41分別電連接至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之該等第一端可使該等效並聯電容值C1較大,進而達到增加該自振頻率fo以提升該頻率鎖定範圍LR之目的。如此一來,從理論推導可知該實施例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相較於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確實具有較寬的頻率鎖定範圍,且該實施例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不需如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需增加該總直流偏壓電流Idc ,進而該實施例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更具有較低的功率損耗。
實際上操作時,該轉導單元32藉由該等第一與第二轉導電晶體321、322正回授而先增強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接著,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將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與該差動信號進行混合,以達到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31、332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所提供之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的頻率除以三之目的。如此,藉由該等第一與第二轉導電晶體321、322先增強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使得該實施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不需增加該總直流偏壓電流Idc’ ,進而該實施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具有較低的功率損耗。
>第二實施例>
參閱圖4,本發明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一第二實施例為該第一實施例的修改,二者不同之處在於:(1)以一混頻電路3’取代圖2中的該混頻電路3;及(2)該差動信號包括一第一差動信號部分及一第二差動信號部分,該等第一及第二差動信號部分各自的頻率等於該自振頻率fo。
在此實施例中,該混頻電路3’包括一轉導單元34,及第一與第二混頻單元35、36。
該轉導單元34用以接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並將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轉換成一輸入電流信號。在此實施例中,該轉導單元34包括一轉導電晶體341及其他元件。該轉導電晶體341具有一提供該輸入電流信號的第一端、一接地的第二端,及一用以接收一相關於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之電壓信號的控制端。
該第一混頻單元35電連接該轉導電晶體341之該第一端以接收該輸入電流信號,並將該輸入電流信號與該第一差動信號部分進行混合,以產生一差動混頻信號,該差動混頻信號的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的頻率的三分之二(即,該差動混頻信號的頻率為該自振頻率fo的二倍)。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差動信號部分包括一第一正相基頻信號部分及一第一負相基頻信號部分,該第一正相基頻信號部分與該第一負相基頻信號部分各自的頻率等於該自振頻率fo。該第一混頻單元35包括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51、352,及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53、354。
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51、352各自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51、352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提供該差動混頻信號,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51、352的該等第二端電連接該轉導電晶體341之該第一端以接收該輸入電流信號。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51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52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第一負相基頻信號部分。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52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51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第一正相基頻信號部分。
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53、354各自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53、354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輸出該差動混頻信號,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53、354的該等第二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51、352的該等第一端。
該第二混頻單元36電連接該第一混頻單元35之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53、354的該等第一端及該諧振網路2之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的該等第二端,接收來自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53、354之該差動混頻信號,並將該差動混頻信號與該第二差動信號部分進行混合,以產生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之頻率之三分之一的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二差動信號部分包括一第二正相基頻信號部分及一第二負相基頻信號部分,該第二正相基頻信號部分與該第二負相基頻信號部分各自的頻率等於該自振頻率fo。該第二混頻單元36包括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61、362。
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61、362各自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61、362的該等第一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23、24的該等第二端,且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61、362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提供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61、362的該等第二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五與第六電感器353、354的該等第一端且相配合以接收該差動混頻信號。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61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62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第二負相基頻信號部分。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62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61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第二正相基頻信號部分。在此實施例中,該諧振網路2與該等第一緩衝電晶體415(見圖3)及該等第一與第二混頻電晶體361、362的所有寄生電容組成一共振腔。
需說明的是,每一混頻電晶體351、352、361、362、為,例如,一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且該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的汲極、源極及閘極分別為每一混頻電晶體351、352、361、362的該第一端、該第二端及該控制端。
在此實施例中,該實施例同樣可如該第一實施例藉由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21~24來提升該自振頻率fo,以增加該頻率鎖定範圍LR,以致該實施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不需如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需增加該總直流偏壓電流Idc ,進而該實施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更具有較低的功率損耗。由於該實施例之該諧振網路2的結構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且獲得該自振頻率fo的公式相似於上述式(3),故該實施例藉由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21~24可增加該自振頻率fo的理由同上述式(3)的相關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需補充說明的是,此實施例在實際操作時是藉由該轉導電晶體341先提供已放大的該輸入電流信號。接著,該第一混頻單元35將該輸入電流信號(其頻率為3fo)與該第一差動基頻信號部分(其頻率為fo,該第一差動基頻信號部分為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51、352之該等控制端所具有之多項諧波成分中的強勁基頻信號)進行混合,以產生該差動混頻信號(其頻率為2fo)。最後,該第二混頻單元36將該差動混頻信號與該第二差動基頻信號部分(其頻率為fo,該第二差動基頻信號部分為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361、362之該等控制端所具有之多項諧波成分中的強勁基頻信號)進行混合,以產生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其頻率為fo)。由於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單元35、36在混頻過程中都是將其各自所接收到的信號與最強勁的基頻信號進行混合,使得該實施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信號強度大於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見圖1)之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也就是說,相較於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電晶體121(或該電晶體122),該第一混頻電晶體361(或該第二混頻電晶體362)之汲源極端電流的一二階諧波信號(對應上述式(2)中的參數
Figure 02_image011
)較大。如此一來,根據上述式(2)可知,由於該實施例之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信號強度較大且具有較大的該二階諧波信號,以致該實施例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具有較寬的頻率鎖定範圍,因此該實施例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不需如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需增加該總直流偏壓電流Idc ,進而該實施例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更具有較低的功率損耗。
參閱圖5,為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與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 各自之輸入功率對輸入頻率之變化的模擬示意圖。頻率鎖定範圍可定義為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在輸入電壓信號的輸入功率為0dBm時,所對應到的一頻率鎖定範圍。由圖5可知,當每一輸入電壓信號Vinj、Vinj 的輸入功率為0dBm時,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該等頻率鎖定範圍LR分別為3GHz、20GHz,而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該頻率鎖定範圍lr為2GHz,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相較於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確實具有較寬的頻率鎖定範圍。此外,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能正常除頻時所需的最小輸入電壓信號的輸入功率相關於此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的一靈敏度。當能正常除頻時所需的輸入電壓信號的輸入功率越小,則此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具有較佳的靈敏度。由圖5可知,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的輸入功率為-10dBm起,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即能正常除頻,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的輸入功率為-25dBm起,該第二實施例的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即能正常除頻,而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則是當該輸入電壓信號Vinj 的功率為-7dBm起才能正常除頻,也就是說,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的該等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中的每一者相較於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具有較佳的靈敏度。
參閱圖6,為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與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等差動輸出電壓信號各自的輸出功率對該等輸入電壓信號Vinj、Vinj 各自的輸入頻率之變化的模擬示意圖。相較於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可於較低功率損耗及較寬的頻率鎖定範圍條件下,達到相近的鎖定輸出訊號功率(即,該等差動輸出電壓信號的該等輸出功率相近)。
綜上所述,藉由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21~24可提升該自振頻率fo,進而增加本發明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各自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所對應的該頻率鎖定範圍LR。如此一來,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各自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不需如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需增加該總直流偏壓電流Idc ,進而本發明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各自之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更具有較低的功率損耗。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諧振網路 21~24:第一至第四電感器 3:混頻電路 3’:混頻電路 31: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 311:巴倫器 32:轉導單元 321:第一轉導電晶體 322:第二轉導電晶體 323:第五電感器 324:第六電感器 33:混頻單元 331:第一混頻電晶體 332:第二混頻電晶體 34:轉導單元 341:轉導電晶體 35:第一混頻單元 351:第一混頻電晶體 352:第二混頻電晶體 353:第五電感器 354:第六電感器 36:第二混頻單元 361:第一混頻電晶體 362:第二混頻電晶體 4:緩衝電路 41:緩衝單元 411:第一緩衝電感器 412:第二緩衝電感器 413:第三緩衝電感器 414:第四緩衝電感器 415:第一緩衝電晶體 416:第二緩衝電晶體 417:緩衝電容器 Vb:偏壓電壓 VDD:電源電壓 Vinj:輸入電壓信號 Vi1:正相輸入電壓信號 Vi2:負相輸入電壓信號 Vm1:正相混頻輸出信號 Vm2:負相混頻輸出信號 Vo1:正相輸出信號 Vo2:負相輸出信號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圖2與圖3是電路方塊圖,說明本發明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一第一實施例; 圖4是一電路方塊圖,說明本發明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一第二實施例; 圖5是一模擬圖,說明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與該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各自之一輸入電壓信號的輸入功率對輸入頻率的變化;及 圖6是一模擬圖,說明該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之該等第一及第二實施例與該習知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各自之一差動輸出電壓信號之輸出功率對各自之一輸入電壓信號的輸入頻率的變化。
2:諧振網路
21~24:第一至第四電感器
3:混頻電路
31: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
311:巴倫器
32:轉導單元
321:第一轉導電晶體
322:第二轉導電晶體
323:第五電感器
324:第六電感器
33:混頻單元
331:第一混頻電晶體
332:第二混頻電晶體
4:緩衝電路
41:緩衝單元
VDD:電源電壓
Vinj:輸入電壓信號
Vi1:正相輸入電壓信號
Vi2:負相輸入電壓信號
Vm1:正相混頻輸出信號
Vm2:負相混頻輸出信號
Vo1:正相輸出信號
Vo2:負相輸出信號

Claims (11)

  1. 一種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包含: 一諧振網路,用來共振產生一具有一自振頻率的振盪信號,且包括第一至第四電感器,該等第一至第四電感器中的每一者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彼此電連接,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及 一混頻電路,用以接收一輸入電壓信號,且電連接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該混頻電路將該輸入電壓信號進行轉導並與一差動信號進行混合,以產生一差動混頻輸出信號,且由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輸出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該差動信號的頻率為該自振頻率的正整數倍,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的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的頻率除以三。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混頻電路包括 一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用以接收該輸入電壓信號,並將該輸入電壓信號轉換成一差動輸入電壓信號, 一轉導單元,電連接該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以接收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並將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轉換成一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的頻率與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的頻率相同,及 一混頻單元,電連接該轉導單元及該諧振網路之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接收來自該轉導單元之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並將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與該差動信號進行混合,以產生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包括一正相輸入電壓信號及一負相輸入電壓信號,該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包括 一巴倫器,具有一用以接收一相關於該輸入電壓信號之電壓信號的輸入端、一提供一相關於該正相輸入電壓信號之電壓信號的第一輸出端,及一提供一相關於該負相輸入電壓信號之電壓信號的第二輸出端。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轉導單元包括 一第一轉導電晶體及一第二轉導電晶體,其各自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等第一及第二轉導電晶體的該等第一端電連接該單端至差動轉換單元且相配合以接收該差動輸入電壓信號,該等第一及第二轉導電晶體的該等第二端電連接至地,該第一轉導電晶體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二轉導電晶體的該第一端,該第二轉導電晶體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轉導電晶體的該第一端,及 一第五電感器及一第六電感器,其各自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等第五及第六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提供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該等第五及第六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一及第二轉導電晶體的該等第一端。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差動信號包括一正相倍頻信號及一負相倍頻信號,該混頻單元包括 一第一混頻電晶體及一第二混頻電晶體,其各自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一端分別電連接該諧振網路之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且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提供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二端電連接該轉導單元且相配合以接收該差動輸入電流信號,該第一混頻電晶體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負相倍頻信號,該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混頻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正相倍頻信號。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差動信號包括一第一差動信號部分及一第二差動信號部分,該混頻電路包括 一轉導單元,用以接收該輸入電壓信號,並將該輸入電壓信號轉換成一輸入電流信號, 一第一混頻單元,電連接該轉導單元以接收該輸入電流信號,並將該輸入電流信號與該第一差動信號部分進行混合,以產生一差動混頻信號,該差動混頻信號的頻率為該輸入電壓信號的頻率的三分之二,及 一第二混頻單元,電連接該第一混頻單元及該諧振網路之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接收來自該第一混頻單元之該差動混頻信號,並將該差動混頻信號與該第二差動信號部分進行混合,以產生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轉導單元包括 一轉導電晶體,具有一提供該輸入電流信號的第一端、一接地的第二端,及一用以接收一相關於該輸入電壓信號之電壓信號的控制端。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第一差動信號部分包括一第一正相基頻信號部分及一第一負相基頻信號部分,該第一混頻單元包括 一第一混頻電晶體及一第二混頻電晶體,其各自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提供該差動混頻信號,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二端電連接該轉導單元以接收該輸入電流信號,該第一混頻電晶體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第一負相基頻信號部分,該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混頻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第一正相基頻信號部分,及 一第五電感器及一第六電感器,其各自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等第五及第六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輸出該差動混頻信號,該等第五及第六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分別電連接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一端。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第二差動信號部分包括一第二正相基頻信號部分及一第二負相基頻信號部分,該第二混頻單元包括 一第一混頻電晶體及一第二混頻電晶體,其各自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一端分別電連接該諧振網路之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二端,且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一端相配合提供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該等第一及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等第二端電連接該第一混頻單元且相配合以接收該差動混頻信號,該第一混頻電晶體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第二負相基頻信號部分,該第二混頻電晶體的該控制端電連接該第一混頻電晶體的該第一端且電位作為該第二正相基頻信號部分。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還包含: 一緩衝電路,電連接該諧振網路之該等第三及第四電感器的該等第一端以接收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並將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進行緩衝,以產生一差動輸出信號。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其中,該差動混頻輸出信號包括一正相混頻輸出信號及一負相混頻輸出信號,該差動輸出信號包括一正相輸出信號及一負相輸出信號,該緩衝電路包括二個緩衝單元,每一個緩衝單元包括 一第一緩衝電感器,具有一用以接收一電源電壓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二緩衝電感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一緩衝電晶體,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一緩衝電感器之該第二端的第一端、一接地的第二端,及一電連接該第二緩衝電感器之該第二端的控制端, 一第三緩衝電感器,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一緩衝電感器之該第一端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第二緩衝電晶體,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三緩衝電感器之該第二端的第一端、一接地的第二端,及一控制端, 一第四緩衝電感器,電連接在該第一緩衝電晶體之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緩衝電晶體之該控制端之間,及 一緩衝電容器,具有一電連接該第二緩衝電晶體之該第一端的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其中,第一個緩衝單元之該第二緩衝電感器的該第一端接收該正相混頻輸出信號,該第一個緩衝單元之該緩衝電容器的該第二端提供該正相輸出信號,及 其中,第二個緩衝單元之該第二緩衝電感器的該第一端接收該負相混頻輸出信號,該第二個緩衝單元之該緩衝電容器的該第二端提供該負相輸出信號。
TW108123316A 2019-07-02 2019-07-02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TWI692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3316A TWI692205B (zh) 2019-07-02 2019-07-02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US16/580,550 US10771064B1 (en) 2019-07-02 2019-09-24 Injection locked frequency divid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3316A TWI692205B (zh) 2019-07-02 2019-07-02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2205B TWI692205B (zh) 2020-04-21
TW202103450A true TW202103450A (zh) 2021-01-16

Family

ID=7113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3316A TWI692205B (zh) 2019-07-02 2019-07-02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1064B1 (zh)
TW (1) TWI692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6927B (zh) * 2021-01-11 2022-12-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宽频带注入锁定分频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23353A1 (de) * 2006-05-17 2007-11-22 Atmel Duisburg Gmbh Integrierter Schwingkreis
TWI336991B (en) * 2007-02-15 2011-02-0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Injection locked frequency divider
TWI339004B (en) * 2007-10-18 2011-03-1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Injection-locked frequency divider
TWI431943B (zh) * 2010-07-20 2014-03-21 Ind Tech Res Inst 注入鎖定除頻器
TWI418138B (zh) * 2010-09-15 2013-12-0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注入鎖定除頻裝置
WO2015042814A1 (en) * 2013-09-25 2015-04-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deband injection locked frequency multipliers, oscillators and dividers using higher order lc resonant tank
TWI563800B (en) * 2015-03-19 2016-12-21 Univ Nat Chunghsing Divide-by-3 injection locked frequency divider implemented by cascoded cross-coupled transistors
TWI583128B (zh) * 2016-10-03 2017-05-11 降頻混頻器
TWI645677B (zh) * 2018-05-21 2018-12-21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注入鎖定除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2205B (zh) 2020-04-21
US10771064B1 (en) 2020-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1058B2 (en) Frequency divider using an injection-locking-range enhancement technique
US8933745B2 (en) Transconductance-enhancing passive frequency mixer
Xu et al. An active inductor-based VCO with wide tuning range and high DC-to-RF power efficiency
JP5242634B2 (ja) 周波数逓倍器装置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US8823463B2 (en) Oscillato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oscillation
WO2015042814A1 (en) Wideband injection locked frequency multipliers, oscillators and dividers using higher order lc resonant tank
Lin et al. Wide-locking-range multi-phase-outputs regenerative frequency dividers using even-harmonic mixers and CML loop dividers
US20080129392A1 (en) Colpitts quadrature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KR20010106456A (ko) 반도체 회로
TWI473419B (zh) 倍頻器
TW201728075A (zh) 降頻混波器
JP5385455B2 (ja) 改善されたミキサ回路
TWI692205B (zh)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TWI584577B (zh) 壓控振盪器
TWI645678B (zh) 除三注入鎖定除頻器
Singh et al. A study of different oscillator structures
TWI392222B (zh) 可提高信號品質之混頻器
KR20100079080A (ko) 길버트 셀 타입 믹서
JP2005236600A (ja) 高周波2逓倍回路
WO2003079538A1 (fr) Convertisseur de frequence
US8451033B2 (en) Millimeter-wave wideband frequency doubler
JP5573308B2 (ja) 電子回路
CN111147021A (zh) 一种压控振荡器
CN114513207B (zh) 一种带有二次谐波增强次谐振腔的注入锁定三分频电路
CN116961588B (zh) 一种低噪声倍频晶体振荡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