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09701U -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09701U
CN207409701U CN201721075859.4U CN201721075859U CN207409701U CN 207409701 U CN207409701 U CN 207409701U CN 201721075859 U CN201721075859 U CN 201721075859U CN 207409701 U CN207409701 U CN 207409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housing
shell
bols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7585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卫亚
杨国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IF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IF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IF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IF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7585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09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09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09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插拔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用于保护连接器本体的外壳,所述的连接器本体为两个结构相同的插头组件相对插接而成,所述的外壳为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相对拼接而成,在所述的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用于固定线缆的SR缓冲件,所述的线缆穿过SR缓冲件焊接在插头组件上。连接器的插头组件以及壳体均采用两组相同结构的物体对接而成,方便进行组合安装,方便进行更换损坏的部件;采用两个结构形同的插头组件进行相互扣合,减少一半数量模具的投入,大大节省了成本;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组合形成整个外壳,壳体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个数减少,提高产品的美感以及手感,提高产品制作精度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电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得电流或者讯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的导体设备。而自插拔连接器是电子连接器中的一种。
目前,自插拔连接器通常是通过外壳以及外壳内部的连接器组成,内部连接器通过插接实现两条回路的连接,其连接器通常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在进行线路连接时,需要通过公插和母插配合,需要成型的部件较多,所以使用的模具较多,从而造成浪费;现有自插拔连接器结构设计不合理,外壳通常是有多部件组合而成,相邻两个部件之间形成缝隙,安装之后手感较差,不适合高端电子产品的使用;并且需要多部件分别成型,根据部件的个数,需要设计多套模具进行成型,大大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开支并且适合高端电子产品使用的自插拔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插拔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用于保护连接器本体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本体为两个结构相同的插头组件相对插接而成,所述的外壳为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相对拼接而成,在所述的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用于固定线缆的SR缓冲件,所述的线缆穿过SR缓冲件焊接在插头组件上。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插头组件、SR缓冲件以及外壳围成一个腔体,在所述的腔体内设置用于定位线缆的内模。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插头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插头、连接在插头上的端子定位块以及通过端子定位块插入插头内部的金属片,所述的插头包括基座、由基座向外伸出的导向件与卡扣件;所述的卡扣件包括从基座伸出的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在所述的侧板的上部设置凸起和凹槽,所述的底板与两个所述的侧板之间形成可供导向件插入的插入腔。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凸起和凹槽之间平滑过渡形成波浪状。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金属片至少两个,所述的金属片伸入插头内部的一侧为弓形。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壳体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开孔;所述的插头通过开口端插入壳体内并进行固定;所述的SR缓冲件设置在开孔处。
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导向件上设有突出的定位块,在所述的底板相应部位设置定位槽;两个所述的插头配合时,其中一个所述插头的定位块与另一个所述插头的定位槽配合。
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壳体的开口端设置台阶,两个所述的壳体的台阶相互配合组合形成外壳。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SR缓冲件包括形状大于开孔的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上形状小于开孔的凸台,所述的线缆穿过凸台、基板以及内模后与金属片连接。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壳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有方便手指放入进行拔插操作且向内的凹球面,对所述的壳体的外观面进行磨砂或者镜面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接器的插头组件以及壳体均采用两组相同结构的物体对接而成,方便进行组合安装,方便进行更换损坏的部件;采用两个结构形同的插头组件进行相互扣合,减少一半数量模具的投入,大大节省了成本;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组合形成整个外壳,其设计只有两个壳体,杜绝了采用两个以上的壳体组成外壳的设计,壳体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个数减少,提高产品的美感以及手感,提高产品制作精度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端子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SR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 2、插头; 3、端子定位块; 4、金属片; 5、SR缓冲件; 6、线缆; 7、内模; 8、电线; 11、开口端; 12、台阶; 13、凹球面; 14、开孔; 15、第二定位槽; 16、第二浅槽; 21、基座; 22、导向件; 23、卡扣件; 24、插入腔; 25、第一定位块; 26、第一定位槽;27、第一固定槽; 28、凹腔; 29、固定腔; 210、卡槽; 211、第二定位块; 231、底板; 232、侧板; 233、凸起; 234、凹槽; 31、第二固定槽; 32、卡隼; 51、基板; 52、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自插拔连接器,用于线缆6之间的快速连接,所述的连接器本体为两个结构相同的插头组件相对插接而成,所述的外壳为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1相对拼接而成,在所述的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用于固定线缆6的SR缓冲件5,所述的线缆6穿过SR缓冲件5焊接在插头组件上。所述的插头组件、SR缓冲件5以及外壳围成一个腔体,在所述的腔体内设置用于定位线缆6的内模7;内模7采用软质的胶体制作而成,将线缆6内部的单根的电线8分开并固定在其内,保证电线8之间不会碰触,不会相互影响;内模7采用绝缘材料制作,不会漏电。同时,在内模7的表面涂附胶层,胶层与外壳的内部粘结固定;胶层的形式可以是在内模7表面开设若干第一浅槽,胶水涂附在第一浅槽内,保证胶水不会呈现不规则图形,美观。
如图3所示插头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插头2、连接在插头2上的端子定位块3以及通过端子定位块3插入插头2内部的金属片4。
如图4所示插头2包括基座21、从基座21上伸出的导向件22以及卡扣件23,导向件22的作用主要是在进行插入的时候保证插头组件的插入位置正确;卡扣件23由从基座21伸出的底板231与位于底板231两侧的侧板232组成,而底板231、两个侧板232以及导向件22之间形成插入腔24,插入腔24内部插入导向件22,即插头A的导向件22插入插头B的插入腔24,插头B的导向件22插入插头A的插入腔24;侧板232靠近导向件22的位置设置用于固定的卡扣接口,卡扣接口的形式为多种多样,例如卡槽与卡隼组合,本方案采用凸起233与凹槽234配合的方式,在侧板232上既设置凸起233也设置凹槽234,对应的插头A的凸起233配合插头B的凹槽234,实现卡接;凸起233与凹槽234之间通过过渡弧进行连接,使其整个外形呈波浪状,美观大方,并且弧形也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插入和拔出。在导向件22远离插入腔24的一面设置第一定位块25,并在卡扣件23的底板231上设置定第一位槽26,第一定位块25与第一定位槽26配合之后的接触面呈弧形,两个插头2的第一定位块25与第一定位槽26配合,实现快速定位,即插头A的第一定位块25与插头B的第一定位槽26配合,插头B的第一定位块25与插头A的第一定位槽26配合;在插头2的下表面上设置第二定位块211,第二定位块211可以设置多个,均匀分布在下表面上,同时,如图6所示在与第二定位块211对应的壳体1的内表面上有第二定位槽15与其配合,在第二定位槽15旁也设置用于盛放胶水的第二浅槽16,用于插头2与壳体1的粘贴配合。
如图7所示端子定位块3呈长方体,上面开设若干距离相同的可供金属片4插入的孔以及用于固定金属片4的第二固定槽31,金属片4的一端通过孔伸入到插头2内部,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槽31内;端子定位块3固定在插头2的尾部,其固定方式也有多种形式,螺钉固定、焊接或者采用过盈配合等,本方案使用的是在基座21上设有供端子定位块3插入的固定腔29,端子定位块3包括插入端以及接线端,第二固定槽31设置在接线端上,所述的插入端插入固定腔29内进行固定,在插入端的面上设置凸起的卡隼32,在固定腔29内设置供卡隼32插入的卡槽210,卡隼32与卡槽210配合能够实现快速的连接。
金属片4的主要作用为导电,其一般采用具有弹性的铜片制作而成,线缆6通过hotbar(热压熔锡焊接)焊接在位于端子定位块3的第一固定槽31内的金属片4上,伸入插头2内的金属片4呈拱弓形(如图9所示)且具有弹性;如图5所示在导向件22位于插入腔24一侧的面上设置若干用于固定金属片4的第一固定槽27,所述的第一固定槽27延伸到导向件22头部并在导向件22头部形成供金属片4插入以及固定的凹腔28;凹腔28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金属片4的头部翘起,保证金属片4之间不相互接触,提高信号传输质量。
如图6所示外壳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1组合而成,壳体1呈长方体并在长方体的一端设计为圆弧形,另一端设计为台阶12的形式,壳体1内部中空并在有台阶12的一端为开口端11,在圆弧形一端为开孔14(如图2所示);两个相同的壳体1通过各自的台阶12反向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外壳整体只有一道缝隙;插头组件固定于壳体1中空的腔体内,其固定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壳体1与插头2通过螺钉固定、壳体1与插头2通过胶水粘贴固定以及壳体1与插头2通过过盈配合进行固定;本方案通过定位块15进行定位,采用胶水进行固定。
如图6所示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凹球面13,在拔插的时候,手指能够放入其中,进一步为了保证摩擦,凹球面13的表面为磨砂面;壳体1的外表面作镜面处理,提高外壳的美观性,保证操作时手感的舒适性。
如图8所示SR(Strain release)端子5主要是用于线缆6与插头2之间的过渡连接,SR缓冲件5与壳体1的圆弧端部配合,SR缓冲件5的形状也为弧形,SR缓冲件5主要由基板51与凸台52组成,基板51成弧形其形状大于开孔14,用于卡在壳体1内部,凸台52设置在基板51上,凸台52的形状刚好能够卡在开孔14处或者略小于开孔14,凸台52的上端与壳体1的圆弧平齐,线缆6穿过凸台52与基板51、内模7之后焊接在端子定位块3接线端的金属片4上。
综上,外壳是通过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1相互反向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并对外壳的表面进行镜面处理;连接器本体由两个结构相同的插头组件相互反向插接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卡扣件23将两个插头组件牢牢的结合在一起;壳体A、插头组件A以及SR缓冲件A三者组合成为第一个整体部件,与其对应的壳体B、插头组件B与SR缓冲件B组成第二个整体部件,第一个整体部件与第二个整体部件插接后组成一个整体的自插拔连接器。
整个产品的尺寸可以制作的更小,结构紧凑;外壳作镜面处理,手感舒适;具有良好的强度和抗弯折能力,且性能可靠;线缆连接采用hot bar焊接工艺进行连接,连接性能稳定可靠且强度高,便于传输高频信号。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插拔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以及用于保护连接器本体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器本体为两个结构相同的插头组件相对插接而成,所述的外壳为两个结构相同的壳体(1)相对拼接而成,在所述的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用于固定线缆(6)的SR缓冲件(5),所述的线缆(6)穿过SR缓冲件(5)焊接在插头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组件、SR缓冲件(5)以及外壳围成一个腔体,在所述的腔体内设置用于定位线缆(6)的内模(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组件包括分体设置的插头(2)、连接在插头(2)上的端子定位块(3)以及通过端子定位块(3)插入插头(2)内部的金属片(4),所述的插头(2)包括基座(21)、由基座(21)向外伸出的导向件(22)与卡扣件(23);所述的卡扣件(23)包括从基座(21)伸出的底板(231)以及位于底板(231)两侧的侧板(232),在所述的侧板(232)的上部设置凸起(233)和凹槽(234),所述的底板(231)与两个所述的侧板(232)之间形成可供导向件(22)插入的插入腔(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233)和凹槽(234)之间平滑过渡形成波浪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片(4)至少两个,所述的金属片(4)伸入插头(2)内部的一侧为弓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部中空且一端为开口端(11),另一端为开孔(14);所述的插头(2)通过开口端(11)插入壳体(1)内并进行固定;所述的SR缓冲件(5)设置在开孔(14)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导向件(22)上设有突出的第一定位块(25),在所述的底板(231)相应部位设置第一定位槽(26);两个所述的插头(2)配合时,其中一个所述插头(2)的第一定位块(25)与另一个所述插头(2)的第一定位槽(26)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1)的开口端(11)设置台阶(12),两个所述的壳体(1)的台阶(12)相互配合组合形成外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R缓冲件(5)包括形状大于开孔(14)的基板(51)以及位于基板(51)上形状小于开孔(14)的凸台(52),所述的线缆(6)穿过凸台(52)、基板(51)以及内模(7)后与金属片(4)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插拔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有方便手指放入进行拔插操作且向内的凹球面(13),对所述的壳体(1)的外观面进行磨砂或者镜面处理。
CN201721075859.4U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Active CN207409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5859.4U CN207409701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5859.4U CN207409701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09701U true CN207409701U (zh) 2018-05-25

Family

ID=62323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75859.4U Active CN207409701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097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4601A (zh) * 2019-03-26 2021-11-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4601A (zh) * 2019-03-26 2021-11-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2901B (zh) 插座连接器及移动设备
CN107834272A (zh) 公母同体的插头组件、插头组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CN102169131A (zh) 电能表热插拔接线端子
CN207442065U (zh) 一种七芯直插式防水连接器
CN207409701U (zh)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
CN207705456U (zh) 公母同体的插头组件、插头组合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器
CN206907966U (zh) 稳定型Type‑C电连接器
CN204516956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
CN203589383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结构
CN202474337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9119749U (zh) 一种建筑电气线路室外接线盒
CN105024193B (zh)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母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60227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088683U (zh) 一种隐藏式插头插座
CN208835393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插座装置
CN206180186U (zh) 一种组合式接触端子大电流连接器
CN206471551U (zh) 一种组合插套及插座
CN201018074Y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插头
CN206834377U (zh) 电连接器
CN20569301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596174U (zh) 用于耳机的type‑c连接器以及耳机
CN205319337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01199581Y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7183677U (zh) 一种自插拔连接器用插头组件及其组合结构
CN219959518U (zh) 一种便修可移动式快充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