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3832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3832A
TW202043832A TW109107667A TW109107667A TW202043832A TW 202043832 A TW202043832 A TW 202043832A TW 109107667 A TW109107667 A TW 109107667A TW 109107667 A TW109107667 A TW 109107667A TW 202043832 A TW202043832 A TW 2020438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rotrud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7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津田紘一
清水裕介
伊藤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3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83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56Details of hous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Electrical aspects contain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02B6/4478Bending relief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連接器1具備光纖5及殼體3。連接器1將自光纖5輸入之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並輸出電信號,或將輸入之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並將光信號輸出至光纖5。殼體3具有被插入光纖5之殼體3壁。後壁9具有以介置光纖5之方式彼此隔開間隔而對向配置之上端部11及下端部12。殼體3具備:上突出壁15,其供光纖5沿著前後方向自上端部11突出;及下突出壁16,其沿著前後方向自下端部12突出。於上突出壁15之上自由端部18及下突出壁16之下自由端部19之間,區劃有使通過兩者之間之光纖5於寬度方向上移動自如之第1空間26。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連接器。
一直以來,已知有具備光纖及收容其前端之殼體之連接器。
例如提出了一種具備盒形狀之殼體及插入至殼體之圓孔中之光纖之連接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進而,亦提出了一種具有上述構造,且插入有於連接器內進行光電轉換之連接器主動式光纖電纜(AOC)之連接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078667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表2015-511334號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2015-502574號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6399365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4所記載之連接器中,因光纖被拘束於纜線之圓孔中,故存在當外力作用於光纖時,光纖損傷,進而較大地損害連接器中之光信號之傳輸可靠性的不良情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光纖之損傷之連接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1)包含一種連接器,其具備光纖、及將上述光纖之長度方向一端緣收容於內部之殼體,且用以將自上述光纖輸入之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並輸出上述電信號,或將輸入之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並將上述光信號輸出至光纖,上述殼體具有插入上述光纖之殼體壁,上述殼體壁具有以介置上述光纖之方式彼此隔開間隔而對向配置之第1端部及第2端部,上述殼體進而具備:第1壁,其沿著上述光纖遠離上述殼體壁之方向自上述第1端部突出;及第2壁,其沿著上述遠離之方向自上述第2端部突出;於上述第1壁之突出方向自由端部及上述第2壁之突出方向自由端部之間,區劃有使通過兩者之間之上述光纖於與如下兩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上移動自如之空間,該兩方向為上述第1壁及上述第2壁對向之對向方向、以及上述第1壁及上述第2壁之突出方向。
於該連接器中,即便自對向方向外側作用外力,亦能夠藉由自以介置光纖之方式對向之第1端部及第2端部突出之第1壁及第2壁抑制光纖之損傷。
另一方面,第1壁及第2壁係其等之自由端部允許光纖之正交方向之移動,因此緩和了由第1壁及第2壁所引起之光纖之拘束。
因此,基於緩和由第1壁及第2壁所引起之光纖之拘束,能夠抑制光纖之損傷,並且能夠抑制由來自對向方向外側之外力所引起之光纖之損傷。
本發明(2)包含如(1)之連接器,其中上述連接器於上述殼體內進而具備連接上述光纖之上述長度方向一端緣,且安裝有光電轉換構件之印刷配線板,上述印刷配線板沿著上述正交方向配置。
於該連接器中,允許光纖於印刷配線板所沿著之方向上之移動,另一方面,限制光纖之對向方向之移動。因此,能夠抑制光纖之長度方向一端緣自印刷配線板剝離。
本發明(3)包含如(2)之連接器,其中上述連接器進而具備連接於上述印刷配線板,且能夠進行上述電信號之輸入輸出之端子,上述端子自上述殼體向與上述突出方向相反之方向突出,上述端子之上述正交方向之尺寸長於上述對向方向之尺寸。
若將此種端子插入電子機器,則殼體、進而光纖易於對向方向上移動,但於該連接器中,第1壁及第2壁抑制光纖之對向方向之移動,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光纖之損傷。
本發明(4)包含如(1)至(3)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上述連接器進而具備:第3壁,其連結上述第1壁之正交方向一端部及上述第2壁之正交方向一端部;及第4壁,其連結上述第1壁之正交方向另一端部及上述第2壁之正交方向另一端部。
於該連接器中,能夠藉由第3壁及第4壁抑制由來自正交方向外側之外力所引起之光纖之損傷。
本發明(5)包含如(4)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壁及/或上述第2壁具有貫通厚度方向之貫通孔。
於該連接器中,使用者一面利用2根手指捏住第3壁及第4壁,一面將另一根手指伸入貫通孔,從而能夠使殼體確實地沿著長度方向移動。
本發明(6)包含如(5)之連接器,區劃上述貫通孔之周緣包含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上述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具有沿著上述正交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
若將手指放在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而向突出方向下游側作用力,則能夠增加作用於拔出方向之力,從而順利地將端子自電子機器拔出。
本發明(7)包含如(4)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壁及/或上述第2壁具有自上述對向方向之外側面向內側凹陷之凹部。
於該連接器中,使用者一面利用2根手指捏住第3壁及第4壁,一面將另一根手指伸入凹部,從而能夠使殼體確實地沿著長度方向移動。
本發明(8)包含如(7)之連接器,其中區劃上述凹部之周緣包含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上述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具有沿著上述正交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
若將手指放在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而向突出方向下游側作用力,則能夠增加作用於拔出方向之力,從而順利地將端子自電子機器拔出。
本發明(9)包含如(1)至(8)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壁及上述第2壁之於25℃之彎曲模數為3 GPa以上。
於該連接器中,因彎曲模數高達3 GPa以上,故能夠更為確實地抑制由來自對向方向外側之外力所引起之光纖之損傷。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連接器能夠抑制光纖之損傷。
<一實施形態> 參照圖1~圖3,對本發明之連接器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再者,圖1~圖3中描繪之前後方向為光纖5(於下文敍述。於本段落中,以下構件亦相同)自後壁9遠離之方向及其反方向之一例。圖1~圖3中描繪之上下方向為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對向之對向方向之一例。圖1~圖3中描繪之寬度方向為與上述遠離之方向及對向方向正交之方向之一例。詳細而言,各方向依據圖1~圖3中描繪之各方向。
該連接器1能夠將自下述之光纖5輸入之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並輸出至下述端子31,或能夠將輸入至端子31之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並將光信號輸出至光纖5。連接器1具備光纖電纜2、殼體3、及印刷配線板50。
光纖電纜2具有於長度方向上延伸之形狀。光纖電纜2如圖2B及圖2C所示,具備光纖5及外鞘6。
光纖5於長度方向上延長,例如具有剖面觀察大致圓形狀。作為光纖5之材料,可列舉例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等樹脂、例如玻璃等陶瓷等透明材料。作為透明材料,就柔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列舉樹脂。
外鞘6被覆光纖5之外周面,例如具有剖面觀察大致圓環(Ring)形狀。具體而言,外鞘6具備與光纖5共有軸之大致圓筒形狀。作為外鞘6之材料,例如可列舉樹脂(聚烯烴、聚氯乙烯等)等可撓性材料。外鞘6之於25℃之彎曲模數低於下述的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之彎曲模數,具體而言,例如為2.5 GPa以下,較佳為1 GPa以下,更佳為0.11 GPa以下,又,例如為0.0001 GPa以上。
如圖2B及圖3所示,又,光纖電纜2於長度方向上依次具有被覆部分46及露出部分32。
於被覆部分46中,上述外鞘6被覆光纖5。即,被覆部分46包含光纖5及外鞘6。
另一方面,於露出部分32中,卸除外鞘6,藉此,光纖5之外周面露出。即,露出部分32不含外鞘6,僅包含光纖5。再者,露出部分32包含作為光纖5之長度方向一端緣之一例之前端緣90。
光纖電纜2之尺寸根據用途及目的適當設定,被覆部分46之剖面觀察時之最大長度(具體而言為直徑)D例如為1 mm以上,較佳為2 mm以上,又,例如為10 mm以下,較佳為6 mm以下。
如圖1~圖3所示,殼體3具備收容部7、突出部8、及保護部30。
收容部7將光纖5之前端緣90收容於內部。收容部7具有盒形狀,具體而言,其一體地具備由後壁9、前壁10、上壁14、下壁20及兩側壁70所構成之6個殼體壁。
後壁9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狀。具體而言,後壁9具有彼此隔開間隔而對向配置之作為第1端部之一例之上端部11及作為第2端部之一例之下端部12、以及分別連結其等之延伸方向一端部彼此及另一端部彼此之兩側端部37。又,後壁9具有貫通後壁9之厚度方向(相當於前後方向)之插入孔4。
插入孔4介置於上端部11與下端部12之間。插入孔4形成於後壁9中之前後方向中央部及寬度方向中央部。插入孔4之形狀為大致圓形狀。插入孔4之尺寸對應於光纖電纜2(被覆部分46)之尺寸,詳細而言,形成為同一尺寸。
如圖2D所示,前壁10具有大致矩形框板形狀。如圖2B所示,前壁10隔開間隔而對向配置於後壁9之前側。前壁10具有供插入下述端子31之端子插入孔13。
如圖1所示,上壁14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狀。如圖2B所示,上壁14於前後方向上連結後壁9之上端部11及前壁10之上端部。
底壁20隔開間隔而對向配置於上壁14之下側。底壁20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狀。底壁20於前後方向上連結後壁9之下端部12及前壁10之下端部。
兩側壁70分別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狀。兩側壁70中之一者連結上壁14之寬度方向一端部與底壁20之寬度方向一端部。另一者連結上壁14之寬度方向另一端部與底壁20之寬度方向另一端部。
該殼體3具有上壁14及底壁20之寬度方向之尺寸大於兩側壁70之上下方向之尺寸之扁平的盒形狀。
突出部8自後壁9向後側(遠離之方向之一例)突出。具體而言,突出部8獨立地具備作為自後壁9之上端部11向後側突出之第1壁之一例之上突出壁15、及作為自後壁9之下端部12向後側突出之第2壁之一例之下突出壁16。
上突出壁15具有與後壁9之上端部11共有一邊之大致矩形板形狀。
上突出壁15具有貫通其厚度方向(相當於上下方向)之上貫通孔43。上貫通孔43具有自後壁9之上端部11之寬度方向中央部延伸至上突出壁15之前後方向中央部之俯視大致矩形狀。再者,上貫通孔43之4個角部具有俯視大致彎曲形狀。上突出壁15一體地具備藉由上貫通孔43區劃之上自由端部18及上兩側突出邊21。
上自由端部18隔開間隔(形成有上貫通孔43之間隔)而配置於後壁9之上端部11之後側。上自由端部18具有沿著寬度方向延伸之條帶形狀。上自由端部18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端緣)分別具有俯視大致彎曲形狀。
上兩側突出邊21於寬度方向上隔著上貫通孔43。上兩側突出邊21分別自上端部11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各者向後側延伸,到達上自由端部18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各者。
又,區劃上貫通孔43之周緣(內周緣)包含作為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之一例之第1後端緣35。第1後端緣35具有沿著寬度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
下突出壁16隔開間隔而對向配置於上突出壁15之下側。又,下突出壁16具有相對於通過插入孔4之中心且沿著前後方向及寬度方向之假想面與上突出壁15面對稱之形狀。
具體而言,下突出壁16具有與後壁9之下端部12共有一邊之大致矩形板形狀。
下突出壁16具有貫通其厚度方向(相當於上下方向)之下貫通孔44。下貫通孔44具有自後壁9之下端部12之寬度方向中央部延伸至下突出壁16之前後方向中央部之俯視大致矩形狀。再者,下貫通孔44之4個角部具有俯視大致彎曲形狀。下突出壁16一體地具備藉由下貫通孔44區劃之下自由端部19及下兩側突出邊23。
下自由端部19隔開間隔(形成有下貫通孔44之間隔)配置於後壁9之下端部12之後側。下自由端部19具有沿著寬度方向延伸之條帶形狀。下自由端部19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後端緣)分別具有俯視大致彎曲形狀。
下兩側突出邊23於寬度方向上隔著下貫通孔44。下兩側突出邊23分別自下端部12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各者向後側延伸,到達下自由端部19之寬度方向兩端部之各者。
又,區劃下貫通孔44之周緣(內周緣)包含作為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之一例之第2後端緣36。第2後端緣36具有沿著寬度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
而且,於上突出壁15之上自由端部18及下突出壁16之下自由端部19之間,區劃使通過兩者之間之光纖電纜2於寬度方向(與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之對向方向、以及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之突出方向之兩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之一例)上移動自如之第1空間26。
第1空間26之上下方向長度(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之對向方向間隔)L0為上自由端部18及下自由端部19間之距離,具體而言,例如為3 mm以上,較佳為5 mm以上,又,例如為10 mm以下,較佳為8 mm以下。
光纖電纜2之剖面觀察時之最大長度D相對於第1空間26之上下方向長度L0之比率(D/L0)例如未達1,較佳為0.8以下,更佳為0.6以下,又,為0.1以上,較佳為0.3以上。
保護部30獨立地具備連結寬度方向一側之上兩側突出邊21及寬度方向一側之下兩側突出邊23之第3壁33、及連結寬度方向另一側之上兩側突出邊21及寬度方向另一側之下兩側突出邊23之第4壁34。
第3壁33及第4壁34分別具有自後壁9之兩側端部37之各者向後側延伸之大致矩形板狀。具體而言,第3壁33及第4壁34相對於通過插入孔4之中心且沿著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假想面呈面對稱。又,第3壁33及第4壁34之突出端部(後端部)位於較上自由端部18及下自由端部19更靠前側(基端側)。
藉此,於沿著上下方向及寬度方向,且與上自由端部18及下自由端部19重疊之剖面觀察中,第1空間26藉由上自由端部18及下自由端部19區劃(詳細而言,第1空間26之上端緣及下端緣藉由上自由端部18及下自由端部19進行封閉),另一方面,第1空間26之寬度方向兩側分別與外部連通。
與此相對,於沿著上下方向及寬度方向,且與第3壁33及第4壁34重疊之剖面觀察中,位於第1空間26之前側之第2空間27藉由第3壁33及第4壁34區劃(詳細而言,第2空間27之寬度方向兩端緣藉由第3壁33及第4壁34進行封閉)。第2空間27之上下兩側分別經由上貫通孔43及下貫通孔44之各者與外部連通(打開)。第2空間27於前後方向上與第1空間26連通。
突出部8內之光纖電纜2之對應於第1空間26之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被上自由端部18及下自由端部19夾隔。對應於第2空間27之部分在寬度方向上被第3壁33及第4壁34夾隔。
殼體3之材料例如為硬質,具體而言,較光纖電纜2之外鞘6更硬質,詳細而言,其於25℃之彎曲模數例如為1 GPa以上,較佳為3 GPa以上,更佳為5 GPa以上,進而較佳為10 GPa以上,又,例如為100 GPa以下。
若殼體3之材料之彎曲模數(尤其是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之材料之彎曲模數)為上述下限以上,則能夠確實地抑制由外力作用於第1空間26中之光纖電纜2所引起之光纖電纜2之損傷。
具體而言,作為殼體3之材料,可列舉例如鋁、不鏽鋼、鐵等金屬、例如聚縮醛、聚醯胺、聚碳酸酯、改性聚苯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硬質塑膠等,較佳為列舉金屬。
再者,殼體3之表面可實施有塗裝、鍍覆等表面處理。
再者,如圖3所示,殼體3中之收容部7、突出部8及保護部30由2個構件構成,具體而言,由上構件81及下構件82構成。上構件81包含收容部7中之整個上壁14、後壁9、前壁10及兩側壁70之上半部分、突出部8中之整個上突出壁15、以及第3壁33及第4壁34之上半部分。下構件82包含收容部7中之整個底壁20、後壁9、前壁10及兩側壁70之下半部分、突出部8中之整個下突出壁16、以及第3壁33及第4壁34之下半部分。
上構件81及下構件82分別於後壁9具有用以形成插入孔4之第1槽85及第2槽86之各者。第1槽85及第2槽86分別具有大致半圓弧形狀。
進而,上構件81及下構件82分別於前壁10具有用以形成端子插入孔13之第3槽87及第4槽88之各者。
再者,於上構件81之上壁14形成有可插入未圖示之螺絲之螺絲孔47,又,於下構件82之底壁20,對應於螺絲孔47而形成有可供未圖示之螺絲螺合之母螺紋48。
如圖2B及圖3所示,印刷配線板50收容於收容部7內。印刷配線板50具有於前後方向上延伸之大致矩形板形狀。具體而言,印刷配線板50於前後方向上較長地延伸,於寬度方向上較短地延伸。
印刷配線板50具備光電轉換構件56及端子31。再者,印刷配線板50除上述以外亦可具備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等。
光電轉換構件56安裝於印刷配線板50之上表面。於光電轉換構件56例如光學地連接有光纖電纜2之前端緣90。作為光電轉換構件56,例如可列舉能夠將自光纖5輸入之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並輸出至端子31之光電二極體(PD)等。又,作為光電轉換構件56,例如可列舉能夠將所輸入之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並將光信號輸出至光纖5之雷射二極體(LD)或發光二極體等。
端子31能夠將自光電轉換構件56輸入之電信號輸出至電子機器。或者,端子31能夠自電子機器輸入電信號。又,端子31為了傳輸動作信號等,亦能夠於未經過光信號與電信號之轉換之情形下直接輸入或輸出電信號。端子31配置於印刷配線板50之前端面。端子31之自由端部自收容部7向前側(與突出部8之突出方向相反之方向之一例)突出。端子31之前後方向中間部插入至前壁10之端子插入孔13。端子31之寬度方向之尺寸L1長於上下方向之尺寸L2。
為了製作該連接器1,首先,如圖3之假想線所示準備光纖電纜2。
繼而,將光纖電纜2之長度方向一端部中之外鞘6自光纖5之外周面剝離而形成露出部分32。
如圖3之實線所示,其後,將光纖電纜2之露出部分32之前端部光學地連接於印刷配線板50之光電轉換構件56。並且,將光纖5之前端緣90接著於印刷配線板50之上表面。
其次,將光纖電纜2插入至殼體3之插入孔4,並且將端子31插入至端子插入孔13。
具體而言,首先,準備上構件81及下構件82。繼而,將印刷配線板50安裝於下構件82之底壁20,並且將光纖電纜2之被覆部分46嵌入至下構件82之第2槽86。同時,將端子31嵌入至下構件82之第4槽88。
其次,將上構件81配置於下構件82之上側,藉由第1槽85及第2槽86夾隔被覆部分46,並且藉由第3槽87及第4槽88夾隔端子31。
藉此,製作具有插入孔4及端子插入孔13之殼體3,該插入孔4由第1槽85及第2槽86構成,且供被插入光纖電纜2;該端子插入孔13由第3槽87及第4槽88構成,且供插入端子31。
其後,將未圖示之螺絲插入至上構件81之螺絲孔47,使螺絲之前端與母螺紋48螺合。藉此,將上構件81固定於下構件82,並且將光纖電纜2之前端緣90及端子31之基端部固定於殼體3。
藉此,製作具備光纖電纜2、殼體3及印刷配線板50之連接器1。
其次,對將該連接器1之端子31相對於作為電子機器之一例之筆記型電腦83之插入端子84插入及拔出之態樣、及光信號及電信號之傳輸進行說明。
如圖4A所示,例如,首先使3根手指接觸於第3壁33及第4壁34(圖4A中未圖示)、以及上突出壁15中區劃上貫通孔43之周緣而握住殼體3,將端子31插入(Insert)至插入端子84。藉此,將連接器1及筆記型電腦83電性連接。
繼而,參照圖2B及圖3,對光電轉換構件56為光電二極體之例進行說明。於該例中,將光信號自光纖5輸入至光電轉換構件56,藉由光電轉換構件56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其後,電信號經由端子31輸入至插入端子84。
又,對光電轉換構件56為雷射二極體之例進行說明。於該例中,將自插入端子84輸入至端子31之電信號傳輸至光電轉換構件56,由光電轉換構件56轉換成光信號。其後,將光信號輸入至光纖5。
作為電信號及光信號,例如可列舉與影像、聲音等相關之信號。
其後,使3根手指接觸於第3壁33及第4壁34(圖4A中未圖示)、以及上突出壁15中區劃上貫通孔43之周緣而握住殼體3,將端子31自插入端子84拔出(脫離)。尤其是,一面將食指(3根手指中之中央之手指)伸入上貫通孔43,一面使食指之內側部分(指腹)相對於第1後端緣35向後側強力地按壓(施壓)。藉此,切斷連接器1及筆記型電腦83之電性連接。
而且,於該連接器中,即便自上下方向外側有外力作用,亦能夠藉由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來抑制光纖5之損傷,該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自以介置光纖電纜2之方式對向之上自由端部18及下自由端部19突出。
另一方面,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因作為其等之自由端部之上自由端部18及下自由端部19允許光纖電纜2之寬度方向之移動,故緩和了由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所引起之光纖電纜2之拘束。
因此,基於緩和由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所引起之光纖電纜2之拘束,能夠抑制光纖5之損傷,並且能夠抑制由來自上下方向外側之外力所引起之光纖5之損傷。
又,允許光纖電纜2於印刷配線板50所沿著之寬度方向上之移動,另一方面,還限制光纖電纜2之上下方向之移動。因此,能夠抑制光纖5之前端緣90自印刷配線板50剝離。
當將端子31插入至母端子84時,殼體3、進而光纖電纜2易於在對向方向上移動,但於該連接器1中,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抑制光纖電纜2之上下方向之移動,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光纖5之損傷。
又,於該連接器1中,能夠藉由第3壁33及第4壁34抑制由來自寬度方向兩外側之外力所引起之光纖5之損傷。
於該連接器1中,使用者一面利用大拇指及中指分別捏住第3壁33及第4壁34之各者,一面將食指伸入上貫通孔43,從而能夠使殼體3沿著長度方向確實地移動。
於該連接器1中,若將手指放在第1後端緣35並向突出方向下游側作用力,則能夠增加作用於拔出方向之力,從而順利地將端子31自母端子84拔出。
於該連接器1中,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之彎曲模數高達3 GPa以上,因此能夠更為確實地抑制由來自上下方向外側之外力所引起之光纖5之損傷。
<變化例> 於以下各變化例中,對與上述一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及步驟附上相同之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詳細之說明。又,各變化例除特別說明以外,可實現與一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進而,可適當組合一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
於一實施形態中,殼體3之上壁14及底壁20之寬度方向之尺寸大於兩側壁70之上下方向之尺寸,雖未圖示,但上壁14及底壁20之寬度方向之尺寸亦可小於兩側壁70之上下方向之尺寸。於此情形時,於殼體3內,沿著上下方向配置印刷配線板50。
於一實施形態中,殼體3具備第3壁33及第4壁34,雖未圖示,但例如亦可不具備該等。於該變化例中,第2空間27與寬度方向兩外側連通。於此情形下,於端子31之插入時及拔出時,使2根手指接觸於兩側壁70。
較佳為如一實施形態般,殼體3具備第3壁33及第4壁34。藉此,能夠抑制由外力自寬度方向外側作用於光纖5所引起之光纖5之損傷。
於一實施形態中,於上突出壁15中區劃上貫通孔43之第1後端緣35具有沿著正交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但其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如,可具有彎曲形狀,對此並無圖示。
較佳為第1後端緣35具有沿著正交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若為該形態,則於向後側拔出端子31時,因第1後端緣35具有沿著寬度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故能夠增加作用於拔出方向之力。
又,於一實施形態中,上突出壁15具備上貫通孔43,但亦可不具備上貫通孔43。較佳為上突出壁15具備上貫通孔43。藉此使用者能夠將手指放在上貫通孔43而使殼體3沿著長度方向確實地移動。
又,於一實施形態中,下突出壁16具備下貫通孔44,但亦可不具備下貫通孔44。
於一實施形態中,上貫通孔43及下貫通孔44分別形成於上突出壁15及下突出壁16之各者,但亦可僅形成有上貫通孔43,而未形成下貫通孔44。又,反之亦可。
進而,亦可如圖5A及圖5B所示,由第1凹部93及/或第2凹部94代替上貫通孔43及/或下貫通孔44。
第1凹部93於上突出壁15中自外表面(上表面)向內側凹陷。第1凹部93之俯視形狀例如與上貫通孔43之俯視形狀相同。
第2凹部94於下突出壁16中自外表面(下表面)向內側凹陷。第2凹部94之仰視形狀例如與下貫通孔44之仰視形狀相同。
於該連接器1中,使用者利用大拇指及中指分別捏住第3壁33及第4壁34之各者,並將食指伸入第1凹部93,從而能夠使殼體3沿著長度方向確實地移動。
於該連接器1中,若將手指放在第1後端緣35上,並向突出方向下游側作用力,則能夠增加作用於拔出方向之力,能夠順利地將端子31自母端子84拔出。
又,於一實施形態中,光纖電纜2包含光纖5,但例如亦可為包含光纖5及與其並排之電氣配線(未圖示)之光電纖電纜(光電混合纜線)。
又,殼體3之收容部7、突出部8及保護部30由上構件81及下構件82構成,雖未圖示,但例如亦可由1個構件一體地形成。
光纖電纜2亦可包含複數條光纖5。
再者,上述發明係作為本發明之例示之實施形態而提供,但其僅為例示,不可限定性地進行解釋。該技術領域之業者所知之本發明之變化例包含於後記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連接器用於光學用途。
1:連接器 2:光纖電纜 3:殼體 4:插入孔 5:光纖 6:外鞘 7:收容部 8:突出部 9:後壁 10:前壁 11:上端部 12:下端部 13:端子插入孔 14:上壁 15:上突出壁 16:下突出壁 18:上自由端部 19:下自由端部 20:底壁 21:上兩側突出邊 23:下兩側突出邊 26:第1空間 27:第2空間 30:保護部 31:端子 32:露出部分 33:第3壁 34:第4壁 35:第1後端緣 36:第2後端緣 37:兩側端部 43:第1貫通孔 44:第2貫通孔 46:被覆部分 47:螺絲孔 48:母螺紋 50:印刷配線板 56:光電轉換構件 70:兩側壁 81:上構件 82:下構件 83:筆記型電腦 84:插入端子 85:第1槽 86:第2槽 87:第3槽 88:第4槽 90:前端緣 93:第1凹部 94:第2凹部 D:光纖電纜之剖面觀察時之最大長度 L0:第1空間之上下方向長度 L1:端子之寬度方向之尺寸 L2:端子之上下方向之尺寸
圖1表示本發明之連接器之一實施形態之立體圖。 圖2A~圖2D係圖1所示之連接器,圖2A表示沿箭頭A觀察所得之側面圖,圖2B表示沿著B-B線之側剖視圖,圖2C表示沿箭頭C觀察所得之後視圖,圖2D表示沿箭頭D觀察所得之前視圖。 圖3表示圖1所示之連接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4A及圖4B表示端子之插入及拔出,圖4A表示將端子插入筆記型電腦之狀態,圖4B表示將端子自筆記型電腦拔出之狀態。 圖5A及圖5B表示圖1及圖2B所示之連接器之變化例(第1壁具有第1凹部、第2壁具有第2凹部之態樣),圖5A表示放大立體圖,圖5B表示側剖視圖。
1:連接器
2:光纖電纜
3:殼體
5:光纖
7:收容部
8:突出部
9:後壁
11:上端部
14:上壁
15:上突出壁
16:下突出壁
18:上自由端部
19:下自由端部
20:底壁
21:上兩側突出邊
23:下兩側突出邊
27:第2空間
30:保護部
31:端子
33:第3壁
34:第4壁
35:第1後端緣
36:第2後端緣
37:兩側端部
43:第1貫通孔
44:第2貫通孔
47:螺絲孔
70:兩側壁
81:上構件
82:下構件
L1:端子之寬度方向之尺寸
L2:端子之上下方向之尺寸

Claims (9)

  1. 一種連接器,其特徵在於,具備光纖及將上述光纖之長度方向一端緣收容於內部之殼體,且用以將自上述光纖輸入之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並輸出上述電信號,或將所輸入之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並將上述光信號輸出至光纖, 上述殼體具有被插入上述光纖之殼體壁, 上述殼體壁具有以介置上述光纖之方式彼此隔開間隔而對向配置之第1端部及第2端部, 上述殼體進而具備: 第1壁,其沿著上述光纖遠離上述殼體壁之方向自上述第1端部突出;及 第2壁,其沿著上述遠離之方向自上述第2端部突出; 於上述第1壁之突出方向自由端部及上述第2壁之突出方向自由端部之間,區劃有使通過兩者之間之上述光纖於相對兩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上移動自如之空間,該兩方向為上述第1壁及上述第2壁對向之對向方向、以及上述第1壁及上述第2壁之突出方向。
  2.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上述連接器於上述殼體內進而具備連接上述光纖之上述長度方向一端緣,且安裝有光電轉換構件之印刷配線板, 上述印刷配線板沿著上述正交方向配置。
  3. 如請求項2之連接器,其中上述連接器進而具備連接於上述印刷配線板,且能夠進行上述電信號之輸入輸出之端子, 上述端子自上述殼體向與上述突出方向相反之方向突出, 上述端子之上述正交方向之尺寸長於上述對向方向之尺寸。
  4. 如請求項1或2之連接器,其中上述連接器進而具備: 第3壁,其連結上述第1壁之正交方向一端部及上述第2壁之正交方向一端部;及 第4壁,其連結上述第1壁之正交方向另一端部及上述第2壁之正交方向另一端部。
  5. 如請求項4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壁及/或上述第2壁具有貫通厚度方向之貫通孔。
  6. 如請求項5之連接器,其中區劃上述貫通孔之周緣包含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 上述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具有沿著上述正交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
  7. 如請求項4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壁及/或上述第2壁具有自上述對向方向之外側面向內側凹陷之凹部。
  8. 如請求項7之連接器,其中區劃上述凹部之周緣包含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 上述突出方向下游側端緣具有沿著上述正交方向之大致直線形狀。
  9. 如請求項1或2之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壁及上述第2壁之於25℃之彎曲模數為3 GPa以上。
TW109107667A 2019-03-26 2020-03-09 連接器 TW2020438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7696A JP7302998B2 (ja) 2019-03-26 2019-03-26 コネクタ
JP2019-057696 2019-03-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832A true TW202043832A (zh) 2020-12-01

Family

ID=7260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7667A TW202043832A (zh) 2019-03-26 2020-03-09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1143A1 (zh)
JP (1) JP7302998B2 (zh)
KR (1) KR20210140726A (zh)
CN (1) CN113614601A (zh)
TW (1) TW202043832A (zh)
WO (1) WO202019544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6168B2 (ja) * 2005-02-28 2007-10-2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ブーツ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07305537A (ja) * 2006-05-15 2007-11-22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コネクタ
JP4933872B2 (ja) * 2006-10-06 2012-05-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ケース
JP3158479U (ja) 2010-01-19 2010-04-02 エヌ・ティ・ティ・アドバンステクノロジ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用クランプスプリングの交換工具
JP2013057860A (ja) 2011-09-09 2013-03-2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光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端末構造部
JP5252056B2 (ja) 2011-09-30 2013-07-31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
CN104246567B (zh) 2011-11-30 2016-12-14 3M创新有限公司 包括光纤移动控制的有源光缆组件
JP2015511334A (ja) 2012-02-21 2015-04-16 コーニング オプティカル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ミテッド ライアビリティ カンパニー アクティブ光ケーブル(aoc)組立体における熱管理のための構造体及び方法
US9389374B2 (en) 2013-03-28 2016-07-12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Fiber optic sub-assembly with low profile
JP2015153609A (ja) 2014-02-14 2015-08-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光電複合コネクタ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TWI579611B (zh) 2015-11-02 2017-04-21 峰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電轉換組件
CN207409701U (zh) * 2017-08-25 2018-05-25 苏州市力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02998B2 (ja) 2023-07-04
CN113614601A (zh) 2021-11-05
JP2020160196A (ja) 2020-10-01
US20220171143A1 (en) 2022-06-02
WO2020195448A1 (ja) 2020-10-01
KR20210140726A (ko)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6993B2 (en) Connector
US8672559B2 (en) Thin connector assembly that has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apabilities and that includes a plug having an optical surface that can be easily wiped clean
JP5692005B2 (ja)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信号伝送媒体
TWI423537B (zh) 連接器
US8210874B2 (en) Combo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224548A (en) Waveguid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for positioning waveguide into ferrule
JP2012220541A (ja) コネクタ
US20150063763A1 (en) Optical-electrical composite connector
US9581773B2 (en) Cag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connecting method
JP472289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コネクタ
US9033590B2 (en) Connector with optical and electrical transmission connectors and electronics apparatus utilizing same
TW202043832A (zh) 連接器
JP2013098063A5 (zh)
TWM560134U (zh) 能保護焊點的小型可插拔線纜連接器
KR20160081469A (ko) 광 커넥터
WO2021200559A1 (ja)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プラグ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JP4299855B2 (ja) 光伝送装置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7183314A (ja) データリンクモジュール
JP472289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コネクタ
WO2023032972A1 (ja)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プラグ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JP4793354B2 (ja) 光電気複合型コネクタ
JP7396149B2 (ja) コネクタ付き多心ケーブル
CN107315228B (zh) 通信模块
KR20180117897A (ko) 광커넥터
US10114184B2 (en) Optical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